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财政收入在结构和分配中存在的问题

浅析财政收入在结构和分配中存在的问题

浅析财政收入在结构和分配中存在的问题
浅析财政收入在结构和分配中存在的问题

摘要:改革开放三十余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国家财政收入连年增长。相比建国

初期,虽然人均国民收入也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但是远不及财政收入的增幅。这从某重程度上说明人民群众并没有很好地享受到改革开放、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实惠,而这个问题产生的原因在于财政收入并没有充分得到合理的利用。从福利经济学的角度对国家财政收入与国民收入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引出财政收入在组成结构和使用分配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财政收入;国民收入;福利经济学中图分类号:F810.41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 (2011)23-0121-02

收稿日期:2011-05-12

作者简介:金昭(1987-),男,安徽合肥人,硕士研究生,从事证券投资研究;葛辰(1988-),女,安徽合肥人,硕士研究生,从事货币银行研究。

浅析财政收入在结构和分配中存在的问题

昭,葛

(安徽大学经济学院,合肥230601)

经济研究导刊

ECONOMIC RESEARCH GUIDE

Serial No.133

No.23,2011总第133期

2011年第23期2011年1月20日,国家财政部发布数据:2010年全国财政收入为83080亿元,

同比2010年增加14562亿元,增长率21.3%。同期,2010年全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总收入21033

元,比上年增长11.5%。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109元,增长11.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8%;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919元,增长14.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9%。可以看出,农村居民收入增幅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幅,但远低于国家财政收入增幅。福利经济学认为,只有当经济发展的成果能充分与国民分享,即国民收入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相一致,才能使国民幸福感最高。而从福利经济学的角度思考财政收入的增长,也就是要求财政收入的增长应与国民收入的增长相一致。

一、我国财政收入主要构成

财政收入是国家通过财政渠道参与社会产品分配筹集起来的各项收入的总称,是一国保持健康运转、人民安居乐业、

社会经济发展的必要保证。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在分配制度上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模式,国家应在国民收入的分配中发挥必要的指导作用。国家财政将筹集起来的资金进行合理地分配使用,以满足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的需要。我国的财政收入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国内增值税,国内消费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进口货物增值税、消费税,车辆购置税等。可见,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此外,国家机关的各项收费,国有企业的利润,发行国债,企业、个人的捐款,国际组织和别国政府向我国政府

提供援助等非税收入和税收一起为国家财政提供了资金。

从各部分所占比例上看,2010年全国财政收入为83080亿元,各项税收之和为68281亿元,除去在账务上冲减财政

收入的出口退税后,实际余额为60954亿元,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的73.37%;非税收入为9878亿元,占财政收入的

11.89%。具体税种见表1。

二、财政收入中存在的问题

(一)组成结构上存在的问题

从财政收入的组成结构上看,国内增值税占总税收收入的30%,该税是以商品生产流通和提供劳务所产生的增值额为征税对象的一种流转税,税率为17%。这项税种通过在商品流通的各个环节进行征收,无形中增加了商品的成本,从商品流通的终端,即消费者的角度看,其增加了商品的售价,流通中的税收成本最终都需要由消费者承担。这样一来,在税收

表1

税收收入中各税种具体比例

税种税收收入(亿元)

同比增幅(%)占总收入比例(%)

国内增值税2109214.130.89国内消费税607227.58.89营业税1115823.816.34企业所得税

1284311.318.81进口货物增值税、消费税1048735.715.36个人所得税483722.57.08车辆购置税

1792

54

2.63

资料来源:根据《2010年中国统计年鉴》整理计算得到

121——

[责任编辑高惠琦]

参考文献:

[1]曲振涛,于树彬,王曙光.关于财政收入与国内生产总值关系的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02,(6).[2]李德森,许光建.中国税收增长快于经济增长的原因讨论综述[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7,(12).[3]许雄奇,朱秋白.我国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关系的实证研究[J].财经研究,2004,(3).[4]王定娟,孙秀凤.我国税收收入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J].经济论坛,2006,(17).

增加的同时,一方面会加重消费者的负担,另一方面也会给央行控制通胀带来阻碍。此外,对增值税的过度依赖还会抑制消费。由于增值税的税收机理就是消费越多征税越多,所有的税收都附加进了商品的价格中,只要消费就会收税。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人们消费的欲望,不利于我国经济发展模式由依靠出口向依靠消费的转变。

另外,2010年车辆购置税为1792亿元,仅占税收总额的2.63%。笔者认为,此项税收比重偏低。汽车不属于生活必需品,虽然不排除有低收入人群购买汽车的可能,但是有能力购买汽车的绝大多数都不属于该群体,向这些拥有一定资产可以支付得起汽车开销的人群征收如此之少的税,显然不太合适。

再者,2010年,个人所得税同比增幅为22.5%,而同期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总收入增幅为11.3%,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幅为14.9%,个税增幅明显高于人均收入增幅。虽不排除完

善税收体制、

加强监管之前未缴税的群体补缴的情况,但此原因不至于形成如此明显的增幅。合理的解释应是收入增加的同时赋税也在提高,且税收增幅快于收入增幅,可支配收入相对值下降。

(二)使用分配上存在的问题

我国财政收入的使用也存在某些问题,首先,据统计数据显示:1978年,国家行政性支出由占财政收入的4.71%,而2006年这一比例提高到了18.73%,其增速高于GDP 和国民收入的增速,其中,仅2009一年,三公消费额就达到了9000亿元,开支巨大。

其次,国家财政在科教文卫以及对低收入群图的转移支付上分配资金比例偏小。近几年,虽然国家加大了在这些方面的财政投入力度,但由于基数小,所以净增量不高,不能切实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

再者,财政对国企的补贴政策存在缺陷。国家对国企的补贴政策,虽在一定程度上给脆弱而又重要的民族产业提供了保护,但削弱了其市场竞争力,容易产生依赖,丧失改革创新的动力,不利于其长期发展。国家对亏损国企的补贴也有违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规则,降低了资源配置效率。而财政对某些已获得暴利的垄断国企仍进行高额补贴,显然更不合适。

三、解决问题的政策建议

(一)降低增值税率,提高个人所得税在总税收中的比例,

合理制定个税征收标准

国家财政应着力于改变依靠增值税,即消费收税的方式,

转变为依靠个税,收入征缴税费的模式由多消费多收税转变为多收入多收税,提高民众消费积极性。另外,制定更加人性化的个税征收体制,取消个税起征点,改为全民缴税。同时,注意拉开税收等级差距:对低收入者只收取象征性的税费;对中产阶级人群的税收标准维持现状;加大对高收入人群的征税幅度,让富人承担主要的税收负担。这样,第一可以培养全体公民自觉缴税的意识,第二有利于平衡社会财富的分配,减少贫富差距。

(二)增加“中高收入人群税种”的税费

例如,提高汽车购置税,向150㎡以上的住宅开征房产税和对奢侈品附加高额税费等,适当提高中高收入人群,尤其是高收入者的税收负担,充分发挥税收在调节国民收入再分配方面的作用,缩小收入差距,降低基尼系数。

(三)精简政府机构及人员,压缩开支

控制公务员工资涨幅,合理管制三公消费,严查贪污腐败,政府的行政性支出勇于接受新闻媒体和社会舆论的监督,提高政府部门的办事效率。同时,加大财政在科教文卫以及对低收入人群转移支付等方面的支出力度,让财政支出更多的向保障民生的方向倾斜,提高国民幸福指数。

(四)有步骤地实施减税计划降低整体税率,不仅可以增加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提升国民幸福感,还能刺激消费,有利于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由出口型向内需型转变,而税收减少的部分可由提高国企利润上缴比例的方式予以冲抵。此外,减少对产能落后的亏损国企的补贴,鼓励国企间,国企与民企间的重组和兼并,停止对垄断暴利国企的补贴,让国企产生的利润真正的做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财政收入水平和国民收入水平都有了很大幅度的提高,逐渐富裕起来的国家和人民在考虑如何“挣钱”的同时,也开始考虑如何“花钱”。国家仍需要发展,而各项事业的发展都需要资金,如何将有限的财政收入合理地分配给最需要资金的部门,以达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以及如何在保证财政收入的快速增长的同时,又能尽可能提高国民的幸福感,提高国民的福利水平,这都是值得经济学工作者们深入研究和探索的问题。

122——

财务管理学习题及参考答案

财务管理学习题 20141120 第1、2章 一、单项选择题 1、企业财务管理的内容包括()的管理。 A、筹资、投资、营运资金、收益分配; B、筹资、投资、营运资金; C、筹资、投资、利润分配; D、筹资、投资、经营活动、利润分配。 2、一个自然人投资,财产为投资人个人所有的企业属于()。 A、合伙制企业; B、个人独资企业; C、有限责任公司; D、股份有限公司。 3、企业与所有者之间的财务关系反映着()。 A、依法纳税的关系; B、债权与债务关系; C、支付劳动报酬的关系; D、经营权与所有权的关系。 4、下列哪种类型的企业存在着双重纳税的问题()。 A、业主制企业; B、合伙制企业; C、股份制公司; D、个人独资企业。 5、企业参与救助灾害活动体现了下列哪项财务管理目标()。 A、股东财富最大化; B、利润最大化; C、利润率最大化; D、企业履行社会责任。 6、《财务管理》教材采纳的财务管理目标是()。 A、总产值最大化; B、利润率最大化; C、股东财富最大化; D、利润最大化。 7、企业的现金流量是按照()原则来确定的。 A、现金收付实现制; B、权责发生制; C、应收应付制; D、收入与支出相匹配。 8、下列哪些关系属于企业与职工之间的关系()。 A、向职工支付工资; B、向银行支付借款利息; C、向其他单位投资; D、交纳所得税。 9、企业用自有资金购买生产用设备属于()。 A、对外投资; B、对内投资; C、筹资活动; D、收益分配活动。 10、股东委托经营者代表他们管理企业,为实现股东目标而努力,但经营者与股东之间的目标并不完全一致。经营者在工作中偷懒,增加自己的闲暇时间,这种现象在委托代理理论中被称为()。 A、道德风险; B、逆向选择; C、内部人控制; D、管理层收购。 11、下列哪种企业组织形式是现代经济生活中主要的企业存在形式()。 A、业主制企业; B、个人独资企业; C、合伙制企业; D、公司制企业。 12、下列哪项属于公司制企业的缺点()。 A、筹资困难; B、投资者对企业承担无限责任; C、生产期较短; D、容易出现双重课税问题。 13、企业向商业银行借款,这种活动属于企业的()。 A、投资活动; B、筹资活动; C、收益分配活动; D、营运资本管理活动。 14、企业收购另一个企业,这种活动属于()。 A、收益分配活动; B、对外投资活动; C、筹资活动; D、对内投资活动。 15、下列关于企业财务活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对我国目前财政补贴的思考

对我国目前财政补贴的思考 本文概述了我国财政补贴的现状和补贴的依据,分析了财政补贴中存在的问题和负作用,提出改进的对策:财政补贴应控制一定的限度;要适时归并和取消;将财政补贴纳入法治化的轨道,加强监管。 标签:财政;财政补贴;补贴范围;补贴效果 财政补贴,是国家根据一定时期政治经济形势的客观要求,对某些特定的产业、部门、地区、企事业单位或事项给予的特殊补助,是国家为了某种特定需要而向企业或居民个人提供的无偿补助,其实质是把纳税人的一部分收入无偿转移给补贴受领者,它是财政支出中转移支付的一种。本文拟对我国目前财政补贴的有关问题做以分析。 一、财政补贴得到广泛认同和大范围运用的依据 财政补贴具有以下特征:一是政策性,财政补贴的对象、补贴的数额、补贴的期限等都必须按照一定时期的政策需要来制定;二是灵活性,财政补贴不是一经确定就长期保持不变的,国家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情况和政策需要及时修正和调整财政补贴;三是时效性,财政补贴作为一种政策手段,是为国家整体目标服务的,必须依据一定时期国家的政策需要来制定。当国家的某些政策发生变化时,财政补贴也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 财政补贴是世界各国的普遍做法。欧盟出于确保粮食安全的需要,各成员国选择实施共同农业政策,而共同农业政策包括两方面的措施,一是实施统一的价格支持政策和财政预算,由各成员国摊款用于价格支持和农业补贴;二是通过实行差价关税和出口补贴政策保护内部市场。2010年德国财政补贴合计1640亿欧元。美国为确保粮食安全采取的措施涉及多方面,其核心是保障粮食生产者利益,从而保证粮食供应稳定,其具体措施中就包括农业补贴。 我国财政补贴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当时仅絮棉一项,到上世纪60年代初国民经济困难时期发展到11种。1978年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特别是价格改革的有力推进,财政补贴速度加快,已日益成为政府所倚重的调控手段。目前的财政补贴,种类很多,数量金额也相当可观,仅2010年我国粮食直补等四项补贴就达1300多亿。[1] 财政补贴为什么能够得到广泛的认同和大范围运用,不外乎以下几点: 1、为了扶持农业及新兴产业的发展 为了节能降耗,优化产业结构,需要政府对相关产业安排补贴。如粮食直补,节能产品补贴等。为加快推进国内高效电机规模化应用,财政部、国家发改委2011年3月19日联合召开会议决定,将通过加大财政补贴等方式推广高效电

我国目前收入分配方面存在什么问题和原因是什么

我国目前收入分配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是什么?谈谈你对改革收入分配制度的看法。 答:1、收入分配的差距不断扩大,贫富分化加剧。 ——这种收入分配差距体现在很多具体问题上,例如在个人收入问题、行业收入问题、城乡收入问题、地区收入问题等。首先在个人收入方面,主要是因为不同地域经济发展不同,使得人们受教育的程度不同,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人们普遍接受高等教育,学成后具有先进的知识,因而收入自然会较处经济落后地区的没有接受高等教育的人高,所以这就导致社会中个人收入方面的不均衡;其次在行业方面,第二、第三产业中的某些行业利用其先天优越的生产条件创造出巨大的利润,相比较农业生产效率不高,自然会导致行业间的收入不均。还有一些垄断企业的不当行为及与政府间的“合作”。例如虽然国企进行了现代化企业制度改革但还没有真正的实现政企分开,就使得政府不能很好的实行其监管职能;再者由于城乡发展不同步,并且城市中大多是以第二、三产业为主的生产方式进行生产活动,而农村则以第一产业为主,这也就使得城乡收入差距越来越大;还有再加上地理位置的不同,就又存在地域经济发展不均衡的问题,就如我国东部凭借其沿海的这一优越的地理条件广泛进行对外贸易,与其他国家进行交流,促使东部地区的经济迅猛发展,与之相反的西部地区地处偏远,水资源缺乏,致使其经济发展相对缓慢,相对落后,此外还有政府常给予东部地区一些政策上的优惠,使得东西部发展极为不均,收入自然而然会出现极大差距的现象。 2、收入分配结构的不合理性。 ——随着经济的发展,总的来看,目前收入分配的积极因素是,分配正在向科技含量高的行业和新兴产业倾斜,脑力劳动者、技术密集领域的劳动者以及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劳动者的收入正在迅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提高这些积极因素有力地支持了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但同时收入分配领域确实还存在着诸多不良现象和问题,突出的是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工资收入结构不合理,制度内工资低,制度外劳动报酬高,项目繁多,未纳入工资内;二是按多种要素分配的收入比重不大,与中央关于“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的要求尚且还有偏差。我国城镇居民按多种要素分配的格局还远远没有真正调整到位,其它要素参与分配还需要进一步增加比重。 3、收入分配不规范。 ——收入分配行为不规范、包括工资支付不规范、工资提取不规范,分配行为不规范等等。一是全国各地均不同程度存在拖欠职工工资现象;二是体制转轨时期,旧体制被打破而新体制还未建立,这时制度不健全,法制不完善,由此产生的混乱使违规者有大量空子可钻。他们以权谋私,权钱交易,非法经营,利用政策空子谋私利,获得了大量灰色收入和黑色收入,形成了一个利用制度不健全而致富的特殊利益集团;三是腐败愈演愈烈,不合法的高收入会带来反面的示范作用。非法经营、寻租活动带来的高收入会严重挫伤合法权营者的生产积极性,破坏人们守法经营的意愿,诱使更多的人从事非法经营活动或通过拉关系、走后门、疏通、行贿等寻租活动来增加个人利益,阻碍了市场经济新秩序的建立,使经济运行长期处于紊乱,低效的状态。二是体制转轨时期,旧体制被打破而新体制还未建立,这时制度不健全,法制不完善,由此产生的混乱使违规者有大量空子可钻。他们以权谋私,权钱交易,非法经营,利用政策空子谋私利,获得了大量灰色收入和黑色收入,形成了一个利用制度不健全而致富的特殊利益团体。这些共同作用使得收入分配不均现象越来越严重。

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

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 摘要: 财政收入是一国政府实现政府职能的基本保障,主要有资源配置、收入再分配和宏观经济调控三大职能。财政收入的增长情况关系着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国财政收入主要受国民经济发展、预算外资金收入、税收收入等因素的影响。本文针对我国财政收入影响因素建立了计量经济模型,并利用E-views软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相关回归分析,排除简单多元回归模型存在的严重多重共线性等问题,建立财政收入影响因素更精确的模型,分析了影响财政收入主要因素及其影响程度,预测我国财政收入增长趋势。

一问题的提出 据《中国之声》报道,2010年中国税收收入预计将达到7.7万亿元,加上非税收入,今年财政收入走入“8万亿”时代已成定局。而一旦实现了这个数字,中国将紧随美国之后成为全球第二大财政收入经济体。中国仅用了3年的时间就超越日本,坐上了世界第二的宝座,这一变动将会对全球经济及政治形势产生巨大的影响。 据统计1978~2008年我国财政收入的规模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而增长,由1978 年的1132.26亿元到2008年的61330.35亿元,扩大了近50倍。“十一五”期间,中国财政收入从“十五”末年的3万亿元起步,以年均1万亿元的幅度增长,年度增速数倍于同期GDP。 同时,“中国税负是否过高”引发了全民关注。 为了研究影响中国财政收入增长的主要原因,分析中央财政收入对税收收入的依赖程度,预测中国财政收入未来的增长趋势,需要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 影响中国财政收入增长的因素很多,但据分析主要的因素有: ①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是基础性的。经济发展水平与财政收入是根与叶、源与流的关系。 ②预算外资金收入。预算外收入是指不通过国家预算管理的财政收入。数据显示,1978年,全国预算外收入为347亿元,相当于当年预算内收入的30.6%;而2006年的全国预算外收入总量,已与3.9万亿元的国家财政收入不相上下。预算外收入已成为影响中国财政收入不可或缺的因素。 ③税收收入。税收是社会主义国家参与国民收入分配最主要、最规范的形式,筹集财政收入稳定可靠。中国的税收收入已占到财政收入的95%左右,是财政收入最主要的来源。 ④能源消费总量。未来十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将达48亿-53亿吨煤,等于在现有基础上再增加近20亿吨,而从供应端来说,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从能源的角度考虑,中国也必须叫停大量耗费能源的“世界加工厂”模式,这必然对中国经济造成冲击,而由此带来的财政收入的变化问题也值得我们思考。 综上所诉,我们可以从以上几个方面,分析各种因素对中国财政税收增长的具体影响。 二、模型设定 研究财政收入的影响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变量的选择 研究财政收入的影响因素离不开一些基本的经济变量。大多数相关的研究文献中都把总税收、国内生产总值这两个指标作为影响财政收入的基本因素,还有一些文献中也提出了其他一些变量,

最新大渡口区财政收入结构变化的分析与思考

大渡口区财政收入结构变化的分析与思考

大渡口区财政收入结构变化的分析与思考 区财政局尹彦砚 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健康发展,大渡口区财政收入结构也相应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本文从财政收入占GDP比重、收入级次结构、税种结构、收入性质,税源结构等方面分析了大渡口区财政收入结构变化,并对其中反映出的问题进行了剖析,提出了保持财政收入持续稳定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财政收入结构分析思考 2006年以来,大渡口区紧紧抓住重庆市城乡统筹发展的历史机遇,围绕“招商引资”和“对外开放”两大主题,积极调整经济结构,大力发展经济,推动了全区经济和社会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和协调发展。从2006年到2008年,全区经济保持了两位数的持续稳定快速增长,GDP从77.3亿元增加到了130.0亿元,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为财政收入的快速持续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辖区区级一般预算收入从13.7亿元增加到23.5亿元,增长了71.5%。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财政收入的内在结构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本文试就新的经济发展阶段大渡口区财政收入结构变化进行了分析并对如何确保财政收入持续增长谈一点看法。

一、2006-2008年大渡口区财政收入结构变化 (一)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占GDP的比重略有提高 在经济持续发展,特别是企业经济效益提高的支撑下,大渡口区财政收入保持快速增长。辖区一般预算收入从2006年的13.7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23.5亿元,增长71.5%,年均增长30.1%。在财政收入快速增长的同时,财政收入占GDP 的比重也在稳步提高,从2006年的17.7%上升到2008年的18.1%,两年提高了0.4个百分点,即实现了国家要求提高财政收入占GDP比重的目标,也说明大渡口区经济发展质量有了明显提高。(详见表一) 表1 2006-2008年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单位:亿元 (二)对上级的贡献略有下降,但贡献率仍然很高 一是从增长速度看,对中央和市级贡献的一般预算收入从2006年的9.4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15.7亿元,增长了67.0%,年均增长29.2%,低于辖区一般预算收入增幅0.9个百分点。二是从中央和市级占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看,对上级

第09章-收入与分配管理—中级《财务管理》线下深度巩固习题3(2018)

第九章收入与分配管理 一、单项选择题 1、A公司董事会确定今年不发放股利,董事甲提出,当前市场的信息是不对称的,建议发放股利以向市场传递有关公司未来获利能力的信息,从而提高公司的股价。其观点属于()。 A、“手中鸟”理论 B、信号传递理论 C、所得税差异理论 D、代理理论 2、公司为了实现某一特定目标,先将一定数量的股票赠与或以较低价格授予激励对象,这样的股权激励模式是()。 A、股票期权模式 B、限制性股票模式 C、股票增值权模式 D、业绩股票激励模式 3、下列股利理论中,认为少发股利较好的是()。 A、所得税差异理论 B、“手中鸟”理论 C、信号传递理论 D、代理理论 4、下列关于股利理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股利无关理论是建立在完全市场理论之上的 B、“手中鸟”理论认为当公司支付较高的股利时,公司价值将得到提高 C、所得税差异理论认为企业应当采用高股利政策 D、根据代理理论可知,较多地派发现金股利可以通过资本市场的监督减少代理成本 5、某公司2016年度净利润为2000万元,预计2017年投资所需的资金为4000万元,假设目标资本结构是负债资金占60%,企业按照净利润10%的比例计提法定盈余公积金,公司采用剩余股利政策发放股利,则2016年度企业可向投资者支付的股利为()万元。 A、100 B、400 C、2000 D、300 6、上市公司按照剩余股利政策发放股利的好处是()。 A、有利于公司保持最佳的资本结构 B、有利于投资者安排收入与支出 C、有利于公司稳定股票的市场价格 D、有利于公司树立良好的形象

7、下列各项业务中,可以导致每股收益增加的是()。 A、回购股票注销或作为库存股 B、发放股票股利 C、进行股票分割 D、配售股票 8、对于公司而言,不会导致公司股东权益减少的股利支付方式是()。 A、现金股利 B、财产股利 C、负债股利 D、股票股利 9、在企业的净利润与现金流量不够稳定时,对企业和股东都有利的股利政策是()。 A、剩余股利政策 B、固定或稳定增长的股利政策 C、固定股利支付率政策 D、低正常股利加额外股利政策 10、法律对收益分配超额累积利润限制的主要原因是()。 A、避免损害少数股东权益 B、避免资本结构失调 C、避免股东避税 D、避免经营者从中牟利 11、某公司现有发行在外的普通股100万股,每股面值1元,资本公积300万元,未分配利润800万元,若按10%的比例发放股票股利并按股票面值折算,公司资本公积的报表列示将为()万元。 A、400 B、300 C、390 D、310 12、下列关于股票分割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改善企业资本结构 B、使公司每股市价降低 C、有助于提高投资者对公司的信心 D、股票面值变小 13、要获得收取股利的权利,投资者购买股票的最迟日期是()。 A、除息日 B、股权登记日 C、股利宣告日

中国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

中国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 收入分配制度关系到国家和人民群众的利益、经济的发展和杜会的稳定。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指出了我国当前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题,为我们指明了收入分配改革的方向。我国是一个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国家,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按照这一指导思想,建国以来,中国一直在努力建立能兼顾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既有利于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和创造性,又使每个劳动者和社会成员都能公平享有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经济收入和社会福利的分配制度。 一、新中国收入分配政策的变迁。 1、从建国到50年代中期,实行的是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收入分配制度。1952年后,党在占主导地位的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中,广泛地推行了按劳分配制度,对国有企业的工资制度进行改革,建立了新的“八级工资制”。1956年进行了第二次工资改革,初步建立起了体现按劳分配原则的社会主义工资制度。 2、1957年至改革开放前,实行的是带有平均主义倾向的单一的“按劳分配”。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基本上成为单一的公有制结构。此后的20多年时间里,按劳分配被认为是社会主义阶段的唯一分配方式。 3、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以农村为突破口,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切实贯彻按劳分配原则,开始从根本上打破了农村的带有平均主义的按劳分配方式。 4、党的十三大到十五大召开前夕,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贯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5、党的十五大至十六大,提出允许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完善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国家通过医改、房改、教育体制改革,退出三大保障系统,国家财政负担减轻了,但个人在收入没有增加的前提下,支出突然增加了。 6、新世纪新阶段,党从构建和谐社会实际出发,着力建立体现社会公平

财政收支结构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改进思路

财政收支结构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改进 思路 一、当前XX 市财政收支结构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财政收入结构问题突出 从XX 年开始, 铜陵市国民经济开始了恢复性增长, 随后几年更是表现出了强劲的增长态势。XX—XX 年, 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在此基础上, 铜陵市财政收入也随之加快增长,XX —XX年财政收入年均增长%但是收入结构却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 即地方财政收入在财政总收入中的比重不断下降。从XX年到XX年,该比重分别为% % % % % %,% XX年进一步下降为% (二)财政支出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与其他各地财政相似, 我市财政支出结构面临的主要问题有: 一是财政支出总量不足与财政资金损失浪费并存。一方面财政收入上划中央较多, 地方可用财力增长有限, 另一 方面部分单位花钱大手大脚, 财务管理松弛, 支出管理难以 控制。二是支出“越位”与“缺位”共存。一方面, 政府承 担事务较多, 一些应由市场提供和由社会负担的支出仍然背 在财政身上, 财政负担较重。另一方面应由政府承担的社会 公共事务, 财政力不从心。三是财政支出管理和控制机制尚 未健全。政府预算本是规范支出管理最重要、最有效的一项

法律制度, 是支出管理的基本依据, 但部分单位在执行预算中的随意性和预算约束软化的状况相当严重。此外, 还有一点需要引起注意, 即财政支出中法定支出膨胀, “以法压法” 、法与法“打架”的现象十分突出, 财政无所适从, 平衡压力加大, 这实质上也是财政支出管理和控制困难的一个突出表现。 二、未来一段时间改进收支结构的总体思路 (一)围绕实施铜陵奋力崛起, 建立健全财政收入稳定 增长机制, 打造“持续财政、优质财政”工程 积极创新财政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关系, 建立健全财政收入稳定增长的保障机制。主要是按照中央和省统一部署稳步推进和落实各项税制改革, 完善地方税收征管机制。全面推进非税收入管理改革, 建立规范的政府非税收入管理体系, 实现政府非税收入管理信息化、规范化和法制化。建立健全科学的财政收入考核机制, 努力扩大财政收入规模, 提高财政运行质量, 形成具有良好的增长弹性的财政收入稳定增长机制。 (二)围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建立健全财政宏观调 控机制,打造“发展财政, 协调财政”工程 不断丰富和完善财政调控手段, 充分发挥财政优惠政策和贴息、奖励、转移支付、担保等财政政策工具作用, 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注重通过财政资金支持和财税制度创新, 支持生态和环境保护, 支持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进一步整合政府投资和各类支持经济发展资金, 支

财政学试题及答案第三章 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分析

第三章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分析 复习与思考 1. “瓦格纳法则”阐述的基本原理。 答:在资本主义经济的早期,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是比较小的。那时,各国遵循亚当·斯密学说,提倡经济自由化,主张“廉价政府”,政府在经济、文化、社会发展方面很少有所作为。随着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和激化,政府为了维持经济发展和克服日益频繁的经济危机,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同时,随着人均收入的不断提高和收入差距的扩大,为了防止社会动荡,政府通过财政的转移支付向广大群众和低收入阶层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和社会保障,由此导致政府财政支出的日益膨胀。另外,由于GDP的增长,筹措财政收入措施的加强,以及增发公债作为弥补支出的手段成为可能,也从财源方面支持了财政支出的膨胀。 对于这种财政支出不断膨胀的趋势,许多学者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19世纪德国经济学家阿道夫·瓦格纳(AdolfWagner)最先提出财政支出扩张论,他的研究成果被后人称为“瓦格纳法则(Wagner′sLaw)”。但瓦格纳关于公共支出增长的含义究竟是指财政支出在GDP中的份额上升,还是指它的绝对增长,这一点在当时并不清楚。按照美国财政学家马斯格雷夫(R.A.Musgrave)的解释,瓦格纳法则指的是财政支出的相对增长。于是,瓦格纳法则可以表述为: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也相应随之提高。根据这种解释,瓦格纳法则可以理解为图3—1所表示的财政支出与GDP之间的函数关系。 图3—1瓦格纳法则的解释 瓦格纳的结论是建立在经验分析基础之上的,他对19世纪的许多欧洲国家加上日本和美国的公共部门的增长情况做了考察。他认为,现代工业的发展会引起社会进步的要求,社会进步必然导致国家活动的扩张。他把导致政府支出增长的因素分为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政治因素是指随着经济的工业化,正在扩张的市场与这些市场中的当事人之间的关系会更加复杂,市场关系的复杂化引起了对商业法律和契约的需要,并要求建立司法组织执行这些法律。因此,就需要把更多的资源用于提供治安的和法律的设施。经济因素是指工业的发展推动了都市化的进程,人口的居住将密集化,由此将产生拥挤等外部性问题,从而也需要政府进行管理与调节工作。此外,瓦格纳把对于教育、娱乐、文化、保健与福利服务的公共支出的增长归因于需求的收入弹性,即随着实际收入的上升,这些项目的公共支出的增长将会快于GDP的增长。 经济发达国家自18世纪末到如今100多年经济发展的实践,证明了瓦格纳的法则符合财政支出占GDP比重的发展变化的一般趋势。尽管由于各经济发达国家的国情有所不同,因而财政支出占GDP比重的高低以及变化情况也有所不同,但却明显存在一种共同的趋势:随着人均GDP的增长而逐步上升;同时,历史数据也说明,财政支出占GDP比重的上升不可能

我国当前财政补贴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建议

我国当前财政补贴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建议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财政补贴为推进整个经济体制改革,促进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我国的财政补贴还存在许多问题,如补贴规模庞大、项目繁杂、缺乏弹性、不够公平等。本文对我国财政补贴现状进行了分析,针对我国财政补贴制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革建议。 关键词:财政补贴;存在问题;政策建议 财政补贴是政府为了某些特定的需要支付给企业和居民个人的,能够影响、改变产品和生产要素现有的相对价格结构,从而可以改变资源配置结构和需求结构的政府无偿支出。财政补贴是现代市场经济国家中政府弥补市场失灵的重要工具。它是财政调节经济过程中派生的一种经济形式,是财政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完善当前的财政补贴制度,以适应市场经济新的形势要求,对促进国民经济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财政补贴存在的必要性 (一)弥补市场失灵的需要 由于外部性、公共产品的提供、竞争失灵或垄断、信息不充分等因素影响下,往往导致市场失效,即成本不能完全体现和反应在价格中或者价格的确定偏离成本。政府通常根据其产业政策,在不同的产业领域,就外部性、垄断性、经济波动性等情况采取财政补贴政策,从而使边际成本达到边际收益水平。如关系到我们国计民生的农业、科技、教育、社会保障等诸多领域具有典型外部性,即存在收益的外溢,具有外部经济产品的产量将低于社会最优水平,对于此类产品通过财政补贴手段,可以提高产量以满足社会需求。如在自然垄断行业,主要存在供水、供电、供气、供暖等公共事业领域。政府为了不损害绝大部分社会成员的利益,往往对这些公共事业实行限价政策。对于企业执行限价政策造成的利润损失,政府可以按照一定标准进行适当补贴。另外在改革过程中,新旧体制之间必然存在摩擦,尤其是各经济主体之间更容易发生利益冲突。为了减少改革面临的社会阻力,运用财政补贴来协调这些矛盾是非常有效的。在经济发生周期性的波动情况下,政府需要运用产业政策,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以实现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充分就业。政府可以通过运用包括财政补贴等财政支出政策,对经济波动进行有效干预,保持宏观经济的稳定性。 (二)增进社会福利的要求 作为“福利经济学之父”的庇古,在论述福利经济学理论中,提出了国民收入极大化和收入均等化两个福利概念。认为影响一国居民经济福利的因素,主要是国民收入的大小和国民收入在居民中分配的状况。因此,国民收入最大化是社会福利最大化的前提,并且在社会分配环节,分配越均等,整个社会福利就越大。

我市财政收入和财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我市财政收入和财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把财源建设作为加快我市经济发展、促进财政收入快速增长的重要工作来抓,通过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具体分析我市财政收入的现状,收入总量偏小、收入结构不合理、可用财力少,收支矛盾突出的问题还依然存在。因此,大力培植财源、增加税源,对促进我市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确保财政增长、居民增收,实现率先富裕,已显得至关重要。 一、XX年1-6月财政收入完成情况 全市完成财政收入19608.4万元,为年初预算33200万元的59.1%,为年度目标任务36000万元的54.5%,比上年同期增收2588.3万元,增长15.2%。按征收部门分列,完成情况分别为:国税局完成3658.4万元,完成目标任务9600万元的38.1%;比上年同期减少378.8万元,下降9.4%;地税局完成6533.7万元,完成目标任务1XX万元的54.4%,比上年同期增加1034.8万元,增长18.8%;财政局完成9416.3万元,完成目标任务11600万元的81.2%,比上年同期增加1932.3万元,增长25.8%。 从预算收入级次来看: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4990.7万元,同

比增长18%。其中税收收入完成5282.8万元,同比增收542万元,增长11.4%;非税收入完成9707.9万元,同比增收1747.8万元,增长22%;上划“两税”收入完成2576.6万元,同比增收170.9万元,增长7.1%;上划“所得税”收入完成1746.7万元,同比增长195.2%,主要是烟草公司1月份汇缴入库上年度所得税450万元;上划“营业税”收入完成701万元,同比增收251.7万元,增长56%。 二、近年财政收入和财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财政收入规模小,可用财力少。XX年财政收入2.78亿元,XX 年将突破3亿元大关。但总量仍然偏少,在湘潭市各县市区排名靠后,在全省各县市区排名也相当靠后。根据税收政策规定,国税征收的增值税地方部分只有18.75%,所得税地方部分为28%,再剔除国税工作经费约6%,国税征收税收部分地方实际所得约占国税征收总额的15%左右;地税主体税种是营业税,地方所得为75%,所得税地方所得为28%,其余税种100%为地方所得,剔除地税工作经费约8%左右,园区耕地占用税基本上需返还,地税税收地方实际所得约占地税征收总额的65%左右;财政部门则全部是非税收入,大部分按60%-100%的比例需返还给各单位(国土收入财政统筹10%),财政部门真正可作为财力的主要是物价部门征收的“一金两费”等其他收入。就XX年6月份数据分析,完成财政总收入19608.4万元,其中本级一般预算收入为14990.7万元,剔除国土收入2600万元,其他非税收入按60%

1978年—2013年我国财政支出分析

1978年—2013年我国财政支出分析

1978年—2013年我国财政支出分析

1978年—2013年我国财政支出分析 3

一、该期内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变化的趋势。 1、经济建设 由上述表格和图表可知从1987年到1990年我国经济建设费用占总支出比重有大幅度下降,1991年到1999年我国经济建设费用占总支出比重较为平缓,2000年到2005年经济建设费用占总比重逐年下降,2005年到2010年又逐年上升并与2000年大体保持水平。 2、社会文教育 由上述表格和图表可知从1978年到1991年我国社会文教育占财政总支出比重有较大幅度的增高,1991年到2001年我国社会文教育占财政总支出比重由小幅度增长,2001年到2009年有小幅度波动,2010年又有较大幅度增加。且2010年社会文教育是1978年以后所占比重最大的一年。 3、国防 由上述表格和图表可知从1978年到1985年我国国防费用占财政总支出比重有较大幅度的下降,1985年到1992年有小幅度上涨,1992年到993年有有较大幅度下降,1994年到2010年以2000年为分界点有小幅度波动,其波动趋势是先下降在上升又下降且2010年国防费用是1978年以后最小的一年。 4、行政管理费用 由上述表格和图表可知从1978年到1990年我国行政管理费用占财政总支出比重有较大幅度的增加,1990年到1999年有小幅度波动,较为平缓,1999年到2001年有较大幅度的增加,2001年到2006年变化比较平缓,2006年到2008年有非常大幅度的增长,2008年到2009年又一较大的趋势下降,2009年到2010年又有小幅度增加。5、其他支出 1978年到1993年我国其他支出费用占财政总支出逐年增加,1993年到1994年有较大幅度下降,1994年到2001年缓慢增长,2001年到2006年有较大幅度增长,2006年到2007年有较大幅度的下降,2007年到2010年较为平缓,除了2009年。 6、总结 总之,1978年-2010年,从总体上来说,我国经济建设费用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是呈下降趋势的,而社会文教育费用却是呈上升趋势的,国防费用总趋势是下降的,行政管理费用的总趋势是上升的,其他支出的总趋势也是呈上升趋势的。 二、财政支出结构变化与经济体制和社会经济财政变化的关系 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变化的总趋势首先是与经济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的转变相联系的,是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转换而变化的,同时也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的转变而变化的,虽然不同时期的经济形式以及政府采用的

浅谈目前财政收入结构及分析

我国目前财政收入规模及结构 ——浅谈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摘要 从进入本世纪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保持着一个稳定高速的增长,无论国民财富方面,还是经济体结构方面,都取得非常可喜的成绩。特别是政府的财政收入更是保持着更高的增长率,我国政府目前的财政规模已经仅次于世界上少数的国家。我们知道,财政具有资源配置、收入分配、调控经济和监督管理等职能,这些职能对于我们国家的经济建设甚至其他更多方面有着非常大的意义,还更因为目前我们国家的财政规模非常庞大,其对国民经济的影响是难以估量。GDP与财政收入都是衡量社会经济的一个重要指标,这两者存在着多多少少的联系,这需要简单的去研究一下。在本文中,还将探究一下目前财政状况对均衡国民收入的影响及与社会就业岗位的联系。 一、关于财政收入的一些概念 财政收入,是指政府为履行其职能、实施公共政策和提供公共物品与服务需要而筹集的一切资金的总和。财政收入表现为政府部门在一定时期内(一般为一个财政年度)所取得的货币收入。财政收入是衡量一国政府财力的重要指标,政府在社会经济活动中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范围和数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财政收入的充裕状况。 二、我国财政总收入与GDP的比较 <一>GDP近十年的变化 要探求财政收入,必须要关注我国的国民产值,一来因为财政的收入是要以国民收入作为依据的,二来也因为财政收入也会反过来对国民收入产生巨大的影响。以下是对国民总产值的一个粗糙地描述。近十年来,我国GDP实现了长期的高速增长。 单位:亿元(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 年份国民人均国内 总收入生产总值 (元) 2000 98000.5 7858 2001 108068.2 8622 2002 119095.7 9398 2003 135174.0 10542

现行财政扶持政策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现行财政扶持政策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财政扶持政策主要是财政部门根据政府产业发展规划,运用财政政策资金支持企业发展、扶持企业做大做强,以培植财源,促使经济长期健康地发展。“支持企业是手段,培植财源是目的”。针对现行财政扶持政策制定和执行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可行性建议,以促进财政扶持政策的逐步完善。 一、问题剖析 现行财政扶持政策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一是违规制定财政扶持政策,引起地区间的无序竞争;二是财政扶持政策领域过多、范围过广,财政扶持资金难以发挥引导作用;三是财政扶持额度较大,带来较大的财政支出压力;四是财政扶持资金监管乏力,影响资金使用效益。 究其原因,主要有: (一)政府考核指标的约束、地方利益的驱动。上级政府考核指标是下级政府行动的指挥棒。在当前招商引资、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等考核指标的约束下,各级政府不惜一切代价、想尽一切办法来迎合政府考核的需求。各级政府纷纷利用财政扶持政策作的优惠以吸引企业到当地落户,对企业的选择也缺乏理性的分析,招入的企业不但没有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反而增加了财政支出压力、破坏了当地环境。在审计中,我们就发现某区为了引进某世界500强企业,不仅承诺落户后几年内给予一定额度财政扶持,而且以低于土地征用成本的价格出让土地,最后该企业虽然落户该区,但由于该企业属商品流通企业,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均合并到上海总部缴纳,不仅没为该区带来税收收入的增长,反而给区、乡两级财政增加近千万元的债务。也有个别县市为了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盲目招商引资,结果引进的是被经济发达地区淘汰的高污染企业,虽然招商引资指标完成了、财政收入增长了,但生态环境破坏了。 (二)地方经济发展缺乏长期、系统发展规划。分析当前各地财政扶持政策领域过多、范围过广,其根本原因在于地方经济发展没有重点,缺乏长期、系统的发展规划。造成各级政府将十分有限的扶持企业资金切成扶持工业发展资金、扶持商业发展资金、扶持旅游业发展资金等十几块,每个政策又要在本区域内扶持十几家、几十家甚至上百家企业,最后落实到一个企业一个项目上,其扶持资金就少得可怜了。有限的财政扶持资金就像撒胡椒面一样,形不成一个扶持重点,起不到财政扶持的引导作用。 (三)国家对财政扶持政策缺乏统一规范。国务院在2000年下发《关于纠正地方自行制定税收先征后返政策的通知》中提出“对需要国家财政扶持的领域,原则上应通过财政支出渠道安排资金”,但至于哪些领域财政可以通过财政支出渠道来扶持国家缺乏明确统一的规范。这是造成各级财政扶持领域过多、范围过广、扶持政策五花八门、财政支出压力过大的根源所在。 (四)财政扶持资金使用缺乏跟踪问效机制。当前,随着财政预算管理改革的不断推进,会计结算(核算)中心、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等各项制度的执行,财政对部门资金的监管力度在不断的加强,但对财政扶持资金的监管工作一直缺乏系统的制度约束也没有采取很好的监管措施。这给企业移用、挪用甚至骗取财政扶持资金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同时也影响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二、审计建议

我国收入分配存在的问题分析与对策建议

我国收入分配存在的问题分析与对策建议 ——基于收入分配两级分化的探讨 合理的收入分配始终是一国经济平稳运行的保障,因为收入分配问题是调节效率与公平的重要手段。收入的公平的分配是社会平稳的保障,收入的差异是提高效率的基础。历史上,为了使我国经济发展、社会平稳,从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化中,我国的收入分配分配制度也经历了改革。从完全的按劳分配到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制度并存的分配制度,使得其从平均主义到更加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但是同时也出现了许多问题。其中,收人分配的两极分化是最主要的。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5年全国居民收入基尼系数为0.462。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195元,比上年增长8.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422元,比上年增长8.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5%。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差2.73,比上年缩小0.02。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19281元,比上年名义增长9.7%。按全国居民五等份收入分组,低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5221元,中等偏下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11894元,中等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19320元,中等偏上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29438元,高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54544元。可知我国的基尼系数还是处于0.4—0.5范畴的,是收入差距较大的国家。另外从各个明细的项目来看,我国的收入分配差距在多个领域出现: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各地区居民、各行业间、社会阶层等等。 1、我国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原因分析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间就存在着巨大的资源禀赋的差异,不免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就形成了各种地区差异。地区间的经济发展水平与社会因素也有很大的关联。历史上我国的东部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基础深厚,造成与西部地区的巨大差异。 地区间人口密度的差异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人口密度越高,促进发展的劳动力也会增加,从而提高生产效率。而且一般情况下,人口较密集的地区人才知识的交流会更加密切,能更好地促进科技进步,从根本上提高生产效率。 从分配制度上分析,收入分配的差距更是现行分配制度的直接结果。我国现行的分配制度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制度并存的分配制度,但是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分配制度的在实施的过程中有时不能很好地适应市场经济,因为市场调节必然存在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对分配的影响也是极其深刻的。一定的差距会促进效率的提高,但是效率的不平衡也会继续扩大差距。 从社会阶层来看,机会不平等是拉大收入差距的重要因素。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一方面人与人之间的知识技能不同,从而在主观上造成机会不均等;另一方面,一个人的出身、性别、年龄造成无法改变的客观上的机会不均等。另外人们参与市场的竞争机会也是不平等的,比如很多人获得的就业信息就是有很大差异的。 从城乡发展严重不均衡来看,第一,我国长期以来实行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体制。工农产品的价格产值差异促使工业发展快于农业。建国后,我国走上重工业优先发展的道路,而且经历了各种历史动乱,导致农业发展落后,农民收入水平

中美土地财政收入问题比较研究

中美土地财政收入问题比较研究 ■张涵山东财经大学 [摘要]本文对中美两国的土地财政收入方面进行了异同点的对比,并分析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从中得出我国可以从中借鉴的经验。 [关键词]土地财政财产税土地出让金 土地财政收入指的是与土地相关的税费等形成的财政收入。近几年,我国地方政府过度依赖土地财政收入,形成了学术界热衷研究的“土地财政”问题。而在美国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中,土地财政收入同样占据重要的地位。因此,本文对中美两国土地财政收入相关方面进行对比,从美国的土地财政发展状况得出我国可以借鉴的经验与启发。 一、美国土地财政收入状况概述 美国的土地财政收入出现过三种形式:一是将土地作为资产出售形成的资产性收益;二是以土地及其地上附属建筑物为载体形成的税收收入,如财产税、对土地和房屋征收的遗产税和赠与税;三是政府以非税收的形式征收的其他与土地有关的财政收入,如不动产出售收益等。 在不同时期,美国土地财政的形式以及归属有着不同的特点。从1776年到内战时期,美国的土地财政收入以土地出售收益为主,且基本上归联邦政府所有。而从内战至今,财产税成为主要形式。在内战结束后,土地财政收入是由州和地方共享的。后来随着州政府开始开辟新税种,将财产税下放给了地方政府,土地财政收入占州政府总收入的比重逐步下降,从1902年的52%,下降到1942年的10%。但其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始终维持在较高的水平,财产税已经成为地方政府的主体税种。 二、中美土地财政收入的相同点 1.形成原因都为了解决财政困难 美国的土地财政开始于建国初期。那时的美国刚刚经历完独立战争,各级政府迫切需要筹集大量的财政收入来修复战争创伤,建设新国家,而当时的美国经济尚未恢复,税源狭窄,无法短期筹集到政府需要的收入。而我国在实行分税制以后,中央财政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大幅提高,财权上收,而地方政府的事权却没有相应减少。地方政府拿少数钱却要做多数的事,就必然导致地方政府的财政困难。将土地作为资产出售来获取收益,程序简单快捷,成本低,可以满足短时间内筹集到大量收入。因此,中美两国的地方政府都选择了采用土地财政方法解决财政困难。 2.土地财政收入都主要归地方所有 土地资源不易转移和隐藏,且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地方政府对辖区内的土地也更具有信息优势,因此由地方政府征收与土地相关的财政收入,成本更低,程序上也更加方便。美国的土地财政收入经历了从中央所有,到州与地方共享,最后到地方政府占用绝大部分的发展演变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征收的效率是逐渐增强的。我国土地财政收入的形式有土地出让金、以及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土地增值税等与土地相关的税种。土地出让金全部归地方所有,中央不参与分配。而上述税种也都属于地方税,收入归地方独享。由此可以看出,中美两国的土地财政收入在分配方面有相同之处,即都主要归地方所有。 3.土地财政收入都在地方财政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 美国在出售土地时期,土地财政收入在美国总财政收入中占据绝对优势地位,曾一度达到60%。后期的财产税占地方税收收入的70%。土地财政收入在美国财政中的地位可见一斑。我国土地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是土地出让金。从表一中可以看出,虽然土地出让金占地方财政总收入的比重波动较大,但平均在40%以上,可见我国地方政府存在过度依赖土地财政收入的问题,尤其是依赖土地出让金,地方财政面临较大的财政风险。 表 数据来源于《中国财政年鉴2011》 三、中美土地财政收入的不同点 1.出售内容不同 虽然两国都经历了出售土地换取资本收益的过程,但两国出售的内容并不相同。美国出售的是土地的所有权。美国先通过一系列法案,将西部的土地收归国有,然后通过出售和赠与的手段将土地转为私有,从而获得土地出售收益。在此过程中,虽然出售的价格和具体政策一直在变化,但交易土地所有权以换取财政收入的性质一直没有改变。我国的土地是归国家或集体所有的,不允许存在私有土地,因而出售的是土地的使用权。国家根据土地的用途,还对使用权的最高期限做了具体规定:居住地70年,工业用地50年,商业、旅游、娱乐用地40年等等。因此,土地出让金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视为40—70年租金的一次性缴付。缴付土地出让金后换取的只是对土地的开发使用权,所有权始终由国家掌握。 2.获取土地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不同 2007200820092010全国土地出让金总额(亿元)12216.7296001590028197.7 全国财政总收入(亿元)51321.7861330.5368518.383080.3 地方财政收入(亿元)23572.6228649.7932602.5940609.8 土地出让金占全国财政总收入比重23.80%15.65%23.22%33.94% 土地出让金占地方财政总收入比重51.83%33.51%48.77%69.44% 162 《商场现代化》2012年10月(下旬刊)总第699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