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医疗药品)树脂类中药

(医疗药品)树脂类中药

(医疗药品)树脂类中药
(医疗药品)树脂类中药

第十三章树脂类中药

以树脂入药的中药,叫树脂类中药。

1.树脂类中药的存在和采取

1.1存在

多存在于松科、安息香科、豆科等种子植物中。

三种存在形式:

原来少,损伤后增多;(松香)

原来无,损伤后产生;(安息香、苏合香、土鲁香)

正常存在于组织内,与损伤无关。(血竭)

1.2采取

根椐存在的方式有采取形式:

有计划地人为损伤割取,例如安息香的采取

粉碎提取,例心材(创愈木脂)或果实(麒麟血竭),用此法采取。

1.树脂类中药的物理性质

非晶形的固体、半固体,少数未液体;

在水中既不溶解也不吸水膨胀;利用此性质水溶性杂质及色素(水试)

能溶于有机溶剂;此性质可提取、精制树脂

加热熔融,燃烧冒浓烟,有特殊气味;(火试)

将乙醇溶液蒸干后,可得到漆样薄膜。

树脂与树胶相区别,树胶为高分子多糖化合物,物理性质与树脂是完全相反:一般溶于水(粘稠液体),或吸水膨胀(胶冻状);

不溶于有机溶剂;(在水中加入乙醇可析出沉淀);

燃烧则炭化。

3.树脂的化学组成和分类

3.1树脂的化学组成

树脂是很多高分子脂肪族和芳香族化合物的混合物,其中许多是二萜烯和三萜烯的衍生物。

3.1.1树脂酸(Resinacids)

含一个或几个-COOH,如松香酸、乳香酸,溶于碱水形成肥皂样乳液

R-COOH+NaOHR-COONa+H2O

3.1.2树脂醇(Resinols)

树脂醇+FeCl3不变色

树脂鞣醇+FeCl3蓝色

3.1.3树脂酯(Resinesters)

多为代表树脂生理活性部分

树脂鞣醇or树脂醇+树脂酸or芳香酸(桂皮酸、苯甲酸、阿魏酸、水杨酸等)

树脂酯+KOH树脂醇+酸的钾盐

3.1.4树脂烃(Resenes)

无活泼取代基。

3.2树脂的分类

3.2.1单树脂类

酸树脂:主要成分为树脂酸(松香)

酯树脂:主要成分为树脂酯(血竭、枫香)

混合树脂:多种树脂成分(洋乳香)

3.2.2复合树脂类

胶树脂:树胶+树脂(藤黄)

油胶树脂:树胶+挥发油+树脂(没药、乳香、阿魏)

油树脂:挥发油+树脂(松油酯、加拿大树脂)

香树脂:挥发油+芳香酸+树脂(苏合香、安息香)

4.鉴定

性状鉴别:外形、水试(溶解性)、火试(气味)、薄膜(色泽)

理化常数:酸价、皂化价、碘价

杂质限度:醇不溶物(安息香醇不溶物100℃干燥<2%)

灰分(阿魏<7%)

含量测定:醇溶物,(如安息香醇浸物中香酯酸>30%)

化学发应:检真:树脂中已知成分

检伪:可能掺伪品的检出

仪器分析:如血竭的IR谱、UV、TLC

阿魏ResinaFerulae

[历史]

唐本草:

“阿魏生西番及昆仑,

苗叶根茎酷似白芷,

捣根汁,日煎作饼者为上,

截根穿,暴干者为次,

体性极臭,而能止臭。”

[来源]进口:阿魏原产地在西番(即现阿富汗、伊朗),主要为伞形科(Umbelliferae)植物阿魏草Ferulaassafoetida及同属数种植物的树脂。

国产:伞形科植物新疆阿魏草Ferulasinkiangensis或埠康阿魏F.fufanensis的油胶树脂。

[性状]国产品形状:不定形块状、脂膏状。

颜色:灰白或淡黄、久贮色变深。

质地:块状者体轻,质地似蜡,断面稍有孔隙。脂膏状者粘稠,灰白色。

气味:强烈持久的蒜样特臭。味辛辣,嚼之有烧灼感。

水试:水研成白色乳液。

进口:泪滴状聚集成块状。

新鲜断面类白色(黄色或乳色),逐渐变成红棕色。

(保持白色是其中的一个品种F.rublicaulis)

性状鉴别重点:臭气浓,蒜臭.

无杂质感。泪滴状少,块状可至60%。

新鲜切面颜色应浅。

[成分]油胶树脂

挥发油3~19.6%,其中主要为萜烯及二硫化物,即臭气的主要成分。

树胶25%,

树脂9.35~65.12%,阿魏树脂鞣醇及与阿魏酸形成的酯阿魏内酯(FarnesiferolA、B、C),水解产生伞形花内酯+NH3产生蓝色荧光。,

游离的阿魏酸1.28%。

[理化]阿魏药材中常以两种药材掺伪。

一种为阿母尼亚树脂,来源于伞形科Doremaammoniacum;

另一种是枯蓬树脂,来源于伞形科Ferulagalbaniflua。

两种均为胶树脂,用于硬膏中为兴奋剂。前者还作祛痰、防腐剂。药效与阿魏相似,质次价廉。

少量+浓H2SO4红色+NH3.H2O红色消失蓝紫色荧光。(伞形花内酯反应)

1.乙醇溶液在323nm有最大吸收。

2.TLC以阿魏酸为对照品。

药典规定(2005):挥发油>10.0%(含量限度);醇溶性浸出物>20.0%

灰分<5.0%(杂质限度)

安息香Benzoinum

[来源]安息香科(Styracaceae)白花树S.Hypoglaucus的香树脂。

[商品]国产:白花树,分布于云、广、贵、湘、闽。

进口:泰国安息香,为越南安息香(S.tonkinensis),分布于越南、老挝、泰国。

苏门达腊安息香,为越南安息香(S.benzoin),产于印度尼西亚。

[性状]国产:扁平小块状,橙黄—深棕色,蜡样光泽。断面乳白色,久置呈淡黄棕色。

气芳香,嚼之沙粒感。

泰国:扁球状颗粒,或粘结成团,内面乳白色。

苏门:球状颗粒粘结成的团块,嵌有黄白色不透明杏仁样颗粒。

[成分]国产、泰国:香脂酸主为苯甲酸

苏门:香脂酸为苯甲酸和桂皮酸,大部分为桂皮酸。

[理化]1.粉末少量(约0.25g),微量升华,产生棱柱状结晶(苯甲酸)。

2.乙醇溶液加三氯化铁,显亮绿色,后变为黄绿色。

[含量]国产、泰国安息香,总香脂酸含量>30%(占醇浸物量);醇不溶物<1%。

乳香Olibanum

[来源]橄榄科(Burseraceae)卡氏乳香树Boswelliacarterii及同属(如药胶香树B.bhawdajian、野乳香树B.Beglecta等)数种树干切伤后渗出的油胶树脂。

[产地]主产于索马里、埃塞俄比亚和阿拉伯半岛。

[性状]形状:呈乳头状、泪滴状、不规则小块(滴乳),

颜色:淡黄色,有时微带蓝绿色或棕红色;半透明,外表常被白色粉尘,

质地:质坚脆,破碎面蜡样无光或具玻璃样光泽;

气味:气微香,味微苦,嚼之粘牙;

火试:燃烧时冒黑烟,有香气;

水试:加水研磨成白色乳液(或黄白色)。

[成分]树脂(酸性部分主含α-,β-乳香酸等)、树胶、挥发油(油主含α-水芹烯、二戊烯等)。

乳香酸boswellicacid是抗炎有效成分。

Boswellicacid

[理化]1.粉末,加入苯酚-四氯化碳(1:5)一滴,显褐色或紫色。

2.乙醇提取物加醋酐和浓硫酸(19:1),显紫色。

3.松香的鉴别反应

石油醚溶液+Cu(Ac)2溶液醚层蓝绿色(松香酸的铜盐反应)

[炮制]炒乳香:大小分档,以文火炒至油透出,老黄色,取出,冷后收藏。

制乳香:取拣净的乳香,置于锅内用文火点炒至表面稍见熔化,取出放凉;炒至表面熔化时,喷洒米醋,继续炒至外表明亮光透,取出放凉。

不论何种炮制方法,均为去尽挥发油,尽量不破坏树脂的原成分。

[附]洋乳香Mastix

为漆树科植物粘胶乳香树Pistacialentiscus的干燥树脂。

与乳香不同点:粒小而圆,半透明,断面玻璃样,味苦,嚼之不粘牙。与水共研不形成乳液。

没药Myrrha

[来源]橄榄科(Burseraceae)植物没药树Commiphoramyrrha及同属他种植物皮部渗出的油胶树脂。

[性状]不规则红棕色团块;(刚流出时为淡黄白色液体,放置则变黄棕色,久置变红棕色或黑棕色)断面颗粒状(时杂有淡黄色卵状胶质块),有油样光泽;

气香特异,味苦;

与水共研形成黄棕色乳状液。

[理化]乙醚提取物+Br2或发烟HNO3蒸气显紫褐色(检查挥发油)。乳香亦有此发应。

[成分]树脂、树胶、挥发油。

[附]胶质没药

橄榄科(Burseraceae)爱伦堡没药树(哈迪树)Balsamodendrenehrenbergianum的油胶树脂。

不规则深棕色团块,质坚硬,有此鼻辛辣气,味苦。

少量没药+香草醛浓HCl红—红紫色(天然没药)

蓝—蓝紫色(胶质没药)

挥发油:天然没药>4%胶质没药>2%

杂质:天然没药<10%胶质没药<15%

血竭SanguisDraconis

[功效]祛瘀定疼,止血生肌。

[历史]唐本草:“木高数丈,婆娑可爱,叶似樱桃而有三角。

其汁液自木中流出,滴下如胶饴状,

久而坚凝,乃成竭,赤作血色采无时。”

[来源]进口:棕榈科(Palmae)麒麟血竭Daemonoropsdraco及同属他种植物果实渗出的红色树脂。主产于印尼爪哇、苏门答腊。

国产:百合科(Liliaceae)海南龙血树Dracanacambodiana含脂木质部提取的树脂。

[采收加工]进口:成熟的果实—晒干—入笼中振摇—筛去鳞片—布包—入热水使软化成团;

国产:含脂木质部——粉碎——乙醇提——粗品—乙醚提——精制品。

[商品]加工血竭:类圆四方形(加入辅料)手牌、皇冠牌类圆形,具金印,布包痕;

B、AA、金鱼牌、手A牌质量低劣;

方砖形,(1979年后)太阳牌、无金印,质优。

原装血竭:碎块,(不加入辅料)含有泥沙、鳞片等杂质。

[性状]进口:类圆四方形或方砖形,表面暗红。

质硬而脆,粉末转红色,

水中不溶,热水中软化。

国产血竭:紫色块片状,玻璃样光泽。

[成分]进口:红色树脂57%,含血竭素、血竭红素、去甲基血竭红素、去甲基血竭素等。

国产:红色树脂80%,成分与进口血竭同。

[鉴别]进口:火试—粉末置白纸上,用火烘烤即熔化,无扩散油迹,对光呈血红色;火烧气呛鼻,无松香气。

水试—粉末置热水中软化成团,水不染成红色;

有机溶剂—乙醇溶液呈血红色。

外色黑似铁,研粉红如血,火烧气呛鼻,香如苯甲酸。

检伪:石油醚浸提液+0.5%Cu(Ac)2醚层不显绿色(检松香)

醚浸提液,稍浓缩+乙醇无白色沉淀(检达玛脂)

检真:TLC

以血竭对照药材、血竭素高氯酸盐对照品为对照;

硅胶G

展开剂:CHCl3-MeOH95:5

展距:15cm

A.检血竭素三个斑点。

B.检血竭红素Rf=0.33。

[含量]以血竭素高氯酸盐对照品对照,HPLC测定血竭素≥1.0%

茎木树脂类中药-中药鉴定习题

茎木树脂类中药 A型题 1 、川木通来源于哪一科植物() A木通科B马兜铃科C毛莨科D防已科E豆科 2 、习称“红藤”的药材是() A鸡血藤B钩藤C大血藤D苏木E降香 3 、沉香醇溶性浸出物(热浸法)不得少于() A 15.0% B 16.0% C 14.0% D 17.0% E 13.0% 4 、沉香主要成分是() A油胶树脂B油树脂C香树脂D酯树脂E单树脂 5、钩藤来源于哪科植物() A唇形科B茜草科C桔梗科D菊科E藤黄科 6、来源于胡椒科的药材是() A络石藤B沉香C钩藤D大血藤E海风藤 7、大血藤的断面特征为() A髓部偏向一侧B皮部厚,有棕色油点 C红棕色皮部与黄白色木部交互排列成3~8轮半圆形环D形成层环呈多角形E皮部红棕色,有六处向内嵌入木部 8、主要成分是小檗碱的药材是() A黄柏B杜仲C肉桂D厚朴E五加皮 9、鸡血藤的性状鉴别特征不包括 A扁圆柱形B表面灰棕色,有纵沟C质坚硬 D断面红褐色的皮部与淡红色木部排列成数轮半圆形环E气香特异 10、取某药材碎片投于热水,水被染成红色;加酸变成黄色,再加碱液,仍变成红色() A降香B苏木C大血藤D鸡血藤E桂枝 11、沉香药用部位来源于瑞香科白木香及沉香的() A边材B茎髓C含树脂的心材D腐烂的心材E茎藤 12、关木通和川木通为() A同科同属不同种植物B同科不同属植物C不同科植物D同种植物

E同种不同变种或不同变型 13、白木香主产于() A云南省B广东省C广西省D福建省E台湾省 14、钩藤主要成分为() A香豆素类B黄酮类C生物碱类D挥发油类E三萜类 15、具有偏心性髓部的茎木类药材是() A大血藤B钩藤C鸡血藤D川木通E关木通 16、维管束异型的茎木类药材是() A.川木通B.大血藤C.鸡血藤D.钩藤E.肉桂 17.平整的横断面皮部呈红棕色环状,有六处向内嵌入,木部黄白色,有细孔(导管),射线红棕色,有此特征的茎木类药材是() A.川木通B.肉桂C.钩藤D.沉香E.大血藤 18.通草的药用部位为() A.心材B.茎C.全草D.叶E.茎髓 19.血竭颗粒置白纸上,用火烘烤,不应出现() A.颗粒融化 B.无扩散的油滴 C.对光照视呈鲜艳的血红色 D.以火烧之则发生呛鼻烟气 E.纸上残留为融化的黑色残渣 20.下列关于没药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橄榄科植物没药树及同属其他植物树干皮部渗出的树脂 B.主产于非洲东北部、阿拉伯半岛和印度 C.不规则的颗粒状或粘结成团块状,气香而特异 D.主要含树脂、树胶、挥发油 E.质坚碎,破碎面呈颗粒状 二、B 型题 A.通草 B.川木通

树脂类中药

第十三章树脂类中药 以树脂入药的中药,叫树脂类中药。 1.树脂类中药的存在和采取 1.1存在 多存在于松科、安息香科、豆科等种子植物中。 三种存在形式: 原来少,损伤后增多;(松香) 原来无,损伤后产生;(安息香、苏合香、土鲁香) 正常存在于组织内,与损伤无关。(血竭) 1.2采取 根椐存在的方式有采取形式: 有计划地人为损伤割取,例如安息香的采取 粉碎提取,例心材(创愈木脂)或果实(麒麟血竭),用此法采取。 1.树脂类中药的物理性质 非晶形的固体、半固体,少数未液体; 在水中既不溶解也不吸水膨胀;利用此性质水溶性杂质及色素(水试) 能溶于有机溶剂;此性质可提取、精制树脂 加热熔融,燃烧冒浓烟,有特殊气味;(火试) 将乙醇溶液蒸干后,可得到漆样薄膜。 树脂与树胶相区别,树胶为高分子多糖化合物,物理性质与树脂是完全相反: 一般溶于水(粘稠液体),或吸水膨胀(胶冻状); 不溶于有机溶剂;(在水中加入乙醇可析出沉淀); 燃烧则炭化。 3 .树脂的化学组成和分类 3.1树脂的化学组成 树脂是很多高分子脂肪族和芳香族化合物的混合物,其中许多是二萜烯和三萜烯的衍生物。 3.1.1树脂酸(Resin acids) 含一个或几个-COOH,如松香酸、乳香酸, 溶于碱水形成肥皂样乳液 R-COOH + NaOH R-COONa + H2O 3.1.2树脂醇(Resinols) 树脂醇+ FeCl3 不变色 树脂鞣醇+ FeCl3蓝色 3.1.3树脂酯(Resin esters) 多为代表树脂生理活性部分 树脂鞣醇or 树脂醇+ 树脂酸or 芳香酸(桂皮酸、苯甲酸、阿魏酸、水杨酸等) 树脂酯+ KOH 树脂醇+ 酸的钾盐 3.1.4树脂烃(Resenes) 无活泼取代基。 3.2树脂的分类 3.2.1单树脂类 酸树脂:主要成分为树脂酸(松香) 酯树脂:主要成分为树脂酯(血竭、枫香) 混合树脂:多种树脂成分(洋乳香) 3.2.2复合树脂类 胶树脂:树胶+ 树脂(藤黄)

2019年执业药师中药鉴定学练习题及答案:动物类中药

2019 年执业药师中药鉴定学练习题及答案:动物类中 药 最佳选择题 1、表面挂有一层黑色光亮的薄膜,习称“乌金衣”的是 A、鸡内金 B、牛黄 C、僵蚕 D麝香 E、鹿茸 2、以下哪项是天然牛黄薄层色谱法试验中的对照品 A、胆酸 B、去氧胆酸、胆红素 C、胆红素 D胆酸、去氧胆酸 E、胆酸、去氧胆酸、胆红素 3、断面沾水即呈乳白色隆起的是 A、蟾酥 B、地龙 C、斑蝥 D水蛭

4、在我国商业部批准的标准中,规定蜂蜜的淀粉酶值在 A、6 以上 B、7 以上 C、8 以上 D、9 以上 E、10 以上 5、以下何种化学成分治疗原发性肝癌、病毒性肝炎、鼻炎等有显著性效果,并且毒性较小的是 A、水蛭素 B、斑蝥素 C、羟基斑蝥素 D羟基斑蝥胺 E、蚁酸 6、全蝎中哪项化学成分对神经系统有生物活性 A、抗癫痫肽 B、三甲胺 C、卵磷脂 D甜采碱 E、蝎毒素 7、磨片在暗视野中可见同心环状的如彩虹般的光环的是 A、珍珠

C、桑螵蛸 D全蝎 E、牡蛎 8、《中国药典》2010 年版中含量测定检查了酶活性的是 A、牛黄 B、麝香 C、地龙 D斑蝥 E、水蛭 9、“银皮”是下列哪种药材的鉴别特征 A、麝香 B、鹿茸 C、鸡内金 D牛黄 E、僵蚕 10、《中国药典》2010 年版规定,麝香中麝香酮的含量不得少于 A、0.2% B、0.5% C、1.0% D、2.0%

E、5.0% 11、《中国药典》2010 年版规定蜂蜜的相对密度应为 A、 1.349 以上 B、 1.349 以下 C、1.349 D、 1.0 以上 E、 1.3 以上 12、下列关于水蛭药材的说法正确的是 A、来源为软体动物门水蛭科动物 B、其干燥药材中含水蛭素,是凝血酶特效抑制剂 C、药用部位是除去内脏的动物体 D含肝素和抗凝血酶 E、动物来源只有水蛭一种 13、不属于鳖甲性状特征的是 A、呈椭圆形或卵圆形,背面隆起 B、外表面黑褐色或墨绿色,密布细网状皱纹 C、外表面两侧各有左右对称的横凹纹8条 D内表面类白色,中部有突起的脊椎骨 E、内表面两侧肋骨不伸出背甲边缘 14、不属于僵蚕性状鉴别特征的是 A、呈圆柱形,多弯曲皱缩 B、表面有白色粉霜状的气生菌丝和分生孢子

中药鉴定学讲义第十三章树脂类中药

第十三章树脂类中药 【字体:大中小】【打印】 一、概述 药用部位为植物分泌或经提取/精致而成的树脂的一类中药称为“树脂类中药”。 树脂类中药均为天然产物,大多数来源于植物体。 树脂一般认为是植物组织的正常代谢产物或分泌物,常和挥发油并存于植物的分泌细胞、树脂道或导管中,他们能被苏丹Ⅲ试液或紫草试液染成红色。 树脂的采收,除一部分为收集自然渗出的树脂外,不少是将植物体某些部位经机械损伤。 根据其中所含的主要化学成分而分成以下几类: 1.单树脂类:树脂中一般不含或很少含挥发油、树胶及游离芳香酸。又可以分①酸树脂,主成分为树脂酸,如松香。②酯树脂,主成分为树脂酯,如血竭。③混合树脂无明显的主成分,如洋乳香等。 2.胶树脂类:主成分为树脂和树胶,如藤黄。 3.油胶树脂类:主成分为树脂、挥发油和树胶,如乳香、没药、阿魏等。 4.油树脂类:主成分为树脂与挥发油。如松油脂、加拿大油树脂等。 5.香树脂类主成分为树脂、游离芳香酸(香脂酸)、挥发油,如苏合香、安息香。 (三)树脂的通性

树脂通常为无定形固体,表面微有光泽,质硬而脆,少数为半固体。它们不溶于水,也不吸水膨胀;易溶于醇、乙醚、氯仿等大多数有机溶剂;在碱性溶液中能部分或完全溶解,在酸性溶液中不溶。加热至一定的温度,则软化,最后熔融;燃烧时有浓烟,并有特殊的香气或臭气。将树脂的乙醇溶液蒸干,则形成薄膜状物质。 二、药材重点内容介绍 1.乳香来源为橄榄科植物卡氏乳香树及同属其他数种植物皮部切伤后渗出的油胶树脂。通常分为索马里乳香和埃塞俄比亚乳香,每种又分为乳香珠和原乳香。 产地:主产于索马里和埃塞俄比亚。 性状鉴别:索马里乳香:呈长卵形滴乳状、类圆形颗粒或不规则小块。表面黄白色,半透明,被有黄白色粉末,久存则变棕黄色或棕红色。常温时质脆,微热可相互粘连,破碎面有玻璃样光泽。具有特异香气,味微苦,嚼之初散成砂粒状,但无砂石感,继之软化成乳白色胶块。 埃塞俄比亚乳香:呈淡黄白色或淡绿色,久存则变黄色。碎断面有蜡样光泽。具柠檬气,嚼之软化粘牙,呈乳白色胶块。 化学成分:树脂;树胶;挥发油 理化鉴别: (1)与少量水共研,能形成白色或黄白色乳状液。 (2)遇热变软,烧之微有香气(但不应有松香气),冒黑烟,并遗留黑色残渣。

动物类中药与常用矿物类中药鉴别

第一节动物类中药 A型题 1.广地龙的原动物是 A.参环毛蚓 B.通俗环毛蚓 C.威廉环毛蚓 D.栉盲环毛蚓 E.缟蚯蚓 2.下列哪项不是斑蝥的性状特征 A.呈长圆形 B.头及口器下垂,有较大的复眼和触角各1对 C.背部有黑色革质鞘翅1对,具3条黄色或棕黄色横纹 D.胸腹部乌黑色, E.胸部有足4对(足3对) 3.下列哪项不是蛤蚧的性状特征 A.头略呈三角形 B.吻鳞切鼻孔 C.背部有黄白色、灰绿色或砖红色斑点 D.尾长与体长近相等 E.四足均有5趾,趾底面有吸盘 4.具有两个侧枝的花鹿茸习称 A.单门 B.二杠茸 C.莲花 D.三岔茸 E.四岔茸 5.药材表面有“乌金衣”;断面金黄色,可见细密同心层纹者是(牛黄) A.金胆B墨胆 C.菜花胆 D.蛋黄 E.管黄 6.性状上具有“白颈”特征的中药材是 A.水蛭 B.地龙 C.全蝎 D.蜈蚣 E.僵蚕 7.蜂蜜放久或遇冷析出的白色颗粒状结晶,其成分是 A.碳酸钙 B.草酸钙 C.蔗糖 D.果糖 E.葡萄糖 8.药材呈扁平长条形,自第二节起,每体两侧有步足一对 A.蜈蚣 B.地龙 C.全蝎 D.斑鳌 E.水蝮 9.《中国药典》应测相对密度 A.儿茶 B.肉桂 C.冰片 D.蜂蜜 E.薄荷

10.具有“剑脊”和背麟行数成双形状特征的药材是 A.乌梢蛇 B.滑鼠蛇 C.金钱白花蛇 D.王锦蛇 E.蕲蛇 11.蜂蜜贮久或遇冷析出的白色颗粒状结晶,其分是 A.葡萄糖 B.果糖 C.蔗糖 D.麦芽糖 E.木糖 12.粉末嗅之作嚏,断面沾水呈乳白色隆起 A.鸡内金 B.蛤蛤 C.地龙 D.僵蚕 E.蟾酥 13.鹿茸中促进核酸和蛋白质合成的有效成分是 A.多肤 B.胆昌醇类 C.多胺类 D.脂肪酸 E.氨基酸B型题 [1-5] A.卵鞘 B.贝壳 C.内壳 D.雌虫干燥体 E.背甲 1.海螵硝的入药部位是 2.桑螵硝的入药部位是 3.鳖甲的入药部位是 4.牡蛎的入药部位是 5.土鳖虫的入药部位是 [6-10] A.乌金衣 B.剑脊 C.方胜纹 D.通天眼 E.当门子 6.羚羊角药材具有 7.蕲蛇药材具有 8.麝香仁药材具有 9.牛黄药材有的具有 10.乌梢蛇药材具有 [11-15] A.芫青科 B.牛科 C.鹿科 D.蝰科 E.壁虎科 11.羚羊角的原动物属于 12.麝香的原动物属于 13.蛤蚧的原动物属于 14.斑蝥的原动物属于 15.蕲蛇的原动物属于 [16-18]

中药鉴定学第十四章

学习要点: 1. 概述中的内容。 2. 各药材的来源、主产地及特殊的采收加工方法。 3. 各药材的性状鉴别,气味与其成分的关系。 4. 各药材的成分类别及主要成分。 5. 各药材的理化鉴别方法及结果。 6. 血竭的含量测定方法及被测定成分,其混淆品的来源及鉴别要点复习题 【A型题】(在每小题给出的A、B、C、D、E5个备选答案中,只有1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主要成分为树脂和树胶的树脂类药材,其药用部位是A A. 胶树脂 B.树脂C油树脂D.香树脂E油胶树脂 2?树脂多为植物体内哪种成分经过复杂的化学变化而形成的D A. 黄酮类 B.蒽醌类C生物碱类D.挥发油类E.木脂素类 3.树脂类药材,通常可被下列何种试液染成红色B A. 间苯三酚 B.紫草C盐酸 D.碘E香草醛 4?乳香、没药根据所含主要化学成分应属于C A.香树脂 B.酯树脂C油胶树脂D油树脂E单树脂 5. 下列哪项不是乳香的性状鉴别特征C A.呈小形乳头状,泪滴状或不规则小块 B. 表面淡黄色,有时微带绿色或棕色,半透明 C. 有的表面常常有一层xx粉末

D. 质坚脆,断面蜡样,无光泽,少数呈玻璃样光泽 E. 嚼之粘牙,唾液成乳白色,微有麻辣感 6. 乳香的甲醇提取液用氯仿萃取,萃取液蒸干,残渣加醋酸溶解,加醋酐- 浓硫酸,结果和被检查成分是A A. 溶液变紫色,检查乳香酸 B. 溶液变紫色,检查a xx树脂酮 C. 溶液变棕色,检查a xx烯 D. 溶液变蓝色,检查绿xx千层醇 7. 药材淡黄色,遇热变软,烧之微有香气,冒黑烟,并遗留黑色残渣,粗粉加入苯酚四氯化碳(1:5)液1滴,即显褐色或紫色,此药材是DA青黛B没药C 血竭D.乳香E儿茶 8?取药材少许,与水共研能形成黄棕色乳状液的是A A. 没药 B.乳香C血竭D.青黛E儿茶 9. 下列哪项不是没药成分B A. 没药酸 B.游离芳香酸 C.次没药脂酸 D.树胶,类似阿拉伯树胶 E.丁香油 酚、间苯甲基酚 10. 粉末的乙醚浸出物或挥发油,用溴或发烟硝酸蒸气接触残渣,即显紫红色,此药材是B A.青黛B没药C血竭D.儿茶E乳香 11. 没药粉末遇硝酸后,所呈颜色是E A. 红色 B.黄棕色 C.蓝紫色 D.淡红色E紫色 12. 加工方法是将采集的药块去杂质,用布包起,入热水中使软化成团,取 出放冷,即为原装品,加入辅料加工后即为加工品。此药材是C

各类中药的鉴定汇总

茎木类中药的鉴定 概念 茎(Caulis)木(Lignum)类中药包括药用木本植物的茎或仅用其木材部分,以及少数是草本植物的茎藤,实际上分为两类,即: 茎类中药 药用部位包括茎藤(Caulis),如关木通;药用茎枝(Ramulus),如桑枝;药用茎刺(Spina),如皂角刺或其翅状附属物,如鬼箭羽;或仅用茎的髓部(Medulla),如灯心草、通草等。药用草本植物的茎,则列入全草类中药,如麻黄、石斛等。 木类中药 药用部位主要采用木本植物茎的形成层以内的各部分,通称为木材。一般木材可分为边材和心材两部分。边材含水分较多,颜色较浅,又称液材;心材由于蓄积了较多的挥发油和树脂类物质,颜色较深,质地亦较致密而重。木类中药大多采用心材部分。 性状鉴别 形状 茎类中药的形状以圆柱形较多,也有扁圆柱形、方形的。有些茎的木质部较发达,商品常切成斜向横切片,或不规则段片。木质藤本多扭曲不直,大小粗细不一。 草质茎表面多沟纹,具有粗细不等的棱线,如天仙藤;表面大多为棕黄色,少数显特出的颜色,如鸡血藤为红紫色。未除去木栓层的茎藤尚可见深浅不一的纵横裂纹或栓皮剥落后的痕迹,皮孔大多可见。木类中药的表面颜色各异,多数有棕褐色树脂状条纹和斑块。 表面 草质茎表面多沟纹,具有粗细不等的棱线,如天仙藤;表面大多为棕黄色,少数显特出的颜色,如鸡血藤为红紫色。未除去木栓层的茎藤尚可见深浅不一的纵横裂纹或栓皮剥落后的痕迹,皮孔大多可见。木类中药的表面颜色各异,多数有棕褐色树脂状条纹和斑块。 断面 茎的断面有放射状的木质部与射线相间排列,习称“车轮纹”、“菊花心”等。中央有时尚可见有髓部,有时常成空洞状。 气味 气味常可帮助鉴别,如海风藤味苦,有辛辣感,青风藤味苦而无辛辣味可以区别。木类药如降香、沉香等则气香。 茎类显微 周皮(或表皮):应注意木栓细胞的形状、层数、增厚情况等(详见皮类中药),幼嫩茎的周皮尚不发达,常可见表皮组织。 皮层:注意其存在与否及在横切面所占比例。初生构造的皮层有时具有厚角组织或厚壁组织,茎次生构造木栓形成层如发生在皮层以内,则皮层就不存在而由栓内层(次生皮层)所代替。注意观察细胞的形态及内含物等。 韧皮部:应注意韧皮薄壁组织、筛管和韧皮射线以及有无厚壁组织等,以及各种细胞的形态及排列情况。 韧皮部外方常有初生韧皮纤维束或周纤维(环管纤维),过去曾称中柱鞘纤维。 形成层:一般都成环状,注意是否明显。 木质部:注意导管、木薄壁细胞、木纤维及木射线细胞的形状和排列情况。木质藤本导管孔径较大。 髓部:大多由薄壁细胞构成,多具明显的细胞间隙,细胞有时可见圆形单纹孔,有的髓周具厚壁细胞,散在或形成环髓纤维或环髓石细胞。草质茎髓部较发达,木质茎髓部较小。 注意点:茎类中药鉴别除应注意以上各类组织的排列、各种细胞的分布、特别是除石细胞和纤维外,还应注意细胞内含物如草酸钙结晶、碳酸钙结晶和淀粉粒的有无以及它们的形状等。对于存在于不同部位的厚壁组织如周纤维、韧皮纤维和木纤维等,应分别通过解离组织仔细观察它们的形状、细

执业药师-中药鉴定-树脂类中药的鉴定

树脂类中药 用部分为植物分泌或经提取、精制而成的树脂的一类中药称为“树脂类中药”。 树脂类中药均为天然产物,大多数来源于植物体。 树脂类中药的鉴定 一、树脂的形成、存在和采收 形成:树脂是一类化学组成比较复杂的物质,一般认为是植物体内的挥发油成分,经过复杂的化学变化,如氧化、聚合、缩合等作用形成的。 存在:树脂一般认为是植物组织的正常代谢产物或分泌物,常和挥发油并存于植物的分泌细胞、树脂道或导管中,能被苏丹Ⅲ试液或紫草试液染成红色。 采收:除一部分为收集自然渗出的树脂外,不少是将植物体某些部位经机械损伤,如简单切割或刺伤树皮,收集从伤口流出的树脂,经加工而成;或以植物含树脂的部位经提取、精制而得到。 二、树脂的化学组成和分类 树脂主要由树脂酸、树脂醇、树脂酯、树脂烃等多种成分组成。在树脂中常混有挥发油、树胶及游离芳香酸等成分。 药用树脂的分类通常根据其中所含的主要化学成分而分成以下几类。 1.单树脂类树脂中一般不含或很少含挥发油、树胶及游离芳香酸。通常又可以分为: (1)酸树脂主成分为树脂酸,如松香。 (2)酯树脂主成分为树脂酯,如枫香脂、血竭等。 (3)混合树脂无明显的主成分,如洋乳香等。 2.胶树脂类主成分为树脂和树胶,如藤黄。 3.油胶树脂类主成分为树脂、挥发油和树胶,如乳香、没药、阿魏等。 4.油树脂类主成分为树脂与挥发油,如松油脂、加拿大油树脂等。 5.香树脂类主成分为树脂、游离芳香酸(香脂酸)、挥发油,如苏合香、安息香等。 三、树脂的通性 树脂通常为无定形固体,表面微有光泽,质硬而脆,少数为半固体。它们不溶于水,也不吸水膨胀;易溶于醇、乙醚、氯仿等大多数有机溶剂;在碱性溶液中能部分或完全溶解,在酸性溶液中不溶。 加热至一定的温度,则软化,最后熔融;燃烧时有浓烟,并有特殊的香气或臭气。将树脂的乙醇溶液蒸干,则形成薄膜状物质。 树脂类常用中药 乳香 【来源】为橄榄科植物乳香树及同属植物树皮切伤后渗出的油胶树脂。分为索马里乳香和埃塞俄比亚乳香,每种乳香又分为乳香珠和原乳香。 【产地】主产于索马里、埃塞俄比亚及阿拉伯半岛南部。 【采收加工】春季于树干的皮部由下向上顺序切伤,开一狭沟,使树脂从伤口渗出,流入沟中,数天后凝成硬块,即可采取。落于地面者常黏附砂土杂质,品质较次。 【化学成分】①树脂:酸性部分主要含α-、β-乳香酸及其衍生物;中性部分含α-香树脂酮、绿花

中药鉴定学试题

中药鉴定学复习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 1、中药鉴定学的任务不包括() A.鉴定中药的品种和质量B.发掘祖国药学遗产C.中成药的鉴定 D.寻找和扩大新药源E.研究中药质量与疗效的关系 2、益母草,在东北呈坤草,又叫楞子棵;江苏某些地区称天芝麻或田芝麻,青海叫千层塔。这种使药材品种混乱的原因属于() A.同物异名B.同名异物C.古代典籍,记述粗略 D.一药多源,易于混杂E.历史沿革,品种变迁 3、我国已知最早的药物学专著是() A.《本草纲目》B.《证类本草》C.《神农本草经》 D.《新修本草》E.《本草经集注》 4、中国最早的一部具药典性质的本草是() A.《神农本草经》B.《证类本草》C.《本草纲目》 D.《新修本草》E.《本草蒙筌》 5、《图经本草》的作者是() A.苏敬B.苏颂C.苏轼D.苏恭E.苏辙 6、我国现存最早的且最完整的本草是() A.《证类本草》B.《神农本草经》C.《新修本草》 D.《本草纲目》E.《本草衍义》 7、本草书中,最著名的收载药用植物的专著是() A.《救荒本草》B.《植物名实图考》C.《图经本草》 D.《神农本草经》E.《本草纲目》 8、中药拉丁名称的一般组成原则是() A.属名+种名(种加词)B.属名+种名+命名人姓氏 C.药用部位名(第一格)+药名(第二格) D.属名+种名+亚种名+定名人E.药名(第二格)+药用部位名(第一格) 9、RhizomaCoptidis的组成是() A.药用部位名(名词第一格)+种名(名词第二格) B.属名(名词第一格)+形容词(第二格) C.属名(名词第一格)+种名(名词第二格) D.药用部位名(名词第一格)+属名(名词第二格) E.以上都不是 1/64 10、SemenArmeniacaeAmarum的组成是() A.药用部位名(名词第一格)+属名(名词第二格)+形容词(第二格) B.药用部位名(名词第一格)+属名(名词第二格)+形容词(第一格) C.药用部位名(名词第一格)+属名(名词第二格)+种名(名词第二格) D.药用部位名(名词第一格)+种名(名词第二格)+形容词(第一格) E.药用部位名(名词第一格)+属名(名词第二格)+药用部位名(名词第二格) 11、“四大怀药”包括() A.怀牛膝、地黄、山药、菊花B.怀牛膝、地黄、山药、红花 C.怀牛膝、地黄、山药、芫花D.怀牛膝、地黄、山药、金银花 E.怀牛膝、玄参、天花粉、菊花

2019年执业药师中药鉴定学练习题及答案:动物类中药

2019年执业药师中药鉴定学练习题及答案:动物类中药 最佳选择题 1、表面挂有一层黑色光亮的薄膜,习称“乌金衣”的是 A、鸡内金 B、牛黄 C、僵蚕 D、麝香 E、鹿茸 2、以下哪项是天然牛黄薄层色谱法试验中的对照品 A、胆酸 B、去氧胆酸、胆红素 C、胆红素 D、胆酸、去氧胆酸 E、胆酸、去氧胆酸、胆红素 3、断面沾水即呈乳白色隆起的是 A、蟾酥 B、地龙 C、斑蝥 D、水蛭 E、麝香 4、在我国商业部批准的标准中,规定蜂蜜的淀粉酶值在

A、6以上 B、7以上 C、8以上 D、9以上 E、10以上 5、以下何种化学成分治疗原发性肝癌、病毒性肝炎、鼻炎等有显著性效果,并且毒性较小的是 A、水蛭素 B、斑蝥素 C、羟基斑蝥素 D、羟基斑蝥胺 E、蚁酸 6、全蝎中哪项化学成分对神经系统有生物活性 A、抗癫痫肽 B、三甲胺 C、卵磷脂 D、甜菜碱 E、蝎毒素 7、磨片在暗视野中可见同心环状的如彩虹般的光环的是 A、珍珠 B、海螵蛸 C、桑螵蛸

D、全蝎 E、牡蛎 8、《中国药典》2010年版中含量测定检查了酶活性的是 A、牛黄 B、麝香 C、地龙 D、斑蝥 E、水蛭 9、“银皮”是下列哪种药材的鉴别特征 A、麝香 B、鹿茸 C、鸡内金 D、牛黄 E、僵蚕 10、《中国药典》2010年版规定,麝香中麝香酮的含量不得少于 A、0.2% B、0.5% C、1.0% D、2.0% E、5.0% 11、《中国药典》2010年版规定蜂蜜的相对密度应为

A、1.349以上 B、1.349以下 C、1.349 D、1.0以上 E、1.3以上 12、下列关于水蛭药材的说法正确的是 A、来源为软体动物门水蛭科动物 B、其干燥药材中含水蛭素,是凝血酶特效抑制剂 C、药用部位是除去内脏的动物体 D、含肝素和抗凝血酶 E、动物来源只有水蛭一种 13、不属于鳖甲性状特征的是 A、呈椭圆形或卵圆形,背面隆起 B、外表面黑褐色或墨绿色,密布细网状皱纹 C、外表面两侧各有左右对称的横凹纹8条 D、内表面类白色,中部有突起的脊椎骨 E、内表面两侧肋骨不伸出背甲边缘 14、不属于僵蚕性状鉴别特征的是 A、呈圆柱形,多弯曲皱缩 B、表面有白色粉霜状的气生菌丝和分生孢子 C、足4对,体节不明显 D、质硬而脆,断面平坦

中药化学讲义:花类中药

中药鉴定学讲义:花类中药 完整的花有的是已开放的,如洋金花、红花;有的是尚未开放的花蕾,如丁香、金银花。药用花序亦有的是采收未开放的,如款冬花;有的要采收已开放的,如菊花、旋覆花。而夏枯草实际上采收的是带花的果穗。药用仅为花的某一部分,如西红花系柱头,莲须系雄蕊,玉米须系花柱,松花粉、蒲黄等则为花粉粒等。 第一节花类中药的鉴定(了解) 第二节花类常用中药 辛夷(高频考点)(木笔花) 【来源】为木兰科植物望春花、玉兰或武当玉兰的干燥花蕾。 【产地】(了解) 【化学成分】①含挥发油。②木脂素类成分,如木兰脂素。③生物碱。 【真实性鉴定】 1.性状鉴别 药材望春花:呈长卵形,似毛笔头。梗上有类白色点状皮孔。苞片外表面密被灰白色或灰绿色有光泽的长茸毛,内表面类棕色,无毛。体轻,质脆。气芳香,味辛凉而稍苦。 2.显微鉴别 粉末:灰绿色或淡黄绿色。①非腺毛甚多,散在。②石细胞多成群,呈椭圆形、不规则形或分枝状,孔沟不甚明显,胞腔中可见棕黄色分泌物。③油细胞众多,类圆形,有的可见微小油滴。④苞片表皮细胞扁方形,垂周壁连珠状。 槐花(熟悉) 【来源】为豆科植物槐的干燥花及花蕾。前者习称“槐花”,后者习称“槐米”。 【化学成分】黄酮类成分,如芦丁(芸香苷)。 【真实性鉴定】 1.性状鉴别(了解)

2.显微鉴别 粉末:黄绿色。①花粉粒类球形或钝三角形,具3个萌发孔。②萼片表皮表面观呈多角形;非腺毛1~3细胞,长86~660μm。气孔不定式,副卫细胞4~8个。③草酸钙方晶较多。 【质量评价】 1.经验鉴别:槐米优于槐花。 2.浸出物(了解) 3.含量测定 总黄酮: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含总黄酮以芦丁计,槐花不得少于8.0%,槐米不得少于20.0%。 芦丁:槐花不得少于6.0%,槐米不得少于15.0%。 丁香(考点) 【来源】为桃金娘科植物丁香的干燥花蕾。 【产地】主产于坦桑尼亚、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及东非沿岸国家。 【采牧加工】通常当花蕾由绿色转红时采摘,晒干。 【化学成分】主含挥发油,油中主为丁香酚。 【真实性鉴定】 1.性状鉴别 药材:呈研棒状,花冠圆球形。萼筒圆柱状,略扁,有的稍弯曲,红棕色或棕褐色,上部有4枚三角状的萼片,十字状分开。质坚实,富油性。气芳香浓烈,味辛辣、有麻舌感。 2.显微鉴别 萼简中部横切面:(了解) 粉末:暗红棕色。①纤维梭形,两端钝圆,壁较厚。②花粉粒众多,极面观呈三角形,赤道面观双凸镜形,具3副合沟。③草酸钙簇晶众多,直径4~26μm,存在于较小的薄壁细胞中。④油室多破碎,分泌细胞界限不清,含黄色油状物。 3.理化鉴别(了解) 【质量评价】 1.经验鉴别药材以完整、个大、油性足、颜色深红、香气浓郁、入水下沉者为佳。 2.含量测定用气相色谱法测定,本品含丁香酚不得少于11.0%。 洋金花(考点)

第16 章 树脂类中药

第16章树脂类中药 第1节 概述 树脂类(resinae)中药通常是以植物体的分泌物入药的药材总称。树脂具有一定的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及防腐等功效,医疗上常用于治疗跌打损伤、瘀血肿痛、闭经、痛经、胃脘疼痛、痈疽疖疔与疥癣湿疮等病症。 一、树脂的来源与采收 树脂多存在于植物体内的细胞和组织中,如树脂道、分泌细胞、导管或细胞间隙等。能够产生树脂的植物大多是种子植物。在植物体的根、茎、叶、种子等部位均可产生树脂。根据产生的方式不同可分为正常代谢物和非正常代谢物。 正常代谢物是植物体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其组织和细胞所产生的代谢产物,如血竭、阿魏等。非正常代谢物是植物体受到损伤后才产生的分泌物,如安息香、苏合香等。有的植物受到机械损伤后,会增加树脂的产生,如松树等。 在药用的树脂中,较重要的有:松科植物的松油脂、松香、加拿大油树脂,豆科植物的秘鲁香、吐鲁香,金缕梅科植物的苏合香、枫香脂,橄榄科植物的乳香、没药,漆树科植物的洋乳香,伞形科植物的阿魏,安息香科植物的安息香,藤黄科植物的藤黄,棕榈科植物的血竭等等。 采收树脂,通常是将植物体的某些部分用刀切割后引流或直接加工处理而得到。如用刀切割树皮,使树脂从刀切割口处流出。有的植物经一次切割后,可持续数日甚至数月不断产生树脂,有的则需要经常切割才能不断流出树脂。切割的方法依植株的大小而定。在切口处收集树脂,必要时可在刀口处插竹片或其他引流物引导树脂流入接收容器中。 二、树脂的化学组成、性质及分类 (一)化学组成 树脂是由多种化学成分组成的混合物。大多数树脂是与挥发油、木脂素、树胶、有机酸等成分混合存在。因此,树脂类中药不是作为单一类型的化学成分来对待,而是从其来源和组成等方面来认识和鉴别。根据化学组成的情况,树脂可分为: 1.树脂酸类树脂酸(resin acids)主要是二萜酸类、三萜酸类及其衍生物类成分。属于大分子量、构成复杂的不挥发性成分,常具有羟基及羧基,所以这类树脂具有酸和酚的化学性质,能溶于碱性水溶液形成肥皂样的乳液。在植物体中,它们多游离存在。如松香中含有90%以上的二萜树脂酸(松香酸);如乳香中含有大量的三萜树脂酸(α-乳香酸)。也有的与醇和酚结合

中药化学讲义:树脂类中药

中药鉴定学讲义:树脂类中药 第一节树脂类中药的鉴定 树脂的化学组成和分类 1.单树脂类树脂中一般不含或很少含挥发油、树胶及游离芳香酸。通常又可以分为: (1)酸树脂主成分为树脂酸,如松香。 (2)酯树脂主成分为树脂酯,如枫香脂、血竭。 (3)混合树脂无明显的主成分,如洋乳香等。 2.胶树脂类主成分为树脂和树胶,如藤黄。 3.油胶树脂类主成分为树脂、挥发油和树胶,如乳香、没药、阿魏等。 4.油树脂类主成分为树脂与挥发油,如松油脂、加拿大油树脂等。 5.香树脂类主成分为树脂、游离芳香酸(香脂酸)、挥发油,如苏合香、安息香等。 第二节树脂类常用中药 乳香(考点) 【来源】为橄榄科植物乳香树及同属植物树皮切伤后渗出的油胶树脂。分为索马里乳香和埃塞俄比亚乳香,每种乳香又分为乳香珠和原乳香。 【产地】主产于索马里、埃塞俄比亚及阿拉伯半岛南部。 【真实性鉴定】 1.性状鉴别药材呈长卵形滴乳状、类圆形颗粒或黏合成大小不等的不规贝吐块状物。表面黄白色,半透明,被有黄白色粉末,久存则颜色加深。质脆,遇热软化。破碎面有玻璃样或蜡样光泽。具特异香气,

味微苦。 2.理化鉴别水试法:取药材与少量水共研,能形成白色或黄白色乳状液。 火试法:本品燃烧时显油性,冒黑烟,有香气。 【质量评价】 1.经验鉴别药材以色淡黄、颗粒状、半透明、无杂质、气芳香者为佳。 2.纯度杂质:乳香珠不得过2%,原乳香不得过10%。 3.含量测定用挥发油测定法测定,索马里乳香药材含挥发油不得少于6.0%(ml/g),埃塞俄比亚乳香药材不得少于2.0%(ml/g) 没药(考点) 【来源】为橄榄科植物地丁树或哈地丁树树干皮部渗出的油胶树脂。分为天然没药和胶质没药。 【产地】主产于非洲东北部的索马里、埃塞俄比亚、阿拉伯半岛南部及印度等地。以索马里所产没药质量最佳,销世界各地。 【真实性鉴定】 1.性状鉴别药材天然没药:呈不规则颗粒性团块,大小不等。表面黄棕色或红棕色,近半透明,

中药鉴定学辅导:树脂类中药化学组成

树脂很多是二萜烯和三萜烯的衍生物(不包括真菌、致病霉菌及海绵动物中的二倍半萜类衍生物)以及木脂素类,从树脂中亦有分离出单一的萜类成分,有时还伴有木脂素等。因此,树脂类中药的含义不是作为单一类型的化学成分来研究它,而是从其来源和组成上来认识和分类鉴别的。其主要组成可概括下列几种:(1)树脂酸(resinacids)是属于大分子量、构造复杂的不挥发性成分,常具有1个或几个羟基及羧基,能溶于碱性溶液形成肥皂样的乳液,它们大多游离存在,如松香中含有90%以上的树脂酸(松香酸),是二萜烯的酸类,乳香中含有大量乳香酸,是三萜烯酸类。过去树脂酸是制造肥皂、油漆工业的重要原料。(2)树脂醇(resinalcohols)可分为树脂醇和树脂鞣醇二类。树脂醇(resinols)是无色物质,含醇性羟基,遇三氯化铁试液不显颜色反应;树脂鞣醇(Resinotannols)分子量较大,含酚性羟基,遇三氯化铁试液则显鞣质样蓝色反应。它们在树脂中呈游离状态或与芳香酸结合成酯存在。(3)树脂酸(resinesters)是树脂醇或鞣醇与树脂酸或芳香酸如桂皮酸、苯甲酸、水杨酸、阿魏酸等化合而成的酯。芳香酸在树脂中亦有游离存在的,这些存在与树脂中的芳香酸,通称为香脂酸,它们多数是香树脂中的主要成分,有能与氢氧化钾的醇溶液共煮则皂化的性质,常是代表树脂生理活性的成分。(4)树脂烃(resenes)是一类化学性质比较稳定,不溶于碱、不被水解和氧化或导电的物质,它与光线、空气、水分或一般化学试剂长久接触均不起变化的一类更高分子的环状化合物。其化学组成可能是倍半萜烯及多萜烯的衍生物或其氧化产物。树脂中如含有较多的树脂烃时,在药用上多用作丸剂或硬膏的原料,工业上因其能形成坚固的薄膜而多用作油漆、涂料等。

树脂类中药现代炮制方法研究

树脂类中药现代炮制方法研究 发表时间:2013-08-22T08:43:03.437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22期供稿作者:吴永林袁连华[导读] 树脂类中药通常存在于植物组织的树脂道中,当植物体在外伤的刺激下,即能分泌出树脂来,形成固体或半固体物质。吴永林袁连华(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广东佛山 528200) 【摘要】统计分析目前常用树脂类中药的国家标准现状,通过探讨乳香、没药、藤黄等品种实例的炮制研究,分析树脂类中药的现代炮制方法以及炮制对临床疗效的影响,从而优选最佳的炮制方法。 【关键词】树脂类中药炮制方法 【中图分类号】R28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2-0343-02 中药用不同方法进行炮制,其目的是为了使药物发挥最大疗效,或降低毒性,或改变性能,所以,炮制方法的正确与否是中药疗效的基础。树脂类中药通常存在于植物组织的树脂道中,当植物体在外伤的刺激下,即能分泌出树脂来,形成固体或半固体物质。树脂类多有一定生理活性而被药用,常用作防腐、消炎、镇静、镇痛、解痉、活血、止血剂。树脂是一类化学组成较为复杂的混合物,多与树胶、挥发油、有机酸共存。传统的炮制方法多为炒制或醋炙,主要是除去挥发油,以减少其对肠胃的刺激性,同时也破坏了某些有效成分。因此,通过制定现代的炮制方法,减少有效成分的流失,才能真正确保树脂类中药的炮制质量。 1.常用树脂类中药 201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共收载药用部位为树脂或树脂加工品8种,包括阿魏、安息香、枫香脂、没药、乳香、苏合香、血竭、干漆。在收载的8个树脂类中药品种中,只有乳香(醋乳香)和没药(醋没药)收载了饮片炮炙品种,其余的均以原料药入药。大部分品种以入丸、散剂用或外用,只有醋乳香有入煎汤剂的描述。以上品种均以挥发油成分的最低含量作为药材质量的测定指标,如没药含挥发油不得少于4.0%(ml/g),而且现代实验表明,挥发油既是活血止痛的有效成分,又是刺激性成分,因此,挥发油是否为镇痛的有效成分或为致呕的成分有待商榷。 2.炮制对树脂类中药的影响 中药来源广泛,所含成分复杂,一种中药常含有多种化学成分,中药化学成分是中药发挥药理作用和临床疗效的物质基础。现代研究表明,中药炮制前后功效的变化,往往也是因为其中的化学成分发生了量变或质变。树脂一般不溶入水,而溶于乙醇等有机溶酶中。含树脂类中药的炮制,常用辅料酒、醋处理,可提高树脂类成分的溶解度,增强疗效,如乳香、没药经醋制,能增强活血止痛作用。加热炮制可增强某些含树脂类药物的疗效,如藤黄经高温处理后,抑菌作用增强。但是有的树脂如果加热不当反而降低疗效,如乳香、没药中的树脂如果炒制时温度过高,会促使树脂变性,影响疗效[1]。同时,加热炮制也可以破坏部分树脂,缓和泻下作用。 3.树脂类中药的现代炮制方法 中药现代炮制方法研究意在对传统炮制工艺进行验证、改进、优选和创新,以保证炮制工艺的合理性、科学性、先进性和可行性,便于在中药饮片生产中推广应用,从而实现炮制现代化。以下探讨藤黄、乳香、没药等3种树脂类中药品种的现代炮制方法研究,指导炮制工艺的设计和改进。 3.1 藤黄为中药的有毒之品,需炮制后才能使用。传统炮制藤黄的方法为豆腐制,现代的方法有荷叶制、山羊血制、清水制,上述方法均能达到减轻毒性的目的。但藤黄中的藤黄酸是该药的有效成分,在炮制过程中尽量减少有效成分的流失。南京中医药大学沈海葆教授的“藤黄不同炮制品中藤黄酸的测定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2],制藤黄中的藤黄酸含量较生品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藤黄酸含量顺序依次为豆腐制品<山羊血制品<荷叶制品<清水制品<生品,所以清水制法能最大限度保留藤黄酸,确保临床疗效,且生产工艺简单,明显优于其他方法。 3.2 乳香的传统炮制方法很多,有“研”、“微炒”、“醋熬”等。《中草药炮制规范》中有“取净乳香,大小分档,以文火炒至油透出、老黄色、有粘性时取出,冷后收藏。”本法操作时气味辛烈,浓烟呛人,影响操作,不易控制程度,容易结块成坨,炒不透心。在现代炮制方法中,对乳香的烤箱烘制法与人工炒制法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认为[3],可改为将乳香打碎,过20目筛,平铺在搪瓷盘内,置烤箱中,150℃恒温30min,翻动药材,可在翻动时喷洒配好的醋液,翻动均匀,再烘烤至适度。该法较传统制法省工省时,减少污染及损耗,可控制温度和时间,能保证质量。 3.3 有报道示生没药和制没药都有止痛作用,但本品生用气味浓烈,醋炒能缓和药性,便于粉碎,增强活血止痛、收敛生肌的作用。对没药常见的4种炮制方法(蒸法、煮法、烘法、醋炙)进行比较研究,实验结果表明[4],蒸与煮后必须烘干,否则无法打粉,工艺繁琐,且得粉率较低,尤其是煮法,故此两种方法不可用;烘法与炙法两者比较,烘法收率高于炒法,出粉率和挥发油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醋炙所得成品较脆,但醋炙产生烟多,刺激性大,对环境及操作者影响大,且烘法较醋炙外观好,不易炭化,经综合考虑以烘法为佳。没药的镇痛成分到底是挥发油,还是树脂,目前在认识上还未统一,有待进一步研究,从而探索出没药的最佳炮制工艺,确保其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4.结论 中药饮片炮制是中医药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在继承和发扬中不断探索现代的炮制理论和方法。树脂类中药品种并不多,传统炮制的历史久远,但炮制前后的毒性反应和药效变化的研究滞后。因此,需要通过优选现代炮制方法对树脂类中药原有的性能予以取舍,权衡损益,使某些作用突出,某些作用减弱,力求符合疾病的实际治疗要求。 参考文献 [1] 成都中医学院.中药炮制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83. [2] 沈海葆,吴旭彤.藤黄不同炮制品中藤黄酸的测定和比较[J] .中成药,1992,09:19-20. [3] 蔡立明.乳香等含挥发油树脂类中药炮制方法改进[J].时珍国医国药2000,11(4):304. [4] 陈卫红,蒋晓煌.没药炮制工艺的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0,7(7):45-47.

中药师资料中药药剂学第十三单元

字体: 一、A1 1、含毒性或刺激性强的药物,一般制成 A、滴丸 B、浓缩水蜜丸 C、水丸 D、蜜丸 E、糊丸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 :糊丸系指饮片细粉以米糊或面糊等为黏合剂制成的丸剂。糊丸溶散迟缓,能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故一般含毒剧药或刺激性药物的处方以及需延缓药效的处方,多制成糊丸。 【该题针对“丸剂”知识点进行考核】 2、蜜丸的制备工艺流程为 A、原料准备→制丸块→制丸条→分粒→干燥→整丸→包装 B、原料准备→制丸块→制丸条→搓圆→分粒→干燥→包装 C、原料准备→制丸块→制丸条→分粒→搓圆→干燥→整丸→质量检查→包装 D、原料准备→制丸条→分粒→搓圆→干燥→整丸→包装 E、原料准备→制丸条→制丸块→分粒→搓圆→干燥→整丸→包装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 蜜丸常采用塑制法制备,其工艺流程为:物料的准备→制丸块→制丸条→分粒→搓圆→干燥→整丸→质量检查→包装。 【该题针对“丸剂”知识点进行考核】

3、蜜丸丸条质量不需要达到的是 A、内部充实,无空隙 B、粗细均匀 C、粗细适当 D、表面光滑 E、长短一致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 制丸条:丸块应制成粗细适当的丸条以便于分粒,丸条要求粗细均匀一致,表面光滑,内部充实而无空隙。小量制备丸条时常用搓条板,大量生产时常用丸条机。 【该题针对“丸剂”知识点进行考核】 4、蜜丸制备中,一般炼蜜与药粉的比例是 A、1:0.5~1:1 B、1:4~1:5 C、1:1~1:1.5 D、1:2~1:3 E、1:3~1:4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 蜜与药粉的比例一般是1:1~1:1.5。一般含糖类、胶类及油脂类的药粉,用蜜量宜少;含纤维质较多或质轻而黏性差的药粉,用蜜量宜多,可高达1:2以上。 【该题针对“丸剂”知识点进行考核】 5、对于入肝经,活血散瘀、止痛的药物制备水丸时,常选用的赋形剂为

2019年执业药师中药鉴定学练习题及答案:其他类中药

2019年执业药师中药鉴定学练习题及答案:其他类中药 一、最佳选择题 1、不同的入药部位可做板蓝根、大青叶、青黛的植物是 A、罗布麻 B、马蓝 C、薄荷 D、蓼蓝 E、菘蓝 2、《中国药典》2010年版规定五倍子含鞣质不得少于 A、20.0% B、5.0% C、50.0% D、30.0% E、2.0% 3、五倍子的化学成分主要是 A、没食子酸 B、树脂 C、鞣质 D、脂肪 E、蜡质 4、具有挥发性,点燃发生浓烟,并有带光火焰的中药材是

A、海金沙 B、青黛 C、儿茶 D、冰片 E、乳香 5、五倍子的加工方法为 A、晒干 B、阴干 C、煮或蒸后干燥 D、加石灰搅拌后干燥 E、堆置发汗后干燥 6、五倍子的主要产地为 A、广东、广西、福建 B、河南、安徽 C、东北三省 D、四川、贵州、云南 E、青海、甘肃 7、除哪项外均为儿茶膏的特征 A、来源于豆科植物儿茶 B、出产于云南西双版纳 C、呈方块形或不规则块状,表面黑褐色或棕黑色,具光泽,无臭,味苦涩,略回甜

D、粉末含针状结晶 E、含儿茶荧光素 8、青黛的主要成分,也是治疗慢性粒细胞型白血病的有效成分为 A、靛蓝 B、靛玉红 C、靛棕 D、靛黄 E、腺苷 9、青黛粉末火烧时 A、产生特有香气 B、绿色火焰 C、蓝色火焰 D、产生爆鸣声 E、紫红色烟雾 10、青黛的药用部位为 A、大青叶加工品 B、花粉 C、孢子 D、菌丝 E、提取物 二、配伍选择题

1、A.消旋龙脑 B.右旋龙脑 C.左旋龙脑 D.樟脑 E.异龙脑 <1> 、天然冰片是A、 B、 C、 D、 E、 <2> 、艾片是 A、 B、 C、 D、 E、 <3> 、冰片是 A、 B、 C、 D、

中药鉴定学动物类中药重点和难点

中药鉴定学动物类中药重点和难点 石决明 来源:软体动物门鲍科动物杂色鲍(九孔鲍)、皱纹盘鲍、羊鲍、澳洲鲍、耳鲍、白鲍的贝壳。 产地杂色鲍产我国福建以南沿海;。杂色鲍:习称”南海决”“九孔决”“光底石决”. 皱纹盘鲍产我国辽宁、山东、江苏等沿海; 羊鲍和耳鲍产我国台湾、海南岛、西沙群岛。羊鲍:习称”毛底石决” 澳洲鲍主产澳洲、新西兰。 性状:壳呈椭圆形,内呈耳形,外壳:平滑(光底);粗糙(毛底)。一般规律: 具右旋纹理,明显(光);不明显(毛)。具呼吸孔器(未端)。9个(光);4~5个(毛)。孔口平(光);孔口突出(毛),内面具彩色光泽。 石决明耳形,外有螺旋纹;小孔排成行,内显彩色光。 成分:含碳酸钙,甲壳质,胆素。 珍珠 一来源软体动物门珍珠贝科动物马氏珍珠贝或蚌

科动物三角帆蚌、褶纹冠蚌等双壳类动物受刺激而形成的珍珠来源于马氏珍珠贝的为海水珍珠(天然珍珠),来源于后两者为淡水珍珠(养珠)。 二、产地天然珍珠主产于广东、广西、台湾等省区。淡水养殖珍珠主产于黑龙江、安徽等地。 三、性状鉴定表面半透明,具特有的珍珠光泽。质地坚硬,剖开断面,可见同心层纹。 四、显微鉴别磨片:可见粗细两类同心环状层纹。称为”珍珠结构环”. 多数磨片在暗视野中可见”虹光环”. 以上两种环为珍珠独具特征,可与任何伪品相区别。(珍珠结构环和虹光环) 五、化学组成主含碳酸钙。 蕲蛇、金钱白花蛇、乌梢蛇的鉴定 来源与产地(了解): 性状鉴别: 蕲蛇:头部:三角形而扁平,吻端向上,习称”翘鼻头”. 身:背部两侧“方胜纹”.腹部灰白色夹 有多数数圆形黑斑,习称”连珠斑”.[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尾:骤细而短。未端习称”佛指甲”,又称”指甲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