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图解电磁炉加热原理 线圈是核心部件

图解电磁炉加热原理 线圈是核心部件

图解电磁炉加热原理 线圈是核心部件
图解电磁炉加热原理 线圈是核心部件

图解电磁炉加热原理线圈是核心部件

https://www.doczj.com/doc/5f17030869.html, 2009年12月03日10:59 万维家电网王罗浩我要评论(0)

电磁炉越来越受到大众家庭的关注,由于电磁炉小巧、方便等特点已经逐渐走进了普通家庭中去,它已经成为现代家庭烹饪食物的先进电子炊具。它使用起来非常方便,可用来进行煮、炸、煎、蒸、炒等各种烹调操作。虽然应用如此广泛,不过多数消费者却并不了解电磁炉,其实电磁灶是应用电磁感应原理进行加热工作的,下面笔者就来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电磁炉的工作原理:

电磁炉工作原理示意图

电磁炉线圈图解

电磁炉特点:效率高、体积小、重量轻、噪音小、省电节能、不污染环境、安全卫生,烹饪时加热均匀、能较好地保持食物的色、香、味和营养素,是实现厨房现代化不可缺少的新型电子炊具。电磁灶的

功率一般在700--1800W左右。

苏泊尔电磁炉内部线圈

电磁炉是应用电磁感应原理对食品进行加热的。电磁炉的炉面是耐热陶瓷板,交变电流通过陶瓷板下方的线圈产生磁场,它利用高频的电流通过环形线圈,从而产生无数封闭磁场力,当磁场那磁力线通过导磁(如:铁质锅)的底部,既会产生无数小涡流(一种交变电流,家用电磁炉使用的是15-30KHZ的高频电流),使锅体本生自行高速发热,达到加热食品的目的。

九阳电磁炉内部线圈

电磁炉灶台台面是一块高强度、耐冲击的陶瓷平板(结晶玻璃),台面下边装有高频感应加热线圈(即励磁线圈)、高频电力转换装置及相应的控制系统,台面的上面放有平底烹饪锅。

尚朋堂电磁炉内部线圈

其工作过程如下:电流电压经过整流器转换为直流电,又经高频电力转换装置使直流电变为超过音频的高频交流电,将高频交流电加在扁平空心螺旋状的感应加热线圈上,由此产生高频交变磁场。其磁力线穿透灶台的陶瓷台板而作用于金属锅。在烹饪锅体内因电磁感应就有强大的涡流产生。涡流克服锅体的内阻流动时完成电能向热能的转换,所产生的焦耳热就是烹调的热源。

[责任编辑:brookli]

电磁炉工作原理及用到的传感器

一、电磁炉工作原理 电磁炉作为厨具市场的一种新型灶具,它打破了传统的明火烹调方式采用磁场感应电流(又称为涡流)的加热原理。 1.外部加热原理: 电磁炉是通过电子线路板组成部分产生交变磁场、当用含铁质锅具底部放置炉面时,锅具即切割交变磁力线而在锅具底部金属部分产生交变的电流(即涡流),涡流使锅具铁分子高速无规则运动,分子互相碰撞、摩擦而产生热能(故:电磁炉煮食的热源来自于锅具底部而不是电磁炉本身发热传导给锅具,所以热效率要比所有炊具的效率均高出近1倍)使器具本身自行高速发热,用来加热和烹饪食物,从而达到煮食的目的。具有升温快、热效率高、无明火、无烟尘、无有害气体、对周围环境不产生热辐射、体积小巧、安全性好和外观美观等优点,能完成家庭的绝大多数烹饪任务。 2.内部结构及加热原理: 电磁灶是一种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将电能转换为热能的厨房电器。在电磁灶内部,由整流电路将50/60Hz的交流电压变成直流电压,再经过控制电路将直流电压转换成频率为20-40KHz的高频电压,高速变化的电流流过线圈会产生高速变化的磁场,当磁场内的磁力线通过金属器皿(导磁又导电材料)底部金属体内产生无数的小涡流,使器皿本身自行高速发热,然后再加热器皿内的东西。

二、传感器类型 传感器主要是用于获取温度电压信息,调控电路或是保护电磁炉内部的元器件,起到反馈信息的作用。主要用到2种负温度系数的半导体热敏电阻 ,一种检测炉面温度,一种检测IBGT的工作温度。 (一)热敏电阻(热电式传感器) 此处为NTC热敏电阻(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由金属氧化物组成(如铜)。按用途不同分成两大类,第一类用于测量温度,它的电阻值与温度之间呈负的指数关系;另一类为负的突变型,当其温度上升到某设定值时,其电阻值突然下降,多用于各种电子电路中抑制浪涌电流,起保护作用。 1.锅底温度监测电路 炉温热敏电阻:加热锅具底部的温度透过微晶玻璃板传至紧贴玻璃板底的NTC热敏电阻,该电阻阻值的变化影响电阻的分压,微处理器接收变化的电压信号,有效地测控锅具的温度。为使传感器温度真实地反映炉温,热敏电阻一般与玻璃板直接接触,且与线盘结合在一起。当锅具之温度达到140°C 时,则应进行关机保护。如图所示(中间是温度传感器):

中频电磁感应加热器设计

摘要 本文以感应加热为研究对象,简要介绍了感应加热的基本原理和特点,阐述了感应加热技术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本文主要研究了感应加热器的设计方法。感应加热器是利用工件中的涡流的焦耳效应将工件加热,这种加热方式具有效率高、控制精确、污染少等特点,在工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何设置感应线圈的参数使之满足被加热工件中性能要求普遍关注的问题。 传统的设计方法是利用线圈在整个电路中的等效电阻地位,利用一系列电磁学公式计算出线圈的性能参数。然而这种基于实验的系统设计方法却耗时费力,并且测量成本高。因此,近似模拟方法对于感应加热器的设计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的主要工作是建立感应加热器的近似设计方法。从感应加热理论的一系列经过实验数据修正过的理论曲线为依据,根据工艺要求得出相关物理参数,并通过计算得到感应器的设计参数。 关键词: 第一章绪论 1.1 国内外感应加热的发展与现状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机械零件的性能和可靠性要求越来越高,金属零件的性能和质量除材料成分特新外,更与其加热技术密不可分。例如,加热速度的快慢不仅影响生产效率而且影响产品的氧化程度,局部温度过冷或过热可能导致产品变形甚至损坏等。由于感应加热具有热效率高,便于控制等优点,目前在金属材料加工,处理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在工业发达国家,感应加热研究起步较早,应用也更为广泛。1890年瑞士技术人员发明了第一台感应熔炼炉——开槽式有芯炉,1916年美国人发明了闭槽式有芯炉,感应加热技术开始进入实用化阶段。1966年,瑞士和西德开始利用可控硅半导体器件研制感应加热装置。从此感应加热技术开始飞速发展,并且被广泛用于生产活动中。 在我国,感应加热技术起步比较晚,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直到80年代

电磁炉电路板简单维修方法

电磁炉电路板简单维修方法 一、电路板烧IGBT或保险丝的维修程序 电流保险丝或IGBT烧坏,不能马上换上该零件,必须确认下列其它零件是在正常状态时才能进行更换,否则,IGBT和保险丝又会烧坏。 1.目视电流保险丝是否烧断 2.检测IGBT是否击穿: 用万用表二极管档测量IGBT的“E”;“C”;“G”三极间是否击穿。 A:“E”极与“G”极;“C”极与“G”极,正反测试均不导通(正常)。 B:万用表红笔接”E“极,黑笔接“C”极有0.4V左右的电压降(型号为GT40T101三极全不通)。3.测量互感器是否断脚,正常状态如下: 用万用表电阻档测量互感器次级电阻约80Ω;初极为0Ω。 4.整流桥是否正常(用万用表二极管档测试): A:万用表红笔接“-”,黑笔接“+”有0.9V左右的电压降,调反无显示。 B:万用表红笔接“-”,黑笔分别接两个输入端均有0.5V左右的电压降,调反无显示。 C:万用表黑笔接“+”,红笔分别接两个输入端均有0.5V左右的电压降,调反无显示。 5.检查电容C301;C302;C303;是否受热损坏。(如果损坏已变形或烧熔) 6.检测芯片8316是否击穿: 测量方法:用万用表测量8316引脚,要求1和2;1和4;7和2;7和4之间不能短路。 7.IGBT处热敏开关绝缘保护是否损坏。 二、按键动作不良 按键动作不良的检测测量CPU口线是否击穿:用万用表二极管档测量CPU极与接地端,均有0.7V左右的电压降,万用表红笔接“地”;黑笔接“CPU每一极口线”。否则,说明CPU口线击穿。 三、功率不能达到要求 1.线圈盘短路: 测试线圈盘的电感量:PSD系数为L=157±5μH,PD系列为L=140±5μ;H。 2.锅具与线圈盘距离是否正常。 3.锅具是否是指定的锅具。 四、检查各元气件是否松动,是否齐全 装配后不良状况的检查: 1.不加热:检查互感器是否断脚。 2.插电后长鸣:检查温度开关端子是否接插良好。 3.无法开机:检查热敏电阻端子是否接插良好。(Nancy) 美的电磁炉同故障却不同元件受损 故障现象:有两台同样的,美的售后送修MC-EY108电磁炉,上电开机后,能检锅加热,但均几秒钟后就自动关机。 ??? 故障分析:当电磁炉上电开机后,能“检锅”加热,但几秒钟后出现自动关机。能造成电磁炉自动关机主要因素有;交流电网电压上升与下降低时、锅具检温电路热敏电阻、IGBT检温电路热敏电阻、及CPU第9脚(TMAIN)电压取样电阻R18(330KΩ/2W)、开路受损时,均导致电磁炉出现以上故障现象。

全面讲解电磁炉的工作原理(修正排版)

最详细电磁炉原理讲解 一、原理简介 电磁炉是应用电磁感应加热原理,利用电流通过线圈产生磁场,该磁场的磁力线通过铁质锅底部的磁条形成闭合回路时会产生无数小涡流,使铁质锅体的铁分子高速动动产生热量,然后加热锅中的食物。 二、电磁炉的原理方块图 三、电磁炉工作原理说明 1.主回路

图中桥整DB1将工频(50HZ)电流变成直流电流,L1为扼流圈,L2是电磁线圈,IGBT 由控制电路发出的矩形脉冲驱动,IGBT导通时,流过L2的电流迅速增加。IGBT截止时,L2、C12发生串联谐振,IGBT的C极对地产生高压脉冲。当该脉冲降至为零时,驱动脉冲再次加到IGBT上使之导通。上述过程周而复始,最终产生25KHZ左右的主频电磁波,使陶瓷板上放置的铁质锅底感应出涡流并使锅发热。串联谐振的频率取之L2、C12的参数。 C11为电源滤波电容,CNR1为压敏电阻(突波吸收器)。当AC电源电压因故突然升在时,即瞬间短路,使保险丝迅速熔断,以保护电路。 2.副电源 开关电源式主板共有+5V,+18V两种稳压回路,其中桥式整流后的+18V供IGBT的驱动回路和供主控IC LM339和风扇驱动回路使用,由三端稳压电路稳压后的+5V供主控MCU使用。 3.冷却风扇 主控IC发出风扇驱动信号(FAN),使风扇持续转动,吸入外冷空气至机体内,再从机体后侧排出热空气,以达到机内散热目的,避免零件因高温工作环境造成损坏故障。当风扇停转或散热不良,IGBT表贴热敏电阻将超温信号传送到CPU,停止加热,实现保护。通电瞬间CPU 会发出一个风扇检测信号,以后整机正常运行时CPU发出风扇驱动信号使其工作。

电磁感应加热

电磁感应加热 感应加热的性能与特点 与传统的加热方式(如火焰式加热)相比,感应加热具有如下的一些性能特点:具有精确的加热深度和加热区域,并易于控制;易于实现高功率密集,加热速度快,效率高,能耗小;加热温度高,加热温度易于控制;加热温度由工件表面向内部传导或渗透;采用非接触式加热方式,在加热过程中不易掺入杂质;工件材料烧损小,氧化皮生成少。 原理 感应加热方式是通过感应线圈把电能传递给被加热的金属工件,然后电能再在金属工件内部转化为热能,感应线圈与金属工件并非直接接触,能量是通过电磁感应传递的,因而,我们把这种加热方式称为感应加热。 感应加热所遵循的主要原理是:电磁感应、集肤效应、热传导。为了将金属工件加热到一定的温度,要求工件中的感应电流尽可能地大,增加感应线圈中的电流,可以增加金属工件中的交变磁通,进而增加工件中的感应电流。增加工件中感应电流的另一个有效途径是提高感应线圈中电流的频率,由于工件中的频率越高,磁通的变化就越快,感应电势就越大,工件中的感应电流也就越大。对同样的加热效果,频率越高,感应线圈中的电流就可以小一些,这样可以减少线圈中的功率损耗,提高设备的电效率。 在感应加热过程中金属工件内部各点的温度是在不断发生变化的,感应加热的功率越大,加热时间越短,金属工件表面温度就越高,工件中心部位的温度就越低。如果感应加热时间长,金属工件表面和中心的温度通过热传导而趋于均匀。 感应加热设备的选用是根据被加热工件的工艺要求和尺寸大小来决定的。根据被加热工件的材质、大小以及加热区域、加热深度、加热温度、加热时间等工艺要求,进行综合计算与分析,来确定感应加热设备的功率、频率和感应线圈等技术参数。 柔性陶瓷电加热 柔性陶瓷电加热设备是由柔性陶瓷电加热及其温度测量和控制设备组成,其是利用电能激发辐射能并进行加热的装置。当柔性陶瓷电加热器的陶瓷件材料(含涂料)具有高的远红外辐射性能、可充分发挥辐射加热的特点时称为远红外电加热器。 柔性陶瓷片电阻加热,它的原理是利用远红外辐射方式加热。用这种方法进行厚壁管的热处理时,热源先从加热元件向管子外壁辐射传热再从外壁表面向内壁传导热量,由于管道长度方向的热传递散热,使得内外壁产生较大的温差。管子径向远离加热源中心的部位(焊缝根部)的温度与管子表面温度相差较大。 如在对规格为420×70mm,长度为680mm的P22管子进行的内外壁温差的热处理过程中,以柔性陶瓷加热器进行加热,加热温度770℃,保温4h,加热宽度500mm。结果发现,平焊位置内外壁温差为50℃,仰焊位置温差内外壁为30℃,这么大的内外壁温差很难保证

电磁感应加热系统电路设计_宋国梅

电磁感应加热系统电路设计 * 宋国梅,王永涛 (潍坊学院,山东 潍坊 261061)摘 要:电磁感应加热技术在家电等行业具有广泛的应用。分析了电磁感应加热技术的工作原理,对系统整体功能构成框图进行了研究,设计了主电路结构图和EM I 滤波器电路;系统设计完成了电磁感应加热系统的基本功能,实现了系统的性能设定指标。 关键词:单片机;电磁感应;EM I 滤波 中图分类号:T P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288(2010)04-0034-03 电磁感应加热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加热技术,它利用高频电加热原理,将交流电转化为高频电流,产生高频磁场,当磁场内磁力线通过绝缘板作用在铁质容器外壳时,磁力线被切割,产生大量小涡流,使铁质容器的自身迅速发热,从而达到加热的目的。它较目前家电中常用的电热丝加热技术、远红外加热技术、微波加热技术等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电磁感应加热技术在热效率、功能、高效节能、电磁辐射等方面是当今家电设计领域中新型的技术。它弥补了电热丝加热技术和微波加热技术不能用在烹饪等领域的不足,也弥补了微波加热技术辐射强的缺点。 1 电磁感应加热的基本原理 图1是最简单的一种变压器电路模型,其初级线圈和次级线圈间功率、电压和电流关系分别满足公式 (1)、公式(2)和公式(3),其中符号P 表示系统的总功率,U 1、I 1、N 1分别表示初级线圈的电压、电流和匝数,U 2、I 2、N 2分别表示次级线圈的电压、电流和匝数。这里,忽略漏磁电流的影响,初级线圈与次级线圈的损耗均由绕组的电阻引起,当次级绕组为短路时,由于负载电流(次级绕组的电流)增大而产生热损耗,如图2所示。由能量守恒定律可知,电源提供的能量与初级线圈和次级线圈的总损耗相等。 图1 一般形式的变压器 图2 次级短路的变压器 P 1=U 1*I 1=U 2*I 2 (1)U 1U 2=N 1N 2 (2)I 1I 2=-N 2N 1(3) 由于电磁感应加热的基本目的是使次级线圈产生的热量最大,因此,感应加热线圈与负载之间的缝隙要设计的足够小,次级线圈要由低阻抗且高渗透性特性的材料制成。非铁金属或不含铁的金属由于其高阻抗和低渗透性会破坏能量的功效,通常不被采用。因此,对于电磁感应加热系统,铸铁、不锈钢等材料能满足上述要求,而陶瓷、玻璃、铝、铜等材料则不能满足要求。 34 第10卷第4期 潍坊学院学报 V ol.10N o.42010年8月 Jo ur nal of W eifang U niv ersity A ug.2010 *收稿日期:2009-12-16 作者简介:宋国梅(1963-),女,山东潍坊人,潍坊学院研究实习员。

管道电磁感应加热改造线圈绕线详解

管道电磁感应加热改造线圈绕线详解 管道加热是工业上比较通用的加热负载,常用应用于塑料、橡胶、石油管道、供暖设备、热水炉、模具等设备中,传统的管道加热是采用电阻带或电热管进行加热,电阻式加热虽然造价比较低,但热效率低下,仅60%以下,而且比较容易坏,经常修理、更换,影响整体设备的产能,给用户带来极大不方便。随着变频电力电子的发展,可以很好地利用电磁感应涡流加热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电磁加热原理由于是非接触式加热,而且热效率高达95%以上,因此受很多用户的青睐。但是,电磁加热的整配备制作,涉及的知识比较广,不仅懂电工,还要懂电子,线圈的制作加热绕制方法给不少用户带来不少困难,在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下江信电磁30kW电磁加热器及其管道电磁线圈的绕制方法,让高深的电磁加热技术不再难,让人人都懂电磁感应加热应用技术,江信电磁技术支持。 一、材料的准备: 1、江信电磁30kW电磁加热器1台 2、30mm玻璃丝毯保温材料,长2米,宽约1米 3、16mm2 国标云母玻璃纤维高温线,50米 4、玻璃纤维布,宽100mm,1卷 5、数字电桥1台 6、100A线耳若干个 二、改装方法详解: 1、选取被加热管道外面包一层30mm玻璃丝毯保温材料,包圈即可,不要多层!刚好一圈,长度约1米左右。 2、用玻璃纤维布把保温材料包住,轻轻包住,也不能压太紧!保证保温棉厚度约20-25mm 之间即可,尽可能包外观漂亮。 3、把准备好的50米16mm2 国标云母玻璃纤维高温线绕上去,保证两边的引线约1.5~2米左右,线圈每圈之间可相隔3-5mm左右,最高不能高于10mm,每圈之间不能过于太密,因为线圈在工作时,也是发热的,保证一定的间隔来散热。 4、用数字电桥量电感量,调到L测量电感量的2mH档测量,约200-250uH左右的电感量就可以完成线圈的制作。 5、最后把线圈的两端用扎带扎紧,防止线圈松动脱落,线圈外面不需要增加任何保护措施,因为线圈外面本来就是云母绕包住,是绝缘材料,不会对人体构成触电危险。特别注意的是,线外面200mm以内不能有金属材料,否则也会发热!若的确需要屏蔽磁场的话,可以在距离线回头100mm左右用铝板进行隔包一圈,但不能完全包住,要留出10mm以上用环氧板固定,绝对不能构成回路,否则在工时时会起火花,严重时,可能会出安全事故。 6、最后,把江信电磁加热控制器上的A B C端子接三相380V电源,L1和L2端子接上线圈两端,把R/S端子短接或按住红色键不放就可以启动。工作时,显示的是电流值,一般43-45A之间就合格。再按一下绿色键,看工作频率10-18kHz之间即合格。若是频率过低了,就减少线圈的圈数,反之就增加线圈的圈数。使控制器工作在理想的工作参数范围之内,完成后,保留足够的引线后,多余的线可以剪掉。江信电磁加热器应放在通风透气的地方,若是放在机箱内,要做好排风系统,必须保证良好的空气对流。

电磁炉原理图和工作原理

目录 一、简介 1.1 电磁加热原理 1.2 458系列简介 二、原理分析 2.1 特殊零件简介 2.1.1 LM339集成电路2.1.2 IGBT 2.2 电路方框图 2.3 主回路原理分析 2.4 振荡电路 2.5 IGBT激励电路 2.6 PWM脉宽调控电路2.7 同步电路 2.8 加热开关控制 2.9 VAC检测电路 2.10 电流检测电路 2.11 VCE检测电路 2.12 浪涌电压监测电路2.13 过零检测 2.14 锅底温度监测电路2.15 IGBT温度监测电路

2.16 散热系统 2.17 主电源 2.18辅助电源 2.19 报警电路 三、故障维修 3.1 故障代码表 3.2 主板检测标准 3.2.1主板检测表 3.2.2主板测试不合格对策 3.3 故障案例 3.3.1 故障现象1 一、简介 1.1 电磁加热原理 电磁灶是一种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将电能转换为热能的厨房电器。在电磁灶内部,由整流电路将50/60Hz 的交流电压变成直流电压,再经过控制电路将直流电压转换成频率为20-40KHz的高频电压,高速变化的电流流过线圈会产生高速变化的磁场,当磁场内的磁力线通过金属器皿(导磁又导电材料)底部金属体内产生无数的小涡流,使器皿本身自行高速发热,

然后再加热器皿内的东西。 1.2 458系列简介 458系列是由建安电子技术开发制造厂设计开发的新一代电磁炉,界面有LED发光二极管显示模式、LED 数码显示模式、LCD液晶显示模式、VFD莹光显示模式机种。操作功能有加热火力调节、自动恒温设定、定时关机、预约开/关机、预置操作模式、自动泡茶、自动煮饭、自动煲粥、自动煲汤及煎、炸、烤、火锅等料理功能机种。额定加热功率有700~3000W的不同机种,功率调节范围为额定功率的85%,并且在全电压范围内功率自动恒定。200~240V机种电压使用范围为160~260V, 100~120V机种电压使用范围为90~135V。全系列机种均适用于50、60Hz的电压频率。使用环境温度为-23℃~45℃。电控功能有锅具超温保护、锅具干烧保护、锅具传感器开/短路保护、2小时不按键(忘记关机) 保护、IGBT温度限制、IGBT 温度过高保护、低温环境工作模式、IGBT测温传感器开/短路保护、高低电压保护、浪涌电压保护、VCE 抑制、VCE过高保护、过零检测、小物检测、锅具材质检测。 458系列虽然机种较多,且功能复杂,但不同的机种

电磁炉工作原理说明之电路分析

电磁炉工作原理说明之电路分析 1、主回路 图中整流桥BI将工频(50HZ)电压变成脉动直流电压,L1为扼流圈,L2是电磁线圈,IGBT由控制电路发出的矩形脉冲驱动,IGBT导通时,流过L2的电流迅速增加。IGBT截止时,L2、C21发生串联谐振,IGBT的C极对地产生高压脉冲。当该脉冲降至为零时,驱动脉冲再次加到IGBT上使之导通。上述过程周而复始,最终产25KHZ左右的主频电磁波,使陶瓷板上放置的铁质锅底感应出涡流并使锅发热。串联谐振的频率取之L2、C21的参数。 C5为电源滤波电容。CNR1为压敏电阻(突波吸收器),当AC电源电压因故突然升高时,瞬间短路,使保险丝迅速熔断,以保护电路。 2、副电源

开关电源提供有+5V,+18V两种稳压回路,其中桥式整流后的+18V供IGBT 的驱动回路,同步比较IC LM339和风扇驱动回路使用,由三端稳压电路稳压后的+5V供主控MCU使用。 3、冷却风扇 当电源接通时主控IC发出风扇驱动信号(FAN),使风扇持续转动,吸入外冷空气至机体内,再从机体后侧排出热空气,以达至机内散热目的,避免零件因高温工作环境造成损坏故障。当风扇停转或散热不良,IGBT表贴热敏电阻将超温信号传送到CPU,停止加热,实现保护。通电瞬间CPU会发出一个风扇检测信号,以后整机正常运行时CPU发出风扇驱动信号使其工作。 4、定温控制及过热保护电路

该电路主要功能为依据置于陶板下方的热敏电阻(RT1)和IGBT上的热敏电阻(负温度系数)感测温度而改变电阻的一随温度变化的电压单位传送至主控IC(CPU),CPU经A/D转换后对照温度设定值比较而作出运行或停止运行信号。 5、主控IC(CPU)主要功能 18脚主控IC主要功能如下: (1)电源ON/OFF切换控制 (2)加热火力/定温温度控制 (3)各种自动功能的控制 (4)无负载检知及自动关机 (5)按键功能输入检知 (6)机内温升过高保护 (7)锅具检知 (8)炉面过热告知 (9)散热风扇控制 (10)各种面板显示的控制 6、负载电流检知电路 该电路中T2(互感器)串接在DB(桥式整流器)前的线路上,因此T2二次侧的AC电压可反映输入电流的变化,此AC电压再经D13、D14、D15、D5全波整流为DC电压,该电压经分压后直接送CPU的AD转换后,CPU根据转换后的AD 值判断电流大小经软件计算功率并控制PWM输出大小来控制功率及检知负载

电磁感应加热

电磁感应加热 一、前言网络的普及,及物流运输业的发展,传统行业的地区性慢慢打破,用户通过网络可以寻找更多的提供商,随着近几年物价的上涨,人工费的上涨,而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产品利润越来越低,热加工企业生存压力越来越大,怎样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产品的竞争力,是每个企业面临的一个核心问题。随着电磁加热技术的出现以及这几年的实际应用,大量的数据证明,通过电磁加热节能改造后的机器设备,生产效率、产品质量、节省能源方面大大优于传统电阻丝加热的模式。传统的加热方式存在的主要问题:塑料行业,如吹膜机、拉丝机、注塑机、造粒机等生产企业的生产设备大部分是采用电热圈对料筒和模头进行加热,存在以下问题:目前在 1、热损失大: 绕制在料筒上的电阻丝加热圈内外都发热,而只有紧贴在料筒内面的热,大约50%传递到料筒上,同时,外面的热量,约50%散失到空气中,热损失大,传导在现有企业采用的加热方式,是由电阻丝绕制的加热圈,加热圈的内外双面均发热,其内面(紧贴熔胶筒部分)的热传导到溶胶筒上,而外面的热量大部分散失到空气中,造成电能的浪费。 2、车间环境温度上升:由于热量大量散失,周围环境温度升高,尤其是夏季对生产环境影响很大,现场工作温度甚至超过了

45℃,有些企业不得不采用空调降低温度,这又造成能源的二次浪费。 3、传统发热圈使用寿命短、维修量大:由于采用电阻丝发热,其加热温度长时间高达300多度,电阻丝容易因高温老化而烧断,常用电热圈使用寿命不长,多为6个月左右。因此,维修保养的工作量相对较大,而且更换的费用也相对很高。 4、由于车间内温度高,机器油温升高,大大缩短油封、油泵使用寿命,出现漏油和压力不稳定现象 二、电磁感应加热电磁感应加热节能系统,是将电磁感应加热原理应用于塑料、橡胶等行业的节能系统,替代塑料、橡胶等行业中电阻丝加热工艺的节能系统,它解决了塑料行业长期以来使用电阻加热方式进行塑料原料的熔融、混炼和塑化过程中所带来的热效率低,耗电量大和工作条件差的问题,填补了我国用感应加热方式替代电阻加热方式在塑料行业应用的空白。电磁感应加热原理: 科益热技术引进日本最新高频电磁感应加热技术开发出一种适合国内企业要求的新型高频电磁加热系统是通过电磁感应加热控制器把将220V或380V,50Hz的交流电转换成频率为20-40KHz 的高频高压电,当高速变化的高频高压电流流过线圈会产生高速变化的交变磁场,当磁场内的磁力线通过导磁性金属材料时会在金属体内产生无数的小涡流,使金属材料本身自行快速发热,从而加热金属材料料筒内的东西。同时,配合高效能的保温装置,

电磁炉原理图和工作原理与维修(全)

电磁炉原理图和工作原理与维修 目录 一、简介 (2) 1.1 电磁加热原理 (2) 1.2 458 系列简介 (2) 二、原理分析 (2) 2.1 特殊零件简介 (2) 2.2 电路方框图 (4) 2.3 主回路原理分析 (5) 2.4 振荡电路 (6) 2.5 IGBT 激励电路 (7) 2.6 PWM永宽调控电路 (7) 2.7 同步电路 (7) 2.8 加热开关控制 (8) 2.9 VAC检测电路 (8) 2.10 电流检测电路 (9) 2.11 VCE检测电路 (9) 2.12 浪涌电压监测电路 (10) 2.13 过零检测 (10) 2.14 锅底温度监测电路 (11) 2.15 IGBT 温度监测电路 (11) 2.16 散热系统 (12) 2.17 主电源 (12) 2.18 辅助电源 (12) 2.19 报警电路 (13) 三、故障维修 (13) 3.1 故障代码 (13) 3.2 主板检测标准 (13)

3.3 故障案例 (15) 一、简介 1.1 电磁加热原理电磁灶是一种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将电能转换为热能的厨房电器。在电磁灶内部,由整流电路将50/60Hz 的交流电压变成直流电压,再经过控制电路将直流电压转换成频率为20-40KHz 的高频电压,高速变化的电流流过线圈会产生高速变化的磁场,当磁场内的磁力线通过金属器皿(导磁又导电材料)底部金属体内产生无数的小涡流,使器皿本身自行高速发热,然后再加热器皿内的东西。 1.2 458 系列简介 458 系列是由建安电子技术开发制造厂设计开发的新一代电磁炉, 界面有LED发光二极管显示模式、LED数码显示模式、LCD液晶显示模式、VFD莹光显示模式机种。操作功能有加热火力调节、自动恒温设定、定时关机、预约开/ 关机、预置操作模式、自动泡茶、自动煮饭、自动煲粥、自动煲汤及煎、炸、烤、火锅等料理功能机种。额定加热功率有700~3000W的不同机种,功率调节范围为额定功率的85%并且在全电压范围内功率自动恒定。200~240V机种电压使用范围为 160~260V,100~120V机种电压使用范围为90~135V全系列机种均适用于50、60Hz 的电压频率。使用环境温度为-23 C ~45C。电控功能有锅具超温保护、锅具干烧保护、锅具传感器开/短路保护、2小时不按键(忘记关机)保护、IGBT 温度限制、IGBT 温度过高保护、低温环境工作模式、IGBT测温传感器开/短路保护、高低电压保护、浪涌电压保护、VCE W制、VCE过高保护、过零检测、小物 检测、锅具材质检测。 458 系列虽然机种较多, 且功能复杂, 但不同的机种其主控电路原理一样, 区别只是零件参数的差异及CPU程序不同而己。电路的各项测控主要由一块8位4K 内存的单片机组成, 外围线路简单且零件极少, 并设有故障报警功能, 故电路可靠性高, 维修容易, 维修时根据故障报警指示, 对应检修相关单元电路, 大部分均可轻易解决。 二、原理分析 2.1 特殊零件简介 2.1.1 LM339集成电路

感应加热原理及应用

感应加热原理及应用 1.电磁感应原理 1831年,英国物理学家faraday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并且提出了相应的理论解释。其内容为,当电路围绕的区域内存在交变的磁场时,电路两端就会感应出电动势,如果闭合就会产生感应电流。 利用高频电压或电流来加热通常有两种方法: (1)电介质加热:利用高频电压(比如微波炉加热) (2)感应加热:利用高频电流(比如密封包装) 2.电介质加热(dielectric heating) 电介质加热通常用来加热不导电材料,比如木材。同时微波炉也是利用这个原理。原理如图1: 图1 电介质加热示意图 当高频电压加在两极板层上,就会在两极之间产生交变的电场。需要加热的介质处于交变的电场中,介质中的极分子或者离子就会随着电场做同频的旋转或振动,从而产生热量,达到加热效果。 3.感应加热(induction heating) 感应加热原理为产生交变的电流,从而产生交变的磁场,再利用交变磁场来产生涡流达到加热的效果。如图2: 图2 感应加热示意图 皕赫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 TEL: +86 (0)21 60896520

皕赫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 TEL: +86 (0)21 60896520 基本电磁定律: 法拉第定律:d e N dt φ= 安培定律:Hdl NI ?= 其中:BdS φ=?,0r B u u H = 如果采用MKS 制,e 的单位为V ,?的单位为Wb ,H 的单位为A/m ,B 的单位为T 。 以上定律基本阐述了电磁感应的基本性质, 集肤效应: 当交流的电流流过导体的时候,会在导体中产生感应电流(如图3),从而导致电流向导体表面扩散。也就是导体表面的电流密度会大于中心的电流密度。这也就无形中减少了导体的导电截面,从而增加了导体交流电阻,损耗增大。工程上规定从导体表面到电流密度为导体表面的1/e =0.368的距离δ为集肤深度。 在常温下可用以下公式来计算铜的集肤深度: δ= 式(1) 图3 涡流产生示意图 从以上可以看到,如果增大电流和提高频率都可以增加发热效果,是加热对象快速升温。所以感应电源通常需要输出高频大电流。 参考文献:fundalmentals of power electronics, R.W.Erickson (讲义) TPIH2500 Textbook Tetra Pak Technical Training Centre 三 感应加热电源常见框图结构和控制方法 1.感应加热电源常见框图

电磁炉工作原理及常见故障及检修方法

前言 本章一共2节主要介绍电磁炉的工作原理、系统部件组成以及常见故障及检修方法,希望能够帮助到技术工作人员。 第1节 电磁炉工作原理 电磁炉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电流经过线盘产生变化磁场,磁场感应到炉面上的铁质锅具底部产生涡流,从而产生大量的热量,直接使得锅具底部迅速发热,进而使得食物得到加热。电磁炉由交流电输入部分、大电流整流滤波输出部分、线盘高频振荡电路部分 、开关电源部分 等功能模块组成。下面将介绍电磁炉的不同功能模块工作原理以及电磁炉的常见故障及检修方法。如下图是电磁炉的结构图。 工作结构图 电路原理图(见附图 1)

交流电输入部分 市电220V经接插件L1、N1接入电路。电路开始通电。由于电磁炉工作电流较大,接插件N1、L1和保险管两端引脚焊接必须牢固,目的是避免接触不良。电磁炉的保险丝是个保护装置,在更换的过程中要选用同型号的更换。(过小电流不够过、易熔断。过大保护失去作用)。所以16A/250V的保险丝不能随意改动或代换(更不能直接短路)。 L1、N1之间有电容C1,该电容既能防止电磁炉工作产生的高频干扰脉冲窜入市电网干扰其他电器,又防止市电网的干扰脉冲窜入电磁炉电路影响其工作。该电容的容量通常为2uF—5 uF。如图所示

大电流整流滤波输出部分 市电经过桥式整流器BG1(桥堆)整流出来再经过L1、C4滤波后输出300V 直流电,为线盘高频振荡供电。BG1是个大电流高耐压器件,其规格为20A800V。当其烧坏后,不能随意用其它整流器代替。一定要用同型号或比它更大电流高耐压的整流器(外观、管脚、接口相同)替换。L1扼流圈、C4电容组成倒L型滤波电路。作用是把整流出来的直流脉动成分滤去,使输出波形更加平滑。当C4、8uF/400V(DC)电容击穿短路时,保险丝会烧断,整流器也会因电流过大而烧坏。此电容容量变值时(变小),直流输出300V电压会明显下降,当C4没有容量时,也会导致烧IGBT,维修时要特别注意。如图所示

电磁感应加热

感应加热的性能与特点 与传统的加热方式(如火焰式加热)相比,感应加热具有如下的一些性能特点:具有精确的加热深度和加热区域,并易于控制;易于实现高功率密集,加热速度快,效率高,能耗小;加热温度高,加热温度易于控制;加热温度由工件表面向内部传导或渗透;采用非接触式加热方式,在加热过程中不易掺入杂质;工件材料烧损小,氧化皮生成少。 原理 感应加热方式是通过感应线圈把电能传递给被加热的金属工件,然后电能再在金属工件内部转化为热能,感应线圈与金属工件并非直接接触,能量是通过电磁感应传递的,因而,我们把这种加热方式称为感应加热。 感应加热所遵循的主要原理是:电磁感应、集肤效应、热传导。为了将金属工件加热到一定的温度,要求工件中的感应电流尽可能地大,增加感应线圈中的电流,可以增加金属工件中的交变磁通,进而增加工件中的感应电流。增加工件中感应电流的另一个有效途径是提高感应线圈中电流的频率,由于工件中的频率越高,磁通的变化就越快,感应电势就越大,工件中的感应电流也就越大。对同样的加热效果,频率越高,感应线圈中的电流就可以小一些,这样可以减少线圈中的功率损耗,提高设备的电效率。 在感应加热过程中金属工件内部各点的温度是在不断发生变化的,感应加热的功率越大,加热时间越短,金属工件表面温度就越高,工件中心部位的温度就越低。如果感应加热时间长,金属工件表面和中心的温度通过热传导而趋于均匀。 感应加热设备的选用是根据被加热工件的工艺要求和尺寸大小来决定的。根据被加热工件的材质、大小以及加热区域、加热深度、加热温度、加热时间等工艺要求,进行综合计算与分析,来确定感应加热设备的功率、频率和感应线圈等技术参数。 柔性陶瓷电加热 柔性陶瓷电加热设备是由柔性陶瓷电加热及其温度测量和控制设备组成,其是利用电能激发辐射能并进行加热的装置。当柔性陶瓷电加热器的陶瓷件材料(含涂料)具有高的远红外辐射性能、可充分发挥辐射加热的特点时称为远红外电加热器。 柔性陶瓷片电阻加热,它的原理是利用远红外辐射方式加热。用这种方法进行厚壁管的热处理时,热源先从加热元件向管子外壁辐射传热再从外壁表面向内壁传导热量,由于管道长度方向的热传递散热,使得内外壁产生较大的温差。管子径向远离加热源中心的部位(焊缝根部)的温度与管子表面温度相差较大。 如在对规格为420×70mm,长度为680mm的P22管子进行的内外壁温差的热处理过程中,以柔性陶瓷加热器进行加热,加热温度770℃,保温4h,加热宽度500mm。结果发现,平焊位置内外壁温差为50℃,仰焊位置温差内外壁为30℃,这么大的内外壁温差很难保证钢热处理根部温度达到工艺要求。

雅乐思电磁炉维修手册(1)

雅乐思电磁炉 维修手册 雅乐思电器有限公司 二00五年三月

目录 一、原理简介 二、爆炸图 三、方块图、原理图 四、电路原理说明 五、维修内容 六、使用说明书 七、电路源理图

原理简介 电磁炉是应用电磁感应加热原理,利用电流通过线圈产生磁场,该磁场的磁力线通过铁质锅底部时会产生无数小涡流,使锅体本身迅速发热,然后加热锅中的食物。

爆炸图

电磁炉工作原理说明 1、主回路(逆变电路) 图中桥整B1将工频(50Hz)电流变换成直流电流,L1为扼流圈(CHOKE),L2是加热线圈,C4是平滑电容,IGBT由控制电路发出的矩形脉冲驱动,IGBT 导通时,流过L2的电流迅速增加。IGBT截止时,L2、C5发生串联谐振,IGBT C极对地产生高压脉冲。当该脉冲降至零时,驱动脉冲再次加到IGBT上使之导通。上述过程周而复始,最终产生25KHZ左右的高频电磁波,使陶瓷板上放置的铁质锅底感应出涡流并使锅发热。串联谐振的频率取决于L2、C5的参数.。 C1为电源滤波电容,RZ为压敏电阻(突波吸收器),当AC电源电压因故突然升大时,即瞬间短路,使保险丝迅速熔断,以保护电路。 2电源电路 变压器式

变压器式主板共有+5V,+12V,+20V三种稳压回路,其中桥式整流后的+20V 供IGBT驱动回路和供主控ICLM339使用,稳压、滤波后的+12V供风扇驱动回路使用,由三端稳压电路稳压后的+5V供主控MCU使用。 开关电源式 开关电源式主板共有+5V,+20V两种稳压回路,其中桥式整流后的+20V供IGBT驱动回路和供主控ICLM339和供风扇驱动回路使用,由三端稳压电路稳压后的+5V供主控MCU使用。 3冷却风扇 当电源接通时,主控IC发出风扇驱动信号(FAN),使风扇持续转动,吸入冷空气至机体内,再从机体后侧排出热空气,以达至机内散热目的,避免零件因高温工作环境造成损坏而故障。机内超温风扇会自动启动,当风扇停转或散热不良,热敏电阻将信号传送到CPU,停止加热。

感应加热基本原理

那么,感应加热实际上是如何工作的呢?感应加热是通过在一个导体中产生电流来工作的。它是这样的: 首先,一个铜线圈(通常是螺线管,但不完全),在它部有一个大的,时变的电流,这个电流通过加在线圈上的时变电压产生(通常是通过施加正弦波的形式)。 然后此电流会创建一个随时间变化的磁场(对于螺线圈来说,l NI H =),这将产生一个时变的磁通(H B μ=)。 如果一个导体放在磁场中,那么它周围就会产生电压。(BA dt d E == φφ ,) 。 如果导体是个闭环,感应电压会在导体的外部产生循环的电流。 jX R V I jX R I V += +=)....( 由于这是一个交流系统,肯定会有阻抗的补偿:如果是直流系统,磁通变化率(dt d φ)将会是0,所以就不会有感应电流产生。 最后,这个产生的电流会在工件中产生R I 2的损失,可以有效地使这种加热途径成为一种电阻加热方法,albeit with the current flowing at right angles to that of direct resistance heating (也就是围绕着钢坯而不是顺沿着钢坯)。 通过考虑在管状金属薄片中的电流流量,已经知道了感应加热工作的基本原理,我们将要观察的是当感应加热一个固体工件时的感应电流。 这个问题的答案是一个相当复杂的数学问题,并且深入的研究它会很浪费时间。因此,我将提供一个简单的描述,来告诉你磁场以及电流是怎么样在要加热的材料上工作的,之后便是解析答案。这种方法就避免了矢量积分,贝塞尔函数等复杂问题。 为了避免讨论磁通的返回路径和最终影响,我们把一个半无限大的平板作为加热对象,只是通过在它上面的无限大的电流2-diamentional sheet 来加热它。这个图表示的是无限部分中有限的一部分。代表工作头的电流层左右(x 方向)、前后(z 方向)无限延伸。在y 方向上没有占用所有的空间。 代表工件的半无限大的平板在z 方向和x 方向上也是无限延伸的,但在y 方向上是从0到负无穷。 为了观察电流的去向,我们可以把这个同性质的平板分割成一系列的薄片。 先考虑顶层。它有一个随时间变化的磁场,作用在它上面的是)cos(?0 t H ω。

电磁炉原理图和工作原理

电磁炉原理图和工作原 理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目录 一、简介 电磁加热原理 458系列简介 二、原理分析 特殊零件简介 2.1.1 LM339集成电路 IGBT 一、简介 电磁加热原理 电磁灶是一种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将电能转换为热能的厨房电器。在电磁灶内部,由整流电路将50/60Hz的交流电压变成直流电压,再经过控制电路将直流电压转换成频率为20-40KHz的高频电压,高速变化的电流流过线圈会产生高速变化的磁场,当磁场内的磁力线通过金属器皿(导磁又导电材料)底部金属体内产生无数的小涡流,使器皿本身自行高速发热,然后再加热器皿内的东西。

458系列简介 458系列是由建安电子技术开发制造厂设计开发的新一代电磁炉,界面有LED发光二极管显示模式、LED数码显示模式、LCD液晶显示模式、VFD莹光显示模式机种。操作功能有加热火力调节、自动恒温设定、定时关机、预约开/关机、预置操作模式、自动泡茶、自动煮饭、自动煲粥、自动煲汤及煎、炸、烤、火锅等料理功能机种。额定加热功率有700~3000W的不同机种,功率调节范围为额定功率的85%,并且在全电压范围内功率自动恒定。200~240V机种电压使用范围为 160~260V, 100~120V机种电压使用范围为90~135V。全系列机种均适用于50、60Hz的电压频率。使用环境温度为-23℃~45℃。电控功能有锅具超温保护、锅具干烧保护、锅具传感器开/短路保护、2小时不按键(忘记关机) 保护、IGBT温度限制、IGBT温度过高保护、低温环境工作模式、IGBT测温传感器开/短路保护、高低电压保护、浪涌电压保护、VCE抑制、VCE过高保护、过零检测、小物检测、锅具材质检测。 458系列虽然机种较多,且功能复杂,但不同的机种其主控电路原理一样,区别只是零件参数的差异及CPU程序不同而己。电路的各项测控主要由一块8位4K内存的单片机组成,外围线路简单且零件极少,并设有故障报警功能,故电路可靠性高,维修容易,维修时根据故障报警指示,对应检修相关单元电路,大部分均可轻易解决。 二、原理分析 特殊零件简介

感应加热基本原理

二感应加热基本原理 1.电磁感应原理 1831年,英国物理学家faraday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并且提出了相应的理论解释。其内容为,当电路围绕的区域内存在交变的磁场时,电路两端就会感应出电动势,如果闭合就会产生感应电流。 利用高频电压或电流来加热通常有两种方法: (1)电介质加热:利用高频电压(比如微波炉加热) (2)感应加热:利用高频电流(比如密封包装) 2.电介质加热(dielectric heating) 电介质加热通常用来加热不导电材料,比如木材。同时微波炉也是利用这个原理。原理如图1: 图1 电介质加热示意图 当高频电压加在两极板层上,就会在两极之间产生交变的电场。需要加热的介质处于交变的电场中,介质中的极分子或者离子就会随着电场做同频的旋转或振动,从而产生热量,达到加热效果。 3.感应加热(induction heating) 感应加热原理为产生交变的电流,从而产生交变的磁场,再利用交变磁场来产生涡流达到加热的效果。如图2: 图2 感应加热示意图 基本电磁定律:

法拉第定律:d e N dt φ= 安培定律:Hdl NI ?= 其中:BdS φ=?,0r B u u H = 如果采用MKS 制,e 的单位为V ,?的单位为Wb ,H 的单位为A/m ,B 的单位为T 。 以上定律基本阐述了电磁感应的基本性质, 集肤效应: 当交流的电流流过导体的时候,会在导体中产生感应电流(如图3),从而导致电流向导体表面扩散。也就是导体表面的电流密度会大于中心的电流密度。这也就无形中减少了导体的导电截面,从而增加了导体交流电阻,损耗增大。工程上规定从导体表面到电流密度为导体表面的1/e =0.368的距离δ为集肤深度。 在常温下可用以下公式来计算铜的集肤深度: 7.5 δ= 式(1) 图3 涡流产生示意图 从以上可以看到,如果增大电流和提高频率都可以增加发热效果,是加热对象快速升温。所以感应电源通常需要输出高频大电流。 参考文献:fundalmentals of power electronics, R.W .Erickson (讲义) TPIH2500 Textbook Tetra Pak Technical Training Centre 三 感应加热电源常见框图结构和控制方法 1.感应加热电源常见框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