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7高考全国Ⅱ卷生物遗传选择题解析

2017高考全国Ⅱ卷生物遗传选择题解析

有的时候真的很难取评价一道题目的难易、优略,尤其是作为选择题,有的时候老师要把一道题目分析透彻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是学生做出选择却相对容易很多。今天笔者就2017高考全国Ⅱ卷一道考查遗传的选择题进行解析。题目如下

若某哺乳动物毛色由3对位于常染色体上的、独立分配的等位基因决定,其中,A基因编码的酶可使黄色素转化为褐色素;B基因编码的酶可使该褐色素转化为黑色素;D基因的表达产物能完全抑制A基因的表达;相应的隐性等位基因a、b、d的表达产物没有上述功能。若用两个纯合黄色品种的动物作为亲本进行杂交,F1均为黄色,F2中毛色表现型出现了黄∶褐∶黑=52∶3∶9的数量比,则杂交亲本的组合是

A.AABBDD×aaBBdd,或AAbbDD×aabbdd

B.aaBBDD×aabbdd,或AAbbDD×aaBBDD

C.aabbDD×aabbdd,或AAbbDD×aabbdd

D.AAbbDD×aaBBdd,或AABBDD×aabbdd

这道题目涉及3对符合自由组合定律的等位基因同时控制一种性状,而且性状有3种相对性状,3对等位基因在控制性状时的相互作用关系如下:

由上图可知,当D基因存在时由于A基因受到抑制毛色一定是黄色的,只有在不存在D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出现褐色或者黑色性状,而褐色和黑色受A(a)、B(b)两对自由组合的基因决定。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发现F1均为黄色,F2中三种颜色均有所以F1的基因型为Dd,后代才可能发生性状分离出现不同的颜色。如果只考虑这一对等位基因黄色与非黄色个体的比例为3:1。但是结果却为13:3,同3:1偏差比较大,可以考虑在dd情况下也出现了一定比例的黄色毛个体。

继续分析,后代又有褐色和黑色出现,说明F1又A、B基因,又可以产生黄色个体。得出结论F1的基因型为AaBbDd。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