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毕设之文献综述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毕设之文献综述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毕设之文献综述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毕设之文献综述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毕设

之文献综述

Last updated on the afternoon of January 3, 2021

文献综述学院名称电气工程学院指导教师

职称教授

班级

学号

学生姓名

2016年1月12日

电网规划设计文献综述

摘要:电能是现代社会中最重要、也是最方便的能源。电力系统是由电能的生产、输送、分配和消费的歌环节组成的整体,它与其他工业系统相比,具有很多的特点。电力系统运行要求保证安全可靠地供电、保证良好的电能质量和保证电力系统运行的经济性。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是电力系统安全、可靠、经济运行的前提,对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电网规划设计中有涉及到电网电压等级的选择、线路导线的选择、变压器容量和型号的选择、电力系统运行接线方式的选择、电力系统潮流计算等方面。

关键词:电力系统;接线方式;电网规划

在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电力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已为人所共知:它不仅全面地影响国民经济其它部门的发展,同时也极大地影响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影响整个社会的进步。改革开放以来,电力工业取得了突飞猛进、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从1996年起,我国发电机装机容量和年发电均居世界第二位,超过了俄罗斯和日本,仅次于美国,进入世界电力生产和消耗大国行列。发电厂规模和单机容量的大幅度提高,标志着我国的电力工业已经进入一个飞速发展的新时期。

电能是现代社会中最重要、也是最方便的能源。电力系统是由电能的生产、输送、分配和消费的歌环节组成的整体,它与其他工业系统相比,具有很多的特点:

1.电能的生产和消费具有同时性

由于电能的生产和消费是一种能力形态的转换,要求生产与消费同时完成,因此电能难于储存。从这个特点出发,在电力系统运行时就要求发电厂在

任何时刻发出的功率,必须等于该时刻用电设备所需的功率、输送和分配环节中的功率损耗之和。

2.电能与国名经济各部门和人民日常生活关系密切

由于电能可以方便地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且易于远距离传送和自动控制,因此得到广泛的应用。供电的突然中断会产生严重的后果。

3.电力系统的过度过程非常短暂

由于电能以光速传播,所以运行情况发生变化所引起的电磁和机电过度过程十分短暂。电力系统正常操作和发生故障时,从一种运行状态到另一种运行状态的过渡极为迅速,这就要求必须采用各种自动装置(包括计算机)来迅速而准确地完成各项调整和操作任务。

从电力系统以上的特点出发,根据电力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决定了对电力系统运行有一下要求:

1.保证安全可靠地供电

电力系统供电中断将使生产停顿、生活混乱、甚至危及人身和设备安全,给国民经济带来严重的损失。为此,首先要保证电力设备的产品质量,努力搞好设备的正常运行维护;其次,要提高运行水平和自动化程度,防止误操作的发生,在事故发生后应尽量防止事故扩大,等等。

当然,要防止事故的产生是不可能的,而各类电力负荷对供电可靠性的要求也是不同的。首先要保证第一类负荷,然后保证第二类负荷,最后保证第三类负荷。当系统长生事故,出现供电不足的情况下,应首先切除第三类负荷,以保证第一、第二类负荷的用电。通常,对第一、而类负都设置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立电源,一边在任意电源故障时,保证供电不致中断。

2.保证良好的电能质量

电能质量的指标是频率、电压和交流点的波形。当三者在允许的变动范围之内时,为质量合格的电能;当上述三者偏差超过容许范围时,不仅严重影响用户的工作,对电力系统本身的运行也又严重危害。因此,保证良好的电能质量是电力系统运行的重要任务。

3.保证电力系统运行的经济性

电能生产的规模很大,消耗的能源在国民经济能源总消耗中占的比重很大,而且电能又是工农业生产的主要动力,因此,提高电能生产的经济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表征电力系统经济性的指标有煤耗、网损率和厂用电率。煤耗是指发电厂生产1KWh电能所消耗的标准煤量;网损率是指电力网中损耗的电量占向电力网供电电量点百分比;厂用电率是指发电厂自用电量占发电量的百分比。

我国电力系统中,发电机单机容量不断增长,300MW的单机已成为系统中的主力机组,600MW的单机也逐步进入一些大型电力系统[9]。世界各国电力工业发展的经验告诉我们,电力系统愈大,调度运行就愈能合理和优化,经济效

益就愈好,应变事故的能力就愈强。所以很多发达国家的电力系统都已联合成统一的国家电力系统,甚至联合成跨国电力系统。例如,西欧各国、前苏联与东欧各国、北欧各国、北美的美国与加拿大的电力系统都已互联。这可以说是现代化电力工业发展的重要标志。我国也必然要向这一方向发展。

电力系统是由发电厂、输电网、配电网和电力用户组成的整体,是将一次能源转换成电能并输送和分配到用户的一个统一系统。输电网和配电网统称为电网,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发电厂将一次能源转换成电能,经过电网将电能输送和分配到电力用户的用电设备,从而完成电能从生产到使用的整个过程。电力系统还包括保证其安全可靠运行的继电保护装置、安全自动装置、调度自动化系统和电力通信等相应的辅助系统(一般称为二次系统)。

输电网是电力系统中最高电压等级的电网,是电力系统中的主要网络(简称主网),起到电力系统骨架的作用,所以又可称为网架。在一个现代电力系统中既有超高压交流输电,又有超高压直流输电。这种输电系统通常称为交、直流混合输电系统。

配电网是将电能从枢纽变电站直接分配到用户区或用户的电网,它的作用是将电力分配到配电变电站后再向用户供电,也有一部分电力不经配电变电站,直接分配到大用户,由大用户的配电装置进行配电。

在电力系统中,电网按电压等级的高低分层,按负荷密度的地域分区。不同容量的发电厂和用户应分别接入不同电压等级的电网。大容量主力电厂应接

入主网,较大容量的电厂应接入较高压的电网,容量较小的可接入较低电压的电网。

配电网应按地区划分,一个配电网担任分配一个地区的电力及向该地区供电的任务。因此,它不应当与邻近的地区配电网直接进行横向联系,若要联系应通过高一级电网发生横向联系。配电网之间通过输电网发生联系。不同电压等级电网的纵向联系通过输电网逐级降压形成。不同电压等级的电网要避免电磁环网。

电力系统之间通过输电线连接,形成互联电力系统。连接两个电力系统的输电线称为联络线。

电力系统的额定电压等级(输电线路的额定线电压)有:kV 3, kV 6, kV 10kV 35, kV 60, kV 110, kV 220, kV 330, kV 500, kV 750, kV 1000。

按电压等级分类:

a.低压网:电压等级在1kV 以下;

b.中压网:1~10kV ;

c.高压网:高于10kV 、低于330kV ;

d.超高压网:低于750kV ;

e.特高压网:1000kV 及以上

不同电压等级的适用范围如下:

3kV ——工业企业内部采用

500、330、220kV ——大电力系统主干线

110kV ——中小电力系统的主干线,也用于大电力系统的二次网络。

35kV——大城市或大工业企业内部网络,或农村电网

10kV——最低一级配电电压

电力系统运行接线方式就是调度部门制定的发电厂、变电所、换流站和输配电线路之间的连接方式。接线方式有如下一些:

1.一次回路接线种类

变电站一次回路接线是指输电线路进入变电站之后,所有电力设备(变压器及进出线开关等)的相互连接方式。其接线方案有:线路变压器组,桥形接线,单母线,单母线分段,双母线,双母线分段,环网供电等。

1)线路变压器组

变电站只有一路进线与一台变压器,而且再无发展的情况下采用线路变压器组接线。

2)桥形接线

有两路进线、两台变压器,而且再没有发展的情况下,采用桥形接线。针对变压器,联络断路器在两个进线断路器之内为内桥接线,联络断路器在两个进线断路器之外为外桥接线。

3)单母线

变电站进出线较多时,采用单母线,有两路进线时,一般一路供电、一路备用(不同时供电),二者可设备用电源互自投,多路出线均由一段母线引出。

4)单母线分段

有两路以上进线,多路出线时,选用单母线分段,两路进线分别接到两段母线上,两段母线用母联开关连接起来。出线分别接到两段母线上。单母线分段运行方式比较多。一般为一路主供,一路备用(不合闸),母联合上,当主供断电时,备用合上,主供、备用与母联互锁。备用电源容量较小时,备用电源合上后,要断开一些出线。这是比较常用的一种运行方式。对于特别重要的负荷,两路进线均为主供,母联开关断开,当一路进线断电时,母联合上,来电后断开母联再合上进线开关。单母线分段也有利于变电站内部检修,检修时可以停掉一段母线,如果是单母线不分段,检修时就要全站停电,利用旁路母线可以不停电,旁路母线只用于电力系统变电站。

5)双母线

双母线主要用于发电厂及大型变电站,每路线路都由一个断路器经过两个隔离开关分别接到两条母线上,这样在母线检修时,就可以利用隔离开关将线路倒在一条件母线上。双母线也有分段与不分段两种,双母线分段再加旁路断路器,接线方式复杂,但检修就非常方便了,停电范围可减少。

2.母线接线

1)接线方式

a.单母线。单母线、单母线分段、单母线加旁路和单母线分段加旁路。

b.双母线。双母线、双母线分段、双母线加旁路和双母线分段加旁路。

c.三母线。三母线、三母线分段、三母线分段加旁路。

2接线、3/2接线母线分段。

3接线。

f.母线一变压器一发电机组单元接线。

g.桥形接线。内桥形接线、外桥形接线、复式桥形接线。

h.角形接线(或称环形)。三角形接线、四角形接线、多角形接线。

2)特点:

a)单母线接线。单母线接线具有简单清晰、设备少、投资小、运行操作方便且有利于扩建等优点,但可靠性和灵活性较差。当母线或母线隔离开关发生故障或检修时,必须断开母线的全部电源。

b)双母线接线。双母线接线具有供电可靠、检修方便、调度灵活或便于扩建等优点。但这种接线所用设备(特别是隔离开关)多,配电装置复杂,经济性较差;在运行中隔离开关作为操作电器,容易发生误操作,且对实现自动化不便;尤其当母线系统故障时,须短时切除较多电源和线路,这对特别重要的大型发电厂和变电所是不允许的。

c)单、双母线或母线分段加旁路。其供电可靠性高,运行灵活方便,但投资有所增加,经济性稍差。特别是用旁路断路器带该回路时,操作复杂,增加了误操作的机会。同时,由于加装旁路断路器,使相应的保护及自动化系统复杂化。

d)3/2及4/3接线。具有较高的供电可靠性和运行灵活性。任一母线故障或

检修,均不致停电;除联络断路器故障时与其相连的两回线路短时停电外,其他任何断路器故障或检修都不会中断供电;甚至两组母线同时故障(或一组检修时另一组故障)的极端情况下,功率仍能继续输送。但此接线使用设备较多,特别是断路器和电流互感器,投资较大,二次控制接线和继电保护都比较复杂。

e)母线一变压器一发电机组单元接线。它具有接线简单,开关设备少,操作简便,宜于扩建,以及因为不设发电机出口电压母线,发电机和主变压器低压侧短路电流有所减小等特点。

电力系统潮流计算是研究电力系统稳态运行情况的一种基本电气计算。它的任务是根据给定的运行条件和网路结构确定整个系统的运行状态,如各母线上的电压(幅值及相角)、网络中的功率分布以及功率损耗等。电力系统潮流计算的结果是电力系统稳定计算和故障分析的基础。

其意义在于:

(1)在电网规划阶段,通过潮流计算,合理规划电源容量及接入点,合理规划网架,选择无功补偿方案,满足规划水平的大、小方式下潮流交换控制、调峰、调相、调压的要求。

(2)在编制年运行方式时,在预计负荷增长及新设备投运基础上,选择典型方式进行潮流计算,发现电网中薄弱环节,供调度员日常调度控制参考,并对规划、基建部门提出改进网架结构,加快基建进度的建议。

(3)正常检修及下的潮流计算,用于日运行方式的编制,指导发电厂开机方式,有功、无功调整方案及负荷调整方案,满足线路、变压器热稳定要求及电压质量要求。

(4)预想事故、设备退出运行对静态安全的影响分析及作出预想的运行方式调整方案。

总结为在和规划方案的研究中,都需要进行潮流计算以比较运行方式或规划供电方案的可行性、可靠性和经济性。同时,为了实时监控电力系统的运行状态,也需要进行大量而快速的潮流计算。因此,潮流计算是电力系统中应用最广泛、最基本和最重要的一种电气运算。在系统规划设计和安排系统的运行方式时,采用离线潮流计算;在的实时监控中,则采用在线潮流计算。

参考文献

[1] 刘介才.工厂供电(第3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2] 周鸿昌.工厂供电及例题习题[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0

[3] 唐志平.供配电技术[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

[4] 张保会,尹项根.电力系统继电保护[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4

[5] 余健明,同向前,苏文成.供电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8

[6] 纪雯.电力系统设计手册[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

[7] 曹绳敏.电力系统课程设计及毕业设计参考资料[M].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95

[8] 徐政.电力系统分析学习指导[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9] 商国才.电力系统及自动化[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99

[10] 刘介才.工厂供电简明设计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11] 傅知兰.电力系统电气设备选择与使用计算[M].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4

[12] 刘振亚.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典型设计[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

社,2005

[13] 刘笙.电气工程基础[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14] 水利电力部西北电力设计院.电气工程设计手册电气一次部分[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1989

[15] 蒋本一.电力系统规划[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1995

[16] Ejebe, IEEE Transon Power Apparatus and Systems[M].New York:Elec tric Power Systems Research,1979

[17] Novoa C.'Jin centered planning for distributed generation consi dering wind power volatility[M].New York:Electric Power Systems?Resea rch,2011

[18] , Relaying for Power Systems[M].New York: Research Study

Press,1988

[19] Protection for Power System[M].New York: Electric Power Sys tems Research,2010?

[20] A.Godwani,et al.Commissioning Experience with a Modem Digital

Excitation System IEEE Energy Conversion[M].New York:Electric Power S ystems Research,1979

开题报告文献综述范文

开题报告文献综述范文 开题报告文献综述范文 在做了各方面的准备之后,综合实践活动就面临着开题的问题了。怎么样开题呢?其实开题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写开题报告,写好了开题报告,开题的任务就基本完成了。什么是开题报告?开题报告就是当课题方向确定之后,课题负责人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撰写的报请上级批准的选题计划。怎么写开题报告呢?首先我们要把在准备工作当中搜集的资料整理出来,包括课题名称、课题内容、课题的理论依据、参加人员、组织安排和分工、大概需要的时间、经费的估算等等。然后我们就可以开始写开题报告了。第一是标题的拟定:我们的课题在准备工作中已经确立了,所以开题报告的标题是不成问题的,把你研究的课题直接写上就行了。比如我曾指导过一组同学对伦教的文化诸如“伦教糕”、伦教木工机械、伦教文物等进行研究,拟定的标题就是“伦教文化研究”。当然拟题得掌握一些基本的技巧,一是标题不能太长,要简洁明了;二是要准确朴素,不能为了好看而搞得花里胡哨的,反而让人不知所云;三是用语要规范,有些人为了哗众取宠,有意在标题里用一些似是而非的词汇,或者干脆现搬一些口号式的新名词,结果弄得文不对题。第二就是内容的撰写。开题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所谓课题背景,主要指的是为什么要对这个课题进行研究,所以有的课题干脆把这一部分称为“问题的提出”,意思就是说为什么要提出这个问题,或者说提出这个课题。比如我曾指导的一个课题“伦教文化研究”,背景说明部分里就是说在

改革开放的浪潮中,伦教作为珠江三角洲一角,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她的文化发展怎么样,有哪些成就,对居民有什么影响,有哪些还要改进的。当然背景所叙述的内容还有很多,既可以是社会背景,也可以是自然背景。关键在于我们所确定的课题是什么。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课题研究的内容,顾名思义,就是我们的课题要研究的是什么。比如我校黄姝老师的指导的课题“佛山新八景”,课题研究的内容就是: “以佛山新八景为重点,考察佛山历史文化沉淀的昨天、今天、明天,结合佛山经济发展的趋势,拟定开发具有新佛山、新八景、新气象的文化旅游的可行性报告及开发方案。” 三、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课题研究的目的,应该叙述自己在这次研究中想要达到的境地或想要得到的结果。比如我校叶少珍老师指导的“重走长征路”研究课题,在其研究目标一栏中就是这样叙述的: 1、通过再现长征历程,追忆红军战士的丰功伟绩,对长征概况、长征途中遇到了哪些艰难险阻、什么是长征精神,有更深刻的了解和感悟。 2、通过小组同学间的分工合作、交流、展示、解说,培养合作参与精神和自我展示能力。 3、通过本次活动,使同学的信息技术得到提高,进一步提高信息素养。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在“课题研究的方法”这一部分,应该提出本课题组关于解决本课题问题的门路或者说程序等。一般来说,研究性学习的课题研究方法有:

文献综述范例模板

文献综述 学生姓名学号 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专业市场营销 题目关于中华老字号品牌发展的文献综述指导教师 2017 年 6 月

一、前言 中华老字号品牌是我国商业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但如今由于消费行为、传播环境的碎片化与多元化、民族意识的回归等因素,给老字号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为了改变当今老字号面临的逐渐衰亡的现象,重振老字号品牌。本文搜集了20篇相关文献并根据各家学者的观点,整理汇总成一篇文献综述。先是对中华老字号的概念和界定做归纳整理,接着对当今中华老字号发展的现状情况进行了搜集整合,着重分析了当下中华老字号面临的问题,如缺乏创新、品牌传播方式落后、商标保护意识薄弱等问题。同时根据各位学者针对问题提出的相关建议做了整理,以便为今后对中华老字号的深入研究提供借鉴作用。 二、正文 (一)、中华老字号的概念和界定 老字号是数百年商业和手工业竞争中留下的珍品,都各自经历了艰苦奋斗的发家史而最终统领一行。中华老字号的定义随着时代的发展也有不同的解释,以下有几种不同的,具有代表性的概念和界定: 熊长博(2011)在《中医药老字号的现代化之路》中指出:2006年商务部官方认定的中华老字号定义是指历史悠久,拥有世代传承的产品、技艺或服务,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背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取得社会广泛认同,形成良好信誉的品牌。除此之外,品牌的创建时长不得低于50年。[1]程国鹰(2011)在《中华老字号杏花村“汾酒”品牌创新策略研究》里将中华老字号的界定整理出来,具体为:品牌创立于1956年(含)以前,传承独特的产品、技艺或服务,有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企业文化,具有中华民族特色和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具有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内地资本和港澳台地区资本相对控股,经营状况良好,且具有较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2] 刘婧维(2014)在《中华老字号企业网络营销研究》中认为中华老字号是指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沿袭和继承了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和独特的工艺,历史悠久,取得了社会广泛认同,赢得了良好信誉的产品品牌。[3]

本科毕业设计文献综述范例(1)

###大学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课题名称: 学院(系): 年级专业: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燕山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一、课题国内外现状 中厚板轧机是用于轧制中厚度钢板的轧钢设备。在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中广泛的采用中板。它主要用于制造交通运输工具(如汽车、拖拉机、传播、铁路车辆及航空机械等)、钢机构件(如各种贮存容器、锅炉、桥梁及其他工业结构件)、焊管及一般机械制品等[1~3]。 1 世界中厚板轧机的发展概况 19世纪五十年代,美国用采用二辊可逆式轧机生产中板。轧机前后设置传动滚道,用机械化操作实现来回轧制,而且辊身长度已增加到2m以上,轧机是靠蒸汽机传动的。1864年美国创建了世界上第一套三辊劳特式中板轧机,当时盛行一时,推广于世界。1918年卢肯斯钢铁公司科茨维尔厂为了满足军舰用板的需求,建成了一套5230mm四辊式轧机,这是世界上第一套5m以上的轧机。1907年美国钢铁公司南厂为了轧边,首次创建了万能式厚板轧机,于1931年又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套连续式中厚板轧机。欧洲国家中厚板生产也是较早的。1910年,捷克斯洛伐克投产了一套4500mm二辊式厚板轧机。1940年,德国建成了一套5000mm四辊式厚板轧机。1937年,英国投产了一套3810mm中厚板轧机。1939年,法国建成了一套4700mm 四辊式厚板轧机。这些轧机都是用于生产机器和兵器用的钢板,多数是为了二次世界大战备战的需要。1941年日本投产了一套5280mm四辊式厚板轧机,主要用于满足海军用板的需要。20世纪50年代,掌握了中厚板生产的计算机控制。20世纪80年代,由于中厚板的使用部门萧条,许多主要产钢国家的中厚板产量都有所下降,西欧国家、日本和美国关闭了一批中厚板轧机(宽度一般在3、4米以下)。国外除了大的厚板轧机以外,其他大型的轧机已很少再建。1984年底,法国东北方钢铁联营敦刻尔克厂在4300mm轧机后面增加一架5000mm宽厚板轧机,增加了产量,且扩大了品种。1984年底,苏联伊尔诺斯克厂新建了一套5000mm宽厚板轧机,年产量达100万t。1985年初,德国迪林冶金公司迪林根厂将4320mm轧机换成4800mm 轧机,并在前面增加一架特宽得5500mm轧机。1985年12月日本钢管公司福山厂新型制造了一套4700mmHCW型轧机,替换下原有得轧机,更有效地控制板形,以提高钢板的质量。 - 2 -

土木工程毕业设计文献综述

土木工程毕业设计文献综 述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XXXXXXXXX学院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 题目:宿舍楼 专业班级:学生姓名:学号 一、前言部分(说明写作目的,介绍有关概念、综述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或争论焦点) 我选的毕业设计类型为XX市易联科技网络有限公司职工宿舍楼的设计,选用这种具有强代表性、高实用性、中下档次的宿舍楼为我设计题目,是出于三方面的考虑: 1、宿舍楼建筑是工民建中,数量较多,又非常有代表性的建筑,宿舍楼的设计中需要的知识涵盖了本校土木工程专业所有设置的学科知识。 2、低档次宿舍楼的用料比较常规,结构规整,计算比较简单而易于计算。 3、这是我第一次运用专业知识进行实际工程的设计,在知识上有许多地方还存在不足,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在实践方面又毫无实践经验。 综合以上三方面因素考虑,为了既能达到工程实际的要求,又能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尽可能多的得到应用,我特意把本次宿舍楼的设计定为中小企业的实际工程。这样,只要通过努力,我相信以自己现有的能力,我一定能保质保量的完成本次毕业设计。 二、主题部分(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 根据业主的相关要求,本拟建工程为想XX市易联科技网络有限公司职工宿舍楼,预设计总建筑面积为,层数为6层的框架结构宿舍楼。本工程的±标高由现场确定,基础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管桩。 我在在设计中将主要会用到先前学习过的《工程图学》、《工程CAD》、《房屋建筑学》、《土力学与基础工程》、《砼与砌体结构设计原理》、《结构抗震》、《高层建筑结构》这几门课程的知识,须完成的建筑和结构一系列的设计图纸。主要的图纸任务如下:

毕业设计文献综述范文

四川理工学院毕业设计(文献综述)红外遥控电动玩具车的设计 学生:程非 学号:10021020402 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班级:2010.4 指导教师:王秀碧 四川理工学院自动化与电子信息学院 二○一四年三月

1前言 1.1 研究方向 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现代化电器走进了普通老百姓的家庭,而这些家用电器大都由红外遥控器操控,过多不同遥控器的混合使用带来了诸多不便。因此,设计一种智能化的学习型遥控器,学习各种家用电器的遥控编码,实现用一个遥控器控制所有家电,已成为迫切需求。首先对红外遥控接收及发射原理进行分析,通过对红外编码理论的学习,设计以MSP430单片机为核心的智能遥控器。其各个模块设计如下:红外遥控信号接收,红外接收器把接收到的红外信号经光电二极管转化成电信号,再对电信号进行解调,恢复为带有一定功能指令码的脉冲编码;接着是红外编码学习,利用单片机的输入捕捉功能捕捉载波的跳变沿,并通过定时器计时记下载波的周期和红外信号的波形特征,进行实时编码;存储电路设计,采用I2C总线的串行E2PROM(24C256)作为片外存储器,其存储容量为8192个字节,能够满足所需要的存取需求;最后是红外发射电路的设计,当从存储模块中获取某红外编码指令后,提取红外信号的波形特征信息并进行波形还原;将其调制到38KHZ的载波信号上,通过三极管放大电路驱动红外发光二极管发射红外信号,达到红外控制的目的。目前,国外进口的万能遥控器价格比较昂贵,还不能真正走进普通老百姓的家中。本文在总结和分析国外设计的基础上,设计一款以MSP430单片机为核心的智能型遥控器,通过对电视机和空调的遥控编码进行学习,能够达到预期的目的,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2 发展历史 红外遥控由来已久,但是进入90年代,这一技术又有新的发张,应用范围更加广泛。红外遥控是一种无线、非接触控制技术,具有抗干扰能力强,信息传输可靠,功耗低,成本低,易实现等显著优点,被诸多电子设备特别是家用电器广泛采用,并越来越多的应用到计算机系统中。 60年代初,一些发达国家开始研究民用产品的遥控技术,单由于受当时技术条件限制,遥控技术发展很缓慢,70年代末,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遥控技术得到快速发展。在遥控方式上大体经理了从有线到无限的超声波,从振动子到红外线,再到使用总线的微机红外遥控这样几个阶段。无论采用何种方式,准确无误传输新信号,最终达到满意的控制效果是非常重要的。最初的无线遥控装置采用的是电磁波传输信号,由于电磁波容易产生干扰,也易受干扰,因此逐渐采用超声波和红外线媒介来传输信号。与红外线相比,超声传感器频带窄,所能携带的信息量少扰而引起误动作。较为理想的是光控方式,逐渐采用红外线的遥控方式取代了超声波遥控方式,出现了红外线多功能遥控器,成为当今时代的主流。 1.3 当前现状 红外线在频谱上居于可见光之外,所以抗干扰性强,具有光波的直线传播特性,不易产生相互间的干扰,是很好的信息传输媒体。信息可以直接对红外光进行调制传输,例如,信息直接调制红外光的强弱进行传输,也可以用红外线产生一定频率的载波,再用信息对载波进调制,接收端再去掉载波,取到信息。从信

文献综述格式模板.doc

文献综述格式模板 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的格式有所不同。这是因为研究性的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结果,特别是阳性结果,而文献综述要求向读者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因此文献综述的格式相对多样,但总的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题、总结和。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在根据提纲进行撰写工。 前言部分,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及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 主题部分,是综述的主体,其写法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可按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不管用那一种格式综述,都要将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归纳、整理及分析比较,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主题部分应特别注意代表性强、具有科学性和创造性的文献引用和评述。 总结部分,与研究性的小结有些类似,将全文主题进行扼要总结,对所综述的主题有研究的作者,最好能提出自己的见解。

参考文献虽然放在文末,但却是文献综述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不仅表示对被引用文献作者的尊重及引用文献的依据,而且为读者深入探讨有关问题提供了文献查找线索。因此,应认真对待。参考文献的编排应条目清楚,查找方便,内容准确无误。关于参考文献的使用方法,录著项目及格式与研究相同,不再重复。 注意事项 由于文献综述的特点,致使它的写作既不同于读书笔记读书报告,也不同于一般的科研。因此,在撰写文献综述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⒈搜集文献应尽量全。掌握全面、大量的文献资料是写好综述的前提,否则,随便搜集一点资料就动手撰写是不可能写出好多综述的,甚至写出的文章根本不成为综述。 ⒉注意引用文献的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在搜集到的文献中可能出现观点雷同,有的文献在可靠性及科学性方面存在着差异,因此在引用文献时应注意选用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较好的文献。

文献综述范例

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简称综述,是对某一领域,某一专业或某一方面的课题、问题或研究专题搜集大量相关资料,然后通过阅读、分析、提炼、整理当前课题、问题或研究专题的最新进展、学术见解或建议,对其做出综合性介绍和阐述的一种学术论文。 基本解释: 文献综述是在确定了选题后,在对选题所涉及的研究领域的文献进行广泛阅读和理解的基础上,对该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包括主要学术观点、前人研究成果和研究水平、争论焦点、存在的问题及可能的原因等)、新水平、新动态、新技术和新发现、发展前景等内容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和评论,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研究思路而写成的一种不同于毕业论文的文体。 文献综述是研究者在其提前阅读过某一主题的文献后,经过理解、整理、融会贯通,综合分析和评价而组成的一种不同于研究论文的文体。 检索和阅读文献是撰写综述的重要前提工作。一篇综述的质量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者对本题相关的最新文献的掌握程度。如果没有做好文献检索和阅读工作,就去撰写综述,是绝不会写出高水平的综述的。 好的文献综述,不但可以为下一步的学位论文写作奠定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提供某种延伸的契机,而且能表明写本综述的作者对既有研究文献的归纳分析和梳理整合的综合能力,从而有助于提高对学

位论文水平的总体评价。 在《怎样做文献综述——六步走向成功》中,劳伦斯·马奇和布伦达·麦克伊沃提出了文献综述的六步模型,将文献综述的过程分为六步:选择主题、文献搜索、展开论证、文献研究、文献批评和综述撰写。 文献综述根据研究的目的不同,可分为基本文献综述和高级文献综述两种。基本文献综述是对有关研究课题的现有知识进行总结和评价,以陈述现有知识的状况;高级文献综述则是在选择研究兴趣和主题之后,对相关文献进行回顾,确立研究论题,再提出进一步的研究,从而建立一个研究项目。 相关格式 文献综述 总的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摘要、引言、主体和参考文献。 这是因为研究性的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结果、动态和进展。 摘要和关键词 摘要限200字以内。摘要要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不应出现图表、冗长的公式和非公知的符号、缩略语。摘要后需要给出3-5个关键词,中间应用分号“;”分隔。 引言部分 引言部分,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研究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

桥梁专业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2016年 03月 20日 题目:桥梁外观检测和荷载试验分析 报告人:**** 班级:道桥****班 一、文献综述: 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JTG B01-2003 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 JTG D60-2004 3、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 JTGD62-2004 4、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部标准《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 JTJ024-85 5、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 JTJ D61-2005 6、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部标准《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JTJ 041-2000 7、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部标准《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 JTJ 004-89 二、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交通运输出现了重载、高速、大流量的现代运输结构的发展趋势,公路运输在整个运输体系中占有的比例越来越大。而桥梁是道路的咽喉,因此公路运输对现有桥梁(即旧桥)和新建桥梁的结构性能与使用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桥梁外观调查和静载试验对于桥梁检测的重要性愈加明显,是桥梁检测方面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研究方案: 第一阶段:桥梁有关资料的收集 第二阶段:现场检测工作的进行 第三阶段:检测数据的采集 第四阶段:确定桥梁的承载能力和最终为制定桥梁的技术养护方案。

四、进度计划: 2016年3月中旬:填写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毕业设计(论文)选题申报表2016年3月中旬-2016年4月初:通过查阅相关资料,相关文献初步完成论文的撰写2015年4月初-2015年5月中旬:攥写整理论文,结合老师的指导进行补充与修五、指导教师意见: 指导教师: 年月日

文献综述优质范文.doc

文献综述范文 一、文献综述不应是对已有文献的重复、罗列和一般性介绍,而应是对以往研究的优点、不足和贡献的批判性分析与评论。因此,文献综述应包括综合提炼和分析评论双重含义。 文献综述范文1:"问题——探索——交流"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的研究 ... ...我们在网上浏览了数百种教学模式,下载了二百余篇有关教学模式的文章,研读了五十余篇。概括起来,我国的课堂教学模式可分三类: (1) 传统教学模式——"教师中心论"。这类教学模式的主要理论根据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是我国长期以来学校教学的主流模式。它的优点是... ...,它的缺陷是... ... (2) 现代教学模式——"学生中心论"。这类教学模式的主要理论依据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张从教学思想、教学设计、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管理等方面均以学生为中心,20世纪 9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得到迅速发展。它的优点是... ...,它的缺陷是... ... (3) 优势互补教学模式——"主导——主体论"。这类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兼取行为主义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之长并弃其之短,是对"教师中心论"和"学生中心论"的扬弃。"主导——主体论"教学模式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但在教学实践中还没有行之有效的可以操作的教学方法和模式。

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可表述为"复习导入——传授新知——总结归纳——巩固练习——布置作业"。这种教学模式无疑束缚了学生学习主体作用的发挥。当今较为先进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可表述为"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讨论问题,提出方案——交流方案,解决问题——模拟练习,运用问题——归纳总结,完善认识"。这种教学模式力求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广大教师所接受,并在教学实践中加以运用。但这种教学模式将学生的学习局限于课堂,学习方式是为数学而数学,没有把数学和生活结合起来,没有把学生学习数学置于广阔的生活时空中去,学生多角度多途径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受到限制,尤其是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创造性地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能力发展受到限制,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此,我们提出"‘问题——探索——交流 ’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研究"课题。 文献综述范文1中,研究者对有关研究领域的情况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和了解,对相关文献作了批判性的分析与评论。对于正在从事某一项课题的研究者来说,查阅文献资料有助于他们从整体上把握自己研究领域的发展历史与现状、已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存在争议的地方、研究的最新方向和趋势、被研究者忽视的领域、对进一步研究工作的建议等。 文献综述范文2:农村中学学生自学方法研究 1.国外的研究现状 国外的自学方法很多。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提出程序学习法... ...,程序学习使学习变得相对容易,有利于学生自学。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所创设的试误学习法... ...,它主要解决学习中的问题。还

标准文献综述格式及范文

标准文献综述格式及范文 标准文献综述格式及范文一、文献综述的基本要求1. 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是指学生在毕业论文(设计)研究课题或研究题目(初步)确定后,通过搜集、整理、阅读国内外相关学术文献资料,就与该课题或题目直接相关的主要研究成果、学术意义、研究方法、研究动态、最新进展等问题进行归纳总结、综合分析后所做的简要评述。2. 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所评述的学术文献必须与学生所撰写论文保持大体上的一致,必须对可能影响所撰写论文主要论点、政策建议或反驳依据等主要学术结论的相关文献及其主要论断做出清晰、准确、流畅的说明,必须保证综述本身结构的完整性,能够反映学生的利用学术文献的综合能力。3. 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是学生撰写毕业论文(设计)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必须在论文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文献综述必须按学校要求的基本规范撰写;论文类题目提交3000字左右的文献综述,设计类题目提交2000字左右的设计方案报告;文献综述的成绩综合纳入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成绩之中,未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的学生不得参加毕业论文(设计)答辩。文献综述是针对某一研究领域或专题搜集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就国内外在该领域或专题的主要研究成果、最新进展、研究动态、前沿问题等进行综合分析而写成的、能比较全面的反映相关领域或专题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的综述性文章。“综”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使材料更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述”就是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评述。1. 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是一篇相对独立的综述性学术报告,应该包括题目、前言、正文、总结等几个部分。题目:一般应采用《×××研究的文献综述》作为标题,经指导教师批准以所研究题目或主要论题加“文献综述”的方式作为标题。前言:点明毕业论文(设计)的论题、学术意义以及其与所阅读文献的关系,简要说明文献收集的目的、重点、时空范围、文献种类、核心刊物等方面的内容。正文:无固定格式,可以按文献的时空顺序,层次顺序,毕业论文(设计)的论点顺序等展开,总之要根据毕业论文(设计)的具体情况撰写,对毕业论文(设计)所采用的全部参考文献分类、归纳、分析、比较、评述,应特别注意对主流、权威文献学术成果的引用和评述,注意发现已有成果的不足。结论:对全文的评述做出简明扼要的总结,重点说明对毕业论文(设计)具有启示、借鉴或作为毕业论文(设计)重要论述依据的相关文献已有成果的学术意义、应用价值和不足,提出自己的研究目标。2. 文献综述所评述的文献应与毕业论文(设计)的论题相关,与毕业论文(设计)的参考文献数量一致,原则上不少于15篇,并且要有外文文献;重要论点、论据不得以教材、非学术性文献、未发表文献作为参考文献;一般不得以第二手资料作为参考文献。3. 文献综述中所涉及的文献如果在毕业论文(设计)参考文献中已有详细、清楚的说明,只需说明文献的作者和名称,在参考文献中无法说明的与文献的采用有直接关联的问题,如版本问题,翻译问题等,应在文献综述中加以说明。引用文献要加以标注。4. 文献综述的字体、字号、序号等应与毕业论文(设计)完全一致,引用图表、公式等资料的方式也应与毕业论文(设计)保持一致。1. 文献综述应始于选题,要根据指导教师的要求进行撰写,原则上要在毕业论文(设计)正式开题之前完成。2. 文献综述与毕业论文(设计)同为学生毕业资格审核的基本文献,为保存文档,学生应同时提供纸介和电子文档。摘要:民俗文化本身就带有稳定及和谐的特质,一直是维持社会和谐的不可缺少的因素,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同样可以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为此,对民俗文化的开发研究也成为我们急需努力探索的课题。现阶段,我们更应继承、保护和开发利用好我国的民俗文化资源,使之丰富和发展我国的文化建设。而针对当前我国民俗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诸如保护力度不够、保护方式不完善、开发方式不合理以及民俗精神淡化等一系列的问题,本文结合各家观点对我国的民俗文化开发研究进行了大量详实的文献综述。关键词:民俗文化;现状;保护;继承;科学开发Overview on our state folk cultural developmentAbstract:Folk custom culture

道路设计文献综述

燕山大学 本科毕业设计文献综述 课题名称:205国道至京沈高速 连接线B线工程设 计 学院(系):建筑工程与力学学院 年级专业:06土木工程(道桥) 学生姓名:宋中举 指导教师:茹洪忠 完成日期:2008-3-22

一、课题性质: 毕业设计是实践性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假题真做”,强化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培养收集资料和调查研究的能力,方案必选和论证的能力,理论分析与设计运算能力。进一步提高应用计算机绘图的能力以及编写编制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大学所学专业知识进行全方位深层次的检测,为大学生涯画上完美的句号,进一步为即将步入的岗位做好技术储备。 回顾我国公路发展历程,对比世界公路发展趋势,可以认为,我国公路交通正处于扩大规模、提高质量的快速发展时期。而二级路作为大学生道桥专业结业性的选题,给了即将走入社会的我们一个试手的机会。同时,为逐步实现我国交通运输现代化的总体战略目标,按照道路的使用功能和交通需求,高等级公路的发展也是未来我国公路交通发展的战略要点。 二、研究主要内容: (1)进行路线方案必选,确定工程方案 (2)排水系统及防护工程的设计 (3)道路平、纵断面设计 (4)路面结构层设计 (5)确定大、中桥位,设计方案,结构类型和主要尺寸 (6)确定小桥、涵洞的类型和尺寸 (7)挡土墙的设计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步骤和方法: 1.收集资料,编写可行性研究报告 2.初步勘测与初步设计 (1)在教学地形图上研究几条可能的路线方案 (2)进行各路线方案的勘测工作,并会出路线平面及纵断面设计图(比例尺位1:10000) (3)概略性确定沿线桥梁、涵洞位置、类型、孔径及数量 (4)进行路线方案的技术与经济比较,确定选用方案 3.详细技术测量与技术设计

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模板

武汉理工大学 毕业设计(论文) 开题报告及文献综述 论文题目 学院(系):理学院 专业班级:电信科0802班 学生姓名:孙阳 指导教师:刘成国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学生姓名:孙阳专业班级:电信科0802 指导教师:刘成国工作单位:武汉理工大学 设计(论文)题目: 智能加温控制器的改进设计与实现 设计(论文)主要内容: (1) 研究已有智能温控系统,确定系统改进方案; (2) 设计各子系统电路,完成控制电路、显示电路和整机的设计与实现; (3) 研究改进的控制模式,形成代码,在单片机系统中运行; (4) 翻译与本题目有关的外文文献; (5) 撰写毕业论文。 要求完成的主要任务: (1) 查阅不少于15篇的相关资料,其中英文文献不少于2篇,完成开题报告; (2) 完成电路的设计、系统的联试和整机调式、安装; (3) 测试系统功能,完善系统样机功能; (4) 按要求完成不少于5000汉字的英文文献翻译; (5) 完成不少于12000字数的毕业论文。 必读参考资料: [1] 高峰. 单片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科学出版社[M].2009 [2] Zhang Huaguang, He Xiji, Fuzzy auto-adapting control and application[J], The publishing company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stronautics, 297-306,2002. [3] Li Zhuo, Xiao Deyun, He Shizhong, Fuzzy auto-adapting PID control method based on neural network[J], Control and decision-making, (3), 340-345, 1996. 指导教师签名:系主任签名: 院长签名(章)

文献综述规范及范文(写法及格式参考范本)

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撰写规范 为了培养学生独立从事学术研究的能力,特别是培养学生检索、搜集、整理、综合利用学术文献资料,根据所研究课题对文献资料进行有效的归纳、分析、总结的能力,提高独立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并为科研活动奠定扎实的基础,本科毕业生在完成毕业论文(设计)的同时必须相应完成一篇文献综述。 一、文献综述的基本要求 1.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是指学生在毕业论文(设计)研究课题或研究题目(初步)确定后,通过搜集、整理、阅读国内外相关学术文献资料,就与该课题或题目直接相关的主要研究成果、学术意义、研究方法、研究动态、最新进展等问题进行归纳总结、综合分析后所做的简要评述。 2.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所评述的学术文献必须与学生所撰写论文保持大体上的一致,必须对可能影响所撰写论文主要论点、政策建议或反驳依据等主要学术结论的相关文献及其主要论断做出清晰、准确、流畅的说明,必须保证综述本身结构的完整性,能够反映学生的利用学术文献的综合能力。 3.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是学生撰写毕业论文(设计)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必须在论文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文献综述必须按学校要求的基本规范撰写;论文类题目提交3000字左右的文献综述,设计类题目提交2000字左右的设计方案报告;文献综述的成绩综合纳入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成绩之中,未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的学生不得参加毕业论文(设计)答辩。 二、文献综述的基本格式 文献综述是针对某一研究领域或专题搜集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就国内外在该领域或专题的主要研究成果、最新进展、研究动态、前沿问题等进行综合分析而写成的、能比较全面的反映相关领域或专题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的综述性文章。“综”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使材料更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述”就是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评述。 1.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是一篇相对独立的综述性学术报告,应该包括题目、前言、正文、总结等几个部分。

道桥毕设文献综述

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课题名称:高速公路路面结构的使用性能评定与改建设 计研究 学院:土木与交通学院 专业: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 年级: C1201 指导教师:宋金华 学生姓名:李博楠 学号: 127499 2016年 4月 13日

高速公路路面结构的使用性能评定与改建 设计研究 一、前言 高速公路在我国交通运输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与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客运货运需求及汽车保有量对高速公路的发展具有主导作用。自 1988 年我国大陆首条高速公路沪嘉高速公路建成通车以来,经过 20 多年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国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实现了历史性跨越,截至 2013 年末,我国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 10.44 万公里,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位,近十年来年均增长率在 10%以上(如图所示),当前的绝对增量依然强劲。虽然我国公路通车总里程已经位居世界前列,并且进入一个迅速发展的时期,但在已经建成使用的高速公路中,由于受到当时建设社会经济技术水平和建设思想的制约,有相当多的一部分已不能适应交通量增长和社会发展的要求,道路的使用性能正在逐年下降,有的还出现了比较严重的路面病害。在我国,已建成的高速公路大部分为双向四车道,随着经济的发展,某些高速公路现有通行状况将不能适应交通要求,需扩大通行能力,增加行车道数。从长远的角度考虑,有必要对这些路段进行改扩建,通过改扩建与必要的原路面翻修,彻底恢复道路的使用性能。本课题将着重研究我国高速公路的路面结构状况以及对路面现有问题的修复,改扩建措施与方法。 二、正文 1、国外高速公路路面结构使用状况及发展趋势 以德国为例, 自上世纪20 年代德国开始建高速公路, 主要选用水泥混凝土路面, 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 德国高速公路90%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战后50 年,随着石油工业的发展和沥青路面修筑技术的不断提高, 高等级公路多数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到1980 年前联邦德国高速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仅占30%, 而沥青混凝土路面占70%, 最有代表性地表明

毕业设计文献综述(土木工程)

办公楼的建筑与结构设计 满足建筑物的功能要求,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活动创造良好的环境是建筑设计的首要任务。 建筑平面是表示建筑物在水平方向房屋各部分的组合关系,从组合平面各部分面积的使用性质来分析,可分为使用部分和交通连系部分。使用部分是指主要使用活动和辅助使用的面积。交通联系部分是建筑物中各个房间之间,楼层之间和房间内外之间联系通行的面积。 早期的高层建筑功能上几乎只是单件的办公楼。在办公以外,不过附带一些辅助办公从业人员生活的所谓办公辅助商业设施。然而,现在高层办公建筑与其他功能复合化的情况很多,可与商业设施、住宅、文化设施、宾馆、车站等公共设施复合。综合大楼是指一个建筑物中同时拥有多种功能的办公楼。在这种设计中,重要的是要设定整体的概念,决定如何将不同的用途综合在一起。 决定建筑物在用地中的位置时,重点要考虑的是标准层的平面设计,同一层流线处理的整体性。必须对一层的主流线和物业管理以及服务流线进行整理。在办公楼内,除了白天人和物的出入外,还必须明确夜间和休息如等8小时工作以外的流线和进出的管理方法。 一、平面构成 办公楼的平面构成其基本形式取决于标准层的思维方式。在考虑标准层时要将以下两方面放在一起进行考虑:一是作为单一空间的办公室空间,另一是被称为核心筒的部分,它集中了如电梯间、楼梯、洗手间和设施等垂直方向重复通用的要素。在决定办公楼的空间时,除了受核心筒类型的影响外,其大致框架也受到办公室的进深尺寸,同标准模数有着密切关系的柱间隔尺寸,以及吊顶的高度的限制。 办公室的进深一般都在12~18m,因为它和标准的对称式办公室容易取得一致。在进行避难流线设计时,要尽量同日常人流设计的一致,并容易识别,以避免在发生火灾等避难疏散时造成混乱,并且为了保证避难通道在火焰和烟雾中的安全。设计要做到火灾发生时,能将过廊和楼梯间同其他部分明确分开。具有使用方式的办公楼,一般情况

文献综述模板

文献综述 前言 丙烯是三大合成材料的基本原料,在化工生产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主要用于生产丙烯腈、异丙烯、丙酮和环氧丙烷等[1]。用以生产多种重要有机化工原料、生成合成树脂、合成橡胶及多种精细化学品。其对环境有害,建议用焚烧法处理。丙烷易燃,常用作烧烤、便携式炉灶和机动车的燃料。有单纯性窒息及麻醉作用,10%浓度以下的丙烷,会引起轻度头晕;接触高浓度丙烷会使人出现麻醉、意识丧失等状态;极高浓度时可致人窒息。 精馏是分离液体混合物最常用的一种单元操作,在化工、炼油、石油化工等工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精馏过程在能量计的驱动下,使气,液两相多次直接接触和分离,利用液相混合物中各相组分挥发度的不同,使易挥发组分由液相向气相转移,难挥发组分由气相向液相转移。实现原料混合物中各组成成分的分离过程是同时进行传质传热的过程[2]。

一、研究有关背景 1、简述 精馏过程在能量剂的驱动下,气、液两相多次直接接触和分离,因液相混合物中各组分由液相向气相转移,而难挥发组分则由气相向液相转移,从而实现原料中各组分的分离。该过程是同时进行的传质、传热的过程。为实现精馏过程,必须为该过程提供物流的存储、输送、传热、分离、控制等的设备和仪表。由这些设备和仪表等构成精馏过程的生产系统,即所要设计的精馏装置。 2、原理 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挥发能力的差异,通过液相和气相的回流,使气、液两相逆向多级接触,在热能驱动和相平衡关系的约束下,使易挥发组分(轻组分)不断从液相往气相中转移,而难挥发组分(重组分)却由气相向液相中迁移,使混合物得到不断分离,该过程被称为精馏。 精馏过程中,传热、传质过程同时进行。原料从塔中适当位置进塔,将塔分为两段,上段为精馏段,不含进料,下段含进料板为提馏段,冷凝器从塔顶提供液相回流,再沸器从塔底提供气相回流。气、液相回流是精馏重要特点。在精馏段,气相在上升的过程中,气相轻组分不断得到精制,在气相中不断地增浓,在塔顶获得轻组分产品[3]。 3、发展前景 未来精馏塔控制与节能优化的研究可以着眼于以下方向:继续精馏塔控制算法与优化策略的研究,提出更多更有效且易于实现的方法;开发研究完整、适用的控制与优化约束监督级,保证精馏塔先进控制与优化系统的长期有效运行;进一步研究精馏塔机理,根据实际装置的具体特点设计有针对性的控制系统、控制算法以及优化策略[4]。 二、研究内容 1、性状及功能 丙烯用于制丙烯腈、环氧丙烷、丙酮等。用以生产多种重要有机化工原料、生成合成树脂、合成橡胶及多种精细化学品等。 丙烷常用作烧烤、便携式炉灶和机动车的燃料。丙烷通常被用来驱动火车,公交车,叉车和出租车,也被用来充当休旅车和露营时取暖和做饭的燃料。 丙烯和丙烷的物性如下表:

文献综述规范及范文

贵州大学人民武装学院2012届本科毕业生 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撰写规范 为了培养学生独立从事学术研究的能力,特别是培养学生检索、搜集、整理、综合利用学术文献资料,根据所研究课题对文献资料进行有效的归纳、分析、总结的能力,提高独立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并为科研活动奠定扎实的基础,本科毕业生在完成毕业论文(设计)的同时必须相应完成一篇文献综述。 一、文献综述的基本要求 1.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是指学生在毕业论文(设计)研究课题或研究题目(初步)确定后,通过搜集、整理、阅读国内外相关学术文献资料,就与该课题或题目直接相关的主要研究成果、学术意义、研究方法、研究动态、最新进展等问题进行归纳总结、综合分析后所做的简要评述。 2.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所评述的学术文献必须与学生所撰写论文保持大体上的一致,必须对可能影响所撰写论文主要论点、政策建议或反驳依据等主要学术结论的相关文献及其主要论断做出清晰、准确、流畅的说明,必须保证综述本身结构的完整性,能够反映学生的利用学术文献的综合能力。 3.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是学生撰写毕业论文(设计)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必须在论文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文献综述必须按学校要求的基本规范撰写;论文类题目提交3000字左右的文献综述,设计类题目提交2000字左右的设计方案报告;文献综述的成绩综合纳入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成绩之中,未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的学生不得参加毕业论文(设计)答辩。 二、文献综述的基本格式 文献综述是针对某一研究领域或专题搜集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就国内外在该领域或专题的主要研究成果、最新进展、研究动态、前沿问题等进行综合分析而写成的、能比较全面的反映相关领域或专题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的综述性文章。“综”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使材料更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述”就是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评述。 1.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是一篇相对独立的综述性学术报告,应该包括题目、前言、正文、总结等几个部分。 题目:一般应采用《×××研究的文献综述》作为标题,经指导教师批准以所研究题目或主要论题加“文献综述”的方式作为标题。 前言:点明毕业论文(设计)的论题、学术意义以及其与所阅读文献的关系,简要说明文献收集的目的、重点、时空范围、文献种类、核心刊物等方面的内容。 正文:无固定格式,可以按文献的时空顺序,层次顺序,毕业论文(设计)的论点顺序等展开,总之要根据毕业论文(设计)的具体情况撰写,对毕业论文(设计)所采用的全部参考文献分类、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及文献综述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及 文献综述 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华北电力大学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学生姓名:宗均恺班级:建环13K2 所在院系:动力工程系 所在专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设计(论文)题目:石家庄某接待中心中央空调系统设计指导教师:刘志坚 2017年 3月 5 日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保定某中型商场暖通空调系统设计 1 选题背景及意义 暖通空调(HVAC)技术发展概况和前景[8] 建筑是人们生活与工作的场所。现代人类大约有五分之四的时间在建筑中度过。人们已经逐渐认识到,建筑对人类寿命、工作效率、产品质量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人类在从穴居到居住现代环境的漫长发展道路上,始终不懈的改善室内环境,以满足人类自身生活、工作对环境的要求和生产、科学实验对环境的要求。人们对建筑的要求不只有挡风遮雨的功能,而且还应是一个温湿度怡人、空气清新、光照柔和、宁静舒适分环境。生产与科学是经验对环境提出了更为严苛的条件,如计算室或标准量具生产环境要求温度恒定,纺织车间要求湿度恒定,有些合成纤维的生产要求恒温恒湿,半导体期间、磁头、磁鼓生产要求对环境的灰尘有严格的控制,抗菌素生产与分装、大输液生产、无菌试

验动物饲养等要求无菌环境,等等。这些人类自身对环境的要求和生产、科学实验对环境的要求导致了建筑环境的控制计术的产生与发展,并且已形成了一门独立的学科。建筑按环境学指出,建筑环境由热湿环境、室内空气品质、室内光环境和声环境组成。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是控制建筑热湿环境和室内空气品质的技术,同时也包含对系统本身所产生的噪声的控制。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生产生活的建筑环境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同时由于能源紧缺,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也对建筑提出了节能减排的要求。等等这些问题就要求我们暖通人把握自身专业,顺应潮流发展,在未来利用所学成就自我成就暖通这个行业。 现代中大型接待中心的空调设计探讨 随着改革开放及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商业建筑大量兴建,招待所、宾馆的数量也与日俱增。我国早期建起的招待所以及宾馆普遍存在着忽略室内环境品质或者夏季空调不足、能耗过大、室内空气品质差等问题。近年来,由于人们对居住品质的高要求以及旅游业的带动和宾馆产业的发展,大型宾馆,连锁旅店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同时对宾馆环境提出了更高要求。 宾馆、酒店不同于商场等场所,它具有它自身的特点; 1)宾馆是由大厅和客房组成,由于大厅和多功能厅和客房的使用情况不同就对空调系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要分别采用合适其特点的的系统和机组; 2)客房是个相对封闭的环境对新风要求比较高,需要不同于其他建筑的新风品质。 3)由于客房是居住环境以及宾馆品级,对室内温湿度要求比较严格。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