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整理)劳动保障基础知识试题答案.

(整理)劳动保障基础知识试题答案.

(整理)劳动保障基础知识试题答案.
(整理)劳动保障基础知识试题答案.

《劳动保障基础知识》试题答案(新版)

一、辨析题错打“Χ”,对打“√”

1、积极劳动力市场政策和消极劳动力市场政策的主要区别在于,后者主要是对

失业者进行生活救助而不会增加就业岗位,这种政策需要以强大的经济实力做后盾,而且会对失业者重新就业产生一些消极影响。(√)

2、我国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劳动关系的建立、变更和终止以及在劳动过程中主

体权利义务是以行政方式实现,在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则以劳动合同等法律形式实现。(√)

3、如果劳动力不投入使用,不和生产资料相结合,不进入劳动过程,便不会产

生劳动关系。(√)

4、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必须提前30天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Χ)

5、当劳动争议发生时,当事人双方可以通过向政府各级信访部门反映,以求达

到问题的解决。(Χ)

6、集体协商与集体谈判制度是随着市场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而产生,是

劳资双方不断调整劳动关系的必然结果。(√ )

7、个人劳动合同的劳动标准可以与集体合同规定的标准不同。(Χ)

8、工资指导线是指劳动部门根据企业工资情况统计所编制的特定地区、特定行

业和特定职位的工资标准。(√ )

9、在劳动年龄内具有劳动能力而没有工作的人员就是失业人员.( Χ)

10、劳动力供给是指在一定的市场工资率的条件下,愿意提供劳动力的数

量.( Χ)

11、均衡工资是指劳动力市场上劳动力供给和需求相等时的工资率.( √)

12、劳动力供给的替代效应是指,随着工资率的提高,劳动者因收入增加,而

更多地选择闲暇,用闲暇替代劳动,而减少劳动力的供给.( Χ)

13、一个地区的劳动力需求是指这一地区众多用人单位需要劳动力的总和

(√ )

14、自然失业率是即使在长期中它本身也不能消除的失业量。(Χ)

15、如果失业率下降,我们就可以肯定,更多的工人有了工作。(Χ)

16、最低工资对于熟练工人市场的影响大于非熟练工人市场。(Χ)

17、工会的存在会提高会员(局内人)的工资,并降低局外人的工资。(√)

18、如果工资总是在竞争的均衡时,就绝对没有失业。(Χ)

19、由于“丧失信心的工人”的存在,官方失业率会高估真实失业率。(Χ)

20、失业保障的存在会降低失业率,因为失业津贴的领取者不属于劳动力。

(Χ)

21、为了公正及时解决劳动争议,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特制定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Χ)

22、当事人申请劳动争议调解必须书面申请。(Χ)

23、只有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的,申请人才能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Χ)

24、劳动争议双方就追索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不超过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十二个月金额的争议仲裁裁决为终局裁决。(Χ).

25、与劳动争议有关的证据应有用人单位提供,用人单位不提供的应当承担不利后果。(Χ)

26、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主任应由工会负责人担任。(Χ)

二、单项选择题:

1、失业率的计算公式是(d )

a.失业人数/总人口数;

b.失业人数/劳动适龄人口数;

c.失业人数/在业人口数;

d.失业人数/(在业人数+失业人数)。

2、我国颁布的《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集体性的劳动争议职工一方当事人为(d )人以上。

a.3人;

b.5人;

c.8人;

d.10人。

3.按照我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调解委员会调解劳动争议,应当自当事人申请调解之日起(b)日内结束;到期未结束的,视调解不成。”

a.15:

b.30;

c.45;

d.60。

4.集体协商的法律地位大约是在(b)后,在西方逐步得到认可的。

a.一次大战前;

b.一次大战后;

c.二次大战后;

d.20世纪60年代。

5.工人参加工会的主要原因应是(c )。

a.为了增加福利;

b.为了提高素质;

c.为了组织起来维护自身的基本权益;

d.为了提高劳动效率

6.当个人获得与其本人劳动力供给时间量无关的非劳动收入时,由于非劳动收入的增加,个人可达到的效用水平必然提高,一般情况下,使得劳动者增加闲暇,减少劳动时间,这种现象劳动经济学中称之为(b )

a.替代效应

b.收入效应

c.规模效应

d.以上都不是

7.劳动法以其法律的属性看属于(c )

a.公法

b.私法

c.社会法

d.以上都不是

8.我国的《劳动法》是从(b )开始正式实施.

a.1994年7月1日

b.1995年1月1日

c.1995年7月1日

d.1996年1月1

日 e.2000年1月1日

9.我国所称的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指(b )

a.没有规定劳动合同期限的

b.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无确定终止时间

c.期间用人单位不能解除劳动合同,一直至法定退休

d.以上都不是

10.一般认为劳动法的起源是(a )

a.英国的《学徒健康与道德法》

b.英国的《工厂法》

c.德国的《普鲁士工厂矿山条理》

d.法国的《童工、未成年工保护法》

e.法国的《工业法》11.国际社会普遍认为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以(c )为标志

a.英国的《伊丽莎白济贫法》

b.德国的《社会保障法》

c.美国的《社会保障法》

d.以上都不是

12.作为社会保障制度中的基本保障是(a )

a.社会保险 b.社会救助 c.社会福利 d.社会优抚 e.慈善事业

13.社会保障制度强制储蓄型模式的代表国家是(d )

a.英国

b.美国

c.日本

d.新加坡

e.智利

f.瑞典

14.社会保障制度福利型模式的代表国家是(a )

a.英国

b.美国

c.日本

d.新加坡

e.智利

f.中国

15.经济中正常存在的失业量称为(d )

a.结构性失业;b。摩擦性失业;c。周期性失业;d。自然失业率。16、根据规定,选择留在家里并照料家务的丈夫是(c )

a.失业者;b.就业者;c.不在劳动力中;d. 丧失信心的工人。

17、用下表回答问题

(1)劳动力是(b ) 总人口195.4(万)a.92.3; b.98.0; c.134.0; d.139.7; 成年人139.7

e.以上各项都不是. 失业者数量 5.7

(2)失业率是(c. ) 就业者数量92.3

a.3.2%;

b.5.7%;

c.5.8%;

d.6.2%.

e.没有回答此问题的信息

(3)劳动力参与率是(d )

a.47.1%;

b.50.2%;

c.65.9%;

d.70.2%.

e. 以上各项都不是.

18、一位有注册会计师证的会计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找不到工作,以至于她不再找工作,她被认为是(c )

a.就业者;b. 失业者; c. 不在劳动力中; d. 不在成年人口中。

19、《最低工资法》会( b )

a. 在高技能工作市场上引起的失业高于低技能工作市场;

b.在低技能工作市场上引起的失业高于高技能工作市场;

c.只要它高于竞争的均衡工资,就对失业没有影响;

d. 帮助了所有的青年人,因为他们得到的工资高于没有最低工资时。

20、由于劳动者在要求就业和获得工作岗位之间存在时间差所导致的是哪一种类型的失业(c)

a.结构性失业;b. 周期性失业;c. 摩擦性失业;d. 季节性失业;e.以上都不是

21、如果由于任何一种原因,工资高于竞争的均衡工资( c )

a.工会很可能罢工,而且工资会降到均衡水平;b。求职者素质会下降;c.劳动力的供给量将大于需求量,并存在失业;d。劳动力的供给量将小于需求量,不存在劳动力短缺。

22、以下哪一种政策不能降低失业率?( c )

a.减少失业津贴;b。建立就业机构;c。提高最低工资;d。建立工作权力法;

e。建立工人培训计划。

23、劳动者的部门转移会提高哪一种类型的失业?( b )

a.摩擦性失业;b。结构性失业;c。周期性失业;d。由于效率工资引起的失业。

24、最重要的生产要素是( d )

a、货币、股票和债券;

b、水、地球和知识;

c、管理、财务和营销;

d、劳动、土地和资本

25、如果一种要素表现出边际产量递减,那么多雇佣一单位该要素将(b )

a、引起产量越来越少;

b、引起边际产量减少;

c、对产量没有影响;

d、使

该要素的边际产量增加。

26、劳动的边际产量值是( c )

a、产品的价格乘劳动工资;

b、劳动工资乘劳动量;

c、产品价格乘劳动的边际

产量;d、劳动工资乘劳动的边际产量; e.以上各项都不是。

27、在其他要素不变的情况下,劳动的供给增加将(b )

a、增加劳动的边际产量值,并提高工资;

b、减少劳动的边际产量值,并减少工

资;c、增加劳动的边际产量值,并减少工资;d、减少劳动的边际产量值,并增加工资。

28、市场上鱼的需求减少(a )

a、减少了渔民的边际产量值,减少了他们的工资,并减少了捕鱼行业的就业;

b、增加了渔民的边际产量值,增加了他们的工资,并增加了捕鱼行业的就业;

c、减少了渔民的边际产量值,减少了他们的工资,并增加了捕鱼行业的就业

d、增加了渔民的边际产量值,增加了他们的工资,并减少了捕鱼行业的就业。

29、渔民的供给的减少对捕鱼行业所用的资本的市场有什么影响( b )

a、渔船的需求增加,渔船的租金率提高;

b、渔船的需求减少,渔船的租金率下

降;c、渔船的需求增加,渔船的租金率下降;d、渔船的需求减少,渔船的租金率提高。

30、市场上苹果需求增加引起除了以下哪一项外的其他变动?(b )

a、苹果的价格上升;

b、摘苹果者的边际产量值增加;

c、摘苹果者的工资增加;

d、雇佣的摘苹果者的人数增加。

31、竞争的、利润最大化的企业应该雇佣的工人到这样一点时( d )

a、工资、资本租赁价格和土地租赁价格都相等;b.劳动的边际产量等于零,以

及生产函数最大化;c.劳动的边际产量等于工资;d、劳动的边际产量值等于工资。

32、假设用生物武器进行战争。这种武器消灭人但并不消灭资本。与战前相比,战后的均衡工资和租金率很可能发生什么变动?( c )

a. 工资上升,租金率上升;b、工资下降,租金率下降;c、工资上升,租金率下降;d、工资下降,租金率上升。

33、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实施过程中,工会或者职工认为不适当的,有权(c)。

a.不遵照执行b.宣布废止c.向用人单位提出,通过协商予以修改完善d.请求劳动行政部门给予用人单位处罚

34、《劳动合同法》调整的劳动关系是一种(c)。

a.人身关系b.财产关系 c.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相结合的社会关系 d.经济关系

35、用人单位自(a)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

a.用工之日 b.签订合同之日 c.上级批准设立之日 d.劳动者领取工资之日

36、用人单位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由劳动行政部门(a);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a责令改正并给予警告 b.责令改正 c.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给予警告 d.给予警告

37、用人单位未将劳动合同文本交付劳动者的,由劳动行政部门(b);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a.责令改正,给予警告

b.责令改正

c.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给予警告

d.给予警告

38、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无确定(c)时间的劳动合同。

a.解除

b.续订

c.终止d中止

39、以下属于劳动合同必备条款的是(a)。

a.劳动报酬

b.试用期

c.保守商业秘密

d.福利待遇

40、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b)。

a.一个月

b.二个月

c.半个月

d.一个半月

41、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d),并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

a.百分之三十

b.百分之五十

c.百分之六十

d.百分之八十

42、竞业限制的人员限于用人单位的(c)、高级技术人员和其他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

a.管理人员

b.中层管理人员

c.高级管理人员

d.一般管理人员

43、用人单位变更名称、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或者投资人等事项,(b)劳动合同的履行。

a.影响

b.不影响

c.不一定影响

d.法律未规定是否影响

44、变更后的劳动合同文本,(a)。

a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各执一份 b.由用人单位留存备查c由劳动者一方保存 d.由劳动行政部门保存

45、职工患病,在规定的医疗期内劳动合同期满时,劳动合同(d)。

a.即时终止

b.续延半年后终止

c.续延一年后终止

d.续延到医疗期满时终止

46、劳动合同终止后,用人单位应当在(b)内为劳动者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

a.七日

b.十五日

c.一个月

d.三个月

47、劳动者提前(d)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a.三

b.十

c.十五

d.三十

48、用人单位(c),劳动者可以立即解除劳动合同,不需事先告知用人单位。

a.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

b.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

c.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者劳动的

d.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

49、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最高不超过(c)个月。

a.三b.六c.十二d.二十四

50、用人单位未足额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的,劳动者可以因此解除劳动合同,

这种解除属于(C)。

A.普通性预告解除B.特殊性预告解除C.普通性即时解除D.特殊性即时解除

51、劳动者(B),用人单位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52、劳动者可以随时解除劳动合同的法定情形是,用人单位(D)。

A.变更名称、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

B.发生合并或者分立

C.变更投资人

D.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

53、在法定情形下,需要裁减人员二十人以上或者裁减不足二十人但占企业职工总数百分之十以上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向(C)说明情况,听取工会或者职工的意见后,裁减人员方案经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可以裁减人员。

A.工会

B.全体职工

C.工会或者全体职工

D.劳动行政部门

54、用人单位对已经解除或者终止的劳动合同的文本,至少保存(C)年备查。

A.半

B.一

C.二

D.三

55、劳动行政部门自收到集体合同文本之日起(B)内未提出异议的,集体合同即行生效。

A.十日

B.十五日

C.三十日

D.六十日

56、行业性、区域性集体合同对当地本行业、本区域的(C)具有约束力。

A.工会和劳动者

B.工会和用人单位

C.用人单位和劳动者

D.劳动行政部门和劳动者

57、集体合同中劳动报酬和劳动条件等标准(A)当地人民政府规定的最低标准。

A.不得低于

B.可以低于

C.必须高于

D.应当高于

58、因(B)集体合同发生争议,经协商解决不成的,工会可以依法申请仲裁、提起诉讼。

A.签订

B.履行

C.订立

D.检查

59、企业职工一方与用人单位可以订立劳动安全卫生、女职工权益保护、工资调整机制等(C)。

A.职业集体合同

B.纲领性集体合同

C.专项集体合同

D.不完全集体合同

60、我国《劳动合同法》规定的区域性集体合同,其“区域”是指(A)。

A.县级以下区域内

B.市级以下区域内

C.省级以下区域内

D.乡镇区域内

61、劳务派遣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订立的劳动合同,除应当载明《劳动合同法》第十七条规定的事项外,还应当载明被派遣劳动者的用工单位以及派遣期限、

(D)等情况。

A.试用期

B.培训

C.保守秘密

D.工作岗位

62、劳务派遣单位应当与被派遣劳动者订立(C)年以上的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并按月支付劳动报酬。

A.半

B.一

C.二

D.三

63、劳务派遣单位派遣劳动者应当与接受以劳务派遣形式用工的单位订立(D)。

A.劳动合同

B.集体合同

C.用工协议

D.劳务派遣协议

64、劳务派遣单位跨地区派遣劳动者的,被派遣劳动者享有的劳动报酬和劳动条件按照(A)的标准执行。

A.用工单位所在地

B.劳务派遣单位所在地

C.被派遣劳动者户籍所在地

D.工资发放地

65、被派遣劳动者享有与用工单位的劳动者(C)的权利。

A.相同

B.同等

C.同工同酬

D.同样

66、劳务派遣单位违反《劳动合同法》规定,给被派遣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劳务派遣单位与用工单位承担(B)赔偿责任。

A.共同

B.连带

C.按份

D.违约

67、非全日制用工,是指以小时计酬为主,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一般平均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A)小时,每周工作时间累计不超过()小时的用工形式。

A.四、二十四

B.四、二十

C.六、二十四

D.六、二十八

68、非全日制用工终止时,用人单位(A)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A.无义务

B.以劳动者每工作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

C.以劳动者每工作满一年支付半个月工资的标准

D.以与全日制用工相同的标准

69、非全日制用工劳动报酬结算支付周期最长不得超过(B)日。

A. 七

B. 十五

C.三十

D. 四十五

70、用人单位经济性裁员时,应当优先留用(B)。

A.订立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人员

B.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人员

C.女职工

D.年老体弱的职工

71、用人单位经济性裁员后,在(B)内重新招用人员的,应当通知被裁减的人员,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招用被裁减的人员。

A.三个月

B. 六个月

C.一年

D.二年

72、(B),用人单位不必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A.被依法宣告破产的

B.劳动者向用人单位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并与用人单位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的

C.被吊销营业执照的

D.被责令关闭、撤销的73、用人单位违法约定的试用期已经履行的,由用人单位以(A)为标准,按已

经履行的超过法定试用期的期间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A.劳动者试用期满月工资

B.劳动者试用期工资的两倍

C.当地最低工资

D.当地平均工资

74、用人单位违法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法定经济补偿标准的(A)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A.二倍

B.二倍以下

C.一倍以上二倍以下

D.百分之一百五十

75、用人单位招用与其他用人单位尚未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劳动者,给其他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B)赔偿责任。

A.违约

B.连带

C.刑事

D.行政

76、个人承包经营违法招用劳动者,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B)与个人承包经营者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A.发包的个人

B.发包的组织

C.发包的个人或组织

D.发包自然人

77、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竞业限制的人员到与本单位生产或者经营同类产品的有竞争关系的其他用人单位的竞业限制期限,不得超过(C)。

A.六个月B.一年C.二年D.三年

78、对劳动合同的无效或者部分无效有争议的,由(D)或者人民法院确认。

A.劳动行政部门B.劳动监察机构C.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D.劳动争议仲裁机构

79、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B)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

A.半个月B.一个月C.一个半月D.二个月

80.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C )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A.1个月;

B.6个月;

C.1年

D.2年

81. 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在约定试用期时(C )。

A.可以多次约定试用期

B.只有在与劳动者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一段时间后又重新雇佣时,才可以重新约定试用期

C.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

D.双方可以自由约定

三、多项选择题

1、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主要是指( a d )。

a.向失业者提供免费的公共就业服务和就业培训;

b.对失业人员支付失业保险金;

c.给失去工作的困难群体享受最低生活保障;

d. 对参加培训或再就业的失业人员实行鼓励和补贴措施。

2、劳动合同的形式以期限划分有以下几种形式(a b f )。

a.固定期限;

b.无固定期限

c.书面合同

d.口头合同 f. 以完成一定工作为期限

3、劳动合同变更一般须具备的条件是( a c )。

a.必须有正当理由

b.必须经上级部门批准

c.必须经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协商一致

d. 必须通过职代会同意

4、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规定,劳动者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a c d )。

a.患职业病或者因工伤并被确认为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

b.在本单位工作十年及以上的职工;

c.患病或者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

d.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内的;

e. 征地农民和部队复员、转业军人。

5、目前,我国劳动法调整的对象主要包括(a d ):

a.企业的职工;

b.事业单位职工;

c.公务员;

d.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中应当签订劳动合同的职工。

6、我国劳动争议处理的组织机构主要有( a c d )

a.企业内的调解委员会;

b.工会;

c.地方劳动仲裁委员会;

d.法院。

7、劳动力人口包括( a e )

a.在业人口

b.大学生

c.军人

d.家务劳动者

e.失业人员

f.退休人员

8.国际劳工组织的核心劳工标准主要包括( a b c e )

a.结社自由

b.反对强迫劳动

c.禁止使用童工

d.实行8小时工作时间

e.反对就业和职业歧视,实现同工同酬

f.普遍实行社会保险

9.劳动关系冲突的劳工方面采取的主要方式是(a d )

a.罢工

b.集体谈判

c.上访

d.怠工

e.申请劳动仲裁

f.辞职

10.劳动关系冲突的资方方面采取的主要方式是( a b e )

a.闭厂

b.裁员

c.降低工资

d.开除领头者

e.黑名单

f.谈判

11、以下哪些不属于工资( d f )

a.基本工资

b.奖金

c.津贴

d.企业缴纳的社会保险费

e.补贴

f.福利

12.以下哪些情况下企业的劳动力需求会增加(a c d )

a.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

b.该产品价格弹性大,当产品价格上升时

c.该产品收入弹性大,当大众收入提高时

d. 该产品价格弹性大,当产品价格下降时

e. 该产品收入弹性大,当大众收入减少时。

13. 下列是劳动合同的必备条款()。

A.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

B.劳动纪律;

C.社会保险

D.规章制度

E.服务期

F. 保密约定

G. 试用期H. 用人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

14. 用人单位可以将(B C)列为竞业限制人员。

A.中层管理人员;

B.高级管理人员;

C.高级技术人员D、市场营销人员

15、致使劳动合同终止的情形包括:(A C D E G H )。

A劳动合同期满;B用人单位法定代表人死亡;C劳动者被人民法院宣告失踪;D劳动者死亡;E用人单位被依法宣告破产;F用人单位发生严重经营困难;G劳动者开始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H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16、签订集体合同应当经过的程序是(A B C E F )。

A. 起草集体合同草案;B当事人协商;C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通过;D职工代表审议;E代表签字;F报送劳动行政部门备案G公布

17、劳务派遣一般在(D F G)的工作岗位上实施。

A.长期性

B.固定性

C.流动性

D.临时性

E.灵活性

F.辅助性

G.替代性

18. 企业裁减人员的程序是(A B C )。

A.提前30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

B.听取工会或者职工的意见;

C.将裁减人员方案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

19. 用人单位违法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情况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C )。

A.劳动者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继续履行;

B.劳动者不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已经不能继续履行的,用人单位支付经济补偿金;

C.劳动者不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已经不能继续履行的,用人单位依据《劳动合同法》规定的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最新《公共基础知识》重点归纳

法理 ●法的概念:特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由国家制定认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的综合 ●法的特征:1、调整人的行为或社会关系2、国家制定或认可、并具有普遍约束力3、以国家强制力保护实施4、规定权利和义务 ●法的本质: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 ●法的规范作用:指引、评价、预测、教育和强制 法的作用 ●法的社会作用:维护统治阶级的阶级统治;执行社会公共事务。 ●法与经济基础的关系:经济基础决定法,法又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法与生产力的关系:生产力发展的水平直接影响法的发展水平。法律离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既无存在的可能,也无存在的必要。 ●法对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的作用:引导;促进;保障;制约。 ●法对微观经济的作用:确认经济活动主体的法律地位,调节经济活动中的各种关系,解决经济活动中哦的各种纠纷,维持正常的经济秩序 ●法与政治的关系:法受政治制约(政治关系发展、整体改革、政治活动的内容),法服务于政治(调节阶级间、阶级内关系,维护社会关系、社会秩序;打击制裁违法犯罪,调整公共事务关系,维护公共秩序) ●法与党的政策的关系: 相同点(内容实质方面联系):阶级本质、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经济基础、社会目标等 区别:意志属性、规范形式、调整范围(不尽同)、实施方式、稳定性程序化程度 ●法与党的政策相互作用: 一、法的制定:1、政策是立法的依据和指导思想 2、发将政策转为形式合理效力普遍的行为规范 二.发的实施:1、政策变法,使正统,又反之约束政治活动 2、法的实施借助政策作用 ●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 ●民主是法制的前提和基础,因为:民主是法制产生的依据、力量源泉,决定了法制的性质和内容 ●法的渊源的专有含义:法律规范的形式上的来源和其外在表现形式 ●法律效力等级为: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部门和地方政府)。 ●宪法:根本大法,最高法律效力 ●法律:由全国人大或其常务委员会制定、颁布;全国范围内生效;规范性法律文件 ●行政法规:国务院为领导和管理国家各项行政事务根据为宪法、法律 国务院发布的决定、命令,凡具有规范性的也属于发的渊源 ●地方性法规:地方人大及常委会制定(省、自治区、直辖市、省政府所在市、国批的较大市),适用本地方。 ●规章:1、部门规章:指由国务院各部委+中银+审计署+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直属机构;依据为:宪法、法律、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 2、地方规章:政府制定(省、自治区、直辖市、省自治区政府所在市、经济特区所在市、国的较大市)依据:宪法、法律、行政法规 ●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民族自治地方人大制定,区域内生效 ●特别行政区法:在特别行政区内实行的制度由全国人大以法律规定。 ●国际条约:与民法规定不同的,适用国际条约,但声明保留的条款除外。 ●规定是规范性文件,不属于法律范畴,效力低于法律。 ●广义的法律包括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 ●法律关系三要素(法律规范在调整人们行为过程中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主体(法律关系的参加者)、客体(权利义务指向的对象:物、精神产品、人身、行为)、内容(权利义务) ●权利能力:能够才加一定的法律关系,依法享有权利承担义务的主体能力; 行为能力:法律关系的主体能够通过自己的行为实际取得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能力 行为能力必须以权利能力为前提,无权利能力就无法谈行为能力。 ●法人的权利能力:生于成立,终于解体 公民的权利能力:始于出生,终于死亡 ●自然人有权利能力,未必有行为能力,根据年龄和精神状况,分为:完全、限制、无行为能力人

劳动保障协理员基础知识.doc

劳动保障协理员基础知识重点 第一章职业道德 1、概念:职业道德是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职业活动中所应遵循的道德原则和行为规范的总和。 2、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 主要包括职业道德概念、职业道德原则、职业道德行为规范、职业守则、职业道德评价、职业道德修养等。 (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核心,(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 3、职业道德的基本特征 1)鲜明的职业性2)内容、形式的多样性3)较强的适用性4)相对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4、职业道德的作用 1)培养具有职业道德品质的劳动者,促进事业发展 2)调整职业关系,为共同的目标努力奋斗 3)有助于个人的提高和发展,在职业实践中实现人生价值 4)有助于提高整个社会的道德风尚 5、职业道德修养的概念 修养是一?个合成词,“修”原意是指学习、锻炼、陶冶和提高,“养”原意是指培养、养育和熏陶。修养是指一?个人的素质经过长期锻炼或改造,所达到的一?定结果和水平。 职业道德修养是指从业人员在道德意识、道德行为方面的自我锻炼、自我改造和自我提高, 在职业实践中形成的道德品质以及应达到的职业道德境界。 6、严格执行国家、地方的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 1)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政策,是国家和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要保证 2)执行政策,注重落实,是劳动保障协理员职业道德的重要内容 7、热爱本职,钻研业务,保持勤奋、求实、创新的工作作风,不断提高工作效能和服务质量 1)(“乐业”)是热爱本职的基础2)(“勤业”)就是要做到忠于职守,尽职尽责 3)(“精业”)就是要做到钻研业务,就是创新 8、以人为本,乐于奉献,做到文明礼貌,优质服务 1)以人为本的内涵2)乐于奉献,积极为辖区居民和用工单位提供便捷、优质的服务 3)举止文明,礼貌待人 9、顾全大局、团结协作,工作上互相支持配合 1)顾全大局的内涵和意义2)团结协作是劳动保障事业成功的保证 10、遵纪守法,廉洁奉公,坚决抵制不正之风 1)遵纪守法的含义2)廉洁奉公的含义 3)劳动保障协理员遵纪守法、廉洁奉公的基本要求 (1)“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严以律己,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养成遵纪守法、廉洁奉公的良好习惯 (2)要认真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和劳动保障协理员职业守则,提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在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做到遵纪守法、廉洁奉公 (3)严禁以权谋私,利用职权“吃、拿、卡、要”,利用岗位之便搞等价交换、互相利用, 甚至权钱交易,拉关系、走后门等。接受群众监督,以主人翁的责任感,维护法律尊严,洁身 自好,坚决抵制一?切不正之风 第二章劳动就业 11、就业的概念 就业是指在法定劳动年龄内,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员,依法从事获得相应的劳动报酬或经营收

公共基础知识考试重点

公共基础知识考试重点 公共基础知识考试重点 考情综述: 重点章节: 重点知识举例: 行政主体 一般认为,在我国,行政主体可以分为两大类: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规章授权的组织(又称为“被授权的组织”)。 2.法律、法规、规章授权的组织。是指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及规章授予行使行政权力的组织。 提示: 考情综述: 重点章节: 唯物辩证法、真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重点知识举例: 质量互变规律 (1)质、量、度及其相互关系 任何事物都具有质和量这两种规定性,都是质和量的统一体。 质是一事物区别于其它事物的内在规定性,是与事物直接同一的。 量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数量、规模、大小、程度等方面的外在规定性。量和事物是不可分离的,但量与事物不是直接同一的。

度是质与量的统一,度是事物保持自己质的量的范围、幅度和限度。事物的度都有其关节点。所谓关节点指的是事物度的上限和下 限的两个极限。任何事物的度,都有两个关节点,要把握事物的度,必须找到它的关节点。 (2)量变、质变和质量互变规律 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两种基本状态。量变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数量上的增减变化。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量变和 质变是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 基础,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同时,量变和质变是互相渗透的:①量变中渗透质变,在总的量变过程中包含着部分质变。②质变中渗透量变,这是指质变过程中 包含着新质在量上的扩张。 提示: 对基本哲学原理的理解力求透彻,达到能运用哲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切现象的目的。学习过程中尽可能的联系实际,找寻“生活 中的哲学”。 三、毛泽东思想概论 考情综述: 毛泽东思想概论这部分内容,基础理论知识是考查的重点。同时毛泽东个人的著名作品也是常考点。 重点章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重点知识举例: 群众路线 3.群众路线的内涵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我党的根本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3.7劳动保障基础知识考试

劳动保障基础知识考试 一、填空题(每小题1 分,共15 分) 1.《劳动法》于1995 年1 月1 日施行,《劳动合同法》于2008 年 1 月 1 日起施行。 2. 《劳动合同法》的立法宗旨是:完善劳动合同制度,明确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3.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 4. 《就业促进法》中规定:国家鼓励各类企业在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通过兴办产业或者拓展经营,增加就业岗位。 5. 《劳动合同法》调整的劳动关系是一种 6.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2 倍的工资。 7. 用人单位安排加班不支付加班费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逾期不支付的,有关部门责令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50%以上1 倍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 8. 就业援助是国家采取措施,通过公益性岗位安置等途径,对就业困难人员实行优先扶持和重点帮助。 9. 《就业促进法》规定,劳动者依法享有享有平等就业和自主择业的权利。劳动者就业,不因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等不同而受歧视。 10. 订立劳动合同双方应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信用原则协商确定。 11. 用人单位工作日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150%的工资报酬;在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300%的工资报酬。 12. 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无确定终止时间的劳动合同。 13.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的劳动报酬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也不得低于集体

合同中约定的劳动报酬水平。 14. 劳动保障监察遵循公正、公开、高效、便民的原则。 15.《劳动保障监察条例》中规定:劳动保障监察员应当忠于职守,秉公执法,勤政廉洁,保守秘密。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正确项的代码填写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 1 分,共15 分。) 1.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A.6 个月 B. 1 年 C.3 年 D.10 年 2. 非全日制用工,是指以小时计酬为主,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一般平均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4 小时,每周工作时间累计不超过()小时的用工形式。 A. 36 B. 24 C.8 D. 28 3. 国家对从事涉及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等特殊工种的劳动者,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A.国家财产 B.消费者利益 C.生命财产安全 D.国家重大工程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基础知识)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基础知识) 第一章:劳动经济学 1劳动资源的稀缺性属性: a):相对于社会和个人的无线需要和愿望而言相对于稀缺。 b):具有绝对的属性 c):在市场经济中,本质表现是消费劳动资源的支付能力,支付手段的稀缺性。 2 市场运作的主体是企业和个人。企业:追求目标是利润的最大化。个人:追求的目标是效用最大化, 3 就业量与工资的决定是劳动市场的基本功能。 4 劳动经济学研究方法是:实证研究和规范研究 5 障碍包括:信息障碍,体制障碍,市场缺陷。 6 劳动力供给:指在一定市场工资率下,决策主体愿意并且能够提供劳动时间。 7 经济周期:指经济运行过程中繁荣与衰退的周期性交替 8 劳动力市场:狭义的劳动力市场是广义的劳动力市场交换关系的外在表现,是实现实现劳动力的有效途径。 9 劳动力需求: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某种工资率下愿意并能够雇用的劳动量 10 劳动力市场:主体:所有个体和使用劳动力的企业 客体:即在于劳动者身体之内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劳动能力 11劳动力市场的性质: a) 社会生产得以进行的前提条件 b) 与工资进行交换行为,使双方得到各自使用的价值,在交换中从自身利益出发,进行经济计量因而其交换只能是一种等价交换 c) 劳动力市场劳动交换,决定了劳动力的市场价值-------工资 12劳动力的本质属性:维护,反映和调节的经济利益的性质 13均衡分析方法:是揭示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说明实现均衡的条件以及如何调整实现均衡方法 14劳动力均衡的意义:a)劳动力资源的最优分配b) 同质的劳动力获得同样工作c) 充分就业 15劳动力供给与人口规模成正向关系。 16工资的决定是以劳动力价值为基础,最终取决于劳动的边际生产率和劳动力再生产费用及劳动的负效用 17生产要素:a 土地b 劳动c 资本d 企业家才能 18基本工资是以货币为支付手段,按照时间或产量计算的报酬,是工资构成主要部分19工资率是指单位时间的劳动价格 20货币工资因素:a货币工资率 b 工作时间长度c 相关的工资制度安排 21实际工资:是经价格指数修正过的货币工资,用以说明工资的实际购买能力。 (实际工资=货币工资/价格指数) 22实际工资两个因素影响:a 货币工资 b 价格指数 23计时工资基本特征:劳动量以劳动的直接持续时间来计量 24福利是工资的转化形式和劳动力价格的重要构成部分 25福利支付方式:a实物支付b延期支付 26福利无论以何种方式表现,实质都是由工人自己的劳动支付的

公共基础知识——公民道德建设基础知识重点整理

公民道德建设基础 Ch1.公民道德建设概述 §1-1公民道德的含义 2001.9.20,中共中央颁发《公民道德建设纲要》 →9.20,公民道德建设日 2006.3.8,胡,提出“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新时期公民道德建设指明了方向] 道德——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主要是人们判别善与恶、是与非的一种基本尺度,也是人们在行为中选择应当怎样做和不应当怎样做的基本标准。 公民道德——指一个国家所有公民都必须遵守和履行的道德规范的总和,包括到的核心、道德原则、道德的基本要求和一系列的道德规范。 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爱明团勤敬,20字,十个道德规范)——我国公民应当遵守,全社会大力倡导。第一次系统的、集中地作为我国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被提出来。 守法:不仅仅是法律层面的要求,也是道德层面的要求。[对法律的自觉认同,积极自觉地学法、懂法和守法] 明礼:狭义上指讲究起码的礼节、礼仪和礼貌;广义上明礼就是讲文明,特别是注重公共场合中言谈举止的文明。 诚信:诚信道德规范既是市场经济领域中基础性的行为规范,也是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个人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基础性道德规范。 公民这十个基本道德规范,在调整公民个人与社会、与国家、与他人的关系中,各有不尽相同的功能。 守法,是公民对国家的道德责任的底线。 文明礼貌,是公民在公共场合应当遵守的最基础的道德准则。 团结,公民与公民之间的道德关系,强调公民之间的亲和力。[貌似省事考过?] §1-2我国现阶段道德建设的成绩与问题 存在的问题 ①一些人唯利是图的思想恶性膨胀,以追逐个人的私利为唯一目的。 ②由于一些人受到腐朽思想的腐蚀,把市场经济等价交换的原则,渗透到政治生活中来,导致在一些党政干部中发生的以权谋私、贪污受贿、腐化堕落等腐败现象严重存在。 ③愚昧路后、封建迷信、歪理邪说危害严重,“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沉渣泛起。 ④在一些领域中,出现了道德失范现象,是非、善恶、美丑、荣辱界限混淆。 §1-3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意义 公民道德建设的根本目的——要通过道德的说服力和感化作用,加强道德教育,培育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加强道德教育,实施“以德治国”,是保证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顺利进行的治国方略的一个重要方面。 道德是上层建筑的一个重要方面。 道德的实施,不是依靠某种强制性手段,而是通过道德教育的手段,以其说服力和劝导力来影响和提高社会成员的道德觉悟,使人们自觉的遵守这些行为规范。道德诉诸人们的“良心”,也就是诉诸人们内心的“道德信念”。 把法制建设和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这是我们党和人民治理国家的重要方略。 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现实意义 ①加强公民道德建设,首先要求党政干部以身作则实践履行公民道德,树立到的示范的作用。 ②社会阶层发生新变化,要使他们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为社义生产力和其他事业作出更大贡献,就必须…… ③加强青少年和儿童的公民道德教育,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 ④违法犯罪分子和受到刑事处分的人,在对他们进行必要地惩罚以外,更应该对他们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进行思想上的公民教育和改造,要使他们从灵魂的深处认识到犯罪的“可耻”,培育他们的“羞耻之心”,使他们有正确的“荣辱观念”。 Ch2.公民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方针原则 §2-1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 指导思想——《纲要》,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马列毛邓为指导,全面贯彻江三,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重在建设,以人

人力资源管理基础知识知识点 (2)

《人力资源管理基础知识》知识点 1.劳动经济学是研究市场经济制度中的劳动力市场现象及劳动力市场运行规律的科学。 2.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两种:实证研究方法和规范研究方 法。 3.利润定义为企业生产经营的总收人减去总费用的差额部分。 4.劳动力供给,是指在一定的市场工资率的条件下,劳动力供给的决策主体(家庭或个人)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劳动时间。 5.劳动力供给量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被定义为劳动力供给的工资弹性,简称为劳动力供给弹性。 6.劳动力需求,是指企业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某种工资率下愿意并能够雇用的劳动量。 7.劳动力供给量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被定义为劳动力供给的工资弹性,简称劳动力供给弹性。其公式为:Es=(△S/S)/(△w/w)。 通常在考察市场劳动力供给时,劳动力供给弹性值分布在0到无限大之间。根据劳动力供给弹性的不同取值,一般将劳动力供给弹性分为五大类: 8(1)供给无弹性,即Es=0。在这种情况下,无论工资率如何变动(在劳动力市场分析的实际可能范围内),劳动力供给量固定不变。 9(2)供给有无限弹性,即Es→∞。这时工资率给定,而劳动力供给量变动的绝对值大于0。

10(3)单位供给弹性,即Es=1。在这种情况下,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与劳动力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相同。 11(4)供给富有弹性,即Es>1。劳动力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大于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 12(5)供给缺乏弹性,即Es<1。劳动力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小于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 劳动力供给量的变动是指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仅由工资率变动所引起的劳动力供给数量的变化。 13.劳动力需求的自身工资弹性是劳动力需求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 程度。其公式为:Ed=(△D/D)/(△w/w)。 根据劳动力需求的工资弹性的不同取值,可将劳动力需求的工资弹性 分为五类: 14(1)需求无弹性,即Ed=0 15(2)需求有无限弹性,即Ed→∞ 16(3)单位需求弹性,即Ed=1 17(4)需求富有弹性,即Ed﹥1 18(5)需求缺乏弹性,即Ed﹤1 19.所谓工资就是劳动力作为生产要素的均衡价格,即劳动力的需求价格与供给价格相一致的价格。 20.福利是工资的转化形式和劳动力价格的重要构成部分。福利与基

劳动保障基础知识试题

劳动保障基础知识试题 一、辨析题错打“Χ”,对打“√” 1、积极劳动力市场政策和消极劳动力市场政策的主要区别在于,后者主要是对 失业者进行生活救助而不会增加就业岗位,这种政策需要以强大的经济实力做后盾,而且会对失业者重新就业产生一些消极影响。() 2、我国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劳动关系的建立、变更和终止以及在劳动过程中主 体权利义务是以行政方式实现,在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则以劳动合同等法律形式实现。() 3、如果劳动力不投入使用,不和生产资料相结合,不进入劳动过程,便不会产 生劳动关系。() 4、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必须提前30天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 5、当劳动争议发生时,当事人双方可以通过向政府各级信访部门反映,以求达 到问题的解决。() 6、集体协商与集体谈判制度是随着市场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而产生,是 劳资双方不断调整劳动关系的必然结果。( ) 7、个人劳动合同的劳动标准可以与集体合同规定的标准不同。( ) 8、工资指导线是指劳动部门根据企业工资情况统计所编制的特定地区、特定行 业和特定职位的工资标准。( ) 9、在劳动年龄内具有劳动能力而没有工作的人员就是失业人员.( ) 10、劳动力供给是指在一定的市场工资率的条件下,愿意提供劳动力的数 量.( ) 11、均衡工资是指劳动力市场上劳动力供给和需求相等时的工资率.( ) 12、劳动力供给的替代效应是指,随着工资率的提高,劳动者因收入增加,而 更多地选择闲暇,用闲暇替代劳动,而减少劳动力的供给.( ) 13、一个地区的劳动力需求是指这一地区众多用人单位需要劳动力的总和 ( ) 14、自然失业率是即使在长期中它本身也不能消除的失业量。() 15、如果失业率下降,我们就可以肯定,更多的工人有了工作。() 16、最低工资对于熟练工人市场的影响大于非熟练工人市场。() 17、工会的存在会提高会员(局内人)的工资,并降低局外人的工资。() 18、如果工资总是在竞争的均衡时,就绝对没有失业。() 19、由于“丧失信心的工人”的存在,官方失业率会高估真实失业率。() 20、失业保障的存在会降低失业率,因为失业津贴的领取者不属于劳动力。()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考试重点

2016年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考点及复习建议 《公共基础知识》主要测试应试人员对公共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履行公务员义务的必备能力和素质。考试内容主要包括:政治、经济、法律、管理、科技、人文、历史、公文写作、道德、国情市情、时事常识以及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相关制度等方面的知识。主要为客观性 试题。题型主要为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写作等。 政治。主要测查应试者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发展过程及主要内容的理解和运用。主要包括: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党的建设理论;正确认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了解中国共产党建立社会主义的斗争及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程;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发展及特色;学习理解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等重要会议精神、党和国家新时期的方针政策以及时事政治等。 【重点】马列主义基础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党和国家新时期的方针政策以及时事政治等。 【复习建议】政治部分是考试中的绝对重点,必考,占分最高,这一部分要重点练习和记忆,特别是中特、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部分,是重点,同时有一定难度,这部分的题目要多做几遍,把握命题的规律。 经济。主要测查应试者对市场经济基本原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等内容的理解和运用。主要包括:了解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及特征;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政府宏观调控体系、收入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认识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的对外经济关系以及我国的对外开放格局、经济全球化与我国对外开放的关系。 【重点】经济学基础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础知识以及财务管理的基础知识。 【复习建议】经济常识在近几年分值逐渐加大,与日常生活结合更加紧密,在本题库中已经把尽可能多的题型列出,做完即可保证高分。 法律。主要测查应试者对法学的基本理论、我国法律基础知识的了解以及法律在工作生活中的实际运用能力。主要包括正确认识我国国家性质、经济制度、国家结构形式、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以及国家机构;熟悉刑法、行政法、民法、经济法、商法等主要实体法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则,理解刑事法律关系、行政法律关系、民事法律关系、经济领域的相关法律关系等;了解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民事诉讼法、仲裁法等主要程序法及其实际运用。 【重点】宪法、刑法、行政法、民法、经济法

2020年公务员遴选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要点精髓整理总结(共220个)

2020年公务员遴选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要点精髓整理 总结(共220个) 1. 行政行为成立的要件有主体要件、内容要件、权限要件 2. 合法有效的行政执法行为具有确定力、约束力、执行力 3. 人民法院对犯罪分子的制裁包括判处徒刑、没收财产、剥夺政治权利 4. 公民在请求国家赔偿时,可以直接向赔偿义务机关提出;在行政诉讼中一并提出;在行政复议中一并提出 5. 物权的客体是物;物权和权利主体是特定的;物权是一种排他的权利反映了物权的法律特征 6. 《民法通则》根据公民的年龄、精神状态把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分为三种。 7. 工作报告的标题应包括的内容是发文机关、针对时间、内容、文种 8. 区别正文各层次的标注方法,常见的有用数量词标示、用小标题标示、用惯用语标法 9. 应在调查报告正文的开头部分撰写的有概述调查对象的情况,给读者以概貌的认识;告诉读者写作背景的有关情况;给读者展示前景,发出号召;以议论、提问的方式揭示全文主题 10. 条例的制发权属于国务院、党的中央组织 11. “静者,动之静也”的观点是认为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12. 运动的主体是物质 13. 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 14.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否定是辩证的否定。 15. “离开革命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而不以革命理论为指南的实践是盲目

的实践。”这段话强调的是要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16. 历史唯物主义的任务在于揭示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17. 社会进步的内在根据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18. 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完成指导思想拨乱反正的标志是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19. 邓小平对党的思想路线的贡献在于强调解放思想 20. 党的十四大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作为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 进行了新的论述,成为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基础。 21. 我国企业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22.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生产力的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23. 当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时,一般不宜采取松的货币政策 24. 劳动力市场是劳动力资源的交易和分配的场所 25. 根据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企业拥有包括国家在内的出资者投资形成资产的全部法人财产权 26. 社会主义经济在资源的配置方面,最为有效的体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7. 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内容是:社会保险。 28. “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方针 29. 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这是由社会主义的本质决定的。 30. 我国政府职能的实施主体是各级人民政府。 31. 国家公务员享有的权利提出申诉和控告 32. 公务员若对降职处理不服,申请复议或申诉必须在接到降职决定之日起30 日之内

公共基础知识总结

1.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着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 2.法的特征:规范性、国家意志性、国家强制性、普遍性、程序性、可诉性、权利义务性。 3.法的作用可分为规范作用和社会作用。规范作用包括指引、评价、教育、预测和强制作用。社会作用一方面,法的社会作用体现在维护阶级统治 ; 另一方面,体现在维护社会公共利益,执行社会公共事务方面。 4.法律关系构成三要素:主体、内容、客体。 5.法的效力层次:上位法优于下位法,特别法优于一般法,新法优于旧法。 6.法律制裁以惩罚为主要形式,主要包括: (1) 民事制裁。 (2) 行政制裁。 (3) 刑事制裁。 (4) 违宪制裁。 7.宪法集中体现统治阶级建立民主国家的意志和利益,集中表现各种政治力量的对比关系,调整国家根本社会关系,确认和规定国家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保障公民基本权利,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国家根本法。 8.宪法的特征: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 ( 母法 ) ,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宪法是民主事实法律化的基本形式。 9.宪法的基本原则:人民主权原则,基本人权原则,法治原则,权力制约原则。 10.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的国家权力机关,也是最高的国家立法机关。 11.人大作用:批准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建制,决定特别行政区的设立及其制度,决定战争与 和平问题。 12.全国人大常委会是全国人大的常设机关,是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经常行使最高国家 权力的机关,也是国家立法机关。 13.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也是我国的政体和根本政治制度。 14.我国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普遍性原则、平等原则、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并用原则、秘密投 票原则。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知识要点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知识要点 名词解释: 1、劳动法的基本原则:它是国家在劳动立法中所体现的指导思想和在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 劳动关系紧密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时应遵循的基本准则。 2、劳动法律关系:劳动关系当事人之间在实现劳动过程中一句劳动法律规范而形成的劳动 权利和劳动义务关系。是由劳动行政法律关系、劳动服务法律关系等附随法律关系构成的法律关系体系。 3、劳动行政法律关系:劳动行政主体和劳动行政相对人之间,为实现劳动法律关系而依据 有关劳动行政法规而形成的权力(或权利)义务关系。 4、劳动服务法律关系:劳动服务主体与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在劳动服务过程中依据相 关的劳动法律规范和民事法律规范而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 5、法的三要素:概念、规则、原则 6、法律规则的结构要素:假定条件、行为模式、法律后果 7、劳动法的地位:它是我国整个法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 8、劳务派遣合同:劳务派遣单位(用人单位)和派遣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后,将派遣劳动 者派遣至劳务派遣接受单位(工作单位)。 9、非全日制劳动合同: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签订的,以小时计酬为主,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 位一般平均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4小时,每周工作时间累积不超过24小时的特殊形式的劳动合同。 10、集体谈判:劳动者通过自己的组织或代表与相应的雇主、雇主组织或者其代表为签 订集体合同进行商谈的行为。 11、集体合同:团体协议或团体合同。是个别或多数雇主或雇主团体与代表工人的团体 或者由工人依照国家法令选举并授权的代表缔结的关于规定工作条件及雇佣条件的书面契约。 12、劳动安全卫生设施“三同时”制度:我国境内的一切新建、改建、扩建工程的劳动 安全卫生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的一种劳动保护制度。 13、劳动争议: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所生之争议及用人单位或用人单位团体与工会之 间围绕权利、义务以及相关利益所生的争议。 14、违反劳动法的法律责任: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及其他劳动法主体,违反劳动法规定所 应承担的否定性的法律后果。 辨析说明: 15、劳动法与其他部门法之间的区别: A、民法:调整对象不同;调整主体不同;调整的原则不同 B、行政法:调整对象不同;调整主体不同;法律关系的产生根据不同 C、经济法:调整对象不同;目的不同 16、劳动合同制度与劳务合同的区别: 主体不同:自然人/ 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 内容不同:提供劳动的过程/ 必须有劳动成果 地位不同:合同签订前是平等的,签订后具有一定的隶属性,是管理与被管 理的关系/ 地位始终是平等的 费用计算不同:按劳分配/ 遵循商品定价规则,即成本加合理的利润 适用法律不同:适用劳动法/ 不适用劳动法

人力资源管理分六大模块基本知识点

人力资源管理分六大模块基本知识点 人力资源管理分六大模块:1、人力资源规划;2、招聘与配置;3、培训与开发;4、绩效管理;5…薪酬福利管理;6、劳动关系管理。 一、人力资源规划:是使企业稳定的拥有一定质量的和必要数量的人力,以实现包括个人利益在内的该组织目标而拟订的一套措施,从而求得人员需求量和人员拥有量之间在企业未来发展过程中的相互匹配。其中: ◆人力资源规划的目标:1、得到和保持一定数量具备特定技能、知识结构和能力的人员。充分利用现有人力资源。3、能够预测企业组织中潜在的人员过剩或人力不足。4、建设一支训练有素,运作灵活的劳动力队伍,增强企业适应未知环境的能力。5、减少企业在关键技术环节对外部招聘的依赖性。 ◆人力资源的核查:是指核查人力资源的数量、质量、结构及分布状况。 ◆人力资源信息包括:个人自然情况、录用资料、教育资料、工资资料、工作执行评价、工作经历、服务与离职资料、工作态度、工作或职务的历史资料等。 ◆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方法有:直觉预测方法(定性预测)和数学预测方法(定量预测)。 工作分析:工作分析,又叫职务分析、岗位分析,它是人力资源管理中一项重要的常规性技术,是整个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基础。工作分析是借助于一定的分析手段,确定工作的性质、结构、要求等基本因素的活动。 ◆工作分析的作用:1、选拔和任用合格人员。制定有效的人事预测方案和人事计划。3、设计积极的人员培训和开发方案。4、提供考核、升职和作业标准。5、提高工作和生产效率。6、建立先进、合理的工作定额和报酬制度。7、改善工作设计和环境。8、加强职业咨询和职业指导。 ◆工作分析的程序:准备阶段、计划阶段、分析阶段、描述阶段、运用阶段、运行控制 ◆工作分析的信息包括:1、工作名称2、员数目3、工作单位4、职责5、工作知识6、智力要求7、熟练及精确度8、经验9、教育与训练10、身体要求11、工作环境12、与其他工作的关系13、工作时间与轮班14、工作人员特性15、选任方法 ◆工作分析所获信息的整理方式有:1、文字说明2、工作列表及问卷3、活动分析4、决定因素法 二、员工招聘与配置 员工招聘:按照企业经营战略规划的要求把优秀、合适的人招聘进企业,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岗位。其中: ◆常用的招聘方法有:招聘面试情景模拟、心理测试、劳动技能测试 ◆员工招聘中必须符合的要求:1、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政策和本国利益2、公平原则3、在招聘中应坚持平等就业。4要确保录用人员的质量,5、要根据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工作需要和职务说明书中应职人员的任职资格要求,运用科学的方法和程序开展招聘工作。6、努力降低招聘成本,注意提高招聘的工作效率。 ◆招聘成本包括:新聘成本;重置费用;机会成本。 ◆人员调配措施:1、根据企业内外人力资源供求状况的调配措施。2进行人才梯队建设。3、从企业内部优先调配的人事政策。4、实行公开竞争的人事政策。 ◆人力需求诊断的步骤:1、由公司统一的人力资源规划。或由各部门根据长期或短期的实际工作需要,提出人力需求。2、由人力需求部门填写“人员需求表”。3、人力资源部审核。

2017公路水运公共基础知识重点、难点加强整理版

一章概述 1985年我国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 1987发布《计量法实施细则》 上二者说明凡是为社会提供公正数据的产品质量检验机构必须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计量认证! 1990年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标准化法实施条例》 1997年首次对公路试验检测做出管理规定《公路工程试验检测机构资质管理暂行办法》之后出台了对人员的管理、培训文件,确定为公路、水运两种;检师、检员两种;明确了执业资格制度。 2000年《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 2002年出台了《水运工程试验检测机构资质管理办法》,确定了材料、结构两专业,甲乙丙三等级,为《办法》奠定了基础。 2005年在02年的“水运工程试验检测机构资质管理办法”基础上出台了《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管理办法》,首次对公路水运统一要求;建立了等级评定制度;明确了等级划分原则;出台了《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机构等级标准》以及《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机构等级评定程序》,增加了公路的桥隧和交通工程检测专项。 《公路水运试验检测管理办法》规定取得《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机构等级证书》的检测机构可设立工地试验室,承担相应检测任务,并对其检测结果负责。 为提高试验检测人员的管理及人员的素质,2007年在《办法》基础上出台了《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人员考试办法》 《等级标准》规定了各等级的检测能力以及与之相对应的人员资格及数量、设备要求、检测用房等。其中各等级的检测能力依据《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水运工程强制性标准》。水运工程沿袭了《水运工程试验检测机构资质管理办法》的要求。 试验检测是质量、进度、费用管理的重要手段;确定新材料的使用品质;不断改进施工工艺、流程、质量;确定工程内部、外部质量,消除隐患;可分析工程质量事故原因。 质量是工程的生命;试验检测是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程质量科学管理的重要手段,为工程提供客观、公正、准确的检测数据。 试验检测的新任务:检测已建成及在建道路桥梁的健康状况,确定科学的养护方法和时间,延长寿命等。 从勘察设计到施工建设到监控养护都离不开试验检测。 试验检测的作用:

3.7劳动保障基础知识考试

劳动保障基础知识考试 一、填空题(每小题 1 分,共15 分) 1.《劳动法》于1995 年1 月1 日施行,《劳动合同法》于2008 年 1 月 1 日起施行。 2. 《劳动合同法》的立法宗旨是:完善劳动合同制度,明确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3.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 4. 《就业促进法》中规定:国家鼓励各类企业在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通过兴办产业或者拓展经营,增加就业岗位。 5. 《劳动合同法》调整的劳动关系是一种 6.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2 倍的工资。 7. 用人单位安排加班不支付加班费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逾期不支付的,有关部门责令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50%以上1 倍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 8. 就业援助是国家采取措施,通过公益性岗位安置等途径,对就业困难人员实行优先扶持和重点帮助。 9. 《就业促进法》规定,劳动者依法享有享有平等就业和自主择业的权利。劳动者就业,不因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等不同而受歧视。 10. 订立劳动合同双方应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信用原则协商确定。 11. 用人单位工作日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150%的工资报酬;在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300%的工资报酬。 12. 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无确定终止时间的劳动合同。 13.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的劳动报酬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也不得低于集体 合同中约定的劳动报酬水平。

公共基础知识点汇总

1,2005年交通部出台了《检测管理办法》就检测机构、从业人员资格和工地试验室管理提出明确要求。包括:总则、检测机构等级评定、试验检测活动、监督检查、附则 2,目的在于规范公路水运试验检测活动,保证工程质量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这里的试验检测活动包括:试验机构从事试验3,检测相关活动以及政府部门对检测工作的监督等活动。实验检测内容主要指在现场二次加工的材料,是对进场材料的检查。 4,检测范围:二次加工的材料,构件,工程制品。不同生产,销售的产品检测活动。 其中《等级标准》明确了各等级实验室对人员、设备、检测能力、实验用房等标准; 《评定程序》规范了等级评定程序; 《工地实验室》强调了设立前提是:母体取得了检测机构等级证书。 5,试验检测遵循原则:科学、客观、严谨、公正 科学:科学的技术手段管理手段;有效的质量保证体系;设备的检查、维护和更新换代;对于监督机构表示科学分析影响,采用科学手段加强监管。 客观:以实施为准绳;严密的工作程序;严守职业道德;不造假。 严谨:检测活动要考虑周全;规范标准要现行有效;检测程序严密;报告要素齐全;检测依据明确;检测方法得当。 公正:检测活动不受外界任何因素干扰;独立开展工作;不收行政干扰和利益影响。 6,质监机构具体实施试验检测活动的监督管理和落实;质监总站是具体实施检测活动的监管部门,省站为本行政区内试验检测活动的监管部门。 7,公路水运检查机构分为公路、水运两个专业,公路:综合类(甲乙丙)和专项(交通工程、桥梁隧道工程);水运:材料类(甲乙丙)和结构类(甲乙)公路工程 综合类 甲 质监总站评定 乙、丙 省站评定 专项 桥梁隧道工程 质监总站 交通工程 质监总站 水运工程 材料 甲 质监总站 乙、丙 省站 结构 甲

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基础知识

. . 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基本知识 (讲课提纲) 一、劳动法的概念和原则 (一)劳动法的概念 对于劳动法概念的理解,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劳动法是 指由国家最高权力机关颁布的综合性的劳动法,即1994年7月5日由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广义上的劳动法是指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二)劳动法的调整对象 劳动法调整的特定的社会关系和范围: 根据我国《劳动法》第2条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适用本法,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与之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劳动者,依照本法执行。 二、劳动法的基本原则 劳动法的基本原则,是指劳动法所包含的,在调整劳动关系及与之密切相关的社会关系的所必须遵循的指导思想,是劳动法的核心和灵魂。劳动法作为一个独立的部门法由若干劳动法律制度组成,而各项劳动法律制度又由众多的劳动法律规范构成,全部劳动

法律规范是劳动法基本原则的具体化。 (一)劳动关系协调的合同化 (二)劳动条件的基准化 (三)劳动者保障的社会化 (四)劳动执法的规范化 三、劳动法的主要特征 (一)劳动者保护与劳动管理统一的法律 劳动法首先是劳动者保护法。劳动法在总体上是向保护劳动者倾斜的。 (二)劳动关系协调与劳动标准相结合的法律 劳动法与劳动关系的协调,在许多方面是以劳动标准为基 (三)实体法和程序法兼有的法律 劳动法是实体内容和程序内容兼有的法律,主要是以实体法为主,兼有程序法的内容。 四、劳动法律关系 (一)劳动者 两个条件:1.达到法定年龄且具有劳动行为能力;2.成为用人单位管理下的从事劳动并以此获取劳动报酬的自然人。 (二)用人单位 (三)劳动法律关系的内容 五、权利与义务 (一)劳动者的权利 2

公共基础知识重点知识

公共基础知识重点归纳 哲学部分 1、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 2、划分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思维和存在或精神和物质何为第一性的问题。 3、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统一性。 4、维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 5、辩证法主张事物是联系的,发展变化的,全面的且承认矛盾。而形而上学则认为事物是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且否认矛盾:根本区别是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6、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具体科学是哲学的认识基础;哲学给具体科学活动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是共性与个性、普遍与特殊、抽象与具体、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 7、为马克思注意哲学的产生奠定的三大自然科学基础:达尔文生物进化论、能量守恒转化定律、细胞学说。 8、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英国古典经济学、法国空想主义、德国古典哲学中黑格尔辩证法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 9、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的本质特征是他的实践性,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10、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哲学基础: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系和相互转化的原理。命题的提出人时毛泽东。

11、马克思主的两次飞跃: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2、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他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13、相对静止是衡量物质运动的尺度。 14、时间具有一维性,空间具有三维性。 15、规律具有稳定性、普遍性、可重复性。 16、发扎你信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否定的实质是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的产生。 17、质是指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量即数量,度是质和量的统一。 18、否定之否定规律是普遍的:不同性质的事物具有不同的否定形式;不同的事物发展具有不同的曲折性;事物的房展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 19、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和实质。 20、矛盾即对立统一,斗争性和同一性是矛盾的基本属性;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内因第一位,外因第二位。内因是发展的根据,外因是发展的必要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21、事物的性质主要地位是有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主要方面决定的。 22、实践活动的基本特点: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 23、实践的基本形式:生产活动,社会实践,科学实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