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曾国藩与太平天国运动

曾国藩与太平天国运动

太平天国运动时期的曾国藩

一、【摘要】:

太平天国是清末百姓在一些伪教士的带领下起义反抗清朝腐败统治的一项农民反抗政府的老把戏运动。它开始由两个考试不中的秀才挑起的,后来由于信仰吸引人加上领导者面对的百姓群体的无知,后来竟发展成了一个所谓的“国家”。曾国藩是清末乃至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官员。他的为臣之道和处事原则、方法令人称赞。在清朝即将走向毁灭的时期,硬是凭借自己的力量和他的几位后足共同缔造出了昙花一现的同治中兴。他并不是一个像诸葛亮那样的足智多谋(历经七次考试方中秀才),也没有曹操的宏图大志,在他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儒家思想的真诚体现及忠君爱国的仁人君子。他的每日十二条:“主敬、静坐、早起、读书不二、读史、写日记、记茶余偶谈、日作诗文数首、谨言、保身”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的。作为一个忠臣孝子,他有太多值得世人学习。

二、【关键词】:1

曾国藩太平天国儒家忠臣

三、【正文】:

(一)人物介绍: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字伯涵,号涤生,谥文正,出生于湖南长沙府湘乡县杨树坪。晚清重臣,湘军之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者。清朝战略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曰文正,世人称之为“官圣”。毛泽东曾说:“予于近人,独服曾文正。”1853年因丧母而丁忧在籍,正值朝廷寻求力量镇压太平天国,经郭嵩焘力劝,接替已被朝廷属意派任镇压太平军的林则徐。曾抵长沙与湖南巡抚张亮基商办团练,依靠师徒、亲戚、好友等复杂的人际关系,仿效已经成军的楚勇,建立了一支地方团练,称为湘军;作为一支地方官僚的私人武装,湘军是与与太平天国作战的主力之一。(二)太平天国运动简介:1850年末至1851年初,由洪秀全、杨秀清、萧朝贵、冯云山、韦昌辉、石达开组成的领导集团在广西金田村发动对满清朝廷的武力对抗,后建国号“太平天囯”,并于1853年攻下金陵,号称天京(今南京),定都于此。1864年,太平天囯首都天京陷落,洪秀全之子兼继承人幼天王洪天贵福被俘虏。1872年,最后一支打着太平天囯旗号作战的太平军部队,翼王石达开余部李文彩,在贵州败亡。

(三)平定动乱经过:

咸丰元年,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组织起义。咸丰二年,七月,曾任江西乡试正考官。行抵安徽太湖县小池驿,得母讣闻,回籍奔丧。咸丰三年,接帮办湖南团练旨。经郭嵩焘力劝出保桑梓。抵长沙与湖南巡抚张亮基商办团练。三月,太平军攻占江宁,定都为天京。九月,奏准移驻衡州练兵。咸丰四年,奉命率师出征太平军。发布《讨粤匪檄》但后来兵败靖港,投水自裁获救。七月,重整水陆各军后,出师攻陷岳州。十月,取武昌。咸丰帝令其部署理湖北巡抚。年

底,攻陷田家镇。咸丰五年,达开总攻湘军水营,曾国藩座船被俘,欲策马赴敌以死,罗泽南、刘蓉力劝乃止。咸丰六年,七月,坐困南昌。九月,天京事变后,太平军元气大伤。咸丰八年,李续宾、杨岳斌率水陆两军攻陷九江。弟国华入李幕。咸丰九年,李鸿章来建昌进谒、留营襄办军务。十一月,拟四路进兵之策,攻取安庆。咸丰十一年,九月,湘军攻陷安庆。年底,定三路军进军之策:“以围攻金陵属之国荃,而以浙事属左宗棠,苏事属李鸿章,于是东南肃清之局定矣。同治元年,奉旨任两江总督协办大学士,曾国荃补授浙江按察使。四月,李鸿章率军抵上海。五月,曾国荃率军进驻雨花台,会同彭玉麟的水师围攻天京。同治三年,天京陷落,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四)从平定动乱过程中看曾国藩

①广纳人才,广交朋友:

在创办湘军之后,曾国藩苦于自己的才能有限,于是他明白只有广纳人才才能取得作战的成功。在用人方面,他不拘一格,量材器使。曾国藩的幕僚李元度,打仗胜少败多,不是理想的将才,但他学识宏富,文笔灿烂,其《国朝先正事略》一书,被曾国藩誉为“博雅公核,近数十年无此巨制。”曾国藩延揽李元度,正是看中了其文才和心计,李入幕后,果然不负所望,数年相从艰危,多所裨助。曾国藩对交友之道颇有见地,他认为交友贵雅量,要“推诚守正,委曲含宏,而无私意猜疑之弊”。“凡事不可占人半点便宜。不可轻取人财”。清国学大师王闿运曾多次劝诫曾自立门户,不再为岌岌可危的清廷效力。但曾也多次拒绝。尽管出现了分歧,但曾依然和王保持着良好的朋友关系,他并不因为两人的政见不同而对王作出什么违背友谊的事情。曾的很多幕僚,如彭玉麟、郭嵩焘、左宗棠、刘蓉、罗泽南、李元度等,正是看中了他的处世为人,才愿意为他建言献策,为他东征西讨。曾之所以能够顺利地平定动乱,和他的用人观及交友观存在很大关系。有了他们的帮助,曾才能成为一代能臣。

②组建湘军的困难:

曾国藩在郭嵩焘等人的劝诫下,终于愿意出山,为国家效力,平定太平天国的动乱。本来曾是打算在来老家守孝的,等日子过了在家住一段时间再回到官位上,做朝廷的文官。由于清楚地认识到了国家正规军八旗兵和绿营的不堪一击,曾就在上任之初就着手办理军队的事物:组建湘勇。主要由地方团练人员组成。在人员招募上是顺风顺水,但是在军饷的来源上却遇到了障碍。由于湘勇是一支新建的军队,所以在朝廷的军务支出中就没有湘勇的份。也由于当时朝廷的国库空虚,国家领导人也不打算给湘勇经费,而是要曾自己去筹集。为了国家建立武装部队已是不易,现在还要自己筹集军饷。这是很困难的。关键是地方官员还不支持,后来真是弄得曾没办法,只有开设关卡,征收厘金解决问题。另一方面,曾是汉人,所以朝中的奸臣们对曾就不放心。进谏皇上说曾会成为另一支武装分子。幸好皇上及慈禧还有点开明,没有对曾进行惩办。可见,曾当时创办湘勇,面对的困难不小。随时都会有断头的危险。2

③曾多次试图以死谢罪朝廷:

在太平天国运动中,曾国藩共有五次自杀。一次是在靖港之役,当时的曾国藩出师不久,湘军训练不足,但曾虽踌躇满志,却然而结果却是亲眼目睹了湘军

的惨败,便想要投水自杀,被人阻止,再自杀,又未成。第三次是回到长沙妙高峰之后,写下遗嘱,吩咐后事,准备于次日自杀,后来得知攻打湘潭的水陆两军大获全胜之后遂打消自杀的念头。第四次是在湘军水师被太平军袭击,曾国藩座船被太平军掠去,文卷册牍俱失之后,曾国藩又要投水自杀,被左右救起;第五次是在逃到罗泽南陆军营后,曾国藩又草遗疏千余言准备策马赴敌以死。幸被罗泽南、刘蓉等阻止才免一死。作为一军统帅,但曾却多次试图自行了结生命,从中可以看出曾对自己领军作战并不很有信心。一方面,他自己本是一名文官,要来做武官的事,对作战之事全权指挥,是存在很大困难的。他以前最多也是看看有关军事的书籍,这次要来真的,恐怕真的靠天了。另一方面,战争失败,朝中的一些满臣就会对他说三道四,因而受到来自朝中的惩罚,责怪他领军不力。又因他接受的是儒家的正统文化的熏陶,面对这些打击,他是难以忍受的。因而,选择以死来结束生命,或许可以为自己赢得一个更好的名声。

④文人武士劝诫推翻满清,自立门户:

太平天国事起后,曾国藩编练的湘军应运而生,并快速发展壮大,成为清政府可以依靠的唯一军队,曾国藩也就成为当时中国最有实力的人物。于是各种各样的目光也盯在了曾国藩身上,不少人视其为即将诞生的新主。以曾国藩当时的权利,地位和号召力,加上怂恿他当皇帝的部将和政客又大有人在,因此,他完全有条件黄袍加身。然而曾国藩却不敢有此念头,更不敢答应下属的劝进(湖南著名才子王闿运,他的幕僚胡林翼、左宗棠,郭松焘、李次清都属于劝进派),还是硬下心肠,做了一名大清朝的忠臣。曾国藩不听劝进,不当皇帝,固然有受头脑中根深蒂固的儒家忠君思想影响,但更大的原因恐怕还是不敢当这个皇帝:首先,曾国藩深知清政府对于洋人的欺凌,吏治的腐败,民生的凋敝,都表现得软弱无能,但对汉官的防控却老谋深算,有的是办法。当时湘军兵力在江南数省虽占优势,但清廷的官文据长江上游;富明阿、冯子才分守扬州、镇江;增格林沁屯兵粤皖之间,这分明是清政府对湘军早有防备。所以,他宁愿做一世人臣,也不起大逆之心。一旦失败,则身败名裂,不如安地做一方名臣,潜心施展自己的才学,为大清朝效忠到底。

(五)动乱平定后的曾的简短概述:曾国藩攻克金陵,平定太平军以后,原来咸丰帝临死的遗言“克复金陵者王”,可是以慈禧为代表的新朝廷却仅仅给其一个一等侯,并下诏命.要曾国藩和各级将领,从速办理军费报销。诏命一到,曾国荃、彭玉麟、左宗棠、鲍超等四人便视其为十二道金牌,秘密活动要拥戴曾国藩出面,反抗清廷,并约集三十余名高级将领于深夜请见曾国藩。曾则写下“倚天照海花无数,流水高山心自知”一联作答。双方虽都未点破,但曾的对联却把四人的打算消弭于无形。可见,在自己的带领下太平天国被平定了,本应该被朝廷大封爵位的。可是,当接到诏命后,曾丝毫没有表现出丝毫不满之情,对朝廷的封赏默默承受。至于下属,他依然和以前那样,不居功自傲,对他们的建议,不予采纳,并且用自身行为感动他们,暗示他们效忠大清朝。曾在平定动乱之后,当时的号召力达到了顶峰,只要他一声令下,随时都可以推翻满人统治。但他却不会这样做,誓死效忠清朝。一日为大清臣,终身为大清臣。

四、【结束语】:3

曾国藩以文官的能力熄灭了伪教徒带领下的暴乱运动。曾以湖南为起点,带领湖南的农民们北上,抗击洪秀全天王的上天之子。正所谓,邪不压正。洪秀全过了把瘾之后也就归天了。曾也因此成了万人敬仰的大臣,但曾并不为这点荣誉冲昏头脑,仍一心一意为朝廷尽忠。尽管清廷此时差不多摇摇欲坠了,可曾依然不离不弃,为它保驾护航。不仅在军事方面促进了清朝的振兴,还在经济上给了朝廷很大的推动。这样的曾,似乎看起来有点泥古不化,可是在旧中国,这样的人才是值得称道的,行得正,坐得直,将自己的毕生所学奉献给国家,这才是儒家所倡导的的。在一个极度落败的政权下,曾还能一直奉行自己的原则:不为私人利益着想,一切为了国家的富强。本身就是一件很伟大的事了。太平天国运动时期,造就了一代中兴名臣。

五、【参考文献】:

《曾国藩》唐浩明作家出版社

《曾国藩家书》曾国藩(清)著,蓝天出版社

《中国近代史》蒋廷黻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5年

《太平天国兴亡史》茅家琦著上海人民出版社4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