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专题11 《相似三角形》全章复习巩固(提高)-(沪教版)

专题11 《相似三角形》全章复习巩固(提高)-(沪教版)

专题11  《相似三角形》全章复习巩固(提高)-(沪教版)
专题11  《相似三角形》全章复习巩固(提高)-(沪教版)

专题11 《相似三角形》全章复习巩固(提高)

【目标导向】

(1)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了解线段的比、成比例线段的概念;

(2)通过具体实例认识图形的相似,探索相似图形的性质,知道相似多边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周长的比等于对应边的比,面积的比等于对应边比的平方;

(3)了解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概念,探索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条件;

(4)通过典型实例观察和认识现实生活中物体的相似,利用图形的相似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如利用相似测量旗杆的高度);

(5)理解实数与向量相乘的定义及向量数乘的运算律.

【知识网络】

【知识点精讲梳理】

要点一、比例线段及比例的性质

1.比例线段:

(1)线段的比:如果选用同一长度单位量得两条线段a,b的长度分别是m,n,那么就说这两条线段

的比是a:b=m:n,或写成,其中a叫做比的前项;b叫做比的后项.

(2)成比例线段:在四条线段中,如果其中两条线段的比等于另外两条线段的比,那么这四条线段叫做成比例线段,简称比例线段.

(3)比例的项:已知四条线段a,b,c,d,如果,那么a,b,c,d,叫做组成比例的

项,线段a,d叫做比例外项,线段b,c叫做比例内项,线段d还叫做a,b,c的第四比例项.

(4)比例中项:如果作为比例线段的内项是两条相同的线段,即a:b=b:c或,那么线段b叫做

线段a和c的比例中项.

要点诠释:

通常四条线段a,b,c,d的单位应该一致,但有时为了计算方便,a,b的单位一致,c,d的单位一致也可以.

2.比例的性质

(1)比例的基本性质:

(2)反比性质:

(3)更比性质: 或

(4)合比性质:

(5)等比性质: 且

3.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1)三角形一边的平行线性质定理: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2)三角形一边的平行线性质定理推论:平行于三角形一边并且和其他两边相交的直线,所截得的三角形的三边与原三角形三边的对应成比例.

(3)三角形一边的平行线判定定理:如果一条直线截三角形的两边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那么这条直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

(4)三角形一边的平行线判定定理推论:如果一条直线截三角形两边的延长线(这两边的延长线在第三边的同侧)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那么这条直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

(5)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两条直线被三条平行的直线所截,截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6)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两条直线被三条平行的直线所截,如果在一条直线上截得的线段相等,那么在另一条直线上截得的线段也相等.

这几个定理主要提出由平行线可得到比例式;反之,有比例可得到平行线.首先要弄清三个基本图形:

这三个基本图形的用途是:

1.由平行线产生比例式

基本图形(1): 若l1//l2//l3,则或或或

基本图形(2): 若DE//BC,则或或或

基本图形(3): 若AC//BD,则或或或

在这里必须注意正确找出对应线段,不要弄错位置.

2.由比例式产生平行线段

基本图形(2):若, , , ,, 之一成立,

则DE//BC.

基本图形(3):若, , , , , 之一成立,

则AC//DB.

要点诠释:

(1)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是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的特例;

(2)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没有逆定理;

(3)由于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中,平行线本身没有参与作比例,因此,有关平行线段的计算问题通常转化到“A”、“X”型中.

A型 X型

常用的比例式:.

(4)判断平行线的条件中,只能是被截的两条直线的对应线段成比例(被判断的平行线本身不能参与作比例).

4.三角形的重心

三角形三条中线的交点叫做三角形的重心.

要点诠释:

(1)重心的性质:三角形的重心到一个顶点的距离,等于它到这个顶点对边中点的距离的二倍;

(2)重心的画法:两条中线的交点.

要点二、黄金分割

1.黄金分割

是指把一条线段(AB)分成两条线段,使其中较大的线段(AC)是原线段(AB)与较小线段(BC)的比例中项(AC2=AB·BC),C点为黄金分割点.

2.黄金分割的求法

①代数求法:

已知:线段AB ,求作:线段AB的黄金分割点C.

分析:设C点为所求作的黄金分割点,则AC2=AB·CB,

设AB=,AC=x,那么CB=-x,由AC2=AB·CB,得:x2=·(-x)

=0,根据求根公式,得:x=

整理后,得:x2+x-

∴(不合题意,舍去)

即AC=

5-1

2

AB≈0.618AB,则C点可作.

②黄金分割的几何求法(尺规法):

已知:线段AB,求作:线段AB的黄金分割点C.

作法:如图:

,,

AD AE AD AE DB EC

DB EC AB AC AB AC

===

(1)过B点作BD⊥AB,使BD=AB.

(2)连结AD,在AD上截取DE=DB.

(3)在AB上截取AC=AE.

则点C就是所求的黄金分割点.

证明:∵AC=AE=AD-AB

而AD=

∴AC=

∴C点是线段AB的黄金分割点.

要点诠释:

①一条线段有两个黄金分割点.

②这种分割之所以被人们称为黄金分割,是因为黄金分割存在美学规律和具有实用价值.德国著名天文学家开普勒 (Kepler,1571—1630)把这种分割称为“神圣的比例”,说它是几何中的瑰宝,大家也可以看一下课外的阅读材料,体会一下黄金分割中所蕴含的美学.

要点三、相似三角形

1.相似多边形

(1)相似多边形的特征:相似多边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的比相等.

(2)相似多边形的识别:如果两个多边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的比相等,那么这两个多边形相似.

(3)相似比:我们把相似多边形对应边的比称为相似比.

(4)相似多边形的性质

①相似多边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的比相等.

②相似多边形的周长比等于相似比.

③相似多边形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2.相似三角形

(1)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形状相同的三角形是相似三角形.

(2)相似三角形的表示方法:

用“∽”表示,读作相似于.如:△ABC和△DEF相似,可以写成△ABC∽△DEF,也可以写成△DEF∽△ABC,读作△ABC相似于△DEF.

(3)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①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的比相等.

②相似三角形对应边上的高的比相等,对应边上的中线的比相等,对应角的角平分线的比相等,都等于相似比.

③相似三角形的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要点诠释: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是通过比例线段的性质推证出来的.

(4)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①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②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组对应边的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③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组对应边的比相等,并且相应的夹角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④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⑤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的比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 (5)相似三角形应用举例

相似三角形的知识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可以解决一些不能直接测量的物体的长度问题,加深学生对相似三角形的理解和认识. 要点诠释:

要判定两个三角形是否相似,只需找到这两个三角形的两个对应角相等即可,对于直角三角形而言,若有一个锐角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要点四、实数与向量相乘 1.实数与向量相乘的意义

一般的,设为正整数,为向量,我们用表示个相加;用表示个相加.又当为正整数时,表示与同向且长度为的向量. 要点诠释:

设P 为一个正数,P 就是将的长度进行放缩,而方向保持不变;—P 也就是将的长度进行放缩,但方向相反. 2.向量数乘的定义

一般地,实数与向量的相乘所得的积是一个向量,记作,它的长度与方向规定如下:

(1)如果时,则:

①的长度:;

②的方向:当时,与同方向;当时,与反方向;

(2)如果时,则:,的方向任意.实数与向量相乘,叫做向量的数乘. 要点诠释:

(1)向量数乘结果是一个与已知向量平行(或共线)的向量;

(2)实数与向量不能进行加减运算;

(3)表示向量的数乘运算,书写时应把实数写在向量前面且省略乘号,注意不要将表示向量的箭头写在数字上面;

(4)向量的数乘体现几何图形中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 3.实数与向量相乘的运算律 设为实数,则:

(1)(结合律);

(2)(向量的数乘对于实数加法的分配律);

n a a n n a a n -n -m a m n a m

n

k a ka k 0,a 0且≠≠ka ||||||ka k a =ka 0k >ka a 0k

(3) (向量的数乘对于向量加法的分配律) 4.平行向量定理

(1)单位向量:长度为1的向量叫做单位向量. 要点诠释:

任意非零向量与它同方向的单位向量的关系:,.

(2)平行向量定理:如果向量与非零向量平行,那么存在唯一的实数,使. 要点诠释: (1)定理中,,的符号由与同向还是反向来确定.

(2)定理中的“”不能去掉,因为若,必有,此时可以取任意实数,使得成立.

(3)向量平行的判定定理:是一个非零向量,若存在一个实数,使,则向量与非零向量平行.

(4)向量平行的性质定理:若向量与非零向量平行,则存在一个实数,使. (5)A 、B 、C 三点的共线若存在实数λ,使 . 要点五、向量的线性运算 1.向量的线性运算定义

向量的加法、减法、实数与向量相乘以及它们的混合运算叫做向量的线性运算. 要点诠释:

(1)如果没有括号,那么运算的顺序是先将实数与向量相乘,再进行向量的加减. (2)如果有括号,则先做括号内的运算,按小括号、中括号、大括号依次进行. 2.向量的分解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如果是同一平面内两个不共线(或不平行)的向量,那么对于这一平面内的任一向量,有且只有一对实数,使得. 要点诠释:

(1)同一平面内两个不共线(或不平行)向量叫做这一平面内所有向量的一组基底.一组基底中,必不含有零向量.

(2) 一个平面向量用一组基底表示为形式,叫做向量的分解,当相互垂直时,就称为向量的正分解.

(3) 以平面内任意两个不共线的向量为一组基底,该平面内的任意一个向量都可表示成这组基底的线性组合,基底不同,表示也不同.

m (+b

)=m a a mb +a 0a 0a a a =01a a a

=

b a m b ma =b m a

=

m b a a 0≠a 0=b 0=m b ma =a m b ma =b a b a m b ma =?AB //BC ?AB BC λ=12,e e a 12,λλ1122a e e λλ=+12,e e 12,e e 1122a e e λλ=+12,e e

3.用向量方法解决平面几何问题

(1)利用已知向量表示未知向量

用已知向量来表示另外一些向量,除利用向量的加、减、数乘运算外,还应充分利用平面几何的一些定理,因此在求向量时要尽可能转化到平行四边形或三角形中,利用三角形中位线、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等平面几何的性质,把未知向量转化为与已知向量有直接关系的向量来求解.

(2)用向量方法研究平面几何的问题的“三步曲”:

①建立平面几何与向量的联系,将平面几何问题转化为向量问题.

②通过向量运算,研究几何元素的关系.

③把运算结果“翻译”成几何关系.

【精讲例题】

类型一、比例线段

1. 已知:,求k的值.

【答案与解析】

①当x+y+z≠0时,根据等比性质由,

可得,

则,∴k=2;

②当x+y+z=0时,x+y=-z,则,∴k=-1

综上所述,k=2或-1.

【总结升华】观察比例式,发现前项和(2x+2y+2z)是后项和(x+y+z)的2倍,所以进行考虑利用等比性质,但题中没有给出x+y+z≠0,则要进行分类讨论.

通过上述各题,我们可以总结出:

(1)在解决有关比例式的问题时常利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合比性质、等比性质及其变形,尤其要注意等比性质的使用条件.

(2)设比法,利用方程的思想、等式的性质进行运算,也是常用的方法.

(3)要根据条件中的特点来选择合适的方法.

举一反三:

【变式】已知:,求的值.

【答案】

解法1:根据和等比性质,由得,,∴,,∴ =,∴

解法2:由,设,则x=3k,y=4k,z=6k,

∴ .

2.已知:如图,D是△ABC的AB边的中点,F是BC延长线上一点,连结DF交AC于E点.

求证: EA:EC=BF:CF

【答案与解析】

证法一: 过C作CH//AB交DF于H

∵CH//AB,即CH//BD,∴.

又∵CH//AD,∴,

∵D是AB中点,∴AD=BD ,

∴,

∴(等比代换),

即EA:EC=BF:CF.

证法二: 过C作CM//FD交AB于M ,

∵CM//FD ,∴,

∵CM//ED ,∴,

∵D是AB中点,∴AD=BD,

∴,

∴EA:EC=BF:CF (等比代换) .

【总结升华】这是证明比例式的问题,根据题目条件,不能直接证出要求证的比例式,并且四条线段中EC,CF 在同一个三角形中,而EA、BF不在同一个三角形中,因此需要添加适当的辅助线(平行线)来构造形成比例的

基本图形(由平行得比例).为了利用BF:CF,故可以过C 点作平行线来构造基本图形.

在上面证明过程中,我们还用到了利用相等的比进行代换证明比例式的方法,这也是一种经常使用的方法.本题还可以过B 点作AC 的平行线或作DF 的平行线的方法来证明,请同学们自己来证.总之通过作平行线得到比例是必须掌握的方法. 举一反三:

【变式】如图,已知AD 为△ABC 的角平分线,交AC 于E ,如果

,那么( ) (A )

(B )

(C ) (D )

【答案】B ;

类型二、相似三角形

3.已知矩形ABCD 中,AB=1,在BC 上取一点E ,沿AE 将△AB E 向上折叠,使B 点落在AD 上的F 点,若四边形EFDC 与矩形ABCD 相似,则AD=( )

A .

B .

C .

D .2 【答案】B ; 【解析】

根据已知得四边形ABEF 为正方形.因为四边形EFDC 与矩形ABCD 相似, 所以DF:EF=AB:BC , 即 (AD-1):1=1:AD. 整理得:,解得,

由于AD 为正,得到AD=,本题正确答案是B.

AB DE //32=EC AE =AC

AB

3

1

3252

5

3215-2

1

5+3012

=--AD AD 25

1±=

AD 2

1

5+

A

B

C D E

【总结升华】

本题综合考察了一元二次方程和多边形的相似,综合性强. 举一反三:

【变式】如图,在矩形ABCD 中,AB=6,BC=8,沿直线MN 对折,使A 、C 重合,直线MN 交AC 于O.

(1)求证:△COM∽△CBA; (2)求线段OM 的长度.

【答案】(1)证明:

A 与C 关于直线MN 对称

∴AC MN ,∴∠COM=90°, 在矩形ABCD 中,∠B=90°, ∴∠COM=∠B , 又

∠ACB=∠ACB ,

∴△COM ∽△CBA , (2)

在Rt △CBA 中,AB=6,BC=8,

∴AC=10 ,∴OC=5, △COM ∽△CBA , ∴,

∴OM=

. 类型三、实数与向量相乘

4.如图,已知梯形ABCD 中,AB//CD ,且AB=2CD ,M ,N 分别是DC 、AB 的中点,设,,

试以为基底表示.

OC OM

=BC

AB 154

【答案与解析】

,连接ND,

则DC//NB,DC=NB,

∴,

又,

∴.

【总结升华】本题实质上是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的应用,由于是两个不共线的向量,那么平面内的所有向量都可以用它们表示出来.

类型四、向量的线性运算

5.(嘉定区一模)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O,如果=,=.那么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B.=(+)C.=(﹣)D.=(﹣)

【思路点拨】由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利用平行四边形法则,可求得,然后由三角形

法则,求得与,再由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即可求得答案.

【答案】A.

【解析】

解:A、∵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

∴==,=,

∴=+=+,

∴=(+);故正确;

B、∵=﹣=﹣(+);故错误;

C、∵=﹣=﹣,

∴==(﹣),故错误; D 、

=

=﹣;故错误.

故选A .

【总结升华】此题考查了平面向量的知识以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注意掌握平行四边形法则与三角形法则的应用是解此题的关键.

类型五、相似与其它知识综合问题

6.如图,在△ABC 中,∠C=90°,BC=16cm ,AC=12cm ,点P 从B 出发沿BC 以2cm/s 的速度向C 移动,点Q 从C 出发,以1cm/s 的速度向A 移动,若P 、Q 分别从B 、C 同时出发,设运动时间为ts ,当为何值时,△CPQ 与△CBA 相似?

【答案与解析】

解:CP 和CB 是对应边时,△CPQ ∽△CBA , 所以,=, 即

=

解得t=4.8;

CP 和CA 是对应边时,△CPQ ∽△CAB , 所以,=, 即=,

解得t=

综上所述,当t=4.8秒或

秒时,△CPQ 与△CBA 相似.

【总结升华】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主要利用了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难点在于分情况讨论. 举一反三:

【变式】如图,在正方形ABCD 中,E 是BC 上的一点,连结AE ,作BF ⊥AE ,垂足为H ,交CD 于F ,作CG ∥AE ,交BF 于G .

(1)求证CG=BH ; (2)FC 2

=BF·GF; (3) =. 2

2AB

FC GB GF

【答案】

(1)∵BF ⊥AE ,CG ∥AE, CG ⊥BF, ∴ CG ⊥BF.

∵在正方形ABCD 中,∠ABH+∠CBG=90o

, ∠CBG+∠BCG=90o

, ∠BAH+∠ABH=90o

,

∴∠BAH=∠CBG, ∠ABH=∠BCG, AB=BC , ∴△ABH ≌△BCG, ∴CG=BH; (2) ∵∠BFC=∠CFG, ∠BCF=∠CGF=90 o

,

∴△CFG ∽△BFC, ∴, 即FC 2

=BF ·GF ;

(3) 由(2)可知,BC 2

=BG ·BF,

∵AB=BC, ∴AB 2=BG ·BF,

∴== 即= .

【精练巩固】

一、选择题 1.(衡阳县一模)△ABC 中,AB=12,BC=18,CA=24,另一个和它相似的三角形最长的一边是36,则最短的一边是( ) A .27

B . 12

C . 18

D . 20

2.如图,小明设计两个直角,来测量河宽BC ,他量得AB=20米,BD=30米,CE=90米,?则河宽BC 为( )

A.50米

B.40米

C.60米

D.80米

3.一个三角形三边的长分别为3,5,7,另一个与它相似的三角形的最长边是21,则其它两边的和是( ) A .19 B .17 C .24 D .21

4.如图,四边形ABCD 中,∠BAD =∠ADC =90°,AB =AD =22,CD =2,点P 在四边形ABCD 的边上.若P

FC

GF

BF FC =22BC FC BF BG BF FG ??BG

FG 2

2AB FC GB

GF

B

A C

D

H

F G

到BD的距离为

3

2

,则点P的个数为()

A.1 B.2 C.3 D.4

第2题第4题第5题

5.如图,路灯距地面8米,身高1.6米的小明从距离灯的底部(点O)20米的点A处,沿OA所在的直线行走14米到点B时,人影的长度( )

A.增大1.5米

B.减小1.5米

C.增大3.5米

D.减小3.5米

6.如图,在△ABC中,AB=24,AC=18,D是AC上一点,AD=6,在AB上取一点E,使A、D、E三点组成的三角形与△ABC相似,则AE的长为( )

A.8

B.

C.8或

D.8或9

7.如图,梯形ABCD中,AB∥CD,∠A=90°,E在AD上,且CE平分∠BCD,BE?平分∠ABC,则下列关系式中

成立的有( )

①;②;③;④CE2=CD×BC;⑤BE2=AE×BC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第6题第7题第8题

8.如图,已知△ABC中,两条中线AE、CF交于点G,设,,则向量关于、的分解式表示正确的为()

A. B. C. D.

二、填空题

9.(舟山)如图,已知△ABC和△DEC的面积相等,点E在BC边上,DE∥AB交AC于点F,AB=12,EF=9,则DF的长是.

BA m

=BC n

=CF m n

1

2

CF m n

=-+

1

2

CF m n

=-

1

2

CF m n

=-

1

2

CF m n

=-+

10.(六合区一模)如图,在Rt△ABC 中,AC=8,BC=6,直线l 经过C ,且l∥AB,P 为l 上一个动点,若△ABC 与△PAC 相似,则PC= .

11.如图,在△ABC 中,D 、E 分别是AB 和AC 中点,F 是BC 延长线上一点,DF 平分CE 于点G ,CF=1,则BC=_______,△ADE?与△ABC?的面积之比为_______,?△CFG 与△BFD 的面积之比为________.

12.如图,在口ABCD 中,AD=10厘米,CD=6厘米,E 为AD 上一点,且BE=BC,CE=CD ,则DE= 厘米. 13. 如图,口ABCD 中,E 是CD 的延长线上一点,BE 与AD 交于点F ,CD=2DE.若△DEF 的面积为a ,则口ABCD 的面积为 .(用a 的代数式表示)

第12题 第13题 第14题

14.如图,M 是

ABCD 的边AB 的中点,CM 交BD 于E ,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与

ABCD 的面积之比为_____.

15.若,,,则用向量、表示________. 16.如图,在口ABCD 中,点F 是AB 的中点,点E 在BC 上,且BC =3BE ,设,,那么将下列向量表示、的分解式:

(1)________;(2)________;(3)________;(4)________.

D

C

B

A

E

123a e e =-+122422b e e e =++12312c e e =-+b c a =BF a =BE b =a b AD =BD =EA =OC =

【精练答案与解析】

一、选择题

1.【答案】C;

【解析】设另一个三角形最短的一边是x,

∵△ABC中,AB=12,BC=18,CA=24,另一个和它相似的三角形最长的一边是36,

∴=,

解得x=18.故选C.

2.【答案】B;

【解析】.

3.【答案】C;

【解析】用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的比相等求出其他两边,再求和.

4.【答案】B;

【解析】A到BD的距离为2,故在AB、AD存在P.

5.【答案】D;

【解析】由题意,,

由相似,,

同理,.

6.【答案】C;

【解析】如图,情况分两种:

7.【答案】B;

【解析】②③④成立.

8.【答案】B.

二、填空题

9.【答案】7.

【解析】∵△ABC与△DEC的面积相等,

∴△CDF与四边形AFEB的面积相等,

∵AB∥DE,

∴△CEF∽△CBA,

∵EF=9,AB=12,

∴EF:AB=9:12=3:4,

∴△CEF和△CBA的面积比=9:16,

设△CEF的面积为9k,则四边形AFEB的面积=7k,

∵△CDF与四边形AFEB的面积相等,

∴S△CDF=7k,

∵△CDF与△CEF是同高不同底的三角形,

∴面积比等于底之比,

∴DF:EF=7k:9k,

∴DF=7.

故答案为:7.

10.【答案】4.8或;

【解析】∵在Rt△ABC中,AC=8,BC=6,

∴AB==10,

当△ABC∽△PCA时,则

AB:PC=BC:AC,

即10:PC=6:8,

解得:PC=,

当△ABC∽ACP△时,则

AB:AC=BC:PC,

即10:8=6:PC,

解得:PC=4.8.

综上可知若△ABC与△PAC相似,则PC=4.8或.

11.【答案】2;1:4;1:6;

【解析】由题意,,且,

,又,

.

12.【答案】3.6;

【解析】△BCE 与△CDE 均为等腰三角形,且两个底角∠DEC=∠BCE ,∴△BCE ∽△CDE ,

=,∴ =,∴DE=3.6厘米. 13.【答案】12a ;

【解析】根据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利用已知得出△DEF ∽△CEB ,△DEF ∽△ABF ,进而利用相似

三角形的性质分别得出△CEB 、△ABF 的面积为4a 、9a ,然后推出四边形BCDF 的面积为8a 即可.

14.【答案】;

【解析】

(三角形等高,面积比等于底边比)

阴影部分的面积与ABCD 的面积之比为1:3.

15.【答案】; 16.【答案】(1); (2); (3); (4).

CD BC DE CE 610DE

6

17

1827

a b c =-

+3b 23a b +2a b -3

2

a b -+

最新上海高中地理等级考试真题及答案(WORD打印版)

2017年上海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 地理试卷 考生注意: 1.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2.本考试分设试卷和答题纸。试卷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综合分析题,所有试题均为简答题。 3.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姓名、报名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并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指定位置上。作答必须涂或写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一律不得分。第一部分的作答必须涂在答题纸上相应的区域,第二部分的作答必须写在答题纸上与试卷题号对应的位置。 一、选择题(共40分,每小题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椰林婆娑送天舟”。选择海南文昌作为我国又一个卫星发射基地的重要影响因素是A.纬度B.地貌C.水文D.气候 2.当地时间某日14时,一架飞机从东京国际机场(东9区)起飞,大约3小时后抵达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到达时的北京时间约为 A.14时B.15时C.16时D.17时 3.2017年3月智利比亚里卡火山再次爆发。火山喷出的岩浆物质冷凝形成的岩石是A.玄武岩B.花岗岩C.石灰岩D.大理岩 4.我国新一代静止气象卫星“风云四号”能对云、雾、雨、雪等天气现象进行精密观测。这些天气现象主要出现在 A.对流层B.平流层C.中间层D.散逸层 5.在亚欧大陆某些沿海地区,常会出现“东风送雨”现象。在下列气候类型中,最可能出现这一现象的是 A.热带沙漠气候B.温带海洋性气候 C.地中海气候D.亚热带季风气候 6.2016年我国沿海海平面上升近38毫米,上升幅度为30多年来最大。如果这一现象持续下去,沿海城市可采取的应对措施是 ①提升防潮排涝能力②控制城市地面沉降 ③加速城市化进程④植树造林修复生态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沪教版沪科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详细

第一套:沪教版第二套:沪科版

沪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第一册 测量的历史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用符号 m 表示,我们走两 步的距离约是 1 米. 3.长度的单位关系是: 1千米= 103米;1分米= 10-1米, 1厘米= 10-2米;1毫米=10-3米 4.人的头发丝的直径约为:0.07 mm 地球的半径:6400 km 5.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量程、分度值和零刻线是否磨损; (2).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 (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 值的下一位; (4). 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6.特殊测量方法: (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 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 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 如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一页纸的厚度.

(2)辅助法:方法如图: (a)测硬币直径; (b)测乒乓球直径; (c)测铅笔长度。 (3)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的,就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 7.测量时间的基本工具是 秒表 。在国际单位中时间的单位是 秒 (s),1h= 60 min= 3600 s. 第一章 声 1-1 声波的产生和传播 1.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 振动 而产生。 振动 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 介质 传播。 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 空气 传来的。 3.声音速度: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 340m/s 。声音在 固体 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 气体 体快。利用回声可测距离:总总vt S s 2 121== 4.声音的传播形式:声波 5.声音传递 信息 和 能量 6. 可听声:频率在20Hz ~20000Hz 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 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 的声波。 1-2 声音的特质

沪教版 高中地理 专题2 地球的伙伴——月球

专题二地球的伙伴——月球 一、月球 (一)月球的概况 1、体积小、质量小、引力小。 体积是地球的1/49,质量是地球的1/81,引力是地球的1/6。引力小,无大气和液态水,只有两极有固态水。月球表面上大气压力较小。由于月球表面上没有大气,所以气温日较差大,太阳光笔直照射,无法传播声音,易受陨石撞击而留下环形山。 2、月球地貌 环形山密布是月球表面最明显的特征。最大的环形山是贝利环形山。 (二)月球的运动特征 月球在自转的同时,还不停地绕地球公,公转的周期为27.32日,称为恒星月。 恒星日指月球在上连续两次通过某一恒星所需要的时间,是月球绕地球公转的真正周期。(以恒星为参照点,月球中心由西向东连续两次通过某恒星与地心连线的时间,叫做恒星月。) 月球绕地球公转一周约需要一个月的时间,这即为月球公转的周期。 月球的自转周期与公转周期和方向是一致的,均为自西向东。所以地球上的人永远只能看到相同的半个月球。 二、月相 【内容要点】 识记 ◆主要月相的名称及对应的农历日期 ◆大潮和小潮出现的农历日期 理解 ◆月球表面环境的特征 ◆朝向地球的月面始终不变的原因 ◆新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依次出现的规律 ◆日食与月食发生时,日、地、月三者之间的相对位置 ◆大潮、小潮出现时对应的月相

简单应用 ◆对某一次日食或月食现象进行解释与分析 综合应用 ◆用月相变化原理解析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自然现象,以及文学艺术作品中对月相的描述 ◆阐明潮汐对水资源、海岸地貌、生态、航运、养殖、发电、旅游等的影响 (一)月相变化的原因 1、月相 月球圆缺变化的各种形状,即为月相。 2、月相成因 月球是一个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在同一时间里,太阳只能照亮月球表面的一半,向着太阳的半球是亮的,背着太阳的半球是暗的。 月球绕地球公转,地球绕太阳公转。 阳三者的相对位置不断发生变化,导致月球朝向地球并被照亮的部分的形状也随之变化。这种变化视日、地、月三者的相对位置而定。它取决于两方面的因素:①太阳照射月球的方向; ②地球上观测月球的方向。 (二)月相变化的规律 1、月相变化规律 (1)当月球转到太阳和地球之间,三者成一条直线时,月球朝向地球的一面背着阳光,我们看不到它,这是新月,俗称朔。新月发生在农历初一。 (2 月球朝向地球的一面能被太阳照到一半,我们就能看到半边月亮,这是上弦月 (3)当月球转到太阳相对的另一边,地球在太阳和月球之间,且成一条直线时,月球朝向地球的一面全部被太阳照亮,我们能看到整个月半球,这叫满月,俗称望。满月发生在农历十五、十六。

沪科版初中物理教材分析

沪科版初中物理教材分析 姜有志 一、沪科版初中物理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 力图体现九年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的改革理念,从“三维”目标培养学生,注重学生的发展,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科学探究及学习方法的多样化,注重学科渗透,科技新成就的适当纳入。(四“注重”) 简而言之:以培养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 二、编写原则: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三、沪科版物理教材特点: 1.从自然与生活现象引入问题。通过探究寻找规律,然后介绍知识在生活、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2.将科学探究的各主要环节(七大要素)渗透于不同章节,让学生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不仅学习知识技能,还将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养成科学探究的能力。 3.注重学科间的渗透、人文精神与自然科学的融合,以便学生学习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客观了解科学的社会功能,树立正确的科学观。 4.教材栏目丰富多彩,有“迷你实验室”、“实验探究”、“讨论与交流”、“信息窗”、“请提问”、“实践活动”、“作业”,书中插图形式多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教材的语言简洁而有诗意;插图充满童趣和富有时代气息;引入的物理自然现象和实验事实情景鲜明、富有冲击力;教材的结构体系循序渐进、台阶合理。 要建立教材是课程资源之一,教师是用教材教学生,而不是教教科书的思想。 四、章节顺序 8年级教材 一、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二、运动的世界三、声的世界 四、多彩的光五、熟悉而陌生的力六、力与运动 七、密度与浮力八、压强九、机械与人

十、小粒子与大宇宙 9年级教材 十一、从水之旅谈起十二、内能与热机十三、了解电路 十四、探究电路十五、从测算家庭电费说起十六、从指南针到磁悬浮列车 十七、电从哪里来十八、走进信息时代十九、材料世界 二十、能量与能源 分章教材分析举例: 第四章多彩的光 对科学探究能力的基本要求 1.明确探究目的和已有条件,经历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的过程。 2.认识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在科学探究中的作用。 3.尝试选择科学探究的方法及所需要的器材。 4.尝试考虑影响问题的主要因素,有控制变量的初步意识。 科学内容 通过实验,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 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了解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通过观察和实验,知道白光是由色光组成的。比较色光混合与颜料混合的不同现象。 全章概述 1.本章基本要求 本章首先要求学生通过对生活、自然和实验现象的观察、归纳、总结出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以及光在两种介质界面所发生的光的反射规律和光的折射规律。并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关于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也只要求学生通过简单的实验能够了解。但是,对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则要求学生能够通过科学探究进行归纳和总结,

上海市高二地理等级性考试三轮复习自然地理专题练习(含答案)

2020年上海市高二地理等级性考试三轮复习自然地理专题练习 一、单选题 1.左图所示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中,最可能呈现右图景观的是 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 2.读下列等高线地形图,在地点②至⑤中,容易发育河流的是( ) A.①B.③C.④D.⑤ 我国在南极地区建立了第四座科考站-泰山站(73°51′S,76°58′E),它位于中山站(69°22′S,76°22′E)与昆仑站(80°25′S,77°07′E)之间,可为中山站通往昆仑站考察提供物资及应急保障的中继支撑。读图1、图2,完成下面小题。 3.泰山站位于北京的 A.东南方向B.东北方向C.西南方向D.西北方向 4.我国四个南极科考站中 A.长城站濒临印度洋B.中山站常年盛行东北风 C.泰山站自转线速度高于中山站D.昆仑站终年盛行下沉气流

5.图2所示泰山站主体为高脚式的灯笼状建筑,该式建筑的主要作用是 A.通风防暴雪堆堵B.利于宣传中国文化 C.防紫外线辐射D.利于天文观测 6.2019年的地球一小时熄灯活动定于3月23日当地时间晚8:30举行。下列四城市(悉尼东10区,洛杉矶西8区,伦敦0时区)熄灯的先后顺序依次是, A.上海→悉尼→洛杉矶→伦敦B.洛杉矶→伦敦→上海→悉尼 C.伦敦→洛杉矶→上海→悉尼D.悉尼→上海→伦敦→洛杉矶 7.2019国庆70周年庆祝大会阅兵仪式于北京时间10月1日上午10时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在澳大利亚悉尼(东十区)的中国留学生观看实况转播的时间是 A.9月30日21时B.9月30日21时C.10月1日11时D.10月1日12时 8.读某地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变化示意图,可以判断观测者位于() A.北半球,50°N某地B.北半球,40°N某地C.南半球,50°N某地D.南半球,40°N某地天文观测中常出现“行星冲日现象”,即当地球恰好运行到某行星和太阳之间,三者几乎排成一条直线的现象。图示意太阳系局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下列能够发生冲日现象的行星是 A.水星B.金星 C.月球D.木星 10.图中属于巨行星的是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④⑤

粤沪版初中物理知识点大全

第一章走进物理世界 一、长度的测量: 1、长度测量的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米(m),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3、主单位与常用单位的换算关系:1km=103m 1m=10dm 1dm=10cm 1cm=10mm 1mm=103μm 1μm=103nm 1m=106μm 1m=109nm 4、特殊的测量方法: (1)测量细铜丝的直径、一张纸的厚度等微小量,常用累积法。 (2)测地图上两点间的距离,园柱的周长等常用化曲为直法。 (3)测操场跑道的长度等常用轮滚法,即用已知周长的滚轮沿着跑道滚动,记下轮子转过的圈数,可算出跑道的长度。 (4)测硬币、球、园柱的直径圆锥的高等常用辅助法(用刻度尺及三角板等组合起来测量)。 5、刻度尺的使用规则: (1)“选”: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刻度尺。 (2)“看”: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3)“放”:刻度尺要沿着所测长度紧贴物体且不歪斜,如果用零刻线磨损的的刻度尺测量时,要从某一个清晰的整刻度开始。 (4)“读”: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5)“记”: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或者说成测量结果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6、误差: (1)定义:测量值和真实值的差异叫误差。 (2)产生原因:测量工具测量环境人为因素。 (3)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用更精密的仪器 (4)误差只能减小而不能避免,而错误能够避免。 二、时间的测量: 1、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秒(S);其它单位:时(h)分(min)毫秒(ms)微秒(μs)纳秒(ns)

沪教版初中物理全部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第一册 测量得历史 长度与时间得测量 1、长度得测量就是最基本得测量,最常用得工具就是刻度尺。 2长度得主单位就是米 ,用符号 m 表示,我们走两步得距离约就是1 米、 3、长度得单位关系就是: 1千米= 103米;1分米= 10-1米, 1厘米= 10-2米;1毫米=10-3米 4、人得头发丝得直径约为:0、07 mm 地球得半径:6400 km 5、刻度尺得正确使用: (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得量程、分度值与零刻线就是否磨损; (2)、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不利用磨损得零刻线; (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得下一位; (4)、测量结果由数字与单位组成。 6、特殊测量方法: (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得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 尺来测量得数量后,再测量出它得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 物体得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得长度。如测量细铜丝得直 径,测量一页纸得厚度、 (2)辅助法:方法如图: (a)测硬币直径; (b)测乒乓球直径; (c)测铅笔长度。 (3)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量得,就可用其她物体代替测量。 7、测量时间得基本工具就是秒表。在国际单位中时间得单位就是秒 (s),它得常用单位有小时 , 分。1h= 60 min= 3600 s、 第一章声 1-1声波得产生与传播 1、声音得发生:由物体得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得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得声音就是靠空气传来得。 3、声音速度:在空气中传播速度就是: 340m/s 。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气体体快。利用回声可测距

沪教版高一地理上册复习提纲(上海)

第二册人文地理 ——人口与城市化 考纲分析 考点: 1.人口与人口容量:(32)人口增长;(33)人口分布与迁移;(34)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 2.城市化:(35)城市的基本特征与空间结构;(36)城市化进程、城市化问题及其对策。 知识梳理 知识梳理 专题16人口增长 1、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人口机械增长率=迁入率—迁出率(单位:‰) 2、世界人口不同阶段的人口增长特征(思考:两类国家主要位于人口发展模式的哪个阶段?) 中国 中国14亿5‰美国3.5亿7‰印度12.3亿14‰日本1.3亿2‰ 包括人口的年龄构成、性别构成、职业构成和文化构成等方面。其中,衡量人口性别构成的主要指标是人口性别比,即指某一人口中男性对女性的比例,如人口性别比为103,则表示100名女性对应103名男性。 4、人口金字塔是一种形象、直观地同时表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年龄构成和性别构成的图像。一般来说,发展中国家的人口金字塔为增长型,发达国家为稳定(中国)型或缩减型。 (读图训练:在人口金字塔图内读取某国或某地区的人口年龄构成和性别构成数据)

:人口众多、资源不足、环境承载力较弱。7、我国的人口政策: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实行计划生育。8、我国面临的人口问题主要有 (1)人口基数大,每年净增人口多;(2)人口素质有待提高,人才短缺问题突出;(3)人口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4)人口流动带来的社会问题;(5)出生人口性别比较高。 专题16人口分布与人口迁移 1、人口分布与迁移从世界范围来看主要有三种趋势:一是向平原集中,二是向沿海集中,三是向城市集中。 2、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 自然条件 气候条件 温带、亚热带的湿润和半湿润地区 地形条件平原地区和沿海地区水资源 沿河、沿湖地区 社会经济条件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地区、城市历史原因 开发时间早,人口较多 3造成人口稀疏的主要原因:湿热、干旱、寒冷、高寒。 4、我国的人口分布极不平衡,特征是东南多,西北少,我国的人口分界线是黑河—腾冲线(胡焕庸线)。(比较:人口分界线两侧的气候、地形、农业生产方式等差异) 5、人口迁移的主要形式有劳务迁移、难民迁移、智力迁移等。(分析:劳务迁移引起

沪科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1.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中各种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物理实验是研究 物理问题的基本方法之一。 2.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 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 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1米。 长度的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纳米(nm),它们关系是: 1km=1000m=103m;1dm=0.1m=10-1m 1cm=0.01m=10-2m;1mm=0.001m=10-3m; 1um=10-6m;1nm=10-9m。 3.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和最小分度值;(2).用刻度尺测量时,零刻度线 要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不要用磨损的零刻度线);(3).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靠被测物体,尺的位置要放正;(4).读数时视线要与正对刻度线,不可斜视;(5).在读数时,要估读到最小分 度值的下一位,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4.在实验室里常用量筒、量杯测量物体的体积;它们常用毫升做单位,1ml=1cm3;测量液体体积时,视线要与液面的凹形底部(或凸形顶部)相平。

5.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它只能尽量减少,而不能消除,常用减少误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6.特殊测量方法: (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 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如测量细铜丝的直径, 测量一页纸的厚度. (2)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的,就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如: 怎样测地图上一曲线的长度? 7.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8.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 9.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10.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这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11.速度:用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12.速度的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公式: v=s/t,速度的主单位是:米/秒 13.变速直线运动:物体运动速度大小是变化的直线运动。 14.平均速度:在变速直线运动中,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可得物体在这段路程中的快慢程度,这就是平均速度。 第三章声的世界 1.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音速度: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m/s。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沪教版)汇总教学提纲

八年级第一册 测量的历史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用符号 m 表示,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 1 米. 3.长度的单位关系是: 1千米= 103米;1分米= 10-1米, 1厘米= 10-2米;1毫米=10-3米 4.人的头发丝的直径约为:0.07 mm 地球的半径:6400 km 5.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量程、分度值和零刻线是否磨损; (2).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 (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4). 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6.特殊测量方法: (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 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 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如测量细铜丝 的直径,测量一页纸的厚度. (2)辅助法:方法如图: (a)测硬币直径; (b)测乒乓球直径; (c)测铅笔长度。 (3)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的,就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 7.测量时间的基本工具是秒表。在国际单位中时间的单位是秒 (s),它的常用单位有小时,分。1h= 60 min= 3600 s. 第一章声 1-1声波的产生和传播 1.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音速度: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 340m/s 。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

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 气体 体快。利用回声可测距离:总总vt S s 2 1 21== 4.声音的传播形式:声波 5.声音传递 信息 和 能量 6. 可听声:频率在20Hz ~20000Hz 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 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 的声波。 1-2 声音的特质 1.乐音的三个特征: 音色 、 音调 、 响度 。 (1)音调:是指声音的 高低 ,它与发声体的 振动频率 有关系。 (2)响度:是指声音的 强弱 ,跟发声体的 振幅有关 、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3)音色:不同乐器、不同人之间他们的 音色 不同 2.人们用分贝来划分声音强弱的等级,30dB ~40dB 是较理想的环境,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 90 分贝;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 50 分贝。 3.噪音与乐音的区别:是否为有规律的振动 4.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 声源处 减弱;(2)在 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 人耳 处减弱 第二章 光 1.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 3. 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3×108米/秒,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3×108米/秒 4.光的直线传播的例子:影子、日食、小孔成像、 2-1光的反射 1.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 2.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注:光路是可逆的) 3.反射的种类:镜面反射、漫反射 4.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一样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5.平面镜成像特点: 光

上海沪教版初中物理公式汇总大全

初中物理公式汇总 一、密度(ρ): 1、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2、公式: 变形 m 为物体质量,主单位kg ,常用单位:t g mg ; v 为物体体积,主单位cm 3 m 3 3、单位:国际单位制单位: kg/m 3 常用单位g/cm 3 单位换算关系:1g/cm 3=103kg/m 3 1kg/m 3=10-3g/cm 3水的密度为×103kg/m 3,读作×103 千克每立方米,它表示物理意义是:1立方米的水的质量为×103千克。 二、速度(v ): 1、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计算公式: 变形 , S 为物体所走的路程,常用单位为km m ;t 为物体所用的时间,常用单位为s h 3、单位:国际单位制: m/s 常用单位 km/h 换算:1m/s=3.6km/h 。 三、重力(G ): 1、定义: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的力叫重力 2、计算公式: G=mg m 为物理的质量;g 为重力系数, g=kg ,粗略计算的时候g=10N/kg 3、单位:牛顿简称牛,用N 表示 四、杠杆原理 1、定义:杠杆的平衡条件为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2、公式:F 1l 1=F 2l 2 也可写成:F 1 / F 2=l 2 / l 1 其中F 1为使杠杆转动的力,即动力;l 1为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即动力臂; F 2为阻碍杠杆转动的力,即阻力;l 2为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即阻力臂 ρ m V = V m ρ = V m ρ = v s t = t s v = v t s =

2018上海地理一模简答题汇编专题 农业

农业 (2018.崇明.一模)30°N纬线是一条神奇的纬线,附近分布着许多奇特的地理景观和城市返。 22.说出上海所处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并分析其农业生产特点。(6分) 答案: 22.水田农业(2分)人均耕地少,生产规模小;商品率较低:农业生产靠传统经验,机械化和科学水平低;劳 动密集型农业劳动集约化程度高,生产方式精耕细作,单位面积产量高。(任答两点,共4分) (2018.闵行.一模)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20分) 西欧是现代工业发源地,鲁尔区是德国著名的工业区,这里煤炭资源丰富,人口密集、城 市众多,铁路公路发达,大学和研究机构众多,被称为“德国工业的心脏”。

23.从气候角度,分析D地成为英国小麦主要产区的原因。(4分) 答案: (4分)难度系数0.50 D地位于英国纬度较低地区,热量条件优越;地处西风带,中部山脉背风坡,降水相对略少,光照充足(每点2分,共4分) (2018.静安.一模)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间题。(20分) 材料一:2015年2月22日,西班牙首都马德里发出的首趟“义新欧”国际铁路集装箱返程班车(马德里—义乌),载着西班牙火腿、红酒、橄榄油等产品抵达义乌。“义新欧”全钱开行,是推进“一带一路”“互联互通”战略从构想走向落实的重要标志。 材料二:下图为“义新欧铁路通道示意图”

22.判断西班牙所在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并归纳其生产特点。(4分) 答案: 22.(共4分)地中海型农业(2分),农业生产规模小,机械化程度低。(2分) (2018.松江.一模)新疆吐鲁番盆地是天山东部的一个山间盆地,位于天山山脉东端。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新疆大部分地区降水稀少,气候干旱,北部地区受来自北冰洋和大西洋气流的影响,有一定降水量。

初中物理公式大全(沪科版)知识讲解

初中物理公式大全 一、速度公式 二、重力公式 G=mg (G:重力,m:质量,g:通常g取10N/kg,题目未交待时g取9.8N/kg) 三、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方向相同:F合=F1+F2;方向相反:F合=F1—F2 四、密度公式 冰与水之间状态发生变化时m水=m冰ρ水>ρ冰v水<v冰 五、浮力公式 (1)F浮=F下-F上(压力差法) (2)F浮=G物(漂浮、悬浮法) (3)F浮=G--F(称重法) (4)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m排g=ρ液g V排(排水法) (F浮:浮力,G排:排开的液体所受重力,m排:排开的液体的质量,ρ液:液体密度,V排:排开液体的体积,g:10N/kg或9.8N/kg)

六、压强公式 (1)普适公式 S F =p (p :压强Pa ,F :压力N ,S :受力面积m 2)固体平放时F = G =mg (2)液体压强公式 p =ρgh (p :液体压强 ρ:液体的密度; h :深度【从液面到所求点的竖直距离】 ) 七、杠杆平衡条件公式 F 1l 1=F 2l 2 ( F 1:动力 ;L 1:动力臂;F 2:阻力; L 2:阻力臂 ) 八、滑轮(组)公式 (不计绳重和摩擦) (F :绳子自由端受到的拉力; G 物:物体的重力; s :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 h :物体升高的距离; G 动:动滑轮的重力; n :有n 段绳子承担物重) (1)定滑轮: F=G 物 s=h (2)动滑轮:)G (2 1F 动物+=G S=2h (3)滑轮组:)G (n 1F 动物+=G s =nh 九、功、功率、机械效率 (1)功 a 、W =Fs (W :功J ,F :力N ,s :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m) b 、把物体举高时W =Gh c 、通过功率计算 W =Pt (2)功率 Fv t Fs t W P ===(一般) (P :功率W ,W :功J; t :时间s ,F 、 s :同上,v :速度) (3)有用功 W 有=Fs=Gh (与功相同) W 有=W 总-W 额(有用功=总功-额外功) (4)总功 W 总=F s (F :总动力,s: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W 总= W 有+W 额 (5)机械效率 %100W W ?=总 有η (η:机械效率,一定小于1) 九年级物理 热学部分(第十二、十三章)

湘教版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

地理必修Ⅲ笔记 1.1 区域的基本含义 1区域的概念: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 法划分出来的。 2区域的基本特征:具有一定的界线、区域内部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的差异性、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发展变化会影响到周边和相关的地区。 3区域的空间结构:区域中各要素的相对位置关系和空间分布形式。农业通常表现为面状,交通运输线路表现为线状和网络状,城市和工业表现为点状,城市群和工业区表现为岛状。影响区域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4区域的产业结构:传统的农业区域和发展水平较低的区域,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比较大; 工业区域或加速推进工业化的区域,第二产业所占比重较大。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第三产业比重较大,三次产业的产值比重呈现出“三、二、一”的格局。 1.2 区域的发展阶段 1、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标志:常用的有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三次产业产值比重等。其余的指标如人文发展指数(预期寿命、教育程度和国内生产总值) 1.3 区域发展差异 1我国东、中、西部差异 ①三大经济地带的划分: 东部:沿海12省区(辽、冀、京、津、鲁、苏、沪、浙、闽、粤、琼、桂)(注:未包括港、澳、台地区);中部9个省区(黑、吉、内蒙古、晋、豫、皖、鄂、赣、湘);西部10个省区(陕、甘、宁、青、新、云、贵、川、渝、藏) ②东部与中西部的发展差异: 东部:社会经济相对发达,工业化、城市化和科技教育水平都比较高,发展速度亦快于中西部。对外开放时间早,程度高,第二和第三产业相对发达,工业结构以轻型和轻重混合型为主。 中、西部:地域广阔,资源丰富,总体发展水平明显落后于西部。农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

2019年上海市普通高中等级性考试地理试卷有答案

绝密★启用前 2019年上海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 地理试卷 一、选择题(共40分,每小题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新速度,新经济,新时代”我国高速铁路建设是世界最完善,运行里程最长的。在高铁建设中,需要克服多溶洞,多暗河等不利地质条件的地貌类型区是 ( ) A .海成地貌 B .黄土地貌 C .岩溶地貌 D .风成地貌 2.横断山脉位于青藏高原,云贵髙原,四川盆地之间。横断山脉是亚欧板块和哪一板块碰撞形成的 ( ) A .太平洋板块 B .印度洋板块 C .非洲板块 D .美洲板块 3.学生在福建平潭的研学旅行中,观察到矗立在沙滩上的两块巨石,其矿物晶体颗粒较粗色泽较浅,其岩石可能是 ( ) A .花岗岩 B .玄武岩 C .大理岩 D .石灰岩 4.人类首次使用射电望远镜拍下了黑洞照片,干燥的环境有助于天文观测,根据已知条件判断下列哪些地区适合天文观测 ( ) ①西欧平原 ②亚马孙平原 ③南美沙漠区 ④南极大陆 A .①和② B .①和③ C .①和④ D .③和④ 5.某地因我国东部丽带的移动,降水一般集中在6月中旬到7月上旬,之后一段时间出现炎热干燥的天气,这一地方位于 ( ) A .华北平原 B .东北平原 C .长江三角洲 D .珠江三角洲 6.赤道以南莫桑比克等地区受热带气旋“伊代”影响该地区的天气系统应是 ( ) A B C D 7.增加绿地面积会给城市带来的影响 ( ) A .植物蒸腾会减少 B .下渗减少 C .海洋输送水汽减少 D .地下径流增加 8.当厄尔尼诺发生时,太平洋东部表层海水 ( ) A .温度升高,暴雨 B .温度升高,干旱 C .温度降低,干旱 D .温度降低,暴雨 9.甲省位于我国东南部地区,乙省位于胡焕庸线北侧,表格为两省三个年龄段的人口变 A .环境人口容量更大 B .少年儿童人口量少 C .尚未进入老龄化 D .劳动人口需求缺口大 10. 非洲北部的利比亚战乱不断,一些国民分分向其他国家迁移,这种迁移方式是( ) A .智利迁移 B .难民迁移 C .劳务迁移 D .生态移民 11.2018年香港金融业产值排名全球第三。香港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为 ( ) A .商业用地和居住用地 B .商业用地和工业用地 C .工业用地和农业用地 D .工业用地和居住用 12.近年来,上海郊区瓜果飘香,鲜花争艳,影响该变化的原因是 ( ) A .市场需求变化 B .劳动力减少 C .城市热岛效应加剧 D .水资源减少 13.2019年4月,上海张江生物医学产业园新增四个产业园,生物医学产业在此聚集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 ) A .劳动力数量 B .能源矿产 C .交通运输 D .科学技术 ------------- 在 --------------------此 -------------------- 卷--------------------上 -------------------- 答-------------------- 题--------------------无 -------------------- 效---------------- 毕业学校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 考生号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2020初中物理知识点汇总沪科版

初中物理知识点汇总(沪科版) 初二 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 第一节 动与静 第二节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第三节 快与慢 第四节 科学研究:速度的变化 第一节 动与静 1、机械运动: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简称为运动。 2、参照物: (1)研究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参照物并不都是相对地面静止不动的物体,只是选哪个物体为参照物,我们就假定这个物体不动。 (3)参照物可任意选取,但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对同一物体的运动情况的描述可能会不同。 (4)静止的概念:如果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则称这个物体静止。 (5)世界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也就是说运动是绝对的。 第二节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1、长度单位: ①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米(m ) ②常用单位:千米(km )、分米(dm )、厘米(cm )、毫米(mm )、微米(um )、纳米(nm ) ③换算关系:m 101km 3 ,nm 10=μm 10=mm 10=100cm =10dm =1m 963

2、时间单位: ①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秒(s ) ②常用单位:时(h ),分(min ),毫秒(ms ),微秒(μs )。 ③换算关系:1h=60min ,1min=60s ,μs 10ms 101s 63==。 3、用刻度尺测长度: (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刻度尺的零刻线、量程和分度值。 (2)使用时要注意: ①尺子要沿着所测长度放,尺边对齐被测对象,必须放正重合,不能歪斜。 ②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如因零刻线磨损而取另一整刻度线为零刻线,切莫忘记最后读数中减掉所取代零刻线的刻度值。 ③厚尺子要使有刻度面紧贴被测对象,不能“悬空”。 ④读取数据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 ⑤正确记录测量结果 ? ??位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录无意义只写数字而无单位的记 ⑥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4、时间的测量: (1)用停表或手表测量一段时间。 (2)采用数脉搏跳动次数的方法估测一段时间。 5、测量误差: (1)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2)误差不能避免,只能尽量减小,错误能够避免是不该发生的。 (3)减小误差的基本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另外,选用精密仪器,改进测量方法也可以减小误差。

沪教版初中物理教案教学内容

沪教版初中物理教案 篇一: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教案 八年级物理全册教案 (沪科版) 第一章走进物理世界 一、课标要求 1.让学生学习初步的物理知识与技能、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熏陶; 2.能通过日常经验或物品粗略估测长度,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 3.能根据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时间,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二、本章教材分析本章是教材的入门篇,共安排了4节内容。在整个教材中,相当于一个大的引言。主要围绕三个问题展开:什么是物理学?为什么要学习物理学?怎样学好物理学? 首先介绍了什么是物理学,物理学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研究和学习物理学的方法;然后介绍两种最常见的测量——时间和长度的测量;最后通过探究摆的奥秘,让学生亲自经历和体验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 本章内容丰富,立意高远,对学生学习物理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既是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素材,又是进一步学习物理的必要基础。

对于“什么是物理学”这个问题,学生需要在后面学习物理的过程中逐步认识和体会,所以这里教材处理的比较简单。通过两个现象和实验引出了“物理学就是研究光、热、声、电等各种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重点不是放在物理学的定义和内涵上,而是放在对情景的感受和实验模拟的观察上面,让学生感受到这些现象,引发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和尝试解释这些现象的兴趣和动力,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对于“为什么要学习物理学”这个问题,教材主要是通过第1节的“物理学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人类的文明”来体现的。这一段重点介绍了物理学与我们的生活和社会的关系,意在让学生通过学习这些内容认识学习物理学的作用。 本章的教学重点: ⑴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物理起始课的重要目标。⑵学会使用测量工具,提高实验技能。⑶初步感受和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本章的教学难点: 正确使用测量工具和合理选择测量方法。 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并在经历的过程中体验和感悟科学探究的方法。三、课时安排 全章共4节,每节计划用2课时;全章小结与检测:2课时;共10课时。

上海高中地理第三册拓展第一篇地域分异规律知识点大全精讲讲义(PDF打印版)

上海市高中地理知识点大全精讲讲义拓展第一篇—地域分异规律 1

(2)一种要素的变化往往会引起其他要素的系列变化,进而导致地理环境整体发生变化。 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性表现为: (1)不同地区各地理要素具有不同的特征,各地理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形成千差万别的地理环境; (2)人类在利用、建设环境时,必须因地制宜、对具体事物进行具体分析。 6、自然地理环境的区域差异主要有地带性规律和非地带性分异。 7、地带性规律又分为纬度地带性、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等基本规律。 【知识点二】:专题2、纬度地带性(表现、成因、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学习要求】: ④理解由赤道向两极的自然带分布规律及其主导因素 ⑩比较不同自然带的特征,分析成因 ?结合实例分析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知识梳理】 1、纬度地带性是地理环境及组成要素具有按纬度变化方向发生变化,沿纬线方向延伸成带状分布的特征,主要表现为:气候、土壤、生物及其环境,从赤道向极地有规律的更替。 2、自然环境的纬度地带性以热量为基础。 3、气温从低纬到高纬逐渐降低,从赤道至极地分为热带、亚热带、温带、亚寒带、寒带等不同温度带。 4、在热量分配和水分共同作用,自然景观沿纬度变化方向发生有规律的更替和变化,在低纬地区和北半球高纬地区较典型。 5、自然带通常指主要受地带性分异因素影响,在地表沿一定方向大致呈带状延伸分布,并具有一定宽度的自然区划单位。 6、陆地自然带的存在是地理环境差异性的体现,是各地环境要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7、以植被类型为标志,划分世界陆地自然带,具体分布图见课本P6 图1.3(牢记),(各自然带特征见课本P6-P8)。 8、自然带的形成是以热量和水分为基础的,因此,自然带的分布基本上与气候类型分布一致。 9、土壤的纬度地带性特征(见课本P9)。 10、纬度地带性的成因:是由于地球的球体形状造成太阳辐射在地表分布不均所致。 2

沪教版(上海)初中物理课本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知识清单

八年级 第一册 测量的历史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 刻度尺 。 2长度的主单位是 米 ,用符号 m 表示,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 1 米. 3.长度的单位关系是:1千米=103 米;1分米= 10-1 米, 1厘米= 10-2 米;1毫米=10-3米 4.人的头发丝的直径约为:0.07 mm 地球的半径:6400 km 5.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量程、分度值 和零刻线是否磨损 ; (2).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 (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 垂直 ,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 的下一位; (4). 测量结果由 数字 和 单位 组成。 6.特殊测量方法: (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 如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一页纸的厚度. (2)辅助法:方法如图: (a)测硬币直径; (b)测乒乓球直径; (c)测铅笔长度。 (3)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的,就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 7.测量时间的基本工具是 秒表 。在国际单位中时间的单位是 秒 (s),它的常用单位有 小时 , 分 。1h= 60 min= 3600 s. 第一章 声 1-1声波的产生和传播 1.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 振动 而产生。 振动 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 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音速度: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 340m/s 。声音在 固体 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 气体 体快。利用回声可测距离:总总vt S s 2 121== 4.声音的传播形式:声波 5.声音传递 信息 和 能量 6. 可听声:频率在20Hz ~20000Hz 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 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 的声波。 1-2 声音的特质 1.乐音的三个特征: 音色 、 音调 、 响度 。 (1)音调:是指声音的 高低 ,它与发声体的 振动频率 有关系。 (2)响度:是指声音的 强弱 ,跟发声体的 振幅有关 、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3)音色:不同乐器、不同人之间他们的 音色 不同 2.人们用分贝来划分声音强弱的等级,30dB ~40dB 是较理想的环境,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 90 分贝;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 50 分贝。 3.噪音与乐音的区别:是否为有规律的震动 4.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 声源处 减弱;(2)在 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 人耳 处减弱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