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21古诗三首教学设计及反思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21古诗三首教学设计及反思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21古诗三首教学设计及反思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21古诗三首教学设计及反思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21古诗三首教学设计及反思

21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塞、秦、征”等8个生字,会写“词、催、醉”等10个生字,理解“但使、飞将、欲饮、人杰”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默写古诗《出塞》、《夏日绝句》。

3.理解诗句的意思,再明白诗的大意。

4.体会诗人的思想,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教学重点

1.借助以前学过的读诗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

2.引导学生把握好朗读的节奏,掌握抑扬顿挫。

教学难点

1.理解诗句的意思。

2.体会诗人的思想,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教具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知诗人,解诗题

课前预热:以诗会友《静夜思》。李白在什么情况下会思念家乡?你有过想家的经历吗?

1.知诗人:今天我们来学习《古诗三首》。说到唐诗,你们会想到哪些唐

代诗人?你对诗人了解多少?我们今天学习著名边塞诗人王昌龄写的《出塞》。

2.读诗题《出塞》。“塞”是什么意思?“出塞”怎么解释?

(是古代军歌的一种题目,出征到塞外的意思。)

3.你想到边塞看看吗?

欣赏图片。边塞给你什么样的感觉?(教师板书:《古诗三首》)

在学习在这首诗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诗人。

(出示课件——王昌龄照片、生平简介)

二、初读诗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4)“塞、秦、征、还”

2.学习生字

(5)“塞、秦、征”

3.指导书写

“塞”的中间第三横长;“秦”上大下小;“征”左窄右宽。

三、再读诗文,探究诗意

1.师:学习著名边塞诗人王昌龄写的《出塞》。

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说说哪个字容易读错。

(2)大家跟读,学习“秦”字。

(3)提问“但使,飞将,不教,胡马”等词的意思。

2.朗读古诗:根据平仄规律和七言绝句这种诗体的特点来读。

师:到底诗人吟了什么诗,我们来听听看。

(生听课件中范读)

(指名读,齐读,师范读。)

读得字正腔圆是学诗的第一步,我们还要读出诗的韵味,读出诗的感情,这就是要理解诗的意思。我们来说说学习古诗有什么好的方法?

3.师:现在请同学自由朗读这首诗,通过图文结合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诗中的字、词,不懂的字用“△”标出。

(生自由朗读学习古诗)

4.交流学习一、二两句。

在这两行诗中,有什么不懂的字词可提出来。

小组合作理解诗意:根据我们说的学习方法再读古诗,把理解的词放入诗中,用我们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5. 反馈交流:在边塞看到秦汉时的明月,照着秦汉时的边关,万里出征的将士们仍未归还。只要汉代的飞将军李广还在,决不会让匈奴的军队越过阴山。

6. 指导第一句的修辞手法“互文”。像这样前文含有后文中省略的词这样的修辞手法叫“互文”,古代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手法。(教师板书:互文秦汉)

7. 同桌互说诗意,再读古诗。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指名说诗句的意思)

8.指导朗读朗读整首诗。

朗读古诗时不仅要读准字音,有感情,还应有节奏,我们根据画好停顿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生有节奏地朗读古诗)

三、悟诗情

体会“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我们理解了古诗的意思,现在我们来体会诗中的情感。

(一)感悟画面之悲。

1.师范读诗句。

你眼前出现一幅什么画面?

(板书:明月关人未还)这样的画面给了你什么样的感觉?

2 . 指导读出感觉。

小结:古代描写军旅生活的诗歌,大都要写到明月和边关。“明月”“边关”已经成了戍守边关将士们生活的两个典型的景物。

(二)感悟人心之悲。

1.从征人角度感悟。

“人”指什么人?(板书:同情征人)(唐代镇守边塞的士兵统称征人)

(1)想一想:白天军务繁忙,到了静夜面对边塞荒凉的关山和一轮明月,那些背井离乡,长途跋涉来驻守边关的征人们,会想什么呢?(家亲人)(2)补诗句:( 9李颀诗:“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 师:不知何处传来悠扬的芦笛声,引得征人直往家乡的方向望。他们望到

了什么?

(望到的依然是明月和边关。)他们什么心情?体会失望、悲伤。

读出语气。

(3)激情引读:回家是千百万征人萦绕心头上的梦啊!却只能化为一句——(引读)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2.从亲人的角度感悟

(1)过渡:征人在万里之外喋血沙场,在同一轮明月下他们的家人在做

什么呢?

(2)想象说话:白发苍老的双亲,拄着拐杖,倚在门口,对远方的儿子

说__________。勤劳善良的妻子,干完农活,站在村口,对远方的丈夫说

____________。孤苦年幼的孩子,对远方的父亲喊:_________。

指名反馈

(3)师:多么动情的呼唤,多么强烈的期盼,但他们等来的盼来的却依

然是“人未还”引读。此时月圆人却不圆他们会是什么样的心情?(悲伤)

(板书:悲壮)

(4)指导读出感情。

(三)感悟历史之悲

师:这样的思念,这样的等待,是不是一年,两年呢?从哪里看出来的?

自秦汉以来,边关战事频繁,征人死伤无数。翻开历史的长卷,朝代变迁:我们发现从秦代到唐代中间隔着秦—汉—三国—晋—南北朝—隋—唐。这

是悠悠千年的历史啊。

师:至秦至汉至唐,明月依旧,边关如故,多少征人尽望乡啊,依然是——(引读)

13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这悠悠千年,月圆家不能圆,多少亲人望穿双眼,哭断心肠,依然是(引读)

体会诗人情感:一句“人未还”让我们尝尽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

写下这两行诗句,诗人王昌龄留下了眼看泪。这是什么样的眼泪?反馈并

读出语气。

师:这是伤心的眼泪更是同情的眼泪。同情征人有家不能回的悲伤,同情

征人的家人失去亲人的悲痛。让我们带着感受来齐读这两行诗。

3.征人们为什么不回家?我们来看一段资料。另外还有许多边塞诗,也反

应了边塞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

14 “据《资治通鉴—唐》记载:玄宗时,改府兵为募兵,兵士戍边时间

从一年延至三年、六年,终于成为久戍之役。“天宝”以后,山东戍卒还者十

无二、三。”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唐?李颀《古从军行》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唐—王昌龄《塞下曲》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唐—王翰《凉州词》。

体会“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看到征人悲惨的生活,看这千百万妻离子散的家庭,你们想对这无休止

的战争说什么?所以诗人这样写到:“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为什么要写西汉飞将李广呢?

(补充:《塞下曲》能骑善射,力大无比。)“不教”是什么意思?

(2)读出豪迈、勇敢、一往无前。

从这两行诗中感受到诗人什么样的希望?(板书:渴求良将,渴望和

平。)

2.激情引读

(1)这两句诗表达了王昌龄殷切的希望,我们来表达下诗人的希望好吗?(引读)

(2)这两句诗仅仅表达了王昌龄的希望吗?还表达了谁的希望?是呀,

这千百年来千百万征人的希望,他们希望(引读)这也是千百年来征人们亲人

的希望,他们希望。(引读)

3.体会壮的感情

出示《从军行》“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体会战士们的豪

情壮志。齐声朗读。

四、布置作业

将你今天在课堂上的收获加上你的想象,将《出塞》这首诗改成一篇记叙文或一个故事。

五、总结

1.“人未还”虽说是悲痛的,但也见证了战士们保家为国的壮烈。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感受再读这首诗。从诗中你感受到王昌龄是一个什么样的诗人?(板书:忧国忧民)

2.写法:这首诗的体裁是“七言绝句。”这首诗气势雄壮,既写了征人的哀叹,又写出了渴求良将的愿望和报效国家的志向。真不愧为“七绝诗”的压卷之作。

同学们,古时战事不断,今天的世界仍不太平,世界上战争从未停止。但历史却留下了王昌龄的《出塞》这样一首渴望和平,关爱所有生命的诗篇。让我们带着体会齐诵这首诗。有能力的同学可以不看书。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一、谈话激趣

同学们,我们知道,古诗语言精炼,意境深远,是悠久的中华文化瑰宝之一。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另外两首诗。

2.出示并理解课题。

(沙漠图片)西域沙漠,人烟稀少,这,就是唐朝的边塞重镇,凉州当地歌曲中夹杂有少数民族的曲调,别具一格,人们称之为凉州词,许多诗人都喜欢为它填写新词咏唱。今天我们来学习唐朝著名诗人王翰写的《凉州词》。(教师板书:《凉州词》)

二、初读诗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感。

(17)“琵、琶”注意:葡萄和琵琶的读音。

2.学习生字

(18)“词、催、醉”

3.指导书写:“词、催、醉”都是左右结构的字,“催”是左窄右宽;“醉”左右结构匀称。

4.教师范读,指导读出节奏。

5.学生自由读注意读出诗的节奏感,借助注释说说读懂了什么。

6.小组交流读懂了什么。

三、学习古诗《凉州词》

师:刚才大家通过读诗初步了解了古诗的内容,你刚才说到那盛宴摆满了葡萄美酒啊,让我们读读这一句(出示诗句第一行)。

1.展开想象,你看到了什么?

醉人的葡萄酒、那精致的夜光酒杯闪着亮光盛满了香甜的美酒。

师:同学们,这就是夜光杯,相传是周穆王时代,西域胡人用白玉精制成,因“光明夜照”得名;凉州往西就是新疆的吐鲁番,那里可是盛产葡萄美酒和

夜光杯的地方,很多同学发出了惊叹声,谁来读出这样惊喜的感觉?

这样的葡萄美酒和夜光杯,让你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场景?你想想到些

什么?

碰杯声、欢笑声,劝酒声,多么欢快的气氛啊。这情景使人异常兴奋——读:

盛大的酒宴上有很多夜光酒杯盛满了香甜的葡萄酒,酒席上摆满了丰盛的

食物,很多将士在举杯欢庆,真是豪华的盛宴啊,真是令人神往啊,谁能把这

样盛大的场面读出来。

指名读,女生读。

2.将士们刚要举杯豪饮时,你们听,什么声音传来了?急促的琵琶声。

边听边读,这急促的琵琶声在催促什么?

(1)这急促的琵琶声在催促战士们赶快奔赴战场。

(2)这急促的琵琶声还在催促什么?还有不同的感受吗?西域人有骑在

马上弹奏他们特有的琵琶以助兴的习俗。——是不是应该从“催”里读出:(1)快尽兴畅饮;(2)快奔赴战场;(3)快喝,喝完了要奔赴战场。

师小结:同学们通过边读边想,从这个“催”字中读出了不同的情怀。

3.小结:这场酒宴真是非常隆重,有欢快的琵琶声,有醉人的美酒,酒宴

上人声鼎沸、酒杯交错,谁来读出这样盛大的场面。指名读、分组读。

4.激越的琵琶声,让我们在场所有的将士们兴致飞扬,诸位老兄,我有点

醉了,想告辞了,你们想对我说什么?这样难得的盛宴就应该一醉方休。

展开想象:“怕什么,醉就醉吧,醉卧沙场,不也是人生一大快事吗?请诸

位莫笑,引入下一句。(板书:醉)

指名读,从“醉卧沙场”中我听出了你们那份潇洒从容,小组读,醉了躺

着沙场上为什么不要笑我呢?因为从古至今没有几个人在战场上能活着回来。

5.是啊,你抓住“几人回”读出了将士的心声,大家再好好读一读这一句,想一想你从几人回中读出了什么?小组讨论汇报。

自古以来边关烽火难息,多少将士血洒疆场!多少母亲失去自己的儿子,

多悲凉啊,指名读,从你的朗读中让我想到王昌龄《出塞》的一句诗“秦时明

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多少将士就这样到了戍边再也没回来啊,谁再读。女生配乐读,我听出了母亲们的心声。

伤人一万,自损八千,战争是多么残酷啊。——读全句没有几个人活着回

来啊,这里运用反问的句式说出将士们的心声,在质问这场残酷的战争啊。

小组读。

尽管有那样多的将士们战死沙场,可仍然有无数的热血男儿们奔赴戌边、

前仆后继,这是为什么?为国戌边死得其所,是无比悲壮的。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从古至今戌边的战士为了国家领

土的完整拼死沙场、寸土不让,他们的死是悲壮的,更是豪迈的。 (板书:悲

壮豪迈)

——男生齐读。

正是因为将士们有这样的豪迈的气度,才有醉卧沙场的潇洒从容。全班读。

小结:好一个“几人回”,同学们今天很会学习,通过反复品读,读出了

几种不同的感受。

6. 总结全文,回归整体:

《凉州词》短短四行,二十八个字,那盛大的场面让我们闻到了醉人的美酒,看到了将士们一醉方休、醉卧沙场的那份潇洒从容,全诗前后形成了强烈

的对比,抒发了戍边将士为国捐躯的悲壮与豪迈。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情感把整

首诗自己试着读一读。

师:从你们这悲壮豪迈的声音中,让我们听到了战士们的心声:为国捐躯、视死如归。

7.指导背诵。

师:下面让我们将这种豪情融化在记忆中,融化在血液里,把这首诗试着

背一背。

学生试背,指名背,小组背,全班齐背。

四、学习古诗《夏日绝句》

(一)全诗内容

1.用多媒体出示,指导朗读。

师导语:在那个国破家亡,风雨飘摇的时代,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南宋统治者却整日沉迷于享乐,不思恢复中原,公元1127年,李清照途经

当年项羽自刎的乌江渡口,触发了她的无限感慨,写下了这首著名的《夏日绝句》。

(在激昂的琵琶声中,毛笔楷书的诗句一一出现,师富有感情地大声朗读。)

同学们听出老师怎样的感情读的这首诗吗?

(悲愤、激昂)

谁来试着读一读?

2.请三、五名同学大声朗读,其他同学评一评,谁读得好?为什么?

(用多媒体课件,入情入境,一下子将学生带入诗中描绘的意境中,因此,学生读得非常有感情。)

3.分小组讨论,理解诗句含义。

(1)理解第一句

学生讨论,汇报:活着要做人中豪杰;死了,也要成为鬼中的英雄。 (板书:生人杰死鬼雄)

(2)理解“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学生讨论,汇报:至今人们还怀念项羽,佩服他宁死不肯逃回江东。 (板书:有骨气有气节)

4.思考讨论:

(1)“项羽”是什么人?李清照为什么“至今思项羽”?(说说项羽的

故事。)

(23)秦朝末年,统治者的残暴激起了人民的不满,各路豪杰纷纷起义

抗秦,项羽率领八千江东子弟渡江转战中原,消灭秦军主力,立下赫赫战功,

秦朝灭亡后,与刘邦争夺天下,最终,项羽兵败亥下,退至乌江渡口。当时,

乌江亭长劝他急速渡江,回到江东,重振旗鼓,项羽觉得自己无颜再见江东父老,不肯过江逃生,便下马步战,杀敌数百,负伤十余处,最后从容自刎,时

年31岁。

(2)读了这段文字,你理解了项羽为什么“不肯过江东”吗?

师小结:是啊!项羽活着是西楚霸王,人中豪杰,就是死,也要做鬼中英雄,而决不屈膝投降。而南宋的那些统治者却在做什么?请同学们再看一段资料。

师小结:虽然岳飞被害的事情发生在李清照写这首诗之后,但如果李清照

知道了这件事也一定会痛骂当时的统治者。有一首写道“遗民泪尽胡尘里,南

望王师又一年”反映的就是当时中原人民的状况,而另一首诗“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反映的就是状况,面对这样的遗民,面对这样的统治者,李清照再也忍不住了。

5.在理解全诗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和朗读指导。

师过渡:李清照大声地呼喊“南宋的统治者啊!你们为什么不能像项羽那样……”生接着说“南宋的统治者啊!你们为什么……”

(诗句内容较简单,学生通过自学讨论就能理解诗意,后面几道思考题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李清照为什么要写这首诗。)

6.总结全诗,朗读升华

师总结:是啊!一个封建时代的弱女子竟有如此的爱国情怀,竟有如此的胸襟和气魄,实在令人佩服。

讨论:读了这首诗,你懂得了应当怎样做人?

师小结:做人要像李清照那样,做一个热爱祖国的人,做一个顶天立地的人。同学们只有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勤奋学习,将来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才不会受敌人的欺辱。让我们怀着对李清照的敬仰,让我们抱着“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信念,再一次大声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吧!

7.配乐朗读全诗,让学生的思想境界得到进一步地升华。

(在激昂的琵琶曲中,大声朗读,让这首诗的字字句句和李清照的精神永远留在同学们的心中。)

五、作业

1.写一写这首诗的读后感。

2.读一读李清照其他的诗词。激发学生树立远大抱负,体会诗人的情感。

板书设计

21 古诗三首

《出塞》

互文明月关

秦汉人未悲壮

同情征人,渴求良将、渴望和平

《凉州词》

唐:王翰

悲壮豪迈

《夏日绝句》

李清照

生人杰有骨气

死鬼雄有气节

教学反思

1.在教学诗句时,我首先找出诗句中关键和难理解的字词,扫平障碍,继而再理解诗句就非常容易了。

2.古诗朗读同样也要读出感情和抑扬顿挫。除了老师示范,我还利用本课现成的朗读磁带让学生连听几遍,示范效果挺好。再让学生进行朗读,朗读的效果的确好多了,真还有些古人吟诗的味道呢!其次老师还在古诗翻译的基础上再加以联想和想象,另配上悦耳的轻音乐朗读给学生听,让学生边听边体会诗中的意境,这样既能把学生带到美好的境界之中,又能为学生后面能顺利改写古诗作了良好的铺垫,起到了一举两得的作用。

3.以前教学古诗大多采用串讲形式,这里且不谈它的效果如何,至少我以为采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上多思维活动,自主合作,带着问题,由浅入深地学习理解诗句,更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的教学还存在以下问题:

1.学生不能直接释题,还得逐词理解后才能释题。这是四年级的第一首古诗教学,也算是学习古诗的起步,学生理解诗句的方法还要加强。应以解词串句法作为理解古诗文意思的主要方法。

2.课堂部分在以学生为主体这一点做得还不够,不自觉地以教师为主,应让“教师为导,学生为主体”成为习惯。

3.诗是要多朗诵的。可是在本教学过程的朗诵的成分显然是比较少的。

人教鄂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人教鄂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课题:鸟和哺乳动物 教学目标: 1、知道鸟的共同特征和哺乳动物的共同特征。 2、通过观看鸟类的图片和视频,知道鸟的身体表面有羽毛、知道鸟的喙和足的特征与它们的生活环境、取食方式等有密切联系。 3、通过观察绵羊、梅花鹿的身体,并与猫兔比较,知道哺乳动物的 共同特征。 教学重点:知道鸟的共同特征和哺乳动物的共同特征。 教学准备:鸵鸟和豺狼视频,喜鹊、绿头鸭、丹顶鹤、鹟莺视频。 一、视频导入: 1、播放鸵鸟和豺狼的视频。 2、提问:这两种动物有什么不同? 3、谈话: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二、新授。 (一)认识鸟类有翅膀。 1、播放喜鹊、绿头鸭、丹顶鹤、鹟莺视频。 2、提示:观察这几种鸟,找一找它们的身体有哪些部分相同? 3、学生汇报交流。 4、小结:有翼(有翅膀)。 (二)认识鸟类身体表面有羽毛,身体呈纺锤形。 1、观看书本第4页第一行三幅图片。说一说鹰、鸽子身体表面覆盖了什么?它们的身体是什么形状? 2、学生汇报交流。 3、小结:鸟的身体表面有羽毛,身体呈纺锤形,可以降低飞行时的阴力。(三)认识鸟的喙和足的特征与它们的生活环境、取食方式等有联系。 1、观看书本第4页中间三幅图片。说一说啄木鸟、绿头鸭、白尾海雕的喙和足各是什么样的?为什么它们的喙和足不一样呢? 2、学生分组讨论。

3、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4、小结:鸟类的喙有角质,足上有鳞片。 绿头鸭为了在水中游得快,所以脚上有蹼,绿头鸭为了便于在水中捕捉食物,喙呈扁平形状。白尾海雕的喙和足都有弯钩,可以更好抓牢食物。啄木鸟的喙细而坚可以啄开树木,吃到里面的虫子,啄木鸟的足很尖锐,可以抓牢树干,这样才不会从树上掉下来。 (四)、认识鸟类的共同特征。 1、提问:通过前面的学习,大家说一说鸟类有什么共同特征? 2、学生讨论。 3、学生汇报。 4、讲述:鸟有翼和羽毛,多数善于飞行;它们的身体呈纺锤形,可以降低飞行时的阻力;有角质的喙,足上有鱼片。 五、认识哺乳动物的共同特征。 (一)认识哺乳动物身体有面有毛。 1、观看书本第5页第1行图片,说一说绵羊、梅花鹿的身体与猫、兔的身体有哪些共同之处? 2、学生讨论交流。 3、提问:猫的毛与鸟的羽毛有什么不同? 4、讲述:绵羊、梅花鹿、猫和兔身体表面都有毛。 (二)认识哺乳动物都用乳汁喂养后代。 1、观看书本第5面第2行图片,说一说绵羊、梅花鹿、猫和兔分别 是怎样喂养后代的? 2、学生讨论交流。 3、讲述:绵羊、梅花鹿、猫和兔都是用乳汁喂养后代的。 (三)讲述:像绵羊、梅花鹿、猫和兔这样身体表面有毛、用乳汁喂养后代的动物,属于哺乳动物。 六、拓展与应用。 1、提问:会飞的都是鸟吗? 说一说蝙蝠是鸟还是哺乳动物?为什么?

鄂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课内阅读

(一)(7分)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六七米高的白色城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占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1、这段话中,描写白线变化过程是、、 、。(4分) 2.作者用来形容浪潮的浩荡情景;用来比喻潮来时的声响。(2分) 3.文段中最后一句话采用了的手法,向我们展示了近观钱塘江大潮的感受。(1分) (二) 几天后,女扮男装的木兰依依不舍地告别了亲人,披上战袍,跨上骏马,跟着队伍出征了。她渡黄河,过燕山,千里迢迢来到了前线。在征战中,她像男儿一样英勇,立了赫赫战功。一晃十个年头过去了,朝廷召见她,要封她做大官。木兰却说:“我不要做官。请求您让我回故乡去吧!” 木兰回到了家乡,她日思夜想的爹娘相互搀扶着,擅巍巍地迎上前来;已经长成壮小伙子的弟弟,忙着杀猪宰羊。木兰脱下战袍,换上了心爱的女装,对着镜子梳理好秀发,然后出门去看望乡亲。将士们前来探望她,这才惊讶地发现,昔日威风凛凛的木兰将军,竟然是一个文静俊美的姑娘。 1、照样子写一句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动作的句子。 她渡黄河,过燕山,千里迢迢来到了前线。 2、想象一下,木兰从军途中会有哪些困难,她会怎样克服? 3、当人们发现昔日威风凛凛的木兰将军,竟然是一个文静俊美的姑娘,将士们会怎么想,怎么说? (三) 手术台上一向从容镇定的沃克医生这次双手却有些颤抖他额头上汗珠滚滚护士帮他擦了一次又一次最后他忍不住对病人说你挺不住可以哼

叫病人一声不吭,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垫单,手背上青筋暴起,汗如雨下。他越来越使劲,崭新的垫单居然被抓破了。 1、把第一段的标点符号补充完整。 2、写出近义词和反义词。 镇定近义词()崭新近义词() 反义词()反义词() 3、回答问题。 “沃克医生双手有些颤抖”是因为,“额头上汗珠滚滚,护士帮他擦了一次又一次”说明,“病人汗如雨下”是因为。四、《阳光洒下来》文中的阳光指的是 。我们学会。文中的小女孩是。 五、《父爱深深》中我当初的想法是。爸爸真实的理由是。爸爸给我的真情表现在。彼此的感情是指 六、“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句话我是这样理解的:崛起即的意思,这句话指。 从中我体会到少年周恩来年少而和 的品质。 七、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这句话用()的修辞手法描写大潮的()和()。 八、杭州西湖的“三潭印月”就像()一样,那儿的三个()已是西湖的()了。每年()的晚上,月亮()时,石塔里点起(),每个塔的()个小圆洞上蒙上了()。灯光倒映在水面上,加上明月的倒影,水中就有了()个月亮。这美景和天堂有什么区别呢? 请将上段文字中的最后一句换个说法,意思不变:。 九、苏东坡将杭州视为自己的第二故乡,他特别喜欢西湖的风光。本学期我们学习了他的一首描写西湖美景的代表诗作(),诗中的()将西湖比作()。

鄂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期末试卷

鄂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 期末试卷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四年级科学考试试卷 学校姓名 一、填空。(每空1分,共25分) 1、根据滑轮的作用,我们可以把它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三类。 2、我们经过观察发现在太阳的照射下,上午物体的影子在它的______,正中午的时候,物体的影子在它的______,下午物体的影子在它的 ______。 3、我们还发现,人在阳光下向东走时,影子就以同样的速度向______走。 4、在一天中,太阳刚出山和太阳要落山的时候,高度小,阳光斜射地面,物体的影子______,温度相对较低;中午的太阳高度______,阳光直射地面,物体的影子______,温度相对______。 5、我们要整理反映自己生长的情况,可以先取______、______、脚长、坐高、头围和______等数据,一年作一至二次记录。 6、蚂蚁的身体一般分_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有______对胸足,头上还有一对______。 7、人们把风的大小用______来表示。______有十三个等级,无风称为______级风,最大的飓风为______级。 8、植物的生长一般需要土壤、______、______等条件。 二、选择。(每题2分,共20分) 1、上午九时,我发现旗杆的影子在旗杆的()边。 A、东 B、西 C、南 D、北 2、中午12时,物体的影子()。

A、长 B、短 C、最长 D、最短 3、按交通规则要求,我们在横穿公路时应先重点看()边,到公路中间时,再重点看()边,注意过路车辆。 A、左 B、右 C、前 D、后 4、一个单位的升旗台一般建立在单位主要楼房大门的()。 A、正前面 B、背面 C、侧面 5、在阳光下,我们看到物体和它的影子()。 A、一样长 B、不一样长 C、长短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6、一般情况下,升国旗应在旗杆上安装一个()。 A、动滑轮 B、定滑轮 C、滑轮组 7、()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 A、动滑轮 B、定滑轮 C、滑轮组 8、燕子喜欢在()安“家”。 A、阴暗、潮湿的地方 B、大树杈上 C、凉爽、通风的屋檐或石檐 9、蚯蚓喜欢在()安“家”。 A、阴暗、潮湿的地方 B、大树杈上 C、凉爽、通风的屋檐或石檐下 10、喜鹊喜欢在()安“家”。 A、阴暗、潮湿的地方 B、大树杈上 C、凉爽、通风的屋檐或石檐下 三、判断。(每题2分,共20分)

鄂教版四年级上册册品德复习题

鄂教版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复习题 一、填空 1、合作,就是为了达到共同的目标,人和人之间彼此配合,互相协调。在工作、学习、生活中,许多事情需要我们合作完成。 2、集体就像这个手掌,我们每个人就像手掌上的手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只有相互配合,才能把事情做得更好。 3、做集体中的合作者,才能真正融入集体。在合作中,因为各人的愿望、想法等方面的不同,可能会产生冲突,这就需要集体中的每个人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学会与他人协调行动。 4、成功的合作不仅要有协作意识,还要有一定的方法和技巧。 5、在集体中,对同一件事,每个人常常会有不同的想法,意见不一致很自然的。 6、倾听是沟通与交流的开始。即使意见不一致,也应该给别人发表意见的机会。让别人把话说完,是尊重他人的表现。 7、诚实,就是说的和做的一个样,不说谎话,不欺骗他人。诚实是一个人应具备的最基本的品德,一个人只有诚实才能取得别人的信任。 8、言而有信,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信,就是承诺,是信誉。守信是一个人有道德的表现,也是个人、集体和国家走向成功的保证。 9、守信用还体现在我们日常生活的点滴小事中。 10、诚信,即诚实守信。诚信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诚信带给我们信任、友谊……诚信比金子还宝贵,拥有它受益终身。 11、人世间有各种各样的责任。有的责任可以分担,有的责任可以转让,唯有自己的责任,只能由自己来承担,一丝一毫依靠不了别人。父母、老师对家庭和社会负有责任,我们小学生要对自己的成长负责任。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学习是我们自己的事,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 12、毅力就是坚强持久的意志。毅力是成功的必备条件,水滴石穿,绳锯木断。毅力是坚韧的,它使我们坚持到底,攻克一切堡垒,取得最后胜利。一位名人曾经说过:“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毅力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在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经过有意识的锻炼,逐步培养成的。 13、“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好书使我们认识很多高尚、有智慧的“朋友”,也让我们感受到许多快乐。读书能使我们知古今、明事理、炼心智,培养我们开阔的胸怀。

人教鄂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期中试题含答案

人教鄂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期中试题 姓名:分数: 一、知识广场(19分,每空1分) 1.牛、羊、猫、兔等动物的身体表面有________;用________,喂养后代,属于________。 2.动物分类的主要依据是身体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一些________等,根据这些特征将动物逐步分类并命名。 3.水受热时体积________,遇冷时体积________,水体积的这种变化就叫作________。 4.固体_________热胀冷缩的性质。(选填“有”或“没有”) 5.据观测,在海滨地区,白天陆地的气温比较________;而到夜晚,海面的气温则比陆地________。 6.两栖动物的皮肤______ ,一般没有鳞或甲。它们的幼体生活在________,用________呼吸;成体生活在________,用________呼吸。 7.开屏的孔雀非常美丽,这是它们进行繁殖的开始——________。 二、判断大厅(8分,每题1分) 1.会飞的动物都是鸟类。( ) 2.哺乳动物靠乳汁喂养后代。( ) 3.鸡是卵生动物。( ) 4.保护珍稀动物是国家的事,我们做不了什么。( ) 5.鳄鱼属于两栖动物。( ) 6.如果种子内的胚根被虫子咬坏了,种子就不能萌发了。( ) 7.甘薯的根可以用来繁殖新植株。( ) 8.热气球应用了空气受热会上升的原理。( ) 三、选择乐园(12分,每题2分) 1.下列动物中,属于鸟类的是( )。 A.孔雀 B.晤鼠 C.蜻蜓

2.下列动物中,体内没有脊柱的是( )。 A.鹰 B.鲤鱼 C.水母 3.下列植物中,能利用茎进行繁殖的是( )。 A.柳树 B.甘薯 C.落地生根 4.下列属于胎生动物的是( )。 A.燕子 B.海豚 C.鲤鱼. 5.自行车爆胎多发生在( )。 A.春季 B.冬季 C.夏季 6.下列不属于热胀冷缩现象的是( )。 A.立交桥上留有缝隙 B.夏天电线松弛又下垂 C.冰棍融化 四我会分类(7分) ①蜥蜴②大鲵③蝾螈④响尾蛇⑤青蛙⑥龟⑦扬子鳄 1.两栖动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爬行动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问题城堡(18分,每题6分) 1.蝙蝠和企鹅之间有哪些不同? 2.植物种子的传播方式跟什么有关?不同传播方式的共同作用是什么? 3.工人叔叔在铺路的时候总是把水泥路做成一块块的,在块与块 之间都留有1厘米左右宽的缝隙。这是为什么呢?

鄂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

1、我们又长大了 1、知道自己的身高、体重、臂长、头围、坐高、脚长。 2、什么是科学预测?科学预测有什么作用? 答:科学预测并不是随意想象,它是我们根据已有的一些知识和经验,并在对过去和现在进行调查、测量和研究的基础上,对一些问题进行的一种科学合理的推测。科学合理的预测对我们的科学研究具有极大的指导作用。 3、制作一张身体生长记录卡包括哪些内容? 答:包括姓名、时间、身高、体重、臂长、头围、坐高、脚长等,还要贴上自己的照片,总结生长情况和主要特征。 4、我们的身体哪些部位没有发生明显变化?哪些部位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根据过去的身体变化预测自己一年后的变化? 答:我的头围变化不大,手掌的指纹和三年级是一样,没有变化;发生明显变化的是我的身高,体重也明显增加,还有我的臂长和坐高都明显增加。根据这些变化我估计我明年的身高会增加3厘米,体重会增加2公斤,坐高会增加1厘米;头围变化不大可能会增加1厘米,指纹不会变化。 5、我的生长情况和主要特征? 答:我长高了,体重增加了,指纹没有变化,头围变化不大。身体有些部位变化明显,有些变化不明显,有些没有变化。 2、升旗台在哪里 1、在描述一个物体的位置时,需要选定另一个物体作(参照物)。 2、人们常用(前)(后)(左)(右);为了准确描述物体的位置会用(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这八个方向。 3、说说升旗台在校园的什么地方?你是以什么为参照物?每个同学的描述一样吗?为什么? 答:升旗台在校园教学楼的正北方向。我以教学楼为参照物。每个同学的描述不一样,因为每个同学选择的参照物不一样。 4、日常生活中我们怎样辨认方向? 答:白天可以利用太阳辨别方向,太阳东升西落;晚上北斗星在正北方;还可以利用自然界的植物辨认方向,枝叶茂盛的一面是南方。 3、国旗是怎样升起来的 1、边缘有槽、能围绕轴转动的轮子叫滑轮 2、固定在一个地方,不能移动的滑轮叫定滑轮,定滑轮的作用能改变方向不能省力。 3、跟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动滑轮,动滑轮的作用能省力,不能改变方向。 4、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起来使用的装置叫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方向。 5、哪些地方用到了滑轮,该处运用滑轮有什么好处? 答:窗帘上用到了滑轮,这个滑轮是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起重机上也用到了滑轮,这些滑轮是滑轮组,既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又可以省力。 6、为什么向下拉绳子,国旗会向上升呢? 答:旗杆上的滑轮是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向下用力,国旗就向上升。 7、仔细观察旗杆,发现了什么?

人教鄂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期末试题带答案

人教鄂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期期末试题 姓名:分数: 一、知识广场(31分,每空1分) 1.鸟身体的表面有_______、有_______,多数善于_______;身体呈_______形,能降低飞行时的阻力;有坚硬的_______,用________啄取食物。 2.爬行动物生活在陆地上,身体表面一般有_______或_______,产_______。 3.青蛙、鸡的受精卵是在母体外孵化的,这种繁殖方式叫作_______。海狮、牛等动物的受精卵是在母体内发育成._______后生出的,这种繁殖方式叫_______ 4.望天树的果实奇特,外面有_______。 5.在海滨地区,白天的风是从_______吹向_______的,夜晚的风是从_______吹向_______的。(选填“陆地”或“海面”) 6.在常温下,地球上的物质分别以_______、_______和_______存在。 7.大量事实证明,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_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_______。 8.测水温时,要将温度计的液泡浸到水中,不能接触烧杯的_______和_______。 9.钹是我国民乐中的_______乐器。它通常与_______、_______一起组成锣鼓队进行演奏,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10.有一根橡皮筋,用相同的力弹拨,橡皮筋拉得紧,声音_______拉得松,声音______;当橡皮筋拉得一样长短时,用力拨橡皮筋,声音_______,轻轻拨,声音_______(选填“高”“低”“强”“弱”) 二.判断大厅(20分,每题2分) 1.成立野生动物救助中心,有助于保护野生动物。( ) 2.鸡蛋的内部结构中,将来会发育成小鸡的是蛋清和蛋黄。( ) 3.蝌蚪属于鱼类。( ) 4.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所以水受冷结冰时体积会缩小。( ) 5.热空气会上升。( ) 6.生物能够利用的淡水只有不足总水量的3%。( ) 7.沸腾是在一-定的温度下才发生的现象。( )

鄂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

鄂教版《科学》四年级(上)期末复习题 第一单元(1——5课) 一、填空题 1、和前一年比我们(又长大了) 2、科学合理的预测对我们的(科学研究)具有极大的指导作用 3、在描述一个物体的位置时,需要选定另外一个物体作(参照物) 4、要准确描述物体的位置,(弄清楚方向)是很重要的 5、学校旗杆的影子在一天中是变化的,早上影子在(西边)、晚上影子在(东边) 6、上午旗杆的影子长短也是变化的,从早上到中午影子由(长逐渐变短) 二、判断题(将你认为对的画√错的画×) 1、和一年前比较,我身体变化明显的是身高和体重(√) 2、一年来我的手没有发生变化(×) 3、预测不是随意想象,它是对一些问题进行的一种科学合理的推测(√) 4、升国旗用的是动滑轮(×) 5、通过观测物体的影子可以辨别方向(√) 6、动滑轮能省力,定滑轮不能省力(√) 7、一天中影子的变化是没有规律可循的(×) 8、一天中气温的变化与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有关(√) 三、问答题 1、和一年前比,我们的身体发生了哪些明显的变化? (长高了、增重了、四肢变粗了、女生开始发育、个别男生出现喉结) 2、描述学校旗子所在的位置一般以什么作参照物?(一般以校门、教学楼、运动场、广场等为参照物) 3、滑轮可以分为几类,各有什么作用?(可分为动滑轮、定滑轮和滑轮组;动滑轮能省力但不能改变用力方向、定滑轮不能省力但能改变用力方向、滑轮组既能省力 又能改变用力方向) 4、说一说一天中影子变化的规律?(上午,影子在物体的西边,中午,影子在物体的身下[夏天]或正北方[除夏天以外],下午,影子在物体的东边) 5、太阳的运动与物体的影长之间有什么联系?(早上和傍晚太阳高度较低,物体的影子较长,中午太阳高度较高,物体的影子较短) 6、太阳的运动与气温之间有什么联系?(早上和傍晚太阳高度较低,阳光斜射,气温较低;中午太阳高度较高,阳光直射,气温较高) 四、实践技能题 1、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去旅游,你靠什么辨别方向?(晴天白天看太阳,晚上看北斗星;阴天看树冠生长的方向,树冠南边生长的茂盛一些即密一些) 第二单元(6——10课) 一、填空题 1、校园里,有许多动植物与我们(和谐地)生活在一起 2、观察树木时,不要(弄伤)了树木,也不要随意(采摘叶子) 3、我们观察小动物的“家”应该带上(小棍子、手套、放大镜、小铲子)等工具 4、知了的家安在(树上)、鱼的家安在(水中)、燕子的家安在(屋檐下) 5、捉来的小动物,我们观察后应该(放回大自然) 6、昆虫这类动物的特点是:(身体分为头、胸、腹三个部分,腹部有六条腿) 7、观察一棵树的方法有:(测量树干的粗细、拓印树皮、观察树叶) 二、判断题(在你认为对的提后画√,错的画×) 1、我们的校园里有许多飞禽走兽(×) 2、通过观察一片树叶可以知道这是一棵什么树(√) 3、荆门市的市树是石榴(√) 4、校园里的树都是一年四季不落叶子的树种(×) 5、蚯蚓的家安在阴暗潮湿的泥土中(√) 6、蝴蝶、蛾、蚕、螳螂等大都是昆虫(√) 7、昆虫都是能吐丝结网的小动物(×) 8、灌木是一些长得较矮小的树类(√) 三、问答题

鄂教版四鄂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

鄂教版四鄂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 一.我们又长大了 1.青少年的身体是在不停地生长发育的,最明显的变化就是身高在逐渐增长。二.升旗台在哪里 1.八个方位分别是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北、西南。 2.要描述一个物体的位置,首先要选取一个参照物。参照物不同,描述方式也不同。 3.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我们可以根据这个规律先确定东方,再由“前北后南左西右东”确定方位。这里的参照物是“太阳”。三.国旗是怎样升起来的 1.旗杆顶上有个滑轮装置,叫做“定滑轮”。 2.滑轮是一个周边有槽,能够绕轴转动的小轮。 3.滑轮分为两种,一种叫“定滑轮”,一种叫“动滑轮”。定滑轮不能省力气,但是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动滑轮可以省力气,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4.滑轮组:由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合使用的装置。四.旗杆的影子 1.一天中影子和方向的变化与太阳的运动有关。五.影子为什么会变化 1.旗杆的影子在一天中不断变化,并且这种变化有一定规律。 2. 旗杆影子的变化是由地球自转形成的。由于地球的自转,太阳东升西落,太阳越高,影子越短,太阳的方位变化,影子的方位随之变化。六.校园里有哪些动植物 1.自然界中的物体分为生物和非生物。生物是指有生命的物体,包括植物和动物;非生物指没有生命的物体。 2.有生命的物体的共同特征有:能长大,会繁殖,会死亡,要呼吸,要吃东西,都对刺激有反应。 3.动植物在分类时必须先确定一个分类标准,不同的分类标准得出的分类结果也不同。七.观察一棵树 树的作用:1.美化环境2.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3.建筑材料4.防风固沙5.涵养水源和保持水土 八.小动物的家 1.小动物的“家”也就是它们的栖息地,是它们生活、躲藏、休息的地方,虽然不同的动物的“家”各不相同,但都具有隐蔽性的特点。 2.每一种动物都有自己的生活习性,不同生活习性的动物生活的环境也不同。九.观察蚂蚁1.蚂蚁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 2.蚂蚁是用触角经行交流的。十.更多的小动物 1.像蚂蚁这样的动物,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具有这样特征的动物叫昆虫。 2.常见的动物有哺乳动物、鸟、昆虫、爬行动物、两栖动物、鱼。十一.今天的气温是多少1.空气的温度就是我们常说的气温。气温常常用摄氏度(℃)表示。 2.气象站测量气温,是在百叶箱里经行的。 3.百叶箱是一个里面放有温度计等气象观测仪器,且空气能流通的箱子,一般安放在草坪上。小学四年级全科目课件教案习题汇总语文数学英语 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要点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 1、空气具有(占据空间)、(有质量)、(有流动性)、(可以被压缩)等性质。 2、被压缩的空气叫(压缩空气)。压缩空气有(弹性)。 3、空气被压缩的程度越大,产生的(弹力)就越(大)。 4、(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热空气会(上升T),冷空气会(下降J )。 5、(热气球)、(孔明灯)是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制成的。 6空气总是在(循环运动)的,(流动的空气)就是(风)。 7、制冷空调应挂在房间的(上方);取暖器应放在房间的(下方)。 8、空气是由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空气中包括(氧气)、(氮气)和少量的(二氧化碳)、(水蒸气)等。 9、空气中支持燃烧的气体叫做(氧气),(氧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21% )。空气中最多的气体是(氮气),(氮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78%)。 10、(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可以利用这一性质来检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比(空气)重;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能灭火。 11、如果空气中除了正常成分外,还增加了很多(有害物质),空气就被(污染)了。 12、(人类活动)是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 13、减少空气污染的方法有:(植树造林)、(减少交通工具尾气的排放)、(不焚烧垃圾)等。 14、森林有(氧气制造厂)、(天然空调器)、(绿色蓄水库)、(空气净化器)等美誉。 第二单元:冷热 1、(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摄氏度C)、(华氏度)作单位。 2、(温度计)可以准确测量出物体的(温度)。 3、一杯热水的降温规律是(先快后慢);温差大,降温快。 4、温度计是易碎品,使用时要(轻拿轻放)。 5、在测量液体的温度时,温度计下端的液泡要(完全浸没在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的(底部和侧壁)。要等温度计内的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才能认读,并且要使(视线与温度计液柱的顶端)保持水平。 6热在(固体)中,总是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到(温度低)的地方,这种传热的方式称为(传导)。 7、(液体或气体)受热上升、遇冷下降,使冷热液体或气体相互混合,这种传热方式称为(对流)。 8、真空状态下,不靠(空气)、(水)或(其他物体)也能传递热,这种传热方式称为(辐射)。

鄂教版四年级(上册)5_8单元课内阅读

班级:: 13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1、比较句子,体会带点词语在句中表达的感情。 伯父说:“中华不振哪!” 伯父沉重地说:“中华不振哪!” 从“沉重”一词可体会到伯父对洋人侵占中国的领土,在租界地耀武扬威、为所欲为的痛恨与不满,对中华贫弱不振的现实的悲痛和无奈。 他站起来回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他站起来,响亮而坚定地回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从“响亮而坚定”的回答中可以看出周恩来不是一时的冲动,而是在亲眼目睹了中华不振的残酷现实,深切感受到伯父话中的含义后,经过深思熟虑立下的远大志向,表达出了周恩来的坚强决心和强烈的爱国之情。 2、说说你对“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句话的理解。 答:“崛起”是兴起的意思。其他同学读书的目的是为明理、为做官、为父母、为挣钱,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个人目的;周恩来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则是把个人的学习与前途与国家的独立富强、民族振兴联系起来。触目惊心的事实强烈刺激着少年周恩来的心,国家不兴才遭受奇耻大辱,他不愿意自己的民族再这样软弱,不愿意自己的同胞再受到这样的欺辱,他要为祖国的兴盛和民族的振兴而学习和奋斗。从这句话我们可以感受到周恩来高远的志向、博大的胸怀和对祖国深深的爱。 14、小萝卜头的故事 1、小萝卜头认真读了几遍课文,又一个字一个字的写,直到把14个字默写下来。 从词语“认真读”,”一个字一个字地写”和“直到”可以看出小萝卜头学得认真,练得刻苦。 2、小萝卜头坚持每天上课,刮风小雨,从不耽误。 从“坚持”“从不”可以看出小萝卜头热爱学习,意志坚强。 3、课文写了小萝卜头的三个故事:跟罗伯伯和车伯伯学习;罗伯伯和车伯伯遇害;跟黄显军将军学习有进步。 4、文中多处词语使用了引号,使词义发生了变化,如“大黑狗”是指特务,“自由人”是指小萝卜头。 5、是个大火炉。这句是比喻句。 15《童年读水浒传》 这篇课文是按想看《水浒传》、爱看《水浒传》、读《水浒传》的收获这样的顺序写的。 子夜吴歌 《子夜吴歌》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白。读着《子夜吴歌》中的“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我们仿佛能看到月色下的长安城里家家户户为远在边塞的亲人准备冬衣的

鄂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鄂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年级共有57名学生,其中(1)班( )人,(2)班( )人。成绩较好的约有18人,这部分学生头脑灵活、爱动脑筋、学习方法好,能够主动进行探究;学习兴趣一般约有15人左右,这部分学生也比较聪明,只是学习上比较懒惰,不太注意积累好的学习方法,不能积极主动地去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学习兴趣差的约有5人,这部分学生底子较差,学习态度不踏实,自卑心理严重,学习积极性不高,需要想办法改善他们存在的消极学习问题。 二、教材简析: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材是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为指导,以建构主义为重要的理论依据,按照《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目标和要求来编写,这册教材着眼于学生终生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着眼于未来社会对人才培养和发展的要求,着眼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和主动发展,全面体现科学课程改革精神,全面推行素质教育。 本册教材注重各部分的知识联系,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归纳能力和演示能力,一共21课,分四个部分:一、旗杆和影子(1——5)课,涉及简单机械,方向和影子;二、寻访校园的动植物(6——10)课,内容涉及到动物的观察与探究;三、明天的天气(11——17)课,内容以风雨为主线;四、我们在校园运动(18——21)课,内容都是让学生从运动入手探究人的身体的科学奥秘。 三、本学期教学要求: 1、让学生通过校园动植物的研究,对所采取的探究方法加以总结、丰富、发展,并不断运用到今后的科学探究活动中。 2、利用学生身边熟悉的天气去认真地观察、研究、发现问题,并想办法探索其中的奥秘,感受身边处处有科学,进而激发学生对周围世界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3、引导学生深入细致地进行观察与研究,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实验,对数据分析与综合等方面的能力。 4、引导学生获取有关天气的科学奥秘,了解风雨的形成。 四、教改措施 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加学生对大自然的情感。 2、加强观察、实验、思考,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比较系统、全面的认识。 3、大胆放手,以学生为主体。 4、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条件,加强直观教学,增强学生对事物的感性认识。 5、实验操作。例如:说明自然界中风是怎样形成的,声音的产生,蒸发、沸腾、凝结等的实验。

鄂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复习资料

鄂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复习资料 一、填空: 1、与一年前相比,我们身体的身高和体重等都有所增加,但我们的指纹、血型、DNA都不会发生改变,另外头部相貌变化不明显。 2、预测并不是随意想象,科学合理的预测对我们的科学研究具有极大的指导作用。 3、在描述一个物体的位置时,需要选定另外一个物体作参照物。如果选定的参照物不同,那么对同一个物体的位置描述结果有可能不相同。“在”字后面的事物就是参照物。如:升旗台在校门的对面,“在”字后面是“校门”,那么“校门”就是参照物。 4、要准确描述物体的位置,弄清楚方向是很重要的。面向东方(早晨太阳升起的地方)站立时,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5、根据滑轮的特点和作用,能够分为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三类。定滑轮的支架是固定不动的。定滑轮不能省力,但是能够改变力的方向,使工作更加便利。动滑轮连同支架是能够移动的,动滑轮能够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滑轮组综合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优点,它既能够省力,又能够改变力的方向。 6、物体影子的变化是由地球自转造成太阳位置变化形成的。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物体影子指向西方,影长较长,此时温度低;傍晚太阳在西方落下,物体影子指向东方,影长较长,此时温度低;正午,物体的影子指向正北方,此时影长最短,温度为一天中最高。上午影子由长变短,温度由低升高,下午影子由短变长,温度由高降低。 7、每一种动物都有自己的生活习性,所有的动物都必须生活在一个它适合的环境中,不同生活习性的动物生活的环境也不同。虽然不同的动物的“家”各不相同,但都具有隐蔽性的特点 8、蚂蚁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蚂蚁是用触角实行交流的。它们力气很大,是名副其实的大力士,喜欢吃甜食,不会游泳。 9、蝗虫、蝴蝶、蜻蜓、蟋蟀、蚊子、苍蝇都和蚂蚁的特点相似,它们都属于昆虫。昆虫的共同特征是: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具有这些特征的动物就是昆虫。蜘蛛、蜈蚣不是昆虫。 10、空气的温度就是我们常说的气温,常常用摄氏度(℃)表示。 11、气象站测量气温,是在百叶箱里实行的。百叶箱一般安放在草坪上,箱内温度计的水银泡距离地面1.5米。测量气温要选择通风、背阴、离地1.5米高的地方。 12、风吹来的方向叫风向,风从什么方向吹来就叫什么风,如从北方吹来就叫北风。如果旗帜飘向西南方,那么当时的风向是东北风。 13、风的大小用风力表示,风力有十三个等级,零级最小(无风),十二级最大。为了准确测量风的方向和大小,气象台是用风向标和风力计来测量的。 14、空气的流动就形成了风,自然界的风是太阳使空气流动形成起来的。龙卷风和台风是自然界中破坏性极强的风。 15、云状和云量是云的观测的重要内容。根据外形特征,云可分成层状云、积状云和波状云。 16、把整个天空划分为十等分,估计一下天空中所有云能占几份(十分之几)就是 小学四年级全科目课件教案习题汇总语文数学英语

人教鄂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人教鄂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课题:1、鸟和哺乳动物 教学目标: 1、知道鸟的共同特征和哺乳动物的共同特征。 2、通过观看鸟类的图片和视频,知道鸟的身体表面有羽毛、知道鸟的喙和足的特征与它们的生活环境、取食方式等有密切联系。 3、通过观察绵羊、梅花鹿的身体,并与猫兔比较,知道哺乳动物的共同特征。 教学重点:知道鸟的共同特征和哺乳动物的共同特征。 教学准备: 鸵鸟和豺狼视频,喜鹊、绿头鸭、丹顶鹤、鹟莺视频。 一、视频导入:1、播放鸵鸟和豺狼的视频。2、提问:这两种动物有什么不同?3、谈话: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二、新授。 (一)认识鸟类有翅膀。1、播放喜鹊、绿头鸭、丹顶鹤、鹟莺视频。2、提示:观察这几种鸟,找一找它们的身体有哪些部分相同?3、学生汇报交流。4、小结:有翼(有翅膀)。(二)认识鸟类身体表面有羽毛,身体呈纺锤形。1、、观看书本第4页第一行三幅图片。说一说鹰、鸽子身体表面覆盖了什么?它们的身体是什么形状?2、学生汇报交流。

小结:鸟的身体表面有羽毛,身体呈纺锤形,可以降低飞行时的阴力。 (三)认识鸟的喙和足的特征与它们的生活环境、取食方式等有联系。1、观看书本第4页中间三幅图片。说一说啄木鸟、绿头鸭、白尾海雕的喙和足各是什么样的?为什么它们的喙和足不一样呢?2、学生分组讨论。3、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小结:鸟niǎo类lèi的de喙huì有yǒu角jiǎo质zhì,足z ú上shànɡ有yǒu鳞lín片piàn 。绿头鸭为了在水中游得快,所以脚上有蹼,绿头鸭为了便于在水中捕捉食物,喙呈扁平形状。白尾海雕的喙和足都有弯钩,可以更好抓牢食物。啄木鸟的喙细而坚可以啄开树木,吃到里面的虫子,啄木鸟的足很尖锐,可以抓牢树干,这样才不会从树上掉下来。 (四)、认识鸟类的共同特征。1、提问:通过前面的学习,大家说一说鸟类有什么共同特征?2、学生讨论。3、学生汇报。4、讲述:鸟niǎo有yǒu翼yì和hé羽yǔ毛máo,多duō数shù善shàn于yú飞fēi行xínɡ;它tā们men的de身shēn 体tǐ呈chénɡ纺fǎnɡ锤chuí形xínɡ,可kě以yǐ降jiànɡ低d ī飞fēi 行xínɡ时shí的de阻zǔ力lì;有yǒu角jiǎo质zhì的de喙huì,足zú上shànɡ有yǒu鱼yú片piàn 。 五、认识哺乳动物的共同特征。 (一)认识哺乳动物身体有面有毛。1、观看书本第5页第1行图片,说一说绵羊、梅花鹿的身体与猫、兔的身体有哪

【2020最新版】人教鄂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期中测试卷及答案【可直接使用】

2020新人教鄂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 期中测试卷及答案 【先预览,可编辑】 (时间60分钟,卷面分100分) 学号:__________班级_______姓名_______成绩_______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鸟有角质的________,足上有________。 2.鸟的身体呈________,可以降低飞行时的________。 3.有些植物的根、茎和叶脱离母体后,能生根发芽,长成与母体一样的________,这种繁殖的方式叫作_________ 4.青蛙、鸡的受精卵是在母体外孵化的,这种繁殖方式叫作________。海狮、牛等动物的受精卵是在母体内发育成________后生出的,这种繁殖方式叫________。 5.空气的________流动形成了风。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 1.鸡蛋的内部结构中,将来会发育成小鸡的是蛋清和蛋黄。( ) 2.蝌蚪属于鱼类。( ) 3.热空气会上升。( ) 4.鸭嘴鲁是生活在澳大利亚的一-种动物,嘴长得像鸭子的喙,是鸟类。( ) 5.孔雀属于卵生动物。( ) 6.没有土壤,种子就不能萌发。( )

7.猫、狗都用乳汁喂养后代。( ) 8.热气球利用了冷空气很轻的原理。( ) 9.铁道上的钢轨连接处有缝隙,这是施工队偷工减料造成的。( ) 10.一般来说,物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现象。( ) 三、单项选题(每空2分,共20分) 1.下列不属于脊椎动物的是( )。 A.人 B.鲤鱼 C.水母 2.下列植物中,能够依靠动物传播种子的是( )。 A.樱桃 B.望天树 C.椰树 3.下列动物中,属于卵生动物的是( )。 A.鲸 B.袋鼠 C.鸭 4.下列属于哺乳动物的是( )。 A.鲸 B.鲨鱼 C.鳄鱼 5.下列不属于我国的珍稀动物的是( )。 A.大熊猫 B.菜粉蝶 C.中华鲟 6.下列关于种子萌发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将种子浸没在水中,种子就会萌发 B.将种子放在冰箱中冷藏,种子很难萌发 C.种子萌发不需要光照 7.下列动物中,属于鸟类的是( )。 A.孔雀 B. 蜻蜓 C. 晤鼠 8.下列植物中,依靠风力传播种子的是( )。

人教版鄂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多样的动物 第一节鸟和哺乳动物 1.鸟的特征:鸟有羽和翼,多数善于飞行;它们的身体呈纺锤形,可以降低飞行时的阻力;有角质的喙,足上有鳞片。 2.鸟的羽毛分正羽和绒羽。如图所示: 3.哺乳动物的特征:哺乳动物的身体表面都有毛,一般分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五个部分;它们都用乳汁喂养后代;用肺呼吸. 3.鱼的特征:鱼终生生活在水中,鱼类的身体可分为头、躯干和尾三个部分;大部分有鳞,用鰓呼吸,用身体的摆动和鳍的协作进行运动。 第二节动物的分类 1.昆虫的特征:昆虫的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和一对复眼,胸部有三对足。如图所示: 2.两栖动物的皮肤裸露,一般没有鳞和甲。它们的幼体用鰓呼吸,适于水中生活;成体主要用肺呼吸,适于陆上生活。 3.爬行动物的特征:爬行动物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它们的身体表面一般有鳞或甲,用肺呼吸。 4.动物的分类主要依据身体的外部形态、内部结构、胚胎发育特点等。根据身体内是否有脊椎骨所组成的脊椎,科学家将动物分成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两大类。动物的分类如图所示: 第三节我国的珍稀动物 (1)砍伐森林导致野生动物失去营巢环境。(2)人类为了获取资源而疯狂猎盗。 (3)人类修建的建筑物挤占动物的栖息地。 3.野生动物生存受威胁的等级划分: 濒危:指动物的野生群体数量已降到濒临灭绝的程度。而且危险依然存在。 易危:指野生动物群体数量明显下降,需要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 稀有:指动物自定名以来,记录的数量就有限。 第二单元动植物的繁殖第四节用种子繁殖 1.不同植物的种子的它们的颜色、大小、形状等一般不相同。 2.菜豆种子和蚕豆种子的都是种皮和胚两 部分组成,其中胚由胚芽、胚根、子叶组成。如图所示: 3.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1.适宜的温度;2.一定量的水(种子不能被水全部浸没);3.充足的空气。种子萌发不一定需要土壤和阳光。 4.果实和种子是植物开花传粉受精后形成的。 5.果实和种子的传播方式有:1.靠风传播(例蒲公英、柳树、芦苇、玉米、水稻等); 2.靠动物传播(例:苍耳等); 3.靠水流传播(莲蓬、椰子); 4.靠自身力量传播(例:望天树、凤仙花); 5.靠动物粪便传播(草莓等). 第五节不用种子怎么繁殖 1.有些植物的根、茎、叶脱离母体后,能生根发芽,长成与母体一样的新植株。这种繁殖方式叫做营养繁殖。科学家还发明了用植物的局部组织培养新植株的技术。 2.马铃薯、甘薯等可以靠根繁殖;月季花等可以靠茎繁殖;落地生根(一种植物)可以靠叶繁殖。 第六节动物的繁殖 1.很多动物都是由受精卵发育成幼体的。昆虫、鱼、鸟和两栖动物的受精卵都是在母体外孵化的,这种繁殖方式叫卵生。哺乳动物受精卵是在母体内发育成幼体从母体中生

鄂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鄂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通过教学应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哪些知识,那些主要的、关键性的知识就是教学的重点。学生在学习时会遇到哪些困难,那些学生难以理解、容易出错的知识就是教学的难点。下面由我为大家整理了鄂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供大家参考。 鄂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伯牙断琴 学习目标 1.学会8个字,认识5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明白“知音“的含义:能够懂得对方的思想感情;体会伯牙断琴的意义:知道知音是很难得到的,有了知音要懂得珍惜。 学习时间: 两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1.播放乐曲《高山流水》,你们想到了什么? 2.在武汉市汉阳区的古琴台就流传着一个优美的传说——伯牙鼓琴遇知音。这就是我们今天所学的课文《伯牙断琴》。 二、整体感知 1.在《高山流水》的音乐中,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简单字词认读,反馈。 3.相互交流对课文内容的了解,在老师的指导下初步理清课文层次。

课文包含两部分内容:伯牙练就高超琴艺;钟子期高超的知音本领。 三、学习课文 伯牙的高超琴艺是怎样练成的? 1.自读1-3自然段,思考;伯牙已学琴三年,为什么还要继续向老师求教?这说明了什么? 2.学生交流自读心得。 3.学习重点句子,强化“伯牙学琴功夫深”。 (1)这里就像仙境一样,伯牙陶醉在美景之中,……情不自禁弹起琴来。 “注意”“陶醉”“浑然”“情不自禁”等词语,说明伯牙弹琴很投入,达到浑然忘我,情景交融的境界。 (2)乐曲声时而表现大雨滂沱,……山崩地裂。 试着让学生模仿这些声音,通过这些排比句,你从中又体会出什么? 4.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句子,加深体会。 5.伯牙练成高超技艺,是多么不容易,现在他最关心什么?带着这个问题继续读课文。 出示句子:伯牙放下琴,……你全都能体会。” 为什么伯牙很激动,而不是很感动呢?从这里又说明了什么?教师点拨:伯牙不是担心自己是否弹得好,更关心别人是否听得懂,遇到知音钟子期使他既惊喜又感动。 四、教师小结这部分内容。 第二课时

鄂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期末试卷

四年级科学考试试卷 学校姓名 一、填空。(每空1分,共25分) 1、根据滑轮的作用,我们可以把它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三类。 2、我们经过观察发现在太阳的照射下,上午物体的影子在它的______,正中午的时候,物体的影子在它的______,下午物体的影子在它的______。 3、我们还发现,人在阳光下向东走时,影子就以同样的速度向______走。 4、在一天中,太阳刚出山和太阳要落山的时候,高度小,阳光斜射地面,物体的影子______,温度相对较低;中午的太阳高度______,阳光直射地面,物体的影子______,温度相对______。 5、我们要整理反映自己生长的情况,可以先取______、______、脚长、坐高、头围和______等数据,一年作一至二次记录。 6、蚂蚁的身体一般分_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有______对胸足,头上还有一对______。 7、人们把风的大小用______来表示。______有十三个等级,无风称为______级风,最大的飓风为______级。 8、植物的生长一般需要土壤、______、______等条件。 二、选择。(每题2分,共20分) 1、上午九时,我发现旗杆的影子在旗杆的()边。 A、东 B、西 C、南 D、北 2、中午12时,物体的影子()。 A、长 B、短 C、最长 D、最短 3、按交通规则要求,我们在横穿公路时应先重点看()边,到公路中间时,再重点看()边,注意过路车辆。 A、左 B、右 C、前 D、后 4、一个单位的升旗台一般建立在单位主要楼房大门的()。 A、正前面 B、背面 C、侧面 5、在阳光下,我们看到物体和它的影子()。 A、一样长 B、不一样长 C、长短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6、一般情况下,升国旗应在旗杆上安装一个()。 A、动滑轮 B、定滑轮 C、滑轮组 7、()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 A、动滑轮 B、定滑轮 C、滑轮组 8、燕子喜欢在()安“家”。 A、阴暗、潮湿的地方 B、大树杈上 C、凉爽、通风的屋檐或石檐 9、蚯蚓喜欢在()安“家”。 A、阴暗、潮湿的地方 B、大树杈上 C、凉爽、通风的屋檐或石檐下 10、喜鹊喜欢在()安“家”。 A、阴暗、潮湿的地方 B、大树杈上 C、凉爽、通风的屋檐或石檐下 三、判断。(每题2分,共20分) 1、小时候的指纹到长大后会发生变化。() 2、中午12时,太阳下物体的影子最长。() 3、冬天中午的温度一定比夏天早晨的温度高。() 4、物体越高,它的影子也越长。() 5、蚂蚁有四对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