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专题三身边的化学物质三金属与金属矿物-专题练

专题三身边的化学物质三金属与金属矿物-专题练

专题三身边的化学物质三金属与金属矿物-专题练
专题三身边的化学物质三金属与金属矿物-专题练

专题三身边的化学物质三金属与金属矿物-专题练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填空题

1.在质量相等、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生成氢气质量(m)随反应时间(t)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表述正确的有________(填序号)。

①A表示锌和稀硫酸的反应曲线

②反应结束后消耗两种金属的质量相等

③反应结束后稀硫酸都没有剩余

④反应结束后两种金属一定都有剩余

⑤反应结束后生成的氢气质量相等

2.初中化学实验中,铁钉多次亮相。下图展示了光亮铁钉的一系列变化。

(1)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是______________。

(2)②中,铁钉主要与空气中的氧气、______发生反应。(3)③中除去铁锈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4)如果用a、b、c 分别代表光亮的铁钉、锈蚀铁钉、无锈

1

铁钉,则它们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用字母表示)。

3.金属材料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请回答:

(1)下列用品中,主要利用金属导电性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铂金饰品B.铁锅C.铝导线

(2)为了验证铝、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设计了下列四种方案,其中可行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①将铝、银分别浸入到硫酸铜溶液中

②将银分别浸入到硫酸铝、硫酸铜溶液中

③将铜、银分别浸入到硫酸铝溶液中

④将铜分别浸入到硫酸铝、硝酸银溶液中

(3)在氯化铜和氯化亚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

①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填化学式);

②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滤渣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填化学式)。

(4)某钢铁厂每天需消耗4900t含Fe2O376%的赤铁矿石,该厂理论上可日产含Fe98%的生铁的质量是___t。

二、推断题

4.已知A、B、C、D四种物质都含有同一种元素,其中A是单质,B是黑色固体,C 是红棕色固体。它们之间存在着如下转化关系:

①A在不同条件下能够转化成B或C;

②A和稀硫酸反应有D生成;

③在高温条件下,B、C分别和无色气体E反应,都生成A和另一种无色气体。

根据上述信息,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_______B._______C._______D._______E._______。

三、单选题

5.运用图示法可以帮助我们巧学化学。下列化学知识用相应图示表示正确的是

A.

B.

C.

D.

6.金属M与AgNO3溶液发生反应:M+2AgNO3=M(NO3)2+2A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M可能是铝

B.Ag的金属活动性比M强

C.反应前后M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

D.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M一定排在氢前

7.在硝酸银、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锌粉,反应停止后过滤,滤液仍为蓝色,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A.滤渣中一定有银、没有铜和锌B.滤渣中一定有银和锌,可能有铜C.滤液中一定有硝酸锌、硝酸铜、硝酸银D.滤液中一定有硝酸锌、硝酸铜,可能有硝酸银

8.将等质量的镁、铁、锌,分别放入三份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中,反应生成的H2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根据图中的信息,作出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A.图线X表示镁的反应情况

B.铁消耗的稀盐酸质量最大

C.镁、锌一定过量,铁可能反应完全

D.镁一定过量,锌、铁可能反应完全

9.下列关于金属的说法正确的是()

A.波尔多液的配制可以在铁质容器中进行

B.铝制品抗腐蚀能力较铁制品强

C.用FeSO4溶液、Cu和Ag三种物质可以验证Fe、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顺序

D.铁制品生锈产生的铁锈是一种疏松多孔的物质,它的主要成分是Fe3O4

3

10.木炭还原氧化铜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木炭、一氧化碳与氧化铜的反应都属于置换反应

B.两个实验的相关反应中,只有碳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

C.两个实验中都可观察到黑色固体变红

D.两个实验的操作中都要防止液体倒吸

11.用足量的CO还原8.0g某种铁的氧化物,生成的气体全部被足量的澄清石灰水吸收,得到沉淀12.5g,则这种铁的氧化物可能是

A.FeO B.Fe2O3与Fe3O4的混合物

C.FeO与Fe3O4的混合物D.Fe3O4

四、多选题

12.为探究锌、铜、铁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某学习小组做了如甲图所示实验。实验结束后,将试管①、试管②内的物质全部倒入同一烧杯中,充分反应后发现烧杯中的红色固体物质明显增多(如乙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后烧杯中的固体一定含有铁

B.甲图试管②中反应后固体一定不含铁

C.反应后烧杯中的溶液一定不含有氯化铜

D.烧杯中最后所得固体的质量一定大于2a克

五、综合应用题

13.小明去年暑假随父亲到南方旅游。江南水乡,烟雨蒙蒙,别有一番风景。

(1)小明发现,南方的公交车铁质部件的锈蚀情况明显比银川的严重。他感到奇怪,但很

快就明白了,原因是江南地区的__________________,铁更易锈蚀。钢铁材料锈蚀会造成很大损失,写出一个在常温下除铁锈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金属家族有众多“兄弟”。把形状、大小相同的铁、铜、铝三种洁净的金属,分别放入溶质质量分数相同、体积相同的稀盐酸中,反应最为剧烈的金属是________,不反应的是________,这反映出不同金属的活动性差异很大。

(3)若要验证金属锌的活动性强弱在铝和铁之间,可选用________溶液,分别将铝和铁放入其中观察。写出其中能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探究小组欲从含有FeCl3、CuCl2的废液中回收金属铜,取一定量的废液样品加入少量铁粉,一段时间后铁粉完全溶解,但未发现红色固体沉积,出现这种现象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查阅资料,铁粉在废液中发生两个化学反应:

①2FeCl3+Fe=3FeCl2②CuCl2+Fe=FeCl2+Cu

(2)探究小组另取废液,向废液中加入一定且足量的铁粉至充分反应,溶液变为浅绿色,过滤、干燥,称得固体沉积物质量与加入铁粉质量相等.

①固体沉积物质量与加入铁粉质量相等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经测定,反应后得到铜的质量为1.6g,其中,反应①消耗铁粉的质量是____,反应②消耗铁粉的质量是____(计算结果精确到0.1)。

六、流程题

15.工业上用闪锌矿(主要含ZnS,还含PbS等杂质)制备锌的流程如下(部分产物略去):

(1)X的化学式是_______,图中用过量空气的目的是_________。

(2)①~④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______。

(3)Zn______(填“能”或“不能)与PbCl2溶液反应。

(4)写出反应③中生成ZnO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5)结合下表数据设计:从粗锌中分离出纯锌的方案是_________。

(6)反应②中固体质量随反应时间的变化图示如下图,计算产生Y的质量__________。(写出必要的计算过程)

5

七、计算题

16.铝合金的生产与销售是潍坊市一条重要的产业链,为测定某种铝铜合金中铝的质量分数,探究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1)所用稀硫酸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

(2)该铝铜合金中铝的质量分数是多少?_____

17.某腐蚀印刷电路板的废液经处理后只含有CuCl2和FeCl2两种溶质,为了分析处理后废液的组成,取200g该废液加入40g废铁屑(杂质不溶于水,也不参与反应),恰好完全反应,过滤经处理得到16g铜,往滤液中加入足量的硝酸银溶液,经过滤、干燥、称量,最终得到114.8gAgCl固体。回答下列问题:

(1)往废液中加入废铁屑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往滤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2)求滤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_(精确到1%)。

(3)求200g废液中FeCl2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_(精确到1%)。

1

参考答案

1.①③⑤

【详解】

①锌的活动性比铁的活动性强,所以锌放出氢气的速率快,①正确;

②2442=Z Zn+H SO SO +H n ↑,2442=F Fe+H SO SO +H e ↑,由方程式分析可知若生成H 2质量相等,则消耗金属质量比为m (Zn ):m (Fe )=65:56,②错误;

③置换反应是金属置换酸中的氢元素,所以若生成的氢气的质量相等,硫酸均反应完,③正确;

④由方程式分析可知如果锌恰好反应完,则铁有剩余,或者两种金属都有剩余,④错误; ⑤由图示可知生成的氢气的质量相等,⑤正确。故选①③⑤。

【点睛】

本题考查金属的性质,对教材知识进行迁移是解题的关键。

2.Fe+CuSO 4=Cu+FeSO 4水蒸气Fe 2O 3+6HCl=2FeCl 3+3H 2Ob >a >c

【详解】

(1)①中发生反应是将光亮铁钉加入到蓝色溶液中(可溶性铜盐),故化学方程式可以是:Fe+CuSO 4=Cu+FeSO 4或Cu(NO 3)2+Fe=Fe(NO 3)2+Cu ;

(2)铁生锈主要与空气中的氧气、水蒸气发生反应;

(3)反应③是除铁锈,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化学方程式为:

Fe 2O 3+6HCl=2FeCl 3+3H 2O ; (4)锈蚀铁钉是光亮的铁钉与空气中的氧气、水蒸气发生反应,故锈蚀铁钉的质量肯定比光亮的铁钉质量大,而无锈铁钉是铁锈除去后,实际就是将部分铁元素变为可溶性的氯化铁,故质量比光亮的铁钉质量小,所以它们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b >a >c

3.C ①④MgCl 2Cu 、Fe2660

【详解】

试题分析:铝导线主要利用金属导电性,将银分别浸入到硫酸铝、硫酸铜溶液中不会发生反应,所以无法断定三者的活动性;将铜、银分别浸入到硫酸铝溶液中三者都不会反应,只能证明铝的活动性大于铜和银,无法证明铜和银的活动性的强弱;在氯化铜和氯化亚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①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MgCl 2,因为没得活动性最强,所以一定会发生置换反应,进入然以后就变为氯化镁;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其中含有铁或者是铁和镁,则滤渣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铜,因为铜的活动性最弱,一定会被置换。设:该厂理论上可日产含Fe98%的生铁的质

列比例式得:160:(4900t×76%)=112:(X×98%)求得X=2660t.

4.FeFe3O4Fe2O3FeSO4CO

【详解】

本题突破口在A单质和稀硫酸反应,确定A为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前面的金属,则D 为硫酸盐。C是红棕色固体,为Fe2O3,又根据“A、B、C、D四种物质都含有同一种元素”,确定都含铁元素,则A为铁,B为黑色固体,为Fe3O4,D为FeSO4。B、C分别和无色气体E反应,都生成A和另一种无色气体,E是具有还原性的气体,且能生成另一种气体,则E 为一氧化碳。因此,A、Fe;B、Fe3O4;C、Fe2O3;D、FeSO4;E、CO。

5.A

【详解】

A、胃液呈酸性,pH小于7;食盐溶液呈中性,pH等于7;氢氧化钾溶液呈碱性,pH大于7,因此三种溶液的pH大小关系为氢氧化钾溶液>食盐溶液>胃液,与数轴关系一致,因此表示的关系是正确的;

B、利用化合物中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的原则,根据H为+1、O为-2价,可计算H2S中S为-2价、SO2中S为+4价、单质S中化合价规定为0,与数轴关系不一致,因此表示的关系是错误的;

C、由图示可知,含碳量0.03%~2%的为钢,含碳量2%~4.3%为生铁,生铁的含碳量高,与数轴关系不一致,因此表示的关系是错误的;

D、汞、银、铝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铝>汞>银,因此表示的关系是错误的。故选A。

【点睛】

6.C

【分析】

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

①氢前面金属可以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置换出氢气,氢后面金属则不可以。

②从左到右越来越不活泼。

③前面金属可以把其后面金属从他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活泼的置换不活泼的。

A.M不可能是铝,铝元素显+3价,故A错误;

B.Ag的金属活动性没有M强,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活泼的置换不活泼的,故B错误;

C.反应前后M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由0价变为+2价,故C正确;

D.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M不一定排在氢前,一定排在银前面,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

7.D

【详解】

A、锌先与硝酸银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硝酸锌与银,所以滤渣中一定有银,反应后的滤液显蓝色,表明滤液中仍含有硝酸铜,锌可能与部分硝酸铜反应,也有可能没有与硝酸铜反应,所以滤渣中可能含有铜,也可能不含铜,滤渣中一定没有锌,否则会继续和硝酸铜反应,选项错误;

B、锌先与硝酸银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所以滤渣中一定有银,滤液仍为蓝色,表明滤液中有硝酸铜的剩余,说明锌可能与部分硝酸铜反应,有可能没有与硝酸铜反应,所以滤渣中可能含有铜,滤液仍为蓝色还说明滤渣中一定没有锌,否则锌还会继续和硝酸铜反应,选项错误;

C、锌先和硝酸银发生了置换反应,且反应后的溶液显蓝色,所以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铜和硝酸锌,锌也可能反应了少量的硝酸银,也可能将硝酸银全部反应完,所以滤液中可能含有硝酸银,选项错误;

D、锌先和硝酸银发生置换反应,溶液显蓝色,所以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铜和硝酸锌,锌也可能反应了少量的硝酸银,也可能将硝酸银全部反应完,所以滤液中可能含有硝酸银,选项正确,故选D。

【点睛】

金属放入盐的混合溶液中,总是把金属活动性最弱的金属最先置换完,再按金属活动性由弱到强的顺序将金属逐一进行置换。

8.C

【分析】

由关系图可知,X、Y、Z三种金属活动性关系为:X>Y>Z,则金属X为镁,Y为锌,Z 为铁;

3

等质量的镁、锌、铁完全反应放出氢气的质量关系为:镁>铁>锌,而在关系图中三种金属反应停止后产生氢气质量关系为:铁>镁=锌,说明等质量的镁没有完全反应有剩余,铁消耗盐酸量最大且可能完全反应。

【详解】

A 、由于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而图中X 反应速度最快,说明X 是三种金属中活动性最强的镁;所以判断正确;

B 、图中铁生成氢气最多,根据反应前后元素质量不变,而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故可判断铁消耗盐酸质量最大;所以判断正确;

C 、图中镁、锌产生氢气质量相等,说明镁没有完全反应,但不能确定锌也没有完全反应;所以判断错误;

D 、从图中看到镁和锌反应生成的氢气一样多,则消耗的稀盐酸一样多,那么镁一定过量,锌可能过量或反应完,所以判断正确;

故选C 。

9.B

【详解】

A 、铁的活动性比铜强,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不能在铁桶中配制波尔多液,故A 错误;

B 、由于铝与空气中氧气反应生成了致密的氧化铝的薄膜,所以,铝制品抗腐蚀能力较铁制品强,故B 正确;

C 、由于Cu 和Ag 都不能与FeSO 4溶液反应,只能得出铁比铜、银活泼,但不能比较铜、银的活动性强弱,故C 错误;

D 、铁制品生锈产生的铁锈是一种疏松多孔的物质,它的主要成分是Fe 2O 3,故D 错误;故选B .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金属的化学性质,掌握金属活动顺序表的应用是解答本题的重要知识, 10.C

【详解】

A.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是置换反应,

2C + 2CuO 2Cu + CO 高温,属于置换反应;2ΔCuO+CO Cu+CO ,不属于置换反应。

5

错误;

B.两个实验的相关反应中,碳元素、铜元素的化合价均发生改变,错误;

C.氧化铜是黑色固体,铜是红色固体,两个实验中都可观察到黑色固体变红,正确;

D.木炭与氧化铜的反应,停止加热后,试管内气体体减小,液体会倒吸进试管内,要防止液体倒吸;一氧化碳与氧化铜的反应停止加热后,继续通入一氧化碳至室温,防止铜被氧化为氧化铜,不会产生倒吸现象,错误。

故选C 。

11.C

【分析】

一氧化碳和铁的氧化物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铁,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

【详解】

设生成12.5g 碳酸钙,需要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

()2322CO +Ca OH =CaCO +H O 44100x 12.5g ↓44100=x 12.5g x=5.5g 一氧化碳转化为二氧化碳的过程中夺取一个氧原子,该氧原子来源于铁的氧化物,故8.0g 铁的氧化物中氧元素的质量为165.5g 100%=2g 44

??;则铁原子与氧原子的个数比为8.0g-2g 2g :=6:75616

,当FeO 与Fe 3O 4的分子个数比为3:1时,铁原子与氧原子的个数比6:7,故选C 。

12.BD

【解析】

试题分析:铁粉与氯化锌不反应,充分反应后发现烧杯中的红色固体物质明显增多,是试管①中的铁与试管②中的氯化铜溶液在烧杯中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了红色的铜,A 、无法确定反应后烧杯中的固体是否还有铁,错误;B 、因为充分反应后发现烧杯中的红色固体物质明显增多,说明试管②中氯化铜溶液有剩余,则试管②中一定不含铁,正确;C 、无法确定反应后烧杯中的溶液是否含有氯化铜,错误;

D 、Fe+CuCl 2=FeCl 2+Cu

566456份质量的铁反应后生成64份质量的铜,反应后固体质量增多,所以烧杯中最后所得固体的质量一定大于2a 克,正确。故选BD

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物质间的互相转化

13.气候潮湿Fe 2O 3+6HCl=2FeCl 3+3H 2O(或Fe 2O 3+3H 2SO 4=Fe 2(SO 4)3+3H 2O)铝铜硫酸锌2Al +3ZnSO 4=Al 2(SO 4)3+3Zn

【详解】

(1)铁生锈是铁与氧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南方空气中水蒸气较多,铁更易生锈。常用稀盐酸或稀硫酸来除锈,化学反应方程式为Fe 2O 3+6HCl=2FeCl 3+3H 2O 或Fe 2O 3+3H 2SO 4=Fe 2(SO 4)3+3H 2O ;

(2)铁、铜、铝三种金属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为铝>铁>(氢)>铜,则铝最活泼,反应最剧烈,铜不与酸反应,这反映出不同金属的活动性差异很大;

(3)验证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如果只选择一种溶液,则选排在中间的那种金属的可溶性盐溶液。金属活动性顺序铝>锌>铁,则选锌的可溶性盐溶液,如硫酸锌溶液、氯化锌溶液或硝酸锌溶液,金属铝能与之发生置换反应而铁不能,所以反应方程式为2Al +3ZnSO 4=Al 2(SO 4)3+3Zn 。

14.加入的铁先和氯化铁反应,由于铁的量不足,没有来得及和氯化铜反应铁和氯化铁反应固体质量是减少的,而铁和氯化铜反应固体质量是增大的,当两者变化量相同时则固体沉积物质量和加入的铁质量相等0.2g1.4g

【详解】

(1)铁参加了反应,但是却没有得到铜,说明先发生的是第一个反应,结果铁的质量很少,导致没机会和氯化铜反应,从而没有得到铜,故出现这种现象的可能原因是加入的铁先和氯化铁反应,由于铁的量不足,没有来得及和氯化铜反应。

(2)①2FeCl 3+Fe═3FeCl 2这个方程式时固体减少的反应;②CuCl 2+Fe═FeCl 2+Cu 这个反应加入56g 铁就生成64g 的铜,是固体增加的反应,故铁和氯化铁反应固体质量是减少的,而铁和氯化铜反应固体质量是增大的,当两者变化量相同时则固体沉积物质量和加入的铁质量相等。

②设反应②消耗的铁的质量为y .反应②导致的固体增加量为a

22CuCl +Fe =FeCl +Cu 56648y 1.6g a 固体增加量56648==y 1.6g a y=1.4g

a=0.2g 由于固体沉积物质量与加入铁粉质量相等,也就是铜的质量等于加入的全部的铁的

质量,故1.6g-1.4g=0.2g,故反应①消耗铁粉的质量是0.2g,反应②消耗铁粉的质量是1.4g。15.CO2使焦炭完全反应①②能2ZnS+3O22ZnO+2SO2将粗锌放在一容器中高温(保持温度907-1749℃),收集的锌蒸汽,冷却后可得纯净的锌140g

【解析】

(1)焦炭在高温的条件下与过量的空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故X的化学式为CO2题中用过量的空气是使焦炭完全反应;

(2)①是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是化合反应,②是碳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故是化合反应,反应③是硫化锌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锌和二氧化硫,不是化合反应,反应④是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锌,不是化合反应,故选①②;

(3)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锌比铅活泼,故Zn能与PbCl2溶液反应;

(4)反应③是硫化锌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锌和二氧化硫,反应方程式为2ZnS+3O2

2ZnO+2SO2;

(5)由于锌在907-1749℃的范围内有固态变为气态,而铅不会,故从粗锌中分离出纯锌的方案是将粗锌放在一容器中高温(保持温度907-1749℃),收集的锌蒸汽,冷却后可得纯净的锌

(6)由图可知,参加反应的碳的质量为48g-18g=30g,设生成一氧化碳的质量为x CO2+C高温2CO

1256

30gx

12 30g =56

x

,解得x=140g

答:产生Y的质量为140g。

16.(1)25%;(2)90%

【分析】

铝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铝和氢气。

【详解】

(1)设铝的质量为x,588g稀硫酸中硫酸的质量为y

()

24242

3

2Al+3H SO=Al SO+3H 542946 x y3g ↑

542946

==

x y3g

7

x=27g y=147g 故所用稀硫酸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47g 100%=25%588g

?。 (2)该铝铜合金中铝的质量分数为

27g 100%=90%30g

?。 【点睛】

17.(1)Fe+CuCl 2=FeCl 2+Cu ;FeCl 2+2AgNO 3=2AgCl↓+Fe(NO 3)2(2)26%(3)10%

【分析】

铁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铜,氯化亚铁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和硝酸亚铁。

【详解】

(1)往废液中加入废铁屑发生反应是铁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uCl 2=FeCl 2+Cu ,往滤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发生反应是氯化亚铁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和硝酸亚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l 2+2AgNO 3=2AgCl↓+Fe(NO 3)2。 (2)设生成16g 铜时,需要铁的质量为x ,同时生成氯化亚铁的质量为y 22Fe +CuCl =FeCl +Cu

56

12764x

y 16g 5612764==x y 16g x=14g

y=31.75g 设生成114.8gAgCl 固体时,需要氯化亚铁的质量为z

()2332FeCl +2AgNO =2AgCl +Fe NO 127287z 114.8g ↓127287=z 114.8g z=50.8g 滤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0.8g 100%26%200g+14g-16g

?≈。 (3)200g 废液中FeCl 2的质量分数为50.8g-31.75g 100%10%200g ?≈。

身边的化学物质专题复习课教学设计

《身边的化学物质》专题复习课教学设计 无锡市东亭中学顾丽娅 【设计思想】 1.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价值取向。 初中化学作为面向未来公民的基础教育,在学完了课本知识之后,通过本专题的复习,要使学生系统地复习有关氧气、二氧化碳和水的一系列知识,在实验探究中选出身边的化学物质,在分组讨论中提炼新知识。本堂课教学的这种价值定位,力求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程理念,有别于以单纯复习知识为本,以应试为目的的价值取向。 2.以身边的三种物质为线索组织教学的策略。 看到“身边的化学物质”这一课题学生一定有着好多的困惑,通过维生素C泡腾片加入水里时有气泡冒出,提出气体是什么的猜想,并指出这个实验中的化学物质,从而切入课题并展开复习。改变过去复习课只是机械性就事论事的复习,而是学生通过实验发现化学物质原来就在身边,以维系生命活动“呼吸”的有关物质二氧化碳、氧气和水为线索来组织教学、推动课堂。 3.将学习的自主权交给学生的原则。 怎样让学生从探究中发现问题、自主复习知识、锻炼能力、产生求知欲望正是这节课教学设计的核心,为此在各个教学环节中都要贯彻将学习的自主权交给学生的教学原则,教师由传授者的角色转换成为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 【教学内容分析】 二氧化碳、氧气和水是身边重要的化学物质,也是贯穿于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上、下两册课本的重要物质,是初中化学元素化合物知识中的重要一部分。在刚刚结束新课的时候,学生对于前面学过的基础知识已淡忘了很多,这时提出身边的化学物质--二氧化碳、氧气和水的系统复习很有必要。(1)氧气、二氧化碳的性质、用途和实验室制法本身是重要的内容,配以”氧气的功与过”、“你对二氧化碳知多少”等问题的讨论探究,使学生的基础知识复习更有新意,对知识的探求更上一个台阶。(2)改变水的复习局限于第三单元的思路,把九年级化学上、下两册课本与水有关的实验、现象有机地串联起来,在枯燥的复习阶段活跃学生的思维,通过“水”整理出一条知识脉络,把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水的组成、水的净化、燃烧的条件、铁钉锈蚀的条件、溶液的形成等重要知识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枯燥的复习阶段耳目一新,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复习过程中,展示了化学学习的多样性。 【教学目标分析】 1.通过复习二氧化碳、氧气的性质、用途和实验室制法,掌握一般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和常见气体的性质、用途。 2.通过复习有关“水”的一系列知识,引导学生认识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与水相关的知识以及水的用途。 3.培养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化学、关注身边的化学物质并主动探究的能力。 【教学准备】 1.课件准备:多媒体课件。 2.实验准备:维生素C泡腾片、澄清石灰水、水、试管、导管(带橡皮塞)。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实验)向烧杯的水中加入一粒“糖”(预先准备好的维C泡滕片)。 (现象)杯中嘶嘶冒出大量气泡,最后变成了一杯鲜甜的橙汁。

1.专题一:身边的化学物质

专题一:身边的化学物质 一. 教学内容: 专题一:身边的化学物质 初中化学专题复习:同学们好!首先我祝贺你们升入高级中学,成为一名高中生!初中化学知识记忆性的多,基础性强,学好初中化学知识,培养好相应能力,对学好高中化学是十分必要的。此外,同学们中考后两个多月的长期暑假,会遗忘掉不少化学内容。因此,我们准备用2~3周时间复习初中内容,切实做好初高中的学习衔接,为学好高中化学做好充分准备。我们的复习内容准备按4个专题进行。主要形式是问题设计,问题分析。争取以题带理。 这节课我们首先进行专题一的复习。 专题一身边的化学物质 一. 化学物质无处不在 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在我们的周围,衣食住行各个方面都涉及到形形色色,各种各样的物质。这些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怎样?物质的变化规律有哪些?化学正是研究这些问题的一门科学。可以说化学物质无处不在,正是化学才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魅力无限! 思考: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酒精可用作液体燃料() (2)用铜或锌可以冶炼金() (3)铁桶可以用来盛放农药波尔多液() (4)用干冰可实现人工降雨() (5)用催化剂可将水变成燃料油() (6)利用太阳能将水变成氢能源() (7)石墨可用作干电池的电极() (8)铜的性质不活泼,是制造餐具、炊具的良好材料() (9)熟石灰可用作食品、衣物存放的干燥剂() (10)钛和钛合金是制造飞机、轮船的理想材料() 二. 物质变化随时发生 1.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质的变化分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前者指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后者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又称化学反应。如冰的熔化、酒精的挥发属于物理变化。而酿酒、制药、炼铁、钢铁生锈、食物腐败、蜡烛燃烧等等都包括多个复杂的化学变化。日常生活生产中物质变化随时随地发生,往往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同时发生,一个看似简单的生活现象常蕴含着多个复杂的变化。例如蜡烛的燃烧,既有石蜡由固态到液态再到气态的物理变化,还有石蜡蒸气和烛芯的燃烧而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化学变化。 2.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质本身所表现出的状态、颜色、气味、挥发性、密度、熔点、沸点等,我们称之为物理性质,而物质只有在化学反应中才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例如酸的化学性质包括与酸碱指示剂反应、与碱中和、与碱性氧化物反应、与活泼金属反应、与某些盐反应等。

第二章 身边的化学物质知识点

第二章身边的化学物质 第一节性质活波的氧气 1.O2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空气,溶于水。在标况下,降温至-183℃变为色的液氧,继续降温至-218.4℃变为色状固态氧。 试题演练: 鱼能在水中生存,是因为氧气溶于水。 2.化学性质: 1)助燃性: 注意:现象的描述不能混淆;烟和雾;光和焰;现象要完整。 常考点:(1)可燃物在氧气中的燃烧实验,需要自上而下缓慢伸入瓶内的原因是: 。 铁丝燃烧的实验 (2)需要在铁丝末端系一火柴梗的目的是:。 (3)需要将铁丝扭曲为螺旋状的原因:。 (4)点燃火柴梗后,待,再将扭曲为螺旋状的铁丝伸入瓶内。 (5)瓶底加入少量水或沙的作用是。 (6)实验结束,集气瓶内壁破裂的原因是。 (7)实验中未观察到火星四射的原因可能是、。(8)铁丝燃烧火星的剧烈程度和有关。 (9)使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做铁丝燃烧实验的优点是、。硫燃烧的实验: (10)瓶底也需要加入少量的水或氢氧化钠溶液,目的是,。

试题演练: 1)可燃物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剧烈的原因是。 2)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 A.硫燃烧后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B.木炭燃烧后生成黑色固体 C.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白雾 3)下列实验现象中,描述正确的是()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有无色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 B.红磷在氧气中剧烈燃烧,有大量白色气体生成 C.镁条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或产生大量白烟 D.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四氧化三铁 2)氧化性 (1)定义:化学反应中物质得电子的能力(或反应后元素的化合价降低的物质具有的性质)。 (2)氧化反应:有氧气参加的反应。(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的) (3)典型的缓慢氧化反应有:、、、。试题演练:铁丝燃烧和铁生锈的产物是否相同:。 3.氧气(或氮气)的工业制法: 方法:。 原理:。 所属变化类型:。 4.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1)原理:①②③。 (2)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 ①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原因:。 ②试管口放一蓬松的棉花团的作用:。 ③制取气体的实验,实验前需要。 ⑤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刚开始出现气泡时,为什么不能立即收集?收集的时机是什么: ⑥用排水法收集满气体的标志是,集满气体后应,取出后正放在实验台上。 ⑦实验结束后应先,后;防止水倒吸造成试管炸裂。 ⑧检验氧气的方法是。 ⑨氧气的验满方法是。 ⑩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速率先快后慢的原因是 。 ⑾如果用高锰酸钾和氯酸钾混合加热制氧气,能否加快氯酸钾的分解速率? ⑿用高锰酸钾和氯酸钾混合加热制氧气,高锰酸钾是催化剂吗? 。 ⒀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应考虑的因素是、。

沪教版(全国)化学九年级上第2章《身边的化学物质》测试题(含答案)

第2章《身边的化学物质》测试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下列实验基本操作不正确的是() A.加热液体B.量筒读数 C.向试管中加固体D.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同学们在使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之后,想要回收二氧化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将二氧化锰和废液分离,同学们应该采用的操作是过滤 B.如果滤纸没有紧贴漏斗壁,过滤速度会减慢 C.为了使过滤充分,过滤时,玻璃棒应该不停搅拌 D.不考虑实验过程的损耗,同学们最终烘干获得的二氧化锰质量应该与起初取用的质量相同 3.有两份质量相同的氯酸钾,向其中一份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加热后反应时间和反应速率的关系可用图来表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DABC表示有催化剂的曲线 B.D'C'的反应时间=DC的反应时间 C.DABC的面积=D'A'B'C'的面积 D.DABC的面积

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黄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6.高炉炼铁中主要发生下列反应,其中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①C+O2点燃 CO2②2CO2+C 高温 2CO ③CaCO3 高温 CaO+CO2↑ ④Fe2O3+3CO 高温 2Fe+3CO2 A.③B.②和③C.③和④D.①和④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有氧气参加的反应都是化合反应 B.氧化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 C.氧化反应不一定有氧参加 D.不论是否有氧气参加,只要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就属 于化合反应 8.某气体能用排水法,又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则该气体具有的物理性质是( ) A.难溶于水,比空气轻 B.易溶于水,比空气重 C.难溶于水,比空气重 D.易溶于水,比空气轻 9.下列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水是由氢气和氧气两种单质组成 B.自然界的水都属于纯净物 C.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D.水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10.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对空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是氧气,氧气具有可燃性 B.臭氧(O3)属于稀有气体,主要分布在距地面10~50km的高空 C.CO2约占空气体积的0.94%,能产生温室效应 D.随着工业的发展,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和烟尘对空气造成了污染 11.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说法错误的是 A.二氧化碳能溶于水,而且增大压强二氧化碳在水中溶解得越多 B.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能像倾倒液体一样倾倒二氧化碳 C.二氧化碳是一种有毒气体,在空气中含量过高,会致人死亡 D.二氧化碳从无色气体压缩成固态干冰发生了物理变化 12.对“大棚”农作物施用“汽水”(碳酸溶液),是近年来在种植生产中兴起的一种新方法。对于其作用的下列几种叙述:①加速植物光合作用;②冬天有助于农作物“防冻”; ③有利于改良碱性土壤,调节pH。其中正确的是

身边的化学物质

身边的化学物质

————————————————————————————————作者:————————————————————————————————日期: ?

身边的化学物质(3) 主讲: 黄冈中学教师舒宝生 一、复习策略 (一)酸、碱、盐的组成 (二)酸 1、酸的通性(具有通性的原因:酸离解时所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H+) (1)与酸碱指示剂的反应: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 (2)金属+酸→盐+氢气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浓硫酸、硝酸除外)。 (3)某些金属氧化物+酸→盐+水 (4)碱+酸→盐+水 (5)盐+酸→另一种盐+另一种酸 2、盐酸、硫酸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盐酸硫酸 颜色、状态“纯净”:无色液体;工业用盐酸:黄色(含Fe3+) 无色粘稠、油状液体气味有刺激性气味无 挥发性易挥发(敞口置于空气中,瓶口有白雾) 难挥发 用途①金属除锈 ②制造药物 ③人体胃液中含有盐酸,助消化 ①金属除锈 ②浓硫酸作干燥剂 ③生产化肥、精炼石油 3、盐酸、硫酸的特性 (1)盐酸:挥发性(观察浓盐酸时常会看到白雾,这是由于浓盐酸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与空气里的水蒸气接触,重新结合成盐酸小液滴。)

①由于盐酸易挥发,浓盐酸敞口放置在空气中,溶液的质量会变小,溶质质量分数会变小。 ②若用稀盐酸制H2、CO2时,H2和CO2气体中会含HCl气体杂质。 (2)浓硫酸(H2SO4) ①吸水性:可用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 ②脱水性 ③氧化性:与金属反应时一般生成水而不生成氢气。 ④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把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切不可将水倒进浓硫酸里。 注意:浓硫酸具有强烈的腐蚀性,使用浓硫酸时要十分小心,如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干布拭去,再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 (三)碱 1、碱的通性(具有通性的原因:离解时所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OH-) (1)碱溶液与酸碱指示剂的反应: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2)某些非金属氧化物+碱→盐+水 如:Ca(OH)2+CO2=CaCO3↓+H2O(用于检验CO2气体) 2NaOH+CO2=Na2CO3+H2O(可用于吸收大量的CO2气体) 2NaOH+SO3=Na2SO4+H2O (3)酸+碱→盐+水 (4)可溶性碱+可溶性盐→另一种碱+另一种盐 2、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氢氧化钠氢氧化钙 颜色、状态白色固体,极易溶于水(溶解放热) 白色粉末,微溶于水俗名烧碱、火碱、苛性钠(具有强腐蚀性) 熟石灰、消石灰 制法Ca(OH)2+Na2CO3=CaCO3↓+2NaOH CaO +H2O=Ca(OH)2 ①氢氧化钠固体作干燥剂①工业:制漂白粉 用途

2019年中考化学复习主题一身边的化学物质第4讲溶液专题练习

第4讲溶液 命题点1溶液的形成 1.(xx·无锡)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C) A.甜面酱 B.豆奶粉 C.白砂糖 D.花生油 2.(xx·梧州)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D) A.溶液都是无色的 B.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固体溶解时都放出热量 D.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3.(xx·绥化)下列有关洗涤问题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D) A.汽油可溶解衣服上的油渍 B.洗洁精可乳化餐具上的油污 C.醋酸能洗去暖水瓶内壁的水垢 D.酒精能洗涤瓷砖上的水锈 命题点2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4.(xx·宜昌)下列物质溶于水的过程中,溶液温度会明显降低的是(B) A.氯化钠 B.硝酸铵 C.浓硫酸 D.氢氧化钠 5.(xx·兰州)如图所示:装置气密性良好,广口瓶内装有某种固体,向其中滴加某种液体后U形管内液面a 低于b,不符合上述实验现象的一组试剂是(C)

A.生石灰和水 B.铁粉和稀盐酸 C.硝酸铵和水 D.纯碱和稀盐酸 命题点3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6.(xx·嘉兴)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如图是有关硝酸钾溶液的实验操作及变化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操作I一定是降温 B.操作I一定是加溶质 C.①与③的溶质质量一定相等 D.②与③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7.(xx·宁波)20 ℃时,四个实验小组分别取不同质量的NaCl,逐渐加入到各盛有50 g水的烧杯中,不断搅 实验小组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第四组 水的质量/g5******* 所取NaCl的质量/g1******* 乘余NaCl的质量/g02712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A.20 ℃时,50 g NaCl饱和溶液中含有18 g NaCl B.用蒸发的方法可以使NaCl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C.第二组所得溶液的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9∶25 D.相同温度下,NaCl在水里的溶解度与水的质量无关 命题点4溶解度和溶解度曲线 8.(xx·孝感)如图是甲、乙、两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甲和丙的溶解度相等 B.在t2℃时,将28 g甲物质加入到50 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78 g C.将t2℃时,甲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有晶体析出 D.将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不考虑水的蒸发),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甲>乙>丙 9.(xx·荆州)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人教版 初中化学 身边的化学物质专题复习资料

初中化学 身边的化学物质专题复习资料 知识结构梳理 初中化学教材中主要介绍30种物质,其中有6种混合物,7种单质,13种无机化合物和4种有机化合物。现将30种物质以物质分类的形式归纳如下: 1、空气和水 (1)空气的成分: 空气成分 氮气 氧气 二氧化碳 稀有气体 其他气体及杂质 体积分数 78% 21% 0.03% 0.94% 0.03% (2)氮气和稀有气体的主要性质及主要用途: 氮 气(N 2) 稀有气体(He Ne Ar Kr Xe 等) 物理性质 通常状况下: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 通常状况下:无色、无味的气体, 难溶于水。 化学性质 (1) 常温下稳定。 (2)一定条件下可与氢气、 氧气等物质反应。 稳定,很难与其它物质反应,故 又称惰性气体。 用 途 保护气 电光源 (4)空气和水的污染和防治 (1) 空气的污染源: ①煤燃烧产生的烟;②石油化工厂排放的废气;③汽车排气形成的烟雾。 (2) 水的污染源: ①业生产中的三废: 废液 、 废渣 、 废气 ;②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③农业生产中农药化肥的任意使用。 2、碳及其化合物 (1)、碳的单质:金刚石、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2)碳的化学性质 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稳定 ,随着温度的升高碳的活动性大大增强,在高温或点燃条件下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a 充分燃烧生成CO 2 ,化学方程式为 C+O 2=CO 2 b 不充分燃烧生成CO ,化学方程式为 2C+O 2=2CO 在空气中燃烧时火焰为淡蓝色,在氧气中燃烧时火焰蓝色。 ②与氧化铜反应:木炭在高温条件下与CuO 反应生成Cu 和CO 2 ,现象 黑色粉末变红,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化学方程式为:C+2CuO=CO 2+2Cu 在高温条件下还能与Fe 2O 3等某些金属氧化物发生上述类似反应。 氧化物:H 2O 、CO 2、CO 、CaO 酸:HCl 、H 2SO 4、HNO 3 碱:NaOH 、Ca(OH)2 盐:NaCl 、Na 2CO 3、CuSO 4·5H 2O 、CaCO 3 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CH 4、C 2H 5OH 、CH 3OH 、CH 3COOH 混合物:空气、煤、石油、生铁、钢、无定形碳 无机化合物 物 质 纯净物 单 质 金属单质:Fe 、Al 、Cu 。 非金属单质:O 2、H 2、金刚石和石墨。 组成: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其化学式为H 2O 。 物理性质:无色、无气味、没有味道的液休,凝固点0℃,沸点100℃,4℃时密度最大,为1g/cm 3 ,冰的密度比水小。 ①电分解:化学方程式为 2H 2O 通电 2H 2 ↑+ O 2 ↑ ②与某些酸性氧化物反应,举例 H 2O+CO 2 = H 2CO 3 ③与某些碱性氧化物反应,举例 CaO+ H 2O = Ca(OH)2 用途:工业、农业、生活等 性质 化学性质 ①可燃性 △

山东省临沂市2018年中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专题身边的化学物质一71

专题身边的化学物质 1、下列关于酸的说法错误的是() 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浓盐酸具有挥发性 B.稀盐酸和稀硫酸都可用于金属除锈 C.稀盐酸能够使紫色石蕊溶液和无色酚酞溶液都变红色D.稀硫酸能够与活泼金属反应制取氢气 2、下列物质加入到稀硫酸中,有大量气泡产生的是() A.Zn B.Cu C.K 2SO 4 D.NaOH 3、实验室中有两瓶失去标签的稀盐酸和氯化钠溶液,下列四种试剂中能将其鉴别出来的是() A.AgNO 3 溶液 B.无色酚酞试液 C.K 2CO 3 溶液D.Na 2 SO 4 溶液 4、用稀盐酸除去铁锈主要成分的原理是() A.FeO+2HCl═FeCl 2+H 2 O B.FeO+2HCl═FeCl 3 +H 2 O C.Fe 2O 3 +6HCl═2FeCl 2 +3H 2 O D.Fe 2 O 3 +6HCl═2FeCl 3 +3H 2 O 5、中和反应在生活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下列做法不是 ..利用中和反应原理的是A.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B.用含氢氧化镁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 C.用盐酸除去铁锈 D.用氨水(NH 3·H 2 O)处理工厂污水中的硫酸 6、一些食物的近似pH如下: ... A.鸡蛋清显碱性B.苹果汁和葡萄汁显酸性C.葡萄汁比苹果汁的酸性强D.胃酸过多的人适宜吃玉米粥7、下面各组物质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NaCl、HCl、Na 2CO 3 、NaOH B.H 2 SO 4 、BaCl 2 、KNO 3 、NaOH C.CuSO 4、Na 2 CO 3 、NaOH、KCl D.NaCl、KCl、HCl、NaNO 3 8、一包固体粉末可能含有NaNO 3、CaCO 3 、NaOH、CuCl 2 、NaCl和Ca(NO 3 ) 2 中的一种或 几种,为确定其组成,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45.第八周周清检测题(主题一身边的化学物质)

寨河中学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导学案印前签字:班级:姓名: 课题:第八周周清检测题(主题一)课时安排:二课时年级:九年级科目:化学设计者:马学军 内容学习注解学习目标: 知识:进一步了解有关身边的化学物质的知识。 技能:熟练掌握有关身边的化学物质的知识,会解答相关的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意义,培养激发学习兴趣。 重点:进一步了解有关身边的化学物质的知识。 难点:熟练掌握有关身边的化学物质的知识,会解答相关的问题。 学习过程:(满分7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l—35.5 Ca—40 C-12 H—1 O—16 一、聪明的选择。(每题2分,共2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选项 1.在阳光下的松林中,部分氧气转变成臭氧,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这一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B.氧气和臭氧是同一种物质 C.这一变化是化学变化 D.空气中的氧气和生成的臭氧质量相等 2.已知同温同压下等体积的不同气体含有相同的分子数,又知空气中混入氢 气的体积达到总体积的4%~74.2%时点燃就会发生爆炸,下面列出了氢气混入空 气时所占的不同体积分数。按理论计算爆炸最猛烈的可能是() A.氢气占10% B.氢气占29% C.氢气占50% D.氢气占70% 3.下列各种说法中,错误的是() A.空气成分中,以氮气的体积分数最大 B.地壳中所含硅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C.常温下,氢气是最轻的气体 D.白磷在空气中由于缓慢氧化而易自燃 4.欲除去混入一氧化碳中的少量水蒸气.氧气.二氧化碳,应通过下列哪组物 质() A.加热的铜丝网,浓硫酸,氢氧化钠溶液 B.氢氧化钠溶液,浓硫酸,加热的铜丝网 C.浓硫酸,氢氧化钠溶液,加热的铜丝网 D.加热的铜丝网,氢氧化钠溶液,浓硫酸 5.把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20克,通入足量石灰水中产生沉淀10 克,则原混合气体中一氧化碳质量为() A.4.4克 B.15.6克 C.7.8克 D.无法计算 6.有锌.稀硫酸.氧化铜.氯化铜溶液.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钡溶液,常温下两 两混合,共能发生的化学反应有() A.4个 B.5个 C.6个 D.7个 7.下列物质中与某些酸.碱.盐都能起反应的是() A.碳酸钙 B.碳酸钠 C.稀硫酸 D.氢氧化钠 8.下列物质能同时共存于水中的是() A.氯化钙和碳酸钠 B.硫酸钾和氯化钡 C.盐酸和熟石灰 D.硫酸铜和氯化镁 9.下列制取物质的方案中,可以经过一步化学反应实现的是() A.用铁和稀硫酸制取硫酸铁 B.用氧化铜和水制取氢氧化铜 内容学习注解 C.用铜和稀盐酸制取氯化铜 D.用生石灰和水制取熟石灰 10.某溶液滴入氯化钡溶液,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该溶液是() A.一定是硫酸或硫酸盐溶液 B.肯定不是硫酸,也不是硫酸盐溶液 C.可能是硫酸或硫酸盐溶液 D.以上都不是 二、想一想.填一填(每空1分,方程式2分,共23分) 11.铁在干燥的空气中性质稳定,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铁锈的主要成 分是______(写化学式)。将生锈的铁钉投入过量的稀盐酸中,首先看到的现象 是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过 一会儿,又看到有_________________,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 化学方程式表示)。 12.将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变 化_________,溶液的PH会_______(填“变大”“变小”“不变”)。 13.无色混合气体可能含有水蒸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氯化氢、氢气。 当混合气体通过浓硫酸后气体体积没有变化;再通过澄清石灰水后,也没有出现 明显变化,但气体体积减少一半;点燃导出的尾气,将燃烧产物通过无水硫酸铜 不变色,却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混合气体中肯定有__________________, 肯定没有________________。 14.以石灰石、水、纯碱为原料,如何制取烧碱?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并说明反应类型。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5.现有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若将此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 铜,可得到________气体;若将此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木灰,可得到_________ 气体;若将此混合气体通过苛性钠溶液,可得到_________气体。(以上若有反应, 均设为完全反应)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1分,方程式2分,共15分) 16.有标号为1、2、3、4、5的五瓶无色溶液,仅知它们可能为AgNO3、HCl、 BaCl2、NaNO3、Na2CO3中的一种,现将它们两两混合,观察到的现象如下表: 实验 顺序 1+2 2+3 1+3 2+5 3+5 3+4 现象放出气体产生沉淀无明显现象产生沉淀产生沉淀无明显现象 据此推断:1_________ 2_________ 3_________ 4__________ 5__________ 17.某固体混合物可能由碳酸钠、硝酸钡、氯化钡、硫酸钠、硫酸铜中的几 种物质组成,现做如下实验: (1)将混合物溶于水,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透明的溶液。 (2)向(1)中加入足量稀硝酸,沉淀部分溶解。 (3)过滤,往滤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又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由 此可推断:原混合物中一定存在的物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定不存在 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为了测定某石灰石矿样的纯度(其中所含杂质不与酸反应),某同学按如 下流程进行实验:用盐酸溶解矿样→干燥所得气体→用NaOH溶液吸收气体→根 据NaOH溶液的增重量计算矿样的纯度。实验过程中所取矿样的质量为10g。实 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1) A为溶解矿样的装置,若已经准备了长颈漏斗、双孔橡胶塞、导气管, 为了完成溶解至少还需要的实验仪器是___________________。

《身边的化学物质》主题活动.doc

《身边的化学物质》主题活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认识和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空气、水与溶液、金属、生活中的化合物等的组成、性质、用途和制取。 2.进一步让学生理解并形成混合物、单质、化合物、酸、碱、盐等物质分类的概念,进一步建构燃烧、氧化、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等最基本的化学反应知识。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复习,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身边的化学物质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体会科学进步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所做出巨大贡献。 2.通过复习,让学生理解物质的用途和性质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从化学的视角认识和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初步形成科学的物质观和合理利用物质的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主题的教学,让学生认识物质和丰富多彩的化学变化,让学生体验化学美,使学生认识学习化学的重要意义。 [内容标准分析] 本主题的内容贯穿于全册教材。这些内容既为学生学习化学核心概念、形成化学的基本观念提供了感性基础,也为学生了解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社会发展、化学与技术进步之间的密切关系提

供丰富的素材。关于物质组成、性质、用途的内容,也为学生进行实验探究提供了课题。本主题的内容广泛结合起来学生的生活经验,提供了生动的、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设计了有趣的探究活动,因而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对于培养学生的物质观和合理利用物质的意识,是十分有益的。 “身边的化学物质”这部分知识,不能仅从元素知识的角度来看待,不能把学习重心放在物质组成、性质、制法、用途等知识的记忆上,而要在学习这些知识的同时,让学生初步了解研究物质组成部分、性质和变化的方法,获得探究物质及其变化的亲身体验,享受到探究的乐趣,体会到研究身边的化学物质对提高人类的生活和质量、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具体标准和教材中这部分内容的主要分布范围如表: 一级主题 二级主题 内容分布 身边的化学物质 地球周围的空气 第二单元,第三单元的1、3、4课题,第六单元,第八单元,第九单元,十、十一单元,拓展性课题:“溶液、乳浊液、悬浮液”和“物质的分类” 水与常见的溶液 金属与金属矿物

(完整版)初中化学第二章身边的化学物质

《第二章身边的化学物质》知识要点 一、氧气 (一)、氧气的物理性质 1、色、味、态:通常情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2、密度:标准状况下,密度为1.429g/L,略大于空气。(可用向上排空气法) 3、溶解性:氧气不易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 4、三态变化:降温后,氧气可以变为淡蓝色的液体,甚至淡蓝色雪花状固体。 (二)、氧气的化学性质 (1)与非金属的反应 1、木炭(黑色)与氧气反应 实验现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红光;在氧气中:①剧烈燃烧,发出白光②放出热量③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碳+ 氧气二氧化碳 点燃文字表达式 符号表达式:C + O222、硫(淡黄色)与氧气反应 点燃CO 实验现象:在空气中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①剧烈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②放出热量③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瓶底放水吸收,防止污染空气) :硫+ 氧气二氧化硫 点燃文字表达式 :S + OSO 223、磷与氧气反应 点燃符号表达式 实验现象:磷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更旺,放出热量,产生大量的白烟 :磷+ 氧气五氧化二磷 点燃文字表达式 :P+ OPO 5224、蜡烛与氧气反应 点燃符号表达式 实验现象:在空气中燃烧产生黄色火焰,放热,稍有黑烟。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集气瓶内壁出现水珠,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气体产生。 (2)与金属反应 1、铁丝(银白色)[铁粉:黑色]与氧气反应 实验现象: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在氧气中①剧烈燃烧,火星四射②放出热量 ③生成黑色固体(FeO)43注意:集气瓶里要预先装少量水或细沙,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瓶底,使其炸裂。 :铁+ 氧气四氧化三铁 点燃文字表达式 :Fe + OFeO43 2注意:(1)细铁丝绕成螺旋状且在末端系上火柴梗:集中热量,点燃符号表达式 提高局部温度,有利于铁丝持续燃烧 (2)火柴梗的作用:引燃 2、镁带(银白色)在空气中燃烧 实验现象: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粉末状固体。 注意:要在石棉网上方进行实验,防止生成的固体太热,烫坏桌面; :镁+ 氧气氧化镁 点燃文字表达式 :Mg + OMgO 2【注意】(1)“烟”和“雾”的区别 点燃符号表达式 “烟”是固体小颗粒组成的;“雾”是小液滴组成的。 “光”与“火焰”的区别)2(. “光”一般指沸点高的固体燃烧产生的现象;“火焰”是气体燃烧或沸点低的固体或液体的蒸汽燃烧产生的现象 (3)其他物质与氧气的反应 某些物质在一些条件下,与氧气发生缓慢的氧化反应,成为缓慢氧化。

《身边的化学物质》知识点汇总(第二章 身边的化学物质)

第二章 身边的化学物质 一、性质活泼的氧气 1.氧气在自然界的循环 产生:植物的光合作用 消耗:动植物的呼吸作用,燃料的燃烧,缓慢氧化作用 2.氧气的性质 (1)物理性质 通常情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当温度下降,氧气可以转变为淡蓝色的液氧,甚至淡蓝色的固态氧。 在通常情况下,氧气不易溶于水,所以氧气能够用排水法收集; 在标准状态下,氧气的密度略大于空气,所以氧气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注意:选择排水法和排空气法的原则 排水法的条件:1)不易溶于水2)不能与水发生化学反应; 排空气法的条件:1)气体的密度与空气的密度有一定的差值,气体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选择向上排空气法,若气体的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则选用向下排空气法2)不与空气中的成分发生化学反应3)无毒 若气体既能用排水法,又能用排空气法收集时,我们从制得气体的纯度考虑,一般选用排水法收集。 (2)化学性质 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与许多物质发生氧化反应。主要体现了氧气的氧化性和助燃性 A .氧气与木炭燃烧 现象:在空气中被点燃,发出红光,放出热量,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便混浊的气体;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便混浊的气体。 文字表达式:碳(C )+氧气(O 2)??→?点燃二氧化碳(CO 2) 注意:我们在做木炭在氧气集气瓶中燃烧实验时,要注意将燃烧匙由上往下慢慢移动,为了使木炭能与氧气充分接触,使反应完全。

B .氧气与铁丝反应 现象:在空气中,铁丝不能被点燃;在氧气中,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铁丝熔成小球,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文字表达式:铁(Fe )+氧气(O 2)??→?点燃四氧化三铁(Fe 3O 4) 注意: 在反应之前,必须在集气瓶底部留有少量的水或者细沙,目的是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瓶底 燃烧之前,将铁丝绕成螺旋状,目的是为了使空气与铁丝充分接触,容易聚热 将铁丝绕在火柴上的目的是引燃铁丝,使铁丝较快提高温度 当火柴的火焰接近铁丝时,将铁丝慢慢伸入集气瓶,否则木柴燃烧会消耗大量氧气使实验失败 C .氧气与蜡烛反应 现象:在空气中,蜡烛被点燃产生黄白色火焰,有少量的黑烟产生;在氧气中燃烧,蜡烛剧烈燃烧,并且产生白色火焰,在集气瓶壁上出现水珠,没有烟,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文字表达式:石蜡+氧气??→?点燃二氧化碳+水 结论:可燃物燃烧的现象与氧气的浓度有关,氧气的浓度越大,现象越剧烈。 D .缓慢氧化 物质能与氧气发生缓慢的氧化反应,如动植物的呼吸、金属的腐蚀、食物的腐败、肥料的腐熟等。 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都是氧化反应。 知识联系: A .氧气与镁带的燃烧 现象:剧烈燃烧,放出耀眼的白光,发出白烟,生成一种白色固体 文字表达式:镁(Mg )+氧气(O 2)??→?点燃氧化镁(MgO ) 生活应用:照明弹、烟火 注意: 先用砂纸将表面的氧化膜去除后在点燃;

《身边的化学物质》专题复习课教学设计

《身边的化学物质》专题复习课教学设计 【设计思想】 1.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价值取向。 初中化学作为面向未来公民的基础教育,在学完了课本知识之后,通过本专题的复习,要使学生系统地复习有关氧气、二氧化碳和水的一系列知识,在实验探究中选出身边的化学物质,在分组讨论中提炼新知识。本堂课教学的这种价值定位,力求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程理念,有别于以单纯复习知识为本,以应试为目的的价值取向。 2.以身边的三种物质为线索组织教学的策略。 看到“身边的化学物质”这一课题学生一定有着好多的困惑,通过维生素C泡腾片加入水里时有气泡冒出,提出气体是什么的猜想,并指出这个实验中的化学物质,从而切入课题并展开复习。改变过去复习课只是机械性就事论事的复习,而是学生通过实验发现化学物质原来就在身边,以维系生命活动“呼吸”的有关物质二氧化碳、氧气和水为线索来组织教学、推动课堂。 3.将学习的自主权交给学生的原则。 怎样让学生从探究中发现问题、自主复习知识、锻炼能力、产生求知欲望正是这节课教学设计的核心,为此在各个教学环节中都要贯彻将学习的自主权交给学生的教学原则,教师由传授者的角色转换成为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 【教学内容分析】 二氧化碳、氧气和水是身边重要的化学物质,也是贯穿于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上、下两册课本的重要物质,是初中化学元素化合物知识中的重要一部分。在刚刚结束新课的时候,学生对于前面学过的基础知识已淡忘了很多,这时提出身边的化学物质--二氧化碳、氧气和水的系统复习很有必要。(1)氧气、二氧化碳的性质、用途和实验室制法本身是重要的内容,配以”氧气的功与过”、“你对二氧化碳知多少”等问题的讨论探究,使学生的基础知识复习更有新意,对知识的探求更上一个台阶。(2)改变水的复习局限于第三单元的思路,把九年级化学上、下两册课本与水有关的实验、现象有机地串联起来,在枯燥的复习阶段活跃学生的思维,通过“水”整理出一条知识脉络,把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水的组成、水的净化、燃烧的条件、铁钉锈蚀的条件、溶液的形成等重要知识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枯燥的复习阶段耳目一新,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复习过程中,展示了化学学习的多样性。 【教学目标分析】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训练二身边的化学物质导学案金属与金属矿物完整版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训练二身边的化学物质导学案金属与金属矿物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身边的化学物质(四)金属与金属矿物 一、单项选择题: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Fe—56O—16 1、铜常被用来制造导线,这主要是因为它具有() A.良好的导热性 B.良好的导电性 C.金属光泽 D.较高的硬度 2、2005年7月,美国“深度撞击”飞行器成功炮轰彗星,其撞击器采用的是一种含铍(一种金属)3%的铜合金。关于合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合金属于金属材料 B.只能是金属熔合而成 C.合金比纯金属性能更优 D.生铁和钢都属于铁合金 3、金属、金属材料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它们的用途。下列相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铁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可以用于制造炊具 B.不锈钢抗腐蚀性好,常用于制造医疗器械 C.铅锑合金的熔点较低、电阻率较大,常用于制成发热体 D.铝合金轻而坚韧,可作汽车、飞机和火箭的材料 4、下列关于金属物品使用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在铁桶中加入硫酸铜溶液和石灰水配制杀菌剂 B.铁制车棚定期喷涂油漆 C.用过的菜刀要经常用盐水冲洗 D.铝合金门窗变旧变暗后用砂纸或钢丝球打磨 5、将少量灰黑色的生铁粉末,投入盛有过量稀硫酸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待完全反应后过滤,滤纸上留有黑色的残渣。该黑色残渣的主要成分是() A.铁 B.碳 C.铁和碳的混合物 D.硫酸亚铁 6、金属Ni、Mn分别放入其他三种金属X、Y、Z的盐溶液中,反应的结果和有 X盐溶液Y盐溶液Z盐溶 液 Ni无无有 Mn无有有 A.XMnYNiZ B.ZNiYMnX C.ZMnYNiX D.XMnNiYZ 7、为验证Mg、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A、B、 C、D四个实验,其中不必进行的实验是() A.将稀HCl加入到装有镁条的试管中 B.将稀HCl加入到装有铜片的试管中 溶液加入到装有铜片的试管C.将稀HCl加入到装有银粉的试管中D.将AgNO 3 中 8、芜湖铁画是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它以钢材为主料,经锻打、焊接、酸洗、上漆等多道工艺制成。下列关于铁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铁画应悬挂在干燥的环境中 B.所用材料上的铁锈可用稀盐酸清洗掉 C.给打制成型的铁画喷漆既美观又可以防锈蚀

(北京专版)2020中考化学复习方案主题三身边的化学物质第06课时二氧化碳试题

第6课时二氧化碳 考题分层训练 考点1 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用途并解释常见现象 1.[2018·石景山一模]下列不属于二氧化碳用途的是 ( ) A.用作燃料 B.制碳酸饮料 C.用于灭火 D.植物的光合作用 2.[2018·海淀二模]下列方法不能鉴别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是( ) A.观察颜色 B.滴加紫色石蕊溶液 C.滴加澄清石灰水 D.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3.图6-3是关于碳和碳的氧化物的知识网络图(图中“→”表示转化关系,“……”表示相互能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6-3 A.“C……CO2”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B.“CO→CO2”的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 C.“CO2→CaCO3”的反应可用于检验二氧化碳 D.“CO2→←H2CO3”的反应可用酚酞试剂验证 4.(1)二氧化碳固体的俗称为。 (2)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 A.C B.O2 C.2O D.CO2 5.“环保”的共享单车已成为很多人出行的选择。 (1)“节约碳排量”倡导较低温室气体排放的生活方式,温室气体主要指的是。 (2)再举出1种“低碳”的生活方式: 。

6.实验室里长期盛放石灰水的试剂瓶内壁上,常附着一层白色固体,这种白色固体的主要成分是。 7.[2019·朝阳期末]人们用干冰制作口感类似汽水的“碳酸水果”。 (1)干冰与水果一起放置12小时后,水果变得冰凉,原因是。 (2)干冰制作“碳酸水果”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8.[2019·海淀期末]“温控保鲜”和“气调保鲜”是两类食品保鲜技术。它们通过降低温度和改变气体成分,达到抑制储藏物细胞呼吸的目的。 (1)干冰可用于“温控保鲜”,利用干冰的性质是。 (2)“气调保鲜”中会使用CO2来抑制细菌。CO2进入细菌细胞液后能产生酸性物质,抑制细菌生长。请用化学方程式解释酸性物质的产生: 。 (3)冰箱中常用图6-4所示的膜分离技术实现“气调保鲜”。分离后,通入冰箱保鲜室内的气体是 (填“富氮空气”或“富氧空气”)。 图6-4 9.[2019·石景山期末]用图6-5装置进行实验,将注射器在蜡烛火焰外部抽气后进行振荡。 图6-5 (1)证明蜡烛燃烧有CO2生成的现象是。 (2)实验中体现出的下列性质,属于物质化学性质的是(填序号)。 A.石蜡熔点低 B.石蜡具有可燃性 C.石灰水为无色液体 D.氢氧化钙能与二氧化碳反应 考点2 用简单装置和方法研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10.[2019·通州一模]用图6-6所示装置进行CO2性质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6-6

中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专题身边的化学物质二无答案

专题身边的化学物质 1、“人造空气”帮助人类实现了“太空漫步”的梦想,按体积计算,其中含有70%的N 2、20%以上的O2、还有CO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B.氧气可用作火箭发射的燃料 C.相比空气,“人造空气”中的氮气含量低 D.燃烧和缓慢氧化都属于氧化反应 2、下列物质按混合物、氧化物、单质顺序进行分类的是() A.生理盐水干冰臭氧 B.石灰石熟石灰金刚石 C.冰水共存物铁锈氮气 D.空气五氧化二磷生铁 3、“超临界水”因具有许多优良特质而被科学家追捧,它是指当气压和温度达到一定值时,水的液态和气态完全交融在一起的流体。下面有关“超临界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它是混合物B.它是一种不同于水的物质 C.它的分子之间有间隔D.它的一个分子由4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 4、在氯化亚铁、氯化铜和氯化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锌粉,反应停止后过滤,向滤液中插入结净的铁丝,铁丝表面无明显变化,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滤液中一定有氯化镁,可能有氯化锌和氯化亚铁 B.滤液中一定有氯化镁和氯化锌,可能有氯化铜 C.滤渣中一定有铜和铁,可能有锌 D.滤渣中一定有铜,可能有铁和锌 5、有关物质性质与应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盐酸具有酸性,可用于洗涤油污 B.熟石灰具有碱性,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 C.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用于去除冰箱异味 D.氮气具有不活泼性,可用作焊接金属的保护气 6、如图是不含结晶水的a、b、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2℃时,将50g a物质加入到50g 水中充分搅拌,得到100g a的饱和溶液 B.用等质量的a、b、c 三种固体配制成t2℃时的饱和溶液,所得溶液质量的大小关系是:c溶液>b溶液>a溶液 C.将t1℃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时,所得溶液M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a=c D.将t2℃时a、b 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析出晶体的质量:a>b 7、分析和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因果关系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洗洁精能够洗去餐具上的油污,是因为洗洁精能够溶解油污 B.饱和澄清石灰水受热后变浑浊,是因为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C.碳酸钠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是因为碳酸钠属于碱类物质 D.氯化铵与草木灰不能混合施用,是因为铵态氮肥与碱性物质混合产生氨气,降低肥效 8、下列化学方程式中符合题意且书写正确的是() A.正常雨水偏弱酸性原因:SO2+H2O═H2SO4 B.生活中用天然气作燃料:C2H3OH+3O22CO2+3H2O C.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症:NaHCO3+HCl═NaCl+CO2↑+H2O D.工业上用熟石灰制取烧碱:Ca(OH)2+2NaNO3═Ca(NO3)2+2NaOH 9、在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蔗糖溶液时,导致溶液中蔗糖的质量分数偏大的可能原因有()A.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 B.用来配制溶液的烧杯刚用少量蒸馏水润洗过 C.用托盘天平称取蔗糖时,将蔗糖放在右盘,且称量时使用了游码 D.用了含少量杂质的蔗糖配制溶液 10、下列关于自然界中碳循环和氧循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植物的光合作用使空气中的氧气含量逐年提升 B.动植物的呼吸作用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逐年增大 C.积极倡导“低碳”行动的目的是消除大气温室效应 D.大气中的氧气含量在各种因素作用下能保持相对稳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