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现代诗二首教学反思(两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现代诗二首教学反思(两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现代诗二首教学反思(两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现代诗二首教学反思(两篇)

《现代诗二首》教学反思(两篇)

(一)

《秋江的晚上》通过事物意象,描绘出了秋月黄昏的景象。《花牛歌》琅琅上口,充满童真童趣。这两首诗歌浅显易懂、韵味十足,学生在理解诗歌方面我觉得并不是难点,所以这篇课文我是以读代讲方式进行。

1.教学效果(思效)。

诗歌这种形式具有诗歌自身的特点,尤其是现代诗,读起来似乎通俗易懂,但是有这样一句话“意境是诗歌的灵魂”。学习诗歌,必须注重诗歌的意境。所谓意境,不是单纯的画面,也不是单纯的语境,而是学生熟读课文后脑中呈现出的“情景再现”。无论是《秋江的晚上》还是《花牛歌》,语言都是非常简单的。如何让学生兴致盎然地学习诗歌?这是本节课我所做出的尝试。

在初读课文之后,让学生和我一起制作课件,简单点说就是制作ppt画面:除了诗歌的文字之外,配上精美的插图、配上优美的背景

音乐,在共同制作的过程中学生不仅是打起十二分的精神面对课文学习,而且有着很强的参与感,并且学习更加深入。更难能可贵的是,学生对于诗歌背后的东西特别感兴趣:作者为什么会写这样的一首诗?他为什么写得这么美?什么样的画面和音乐才能体现这种美?……真正体现了:课堂是属于学生的!

所谓“无诵不成诗”,尤其是在诗歌教学中可千万不能忽视了阅读教学。“在朗读中的体会能达到用语言难以言传的心灵触动。”朗

读是学生同文本进行对话的一个过程,也是最直截了当的学习诗歌的方式。熟读成诵,是我们这节课上最大的收获。

美中不足的是,如果课堂上能够引导学生当堂模仿写诗歌就更好了。

2.教学收获(思得)。

(1)用直观形象的一幅画导入,引起学生思索。

一幅画展现在面前,学生语言描绘看到的画面:夕阳西下,照红了江面,晚归的鸟儿低飞在江面之上……简单的诗,简单的画,却能够引人入胜。学生对图片充满好奇,由兴趣引入,提高学生注意力。通过回答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课前布置学生充分预习,主要是了解作者刘大白。让学生了解作者,体会作者写作时的感受,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

(3)咬文嚼字学诗歌。一个“驮”字表达的是什么?突出鸟倦的程度;另一方面也是景致的进一步渲染和绮丽的想象。用问题引导学生,使学生自己深入诗歌,体会诗歌主旨。

3.不足之处(思失)。

(1)两首如此简单易懂的诗读会了背会了,是不能算作完成学习任务的。不足的地方就是学生朗读得不够,虽然读了很多遍,但是没有真正起到以读代讲的效果。

(2)如果能够结合课文的特点以及时代背景,学生适当向课外拓展、延伸,学生课前多搜集资料就好了。

4.改进措施(思改)。

其实,越是简单的课文越是不能小觑。《秋江的晚上》这篇课文的学习还需要老师对于时代背景进行讲述,尤其是20世纪初的中国现状,军阀混战、民不聊生,人民无自由、幸福可言,为什么作者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写出这样的诗?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诗歌的内涵,走进诗人借景抒情的内心世界。

《现代诗二首》教学反思

(二)

《秋晚的江上》这首诗中,作者以凌空高蹈的视角,敏锐地捕捉到了悄然发生于暮晚秋江上的动人一幕:倦鸟归巢,背驮斜阳,忽又抖落斜阳于江水之中。诗人以清秀优美的语言,描绘出的是一幅超迈旷远,奇异瑰丽,而又令人心醉神往的“倦鸟归巢图”,创造出的是一种意趣丛生,情味绵绵,耐人咀嚼的诗意境界。

《花牛歌》牛的造型童趣盎然,毛茸茸的云朵,毛绒绒的花牛,还有毛融融的小草,让人忍不住伸手想去抚摸。用了回环反复的结构形式,韵脚多变换,读来通体匀称。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激发学生读儿童诗的兴趣。

一、教学效果

围绕本课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

1.儿童诗之于儿童,首先是感受诗的趣味。

诗的趣味首先是引起情感上的共鸣。《花牛歌》诗人以一种逆向的思维,表达了儿童独特的探究精神,以酣畅淋漓的语言抒写了童心童趣,引发了小读者更为开阔的想象。

联想和想象是读诗的延伸,可以丰富对原作的认知,从而在感情上引起共鸣,让内心得到抚慰,让心灵得到庇护,从而进入了诗的意境。读儿童诗,更多的是为诗中所表现的超拔奇特的幻想所感染。如果是小读者,他可能为之赞叹;如果是大读者,他又会为久违了的童年的异想天开而快乐。阅读这些儿童诗,会使我们更亲近儿童,更佩服他们的想象力。想象力丰富的人是智慧的人,是有创造力的人。

2.孩子们心气健旺,在他们的心目中,这个世界上所有美好的事物,都是有灵性的。面对一朵小花,一场春雨,或悄然凝思,或与之对语。《秋晚的江上》一时的情与境会,那些平凡的景物便纷至沓来,倦鸟、斜阳栩栩然活了起来,都成了童话王国的角色。细细品味这些小诗,我们的灵魂早已伴随着花朵、白云、小鸟飞入了幻境。我们感受到的是童年纯美的情境和隽永的趣味。

3.读诗还可以让我们体验到故事情节之外的乐趣,这就是诗的独特的表现形式。

诗不但是最早产生的文学样式,也是在形式上处于不断变化的样式。因此,读诗不能不注重它的形式,这也是读诗的一种趣味。

中国的新诗,从它诞生的那一天开始,就在不断地探索表现形式。从所收入的二十首诗看,就可发现诗的艺术风格不同,表现形式也不

同,有的遵守一定的格律,有的靠近民歌体,有的追求散文美。无论哪一种形式,诗都不可涣散,要凝练集中;诗都不可呆板,要气韵生动。如徐志摩的《花牛歌》,用了回环反复的结构形式,韵脚多变换,读来通体匀称。

说到诗与画的关系,古人常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加以褒奖,这是因为诗有很强的画面感,借景抒情,情景交触,景语即情语,都可以让我们在读诗时产生种种幻象。而画又是有内涵的,画所表现的意境与诗意很贴近,这也就是诗与画的相映成趣。

4.总之,读诗要细致入微,不漏掉只言片语,而要紧紧地追踪着诗人的情感脉络。读诗,要引发感情的共鸣,要激发想象力,要读出乐趣。读诗,还常常会引发并不相同的理解,有的理解轻浅,有的理解深邃,甚至超出作者的原意,这都是允许的。因为诗讲究含蓄,有字面的意义,有时还有隐含的意义。由于读者生活阅历的不同,审美趣味的不同,对诗的鉴赏也就有了差异。

古人说的“诗无达诂”,正是说明了好诗没有终结的诠释,这给我们理解诗歌开辟了广阔的天地,这也是读诗的一种乐趣。

二、成功之处

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我最大的成功之处是:在这两首现代诗的教学中,培养了读诗的乐趣,是一种审美的阅读,这种阅读有利于提高文学整体的鉴赏水平。以诗歌为文学基础的图画书,更是画家的挥毫写意,他们通过对诗的理解,创造了新的意象,帮助了我们对诗的理解,同时,也帮助我们感受绘画的神韵。

三、不足之处

教学时对时间的把握不好,过多的让学生说,没有很好地体现出老师的调控引导作用,但反过来想,如果孩子们热情高涨还不让说的话,不知又会产生怎么样的效果?

四、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首先自由读诗,读通顺,读流利。找喜欢的伙伴读诗、互评、互相正音。再自由读诗,把不理解的词语勾画出来。接着把你印象最深的地方勾出来,结合重点词语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最后拓展延伸,发挥想象,自创一首现代诗。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5课《搭石》教学设计[精编]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清波漾漾、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4、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谦让、尊老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其中的人性美。 难点: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课前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位农民诗人,他叫刘章,虽然他离开农村几十年了,但他还是非常怀念农村,怀念农村搭石那一幕幕情景,今天就让我们和刘章爷爷走进搭石这一课。请伸出手和老师一起写题目,搭石要写得稳稳的。(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质疑:面对课题大家有什么疑问(什么是搭石搭石有什么用......)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1)、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2)、标出自然段序号,画出生字新词和难读的词语。3)、思考同学们刚提出的问题,找到关键句子用横线画出来。 2、检查反馈 1)课件出示词语:指名读 汛期谴责懒惰间隔 俗语平衡伏身联结 山洪暴发溪水猛涨脱鞋挽裤

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强调“衡”字的书写 2)出示:山洪暴发溪水猛涨 ①指名读。②读着这两个词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预设:A、我仿佛看到了洪水很大。——哪个字让你有很大的感觉(暴)B、仿佛看到溪水长得很快、很高。——哪个字让你有很快的感觉(猛) 同学们,真能干!能用读词语抓关键字想象的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 3)出示:给间隔、谴责找近义词 间隔:距离(旁边板演)谴责:责备 对,给词语找近义词也是理解词语的好方法。 3、交流:什么是搭石找出文中相关的句子。 出示句子: 进入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会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就是搭石。 如果没有搭石,家乡的人们怎么过小溪呢谁能用课文中的句子来说一说。 “山洪过后,人们出工、收工、赶集、访友,来来去去,必须脱鞋挽裤” 山洪过后,人们出工要——生:脱鞋挽裤 收工要——生:脱鞋挽裤 赶集要——生:脱鞋挽裤 访友也要——生:脱鞋挽裤 来来去去都要——生:脱鞋挽裤 一次又一次地脱鞋挽裤啊,你体会到了什么(麻烦、不便、辛苦)天气变凉了呢(难受) 过渡:所以在作者眼中,不起眼、灰溜溜的搭石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第二自然段作者的感受)。其实,课文中有许多地方使我们感受到“美”,有看得见的具体“美”,

小学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设计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理解诗歌意象,梳理作品脉络,把握作品的内容和主旨;学会联系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及诗人的人生经历欣赏诗人的代表作品。 2、通过对古诗词分析鉴赏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结合优美的诗歌作品进行赏析指导;培养学生自主赏析和合作探究能力,使其能对诗歌进行多元化的富有创意的解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阅读中国古代优秀诗歌,感受其思想和艺术魅力,获得丰富的审美感受;体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领悟中华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学重点】 把握关键词语及诗句的内涵,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旨;联系诗歌创作背景及诗人的人生经历欣赏诗歌。 【教学难点】 1、全面领会并用恰当的语言准确概括诗词意境及所用的艺术手法。 2、通过对古诗词分析鉴赏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 【诗意点与主问题】 让学生在阅读中将诗词的情感体验内化为自己的情感体验,进而陶冶情操,理解人性的丰富、社会生活的多样性,建构其精神生活的基本范式和人文底蕴。 【教学策略与手段】 涵咏、赏读、点拨、讲析相结合。 【课前准备】PPT 【教学流程】

导入语设计: 走进古典诗歌,就是走进了一个神奇的境界。在古典诗歌的清芬中,我们的前人会从一张张薄薄的书页中立起,踏着秦砖汉瓦,穿越唐山宋水,衣袂飘飘地沿着字里行间向我们走来。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我们对古典作品的解读和鉴赏总是存在着一定的障碍。在我们眼中,古诗仿佛是一枚好吃的坚果,虽然我们知道那里面的果仁儿是有营养的,但我们却无法突破那坚硬的语言外壳。诗歌鉴赏真的就像大家想象的那么困难么?是否有法可依?今天,我们以《山居秋暝》为例一起作个探讨。 一、鉴赏韵律,感悟诗语 1、教师配乐范读诗歌: 山居秋暝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2、学生自由练习朗读,教师巡视指导。 诵读提示:诗的首联写的是傍晚时分小村的旖旎风光,同时寄托了诗人闲适的感情,应当用轻快的调子诵读。尾联均是陪衬,对句“王孙自可留”是全诗的主旨所在,要用肯定的语气缓缓读出。 3、指一名学生配乐朗读诗歌,其他学生点评。 4、全班学生齐读。 小结:在诵读中体验,在诗歌的韵律美和语言美中欣赏诗歌,与作者产生共鸣。这是最直接的诗歌鉴赏方法。 二、鉴赏意象,体味诗境 苏轼称赞王维的诗:“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本诗即是“诗中有画”的代表作。既然说“诗中有画”,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现代诗二首》教学设计

3* 现代诗二首 1.认读“巢、苇”等6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歌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3.积累诗歌存储量,激发对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 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说说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体会诗歌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难点 通过感受诗歌的魅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情感。 1.字词教学 本课有6个需要认识的字。在本课的教学中,可把生字放到文中讲解。同时也要求学生通过读诗歌、查工具书等了解这些生字的意思并组词。 2.诗的理解 这两首诗意境非常美,且都非常贴近生活,通俗易懂。在诗歌的教学中,要重视阅读的作用,要充分指导学生阅读,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理解诗中的意境,并产生共鸣。 3.学会运用 学以致用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学习这两首诗,要让学生在了解诗的内容的基础上,学习诗歌中拟人的修辞手法以及想象的运用,并学会把这两种方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 1.预习提纲 (1)借助工具书,认识本课的6个生字。 (2)利用互联网搜集刘大白、徐志摩的生平及作品,整理成简洁的文字介绍资料。 (3)朗读这两首诗,明确每首诗的写作对象。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一、激趣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哪些有关鸟儿或其他动物的诗歌?你能回想起来吗? 预设:杜甫的《绝句》、张志和的《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等。 2.交流搜集到的作者资料。 课件出示: 刘大白(1880—1932):原名金庆棪,后改姓刘,名靖裔,字大白,别号白屋,浙江绍兴人,现代著名诗人、文学史家。 徐志摩(1897—1931):浙江嘉兴海宁硖石人,现代诗人、散文家。新月派代表诗人,新月诗社成员。其代表作品有《再别康桥》《翡冷翠的一夜》等。 3.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两位诗人笔下那独特的景色。 设计意图: 本环节通过回顾相关诗歌,检验学生知识的积累情况,同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交流预习,把握诗歌内容 1.学习《秋晚的江上》。 (1)我们先来学习《秋晚的江上》这首诗,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诗。 教师指导朗读:朗读时,可以通过调整语速和轻重来读出感情,要把重读放在重点词语上,如“鸟儿、倦了、驮着、头白、芦苇、红颜”。 (2)学生读这首诗,思考下列问题。 课件出示: 1.认读生字:巢苇 2.本诗描写了秋晚的江上的哪些景物? 3.这首诗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3)小组合作解决问题,教师巡回指导。

小学生现代诗

天上的街市 远远的街灯明了, 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现了, 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我想那缥缈的空中, 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 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你看,那浅浅的天河, 定然是不甚宽广。 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 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我想他们此刻, 定然在天街闲游。 不信,请看那朵流星, 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四季的风 我喜欢湛蓝的天空 我喜欢清澈的湖水 我喜欢美丽的小鸟 但我最喜欢的是——四季的风 春风吹过柳枝 拂动她婀娜的身子 夏风吹过海面 激起一阵汹涌的波涛 秋风路过果园 带来了水果的香味 冬风吹过大地 给大地披上白衣 我喜欢你,季节的风。 你给大地带来了生机, 带来了美丽, 还给农民伯伯带来了喜悦。

现代诗20首(适合小学生读)18、《字典公公家里的争吵》 金逸铭 字典公公家里吵吵闹闹, 吵个不停的是标点符号。 看它们的眼睛瞪得多大, 听它们的嗓门提得多高。 感叹号拄着拐杖, 小问号张大耳朵, 调皮的小逗号急得蹦蹦跳。 首先发言的是感叹号, 它的嗓门就像铜鼓敲: “伙伴们,我的感情最强烈, 文章里谁也没有我重要!” 感叹号的话招来一阵嘲笑, 顶不服气的是小问号: “哼,要是没有我来发问, 怎么能引起读者的思考?” 小逗号说话头头是道, 它和顿号一起反驳小问号:

“要是我们不把句子点开, 文章就会像一根长长的面条。” 学问深的要算省略号, 它的话总是那么深奥: “要讲我的作用么……哦, 不说大家也知道。” 水平高的要数句号, 它总爱留在后面作总结报告: “只有我才是文章的主角, 没有我,话就说得没完没了。” 大家争得不可开交, 字典公公把意见发表: “孩子们,你们都很重要, 少一个,我们的文章就没这样美妙。 “滴水汇成了大江, 碎石堆成了海岛, 大家不要把个人作用片面强调, 任何时候都不要骄傲!” 小朋友,你听了字典公公家里的争吵,心里想的啥,能不能让我知道?

02部编版(统编)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3 现代诗二首》教学设计

3* 现代诗二首 文本分析: 本课选编了两首现代诗,它们均寄情于景,通过对景物的描绘表达诗人的某种情感。 《秋晚的江上》锁定秋天黄昏时的江面这一特定地点,描写了归巢的鸟儿在斜阳的烘托下行动的情景,同时附带展现了江边的芦苇在斜阳的映照下颜色的变化。从诗人的描绘中,我们欣赏到了秋天黄昏江上的美丽画面,感受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这首小诗语言简洁,句式活泼,注重了情与景的契合,真正达到了诗画结合、情景交融的境界。 《花牛歌》则以花牛的活动为中心,精心选取了四个场景,写出了花牛不同的行动、态势。通过作者生动、活泼的描摹,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的追求。这首诗用词虽简单却不失韵味,形式上一唱三叹,非常适合朗诵。 现代诗的教学,在小学阶段,首先要注重朗读,通过反复朗读,使学生读准节奏、停顿,把握好轻重缓急,从而基本理解诗歌大意和诗人的情感;其次要使学生学会品味诗歌语言,通过揣摩形象,感知意味丰厚、韵味独特的语言,体会诗歌的意蕴。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巢、苇、罗”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把握诗歌的节奏和语调。 3.抓住诗中描绘的景物,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教学重点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难点: 1.反复诵读,品味诗歌的语言美。 2.理解诗歌的表达形式,学会仿写诗歌。 课时安排:2课时

1.认识本课“巢、苇、罗”等6个生字;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两首诗歌,读准节奏,并熟读成诵。 3.把握两首诗歌的主要内容,理清诗歌层次。 1.识记生字新词。 2.正确诵读诗歌,把握诗歌内容。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出示自然美景图,播放舒缓的音乐,引导学生感受自然的美。 导语:同学们,大自然中有很多美丽的风景,小到落叶、繁花,大至平原、山野,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总能发现不一样的美。你们有没有认真去体验过?可曾有什么独特的发现?下面就请大家来说一说。 2.指名学生说说自己欣赏过的美丽风景,导入新课。 生1:我最爱的是老家屋后那片贫瘠的田地,因为在一场春雨后,那里竟然冒出了一个个拇指大小的嫩绿嫩绿的小脑袋。它们茁壮成长,不经意间,长成了茂盛的竹林,坚强挺立,傲对风雨。 生2:我最喜欢的是傍晚的斜阳,它将群山染红,给绿林披上金装。它一步一步地往下走,将那一束束柔和的光从空中倾泻下来,使一切显得格外瑰丽。 师:这就是你们眼中的风景,真美啊!这节课上,我们就来学习两首写景的现代诗,看看诗人眼中有哪些美好的瞬间,从中感受自然之景的无穷魅力。 3.出示课题,理解课题。(板书:现代诗二首;秋晚的江上;花牛歌) (1)《秋晚的江上》:“秋晚”揭示了时间,“江上”点明了地点,诗题表明本诗描写的是秋天傍晚时江上的画面。 (2)《花牛歌》:“花牛”是诗歌描述的核心,诗歌展现的就是花牛行动的景象。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古诗词三首》精品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参考1)古诗词三首 这三首古诗词都有一个主题——思乡。于是,我以“什么引起了作者的乡愁,诗人又是怎样表达出自己满怀的思乡愁”这条主线,从扶到放,很好地注意到学生自学古诗词的能力培养。 课中,我紧抓关键词语引领学生不断猜想,推想,想象作者当时的心境,引领着孩子们在古诗词的意境中赏析,体会,把玩,领悟,而孩子们也以投入的精神和积累的知识与老师交流,切磋,互动,相长。就是在这切磋互动中,孩子们不断深入诗人的内心世界,丰富了情感,同时,孩子的潜能也得到了发挥,得到了挖掘,得到了展示,得到了提高。这些无疑是优秀的一面。但不可否认的是,我觉得这样很花时间,一节课只能教一首,而且还没有多少补充的内容,也就是课堂显得比较单薄。该怎样避免这样低效率的课堂呢我想主要还是我的课堂组织比较松散,课堂情景的创设还不到位等。比如用这三首古诗的想象说话,学生觉得很好玩,嘻嘻哈哈,完全没有进入诗中的情境,因而说话也就比较单调,比较偏离,需要老师不断引导才慢慢靠近古诗的意境。总之,有很多细节需要我们去反思,去努力,去琢磨,才能让我们的课堂跟得上我们预设的步伐。 (教学反思参考2)古诗词三首 《泊船瓜洲》教学反思: 《泊船瓜洲》一诗写的是诗人停船在瓜洲之后,望着仅仅一江之隔的京口,想到离京口并不是很远的南京,不禁勾起了浓浓的思乡之情。通篇立意含蓄悠远。此诗对字的锤炼被人称道,“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中的“绿”字,形象鲜活,春意盎然,读来仿佛有阵阵春风扑面。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 教学时让学生先通过自读自解,整体把握诗意;然后根据查找的资料,小组内交流,用现在的话说说意思;诗歌中凝练、古今差异较大的词语一直是困扰学生阅读诗歌的障碍,如果单单让学生死记硬背,只能是“授之以鱼”;通过古今词语

十首现代诗教学文案

十首现代诗

1.《再别康桥》(徐志摩)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蒿,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这首诗创作于1928年11月,是徐志摩的代表作,也是新月诗派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康桥,即为英国著名的剑桥大学所在地。几年前,徐志摩曾游学于此,这是诗人一生中重要的转折点,是诗情激荡的岁月,他曾满怀深情地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 喜欢这首《再别康桥》已经很久了,久到还是刚上高中的时候,在晨光洒射的去路,在夕阳斜照的归途,边走边在心里默默地背这首诗。 然后,一切都会因为这份诗情而变得美好。看着路旁的柳树,就想到了夕阳中的新娘;望着西天的云彩,也欲挥一挥衣袖;遇到星月辉映的夜晚,便思索谁会吹起别离的笙箫。 这首诗以虚实结合的手法描摹了如画的风景,展现了如水的柔情,应该说每一句每一段都完美得无懈可击,但我还是最爱这段——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引申阅读:《沙扬娜拉》(徐志摩)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沙扬娜拉。 2.《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海子)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小学生现代诗大全

小学生现代诗大全 本文是关于诗词名句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小学生现代诗大全 1、《留住童年》 钱万成 摘下这片树叶 珍藏起一个不老的春天 诗会从此常绿 直到永远永远 童年没有遗憾 失落的往事是缤纷的花瓣 风中飘来风中飘去 芳香在生命中弥漫 挡在前面的是山 踏在脚下的也是山 迷路的只是眼睛 清醒的总是脚板 留住童年 留住一份勇气和果敢 如果前面是一片海 那就做一条乘风破浪的船

2、《我召唤青青的小树林》邵燕祥 我召唤青青的小树林 同我一起到原野上飞奔 摇一簇早春的新叶 那是绿色的旗帜 拽一片细碎的繁花 桃色的、白色的云 送一支新条作教鞭 给年轻的女教师 送一支新条当马骑 给没有上学的孩子 跟我一起越过山脊 化为奔马脖颈上的马鬃 跟我一起踱过河边 一串串身影落入春水中 春风轻浅地掠过林梢 我们一路吹着柳哨 春风猛扬起我们的头发 我们狂喜地向前快跑 跑累了,就搀扶着站定 在月光下悄悄地闭上眼睛

如果地面被春雨打湿那是我们的热汗淋淋来吧,青青的小树林同我一起到原野上飞奔3、《我想》 我想把小手 安在桃树枝上。 带着一串花苞, 牵着万缕, 悠呀,悠—— 悠出声声春的歌唱。我想把脚丫 接在柳树根上。 伸进湿软的土地, 汲取甜美的营养, 长呀,长—— 长成一座绿色的篷帐。我想把眼睛 装在风筝上。 看白云多柔软, 瞧太阳多明亮, 望呀,望——

是我的课堂。 我想把自己 种在春天的土地上。 变小草,绿得生辉, 变小花,开得漂亮。 成为柳絮和蒲公英, 更是我最大的愿望。 我会飞呀,飞—— 飞到遥远的地方。 不过,飞向遥远的地方,要和爸爸妈妈商量商量…… 4、《天鹅》 王静 仙境中你展开轻盈的双翅,妙曼地舞着迷人的梦幻。飘飞的身影, 勾画出眩目的字符, 让情思在绽放。 你的歌声如洪钟高亢, 却带着缕缕哀伤。 当湖水与你拥抱的时候,你把高贵和静美,

人教版五年级美术上册《第5课 画龙点睛》教学设计

《画龙点睛》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画龙点睛》一课是五年级上册第5课“设计·应用”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相结合的美术学习内容,与前面《美丽的纹样》《趣味汉字》同属于一个单元系列的绘画课。在这三课中,《画龙点睛》属于知识技能综合课,目的在于启发学生学会运用前两课所学的美术知识、技能,大胆创新地把所学知识与技能运用到生活中去,培养学生学会关注生活、设计生活、创新生活,从而达到美化生活的目的。 二、教学思路 《画龙点睛》强调了纹样在包装上的两种装饰排列形式:点状装饰与面状装饰,所以本课中主要通过教师引导学生直观感知纹样种类、探究感悟纹样在包装上的呈现形式、大胆设计创新有特色的包装纹样的教学流程来开展教学。通过欣赏,探究、学习使学生感受纹样图案的形式美,认识纹样的装饰性与实用性,懂得纹样装饰是一门运用十分广泛的艺术。 三、教学目标: 1、能力与技巧:了解纹样在包装上的作用,能用汉字、纹样来美化包装。 2、过程与方法:在教师讲解自主探究过程中让学生掌握纹样文字设计应用的基本知识与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提高对生活的关注,培养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用所学美术知识美化生活的愿望。 教学重点:能用纹样、文字的美化包装。 教学难点:会用点状或面状来装饰包装。 教学准备:包装纸、彩笔、剪刀、胶棒。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比比看:做一个简单的包装袋,看谁做的又快又好。 2.播放课件 思考:这是什么?哪个漂亮?亮点在哪里? 一个简单的纹样就使得一个普通的白盘子一下子就漂亮生动起来,有了神采。用哪一个词概括纹样在本次装饰中起到的重要作用最为贴切呢?那就是“画龙点睛”。 引出课题“画龙点睛”(板书) 这就是我们今天的学习内容:用用纹样、文字来装饰礼品包装给它“画龙点睛”。(二)讲授新课 师:我们为什么要下功夫给礼品包装画龙点睛呢? 使礼品更精致美观,显得珍贵有特色,更能凸显主人的心意,显示对接受人的尊重,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情感。 课件展示, 师:这是什么物品的的包装?你是怎么知道的?(文字) 生答,

小学诗歌教学设计模板

小学诗歌教学设计模板 鹤山小学信息化教学“三为主四环节”教案《古诗二首》教学设计主备课人:张杰班级:四年级班等级:教学目标:1、通过反复朗读古诗,体会诗歌的意境,了解诗歌的意思,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能力2、入情入境学习古诗,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以及交流感受的能力3、体会春景的美丽,激发学生对春天的热爱,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教学重点理解词语,了解古诗所描绘的景物,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每首诗的意思,仔细体会两首诗的意境,提高欣赏水平教学难点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诗句,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并展开联想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春天吗?说说你眼中的春天是什么样?春天是一个鲜花烂漫、充满生机活力的季节,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描写春景的古诗《江畔独步寻花》齐读课题这首诗的作者是谁?你了解他吗?在经历了安史之乱的动荡不安之后,杜甫终于过上了安定的日子这一年,春天来了,万物复苏,生机勃勃,到处鸟语花香这天,江水的歌声,孩子的笑声,鸟儿的叫声,吸引着杜甫走出了草堂他沿着江边一路走来,寻找春的气息不知不觉间,一幅美妙的画卷展现在眼前,花儿是那样美,草儿是那样翠,宛如仙境原来他来到了邻居黄四娘的家门口望着这一美景,诗人灵感突现,才思泉涌,他飞奔回家,挥笔成就了这一千古绝句好,下面的时间交给同学们,请你们

借助注释和老师布置的预习,自学这首诗二、学习古诗1、理解词语我们一起朗读古诗现在我请同学们当小老师,把你自学中读懂的讲一讲我们都知道要学会一首诗,首先要理解诗中重点词语的意思谁来讲讲你理解了哪些词语?2、理解诗句同学们学习词语又快又好,我相信大家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也初步理解了诗句谁来说说你理解了哪一句诗?谁能按顺序把这首诗的意思完整地说出来?3、有感情地朗读在理解诗句的过程中,我们知道这是一首写景的诗那么,诗中主要写了几种景物?哪句写花?写出了花的什么特点?谁能用一个词概括?谁来朗读这两句诗?让我们齐读这两句,来赞叹这欣欣向荣的春天前两句写花,后两句写什么?蝴蝶在花丛中干诗中写了这三种景物,抒发了作者的什么感情?让我们怀着对春天的赞美之情朗读这首诗4、理解意境哪位同学认为自己学的最好,读得最棒,就站起来,像一位诗人一样和着音乐朗诵这首诗其他同学闭上眼睛,认真听,听他的朗诵是否能将你带入这一美景之中?三、总结学法: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明诗意――读诗句、悟诗情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我们就用上一节课的方法来学习第二首描写春天景色的古诗《游园不值》二、学习《游园不值》1、了解作者叶绍翁是南宋中期诗人,作为南宋江湖诗派的一员,写下了许多描写田园风光及生活的诗作2、释诗题齐读诗题从诗题上你知道些什么?读懂了什么?3、抓字眼,明诗意

小学生现代诗演示教学

小学生现代诗

天上的街市 远远的街灯明了, 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现了, 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我想那缥缈的空中, 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 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你看,那浅浅的天河, 定然是不甚宽广。 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 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我想他们此刻, 定然在天街闲游。 不信,请看那朵流星, 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四季的风 我喜欢湛蓝的天空 我喜欢清澈的湖水 我喜欢美丽的小鸟 但我最喜欢的是——四季的风 春风吹过柳枝 拂动她婀娜的身子 夏风吹过海面 激起一阵汹涌的波涛 秋风路过果园 带来了水果的香味 冬风吹过大地 给大地披上白衣 我喜欢你,季节的风。 你给大地带来了生机, 带来了美丽, 还给农民伯伯带来了喜悦。

现代诗20首(适合小学生读)18、《字典公公家里的争吵》 金逸铭 字典公公家里吵吵闹闹, 吵个不停的是标点符号。 看它们的眼睛瞪得多大, 听它们的嗓门提得多高。 感叹号拄着拐杖, 小问号张大耳朵, 调皮的小逗号急得蹦蹦跳。 首先发言的是感叹号, 它的嗓门就像铜鼓敲: “伙伴们,我的感情最强烈, 文章里谁也没有我重要!”

感叹号的话招来一阵嘲笑, 顶不服气的是小问号: “哼,要是没有我来发问, 怎么能引起读者的思考?” 小逗号说话头头是道, 它和顿号一起反驳小问号:“要是我们不把句子点开, 文章就会像一根长长的面条。”学问深的要算省略号, 它的话总是那么深奥: “要讲我的作用么……哦, 不说大家也知道。” 水平高的要数句号,

它总爱留在后面作总结报告: “只有我才是文章的主角, 没有我,话就说得没完没了。” 大家争得不可开交, 字典公公把意见发表: “孩子们,你们都很重要, 少一个,我们的文章就没这样美妙。“滴水汇成了大江, 碎石堆成了海岛, 大家不要把个人作用片面强调, 任何时候都不要骄傲!” 小朋友,你听了字典公公家里的争吵,心里想的啥,能不能让我知道? 7、《妈妈的手》

浅谈小学语文诗歌教学

在整个小学阶段语文教学中,诗歌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头戏。提高诗歌教学水平、打造高效的诗歌教学课堂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作为一个教学板块,诗歌在整个教材体系中占据比较重要的地位,必须重视这一内容的教学。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诗歌的教学,引导学生在学习诗歌的过程中不仅激发学生学习故事的热情、学习诗人的写作方法,同时要引导学生剖析其语言,品味诗歌,探索其真谛,汲取其营养,使学生在精神上充实和提升。 一、诗歌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小学语文诗歌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只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对于诗歌的讲解也停留在知识点上,单一地要求学生背诵,而忽略了学生对于古诗词的理解。因此往往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并不能体会到诗歌的真正意义,导致学生对于诗歌的学习出现恐惧心理,不能静下心来认真学习。低年级的诗歌讲解中,教师过分注重背诵和生字教学,将理解诗歌的优美意境抛到一边,学生往往学会了生字,但是对诗歌的含义理解表现为蜻蜓点水。像《雨点》这首儿童诗,字面意思浅显易懂,学生很容易理解,而其中蕴含的意境老师却没有解读出来。这里的“睡觉、散步、奔跑、跳跃”其实是表明着“雨点”在不同的环境中,有着不同的情境,这种变化着的过程,教师是应该解读到的,也是应该引导学生读到的。但是在真实教学中我就在想,一年级的孩子有必要让他们知道吗?不是说只要他们能读通、读正确就行了吗?这样的讲读是不是拔高了呢?接着就循环出现了上述在浅教和深教之间的问题。 二、诗歌教学的改进方法 诗歌教学在小学阶段占有较大的比重,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我们应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改正不足,完善教学体制。 1.欣赏朗诵,理解背诵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5课《搭石》教学设计【精编】

5.《搭石》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本设计本着使阅读者披文入情,透过文字触摸到语言的深层内涵的阅读理念,引导学生透过文字想象画面,体会课文浓郁的生活气息,与作者情感交融,在自主阅读中收获感悟,挖掘语言文字的内涵,调动阅读的兴趣,体会表达方法。 【学习目标】: 1、以随文识字为主要方式认识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运用边读边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创设情境、联系生活体验等方法,理解“协调有序”等重点词句,体会搭石上蕴含的美,感受乡亲们的美好情感,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学习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乡亲们纯朴、勤恳、老幼相敬的可贵品质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感情。 【学习难点】: 理解为什么说“搭石”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感情。 【教学流程】: 一、文本导入,引出搭石 1、从课文情境入手,引出课题。 (出示情境图)同学们看——(潺潺流水声)这个小山村是作家刘章爷爷的家乡,他的家乡是个美丽的地方。那里有连绵起伏的山峦,有郁郁葱葱的树木,还有一条清澈见底、潺潺而流的小溪。但作者每每忆起家乡,觉得最美的还是家乡的搭石。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那平凡而美丽的搭石。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初识搭石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什么是搭石?搭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交流学习“什么是搭石”。 刚才同学们读课文很认真,你们知道了什么是搭石吗?谁用课文的句子来回答。 (1)指名回答

(2)出示:进入秋天,天气变凉以后,家乡的人们会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就是搭石。 (3)指名读 3、交流学习“为什么要搭石”。如果没有搭石,家乡的人们怎么过小溪呢?谁也能用课文中的句子来回答。 (1)指名回答 (2)出示:山洪过后,人们出工、收工、赶集、访友,来来去去,必须脱鞋绾裤。 (3)如果小溪里没有搭石,人们出工就必须:脱鞋绾裤(学生回答) (4)教学生字“绾”:卷起来的意思。通过读体会搭石的麻烦、不便等。 如果小溪里没有搭石, 人们出工就必须—— 人们收工就必须—— 人们赶集就必须—— 人们访友就必须—— 一句话,人们来来往往,都必须—— 一次又一次的脱鞋绾裤,让你体会到了什么?(生谈体会) 4、回读体会 师:不便、麻烦甚至是辛苦,那还大多是在夏天啊,到了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就必须靠搭石过小溪了。了解了这些,我们再来读读什么是搭石。(齐读) 3、交流搭石给人留下的印象。 读了课文,搭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指名说)你们说得都不错,和作家刘章爷爷的心是相通的,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有一句写搭石很美的句子,找一找。(板书:家乡的一道风景) 三、围绕风景,自主寻美 想不想一起去欣赏这道风景呢?就让我们跟随着刘章爷爷,跟随着家乡的人们一块去寻找搭石之美吧。默读2-4自然段,找一找,课文哪些地方让我们感受到“美”?用波浪线划出。再仔细想一想那是一幅怎样的画面。(生默读、圈划) 四、深入体会,品味搭石之美

现代诗的教学

现代诗的教学 现代诗教学与古诗教学的基本点相同,都要着重于朗读、背诵。阅读欣赏新诗,没有时代的隔膜,没有语言障碍,知识也比古诗简单,这是方便的一面。但是,新诗受外来诗歌的影响,表现手法比古诗复杂了许多,给理解诗意带来一定的困难。况且现代人读新诗,理应要求高一些,深入一些。 首先,要求要真正领悟诗中的感情内涵。要捕捉诗人切实的思想感情并不容易。有的诗命意鲜明、直抒胸臆,比较好懂;有的诗很含蓄,把真意藏匿起来,而以曲折或折射的方式加以暗示,就得费力揣摩了。读后一类诗,要注意领悟,少作一些无谓的解释,也许倒会接近或切合诗的真意。怎么领悟呢?下面介绍几种切入角度,也可看作方法,供教学参考第一,从诗的意象(诗人意中之象)创造的总体氛围中,把握它所要暗示或启迪读者的东西。例如,读艾青的《树》中的“一棵树“的意象和罗洛的《信念》中的”一株树“的竟象是有着质的不同的。艾青的《树》中“树”的意象着力点是在第二节,对“树根”的描写上,在“泥土的覆盖下/它们的根伸长着/在看不见的深处/它们把根须纠缠在一起”,这种盘根错节的交织,我个人以为,就是一种向心力,就是一种因团结而产生力量;而《信念》中的“一棵树”的意象,则是“信念”的一种物化,也可以看作是一种象征物。 第二,要注意诗中的比喻、象征的内涵,避免理解上一味追求实指。如《信念》中的“高山柏”,“发怒的雄狮”般的“长年不息的风”,《中国的土地》中的“杜鹃花”、“椰子林”、“挂霜的葡萄”等皆有深层次之内涵,而客观事物仅是作为一种意象而出现的,而这处竟象,则是走进诗情的一个中介,一个桥梁,故应深入挖掘其深层次之含意。 第三,许多诗本身着重于虚写,阅读欣赏时需要一种“猜测”的穿透力,要通过意象的表面呈现,找出它背后的深层意蕴。当然,诗歌艺术的多义性和朦胧性是存在的,理解诗意的绝对模式却不存在,因此我们应树立个性化的阅读教学之观念,尊重学生的解读,但这种解读得以诗的意象为依据,不能脱离具体作品和作者,以及与之相关的背景材料。我们看看罗洛的《信念》: 信念是一株树 一株坚强的高山柏 在险峻的群峰中 高山柏站在崖层上 长年不息的风 像无数发怒的雄狮 向它奔袭而来 高山柏站立着 不弯腰,不屈膝 它的带着绿叶的树梢 向上扬起 诗中把“高山柏”这一核心意象,置于“险峻的群峰中”,且要迎接“长年不息的风”,这种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冲突与斗争,本身就是壮美,当然,对诗意的理解可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诗的意象所带给我们的暗示还是值得很好的体味的。 第三,阅读欣赏新诗,还要学习精粹的语言。诗歌遣词造句讲究精练、优美、音乐性,讲究变化。如刘湛秋的《中国的土地》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5课《搭石》教学案例【精编】

五年级语文教学案例《搭石》 一、教学目标 1. 认识本课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清波漾漾、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风景、协调有序、理所当然”等词语。 2.培养学生能对课文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的能力。 3.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学习通过抓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探究体验方法,体会乡亲们纯朴、勤恳、老幼相敬的可贵品质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德。 4.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细节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二、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工具书(字典)、文具(钢笔、铅笔)、生字本、练习簿等。 2.教学环境的设计与布置:常规课堂布置。 3.教具的设计和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词卡片、实物投影仪等。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⒈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⒉生据题质疑。 【设计意图:思维从疑问始,读题质疑,以疑促思。】(二)自学课文,整体感知

⒈讨论商定自学方法。 2、学生自学。 3、全班交流自学情况。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学,在阅读实践中提高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深入局部,探究体验 该环节是本课时的中心环节,教师将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安排教学,有效引导,实现与文本的对话。本环节将采用朗读、默读、圈划、思考、交流、讨论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研读内容预设为以下几个方面,教学顺序将根据学生课堂学习情况安排。具体教学内容视学情和课堂生成情况灵活处理。 【设计意图: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研读重点一: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1.教师指导学生通过朗读、默读、交流感受,引导学会抓住“无论”、“只要”、“一定”、“直到”等关联词语感悟家乡老人可亲可敬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德。学会朗读的轻重音变化,读出感情。 2.生感情朗读。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细节描写和用词的精妙,训练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的能力。】

小学现代诗歌教学:四种入诗的途径

小学现代诗歌教学:四种入诗的途径 【摘要】指导学生学好现代诗歌,既是对诗歌传统的继承,又是熏陶提高学生文化修养的途径,教学时必须创造性地使用现代诗歌教材,真正触摸现代诗歌的灵魂,提升现代诗歌的教学价值取向,提高现代诗歌的文学鉴赏能力。小学现代诗歌教学中有四种入诗的途径:以“诗”读“诗”;以“诗”解“诗”;以“诗”读“人”;以“诗”引“诗”。在教学上不断探索,在方法上寻求革新,开辟出一条属于现代诗歌教学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小学现代诗歌教学途径 诗歌是人类精神家园的一个重要载体,是开启人们心灵智慧的一把钥匙。指导学生学好现代诗歌,既是对诗歌传统的继承,又是熏陶提高学生文化修养的途径,可以让学生充满诗意,充满灵气,为诗意的人生打下坚实的精神基石。 然而在小学教育中,由于教师大多对现代诗歌知之甚少,诗歌教学方法几乎还处于一片空白区域,造成目前学生对现代诗歌阅读兴趣缺失的现象。笔者觉得原因有二:一是小学教材编排对现代诗歌的淡化。从三年级开始,现代诗歌就作为选读文章进行编排,这样就主张学生自己读一读,诵一诵,积累就行了,而无须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和意境。二是教师对现代诗歌的触摸僵化。现代诗歌虽然文字浅显,但内容与诗句都具有一定的跳跃性,意境深远,简单的文字符号下承载着意象,隐含着哲理,流淌着音韵,跳跃着情感,读了以后有时让人不知所云,把握诗歌的内涵有一定难度,往往学生是“只能意会而无法言传”。现代诗歌教学逐渐走上了一条单一、机械的路,导致学生思维的流失,心灵的弱化。 笔者认为,要使现代诗歌教学“春回大地”,必须创造性地使用现代诗歌教材,引导学生亲近现代诗,诵读现代诗,触摸现代诗歌的灵魂,提升诗歌的教学价值取向,提高诗歌的文学鉴赏能力,使诗歌教学真正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建立正确的生活观结合起来。 一、以“诗”读“诗”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诗人对诗歌的创作都是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可见对诗歌的语言是特别重视。所以我们在诗歌的学习中,对于一些富有童趣的儿童诗歌,可以“诗”读“诗”,就是从诗歌的外壳――语言入手,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理解语言,欣赏语言,品味诗歌语言的凝练,读懂诗歌的核心思想,领悟诗歌的的审美价值。 如《童年的水墨画》是组诗,包括了三件小事,分别以“街头”、“溪边”、“江上”为题,表现了儿童极富情趣的生活,似一幅幅水墨画般美丽。有位老师作了别出心裁的设计,让学生用精炼的词语概括三件事,分别是“街读”、“溪钓”、“江泳”,用简单几个字勾勒出儿童内心世界的图画。运用不同的朗读方式,引导学生初读时了解诗的内容美,品读时体会诗的语言美,赛读感受诗的节奏美,默读想象诗的意境美。在学习每一个环节安排了一个小结归纳,将一般谈学习感受改为发表“我的感言”,说说“我的收获”。然后又创设了多个平台,朗读时颁发的“童心奖”、“童真奖”、“童趣奖”,让学生的朗读热情高涨,写诗时颁发的“小诗人奖”、“大诗人奖”更是给了学生最高的荣誉。

现代诗二首

现代诗二首 教学目标: 1、诵读欣赏所选的两首现代诗歌,陶冶自己的情操,追求活泼清纯,追求理想,热爱生活,积极投身生活的洪流,体验人生的价值。 2、了解现代诗歌的一些特点,学习这两首诗以欢快的笔调、清新的风格、生动的比喻,满怀激情去讴歌生活,讴歌人生。 3、诗歌的意象,大胆合理的想象。 教学重点: 1、陶冶自己的情操,追求活泼清纯,追求理想,热爱生活,积极投身生活的洪流,体验人生的价值。 2、诗歌的意象,大胆合理的想象。 教学难点:感悟诗中意象美,领会诗中哲理。 教学过程: 初备 一、导入: 同学们,少年的你们应该有什么样的朝气?(生讨论回答) 师总结学生的要点并在黑板上板书。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现代诗人 朱湘的《少年颂》,了解诗人笔下的少年形象。 二、赏析《少年歌》: ㈠教师范读课文。 ㈡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㈢赏析: 学生轻声诵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①诗中把少年比喻成什么?少年和山羊、山泉有什么相似之处? 这两个比喻表现了少年什么特点? ②“泾浊渭清”什么意思? ③这一节表现了少年什么特点? ④第四节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说明什么?“我们要翻一阕新声” 怎么理解? 解读: 1、《少年歌》选自现代诗人朱湘写的《草莽集》。《少年歌》是他 早年的代表作,全诗在平静之中洋溢着欢快的情调。诗人用第一人称, 以欢快的笔调描绘了他所希望看到的新一代少年的形象。 2、全诗分四节。前两节借助两个能激发读者想象的意象表现了 少年的活泼与清纯。 3、第一节运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把少年比做“小羊”,表现少 年的活泼可爱。末句点明段旨。 4、第二节把少年比做“山泉”,表现少年的纯洁。诗人运用“泾 浊渭清”的典故,说明我们青少年要做纯洁的人。(“泾浊渭清”比喻 人品的高下和事物的好坏。) 末句点明段旨。 5、第三节直抒胸臆,表现青少年的勃勃生机。他们敢爱敢恨, 爱憎分明。这一段表达了青少年与“一切衰朽的东西”斗争到底的精 神。 6、第四节点明主旨,形象说明要团结广大青少年一起奋斗,奔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搭石》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搭石》课文原文及教 案 我的家乡有一条无名小溪,五六个小村庄分布在小溪的两岸。小溪的流水常年持续。每年汛期,山洪暴发,溪水猛涨。山洪过后,人们出工、收工、赶集、访友,来来去去,必须脱鞋挽裤。进人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会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着过去,这就是搭石。 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秋凉以后,人们早早地将搭石摆放好。如果别处都有搭石,唯独这个处没有,人们会谴责这里的人懒惰。上了点儿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家乡有一句“紧走搭石慢过桥”的俗语。搭石,原本就是天然石块,踩上去难免会活动,走得快才容易保持平衡。人们走搭石不能抢路,也不能突然止步。如果前面的人突然停住,后边的人没处落脚,就会掉进水里。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嗒嗒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经常到山里的人,大概都见过这样的情景: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两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_____________ 本文作者刘章,选作课文时有改动。 【篇二】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搭石》教案1 教学目标: 1、理解“汛、谴”等7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间”,会写“汛、挽”等10个字,会写“汛期、山洪”等17个词语。 2、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学习提升阅读速度的方法。 4、结合具体事例写出人物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难点:结合具体事例写出人物的特点。 课前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介绍背景,导入。 1、刘章爷爷是当代诗人,出生在河北的一个山村,对搭石的印象非常深刻。三十年前,刘章爷爷来到大城市工作,当他看到人们抢着挤公共汽车的时候,看到人们无序地忽然横穿马路的时候,心里便幽幽地想到家乡潺潺的小溪,想到山里人走搭石的情景,他突然觉得搭

五年级语文人教版上册第5课预习教案

五年级语文人教版上册第5课预习教案 古诗词三首是五年级的同学即将学习的课文,那么这篇文章包括哪三首古诗呢?同学们要学习什么呢?下面是由的五年级语文人教版上册第5课预习教案,一起来看看吧。 《乡村四月》 《四时田园杂兴》 一、由题入手,弄清题意。 1.板书课题。 2.自由读题,说说题意。 “乡村四月”是指江南农村初夏的时节。 3.出示插图,观察感受。 4.简介诗人及背景。 翁卷,南京诗人,一生未做官,描写了许多田园生活的诗篇。

二、反复诵读,弄懂诗意。 1.教师范读,学生整体感知诵读的节奏和诗的画面。 2.学生自由练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握节奏,注意“蚕”“桑”都是平舌音。 3.指名朗读,相互学习,相互欣赏。 4.组内轮读,试着利用工具书或文中注释弄清句意。 5.全班交流,讲讲诗意。 三、品评朗读,感悟诗情。 1.自由诵读,边读边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 2.逐句品评,交流感受。

第一句主要写了江南水乡初夏时的景色。第二句主要写了劳动 人民紧张繁忙的劳作,也同时体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赞美。“少”“才”“又”突出了劳作的繁忙。 3.想象画面,有感情地朗读。 四、背诵,积累语言。 自学《四时田园杂兴》 1.按照学习《乡村四月》的方法自学,画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2.小组内交流,教师指导点拨。 3.全班交流自学成果。 4.背诵。 《渔歌子》 一、激情导趣,理解课题。

1.教师有感情地吟诵《渔歌子》,请同学们听一听,想一想:它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古诗有什么区别? 2.你知道什么是词吗? 教师简介:词初名曲、曲子、曲子词。也就是为曲所填的词。由于词的长短不一,还被称作长短句。这是与诗的不同之处。 3.你了解或背诵过词吗?试着背一背。 二、反复吟诵,理解词义。 1.自由读词,练习读正确、读流利,注意“塞”“蓑”的读音。 2.谁愿意读给大家听?说说你喜欢这首词吗?为什么? 3.默读词,画出词中描写的各种景物。 4.再读词,边读边画出词中难理解的词和句,先按照学习古诗的方法自己理解,解决不了的问题和同桌交流讨论。 5.全班交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