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八年级语文下册7雷电颂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7雷电颂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7雷电颂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7雷电颂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7 雷电颂

【导学指导】

一、预习要求

(一)初读课文,积累基础:

1.浏览课文,圈点出生字词。

2.利用工具书正音、释义。

3.查资料,了解作者郭沫若,并结合课后“参考资料”了解屈原及《屈原》。

(二)再读课文,探究问题

1.调动自己最激越的情感,大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想象情景。

2.思考:本文表达了哪两个方面的内容?体现在结构方面是怎样的?

二、预习检测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伫.立()睥睨

..()咆哮.()鞺.鞺鞳.鞳()

波澜.()污秽.()犀.利()土偶木梗.()

稽.首()迸.射()虐.待()驰骋

..()

2.郭沫若,原名,四川乐山人,作家,,,代表作品有诗集《》,历史剧《》《》《》等。

3.屈原,名平,字原,战国时期人,我国最早的大诗人,后世所见屈原作品都出自西汉刘向辑集的《楚辞》,其中包括《》《》《》《》。

三、自学方法指导

1.利用工具书积累基础知识。

2.结合课后“参考资料”,并反复诵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感知情感。

四、本课与前阶段学习内容的勾连

1.联系七年级《未选择的路》回顾象征手法。

2.将本文与七年级学习的《金色花》《秋天》对比,学习间接抒情和直接抒情的方式。

【课堂建议】

一、教师教学预设

1.学情预设:学生初识戏剧作品,应该对此文学样式作了解。此外,有必要了解写作背景,以便理解借古讽今的写作意图。

2.建议课时:1课时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本文表达了哪两个方面的内容?体现在结构方面是怎样的?

2.掌握本文象征手法和呼告、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效果。

难点; 对比阅读,理解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三、教学中怎样发挥教师个人所长

本文感情激越,长于朗诵的教师可以通过范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理解文本,从而走进屈原的内心世界。

四、学生怎样展开自主合作学习

环节一:自主学习

课前按预习要求进行自主学习,时间30分钟左右。

环节二:问题探究

1.抽答:本文表达了哪两个方面的内容?体现在结构方面是怎样的?

技巧突破;

A.熟读课文。

B.提醒学生注意抒情主人公情感的前后变化。

2.小组讨论:

(1)本文作者将很多事物都赋予了其他的含义,这是什么手法?请同学们对这些事物进行归类,并说说其含义。

(2)抒情主人公对风雷电的呼唤,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3)举例说说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4)与以前学过的《金色花》《秋天》相比,本文的抒情方式有什么特点?

技巧突破:

A.抛出问题,留时间给学生回归文本,捕获信息。

B.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小组推荐同学作发言展示。

C.教师根据学生发言情况进行点拨。预设:由《未选择的路》引导回顾象征手法,引导学生立足文本,抓关键词句理解事物的象征含义及主人公的情感。

D.教师解释呼告这种修辞手法,并结合具体例子,诵读感知其效果。

E.对比阅读,理解本文直接抒情的抒情方式。

五、课堂微检测(时间6-10分钟)(适合全部学生)

1.说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方法。

(1)风,你咆哮吧!咆哮吧!尽力地咆哮吧!()

(2)电!你这宇宙最犀利的剑呀!()

(3)你,你这土偶木梗,你这没心肝的,没灵魂的,我要把你烧毁,烧毁。

()

(4)你,你东君,你是什么个东君?()

(5)你把我载着拖到洞庭湖的边上去,拖到长江的边上去,拖到东海的边上去呀!

()

2.《雷电颂》这段独白激情澎湃,气势雄浑,作者是怎样做到这一点的?

参考答案:运用呼告兼拟人,直接有力地表达爱憎;运用排比和反复,句式整齐;多用短句,表达激烈的情感,急促的语气。

【拓展延伸】

建议一:(适用于全体学生)

在我国历史上,像屈原这样视祖国安危、人民祸福高于自己生命的英雄的感人事迹还有很多,请举出一二例吧!

建议二:(适合中上学生)

以下这些具体事物分别可以象征什么?(蜡烛、石灰、松柏、翠竹、风帆、绿色、火炬)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