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毛邓三》复习提纲及思考题(1)

《毛邓三》复习提纲及思考题(1)

《毛邓三》复习提纲及思考题(1)
《毛邓三》复习提纲及思考题(1)

考试为闭卷考试,考试题型为单选15道,多选5道,材料题、论述题、写作题、简答题,题型会因A卷、B卷的不同,有局部的差异。

对于大题的复习不需要死记硬背。

《概论》复习提纲及思考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最先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内容。

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核心、基本要求、根本方法。什么是思想路线?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的内容。对象、动力、领导者、性质和前途。

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依据和内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社会性质是什么。(过渡性)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一化三改。总路线实现的可能性。

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

“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意义。科教兴国战略的基本含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内容。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十七大对我国发展提出的新的更高的要求。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如何处理好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

如何不断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国家安全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的基本内容。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如何理解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的内容。

分配制度改革需要注意的问题: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做到两个坚持和三个转变。

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基本内容。什么是三农问题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的关系。

我国的国体、政体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

基层民主自治体系的主要内容。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

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

什么是文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精髓、主题、基础。

什么是和谐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当前我国社会建设着重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台湾问题的由来和实质。解决台湾问题方针的变化。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新世纪新阶段对台方针政策的内容。当今时代的主题。当前世界政治格局与经济发展的趋势。

中国坚持和平发展道路的重要意义。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威胁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主要根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有哪些?

新的社会阶层产生的原因。他们为什么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内容(两个联盟)和基本任务。

社会主义时期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及其各原则之间的关系。

新世纪新阶段人民军队的历史使命。如何实现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

中国共产党的两个先锋队的性质。宗旨。

如何改善党的领导。为什么要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内容。

思考题:

1、一社区举行了一场乒乓球比赛,现在你是小区居委会的主任,你来总结一下这次比赛,要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但不能出现“三个代表”这四个字。

2、对新民主主义革命前途的认识上“一次革命论”与“二次革命论”分别犯了怎样的错误?

3、新民主主义革命经济纲领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关系怎样的认识?

4、如何看待以下的侵略有功论?

“日本侵略,解放了亚洲人民

香港回归是一个错误,香港之所以发展这么快,完全是因为帝国主义的功劳.

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使中国的自然经济被打破,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所以侵略对于中国来说是合理的、有功的。”

5、如何理解当今发达资本主义与我国社会主义的差距?你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前景如何看?

6、有些人对改革开放前的生活状态(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小)比较怀恋,对现如今贫富差距越来越大不满意,认为中国也在出现马太效应,如何理解?

7、结合以下材料:

1991年11月25日晚,听完戈尔巴乔夫电视讲话后的情形:“我顾不上关掉电视,就匆匆下楼。院子里死一般的沉寂,只有黑暗中的树叶被风刮起的阵阵沙沙声,居民楼上的窗户已经黑了一大片,戈尔巴乔夫在电视上的出现并没有使它们再闪烁起亮光来。对这毫无表示的夜的沉默,我不习惯,也感到惊讶。我觉得,在几近消瘦的戈尔巴乔夫的身影如此凄凉地消失之后,总该有点什么,嚷嚷声也好,唏嘘声也好,咒骂声也好,哪怕是窃窃私语声也好。是的,总该有点什么吧。可是,却毕竟什么也没有……”摘自闻一《解体岁月》这么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倒塌了,苏联人却很冷漠为什么呢?如何理解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问题?

8、“人民内部矛盾要用人民币来解决”?你怎样看这句话?(结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相关内容来分析)

9、斯大林:1936年宣布基本建成社会主义,52年提出向共产主义过渡

?赫鲁晓夫:1961年提出20年建成共产主义

?勃列日涅夫:1967年宣布已建成发达的社会主义

?安德罗波夫:正处于发达社会主义漫长历史阶段的起点。

?戈尔巴乔夫:1986年正处于发展中的社会主义

分析苏联领导人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认识经历怎样的变化过程?

对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认识,是不是认为社会主义发展阶段越高就越好?为什么?

10、三步走战略的特点是什么?

11、结合当前中国改革开放的现实背景,思考:如果有机会去美国居住,你愿意不愿意,为什么?如果有机会去美国待三年,你有什么打算?

12、浙江温州、宁波、台州等东南沿海发达地区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达到95%以

上,地方税收90%以上来自民营经济。结合这种现象,思考是不是公有制不占主体地位了呢?如何来理解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13、有七个人曾经住在一起,每天分一大桶粥。要命的是,粥每天都是不够的。一开始,他们抓阄决定谁来分粥,每天轮一个。于是乎每周下来,他们只有一天是饱的,就是自己分粥的那一天。后来他们开始推选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出来分粥。强权就会产生腐败,大家开始挖空心思去讨好他,贿赂他,搞得整个小团体乌烟障气。然后大家开始组成三人的分粥委员会及四人的评选委员会,但他们常常互相攻击,扯皮下来,粥吃到嘴里全是凉的。

思考:既考虑积极性又考虑七个人的和谐相处应该怎么来分粥?结合中国当前的社会现实,谈谈在分配时应该考虑哪两个方面的问题?

14、范跑跑博客中的文章:

我告诉对我感到一定失望的学生说:“我是一个追求自由和公正的人,却不是先人后己勇于牺牲自我的人!在这种生死抉择的瞬间,只有为了我的女儿我才可能考虑牺牲自我,其他的人,哪怕是我的母亲,在这种情况下我也不会管的。因为成年人我抱不动,间不容发之际逃出一个是一个,如果过于危险,我跟你们一起死亡没有意义;如果没有危险,我不管你们你们也没有危险,何况你们是十七,十八岁的人了!”

博文发表后,遭到网友强烈的抨击,大多数网友对范的言语为什么这么反感?这反映出大家一种怎样的思想认识?你对范跑跑的行为如何看?

15、课后观看法国著名导演让-雅克-阿诺执导的《熊的故事》,结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相关内容,谈谈你的感受?

16、结合当前台湾与大陆的现实状况,你如何看待台湾与大陆统一问题的前景?台湾人与大陆人在看待台湾问题上有什么不同吗?你认为当前解决台湾问题最需要解决哪些问题?17、结合汶川地震中的一些重要事件,谈谈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

1.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第一次鲜明地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和任务的会议是

A.党的二大

B.遵义会议

C.党的六届六中全会

D.党的七大

2.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

A.三民主义

B.新民主主义

C.毛泽东思想

D.邓小平理论

3.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把毛泽东思想正式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

A.遵义会议

B.党的六届六中全会

C.党的七大

D.党的七届二中全会

4.毛泽东思想基本形成是在

A.国民革命时期

B.土地革命前、中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5.毛泽东思想达到成熟的标志是

A.新民主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形成

B.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的形成

C.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经验的提出

D.毛泽东军事路线的完整形成

6.毛泽东思想最显著、最本质的特点是

A.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B.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C.具有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

D.是在同各种反马克思主义思潮的斗争中产生的

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个重大理论成果是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科学发展观

8.邓小平正式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科学命题是在

A.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

B.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上

C.党的十二大上

D.党的十三大上

9.我们党正式提出“邓小平理论”这一科学概念是在

A.党的十三大上

B.党的十四大上

C.党的十五大上

D.党的十六大上

10.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

A.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问题

B.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问题

C.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问题

D.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1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

A.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B.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

C.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尊重和保障人权

D.实现人民愿望、满足人民需要、维护人民利益

12.胡锦涛指出,我们学习《江泽民文选》必须牢牢把握的主题是

A.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

D.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13.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

A.坚持党的先进性

B.坚持执政为民

C.坚持党的阶级性

D.坚持与时俱进

14.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核心在

A.坚持党的先进性

B.坚持执政为民

C.坚持党的阶级性

D.坚持与时俱进

15.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质在

A.坚持党的先进性

B.坚持执政为民

C.坚持党的阶级性

D.坚持与时俱进

16.“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这里的“本”、“基”、“源”说到底就是

A.发展先进生产力

B.发展先进文化

C.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D.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

1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科学发展观

18.我们党的文件中第一次提出科学发展观是在

A.《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

B.《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

C.《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

D.《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

19.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极为丰富,其本质和核心是

A.全面发展

B.协调发展

C.以人为本

D.可持续发展

20.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 A.以人为本B.稳定C.改革D.发展

二、多项: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要求是

A.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B.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

C.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

D.反对教条主义

2.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是:

A.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B.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C.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D.是毛泽东个人的独创

3.毛泽东思想基本形成的标志是:

A.以乡村为中心的思想的提出

B.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提出

C.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思想的提出

D.无产阶级领导权思想的提出

4.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这是因为它

A.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B.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新的科学水平

C.对当今时代特征和国际形势作出了新的科学判断

D.形成了新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

5.“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表明党对“三个规律”的认识达到新的高度,“三个规律”即

A.共产党的执政规律

B.社会主义建设规律

C.改革开放的规律

D.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

6.“三个代表”中的每个“代表”,都有其特定的内涵和要求,但它们是辩证统一的,三者之间的辨证关系是

A.发展先进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的基础,是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前提

B.发展先进文化是发展先进生产力,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思想保证

C.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根本目的

D.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是为了人民

7.“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表现在

A.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B.明确提出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C.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D.确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8.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以人为本中的“人”是指

A.具体的、现实的人

B.广大人民群众

C.作为个体的个人

D.社会全体成员

9.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 A.以人为本B.全面发展C.协调发展D.可持续发展

第二章

一、填空题1、(),(),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

2、拨乱反正需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也需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3、我们党的十六大通过的新党章规定,我们党的思想路线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4、“三个有利于”标准是指导我国社会主义改革的根本性的()是衡量改革开放和其他各方面工作是非得失的()。

5、党的十六大报告支指出:“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把握(),富于()。

二、单项:1、解放思想,实事实是的宣言书是指()

A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B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C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D 《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E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检验真理的标准是()。

A 马克思主义著作

B 社会主义基本原则

C 实践

D 党中央文件

3、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

A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B 社会主义本质

C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D “三个有利于”标准

4、()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A 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

B 制度创新

C 科技创新

D 文化创新

5、马克思主义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其奥妙就在于它有()的理论品质,它是一个开放的思想体系、发展的科学体系。 A 与时俱进B 开拓创新C 实践性

6、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贯穿于邓小平理论的()

A 形成阶段

B 发展阶段

C 成熟阶段

D 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

三、多项:1、判断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是看( )

A 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社会生产力

B 是否有利于巩固社会主义制度

C 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D 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E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2 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关系()

A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B只有解放思想,才能达到实事求是

C解放思想的目的为了实事求是D解放思想不能离开实事求是

E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是统一的

3、江泽民在《论科学技术》一文中指出:“创新是() .

A 一个民族的灵魂

B 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C 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D 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

E 就是创造

4、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为了()。

A 让邓小平重新出来工作

B 冲破思想禁锢,拨乱反正

C 以邓小平理论代替毛泽东思想

D 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解决新出现的矛盾和问题

E 确定实现四个现代化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措施

5、按照"三个有利于"标准,必须明确()。

A 不能离开"三个有利于"标准去抽象谈论社会主义B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问姓"社"姓"资"

C 不可以把那些既可为"资"服务又可为"社"服务的东西当作资本主义的东西加以排斥

D 一切合乎"三个有利于"标准的,就是为社会主义所需要和允许的

E 一切违背"三个有利于"标准的,决不是社会主义所需要和允许的

第三章

一、单项: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的是()

A.取消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种种特权

B.消灭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的剥削和压迫,改变买办的封建的生产关系

C.打到军阀统治,实现祖国统一

D.从根本上解放被束缚的生产力

2.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核心是()

A.无产阶级的领导

B.人民大众的参加

C.反对帝国主义

D.反对封建主义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根本标志是()

A.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

B.革命发展的前途是社会主

C.马列主义是革命的指导思想

D.无产阶级成为革命的领导阶级

4.下列著作中,毛泽东明确地把官僚资本主义列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对象之一的是()

A.《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B.《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C.《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

D.《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5.关于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表述不正确的是()

A.二者是中国革命进程必经的两个阶段

B.民主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革命的必然趋势

C.二者可以同时进行,“毕其功于一役”

D.二者体现了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的辩证统一

二、不定项:

6.毛泽东指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是()

A.官僚资本主义

B.民族资本主义

C.帝国主义

D.封建主义

E.小资产阶级

7.关于官僚资本,表述正确的是()

A.官僚资本主义和民族资本主义是中国资本主义的两个不同组成部分

B.官僚资本和官僚资产阶级的概念,是毛泽东于解放战争时期提出的

C.中国的官僚资本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一样,是在一般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

D.官僚资本在抗日战争时期和日本投降后达到了顶峰

E.官僚资本是直接依靠反动政权的力量形成的,并构成反动政权的经济基础

8.中国无产阶级的特殊优点是() A.不占有任何生产资料B.与农民有着天然的联系

C.人数虽少,但比较集中

D.富有组织性、纪律性

E.比任何别的阶级都具有革命的彻底性

9.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包括()

A.农民阶级

B.城市小资产阶级

C.工人阶级

D.民族资产阶级

E.大资产阶级

10.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来源于()

A.买办资产阶级

B.官僚地主

C.商人

D.农民

E.手工工场主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一、单项: 1.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起点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国民经济恢复任务的完成

C.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D.中共十三大的召开

2.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要特征是

A.既有社会主义因素又有资本主义因素

B.既有社会主义经济又有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C.既有社会主义经济又有个体经济

D.既有工人阶级又有资产阶级

3.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

A.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B.中华民族和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

C.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

D.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求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4.我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时期是指

A.1949年10月----1952年12月

B.1949年10月----1956年12月

C.1957年1月----1966年4月

D.1953年1月----1956年12月

5.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特征是

A.重视工业建设

B.强调三大改造

C.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D.尤其重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二、多项: 1.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主要的经济成分有

A.社会主义经济

B.个体经济

C.资本主义经济

D.国营经济

2.我国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偏差,遗留了一些问题,具体表现为

A.所有制结构过于单一

B.在一定程度上排斥了商品经济和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行

C.要求过急,发展过快

D.工作过粗,改造形式过于简单划一

3.我国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遵循的原则有

A.自愿互利

B.典型示范

C.国家帮助

D.重点突破

4.建国初期对民族工商业采取的政策是

A.利用

B.限制

C.教育

D.改造

5.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经历的步骤有

A.实行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

B.实行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

C.实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D.实行统购包销

第五章

一、单选题1. 邓小平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是

A. 什么是市场经济,怎样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B.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C.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D.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2.邓小平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本质的论断是在

A.党的十三大

B.1992年南巡谈话

C.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

D.党的十三大

3.邓小平指出,在改革中社会主义必须始终坚持的两条根本原则是

A.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B.实行按劳分配,增强综合国力

C.不断发展社会生产,增加社会财富

D.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实现共同富裕

4.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

A.根本任务

B.优越性

C.根本目的

D.发展动力

5.十六大报告指出,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

A.创新

B.实事求是

C.发展

D.廉洁

二、不定项:1. 邓小平回答和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重大课题意味着 A. 我们已经完全掌握了对社会主义的认识 B. 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C. 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重大的实践指导意义

D. 提出了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断

A.突出了生产力的基础性地位

B.突出了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

C.在动态中描述了社会主义本质

D.在目标层次上界定了社会主义本质

3.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是

A.解放生产力是发展生产力的前提

B.发展生产力是解放生产力的目的

C.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

D.社会主义根本任务和根本目的的统一

4.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断体现了

A.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的统一

B.发展生产力与实现共同富裕的统一

C.目的与手段的统一

D.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与最终目标的统一

5.实现共同富裕是

A.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和本质内容

B.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C.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体现

D.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

6.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在于

A.实现共同富裕

B.不存在两极分化

C.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D.消灭剥削,消除阶级

7.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特征的最重要的方面是

A. 共同富裕

B.市场经济

C.按劳分配

D.公有制占主体

8.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这是因为,发展生产力是

A.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

B.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要求

C.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要求

D.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要求

9. 发展之所以成为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因为

A.发展是坚持党的先进性的要求

B.发展是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要求

C.发展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和实现国富民强的要求

D.发展决定着中国的前途和命运

第六章

一、单选题 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最大的实际是

A.生产力水平低且具有多层次、不平衡的特点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

C.我国已是社会主义社会

D.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间跨度是指

A.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B.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我国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C.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3.我们强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下列选项不是原因的是

A. 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相当长期的、独立的社会形态

B. 我国是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

C. 在这个阶段需要对资本主义进行补课

D.要防止急躁、冒进超越社会发展阶段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不可逾越的,这主要取决于

A.市场经济的不可逾越性

B.生产力发展的不可逾越性

C.生产关系发展的不可逾越性

D.文化传统的不可逾越性

5.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

A.改革与开放的矛盾

B.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

C.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D.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6.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最核心的是坚持

A.社会主义道路

B.共产党的领导

C.人民民主专政

D.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7.改革是社会发展的

A.间接动力

B.最终决定力量

C.直接动力

D.根本动力

8.下列对“改革是中国的二次革命”这一论断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B.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

C.改革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变革

D.改革与第一次革命具有相同的内容

9.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方面,我们国家的基本目标是

A. 坚持和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B. 坚持和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C. 坚持和完善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

D.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二、不定项: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发展进程看,其特征有

A.它是由自然经济和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逐步转变为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历史阶段

B.它是由贫困人口占很大比重、人民生活水平比较低,逐步转变为全体人民比较富裕的历史阶段

C.它是由文盲半文盲占很大比重、科技教育文化落后,逐步转变为科技教育文化比较发达的历史阶段

D.它是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

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不可逾越的一个历史阶段,这是由于

A. 这是由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的客观条件决定的

B. 其历史任务是实现别的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实现的工业化和现代化

C. 它的战略目标是摆脱贫困、解决温饱、实现小康

D. 它反映了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特殊性

3.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生产力要解决的历史任务是

A.实现经济现代化

B.实现经济社会化

C.实现国家工业化

D.实现经济市场化

4. 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可以概括为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坚持改革开放

5.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初级阶段的涵义有

A.我国社会已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B.多种所有制经济、分配方式并存的社会主义社会

C.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的特定阶段

D.没有实现现代化的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

6.我们党的基本路线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那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内容是

A.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B.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C.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D.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7.改革作为第二次革命与第一次革命有着明显的区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二次革命的条件不同

B.二次革命的内容不同

C.二次革命的对象不同

D.二次革命的形式和手段不同

8.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的关系是

A.二者对立统一并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

B.二者都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

中心 C.二者都为了解放生产力 D.改革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9.实行改革开放是

A.社会主义中国的强国之路

B.新时期中国最鲜明的特征

C.社会主义优越性的表现

D.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历史性决策

10.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A.中国共产党制定路线、纲领、方针、政策的根本出发点

B.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C.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D.是我国现阶段最大的实际的科学反映

11. 我国现阶段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就是要坚持

A. 改革是发展的动力,发展是改革的目的

B. 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

C. 稳定是发展和改革的前提,发展和改革是稳定的基础

D. 在改革和发展中实现政治稳定,在社会政治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

12.中国近现代革命和改革的共同点是

A.内容和对象相同

B.手段和形式相同

C.根本目的相同

D.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相同

13.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基本政策和基本目标为

A.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B.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C.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14.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规定了党在这一时期的

A.根本任务

B.基本目标

C.基本政策

D.总体目标

15.十三年来的实践,加深了我们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积累了十分宝贵的经验,主要是

A.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坚持改革开放,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B. 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坚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C.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D.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一、单项:1.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发展的根本前提和保证是

A.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坚持马克思主义

2.“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从

A.扫除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障碍这个意义上说的

B.对社会各个方面要进行根本性变革的意义上说的

C.根本上改革束缚我国生产力的经济体制的意义上说的

D.根本上改革束缚我国生产力的政治体制的意义上说的

3.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

A.革命的阶级斗争

B.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C.改革

D.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4.我国实施改革的目的是

A.巩固社会主义制度

B.发扬社会主义民主

C.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

D.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

5.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格局所呈现的特点是

A.分步骤、多层次、逐步推进

B.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C.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

D.沿海、周边、内地

6.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是

A.发展

B.创新

C.不断改善人民生活D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对外开放战略是

A.国内国际两种市场相结合

B.自力更生、独立自主

C.全面开放、兼顾内外

D.“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

8.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的重大举措是

A.兴办经济特区

B.开放浦东新区 C扩大出口D.实施“走出去”战略

二、多项:1.邓小平指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这一论断的含义是指

A.改革引起社会各方面的深刻变化

B.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C.改革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变革

D.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

2.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是

A.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B.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发展

C.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D.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变革

3.邓小平明确提出的“三个有利于”标准是指是否有利于

A.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B.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C.增强社会主义社会国家的吸引力

D.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4.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是

A.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

B.把对外开放的立足点和归宿点放在增强自力更生的能力上

C在自力更生基础上推进对外开放 D.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同对外开放是相辅相成的

第八章

一、单项:1.股份制是() A.资本主义私有制经济B.一种行业自律形式

C.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D.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是()

A.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B.国家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

C.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D.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区别在于()

A.宏观调控不同

B.资源配置不同

C.所有制基础不同

D.市场机制不同

4.股份制企业姓“社”姓“资”,关键要看()

A.是否有国家入股

B.是否有集体入股

C.是否有私人入股

D.是否有国家或集体或私人入股

5.公有制实现形式,具体是指()

A.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实现形式

B.公有资产的所有、占有、支配、使用的关系

C.公有资产的组织形式

D.公有资产的最终归属问题

6.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

A.现代企业制度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宏观经济调控制

D.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

7.在下列收入分配中,属于按劳分配的收入是()

A.集体企业职工工资奖金收入

B.个体劳动者的收入

C.股份制企业职工的按股分红

D.外资企业职工工资

8.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机制()

A.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B.能确保经济总量的平衡

C.可实现经济结构的平衡

D.可保障社会公平

9.我国现阶段,不同国有企业职工,付出同样劳动,获得的劳动报酬会有所差别,是因为()

A.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是结合在一起的

B.贯彻按劳分配会使一部分企业先富起来

C.按劳分配要贯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

D.按劳分配的实现程度与企业经营成果联系在一起

10.在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中,国有经济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这种主导作用体现在()A.在社会总资产中占量的优势B.在所有制结构中占主体地位

C.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控制力上

D.是下岗人员再就业的主渠道

二、多项:1.我国现阶段公有制经济包括()

A.国有经济

B.集体经济

C.个人入股、雇工经营的企业

D.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

E.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集体成分

2.市场经济的共同特点是()

A.经济关系市场化

B.企业行为自主化

C.宏观调控间接化

D.经济管理法制化

E.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

3.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

A.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B.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并起主导作用

C.公有资产既有量的优势,又注重质的提高

D.国有经济的竞争力和控制力不断增强

E.国有经济在社会总资产中的比重不断增大

4.党的十六大指出,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的新要求是()

A.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B.重点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C.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D.坚持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统一

E.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5. 我国现阶段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有()

A.股份合作制

B.合作社

C.公有民营

D.股份公司

E.租赁、承包制

第九章

一、单项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特点是()

A.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B.人民当家作主

C.维护社会主义制度

D.依法治国

2.“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一科学论断阐明了()

A.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

B.社会主义民主的特点

C.社会主义民主的内容

D.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内在属性

3.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民主集中制

4.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是()

A.政治协商

B.民主监督

C.参政议政

D.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

5.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性质是()

A.社会主义国家政体的改变

B.社会主义国家国体的改变

C.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6.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它表明人民民主专政是我( )

A.国体

B.政体

C.根本制度

D.经济基础

7.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 )

A.共产党的领导

B.人民当家作主

C.维护人民的权利

D.民主集中制

8.我国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 )

A.共产党一党专政

B.工农联合专政

C.共产党领导的多党联合专政

D.无产阶级专政

9.我国的政体是( )

A. 人民民主专政

B.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 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0.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组织和活动的基本原则是( )

A.人民当家作主的原则

B.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

C.民主集中制原则

D.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的原则

二、多项选择题1.我国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主要表现在( )

A.它们的领导力量是一样的

B.它们的阶级基础是一样的

C.它们的本质内容是一样的

D.它们的形式是一样的

E.它们承担的历史任务是一样的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这是因为它( )

A.直接体现了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性质

B.直接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国家政权的领导

C.直接体现了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保证人民的权利在全部国家政治生活中处于首要地位

E.在制定国家各种制度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3.我国民主党派的参政作用表现在()

A.参加国家政权

B.参与国家事务管理

C.参加政府,成为执政党派之一

D.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

E.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执行

4.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职能主要是指( )

A.对国家的宪法和法律法规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

B.对国家工作人员提出质询、弹刻

C.对重大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情况进行监督

D.对人民代表大会进行工作监督

E.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履行职责的情况进行监督

5.资本主义国家“三权分立”制度在本质上是( )

A..各阶级分掌统治权

B.防止国家政权侵犯人民民主和自由

C.统治阶级的内部职权分工

D.资产阶级专政的工具

E.实现“主权在民”原则的有效机制

第十章

一、单项 1.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是()

A.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B.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C.大力发展教育事业

D.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2.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核心是()

A.社会主义

B.爱国主义

C.集体主义

D.马克思主义

3.法治和德治的关系是()

A.互为目的,互为手段

B.前者是基础,后者是目标

C.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D.前者是内容,后者是形式

4.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起着主导作用,居于决定性的支配地位的是()

A.思想道德建设

B.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C.思想建设

D.道德建设

5.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是()

A.集体主义

B.爱国主义

C.社会主义

D.为人民服务

6.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的方向是()

A.为党的工作服务,为经济发展服务

B.为社会稳定服务,为经济发展服务

C.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D.为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7.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

A.实现祖国统一

B.建立共产主义社会

C.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D.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8.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是()

A.文化教育工作

B.思想政治工作

C.改革开放

D.经济建设工作

9.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是()

A.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

B.发展教育和科学

C.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

D.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10.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是()

A.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B.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

C.促进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

D.提高社会主义生活质量

二、多项 1.在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就是()

A.面向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文化

B.面向世界的社会主义文化

C.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文化

D.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E.精英文化

2.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任务和目标之一,培育“四有”公民是指()

A.有思想

B.有道德

C.有文化

D.有纪律

E.有理想

3.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的基本内容包括()

A.以爱国主义为核心

B.勤劳勇敢

C.爱好和平

D.自强不息

E.团结统一

4.要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必须()

A.大力发展先进文化

B.支持健康有益文化

C.努力改造落后文化

D.坚决抵制腐朽文化

E.继承民族传统文化

5.从根本上说,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就是要:()

A.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B.促进经济发展

C.提高全民族的精神文化素质

D.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E.培养“四有”公民

第十一章

一、单选题 1.“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构建和谐社会,其关键是各级领导要学会在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能动的反作用

b.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

c.主要矛盾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d.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全面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推进社会管理体制的创新。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经济学依据是

①劳动是一切财富的源泉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③劳动者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劳动生产率水平④劳动者创造了价值规律并利用价值规律为人类服务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最根本的保证是

a.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

b.较为坚实的物质基础

b.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一致

c.马克思主义在全社会的指导地位

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是有机的统一体,和谐社会建设对三个文明建设的作用是

a.物质基础

b.政治保证

c.精神支撑

d.社会条件

二、多选题 1.2005年2月19日,在中共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胡锦涛总书记作重要讲话,指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 a.民主法治、公平正义 b.诚信友爱

c.充满活力、安定有序

d.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2.2005年2月1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性是

a.从国内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

b.从国际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要求

c.从我们党肩负的使命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

d.从我们党的执政能力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落实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的必然要求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是

a.关系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b.关系到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

c.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

d.关系到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的成败

4.党提出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一项重大任务是

a.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的必然要求

b.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

c.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

d.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

5.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

a.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

b.有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要求

c.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

d.积极促进世界多极化、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要求

6.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大力促进社会和谐是

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

b.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前提

c.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标志

d.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目标

7我们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

a.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经验的科学总结

b.更好地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举措

c.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规律的新认识

d.对执政规律、执政能力、执政方略、执政方式的新认识

8.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系到

a.最广大人民的利益

b.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

c.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

d.党的事业兴旺发达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9.我们党明确提出并积极推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利条件有

a.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

b.较为坚实的物质基础

c.全体人民在政治上享有平等地位、根本利益一致

d.马克思主义在全社会的指导地位、民族凝聚力显著增强

10.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处理好的关系包括

a.人与人的关系

b.人与社会的关系

c.人与自然的关系

d.自然与自然的关系

1、简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涵义

(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的社会(2)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公平正义的社会(3)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诚信友爱的社会(4)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充满活力的社会(5)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安定有序的社会(6)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2、简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

(1)必须把握和谐社会的社会主义方向(2)必须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3)必须坚持以人为本(4)必须尊重人民群众的创造精神

(5)必须注重社会公平(6)必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3、简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任务

(1)切实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2)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3)切实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4)切实加强社区建设和管理

(5)切实处理好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6)切实做好保持社会稳定的工作

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是什么?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认识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在执政理念上的新发展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适应新形势、应对新挑战的迫切需要

(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完成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

第十二章

一、单项1.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起初是为了解决( )

A香港问题. B澳门问题. C港澳问题. D台湾问题.

2.一国两制构想的哲学依据是( )

A.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B.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

C.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形态理论.

D.马克思主义的和平共处原则

3.实行一国两制的基础是( )

A.以大陆为主体,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B.坚持和平共处原则.

C.坚持不使用武力原则

D.坚持高度自治.

4.一国两制的前提是( )

A.国家主权统一于中华人民共和国.

B.港澳台实行高度自治.

C.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D.港澳台资本主义制度不变.

5.日本侵占我国台湾的时间是( )

A.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后

B.1937年卢沟桥事变之后

C.1938年日本占领广州,武汉之后

D.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之后

6.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的行政长官是( )

A.由中央人民政府委派的

B.由香港当地选举产生的

C.由香港当地人协商产生的

D.由香港人选举产生并由中央人民政府任命的

7.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修改权属于( )

A.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会

B.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会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8.( )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了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

A.1978

B.1979

C.1981

D.1986

9.第一次提出大陆、台湾实行“三通”建议的是( )。

A.《告台湾同胞书》

B.《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

C.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D.《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

10.( )年,叶剑英发表了“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

A.1978

B.1979

C.1981

D.1982

11.“三通”是指( )。

A.通商、通航、通邮

B.通讯、通邮、通航

C.通话、通邮、通航

D.通商、通航、通讯

12.第一次提出台湾和平统一后可以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的是( )。

A.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B.《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

C.《告台湾同胞书》

D.《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

13.实行“一国两制”后,港澳台特别行政区( )。

A.接受中央政府各相关部门委派的各级官员

B.不享有司法终审权

C.最高行政管理权归属中央政府

D.在外交、国防、宣战、媾和方面服从中央政府

14..实行“一国两制”后,港澳台特别行政区( )。

A.完全自治

B.高度自治

C.享有充分的自治权

D.可以有自己独立的防务

15.实行“一国两制”后,港澳台特别行政区享有( )。

A.行政管理权、立法权

B.独立的司法权

C.行政管理权、独立的司法权

D.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

16.根据“一国两制”构想,港澳台特别行政区必须由( )治理。

A.港澳台人

B.以爱国者为主体的港澳台人

C.中央政府委派的人员

D.港澳台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的爱国者

17.我国政府处理同香港特别行政区关系的基本依据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C.《中央人民政府与香港特别行政区关系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18.1995年,江泽民发表了( )。

A.《告台湾同胞书》

B.《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

C.《关于台湾问题的声明》

D.《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

19.海峡两岸和平统一谈判的前提是( )。

A.两岸都要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

B.两岸政府彼此承认对方的地位

C.两岸认可双方为对等政治实体

D.两岸均承诺不首先使用武力

20.在台湾问题上,我们的立场是( )。

A.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B.争取和平统一,不首先使用武力

C.只要台湾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统一日期可以拖延

D.实行“一国两制”后,台湾特别行政区与香港享受同等的待遇

21.下列不正确的说法是:( )。

A.台湾问题是国内战争遗留下来的问题

B.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主流

C.“一国两制”构想是从台湾问题开始的

D.台湾问题的解决必要时可以请国际社会帮助

二、多项 1.一国两制的方针和政策是( )

A.一国两制的前提是一个中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

B.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保持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

C.力争用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D.保持港澳台行使外交权与国防权

E.保持港澳台高度自治和繁荣稳定.

2.依据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香港特别行政区享有( )

A.独立的外交权

B.行政管理权

C.独立的防务权

D.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

E.立法权.

3.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点是( )

A.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B.港人治港和澳人治澳

C.高度自治

D.50年不变

E.完全自治

4.英国殖民主义侵占香港所依据的三个旧条约是( )

A.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

B.1860年中英北京条约

C.1898年中英拓展香港界址条约.

D.1887年北京条约

E.1895年马关条约

5.1984年12月19日,中英联合声明向世人宣布( )

A.中华人民共和国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B.中国政府根据宪法第31条的规定,在香港设立直辖于中央政府的特别行政区

C.保持香港现有制度和生活方式不变

D.英国以主权换治权

E.搁置主权,共同开发

6.香港特别行政区实行高度自治,享有( )

A.外交权

B.行政管理权

C.立法权

D.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

7.担任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的基本条件是( )

A.年满40周岁

B.在港居住连续20年

C.在国外无居留权

D.香港永久性居民

8.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

A.是我国的基本法律

B.其法律效力低于宪法而高于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

C.属于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

D.其法律效力等同于宪法.

9.和平共处原则适用于解决( )

A.社会制度相同国家之间的矛盾

B.社会制度不同国家之间的矛盾

C.一个国家内部不同地区社会制度的矛盾

D.干部和群众之间的矛盾

10.一国两制的内涵是( )

A.坚持一个中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

B.两种社会制度即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

C.坚持国家的主体是社会主义制度,部分地区是资本主义制度

D.坚持运用法律手段解决大陆和特别行政区之间的矛盾

11.香港特别行政区是( )

A.我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B.我国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

C.直辖于中央人民政府的行政区域

D.一个独立的政治实体.

12.香港回归祖国( )

A.洗刷了中国人民100年来蒙受的耻辱B为解决台湾问题创造了条件

C.标志着中国人民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D.标志着完全实现祖国统一的道路是十分顺利的

13.台湾问题( )

A.是中国国内战争的遗留问题

B.是属于中国的内政问题

C.决不允许外国势力插手

D.只能用和平的方式解决.

14.依据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香港特别行政区享有( )。

A.独立的外交权

B.行政管理权

C.独立的防务权

D.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

E.立法权

15.“三通”是指( )。

A.通商

B.通话

C.通讯

D.通邮

E.通航

16.在台湾问题上,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发布过的重要文件有( )。

A.《告台湾同胞书》

B.《关于台湾回顾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

C.《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

D.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台湾问题的公报

17.香港回归祖国后,中国政府将继续坚定不移地执行“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基本方针,保持香港的几个不变,即香港原有的( )。

A.社会、经济制度不变

B.生活方式不变

C.法律基本不变

D.外交事务和防务不变

E.政治体制不变

18.在台湾问题上,我们坚决反对( )。

A.“一中一台”

B.“两个中国”

C.“一国两府”

D.“台湾独立”

E.“外国插手”

第十三章

一、单项1.当今世界威胁世界和平和阻碍发展的主要根源是()

A.民族矛盾

B.贸易保护主义

C.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D.宗教纷争

2.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必须处理好()

A.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

B.实行对外开放和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

C.国内贸易和对外贸易的关系

D.国内资源和国际资源的关系

3.当今世界局势发展方向是()

A.单极化

B.两极化

C.多极化

D.三极化

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倡导国是()

A.中国,印度,缅甸

B.中国,印度,越南

C.中国,朝鲜,越南

D.中国,印尼,巴基斯坦

5.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社会根源是()

A.垄断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制度

B.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成

C.资产阶级的人权主义

D.社会,经济全球化

6.邓小平对全球形势作出一系列新判断的科学依据是()

A.实事求是

B.意志决定论

C.唯物主义无神论

D.英雄造时势论

7.我国实行对外开放,从根本上说是()

A.社会生产力不发达的必然结果

B.由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的性质决定的

C.生产社会化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D.世界各国人民发展友好关系的必然结果

8.一个国家在国际舞台的地位高低和大小,取决于()

A.军事力量的强弱

B.政治影响大小

C.资源丰富程度

D.综合国力大小

9.我国在积极发展对外贸易、扩大对外技术交流与合作过程中始终坚持的一个原则是()

A.自力更生原则

B.互通有无原则

C.平等互利原则

D.友好合作原则

10.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努力,可以追溯到( )

A.60年代

B.70年代

C.80年代

D.90年代

11.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长期斗争中,必须始终以( )为基础。

A.人权高于主权的原则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不结盟原则

D.自由平等的原则

第十四章、第十五章

一、填空题

1、我国社会主义时期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维护祖国统一,坚持( )、( )和( )。

2、新时期我国的统一战线是建立在( )、( )基础上的,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 )、( )和( )的最广泛的政治联盟。

3党和国家的性质决定我们必须全心全意依靠()。

4、中国人民解放军是社会主义祖国的()和社会主义建设的()。

5、新时期党在相当长一个时期内面临的最突出的两大历史性课题:一是();二是()。

二、单项选择题 1、我国的统一战线组织是一种( )。

A 经济联盟

B 政治联盟

C 思想联盟

2、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 )。

A 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B 维护祖国统一,坚持平等、团结,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

C 保护和发展民族语言文字,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

3、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 )。

A 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

B 坚持民族区域自治

C 保持各民族传统文化

4、中国共产党是( )的领导核心。

A 中国社会主义事业

B 中国人民解放事业

C 中华人民共和国

5、党风问题,党同人民群众联系问题是关系党( )的问题。

A 生死存亡

B 领导地位

C 兴衰成败

6、党的宗旨是( )。

A 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B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C 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7、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是()

A 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广泛联盟

B 以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为政治基础的全体劳动者和爱国者联盟

C 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联盟

D 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党与非党的特殊联盟

8、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是()

A 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

B 党内合作共事和广交朋友

C 广交朋友和自我监督

D 党内外合作和相互监督

9、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这种领导地位是由( )

A 党的宗旨决定的

B 党的性质决定的

C 党的路线决定的

D 党纲党章规定的

三、多项选择题 1、社会主义时期统一战线的对象包括( )。

A 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

B 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

C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D与我国有联系的外籍华人E结成反帝反霸统一战线的国际友人2、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三者密不可分,其中( )。 A 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和基础

B 民族团结是民族平等、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和基础

C 民族团结是实现民族平等的目的、手段和结果

D 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一个重要目的

E 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前提

3、中国共产党是( )。

A 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B 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

C 中国最广泛的政治联盟和民族团结阵线

D 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E 中国人民的最高权力机关

4、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在党的纪律上就是( )。

A 党员个人服从党的组织

B 少数服从多数

C 下级组织服从上级组织

D 机关党组服从党委

E 全国各级组织全体党员服从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

5、新时期中国共产党面临着新的考验,使加强党的建设具有特殊重要性。这就是( )。

A 党的建设本身的考验

B 面临着国内大局发展的考验

C 面临着一方面领导和组织经济建设,一方面巩固国防的考验

D 面临着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反对霸权主义的考验

E 面临着国际大局的考验

6、我国社会主义新时期党的建设包括( )。

A 思想建设

B 理论建设

C 政治建设

D 组织建设

E 作风建设

7、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优良作风是( )。

A理论联系实际B密切联系群众C批评和自我批评

D勤俭节约、艰苦奋斗E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8、中国政治协商会议是()

A 民主党派的联合组织

B 国家的权力机关

C 爱国统一战线组织

D 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组织形式

E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9、社会主义事业的基本依靠力量是()。

A工人B农民C知识分子D爱国人士

毛邓三复习资料一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1.毛泽东在全党最先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是在() A 八七会议 B 党的六届六中全会 C 遵义会议 D 中共七大 2.毛泽东思想产生和形成的实践基础是() A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人运动 B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农民运动 C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实践 D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学生运动 3.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包括() A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B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C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D 党的先进性建设理论 4.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进党章的是中共() A 十三大 B 十四大 C 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 D 十五大 5.邓小平理论是() A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B 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 C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指针 D 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6.“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地回答了() A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问题 B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C 什么是小康社会,怎样建设小康社会的问题 D 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7.中国共产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质在() A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C 坚持党的领导 D 坚持执政为民 8.“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这里的“本”、“基”、“源”,说到底就是() A 发展先进生产力 B 发展先进文化 C 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D 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 9.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 A 发展 B 全面 C 协调 D 以人为本 10.第一次提出科学发展观的党的文件是() A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B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C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D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1.对“实事求是”首先做出马克思主义的解释,并把它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的人是() A 刘少奇 B 毛泽东 C 邓小平 D 王稼祥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各个理论成果的精髓都是 () A 实事求是 B 群众路线 C 改革开放 D 为人民服务 3.邓小平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这段话深刻地阐明了() A 毛泽东思想的重要性 B 四项基本原则的重要性 C 改革开放的重要性 D 解放思想的重要性 4.邓小平对党的思想路线最突出的贡献是() A 明确提出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 B 强调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 C 把“解放思想”作为思想路线的新范畴 D 提出了“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 5.中共十六大通过的新党章明确指出,党的思想路线是() A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走自己的路 B 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C 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D 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毛邓三简答题

1、为什么要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品质所决定的。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深入学习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将之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的环境,使之成为伟大中华民族的一部分而和这个民族血肉相联,是历史赋予我们的重要使命。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组成部分和各自回答的基本问题 党的十七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邓小平理论所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围绕建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体现了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神实质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是系统的科学理论,其精神实质就是:坚持与时俱进,坚持党的先进性,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4、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之间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之间既是一脉相承的,又是与时俱进的,是一个统一的科学思想体系。前者为后者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后者是在继承前者基本原理基础上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它们辨证统一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5、毛泽东对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的界定 “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一切从实际出发,是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理论联系实际,是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验证条件和目的。 6、为什么要不断地推进理论创新?怎样科学地理解理论创新? 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要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为各个方面的创新提供指导。实现理论创新,必须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使我们的思想和行动更加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和时代发展的要求。 7、正确处理统一战线中的两个联盟的关系 第一,放手发展和加强工农联盟,使它真正成为统一战线的基础和依靠; 第二,尽可能扩大第二个联盟,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第三,正确地发挥两个联盟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它们互相促进。 总之,中国革命的实践证明两个联盟关系的处理是否得当,对统一战线的巩固、对革命事业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 8、无产阶级要实现对同盟者的领导必须具备的条件 第一,要制订统一战线的正确的政治纲领,作为全国人民一致行动的具体目标。 第二,要对同盟者进行政治教育,在政治上把同盟者尽可能提高到当前革命纲领的水平。 第三,要率领同盟者向着共同的敌人作坚决的斗争,并取得胜利。 第四,要在教育提高同盟者的同时,照顾同盟者的利益,至少不损害其利益。 第五,要不断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保持思想的统一性,纪律的严格性,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9、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济纲领的主要内容 经济纲领:没收风间爱你地主阶级的土地贵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贵新民主主义的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10、“工农武装割据”的基本思想 在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正确领导下,以武装斗争为主要斗争形式,以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以农村根据地为重要依托,三者紧

毛邓三重点内容美化正式打印版

毛邓三重点内容-.-美化正式打印版

————————————————————————————————作者:————————————————————————————————日期:

1. 中共七大所讲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指谁的思想? P2 毛泽东 2. 毛泽东所讲的将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是指什么? 毛泽东把“努力找出在中国这块大地上建设社会主义的具体道路”,作为马列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毛泽东进一步提出了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社会主义改造和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方略。 3.谁的思想反应了党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 邓小平理论 4.在哪本著作中第一次对马克思主义的“实事求是”解释? 1941年5月毛泽东第一次对实事求是作出科学解释的著作就是《改造我们的学习》 5.近代中国革命的性质是什么? 近代中国革命性质是反帝反封建的民主主义革命 6.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中心内容?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中心内容是: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它的集中表述是:无产阶级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革命的主体是无产阶级,客体是人民大众,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 7.中国共产党认为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中国共产党一向认为,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其中最主要的又是土地问题。无产阶级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 8.新民主主义社会在本质上是怎样的社会形态?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而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它是近代中国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形式。是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形式并存的社会经济形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政权 9.邓小平认为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什么? 邓小平在改革开放初期便作了明确的概括并多次强调说:“一个公有制占主体,一个共同富裕,这是我们所必须坚持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1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最基本特征是什么? P138 生产力水平低 11.坚持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什么? 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12.社会主义改革的本质是什么? P166

2014年1月自考毛邓三试卷及答案

2014年1月自考毛邓三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邓小平理论的主题是( B ) A.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B.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C.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D.确立什么样的思想路线,怎样确立 2.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依据是( B ) A.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C.党的建设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 D.新世纪新阶段的阶段性特征 3.毛泽东思想关于党的建设的核心内容和显著特点是,着重于从( A ) A.思想上建党 B.组织上建党 C.制度上建党 D.理论上建党 4.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断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从( D ) A.特征的角度认识社会主义 B.抽象的角度认识社会主义 C.原则的层次上认识社会主义 D.目标的层次上认识社会主义 5.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 A ) A.发展 B.改革 C.解放思想 D.与时俱进 6.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说明我国( B ) A.还没有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和政治制度 B.正处于社会主义的不发达阶段 C.还处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 D.仍处于新民主主义社会

7.始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改革是( C ) A.一场政治革命 B.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变革 C.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D.经济体制的改革 8.根据邓小平的“三步走”发展战略,第一步是( A ) A.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B.让人民生活比较宽裕 C.达到小康水平 D.使人民生活比较富裕 9.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根本问题是( B ) A.现代化问题 B.“三农”问题 C.收入分配问题 D.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问题 10.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中,占据主体地位的是( A ) A.公有制经济 B.全民所有制经济 C.个体经济 D.混合所有制经济 11.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中,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调节作用的是( C ) A.政府 B.企业 C.市场 D.价格 12.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是( C ) A.坚持党的领导 B.坚持民主集中制 C.人民当家作主 D.依法治国 1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是( A ) A.马克思主义指导思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 C.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D.社会主义荣辱观 14.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是( B ) A.集体主义 B.为人民服务 C.国际主义 D.为社会主义服务 15.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在于( C ) A.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B.坚持社会公平正义 C.党的领导 D.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16.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关键靠( D ) A.联合国 B.美国政府 C.台湾当局 D.中国人自己

毛邓三简答题考点参考资料

毛邓三 第七章 1.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改革开放——强国之路(改革:动力;开放:基本国策);四项基本原则——立国之本。 2.十七大: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必然抉择,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饿必由之路。 3.改革的基本理论(根本原因)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其内容是: (1)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这是推动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 (2)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是非对抗性的矛盾,特点是“又相适应又相矛盾”; (3)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解决社会基本矛盾,不许要采取阶级斗争的方式,可以依靠自身的力量,通过对两组矛盾中不相适应的方面进行调整; (4)我国存在着两种不同性质的矛盾,即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单选) 4.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其内容有: (1)判断一种生产关系和生产力是否相适应,主要看它是否适应当时当地生产力的要求,能否推动生产力发展;(2)提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依然有解放生产力的问题,为改革开放提供了理论基础; (3)把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统一起来;(分别掌握) (4)指出了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途径是改革,改革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 5.根据国际国内社会主义发展的正反两方面经验,得出:不改革没有出路,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改革;以改革为名,改变社会主义性质也没有出路,必须坚持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 6.论述:怎样全面认识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 答:(一)地位:改革是第二次革命(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 为什么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 1.邓小平把改革称为革命,是就其解放射干难产里的作用而言的。革命是消除生产力发展的制度,所以革命是解放生产力,而改革起着同样的作用,所以也是生产力。 2.把改革称为革命,是就其引起社会变革的刮宫年度和深度而言的,改革要从根本上改变旧的经济体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同时相应地改革政治体制和其它体制。 3.把改革称为第二次革命,是相对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而言的,第一次革命是要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第二次革命是对原有体制进行全面深刻的变革。 4.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而不是否定社会主义制度,搞资本主义,所以必须强调改革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 (二)标准:判断改革开放和一切工作是非得失(成败)的标准——“三个有利于”标准 1.含义:1992年,在南方谈话中,邓小平明确提出了“三个有利于”的标准,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 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2.解析:.坚持“三个有利于”标准,(1)不要把那些合乎“三个有利于”、本来姓“社”的东西,错误地判定为姓 “资”而加以排斥;(如乡镇企业、集体所有制)(2)不要把那些合乎“三个有利于”、不具有特殊的社会制度属性、资本主义可以用社会主义也可以用的东西,错误地判定为姓“资”而加以排斥(如市场经济、股票证券)(3)对于那些确实姓“资”,但合乎“三个有利于”、可以为社会主义所利用的,允许其存在和支持其发展(如私营企业、彩票等)。凡是合乎“三个有利于”标准的,就是社会主义的,或者是为社会注意所需要和允许的。(“三个有利于”就是判断姓资姓社的标准。是错的) (三)领域:改革是全面的改革。 1.改革要多方面地改变两组矛盾中不适应的部分,一切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 2.在全面改革中,经济体制改革是重点。与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相适应,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制等各个领域的改革也要全面展开,改革触及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和各个层面。

毛邓三选择题题库第章

毛邓三选择题-题库-(第章)

————————————————————————————————作者:————————————————————————————————日期:

第八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在对市场经济认识上的重大突破是:C A、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 B、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C、市场经济不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 D、市场经济是有国家干预的经济 2、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主要是使市场:B A、调节整个社会的生产和流通 B、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C、在流通领域发挥作用 D、自发地调节社会总量平衡 3、我国现阶段,不同国有企业的职工付出同样的劳动,获得的劳动报酬会有所差别,这是因为:D A、贯彻按劳分配会使一部分企业先富起来? B、按劳分配和按资分配是结合在一起的 C、按劳分配要贯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D、按劳分配的实现程度与国有企业的经营成果联系在一起 4、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A A、控制力 B、在社会总资产中的比重 C、在社会总资产中的绝对数 D、在社会总资产中的占优势,且有质的提高 5、非公有制经济C A、是社会主义经济的一部分 B、就是指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 C、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 D、是有限度地允许其发展二、多项选择题 1、非公有制经济包括ABCD A、个体经济 B、私营经济 C、外资经济 D、混合经济中的非公有成分 2、按生产要素分配,就其内容可分为:ABCD A、以劳动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 B、以劳动以外的生产要素所有者参与分配 C、以管理参与分配 D、以知识产权参与分配 3、承认和允许人们在收入方面存在差距因为:ABCD A、劳动者的个人禀赋和家庭负担的不同 B、存在城乡、地区、脑力与体力等不同 C、多种所有制经济和不同的分配方式 D、竞争的结果 4、社会保障体系包括ABCD A、社会保险 B、社会救济 C、社会福利 D、社会优抚 4、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是:ABCD A、生产发展, B、生活富裕 C、管理民主 D、乡风文明,村容整洁 6、积极扩大就业:我们要ABCD A、要放在经济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 B、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 C、坚持市场调节, D、发挥政府重要作用 7、计划经济的主要弊端是ABCD

毛邓三复习题及答案

毛邓三复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 二、单项选择题 1、将毛泽东思想确定为我们党一切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党的( C )决定的。 A、“五大” B、“六大” C、“七大” D、“八大” 2、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标志是(C )。 A、实事求是 B、遵义会议 C、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 3、“邓小平理论”这一科学概念是在(D )正式提出的。 A、1982年党的“十二大” B、1987年党的“十三大” C、1992年党的“十四大” D、1997年党的“十五大” 4、毛泽东思想的核心和精髓是(D )。 A、武装斗争 B、统一战线 C、党的建设 D、实事求是 5、(D ),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中,为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奠定了坚实基础。 A、1989年 B、1990年 C、1991年 D、1992年 6、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是(B )。 A、结束了“文化大革命” B、时代主题的转换 C、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D、经济全球化 7、“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A )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A、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 B、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C、苏东剧变 D、中国改革开放的大好局面 8、以人为本就是以(A )为本。 A、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B、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 C、所有人的根本利益 D、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利益 9、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B )。 A、实事求是 B、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C、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D、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10、毛泽东之所以提出要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缘于( C )。 A、实事求是 B、反对左倾教条主义 C、中国革命进程中正反两个方面的实践经验 D、反对右倾投降主义 三、多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有(BCDE )。 A、马克思列宁主义 B、毛泽东思想 C、邓小平理论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E、科学发展观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和(ABC )结合起来。 A、中国实践 B、中国历史 C、中国文化 D、中国政治 E、中国 经济 3、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ACE )。 A、实事求是 B、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 C、群众路线 D、把原则性与灵活性结合起来 E、独立自主 4、在邓小平理论中贯穿始终的哲学思想,就是(AB )的世界 观和方法论。 A、解放思想 B、实事求是 C、与时俱进 D、求真务实 E、对立 统一 5、“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CDE )”。 A、生存之道 B、发展之根 C、立党之本 D、执政之基 E、力量之源 6、科学发展观的协调发展,就是要努力做到(ABCDE )。 A、统筹城乡发展 B、统筹区域发展 C、统筹经济社会发展 D、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E、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第二章) 二、单项选择题 1、“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在中国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邓小平首先抓住( B )的拨乱反正这一关键环节,大力提倡实事求是。 A、经济建设 B、思想路线 C、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 D、反对“两个凡是” 2、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C )。 A、解放思想 B、实事求是 C、与时俱进 D、求真务实 3、毛泽东思想的核心和精髓是(D )。 A、武装斗争 B、统一战线 C、党的建设 D、实事求是 4、我们今天讲一切从实际出发,其中最大的实际就是中国目前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 A )。 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B、生产力水平较低阶段 C、多种经济成分并存阶段 D、多种分配方式并存阶段 5、(C )是实践的主体。

毛邓三试卷及答案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毛泽东从理论上系统地总结中国革命的经验,全面阐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理论、 基本路线、基本纲领,是在() A.中国共产党创建和大革命时期 B.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C.遵义会议后到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2.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于() A.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 B.大革命时期 C.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D.遵义会议后到抗日战争时期 3.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现实依据是() A.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 B.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个方面的历史经验总结 C.和平与发展 D.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4.邓小平明确“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文献是() A.《完整地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 B.《高举毛泽东思想旗帜,坚持实事求是》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D.《解放思想,独立思考》 5.中国的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最根本原因是() A.人民大众的广泛参与 B.大革命存留的政治影响和全国革命形势继续向前发展 C.相当力量正式红军的存在、共产党组织的坚强有力及政策的正确 D.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大国的基本国情 6.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 A.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7.邓小平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本质的著名论断是在()

A.党的十二大上 B.党的十三大上 C.党的十四大上 D.1992年南方谈话中 8.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根本体现和根本要求是() A.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B.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C.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 D.始终代表社会历史的前进方向 9.我们党全面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在() A.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讲话中 B.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 C.党的十二大报告中 D.党的十三大报告中 10.党的十五大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 A.基本路线 B.基本纲领 C.基本方针 D.基本政策 11.邓小平指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这句话是从() A.扫除发展生产力的障碍这个意义上说的 B.对政治、经济、文化进行根本性变革的意义上说的 C.从完善我国生产关系上说的 D.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上说的 12.我国经济特区的“特”在于实行特殊的() A.政治制度 B.经济制度 C.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 D.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 13.中共十六大报告指出,21世纪头20年将是() A.可持续发展阶段 B.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阶段 C.科教兴国的阶段 D.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阶段 14.速度、结构、效益、质量是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四个重要因素,其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 A.速度 B.结构 C.效益 D.质量 15.实行何种所有制结构,是由() A.社会制度的性质决定的 B.生产关系的性质决定的 C.人们的社会关系决定的 D.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的

大学毛概复习资料大全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辨析题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1.毛泽东思想是毛泽东的全部思想的总和。 本命题错误。 这个命题的关键是要分清毛泽东思想和毛泽东的思想。第一,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毛泽东的思想,是毛泽东个人的全部思想,包括他青年时代的思想和晚年的思想,而在这两个阶段,毛泽东个人思想中有些是不正确的甚至是错误的,这些思想观点是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是有区别的。第二,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是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同时,党的其他卓越的领导人对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都作出了重要贡献。因此,毛泽东思想和毛泽东的思想是应该严格区别的两个不同概念。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毛泽东的思想是毛泽东个人的思想。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三个代表”的三句话,并不构成一个体系。 本命题错误。 “三个代表”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决不仅仅是三句简单的表述,它是一个系统的科学理论体系,有着丰富的内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形成和发展中,紧密结合新的实践,把治党和治国、执政和为民结合起来,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1.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是与时俱进。 本命题错误。 (1)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其实质和核心是实事求是。一方面,实事求是内在地包含着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内容。另一方面,实事求是还内在地包含着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和求真务实的内容,故而我们常常把党的思想路线简明概括为“实事求是”(2)与时俱进,虽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本身内涵的东西,而从严格意义上说,是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要求,并非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内容本身。 2.解放思想意味着放飞思想,也就是自由意志。 本命题错误。 从解放思想的含义上看,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能离开马克思主义去“解放思想”;解放思想必须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破除教条主义、本本主义、主观主义的束缚;解放思想必须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从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关系上看,实事求是规定了解放思想的出发点、目的和归宿,解放思想的目的是从不断变化的“事实”中“求”到“是”,即认识到事物的规律,用于指导实践。因此,解放思想不是主观臆想,也不是胡思乱想,必须从客观实际出发,使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1.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所以,中国革命实质上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本命题错误。 (1)近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就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的两大历史任务,即对外推翻帝国主义压迫,对内推翻封建主义的统治。近代中国革命的历史证明,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都不能担当起反帝反封建革命的领导责任。这样,中国革命的领导权就历史地落到了无产阶级的肩上。(2)决定革命性质的力量,是主要的敌人和主要的革命者两方面。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敌人仍然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因此,它仍然是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而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3)新民主主义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它不是一般的、旧式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它不是以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共和国为目标,而是要建立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共和国,并经过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 2.抗日战争时期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组成部分。 本命题错误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在特殊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特殊形式的联盟。抗日战争时期,中日民族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发生明显分化,。以蒋介石为为代表的亲英美派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为维护自身利益参加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以汪精卫为代表的亲日派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公开降日,成了中国人民的敌人。因此,不能笼统地说抗战时期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组成部分。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1.因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所以新民主主义社会也是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 本命题错误。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是两个不同分抽的概念。两个概念虽然只有两个字的差别,但其性质却有很大

毛邓三选择题6

毛邓三单选题6 (251-300) 251.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之初,我国国内主要矛盾是()A.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B.先进的生产关系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C.人民大众与地主阶级、国民党残余势力和帝国主义的矛盾 D.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 252.建国初期国民经济恢复任务完成的时间是()A.1950年6月B.1951年7月 C.1952年12月D.1956年9月 253.农业合作化时期,党对富农经济的政策是()A.保存并限制B.一举消灭 C.限制并逐步消灭D.顺其自然 254.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特点是()A.集体化与机械化并举B.先集体化,后机械化 C.先机械化,后集体化D.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并举255.新民主主义的基本国情是指()A.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中国是一个经济相当落后的农业国 C.中国是一个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主义国家 D.中国处于经济文化不够发达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56.1950年党的七届三中全会规定的中心任务是()A.向国民党残余势力、地主阶级和帝国主义进攻 B.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根本好转 C.巩固人民民主专政 D.实现国家工业化 257.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是指()A.加工订货B.统购包销 C.经销代销D.公私合营 258.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A.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B.私营经济的国有化 C.个体农业的集体化D.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259.国家资本主义企业的生产关系发生根本改变是在()A.实行统购包销后B.委托加工订货后 C.个别企业公私合营后D.全行业公私合营后

260.过渡时期总路线所表述的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关系是()A.先改造后建设B.先建设和后改造 C.建设和改造都暂缓进行D.改造和建设同时并举 261.我国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是指()A.1949~1950年B.1946~951年 C.1949~1952年D.1949~1956年 262.新中国成立前后,党的领导人对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构想是()A.经过充分发展后一举过渡B.边发展过渡 C.先发展然后逐步过渡D.先过渡后发展 263.基本完成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的时间是()A.1952年B.1953年 C.1956年D.1957年 264.新民主主义社会属于()A.社会主义体系B.独立的社会形态 C.资本主义体系D.带有过渡性质的资本主义体系 265.我国的过渡时期是指()A.1949~1952年B.1953~1956年 C.1956~1966年D.1949~1956年 266.具有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农业互助合作组织是()A.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B.常年互助组 C.临时互助组D.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267.毛泽东《不要四面出击》的重要讲话是在()A.七届二中全会B.七届三中全会 C.八届九中全会D.八届十中全会 268.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政策是()A.无偿没收B.按实际价值购买 C.无偿调拨D.和平赎买 269.我国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由低级到高级的步骤依次是()A.初级社、高级社、互助组B.互助组、高级社、初级社 C.初级社、互助组、高级社D.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 270.1955年,在中国共产党内率先提出“以苏为鉴”探索适合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是 ()A.刘少奇B.陈云

毛邓三试卷

A 一、判断题(第1—30题。每题1分,共30分。 1、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 2、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3、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解放思想。() 4、邓小平强调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实质就在于是不是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 6、土地革命是民主革命的中心内容。() 7、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并开始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时期。() 8、三大改造的胜利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全面确立。() 9、社会主义本质论是邓小平理论的核心内容。() 10、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发展下去就会导致两极分化。() 1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1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13、改革是动力,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14、改革的实质和目标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15、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16、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必须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17、政体原则上必须适应国体,政体总是为国体服务的。() 18、实现民主、自由和人权的根本途径是法制的健全。() 19、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贡献,是现阶段我国文化工作的主题。() 20、一国文化记载着自己的过去、又昭示着自己的未来,所以,它是民族的,不是世界的() 21、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具体国情,决定了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性。() 22、我国历史上长期的封建社会,充满“田园牧歌”式的和谐气氛,如果没有西方殖民者的入侵,中国早已实现和谐社会。() 23、国家的完全统一是民族复兴的重要标志。() 24、在台湾问题上,我们力争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25、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威胁世界与稳定的主要根源。() 26、搞好与世界先进大国的国际关系是我国外交工作的立足点。() 27、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是我国的领导阶级。() 28.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核心是尊重人才。() 29、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党领导人民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经过努力奋斗才取得的。() 30、保持中国共产党能否长期执政的关键所在,是能否始终保持同工人阶级的血肉联系。() 二、单项选择题(第31—60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题干后所附的四个备选答案选项中,只有一个备选答案选项是最符合要求的,请把它选出来,并在答题卡相应字母处填涂。多选、不选、不填涂均不得分。) 31、毛泽东思想达到成熟的标志是()。 A.新民主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形成 B.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的形成 C.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经验的提出 D.毛泽东军事路线的完整形成 3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基本理论问题是()。 A.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 B.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弄懂“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D.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33、实事求是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是在()。 A.遵义会议 B.延安整风时期 C.党的八大 D.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34、邓小平理论的灵魂和精髓是()。 A.改革开放 B.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 C.发展才是硬 D.解放思想、实事求 3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中心内容是()。 A.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B.没收官僚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C.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D.保护民族工商业 36、区别旧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标志是()。 A.革命的指导思想不同 B.革命的领导阶级不同 C.革命的前途不同 D.革命的对象不同 37、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中的“过渡时期”是指()。 A.从五四运动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 B.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的整个历史阶段

毛邓三复习资料

二、辨析题(先判断对错,再说明理由,每小题10分,共40分)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所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必须经历的起始阶段。 本命题错误。答题要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特指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国家所要经历的起始阶级。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指不需要国家宏观调控,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完全自由地发挥作用的经济体制 本命题错误。答题要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指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的经济体制,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比,更能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优势,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 3、台湾问题是殖民主义侵略中国遗留下来的问题。 本命题错误。答题要点: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遗留下来的问题,是中国的内政问题。 4、人权高于主权 本命题错误。答题要点:邓小平的人权理论认为,主权高于人权。国家的独立是一个国家公民人权保障的前提和保证 三、论述题(20%) 我们为什么不能照搬西方的“三权分立”制度? 答题要点:(1)三权分立的含义.(2)三权分立不适合中国国情:其一,不存在三权分立制的经济基础;其二不存在三权分立的历史前提。(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符合中国国情。四、材料分析题(20%) 资料:“每条鱼都在乎” 暴风雨过后,有许多被卷上岸的小鱼困在沙滩的浅水里,无法回到大海。一个小男孩不停地将小鱼捞起,并使劲扔进大海。路人忍不住说:“孩子,这里有几百几千条小鱼,你救不过来的。”“我知道。”男孩回答。“那你为什么还要扔?谁在乎呢?”“这条小鱼在乎!”男孩一面回答,一面捞起一条小鱼扔进大海,“这条在乎,这条也在乎……” 根据案例思考:如何理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可能性?谈谈每个人自己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中都可以做些什么? 答题要点:故事告诫人们要常怀悲天悯人之心来平等地善待弱者,常有济困爱人之行来郑重的对待贫者,一个和谐美满的社会就将到来。 二、辨析题(先判断对错,再说明理由,每小题10分,共40分) 1、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就不应该强调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本命题错误。答题要点: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即要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也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所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必须经历的起始阶段。 本命题错误。答题要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特指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国家所要经历的起始阶级。 3、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因为改革是对原有的经济制度进行根本性变革 本命题错误。答题要点: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因为改革是对原有的经济体制进行根本性变革,是对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完善和发展,而不是从根本上改变原有基本制度。 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之间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本命题错误。答题要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之间是相互包含、相辅相成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条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包含了社会更加和谐的要求;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更加长期的过程。

毛邓三选择题1

毛邓三单选题 1-50 1.毛泽东首次提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的思想原则的文章是 () A.《反对本本主义》 B.《实践论》 C.《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 D.《〈共产党人〉发刊词》 2.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 A.新民主主义 B.新三民主义 C.毛泽东思想 D.邓小平理论 3.毛泽东思想产生和形成在() A.20世纪前中期 B.20世纪中期 C.20世纪中后期 D.20世纪后期 4.中国共产党破除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的运动是() A.国民革命运动 B.土地革命运动 C.农民革命运动 D.延安整风运动 5.毛泽东明确提出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会议是() A.八七会议 B.遵义会议 C.中共六届六中全会 D.中共七大 6.毛泽东思想关于党的建设理论最核心的内容和最主要的特点是() A.着重于从思想上建设党 B.加强党的组织建设 C.加强党员的党性修养 D.保持党的优良作风 7.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认识早,做得最好,贡献最大的是() A.李大钊 B.毛泽东 C.周恩来 D.邓小平 8.中国无产阶级以独立姿态登上政治舞台,成为中国民主革命的领导者是在() A.新文化运动中 B.十月革命后不久 C.五四运动中 D.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 9.在中共党的七大上,对毛泽东思想作了科学概括和全面概述的是() A.周恩来 B.王稼祥 C.朱德 D.刘少奇 10.中国人民找到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救国真理是在() A.辛亥革命爆发后 B.十月革命爆发后 C.中共一大召开后 D.国共合作建立后

毛邓三详细复习

张志部分 第一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同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民族化和具体化。它的实质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可从以下三方面来理解: 第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坚持贯穿于这些基本原理之中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同时,要用马克思主义分析中国国情,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并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纪验上升为理论,形成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第二,立足于中国国情,一切从中国实际出发,并对世情即国际环境和时代特征进行科学分析和判断。第三,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出发点是中国现时的国情,但中国现时的存在不是孤立的现象,而是中国历史发展的结果。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外来思想文化,要使它能被中国人民广泛接受,并在实践中发挥指导作用,必须寻找到一种为中国人民所能理解和接受的民族形式,使其具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因此,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批判性地继承和发展中国的传统文化,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继承和发展中国的传统文化,并不是要让它取代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作为封建意识形态的中国传统文化,不可能没有糟粕的一面。因此,必须警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传统文化消极因素的渗入。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历史过程。从一定意义上说,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提出和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在实践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中国共产党自创立以来,探索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可以概括为“三二二三”,即:分为三个历史时期;实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探索出两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道路;创立了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三大理论成果。 三个历史时期:一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二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从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三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两次历史性飞跃:第一次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提出了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第二次发生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们党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两条中国特色的道路:一条是中国特色的民主革命道路;另一条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三大理论成果:一是毛泽东思想;二是邓小平理论;三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又提出了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两大战略思想,继续推进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 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关系 毛泽东思想与邓小平理论的联系主要是:两者是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体系;它们都立足于中国国情,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它们都坚持了实事求是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毛泽东思想与邓小平理论的差异主要是:第一,所处的时代背景不同:毛泽东思想所处的是战争与革命的时代;邓小平理论所处的是和平与发展的时代。第二,理论的主题不同:毛泽东思想的主题是在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中国如何进行革命的问题;邓小平理论的主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在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中国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问题。第三,理论体系的内容不同:毛泽东思想是围绕着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中国如何进行革命这一主题构建的;邓小平理论是围绕在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中国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这一主题构建的。 邓小平理论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 四、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 看一个理论是否有科学的体系,主要的衡量标准有三条:一是看它有没有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作为其哲学基础或有没有贯穿于各个理论观点的基本线索;二是看它有没有所要解决的中心问题或主题;三是看它有没有一系列相互联系的基本观点。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都符合这三条衡量标准: Ⅰ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都有一条贯穿于各个理论观点的基本线索和哲学思想,即实事求是的世界观和方法论。Ⅱ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都有一个贯穿始终的主题,邓小平理论的主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题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Ⅲ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形成了一系列相互联系的基本观点,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