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10章 第六节 燃料的利用和环境保护教案2 (新版)北师大版

《燃料的利用和环境保护》 教学目标 1、建立热值概念。知道热值是燃料燃烧放热的特性,了解热值的表示法和常见燃料的热值,能利用热值表进行有关燃烧放热的简单计算。 2、了解热机效率。知道热机工作时燃料释放能量的主要流向,知道可以怎样提高热机效率,及提高热机效率的意义所在。 3、了解热机的利用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并能简述热机的使用产生的排放物对环境不良影响,培养自觉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了解热机效率及提高热机效率的途径,知道在利用热机形成的环保问题。 教学难点 热机效率的理解,并能用热机效率进行简单计算。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人要生存,离不开能量,机器要运转,也离不开能量,而内能又是人类和各种动力机械主要利用的能量形式之一。而燃料的燃烧正是这一来源的主要途径。下面我们先来讨论燃料及与燃料有关的问题。 (1)燃料的特点:能够燃烧,并放出热量;燃料燃烧的过程是化学能变为内能的过(2)介绍燃料种类(固体、液体、气体), (3)举例说明不同的燃料燃烧时放出热量不同。 〖新课教学〗 一、燃料的热值。 热值:1千克的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符号:q (1)单位:焦/千克。(J/kg)。或气体燃料的热值:J/m3 (2)热值的物理意义: 干木柴的燃烧值是1.2×l07焦物理意义是1千克的干木柴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1.2×l07焦。 (3)公式:Q=mq或q=Q/m (4)例题:计算4kg柴油完全燃烧释放的热量。 分析:从热值表中查得柴油的热值是q=3.3×107 J/kg,则 Q=mq=4kg×3.3×107 J/kg=1.32×108 J 二、热机效率。 热机是内能转化成机械能的机器,它跟所有机械一样,也有效率的问题。热机效率是热机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

化石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化石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环境问题就是全球极为关注的事情。本课题主要结合化石燃料的燃烧对环境造成的污染,说明使用清洁燃料与开发新能源以及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对“环境”这样一个大题目进行教学。首先,教师通过两组形成鲜明对比的画面,使学生认识到燃料燃烧给人们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给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危害。其次,教师组织学生通过“模拟酸雨地危害”实验,加深对酸雨危害的认识。最后,师生共同讨论学习乙醇、氢气等新型燃料以及一些绿色能源。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石燃料对环境的影响。(2)认识使用与开发清洁燃料及各种能源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 (1)运用模拟实验,认识酸雨的危害。 (2)运用讨论的方法,获取更多的新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2)激发更强的求知欲。(3)逐步培养学 生用辩证的眼光瞧“燃料的燃烧”。(4)培养对化学、对科学的热爱。 教学重点 1.了解化石燃料对环境的影响。2.认识使用与开发清洁燃料及各种能源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1.逐步培养学生对现有资料进行分析的能力。 2.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的能力。教学方法引导→实验→联系实际→拓展引申→开阔视野→小结内容。 教具准备教师用具:投影仪、烧杯、“模拟酸雨水”。学生用具:树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以图片的对比,创设情境] [教师]在开始学习新内容前,我们先来观瞧两组幻灯片。(或投影) 第一组:课本P 128图7—24。第二组:课本P 134 图7—30、图7—31、图7—32。 [设问]这样的两组画面给同学们传递了什么样的信息呢?

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教案

课题3 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张庄中学 张军峰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 2、认识使用和开发清洁燃料及各种能源的重要性。 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运用模拟实验,认识酸雨的危害。 2、运用讨论的方法,获取更多的新知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2、逐步培养学生用辨证的眼光看“燃料的燃烧”。 3、激发更强的求知欲。 教学重点 1.了解化石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2.认识使用和开发清洁燃料及各种能源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1.对燃料燃烧产物的分析。 2.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方法 引导(生活感知:某些燃料燃烧会污染环境)、实验(酸雨的危害性)、联系实际、拓展引伸、开阔视野、小结反思 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幻灯片、烧杯、模拟酸雨的水。 学生准备:树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课 1.同学们,你们家里做饭用的是什么燃料? 2.走在路上,一辆汽车从你身边经过你有什么感觉? 3.近年来人类患呼吸道疾病和皮肤病的数量在逐年增加,南极的冰川融化也在加速,这是什么原因呢? [学生思考回答] 我们呼吸的空气受到污染,温室效应导致全球变暖。 [教师提问] 那么这些有害气体和造成温室效应的二氧化碳又是怎么来的呢? [过渡]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使用燃料对空气的影响的知识。 [教师讲解] 燃料的使用,给人们的生活提供能量、带来方便的同时,却对环境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授新课 (板书)课题3 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板书)一、燃料燃烧对空气的影响 (幻灯片)

[教师提问] 你从这组图片中获取了什么信息? [学生思考回答] 是煤和石油的用途。 (幻灯片) [教师提问] 你从这组图片中又获取了什么信息? [教师提问] 三大化石燃料是什么?煤中含有哪些元素? 煤含有碳、氢、氮、硫等元素;煤燃烧时会产生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污染物。 [过渡] 这些气体对空气和我们的生活环境造成什么影响呢?我们来做实验: [组织小组实验]:(酸雨危害的模拟实验)。 [组织讨论、观察] [小结] 原来,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易溶于水,当溶解在雨水中时,就形成了酸雨。 [组织讨论] 这些都是煤的燃烧对空气的影响。在城市几乎不使用

《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教学设计(可编辑修改word版)

课题3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彩响 (人教版) —、教学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的九年级《化学》上册中的第七单元课题3《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特别是燃料燃烧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是不容忽视的问题。本课题结合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说明使用清洁燃料和开发新能源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学习本课题,学生可通过亲身体验探究活动来认识化石燃料燃烧对空气的污染,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2.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对燃烧和灭火,燃料和热量有所了解,对身边的化学很有兴趣,有较强的求知欲。作为城市中九年级学生,对电脑的使用具备了一定的能力,但山于采用课前自主学习存在学生的电脑操作水平不一,对信息的分析归纳总结能力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3.教学环境分析 课前自主学习:计算机网络教室 课堂探究学习:多媒体教室环境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石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2)认识使用和开发清洁燃料及各种能源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 仃)通过多媒体网络査阅资料培养学生对现有资料进行分析的能力 (2)通过酸雨危害的模拟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3)通过引导探究,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形成口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逐步培养学生用辩证的眼光看“燃料的燃烧” °培养对化学、对科学的热爱。 (2)激发更强的求知欲。增强保护环境的童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了解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 2.认识使用和开发清洁燃料及各种能源的重要性。教学难点: 燃料燃烧对空气污染的原因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流程 课前自主学习一课堂探究学习一课后拓展学习 课堂探究学习:展示对比图片,导入新课一引导探究1:煤的燃烧一视频播放:酸雨的形 成一实验探究:酸雨的形成与危害f 引导探究2:汽车用燃料的燃烧一作品展示交流:学生 介绍乙醇、氢气、新能源f 小结反思f 巩固练习 (二)教学环节设计 课前自主学习: 布置学习任务指导学生分组利用多媒体网络査阅、收集相关素材,并制作学习课件,形 成自主学习。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参与 其中,并在收集、处理、交流信息的过程中培养了分析、归纳、总结、表述、应用等能力, 课堂探究学习 前面我们学习了化石燃料,有哪三种? 煤中主要含哪种元素?其次还含有哪些元素? 根据煤的组成你能推断出煤燃烧后可能生成哪些气体吗?其中哪些是有害气体? 这些有害气体对空气和我们的生活环境会造成什么不良影响呢? 引导学生探究煤的燃烧,从而引出对酸雨的探究。 设计意图:通过设计多媒体课件,设置问题组,问题设置循序渐进,探究课题山浅入深;新 旧知识联系密切,使学生能用已学知识探究新的问题!引导学生学习煤的燃烧,突破教学的 重难点。 2. 播放视频:酸雨的形成和危害。 设计意图:通过播放视频,让学生初步认识到酸雨的形成及危害, 3. 实验探究 (1) 教师演示:酸雨的形成 (2) 学生分组实验:酸雨的危害 设计意图:针对学生的困惑,教师对二氧化硫与水反应实验的补充恰当,使学生对酸雨的形 成有很感性的认识,难点得以突破。使学生加深对酸雨危害的认识和体验,增强环境意 识O 在探究实验中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边观察、边记录、边思考,引导学生逐步学会分析 现象得出结论的方法。 4. 作品交流:学生介绍我国酸雨的分布,柳州酸雨变化的悄况 一、 图片引入,创设情景 课件画面1:展示燃料的用途(生活、交通等)课件画面2:污染环境进行对比。 设计意图:创设悄景让学生初步感知生活中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让学生成为一种宝贵的 教学资源,通过展示学生课前收集到的两组形成鲜明对比的画面,使学生认识到燃料燃烧给 人们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给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二、 引导探究1,煤的燃烧 1.课件:设置问题组 (1) (2) (3) (4)

九年级物理 燃料的利用和环境保护教案 北师大版

第六节燃料的利用和环境保护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在燃烧过程中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②知道什么是燃料的热值和单位,会查燃料热值表。 ③了解提高锅炉效率和燃料利用率的措施,进行节约燃料的教育。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对燃料燃烧过程的分析,归纳出燃料燃烧过程中的能量转化。 ②通过对影响炉子效率的分析,了解提高炉子效率的具体措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对影响炉子效率的分析,了解提高炉子效率的具体措施,提高节能意识;初步认识科学技术的发展对自然环境造成的影响,增强环保意识。 ②通过燃料燃烧放出有害物质的学习,使同学们初步认识到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培养初步的辩证观点,养成辩证看问题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热值的定义及其单位。燃料的有效利用。 教学难点: 理解热值的物理意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人要生存,离不开能量,机器要运转,也离不开能量,而内能又是人类和各种动力机械主要利用的能量形式之一。本节我们的任务就是来认识一下人们是如何利用内能的。 说到内能的利用,首先要考虑内能的来源,而燃料的利用正是这一来源的主要途径。下面我们先来讨论燃料及与燃料有关的问题。 二、进行新课

㈠、燃料的特点 教师:我们都知道,煤炭、汽油、柴油是燃料,除此之外还有哪些是燃料? 学生:柴火是燃料。 学生:酒精、蜡烛也是燃料。 学生:煤气、天然气也是燃料。 教师:同学们说得很好,谁能归纳一下,它们都有哪些共同的特点? 学生:它们都能够燃烧。 学生:它们燃烧时都能放出热量(内能)。 教师:那么燃料燃烧时获得的内能是由什么能转化来的呢? 学生:在燃料燃烧过程中,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内能放出热量。 教师:燃料燃烧实际发生的是一种化学变化,在燃烧过程中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总结:燃料的特点:能够燃烧。燃烧是化学能转化为内能的过程。 ㈡、燃料的热值 教师:同学们归纳了燃料的共同特点是都能燃烧。那么不同燃料在燃烧时有什么不同呢?煮饭时用煤为什么比用柴草好呢? 学生:煤比柴草放出的热量多。 教师:煤一定比柴草放出的热量多吗?怎样比较才更合适?(类比:铁一定比棉花重吗?) 学生:应取相同质量的煤与柴草相比。 教师:它们质量相同,就一定是煤放出的热量多吗? 学生:不知道 教师:还应补充一条:要让它们都充分燃烧。在它们都烧完、烧尽的条件下,才有可比性。为了比较不同燃料的这一差异,我们引入一个新的概念:燃料的热值。 定义:1千克的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单位:焦/千克。

富氧燃烧的节能特性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基金项目:湛江市2004年重大科技攻关项目(项目编号:2004-3) 富氧燃烧的节能特性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郑晓峰,冯耀勋,贾明生 (广东海洋大学工程学院,广东湛江524088) 摘要:本文从富氧燃烧的节能特性及其对环境的影响两方面来探讨富氧燃烧。随着氧气制备技术的低成本化,采用富氧燃烧对于当前来讲可以很好地提高燃烧效率从而达到节能的效果,同时也要注意其对环境的影响。 关键词:富氧燃烧;节能;环境 中图分类号:T K1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948(2006)07-0026-03 1引言 迄今为止,人类消费能源的80%是通过燃烧的途径得到的,而燃烧过程的排放物也是造成环境污 染的主要原因。围绕如何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并在利用的同时尽可能地降低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各种高效率、低污染燃烧技术的开发非常活跃,高温空气燃烧、催化燃烧、富氧燃烧等技术已显示了其广阔的应用前景。 富氧燃烧采用比空气中氧含量高的空气来助燃,富氧的极限就是使用纯氧。富氧燃烧可以显著提高燃烧效率和火焰温度,长久以来主要是应用在玻璃熔窑和金属冶炼等需要高温操作的行业。随着膜法制氧技术、变压吸附PSA 法(Pressure Swing Adsorption )等新型制氧技术的成熟和利用,富氧成本将会不断降低,使得富氧燃烧技术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大,在燃气发电系统、工业锅炉、生物质能和废弃物能的利用等多方面都具有应用前景。2富氧燃烧节能特性 富氧燃烧具有节能特性主要是由其燃烧特点来决定的,其主要特点如下[1 ~5]: (1)火焰温度大幅度提高,以甲烷燃烧为例(见图1):30%富氧空气时的绝热火焰温度为2500K ,比通常空气燃烧提高近300K;氧浓度大于80%时的火焰温度接近3000K ,层流燃烧速度增大到近3m/s ,而普通空气的层流燃烧速度仅为0145m/s 。通过富氧助燃可以提高燃烧强度,加快燃烧速度,获得较好的热传导,同时温度提高有利于燃烧反应; (2)由于惰性成分的氮气浓度大大降低,无谓的能源消耗大幅度降低,30%~40%的富氧空气燃烧 图1 氧气质量浓度对最高温度、火焰传播速度的影响 就可以降低燃料消费20%~30%,提高了热效率;(3)烟气量大幅度减低,纯氧燃烧时的烟气体积只有普通空气燃烧的1/4,烟气中的CO 2浓度增加,有利于回收CO 2综合利用或封存,实现清洁生产;烟气中高辐射率的CO 2和水蒸气浓度增加,可促进炉内的辐射传热; (4)设备尺寸缩小,燃烧系统的设备投资成本和维护费用降低。3富氧燃烧应用现状 由上述特点可知富氧燃烧作为一项具有良好开发前景的高效节能技术具有很广阔的市场前景。目前在冶金、建材等需要高温工况的行业已有应用,低热值的生物质燃料以及固体废弃物的富氧燃烧也是最近发展的热点。 311富氧燃烧技术在金属冶炼中的应用 目前世界富氧消耗中,钢铁占50%以上[6],各个大型钢铁厂基本上采用了富氧鼓风。现代的钢、铁联合企业都自建有配套的氧气厂,富氧鼓风可以增大处理能力,降低热消耗水平,提高高炉煤气质量[7]。炼钢过程中,由于炼钢方法不一样,富氧使用情况也不同。对于转炉或平炉炼钢法,采用的是 — 62— 节 能EN ER GY CONSERVA TION 2006年第7期 (总第288期)

《使用燃料对环境影响》教学设计

《使用燃料对环境影响》教学设计 《使用燃料对环境影响》教学设计 《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教学 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化石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2.认识使用清洁燃料的重要性。 3.了解目前使用和开发的各种新能源。 过程与方法目标 1.认识化石燃料的利弊,以及开发和使用清洁燃料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2.通过进行“酸雨危害的模拟实验”,加深对酸雨危害的认识。 3.通过对资料的整合和讲解,结合现实,使课内、课外融为一体。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树立正确的物质观,学会用辩证的观点看待事物。 2.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环境问题,增强环保意识。 3.树立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爱护地球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化石燃料对环境的污染的认识,使用和开发清洁燃料和各种能源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激发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爱护地球的意识。 四.教学过程

(一)展示几幅图片,问学生你有何感受?你认为是什么原因使得你周围的环境不理想? 引入课题:今天研究燃料的燃烧对环境的影响 [板书]课题3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燃料燃烧对空气的影响 提问:化石燃料有哪些? [板书]煤的燃烧 思考1:煤中含哪些元素? 思考2:这些元素燃烧后生成哪些物质? 展示:2.酸雨的形成,对环境有破坏呢?请大家做酸雨危害模拟实验(做实验时要小心) 讨论:通过实验,酸雨可能对环境造成什么样的破坏?展示图片 酸雨的危害:影响作物生长、腐蚀金属材料、破坏大理石建筑、人体健康 如何减少酸雨的危害?①减少使用煤作燃料②燃料脱硫③开发新能源 除了煤燃烧产生二氧化硫造成酸雨外,汽车尾气也会形成酸雨 目前汽车用燃料主要是什么燃料? 2、汽车用燃料的燃烧: 你知道汽车尾气中含有哪些物质吗? 目前,南昌市汽车尾气是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从哪些方面改进能够减少汽车尾气对空气的污染? (1)改进发动机的燃烧方式,以使汽油能充分燃烧。 (2)使用催化净化装置,使有害气体转化为无害物质。

中考化学复习-燃料及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

考点:燃料及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 一、基本考点 考点1.化石燃料及对人类的作用 化石燃料主要指煤、 石油、天然气,它们在地壳中的贮藏量是有限的,而且它们不可再生能源。 (1)煤和石油:①煤: a.煤是古代植物遗体在地下经过长期复杂变化形成的,是 由有机物和无机物所组成的复杂混合物,主要含有碳元素,此外,还含 有少量的氢、氮、硫、氧等元素。 b. 干馏是化学变化。 (2)石油:①石油是由古代动植物遗体在地壳中经过非常复杂的变化而形成的, 是一种复杂的混合物,石油有特殊的气味,不溶于水,密度比水的稍小,没有固定的熔点和沸点。②石油主要含有碳和氢两种元素,同时还含有少量的硫、氧、氮等元素。③石油溶剂油、汽油、煤油、柴油、润滑油、石蜡、沥青。石油不仅可以蒸馏(物理变化)得到不同沸点的成分,而且经过石油化工(化学变化)得到多种产品。 (3)天然气:①俗名:沼气、坑气;②主要成分:甲烷(CH 4);③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④化学性质:具有可燃性, 。a.点燃前必须检验纯度; b.燃烧时主要现象:发出蓝色火焰,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烧杯内注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 考点2.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 (1)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①放热现象:物质的燃烧,金属与酸的反应等都是 热的现象;②吸热现象:高锰酸钾分解,碳和二氧化碳的反应等都是吸热的现象。 (2)人类生活对化学能的利用:①生活燃料的利用:如取暖、做饭等;②利用燃 料产生的能量:如火力发电、烧制陶瓷、冶金、发射火箭等;③利用爆炸产生的能量:如开山炸石,拆除违规建筑等;④利用食物在体内发生化学反应放出的能量, 可维持体温和日常 活动所需的能量。 (3)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一是燃烧时要有足够多的空气,二是燃料与空气要有 足够大的接触面积。煤热(干馏)隔绝空气加 焦炭煤焦油 煤气(主要成分:H 2、CH 4、CO 等) 点燃CH 4+2O 2 ===CO 2+2H 2O 蒸馏

《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教案

《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教学设计 江苏省东海县城头中学付彩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 (2)了解氢气的实验室制法; (3)认识使用和开发新能源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 (1)利用各种资源,认识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2)通过观看视频和“酸雨危害的模拟实验”,充分认识酸雨的危害; (3)利用两则资料,让学生深刻感受大气污染对人类造成的危害,并深刻感受到开发利用新能源的重要性与迫切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燃料对环境影响的学习来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体会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2)通过实验和讨论来培养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实践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了解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懂得选择对环境污染较小的燃料。认识新能源开发重要性。 2.难点:燃料燃烧对空气污染的原因,树立爱护资源、保护地球、爱护地球的意识。 三、设计思想及内容分析 本课题的内容主要分为两大点:一是燃料燃烧对空气的影响,二是使用和开发新的燃料及能源。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以一副漫画创设情境引入酸雨的危害,配合视频资料,在加上学生亲身体验实验探究,增加学生对知识的感受与理解,激发学生对生活中化学问题的兴趣,并有进行探究的愿望,通过化学知识与社会、生活等实际问题相结合,通过生动、形象的图片加以展示,让学生对燃料燃烧造成的环境污染有所体会,并深刻意识到开发和利用新能源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这样,自然地过渡到介绍新能源:乙醇和氢气。从关心人类的生活和社会发展出发,来引起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关心环境污染,引导学生树立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思想,并为之做出努力,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力所能及的点滴做起,做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人。 四、教学设计及过程 【情境导入】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世界关注的问题 燃料的使用对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方便,但是,有些燃料在燃烧提供能量的同时,却对环境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一、燃料燃烧对空气的影响

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教案

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课题3 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使用氢气、天然气(或沼气)、石油液化气、酒精、汽油和煤等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懂的选择对环境污染较小的燃料。 2)新能源开发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 1)对酸雨危害的模拟实验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2)对燃料的运用来培养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信息加工能力。 3)讨论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燃料对环境的影响的学习来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体会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2)实验和讨论来培养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实践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了解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懂的选择对环境污染较小的燃料。认识新能源开发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燃料燃烧对空气污染的原因,选用燃料的依据,新燃料及能源的优点。 【媒体与器材】 电脑、小烧杯、稀硫酸、植物叶子、金属条(如铁、镁等)、大理石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什么是化石燃料化石燃料有什么用途 情景导入 用课件展示多幅图片展示燃烧对环境的影响,从而引出课题 讲授新课: 一、燃料燃烧对空气的影响: 1、煤的燃烧: SO 2、NO 2 酸 溶于水

放映:酸雨的危害性的音像资料. 实验探究:酸雨的影响(分组实验) 2、汽车用燃料的燃烧 尾气的主要污染物:CO、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 NO2、含铅化合物、烟尘 二、使用和开发新的燃料及能源 其它能源:太阳能、风能、热能、核能、地热能、潮汐能 练习:氢气是一种高效而无污染的理想能源。下列①——⑥是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学生查阅资料归纳的工业上制取氢气的方法, 其包括正在研发的方案。如果将来人类广泛使用氢能源,你 认为可行且有发展前途的是哪几种说明理由 ①电解法:2H2O===2H2 +O2 ②甲烷转化法:CH4+H2O === CO+H2 ③水煤气法:C + H2O === CO + H2 ④碳氢化合物热裂法: CH4 === C + 2H2 ⑤设法将太阳光聚集产生高温使水分解法:2H2O === 2H2+O2 作业:新学案

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化石燃料是重要的自然资源; ②了解化石燃料的燃烧对环境的影响,懂得选择对环境污染较少的燃料; ③认识化石燃料综合利用及开发新能源的意义;④认识化学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查阅资料和社会调查,培养学生从多渠道获取信息的能力及对信息的加工能力; ②通过与其它学科或已有知识联系,小组合作并参与交流和讨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③通过猜想和研讨,初步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结合生产和生活实际,以化石燃料为载体来辨证地认识物质; ②通过化石燃料的学习,培养学生对社会的关注意识,对学生进行社会责任感教育; ③使学生树立珍惜能源,爱护环境的意识,坚定学好化学为保护环境和解决能源问题做出贡献的信念。 【重难点】 学习重点:了解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学习难点:探讨减少化石燃料对环境污染的方法,树立环保意识 【课前准备】 学生:①查阅化学教材有关我国煤石油天然气分布及主要矿区; ②查阅化石燃料的用途,以及新能源及调查当地的燃料结构和燃料价格。 教师:①准备预习提纲发放给学生;②课件制作;③煤和石油的部分产品的实物标本。【教学过程】 导入:生产和生活都离不开燃料的燃烧给我们带来的能量,常用的燃料有哪些?其中哪些是化石燃料? 【德育评析】本章的课题是《燃烧燃料》,在前面学生们已经学习了燃烧,所以这样导课可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使学生从已有知识进入新的学习主题——化石燃料。 通过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忆,概括化石燃料的形成简单、明了。 (一)化石燃料的形成 引导学生回顾自然课已学知识:煤和石油的形成 大屏幕展示:化石燃料形成的文字说明和煤、石油、天然气的图片 师生活动:回顾和交流 (二)化石燃料的组成元素 创设问题情境:根据化学理论和已有知识猜测化石燃料的主要组成元素? 学生讨论:提出猜想及猜想根据。

2018年九年级物理全册10.6燃料的使用与环境保护教案新版北师大版66

2018年九年级物理全册10.6燃料的使用与环境保护教案新版北师大版66

《燃料的使用与环境保护》 教材分析: 从教材安排上来看,课本以人们熟悉的固体、气体、液体燃料入手,引出燃料热值的概念,介绍了常见燃料的热值、炉子的效率及提高炉子效率的措施、燃料的有效利用、环境污染和保护.在环境污染和环境保护的学习上,应加大信息量,结合生活实际认识环境污染的危害和环境保护的现实意义.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知道在燃烧过程中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2、知道什么是燃料的热值和单位,会查燃料热值表. 3、了解提高锅炉效率和燃料利用率的措施,进行节约燃料的教育.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对燃料燃烧过程的分析,归纳出燃料燃烧过程中的能量转化. 2、通过对影响炉子效率的分析,了解提高炉子效率的具体措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影响炉子效率的分析,了解提高炉子效率的具体措施,提高节能意识;初步认识科学技术的发展对自然环境造成的影响,增强环保意识. 2、通过燃料燃烧放出有害物质的学习,使同学们初步认识到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培养初步的辩证观点,养成辩证看问题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师总结,像这些能够燃烧的物质我们把它叫做燃料. 教师:这么多燃料我们能不能对它们加以分类.这样研究起来不就更方便了吗? 学生:固体燃料、液体燃料、气体燃料. 燃料的燃烧是一种化学变化,在燃料燃烧的过程中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二)燃料的热值 1、研究表明: 1Kg汽油完全燃烧放出热量4、6×107J; 1Kg氢完全燃烧放出热量1、4×108J; 1Kg柴油完全燃烧放出热量4、3×107J; 1Kg焦炭完全燃烧放出热量3、0×107J. 请阅读以上资料,谈谈你获得的信息. 2、请同学们自读课本“热值”(P28页)内容,完成以下表格 教师小结: 1、定义:1Kg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时化学能转化为内能的量(放出的热量)与其质量的比值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热值用q表示) 在此,老师简单解释什么是“完全燃烧”. 2、公式: q=Q/m

2021年九年级化学上册 7.3《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2021年九年级化学上册 7.3《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教案人教新 课标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石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2)认识使用和开发清洁燃料及各种能源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 (1)运用模拟实验,认识酸雨的危害。 (2)运用讨论的方法,获取更多的新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网 (1)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网 (2)激发更强的求知欲。 (3)逐步培养学生用辩证的眼光看“燃料的燃烧。 (4)培养对化学、对科学的热爱。 【教学重点】 1.了解化石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2.认识使用和开发清洁燃料及各种能源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1.逐步培养学生对现有资料进行分析的能力。 2.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的能力。 【教学方法】引导→实验→联系实际→拓展引申→开阔视野→小结内容。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用具:投影仪、烧杯、“模拟酸雨水”。 学生用具:树叶。 【教学过程】 [以图片的对比,创设情境] [教师]在开始学习新内容前,我们先来观看两组幻灯片。(或投影) [投影] [设问]这样的两组画面给同学们传递了什么样的信息呢? [学生回答]第一组画面显示的是化石燃料在人类生活中的用途;第二组画面显示了燃料在燃烧提供能量的同时,却给环境造成了不良的影响,腐蚀岩石,污染空气。 [过渡]非常好。我们这节课就一起来学习“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板书]课题3 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新课引入]燃料的使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方便,但却对环境造成了不良的影响。我们主要从燃料燃烧对空气的影响的角度来学习。 [板书]一、燃料燃烧对空气的影响 [设问]你知道哪些有关这方面的知识呢? [学生讨论] [回答]可能有的答案:网 1.石油、煤等化石燃料以及它们的加工产品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一些含氮、含硫的化合物,排放到大气中,对空气造成污染。 2.1930年12月1日至5日,在比利时的马斯河谷工业区,由于燃料的燃烧排放出了大量的有害气体,在逆温的条件下大量积累,使60多人中毒死亡,几千人患呼吸道疾病,许多家禽死亡。 3.汽车中的燃料——柴油或汽油,燃烧时产生的一些物质会直接排放到空气中,尾气中含有一些一氧化碳,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氮的氧化物,含铅氧化物和烟尘等,对空气造

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10章 第六节 燃料的利用和环境保护教案1 (新版)北师大版

《燃料的利用和环境保护》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在燃烧过程中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②知道什么是燃料的热值和单位,会查燃料热值表。 ③了解提高锅炉效率和燃料利用率的措施,进行节约燃料的教育。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对燃料燃烧过程的分析,归纳出燃料燃烧过程中的能量转化。 ②通过对影响炉子效率的分析,了解提高炉子效率的具体措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对影响炉子效率的分析,了解提高炉子效率的具体措施,提高节能意识;初步认识科学技术的发展对自然环境造成的影响,增强环保意识。 ②通过燃料燃烧放出有害物质的学习,使同学们初步认识到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培养初步的辩证观点,养成辩证看问题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热值的定义及其单位。燃料的有效利用。 教学难点: 理解热值的物理意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人要生存,离不开能量,机器要运转,也离不开能量,而内能又是人类和各种动力机械主要利用的能量形式之一。本节我们的任务就是来认识一下人们是如何利用内能的。 说到内能的利用,首先要考虑内能的来源,而燃料的利用正是这一 的主要途径。下面我们先来讨论燃料及与燃料有关的问题。 二、进行新课 (一)燃料的特点 教师:我们都知道,煤炭、汽油、柴油是燃料,除此之外还有哪些是燃料? 学生:柴火是燃料。 学生:酒精、蜡烛也是燃料。 学生:煤气、天然气也是燃料。 教师:同学们说得很好,谁能归纳一下,它们都有哪些共同的特点? 学生:它们都能够燃烧。 学生:它们燃烧时都能放出热量(内能)。 教师:那么燃料燃烧时获得的内能是由什么能转化来的呢?

学生:在燃料燃烧过程中,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内能放出热量。 教师:燃料燃烧实际发生的是一种化学变化,在燃烧过程中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总结:燃料的特点:能够燃烧。燃烧是化学能转化为内能的过程。 (二)燃料的热值 教师:同学们归纳了燃料的共同特点是都能燃烧。那么不同燃料在燃烧时有什么不同呢?煮饭时用煤为什么比用柴草好呢? 学生:煤比柴草放出的热量多。 教师:煤一定比柴草放出的热量多吗?怎样比较才更合适?(类比:铁一定比棉花重吗?) 学生:应取相同质量的煤与柴草相比。 教师:它们质量相同,就一定是煤放出的热量多吗? 学生:不知道 教师:还应补充一条:要让它们都充分燃烧。在它们都烧完、烧尽的条件下,才有可比性。 为了比较不同燃料的这一差异,我们引入一个新的概念:燃料的热值 定义:1千克的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 单位:焦/千克。 物理意义: 热值直接反映了燃料的燃烧特性。热值大,反映单位质量的该种燃料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多(化学能转化成的内能多)。 看课本中的表:几种燃料的热值(指导学生学会表述其物理意义) 教师:汽油的热值为4.6×107焦/千克。其物理意义是什么?一筒汽油与半筒汽油相比,哪个热值大? 学生:(略) (三)燃料的有效利用 ①影响燃料有效利用的因素 教师:1千克干木柴完全燃烧能放出多少热量? 学生:1.2×107焦。 教师:这些热量若全部被水吸收,可把35千克左右的水由20℃烧开。实际生活中1千克干木柴能把35公斤20℃的水烧开吗? 学生:不可能。 教师:那是为什么呢? 学生:因为燃料不可能做到完全燃烧。 学生:因为热量有散失,水吸不到那么多热量。

苏版物理初三全册第14章内能的利用单元试卷(解析版)

苏版物理初三全册第14章内能的利用单元试卷 (解析版) 【一】单项选择题 1.如下图实验,试管口木塞冲出过程〔〕 A.试管口出现的白雾是水蒸 气 B.试管口出现白雾说明水蒸气内能增加 C.能量转化情况与内燃机压缩冲程相 同 D.水蒸气对木塞做功,水蒸气的内能减少 【考点】液化及液化现象,做功改变物体内能 【解析】【解答】解:A、试管口出现的白雾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不符合题意;B、白雾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所以说明内能减小,不符合题意; C、此过程的能量转化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与内燃机的做功冲程类似,不符合题意; D、当加热试管到一定程度时,水蒸气的内能足够大会将塞子冲出,将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塞子的机械能,水蒸气的内能会减小,温度降低,符合题意; 应选D、 【分析】木塞冲出过程也是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塞子机械能的过程,水蒸气的内能会减小,温度降低. 2.以下关于热机的说法错误的选项是() A.利用内能来做功的机器叫热机 B.蒸汽机、内燃机、汽轮机、喷气发动机都是热机 C.一切热机的工作过程都包括四个冲程 D.活塞从汽缸的一端运动到另一端的过程,叫作一个冲程 【考点】热机,内燃机的四个冲程

3.如下图是四冲程汽油机的其中一个冲程的剖面图,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该冲程是压缩冲 程 B.该冲程中活塞向上运动 C.该冲程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过 程 D.该冲程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过程 【考点】内燃机的四个冲程 【解析】【解答】解: 根据图示可知,两个气门都关闭,火花塞点火,活塞向下运动,气缸容积增大,因此是做功冲程. 在做功冲程中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故ABD错、C正确. 应选C、 【分析】〔1〕汽油机的四个冲程,可根据气阀和活塞的状态判断是哪个冲程;〔2〕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是压缩冲程,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是做功冲程;压缩冲程和做功冲程都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内能的. 4.汽油机工作时,汽缸内燃气温度最高、压强最大的时刻是 () A.吸气冲程结束 B.做功冲程结束 C.压缩冲程结束,火花塞点火前的瞬间 D.压缩冲程结束,火花塞点火后的瞬间 【考点】内燃机的四个冲程 5.关于四冲程汽油机和柴油机,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在吸气冲程中,吸入汽缸的都是空气 B.在压缩冲程末,汽油机汽缸内气体温度比柴油机的高

九年级上册《生命生态安全》第十三课:化石燃料与环境问题

教学时间:第14周1课时总第14课时 教学课题:第十一课化石燃料与环境问题 教学目标: 1. 知道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是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也是大气中温室气体的主要来源。 2. 了解化石燃料的开发利用过程,以及需要解决的环境污染和大气温室效应问题。 3. 培养珍惜和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学习重点:了解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学习难点:探讨减少化石燃料对环境污染的方法,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过程: 导入:生产和生活都离不开燃料的燃烧给我们带来的能量,常用的燃料有哪些?其中哪些是化石燃料? (一)三种主要的化石燃料 矿物燃料煤、石油、天然气 煤工业的粮食石油(原油)工业的血液天然气工业的氧气化石燃料的形成引导学生回顾自然课已学知识:煤和石油的形成大屏幕展示:化石燃料形成的文字说明和煤、石油、天然气的图片师生活动:回顾和交流(二)化石燃料的组成元素创设问题情境:根据化学理论和已有知识猜测化石燃料的主要组成元素?学生讨论:提出猜想及猜想根据。使学生学会猜想:1、因煤燃烧后生成CO2、SO2、H2O 等,故煤中应含C、H、O等元素。2、因化石燃料是由古代生物演变而来的,故应含生物体中所有元素,C、H、O、N、S、Fe、Ca等。3、化石燃料是掩埋于地下而形成的,则地壳中所含的元素都应含有,所以还可能有Si、Al等元素。小结:同学们猜测的依据都是质量守恒定律。

建立在一定的科学根据上的猜想往往是推动科技发展的重要前提,指引我们深入地探究下去。(三)化石燃料在我国的分布情况创设问题情境:你能说说化石燃料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有哪些应用吗?师:指导学生自学教材中学生未知的知识生;结合化学知识,全班交流与补充交流课前查阅的“西气东输”的小资料。(四)化石燃料的用途学生活动:学生结合实际及所查资料交流学习及阅读教材自学实物展示讲解:煤的干馏和石油的蒸馏部分产品多媒体录象:以煤和石油为原料的多种工业产品(四)化石燃料燃烧与环境污染创设情境:由化石燃料的主要组成元素结合常识来推测燃烧产物及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学生分组探究、讨论并全班交流。1、CO2能引起温室效应2、SO2能引起酸雨3、它们不充分燃烧会产生CO污染大气4、另外还有烟尘、固体废弃物、余热等造成的污染多媒体图片和录象:有关酸雨和温室效应的危害展示四个讨论话题,与学生共同参与到相关的社会问题的讨论中1、对减少CO2的污染提出建议。2、对减少SO2的污染提出建议。3、汽车将走进千家万户,如何防止汽车对大气的污染?4、常用民用燃料有煤气、天然气、液化石油气,你认为选择什么好?理由是什么?过渡:引导学生交流新能源的开发情况和开发的意义;媒体展示一些新能源的图片或资料 教学目标: 1. 知道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是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也是大气中温室气体的主要来源。 2. 了解化石燃料的开发利用过程,以及需要解决的环境污染和大气温室效应问题。

初三物理知识点整理燃料的利用和环境保护

初三物理知识点整理:燃料的利用和环境保护 一、燃料的热值 想想议议 人类从什么时候起开始使用火? 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燃料有哪些?并从固、液、气三态给它们归类. 燃料燃烧时,能量是怎样转化的? 根据你的经验,相同质量的不同燃料,燃烧时放出的热量相同吗? 分析与结论 二、燃料燃烧时能的转化 现代社会中,人类使用的能量绝大部分是从燃料的燃烧中获得的内能.燃料的燃烧是一种化学变化,在燃烧过程中,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内能,也就是常说的释放能量. 燃料热值的意义 燃料的种类很多,由于燃料的成份不同,相同质量的不同燃料在完全燃烧时放出热量不同,在物理学中就用燃料的热值来表示燃料在完全燃烧时放热本领的大小.也就是我们俗语中的:燃料顶烧不顶烧.

定义 g的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 由定义可知热值的单位是“j/g”. 热值的物理意义 表示一定质量的燃料在完全燃烧时所放出热量的多少.如木炭的热值为3.4×107j/g,它表示:1g的木炭完全燃烧时所放出的热量是3.4×107同种燃料的热值相同,不同燃料的热值不同. 放出热量的计算 如果用表示完全燃烧燃料的质量,用q表示该种燃料的热值,用Q放表示燃料完全燃烧时所放出的热量,则:Q放=·q 其中:的单位是g,q的单位是j/g,Q放的单位是注意 正确理解燃料的热值: 理解热值的物理意义是本节的重点。对于热值的定义,我们要抓住其中的三个关键词:1g;某种燃料;完全燃烧. “1g”出热值是针对一定质量的燃料而言的,这一定质量是1g.如果燃烧的不是1g的燃料。那么,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值与热值的大小便不同. “某种燃料”是说明热值与燃料的种类有关.确定的燃料才有确定的热值,不同的燃料有不同的热值,由此可见,的

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考点一、燃料燃烧对空气的影响 1、煤的燃烧。煤燃烧时会产生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污染物。溶于水,当溶解在雨水中时,就形成了酸雨。 2、酸雨的危害:破坏森林、腐蚀建筑物、使水体酸化影响水生生物的生长等防止酸雨的措施:使用脱硫煤、使用清洁能源等 3、汽车用燃料的燃烧。汽油和柴油作为多数汽车的燃料,它们燃烧时产生的尾气中主要含有一氧化碳、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氮的氧化物、含铅化合物和烟尘等大气污染物。 减少汽车尾气对空气污染的措施:改进发动机的燃烧方式,使燃料充分燃烧;使用催化净化装置;使用无铅汽油;使用车用乙醇汽油;汽车用压缩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作燃料;禁止没有达到环保标准的汽车上路 考点二、使用和开发新的燃料及能源 1、乙醇 ①属于绿色能源中的一种,属于可再生能源 ②由高粱、玉米、薯类等经发酵、蒸馏而得,俗称酒精 ③可燃性:C2H5OH+3O22CO2+3H2O ④被用作酒精灯、火锅、内燃机的燃料 ⑤乙醇汽油是混合物,其优点:节省石油资源,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促进农业生产 2、氢气 ①最清洁、最理想的燃料:A、原材料资源丰富,B、放热量多,C、产物无污染。 ②有可燃性2H2 + O2 2 H2O ③有还原性H2+CuO Cu+ H2O 用于冶炼金属 ④电解水可得到氢气2 H2O2H2↑+ O2↑,但耗用电能 ⑤不能广泛使用的原因:制取氢气成本太高且贮存困难 3、氢气的实验室制法 原理:Zn + H2SO4 = ZnSO4 +H2↑ 收集方法:向下排空法(密度比空气下)、排水法(难溶于水) 不可用浓盐酸的原因浓盐酸有强挥发性; 不可用浓硫酸或硝酸的原因浓硫酸和硝酸有强氧化性 4、正在推广或使用的新能源: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核能、潮汐能 附:初中要求掌握的两种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

燃料的利用和环境保护

燃料的利用和环境保护(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在燃烧过程中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②知道什么是燃料的热值和单位,会查燃料热值表。 ③了解提高锅炉效率和燃料利用率的措施,进行节约燃料的教育。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对燃料燃烧过程的分析,归纳出燃料燃烧过程中的能量转化。 ②通过对影响炉子效率的分析,了解提高炉子效率的具体措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对影响炉子效率的分析,了解提高炉子效率的具体措施,提高节能意识;初步认识科学技术的发展对自然环境造成的影响,增强环保意识。 ②通过燃料燃烧放出有害物质的学习,使同学们初步认识到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培养初步的辩证观点,养成辩证看问题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热值的定义及其单位。燃料的有效利用。 教学难点: 理解热值的物理意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人要生存,离不开能量,机器要运转,也离不开能量,而内能又是人类和各种动力机械主要利用的能量形式之一。本节我们的任务就是来认识一下人们是如何利用内能的。 说到内能的利用,首先要考虑内能的来源,而燃料的利用正是这一来源的主要途径。下面我们先来讨论燃料及与燃料有关的问题。 二、进行新课 ㈠、燃料的特点 教师:我们都知道,煤炭、汽油、柴油是燃料,除此之外还有哪些是燃料? 学生:柴火是燃料。酒精、蜡烛也是燃料。煤气、天然气也是燃料。 教师:同学们说得很好,谁能归纳一下,它们都有哪些共同的特点? 学生:它们都能够燃烧。 学生:它们燃烧时都能放出热量(内能)。 教师:那么燃料燃烧时获得的内能是由什么能转化来的呢? 学生:在燃料燃烧过程中,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内能放出热量。 教师:燃料燃烧实际发生的是一种化学变化,在燃烧过程中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总结:燃料的特点:能够燃烧。燃烧是化学能转化为内能的过程。 ㈡、燃料的热值 教师:同学们归纳了燃料的共同特点是都能燃烧。那么不同燃料在燃烧时有什么不同呢?煮饭时用煤为什么比用柴草好呢? 学生:煤比柴草放出的热量多。 教师:煤一定比柴草放出的热量多吗?怎样比较才更合适?(类比:铁一定比棉花重吗?) 学生:应取相同质量的煤与柴草相比。 教师:它们质量相同,就一定是煤放出的热量多吗? 教师:再补充一条:要让它们都充分燃烧。在它们都烧完、烧尽的条件下,才有可比性。 为了比较不同燃料的这一差异,我们引入一个新的概念:燃料的热值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