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弟子规学习知识点提纲

弟子规学习知识点提纲

弟子规学习知识点提纲
弟子规学习知识点提纲

“学习实践《弟子规》修身养德促和谐”

知识复习提纲

一、《弟子规--总序》

1.《弟子规》原名是什么作者是谁后经谁改编(《训蒙文》李毓秀贾存仁)2.整部《弟子规》共多少句共多少字(360句1080字)

3.《弟子规》的字意是(让我们做人、做事、生产、生活按规范标准去要求)。4.《弟子规》中主要阐述的是(儒家)学派的中心思想。

5.《弟子规》中的所有的爱的字意主要阐述的是(爱心)。

6.学习《弟子规》最主要的学习目的是让人们更好的注重(道德品质)的修养7.《弟子规》中的“弟子”是指(一切圣贤人的弟子)。“规”是指(规矩、规范、标准、规则)。

8.“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中的“首”的意思是(第一重要)。

9.“圣人训”的意思是什么(孔子的教导或教诲)

10.请简要介绍一下《弟子规》

(《弟子规》全书以《论语·学而》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全书的中心思想,采用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的韵文形式,具体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应守的规范。《弟子规》浅显易懂,押韵顺口中,特别是它的核心思想重在教导孩子的言行,注重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因此在清代后期成为广为流传的儿童读本和童蒙读物,几乎与《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有同等影响。其倡导的诸多传统美德对于今天和谐家庭关系、优化社会风气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二、《弟子规--入则孝》

11.《弟子规》提出孝顺父母的四个基本要求之外,还具体说明了在日常生活中,子女应该做到的八件事情,它们是那八件事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

12.“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中的“省”的意思是(看望、问候)。13.平常在家的时候,如果外出和回家后一定要对父母做到什么,不要让父母担心。(出必告、反必面)

14.请背诵“事虽小……贻亲羞”中间段落。

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

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15.“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中的“子道”是指(为人子女的本分)。“亏”的意思是(亏损、欠缺)。

16.“亲所好、力为具”中的“具”是指(准备);“亲所恶,谨为去”中的“去”是指(排遣,排除)。

17.“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中的“不入”的意思是(不接受)。18.“号泣随、挞(ta)无怨”中的“挞”是指(用鞭棍抽打)。

19.“事死者、如事生”的意思是(对待已经去世的父母,要像父母活着时一样恭敬孝顺)。“事”是指(对待、侍候)。

20.《弟子规》告诉我们“首孝弟”,父母教孩子行孝最直接的方法是什么(以身作则)

三、《弟子规--出则悌》

21.请背诵“兄道友……己即到”中间段落。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

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已即到

22.“孔融让梨”的故事流传广泛,成了许多父母教育子女的好例子。这在《弟子规》中如何体现。(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23.在当代社会,很多老人家有退休金,有医疗保险,本来可以安度晚年了,但为什么好多老年人晚年的情况不太好呢按《弟子规》应该怎样做(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看见子女不和,兄弟之间不讲弟道,不友爱,家庭里闹矛盾,老人家觉得心不安,对自己的子孙后辈不放心。所以《弟子规》讲:“兄弟睦,孝在中”。兄弟姐妹和睦了,就是孝了。)

24.从我们生活的经验来看,如果兄弟姐妹之间不友爱,发生矛盾有争端,原因往往有哪些那又应该如何解决这个矛盾呢(一个是钱财,一个是言语。这两个是惹事的,为了一些钱财,为了一两句话往往会导致不和。所以《弟子规》讲的非常明白:“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如果大家都把财物看得轻一些,哪里会有怨恨呢如果大家在言语上相互尽让一下,心里的不满也就自然而然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消除。)

25.信陵君是战国时期的“四公子”之一,是魏国国君的弟弟。虽然他的势力很大,有门客上千人,但是信陵君却是个敬老爱贤的人。有一次,他听说有一个看城门的老人侯赢很有贤德,就十分郑重地前去请教。他亲自驾车把车上尊贵的位子空出来留给侯赢。侯赢也知道信陵君的名声,要看看他敬老爱贤是不是真的,所以信陵君去接他的时候,他故意装出傲慢的样子,但越是这样,信陵君对他越加恭敬。侯赢见状,知道信陵君的敬老是真心的,于是痛快地做了他的门客。请问信陵君做到了什么,才赢得了侯赢的一片真心,用《弟子规》中的话回答,并解释。

(“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良好的生活教育,要从小培养;不论用餐就座或行走都应该谦虚礼让,长幼有序,让年长者优先,年幼者在后。)

26.假如你在路上遇见了长辈,你该怎样做。用《弟子规》中的话回话。

(“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27.《弟子规》中讲到“对尊长,勿现能”,你是如何理解的

在长辈面前不要过度的表现自己。但也要分情况,比如和长辈在一起看电视,突出出现英文歌,你不要说:这个你不懂,这是英语。这是在夸耀自己。当然这个

现能也分情况,如果要为长辈干活,我年轻,有劲儿,这个现能是必需要的,但话不能这样说:你看你,那么老,边菜都提不动。这就是显能了。我认为,对尊长应尊重,而这个尊重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对长辈知识的尊重,因为长辈年岁比较大,阅历丰富,他的人生智慧值得我们学习,二是要对长辈由于自然规律导致的体力下降,体能下降,健康状况的改变,保存一种感恩之心。因为你要想他为什么白发会多了,腰为什么弯了等,所以《弟子规》讲“对尊长,勿现能”。

28.“进必趋,退必迟”中的“迟”是指(放慢脚步)。

29.这天是小王的爷爷七十大寿,他们一家八口人来到饭店吃饭祝寿,由于连日的加班工作,小王感到很疲惫,一进饭店就选择了靠门的座位上坐了下来,而此时他的爷爷还在站着。请问,小王的做法是否对,他该怎样做用《弟子规》中的话回答。(不对。小王应该“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

30.请背诵“进必趋……如事兄”中间段落。(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

四、《弟子规--谨》

31.你认为《弟子规》中的“谨”要求的是什么

“谨”要求每一个人立身处世要小心谨慎,要接受社会规则的约束,遵循一定的道德准则,特别要求一个人有所不为,言行谨慎,勤勉修身、要经常自我反醒,对别人要礼让、恭谦。只有养成“谨”的习惯,才能够平平安安的度过自己的人生。32.陶渊明临终前写到: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在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说的是《弟子规》中的那几句(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

33.《弟子规》中告诉我们“把握光阴,及时努力,珍惜青春”的句子是哪句(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

34.“便溺回、辄净手”中“辄”的意思是(总是,就)。

35.“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中的“贵”的意思是(注重、重视)。

36.一个人如果没有良好的着装习惯,又会怎样呢(如果不养成一个良好的着装习惯,那么参加工作后,无论是你的上级,或者同事情,都不会对你有好印象,跟大家交往起来,会觉得你是一个不负责任的人。这样不仅对工作的发展有影响,对人际关系也会有影响。)

37.有的同志一回家,随处乱放他的衣服鞋帽,混乱不堪,我们要用《弟子规》哪句话来帮助他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

38.“食适可,勿过则”中的“则”是指(法则、准则)。

39.《论语.乡党》里讲的“食不厌精,脍kuài不厌细”这段话讲的是弟子规中的那一句(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

40.嵇康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他一生崇尚老庄思想学说,生活上恬静无为,特别注意养生。他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叫《养生论》。在这篇文章中,嵇康讲述了人要有正确的生活态度,注意养生,只有做到这些,才可以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他在书中还特别提到,在饮食上要有节制,如果“饮食不节”,就会生百病。这些养生常识对我们今天的保健养生仍具有借鉴意义。而在《弟子规》,在这方面是如何教育我们的呢请用原文回答并解释。(“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意思是:对于饮食不可挑挑拣拣;进餐时要适可而止,不要过量。)

41.对于未成年人来说是不能饮酒的,哪怕是成年人提倡应适可而止,应该时刻谨记《弟子规》中的哪四句(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

42.在出入屋门的时候,以及走到楼梯拐角处的时候,应时刻谨记《弟子规》中的四句,做到不要打扰他人,或是撞伤自己或他人。(宽转弯勿触棱)

43.《弟子规》中,“将入门,问孰存”的意思是(在进别人家门之前,首先要问一声谁在家里)。

44.如果你上课回来迟到了,一定要先敲门,声音洪亮的喊“报告”,是因为《弟子规》中说了哪句话(将上堂,声必扬)

45.请背诵“将入门……借不难”中间段落。

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人问谁对以名吾与我不分明

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借人物及时还后有急借不难

46.明朝有一位叫宋濂的人,家里很穷,根本买不起书。宋濂为了学习知识,常常借书读。许多富有的人家藏书很多,但是都不愿意借给他。有一次,宋濂又到一家富户借书看,这家人不愿意借给他,所以借的时候讲明十天之内要还回来,可十天根本就读不完那本书。到了第十天早晨,天下着大雪,那家人以为宋濂不会来还书了,可是宋濂却冒雪把书送了回来。主人很感动,他告诉宋濂以后可以随时来看书,不再给他限定借书时间了。请问宋濂为什么能够得到主人的欢迎呢用《弟子规》来回答,并解释。(“借人物及时还后有急借不难”。意思是:借来的物品,要爱惜使用,并准时归还,以后若有急用,再借就不难。)

五、《弟子规--信》

47.子曰:“民无信不立。”所涉及的范畴很宽泛,包括政治诚信、信仰诚信等一系列大概念。然而这所有的诚信都有一个最起码的出发点:诚信。说话必须算数,不可欺诈妄言。而且应该实事求是,有一说一,不可喋喋不休,言不及义。这在《弟子规》中是如何说的,请解释(“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意思是:凡是说话,最要紧的是诚实讲信用;说谎话,讲胡话,那怎么可以呢)

48.“诈与妄奚可焉”中“妄”的意思是什么(不实)

49.一个人如果管住了自己的嘴,就等于成功了百分之九十。这在《弟子规》中也有体现,请问是那几句话并解释。(“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话说得多不如说得少,凡事实实在在,不要讲些不合实际的花言巧语。)

50.请解释“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还未看到事情的真相,不轻易发表意见,对于事情了解的不够清楚,不轻易传播出去)

51.《弟子规》中讲到“不要随便答应别人不符合义理的事,否则将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的句子是哪一句(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

52.“凡道字,重且舒”的意思是(说话的时候,吐字要重而响亮,并且舒缓流畅)。53.《论语》有云:“见贤思齐焉”,《弟子规》中也有相类似的语句,来教导我们要善于向优秀的人学习。这句话是什么(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54.请背诵“见人善……无加警”中间段落。(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

55.《弟子规》中说“做人最要紧的是道德、学问、才干、本领,这些比不上人家,就要不断勉励自己,迎头赶上”的是哪一句(惟德学,惟才艺,不如人,当自砺)56.阮咸是西晋著名的文学家,年轻的时候家里并不富裕,吃的穿的很平常,可是他在有钱人面前却泰然自若,一点也不自卑。当时有个风俗,就是每年七月初七,各家都要把自家的箱子打开,把箱子中的衣服拿到太阳下面晾晒。据说这样衣服不会被虫子咬。这一天,许多人家都在晒衣服,阮咸把自己的衣服也晾出来,这些人见阮咸晾晒自己的旧衣服,都来观看。但阮咸一点也不在意,他认为,富贵不是可以夸耀的资本,贫寒也不是耻辱,人活着关键在于他的德行和学识。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请用《弟子规》中的话来回答并解释。(“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意思是:如果穿的不如人家漂亮,饮食不如人家丰美,心里也不要自卑难过。)57.请解释“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听见别人说我的过错就生气,称赞我就高兴,这样不好的朋友就会越来越多,真诚有益的朋友就不敢和我们在一起。)58.《弟子规》告诉我们“错”和“恶”的主要区别是什么(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

59.知错能改,是勇者的行为,错误自然慢慢地减少消失,如果为了面子,死不认错,还要去掩饰,那就是错上加错了。出自《弟子规》那一部分,是那句话(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

60.有一名警察,面对大量的罪犯的内心,总结出:人们常常为了掩盖一个错误而无度地犯下一个又一个更可怕的错误,直到戴上手铐和脚镣。为了掩盖一个错误,最愚蠢的做法就是不惜拿更大的错误来掩饰和伪装。面对上述情况,《弟子规》告诉我们

该怎样做用原文回答,并解释。(“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无心之过称为错,若是明知故犯,有意犯错便是罪恶。知错能改,是勇者的行为,错误就会自然慢慢地减少消失,如果故意掩盖过错,那就是错上加错了。)

六、《弟子规--泛爱众》

61.“行高者、名为高”中的“行”是指(品行)。

62.“才大者,望自大”中“才大者”的意思是(才华很好的人)。

63.请背诵“行高者……勿喜新”中间段落。

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

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轻訾勿谄富勿骄贫勿厌故勿喜新

64.曾国藩一生最大的成就其实就是知人善任,扶持了一大批能人,从而也团结了一大批能人,包括左宗棠、李鸿章、郭嵩焘等,而且给予他们更大的支持,所以他依靠这些人做了一件又一件大事,也保全了生前生后名。请用《弟子规》中的一句话回答,并解释。(“人所能勿轻訾”,意思是:对于他人的才华,应当学习欣赏赞叹,而不是批评、嫉妒、毁谤。)

65.请解释:“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轻訾”。(自己有能力做的事情,不要自私保守;看到别人有才华,应该多加赞美肯定,不要因为嫉妒而贬低别人。)

66.佛家说:“人人心中都有一尊佛,为恶者的内心深处也隐藏着一颗善良的心,只待发觉的早晚。为善或为恶只在一念之间,如果在他善念出现的时候,我们给予他鼓励,为恶者从此未尝不能从善。感化一个人弃恶从善即是大善”。请用《弟子规》中的话说说这句话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并解释。(“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意思是赞美别人的善行,就等于是自己行善,因为对方知道了,就会更加勉励行善。)

67.和人有财务上的往来,应当分辨清楚不可含糊。舍得永远是一个宽容的人应具备的基本素养,奉献与索取,我们更注重奉献。《弟子规》如何教育我们。(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

68.请解释“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有事要托人做或有话要和人说,先问一问自己是不是喜欢,如果自己不喜欢就应立刻停止。)

69.受人恩惠要时时想着报答,别人有对不起自己的事,应该宽大为怀把它忘掉,怨恨不平的事不要停留太久,过去就算了,至于别人对我们的恩德,要感恩在心,常记不忘,常思报答。出自《弟子规》那一部分,是那句话(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

70.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树立榜样;在管理中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包容,包容才能和谐。这种管理思想体现了《弟子规》中哪几句的精华。(待婢仆,身贵端;虽贵端,慈而宽)

七、《弟子规--亲仁》

71.请背诵“亲仁篇”。

同是人类不齐流俗众仁者希果仁者人多畏言不讳色不媚

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进百事坏72.“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进、百事坏”中的“进”是指(走进、靠近)。

73.请解释“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进百事坏”。(如果不肯亲近仁者,无形中就会产生许多害处,小人会乘虚而入,围绕身旁,事情就会弄得一败涂地。)

74.《弟子规》“亲仁”篇虽然篇幅短小,却饱含深意。亲仁,就是亲近仁者,与仁者为友。那么,什么样的人能称得上是有仁德人呢那么与仁者交往会带来什么好处与小人交往又会给我们带来哪些坏处呢

(所谓有仁德的人,应该:第一,要有大公无私的精神,有博爱的情怀。仁者爱人者,首先要有爱心。第二,这个人应该能够克制自己的私欲,依照社会秩序和

道德规范来要求和约束自己。第三,应该具备崇高的境界和道德修养。第四,应该智、勇、言兼备。第五,就是仁人,也就是说具备了仁的品德的人,要有具体的行动和行为。

接近仁者,你也会参照,就会每天都意识到自己哪个地方做得还不够好,知道哪个地方要改正,所以你的过错就会越来越秒,而你的品德修养会一天比一天高。而接触小人,就会使他们乘虚而入,进到你的社交圈子里,这样的话,小人就会影响你。你就会被小人的种种不良言行和行为给污染,你一百样事情,都会坏掉。正如古人一段佳话所说“与君子交,如入芝兰花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如小人交,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八、《弟子规--余力学文》

75.请背诵“不力行……彼勿起”中间段落。

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

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

76.我们上学的时候经常听到这样一句话: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那么这句话在《弟子规》中的那几句能够说明

(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

77.“读书法有三到”中的“三到”是指什么(心、眼、口或心到、眼到、口到)78.请解释:“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读书时正在读这一段,就不要想到别段,这段还未读完读通,不要因为没有兴趣,失去了好奇心,就跳到另一段,而东翻西阅,不肯定下心来,按步就班的读完。)

79.请背诵“宽为限……求确义”中间段落。

(宽为限紧用功功夫到滞塞通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80.请解释:“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在砚台上磨墨,如果墨条磨扁了,就是存心不端正,写字若随便不公正,就是心里先有了病。)

81.《弟子规》中哪一句告诉我们重要的书籍,要放在固定的地方,这样便于查寻,书看完后,也应放回原处。(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

82.请解释:“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不要自以为是而狂妄自大,也不要自甘堕落而放弃自己,圣贤的境界的虽高,但只要按步就班,循序渐进,人人都可到达。)

83.请阅读下面的材料,文章中主人公在这一天的生活中,有很多的行为违背了《弟子规》的教诲,试中选出三处进行分析,并说出他具体违背的语句,并写出一段话对他进行劝导。

材料:已经是周日上午九点了,小明还是没有起床,妈妈叫了好多次,他都没有反应,直到妈妈愤怒地走到他的床边,硬把他从床上拖了下来,他满脸的不情愿,揉着惺松的睡眼,走到餐桌边,看看桌上的饭菜,立刻撅起了嘴,冲妈妈吼道:“怎么又是这些菜!我一点也不喜欢吃!”说完,摔门而去,留下了愣在那里的妈妈。(“朝起早,夜眼迟,老易至,惜此时。”、“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对饮食勿拣择。”、“亲所好,力为俱,亲所恶,谨为去。”)84.请阅读下面的材料,文章中主人公在这一天的生活中,有很多的行为违背了《弟子规》的教诲,试中选出三处进行分析,并说出他具体违背的语句,并写出一段话对他进行劝导。

材料:小明早上刚和妈妈吵了架,走出家门,手机就响了,一看是好朋友打来的,他才忽然想起来他们已经约好今天上午去图书馆看书的,他一肚子火气哪儿还有心情看书啊,于是,他接起电话,用很可怜的声音跟朋友说妈妈今天把他关在家里学习,不让他出门了。他挂了电话之后,盘算着怎么度过这个周末。肚子在这时突然“咕咕”叫了起来,正巧前面就是生意红火的包子铺,他咽了口唾沫,直奔过去,眼看着前面一个老奶奶要走到窗口排队的位置,他一个箭步冲上去,抢在了前面,心中一阵暗喜,

“还是我跑的快啊!”(“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

85.请写出你在力行《弟子规》的过程当中,对你具有深远影响的一件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