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2教育史复习总纲 (2)

2012教育史复习总纲 (2)

2012教育史复习总纲 (2)
2012教育史复习总纲 (2)

外国教育史2012年复习总纲习题集

一、填空题

1.古代埃及人的文字写在所谓的 __ “纸草”上。

2.伊拉斯漠的《愚人颂》(1519)的核心是对虔敬与道德的呼唤。

3.1810年,德国柏林大学是由洪堡和____费希特 __联袂创建并领导的。

4.赫尔巴特把儿童教育的整个过程分为儿童的管理,_ 教学 ___和训育三个部分。

5.文艺复兴的教育大致可分为人文主义教育、新教教育、天主教教育三种类型。

6.杜威认为经验的过程是一个主动的过程,不但是机体受着环境的塑造还存在着有机体对

环境的主动改造,因此,他认为___交互作用原则______是经验的一个重要原则

7.1890年,日本天皇颁布__《教育敕语》_,直至二战期间,日本都尊为国家的最高教育

原则,严格执行。

8.1905年,法国废除_《法卢法案》__,禁止教会在法国境内实施各种教育活动。

9.从1725年开始,马赛诸塞殖民地采用巡回教学的方式解决农村儿童的读书

问题。

10.20世纪20年代后,苏联的原先的统一劳动学校制度发生了一些变化,形成了以下学制:

四年制小学,七年制学校,九年制学校,_____中等技术学校____。

11.1868年更名为庆应义塾的学塾是日本教育家_____福泽渝吉___创办的。

12.教育的心理学起源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教育史学家孟禄。

13.卢梭要求儿童在自身的教育和成长中取得主动地位,即要求教育遵从___自然天性____。

14.裴斯泰洛齐认为教育的首要功能是促进____人的发展____,尤其是人的能力的发展。

15.赫尔巴特将人的兴趣分为:经验的,___思辨的_____,审美的,同情的,社会的,宗教

的兴趣。

16.福禄培尔高度评价__游戏__的教育价值,并将其看作内在本质向外的自发表现,是人

在这一阶段的最纯洁的精神产物。

17.杜威认为在非民主的社会里,_教育目的__是外在并强加与教育过程的,饱含专制与权

威色彩。

18.洛克的教育代表作《教育漫话》提出了绅士教育理论。

19.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在全面和谐的教育中应占有主导地位的是德育。

20.史前教育,前氏族时期儿童教育的主要特点是公有公育。

21.苏霍姆林斯基的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理论核心是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全面和谐发展。

22.裴斯泰洛齐建立的__伊佛东__学校成为当时欧洲的“教育圣地”。

23.赫尔巴特把教学程序分为四阶段:_明了___,联想,系统和方法。

24.骑士教育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家庭教育,主要目标是培养勇猛豪侠,忠君敬主的骑士

精神和技能。

25.英国政府在1870年颁布了《初等教育法》,这是英国第一个关于初等教育的法案,

其中最有意义的是强迫初等教育,它标志着国民初等教育制度正式形成。

26.法国从1924年开始,规定小学教师必须由属于高等教育的__师范学校__来培养。

27.古儒在学校教育时常利用年长儿童充当助手,把知识传授给一般儿童,这后来成为导生

制_。

28.以人的身心和谐发展为目的的自由教育理想,以及由此组织起来的多样化的教育制

度,是__古希腊_ ___教育对世界教育发展的重要贡献。

29.《文明论概略》与《劝学篇》集中反映了福泽渝吉的教育思想。

30.路德提出的两个对后来的教育影响甚巨的原则:其一是教育权由国家而不是由教会掌

握;其二是___由国家推行普及义务教育____。

31.夸美纽斯在教学组织形式上,总结提出了_班级授课制_。

32.洛克在《教育漫话》中把体育作为第一个问题加以论述。

33.俄国皇帝彼得一世改革教育的主要措施是:创建实科学校、建立各种专门学校和__创建

科学院____。

34.1862年《莫雷尔法》的颁布,促进了美国农业和工程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

35.裴斯泰洛齐认为在体育教育中最简单的要素是__各关节的活动________。

36.___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_____是帕夫雷什中学教导工作的指导方针和奋斗目标。

37.西欧封建社会世俗封建主的教育形式有宫廷学校、骑士学校_。

38.培根曾起草了一个百科全书式的学科大纲,几乎包括了科学知识以及新技术的各个方

面,却唯独没有了__宗教神学______的地位。

39.卢梭自然主义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作品__《爱弥儿》______中。

40.赫尔巴特认为教育的基本原则是__教育性教学________原则。

41.二战后,德国规定联邦各州的所有儿童应接受9年义务教育的法案是《汉堡协定》。

42.杜威的教育本质观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_即经验的

改造_。

43.20世纪30年代初期,德国产生了德意志中学和__上层建筑学校______学校,反映了这

个时期德国民族主义情绪和教育上的德意志化倾向加强。

44.推进日本80年代教育改革的领导机构除了“教育改革推进本部”以外,还有临时教

育审议会。

45.__《统一劳动学校规程》__是苏联教育史上第一个重要的教育立法,在世界教育史上第

一次贯彻了非宗教的、真正民主的、社会主义的教育原则。

46.最近发展区最早是由前苏联心理学家___维果茨基_ ____提出来的。

47.德国毛奇元帅曾把1871年普法战争的胜利归功于___初等教育。

48.卢梭深信人的心灵中存在着认识世界的巨大能量,而__感觉是知识的来源。

49.罗马共和时期的教育基本上是农民——军人的教育,其主要的教育形式是家庭教育。

50.1862年《莫雷尔法》的颁布,促进了美国农业和工程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

51.在杜威的所有著作中,_《民主主义与教育》___最集中,系统的表达了杜威的教育理论。

52.1923年开始的__统一学校__ ___运动有力地冲击了法国的双轨制。

53.1937年,日本成立“教育审议会”,其任务是全面审议教育制度、教育内容,监督执

行军国主义教育的方针政策,使日本教育完全适应战时对外扩张的需要。

54.基督教的知识观最典型的特征是以神学为最高学问,任何世俗学问都服从

于上帝的学说。

55.__昆体良____ _最早提出了分班教学的最初设想。

56.维夫斯的主要教育著作是_《知识论》 ___ ,被誉为“文艺复兴时期最彻底的教育书籍”。

57.夸美纽斯的___量力教育 ____原则主张教学要按照学生的能量来安排,不可使学生

负担过重,要照顾学生的接受能力。

58.斯巴达教育的唯一目的,就是要通过教育把氏族贵族的子弟训练成为武士。

59.中世纪基督教的教育形式有修道院学校、主教学校、堂区学校。

60.福禄培尔首创了“没有书本的学校”幼儿园 _,建立近代学校教育的理论体系。

61.1860年颁布的《国民教育部女子学校章程》,在俄国历史上第一次规定建立女子学校。

62.杜威将科学的思维与民主主义_联系起来,认为科学思维的方法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

63.1902年英国颁布了《巴尔福教育法》法案,是英国进入20世纪所制定和颁布的第一

个重要的教育法案。

64.1947年日本的《教育基本法》规定实行__六三三四制_ _____学制。

65.中世纪大学从最初形成时已表现出自治的特点。

66.十六世纪,法国人文主义文学家拉伯雷所写的《巨人传》,热情赞颂了人文主义教

育的理想。

67.夸美纽斯指出,学前教育是从母亲怀孕就开始的,胎教是学前教育的起点。

68.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为了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就必须深入地改善整个教育过程,实

施和谐的教育,并且他很重视教育劳动的作用。

69.裴斯泰洛齐是教育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出“教育心理学化”口号的教育家。

70.在中小学课程改革方面,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发表了《教育过程》的报告。

71.古罗马西班牙籍的教育家是昆体良,他的教育代表作是《雄辩术原理》。

72.拿破仑重视中等教育的发展,创办了国立中学和市立中学。

73.洛克认为绅士应是有四项特质:德行、风度、智慧 _和才干。

74.在拜占廷,最有影响的高等学校是创办于425年的君士坦丁堡大学,目的是

为国家培养高级官吏。

75.“学校即社会”是对“教育即生活这一命题的进一步引申。”

76.20世纪60年代末期,英国创办了开放大学,它主要以成人为教育对象,被许

多国家效仿。

77.马卡连科在自己的教育工作中确立了一条基本原则,即:对人的高度尊重和_严格要求

相结合。

78.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强调教育目的应当培养_ 雄辩家_____。

79.西欧早期封建教育带有明显的宗教与 ___世俗性的特点。

80.乌申斯基要求在师范学校附设__实习学校____,作为师范生进行教育实习的场所。

81.日本的近代教育制度是有浓厚的封建性和__ 军国主义 _____的性质。

82.卢梭的___消极教育___ ___思想要求儿童在自身的教育和成长中取得主动地位。

83.在裴斯泰洛齐的德育理论中,他认为道德教育最基本的要素是___儿童对母亲的爱__。

84.赫尔巴特的教育学被认为是_传统教育_的主要代表。

85.福禄培尔把人类初期的发展分为四阶段:婴年期、幼儿期、少年期、_青年期 _。

86.1918年,英国国会通过的_《费舍教育法》______确定了英国的初等的义务教育。

二、单项选择题

1、苏联在20世纪20年代曾在学制方面建立了 ( )

A.统一劳动学校

B.普通中小学

C.工人系

D.国民学校

2、主张“教育心理起源说”的是()

A.利托尔诺

B.沛西.能

C.孟禄

D.汤姆逊

3、日本教育家福泽渝吉的教育代表作是《文明论概略》和()。

A.《劝学篇》

B.《人是教育的对象》

C.《大教学论》

D.《人的教育》

4、以下哪种思维方式是杜威所提倡的()

A.反省思维B.直觉思维C.感觉思维D.抽象思维

5、德国毛奇元帅曾把1871普法战争的胜利归功于()。

A.高等教育

B.中等教育

C.初等教育

D.幼儿教育

6、美国教育家华虚朋提出的教学法()

A.葛雷制B.文纳特卡制 C.道尔顿制 D.双校制

7、在西欧新教育运动和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兴起之后,()教育学被认为是“传统教育”的主要代表。

A.夸美纽斯

B.卢梭

C.赫尔巴特

D.福禄贝尔

8、英国近代最早提出科学教育思想的教育家是()

A.洛克

B.斯宾塞

C.怀特海

D.罗素

9、希腊化时期真正得到明显发展的是()教育

A.初等

B.中学

C.高等

D.小学

10、在西方教育史上,文雅教育是由()最先提出来的。

A、柏拉图

B、卢梭

C、亚里士多德

D、苏格拉底

11、在古代印度教育中,随着奴隶制的不断发展,形成一套严格的等级制度,最高一级的称为()。

A.婆罗门

B.刹帝利

C.吠舍

D.首陀罗

12、人文主义教育与新教教育相比具有()性

A.宗教性 B.贵族性 C.普及性 D.群众性

13、夸美纽斯在教学组织上,总结提出了( )

A.个别教学制

B.小队教学

C.道尔顿制

D.班级授课制

14、马卡连柯认为正确教育的方式应该尽力设法不和个别人发生关系,而只和集体发生关系,使每个学生都不得不参加共同的活动。他把这种教育形式称为()。

A.平行教育影响

B.前景教育影响

C.纪律教育影响

D.劳动教育影响

15、福禄培尔把婴儿期看做()的时期。

A.学习

B.吸收

C.发育

D.思考

16、夸美纽斯关于”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教育理念被称为( )。

A.“泛智”思想

B.和谐发展思想

C.全面发展思想

D.全民教育思想

17、杜威的()较为系统,集中的表达了他的观点

A.《明日之教育》 B.《明日之学校》

C.《民主主义与教育》 D.《经验与教育》

18、1971年,美国教育总署署长西德尼.马兰提出了()

A.回旧教育

B.生计教育

C.终身教育

D.自由教育

19、联共中央在《关于中小学教学大纲和教学制度的决定》中指出,为了对全体男女儿童实施免费的义务普通教育和综合技术教育训练的水平,应从1932~1933学年起,把七年制改为()年制学校。

A、六

B、八

C、五

D、十

20、人文主义教育,新教教育,天主教教育的根本差异主要在于()。

A.所代表的利益不同B.教育教学的管理方面不同

C.他们所服务的目的不同D.主张的理论基础不同

21、夸美纽斯极为重视的教学原则是( )

A.循序渐进

B.直观

C.彻底与巩固

D.量力性

22、1958年,美国联邦政府颁布的战后主要教育大法,为 ( )

A.毛雷尔法

B.史密斯-休士法

C.国防教育法

D.高等教育法

23、杜威认为()作为教育的目的

A.生长

B.养成健全人格

C.达到“永生”

D.促进人的发展

24、英国近代教育制度的一个明显特点是()

A.单轨学制

B.双轨学制

C.学校三轨制

D.多元制

25、马卡连科根据集体运动的规律提出了()

A.实践教育 B.前景教育 C.社会教育 D.生活教育

26、根据第一次党的国民教育会议的决定和列宁指示精神,俄罗斯联邦教育人民委员会通过了《改组第二级学校的条例》,决定从1921~1922年开始,逐步把第二级学校改组()A.中等技术学校 B、统一劳动学校

C.技工、铁路学校 D、中等专业学校

27、卢梭认为青年期的学习主要是()

A.学习各种各样的知识

B.培养爱好学习的兴趣、研究学习的方法

C.道德学习

D.良好的行为习惯

28、1868年更名为庆应义塾的学塾是日本()创办的。

A.乌申斯基

B.毛奇

C.费希特

D.福泽渝吉

29、19世纪初,洪堡对德国各级学校进行整顿和改革,他创建了( )大学。

A.柏林大学

B.莫斯科大学

C.伦敦大学

D.剑桥大学

30、以人的身心和谐发展为目的的自由教育理想,以及由此组织起来的多样化的教育制度,是(A )教育对世界教育发展的重要贡献。

A.古希腊

B.古印度

C.古埃及

D.古巴比伦

31、用哲学解释基督教教义,用柏拉图的理念论和灵魂不死等理论解释《圣经》的是(),为基督教奠定了理论基础。

A.西塞罗B.塞涅卡C.奥古斯丁D.昆体良

32、杜威认为,学校科目相互联系的真正中心是()

A.科学B.文学C.历史D.儿童本身的社会活动

33、在古代阿拉伯,儿童满()岁,就应学习礼拜,可开始其正式教育

A.4

B.5

C.6

D.7

34、人文主义教育、新教教育、天主教教育的共同点( A )

A.重视古典人文学科 B.贵族性

C.较强的群众性和普及性 D.属于宗教教育

35、裴斯泰洛齐认为人是由()三种互相依存的状态组成。

a.本性 b.动物性c.社会性 d.道德性

A..abc B..abd C..bcd D.acd

36、就教育目标而言,雅典与斯巴达的不同之处是()

A.雅典着重文化知识的传授

B.雅典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公民

C.雅典对启发诱导比较重视

D.雅典采取比较宽松的教育政策

37、一些教育家称颂()是现代初等学校各科教学法的奠基人。

A.杜威

B.夸美纽斯

C. 裴斯泰洛齐

D.赞科夫

38、胚胎形式的‘青年之家’出现在史前的()

A.前氏族时期

B.母系氏族时期

C.父系氏族时期

D.军事民主制时期

39、中世纪大学按领导体制可分两种,是()

A.“学生”大学与“教士”大学

B.“学生”大学与“先生”大学

C.“教士”大学与“教师”大学

D.“博士”大学与“先生”大学

40、古希腊的阿加德米学园是()创办的

A.苏格拉底

B.柏拉图

C.亚里士多德

D.昆体良

41、古罗马帝国时期,主要培养(A )

A.农夫和军人

B.官吏和顺民

C.演说家与政治家

D.哲学家和武士

42、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观点、方法全面的论述教育问题的是()

A、凯洛夫

B、赞科夫

C、苏霍姆林斯基

D、赫尔巴特

43、英国近代国民教育制度正式形式的标志是()的正式颁布

A.巴尔福法案

B.福斯特法案

C.巴特勒法案

D.哈多报告

44、裴斯泰洛齐提出,教育要与()相结合。

A.道德培养

B.体育

C.信仰教育

D.生产劳动

45、赫尔巴特提出的教学“形式阶段”的第3个阶段是()。

A.联合B.系统 C.运用 D.明了

46、日本《教育基本法》、《学校教育法》颁布在()

A、1890年

B、1953年

C、1963年

D、1947年

47、1959年,戴高乐政府出台了()教育法令

A.朗之万法案

B.教育改革法令

C.富尔法案

D.哈比改革

48、骑士教育的实施分为哪三个阶段()

A、礼文教育阶段,家庭教育阶段,侍从教育阶段

B、家庭教育阶段,侍从教育阶段,礼文教育阶段

C、侍从教育阶段,家庭教育阶段,礼文教育阶段

D、家庭教育阶段,礼文教育阶段,侍从教育阶段

49、智者派提出了古希腊课程中的 ( A )

A.“前三艺”

B.后四艺

C.《荷马史诗》

D.《伊索寓言》

50、英国的()第一次以国家的角度阐明了使中等教育成为面向全体儿童的教育的思想,并明确提出了教育的终点和初等教育后的教育分流的主张。

A.《哈多报告》

B.《斯宾斯报告》

C.《诺伍德报告》

D.《弗雷明报告》

51、赫尔巴特认为,在幼儿期教学内容应以()等为主。

A.《圣经》B.《荷马史诗》 C.《爱弥儿》 D.《普通教育学》

52、法国人文主义学者拉伯雷撰写了教育著作 ( )

A.《乌托邦》 B.《太阳城》

C.《巨人传》 D.《散文传》

53、以下不属于夸美纽斯的教学原则的是()

A.量力性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高速度教学原则

54、19世纪初,对德国各级学校进行整顿和改革的是()

A.黑格尔

B.洪堡德

C.费希特

D.赫尔巴特

55、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在全面和谐的教育中应占有主导地位的是()

A、德育

B、智育

C、体育

D、美育

56、古代东方寺庙学校的初级教育主要教授()

A.读写

B.文法

C.辩论

D.祈祷文

57、斯巴达教育要把氏族贵族子弟训练成为()

A.公民

B.绅士

C.武士

D.骑士

58、在西方教育思想史上,柏拉图的( A )卢梭的《爱弥儿》和杜威的《民

主主义与教育》被称为三个里程碑。

A.理想国 B.论灵魂 C.白板说 D.尼各马可伦理学

59、罗马共和时期的教育基本上是农民—军人的教育,其主要的教育形式是(B )

A.学校教育B.家庭教育C.自主教育D.道德教育

60、夸美纽斯一生教育活动与教育思想的核心是 ( )

A.自然教育思想

B.泛智思想

C.要素教育思想

D.心理学化思想

61、英国的“公学”事实上是一种()学校。

A.私立学校

B.公立学校

C.平民学校

D.贵族学校

62、裴斯泰洛齐认为人由三种互相依存的状态组成,分别为()

A.动物性、社会性、可塑性

B.动物性、社会性、道德性

C.社会性、道德性、可塑性

D.动物性、道德性、可塑性

63、乌申斯基的教育代表作是()

A.《祖国语言》

B. 《人的教育》

C.《人是教育的对象》

D. 《儿童世界》

64、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教育重大改革是从50年代颁布()开始的。

A.《1944年教育法》B.《总纲计划》C.《国防教育法》D.《教育基本法》

65、19世纪初,拿破仑在教育上实行了典型的()体制

A.地方分权制

B.中央集权制

C.中央、地方共权制

D.自治制

66、福禄培尔为幼儿游戏和活动设计的教具,取名为( C )

A.积木

B.作业

C.恩物

D.手工劳动

67、日本制定并由天皇颁布的(),表明日本的教育开始把儒家的伦理道德规范与日本的民族意识培养结合起来。

A.《教育敕语》

B.《大学令》

C.《国民学校令》

D.《再改正小学教令》

68、杜威将科学思维与(A )联系起来,认为科学思维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

A.民主主义 B.社会主义 C.泛爱主义 D.人文主义

69、1918年美国提出的《中等教育的基本原则》中指出,美国中等教育的指导原则是()

A. 平等原则

B.民主原则

C. 全民原则

D.职业化原则

70、德国在纳粹政府统治时期,学校教育出现了全面倒退,()课程最受重视。

A.德语 B.数学C.德国史D.艺术和音乐

71、中世纪将宗教教育和武士教育合为一体的教育是()

A.教会教育

B.武士教育

C.骑士教育

D.世俗教育

72、古代埃及的学校中设在寺庙中的是()

A. 宫廷学校

B.僧侣学校

C.职官学校

D.文士学校

73、亚里士多德提到了人形成为人的三个因素;有三种东西能使人善良而有德行那就是天性、()、理性。

A、美德

B、勇气

C、意志

D、习惯

74、第一个明确提出“教育心理学化”口号的教育家是()。

A.洛克

B.夸美纽斯

C.赫尔巴特

D. 裴斯泰洛齐

75、中世纪大学的基本目的是进行()

A.知识培养

B.神学教育

C.文化传授

D.职业训练

76、在拜占廷,教会学校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修道院,另一种是()

A.座堂学校

B. 昆它布

C.宫廷学校

D.清真寺

77、基督教人文主义教育理论家伊拉斯谟的著作( )的核心是对虔敬与道德的呼唤。

A.《基督教君主的教育》 B.《西塞罗主义》

C.《愚人颂》 D.《论童蒙的自由教育》

78、1871年7月,日本成立了统一领导全国教育事业的机构——()

A.帝国大学

B.文部省

C.国家教育委员会

D.教育部

79、杜威认为()是社会进步和改革的最基本和最有效的工具。

A.学校

B.文化

C.法律

D.政府

80、西方教育史上,()是第一个明确提出儿童年龄分期,并强调教育应遵循儿童自然发展顺序的教育家。

A.苏格拉底

B.柏拉图

C.亚里士多德

D.昆体良

81、古代罗马系统教育制度的建立主要是在()

A.王政时期 B.共和时期 C.共和后期 D.帝国时期

82、在拜占廷,()是教学的通用语言

A.拉丁语

B.阿拉伯语

C.希腊语

D.英语

83、建立孟都宫廷学校——“快乐之家”的教育家是 ( )

A.蒙里 B.维多里诺 C.拉伯雷 D.莫尔

84、夸美纽斯提出的教学原则是()

A.高难度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高速度原则

D.教育性原则

85、英国哲学家、教育家洛克的绅士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中

A.《爱弥尔》

B.《教育论》

C.《教育漫话》

D.《人的教育》

86、培根曾起草了一个百科全书式的学科大纲,几乎包括了科学知识以及新技术的各个方面,却唯独没有了( C )的地位。

A.教育学

B.心理学

C.宗教学

D.地理学

87、十月革命后,特别是在进入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时期。列宁更把()教育作为一个迫切的现实任务提了出来。

A.师范教育

B.劳动和综合技术

C.技术教育

D.高等教育

88、苏霍姆林斯基在()一书中写道:“要实现全面发展,就要使智育、体育、德育、劳动教育和审美教育深入地相互渗透和相互交织,使这几个方面的教育呈现为一个统一的完整过程。”

A.《帕夫雷什中学》

B.《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

C.《论小学教学》

D.《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

三、判断题

1、希腊古典时期,文法学校与弦琴学校从此分设。(T)

2、罗马共和后期就有希腊式学校和拉丁语学校两种形式。(T)

3、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是资产阶级教育实践的开始。(T)

4、日本明治维新的教育改革是以1877年东京大学的创立为开端的。(F)

5、在拿破仑第一帝国时,法国初等教育的发展受到了很大重视。(F)

6、“公学”是美国中等教育的一种形式。(F)

7、文艺复兴实质上是一次资产阶级的文化革命。(T)

8、在西欧中世纪,骑士教育是教俗封建主的教育。(F)

9、亚里士多德于公元前335年建立了阿卡德米学园。(F)

10、近代俄国教育的最突出的特点,以致它始终都具有更大的反动性。(F)

11、在西方教育史上,“文雅教育”是由柏拉图最先提出的。(F)

12、昆体良最早提出了分班教学的初步设想。(T)

13、经院哲学内部的唯名论与唯实论的斗争,对于中世纪后期的教育特别是大学教育有很大影响。 ( T ) 14拜占廷的世俗教育比同时期西欧的世俗教育发达。(T)15、法国教育家维多里诺建立了孟都亚宫廷学校。 ( F )

16、苏格拉底的教育代表作是《政治学》。 ( F )

17、英国历史上著名的“巴尔福法案”颁布于1902年。 ( T )

18、德国教育史上的洪堡改革发生于17世纪初。 ( F )

19、在西方教育史上,美国是最早公布强迫教育法令的国家。 ( F )

20、日本从十九世纪初开始实行免费义务教育。 ( F )

21、1917年,美国颁布了著名的“史密斯-列弗法”,规定由政府拨款协助各州发展职业

教育。(F)

22、马卡连科要求父母在对待子女的态度上,既要要亲近他们又要与他们保持一定的距离。

( T)

23、到1931年苏联已完成了小学的普及义务教育工作,在工业城市、工厂区和工人居住的

地方完成了七年制的普及义务教育。(F)

24、古罗马修辞学校是以培养演说家、雄辩家为主要目的。(T)

25、在夸美纽斯看来人生来便具有学问、道德和虔信的“种子”。 ( F )

26、日本明治政府文部省最早公布的重要教育法令是《大学设置法》。 ( F )

27、洪堡德认为大学除了传授知识外,还应当培养人才。 ( F)

28、在英国,公学实际上也是一种文科中学。 ( T )

29、斯巴达教育的基本特点是要求身心和谐发展。 ( F )

30、在阿拉伯清真寺的讲授内容比昆它布高深,但又低于宫廷学校。(F)

31、新教教育、天主教教育与人文主义教育都有宗教教育成分。(T)

32、美国不存在像欧洲那样的双轨制学校,这与它没有封建社会的历史传统以及一向要求

“民主教育”有关。(T)

33、蒙台梭利认为教育有两方面的目的,其中生物目的,使个人能适应并利用环境。(F)

34、《九五决定》是联共中央和苏联政府于1931年8月25日颁布的一项有关教育改革的重

要决定,即《关于小学和中学的决定》。(T)

35、日本在德川时期逐渐形成的学校教育有大学、藩学、民众教育所三个学级。(F)

36、德国历史上各封建邦国公布的强迫教育法令最早出现于16世纪。(T)

37、在19世纪,英国的学校教育制度属于单轨制。(F)

38、夸美纽斯是十五世纪捷克著名的教育家。(F)

39、古代雅典教育的基本特点是军事体育性质。(F)

40、在古代阿拉伯,儿童满6岁,就应学习礼拜,可开始其正式教育(T)

41、美国的历史发展及其政体形式,决定了美国实行的是典型的中央集权的教育领导体制。

(F)

42、马卡连科断言独生子女很难教育好(T)

43、杜威认为“学校即社会”是对“教育即生活”这一命题的引申(T)

44、在古代雅典,女孩七岁以后仍在家中读书、习字。(T)

45、早期中世纪的教会学校主要有僧院学校、主日学校和教区学校。(F)

46、英国教育史上著名的“初等教育法”颁布于1901年。(F)

47、与斯巴达相比,雅典教育的制度化更低。(F)

48、泛爱主义教育的代表人物是德国的教育家福禄倍尔。(F)

49、美国的历史发展及其政体形式,决定了美国实行的是典型的中央集权的教育领导体制。

(F)

50、马卡连科曾将几千名少年违法者和流浪儿童培养成有文化有道德的社会主义新人。

(T )

51、中世纪大学的课程是固定的、有计划的。(F)

52、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法国实行地方分权的教育管理体制。(F)

53、德国教育史上的洪堡德改革发生于19世纪初。(T)

54、古代雅典教育的基本特点是军事体育性质。(F)

55、在西欧中世纪,骑士教育是普通人民的教育。(F)

56、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教育提倡经院主义的教学方法。(F)

57、亚里士多德最早提出了教育年龄分期的思想。(T)

58、《高级蒙台梭利方法》和《童年的秘密》都是蒙台梭利的作品。(T)

59、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停办师范学校和高等师范学校,幼儿园、小学和中学的教师都由综合大学来培养。(F)

60、列宁和克鲁普斯卡亚一贯坚持普通教育、综合技术教育相结合的观点。 (T )

61、凯洛夫1948版《教育学》在理论上过高地评价了教师及其主导的课堂教学的作用,忽视了德育的特点和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T)

62、斯巴达的学校都由私人办理。(F)

63、莫尔主张实施等级性的教育。(F)

64、法国七月王朝时期最著名的教育法案是“基佐法案”。(T)

65、苏格拉底认为美德的本质就是天性。(F)

66、雅典大学为传播巴比伦文化科学和学术做出重要贡献(T)

67、西塞罗的《雄辩术原理》是一部雄辩术的教程,也是一部教育著作。(T)

68、洛克比他之前的弥尔顿更少古典主义色彩,比夸美纽斯更多宗教色彩(F)

69、赫尔巴特把教学程序分为四阶段:注意、期待、探求、行动(T)

70、杜威强调思维要以知识为基础(T)

71、“三艺”是算术、文法、修辞学。(F)

72、西欧中世纪后期出现的城市学校是一种世俗性学校。(T)

73、法国的法卢教育法案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科学教育。(F)

74、中世纪的大学没有入学方面的国籍限制,游学的风气十分盛行(T)

75、赫尔巴特认为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养成内心自由、完善、仁慈、正义、和公平等五种道德观念(T)

76、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教育发展的主要指导思想是进步主义教育理论(T)

77、马卡连科曾将几千名少年违法者和流浪儿培养成有文化有道德的社会主义新人

(T)

78、人文主义教育在教学方法上反对压制儿童的学习兴趣。(T)

79、古代罗马共和晚期的文法学校属于小学性质。(F)

80、十九世纪六十年代教育的改革在俄国教育史上是一个里程碑,它使俄国的教育向资产阶级方向前进了一大步。(T)

81、杜威认为儿童的生活和经验具有统一性和完整性。(T)

82、1947年《教育基本法》和《学校教育法》的颁布,揭开了日本教育史上的一个新的时期,是日本进行了明治维新以来的第二次教育改革。 (T ) 83、1917年12月,一些先进的教师根据列宁的指示精神,在彼得格勒成立了全俄教师联合会. (F)84、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以智育为主导的和谐的教育工作可以为每个学生打开通往全面和谐发展的道路。(F)85、“导生制”也称道尔顿制。(F)

四、名词解释

1、古儒学校:公元前8世纪,古印度出现了一种办在家里的婆罗门学校,通称古儒学校,

(2分)儿童需经古儒考验,才能开始学习。学习年限为12年,主要学习《吠陀经》(2分),在古儒学校中,体罚是常用的手段也利用年长儿童充当助手,有助手协助教师把知识传给一般儿童(1分)。

2、文雅教育:亚里士多德重视文雅教育,他将学科分为文雅和实用。(1分)实用科学为实际生活服务,具有功利性,是不高尚的,(2分)文雅教育没有功利性,是供闲暇和享受用的,只高尚的。(2分)

3、《大教学论》:《大教学论》——夸美纽斯的教育代表作。(2分)该书以严谨的结构系统地论述了关于改革经院主义教育,建立资产阶级新教育的主张,首次提出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教育体系,(2分)是近代第一部教育学著作,(1分)为近代教育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4、赫尔巴特的“统觉论”:当新的刺激发生作用时,表象就通过感官的大门进入到意识阈中,如果它具有足够的强度唤起意识阈下已有的相似观念的活动,并与之联合,那么,由此获得的力量将驱逐此前意识中占有统治地位的观念,成为意识中心,新有的感觉表象与已有的观念结合,形成统觉团。(4分)如果与新的表象相似的观念已经在统觉团上,二者的结合将进一步巩固它的地位。(1分)

5、古代雅典的“教仆”:“教仆”是古代雅典伴随奴隶主儿童到学校受教育的的仆人。(2分)在孩子上学、放学途中他为孩子拿写字板、写字棍及竖琴等文具,并监督儿童的行为。(2分)“教仆”多为老年奴隶。(1分)

6、城市学校:城市学校是中世纪西欧新兴市民阶层开办的学校总称。也称行会学校。(2分)最初的城市学校主要由行会和商会开办,以后逐渐由市政府接管,(2分)课程内容包含不少宗教知识等,城市学校强调世俗教育。(1分)

7、《莫雷尔法》:1862年,林肯批准了《莫雷尔法》。(1分)该法规定:政府赠给国会议员的土地所取得的收入应用来开办和资助农业和机械工艺学院。(2分)该法促进了农工学院的发展,改变了高等教育重理论轻实际的传统。(2分)

8、英国1870年《福斯特法案》:1870年英国政府颁布了“初等教育法”,(1分)重申国家对教育的补助和监督,(1分)在各学区设立国民学校(小学),(1分)承认教会学校为国家教育机关之一种,(1分)但要求学校中的世俗科目与宗教分离。(1分)

9、智者派:古希腊荷马时期拥有某种精神方面能力和技巧的人,后来用来专指以收费授徒为职业的巡回教师。这些人云游各地,积极参加政治文化生活以传播和传授知识获得报酬,并形成了一个阶层。

10、《爱弥儿》:1762年,卢梭长篇教育哲理小说《爱弥儿》问世。(1分)卢梭在这部构思20年,撰写3年,精思熟虑的杰作中,对当时法国腐朽的政治、宗教特别是教育进行了猛烈抨击。(1分)他对摧残儿童身心的封建主义教育,疾之如仇,无情地揭露了其压抑儿童个性的种种弊端,要求加以根本改造。(2分)他提出培养真正符合社会需要的新人的构想,描绘了一幅培养新人的蓝图。(1分)

11、福禄培尔的顺应自然的原则:按上帝精神的作用和从人的完美性和本来的健全性来看,教育、教学和训练的最初的基本标志必然是容忍的、顺应的,仅仅是保护性的、防御性的。(2分)“一切专断的、指示性的、绝对的和干预性的训练、教育和教学必然地起着毁灭的、阻碍的、破坏的作用。”(3分)

12、《费舍教育法》:1918年英国国会通过了教育大臣费舍提出的教育议案,制定的新的初等教育法(2分),它规定要加强地方当局发展教育的权力和国家教育委员会制约地方当局的权限。它首次明确宣布教育立法的实施要考虑到建立真正面向全国的公共教育制度,意味着英国初等义务教育的形成。(3分)

13、《雄辨术原理》:西方第一部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系统著作,由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所著,(2分)这部著作既是他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经验的总结,又是古代希腊、罗马教育经验的集大成者。(3分)

14、史密斯—休斯法案:1917年美国国会通过了由史密斯和休斯联合提出的职业教育提案,史称“史密斯—休斯法案”。(2分)它主要规定了美国职业教育中的一些问题,使普通教育开始由传统的单一的升学目标转向升学和就业的双重目标,(2分)有力地推动了美国职业教育的发展(1分)。

15、生计教育:美国教育总署署长马兰于1971年倡导的一种教育,(2分)它的实质是以职业教育和劳动教育为核心的适应社会的教育。(3分)

16、赞科夫的一般发展:是指儿童个性的发展,(2分)它的所有方面的发展,和全面发展一样,(2分)是跟单方面的、片面的发展相对立的。(1分)

17、1919年,法国阿登省议员阿斯蒂埃提出的关于职业技术教育的法案,法案规定由国家代替个人来承担职业教育的任务,每个市镇设立一所职业学校。(3分)它的颁布使法国的职业技术教育第一次获得了有组织的形式,成为一种由国家管理的事业。(2分)

18、消极教育:由卢梭提出,(1分)要求教育遵循自然天性,也就是要求儿童在自身的教育和成长中取得主动地位,无须成人的灌输,压制,强迫,教师只需要创造学习的环境,防范不良的影响。(2分)与传统教育相反,消极教育思想带来了教育上儿童观和教育观的变化,促进了教育的改革。(2分)

19、《巴特勒教育法》:是英国1944年颁布的法案,又称〈1944教育法〉,(2分)它加强了国家对教育的控制和领导,同时也加强地方教育行政管理权限。消除英国战前的“双轨制”初等教育制度,(2分)它的颁布基本形成了现代英国国民教育制度。(1分)

20、统一劳动学校:十月革命后,苏联颁布《统一劳动学校规程》规定(1分):凡属教育人民委员会部管辖的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的一切学校,统一命名为统一劳动学校,(2分)所有的儿童都应进同一类型学校都有权沿着这个阶梯升入高一级的学校学习,并且把劳动列入学校课程。(2分)

21、古希腊教育中的“三艺”:“三艺”是辩证法、文法和修辞学,(3分)为“智者派”所

创(2分)

22、阿拉伯学馆:学馆是阿拉伯教育中学者在家讲学的地方,(3分)其讲授的内容比昆它布深,但又低于宫廷学校,相当于中等程度的教育,同时学馆的学生不分贫富。(2分)

23、公立学校运动:19世纪30年代初,贺拉斯.曼等教育家为适合美国政治经济发展需要而发展的旨在推动美国初等教育发展的运动。(2分)主要举措有:建立地方税收制度,兴办公立小学;强迫入学;免费教育。这一运动推动了美国初等教育的发展。(3分)

24、教育心理学化:由裴斯泰洛齐提出,(1分)指教育原则和教学方法心理学化,(1分)要求将教育目的和教育的理论指导置于儿童本性发展的自然法则的基础上,(1分)使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编制适合儿童的学习心理规律,(1分)并使儿童在教育过程中取得主动地位。(1分)

25、平行教育影响原则:马卡连科认为平行教育影响是一种尽力设法不和别人发生关系,(3分)而只和集体发生关系,使每个学生都不得不参加集体活动的一种教育方式。(3分)

26、《国防教育法》:1958年9月,针对前苏联人造卫星上天,美国总统亲自批准颁布的教育改革法案,(2分)为改革美国教育,法案通过拨款资助“新三艺”教学,加快人才培养等紧急措施。(2分)它有利于美国教育的发展,有利于培养科技人才。(1分)

27、导生制也称相互教学制度,是由教师选择一些年级较高或年龄较大、成绩优秀的学生充任“导生”,作为助手,先让他们接受教学内容,再让他们转教其他学生的一种教学制度。(2分)1798年英国教师兰卡斯特首先采用此法在伦敦附近办学。英国牧师贝尔在印度差不多与兰卡斯特同时宣传这种教学方法,故称贝尔——兰卡斯特制。(2分)它在英国盛行近三十年,对后来英国初等教育制度的形成有很大影响,对欧、美其他国家也有影响。

28、昆它布:这是阿拉伯一种简陋的初级教育场所。(2分)它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古兰经》、先知的故事、语法、书法、诗歌、算术等,也有教骑马、游泳等。由教师决定是否收取学费。(3分)

29、赫尔巴特教学“四阶段”:赫尔巴特提出了教学形式阶段的理论。他指出任何教学活动都必须是井然有序的。都经历以下四阶段:明了、联合、系统、方法。(2分)这是在严格按照心理过程规律的基础上,对教学过程中的一切因素和活动进行高度的抽象以建立一种明确的和规范的教学模式。(3分)

30、苏格拉底法:苏格拉底法,又称问答法,是苏格拉底探讨伦理哲学的研究方法,也是他的教学方法(2分)。由讥讽、助产术、归纳和定义丝各步骤组成。(3分)

31、杜威“反省思维”:杜威力倡的反省思维是指对某一个经验情景中的问题进行反复的,严肃的,持续不断的思考,(3分)其功能在于求得一个新的情境,把困难解决,疑虑排除,问题解决。(2分)

32、马卡连柯“前景教育”:马卡连科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经常给学生指出美好前景,

即给学生提出一个或好几个需要经过一定的努力才能够完成的任务。(2分)吸引学生集体和集体中的每一个成员为了完成新的任务,实现新的前景,由近及远,由易及难的开展活动,由简单的满足发展到最高的责任感,从而使整个集体朝气蓬勃。(3分)

33、日本《学制令》:1872—1873年日本文部省颁布的《学制令》对各级学校教育和全国的教育行政管理作了明确规定,坚决要求废除封建教育制度,学校向一切人开放,讲授以西方新知识为基础的实际学科。(3分)确立了日本的教育领导体制:实行中央集权式的大学区制。(2分)

34、中世纪大学:中世纪大学是一种自治的教授和学习中心。(2分)一般由一名在某一领域有声望的学者和他的追随者自行组织起来,中世纪大学的基本目的是进行职业训练,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专业人才,大学教育往往分文、法、神、医等四科进行。(2分)中世纪大学既是一种新型教育组织,又是一种新的教育思想和精神。

35、帝国大学:拿破仑于1802年、1806年、1808年颁布了一系列法令,由帝国大学作为领导机关掌管全国教育行政,设立帝国大学总监,下设30人组成的评议会.全国分为27个大学区,基本上每个大学区有一所大学,国家任命的大学区总长同时就是该区大学的校长。

36、美国“文实学校”:富兰克林最早提出设立文实学校的建议,并于1751年在费城首先创办了文实学校。最引人注目的是开设各种适应经济、政治需要的学科。文实学校在扩大中等教育机会、促进中等教育由古典向现代发展等方面起过积极作用。

37、裴斯泰洛齐“要素教育”:即初等学校的教育教学应从最简单最基本的要素开始,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近到远,循序渐进,然后转到日益复杂的要素,促进人的和谐发展。要素教育使教育教学方法简单化,容易化,是基于教育心理学化理论对初等教育内容和方法的基本论述。

五、简答题

1、简述雄辩家西塞罗认为要想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雄辩家必须具备的条件。

答:要有广博的学识;要在修辞学方面具有特殊的修养;要有优美的举止与文雅的风度。

2、简述裴斯泰洛齐对小学各科教学法的贡献。

答:裴斯塔洛齐根据其智育要素理论,研究了小学算术、语文、几何、地理等科的教学方法,并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进行实验,取得巨大成绩。裴斯塔洛齐所创小学各科教学法的共同特点,是从最简单的要素开始,注重直观,重视思维,要求循序渐进。改变了一直盛行于当时小学中的单纯文字教学,是教学方法上的重大革新。

3、简述法国教育家卢梭的自然教育目标。

答:自然教育的目标是培养自然人,表现在:①独立自主的人,能体现出自己的价值。②在自然的秩序中,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③自然人又是自由的人。④自然人是能够自食其力的人

4、简述1930年美国开展的“八年研究”计划的实施背景。

答:20年代,美国的进步主义教育广泛地影响了小学和初中。从30年代开始,进步主义教育开始关注其理论对高中影响的关系和途径。美国的高中是中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升学和就业问题,如何处理这一问题是一直困扰美国高中发展的重要因素。1930年,美国进步教育协会成立了“大学与中学关系委员会”,试图通过加强中学和大学的

联系来解决这一问题。委员会制定了一项为期八年的大规模的高中教育改革实验计划,即“八年研究”。

5、简述法国于1947年通过的〈郎之万—瓦隆教育改革方案〉中提出的战后教育改革的六

条原则。

答:(1)社会公正原则;(2)社会上的一切工作价值平等,任何学科的价值平等;(3)人人都有接受完备教育的权利;(4)加强专门教育的同时适当注意普通教育;(5)各行教育实行免费;(6)加强师资培养,提高教师地位。

6、简述夸美纽斯的主要教学原则体系。

答:(1)直观性原则(2)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原则(3)巩固性原则(4)量力性原则(5)系统性和循序渐进性原则。

7、简述苏格拉底的“知识助产术”。

答:苏格拉底的“知识的助产术”,实际上是通过启发式谈话使学生获得一般性概念的归纳法。苏格拉底在教育过程中,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不予直接回答,而是采取反诘法,逐步揭发对方思维中的矛盾,激发其积极思考、修正错误、寻求正确的答案,得到一般性的概念。这种方法有助于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努力探索,通过自我判断去获得知识。

8、简述维多里诺的教育实践。

答:维多里诺是意大利著名的人文主义教育家。创办一所宫廷学校,称“快乐之家”。他在这里执教22年,直到1446年逝世。维多里诺是最早把人文主义教育理想付诸实践的人,所以被誉为“第一个新式学校的教师”。他的实践活动和教育思想对意大利影响很大,意大利各个小国几乎都办起了由人文主义者主持的宫廷学校。

9、简述19世纪德国高等教育改革内容与影响。

答:在民族丧失独立、经济十分困难的情况下,1810年洪堡创建了柏林大学。柏林大学采用了新的办学思路。首先,柏林大学具有充分的自治权。教授和学生享有研究和学习的自由。其次,聘请有精深学术造诣和高超教学技能的教授。再次,重视学术研究和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德国在19世纪还建立了与大学功能不同的高等工业学校或其他专业性学院。影响:学风自由,学术领先,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大为增加,促进民族振兴,新大学的创办为其他国家树立了典范

11、简述卢梭的关于“自然人”的特性。

答:不受任何约束,依据自己的本性发展,不依附他人,体脑发达,身心健康,具有独立的思考能力,具有很强的社会责任新能独立承担社会责任。

12、简述赫尔巴特教学形式阶段理论的主要内容。

13、根据夸美纽斯的有关论述,他所提出的主要教学原则归纳为哪五条?

答:(1)直观性原则(2)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原则(3)巩固性原则(4)量力性原则(5)系统性和循序渐进性原则。

14、简述《国防教育法》的主要内容。

答:《国防教育法》的基本内容如下:(1)加强普通学校的自然科学、数学和现代外语(即所谓“新三艺”)的教学。(2)加强职业技术教育。(3)强调“天才教育”。(4)增拨大量教育经费。

15、简述二战后苏联教育曾有哪些重大改革?

答:苏联在二战后主要经过了以下几次改革:(1)1958年的教育改革,加强学校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发展全国国民教育制度。(2)1966年的教育改革,对普通中学工作作了具体改革。赞可夫等人的长期实验使苏联的十年制义务教育形成了三五二学制。(3)1977年以后的教育改革,提高和保证专门人才的培养质量,使之适应迅速发展的科学技术和国家社会经济对教育的要求。

16、简述拿破仑教育改革的举措。

17、苏联建国初期的教育改革措施有哪些?

18、简述赫尔巴特的“教学进程”理论?

答:统觉过程的完成大体上具有三个环节:感官的刺激、新旧观念的分析和联合、感觉的形成。与此同时提出了三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单纯的提示教学、分析教学和综合教学。这三种教学方法之间的联系,就产生了他所谓的“教学进程”。

19、简述杜威教育即生长的观点。

答:杜威的“教育即生长”的观点实质上提倡一种新的儿童观和教育观。针对当时教育无视儿童天性,消极的对待儿童的现状,杜威认为要屏除压抑儿童,阻碍儿童发展之物,使一切教育和教学适合儿童心理发展水平和兴趣,需要的要求。“教育即生长”所体现的儿童发展观也是杜威民主理想的体现。

20、简述人文主义教育改革的主要特征。

21、简述卢梭的关于自然教育的方法与原则。

22、简述杜威的“做中学”的观点。

答:杜威以其经验论为基础提出了这一观点;杜威要求从做中学,从经验中学,要求以活动性,经验性的主动作业来取代传统书本教材的统治地位;这种活动课程的范围很广,主要包括园艺,纺织,绘画等;在杜威看来这些活动即能满足儿童的心理性需要又能满足社会性的需要,还能使儿童对社会的需要具有统一性和完整性的认识。

24、简述法国资产阶级在大革命中三个教育改革方案的共同愿望。

答:第一,主张建立国家教育制度。第二,主张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机会和权利,国家应当给予保护,实行普及教育。第三,在教育内容和教师问题上实现世俗化、科学化,是大革命中各种教育方案的共同要求。

25、怎样看待柏拉图关于“学习就是回忆”的观点?

答:柏拉图认为人在出生以前已经获得了一切事物的知识,当灵魂依附于肉体后,这些已有的知识被遗忘了,通过接触感性事物,才重新回忆起已被遗忘的知识。学习并不是从外部得到什么东西,它只是回忆灵魂中已有的知识。

26、简述赫尔巴特教学形式的四个阶段。

27、杜威的教育理论着意要解决的三个重要问题是什么?

28、简述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教育的意义。

答:(1)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教育是这个时期的资产阶级经济的、政治的、思想的、文化的新成就在教育上的反映,在教育发展史上具有进步意义;(2)它提出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新人目标;(3)扩大了知识范围;(4)探索并运用了新的教育教学方法;(5)使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封建主义和宗教神学的束缚,推动了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改革。

29、简述裴斯泰洛齐教育心理学化的内涵。

答:在世界教育史上,裴斯泰洛奇是第一个明确提出“教育心理学化”口号的教育家。裴斯泰洛奇所谓的教育心理学化。第一,是要求将教育的目的和教育的理论指导置于儿童本性发展的自然法则的基础上。只有认真探索和遵循儿童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发展规律性,才能取得应有的教育和教学效果。第二,教育心理学化,就是必须使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编制适合儿童的心理学习规律,即教学内容心理学化。第三,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的心理学化。做到这一点,首要的是使教学程序与学生的认识过程相协调。第四,裴斯泰洛奇认为要让儿童成为他自己的教育者

30、简述赫尔巴特提出的五种道德观念。

答:内心自由、完善、仁慈、正义和公平。所谓“内心自由”,指的是一个人有了正确的思想或者说对真善美具有明确的认识,就能够自觉地按照道德规范行事,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理性的原则。所谓“完善”,是指人调节自己意志、作出判断的一种尺度。“仁慈”是指“绝对的善”。“正义”的观念也就是“守法”的观念,它要求避免不同意志之间的冲突,并且按照人们自愿达成的协议解决冲突。“公平”是指当人“故意作祟”时予以应有的惩罚,即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31、简述德国魏玛共和时期中等教育方面的变化。

32、简述婆罗门教育的内容形式。

答:婆罗门教育以维持种姓压迫和培养宗教意识为核心任务。《吠陀经》为教育提供了主导思想,公元前9世纪婆罗门教育以家庭教育为主;公元前8世纪出现了了一种办在家里的婆罗门学校,通称古儒学校,学习年限为12年,主要学习《吠陀经》和六科。

33、简述日本二战后颁布的“教育基本法”与“学校教育法”的要点?

答:(1)废除中央集权制,实行地方分权,中央文部省力量被削弱。(2)采用六三三四学制单轨学制,延长教育年限。(3)高级中学以施行普通教育和专门教育为目的。(4)合并原来各类高等教育机构为大学,(5)对教员、校长、教育经费等做了规定。

34、简述柏拉图“学习即回忆说”。

答:柏拉图认为人在出生以前已经获得了一切事物的知识,当灵魂依附于肉体后,这些已有的知识被遗忘了,通过接触感性事物,才重新回忆起已被遗忘的知识。学习并不是从外部得到什么东西,它只是回忆灵魂中已有的知识。

35、简述欧洲中世纪基督教的教育形式和机构。

答:⑴修道院,修道院不但承担起教育的基本职能,而且成为西欧最主要的教育机构。修道院的教师完全由教士担任,教学方法主要是教师口授和学生背诵、抄写相结合。⑵主教学校,设在主教的所在地,学校的条件较好,水平也比较整齐,但数量有限。⑶堂区学校,设在堂区教士所在的村落,是由教会举办的面向一般世俗群众的普通学校。

36、简述夸美纽斯的“泛智”思想的基本涵义及其主要体现。

答:所谓“泛智”,就是“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它包含着两个方面内容:一是教育内容泛智化,他认为人们所受的教育应当是周全的;二是教育对象普及化,即使一切男女青年不论富贵贫贱都应进学校接受教育。“泛智”思想,反映新兴资产阶级反对宗教蒙昧主义,提倡认识世界和发展科学的时代精神,以及反对封建等级教育,实现教育平等、民主的要求。

37、简述赫尔巴特教育性教学原则的主要内容

答:教育性教学原则是教育以道德的养成为最高目的。赫尔巴特指出教育是通过,而且只有通过教学才能真正产生实际的作用,教学是道德教育的基本途径。

38、简述雅典教育体系的基本特点及其主要表现。

答:(1)雅典教育的基本特点是要求身心和谐发展。(2)体现在教育目的方面是培养具有健康的体格,高尚的情操,广泛的文化素养,能言善辩的社会活动家和商人;(3)在教育内容方面不仅重视军事体育,而且重视德育、智育和美育;(4)教育方法虽也注重训练,但比较温和。

39、简述卢梭关于“给儿童以充分自由”的教育理论。

答:①卢梭反对在儿童的心灵成熟之前就向他们灌输本是要求于成人的东西;②提倡消极教育,即要求给予儿童充分自由,成人不干预,不灌输,不压制,让儿童遵循自然率性发展。

③注意儿童天性的个体差异,要求因材施教。

40、简述马卡连科的集体主义教育的观点。

答:集体主义教育是苏联教育的基本特征之一,也是马卡连科教育体系的核心之一。是马卡连科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个人和集体的关系,结合苏维埃社会自身特点提出来的一种在集体中通过集体并为了集体培养集体主义者的教育。

41、简述苏联建国初期教育改革的主要举措。

42、简述斯巴达教育体系的基本特点及其主要表现。

答:(1)斯巴达教育体系最基本的特点是军事体育性质。(2)在教育内容方面,忽视智育、美育,主要是军事和体育教育,五项竞技是最基本的体育项目,还有军事游戏和军事训练;(3)教育方法采取锻炼主义,十分严酷。

43、简述乌申斯基的民族性教学原则。

答:乌申斯基把民族性原则作为教育理论的基础,反对照搬外国的教育、教学模式,主张建立独创的俄罗斯教育体系和教育理论。他要求建立具有俄国特色的国民教育制度,主张把国民教育交给人民办理,强调把祖国语言作为教育工作的基础,并对教育和教学工作进行改革。

44、简述夸美纽斯班级授课制思想及其意义。

答:首先在教学组织形式方面,夸美纽斯要求用班级授课来代替个别教学,即把不同年龄、不同知识水平的儿童,分成不同年级,通过班组进行教学。夸美纽斯认为一位教师可向全班几百个学生同时授课。夸美纽斯还要求实行“十人长”制,以辅助教师的工作。其次他认为班级授课制不仅可以扩大教育对象,提高教师工作热情,而且还能激发学生相互学习。优点很多,应积极推行。夸美纽斯创立的学年制和班级授课制,是学校教学工作制度上的重大改革,大大提高了学校工作效率,符合近代学校教育发展的需要,因而为后世所广泛采用。

45、简述19世纪的英国新大学运动和大学推广运动。

答:19世纪初,为改变大学教育不能适应产业革命带来的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的矛盾,伦敦大学学院于1828年揭开了新大学运动的序幕。学院不进行宗教教学,重视自然科学学科,与传统大学截然不同。在伦敦大学的带动下,成立了许多城市学院。从此科学步入高等教育的殿堂,中产阶级有机会进入高校大门。大学推广运动出现在19世纪40年代,主要是指全日制大学以校内或校外讲座的形式将教育推广到非全日制的学生。加强大学与社会之间联系,推动课程改革和高等教育机构发展等方面。

46、简述福禄培尔的幼儿园课程设置的内容?

六、论述题

1、如何理解“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是杜威教育理论的总纲领。

答:杜威认为教育即生活的过程,首先,学校生活应与儿童生活相契合,满足儿童的需要和兴趣,使儿童从中得到乐趣,其次,学校生活应与学校以外的社会生活相契合,适应社会变化的趋势并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杜威的“教育即生长”的观点实质上提倡一种新的儿童观和教育观。针对当时教育无视儿童天性,消极的对待儿童的现状,杜威认为要屏除压抑儿童,阻碍儿童发展之物,使一切教育和教学适合儿童心理发展水平和兴趣,需要的要求。“教育即生长”所体现的儿童发展观也是杜威民主理想的体现。杜威的“教育即经验的改造”的观点有以下几点内容:首先,克服了经验与理性的对立,其次,拓宽了经验的外延,经验不再被视为感觉作用和感觉认识,而是一种行为,行动,它当然含有知的因素,但在此之外,喜怒哀乐等因素也是经验的构成部分。第三,强调经验过程中的主动性。

2、试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美国教育的特点。

答: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美国已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中教育的先进国家,并且具有自己的特点。美国的教育行政管理实行地方分权制,各地教育的情况不尽相同;在学制上是单轨制,但各级各类学校的学制比较灵活;学校的课程设置也灵活多样,密切配合社会生活和生产的需要;教学方法上传统派教育与现代派教育相互消长,而传统派教育终占上风。我们虽然肯定了美国在教育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但是也应该看到,由于当时美国各阶层实际存在着的贫富悬殊和根深蒂固的种族歧视,所谓机会均等的教育是未能真正实现的;另外,由于教学内容过于庞杂和教学方法上的问题,美国教育的质量受到了一定的影响;教育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宗教性,这也是美国教育的一个问题。

3、述评19世纪德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及其影响。

答:在民族丧失独立、经济十分困难的情况下,1810年洪堡创建了柏林大学。柏林大学采用了新的办学思路。首先,柏林大学具有充分的自治权。教授和学生享有研究和学习的自由。其次,聘请有精深学术造诣和高超教学技能的教授。再次,重视学术研究和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德国在19世纪还建立了与大学功能不同的高等工业学校或其他专业性学院。影响:学风自由,学术领先,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大为增加,促进民族振兴,新大学的创办为其他国家树立了典范。

4、试阐述福泽谕吉的“三位一体”的教育思想。

答:福泽谕吉是日本近代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启蒙思想家,他扮演了文明开化巨匠和启蒙运动旗手的角色,被誉为“日本的伏尔泰”。与教育家夸美纽斯、卢梭等人推崇“教育适应自然”不同的是,福泽谕吉更加强调教育与国家、社会发展之间的相互适应。这也是他能同等看重家庭、学校、社会教育,并把三者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根源。“三位一体”中的“三位”分别指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一体”是指将三种教育紧密联系,融汇贯通。家庭要支持学校教育,学校教育为社会服务,社会又在无形中影响着家庭教育。福泽谕吉是把三种教育放在平等的位置上加以阐明的。作为理想的教育,不能偏朝任何一方。否则教育就是存

有缺陷的了。没有精良的家庭教育,就会给学校教育带来麻烦;同样,没有一种健全的学校教育,终将给社会埋下祸根。一旦产生影响,不但要败坏社会道德水平,而且会直接阻碍国家文明的发展。因此,这种主张是很智慧的。

5、试论苏格拉底方法的内容、优点及适用条件。

答:苏格拉底方法也称问答法,也是他的教学方法。由讽刺、助产术、归纳和定义四个步骤组成。优点:不将现成的结论硬性灌输或强加于对方,而是与对方共同讨论,通过不断提问诱导对方认识并承认自己的错误,自然而然地得出正确的结论。适用条件:(1)受教育者必须有探求真理、追求知识的愿望和热情。(2)受教育者必须就所讨论的问题积累了一定的知识,这种方法不能机械地搬用于幼年儿童。

6、论述《郎之万--瓦隆教育改革方案》六项基本原则。

答:(1)社会公正原则;(2)社会上的一切工作价值平等,任何学科的价值平等;(3)人人都有接受完备教育的权利;(4)加强专门教育的同时适当注意普通教育;(5)各行教育实行免费;(6)加强师资培养,提高教师地位。

7、论述述夸美纽斯的自然适应性原则?

答:(1)夸美纽斯的自然适应性原则,最主要的是指教育必须遵循自然界的普遍规律。夸美纽斯认为,自然界有一种普遍规律,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因而人类的教育活动必须与自然界的普遍规律相适应。他要求新学校应把自然的“秩序”作为“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主导原则”。(2)自然适应性原则还包括教育必须适应儿童本身的“自然”,即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3)夸美纽斯为使自己改革封建主义、经院主义教育的斗争立于不败之地,以自然界的普遍规律作为自己教育思想的理论依据,并注意到儿童的年龄特征,这在当时是进步的。但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夸美纽斯不了解教育与自然的本质区别,因而在论述中有牵强附会,机械类比之处。对儿童心理的认识也是肤浅的,粗糙的。

8、试总结出第二次世纪大战前英国教育的特点。

答:1902年英国国会颁布巴尔福法案,确定了由国家统一领导与地方分权同时并存的教育领导体制。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英国的教育发展的特点是:教育进一步国家化,初等教育普及,中等教育大大扩展。高等教育和师范教育也有所前进,双轨制与教育内容的宗教性,仍是英国教育的突出特点。另外,英国的考试制度也是很严格的。

9、论述裴斯泰罗齐的“教育心理学化”。

答:在世界教育史上,裴斯泰洛奇是第一个明确提出“教育心理学化”口号的教育家。裴斯泰洛奇所谓的教育心理学化。第一,是要求将教育的目的和教育的理论指导置于儿童本性发展的自然法则的基础上。只有认真探索和遵循儿童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发展规律性,才能取得应有的教育和教学效果。第二,教育心理学化,就是必须使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编制适合儿童的心理学习规律,即教学内容心理学化。第三,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的心理学化。做到这一点,首要的是使教学程序与学生的认识过程相协调。第四,裴斯泰洛奇认为要让儿童成为他自己的教育者。

10、日本在明治维新发展教育的过程中是怎样向外国学习的?

答:明治维新以后,日本更积极向欧美学习文化教育。在教育管理和学制方面,先是效法美国、法国,而后又基于自己的国情而效法德国。在教学内容方面,首先是照搬外国的教材。为了尽快实现教育教育现代化,日本开办了不少开设西方学科和学习外语的中学,创办现代大学,聘请外籍教师,并大批派遣留学生到先进国家学习,不遗余力地引进现代的科学知识和各种新的教学方法、教学设备,大力宣传现代教育思想。

11、试总结出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教育的基本特点及其产生的原因。

学前教育史(含答案)资料

全国2010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学前教育史试题 课程代码:0040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中国古代儿童诗歌主要有三类,即识字类、训诫类和( A )P52 A.知识掌故类 B.知识类 C.掌故类 D.算术类 2.提出“及早施教、严慈结合、均爱勿偏、熏渍陶染”等学前家庭教育原则和方法的是( B)P67 A.王应麟 B.颜之推 C.陶行知 D.陈鹤琴 3.根据中国第一个学前教育法规的规定,儿童的执教者母亲或保姆所接受的训练主要是 ( C )P87 A.幼稚园保育知识 B.幼稚园教养知识 C.封建纲常名教 D.近代幼儿教育知识 4.蔡元培的“实利主义教育”即( B )P159 A.实用主义教育 B.智育 C.功利主义教育 D.商业教育 5.下列哪一项不属于 ...帝国主义在华训练学前教育师资的主要途径?( C )P104 A.兴办幼稚师范学校 B.吸引留学生到东、西洋接受幼教专业训练 C.选派幼教师资到东、西洋深造 D.任教于中国的学前教育机构 6.中国第一所乡村幼稚园是1927年由陶行知创办的( B )P135 A.南京鼓楼幼稚园 B.南京燕子矶幼稚园 C.南京高师附属小学幼稚园 D.厦门集美幼稚园 7.1949年11月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成立后,下列哪一项措施使我国幼教工作有了全国统一的领导?( A )P228 A.在初等教育司下设幼儿教育处 B.在初等教育司下设学前教育处 C.设立学前教育司 D.设立幼儿教育司 8.关于新中国建立初期的教育总方针,不正确 ...的一项是( C)P228 A.教育必须为国家建设服务 B.学校向工农开放,着重为工农服务

中国文化史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中國文化史期末考試題 班級座號姓名: 範圍:中國文化史全冊 一?單一選擇題:(40題,每題1分) 1.自印刷術發明以後,雕版刻印經典皆採用印刷用標準字體,使用達千餘年至今不變,請問這種漢字的書 體是(A)小篆(B)隸書(C)楷書(D)草書。 2.十九世紀末,田賦在清政府財政收入中比例大為下降,而關稅,釐金,鹽稅三項收入大增,佔財政收入 百分之六十。請問關稅大增應始自於何時?(A)康熙年間(B)雍正年間(C)乾隆年間(D)光緒年間。 3.西晉的「世兵制」為了確保兵源,士兵及其眷屬均納入軍戶中,與民戶分離,並且世代為兵。請問歷代 兵制中與「世兵制」規定最吻合的是:(A)唐朝府兵制(B)中唐募兵制(C)宋代禁兵(D)明代衛所制4.隋及唐初「山東」及「關隴」世族勢力仍強,哪一事件之後,世族衣冠蕩然無存,宗族力量大為萎縮? (A)武后刻意催折(B)科舉的盛行(C)安史之亂(D)黃巢之亂。 5.後漢書記載:「光武皇帝搵數世之失權,忿彊臣之竊命,矯枉過直,政不任下,雖置三公,事歸臺閣。自 此以來,三公之職,備員而已。」這種「人治色彩」濃厚,又破壞體制的作為是始自何時?(A)漢高祖(B)呂后(C)漢武帝(D)王莽。 6.金屬貨幣出現後,銅錢長期以來皆為中國之主要貨幣,但何時卻因銅錢缺乏,而出現何種新品?(A)王 莽時,廢五銖錢(B)唐憲宗時的飛錢(C)宋代發行紙幣(D)明清時發行銀碇。 7.台北故宮博物院藏有一在山西省夏縣西陰村出土的蠶繭,此蠶繭經研究乃經過人工切割。其意義為何? (A)證明當時蠶已由人類養殖,並有相當數量(B)表示當時的鐵器文明相當發達(C)證明當時先民普遍穿著絲衣(D)證明西陰村為夏代文化遺址。 8.小說中「李四平時是篤實敬業的農民,日子倒也過的其樂融融。這日女兒巧嬌將遠嫁百里外的陳家,卻 因為被巡檢司盤查到沒有路引而送官嚴辦,一場喜事也因此耽擱了,讓張三後悔不已。」請問哪一制度實施後,李四就不會有此困擾了?(A)租庸調法(B)兩稅法(C)一條鞭法(D)攤丁入地。 9.在茶會上,一面討論茗品理論,一面以宜興紫砂茶壺品茗,小宗讚嘆道:『《茶經》問世以後,民間或官 方都很重視,歷代一再刊行,已有數種刻本。難怪名詩人梅堯臣會說:「自從陸羽生人間,人間相學事新茶。」』請問小宗應是哪一朝代的人?(A)唐代(B)宋代(C)元代(D)明代。 10.飲食是傳統中國文化的內涵之一,除滿足口腹之慾外,下列哪一項食物展現中國文化出兼容並蓄的特質? (A)漢代以大豆製成豆腐(B)諸葛亮征南蠻時發明的饅頭(C)唐人發明的餛飩及餃子(D)漢代的燒餅及清代的薩其瑪。 11.明代中期以後,經濟發達的江南出現許多構築精巧的私家林園,奠下中國園林建築基礎的應是何時的中 國士人?又與何種學術思想有關?(A)兩漢時代,經學(B)魏晉南北朝,玄學(C)隋唐時代,佛學(D)宋元時代,理學。 12.漢族服飾由「上衣下裳」轉變為「上衣下褲」,男子從此在袍衫內多著褲,婦女除穿裙之外也喜歡穿褲, 這種風氣始自於何時?(A)漢代(B)魏晉南北朝(C)唐代(D)宋代。 13.小文想瞭解當代農業上精耕細作的理論與經驗,也想知道先秦雜家代表性著作,他應該閱讀哪一本著作? (A)呂氏春秋(B)管子(C)戰國策(D)漢書藝文志 14.古代中國以農立國,歷代農學著作甚豐,哪一本書中不但記載蕃薯、棉花等農作物的栽培方法,並收錄 如筒車、翻車農具資料,提出相關農政措施,是當代農政體系最完備的一本書?(A)賈思勰《齊民要術》(B)王禎《農書》(C)徐光啟《農政全書》(D)氾勝之《氾勝之書》。 15.中國傳統觀念中,人可以與天相感通,經由體驗而加以認識,即所謂「盡心知性以知天」顯現傳統中國 文化哪一特色?(A)強調人的尊嚴(B)重視家庭倫理(C)注重以人文本的人文精神(D)注重內心修養。 16.近代中國在追求富強的過程中,「商務」、「商戰」、「招商」等重商思想流行,當代學者薛福成指出:「論 一國之貧富強弱,必以商務為衡。」學者王韜也強調:「今日中國欲至西人而自強,亦莫如由商務始;欲商務興旺,莫如設立商務局始。」請問這一思潮何時開始在社會上廣為流行?(A)鴉片戰爭(B)英法聯軍(C)甲午戰爭(D)八國聯軍 17.蘇轍上書言:「金飾之取人,送文書,習課程,未有不可為吏者。若求知不難,而得之甚樂,是以群起而

孙培青《中国教育史》 重点内容整理 第二章 第三节 “六艺教育”

第二章第三节“六艺教育” 一、六艺的内容 西周不论是国学还是乡学, 不论是小学还是大学, 都以“六艺”为基本学科, 只是在要求上有层次的不同。六艺教育起源于夏代, 商代有所发展, 西周在继承商代礼仪教育的基础上, 使它得到发展和充实。 1、礼乐: 奴隶主贵族的礼和乐是密切配合的, 凡是行礼的地方, 就需要有乐。礼乐贯穿于整个社会生活, 体现了宗法等级制度, 对青年一代政治思想、道德品行的培养有重大的作用。 礼:凡政治、伦理、道德、礼仪都包括在内,周礼的教育不仅在于养成礼仪规范,同时具有深刻的社会政治作用,通过礼制表明尊卑上下的等级关系,强化宗法制度和君臣等级制度。 乐:包括诗歌、舞蹈和音乐,是当时的艺术教育,陶冶人的感情,包含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的要求,使强制性的礼转化为人们内在的道德和精神的需求。 2、射御: 射:拉弓射箭的技术。御:驾驭战车的技能。西周的武装力量以战车为主,武士必须有驾驭战车的技术,青年达到一定年龄就要受训练。 3、书数:

书:文字。西周时期把文字构造规律归纳为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六个方面,称为“六书”。当时有了我国最早的儿童识字课本——《史》。这是西周小学主要的教学内容。 数:算法,以及历法等与数字计算相关的知识。这也是西周小学的主要教学内容。 二、六艺的特征 西周的教育内容可以总称为六艺教育。它是西周教育的特征和标志。六艺教育包含多方面的教育因素。它既重视思想道德, 也重视文化知识; 既注重传统文化, 也注重实用技能; 既重视文事, 也重视武事; 既要符合礼仪规范, 也要求个人道德修养。六艺教育有符合教育规律的历史经验, 可供后世借鉴。 三、意义 “六艺”教育经历了夏、商的发展,到西周最为完备,是西周教育的特征和标志。“六艺“既重视思想道德,也重视文化知识;既重视传统文化,也重视实用技能;既重视文事,又重视武备;既要求符合礼仪规范,又要求内心情感修养。总之,“六艺”体现了文武兼备、诸育兼顾的特点,反映了中华文明发早期的辉煌。

中考历史总复习资料大全

历史中考总复习资料 炎黄尧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 秦汉三国晋一统,南朝北朝是对头; 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 中国历史第一册 一、我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云南的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 2、北京人生活的时间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年,最早使用天然火。 3、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6000多年前,生活在长江流域的河姆渡人已栽培了水稻,5000多年前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半坡人已栽培了世界上最早的粟和蔬菜。 二、夏、商、西周奴隶制王朝 1、约公元前21世纪,禹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这表明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通过推举选出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叫禅让制)。 2、约公元前16世纪,汤灭夏建立了商朝。商朝时盘庚迁都至殷并使统治稳定下来。 3、商朝制造的司母戊鼎是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青铜器。(记熟书P12的司母戊鼎图)湖南宁乡出土的四羊方尊是青铜器中的精品。 4、约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发兵灭亡了商朝建立了西周。 5、西周实行分封制,春秋时期,分封制开始瓦解。战国时期,分封制逐渐 被郡县制取代。秦时实行中央集权制。唐三省六部制,唐朝以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为中央政府最高统治机构。元朝的中央和地方机构:中央实行一省制: 元朝废除三省,设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设枢密院,为最高军事机构,同时设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地方实行行省制:除河北、山西、山东由中书省直接管理外,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 三、春秋战国(东周) 春秋时期是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战国时期是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 1、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春秋时期从公元前770年开始到公元前476年结束。战国时期从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 2、春秋时期第一个称霸的诸侯是齐国的齐桓公,他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使国家日益强大。最后一个霸主是越王勾践。春秋五霸是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3、战国时期的主要诸侯国有齐、楚、秦、燕、赵、魏、韩,史称“战国七雄”(各主要诸侯国的位置——北燕南楚、西秦东齐、上中下是赵魏韩)。赵、魏、韩是由春秋时期的晋国分裂而来的。 4、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主要原因是实行商鞅变法,战国时,地处最西边的诸侯是秦国。 5、我国最早的音乐教育制度形成于西周。最早出现铁农具的时期是春秋时期 6、战国时,秦国李冰主持修建的都江堰是著名的水利工程,它使成都平原变成“水汗从人,不知饥馑”,有“天府之国”美称。 7、汉字的演变(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汉字源于甲骨文,商周时期,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叫金文,又称钟鼎文。雕塑艺术在商朝和西周时期已发展到很高水平。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商朝。 8、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老子(李耳),其朴素辩证法思想反映在《道德经》里;庄子是战国时道家学派的继承人物。 9、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孔子(孔丘),他整理了《诗经》,编订了《春秋》,其言行记载在《论语》中;战国时期的孟子是孔子学说的继承人物,他们主张实行“仁政”,认为“民为贵,君为轻”,反对连年不断的兼并战争。 10、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墨子,他主张“兼爱”、“非攻”、反对不义战争。 11、法家代表人物是韩非,他主张权力集中到君主手中,按现实需要进行改革,以法治国。 12、孙武是春秋晚期齐国杰出的军事家,著有《孙子兵法》一书;战国时杰出的军事家孙膑著有《孙膑兵法》。 13、战国时期,许多思想家对社会变化提出不同的看法,著书立 1

中国法制史期末考试试题

中国法制史期末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 案的序号填在题后的括号。每小题1分共50分) 1.为讨伐有扈氏而发布战争动员令《甘誓》的是( ) A.黄帝 B.启 C.汤 D.周武王 2.赎刑作为一个制度始于( ) A.夏 B.商 C.西周 D.春秋 3.西周在王位继承上实行( ) A.兄弟相宗制 B.嫡庶继承制 C.嫡长子继承制 D.父死子继制 4.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较系统的并为以后历代法典滥觞的封建法典是( ) A.《大府之宪》 B.《宪令》 C.《法经》 D.竹刑 5.依律发布反对或推翻朝统治的言论则构成( ) A.以古非今罪 B.妄言罪 C.非所宜言罪 D.怨望诽谤政治罪 6.增设加役流作为死罪的减刑的是( ) A.《开皇律》 B.《贞观律》 C.《武德律》 D.《永徽律》 7.北宋末年查检无主田收归国有的法律称为( ) A.屯田制 B.限田制 C.均田法 D.公田法 8.现存关于遗嘱继承的最早的法规是唐代制定宋代沿用的( ) A.《户令·应分条》 B.《户绝法》 C.《丧葬令》 D.《户绝条贯》 9.在元朝建立前后的立法活动中被《新元史·刑法志》称为元朝“一代法制之始”的是( ) A.《大札撒》 B.《条画五章》 C.《至元新格》 D.《大元通制》 10.元代死刑定制为( ) A.绞、斩二等 B.斩、陵迟二等 C.绞、斩、陵迟三等 D.绞、斩、枭首、陵迟四等 11.元代地方官吏自行编制的一部法律汇编是( ) A.《元典章》 B.《至元新格》 C.《大元通制》 D.《经世大典》 12.《大明律》最后完成于( ) A.洪武元年 B.洪武七年 C.洪武二十二年 D.洪武三十年 13.明朝统治者为加重对官吏贪赃受贿罪的处刑在明律中特设“受赃”一卷于 ( ) A.《吏律》 B.《刑律》 C.《礼律》 D.《名例律》

简明中国教育史复习资料

简明中国教育史复习资料 第一章原始社会和夏、商、西周的教育 1.西周的教育政策和学制系统——国学 天子所设大学,诸侯所设的大学,书上 西周学校的教师和教育内容——西周的教育内容 (1)大艺:诗、书、礼、乐称为?大艺?,是大学的主要课程。 (2)小艺:书、数称为?小艺?,是小学的主要课程。 (3)礼:①?礼?类似政治伦理课,是西周大学中最重要的课程。?礼?包括了整个宗法等级世袭制度、道德规范和仪节。②《左传·隐公十一年》:?礼者,经国家、定社稷、叙人民、礼后四者也。?这反映了?礼?的重要性,是立国的准绳,具有国家根本大法的性质,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贵族子弟学会了?礼?,在政治活动、外交活动及道德生活中,行动才会合乎规范,站稳贵族的立场,显示贵族的尊严,有利于任官和治民。 ③大学中所教的?礼?,则是贵族生活中所常见的?五礼?:吉礼、凶礼、宾礼、军礼、嘉礼。 2.(什么是“射”,什么是“御”?)“射”和“御”是军事训练课。 ①?射?是指射箭,西周贵族子弟到了入小学年龄,就要接受正规训练,不能射箭的人,不能称男子之职。?射?在国学、乡学中都是重要的内容,都有一定的教练场所。西周对射箭的教练十分重视,射箭的训练也十分严格,国学、乡学都要为贵族青少年参与大射和乡射准备条件。每年大祭之前要举行射箭比赛,选拔武士,仪式隆重,并饰以礼乐。 ②?御?是指驾车。贵族子弟达到一定年龄就要进行驾车技术的训练,并以能御、未能御区别长幼。驾车要沉着、敏捷、熟练,并能随时配合射手,创造有利的射击机会,所以说学习驾车要经过严格的训练。 第二章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 1.(什么是稷下学宫?)(P20) 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齐国的一所著名学府,是战国时东方的文化教育中心,也是诸子百家学术争鸣的中心场所,因其建于齐国都城临淄的稷门之下而得名。作为一种教育机构,稷下学宫虽然是齐国官办,但它实际上又是由许多私学组成,因此,稷下学宫更像是一所私学联合体,综合发展了春秋以来私学的长处。 2.孔子的教育思想(P23-39) (一)孔子在教育基本理论上的主张 (1)关于教育的作用和地位1教育的社会功能:教育与政治、经济、军事、行政、法律的关系;2教育对个人发展的作用。 1.关于教育的对象 ?有教无类?的基本含义就是主张打破少数奴隶主贵族对文化教育的垄断,扩大受教育的对象,使那些愿意学习而在经济条件和时间上又允许的人都能入学,不论贫富、贵贱以及?国别?,都可有受教育的权力和机会。 ①孔子提出?有教无类?的主张,扩大了受教育的范围。②孔子并不是主张人人平等地受教育。认为下等民众不必受教育,或不能受同等的教育,仍然坚持教育的等级观念?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2.关于教育的目的:培养德才兼备的君子。通过教育来培养士、君子?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3.关于教育内容:道德教育和知识教育,一般文化知识的学习服从于道德教育的需要。 六经《诗》、《书》、《易》、《礼》、《乐》《春秋》都向学生传授,排除了天命鬼神等迷信色彩的内容。 (二)孔子的教学思想 1.因材施教:这项原则主要解决教学中统一要求与个别差异的矛盾。孔子本人并没有提出?因材施教?这个命题,朱熹概括孔子的教学经验时,指出:?夫子教人各因其材?,遂有?因材施教?的名言。孔子的教育实践却充分体现了这一原则,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从学生实际出发进行教育和教学。 2.启发诱导:?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项原则主要解决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调动学生积极性的矛盾。 3.学思并重:阐述了学与思的辩证关系,他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学习不加思考就会迷乱而不明,只思考不学习就会空乏而不实。 (三)孔子的道德教育思想 德育内容以礼和仁为核心,以孝为基础的社会伦理关系。 1.立志乐道:?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朝闻道,夕死可矣。? 2.克己内省:道德教育贵在培养道德自觉,自我约束,自我反省。 3.身体力行:?力行近乎仁?。身体力行也可以说要知行统一、言行一致。首先要成于内而形于外,道德修养的高低要见诸行动。 4.改过迁善:发扬优点、长处和克服缺点、错误 5.德育内容:仁爱、孝悌、忠恕、礼义、诚信 (四)孔子关于教师的论述 1.学而不厌,诲人不倦;2热爱学生,对学生无私无隐,全力教诲;3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 3.孟子的教育教学思想(P43) 盂子根据对教育的作用的看法,确定教育目的为?明人伦?。教育内容是以孝悌为主体的道德教育。

中国古代史期末考试复习资料总结

《中国古代史》期末考试复习资料总结 学校:班级:姓名:学号: ★(各课重要知识点,要求学生识记、掌握,并加以运用) ★(期末考试题目类型有:一、单项选择题;二、填空题;三、判断改错题;四、列举题;五、材料分析题) 第1课: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元谋人(其生活距今约170万年,在云南省元谋县发现的) 2、人跟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会不会制造工具。 3、北京人:距今约70万年,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发现的。北京人还保留着猿的某些特征;使用粗糙的打制石器,使用天然火,过着群居的生活。 4、山顶洞人:距今约一万八千年,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发现的。山顶洞人的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使用打制石器,但已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使用人工取火;用骨针缝制衣服;他们生活的集体是由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氏族。 第2课: 1、姆渡原始居民:距今约七千年,位于长江流域,体现的是长江流域原始农耕图景的原始居民遗址。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住干栏式房子,挖水井,饲养家畜,打猎捕鱼;会制造陶器和简单的玉器、原始乐器。 2、半坡原始居民:距今约五六千年,位于黄河流域,体现的是黄河流域原始农耕图景的原始居民遗址。已使用磨制石器,种植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住半地穴式房子;制彩陶;饲养动物、使用弓箭、打猎捕渔;已会纺线、织布、制衣。 第3课: 1、黄帝和炎帝都是生活在黄河流域的两个著名的部落首领,距今约四五千年。后 来,黄帝和炎帝结成联盟,打败蚩尤。从此,这两个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 2、黄帝为中华文明乃至世界文明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因此黄帝也被称为“人文初祖”。 3、尧、舜、禹的“禅让”。这种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历史上称为“禅让”。

中国教育史重点总结知识分享

中国教育史重点总结 1、学校萌芽的传说—学校的名称9 2、西周的六艺教育及其特点 3、辟雍/大学、小学、乡校/官师合一 西周大学教育场所的一种名称。据说辟雍四周环水,中间高地建筑学宫,组成四合式的大院。这些学堂居于不同的方位有不同的用途,而获不同的名称。因其为官方最高学府故称学宫。它的四周有水环绕,又称泽宫。它是教射、比射选士的场所,又称射宫,其实一也。 4、私学的兴起26 (一) 官学见于史传记载的只有两件事,即鲁僖公修泮宫,郑国子产不毁乡校。这些缺乏事迹可供记载说明官学不仅没有新发展而且走向衰落。影响官学衰落的诸多原因中 (1) 贵族子弟命定为统治者,学习文化知识与其权位并无直接联系。他们养尊处优,只图享受而不重教育,缺乏上进精神失去学习动力。官学 (2) (3) 不论国学还是乡学都难以维持。宫廷中的一部分司礼司乐的专家以及其他方面的一些知识分子流散四方,发挥自己的一技之长以传授为业在社会中谋生,造成文化下移的现象。民间分布有多种学术人才, (二) (1) 1 权机构。而士阶层中有许多有才能的人在,活动能量颇大,在政治斗争或军事斗争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2、新兴地主阶级为了扩大自己的经济利益和政治势力也需要士来为自己服务。 3、士从自己的利益和政治立场出发也积极投靠有权势的人,寻找出路,以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 由于政治斗争的需要,养士出现了竞争,养士之风开始形成。社会上有大批自由民争着要成为士,首先需要学习文化知识,从师受教,这就成为新时期教育发展的推动力量。没 (2) 地主阶级迫切需要掌握文化的新人才、以新的思想理论来为他们的利益服务。他们成为促进新的文化机构——私学发展的社会力量。 私学的出现是历史的必然,私学的产生是由于社会发展的需要。私学的发展促进了思想学术上的百家争鸣 5、全面掌握孔丘的教育思想29 重视教育的作用 ——中国自夏商周依赖就有重视教育的优良传统,孔丘继承了这种优良的传统并进一步在理论上加以发展。 ——孔丘认为教育对社会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是立国治国的三大要素之一。教体育事业的发展要建立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之上。治国的基本大纲要解决三个条件即:庶、富、教。 即首先要有较多劳动力,其次要是人民群众有丰足的物质生活,左后要使人民受到政治伦理教育,知道如何安分守己。这三者的先后顺序表明三者之间的关系,庶与富是实施

中国教育史考试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1.京师同文馆 1862 年清政府在北京设立的第一所官办新式学校,由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直接管理。初 创时仿俄罗斯馆,专修外国语。在人才培养方面,主要培养外语、外交和翻译人才,并兼及 其他新式的行政等人才。在课程方面,外语居于首位;也有算学等科目;汉文经学,贯穿始 终,特别重视对学生封建道德习惯的培养。在教师方面,有外国人也有中国人。在经费方面,从海关税务司办公经费项下提成。 京师同文馆的历史地位: 第一,京师同文馆是洋务学堂的开端,也是中国近代新教育的开端,近代以来向西方学 习由观念变为现实。 第二,它身处帝都北京,乃至全国政治和文化中心,又为洋务中枢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直 接统领,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它的一些重要举措以及由此引起的争执往往能反映出各派关于 教育改革的观点。 2.洋务学堂 洋务学堂是洋务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在于培养洋务活动所需要的翻译、外 交、工程技术、水陆军事等多方面的人才,其教学内容以所谓“西文”与“西艺”为主。洋 务学堂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外国语学堂、军事学堂、技术实业学堂。洋务学堂数量少、规模 小;地区集中;学堂各自独立,附属洋务机构。 洋务学堂的特点(评价洋务学堂): 具有浓厚的半封建半殖民地色彩:以京师同文馆为例,招生始限于八旗贵胄子弟,后 扩大为正途科甲人员,始终有严格的等级界限;传统道德的灌输和儒家经典的研习仍是学习 的内容。 近代资产阶级学校的萌芽,是近代新教育的开端:以造就各类专门人才为目标,与传 统学校养成科举入仕人才不同;开设外语、自然科学等一些新式课程,这是区别于传统学校 的重要标志;改革教学制度和方法,采用西方班级授课制和分年授课计划。 3.中体西用 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张之洞在《劝学篇》中对其进行了全面论述。“中学为体” 就是把《四书》《五经》等旧有的中国文化作为最根本的主体内容,是学习的主要内容。“西学为用”就是用西政(指西方有关文教制度、工商财政等管理层面的文化)、西艺(近代西方科技)、西史等来观察、分析和处理当时世界上出现的各种事务,为洋务事业服务。这一 思想主张在维护封建制度和封建纲常名教的原则下,谨慎地接受西方资本主义的技艺,以维护封建制度。它是中国近代史上一种重要的政治思潮和文化思潮,起于洋务运动,而影响到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伦理等观念意识,是中国近代政治斗争和文化斗争的 产物。 4.张之洞(顺便整理劝学篇) 他是清末大官僚,近代中国政治、工业、教育、学术重要而复杂的人物之一。他的一生 教育实践和教育思想基本上反映了中国近代新学与旧学、中学与西学之争的文化和教育发展 史,因此张之洞的教育思想在中国教育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主要著作为《劝学篇》,全面论述了“中体西用” ,即主张在维护封建制度和封建纲常名教的原则下,谨慎地接受西 方资本主义的技艺,以维护封建制度blabla (讲一讲中体西用的含义)。张之洞是兼具新、旧两面性格的人,他是那个过渡时代典型的过渡性人物的代表。 5.京师大学堂

2014年版学前教育史第五章著名教育家的学前教育思想与实践

2014年版学前教育史第五章著名教育家的学前教育思想与实践

第五章著名教育家的学前教育思想与实践 第一节蔡元培的学前教育思想“学界泰斗,人世楷模”,这是毛泽东同志对蔡元培先生光辉一生的高度评价。 论教育方针 1、军国民主义教育,即体育 2、实利主义教育,也就是智育 3、德育主义教育,即公民道德教育,基本内容:自由、平等、博爱 4、世界观教育,是“超轶乎政治的教育” 5、美育教育,可以“陶冶吾人之感情啊,使有高尚纯洁之习惯” 蔡元培的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否定了中国封建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教育宗旨,是历史的进步,成为民国初年国家颁行教育方针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培养儿童成为德、智、体、美和谐发展的人才也从此起步。 对传统儿童教育的批判和“尚自然”“展个性”的主张 蔡元培把批判传统的儿童教育、发展儿童个性,作为民国教育改造传统教育的起点。 蔡元培说:“知教者,与其守成法,毋宁尚自然;与其求划一,毋宁展个性。” 蔡元培列举了托尔斯泰的的自由学校、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蒙台梭利的儿童教育等,说明这种小教育的特点。他还指出,要做到尊重儿童个性、选择正确的教育方法,必须进行儿童心理研究与儿童心理实验,教师还必须有充分的知识,才能足以

适应这种新的儿童教育。 三、论学前美育 (一)、论美育与德、智、体各育并重 美育:蔡元培在《美育》一文中指出:“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 蔡元培认为美育是培养健全人格不可缺少的。 (二)、论学前美育的实施 蔡元培将美育实施的途径归为三类:家庭美育、学校美育、社会美育。 1、家庭美育或胎教院、育婴院的美育 首先是接受家庭美育,但蔡元培因怀疑家庭教育的功能,主张儿童出生后最好是实行公育,他的理想是以儿童公育代替家庭教育。 胎教院的美育,蔡元培将之视为对儿童实施美育的起点。胎教院要处处包含美育的因素,院址选择、建筑、环境、布置、设施、人员等都要适合孕妇生活和胎儿成长。 2、幼稚园的美育 蔡元培主张,儿童满三岁入幼稚园。舞蹈、唱歌、手工,都是美育的专课。就是教他计算、说话,也要从排列上、音调上适合他们的美感,不可用枯燥的算法与语法。 3、社会的美育 诸如美术馆、美术展览、音乐会、剧院、博物馆、动物园、植物园,甚至街道、房舍、店铺的美化等,都包含着丰富的美感教育因素,只要注重观察和引导,对陶冶儿童美的兴趣、美的感觉、美的表达都起着良好的作用。

中国教育史期末考试内容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中国教育史》 试卷(A B C) 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5分) 1、美国教育家克伯屈1918年创立____________________,该教学方法于次年输入我国。 2、1862年6月11日,_________________正式开学,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的开端。 3、明朝自嘉靖后,连续发生过四次大规模的________________事件。 4、______________作为西方列强文化侵略政策的一部分,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上,具有两重性 5、_______________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选士的主要制度。 6、汉代名师大儒办的私学,通常包括两种学生,即及门弟子和________________。 二、名词解释题(每题5分,共35分) 六艺教育22 两周国学、乡学、小学还是大学,都是以“六艺”为基本学科,只是在要求上有所不同。西周的教育内容总称为六艺教育,它是西周教育的特征和标志。六艺包括礼乐、射御、书数。它包括多方面的教育因素:既重视思想道德,也重视文化知识,既重视使用技能。包括德智体美多方面的教育,形成了一种教育传统,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 有教无类32 孔丘提倡“有教无类”作为办学方阵,指导他的实践活动,是孔丘思想的组成部分。有教无类本来的意思是:不分贵贱贫穷和种族,人人都可以入学受教育。孔丘实行有教无类的方针,广泛地吸收学生。实行有教无类的方针,满足了平民入学受教育的愿望,适应了社会的需要,将受教育范围扩大化,有利于中华文化的发展。 性恶论73 荀况批评性善论,未得到实际验证,是一种无实用价值的理论。他认为,性恶论更能说明问题。荀子认为,人的本能中不存在道德和理智,如听任本能发展而不加节制,必将产生暴力,所以说人性恶。因此在谈论人性的时候,应该把人的先天素质与后天获得的品质区分开来。荀况的性恶论是其教育思想和政治思想的基础理论。 稷下学宫55 稷下学宫是战国时代齐国一所著名的学府,因齐国君主在稷下设立学宫,稷下学宫因此得名。它既是战国百家争鸣的中心与缩影,也是当时教育上的重要创造,其性质是一所由官家举办而由私家主持的特殊形式的学校,同时是一集讲学、著述、育才活动为一体并兼有咨议作用的高等学府。具有学术自由、待遇优厚,与齐国政治息息相关。对我国古代学术、文化、教育产生过重大的历史影响。 三纲领八条目91 《大学》的提出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被称为“三纲领”是一个要求由低到高、

历史教学论复习资料.pdf

《历史教学论》复习题 名词解释: 1.教学目标 是通过教学活动后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可分为学科目标,阶段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课时教学目标。 2.课程 在西方,“课程”最早出现在英国教育家斯宾塞的《什么知识最有价值》文中,常见的含义是“学习的进程”。在我国,课程一词始于唐宋,狭义的课程即学科或者教学科目,广义的课程不仅包括学科,还有学习者的学习经验或者体验。 3.综合课程 为了克服学科课程分科过细,避免学科之间缺乏联系,对相关学科进行综合化的编制,把若干相关学科合并起来编订的课程。 4、课程标准: 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和评价建议。 5.历史教材 广义是指师生为了达成历史教学目标进行教学活动而利用一切素材和手段,即教学的材料,狭义是教科书。 6.固定制 指由国家教育行政部门采取有计划的行政的方式,专门组织人力进行教科书的编写工作,采用自编自审的方式,并制定专门机构出版发行,指定全国各地学校统一使用。 7.审定制 指教科书的编写由民间组织进行,但须各国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组织专门人员审查批准后方可出版,供学校使用。 8.认定制 指教材的编写由民间组织,然后经过国家教育部门的原则认可后,方可使用。 9.选定制 书的编写、出版、发行、使用等等,国家不控制,不干涉,完全由民间来组织。 10.专题史体例 建立以政治史、经济史和思想文化史等模块为框架,历史专题为单元,贯通古今,中外混合的历史知识体系。运用专题史的形式可以不必像通史那样的时间顺序编写,可以跳跃式叙述,可以把本国的历史和外国历史的叙述紧密结合,充分发挥中外历史合编的优越性。 11.学习 答:广义是指学习者(人和动物)在生活中获得个体经验,并引起行为变化的过程。狭义是指学生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获得知识与技能,并掌握一定思想观念和行为规范的过程(指学生的学习)。 12.研究型学习 答: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一定的课题,通过个人和小组合作,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进行主动探究的一种学习活动。 13.自主学习 答:是一种个体自觉的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选择学习方法,监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的过程与能力,它强调个体学习的主动性。

2014年版学前教育史第三章 清末的学前教育

第三章清末的学前教育 第一节清末学前教育制度的建立 一、发展学前教育的社会动因:从政治、经济、思想动因分析 1、政治方面①:学前教育体制改革 ②:近代以来帝国主义在政治、经济,军事、宗教以及教育等方面对中国的侵略加剧,通过不平等条约剥夺中国了中国的许多主权,使中国陷入生存危机中《天津条约》签订后外国教会在华的不断扩大,使中国的儒学和传统教育受到冲击,严重的削弱了后者的权威性和翁定性. ③:清朝统治者被迫进行旨在“富国强兵”、谋取生路的变法运动中国先后经历了洋务运动、百日维新和清末“新政”教育改革始终是被关注的中心课题之一。洋务运动开办洋务学堂和留学教育,百日维新费八股改科举,新政中废除科举、创建学部、颁行《癸卯学制》 ④女子教育遭到排斥和忽视,起步时间滞后,第一部全国性的近代学前教育法令《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颁布于1904年1月。第一部近代女子教育法令《奏定女子小学章程》和奏定女子师范学堂章程》1907年颁布。 2、经济方面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促使教育体制向社会化转变,而学前教育的社会化是整个国家社会化的一部分 ②:资本主义的发展促使原有的一家庭为单位的自给自足的生产模式走上衰弱,被工业化和社会化的经济模式取代 ③:人才缺少,不能满足工商业发展的需要,学前教育突破以零散的蒙塾和家庭为单位的旧模式向社会化转变 3、清末学前教育的改革,变法的思想下推动的 ①:外国势力入侵,加剧了中国社会的内部矛盾 ②:改革的不顺利 康有为的思想体系: 1、混合了儒家的今文经学、《礼记》“大同思想”以及佛教和西方基督教教的的学说,这些思想在他的《大同书》中得到集中体现。 2、《大同书》的构思 ①描绘了一个人人相亲相爱的美好世界、在这个被称为“大同之世”的美好世界里,儿童完全由社会共育 ②未出生之前享受胎教 ③出生开始送到公立育婴院,有社会抚养 ④3岁后转到慈幼院或继续在育婴院接受良好的保育、以后依次接受小学中学大学的教育 ⑤20岁学成毕业后为社会服务 3、《大同书》关于学前教育的主张 ①、保育员的选择。 ②、育婴院的内外环境 ③育婴院的保育方式。以保育为主,逐步掌握各种谋生技能 4、《大同书》有关未来社会教育模式构想的核心 ①教育的社会化、儿童从未出生之前的胎教到大学毕业,所有的教养活动,都通过社会教养机构来实施 ②、公养公教,从胎教到大学的一切费用由社会承担,儿童在大学毕业之后、通过社会服务来偿还。 5,、评价 《大同书》关于儿童保育的规划,也较为全面的反应了康有为学前教育改革的思想,并对当时中国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梁启超的学前教育思想: 1、新民学说核心要旨:国家强弱的根本在于民,而每一个民的强弱在于其早期所受到的教育 2、反对洋务派的“中体西用”主张更全面的吸取外国的先进文化,建立系统的近代化国家教育制度,提出建立中国学前教育体制的构想 3、主张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规划不同阶段学校教育的任务 4、列出来教育次第表,根据身体、知、情、意、自观力等五方面发展年龄特点,将人的年龄阶段划分为幼儿期(5岁

《中国教育史》2015年春期末A卷及答案

湖北科技学院教育学院2015年春季学期 2013级小学教育本科 《中国教育史》期末考试试卷(A卷、闭卷)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2小题,前7题每题1分,后5题每题2分,共17分) 1.从教育意义上说,原始宗教活动中的巫又是原始文化知识的保存者和传播者,是知识分子的前身。 2.西周的学校教育内容主要表现为“六艺”,它们分别是指礼、乐、射、御、书、数 六方面知识和技能。 3. 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齐国的一所著名学府,制定历史上第一个学生守则《《弟子职》》。 4. 《颜氏家训》被认为是我国封建社会第一部系统完整的家庭教育指导书,它的作者是南北朝时期的颜之推 5.颜元在教育内容上强调实学,在教学方法上强调习行 6.魏源在其著作《海国图志》中提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是鸦片战争时期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思想代表。 7.抗日战争初期,国民党政府将部分大学迁往内地,迁往云南的称西南联合大学。 8.孟子明人伦的教育目的的基本内容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9.《中庸》将学习的过程具体概括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五个先后相续的步骤。 10.《四书》包括《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它是由朱熹编定的。 11.蔡元培主张五育并举,这五育是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 12.晏阳初针对当时我国农村存在的“愚”、“穷”、“弱”、“私”四大问题提出的“四大教育”是指文艺教育、生计教育、卫生教育、公民教育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空2分,共20分) 1. 在论述教育与经济发展关系中,提出“庶→富→教”这一思路的是哪位教育家? A、孟子 B、孔子 C、荀子 D、老子 2.道家的教育主张是什么? A、“不言之教” B、“以法为教” C、“兴利除害” D、“化性起伪” 3.“太学”这一官办教育机构是在哪个朝代出现的? A、唐代 B、汉代 C、秦代 D、周代 4.《白鹿洞书院揭示》是谁制定的?

中国教育史知识点归纳

中国教育史 1.原始人群时期的教育 教育内容:简单、名副其实的生活教育 教育方式:综合习惯言传身教(口耳相传、行为模仿) 2.氏族公社末期学校的萌芽 (1)学校萌芽的原因(理解) 政治上,氏族社会末期部落显贵对文化知识的垄断促使教育的分化; 经济上,生产力的发展,剩余产品,体脑分工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可能性; 文化上,文化的发展、知识的积累,尤其是文字的形成,为学校的产生创造了有利条件。(2)学校萌芽的传说(学校的名称) 成均——实施乐教之地 庠——养老与教育 (3)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 ①教育目的一致,教育权利平等; ②以生活经验为教育内容,包含多种方面; ③教育活动在生产生活中进行; ④教育的手段局限于言传身教; ⑤男女教育有区别,根源在于分工; ⑥教育还没有专门的场所和专职人员。 3.西周的学校的特点 A.设置完备 (1)两类:按行政级别分为 国学:设在王城及诸侯国都(中央学校) 乡学:设在国都郊外的六郊(地方学校) (2)两级:按入学年龄分为 小学:在公宫南之左 大学:在郊,天子曰辟雍,诸侯曰泮宫 4.西周教育制度的主要特征——学在官府 (1)学在官府:学术和教育为官方所把持。国家有文字记录的法制规章、典籍文献以及祭祀典礼用的礼器全都掌握在官府,普通百姓根本无缘接触到。 (2)“学在官府”的原因 客观原因:社会生产力低下,影响文化教育的发展。(唯官有书,而民无书;为官有器,而民无器;为官有学,而民无学) 根本原因:奴隶主贵族专制,统治阶级想通过垄断文化教育,在贵族子弟中培养治国人才。(3)“学在官府”的具体表现——官师不分,政教合一 5.西周的教育内容——“六艺”教育 礼乐射御书数 《史籀篇》是中国历史上记载最早的儿童识字课本,已失传。

外国教育史复习资料

《外国教育史》复习资料 一、近代各国教育制度 英国: 1、4R:是西欧各国中世纪以及近代初等学校的基本课程。包括宗教(Religion)教育,以及读(Read)、写(Write)、算(Reckon)的基本技能。因这4科的英文名称的第一重音均为R,故称“4R”教育。 2、导生制:起源:1789年,英国非国教派的新教传教士兰卡斯特在伦敦招收各种基督教派儿童时采用;同时,国教派传教士贝尔在英殖印度招国教派儿童办类似学校。做法:选拔年龄大、成绩好的学生充当导师,由教师培训后转教其他学生。效果:大大增加了学额,适应了对贫民童工施行初等教育的需求;不能给学生以系统、充分的知识。影响:在英国盛行(1803年取代了主日学校)30年之久,后又传至法、美、意、瑞士等国。 3、1870年《初等教育法》(福斯特法案): 1870年英国国会颁布,由当时的下议院议员福斯特(Forster)主持制定,故又称《福斯特法案》; 规定:国家拨款,设立公立学校;划分学区,由学务委员会负责督学;实施5-12岁强迫教育;承认此前的教会学校为国家教育体系的一部分,但不拨款;接受公款补助的公立学校不能强迫学生上宗教课; 意义:宣告了英国初等义务教育的实施,是英国国民教育制度(国家负责、公私并存)正式形成的标志。 4、1868年汤顿报告 1868年,以汤顿为首的“中学调查委员会”发表的长达21卷的调查研究报告; 内容:把文法学校分为三种类型:

古典型学校:上层贵族和资产阶级子弟,升学; 现代型学校:培养军队、义务、法律、文官、工商人才; 职业技术学校:下层子弟,普通职员和文书。 意义:奠定了此后英国三类中学的基础;推动了新型学校的开办。 美国 1、殖民地时期的教育状况: 1607年~1733年,英国在北美大西洋沿岸共建立13个殖民地: 新英格兰地区—— 文法学校:1635年波士顿拉丁文法学校 1642年、1647年,马萨诸塞强迫教育法 高等学校:1636年哈佛学院,1702年耶鲁学院 中部殖民地—— 教区学校 文实中学(1751,富兰克林,“美国文实中学之父”) 南部殖民地—— 家庭教育+送回欧洲接受高等教育 牧师学校:1740,詹姆斯?莫利牧师创办寄宿学校,华盛顿、麦迪逊、杰斐逊等都从这里学习 高等学校:1693年,威廉-玛丽学院 2、公立学校运动(P186) 19世纪初~1860年,以建立公立初等学校(common school)、实施普遍的国民初等

中央电大中国法制史期末考试试题(参考答案3)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本科”20XX年7月 一、单项选择题( 1.《史记·殷本记》说“纣囚西伯(B.菱里)”。 2.西周的买卖契约称为( A.质剂)。 3.春秋时期对晋国铸刑鼎提出反对意见是(D.孔子)。4.秦朝强制男犯白天修筑城的徒刑叫做(A.城旦)。5.汉武帝之后,汉朝的法律指导思想的主导是(C.儒家思想)。 6.“重罪十条”是“十恶”的基础,确立“重罪十条”的法典是( C.北齐律)。 7.最早规定“封建制五刑”的法典是( B.《开皇律》)。8.中国历史上最残酷的刑罚当属(B.折杖法)。9.为防止臣下结党,最早设置奸党罪名的法典是(C.《大明律》)o 10.辛亥革命发生后,清政府用了三天便制订和通过了(B.《十九信条》)。 二、多项选择题 1.西周的立法指导思想有( )。 A.明德慎罚B.以德配天 C.亲亲、尊尊 2.商鞅第二次变法的内容主要有( ABCD )。 A.进一步强调分户居住B.取消分封制,普遍建立郡县制 C.除除井田制,确立封建地主私有制D.统一度量衡制度 3.秦朝规定选择官吏要符合以下条件(ABCD )。A.具备胜任该职位的能力B.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素质 C.必须忠君D.必须通晓法律 4.古代封建官吏犯罪可以利用“杂抵罪”减免罪刑,可以用来抵罪的有( )。 A.夺爵B.除名 C.免官 5.元朝先后颁布的法典或编纂的法律文献有(ABCD )。A.《至元新格》B.《风宪宏纲》 C.《大元通制》D.《元典章》 6.明清时期的会审有( )。 A.九卿会审B.小三法司会审 C.大三法司会审 7.《大清民律草案》的亲属和继承两篇由两个部门共同起草,这两个部门分别是( ). C.修订法律馆D.礼学馆 8.太平天国的法律制度主要包括(ABCD )。 A.龙凤合挥 B.圣库制度 C.保升奏贬制度 D.保举制度9.《修正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的特点有( )。A.基本上采用总统制共和政体 B.中央国家机关权力分配实行三权分立原则 C.采取一院制的议会政体体制,参议院是国家立法机关 10.《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规定的主要内容有(ABCD )。 A.国家性质是工人和农民的民主专政国家 B.国家政治制度是工农兵代表大会 C.公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 D.中华民族完全自由独立,不承认不平等条约 三、填空题(每空2分,共10分)1. 1.夏启讨伐有扈氏时发布的战争动员令是《__甘誓__》。 2.正式规定“八议”的封建法典是《(曹)魏律一》。 3.在“天津教案”中,法国等列强企图利用司法特权“__领事裁判权__”参与审理,但最终还是中国官员按照中国法律进行处理,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清廷的尊严。 4.南京国民政府将宪法、民法、刑法、诉讼法、商事法、诉讼法等汇编起来,统称为 “-----六法全书-----”。 5.《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土地剥削的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 制度。 四、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九刑是西周的九种刑罚,分别是墨刑、劓刑、剩刑、宫刑、大辟、赎刑、鞭刑、扑刑、流刑。 2.官当是指官员若犯徒罪,允许其依法以官品或爵位抵罪的制度。最早规定在北魏律和南朝陈律里。 3.“礼法之争”是指在清末变法修律过程中,以张之洞、劳乃宣为代表的“礼教派”和以修订法律大臣沈家本为代表的“法理派”围绕《大清新刑律》等新式法典的修订而产生的理论争执。 4.《钦定宪法大纲》是清政府迫于内外政治压力于光绪三十四年颁布的,由宪政编查馆制订,成为中国法制史上首部具有近代宪法意义的法律文件。大纲共23条.,由正文“君上大权”和附录“臣民权利义务”两部分组成。五、简答题(第1小题10分,第2小题12分,第3小题8分。共30分) 1.“七去”的内容。 (1)无子(2分)(2)淫佚(2分) (3)不事舅姑(不顺父母)(2分) (4)口舌(多言)(1分) (5)盗窃(1分) (6)妒忌(1分)(7)恶疾(1分) 2.《唐律疏议》的篇目内容。 第一篇《名例律》,相当于现代刑法总则,主要规定了刑罚制度和基本原则;(1分) 第二篇《卫禁律》,主要是关于保护皇帝人身安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