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级英汉翻译中各种否定句的翻译方法

高级英汉翻译中各种否定句的翻译方法

高级英汉翻译中各种否定句的翻译方法
高级英汉翻译中各种否定句的翻译方法

英语否定之―陷阱‖

英语否定在语篇中形式多样,用法各异,既有特殊结构,又有单词短语,名、动、形、连、介、代等各类否定俱全,使用频率极高。这给中国人带来极大的困扰。若译者不能明晰各类否定,往往会掉人―陷阱‖。

一般说来,在翻译时,英语中的肯定需译成汉语的肯定,英语中的否定需译成汉语的否定。而实际上,有许多英语否定句需译成肯定句,而许多英语肯定句又需译成否定句。与汉语相比,英语否定表达形式多样、方式各异。既有特殊结构,又有单词短语。名、代、动、形、连、介、副等各类词及短语均可表示否定,真可谓琳琅满目、洋洋大观;然而,这对中国人来说,又可谓―陷阱‖多多。因此,对于全部否定、部分否定、双重否定、意义否定和转移否定需提请译者留心,对于否定的对象、否定之含义和否定含义之表达更须提请译者注意。

(一) 全部否定

全部否定,否定的对象是谓语,其含义是―绝无‖或―不、无、非‖等。该类否定有no, not,never,none,nobody,nothing,nowhere,neither...nor...等。在用汉语对应表达时,须把表示否定的―不、无、非‖之类的词与动词连用以构成―谓语的否定‖而达到全部否定。例如:

(1) Provision of a good or service by a government does not render that good or service a public good;whether the good is public depends on its appropfiabillity.由政府提供产品或服务并不会使它们变成公共资源;资源是否是公共的取决于其是否具有私有性。

(2) I have answered every single question,but my opponent has answered none.

我已回答了每一个问题,但我的对手却一个问题都没回答。

(3) As Simons principle of bounded rationality makes clear,however,such an ideal rationality can never be attained because of the limits of time,information,and intellectual capacity.

然而,正如西蒙的有限理性原则所明确阐明的,由于受时间、信息和智力的限制,这种理想的要求是永远达不到的。

(二) 部分否定

在汉语中,―不‖、―非‖、―没(有)‖等这些否定词都是直接放在被否定的词语前面的;然而,在英语中,―not"和谓语动词在一起有时并非否定谓语动词而是否定句中的其他成分。被否定的成分又时常没有和"not"在一起,这样就产生了判断否定对象的问题。若否定的对象选错了,全句的意思也会搞乱。因此,对部分否定句应慎重处理,否则会掉人―陷阱‖;表示部分否定时,除用含―部分‖意义的代词、副词,如:some,somebody,something,somewhere,somewhat,sometimes 等加上否定式谓语以外,某些含有整体的代词every,both,everybody,everything 等以及一些副词如always,entirely,altogether,everywhere等与否定词连用时,只表示其中一部分被重复。例如:

(1) All institutions have not an officer for each of these areas.

[原译] 所有的高校都不会有这样一位官员来负责这些职能。

[改译] 并非所有的高校都有这样一位官员来负责这些职能。

[分析] 原句以代表整体的"All"与否定词"not"连用,构成不完全否定,即:

部分否定,相当于Not all institutions have an officer for each of these areas.

(2) It is not always easy to separate a mixture Of liquids into pure substances by fractional distillation.

[原译]采取分馏的办法把一种混合的液体分成纯物质,总是不容易的。

[改译]采取分馏的办法把一种混合的液体分成纯物质,这并不总是很容易的。

[分析]该句是由副词"always"和否定词―not"构成的部分否定的句子。若将―It is not always easy to…‖译成―总是不容易的‖就成了全部否定,乍看原译,其语意似乎合理;但仔细分析后,我们便不难发现,该句为部分否定,应译成―这并不总是很容易的‖。

(三) 双重否定

双重否定即否定之否定,是两个否定词连用,否定同一个单词,或一个否定词否定另一个否定词,其否定意义互相抵消而取得肯定意义,这就是通常我们所说的两否定等于一肯定。在翻译时,多数情况需照译成汉语的双重否定,但照译有悖于汉语行文习惯时,可用肯定译法。

1.否定词+without+名词(动名词)

(1)Such a poor state could not possibly have waged a war against its neighbor Without the

backing from other countries.

[原译]这样贫穷的国家,如果没有别的国家支持是不可能对它的邻国发动战争的。

[改译]这样贫穷的国家,如果没有别国的支持,本来根本就不可能对邻国发动战争。

[分析]原译按照双重否定的情况来处理,这一点无可非议。乍看原译似乎也正确;然而,仔细分析一下,我们便不难发现"possible"一词用在肯定句中作―可能‖解,用在否定句中与"not"连用起着加强语气的作用,相当于"not...at all"。所以,原译将"possible"译成―不可能‖显得语气太轻了,译成―根本就不可能‖才能尽其意。与possible类似的还有nearly,anywhere, half等词。

2.否定词+含否定词缀(un-, in-, im-, dis-, non-, -less等)的词

(1) Having done so much to get the project off the ground, we now find it impossible not to carry it on to completion.

我们既然花了那么多功夫来实施这项计为1,现在就不能不干下去,直至完成。

(2) The comm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se services are that once they are made available, separation of those who have paid from those who haven’t paid is impossible, and any number of people can consume the same good at the same time without diminishing the amount of good available for anyone else to consume.

这些服务的共同特点是,一旦提供了这些服务,要区分付钱者和不付钱者是不可能的,任何人都可以同时消费这些资源,而不会减少他人对该资源的消费数量。

3.否定词+保留否定词

―保留否定词‖是指含蓄地保留否定意义,间接表示否定含义的词,如:deny,neglect,refuse,forget,fail,ignore,exclude,miss,lack等。这样的―保留否定词‖再加上一个否定词,即构成双重否定。

The service, once provided, can be consumed by a large number of people without diminishing the amount of service available to others, and no mechanism is available to deny service to those not paying for it.

这一服务一旦被提供,就能被众人享用,而不会减少他人享用该服务的数量,而且毫无办法来阻止那些没有付钱的人享用该服务。

(四)转移否定

转移否定指在某些英语否定句中,把否定词或否定成分从原来所处的位置上转移到别处去的语法现象。这一现象常出现在某些带宾语从句的主从复合句中,原来宾语从句中谓语动词的否定词,转移到主句谓语的前面。鉴于这一特殊语法现象,在翻译时,我们只有用―转译法‖将―前否定译成后否定‖才能使汉语表达准确无误地与英语原文对应。

(1)I don’t think its right to make such a hasty decision.

[原译] 我并不认为这样仓促地作出决定是正确的。

[改译] 我认为这样仓促地作出决定是不好的。

[分析] 该句是典型的转移否定的例子,它实际上相当于I think its not right to …,只是英语习惯上不这样说罢了。因此,我们在英译汉时应将―前否定译成后否定‖。

(2) He didnt say that his son was an honest man.

[原译] 他说他的儿子不是一个老实人。

[改译] 他没说他的儿子是老实人。

[分析] 原句虽然也是主句中动词否定,宾语从句中动词肯定的句型,但它并非是转移否定,不能按转移否定来处理。这种转移后构成的主句否定式谓语动词,通常是有限的,只限于几个表示信念、推测、愿望之类心理活动的动词如:think,believe,suppose,feel,image,consider,reckon,fancy等,并非适用于所有的动词。因此,我们既要掌握转移否定的句型,活用―转译法‖;同时又要避免掉人―陷阱‖。

(五) 意义否定

在英语中,有许多词语和句子结构,虽然是肯定的形式,句中没有not,no之类的否定词,也没有un-,non-,dis-之类的否定前缀,但意义上却是否定的,我们称之为―意义否定‖。―意义否定‖是一种有意无形的含蓄否定,它渗透到英语的各种词性和句型中,在英语的否定表达中作用非凡。因此,我们在翻译时,也常需译成汉语的否定形式。

1.具有否定意义的名词翻译

英语中这类否定意义的名词往往是抽象名词,常见的是absence,ignorance,failure,exclusion等。如:

The initial element is failure of exclusion:there is no way to prevent people from receiving the service even though they have not paid for it.

第一要素是不具排它性:即使人们不付钱,也没有办法阻止他们接受该服务。2.具有否定意义动词及其短语的翻译

在英语中常表示否定的动词有fail,neglect,exclude,deny,miss,overlook,refuse,ignore,lack等,短语动词有prevent...from,keep...from,protect...from 等。

(1) Once it has been decided that certain factors are peripheral--that they do not create the dilemma or affect its essence--they can be safely ignored,at least until the results of the first-cut analysis suggest that one or two of them may ,in fact,be important.一旦确定某些因素是外围性的——它们并不产生困惑或不影响问题的实质——那么就可以放心地将它们忽略,除非第一次分析的结果表明其中一二个因素实际上是重要的,至少在此之前可以将其忽略。

(2) Neither is public because those not paying can be prevented from receiving the service – by fences or toll barriers..

两者没有一个是公共的,因为那些未付款者可以被篱笆或路障挡在外面而得不到服务。

3.具有否定意义的形容词及其短语的翻译

英语中此类常见的词和短语有few,little, last (决不会),absent, short of , free of , free from , far from, inferior to , safe from等。

(1) Evidence is,however,that fewer resources will be wasted if government avoids provision of private goods.

然而,事实是如果政府不再提供私有资源,资源的浪费会更少。

(2) A great deal of time is devoted to developing an elaborate model and to carrying out lengthy calculations, but relatively little time is devoted to thinking intelligently about the problem at hand.

大量的时间花在建立精细的模型及进行复杂的计算,几乎没有时间去认真思考面临的问题。

4.具有否定意义的副词及其短语的翻译

这类的词和短语有hardly,scarcely,vainly,barely,too...to

There are scarcely 80 people present at the meeting.

出席会议的还不到80人。

5.具有否定意义的连词的翻译

该类词和短语有before(在没有……之前),unless(如果不……),lest(不免、免得),but (不),but that(除非、若不),more...than,rather than(而不)等。(1) Unless the institution has a staff experienced in the use of models – or plans to employ such persons – it may be advisable to engage consultants to install the system, instruct staff members, and guide the institution during the initial period.

如果学校没有人员具有使用这些模型的经验——或不打算雇用这样的人员——那么在初始阶段最好聘请顾问来安装这一系统,培训职员并指导学校的工作。

(2) Quick analysis is a way to avoid the measurement trap because it focuses attention on the important components of a decision rather than the easily quantifiable ones.

快速分析是一种可以避免测量陷阱的方法,因为它关注决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不是关注那些容易测量的因素。

6.具有否定意义的介词翻译

这类的介词及其短语有off(离开、解除);against(不利、不顺),:beyond(不可、不能),behind(不如),below(不值得)·,beneath(不相称),within(不超过),instead of(不是),but for(若非;要不是),in place of(代替、而不是),in ignorance of(不知),out of(缺乏),in default of(没有……时)等。

(1) The first function, stabilization and growth, involves the combat against

un-employment and inflation and provision for increases in the standard of living for the citizenry.

第一种职能是稳定和发展:减少失业,防止通货膨胀,增加物资以提高市民的生活水平。

(2) If the decisions is made to use a comprehensive, ―off-t he shelf‖ system care should be taken to insure that the model selected is suited to the institution.[原译]如果决定采用一个综合的―离开隔板‖系统,那就应确保所选模型适合高校。

[改译]如果决定采用一个综合的―现成的‖系统,那就应确保所选模型适合高校。

[分析]原译将―off’译成―离开‖,这似乎符合常规,但―离开隔板‖其意义含混。因此,我们不能将―off’照常规译成―离开‖,将―off-the shelf‖转译成―现成的‖才符合原文句意。

由上述各类否定形式的翻译我们不难发现,英语中否定形式繁多,且各种否定形式中又布满―陷阱‖,但只要我们辨明否定之对象、否定之范围,理解其含义并正确表达,便可避开―陷阱‖。

《英汉翻译课程教学大纲》

英汉翻译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目的和任务 《英汉翻译教程》和《汉英翻译教程》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是,从英译汉和汉译英的一般规律和原则出发,围绕翻译的基本理论、英汉异同的对比以及翻译实践中成功或失败的实例,介绍汉英两种语言的对比与分析、各类文体的语言特点以及不同翻译方法,向学生传授基本的翻译理论和常用方法、技巧,通过反复实践培养学生汉英翻译基本技能。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已掌握的英语基本语法和词汇等知识,忠实、准确、通顺、完整地将汉语句子、段落和短文译成英语,并对文化差异有着较强的敏感性,能够较好地处理英汉互译中具有民族特色的形象、比喻等,胜任一般性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应用文等的翻译工作。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严谨的学风,避免不求甚解、逐词死译和望文生义。 适当补充口译实践,训练学生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能力,并提高学生的政策水平和涉外工作能力。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英汉翻译教程》和《汉英翻译教程》课程的教学分为翻译方法和技巧训练阶段和短文翻译两个阶段,其分别要求是: 1、翻译方法和技巧训练阶段的基本要求: (1)、词汇: 掌握10000-12000 个词汇以及这些单词构成的常用词组;正确而熟练地使用其中5000-6000 个词 汇及最常用的搭配,能够运用到汉英互译中。 (2)语法: 熟练地使用各种衔接手段,连贯地表达思想,侧重语法结构在翻译过程中的理解和应用。 (3)阅读能力: 能读懂一般英美报刊杂志上的社论和书评,理解文章大意,分辨事实与细节;能读懂有一定难度的 历史传记及文学作品,理解其真实含义;能分析上述题材文章的思想观点,语篇结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 (4)翻译能力: 能借词典将文字资料译成理解正确、表达准确、译文连贯通顺具一定修辞手段的规范语句,写译的速度达到每小时250-300 词。 2. 短文翻译阶段的基本要求: (1)词汇 1

英汉语主被动对比与翻译

英汉语主被动对比与翻译 一、概念 主动与被动体现主语和谓语动词之间的语法关系。所谓主动,是指行为的发出者在句子里是主语,即施事;而被动是指充当句子主语的是某一行为作用的对象,即受事。 二、汉语的被动式与翻译 汉语中表达被动概念有三种形式:带有被动标记的被动式、不带有被动标记的意念被动式和无主句。 一)带有被动标记的被动式 带有被动标记的被动式,是指借助词汇手段实现的。主要有“被、由、给、把、让、受、挨、为、使、于、蒙、经、叫、遭受、加以、予以、为……所、是……的、在……中”等。此类被动句一般表示较强的被动意义,侧重于行为的表达,翻译时一般译成英语的被动句。如: 1. 救济品很快被送到火灾的灾民手中。 Relief was quickly sent to the sufferers from the fire. 2. 这些发动机由蒸汽驱动。 The engines are driven by steam. 二)不带有被动标记的被动式 此类句子中的主语或话题实际上是动作的承受者。句子形式主动,而意义被动。一般情况下,译成英语,可使用被动式。 1. 这座桥将于今年年底建成。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bridge will be completed by the end of this year. 2. 地图挂在墙上。 A map was hung on the wall. 三)无主句 无主句通常可以用主动形式表达被动意义。一般情况下,可以用英语被动式表达该类无主句。 必须保证8小时睡眠。 Eight hours’ sleep must ne guaranteed. 但如果选择的英语动词的意义和英语的行文习惯,也可以用主动式。 洋车夫疑心他醉了,回头叫他别动,车不好拉。 Suspecting he was drunk, the rickshaw puller turned his head and asked him to keep still, for it was hard to pull the rickshaw. 三、英语的被动式与翻译、 鉴于以上汉语被动句的三种表达方式,我们在翻译英语被动句的时候,要找出适当的被动形式,因为汉语表达被动式的词存在语体等方面的差异,如积极意义(被、受/到)和消极意义(挨、糟)的差异,抽象和具体的差异,口语体(给、叫、让+ 施事)和书面语体差异等。 一般来说,英语被动语态翻译成汉语时,有两种情况:

英汉翻译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英汉翻译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翻译是信息交流过程中极其复杂的社会心理现象。语言知识是翻译的基础。此外,翻译还涉及到推理、判断、分析和综合等复杂的心理认识过程。翻译的方法和技巧是翻译工作者在长期的实践中根据两种语言的特点总结归纳出来的一般规律。这些规律可以指导我们的翻译实践,使我们能更自觉、更灵活地处理翻译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语言现象。下面就英译汉中的一些方法和技巧结合翻译实例作一概述。 1.词义的选择 ? 一词多义和一词多类是英汉两种语言都有的一种语言现象。因此,在平日的翻译练习和测试中,我们在弄清原文句子结构后,务必注意选择和确定句中关键词的词类和词义,以保证译文的质量。通常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考虑词义选择: 1)根据词在句中的词类来选择词义 例如:Censorship is for the good of society as a whole. Like the law, it contributes to the common good. [译文]:审查是为了整个社会的利益。它像法律一样维护公众利益。 [注释]:本句中like作介词,意为"像……一样"。但like作动词用,则意为"喜欢;想要"。例如:He likes films with happy endings. (他喜欢结局好的电影。)又如:Would you like to leave a message (你要不要留个话儿)此外,like还可以作形容词用,意为"相同的",如:Like charges repel; unlike charges attract.(电荷同性相斥,异性相吸。) 2)根据上下文和词在句中的搭配关系选择词义 例1According to the new school of scientists, technology is an overlooked force in expanding the horizons of scientific knowledge. [译文]:新学派的科学家们认为,技术在扩大科学知识范围过程中是一种被忽视的力量。 [注释]:school一词常被误译为"学校",其实,school还有一个词义"学派"。可见,正确选择词义对译文质量有重要影响,而文章的上下文和逻辑联系是翻译中选择词义的重要依据。 例2Now since the assessment of intelligence is a comparative matter we must be sure that the scale with which we are comparing our subjects provides a "valid" or "fair" comparison. [译文]:既然对智力的评估是比较而言的,那么我们必须确保,在对我们的对象进行比较时,我们所使用的尺度要能提供"有效的"和"公平的"比较。

8, 翻译常用八种方法(考试复习)

考试复习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翻译常见的八种技巧: 1.重复repetition 在翻译中被称为一种技巧,自然就不是一般所说的不必要的重复,而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方法。可以这样确定它的定义:在翻译中,有时为了忠实于原文,不得不重复某些词语,否则就不能忠实表达原文的意思。这种反复使用某些词语于翻译的方法就叫重译法。一般说来,重译法有如下三个作用:一是为了明确;二是为了强调;三是为了生动。 We have to analyze and solve problems.我们要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增译addition/amplification 什么叫增译法?我们可以这样确定它的定义:为了使译文忠实地表达原文的意思与风格并使译文合乎表达习惯,必须增加一些词语,这就叫增译法。 送君千里,终有一别。 Although you may escort a guest a thousand miles,yet the parting must come at last.

3.减译法deletion 和其他一切事物一样,翻译也是有增必有减。懂了增译法之后自然也就会懂得什么是减译法。它是增译法的反面:以同一个译例来说,在英译汉中如果用增译法的话,在汉译英中自然就要用减译法了。把第二节中的31个例子倒译的话(即把汉译英改为英译汉或把英译汉变为汉译英),所用的译法就不是增译法而是减译法了。 关于减译法,应该记住这样一条总原则:减译法是指原文中有些词在译文中不译出来,因为译文中虽无其词而已有其意,或者在译文中是不言而喻的;换言之,减译法是删去一些可有可无的,或者有了反嫌累赘或违背译文习惯表达法的词,但减译并不是把原文的某些思想内容删去。 此外,冠词、连词、代词(尤其是人称代词、关系代词)、关系副词,等等,在英语中经常使用,但译成汉语时几乎很少出现,要使译文忠实而地道,减译法就自然必不可少了。例如: A book is useful. 书(是)有用(的)。 4.词类转移法conversion 在翻译时,由于两种语言在语法和习惯表达

英汉翻译被动与主动

之前总结过英汉翻译宏观上的句法差异主要有10点: 1.英语重结构,汉语重语义。 2.英语多长句,汉语多短句。 3.英语多从句,汉语多分句。 4.英语多静态,汉语多动态。英语多物称,汉语多人称。 5.英语多被动,汉语多主动。 6.英语多变化,汉语多重复。 7.英语多抽象,汉语多具体。 8.英语多引申,汉语多推理。 9.英语多省略,汉语多补充。 10.英语多前重,汉语多后重。 英语中被动语态 (1)为了强调接受动作的人或事物的重要性 ?我国各族人民每年都要热烈庆祝十月一日的国庆节。 ?National Day is enthusiastically celebrated on Oct. 1 by the Chinese people of all nationalities every year. (2)便于上下文的连贯、衔接。 ?他出现在台上,观众给与热烈鼓掌。 ?He appeared on the stage and was warmly applauded by the audience. (3)为了使措辞得当、语气委婉 ?来宾请出示入场券。

?Visitors are requested to show their tickets. Assignment 7 Passive vs. Active As we have mentioned in the previous units, the passive voice is extensively used in English, while Chinese sentences are usually active. 有些含有被动语体的习惯用语需要记忆:it is admitted that, it is asserted that, it is believed that, it is claimed that, it is felt that, it is found out that , it is asserted that, it is noticed that, it is pointed out that, it is regarded that , it is stressed that, it is suggested that, It is thought that. (人们承认,有人主张,有人相信,有人认为,人们发现,大家知道,人们注意到,有人指出,人们认为,有人会说,有人强调,有人建议,有人认为,人们曾说...) Exercise: 英语多被动(正式文体的要求),汉语多主动。 1.他准备给我一份工作,这使我大吃一惊。 I was surprised that he is ready to give me a job. 2. 很抱歉,因为雨太大,参观博物馆得推迟到明天了。 ?I’m sorry to say the visit to the museum has to be put off till tomorrow because of the heavy rain 3.采取一国两制适合中国国情, 并非权宜之计。 One country, two systems which is taken is suitable for China's national conditions, not shake-up.

英语翻译的十大方法

英汉两种语言在句法、词汇、修辞等方面均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在进行英汉互译时必然会遇到很多困难,需要有一定的翻译技巧作指导。常用的翻译技巧有增译法、省译法、转换法、拆句法、合并法、正译法、反译法、倒置法、包孕法、插入法、重组法和综合法等。这些技巧不但可以运用于笔译之中,也可以运用于口译过程中,而且应该用得更加熟练,因为口译工作的特点决定了译员没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思考。 一、增译法 指根据英汉两种语言不同的思维方式、语言习惯和表达方式,在翻译时增添一些词、短句或句子,以便更准确地表达出原文所包含的意义。这种方式多半用在汉译英里。汉语无主句较多,而英语句子一般都要有主语,所以在翻译汉语无主句的时候,除了少数可用英语无主句、被动语态或“There be…”结构来翻译以外,一般都要根据语境补出主语,使句子完整。英汉两种语言在名词、代词、连词、介词和冠词的使用方法上也存在很大差别。英语中代词使用频率较高,凡说到人的器官和归某人所有的或与某人有关的事物时,必须在前面加上物主代词。因此,在汉译英时需要增补物主代词,而在英译汉时又需要根据情况适当地删减。英语词与词、词组与词组以及句子与句子的逻辑关系一般用连词来表示,而汉语则往往通过上下文和语序来表示这种关系。因此,在汉译英时常常需要增补连词。英语句子离不开介词和冠词。另外,在汉译英时还要注意增补一些原文中暗含而没有明言的词语和一些概括性、注释性的词语,以确保译文意思的完整。总之,通过增译,一是保证译文语法结构的完整,二是保证译文意思的明确。如: ①、What about calling him right away? 马上给他打个电话,你觉得如何(增译主语和谓语) ②、If only I could see the realization of the four modernizations. 要是我能看到四个现代化实现该有多好啊!(增译主句) ③、Indeed, the reverse is true. 实际情况恰好相反。(增译名词) ④、就是法西斯国家本国的人民也被剥夺了人权。 Even the people in the fascist countries were stripped of their human rights.(增译物主代词) ⑤、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While the magistrates were free to burn down house, the common people were forbidden to light lamps. (增译连词) ⑥、这是我们两国人民的又一个共同点。 This is yet another common point between the people of our two countries.(增译介词) ⑦、在人权领域,中国反对以大欺小、以强凌弱。 In the field of human rights, China opposes the practice of the big oppressing the small and the strong bullying the weak.(增译暗含词语) ⑧、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 Three cobblers with their wits combined equal Zhuge Liang the mastermind.(增译注释性词语) 二、省译法 这是与增译法相对应的一种翻译方法,即删去不符合目标语思维习惯、语言习惯和表达方式的词,以避免译文累赘。增译法的例句反之即可。又如: ①、You will be staying in this hotel during your visit in Beijing. 你在北京访问期间就住在这家饭店里。(省译物主代词) ②、I hope you will enjoy your stay here.

最常用的十大英语翻译技巧

最常用的十大翻译技巧 转载自:花开有声转载于:2010-06-22 13:41 | 分类:转载的阅读:(1) 评论:(0) 常用十大翻译技巧之一:增译法 英汉两种语言在句法、词汇、修辞等方面均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在进行英汉互译时必然会遇到很多困难,需要有一定的翻译技巧作指导。常用的翻译技巧有增译法、省译法、转换法、拆句法、合并法、正译法、反译法、倒置法、包孕法、插入法、重组法和综合法等。这些技巧不但可以运用于笔译之中,也可以运用于口译过程中,而且应该用得更加熟练,因为口译工作的特点决定了译员没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思考。 1、增译法:指根据英汉两种语言不同的思维方式、语言习惯和表达方式,在翻译时增添一些词、短句或句子,以便更准确地表达出原文所包含的意义。这种方式多半用在汉译英里。汉语无主句较多,而英语句子一般都要有主语,所以在翻译汉语无主句的时候,除了少数可用英语无主句、被动语态或"There be…"结构来翻译以外,一般都要根据语境补出主语,使句子完整。英汉两种语言在名词、代词、连词、介词和冠词的使 用方法上也存在很大差别。英语中代词使用频率较高,凡说到人的器官和归某人所有的或与某人有关的事物时,必须在前面加上物主代词。因此,在汉译英时需要增补物主代词,而在英译汉时又需要根据情况适当地删减。英语词与词、词组与词组以及句子与句子的逻辑关系一般用连词来表示,而汉语则往往通过上下文和语序来表示这种关系。因此,在汉译英时常常需要增补连词。英语句子离不开介词和冠词。另外,在汉译英时还要注意增补一些原文中暗含而没有明言的词语和一些概括性、注释性的词语,以确保译文意思的完整。总之,通过增译,一是保证译文语法结构的完整,二是保证译文意思的明确。 如: (1)What about calling him right away? 马上给他打个电话,你觉得如何?(增译主语和谓语) (2)If only I could see the realization of the four modernizations. 要是我能看到四个现代化实现该有多好啊!(增译主句) (3) Indeed, the reverse is true 实际情况恰好相反。(增译名词) (4)就是法西斯国家本国的人民也被剥夺了人权。 Even the people in the fascist countries were stripped of their human rights.(增译物主代词) (5)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While the magistrates were free to burn down house, the common people were forbidden to light lamps. (增译连词) (6)这是我们两国人民的又一个共同点。 This is yet another common point between the people of our two countries.(增译介词) (7)在人权领域,中国反对以大欺小、以强凌弱。

英汉翻译教程(三)试题及参考答案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冲刺模拟试卷一 (英语专业) 英汉翻译教程(三) Part One Ⅰ. Multiple Choice Questions (30 points, 2 points for each)A. Directions: This part consists of ten sentences, each followed by four different versions marked A, B, C and D. Choose the one that is the closest equivalent to the original in terms of meaning and expressiveness. 1. For Britain our membership of the European Union and 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has brought this home. A. 对英国来说,我们的欧盟成员和世界贸易组织成员身份把这带到了家。 B. 对英国来说,我们参加欧盟和世界贸易组织把我们送到了家。 C. 对我们英国来说,我们参加欧盟和世界贸易组织的经历使我们对这一点深有感触。 D. 对我们英国来说,我们的欧盟成员和世界贸易组织成员身份使我们如鱼得水。 2. So now he contrived an eager, ingratiating smile, which he bestowed on Mr. Squires. A. 因此他就装出急切的、迷人的笑,并投向史奎尔先生。 B. 因此他就装出殷切的、拍马的笑,并把这笑赠予史奎尔先生。 C. 因此他就对史奎尔先生装出一副殷勤、讨好的笑脸。 D. 因此他就给史奎尔先生设计了一副殷勤、讨好的笑脸。 3. “People disappear in that river every year,” one of the policemen said to me that afternoon, half in dismay, half in frustration. A. “这条河里年年都有人消失,”当天下午警察中的一个以一种无可奈何的神气沮丧地对我说。 B. “这条河里年年都要死人,”当天下午一个警察半是沮丧,半是失意地对我说。 C. “这条河里年年都要死人,”当天下午一个警察以一种无可奈何的神气沮丧地对我说。 D. “年年都有人消失在这条河里,”当天下午警察中的一个半是沮丧,半是失意地对我说。 4. As recently as the early 1960s, the phrase “environmental law” would probably have produced little more than a puzzled look, even from many lawyers. A. 早在六十年代初,“环保法”这个词儿甚至会使许多律师感到纳闷。

翻译常用八种方法

考试复习 一、英汉互译下列习语(每小题2分,共20分) 书上或日常生活中常出现的一些习语或成语。 二、将下列句子翻译成中文,并指出使用的翻译技巧(每小题3分,共30分) 翻译常见的八种技巧: 1.重复repetition 在翻译中被称为一种技巧,自然就不是一般所说的不必要的重复,而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方法。可以这样确定它的定义:在翻译中,有时为了忠实于原文,不得不重复某些词语,否则就不能忠实表达原文的意思。这种反复使用某些词语于翻译的方法就叫重译法。一般说来,重译法有如下三个作用:一是为了明确;二是为了强调;三是为了生动。 We have to analyze and solve problems.我们要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增译addition/amplification 什么叫增译法?我们可以这样确定它的定义:为了使译文忠实地表达原文的意思与风格并使译文合乎表达习惯,必须增加一些词语,这就叫增译法。 送君千里,终有一别。 ,yet the parting must come at last.3.减译法deletion 和其他一切事物一样,翻译也是有增必有减。懂了增译法之后自然也就会懂得什么是减译法。它是增译法的反面:以同一个译例来说,在英译汉中如果用增译法的话,在汉译英中自然就要用减译法了。把第二节中的31个例子倒译的话(即把汉译英改为英译汉或把英译汉变为汉译英),所用的译法就不是增译法而是减译法了。 关于减译法,应该记住这样一条总原则:减译法是指原文中有些词在译文中不译出来,因为译文中虽无其词而已有其意,或者在译文中是不言而喻的;换言之,减译法是删去一些可有可无的,或者有了反嫌累赘或违背译文习惯表达法的词,但减译并不是把原文的某些思想内容删去。 此外,冠词、连词、代词(尤其是人称代词、关系代词)、关系副词,等等,在英语中经常使用,但译成汉语时几乎很少出现,要使译文忠实而地道,减译法就自然必不可少了。例如: A book is useful. 书(是)有用(的)。 4.词类转移法conversion 在翻译时,由于两种语言在语法和习惯表达上的差异,在保证原文意思不变的情况下,译文必须改变词类,这就叫词类转移法。这种方法不仅指词类的改变,而且还包括词类作用的改变和一定词序的变化。当然主要是指词类的变化,如原文中的名词可以转移成译文中的动词等词类。众所周知,语言是个无限制生成的系统,在翻译实践中,词类转移的情形也是千变万化的。重要的是,要知道在翻译中为了保证译文忠于原文并使译文合乎表达习惯,可以改变词类。下面所举的例子可以说明词类转移的一些常用情况。 The mastery of language is not easy and requires painstaking effort. 这句话的英译文应该说是忠实而地道的,但分析一下汉英文中的词类,却很少是对应的。原文中的词类到了译文中,差不多都发生了变化:“学好”是动词,意思上相应的英文词mastery是名词;“随便”是副词,意思上相应的英文词是作表语的easy,等等。假若译文中的英文词类、词序都与汉语完全相同,不作任何改变,那么这就不成一句英文句子了。 5.词序调整法inversion

第6章 被动与主动(英汉对比研究)

第六章被动与主动 (Passive vs.Active) 被动语态在英语里是一种常见的语法现象。在某些文体中,使用被动句几乎成了一种表达习惯(passive habit)。S.Baker在“The Practical Stylist”一书中指出:“Our massed,scientific,and bureaucratic society is so addicted to the passive voice that you must constantly alert yourself against its drowsy, impersonal pomp.’’被动句促成了物称倾向,物称倾向也滋长了被动句。英语常用被动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一、施事的原因。人们表达思想的时候,通常使用主动句。但当主动句的施事(agent)由于以下的原因而不需要或不可能指明时,英语往往采用被动句: 1.施事未知而难以言明,如: The murderer was caught yesterday,and it is said that he will be hanged. 凶手已于昨天被捕,据说他将会被绞死。 2.施事从上下文中可以不言自明,如: She told me that her master had dismissed her.No reason had been assigned; no objection had been made to her conduct. She had been forbidden to appeal to her mistress.她告诉我,她的男主人已解雇了她。男主人没有讲明任何理由,对她的行为没有任何异议,也不许她向女主人申诉。 3.施事不如受事重要,或受事需要强调,如: Her only son was run over by a car.她的独子被汽车轧了。 有时为了隐去含糊的人称主语(vague pronoun subject),也用被动句: At the tea party they served only tea and cake. At the tea party only tea and cake were served. 茶会上只供应茶和饼。 4.由于特殊的原因而不要指明施事,如为了使叙述显得圆通、得体,或为了表达某种微妙的情绪(tact or delicacy of sentiment),例如: Some things have been said here tonight that ought not to have been spoken. 今晚有人在此讲了些不该讲的话。 二、句法的要求。英语重形合,注重句法结构和表达形式。当主动式不便于表达时,出于造句的需要或修辞的考虑,往往采用被动式: 1.为了使句子承上启下、前后连贯、便于衔接,如: Some kinds of plastics can be forced through machines which separate them into long,thin strings,called “fibres”, and these fibres can be made into cloth. 有几种塑料可以压入机器并分离成细长的纤维,这种纤维可以用来织布。 2.为了使句子平衡,保持末端中心(end focus)和末端重量(end weight),以符合主语简短、谓语复杂的表达习惯,如: 1 was astounded that he was prepared to give me a job. 他准备给我一份工作,这使我大吃一惊。 三、修辞的考虑。英语修辞学主张不要过分使用被动句,但适当使用被动句可以使表达方法灵活多变,避免句型单调,达到一定的修辞效果。例如使用被动式可以减少以填补词“it”、“there”引导的句式,使句子比较干脆、有力。试比较: There are many ways to vary the basic English sentence pattern of subject—verb—object.

英语翻译的基本方法

英语翻译的基本方法 ___在这里把英语翻译的基本方法方法和技巧做个归纳,便于大家记忆和运用。 1.正确分解英文句子 英语句子和汉语句子一样,每句话都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一个英语句子无论有多长,其结构无论有多复杂,但都离不开一个主干结构,即“主-谓-宾”结构,其它的部分都是修饰成分,是附属结构。主干结构一般表述了句子的主要意思。 例如:Students from Lafayette College were crowding onto the train platform eagerly awaiting the arrival of the Carlisle Indian School’s track and field Squad. 先找出主干结构:Students were crowding. Students 是主语,were crowding是谓语,剩余的都是修饰成分。因此,这句话的主要意思是:“学生们在拥挤着……”这句话的参考翻译为:“拉菲德学院的学生们一起涌上月台,热切地等待着卡莱尔印第安人学校田径队的到来。”

英语翻译句子是以句子为单位进行的,翻译时的处理顺序应该是这样:首先,根据句子所在的语境,也就是常说的上下文来初步了解句子的大概内容。然后,分析句子中词与词之间的逻辑关系。再对句子结构进行分析和分解。最后,根据汉语句子结构习惯,恰当选词组句。 英汉翻译的第二个步骤是关键,也就是句子词与词之间的逻辑关系分析。学生们只要掌握了分析句子结构的方法,有助于翻译时最关键的问题处理。一般的英汉翻译处理原则就是在译文里,尽量让句子中的修饰成分接近句子中的主干成分。 2.掌握顺译的方法 世界上的语言可以分为分析性语言和综合性语言两大类。从语言的语法结构特点来看,英语基本上属于分析性语言。英语的词形变化少,主要通过词序、虚词和语言习惯来表示各个语法成分之间的关系。另外,英语句子中的词序比较固定,句子中一些在意义上有关联的词,通常被放置在一起。例如,助动词总是靠近动词,否定词总是靠近被否定词。而汉语根本没有词形变化,是纯粹的分析性语言,汉语的词序也更为固定。

英汉翻译基础教程练习答案

汉英翻译基础教程 第一章汉英词汇比较与翻译 (2) 第二章词法翻译的一般技巧 (4) 第三章名词的抽象和具体译法 (9) 第四章动词的翻译 (11) 第五章数词和冠词的翻译 (12) 第六章成语的英译 (13) 第七章修辞格的翻译 (17) 笫八章文化词语的翻译 (19) 第九章汉英句子比较与翻译 (20) 第十章换序和转态译法 (23) 笫十一章断句合句译法 (25) 笫十二章长句的翻译 (27) 第十四章汉英语篇比较与翻译 (29) 第十五章风格与翻译 (30) 第十六章语用与翻译 (32)

第一章汉英词汇比较与翻译 第一节翻译中的选义 一、结合语境选择较贴切的译文 1. b 2. a 3. b 4. a 二、译出下列词语,注意词语的不同搭配 1. a swarm of bees a brood of chickens a litter of pups 2. a bevy of beautiful ladies a pack of hounds a team of ducks a herd of antelopes 3. unfailing support proactive fiscal policy make effective use of overseas resources 4. make a phone call take a taxi knit a woolen sweater fetch water play basketball spray insecticide 5. basic wage capital construction essential commodity primary industry fundamental interest 三、翻译下列句子,注意画线词语的理解 1. The two leaders exchanged views on bilateral relations and issues of common concern 2. Party members should listen carefully to the opinions of the general public. 3. They offered some suggestions for the revision of the plan. 4. Everyone complained against such a practice. 5. They had a dispute at the meeting. 6. You should follow the doctor's advice. 7. They reached a consensus on this issue. 8. There is still some unfinished business to settle.

考研英语翻译的基本方法

考研英语翻译的基本方法 在解答考生关于考研英语真题《考研真相》学习中的具体问题时,我们发现,很多考生对英汉翻译所懂甚少。长期以来,一直有考生提问诸如“老师,这句英文中这个短语怎么没有翻译出来?”、“这半句汉语是从那里来的,英语中怎么没有对应语句?”以及“这个句子为什么翻译成汉语时,添加了否定词?”等等的问题。在很多时候,我们只能很笼统的告诉考生:基于英汉文化的差异,在翻译的过程中需要考虑语言模式的差异。在很多时候,英译汉必须按照汉语思维模式以及语境的需要,去增添或者省略一些信息、调整一下语序、转换表达方式。 为了让考生更深入地了解英译汉,我们选用一些真题中的句子,来做先关探讨。在此之前,我们先简单地阐述一下翻译的标准和过程。 翻译标准 在我国近现代,最有影响的翻译标准是严复的“信、达、雅”。就考研英语翻译而言,由于文章的题材大多是有关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普以及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内容,并且文体以议论文为主,说明文为辅,结构严谨,逻辑性强,我们很难在“雅”这一标准上做文章。“达”,即通顺,译文必须通顺且符合汉语的语言习惯,这是一个重要的评分标准。“信”,即忠于原文,是翻译的最高标准。由于要翻译的5个句子是从一篇文章中截取出来的,因而译文必须和上下文表达的意思一致。如果歪曲了原文的意思,那么该句的得分就会很低。 因此,翻译不能违背原文本身,这是考研翻译的最基本标准。 翻译过程

翻译一般分三个阶段:①找核心句;②译核心句;③译其修饰限定补充的句子。由于考研英语翻译大部分句型都是长难句,这一过程显得尤为重要。简而言之,考生首先要找出句子的主干,然后再处理其余的细枝末节,如修饰成分等。考试中,考生应该先通读全文,从大处着手,通篇把握文意,然后分析需要翻译的句子,找出主干,理分支,并翻译。最后是检查书写以及时态。 翻译策略 1.直译和意译 直译,既忠于原文意思又保留原文形式的翻译;意译,不受原文词语的限制,不拘泥于原文句子的结构,用不同于原文的表达方式,把原文意思表达出来。在考研英语翻译中,我们应遵循的方法是:尽量采用直译,不能直译才采用意译,必要时直译与意译相结合。 (1)能直译就直译 Eg. …the managers have been more than willing to adj ust team uniforms to fit the growing members of bigger, longer frames.(2008年真题) 翻译:俱乐部的经理们也非常乐意调整队服的尺寸,以适应不断增多的、越来越大越来越高的身躯。 ⑵不宜直译才意译 Eg. It was the banks that were on the wrong planet, with accounts that vas tly overvalued assets. 翻译:银行们脱离了轨道,它们的账目将资产评估过高。(2010年真题)

英汉翻译课程教学目标

“英汉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一直是我国高校英语语言文学专业中的专业主干课程,它以培养应用型外语人才为目的,既能培养和提高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技能—翻译。 首先,翻译实践是一项综合技能的训练,整个过程涉及源语语言的词汇、句法、修辞、文体、文化等各个方面,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外语水平和在外语方面的基本技能,是对其他外语课程教学的有效补充。 其次,英汉翻译实践涉及汉语语言的运用,对于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显然可以弥补他们在汉语学习方面的不足。另外,加强学生汉语能力的培养也有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提高对本族语语言文化的认识、了解和理解。而且,对汉语语言文化的了解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潜能,从而使学生能够更有效地学习外语。 第三,翻译练习材料会涉及各种文体和学科,诸如文学、历史、社会学、自 然科学,等等。这样,在大量实践的基础上,学生的知识结构会得到相当程度的 丰富和完善,有利于培养复合性人才,实施复合性人才培养的教育战略。 第四,通过各种文体文本的翻译实践,可以提高学生翻译实践能力,使教学 工作在一定程度上面向市场,满足市场需求,提高外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从 而提高外语学科在国内的声誉,扩大影响范围,进而有助于招生工作的开展。 第五,翻译教学中也对学生进行理论和技巧的讲授,这不仅可以使学生从理 论的高度上提高对翻译实践的认识,提高翻译能力,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理论水 平,丰富知识结构,为最后的学位论文写作进行积极而充分的准备。 第六,英语专业四年级的学生面临专业八级的考试、硕研入学考试,两者均 涉及分量较大的翻译实践。为这两种考试的准备至少可以发挥两个方面作用。其 一,通过翻译的强化训练,学生的翻译能力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一定幅度的 提高,为学生就业奠定基础。其二,通过翻译强化训练,学生英语应用技能大大 提高,从而有助于提高考试的通过率,提高学科在国内的影响。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深化,翻译的社会和文化意义日益突显。因此, 加强英语学科的建设,进一步提高翻译教学在学科建设中的地位,应成为未来学 科结构优化和学科发展中的重中之重。 “英汉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简介: 〃课程编码:63043020 〃课程中文名称:英汉翻译理论与实践 〃课程英文名称:E-C Translation Theory and Practice 〃课程类别:主修专业主干课程 〃开课对象:英语专业本科三年级学生

英汉翻译课程标准

《英汉翻译》 课程标准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外语系) 《英汉翻译》课程标准 1 课程定位 《英汉翻译》是应用英语专业的专业基本技能课程。本课程是英语教学中较为重要也有一定难度的技能,它对阅读、听力、口语、写作都有促进作用,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也有实用需求。经过本课程的学习,课使学生达到全国大学英语四级水平,考取“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证书”。 该课程的前导课程是《基础英语》、《英语语法》、《英语阅读》、《英语视听说》和《实用英语写作》等。该课程旨在旨在让学生较好地掌握翻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熟练掌握翻译的基本技巧,通过大量的翻译实践训练使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巧来进行日常工作和科技资料的翻译,培养学生独立完成英汉翻译任务的能力。该课程的学习将为《翻译实训》等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2 工作任务和课程目标 2.1 工作任务及职业能力 表1 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

2.2 课程目标 根据《翻译》课程的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为:知识目标: (1)掌握翻译原则、标准及翻译技巧;翻译的遣词用字。 (3)掌握增词法、省略法在英汉互译中的运用。 (4)掌握转换和结构调整在英汉互译中的运用。 (5)掌握名词性从句、定语从句和状语从句在英汉互译中的运用。(6)掌握长句的翻译以及日常应用文体在英汉互译中的运用。 能力目标: (1)科技资料的翻译能力。 (2)常用应用文翻译能力。 (3)实用商务英语翻译能力。 态度目标: (1)自觉贯彻我国对外的各项方针政策。 (2)具有开拓创新的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3)具有冷静、自信、积极的态度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4)具有团队合作精神。 3 教学组织 本课程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课程模式,从“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出发,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标准,设定职业能力培养目标,变书本知识的传授为实用能力的培养,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任务型课程,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让学生在完成具体任务的过程中来构建相关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发展职业能力。 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设计,以职业岗位所需的专业核心技能为依托,本课程设计了8个学习项目,在项目的教学实施中,进一步分解成29个学习型工作任务。 表2 教学组织表

2-被动比较与翻译

英汉被动比较与翻译 一、被动句的构成形式对比 虽然英汉两种语言都可以表示被动性,但二者的被动语态结构特征截然不同:英语被动语态是运用词形来表示的,而汉语被动语态是借助词汇力量表现出来的。现就其特征讨论如下: 1 有标记特征(marked features) 英语被动语态具有词形变化标记。其构成是由助动词to be加上动词的过去分词,时态通过to be的变化形式来体现。而动作的执行者或发出者常可省略,也可以由介词by引出的短语来表示。如: His story is made by the people. The window was broken yesterday. What tools will be needed in the work? The book has been translated into scores of languages. 汉语被动语态的标记特征则表现在功能词上。其构成是由“被”、“叫”、“让”、“给”、“由”等介词来引出施事者。如: 我们的衣服被汗水湿透了。 坏蛋叫我们赶走了。 由于洪水冲力过大,同志们被冲散了。 2 无标记特征(non-marked features) 一些特殊的动词在表示被动意义时,不具有明显的标记特征。现归纳如下: (1)表示主语特征的感官连系动词在表示被动意义时无标记特征。 The flowers smell sweet. The food tastes nice. The cloth feels soft. (2)一些表示主语特征的不及物动词,如,read, write, wash, clean, draw, burn, cook等,它们的一般现在时,常用来表示动作的潜在意义和被动性。 The cistern doesn't clean easily.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