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习教学设计心得体会

学习教学设计心得体会

学习教学设计心得体会
学习教学设计心得体会

学习教学设计模板心得体会

张媛

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如何把握教学设计的重点?如何设计一个有效的教学过程?这都是我们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通过这次教学设计的探讨,我获益匪浅,在此谈谈我的一些学习心得。

我认为教学设计的重点,不管是确定教学的目标,还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其实它都是要教师明确本堂课,我们要教会学生什么,以及解决学生什么问题。以学生为主体,像我们学校进行的四环节教学一样,因此我认为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把握下面三个问题

一、立足学生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因此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接受能力不同,特别是城乡学生的差别就更大,教师在教师设计时,就要考虑针对学生的实际水平进行教学设计,而不单单是考虑课程设计的安排和进度。比如在引人各种方程的教学时,我们可能都会创设情境让学生列出各种方程,然后引入方程概念,但是如果在创设情境时设计的问题过高,就会影响本节课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偏移难点,而且会影响教学进度。

二、挖掘教材

数学的许多概念、定理、思想的教学,都是采用螺旋式上升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把握一个总体的思路,在教学过程中要进

行渗透。

三、把握课堂

学生是我们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基础,但学生的情况教师不可能都会事先预计好,因此教学中必须要对学生的上课即时表现,做出合理的处理。比如在有些举实际例子时,教师就要好好分析学生所举的例子。如:在分析“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时,学生举例:气球从一个平面吹成一个球体。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对知识还不深入理解和对实际问题的辨析能力不强。因此教师就要在课堂中对学生进行当堂的分析,假如这是教师要是没有能力当堂解决的活,可以采取适当的处理方式:比如一起讨论,上网查询,暂时搁置等。总之要根据学生的反应,适当地调节教学设计。

《有趣的平衡》教学设计

《有趣的平衡》教学设计 实验小学张红胡必芳汤小华张祖凤万承林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14—115页《有趣的平衡》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生活中平衡现象的实验,发现“左边的勾码数×刻度数=右边的勾码数×刻度数”这一规律,初步感受杠杆原理。发现当“左边的勾码数×刻度数”不变时,“右边的勾码数”与“刻度数”成反比例关系,加深对反比例关系的理解。 2、通过生活经验的回顾与挖掘,感悟平衡与质量和距离有关,培养思维的周密性、全面性。通过实验寻求规律,培养抽象概括能力,积累动手实验活动的经验,丰富活动体验。 3、通过数学化的过程,培养学生养成用数学眼光看待身边的生活现象的习惯。通过小组合作与分享,拓宽学生思维视野,感悟差异,丰富学习经验。 重点难点 平衡规律的寻求和抽象。 教具学具 课件、简易称、勾码、小组活动记录单。 教学过程 一、感悟影响平衡的因素 1.初始经验调动 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这几幅图都共同反应了一种什么样的现象?你是怎么知道的?(课件:跷跷板、天平等图片) 生:平衡。…… (教师板书课题) 师:听了几位同学的发言。你觉得平衡与什么有关?(质量)(板书) [从生活中的平衡现象入手,调动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生活经验.找到学生的学习生长点。] 2.加深经验感悟。 师:那么质量是不是平衡的唯一标准呢?我们来看一个跷跷板游戏(出示动画课件),怎样做,才能使跷跷板平衡? 生:轻的一端加重,轻的一端小朋友往后坐,重的一端小朋友往前坐。 师:往前坐或往后坐实际上改变了什么?(与中点的距离)由此可见平衡还与什么有关呀? 生:平衡还与距离有关。(板书:距离)

部编本语文三年级上册习作《写日记》优秀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部编本语文三年级上册习作《写日记》优秀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习作《写日记》 【教学要求】 1.读懂例文,结合作文提示,让学生掌握日记的格式、 内容,明白写日记就是把一天的所见所闻所感真实、明白、 通顺地记录下来。 2.能有顺序地观察,有条理地说,说完整话。在观察中 能展开联想,并能表达喜爱的情感。 3.通过教学激发学生写日记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会观察 身边的人、事、物,养成爱观察、善思考、勤动笔的好习惯。并逐步培养自己写日记的习惯。 【教学重点】 1.读短文,初步了解日记的格式。 2.能用正确的格式、通顺完整的语句写一篇日记。 【教学难点】 1.抓特点仔细观察,具体描述。 2.能用通顺完整的语句写一篇日记。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阅读例文,激趣导入。 1.小朋友,你们捉过鱼吗? 2.好!今天我们就来读一篇和你们一样大的学生写的一篇日记,看一看文中的这位小朋友是怎么捉鱼的?看一看他最后捉到鱼了吗? 3.教师范读日记,学生看课件。 4.(课件出示2) 2017年7月25日星期一天气晴 今天吃完午饭后,爸爸和舅舅带我去捉鱼。我们带好捉鱼的工具,来到稻田旁边的河沟,我学着爸爸和舅舅的样子挽起裤腿、光着脚丫小心翼翼地下了水。刚开始我很害怕,不敢弯腰摸鱼,怕摔倒被水冲走,舅舅告诉我这里的水很浅不用怕,我这才发现水只到我的膝盖下。我哈哈大笑起来,这才放开胆量跟在他们后面开始捉鱼。爸爸告诉我不要着急要慢慢来,我静下心来,仔细地向前摸着,突然感觉手边一动就使劲一抓,果然抓到了一条鱼。我高兴地大喊大叫:“我抓到了,我抓到了!” 时间过得真快呀,好像不一会儿爸爸和舅舅就把小水桶装满了鱼。我只好恋恋不舍地和爸爸回家了。 今天真是高兴的一天。 5.交流:小朋友捉到鱼了吗?你觉得这件事情有趣吗? 6.学生发言,教师评议并小结:是啊,今天我们一起享

五年级数学下册有趣的折叠教学设计

临猗县示范小学教学设计模板 年级五年级学科数学主备教师姚妮审核教师黄卫锋教学内容:《有趣的折叠》 教材分析: 学生在第二单元和第四单元学习了长方体的展开与折叠,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一直存在着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对应,此类问题对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是极为有益的。因此,教科书编排了“有趣的折叠”这一内容,安排了“仓库模型”和“想一想,做一做”两个探索活动。 设计理念: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而且有着强烈的探索求知欲望,在解决问题方面热情极高,但是缺少有序思考和有效解决问题的策略。为此教师在教学的设计中,应加强策略指导,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获取最有效的感悟。 教学目标: 1、在操作活动中认识正方体、长方体的不同展开图,并能根据平面展开图来判断是否能够折叠成正方体或长方体。 2、建立正方体或长方体立体图中的面与展开图中的面的对应关系,培养空间想象力。

3、在展开与折叠、展示交流与汇报活动中渗透数学的转化、对应思想。 4、在想象、操作等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让学生体会体与面的联系, 难点:认识正方体、长方体的不同展开图,并能根据平面展开图来判断是否能够折叠成正方体或长方体。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设计方案。 师:为老师设计“车库平面展开图”的缘由,回顾学生提出问题并设计方案的全过程。 二、分析方案,发现问题。 1、小组评选 出示要求: (1)以小组为单位,每人交流一下自己的设计想法,进行组内评选。 (2)汇报你们组的评选结果,并说明理由。 2、反馈:各组汇报组内方案 预设:

《写日记》教学设计

《写日记》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次习作的内容是学写日记。教材呈现出了一则日记,学生通过交流后,明确写日记的好处,知道日记里可以写些什么内容,掌握日记的格式。鼓励学生有条理地将事情的经过写清楚,表达真情实感。只要学生留心生活,善于捕捉写作素材,通过课堂上的学习、交流,就能写好日记。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写日记的兴趣。 2.结合例文,了解日记的格式、内容及写日记的好处。(重点) 3.逐步培养学生学会观察自己身边的人、事、物,养成爱观察、善思考的好习惯,并逐步培养自己写日记的习惯。(重点)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课件。 学生准备:提前一周,引导学生留心生活,每天择机简单交流;准备一个日记本。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绘本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今天我们的课堂上来了一个特殊的小客人。它还给我们带来了它的日记。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2.课件播放绘本故事《蚯蚓的日记》,指名读,欣赏图画。 3.说一说小蚯蚓的日记内容带给自己怎样的感受。 预设:(1)这些日记记录了小蚯蚓每天发生的一些事情。 (2)这些日记有些内容很有趣。 4.过渡: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写日记。(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由生动有趣的绘本故事导入,激发学生写日记的积极性,同时也是对日记的内容、格式、记日记的好处等有所了解。激发学生写日记的兴趣和愿望,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二、研读例文,学习方法 1.学生自由读例文,思考交流:这篇日记写了一件什么事?(写了自己掉牙的一件事。第1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段。第2自然段写了妈妈把“我”的这颗牙齿洗干净并且收起来了。) 2.再读例文,讨论:日记与我们以前写的作文有什么区别? 3.学生汇报,教师点拨。 预设:(1)格式方面:日记的第一行要写年、月、日,星期几及天气情况,然后再写正文。 (2)内容方面:写日记就是记一天中发生在自己周围的事,也可以记下自己在某一方面的收获、体会等。 (3)日记只要写得真实、明白、通顺就行。 4.过渡:写日记不等于写流水账,要挑重点写具体。这篇日记哪里写得特别细腻?(牙由更松了到被晃动掉的过程写得具体,还写出了自己的感受。) 5.讨论:写“我”掉牙的过程时,哪些地方写得具体? 预设:先交代了松动的这颗牙给作者带来的烦恼;然后又描写了作者的动作,如“左摇右摇”“忍不住又去晃动它”;最后写出了自己当时的感受,如“这颗摇摇欲坠的牙齿让我感觉很难受”。读了这篇日记,让人印象深刻。 6.写日记有什么好处呢?同桌互相说一说,全班汇报。教师相机点拨。 预设:(1)可以记录生活中发生的点滴事情。 (2)能锻炼和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3)可以将回忆记录下来,看到自己生活中的趣事,以后回忆起来会很美好。 设计意图: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依托例文,在自读自悟中了解日记的格式和写法。分析写的内容,让学生明白要将日记的重点写细腻,就要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 三、谈话交流,练写日记 1.播放轻音乐,学生回忆一天的所见所闻。 同学们,生活就像异彩纷呈的万花筒,每一天都会变幻出精彩的画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想今天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又做了什么。其中有你觉得

有趣的折叠 教学设计 514

《有趣的折叠》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十册78-79页数学好玩单元《有趣的折叠》 【教材分析】 在图形与几何教学领域中,除了图形认识和几何推理外,发展空间能力已经成为近年的一个重要教学目标。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一直存在着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对应,此类问题对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是极为有益的。因此教材在数学好玩中增加了《有趣的折叠》这一内容,主要是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本节课是安排在“长方体的认识”、初步体验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与折叠关系之后的一个学习内容,通过学生不断展开与折叠的操作活动,认识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对应关系,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而且有着强烈的探索求知欲望,在解决问题方面热情极高,但是缺少有序思考和有效解决问题的策略。为此在教学设计中,应加强策略指导,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获取最有效的感悟。在知识的储备方面,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等立体图形的特征,初步体验了立体图形的展开与折叠。但对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还不能有机地联系起来,尤其是用语言来描述想象的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存在着一些困难。 【教学目标】 1.经历折叠与展开的过程,体会立体图形和它的平面展开图之间的关系,发展空间观念。 2.能正确判断平面展开图所对应的简单立体图形。 3.通过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相互转化的空间想象和空间推理活动,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及空间想象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知识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 经历折叠与展开的过程,体会立体图形和它的平面展开图之间的对应关系,培养空间观念。 【四、教学策略】

最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习作:写日记》教学设计

习作:写日记 1.读懂给出的例文,让学生掌握日记的格式、内容,明白写日记就是把一天的所见所闻所感真实、明白、通顺地记录下来。 2.培养学生写日记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会观察身边的人、事、物,养成爱观察、善思考、勤动笔的好习惯。并逐步养成自己写日记的习惯。 重点 1.读日记,初步了解日记的格式。 2.能用正确的格式和通顺完整的语句写一篇日记。 难点 培养学生写日记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会观察身边的人、事、物,养成爱观察、善思考、勤动笔的好习惯,并逐步养成自己写日记的习惯。 1.通过自己的用心观察找到写日记的格式,认真听,听老师讲解写日记的格式。 2.选择观察某种事物,抓住所观察事物的最突出的特点,进行记录。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一、绘本导入,激发兴趣。 1.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个朋友——绘本。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课件播放视频绘本《蚯蚓的日记》,欣赏画面。(视频内容只要是《蚯蚓的日记》的内容就行,时间大概50秒) 3.说一说小蚯蚓的日记内容,并说一说这些内容带给你什么感受。

生1:日记记录小蚯蚓每天发生的一些事情。 生2:这些日记内容非常有趣。特别是小蚯蚓教蜘蛛钻地特别有意思。 设计意图: 生动有趣的绘本故事,既激发学生写日记的积极性,同时也对日记内容、格式、记日记的好处都有了简单的了解。 二、参考例文,学习方法。 指名读例文。 思考:这篇日记写了一件什么事? 指名回答。 1.写了自己掉牙的一件事。第1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段。第2自然段写了妈妈把“我”这颗牙洗干净并且收起来了。 2.再读例文,讨论:日记与我们以前写的作文有什么区别? 学生分小组讨论后汇报,教师点拨。课件出示: 格式方面: 日记的第一行要写年、月、日,星期几及天气,然后才是正文。 作文一开始就是正文。 内容方面: 日记就是写一天内自己经历的、看到的、听到的事。要写真实、明白、通顺。 作文的时间和内容都可以自由安排。 课件出示: 提示:日记不能记流水账。要选择重点的记录。如例文中,牙由更松到被晃动掉的过程写得具体,还写了自己的感受。此外还描写了小作者的动作“左摇右晃、忍不住又去晃动”,让人印象深刻。 温馨小提示:日记的内容也是每一个自然段前面空两格。 3.师:写日记的好处是什么?同桌相互讨论说一说。 生1:可以记录生活中发生的点点滴滴和有趣的事。 生2:能锻炼和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生3:能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 生4:我觉得把自己经历的、看到的生活点滴记录下来,以后也是美好的回忆。 设计意图:

(完整版)有趣的平衡教学设计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1 知识与技能: [1]学生通过操作实践,观察发现规律,初步感知杠杆原理。 [2]应用规律,加深对反比例关系的理解。 1.2过程与方法: [1]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并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思维的周密性、全面性。通过实验寻求规律,培养抽象概括能力。积累动手实验活动的经验.丰富活动体验。 2. 教学重点/难点 2.1 教学重点 发现“左边的棋子数×刻度数=右边的棋子数×刻度数”这一规律。 2.2 教学难点 体会杠杆原理,加深对反比例关系的理解。 3. 教学用具 自制的杠杆,棋子,塑料袋等实验工具,多媒体课件 4. 标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 [1]检查课前布置的制作工具(简单杠杆)的作业: 学生对照制作要求,自查和同组互相检查。 【多媒体展示】制作要求:

(1)准备的竹竿长1m,尽量做到粗细均匀。 (2)在竹竿中点打孔,拴绳子时注意绳子的长度,同时注意检查拎起绳子后竹竿是否平衡。 (3)从中点处每隔200px做一个刻度记号,尽量等距离。 拿出准备好的棋子和塑料袋。检查大小是否一样。 [2]创设情景,引出课题 师:同学们,你们玩过跷跷板吗?你们在玩跷跷板时,什么时候能够保持平衡? [3]建立猜想 引导学生小组讨论:结合自己的经验,说说自己的想法,并大胆猜测一下,可以写一写,画一画。 组织学生汇报交流:有什么好方法,跟大家交流一下? 学生可能会有如下想法: 生1:两端一样长时。 生2:两端放的东西一样重时。 生3:重的一端短一点,轻的一端长一点时。 生4:支撑点放在中间时。…… 【板书】 第六章整理和复习第5节综合与实践第四课时有趣的平衡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认识杠杆 师:介绍杠杆、钩码及正确的操作方法等。 [2]实验活动一:探索特殊条件下竹竿保持平衡的规律 【多媒体展示】请学生思考以下要探索的问题:

最新部编本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写日记优秀教学设计

写日记 1.能读懂例文《日记一则》,知道例文的主要内容和层次结构。2.能借助“习作要点提示”,通过欣赏优秀日记,明确日记在选择材料方面的要求。 3.能把握作业要求,写出一篇符合要求的日记。 重点:选择生活中一件使自己印象深刻的事。 难点:注意表达真情实感。教师日记本。 1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出示日记本四本:猜猜这是什么? 2.知道它有什么作用吗? 3.学生传看。 4.交流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第一行正中要写清年、月、日、星期几和天气情况,第二行开头空两格写正文。) 5.清楚日记的内容包括哪些。 (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做过的事都可以写。) 6.是不是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事情都应该记下来? (不,应该选择有意义的材料。) 7.小结所写日记的格式、内容及选材要求。今天,我们就来学写日记。 二、阅读例文,感知写法。 1.这次学写日记,请同学们选择生活中的一件事,要求不但是有意

义的,而且是能使自己动情的。 2.怎样写好这则日记呢?让我们先来读懂例文吧。 3.学生阅读思考。 (1)这则日记主要记叙了一件什么事? (2)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 (3)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呢? 4.检查阅读思考情况。 5.巧作点拨后,师生共同小结。 三、分组讨论,明确写法。 1.学生阅读“习作要点提示”,思考它告诉了我们什么。 2.四人小组讨论。 3.检查学生讨论情况。 4.明确写好日记的方法。 (1)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事情都可以记录。 (2)真实细腻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5.学生再读例文《日记一则》,体会写好日记的方法,重点体会作者的真情实感。 四、组织欣赏,引导选材。 1.引导学生阅读习作要求,明确本次作为作文的主要内容和要求。内容:写一篇日记。要求: (1)选择生活中一件使自己动情的事。 (2)注意表达真情实感。(3)注意日记格式。 2.展示教师的几篇教学日记。

数学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有趣的折叠》教学设计

《有趣的折叠》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有趣的折叠》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好玩”的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教科书编排了“有趣的折叠”这一内容,安排了“仓库模型”和“想一想,做一做”两个探索活动。教科书呈现了模型与模型展开图,让学生想象折叠后的形状是什么样子,为学生提供了研究素材,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增强空间想象能力。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一年级认识立体图形与组合图形,五年级上册学过组合图形,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一直存在着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对应。因此,此类问题对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是极为有益的。 【教学目标】 1、经历折叠与展开的过程,体会立体图形和它的平面展开图之间的关系,发展空间观念。 2、能正确判断平面展开图所对应的简单立体图形。 3、通过折叠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 经历折叠与展开的过程,体会立体图形和它的平面展开图之间的关系,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 能正确判断平面展开图所对应的简单立体图形。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激发想象 1、(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展开图)同学们,前段时间我们学过了正方体与长方体的展开与折叠,并认识了他们的展开图,请看这是哪个立体图形的展开图? 2、(出示仓库模型的展开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它能折成长方体或正方体吗?(学生简单的说说理由)那这个平面展开图沿虚线折叠后的形状会像什么?(学生纷纷猜测)像小房子?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判断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入手,引起学生对旧知的回忆,对于仓库模型展开图的猜测,更激发了学生探究的热情。) 二、运用想象,动手操作 1.做一做,把附页3中的图1剪下来,并沿虚线折叠成一个封闭的立体图形。 (1)请拿出我们准备好的附页3的图1,自己动手折一折,沿虚线将其折叠成为一个封闭的立体图形。 (2)小组讨论:折叠的立体图形是什么?跟你的猜想一致吗?你是怎么折的? (3)全班交流 2、想一想现在将图1中各个图形标上号码:长方形从上到下依次为1,2,3,4,5,左边的五边形为6号,右边为7号。请大家仔细观察: (1)与图形6相对的是哪个图形?

大班科学游戏:有趣的平衡

大班科学游戏:《有趣的平衡》 活动目标: 1.探索保持平衡的方法,感知影响平衡的因素。 2.运用平衡的原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 3.能主动参与科学游戏,体验科学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衣架,不同重量的毛巾;自制跷跷板玩具,不同重量的指偶;天平秤、不同重量的水果蔬菜玩具; 活动过程: 一、从晒衣服的生活问题激发幼儿兴趣 师:“小朋友们,你们看这个衣架怎么了?” 师:“它为什么会歪?” 幼儿自主探索,发现不同重量的毛巾在衣架上保持平衡的方法,初步感知距离和重量的关系。 1.出示衣架,引发幼儿猜想 师:“请小朋友们猜一猜,要怎么挂毛巾才能使衣架保持平衡?”“到底是不是这样呢?待会请小朋友们自己动手试一试,小朋友们把你们的发现记录在记录纸上。” 2.介绍记录纸。 师:“红色毛巾挂在什么地方,就用红色的笔记在相应的位置上。同样,黄色的毛巾挂在什么地方,也把它记在相应的位置,现在我们动手试一试吧,在探索的过程中每组的小朋友要一起合作。” 4.幼儿分组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5.结合记录表,师幼交流分享探索中的发现和结果。 师:“小朋友们都探索好了,哪位小朋友愿意和大家一起交流交流。”“你是怎么让衣架保持平衡的?”“你的办法和他的一样吗?还有没有不一样的” “从这些记录上,你有什么发现?为什么要这样挂?” 小结:可以把毛巾都挂在衣架的中间,也可以把同重量的毛巾挂在衣架两边。 6.再一次探索保持平衡的方法。 师:小朋友们今天有很多不同重量的小动物来我么大四班玩跷跷板,但是它们不知道应该坐在什么地方,才能使跷跷板保持平衡请小朋友们来说说看。 幼儿讨论,交流 教师小结:轻的动物要坐在离中心比较远的地方,轻的东西要坐在离中心比较近的地方三、迁移经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进一步了解距离和重量的关系。 1介绍活动材料 师:商店里的阿姨请小朋友们选几样水果放在天平秤上,她想问问小朋友该怎么放才能使天平保持平衡。商店里还有很多蔬菜,也请小朋友们称一称。 2.幼儿运用已有经验探索操作 3.分享交流 师:“老师刚才看见有很多小朋友都成功了,我们来看看,他们是怎么做的。 四、延伸活动 师:“其实我们生活中很多地方都能用的我们今天学习到的保持平衡的本领,我们回家找一找,明天和小朋友一起分享。”

学写日记教学设计

学写日记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能读懂例文《日记一则》知道例文的主要内容和层次结构。 2、能借助《习作要点提示》,通过欣赏优秀日记,明确日记在选择材料方面的要求。 3、能把握作业要求,写出一篇符合要求的日记。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选择生活中一件使自己印象深刻的事。 难点:注意表达真情实感。 【课前准备】 教师日记本。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出示日记本四本:猜猜这是什么? 2、知道它有什么作用吗? 3、学生传看。 4、交流中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第一行正中要写清年、月、日、星期几和天气情况,第二行开头空两格写正文。) 清楚日记的内容包括哪些? (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做过的事都可以写。) 是不是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事情都应该记下来? (不,应该选择有意义的材料) 5、小结所写日记的格式、内容及选材要求。 6、今天,我们就来学写日记。 二、阅读例文,感知写法。 1、这次学写日记,请同学们选择生活中的一件事,要求不但是有意义的,而且是能使自己动情的。 2、怎样写好这则日记呢?让我们先来读懂例文吧。 3、学生阅读思考。 ①这则日记主要记叙了一件什么事? ②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 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呢? 4、检查阅读思考情况。 5、巧作点拔后,师生共同小结。 三、分组讨论,明确写法。 1、学生阅读《习作要点提示》,思考它告诉我们什么。 2、四人一小组讨论。 3、检查学生讨论情况。 4、明确写好日记的方法。 ①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事情都可以记录。 ②真实细腻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5、学生再读例文《日记一则》,体会写好日记的方法,重点体会作者的真情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有趣的折叠

有趣的折叠 一教材分析:《有趣的折叠》是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呈现了模型与模型展开图,让学生想象折叠后的形状是什么样子,为学生提供了研究素材,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增强空间想象能力。 二学生分析:我们的学生用的是人教版教材,在一年级认识立体图形,在之前已经学习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平面图形,五年级下册即将学习长方体、正方体。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有平面图形过度到立体图形,故此上这节《有趣的折叠》,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对应,此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教学目标: 1. 经历折叠与展开的过程,体会立体图形和它的平面展开图之间的关系,发展空间观念。 2. 能正确判断平面展开图所对应的简单立体图形。 四教学重点:经历折叠与展开的过程,体会立体图形和它的平面展开图之间的关系,发展空间观念。 五教学难点:能正确判断平面展开图所对应的简单立体图形。 六学具准备:剪刀,直尺, 七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激趣课堂 今天,带给大家一幅平面展开图,都由哪些基本图形组成呢? 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个平面展开图,请猜一猜这是什么立体图形呢?你是怎样想的?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组合图形入手,降低学习门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发猜想,唤起学生的学习好奇心。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仓库模型 1.做一做,图1剪下来,并沿虚线折叠成一个封闭的立体图形。 四人小组讨论:折叠的立体图形是什么?跟你的猜想一致吗?你是怎么折的?(全班交流) 大家通过动手操作与解说,平面展开图沿虚线折叠后的封闭立体图形是一座精致的小房子,真是心灵手巧的制作小能手。 现在将图1中各个图形标上号码:长方形从上到下依次为1,2,3,4,5,左边的五边形为6号,右边为7号。 请大家仔细观察:(1)与图形6相对的是哪个图形?(2)与图形1相对的是哪个图形?大家的空间想象能力越来越强了。将平面展开图沿虚线折叠就能成为有趣好玩的立体图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有趣的折叠”。(板书课题:有趣的折叠) [设计意图]借助剪一剪、折一折,呈现了如何将平面展开图折叠成立体图形的过程,帮助学生建立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对应关系的表象,借助想象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2.刚才折叠出来的房子是一座仓库的模型,它各边的实际长度是图中相应长度的100倍,你知道这座仓库的占地面积吗? 大家请观察:小仓库地面是几号图形?长和宽各是多少?请独立计算小仓库地面的面积,并说说你是如何计算的。(先同桌交流,并板演,再全班交流)[设计意图]这个问题是根据折叠出的仓库模型求出仓库的实际占地面积,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要确定小仓库地面的长和宽是多少,学生可依据笑笑的思路求出结果。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有趣的平衡”教学设计

六年级数学下册“有趣的平衡”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有趣的平衡”属于六年级第六单元《整理和复习》中的综合应用的第一课时,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比例知识的的基础上设计的,其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实验,发现并初步感受杠杆原理,同时通过验证这一规律,发现当杠杆“左边的钩码数×刻度数”的积不变时,“右边的钩码数”和“刻度数”成反比例关系,加深学生对反比例关系的理解。 二、学生情况分析 六年级属小学高年级学段,学生开始对“有用”的数学更感兴趣,平衡现象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但学生很少对其进行过理性分析,他们更多的是感性的生活经验,而未曾上升到科学层面。人的智力是多元的,学生在发展上也是存在差异的,有的学生善于形象思维,有的善于逻辑推理,有的善于动手操作,分组活动、分工合作的学习方式更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容易使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上获得成功的体验。学生总爱把自己当成探索者、研究者、发现者,所以本课以实验探究的形式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符合六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理解杠杆平衡的原理,并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实践,与人合作协调,及迁移、类推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2、过程与方法:在分组实验这一探究发现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和动脑,获得了认识。并经过启发、讨论和独立思考、学生主动参与、

积极探究,获得了杠杆平衡的条件,学生认识水平、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从中得到了培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实验、实际操作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并通过实际应用的练习,将课内外的知识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四、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杠杆平衡的规律的学习是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杠杆原理打基础。所以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掌握杠杆平衡的规律。难点是:让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师生互动,建立猜想,引出课题。 著名的科学家阿基米德曾经说过:如果给我一个支点,我就可以撬动整个地球!你认为可能吗? 【设计意图:“学起于思,源于疑”,学生探求知识的思维过程,总是以问题开始,阿基米德的话对学生的思维来讲,有一定的冲击力,引起他们的思考:“这为什么是有可能的呢?”,增强学生参与探究的兴趣和好奇心。】 【设计意图:牛顿说过:没有大胆的假设就没有伟大的发现。学生头脑并非是一张白纸,他们经常玩跷跷板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在进行学习时,可以根据这些积累对于“怎样能使跷跷板平衡”这个问题,进行大胆地猜想和预测,激发了学生探究、实践、验证的欲望。】 二、制定计划,实验探究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习作:写日记(教案)

习作写日记 【教学目标】 1.读懂例文,结合作文提示,让学生掌握写日记的好处、日记可写的内容、日记的基本格式,明白写日记就是把一天的所见、所闻、所感等真实、明白、通顺地记录下来。 2.能有顺序地观察,有条理地说,说完整话。在观察中能展开联想,并能表达喜爱的情感。 3.通过教学激发学生写日记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会观察身边的人、事、物,养成爱观察、善思考、勤动笔的好习惯。并逐步培养能用日记记录自己的生活的习惯。 【教学重点】读懂例文,初步了解日记的格式;能用正确的格式、通顺完整的语句写一篇日记;培养写日记的良好习惯。 【教学难点】初步了解日记的好处、格式、内容等能用通顺完整的语句写一篇日记。 【教学课时】1课时 第一课时 【教具准备】课件(建议使用小学课件) 【教学过程】

翼翼的下了水, 刚开始我很害怕,不敢弯腰摸鱼怕摔倒被水冲走,舅舅告诉我不用怕这里的水很浅,我这才发现水只到我的膝盖下,我哈哈大笑起来,这才放开胆量跟在他们后面开始捉鱼。爸爸看见我很着急的样子,告诉我不要着急要慢慢来,我静下心来,仔细地向前摸着,突然感觉手边一动就使劲的一抓,果然抓到了一条鱼,我高兴地大喊大叫:“我抓到了,我抓到了!” 时间过得真快呀,好像不一会儿爸爸和舅舅就把小水桶装满了鱼。我只好恋 恋不舍的和爸爸回家了。 今天是我最高兴的一天。 7.交流:小朋友是怎样捉鱼的?他捉到鱼了吗?你觉得这件事情有趣吗? 8.学生发言,教师评议并小结:是啊,今天我们一起享受到了小朋友捉鱼的乐趣。同学们想一下,如果没有这篇文章,没有这篇日记,我们能这么快乐地享 受到小朋友捉鱼的乐趣吗?不行吧!如果没有这篇文章,没有这篇日记,这个乐 趣也只能埋在小朋友的心里,没人和他一起分享,那多么可惜啊!如果小朋友不把捉鱼的这个乐趣写下来,没有这篇文章,没有这篇日记,时间长了也就忘记了,那又多么可惜啊! 值得庆幸的是,这位小朋友把他捉鱼的这件事和捉鱼的乐趣用日记的方式写 了下来。这才让小朋友珍藏了他自己生活中的这段有趣的往事,这才让我们同小 朋友一起分享到了他自己生活中这段有趣的往事。 所以啊,同学们写文章、写日记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写文章、写日记又是多么有趣的一件事。不管时间过去多久,不管日月如何变化,不管世界如何发展,我们都可以用写文章、写日记的方式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写下来,并用文字的 方式永远地保留下来,这是一件多么有意义的事、多么有意思的一件事。把当天 看到的事、听到的事、想到的人事物写下来,就是写日记。养成写日记的习惯,是很多有成就的人一个共同的特点。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写日记。(板书:写日记) 【设计意图:以“日记”为话题,引导学生谈话交流,相机出示范文认识日记,激发了学生了解日记,书写日记的兴趣。】 二、交流例文,了解日记。 1.你写过日记吗?读读下面的日记,你有什么发现? 课件出示: (1)了解格式。 (

《制造平衡》教学设计

《制造平衡》教学设计 一、观察现象,提出问题 1.游戏活动引入。 同学们,大家都玩过跷跷板吧谁能说说是怎么玩的吗 看,这里有两个小朋友在玩跷跷板呢,这时的跷跷板处于一种什么状态呢(板书:平衡)你再看这时的跷跷板还平衡吗为什么通过观察,你认为翘翘板的平衡与什么有关呢? 游戏:“尺子能不掉下去吗” 下面,我们来玩个小游戏,我邀请一个同学上台来,其他同学要认真思考,看看你会有什么发现 ①在你的右手食指上放一把尺子,你能让它保持平衡不掉下来吗 (学生演示)很好,此时,尺子与手指就构成了一种平衡的状态,那么,这个同学是怎样做到的呢(保持平衡,手指充当了支点,尺子两端距离手指的长度相等); ②如果在尺子的一端放上一块橡皮,还能保持平衡吗 (学生演示,一端放置橡皮,尺子掉落)此时,尺子为什么不能保持平衡了呢 若想保持平衡,你试着猜想一下,可以怎样做(移动尺子的位置,使手指距重物一端的距离小于支点与尺子另一端的距离) 2.大家说的只是一种猜想,怎么验证我们说的是否正确呢(做实验)。对,我们在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常都要经过这样的阶段:提出猜想——实验验证——总结结论——实践应用。今天,我们就利用手中的实验材料也来制造平衡(板书:制造),验证我们刚才的猜想。 二、猜想假设,实验探究 (一)认识杠杆尺、钩码等实验器材,组装杠杆尺 为了帮助大家完成实验,老师这里准备了一些实验器材。 首先同学们请看,这是杠杆尺,它由底座、竖杆和平衡尺三部分组成。使用时,我们只需要将杠杆尺固定在支点上,拧上螺丝就行了。现在杠杆尺平衡了吗(这个平衡尺真调皮,也玩起了跷跷板。这时候,我们试着调整平衡尺两端的螺母,直到平衡为止) 仔细观察杠杆尺,说说杠杆尺还有什么特点 (有一个一个的格子、每个格子之间的距离是相等的……下面的孔是用来挂钩码的。)

《有趣的折叠》教学设计新部编版与反思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有趣的折叠》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折叠,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在学生动手的基础上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愿意交流合作,喜欢数学的情操,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体验成功的欢乐。 教学重点: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策略:在自学和小组间合作的基础上,以做游戏的方式达到本课的目标。 教学准备:长方形纸片 教学过程: 课前布置学生把课本P105中附页3图1、图2都剪下来。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都喜欢手工课,今天我们上一节手工课好吗?导入新课《有趣的折叠》 二、实施目标 1、请同学们打开书本78面,并且利用好身边的材料进行自学《有趣的折叠》。 2、小组合作里说说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请先小组里解决。 3、小组派代表发言,提出不能解决的问题。并且进行解决。 三、巩固目标 1、做一做中的题目:让学生将附页3中的图1剪下来,并按虚线折叠成一个封闭的立体图形,并画出天窗和门,同桌相互交流天窗和门的位置,说出自己的理由。 2、试一试 先计算它的实际长度和面积,然后再做,独立做,全班订正。 3、练一练中1、2题独立折叠,小组中选出优秀作品进行全班交流,教师评价。 4、练一练第三题 在小组中解决问题,最后全班交流。 四、课后作业:第四题

五、课堂总结。 板书设计: 折叠 测量——计算——虚线——折叠 《有趣的折叠》教学反思 展开与折叠一课是北师大教材新增加的内容,主要是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由于这部分内容对学生的空间观念要求比较高,有些学生会感到困难,因此教材主要从以下三步来帮助学生思考、判断,逐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在教学中,我设计了以下三个主要环节: (1)首先通过把长方体、正方体盒子剪开得到平面图形的活动,引导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 (2)利用可操作材料,体会展开图与长方体、正方体的联系; (3)通过立体与平面的有机结合,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这样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使学生逐步达教学目标的要求:闭上眼睛想能想象展开或折叠的过程,促进学生建立表象,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发展空间观念。 如何最大限度地拓宽学生探究的空间,如何组织好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是我本节课在备课时重点思考的问题。我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从而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设计了以下教学流程:回顾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纸盒的展开图→在脑子里想象长方体纸盒展开与折叠的过程→探究正方体纸盒的展开图→巩固练习。 在课前精心备课的基础上,课上的较为顺利,特别是在剪开正方体时,展开图呈现了多种形式。但本节课仍存在以下几点不足: (1)学生对展开图通过各种途径有了一些了解,但仍不能把平面与立体很好的结合。 (2)在遇到问题时,多数学生不愿意自己探索,都要寻求帮助,只是方法不同,数学知识还是让多数学生感到枯燥,在课上要注意多设计体现数学魅力的环节。

六年级数学《有趣的平衡》教学设计

六年级数学《有趣的平衡》教学设计 有趣的平衡(人教课标版实验教材第十二册第114、115页内容) 课型: 综合应用活动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1)通过实验, 使学生发现规律,初步感知杠杆原理.(2)应用规律,加深对反比例关系的理解。 方法过程: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增强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体会杠杆原理,加深对反比例关系的理解.教具、学具准备: 简单杠杆,棋子,塑料袋等实验工具.多媒体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检查课前布置的制作工具(简单杠杆)的作业。 学生对照制作要求,自查和同组互相检查。 媒体出示制作要求: (1)准备的竹竿长1m,尽量做到粗细均匀。

(2)在竹竿中点打孔,拴绳子时注意绳子的长度,同时注意检查拎起绳子后竹竿是否平衡。 (3)从中点处每隔8cm做一个刻度记号,尽量等距离。 拿出准备好的棋子和塑料袋。检查大小是否一样。 2、揭示课题:有趣的平衡(板书) 二、探索规律,体会杠杆原理 1、活动一:探索特殊条下竹竿保持平衡的规律 (1)媒体出示探索的问题: ① 如果塑料袋挂在竹竿左右两边的刻度相同的地方,怎样放棋子才能保持平衡? ②如果左右塑料袋放入同样多的棋子,它们移动到什么位置才能保持平衡 ③发现的规律是:____ 探索的方式:小组合作,分工明确。(2)小组汇报。 (3)教师引导学生概括规律。 在相同的刻度处左右两边放相同数量的棋子,竹竿就能平衡。 2、活动二:探索在一般条下竹竿保持平衡的规律。 (1)媒体出示探索的问题: ①如果左边塑料袋在刻度3上,放4个棋子,右边的塑料袋在刻度4上,放几个才能平衡?

最新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习作:写日记》优质教学设计

习作:写日记 活动分析: 本次习作的内容是学写日记。课本上给出了一篇日记范例,意在通过这样的直观呈现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日记,日记的格式是怎样的,知道日记里可以写什么内容,明确写日记的好处。教学时,不但要指导学生把握日记格式和内容等方面的特点,还要注重激发、保护学生写日记的兴趣,鼓励学生有条理地将事情的经过写清楚,“我手写我心”,表达真情实感。一般来说,只要教师善于引导学生留心生活,找到自己想写的事、想说的话,通过课堂上的学习、交流,学生写好日记并不困难。培养学生写日记的习惯,不单可以达到练笔的目的,也有助于学生心理的健康发育。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写日记的兴趣。 2.能借助例文并结合生活经验,了解写日记的好处、日记可写的内容及日记的基本格式。 3.引导学生学会观察身边的人、事、物,养成爱观察、善思考、勤动笔的好习惯,能用日记记录自己的生活。 教学重点: 1.描述一天当中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真实、明白、有条理地记录所见所闻。 2.注意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学准备: 教师: 1.多媒体课件。 2.提前一段时间安排学生用一两句话记录当天最高兴(悲伤)的事情。 学生:1.做好每日记录。2.准备日记本。 课时安排:2课时 一、激情导入,引出主题 1.教师播放故事绘本(任选其一),师生一起读故事,欣赏图画。

2.说一说小动物的日记带给自己的感受。 思考:这些日记记录的是什么内容?(小蚯蚓每天发生的一些事情。)这些内容有趣吗?你觉得哪里最有趣?(学生自由表述) 3.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认知,谈谈对“日记”的了解。 过渡:日记是我们对每天所遇到的和所做的一些印象深刻的事情的记录,可以记事,可以写人,可以写物,可以写景,可以写自己的想法或心情……。那么,日记到底怎么写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一起交流交流。 二、研读范例,交流方法 1.学生自由阅读课本上的日记范文,分组讨论。 8月20日星期一晴 早上起床时,我发现那颗松动的牙齿更松了。我想把它摇掉,可是左摇右摇,牙齿就是不掉。唉!怎么办呢?这颗摇摇欲坠的牙齿让我感觉很难受。晚饭前,我忍不住又去晃动它,晃了几下,啊,终于掉了! 妈妈把我的这颗牙齿洗干净,收起来了。 思考:(1)这篇日记写了一件什么事?有几段?每一段写了什么? (2)日记与我们以前写的作文有什么区别? 2.学生汇报交流,教师点拨。 明确:(1)这篇日记写了自己摇掉牙齿这样一件事。第1自然段写“我”摇掉牙齿的过程,第2自然段写妈妈帮“我”收起了掉落的牙齿。 (2)格式方面:日记第一行要写年、月、日,星期几,天气情况。第二行开始写内容,段落的开头要空两格。如果不看第一行的日期和天气情况,后面的内容就是一篇作文。 内容方面:日记写的是一天中发生在自己周围的事情,作文没有“一天中”的时间限制。日记和作文写的都是令自己印象深刻的事情。日记要写得真实、明白、通顺,作文有时候不一定是“真实”的。日记和作文都要表达真情实感。 3.再读范文,教师点拨重点。 过渡:日记写的是一天中发生在自己周围的事情,那么是不是把我们一天当中的所有经

有趣的平衡

有趣的平衡教学设计 绵竹市天河小学李永松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综合练习,《有趣的平衡》。 知识目标:学生通过生活中的平衡现象的实验.发现“左边的硬币数×刻度数=右边的硬币数×刻度数”这一规律,初步感受杠杆原理。发现当“左边的硬币数×刻度数”不变时.“右边的硬币数”与“刻度数”成反比例关系,加深对反比例关系的理解;感受左边的刻度数与右边的刻度数成倍数关系且保持不变时,两边的硬币数成正比例关系。 能力目标:能运用杠杆平衡的规律解释生活中的有关现象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和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价值;培养思维的周密性、全面性;通过实验寻求规律,培养抽象概括能力。积累动手实验活动的经验,丰富活动体验。 情感目标:通过数学化的过程,培养学生养成用数学眼光看待身边的生活现象的习惯.这是深刻认识事物的有效办法。通过小组合作与分享,感受合作的愉快,拓宽学生思维视野,感悟差异,丰富学习经验。 教学重点、难点:平衡规律的寻求和抽象。 教具、学具:课件、平衡杆、硬币、小组活动记录单。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数字1开头的成语,引出“四两拨千斤”。 一、创设情境导入 1现场小游戏:学生起立,张开双臂,单脚保持5秒钟坐下;伸出食指,将一支笔平放在食指上保持平衡,3秒后然后放下。 2、.学生观察“跷跷板”游戏情境。(课件出示) 3、让学生猜测今天学习的主题,引出课题:有趣的平衡。 (过渡,师:那么,在平衡中到底蕴含着怎样有趣的数学规律呢?今天我们一起去探寻探寻。板书课题、投影) (设计意图:从生活中的平衡现象入手,调动出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生活经验.就会很自然的导出一个直接浅表性答案,找准学生的学习生长点。) 二、探索与发现 活动一:演示实验,初步感知。 1、演示并介绍杠杆装置的构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