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07年高考文综历史热点问题举例

2007年高考文综历史热点问题举例

2007年高考文综历史热点问题举例

2007年高考文综历史热点问题举例(一)

一、构建和谐社会、法制社会问题

(一)、选择题

【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二学期期中练习22—23题】劳动力与就业问题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发展。据此回答1—2题。

1.15世纪开始的圈地运动对英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是(C )

①促使英国进行海外殖民扩张②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

③导致城市人口增长④造成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对立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

2.罗斯福新政中,美国政府为克服危机,增加社会就业采取的措施是(D )A.降低税率,减少政府的财政支出B.减少政府对企业的干预

C.调整农业生产,稳定农产品价格D.政府投资兴建公共工程

【北京市东城区2006—2007学年度综合练习(一)21—23题】调解矛盾建立和谐社会,是中外历史发展过程中一个共同主题。回答3—5题。

3.中共“八大”以后,为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建设社会主义,毛泽东提出了(B )A.要处理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十大关系B.要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C.要开展整风运动反对党八股D.要开展反右派斗争

4.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为使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所采取的措施主要是( D )A.使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

B.帮助少数民族发展工业实现共同繁荣

C.大力发展少数民族的民族文化

D.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5.美国罗斯福新政中,最利于稳定社会秩序、和谐人际关系的措施是( D )A.整顿银行,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

B.通过工业复兴法,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

C.奖励农民调整生产结构,稳定农产品价格

D.推行“以工代赈”,兴办公共工程

【柳州一中07届高三第九次文科综合能力测试12~15题】民生问题是中国历代思想家和政府着力解决的重点问题。据此回答12~15题。

6.下列古代人物中最具忧国忧民思想的是( B )

A.孔子B.屈原C.孟子D.韩非子

7.孙中山民生主义的内容包含(D )

①驱除鞑虏,恢复中华②平均地权③创立民国

④节制资本⑤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④⑤D.②④

8.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初期为解决民生问题,采取的最直接有效的措施是( B )A.没收官僚资本B.迅速平抑物价C.抗美援朝D.三反五反

【成都四中07届三轮复习试题22——23题】在当今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历史时期,只有世界各国紧密团结起来,才能真正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回答9—10题。9.下列国际会议中,在打击日本法西斯方面主张采取一致行动的会议是(B )A.巴黎和会B.华盛顿会议C.开罗会议D.德黑兰会议

10.新中国成立以来,为构建和平友好的国际社会作出了重大贡献,下列政策中不具有这样影响的是(B )

A.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B.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D.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思

【长春、哈尔滨、沈阳、大连2007年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联合考试15-19题】进行民主与法制建设是中国近现代政治体制建设的重要内容,大大推动了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回答11-15题。

11.中国民主政治理论最早萌芽于明清时期。提出以“法治”取代“人治”的是(B )A.顾炎武B.黄宗羲C.王夫之D.李贽

12.戊戌变法中维新派民主思想集中体现在(C)A.允许官民上书言事B.设立咨议局

C.制定宪法,实行君主立宪D.由公众选举官吏

13.辛亥革命大大推动了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进程,这些进程不包括( C )A.颁布了临时宪法B.建立了共和国

C.消除了封建专制统治D.人们取得了一些民主自由权利

14.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进步。因为( A )A.建立了民主联合政府B.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C.由共产党执政D.由各党联合执政

15.1954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部宪法与近代史上的《临时约法》和《约法》、《中华民国宪法》比较,具有的不同特点是:( C )

①人民性②民主性③社会主义性④权威性

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③D.①③④

(二)、非选择题

16.【2006—2007学年度湖北省黄冈中学高三年级4月模拟考试37题】

(3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明君制民之产(保证农民拥有一定的耕地),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孟子

——吴于廑主编《世界近代史》材料三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社会领域进行了多方面调整。如英国1909年颁布的一项法案授权成立工资管理处,负责确定在“流汗行业”工人的最低工资;另一项法案授权成立一个行业管理局,为失业者提供就业信息;1911年提出国家保险法案,对失去健康和生病者提供了保险。法国1892年的法律为所有工人确定了最大限度的工作时间10小时;1893年的法律为工人繁荣安全和健康作了充分的规定,同时还保障工人及其家属的免费医疗。德国也先后颁布了“疾病保险法”、“意外工伤保险法案”、“老年及残疾保险法”,保障工人的权益。

——吴于廑主编《世界史·近代史》

材料四似乎欧美各国应该家给人足,乐享幸福……然而试看各国的现象……富者极少,贫者极多……所以倡民生主义,就是因贫富不均……闻得有人说,民生主义是……夺富人之田为己有;这是他未知其中道理,随口说去,不必管他……兄弟所最信的是定地价法……

——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材料五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险。社会和谐是我们党不懈奋斗的目标。

——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决议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指出孟子提出了怎样的为政思想和具体的为政措施?(8分)

(2)根据材料三,概括说明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社会领域内所采取的措施。(6分)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措施对各国社会发展产生的有利影响。(4分)

(3)结合材料二、四,回答孙中山提出民生主义的原因。(2分)孙中山最信的“定地价法”的具体含义是什么?(2分)如何评价这一定地价之法?(6分)

(4)综合以上材料,谈谈当前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可借鉴哪些有益的经验。(4分)

17.【浙江省十二校2007年高三第二次联考文科综合37题】

(32分)法律是国家意志的体现。坚持民主法治,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构建和谐社会必须遵循的原则之一。古今中外的法治经验教训可供借鉴.

材料一第一条第一款本宪法授予的全部立法权。属于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的合众国国会。……第七款……凡须由参议院和众议院一致同意的每项命令、决议或表决,须由总统批准,如总统不批准,则按照关于议案所规定的规则和限制,由参议院和众议院三分之二议员重新通过。

第二条第一款行政权属于美利坚合众国总统。总统任期四年,……第二款总统是合众国陆军,海军和征调为合众国服役的各州民兵的总司令。……总统经咨询参议院和取得其同意有权缔结条约,但须经出席参议员三分之二的批准,他提名并经咨询参议院和取得其同意,任命大使、公使和领事、最高法院法官……

第三条第一款合众国的司法权,属于最高法院和国会不时规定和设立的下级法。……一选自1787年美国宪法

材料二1796年,华盛顿发表告别词。表示坚决不再出任下届总统,从而开创了美国历史上总统至多连任两届的先例。

材料三1796年,中国的乾隆皇帝传位给嘉庆,自己整整做了60年皇帝.(I)美国民主派领袖杰弗逊称美国总统制为君主制的“新版”,请依据材料一分析,杰弗逊为什么会提出这一观点。(8分)

(2)在1787年的费城制宪会议上,富兰克一直在琢磨该在华盛顿座椅上的太阳是日出还是日落。当他含着激动的眼泪在宪法文本上签字后,他说:“现在,我很高兴地知道,那是日出,而不是日落。”

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日出”的理解。(8分)

(3)据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分析指出美国的总统与中国的皇帝产生方式及任期有何不同?中美两国这一时期实行的政治制度各对本国的社会进程产生的主要影响是什么?(12分)

(4)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乾隆皇帝在位60年,而美国总统华盛顿仅执政8年,对此

你有何认识?(4分)

18.【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二学期期中练习37题】

(33分)法是调整人们行为的一种社会规范,是掌握国家政权的阶级的意志的体现。了解古今中外法律制度的发展演变,对于当今法制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1)阅读以下材料:

在法律制度上,秦代崇尚法治(采用法家思想)。……在法律的实施上,秦代坚持轻罪重刑,严刑酷法,……法网过密导致了社会矛盾的迅速激化,并成为秦王朝迅速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汉初,革秦之弊,废弃了秦代法律的严酷繁杂成分,由萧何制定了崇尚宽简的《九章律》,约法省刑,简易疏阔。……汉律特别强调皇权至上,法自君出……。其法制的指导思想则为礼法并用,以礼入法,儒家经义成为法理的基础,坚持德主刑辅,先教后刑,奠定了此后法制体系“礼刑一体”的基本框架。……废止了部分肉刑,反映了司法的进步。(摘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十五讲》)

依据材料说明秦汉两朝法律制度的不同。(10分)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古代的法律的西方近代法律的本质区别是什么。(4分)

(2)近代西方资产阶级革命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建立法制化国家,革命过程的完成通常伴随着立法过程的完成。

简要叙述与英国、美国、法国三国资产阶级革命相关的立法成就。(9分)

(3)晚清时期,中国的资产阶级改良派和革命派为中国建立近代法律制度而努力奋斗。

简要说明在建立近代法律制度方面,改良派的设想和革命派的实践成果。这些努力最终都归于失败的原因是什么?(10分)

19.【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二学期期中练习39题】

(28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新的长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特征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1)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贯彻工业反哺

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加快建立有利于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

体制机制,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促进农业不断增效、农村加快发展、农民持续增收。”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历史知识回答:

①说明建国以来农业对于工业发展所作的贡献。(6分)

②简述苏联经济建设中,在农业问题上的失误。(6分)

所选例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

16.(1)思想:保护人民利益或以民为本,施行仁政。(4分)措施:省刑罚(减轻对农民的压迫);薄税敛(减轻农民负担);制民之产(保证农民拥有一定的耕地);勿夺

农时(保证农民劳动时间)。(4分)

(2)措施:通过立法手段保障工人权益(如颁布一系列法案);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如颁布保险法):改善工人生产生活条件(如确立最低工资)。(6分)(注:若只有具

体史实的罗列而没有概括,如确定最低工资,提供就业信息,确定工作时间,保障

免费医疗等,最多得4分)影响: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阶级矛盾,有利于政治稳定

和社会和谐发展;良好的政治环境,加之工人经济待遇的改善,又有利于社会经济

的持续发展。(4分)

(3)原因:看到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贫富不均的现象。(2分)含义:核定全国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后涨价的地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4分)(注:

若只答到“平均地权”最多得2分)评价:“平均地权”是资本主义的土地纲领,

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资产阶级的利益与要求;(2分)它是一个改良主义的措施,一

定程度上承认了封建地主对土地的权益,是一个不彻底的土地纲领。(2分)(4)坚持以民为本、保护农民利益;注意社会公平,缩小贫富差距,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除注意人与人和谐外,还要注意人与自然的谐发展。(4分)(只要答出两点

即可)

17.(32分)

(1) 总统行使最高行政权:兼武装部队总司令:对立法有否决权:有权缔结条约:由

总统任命最高法官。杰弗逊仅从宪法赋予总统极大权利的角度而言。(8分.答对

每点给2分。总分不得超过8分。)

(2)①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2分)

②联邦政府实行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原则.(2分)

③权力之间相互制衡.防止专制独裁,保障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奠定了美国政治

制度的法律基础,有利于美国的长治久安。(4分,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3)美国总统是选举产生,每届任期4年,中国的皇帝是世袭,终身制。(4分)

美国的政治制度促进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有利于美国的民主化进程:中国的政治制度阻挠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君主专制抑制了中国社会民主化进程,阻碍了社会进步。(8分)

(4)两国的社会制度不同。(2分)

华盛顿与乾隆皇帝的个人素质不同。(2分)

美国是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国是封建专制制度。(4分)

(此外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但本问总分不得超过4分)

18.本题共33分。

(1)秦朝:依据法家思想,刑法严酷。(4分)汉朝:以儒家思想为基础,以礼入法;崇尚宽简,废除部分肉刑。(6分)

中国古代法律为君主专制服务,体现了君主的意志;(2分)西方近代法律是公共意志的体现。(2分)

(2)英国通过《权利法案》建立起君主立宪制。(3分)美国1787年宪法确立了三权分立和民主共和制度。(3分)法国的《拿破仑法典》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立法规范。(3分。

如学生答出“法国1791年宪法规定法国是君主立宪制国家”可加2分,但法国部分总分不得超过3分。)

(3)资产阶级改良派主张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3分)辛亥革命后资产阶级革命派颁布了《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3分)

失败原因:帝国主义破坏,封建势力阻挠,资产阶级软弱。(4分)

19.本题共28分。

(1)①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为工业化建设开辟了道路;“一五”计划期间广大农村大力支援工业建设;(3分)改革开放后,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为工业化开辟新路。(3分)②片面发展重工业造成农业的长期落后;(2分)国家为了积累资金从农民身上取走的东西太多,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损害。(4分)

2007年高考文综历史热点问题举例(二)

二、科教兴国战略、科技创新、制度创新

(一)、选择题

(湖北八校2007年高三第二次联考18—20题)科技文化是时代发展的结晶,也是时代发展的动力。回答1—3题。

1.2006年5月23日,德国总理默克尔结束访华之际乘坐了上海磁悬浮列车,前往浦江机场,享受了电磁科技的神奇,其原理是物理学中的电磁感应现象。首次用实验证明了电磁感应现象的科学家是( D )

A.奥斯特B.赫兹C.麦克斯韦D.法拉第

2.大型科教节目《传奇》中有这样一个情节:一位科学家根据一种植物的特殊结构,推断出世界上存在着一种未为人知的奇异昆虫,并在森林中长年守候,发现了这种昆虫。他的发现证明了下列哪位科学家的观点( D )

A.哈维B.林奈C.施旺D.拉马克

3.2006年9月17日,第29届奥运会主会场——“鸟巢”由图纸变成现实。它一面闪烁着当代建筑科技创新的光辉,另一方面传承着传统建筑文化的深厚内涵,下列关于中国传统建筑说法正确的是( B )

A.隋朝宇文恺设计建造的赵州桥,“奇巧固护,甲于天下”

B.唐代长安城有市、有坊,坊市分开

C.辽代建造的卢沟桥,以坚固实用和美丽壮观而闻名

D.明朝北京城布局精巧,城分三重,皇城最外

(2006—2007学年度湖北省黄冈中学高三年级4月模拟考试20—23题)

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是推动人类文明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回答4—7题。

4.图5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产业结构的变化柱状

图,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C )

A.农业基础地位的下降

B.产业结构政策调整

C.改革开放与科技进步

D.借鉴西方国家经验

5.近代史上英国圈地运动和法国大革命中废除封建

土地制度的措施,两者对历史进程所产生的影响中,

最主要的不同是( C )

A.是否变革了封建的生产关系B.是否维护了农民阶级的利益

C.是否推动了工业革命的进程D.是否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

6.苏俄新经济政策和美国罗斯福新政对经济体制变革的成果在于(D )A.否定原有经济体制B.建立计划经济体制

C.建立市场经济体制D.计划与市场相结合

7.二战后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实行高技术发展战略,其中1985年由欧共体和其它几个西欧国家共同制定的是( D )

A.“科学技术立国”战略B.“信息高速公路”计划

C.“伽俐略计划”D.“尤里卡计划”

(湖北省黄冈市2007届高考模拟试题交流卷21—23题)经济发展史上不同时期的经济政策、运行机制和发展观念往往不断调整和完善。据此回答8—10题。

8.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自由资本主义得到充分发展。下列对19世纪自由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主张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B )

A.反对国家干预经济B.积累原始资本扩大再生产

C.解除封建主义束缚D.主张自由经营和自由竞争

9.史学界认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垄断组织出现是一种社会进步。这主要是指( B ) A.它使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B.它适应了社会生产力发展需要

C.它缓和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D.它提高了国家干预经济的能力

10.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一种不同于传统农业和工业经济的新型经济,即知识经济出现了。下列有关知识经济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是冷战结束后经济全球化的产物B.增长的主要动力是知识和技术创新

C.既促进又阻碍了经济全球化进程D.促进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形成和发展

(哈师大附中东北师大附中辽宁省实验中学2007年高三第二次联合模拟考试15-18题)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文学艺术成就辉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回答15-18题。

11.下列科技成就对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产生深远影响的是( A )

A.蔡伦改进的造纸术 B.祖冲之计算的圆周率

C.郦道元的《水经注》 D.僧一行的《大衍历》

12.宋元时期科技文化发展的有利因素,不包括( D )

A.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 B.对外贸易的迅速发晨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传教士带来西方先进文化

13.下列哪一科技文献被英国学者称为“中国科学史的里程碑”( A )

A.《梦溪笔谈》 B.<《唐本草》) C.《授时历》 D.《伤寒杂病论》14.明清时期西学的传入为我国科技的发展注入新的生机,下列科学巨著能够体现这一特点的是( D)

①《本草纲目》②《农政全书》③《徐霞客游记》④《天工开物》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湖北省黄冈市2007届高考模拟试题交流卷21—23题)经济发展史上不同时期的经济政

策、运行机制和发展观念往往不断调整和完善。据此回答15—17题。

15.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自由资本主义得到充分发展。下列对19世纪自由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主张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B )

A.反对国家干预经济B.积累原始资本扩大再生产

C.解除封建主义束缚D.主张自由经营和自由竞争

16.史学界认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垄断组织出现是一种社会进步。这主要是指( B ) A.它使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B.它适应了社会生产力发展需要

C.它缓和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D.它提高了国家干预经济的能力

17.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一种不同于传统农业和工业经济的新型经济,即知识经济出现了。下列有关知识经济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是冷战结束后经济全球化的产物B.增长的主要动力是知识和技术创新

C.既促进又阻碍了经济全球化进程D.促进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形成和发展

(吉林省2007年高考复习质量检测文综21-24题)适时进行政策的调整和制度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基本推动力。回答18-21题。

18.从齐国的“相地而衰征”到秦国的“商鞅变法”,反映的历史发展潮流是( D )

A.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B.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

C.奴隶社会确立 D.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19.赫鲁晓夫曾说:“新经济政策一执行,混乱和饥荒马上就开始平息下去了,城市恢复了生机,市场上的商店又开始有产品供应了,物价也随之下降。那时党的口号是‘学会做生意!”。这说明( C )

A.苏俄(联)的社会主义模式形成

B.新经济政策实现了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C.新经济政策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发展

D.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建立起来

20.美国和中国面对20世纪70年代的发展危机都进行了制度调整,其共同点是( A ) A.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B.加强政府的宏观指导

C.实行自由经济政策 D.实行计划和市场结合的发展道路

21.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这说明( A )

A.祖国大陆对台湾政策发生了重大变化

B.中国外交政策发生根本性变化

C.和平统一是实现祖国统一的唯一道路

D.一国两制理论形成

(柳州一中07届高三第九次文科综合能力测试21~ 23 题)科学技术的进步,对人类社会

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回答 22~ 24题:

22.右图两部著作的共同点不包括(C )

A.是世界文化发展史上的重要文献

B.是中国古代科学家勤奋钻研实地考察的成果

C.是中国近代科技走在世界前列的象征

D.是封建制度走向衰落时出现的总结性的科学著作

23.第一、二次工业革命在欧美掀起后也波及中国,而中

国反应迟缓,主要原因在于( B )

A.中国社会动荡、政治运动不断B.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C.列强封锁最先进的科技成果D.中国民族工业资金少、规模小

24.下列各项表述中,不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的条件的是(D )

A.科学理论取得了重大突破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C.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D.垄断组织的促进

(二)非选择题

25.(北京英才苑37题)(32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有关要求。

材料二:从15世纪到今天,科技巨匠辈出,从哥白尼、伽利略到牛顿、瓦特,到卡尔〃本茨、爱迪生再到爱因斯坦、比尔〃盖茨,世界科技文化发展中心地点最终来到了美国,而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先驱动力正掌握在他们手中。

——《面向21世纪的科技》材料三:美国在这一时期(19世纪后期)的技术研究和技术引进,主要是应用技术,并不更多注意基础科学的研究,但这为后来科学研究和更多的技术发明创造了条件,争取了时间,聚集了力量。在一、二次大战期间,欧洲及世界各地的著名科学家向美国流动,美国抓住这一有利时机采取自由开放的政策,在世界各地搜罗“智囊”,进口“博士”,以补自身不足,仅二次大战后,美国引进人才达20多万人。

——《大循环》(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4分)结合中外历史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12分)

(2)从文艺复兴到20世纪中期,世界文化科技中心曾经发生了哪几次转移?概述每次转移对该中心的政治、经济影响。(10分)

(3)阅读材料三,说说美国是怎样实施“科技兴国”战略的?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能从中得到哪些认识?(6分)

所选例题参考答案

(二)、非选择题

25.(32分)(1)现象:中国在1至15世纪(或秦汉至明朝前期)的科技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从16至19世纪中期(或从明朝中后期到鸦片战争前),中国的科技落伍了。(4分)

领先原因:封建社会处在上升时期,统一是历史的主流,社会相对稳定;封建经济的发展;各民族交流频繁;不断吸取外来文明。(4分)

落后原因:中国封建制度渐趋衰落;文化专制政策的推行;自然经济的阻碍;闭关锁国政策不利于中外交流;(4分)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工业革命的推动;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促进了科技的发展。(4分)

(2)16~18世纪,由意大利转移到英国,使英国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到19世纪中期成为“世界工厂”。(3分)19世纪后期由英国转移到德国、美国、美、德的工业生产分居世界第一、第二。德国企图重新瓜分世界,形成了三国同盟,美国加强海外殖民扩张。

(4分)20世纪中后期,美国成为世界科技文化中心。美国成为世界的霸主,对外推行全球霸权主义政策。(3分)

(3)战略:优先引进和研究应用性技术,再引进科技人才和研究基础科学。(3分)认识:科教兴国;应重视吸收人类优秀科技成果;科技竞争是人才的竞争。(3分)

2007年高考文综历史热点问题举例(三)

三、大国崛起问题

(一)、选择题

(2007届安徽六校高三联考22—23题)成为大国的原因,或许是一个无法穷尽的话题。大国之谜,无疑是一个多解的答案。回答1—2题。

1.20世纪五六十年代欧洲政治家认识到,欧洲各国的联合有助于欧洲的稳定与发展。这一认识是基于()

A.欧洲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B.与美国和苏联争夺世界霸权

C.冲击美国霸主地位 D.促进美、欧、日三足鼎立

2.一个国家的崛起即崛起成为现代化国家。下列有关中国现代化的说法,正确的是①近代化最早是由资产阶级领导的②近代民族工业先天不足,后天畸形()

③民族独立是现代化实现的前提④坚持改革开放,重视科技教育是实现现代化的科学决策

A.①③④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007年浙江省第二次五校联考20~23题)15世纪以来,大国的兴衰留给人们很多思索。回答3~6题。

3.西班牙、葡萄牙是最早开辟新航路和抢占殖民地的国家,却不是最先发展起来的资本主义国家,其根本原因是()

A.英、法与西、葡争夺商业霸权和殖民霸权

B.西、葡没有占领广大的海外殖民地

C.尼德兰革命打击了西班牙的统治

D.西、葡从殖民地掠夺来的财富没有转化为资本

4.二战后,联邦德国经济起飞的主要条件不包括()A.发展科技和教育事业B.对经济实行宏观管理

C.积极发展转口贸易D.工业布局基础良好

5.二战后初期,苏联的发展成绩和失误都相当突出,其共同原因是()A.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B.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有增无减

C.民主和法制继续遭到破坏D.学术问题被当作政治问题批判

6.回顾近200年的历史,有许多因素推动或制约着世界格局的演变,以下哪些因素具有这些作用()

①科学技术的发展②经济力量的增长③军事实力的对比④重大国际组织的建立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吉林省2007年高考复习质量检测文综题13一16】

大国的崛起是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回答7一10题。

7.英国在工业革命后能够主宰世界,不仅是因为最早完成工业革命,更主要的是给世界提供了一套经济秩序。这里的“经济秩序”是指()

A.重商主义和贸易保护

B.自由主义经济政策

C.建立统一的世界货币体系 D.建立起全球性的贸易组织

8.美国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处于国际货币体系的中心位置,主要是()

A.主导了亚太经合组织 B.控制了联合国

C.建立美国为首的北约

D.主导了“布雷顿森林体系”

9.德国、日本在19世纪末都迅速崛起为区域性大国,其不同之处是 ( )

A.完成了国家的统一 B .两次工业革命的交叉进行

C.资产阶级统治确立 D .对外战争获得巨额赔款

10.新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向世人展示着一个爱好和平的大国形象,主要体现在

①实行不结盟政策 ②结束与美国的对抗 ③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④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

A.①②④

B.②③④ C .①③ D .①③④

(英才苑文综二20—23题)放眼人类发展史,一些国家的兴衰历程给予我们有益的启示。回答11—13题。

11.十五、十六世纪西班牙、葡萄牙能最早开辟新航路、进行殖民扩张,从而成为近代第一

期世界大国,其主要因素是 ( )

A .地处大西洋沿岸地理位置优越

B .丰富的航海知识和发达的科技

C .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D .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

12.德意志统一后,为建立和维护其欧洲霸权,俾斯麦不得不“时刻警惕他国结盟的噩梦”,

其战略重点是离间德国两侧的大国,充当“欧洲这个不倒翁娃娃的重心”。但噩梦终究成真。“噩梦成真”主要是指 ( )

A .德意结盟

B .法俄结盟

C .英法结盟

D .英俄结盟

13.下列示意图中正确反映了美国20世纪70年代以后经济发展轨迹的是 (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柳州一中07届高三第九次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欧洲大国的崛起及相互关系,极大影响着世界近代的发展历程。回答14~16题。

14.下列表述不能说明拿破仑掌权期间对欧洲文明演进巨大贡献的是( )

A .推翻了法国1000多年的封建统治

B .传播了法国革命思想

C .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

D .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瓦解

15.下列事件对欧洲的国际格局影响最大的是( )

A .俄国1861年改革

B .美国南北战争

C .德意志统一

D .国际工人协会成立

16.一战前,英德矛盾成为帝国主义之间的主要矛盾,是因为 ( )

A .英德同是强大的帝国主义国家

B .两国热衷争夺欧洲霸权

C .英德在全球争夺殖民地激烈

D .两国均已进入垄断阶段

(二)、非选择题

17.【北京市东城区2006—2007学年度综合练习(一)37题】

(32分)德国位于欧洲的中部,从地理意义上讲,德国可以被称为“欧洲的心脏”。历史上德国曾两次发动世界大战,两次战败,竟然又能两次崛起。目前德国的经济实力居世界第三,德国在欧洲乃至世界发展史上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1)材料一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从“自由”资本主义进入垄

断资本主义阶段,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日益加剧。美国在短短三十年间内,经① ④ ③ ②

济迅速发展,赶上和超过了被称为“世界工厂”的英国。而德国也迅速崛起,1913年工业产值超过英国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

请根据材料并结合史实,说明当时英德矛盾的不可调和及对世界局势的影响。(4分)

(2)列举20世纪初德国侵略中国的史实,并简要概括列强侵略给中国造成的危害。(3 分)

(3

阅读和观察材料,充分运用你所掌握的历史知识,逐一概要指出这些材料反映出的第二

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9

分)

(4)材料四 “我们德意志人是一个民族,因为我们经历了共同的历史,所以我们感到休戚与共。”

图1—8和图1—9两幅图中的局面是如何形成的?你认为上述材料印证了德国统一历程

中的哪些结论?(8分)

(5)1950年,法国外长舒曼提出西欧国家在一些具体经济领域内实现联合的计划,称为“舒曼计划”。1951年,法、意、荷、比、卢、联邦德国六国签订了《巴黎条约》,决定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这个共同体促进了成员国的工业发展,同时还促使法德这两个政治宿敌开始走向和解。

战后德国经济迅速发展的重要因素有哪些?法德两国的和解对促进西欧经济的发展和

20世纪下半期的国际关系产生了哪些影响?(8分)

18.(湖北八校2007年高三第二次联考37题)

(3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虽然我们不去寻求,但很难避免德意志的纷扰,这是真实的。德意志的未来不在于普鲁士的自由主义,而在于强权。……普鲁士必须集聚她的力量并将它掌握在手

里以待有利时机,这种时机曾一再到来而又被放过。……当前的种种重大问题不是演说词与多数议决所能解决的,要解决它只有铁与血。

——1862年9月普鲁士首相俾斯麦在议会中的演说材料二:我们不能容忍外国,任何国外的主神向我们说道:“怎么办”?世界已分割完了!“我们不愿阻挠任何人,但我们也不容许任何人妨碍我们的道路。我们不愿消极地站在旁边……而让他人分割世界。我们不能,也不愿意容忍这样。我们在全世界各地有着自己的利益。如果英国人谈论建造大不列颠帝国,法国人谈论建立新法兰西帝国,俄国人谈论占领亚洲领土,那么,我们要求建造大德意志帝国。

——1899年12月11日德国外长皮洛夫在议会中的演说材料三:德国人民的现实问题是保证自己拥有为他们的繁荣所必要的原料来源。此外,为了使德国人民享有这个繁荣,应当彻底消灭敌人:犹太人、民主政体和“国际列强”。

只要这些敌人在世界上任何地方还有一点儿残存的势力,它们也将威胁德国人民安然生存。

——1939年3月8日希特勒在德国经济界和纳粹党重要人士会议上的讲话材料四:在德国,我们知道是谁发动了战争,我们承认自己的历史罪责,并严肃地承担这一历史责任。欧洲已经从战争中吸取了教训,作为德国人我们更不会回避这一责任。

欧洲的公民及其政治家们有责任在欧洲及其他地方避免战争、制止战争及恐怖势力作出努力。

——2004年6月6日德国总理施罗德在纪念盟军诺曼底登陆60周年庆贺仪式上的讲话材料五:虽然历史无法挽回,但我们能够从德国最羞愧的历史一页中学到许多东西。

牢记纳粹暴行已经成为德国民众自我认同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仍将是德国的道义与政治责任。……铭记这段历史,永不遗忘,决不允许历史悲剧重演。

——2005年4月10日德国总理施罗德在纪念纳粹集中营解放60周年活动中的讲话请回答:

(1)材料一中俾斯麦要用“铁与血”解决的最主要问题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这一问题的解决过程及对德国的积极影响。(10分)

(2)材料二、三中反映出的德国外交政策的相同点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指出它们对世界政治的重大影响及对德国的消极影响。(12分)

(3)材料四、五体现出当今德国领导人和人民对历史所持的态度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这种态度对德国的积极意义。(6分)

(4)综合上述材料,联系所学谈谈你对德国(普鲁上)领导人不同讲话的认识。(4分)19.(柳州一中07届高三第九次文科综合能力测试37题)

(32分)近代美国历史可以说是世界近代文明史的一个缩影,从美利坚合从国诞生到完成工业化,美国百余年的发展历程折射出世界近代文明的脚步。

材料一(引自《美利坚合众国宪法》)

第一条第一项宪法所授立法权,均属于由参议院与从议院组成之合众国国会。

第二条第一项行政权属于美利坚合众国大总统,大总统之任期为四年。

第三条第一项合众国之司法权,属于最高法院及国会随时制定与设立低级法院。

——摘自《世界近代史参考资料》材料二这场战争(注:指美国内战)最终清除了联邦只是一个各州的联盟,而其成员

可以随意退出的观念。如今成功地取代它的是另一种观念,即美国不是由各成员州组成的,而是一个不可改变的团结在一起的人民组成的一个整体,即一个民族国家。

——摘自R·帕尔默等《近现代世界史》材料三19世纪最后30年的美国经济呈现出罕见的高速度发展,60年代初美国仍未摆脱对欧洲的经济依附,基本上是个农业国;到90年代末美国已拥有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其工业产值跃居世界首位。

——摘自丁则民《美国内战与镀金时代》材料四在1851 的伦敦世界博览会上,美国的工业品以实用、廉价和功能享誉业界,体现了标准化可替换部件生产技术的基本精神。……19世纪末以后,使美国的有关产业成为世界上最先进的工业。享利〃福特在1913—1914年在一个只有11年历史的工厂生产了24.83万辆汽车,平均每36秒生产1辆汽车。福特的奇迹是美国的奇迹。

——摘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1)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两次资产阶级革命对近代美国政治文明发展的影响。(9分)

(2)根据材料三、四简要说明两次工业革命对美国工业经济发展的影响,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实现工业化的原因。(19分)

(3)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推动人类文明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4分)

20.(湖南师大附中2007届高三第八次月考文科综合39题)

材料二意大利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Italy,la Repubblica Italiana)。面积301318

平方公里。人口5768万(1999年)。意大利系文明古国,经历罗马共和(前509~前28年)和罗马帝国(前27~47年)时期后,962年受神圣罗马帝国统治。11世纪诺曼人入侵南部并建立王国.12~13世纪分裂成许多王国、公国、自治城市和小封建领地。16世纪起先后被法、西、奥占领。1861年3月建立意大利王国.1870年王国军队攻克罗马,完成统一。1922年l0月31日墨索里尼上台,实行长达20余年的法西斯统治.1946年6月2日成立共和国.战后意政府更持迭频繁,但政府的内外政策具有相对稳定和连续性的特点。

——转摘自北方网《意大利国家简况》(3)意大利系文明古国.它的古代文明的核心是什么?在欧洲中世纪历史上,意大利

在经济、文化等方面均领先于其他国家,请以17世纪前的两类事例加以说明.

19世纪的意大利是相对贫弱的资本主义国家,但在科技发明上仍有闪光点,请举

两例说明。(10分)

(4)有人说“哥伦布改变地理。马可波罗改变历史”,为什么这么说?(6分)

(5)根据意大利统一前的状况,分析其与德意志统一突出的不同特点。(4分)

所举例题参考答案

二、非选择题

17.(32分)

(1)德国经济迅速发展超过了英国,原有均势遭到破坏。(2分)德国为争夺霸权和殖民地,与老牌殖民帝国英国产生尖锐矛盾,终于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2分)(2)史实: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2分)危害: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分)

(3)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加剧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3分)德国和日本建立法西斯专政,企图从战争中摆脱危机,形成欧、亚战争策源地;(3分)面对法

西斯的侵略气焰,英法美推行绥靖政策,从容了法西斯的侵略。最终导致1939年

9月“二战”爆发。(3分)

(4)原因:“二战”后,根据雅尔塔会议等,苏美英法四国分区占领了德国及柏林。随着美苏冷战的加剧,1949年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先后成立。(3分)20世纪90年

代,发生剧变后的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实现统一。(3分)结论:统一是不可

抗拒的历史潮流;德意志民族强烈的渴望统一等。(2分)

(5)因素:政治稳定;参加欧共体;注重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重视科技、教育和人才培养;美国的援助(马歇尔计划)等。(4分)影响:法德的和解推动了欧洲一体

化进程。1967年欧洲共同体成立,大大增加了西欧国家的经济力量,资本主义世

界三足鼎立局面逐步形成。1993年欧洲联盟成立,欧共体从经济实体向经济政治

实体过渡,1999年欧盟单一货币欧元问世,欧盟成为当今世界经济格局中的重要

力量。(4分)

18.(1)①问题:德意志的统一。(2分)

②解决:通过三次王朝战争解决,即1864年普鲁士联合奥地利对丹麦的战争,打

败丹麦夺取其控制的部分德意志领土;1866年普奥战争打败奥地利,将其排挤出

德意志;1870年普法战争打败法国,统一德意志南方诸邦。(3分)

积极影响:结束了德意志长期的分裂状态,为德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铺平了道

路,工业革命得以顺利进行;德国崛起为欧洲新兴强国,实现了民族振兴,国际地

位大大提高。(5分)

(2)①相同点:积极争夺世界霸权的侵略扩张政策。(2分)

②对世界政治的影响:导致两次世界大战;战后分别形成凡尔塞——华盛顿体系和

美苏两极格局;出现两个有重大世界影响的国际组织,即国际联盟和联合国。(6

分)

对德国的消极影响:两次世界大战战败,受到宰割和掠夺,“二战”后还出现国家

分裂;经济严重受损,人员死伤惨重;国际地位大大下降。(4分)(3)①态度:正视并反思侵略历史,勇于承担历史责任。(2分)

②积极意义:有利于遏制德国新的纳粹主义,在国际上树立德国的良好形象,有利

于德国与欧洲其它国家的和解、团结与合作,使德国社会正常发展。(4分)(4)不轻易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但要尽量避免战争;发动侵略战争给全人类和自身带来严重灾难;和平来之不易,要珍惜和平;要以史为鉴,敢于面对历史、深刻反思历

史;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实现和平崛起;国与国之间要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等

等。(4分)(只要言之成理,不必抱泥于所给答案,答出四点即满分。)

19.(1)美国独立战争推翻了英国殖民统治,实现了民族独立;(3分)独立后颁布了《1787年宪法》确立了资产阶级共和政体,建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3分)美国内

战强化了民族意识,维护和巩固了国家的统一。(3分)

(2)两次工业革命有力地推动了美国工业化进程,(3分)使美国从农业经济快速过渡到现代化工业经济(3分)使美国工业产量在19世纪末跃居世界第一位,成为以

重工业为主导的工业国。(3分)

原因:①民族独立,国家统一;②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政治相对稳定;③幅员辽

阔,资源丰富;④西部开发,国内市场统一;⑤欧亚移民和欧洲资本的涌入;⑥地

理环境优越,少受战争之害;⑦采用和推广机器零部件的标准化生产方法。(10分,每点2分,答出5点即可)

(3)民族独立,国家统一,民主法制建设,科技创新,经济发展。(答出其中的两点即或给4分,其他言之有理亦可给分)

20.(3) 核心:希腊罗马文明。事例:经济上,14~15世纪最早的资本主义萌芽;文化上,14~17世纪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中心。19世纪初,科学家阿伏加德罗提出了分子

概念,19世纪末马可尼试拍无线电报成功.(10分)

(4) 主要原因:哥伦布发现了美洲大陆,世界真正地联成一体:(马可·波罗行纪)促使

许多欧洲人沉溺于“寻金热”中,成为新航路开辟的社会根源。(6分)

(5) 不同特点:①意大利的统一,重点是驱逐外部势力的干扰,具有民族解放运动的性

质,而德意志的统一,只有普法战争具有反侵略的性质。(2分)②意大利的统一,具有二条道路,而德意志的统一只有一条道路。(2分)

2007年高考文综历史热点问题举例(四)

四、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分裂问题

【2006—2007学年度湖北省黄冈中学高三年级4月模拟考试12—15】国家分裂是民族的创痛,民族融合、国家统一是进步的潮流。回答1—4题。

1.“山东、磊名等路(路:地方行政单位)猛安谋克户之民,不亲稼穑,尽令汉人佃莳(shì,佃种)取租而已。”此材料蕴含的信息正确的是( C )

①契丹人进入了中原地区②开始采用封建剥削方式

③客观上有利于民族融合④反映了民族压迫的实质是阶级压迫

A.②③ 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

2.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1928—)在1972年的《乡愁》中写道:“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导致诗中“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C )

A.类似于港澳台问题产生的原因B.台湾海峡对两岸交往的阻隔

C.国共内战蒋介石败退台湾D.日本对台湾地区的殖民统治

3.1951年西藏获得和平解放,标志着( C )

A.中国领土全部获得了解放

B.除台湾、云南、西康地区外,中国领土全部解放

C.中国实现了除台湾港澳以外的全国各地区、各民族的大团结、大统一

D.除台湾、海南岛等少数沿海岛屿外,中国领土全部解放

4.19世纪中期促成德意志国家统一的诸多因素中,起决定作用的是(B )A.进步人士的统一主张B.经济基本上连成一体

C.俾斯麦的个人作用 D.普法战争中法国战败

(2006-2007年天津市部分区县高三文科综合第一次模拟考试卷16—18题)台湾今天的发展,是两岸人民几个世纪来共同斗争和努力的结果。据此回答5—7题。

5.元朝时期,大陆与台湾之间的关系得到进一步加强,主要表现为(B )A.铁器和牛耕技术开始传入台湾B.澎湖巡检司的设立

C.许多大陆农民逃避战乱迁居台湾D.把台湾作为宣政院的直辖地

6.1945年,中国政府收回台湾主权可依据的国际性文件是( C )A.《大西洋宪章》B.《联合国家宣言》

C.《开罗宣言》D.雅尔塔会议决议

7.针对台湾问题,中央政府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其中不包括(C )A.台湾可以实行资本主义制度B.台湾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

C.台湾人可以担任中央政府高层领导的职务D.大陆不承诺放弃武力

(河北省唐山市2006-2007学年度高三文科综合第二次模拟考试卷2l一23题)分裂是国家之殇,统一是民族之幸。据此回答8一10题。

8.德国近代以来的两次统一共同原因是(C )

A.霸权需要B.大国干预

C.民族意志D.铁血政策

9.近代意大利统一最后得益于( A )

A.德意志统一B.加里波第的志愿军

C.法国的支持D.加富尔改革

10.朝鲜半岛的分裂状态始于( B )

A.1945年B.1948年C.1950年D.1953年

(2007年南宁市柳州市玉林市高中毕业班三月份联考试题12~14题)加强民族团结、维护民族独立和国家统一是世界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据此回答11—13题。

11.下列关于“唐蕃和同为一家”的解释,最准确的是( C )

A.吐蕃并入唐朝的版图B.吐蕃接受唐朝的册封

C.唐蕃和亲,关系密切D.吐蕃成为唐朝属国

12.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一国两制”(D)

①指“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②首先在解决香港问题上得到了成功应用

③是解决国与国之间争端的基本原则

④是邓小平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

13.美国内战和德意志统一的共同政治意义是(A)

A.维护了国家统一B.具有民族解放的性质

C.开拓了国外市场D.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四川外语学院重庆第二外国语学校2006---2007学年度下期高三文科综合绝密考试(二)22-23题】实现和维护国家的统一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符合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回答14-15题。

14.在某个考古现场,考古工作者发掘出古代刻石一方,上有纪文曰:“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乃今皇帝,壹家天下,兵不复起。”据此判断,这块刻石应出自(B )

A.西周

B.秦代

C.汉代

D.元代

15.“一国两制”构想之所以在解决香港问题上取得巨大成功,主要在于它坚持了(C )①民族团结原则②一个中国原则

③实事求是原则④“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②③D.①②③

二、非选择题

16.【湖北省黄冈市2007届高考模拟试题交流卷】

(33分)反对国家分裂,促进国家统一,维护领土完整,是一个国家的神圣使命。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回答下列回题。

(1)明清时期,社会各阶层为维护台湾和祖国的统一进行了哪些斗争?(6分)

(2)美国内战是在什么背景下爆发的?结果及影响如何?(10分)

材料一1942年8月,美国《太平洋关系》一书中提出战后要对台湾执行“国际共管”。同年11月3日,中国国民政府外交部长宋子文宣布:“中国应收回收东北、台湾及琉球。”立法院长孙科指出:“台湾为中国重要失地之一,若不能恢复,绝不能承认国际公约的公平与合理。”

1943年,中、英、美在《开罗宣言》中宣布:“……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东北、台湾和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

(3)在对待台湾的问题上,材料一显示了哪些重要的历史信息?根据你的理解对材料所示信息作一简要评价。(9分)

材料二“中国有香港问题、台湾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出路何在呢?是社会主义吞掉台湾,还是台湾宣扬的‘三民主义’吞掉大陆?谁也不好吞掉谁。如果不能和平解决,只有以武力解决,这对各方都是不利的;实现国家统一是民族的愿望,一百年不统一,将来一定统一的。”

——引自《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59页(4)港澳问题和台湾问题都是历史的遗留问题,但两者又有一定的区别。请指出这两个问题的主要不同之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为解决这些问题,实现国家统一做了哪些不懈的努力?(8分)

17.(成都四中07届三轮复习试题)

(32分)综观中外历史,任何一个民族的强盛,都离不开国家的统一和安定的环境。

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李白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请回答战国时期的社会发展为秦的统一提供了哪些条件?(8分)并指出秦朝巩固统一的创新之举。(4分)

材料二:1861年3月4日,林肯发表就职演说。他指出:“我要根据宪法通过的最短的途径来挽救联邦,在奴隶制和有色人种问题上,凡有利于拯救联邦的事,我就做;凡无助于拯救

联邦的事,我就不做……”在这种大的背景下,《反脱离联邦法》便脱颖而出,在国会审议通过时几乎没有受到什么干扰和阻碍。

(2)据材料二,指出林肯政治主张的最高原则是什么?他实践这一原则的主要手段是什么?并分析林肯政府制定《反脱离联邦法》的历史背景。(8分)

材料三:德国,特别是普鲁士,是一个倒立的金字塔。牢牢埋在地里的塔尖是普鲁士士兵头盔上的尖铁,一切都由它托着。——威廉·李卜克内西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回答德意志统一产生了哪些影响?(6分)19世纪七十年代初,意大利也实现了统一,意大利统一有哪些值得借鉴之处?(2分)

材料四:2005年3月14日,全国人大高票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中国政府在向美国政府介绍《反分裂国家法》时,将“分裂”一词译为“SECESSION”,(南北战争时,林肯政府将南方脱离联邦的叛国行为称为“SECESSION”),这就凸显了我国的《反分裂国家法》与美国南北战争中的《反脱离联邦法》同是正义之剑。

(4)材料四提到中国政府向美国政府介绍《反分裂国家法》时,将“分裂”一词译为与美国南北战争中属于脱离、叛国行为相同的“SECESSION”,这体现了中国政府怎样的外交智慧?(4分)

18.(湖南省常德地区2007届高考文科综合考试卷)

(3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国家和民族的统一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平定国内叛乱、反击外来侵略,维护国家统一是任何一个主以国家应尽的职责。

材料二关于大陆没能解放台湾,毛泽东晚年曾多次自责说:这是七大后我党犯的第一个大的历史错误……我们只看到胡宗南在西南还有大军,于是二野分兵去了西南,三野桑葚守备大城市和扫清残敌,所以没有把二野三野集中起来解放台湾,而是以劣势兵力在金门打了败仗……

材料三1950年6月27日杜鲁门命令美国第七舰队阻止对台湾之任何攻击,提出“台湾未来的地位的决定必须等待太平洋安全的恢复,对日和约的签订或经由联合国考虑。”

材料四据新华网报道,针对台湾当局正积极推动的所谓“公投制宪”活动,岛内一些学者和反对“台独”的人士提出,此举一方面是民进党当局在为2004年的选举大造声势,同时也是在为其一贯的“台独”分裂图谋铺路……

请回答:

(1)近现代史上,德意志民族先后两次从分裂走向统一。请指出两次统一的时间及方式。(8分)

(2)近代史上的美国与现代史上的德国各出现过一次严重的分裂,概括美、德国家分裂主要原因?(8分)

(3)依据材料二、三、四,分析20世纪40年代以来海峡两岸长期分裂的原因。(6分)

(4)台湾自古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在明清时期曾有两次被迫与祖国大陆分离,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两次分离是怎样造成的?在17世纪后期清政府采取那些举措,加强对台湾地区的管辖,维护国家的领先主权?(10分)

2019年高考文综历史

2019年高考文综历史(2卷) 24、战国后期,秦国建造了一批大型水利工程,如郑国渠、都江堰等,一些至今仍在发挥作用。这些工程能够在秦国完成,主要是因为 A、公田制度逐渐完善 B、铁制生产工具普及 C、交通运输网络畅通 D、国家组织能力强大 25、西汉初期,道家学说兼采阴阳、儒、、墨、名、法各家学说的精髓;后来董仲舒的儒家学说也吸收了阴阳五行、法、道等各种思想。促成当时学术思想上呈现这种特征的主要因素是 A、王国势力强大 B、百家争鸣局面的延续 C、现实统治需要 D、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 26、程颢诗云:“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其体现的主旨是A、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B、人与万事万物皆同理 C、张扬自我的人生态度 D、无为而治的思想理念 27、研究表明,明代大商人的资本一般为白银数十万两,多者上百万两。到清代中期,大商人的资本一般在一百万两以上,甚至多达千万两。这表明清代中期 A、商人的地位发生根本性改变 B、重农抑商政策明显松弛 C、商业活动的规模进一步扩大 D、白银开始成为流通货币 28、1898年,一份英文报纸报道:光绪皇帝已经遇害,“太后现在正维持着光绪名义上统治的滑稽剧,一到适当的时候,便公开他的死讯”。这种报道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君主立宪受到社会的广泛支持 B、清政府加强排外活动力度 C、列强寻找干涉中国内政的借口 D、部分西方人赞同变法活动 29、1919年11月,全国各界联合会在上海成立,发表宣言:“数月以来,国内之群众运动,风起云涌,虽受种种压迫,而前仆后继,不少顾却;大义当前,绝不退让、、、、、、全国各地知合群自救为万不可缓之图。”这说明,当时参加联合会的各界团体 A、对社会改造道路认识趋于一致 B、爱国觉悟得到提高 C、反思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弊端 D、接受了马克思主义 30、1948年10月底,中共中央要求各地通过党校、军校以及其他方式,对干部进行培训,在条件可能的情况下,开办正规大学,尽快使干部熟悉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管理和技术。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A、推动土地改革进一步深入 B、为工作重心的转移做准备 C、重视科学和文化以推进工业化建设 D、提高执政能力以发展社会主义生产 31、1979—1981年,中国减少粮食播种面积5000万亩,有计划地扩大了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在有条件的地方还开始逐步退耕还林退牧,鼓励农村在经济合理原则下举办社队企业。这些政策 A、推动了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 B、加快了私营企业发展 C、完善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健全了市场经济体制 32、公元前5世纪以前,希腊哲人主要探讨的是宇宙本源等问题。其后,智者学派另提出一些命题,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皆有丰富的论述,希腊哲学的主题已转移到 A、神 B、自然 C、人 D、政治 33、图3可以用来说明,当时欧洲 A、文化趋于活跃 B、政治变革加速 C、市民阶级出现 D、新教传播广泛 34、法国史学家索布尔认为,从某种角度而言,法国大革命大大超过了以往的历次革命,包括英国革命和美国革命。可以用来说明这一观点的是,在启蒙思想的指导下,法国大革命

2019届高三新人教版高考热点题型专题18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2019届高三新人教版高考热点题型专题18历史试卷 【含答案及解析】 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 一、综合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 1940 年 6 月,当法国政府战败投降之际,戴高乐将军发起了“自由法国”运动,向法国人民打出了坚持抵抗的号召。他通过英国电台多次向法国人民发表演讲,指出法国 输掉了一场战役,但没有输掉这场战争;法国并不是孤立的,在他的后面还有一个广大的 法兰西帝国;法国可以和英国结成同盟,它还可以利用美国取之不尽的资源。 在英国政府帮助下,戴高乐重新组建了法国军队,并且很快投入到盟国在非洲和欧洲战 场的战斗中。 1941 年 9 月,法兰西民族委员会成立, 1943 年改组为法兰西民族解放 委员会,并与各盟国建立了外交联系。 1944 年 6 月,法兰西民族解放委员会改组为法 国临时政府。诺曼底登陆后,法国与盟军一起参加了解放法国的战斗,并在盟军协助下解 放了巴黎。 1944 年 10 月,英、苏、美等国先后承认了法国临时政府。联合国成立后, 法国和美、英、苏、中一起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摘编自戴高乐《战争回忆录》等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戴高乐将军号召法国人民坚持抵抗所持的理由。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法国复兴的历史经验。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反法西斯盟国组成军事法庭,在德国纽伦堡和日本东 京分别对战犯进行了审判。该审判原则于 1946 年 12 月 11 日经联合国大会通过, 1950 年,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据此制定了《纽伦堡原则》,其内容有: 从事构成违反国际法的犯罪行为的人承担个人责任,并因而应受惩罚。 违反国际法应受处罚的罪行是: ( 一 ) 反和平罪:计划、准备、发起或进行侵略战争 或破坏国际条约、协定或承诺的战争; ( 二 ) 战争犯罪:违反战争法规或习惯,出于某 种目的或在占领区内,实施包括但不限于谋杀、虐待或奴役平民居民,谋杀、虐待战俘;( 三 ) 反人道罪:对任何平民居民进行谋杀、生物实验、放逐和其他非人道行为,或基 于政治、种族、宗教背景的迫害,而此类行为已实施或此类迫害已执行或此类行为与任何 反和平罪或任何战争犯罪相关联。

2019年北京市高考历史试卷以及答案解析

绝密★本科目考试启用前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 历史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4分)在中国新疆乌鲁木齐南山矿区以及俄罗斯阿尔泰山北麓等地,出土了公元前7~前5世纪楚国生产的凤鸟纹刺绣丝绸。据此可以判断() A.东周时期丝织品做工精良,远播西域地区 B.楚国是中西交通起点,楚文化有明显西域特征 C.汉代丝路开通之前,中原与西域没有交往 D.东周时期楚国与西域交流广泛,生活方式趋同 2.(4分)《诗》《书》等原是孔子编订的私学教材,至汉代,位列官方史书《汉书》的《艺文志》第一大部类“六艺略”。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诸子“百家争鸣”B.始皇帝焚书坑儒 C.汉武帝独尊儒术D.司马迁撰《史记》 3.(4分)据《梦溪笔谈》记载,张咏任崇阳知县时,因“民不务耕织”而唯以植茶获利,遂下令将茶树全部砍掉,改种桑麻。有人入市买菜,他怒斥:“汝村民皆有土田,何不自种而费钱买菜?”这反映出,宋代() A.官府垄断茶利,商业环境恶劣 B.农副产品较少,货币使用率低 C.地方官员固守重农抑商的思想 D.商人社会地位较以往愈加低下 4.(4分)明万历十五年,顾宪成等人奏疏忤旨,神宗要求内阁拟票重罚。内阁首辅申时行等只拟罚俸,神宗震怒,令“还改票来!”申时行只得遵旨。这说明,明代内阁大学士()

备战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热点专题02资产阶级革命热点含解析20190506127

专题02 资产阶级革命热点 周年热点: 1653年,克伦威尔就任护国主 1688年,光荣革命 1773年,波士顿倾茶事件 1783年,美独立战争终结 1848年,欧洲革命 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 1878年,詹天佑考入耶鲁 1898年,戊戌变法 1898年,严复翻译出版的《天演论》 涉及考点: 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一)《权利法案》: 1、主要内容:国王无权废止法律;不得侵犯议会的征税权;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组织常备军;国王不得干涉议会的言论自由;未按法律程序,不得拘捕臣民;必须定期召开议会。(限制国王的立法权、财政权、司法权和军权等) 2、目的:限制王权,扩大议会的权力。 3、意义:①实际权力逐渐转移到了议会手中,确立了议会权力高于王权、司法权独立于王权的原则,奠定了君主立宪制的基础; ②为限制王权提供了宪法保障。 (二)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1、形成: (1)18 世纪前期,责任内阁制开始形成。 (2)特征:①责任内阁制是英国君主立宪制的核心。 ②内阁由下院多数党单独组成,内阁大臣必须是下院议员;下院多数党的首领为当然的内阁首相,他负责挑选内阁成员并拥有免职权。 ③内阁实行集体负责制,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上是对议会负责;阁员对外必须全体一致,并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

④内阁首相的权力——手握行政权和立法创议权,是事实上的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3)作用:内阁制的建立,使立法机构得以控制行政,有效地调节了立法权和行政权之间的关系。 2、发展完善:1832 议会改革; 2、《德意志宪法》主要内容: ①皇帝:作为国家元首,拥有宣战、缔约、召集和解散议会的权力以及统率权; ②首相:作为政府首脑,由皇帝任命,只对皇帝负责; ③议会:联邦议会和帝国国会是立法机构,行使立法权。联邦议会权力大,其代表是任命的;帝国国会由普选产生,权力小。 3、特点:不彻底、不完善的代议制,封建残余重。 4、评价:(1)积极意义:①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帝制国家建立起来,是德国社会的一大进步。 ②德意志的资本主义工业迅速发展 (2)消极影响:①不彻底、不完善的代议制 ,封建残余重和军国主义的传统。 ②阻碍了资产阶级民主改革的彻底完成 四、日本明治维新: 背景: 1、内部:德川幕府的统治危机。 2、外部:严重的民族危机 1842年,慑于中英战争的后果,日本开始对列强妥协。1854年,美国海军准将培理率领军舰抵达江户湾(今东京湾),胁迫日本与美国签订《日美亲善条约》(《神奈川条约》)。这是日本近代对外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结束了日本闭关锁国的政策。1858年,美日签订《日美友好通商条约》(3)继美国之后,荷兰、俄国、英国和法国也强迫日本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4)列强的侵略将日本推倒了半殖民地的边缘,使其面临深重的民族危机。 3、明治维新内容: ①通过“版籍奉还”、“废藩置县”,消除各地藩阀势力和封建割据,加强中央集权。 ②实行地税改革,承认土地私有权和买卖权,并使整政府获得稳定的财政收入。 ③废除士农工商身份等级制度,倡导四民平等。 ④撤除关卡行会,允许人民自由择业,鼓励工商,嘉奖贸易 ⑤推行教育改革,大办近代学校,引进欧美科技 ⑥进行移风易俗,开化社会文明

2014全国最新高考文综政治(必考题型最新热点)答题模板

最新高考文综政治(必考题型最新热点)答题模板 1.价格变化的原因,政府稳定物价的原因与措施 (1)价格变化的原因 ①价值决定价格:价值量越大,商品价格越高;价值量越小,商品价值越小。 ②供求影响价格:供不应求,价格上升;供过于求,价格下降。 ③纸币发行量:如果纸币的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物价会上涨;相反,物价会降低。 ④市场的缺陷: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一些生产者、经营者恶意囤积,哄抬价格。 ⑤国家经济政策: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主要通过控制流通中的货币量以及财政支出的数量,平衡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保持物价稳定。 ⑥分配和交换是连接生产和消费的桥梁和纽带。 (2)政府调控物价的原因 ①价格较快上涨导致人们实际生活水平下降(特别是食品价格上涨,影响中低收入群众的基本生活,不利于社会稳定。)(影响生活) ②加强宏观调控是为了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 ③稳定物价,防止通胀是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之一。(宏观经济发展) ④降低流通成本、稳定供给,这是尊重市场规律的要求。(影响生产) ⑤调控物价有利于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体现了以人为本。 (3)稳定物价的措施 国家: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②大力发展生产,增加生活必需品的有效供给,完善重要商品储备制度;抑制不合理的需求,缓解价格上升的压力。 ③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紧缩的财政政策。 ④实行临时价格干预。加大市场监管力度,规范市场秩序。打击哄抬物价的行为。 ⑤加强流通体系建设,减少商品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稳定供给。 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企业:①依靠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大力提高劳动生产率。(价值决定价格) ②企业优化产业(产品)结构。 ③企业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要重视社会效益。 公民:①树立正确消费观。②与违规涨价行为作斗争。 2.扩大居民消费需求的原因与措施

2019年高考海南卷历史试题及答案

2019年海南高考历史试题 1.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这表明孔子 A.主张严格社会等级 B.重视社会道德构建 C.认同社会贫富分化 D.反对百姓追求富裕 2.五代时,有人赞扬科举制度说,无论贫寒之家还是王孙公子,“莫不理推画一,时契大同”。他强调的是,科举考试 A.实现王公子弟与百姓平等 B.改变了社会阶层结构 C.体现了公平的选拔原则 D.促成了国家统一 3.宋元时期,主要依赖海路运出的中国物品是 A.瓷器 B.茶叶 C.棉布 D.白银 4.“天子亲耕”缘于《周礼》,明朝在北京永定门内天坛之西建先农坛,作为皇帝祭祀农神和参与耕作的礼仪场所。清朝从顺治帝开始,直至清末,各代皇帝奉礼如常,这反映出清朝 A.与明朝在制度上一脉相承 B.承袭了农耕文明的传统

C.满洲贵族迅速成为农耕者 D.刻意笼络反清政治势力 5.明朝王世贞从是否适合配乐演唱的角度分析文学的发展创新,认为“词不快北耳而后有北曲,北曲不谐南耳而后有南曲”,“曲者,词之变”。他所描述的这一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现象发生于 A.南北朝 B.唐朝 C.北宋 D.元朝 6.下图为一组纪念邮票,邮票描绘的古代体育活动中,曾被认为是文人雅士必备素养的是 ①(围棋)②(捶丸一球类竞技)③(弓箭)④(蹴鞠) A.① B.② C.③ D.④ 7.1863年,有官员上奏清廷:“闻日本近遣幼童分往俄美两国,学习制造船炮、铅药及一切军器之法,期以十年而回……学习制造船炮等法,我国家亦宜行之。”据此可知,该官员 A.主张清政府开放通商口岸 B.认为西方长技值得学习 C.敦促清政府学习日本政体 D.意识到洋务运动的局限

2019年全国卷Ⅲ文综历史高考试题

绝密★启用前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历史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县区和科类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途其他答案标号。写在试卷上无效。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 要求的。 24.“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这一思想产生的制度渊源是 A.宗法制B.禅让制 C.郡县制D.察举制 25.在今新疆和甘肃地区保存的佛教早期造像很多衣衫单薄,甚至裸身,面部表情生动;时代较晚的洛阳龙门石窟中,造像大都表情庄严,服饰亦趋整齐。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经济发展水平B.绘画技术进步 C.政治权力干预D.儒家思想影响 26.北宋实行募兵制,兵士待遇较为优厚,应募者以此养家糊口,兵员最多时达120多万人。这一制度A.加重了政府财政负担B.提升了军队的战斗力 C.弱化了对地方的控制D.加剧了社会贫富分化 27.乾隆时江南地主“所居在城或他州异县,地亩山场皆委之佃户”。苏州甚至出现“土著安业者田不满百亩,余皆佃农也。上田半归于郡城之富户”。由此可知,当时江南 A.土地所有权变更极为频繁 B.农业生产利润微不足道 C.个体农耕为主要生产形式 D.农业中商品化生产普遍 28.19世纪六七十年代,外国人将自己的名字租借给中国人经办新式企业的做法,在通商口岸较为盛行。 这一做法 A.导致民间设厂高潮局面的出现 B.有利于中国新的社会阶层发展 C.加剧了外国资本对中国的输入 D.扭转了中国对外贸易入超局面 29.1916年1月,陈独秀在《青年杂志》撰文称:“个人之人格高,斯国家之人格亦高。个人之权巩固,斯国家之权亦巩固。而吾国自古相传之道德政治胥(皆)反乎是。”陈独秀意在 A.主张国家至上B.批判封建伦理

2019届高三新人教版高考热点题型专题04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2019届高三新人教版高考热点题型专题04历史试卷 【含答案及解析】 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 罗马共和国早期,当罗马遭受外族进攻时,平民曾多次将自己组织的队伍撤离罗马,拒绝作战,迫使贵族在政治上做出让步。《十二铜表法》的制定就是这种斗争的成果之一。可见当时( ) A.贵族逐步丧失制定法律的主导地位 B.平民采取有效方式争取自身权益 C.贵族让步在法制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D.平面与贵族的政治诉求日趋一致 2. 根据美国1787年宪法,众议员名额按照各州人口比例分配,各州人口数“按自由人 总数加上所有其他人口的五分之三予以确定”。这一规定违背了《独立宣言》中提倡的 ( ) A.主权在民原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天赋人权原则 C.各州自治原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各州平等原则 3. 1917年3月,俄国临时政府成立不久,彼得格勒苏维埃宣布了一号法令,规定所有 部队都应选举产生士兵委员会,负责管理本单位的政治活动、监管本单位的武器。这反映 出彼得格勒苏维埃( ) A.行使中央政府的职权 B.具有无产阶级政权的性质 C.与临时政府全面对抗 D.已经掌握全部军队指挥权 4. 公元前123年的罗马《索贿罪法》规定,主持审理贪污受贿案件的裁判官应按照法定程序,从拥有一定财产的居民中挑选50名陪审员,组成审判团参与审判。由此建立起来 的陪审制 ( )

A.照搬了希腊的司法制度 B.标志着罗马法律的日趋完备 C.反映了罗马政体的改变 D.体现了罗马司法程序的进步 5. 当代美国政治理论家罗伯特·达尔指出:“在民主国家,政治和官僚精英力量固然强大,远胜于普通公民,但他们还不是专制君主。”这表明( ) A.民主国家难以避免君主专制 B.“主权在民”的观念不断强化 C.政治精英危害公民基本权力 D.政治和官僚精英权力受到制约 二、综合题 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当伯利克里和艺术家们开始美化雅典时,他们首先把注意力投向了雅典卫城。在雅典城迂回曲折的街道两旁,雅典人简朴的住宅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们多是一层或两层的平顶屋。市场是雅典人进行贸易和社交活动的中心,市场旁边是一些有名的门廊或回廊,是人们休闲纳凉的好去处。……雅典公民大会在卫城西侧的普尼克斯山上召开,普尼克斯山被设计成一个半圆形的砖石建筑。……在那里的露天剧场上,我们仍能看到伯利克里向民众发表演讲时站的讲台,以及后面的主席团座位。 ——[英]J·C·斯托巴特《光荣属于雅典》 材料二紫禁城整体布局依据天文原理,全部按照南北轴线方向排列,以反映宇宙的无上权威。总的规划和所有细节设计,都是为了让走近或进入各道城墙和庭院的人心生敬畏并留下难忘印象。……它那壮观的庭院,它所有建筑物的屋顶轮廓之优雅和建筑学上之气势,还有大量使用的彩色釉瓦,使它无论在美学上还是在象征意义上都无与伦比。——[美]罗兹·墨菲《亚洲史》 (1)依据材料一、二,概述雅典卫城与中国紫禁城的不同特点及分别体现的政治理念。 (2)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两种政治理念产生的根源。 三、选择题 7. 在20世纪上半叶的革命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独特道路,这条道路是( ) A.采取暴力革命 ______________ B.领导工人运动 C.农村包围城市______________ D.国共两党合作

公开阅读2007年高考高考文综专题热点复习

2012年全国高考模拟参考部分 2007年高考高考文综专题热点复习 ☆专题提示: 热点问题的特点:①从空间看:国家、区域或全球的人们普遍关心的话题;②从时间看:在较长时间内发生重大影响;③从结构看:问题的存在与反思对策 ☆设计依据:文明史观、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 ☆专题导学 第一节热点和重点扫描 考点1科教兴国 【知识要点】 1、古代科技成就(史实回归课文),特点:长期领先世界,影响深远(原因可从封建制度先进、经济繁荣的需求、国家统一稳定等角度回答);以应用性技术为主;明清后没有发展为近代自然科学,落后于西方(原因从封建专制制度落后、自然经济制约、轻视科学技术、思想控制严密等角度分析)。 2、近代向西方学习科学技术的历程(为什么不能使中国富强?现代化是全面现代化,独立与富强的关系两个层面分析) 3、三次科技革命对中国的影响:第一次,列强侵华,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始学习西方,产生近代工业,现代化起步;第二次,加紧侵华,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加深;兴起民族救亡运动,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第三次,中国正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六七十年代又出现了建设失误,未能充分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时机。现在要抓住新科技革命的机遇。 4、三次科技革命中代表性技术,三次科技革命对经济结构(三大产业比重变化)、社会生活(城市化)、世界经济格局的影响。 5、德、美、日、新、韩等国科教兴国的历史经验。 考点2和平与发展 【相关主题】 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国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联合国成立60年;恐怖主义;朝核危机;伊拉克问题;日本右翼势力活动 【知识要点】 1、两次世界大战发生的原因。根源是不平衡规律。具体原因要能分析。 2、一战前的国际矛盾和战争进程。 3、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特点及内部矛盾。没有消除帝国主义国家间矛盾。 4、二战前的国际危机和战争爆发。德日法西斯上台的历史根源和具体原因。国联为什么没有能阻止战争? 5、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及相互合作。对法西斯侵略的制裁-《大西洋宪章》-《二十六国宣言》-《开罗宣言》-德黑兰会议和第二战场开辟-雅尔塔会议和战后安排-波茨

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ⅲ)和答案

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Ⅲ)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4分)“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这一思想产生的制度渊源是() A.宗法制B.禅让制C.郡县制D.察举制2.(4分)在今新疆和甘肃地区保存的佛教早期造像很多衣衫单薄,甚至裸身,面部表情生动;时代较晚的洛阳龙门石窟中,造像大都表情庄严,服饰亦趋整齐。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经济发展水平B.绘画技术进步 C.政治权力干预D.儒家思想影响 3.(4分)北宋实行募兵制,兵士待遇较为优厚,应募者以此养家糊口,兵员最多时达120多万人。这一制度() A.加重了政府财政负担B.提升了军队的战斗力 C.弱化了对地方的控制D.加剧了社会贫富分化 4.(4分)乾隆时江南地主“所居在城或他州异县,地亩山场皆委之佃户”。苏州甚至出现“土著安业者田不满百亩,余皆佃农也。上田半归于郡城之富户”。由此可知,当时江南() A.土地所有权变更极为频繁 B.农业生产利润微不足道 C.个体农耕为主要生产形式

D.农业中商品化生产普遍 5.(4分)19世纪六七十年代,外国人将自己的名字租借给中国人经办新式企业的做法,在通商口岸较为盛行。这一做法() A.导致民间设厂高潮局面的出现 B.有利于中国新的社会阶层发展 C.加剧了外国资本对中国的输入 D.扭转了中国对外贸易入超局面 6.(4分)1916年1月,陈独秀在《青年杂志》撰文称:“个人之人格高,斯国家之人格亦高。个人之权巩固,斯国家之权亦巩固。 而吾国自古相传之道德政治胥(皆)反乎是。”陈独秀意在()A.主张国家至上B.批判封建伦理 C.反对西方民主D.传播马克思主义 7.(4分)20世纪30年代中期,《新中华》载文:“现在你随便拉住一个稍稍留心中国经济问题的人,问他中国经济性质如何,他就毫不犹豫地答复你:中国经济是半殖民地性半封建性经济。”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知识界对中国社会性质的认识相同 B.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迅速膨胀 C.经济理论问题引起民众的普遍关注 D.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得到传播 8.(4分)如图是1953年创作的年画。该作品()

2019年高考历史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专题25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教学案)含解析

(1)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2)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热点题型一宋明理学的特点 例1、(2018年江苏卷历史21)中国文化具有强大的包容力和生命力,儒家思想是传统文化的主体。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文化发生过三次历史性融合。汉代学者对先秦文化进行了整理和发挥,这属于本土文化内部的综合提升。这是中国文化的第一次融合。第二次是中国文化与佛教文化的融合,属于东方文化的局部交流。随着佛教文化的渗入,特别是唐代玄奘大师从印度带回佛教经典,开辟了传统秦汉文化与印度佛教文化的融合时代。由此形成了多姿多彩的中国佛教、精密深邃的佛教哲学,并对宋代理学和明代心学以深刻影响。这是中国文化的第二次融合。明代中期以来,西方传教士来到中国,在传播西方宗教的同时,也带来了某些科学工艺。这是中国文化第三次融合的开始。 ——摘编自李良玉《新文化的起源》材料二佛教的禅宗一支,是儒学演进到宋明理学真正的阶梯。宋明理学的出现,说明中国学术思想发展到空前成熟的时期。它极大地深化了传统的儒学,进一步巩固和凸显了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体地位。儒、释(佛教)、道的界分变得不那样重要了。它们都以自己的方式在理学的新天地中得到了升华,并进入了人们的精神世界,进入了社会生活……王阳明的学说虽然没有像朱熹那样得到官方的认可,但在士林的影响却是很大的,特别在晚明几成笼罩之势。 ——摘编自刘梦溪《中国现代学术经典·总序》等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从文化区域的角度,指出中国文化三次融合的对象有何不同。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宋明理学为例,就中国文化的“包容力”和“生命力”写一篇小论文。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字左右) 【答案】(1)不同:第一次:本土文化内部的融合;第二次:东方文化内部的融合(与东方局部地区文化的融合);第三次:东西方文化的融合(与西方文化的融合)。 (2)略。

XXXX年高考文综热点:和谐发展-教育城(educn)

2010年高考文综热点:和谐发展问题 【社会热点】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创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人类需求的增长与自然界所能提供的各类资源必须相适应。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是我们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必然抉择。 材料二据统计,散布在北京城郊的各种新旧垃圾填埋场已达4 000余座,形成了“垃圾包围城市”的阵势。位于北京西北郊的阿苏卫卫生填埋场是北京市第一座、也是最大的垃圾填埋场。 材料三经济与环境关系示意图。(1)读材料二,分析阿苏卫卫生填埋场的位置是否合理,理由是。 (2)读材料一,判断“经济与环境关系模式图”是否合理,若经济按此模式发展下去,环境质量、经济发展和人类生活水平三方面将如何变 化? 。 (3)缓解市区人口和工业过于集中所引起的城市环境问题的主要措施 有、、。 (4)中国建设和谐社会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原因 是、、

。 实战演练,金榜题名! 读右面等高线地形图,回答1~3题。 1.一个地区冬至日太阳高度与耕作制度的关系如下表,则图示地区的耕作制度为 A.一年一熟B.两年三熟C.一年两熟D.一年两到三熟 2.据该地区的自然条件,坡度小于20度的坡地适合发展种植业;坡度20~25度的坡地若要发展种植业,必须修水平梯田;坡度25~30度的坡地适合发展林果业。该地区适合发展的是 A.林果业B.种植业C.修水平梯田D.上述农业活动均不适合 3.此时甲点的地方时为4月23日9:30,则全球处于4月23日的有 A.一多半地区B.一少半地区C.正好一半地区D.全部地区 植树造林是治理风沙的有效措施。下图是某沙区生物治沙示意图,回答第4~5题。

2019年高考历史江苏卷(附答案与解析)

历史试卷 第1页(共10页) 历史试卷 第2页(共10页) 绝密★启用前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 历 史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 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据青铜器铭文,西周中后期,裘卫因经营手工业获得财富和地位,一位名叫矩的贵族用13块耕地,从裘卫那里换取了在王室仪式上穿戴的盛服和玉饰。这一记载反映了 ( ) A .井田制度松动 B .世袭制度解体 C .抑商政策弱化 D .礼乐制度崩坏 2.《史记》载:“汉定百年之间,亲属益疏,诸侯或骄奢……大者叛逆,小者不轨于法。”出现这种现象是由于汉初 ( ) A .实行察举制度 B .独尊儒家学说 C .实行郡国并行制 D .全面推行郡县制 3.唐代诗人刘得仁系皇亲国戚,其兄弟为达官显贵,而他“出入举场三十年,竟无所成”;唐宗室子弟李洞屡考不中,竟想去皇陵哭诉。两人的经历反映了唐代 ( ) A .科举考试不重考生诗才 B .选官制度阻断贵族入仕 C .中央政府剥夺宗室特权 D .科举取士体现公平公正 4.宋时,太平州当涂县黄池镇“商贾所聚,市井贸易,稍稍繁盛。州县官凡有需索,皆取办于一镇之内”。据此可知 ( ) A .商税成为政府收入主要来源 B .城市商业活动打破时空限制 C .政府积极扶持市镇经济发展 D .宋代市镇经济已经相当发达 5.有学者认为,“传统上人们对贫穷抱有道德中立的认知”,但明朝晚期,“人们越来越怀疑贫穷是短视和懒惰的结果”。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 A .新兴资产阶级追求财富和物质享受 B .商品经济发展导致社会价值观变化 C .贫富分化和道德沦丧现象日益严重 D .反正统思想成为当时社会主流思想 6.清末,江苏某师范学校的校歌唱道:“经义治事,安定(北宋教育家胡安定)遗风,体用贵兼通。旧学沉沦,新知潮涌,两端执乎中。”歌词体现的理念是 ( ) A .全面复兴旧学 B .排斥西方新学 C .新学消解旧学 D .崇尚中体西用 7.清末《卖宁波脚带》:“宁波小脚啥好看,脚背高起一大段。如何脚带竟出名,四乡八镇销场远。明诏近来禁缠脚,脚带虽好用勿着。我劝卖脚带人早弃行,免使女子缠脚遭凌虐。”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 A .观念变化已致脚带无人问津 B .诏令颁布引发妇女普遍解放 C .女子缠足当时仍然普遍存在 D .废止缠足已成当时社会共识 8.近代上海报纸刊登《纪苏州一车夫》:昨日经过观前街,见一日本人,正在叫车,大呼:“至盘门(租界)大日本领事馆去!”车夫操吴侬软语道:“只拉我国的大国民,倭奴是不拉的。”这一记载可能出现于 ( ) A .1840—1894年 B .1895—1911年 C .1912—1945年 D .1946—1949年 9.观察时事漫画《不许戎衣有泪痕》(见右图),对其涵义理解正确的是 ( ) A .夫唱妇随赴战场 B .抗战流血不流泪 C .国共北伐齐协力 D .解甲归田喜而泣 10.民国时期,有学者认为,“在发展过程中,为着帝国主义间,彼此有矛盾,所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某限度的蓬勃,但总不能蓬勃到可以脱离半殖民地的地位”。在他看来 ( ) A .民族资本主义在当时的中国没有发展空间 B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依赖于帝国主义间矛盾 毕业学校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准考证号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 此 -------------------- 卷 -------------------- 上 -------------------- 答 -------------------- 题 -------------------- 无-------------------- 效--- ---------

预测2020高考文综选择题知识点归纳

预测2020高考文综选择题知识点归纳 高考文综必背知识点——高考历史四大关系 在备战高考(论坛)的最后阶段,如何突破反复记忆却对知识理解不到位的难题?哈尔滨市第九中学历史组组长李营老师告诉考生,处理好四大关系,临阵磨枪也一样有效果。 以教材为根本,强化主干知识。有的考生片面认为,复习历史看不看教材都一样,因此在复习中丢掉了基础知识,一味追求所谓的“母题”和押题解题窍门。实际上高考命题的指导思想是以能力为主导,考查学生对学科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一切的根本在于教材中的主干知识。因此高考复习应始终坚持以考纲为指导,以教材为根本的策略,强化对主干知识的全面落实。 以旧为主,以新为辅。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广,2009年高考作为旧教材的落幕之作必然在原有知识内容的基础上更多融入新课标的理念,近两年全国文综历史试题都明显地看出这一变化。因此在复习过程中,原则上应以旧教材通史知识为主,同时适当运用新课标理念来理解旧教材的内容。 如政治文明历程中,关于新中国政治建设部分,要求掌握新中国三大政治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并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特色。该内容在旧教材被安排到不同章节里,考生缺乏整体认识,依据新课标的设计观点,在复习时可以适当进行整合重组,提高认识。 热点专题与基础知识的关系应以热点带基础。热点专题复习要关注三大类热点:周年热点(如建国60周年)、时政热点(如金融危机)、长效热点(如三农问题)。同时,紧扣热点,联系古今中外相关历史知识点进行整理,建立起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联系,做到以史鉴今、与时俱进。 坚守方法,以不变应万变。在平时复习中要强化材料型试题的练习力度,训练自己能有效地从各类材料中获取信息,尤其是在历年各地高考真题的训练中去体会解析材料型试题的规律,同时运用“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学史方法,客观认识评价历史。

(完整word版)2019年高考历史命题分析

2019年高考历史命题趋势分析 一、必须关注核心素养和时代热点 从近些年的考题来看,除了注重主干知识的考查,还注重对能力和学科素养的考查。在高考试题中几乎到处都有家国情怀、人文关怀的体现,比如国家统一意识、文化认同感等。仔细分析去年高考试题,可以看到其紧贴现实,处处体现时代热点。此外,试题还比较注重对史观、史学理论以及史学研究方法的考查。 从考生来看,他们容易出现两大问题,首先对于记忆性的知识往往是支离破碎的,很难形成清晰的时空框架,而对于一些理解性的知识往往是一知半解,没有真正弄懂弄通。 还有一部分考生审题意识不强,没看清题干就匆匆作答,而在读题过程中又往往在获取解读知识的能力、知识迁移的能力方面比较弱,经常照材料摘抄原文。等到了答题的时候又缺乏逻辑性,杂乱无章,缺少一些答题技巧和规范的语言。 二、备考建议 建议同学们在复习中注重主干知识、必备知识的掌握,在第一轮复习中要注重历史知识记忆的精准,不留死角,不留盲区。 二轮复习可以打破现有教材模块的体例,建立清晰的历史框架。此外,全过卷大学建议多关注高频考点和时代热点,关于时代热点有几个建议,第一要关注体现社会战略性价值并且符合人类未来发展趋势的热点,比如说“文明交流”“大国治理”“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

第二就是要符合国家意识并且关注民生的热点,比如“党的执政能力”“体制改革”“社会公平”等。第三还可以从体现家国情怀、人文关怀的角度去思考,比如“国家统一”“公民意识”“人民的力量”等。再有一个就是周年热点,比如2019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另外,史观和史学研究方法,也是高考近些年的一个考查趋势。 三、高考试卷整体概述 (一)选择题布局采取“4+4+4”的模式,排列顺序大致是: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排列,政治、经济、思想三模块不分彼此杂糅在一起。选择题的阶段布局大致如下:中国古代史4个,近现代史4个。西方古代史1个,近现代3个。就2018年的全国卷新课标2文综选择分布情况如下:24题(先秦的文明与社会转型),25题(秦汉与魏晋南北朝的政治经济文化),26题(唐宋变革),27题(明清社会转型),28题(千年未有之变局),29题(觉醒与探索),30题(新民主主义革命),31题(共和国的年轮),32题(希腊罗马的辉煌),33题(资本主义文明的发展),34题(20世纪前期现代化经济模式的探索),35题(战后的世界发展与演变1945以后) (二)主观题探讨(以2018年全国卷新课标2文综卷为例),非选择题在选择材料上一般控制在1200—1300左右,体现出设问减少、设问质量提高,减少阅读量、提高思考深刻,减少单一标准、增加多项标准等特点,41题出题着眼于选拔有时代意识、有社会担当、有问题解决能力的栋梁之材,一般立意宏大,与社会热点有所牵连,综合能力要求强;42题则是开放性试题,12分题年年变。主要考查历史研究的理论、方法,一般立意高远,充满学术味,意在为高校选拔学者型人才。考生可以运用不同思维方式,从不同角度发现问题,思

2019届高考历史周年热点事件专题训练1

605年隋炀帝开凿大运河(1410周年) 【历史解读】 一、公元605年中外重大历史事件 ★公元605年,隋炀帝下令开凿洛阳到江苏清江(淮阴)约1000公里长的“通洛渠”。 ★公元605年隋炀帝即位后,即派侍御史韦节、司隶从事杜行满出使西域,同时又派裴矩到张掖与往来的西域商人联络,劝喻西域诸国来朝。此后,西域诸国相继至隋朝贡贸易者达三十余国。 ★公元605年,隋朝营建东都洛阳。 ★公元605年,赵州桥建成。 ★公元605年起,英国设立了大法官(LordChancellor)一职,其历史比首相(Premier)职位更悠久,具有十分特殊和显要的地位。 二、京杭大运河历史 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运河。北起北京(涿郡),南到杭州(余杭),经北京、天津两市及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四省,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

全长约1794公里,开凿到现在已有785年的历史。 京杭运河对中国南北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发展与交流,特别是对沿线地区工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城镇的兴起均起了巨大作用。 京杭大运河也是最古老的运河之一。它和万里长城并称为我国古代的两项伟大工程,闻名于全世界。 京杭大运河的开凿与演变大致分为3期: ①第1期运河。运河的萌芽时期。春秋吴王夫差十年(公元前486)在扬州开凿邗沟,以通江淮。至战国时代又先后开凿了大沟(从今河南省原阳县北引黄河南下,注入今郑州市以东的圃田泽)和鸿沟,从而把江、淮、河、济四水沟通起来。 ②第2期运河。主要指隋代的运河系统。以东部洛阳为中心,于大业元年(605)开凿通济渠,直接沟通黄河与淮河的交通。并改造邗沟和江南运河。三年又开凿永济渠,北通涿郡。连同公元584年开凿的广通渠,形成多枝形运河系统。 到隋炀帝(杨广)时,据说炀帝为了到扬州看扬州市市花——琼花,也为了南粮北运,开凿京淮段至长江以南的运河,全长2000多公里。到元朝时,元定都大都(今北京),必须开凿运河把粮食从南方运到北方。为此先后开凿了三段河道,把原来以洛阳为中心的隋代横向运河,修筑成以大都为中心,南下直达杭州的纵向大运河。 京杭大运河按地理位置分为七段:北京到通州区称通惠河,长82公里;通州区到天津称北运河,长186公里;天津到临清称南运河,长400公里;临清到台儿庄称鲁运河,长约500公里;台儿庄到

2019年全国一卷高考历史试题附答案

2019年全国一卷高考历史试题 24.据学者考订,商朝产生了17代30位王,多为兄终弟及;而西周产生了11代12位王。 这反映出 A.禅让制度的长期影响 B.王位继承方式的变化 C.君主寿命的时代差异 D.血缘纽带关系的弱化 25.汉武帝时,朝廷制作出许多一尺见方的白鹿皮,称为“皮币”,定价为40万钱一张。诸侯王参加献礼时,必须购皮币用来置放礼物,而当时一个“千户侯”一年的租税收入约为20万钱。朝廷这种做法 A.加强了货币管理 B.确立了思想上的统一 C.削弱了诸侯实力 D.实现了对地方的控制 26.唐代之前,荆楚民间存在一种祈求丰收的“牵钩之戏”,至唐代称作“拔河”,广为流传。 唐玄宗《观拔河俗戏》诗云:“壮徒恒贾勇,拔拒抵长河。欲练英雄志,须明胜负多…… 预期年岁稔,先此乐时和。”据此可知,在唐代 A.江南文化成为主流 B.耕战结合观念深入人心 C.阳刚与力量受到推崇 D.诗歌以描写宫廷生活为主

27.明中后期,大运河流经的东昌府是山东最重要的棉花产区,所产棉花多由江淮商人坐地收揽,沿运河运至江南,而后返销棉布。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因素是 A.交通方式的变革 B.土地制度的调整 C.货币制度的改变 D.地区经济的差异 28. 表1 川沙县部分名人简历表 黄彬国学生,干练有才,上海招商局创办时,章程皆其手订。 朱纯祖监生,幼时孤苦伶仃,学习米业,中年创设朱丽记花米行。 姚光第南邑生员,感于地方贫瘠日甚,就其家设机器轧棉厂。 表1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毗邻上海的川沙县部分名人的简历,说明当时国内 A.科举取士转向选拔实务人才 B.传统社会结构受到冲击 C.儒家的义利观念被抛弃 D.新式工业在经济中居于主导 29.1915~1918年,《新青年》中“革命”“科学”“平等”“民主”等词出现频次大体相当; 1919~1922年,“民主”出现次数不到“科学”的1/10,不及“革命”的1/20。这种变化可说明 A.新文化运动主流思想发生转变 B.国民革命运动受到民众普遍拥护 C.资本主义政体模式被知识界否定

2019届全国高考复习综合热点模拟(二)历史试题(解析版)

2019届全国高考复习综合热点模拟(二)历史试题(解析版) 1、据学者研究发现:1688—1783年,英国社会拥有一个易于仲缩的社会分层系统,社会流动日益加剧。贵族阶层的开放是单向度的,主要是允许贵族家庭成员向下流动,社会的中下层几乎不可能成为社会上层的一员。出现这一现象主要是因为英国() A.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 B.推行“重商主义”政策 C.完成了向工业社会转变 D.克伦威尔实行独裁统治 2、英国学者戴维·米勒在反思西方代议制民主时指出,被称为民主的那些政治体制只为公民在政府中提供了非常有限的角色空间。决定民主社会之未来的真正权力显然是掌握在少数人的手中。 这表明代议制() A.实质是维护资产阶级内部民主 B.普通民众并没有民主可言 C.只有资产阶级才能享受民主 D.不利于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发展 3、政治学者刘瑜说,确实有一部分人认为,美国独立战争是场革命的话,立宪会议本质是反革命。因为独立战争释放了民间的能量、社会的能量、自治的能量,立宪会议把这种能量给重新往回收了一点。 这说明() A.独立战争失去其政治成果 B.制宪会议背离了独立精神 C.三权分立消耗了地方能量 D.联邦制抑制了可能的乱局 4、美国1787年宪法中包括了联邦制度、三权分立等内容,却没有明文规定人民的基本人权,这部分内容直到1791年修正案才补上。这说明1787年宪法的制定者() A.维护了资产阶级的利益 B.存在着种族歧视的观念 C.致力于制度的顶层设计 D.受启蒙运动的影响较少 5、1789年《人权宣言》的发表,标志着法国制宪运动的开始。往此后的近代史阶段,法国先后出台了11部宪法。这些宪法大多寿命短暂,有的甚至“胎死腹中”。唯独1875年的法国第三共和国宪法得以贯穿第三共和国始终,施行长达65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