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春夏季传染病防治常识资料

春夏季传染病防治常识资料

春夏季传染病防治常识资料
春夏季传染病防治常识资料

春夏季传染病防治常识

结核病防治知识(一)

什么是结核病?

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侵入人体后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的传染病。结核杆菌可以侵入人体任何器官,也就是说人体的各种器官都可以发生结核病。肺结核主要通过人体的呼吸道进行传播,所以在人体感染结核杆菌后发生肺结核者占绝大多数。

怎样预防肺结核的传播?

肺结核是通过空气传播的一种呼吸道传染病。排菌的肺结核患者(痰里查到结核杆菌),是传播结核病的主要传染源。

一个排菌的肺结核病人,咳嗽,打喷嚏或高声谈笑时的传染危险性是相当严重的。当含结核菌的飞沫核从呼吸道直接排出,被健康人吸入后即形成结核感染,身体抵抗力强的人可能在肺部形成一个小小的钙化点,而身体抵抗力较差的人就可能发病。如果患者在家里就会传染家庭成员;如果是群体生活,就会传染周围接触较密切的人员。

因此,发现和及时治疗新发生的肺结核病人,是预防肺结核病的头等重要工作。一般有咳嗽,凡咳嗽两周以上者,均应常规进行X线胸透和查痰。不随地吐痰,对预防肺结核病关系极大。应该把痰吐在痰盂、痰盒或手帕里,再倒进厕所阴沟里,这样就消除了痰的传染性。要加强对病人的教育,在咳嗽、打喷嚏时要用手帕或口罩作掩护,以免播散细菌,传给他人。

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是预防结核病的有效方法。如果住室经常开窗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就可大大减少传染的机会。应注意劳逸结合,要有足够的营养和睡眠,还要有适当的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这样可以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

结核病防治知识(二)

肺结核有那些主要症状?

肺结核的典型症状:咳嗽二周以上、长期低热、体重减轻、盗汗及咯血

发病后的首先症状是咳嗽、咳痰,是肺结核最常见的早期症状,但也最易使患者或医生误以为是“感冒”或“气管炎’而导致误诊.而有些人可能是咯血,少则200~300毫升,多则超过1000毫升,那时就会对生命构成严重威胁。有些人还可能会出现午后低热(病情重的会出现高热),有些人会出现夜间盗汗,食欲减退,体重减轻等结核中毒症状。女性可导致月经不调或停经.

当然,这些结核中毒症状不是每一个人都全部出现,哪怕只有一两样症状都应引起警惕,说明有结核病存在的可能。这时你就应立即去你所在地的医院或结核病防治机构就诊。

症状必须结合X线胸透、拍片检查和痰菌检查才具有诊断和鉴别诊断意义

治疗肺结核的原则是什么?

治疗肺结核的原则是:早期、联用、适量、规律、全程。

早期:已经确诊的排菌肺结核,应及早进行治疗,这样除有利于病变修复,更重要的是可减轻对亲属和周围健康人群的传染。

联用:选择两种以上抗结核药物组成化疗方案,联合治疗可保证治疗效果,并延缓和防止结核菌产生耐药而导致化疗失败。

适量:药物剂量过小不能杀灭细菌且易产生耐药性,但剂量过大则易发生毒副作用而中断治疗.因此,必须遵照医嘱坚持服用规定剂量药物才能完成预定疗程,确保疗效.

规律:在规定疗程内严格按照化疗方案规定的用药次数相同隔时间用药,尽量避免漏服或中断服药.

5.全程:按要求完成规定疗程(一般为6个月).若疗程未满停药,会使治疗失败或造成复发.但超过疗程无限期用药,不但不能提高疗效,且易产生毒副作用并增加不必要的经济负担.

季节性流感的防治知识

(一)

季节性流感是由早已存在于我们身边的人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肌痛、头痛、不适、咽喉痛和鼻炎等。

流感可致各年龄组人群发病,老年人、婴幼儿等高危人群,流感并发症发生率、住院率和死亡率最高。

我国北方地区,季节性流感多在冬季高发;而在南方地区,四季都有病例发生,夏季和冬季会出现流行高峰。

由于流感是病毒性传染病,没有特效的治疗手段,因此预防措施非常重要。主要预防措施包括:

(一)保持良好的个人及环境卫生。

(二)勤洗手,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用流动水洗手,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双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如打喷嚏后)应立即洗手。

(三)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手帕或纸巾掩住口鼻,避免飞沫污染他人。流感患者在家或外出时佩戴口罩,以免传染他人。

(四)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避免过度疲劳。

(五)每天开窗通风数次(冬天要避免穿堂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六)在流感高发期,尽量不到人多拥挤、空气污浊的场所;不得已必须去时,最好戴口罩。

(七)在流感流行季节前接种流感疫苗也可减少感染的机会或减轻流感症状

季节性流感的防治知识

(二)

针对当前甲型H1N1流感和季节性流感流行情况,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杨维中建议:“广大市民积极接种季节性流感疫苗,并比以往稍微提前一些时间,从过去的10月份开始接种,提前到9月底以前完成接种,以减少季节性流感个体发病和重症、死亡病例。”

接种提醒:

1、工作单位通风差员工应注意接种:公交、商业等公众服务行业和在人员相对集中且通风条件欠佳环境的工作人员应该接种疫苗。

2、流感疫苗的重点接种人群包括:6-35个月婴幼儿;60岁以上老年人;慢性疾病患者;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人员,特别是一线工作人员;小学生和幼儿园儿童。

3、推荐人群有:养老院、老年人护理中心、托幼机构的工作人员;服务行业从业人员;经常出差或到国内外旅行的人员。

4、9月开始直至11月为接种疫苗黄金期

原则上流感疫苗最好赶在流感高发期到来之前接种,9-11月是接种的黄金时间。流感高发期一般从12月开始,一直持续到来年3-5月。最好不要空腹接种,接种后最好能观察20分钟。

5、少数接种者有反应局部红肿还发低烧

有10%左右的接种者在接种部位会出现局部红肿,有1%左右的人会出现低烧(一般不超过37.5度),但这些均属于流感疫苗的正常副作用,一般在24-48小时之后消失。

6、老人孩子感染流感易引发心肌炎肺炎

要注意家庭中的孩子、老人和慢性疾病患者,这部分人群在感染流感后期容易引发诸如肺炎、心肌炎、中耳炎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7、孕妇及发热病人最好别接种疫苗

对鸡蛋过敏或有慢性病正在急性发作期的人,急性传染病患者,有精神病、严重癫痫和精神分裂症的人以及孕妇和正在发热的病人最好不要注射。婴儿注射需要先经过医生的判断。严重过敏体质者不要接种;12岁以下儿童不能使用全病毒灭活疫苗

甲型H1N1流感的预防知识

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可防、可控、可治

通过洗手可以预防这些疾病的发生,经常使用肥皂和清水洗手不仅仅可以预防新型的甲型H1N1流感发生,而且也可以预防手足口病的发生。尤其在咳嗽和打喷嚏后。

专家提醒广大市民,当前是流感、人禽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在医疗卫生机构做好医疗、预防工作的同时,广大市民也要提高个人防范意识,采取正确的预防措施:增加户外活动和锻炼,均衡饮食、合理营养,注意做好防寒保暖等个人防护,尽量少去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

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咳嗽和打喷嚏时用纸巾遮住口鼻,然后将纸巾丢进垃圾桶。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食用猪肉或猪产品只要烧熟,就不会感染甲型H1N1流感;

增强个人防范意识,应尽量避免与禽、鸟类不必要的接触,特别是儿童应避免密切接触家禽和野禽;

对于一些密切接触禽类的工作人员,如养殖、销售、屠宰人员,要做好个人防护,戴口罩、穿防护衣等。

如果你平时自身有病的话,最好赶紧去医院就医,就医的过程中要先戴好口罩,既保护自己也保护别人,另外不要随地吐痰,不要冲着别人咳嗽。另外开窗通风,做好空气流通,这样可以预防我们患上季节性流感的可能。

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的症状

人感染甲型H1N1病毒后的症状与普通人流感相似,包括发热、咳嗽、喉咙痛、身体疼痛、头痛、发冷和疲劳等,有些还会出现腹泻和呕吐,重者会继发肺炎和呼吸衰竭,甚至死亡。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的诊断标准

1.医学观察病例:曾到过甲型H1N1流感疫区,或与病猪及甲型H1N1流感患者有密切接触史,1周内出现流感临床表现者。列为医学观察病例者,对其进行7天医学观察(根据病情可以居家或医院隔离)。

2.疑似病例:曾到过疫区,或与病猪及甲型H1N1流感患者有密切接触史(也可流行病学史不详),1周内出现流感临床表现,呼吸道分泌物、咽试子、痰液、血清H亚型病毒抗体阳性或核酸检测阳性。

3.临床诊断病例:被诊断为疑似病例,且与其有共同暴露史的人被诊断为确诊病例者。4.确诊病例:从呼吸道标本或血清中分离到特定病毒;RT-PCR对上述标本检测,有甲型H1N1流感病毒RNA存在,经过测序证实,或两次血清抗体滴度4倍升高,可确诊为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

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的鉴别诊断

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应注意与流感、禽流感、上感、肺炎、SARS、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巨细胞病毒感染、军团菌肺炎、衣原体、支原体肺炎等鉴别。

禽流感基本知识

什么是人禽流感?

人禽流行性感冒(以下称人禽流感)是由禽甲型流感病毒某些亚型中的一些毒株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1997年,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发生H5N1型人禽流感,导致6人死亡,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广泛关注。尽管目前人禽流感只是呈地区性小规模流行,但是,考虑到人类对禽流感病毒普遍缺乏免疫力以及人类感染H5N1型禽流感病毒后的高病死率,WHO认为该疾病可能是对人类存在潜在威胁最大的疾病之一。

怎样杀灭禽流感病毒?

禽流感病毒对乙醚、氯仿、丙酮等有机溶剂均敏感。常用消毒剂容易将其灭活, 如氧化剂、稀酸、卤素化合物( 漂白粉和碘剂)等都能迅速破坏其活性。禽流感病毒对热比较敏感, 但对低温抵抗力较强, 65℃加热30分或煮沸(100℃)2分以上可灭活。病毒在较低温度粪便中可存活1周, 在4℃水中可存活1个月,对酸性环境有一定抵抗力,在pH4.0的条件下也具有一定的存活能力。在有甘油存在的情况下可保持活力1年以上。裸露的病毒在直射阳光下40~48小时即可灭活,如果用紫外线直接照射,可迅速破坏其活性。

人是怎么患上禽流感的?

禽流感是经呼吸道传播的。当人们与患禽流感或携带禽流感病毒的鸡、鸭、鹅等禽类密切接触可患禽流感。也可通过密切接触感染的家禽分泌物和排泄物、受病毒污染的水或直接接触病毒毒株而被感染。野禽在禽流感的自然传播中也扮演了重要角色。

目前尚无人与人之间传播的确切证据。

哪些人容易感染上禽流感?

一般认为,人类对禽流感病毒并不易感。尽管任何年龄均可被感染, 但在已发现的感染病例中,13岁以下儿童所占比例较高, 病情较重。

从事家禽养殖业者,在发病前1周内去过家禽饲养、销售或宰杀等场所者以及接触禽流感病毒感染材料的实验室工作人员为高危人群。

患禽流感有哪些表现?

H5N1型人禽流感潜伏期一般为1~3天, 通常在7天以内。感染H5N1亚型病毒呈急性发病,早期表现类似普通型流感。主要为发热,体温大多持续在39℃以上, 热程1~7天,一般为3~4天,可伴有流涕、鼻塞、咳嗽、咽痛、头痛、肌肉酸痛和全身不适, 部分患者可有恶心、腹痛、腹泻、稀水样便等消化道症状。重症患者病情发展迅速,可出现肺炎、急性

呼吸窘迫综合征、肺出血、胸腔积液、全血细胞减少、肾功能衰竭、败血症、休克及Reye 综合征等多种并发症。体征重症患者可有肺部实变体征等。

血象检查白细胞总数一般不高或降低。重症患者多有白细胞总数及淋巴细胞减少, 并有血小板降低。

怎样预防禽流感?

1.加强禽类疾病的监测。动物防疫部门一旦发现禽流感疫情, 应立即通报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指导职业暴露人员做好防护工作。

2.加强对密切接触禽类人员的监测。

3.严格规范收治禽流感患者医疗单位的院内感染控制措施。接触人禽流感患者应戴口罩、戴手

套、戴防护镜、穿隔离衣。接触后应洗手。

4.加强检测标本和实验室禽流感病毒毒株的管理。严格执行操作规范, 防止实验室的感染及传播。

5.注意饮食卫生。不喝生水、不吃未熟的肉类及蛋类等食品;勤洗手、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6.药物预防。对密切接触者必要时可试用抗流感病毒药预防, 或采用中医药法辩证施防。

EV71感染性疾病和手足口病防治知识

什么是EV71感染性疾病?

肠道病毒感染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一大类感染性疾病,肠道病毒包括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及新型肠道病毒的71个血清型等,肠道病毒71型感染性疾病是由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导致的一组感染性疾病,包括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无菌性脑膜炎、脑炎、迟缓性麻痹、肺水肿和病毒性心肌炎等多种疾病。

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婴幼儿,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

EV71感染性疾病什么季节容易发生?哪些人容易感染EV71?

全年都可发生,以4-9月多见。该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5岁以下儿童多见,尤其是婴幼儿。

EV71感染性疾病严重吗?

通常不严重,感染病例中约80%为手足口病,多数病例经对症处理后,可在7~10天内康复。个别病例可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如脑干脑炎、心脏衰竭、肺水肿、肺出血等,甚至死亡。EV71感染性疾病会传染吗?

会传染。EV71感染性疾病是一种儿童传染病,传染性强。一般通过患儿接触的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传播;患儿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飞沫传播;门诊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严可造成感染;被病毒污染的水源、食物等亦可造成传播。

哪些人是传染源?

EV71感染的病人和无症状的感染者。

EV71感染后有哪些症状?

EV71感染后一般仅有轻度不适,多以发热起病,一般在38℃左右,部分患儿在手、足、口腔粘膜、臀部和肛周等处出现皮疹,有的患儿会出现咳嗽、呕吐、咽痛、咽部充血等,还有的出现精神差、烦躁、肢体无力及抽搐等神经系统表现。

EV71感染后个别病例可伴有严重的并发症,如脑干脑炎、心脏衰竭、肺水肿、肺出血等,以2岁以内患儿多见,大多持续高热,病情发展迅速,重症病例多在发病后3-7天内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严重并发症,并可引起死亡。

EV71感染性疾病有特异的治疗方法吗?

目前还没有特异的治疗药物,主要以对症治疗为主。

怎样预防EV71感染性疾病?

EV71感染性疾病虽然没有疫苗,但是良好的卫生习惯可以有效的避免被感染。公众的主要防护措施有:

(一)饭前便后要用洁净水洗手,预防病从口入;

(二)室内应经常通风,做好家庭环境卫生、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小孩的衣物等要经常日光晾晒;

(三)尽量少让孩子到拥挤公共场所,还应注意婴幼儿的营养、休息,防止过度疲劳;(四)托幼机构、小学等儿童聚集单位应每日晨检,发现疑似病人时应敦促家长带小孩就诊。孩子感染EV71后怎么办?

家长平时要多注意观察孩子身体状况的变化,发现孩子出现发烧、皮疹等症状,应尽快到医院就诊。患儿暂停去幼儿园、和学校等,并根据医嘱,必要时住院治疗。如孩子是幼儿园小朋友或学校学生,还应及早告诉班级老师。孩子未彻底治好前,不要着急让孩子去幼儿园、学校上学,防止传染给别的儿童。有病人的家庭应特别注意家庭环境和室内卫生,保证家人和孩子经常使用洁净水洗手。用肥皂或漂白粉等含氯消毒剂彻底清洁家居物件以及小孩的玩具。对可能被病毒污染的日常用品、食具等应及时消毒处理,患儿粪便及其他排泄物可用3%漂白粉澄清液浸泡。

艾滋病的高危行为及干预措施

一、什么是艾滋病的高危行为

所谓“高危”是对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危险度而言的,哪些行为有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危险,哪些行为就是高危行为。换句话说,高危行为是指容易引起艾滋病病毒感染的行为。具体的高危行为有如下几种:

1、通过性途径的高危行为:无保护性交(包括阴道交、男男同性性行为等),多个性伙伴等。

2、通过血液途径的高危行为:静脉注射吸毒;与他人共用注射器或共用其他可刺破皮肤的器械;使用未经检测的血液或血制品;不规范的有偿供血等。其它可以引起血液传染的途径,如:理发、美容、纹身、扎耳朵眼、修脚等用的刀具不消毒;与其他人共用刮脸刀、电动剃须刀、牙刷;体育运动外伤和打架斗殴引起的流血;救护伤员时,救护者破损的皮肤接触伤员的血液。

3、通过母婴途径的高危行为:HIV抗体阳性的女性怀孕并生育,HIV抗体阳性的母亲哺乳,都可能引起艾滋病病毒的母婴传播。

二、艾滋病的高危行为干预

干预工作采取以点带面,边实施、边总结的方式进行。高危行为干预的主要目标人群为:暗娼,性病病人,男男性接触者,吸毒者(多伴有高危性行为)、大型

工程、建筑工地和流动人口居住地区的长期外出打工人员或外来务工人员,主动接受艾滋病检测和咨询的人员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人)及其配偶(性伴)。各地应根据本地目标人群分布及特点,分类实施相应的干预措施。

1、高危行为干预的主要措施

(1)小媒体宣传在目标人群活动场所和社区,高危行为干预工作者采用直接培训目标人群和小组讨论的方式,对目标人群采用“面对面”培训、发放小媒体(如折页、张贴画、小画册、录像带、光盘等)等方式开展预防艾滋病知识的健教与宣传,提高目标人群防治知识知晓率和自我健康保护意识,并改变高危行为和求医行为。

(2)同伴教育在目标人群中选择态度积极并有影响力的人作为同伴教育者,进行预防知识强化培训,鼓励他们以适合该人群的方式,通过一对一或多个同伴之间的交流,宣传艾滋病、性病预防知识,传授正确使用安全套、拒绝危险性行为等技能。针对目标人群流动性大的特点,教育场所经营者和雇主支持和配合同伴教育者在场所内开展教育活动和发放宣传品。

(3)外展服务选择目标人群较为集中的地区,会同计生、妇联、红十字会等部门挑选有相应活动能力和干预技能的防治人员,深入到高危人群中提供妇女保健、生殖健康咨询、医疗转介等服务,或通过在营业性娱乐场所内及附近开设健康咨询门诊等方式,为高危人群提供宣传教育、咨询、医疗和安全套供应等干预服务。

(4)安全套的推广与正确使用拓宽安全套的销售渠道,以商业营销和社会营销等方式,支持、鼓励各类医疗卫生保健机构、药店、商店和超市销售优质安全套,在娱乐场所附近设立安全套自动售货机,提高安全套的可及性。通过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教会目标人群正确使用安全套,促进目标人群每次性行为都全程正确地使用安全套。

(5)规范性病诊疗服务和生殖健康服务整顿规范性病诊疗市场、建立完善规范化性病门诊,改善性病服务质量,为目标人群提供包括性伴追踪、病症处理、咨询与健康教育相结合的规范化性病诊疗优质服务,做到早诊断、及时规范治疗,减少艾滋病、性病传播的危险。

(6)有关场所干预在性病诊所、自愿咨询检测点、美沙酮治疗门诊、针具交换项目点等均应放置预防艾滋病宣传品、播放宣传教育片、开通热线电话,提供免费咨询、医疗转介服务,并免费发放安全套。

2、针对不同的目标人群,以适当的方式实施综合干预措施

(1)暗娼:特别是在各类娱乐场所、饭馆、旅店和街头等场所进行卖淫活动的妇女,是高危行为干预工作的重点目标人群,参照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娱乐场所服务小姐预防艾滋病性病干预工作指南(试用本)》通过外展和同伴教育等方式,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促进安全套使用和鼓励接受性病诊疗与生殖健康服务等综合干预措施。

(2)性病病人:合理设置性病门诊,为性病病人及时提供规范化性病诊疗服务,免费发放安全套,并提供转介服务。

(3)男男性接触者:挑选、发展、培训同性恋人群中的积极分子(同伴教育者),鼓励和支持同伴教育者在同性恋人群较为集中的场所,以同伴教育方式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促进安全套的使用,提供有关干预服务的转介信息。

(4)大型工程、建筑工地和流动人口居住地区的长期打工人员或外来务工人员:加强流入地和流出地车站、码头等关口的宣传教育与干预,通过外展工作或以同

伴教育方式到大型工程、建筑工地或流动人口聚居场所,以面对面培训等方式开展预防艾滋病、性病宣传教育,推广使用安全套。

(5)吸毒者:结合美沙酮维持治疗和针具交换项目开展安全性行为教育,促进安全套使用。

(6)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人)及其配偶:在告知受检者艾滋病阳性检测结果的同时,由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人)本人以适当的方式通知配偶(性伴)或由负责检测的机构依法通知配偶(性伴),并应将正确使用安全套预防传播艾滋病的知识告知双方。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免费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人)及其配偶(性伴)提供优质安全套。

(7)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的求询者:按照卫生部《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工作实施方案(试行)》要求,提供规范的咨询检测服务以及相应的转介服务。

甲肝疫苗接种

1.什么是甲型肝炎?

甲型肝炎是由甲型肝炎病毒引起的肝脏疾病。常见症状有发热、食欲不振、腹部不适、尿色加深和黄疸。

2.甲型肝炎是如何传播的?

主要通过粪-口途径,食用被污染的食物和水后感染,并在人与人之间传播。

3.甲型肝炎能预防吗?

大量研究证明甲型肝炎疫苗能有效地预防甲肝,而且是非血源制品。免疫程序:一次或二次接种。

4..哪些人应该接种甲型肝炎疫苗?

食品制造业和餐饮人员、以及集居的大学生、青壮年等。特别是乙肝病毒携带者,更

应预防注射。

5.接种后有何不良反应?

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局部疼痛,个别病人有发热。症状一般较轻,24小时可缓解。

6.接种甲肝减毒活疫苗禁忌症是什么?

(1)身体不适,腋温超过37.5℃者。

(2)急性传染病或其他严重疾病者。

(3)免疫缺陷或接受免疫抑制剂者。

(4)过敏体质者

7.甲肝减毒活疫苗免疫持久性如何?

对既往接受甲肝疫苗(L-A-1)免疫接种的222名志愿者,进行了连续5年的抗体追踪观察,结果表明:初免后5年,绝大部分接种者抗体持续阳性,抗体GMT仍保持在较高水平。表明该疫苗具有良好的免疫持久性。如能以有效剂量及正确途径免疫接种,可获得长期的持续保护。

8.甲肝减毒活疫苗可否与其他疫苗同时接种?

甲肝疫苗可以与麻疹疫苗、腮腺炎疫苗或乙肝疫苗联合使用。同时接种时,接种部位应不同。同时接种,疫苗间互不干扰,其安全性、免疫效果与单价疫苗接种组无显著差异。

乙肝防治

病毒性肝炎是怎么回事?

1.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病毒引起的以肝炎为主的全身性疾病,现已发现的病毒分型已经有七种,甲、乙、丙、丁、戊、已、庚,其中甲、戊型为经口感染的肠道传染病,其余主要经血液传染。

2.病毒性肝炎在我国已成为一种多发病,由于感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范围广泛,其中部分易发生肝硬化和肝癌,它已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

3.高校大学生属集体生活,大家生活学习在一起,接触密切,应该特别注意个人卫生、饮食卫生,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如接种甲、乙肝疫苗,特别是乙肝疫苗,目前只有甲乙两种疫苗)。

怎样打乙肝疫苗针?

1.成人打疫苗前需先进行化验,一定要检查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表面抗体和核心抗体,化验结果显示乙肝这三系统均为阴性、转氨酶正常,才可以进行乙肝疫苗接种。

2.凡没有感染过乙肝病毒、自身乙肝抗体不足者都应该注射乙肝疫苗。

3.集体生活的高校大学生是处于HBV感染高度危险状态的易感者(未感染过HBV的人)是必须接种乙肝疫苗的人群之一。

4.乙肝表面抗体为阳性者在3-5年内可视具体情况还需打加强针。

5.乙肝患者则没有必要打乙肝疫苗。

6.有血清病、支气管哮喘、过敏性荨麻疹及对青霉素、磺胺等一些药物过敏者和异性蛋白过敏者不能接种乙肝疫苗。

注射乙肝疫苗多久后应复查?

对于乙肝表面抗原、e抗原、e抗体及核心抗体呈阴性,而乙肝表面抗体呈阴性或弱阳性的乙肝易感人群而言,注射疫苗是防止患病的最佳途径。

我们目前应用的乙肝基因疫苗共需注射3次,每次剂量10微克,于首次注射后的1个月后和6个月后进行再次注射,但是约有10%的人在3次注射后仍然不产生表面抗体,所以,

1.必须在一两个月后检查乙肝表面抗原、表面抗体等5项指标,如果表面抗体仍呈阴性或弱阳性,则需进行再次注射;

2.对于注射成功者,并非一劳永逸,一般应每隔两年左右进行查验,若表面抗体呈弱阳性,则须再注射一针加强阳性。

接种疫苗后为什么3-5年后需要再次接种?

1.乙肝疫苗接种后产生的抗体水平随时间逐渐下降。

2.一般接种疫苗,注射3针后1个月97%的人都可测到表面抗体;第2年仍保持在这一水平;第3年降到74%左右,抗体滴度也下降。

3.乙肝表面抗体滴度小于或者等于10国际单位/毫升者,应在半年内接种。抗体滴度大于10国际单位/毫升可在6年内复种。一般免疫后3年内加强1次为好。

4.再次接种可使抗体滴度下降或消失的接种者在受到乙肝病毒的感染时,免疫的记忆会有效的唤起,并增加抗体的滴度。

意外接触乙肝病毒者如何打乙肝疫苗针?

1.对未接种过疫苗的接触者,先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24小时内),然后接种乙肝疫苗(打完乙肝免疫球蛋白后1周)。

2.如果接触者已接种过疫苗,但未经全程免疫,应在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后按乙肝疫苗免疫程序补上全程免疫。

3.接种过疫苗,并已产生乙肝表面抗体的接触者,应根据其抗体水平而定。如果乙肝表面抗体水平足够可不必处理;水平不够应加强注射1针疫苗;如果初次免疫无应答者应尽早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各1针。

乙肝患者有没有必要打乙肝疫苗?

1.乙肝患者不需要注射乙肝疫苗。

2.乙肝疫苗对乙肝患者及乙肝病毒携带者无预防效果。

3.对乙肝患者注射乙肝疫苗不会产生相应的保护性抗体——乙肝病毒表面抗体。

4.由于以往感染乙肝病毒而现在已经自然获得有效的保护性抗体者(乙肝“二对半”检查表面抗体呈阳性),更没有必要再接种疫苗。

打了乙肝疫苗是不是就能保证不患乙肝呢?

1.要看是否成功产生抗体,只有注射疫苗后能产生足量抗体的人,才有预防作用。

2.任何疫苗的成功率都不是100%的,这主要是人们存在个体差异的缘故,接种疫苗后不产生抗体的话,如果此人属抗体产生较晚,对此可加注1-2针,或者重新接种疫苗,并且适当增加剂量。

3.有的人对乙肝疫苗不敏感,我们给其打两组疫苗都不会产生抗体(正常人基础免疫打一组),这就没有办法通过疫苗免疫;

大学生不可忽视的乙肝疫苗接种

目前我国大中城市成人乙肝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感染乙肝病毒,除了可能危及自身健康、影响生活质量和学业外,还有可能传染给生活、学习在一起的同学。因乙肝病毒不断复制、引起疾病的不断进展、恶化,易导致肝硬化和肝癌。据调查发现,71%以上的肝硬化以及肝癌都是由慢性乙肝造成的。

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倡:乙肝疫苗是唯一可预防原发性肝癌的疫苗,是预防乙肝最有效、安全、经济的方法。因中国人体质对乙肝病毒高度易感,建议集体生活的大学生接种乙肝疫苗予以保护。在我国家卫生部制定的《2006-2010年全国乙型病毒性肝炎防治规划》中指出:在自愿的前提下,提倡免疫规划重点人群、高危人群接种乙肝疫苗。

为什么注射乙肝疫苗前必须抽血化验?

注射乙肝疫苗前,对乙型肝炎的易感人群和高危人群进行抽血化验,目的是检查乙肝表面抗原和表面抗体的情况,以确定是否可以接种疫苗。

1.表面抗原和表面抗体均为阴性者,应尽快进行全程免疫接种。

2.表面抗原阳性者,说明已感染过乙肝病毒,不需要注射乙肝疫苗。

3.表面抗体阳性者,不需再做全程免疫接种,只需要打加强针。

细菌性痢疾防治

什么是细菌性痢疾?

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由一种叫做志贺氏菌的常见肠道致病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

其主要临床表现是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和粘液血便,可伴有发热及全身毒血症症状,严重

者可有感染性休克和(或)中毒性脑病。本病急性期一般数日即愈,少数病人病情迁延不愈

成为慢性或可反复发作。本病发病率高,是夏秋季的常见肠道传染病。

细菌性痢疾是怎么传播的?

(一)传染源为菌痢病人及带菌者,其中非典型病人、慢性病人及带菌者由于症状轻

或无症状而易被忽略,故在流行病学的意义更大,更容易传播。

(二)传播途径通过消化道传播,病原菌随病人粪便排出,污染食物、水、生活用品或手,经口使人感染;亦可通过苍蝇污染食物而传播。在流行季节可因食入污染食物或饮用粪便污染的水源,而引起食物型或水型暴发流行。

(三)流行特征本病全年均可发生,但有明显的季节性,夏秋季多发。发病年龄以儿童

发病率最高,其次为中青年。

细菌性痢疾那些临床表现呢?。

(一)急性菌痢

●普通型(典型)起病急,高热可伴发冷寒战,继之出现腹痛、腹泻和里急后重,大

便每日10多次至数10次,量少,开始为稀便,迅速可转变为粘液脓血便,可有左下腹压痛。

早期治疗,多于1周左右病情逐渐恢复而痊愈,少数可病程迁延转为慢性。

●轻型(非典型)全身症状和肠道症状均较轻,不发热或低热,腹泻每日数次,稀便

有粘液但无脓血,轻微腹痛而无明显里急后重。病程3-7日而痊愈,亦可转为慢性。

●中毒型儿童多见。起病急骤,病势凶险,高热体温可达40℃以上,伴全身严重毒

血症症状,可有嗜睡、昏迷及抽搐。故以严重毒血症、休克和(或)中毒性脑病为主要临床

表现,而肠道症状较权甚至开始无腹痛及腹泻症状,但发病后24小时内可出现腹泻及痢疾

样大便。按其临床表现之不同可分为:休克型(周围循环衰竭型)、脑型(呼吸衰竭型)、

混合型。

(二)慢性菌痢

指急性菌痢病程迁延超过2个月,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如急性期未及时采用抗菌治疗

或治疗不彻底者;或为耐药菌株感染;亦可因患者原有营养不良及免疫功能低下,或原有慢

性疾病如胃肠道疾病、慢性胆囊炎或肠寄生虫病等。可分为:慢性迁延型、急性发作型、慢

性隐匿型。

细菌性痢疾大便检查会有那些异常呢?

大便镜检:有大量脓细胞或白细胞(大于15个/HP )及红细胞有助于诊断。

大便培养:粪便培养出痢疾杆菌可确诊,同时做药物敏感实验以指导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治疗。

怎样预防细菌性痢疾呢?

应采取以切断传播途径为主的综合措施。

1.管理传染源病人应及时隔离彻底治疗至粪便培养细菌阴性。从事饮食、自来水厂工人及托幼工作人员应定期粪检,如发现带菌者应调离工作及彻底治疗。

2.切断传播途径搞好饮食、饮水卫生,搞好环境卫生,做好三管一灭(管水、管粪、管理饮食及消灭苍蝇)。

3.搞好个人卫生加强卫生宣教,纠正不卫生的生活习惯,注意饮食卫生,不吃隔夜的饭菜和不洁饮食。

春夏季常见传染病防治

春夏季常见传染病防治 湖滨幼儿园钟敏 2015年4月3日 春夏季是呼吸道传染病、消化道传染病与虫媒传染病多发的季节,呼吸道传染病主要有非典型肺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感冒等;消化道传染病主要有霍乱、病毒性肝炎、细菌性和阿米巴痢疾等;虫媒传染病主要有流行性出血热、流行性乙型脑炎等。下面我重点介绍“流脑”、“流感”、普通感冒三种疾病的主要症状及区别。流脑是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简称,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经呼吸道传播的一种化脓性脑膜炎。该病有发病急、变化快、危害大的特点。发病季节一般从冬末或春初开始,3-4月份达到高峰,5月下旬逐步减少。多见于15岁以下的儿童,特别是2至6岁的儿童更易感染。流脑的主要症状有高热、头疼、颈项强直是2岁以上人群得脑膜炎的一般症状。这些表现可以在几小时内迅速进展,也可能1-2天内缓慢发展。发热、随后头疼,继而发生喷射呕吐,这三大症状被称之为流脑的报警信号。部分患儿可出现嗜睡、昏迷或烦躁不安、抽筋、颈项发硬或强直,部分患儿皮肤会出现红色出血点,压之不退色。流脑发病时的早期症状类似感冒,

二者均表现为发热、头疼、嗓子痛、流涕等。流脑与感冒比较,最显著的不同症状是头疼、呕吐、皮肤淤斑或淤点等症状。流脑后期症状可出现休克、昏迷,甚至死亡。而感冒一般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发病主要见于冬春季。起病急、传播快、发病率高,传染率可达50%,常引起暴发或流行。以全身中毒症状为主,寒战高热,伴有全身不适,肌肉酸痛,关节痛。而呼吸道症状轻微或不明显。人患流感后,发生的免疫力强,可持续8——12个月。流感病情较重恢复较慢,易发生并发症,特别是儿童、老年人及体弱者,可应并发症而死亡。普通感冒——由鼻病毒、冠状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等多种病毒引起。四季均可发生,以散发为主。传染率只有10%,不会引起大流行。全身中毒症状轻微,发热较低,但呼吸道症状明显,常以鼻咽部发干、打喷嚏开始,然后出现流涕、鼻塞等症状。普通感冒后产生的免疫力较弱,且应病然体为多种病毒,因此,一个人在短时间内可反复患普通感冒。普通感冒如没有并发症,一周内可自愈,很少危及生命安全。 一、日常生活中如何注意预防传染病 预防传染病要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加强锻炼,如何落实呢?我认为必须按照幼教大纲的要求,保证幼儿每天两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但我园目前落实还不到位。

几种常见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

几种常见重点传染病防制知识 一、水痘 (一)主要临床表现。 典型的水痘出诊过程多先由斑丘疹发展为水痘诊,患者同一部位可见到斑疹、丘疹、水痘结痂等多种形式,疱疹处常伴瘙痒。疹子呈向心性分布,主要位于躯干,其次为头面部,四肢相对较少。成人发热多在出疹前1-2天,大部分儿童出疹为第一症状,一般发热38-39℃,持续2-3天,全身症状轻,健康儿童中并发症少见,病程自限。 (二)诊断标准。 1.病前2~3周有与水痘或带状疱疹患者密切接触史。 2.发热与皮疹(斑丘疹、疱疹)同时发生,或无发热即出疹。皮疹向心性分布,以躯干、头、腰处多见。皮疹分批出现,斑丘疹→水疱疹→结痂,不同形态皮疹同时存在,痂盖脱落后不留瘢痕。 3.白细胞计数正常或稍低,淋巴细胞相对增高。 (三)预防措施。 1.在水痘流行期间,避免与水痘患者接触。尽量少到公共场所去,不参加集会。 2.搞好个人卫生,不与水痘患者共用毛巾、脸盆等生活用具。 3.搞好环境卫生,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4.预防水痘的关键措施是接种水痘疫苗。 二、流行性腮腺炎 (一)主要临床表现。 潜伏期14-25天,平均18天。 部分病例有发热、头痛、无力、食欲不振等前驱症状,但大部分患者无前驱症状。发病1-2天后出现颧骨弓或耳部疼痛,然后唾液腺肿大,体温上升可达40℃。腮腺最常受累,通常一侧腮腺肿大后2-4天又累及对侧。双侧腮腺肿大者约占75%。腮腺肿大是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发展,使下颌骨边缘不清。由于覆盖于腮腺上的皮下软组织水肿使局部皮肤发亮,肿胀明显,有轻度触痛及感觉过敏;表面灼热,但多不发红;因唾液腺管的阻塞,当进食酸性食物促使唾液分泌时疼痛加剧。腮腺肿大2-3天达高峰,持续4-5天后逐渐消退。腮腺管口早

春季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

春季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 初春天气多变,寒温交替,是流行性感冒、流脑、麻疹、水痘等传染病的高发季节。这些传染病大多通过呼吸道传播,可通过空气、短距离飞沫或接触呼吸道分泌物等途径传播。由于学校人员密集,一旦发生传染病,极易传播流行,后果严重。 一、几种常见传染病的预防知识 1.流感(流行性感冒) 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其流行传播的机率很高。 主要症状:发热、头痛、流涕、咽痛、干咳,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不适等,发热一般持续3-4天,也有表现为较重的肺炎或胃肠型流感。 传染源:流感病人和隐性感染者。 传播途径:空气飞沫直接传播,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 2.流脑(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流脑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主要症状:鼻涕、咳嗽、头痛、发热等,严重时嗜睡、颈部强直、喷射样呕吐、昏迷、休克。 传染源:流脑病人或带菌者。 传播途径:空气飞沫直接传播。 3.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一般10天左右可治愈。 主要症状:可概括为“三、三、三”。①前驱期3天:出疹前3天出现38℃左右的发热,伴有咳嗽、流涕、流泪、畏光,口腔颊粘膜出现灰白色小点;②出疹期3天:病程第4-5天体温升高达40度左右,红色斑丘疹从头而始渐及躯干、上肢、下肢;③恢复期3天:出疹3-4天后,体温逐渐恢复正常,皮疹开始消退,皮肤留有糖麸状脱屑及棕色色素沉着。 传染源: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 传播途径:呼吸道飞沫途径传播。 4.水痘

水痘是传染性很强的疾病,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 主要症状:中低等发热,很快成批出现红色斑丘疹。 传染源:病人为唯一传染源。 传播途径:空气传播,水传播,饮食传播,接触传播,生物媒介传播等。 5.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简称腮腺炎,亦称“痄腮”,是一种通过飞沫传播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主要症状:本病大多数起病较急,有发热、畏寒、头痛、咽痛等全身不适症状。患者一侧或双侧耳下腮腺肿大、疼痛,咀嚼时更痛。并发症有脑膜炎、心肌炎、卵巢炎或睾丸炎等。 传染源: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飞沫传染,少数通过用具间接传染,传染性强。 二、校医院温馨提醒广大师生注意以下几点: 1.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尤其宿舍、电脑室、教室等每天都要开窗通风。 2.勤洗手,并用流动水彻底清洗干净,避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 3.合理膳食,增加营养,多饮水,不喝生水,不生吃各种海产品和肉食等。 4.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舒展筋骨,增强体质,尽量到郊外、户外呼吸新鲜空气。 5.合理安排好作息,做到生活有规律;注意不要过度疲劳,防止感冒,以免抗病力下降。 6.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保持学习、生活场所的卫生,不随意堆放垃圾,勤晒衣服、被褥,不随地吐痰,个人卫生用品切勿混用。 7.避免接触传染病人,尽量少到人口密集、人员混杂、空气污浊的场所。 8.发热或有其它不适及时就医,不要擅自处理,以防延误病情;到医院就诊最好戴口罩,回宿舍后洗手,避免交叉感染。

传染病防治知识资料

传染病防治知识

传染病防治知识 一、什么是传染病 传染病是由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特殊病原体引发的,具有传染性的疾病。其主要特征是:有特异的病原体;有传染性;有流行性、季节性、地方性;有一定潜伏期;有特殊临床表现,包括高热、肝脾肿大、毒血症、皮疹等。 二、传染病的预防和救治 (一)传染病防治总则 有效地抑制传染病的流行,关键在于切断传染病的传播链:即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为此,要做到:1、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注意个人卫生、食品卫生、环境卫生。 2、加强身体锻炼,提高免疫能力。 3、按规定接种疫苗。 4、对传染病人要早发现、早报告、早治疗、早隔离,防止交叉感染。 (二)各季节高发传染病 春季:春季流行的传染病主要包括: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麻疹、水痘、腮腺炎、猩红热、风疹、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甲型病毒性肝炎;接触传播引起的手足口综合症等。 防治方法:居室常通风;熏醋消毒素;被子勤晾晒;疫苗按时注;春季好郊游;莫去人密处。

夏季:夏季是肠道传染病高发期,主要包括:细菌性食物中毒、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病毒性肠炎、伤寒、病毒性肝炎等。 防治方法:食物采购严把关;餐具消毒双保险;个人卫生要注意;生蔬凉拌莫多餐;瓜果食前先去皮;大型家宴要消减;室内清洁灭蚊蝇;保证营养足睡眠。 推荐食品:杀菌食品:大蒜、洋葱、韭菜、香葱、蒜苗、醋。凉性排毒食品:苦瓜、丝瓜、黄瓜、番茄、茄子、芹菜、生菜、芦笋、豆瓣菜。 秋季:秋季位于夏、冬之间,因此,夏冬季节的传染病都可能在秋季发生。此外,脊髓灰质炎也常在秋季发生。 脊髓灰质炎预防方法:出生足2个月、3个月、4个月儿童各服一次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积极参与各次强化免疫,服食糖丸。 冬季:受气候和人口流动(春运)等因素的影响,易发生呼吸道传染病的局部性大爆发。冬季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包括: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麻疹、水痘、风疹、腮腺炎、流脑等,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防治方法:按时接种疫苗;注意增减衣服;加强体育锻炼。 三、几种传染病的症状和预防 (一)病毒性肝炎 1、什么是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是由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损害为特征的一组传染病。我国人群中甲型肝炎病毒的感染率高达80%,发病率居病毒性肝炎首位,占40%-50%。

(在校学生)春夏季常见传染病的预防知识

春季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由于天气多变,时暖时寒,气候仍然寒冷、干燥,人们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冬天,当春季来临时,人体环境很难一下子与外界环境相适应,人体的免疫力相对低下,病菌、病毒等致病微生物趁机而入、侵袭人体,特别容易引起流感、流脑、流腮等呼吸道传染病,同时随着气温转暖,手足口病等传染病也逐渐抬头。若平时不注意锻炼,再加上室空气不流通,很容易发生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的流行。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型。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主要症状:有发热、全身酸痛、咽痛、咳嗽等症状。易感人群: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病后有一定的免疫力,但维持的时间不长,病毒不断发生变异,可引起反复感染发病。 预防措施:接种流感疫苗已被国际医学界公认是防流感的最有效的武器。由于流感病毒变异很快,通常每年的流行类型都有所不同。因此,每年接种最新的流感疫苗才能达到预防的效果。另外,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在流感季节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

空气新鲜,老年人、儿童尽量少去人群密集的地方等等,也是预防流感的有效措施。 麻疹 麻疹是一种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预防措施:尽量减少和患者及其患者家属接触是预防麻疹的关键。做好保健工作,按时接种麻疹疫苗,室空气流通,流行季节少到公共场所,锻炼身体,增强抗病能力。 水痘 水痘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急性传染病。预防措施:接种水痘疫苗是最有效、最经济的预防措施。流行期间小孩子不去人多的公共场所,经常开窗通风等也很重要。 风疹 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简称腮腺炎,亦称“痄腮”,是一种通过飞沫传播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预防措施:及时隔离患者至消肿为止。接种腮腺炎疫苗。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春夏季传染病健康知识讲座

春夏季传染病防治卫生健康知识讲座 时间:2016年3月7日 主讲人: 参与人:全体师生全体家长 主题:春夏季传染病卫生健康知识讲座 讲话稿如下: 全体家长、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有关春夏季传染病防治知识。 春夏季最常见的传染病以呼吸道传染病为主,主要有:流行性感冒,风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猩红热,麻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还有一种春季好发的消化道传染病甲型病毒性肝炎和接触传播引起的手足口综合症。 一、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我们通常都认为呼吸道传染病主要是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传播,然而事实上呼吸道传染病不但可以通过空气传播,还可以通过间接地接触传染。当我们接触到病毒后,再通过手碰到自己的眼睛、口腔、鼻子就会让身体受到病毒的感染而得病。 二、呼吸道传染病的主要症状 呼吸道传染病的患者会出现发烧(体温升高)、咽痛(咽喉疼痛)、眼结膜充血(红眼)、流涕等症状。 三、重点传染病

(一)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一种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感通过流感病人咳嗽,打喷嚏及接触病毒污染物等方式传播给易感者,其传染性极强,传播迅速,人群普遍易感。感冒和流感是两种不同的疾病。我们平时所讲的感冒,是指普通感冒,俗称“伤风”,由多种病毒,支原体或细菌引起。一般有明显的受凉史,症状较轻微,以咽痛,寒颤,高烧,乏力,胸痛,肌肉酸痛等全身症状,而咳嗽,打喷嚏等症状较轻。重症病人会持续高热,剧咳,血性痰,常有严重的并发症。 (二)风疹由风疹病毒引起,因皮疹细小如沙故又称“风痧”,它与麻疹是完全不同的两种传染病。初起类似 感冒,体温在38度左右,一般发烧1-2天后皮肤出现淡红色皮疹,疹形细小,且分布稀疏,经过3天左右自然消失。伴有耳后,枕后淋巴结肿大特征。如果孕妇在早期怀孕感染本病,可导致胎儿畸形。 (三)水痘是由水痘一带状疱症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以10岁以内的小儿多发,但任何年龄均可受传染,临床以发烧多见,皮肤可同时见到丘疹,疱疹,结痂三期皮损为特征,伴有上感症状。患者出现上感症状一天左右可出现丘疱疹,结痂三期皮损为特征,伴有上感症状。患者出现上感症状一天左右可出现丘疱疹,疹色红,疱浆清,此起彼伏以向躯干为多,结痂脱落后不留痕。极少数病人可并发水痘脑炎,水痘肺炎等并发症。传染性极强,幼托,小学生极易感染发病。

春夏季传染病预防知识

春夏季传染病预防知识 春季是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多发季节,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包括: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肺结核、麻疹、水痘、腮腺炎等.此类疾病的主要特点有:可通过空气、短距离飞沫或接触呼吸道分泌物等途径传播。急性起病,以发热为首发症状,可伴有头痛、全身关节酸痛、结膜充血、咽痛、咳嗽、皮疹等症状. 预防措施: 1、接种疫苗。实行计划性人工自动免疫是预防各类传染病发生的主要环节,预防性疫苗是阻击传染病发生的最佳积极手段,也是投资小,收效大的预防举措。 2、注意个人卫生和防护。要保持学习、生活场所的卫生,不要堆放垃圾。饭前便后、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以及外出归来一定要按规定程序洗手,勤换、勤洗、勤晒衣服、被褥,不随地吐痰。保持教室、宿舍内空气流通。在呼吸道传染病流行的季节应减少集会,少去公共场所。 3、增强锻炼,增强免疫力。春天人体的各个器官、组织、细胞的新陈代谢开始旺盛起来,正是运动锻炼的好时机,应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多到郊外、户外呼吸新鲜空气,每天散步、慢跑、做操、打拳等,使身体气血畅通,筋骨舒展,增强体质。在锻炼的时候,必须注意气候变化,要避开晨雾风沙,要合理安排运动量,实行自我监护身体状况等,以免对身体造成不利影响。 4、生活有规律。睡眠休息要好,生活有规律,保持充分的睡眠,对提升自身的抵抗力相当重要。要合理安排好作息,做到生活有规律,劳逸结合,像有的人通宵玩牌、打电子游戏机、上网冲浪,劳累过度,必然导致抵御疾病的水平下降,容易受到病毒感染。 5、衣、食细节要注意。春季气候多变,乍暖还寒,若骤减衣服,极易降低人体呼吸道免疫力,使得病原体极易侵入.必须根据天气变化,适时增减衣服,切不可一下子减得太多。合理安排好饮食,饮食上不宜太过辛辣,太过则助火气,也不宜过食油腻。要减少对呼吸道的刺激,如不吸烟、不喝酒,要多饮水,摄入充足的维生素,宜多食些富含优质蛋白、糖类及微量元素的食物,如瘦肉、禽蛋、大枣、蜂蜜和新鲜蔬菜、水果等。 6、切莫讳疾忌医。尽量减少与病患者接触,与病人接触时需戴多层棉纱口包,注意手的清洁和消毒。在发现身体不适,或有类似反应时要尽快诊断和治疗,早发现,早治疗。同时对发病的房间要即时消毒,有条件的也能够通过食醋熏蒸来实行预防。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才是预防春季传染病的关键。这个点在大家日常学习生活场所主要场所的公寓显得尤为重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预防疾病,确保大家的健康。那么作为我们新时代的大学生,举手之劳,既能美化我们的住宿环境,又能保证我们的健康,何乐而不为呢 水痘的预防 可发病,其中以冬春季为多。水痘传染性极强,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主要通

春夏季传染病防治知识

春夏季传染病防治知识 春夏季是传染病流行高发季节,人们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冬天,当春季来临时,人体内环境很难与外界环境相适应,人体的免疫力相对低下,病菌、病毒等致病微生物趁机而入、侵袭人体,特别容易引起流感、麻疹、水痘、风疹、流脑、流行性腮腺炎、手足口病、人禽流感、结核病等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的流行,为了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现将常见春夏季传染病主要症状与预防措施简述如下: 1、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型。 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 主要症状:有发热、全身酸痛、咽痛、咳嗽等症状。 易感人群: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病后有一定的免疫力,但维持的时间不长,病毒不断发生变异,可引起反复感染发病。 预防措施:接种流感疫苗已被国际医学界公认是防范流感的最有效的武器。由于流感病毒变异很快,通常每年的流行类型都有所不同。因此,每年接种最新的流感疫苗才能达到预防的效果。另外,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在流感季节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老年人、儿童尽量少去人群密集的地方等等,也是预防流感的有效措施。 2、麻疹 麻疹是一种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凡是没有接种过麻疹疫苗,接触后90%以上均会发病,1-5岁小儿发病率最高。 传播途径: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病人的眼结膜、鼻、口、咽等处的分泌物(如眼泪、鼻涕、痰等)以与尿和血液中都存在着麻疹病毒。

主要症状:麻疹的潜伏期为10-11天,开始时症状像感冒,但同时出现眼红、眼皮发肿、流泪、怕光、打喷嚏、咳嗽等更严重的症状。第4天起从耳朵后面开始出现玫瑰色的斑丘疹,2-3天内皮疹遍与全身,随后疹退,脱屑。其他症状也逐渐消退。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多见于婴幼儿,但近年来由于麻疹疫苗的广泛接种,发病年龄有后移趋势。 预防措施:尽量减少和患者与其患者家属接触是预防麻疹的关键。做好保健工作,按时接种麻疹疫苗,室内空气流通,流行季节少到公共场所,锻炼身体,增强抗病能力。 3、水痘 水痘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水痘患者多为1-14岁的孩子。在幼儿园和小学最容易发生和流行。虽然水痘属于急性传染病,但通常比较温和,不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 传播途径:水痘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染,接触被病毒污染的尘土、衣服、用具等也可能被传染。 主要症状:水痘病毒感染人体后,经过大约2周的潜伏期,患者可出现头痛、全身不适、发热、食欲下降等前期症状,继而出现有特征性的红色斑疹,后变为丘疹、再发展为水疱、常伴有瘙痒,1-2天后开始干枯结痂,持续一周左右痂皮脱落。皮疹躯干部最多,头面部次之,四肢较少,手掌、足底更少。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常见于2-10岁的儿童,一次发病可终身获得较高的免疫力。 预防措施:接种水痘疫苗是最有效、最经济的预防措施。流行期间小孩子不去人多的公共场所,经常开窗通风等也很重要。 4、风疹 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各种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讲义(培训)

时间:2011.1.10 地点:发热门诊 主讲:翟厚锋 内容: 各种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学习 一.《传染病防治法》第三条规定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 1.甲类(2种):鼠疫、霍乱。(强制管理传染病) 2.乙类(25种):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严格管理传染病) 3.丙类(10种):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监测管理传染病) 二.传染病的基本特征: 1.概念:传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的疾病。病原微生物指朊毒体、细菌、真菌、立克次体、病毒等;寄生虫包括蠕虫和原虫。原虫指疟疾、弓形虫病等;蠕虫指蛔虫、蛲虫、钩虫、绦虫等等。 有病原体 有传染性 有流行病学特征 有感染后免疫

流行病学特征 (1)流行性传染病在人群中的传播蔓延称为流行。按其流行过程的强度和广度分为散发、爆发、流行、大流行。 (2)地方性某些传染病由于中间宿主、地理条件及人群生活习惯等原因,只能在一定地区内发生,有称为地方性传染病,如长江流域的血吸虫病。 (3)季节性某些传染病受气候条件或昆虫媒介的生活习性影响,因而表现为不同的季节性,如呼吸道传染病多见于冬春季节,大脑炎则主要发生在蚊虫活跃的夏秋季节。 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 传染源:指病原体已在体内生长繁殖并能将其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 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后,到达另一个易感者的途径。ν人群易感性:对某一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称为易感者,易感者在某一特定人群中的比例决定人群的易感性。ν 三、常见传染病的临床表现 1、水痘 临床上可分为前驱期和出诊期。前驱期可无症状或仅有轻微症状,如低热或中等度发热及头痛、全身不适、乏力、食欲减退、咽痛、咳嗽等,持续1~2天即迅速进入出诊期。 出诊特点: (1)皮疹形态:初为红斑疹,数小时后变为红色丘疹,再经数小时发展为疱疹。位置表浅,形似露珠水滴,椭圆形,3~大小,壁薄易破,周围有红晕。 (2)皮疹分布 水痘皮疹先后分批陆续出现,每批历时1~6天,皮疹数目为数个

各种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讲义

各种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讲义 一.《传染病防治法》第三条规定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 1.甲类(2种):鼠疫、霍乱。(强制管理传染病) 2.乙类(25种):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严格管理传染病) 3.丙类(10种):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监测管理传染病) 二.传染病的基本特征: 1.概念:传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的疾病。病原微生物指朊毒体、细菌、真菌、立克次体、病毒等;寄生虫包括蠕虫和原虫。原虫指疟疾、弓形虫病等;蠕虫指蛔虫、蛲虫、钩虫、绦虫等等。 有病原体? 有传染性? 有流行病学特征? 有感染后免疫? 流行病学特征 (1)流行性传染病在人群中的传播蔓延称为流行。按其流行过程的强度和广度分为散发、爆发、流行、大流行。 (2)地方性某些传染病由于中间宿主、地理条件及人群生活习惯等

原因,只能在一定地区内发生,有称为地方性传染病,如长江流域的血吸虫病。 (3)季节性某些传染病受气候条件或昆虫媒介的生活习性影响,因而表现为不同的季节性,如呼吸道传染病多见于冬春季节,大脑炎则主要发生在蚊虫活跃的夏秋季节。 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 传染源:指病原体已在体内生长繁殖并能将其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ν 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后,到达另一个易感者的途径。ν人群易感性:对某一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称为易感者,易感者在某一特定人群中的比例决定人群的易感性。ν 三、常见传染病的临床表现 1、水痘 临床上可分为前驱期和出诊期。前驱期可无症状或仅有轻微症状,如低热或中等度发热及头痛、全身不适、乏力、食欲减退、咽痛、咳嗽等,持续1~2天即迅速进入出诊期。 出诊特点: (1)皮疹形态:初为红斑疹,数小时后变为红色丘疹,再经数小时发展为疱疹。位臵表浅,形似露珠水滴,椭圆形,3~大小,壁薄易破,周围有红晕。 (2)皮疹分布 水痘皮疹先后分批陆续出现,每批历时1~6天,皮疹数目为数个至数百个不等,皮疹数目愈多,则全身症状亦愈重。呈向心性分布,先出现于躯干和四肢近端,躯干皮疹最多,次为头面部,四肢远端较少,手掌、足底更少。 (3)发展过程

春季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宣传

柳树镇第三中心小学校 春季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宣传 一、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常见的急性传染病。水痘一年四季都可发病,其中以冬春季为多。水痘传染性极强,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主要通过唾液飞沫传染,亦可因接触水痘病毒污染的衣服、玩具、用具等而得病。患者以婴幼儿多见,集体儿童亦为易感人群,托儿所、幼儿园、小学校等容易发生局部暴发流行。 水痘的平均潜伏期14—21天,多为15一17天。易感者接触病人后约90%会传染发病,病初症状较轻,可出现微热,全身不适。发热的同时或1—2日后,躯干皮肤、粘膜分批出现和迅速发展为斑疹、丘疹、疱疹与结痂。水痘病毒可波及多脏器,还可并发皮肤感染、肺炎、脑炎等。本病一般预后良好,极少数人出现严重并发症。部分病人恢复后体内可潜伏病毒,成年后某些诱因可引起复发成为带状疱疹。 主要预防措施: 1.加强水痘防病宣传,教育和培养学生良好卫生习惯,做到勤洗手,以免传染病交叉感染。 2.冬春季节学校的教室要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环境整洁,空气流通。 3.学校每天晨检,发现水痘患者应及时报告,隔离传染源,患病学生必须在家隔离治疗,待结痂干燥后方能复学(自发病起21天左右)。 4.对易感儿童接种水痘疫苗,接种疫苗后15天产生抗体,30天时抗体水平达到高峰,抗体阳转率95%左右,免疫力持久,接种水痘疫苗是预防和控制水痘的有效手段。 二、流感 (一)什么是流感?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甲、乙、丙三型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经空气、飞沫传播,人群普遍易感。 (二)流感的症状有哪些? 临床表现为发热;头痛、浑身酸疼无力;怕冷;多伴有呼吸系统的症状,比如流鼻涕和干咳。 流感也可能引起腹泻和呕吐。流感还能加重潜在的疾病(如心肺疾患)或

春季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要点

春季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要点 一、基本知识 1.水痘 病人从出现皮疹前2日至出疹后6日具有传染性。 患病初期可有发热、头痛、全身倦怠等前驱症状,在发病24小时内出现皮疹,皮疹分布呈向心性,即躯干、头部较多,四肢处较少。大部分情况下,病人症状都是轻微的,可不治而愈。 2.流行性腮腺炎 病人在腮腺明显肿胀前6-7日至肿胀后9日期间具有传染性。 患病初期可有发热、头痛、无力、食欲不振等前驱症状,发病1-2日后出现颧骨弓或耳部疼痛,然后出现唾液腺肿大,通常可见一侧或双侧腮腺肿大。 3.流行性感冒 流感病人为传染源,主要在人多拥挤的密闭环境中经空气或飞沫传播,亦可通过直接接触病人的分泌物而传播。 患病时出现发热、头痛、肌痛、乏力、鼻炎、咽痛和咳嗽症状,还可出现肠胃不适。 4.麻疹 麻疹病人为传染源,主要通过飞沫或直接接触病人的鼻咽喉分泌物传播。

患病初期出现咳嗽、流涕、发热、眼红及口腔内出现白点(柯氏白斑);3至7日后皮肤会出现斑丘疹,通常由面部扩散到全身,维持4至7日,亦可能长达3个星期,留下褐色斑痕或出现脱屑;病重者的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及脑部会受影响,导致严重后果,甚至死亡。 5.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病人和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 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 主要症状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少数重症病例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 6.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传染源主要是患禽流感或携带禽流感病毒的禽类(家禽、野禽)以及鸟类。主要经呼吸道感染,也可能会通过密切接触感染的禽类及其分泌物、粪便和受污染的水而感染,但是尚未发现人与人之间有效传播的证据。 早期症状与普通流感非常相似,主要表现为高热(大多持续38℃以上)、咳嗽、咽痛、头痛、全身不适等症状。 二、预防要点 1.在人群聚集场所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手绢或纸巾掩盖口鼻,不要随地吐痰,不要随意丢弃吐痰或揩鼻涕使用过的手纸。 2.勤洗手,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

常见的传染病知识及预防措施

常见的传染病知识及预防措施 一、春季常见传染病: 1、流感(流行性感冒):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潜伏期1—3日,主要症状为发热、头痛、流涕、咽痛、干咳,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不适等,传染源主要是病人和隐性感染者。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 2、水痘:水痘是传染性很强的疾病,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潜伏期平均为14天。水痘的前驱期可无症状或有低热、头痛、全身不适、乏力、食欲减退、咽痛、咳嗽,持续1—2天迅速进入出疹期。皮肤初为红色斑疹,经数小时成为红色丘疹、疱疹。水痘位置表浅,形似露珠水滴,1—2天后疱疹从中心开始干枯结痂,数日痂皮脱落。一般7-10天可治愈。传染源主要是病人。传播途径为呼吸道飞沫传染和接触了被水痘病毒污染的食具、玩具、被褥及毛巾等的接触传染。人群普遍易感,儿童多见。由于本病传染性强,患者必须早期隔离,直到全部皮疹干燥结痂为止。 3、流行性腮腺炎: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全身性感染的传染病,一般2周左右可治愈。临床症状主要是发热、耳下腮部、颌下漫肿疼痛,腮腺肿大为特点,是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方蔓延,可并发脑膜脑炎、急性胰腺炎等。传染源是腮腺炎病人或隐性感染者,病毒经过飞沫使健康人群受感染。患者应从发病日起隔离10日。 4、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禽流感主要通过空气传播,病毒随病禽分泌物、排泄物及尸体的血液,器官组织、饮水和环境以及衣物、种蛋等传播,造成环境污染,亦可经过消化道和皮肤伤口而感染。人禽流感的潜伏期一般为1-7天,出现早期症状与一般流感相似,主要有发热、流涕、咽痛、咳嗽等,体温可达39℃以上,伴有全身酸痛,有些病人可有恶心、腹痛、腹泻、结膜炎等。任何年龄均具有被感染的可能性,但一般来说12岁以下儿童发病率较高,病情较重。与不明原因病死家禽或感染、疑似感染禽流感家禽密切接触人员 二、预防措施: 1、打开门窗自然通风:可有效降低室内空气中微生物的数量,改善室内空气质量,是最简单、行之有效的室内空气消毒方法。流行期室内紫外线灯照射及药物喷洒等空气消毒措施。 2、接种疫苗:进行计划性人工自动免疫是预防各类传染病发生的主要措施,接种疫苗是阻击传染病发生的最佳积极手段。 3、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是预防春季传染病的关键,要保持学习、生活场所的卫生,不要堆放垃圾,打扫卫生时,先洒水后扫地,免得把飞尘飞扬起来。饭前便后、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以及外出归来或吃东西前一定要按规定程序洗手,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应用卫生纸掩盖,用过的卫生纸不要随地乱仍。勤换、勤洗、勤晒衣服、被褥,不随地吐痰,个人卫生用品切勿混用。保持教室、宿舍内空气流通。在呼吸道传染病流行的季节应减少集会,避免去公共场所或人多密集的地方长时间逗留。 4、加强体育锻炼,增强免疫力:春天人体新陈代谢开始旺盛起来,正是运动锻炼的好时机,应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多到郊外、户外呼吸新鲜空气,体质增强。在锻炼的时候,必须注意气候变化,适时增减衣服,要合理安排运动量,以免过劳对身体造成不利影响。 5、生活有规律:早睡早起,保持充足的睡眠,合理安排好作息时间,劳逸结合,饮食上不宜太过辛辣,也不宜过食油腻。减少对呼吸道的刺激,如不吸烟、不喝酒,要多饮水,摄入足够的维生素,宜多食些富含优质蛋白、糖类及微量元素的食物,如瘦肉、禽蛋、大枣、蜂蜜和新鲜蔬菜、水果等。 6、及时就医早发现早治疗:由于春季传染病初期多有类似感冒的症状,易被忽视,因此身体有不适时应及时就医,特别是有发热症状,应尽早明确诊断,及时进行治疗。确诊传染病要及时在家隔离,以免扩大范围。

春夏季常见传染病防治(宣传资料内容)

春夏季常见传染病防治之一 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知识 一、什么是禽流感 禽流感主要是指禽中流行的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其中,甲型流感依据流感病毒血凝素蛋白(HA)的不同可分为1-16种亚型,根据病毒神经氨酸酶蛋白(NA)的不同可分为1-9种亚型。 二、人是怎样感染上H7N9禽流感的 禽流感病毒可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进入人体传染给人,人类直接接触受禽流感病毒感染的家禽及其粪便或直接接触禽流感病毒也可以被感染。通过飞沫及接触呼吸道分泌物也是传播途径。现尚无人与人之间传播的确切证据。 三、H7N9禽流感感染病例的主要临床表现 H7N9禽流感潜伏期一般为7天以内。主要一般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如发热,咳嗽,少痰,可伴有头痛、肌肉酸痛和全身不适。重症患者病情发展迅速,表现为重症肺炎,体温大多持续在39℃以上,出现呼吸困难,可伴有咯血痰;可快速进展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纵隔气肿、脓毒症、休克、意识障碍及急性肾损伤等。 四、个人如何预防禽流感

(一)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咳嗽和打喷嚏时遮掩口鼻,清洁口鼻后应及时洗手。尽量少去空气不流通的场所。 (二)尽可能减少与禽类不必要的接触,不购买无卫生检疫的活禽。应避免接触和食用病(死)禽、畜。 (三)注意饮食卫生,进食禽肉、蛋类要彻底煮熟,加工、保存食物时要注意生、熟分开;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搞好厨房卫生,不生食禽肉和内脏,解剖活(死)家禽、家畜及其制品后要彻底洗手。 (四)加强体育锻炼,注意补充营养,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以增强抵抗力。 (五)一旦发现儿童出现发热、咳嗽等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尤其是出现高热、呼吸困难者,应尽快到医院就诊,并务必告诉医生自己发病前有无外游或与禽类接触等情况,并在医生指导下治疗和用药。 春夏季常见传染病防治之二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非典)防治知识 一、什么是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简称为“非典”,英文简称为SARS。目前已确定

传染病防治知识普及试题及答案.doc

传染病防治知识普及试题及答案 1、传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侵入人体所引起 的一类疾病,能在人群中引起局部或广泛 的流行() 2、传染病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 人群三个基本环节同时存在,才能成为起 流行的条件() 3、传染病常见的传播途径有:呼吸道传播,消化道传播,虫媒传播,接触 传播等() 4、凡是得了传染病的人群都称为易感人群.() 5、1989年9月1日,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使 传染病的防治有了法律保障() 6、2003年5月7日,国务院通过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有 效的控制了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扩散和蔓延() 7、小明认为:只要做到饭前便后认真洗手就可以预防所有传染病的发生 () 8、接种疫苗是有效的保护易感人群的方法,可以提高人群的主动或被动特 异性免疫力() 9、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英文简称SARS() 10、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是一种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急性,重症呼吸道 传染病() 11、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常在夏季发生() 12、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主要传染源是病人() 13、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如果咳嗽、打喷嚏,那么和他密切接触的其 他人就可能被传染()

14、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主要症状是发热,咳嗽和呼吸困难() 15、注意环境卫生,家庭卫生和个人卫生,以及远离传染源是有效的预 防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方法() 16、流行性感冒就是普通的“感冒”() 17、儿童是流行性感冒的主要侵袭对象,特别是在校学生,群体生活者, 由于人员密集,更容易相互感染() 18、接种流感疫苗是有效的预防措施,特别是对儿童、老年人、慢性病 人等,所以任何人都可以接种流感疫苗() 19、爸爸妈妈为了让小红预防流感,就在没有做任何检查的前提下带她 接种了流感疫苗() 20、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可以在任何年龄发病,6个月至14岁 是高发的年龄段,发病率最高() 21、流脑易在冬春季发病,是经过呼吸道传播的一种传染病,得了流脑 后,只要在家休息就可以不去医院看病() 22、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主要经过呼吸道传播引起的一种全身慢性传染 病,以肺结核最常见() 23、在肺结核病人的疾病活动期,患者在呼吸、讲话、咳嗽时将病菌排 至空气,如果此时吸如一定量的病菌,在加上自身抵抗力比较弱,那么可能会感染上结核病() 24、从年龄上看,成年人和老年人易感染结核病() 25、小学生因为受到了家长和学校老师的关爱,所以几乎没有得肺结核 的可能性() 26、活动期结核病患者虽然向外排放结核菌,但是不至于影响社会公众 的健康()

春夏季重点传染病预防宣传栏

春夏季重点传染病预防 春夏季是流感、诺如病毒感染、手足口病等重点急性传染病的高发季节。我们需要加强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普及,提高公众的自我防护意识,积极预防传染病疫情的发生和扩散。一、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传染病强,传播速度快,往往引起流行。 主要症状:有发冷发热、头疼、骨痛、全身酸痛、疲倦乏力、食欲不振、咳嗽等症状。 预防措施:接种流感疫苗已被国际医学界公认是防范流感的最有效的武器。由于流感病毒变异很快,通常每年的流行类型都有所不同。因此,每年接种最新的流感疫苗才能达到预防的效果。另外,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在流感季节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老年人、儿童尽量少去人群密集的地方等等。 二、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是由诺如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胃肠道疾病。以粪-口途径传播为主,也可通过接触或空气传播。 主要症状:腹泻、呕吐、发热等,患者通常1-2天即可痊愈。如频繁呕吐或腹泻,可导致脱水,引起严重的健康问题。 预防措施:诺如病毒常见于贝类、蔬果等食物,食用前应认真清洗;注意洗手卫生,用肥皂和清水认真洗手;注意饮食、饮水卫生,不吃未煮熟的食物,并做到生熟食分开存放和加工,提倡喝开水;有症状要及早到医院就诊。 三、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其中以柯萨奇病毒 A16型(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 71)最为常见。可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及接触传播。 主要症状:表现口痛、厌食、低热、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多数患儿一周左右自愈,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 预防措施:注意洗手卫生,用肥皂和清水认真洗手;注意饮食、饮水卫生,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流行期间不宜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有症状要及早到医院就诊。 【下载本文档,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更多精彩文章,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将一如既往为您服务】

传染病防控知识

传染病防控知识 一、怎样预防传染病 传染病防控知识 1、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自我防病能力。 2、加强体育锻炼,增强对传染病的抵抗力。 3、按规定进行预防接种,提高免疫力。 4、搞好环境卫生,消灭传播疾病的蚊、蝇、鼠、蟑螂等害虫。 5、传染病人要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防止交叉感染。 6、传染病人接触过的用品及居室均严格消毒。 (一)流脑的预防 流脑是由脑膜炎双球菌感染引起的经呼吸道传播的一种化脓性脑膜炎,多在春季流行。 该病的一般表现症状是:突然高热,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精神不振,颈项强直,重者可出现昏迷、抽搐。 流脑虽来势凶猛,发病急剧,但只要掌握发病规律,采取综合措施是可以预防的,生活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常晒衣服、晒被褥、晒太阳。 2.保护易感人群,提高免疫能力。。 3.及时发现病人,早期隔离、治疗。 4.培养良好的生活方式。 5.少去或不去公共场所。 (二)水痘的预防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常见的急性传染病。水痘一年四季都可发病,其中以冬春季为多。水痘传染性极强,

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主要通过唾液飞沫传染,亦可因接触水痘病毒污染的衣服、玩具、用具等而得病。 主要预防措施: 1.加强水痘防病宣传,教育和培养学生良好卫生习惯,做到勤洗手,以免传染病交叉感染。 2.冬春季节学校的教室要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环境整洁,空气流通。 3.学校每天晨检,发现水痘患者应及时报告,隔离传染源,患病学生必须在家隔离治疗,待结痂干燥后方能复学(自发病起21天左右)。 4.对易感儿童接种水痘疫苗,接种疫苗后15天产生抗体,30天时抗体水平达到高峰,抗体阳转率95%左右,免疫力持久,接种水痘疫苗是预防和控制水痘的有效手段。 (三)腮腺炎的预防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腮腺炎可因说话、咳嗽、打喷嚏而通过唾液进行传播,少数也可以通过被患者污染的物品(食物、食具和玩具)间接传播,起病较急。 一旦发现孩子得了腮腺炎,应立即隔离,其生活用品、玩具、文具等煮沸或暴晒消毒,居室要注意通风换气,病人要注意卧床休息。给予流质饮食,不给过硬、过酸、过甜的刺激性食

传染病相关知识及预防汇总

传染病相关知识及预防 一、常见的传染病 根据传染病的主要传播途径,分为以下几类: 1、肠道传染病:霍乱(二号病)、痢疾、伤寒、甲肝、戊肝、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感染性腹泻等; 2、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肺结核、流行性感冒、麻疹、流脑、流行性腮腺炎、白日咳、白喉、猩红热、风疹等; 3、血源性传染病:乙肝、丙肝、丁肝、艾滋病等; 4、虫媒传播及自然疫源性传染病:鼠疫、狂犬病、钩体、乙脑、疟疾、登革热、黑热病等; 5、其它:炭疽、布鲁氏菌病、急性出血性眼结膜炎(红眼病)等。 二、传染病的基本特征 1、有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立克次体、螺旋体、原虫、蠕虫等; 2、有传染性:传染病病人必须隔离治疗; 3、有流行病学特征:不同传染病的发病时间、地区、人群等方面有各自的分布特点;

4、有感染后免疫:人体感染病原体后,体内会产生相应的抗体,可抵抗相同的病原体。 三、肠道传染病的预防 (一)什么是肠道传染病? 肠道传染病是一组经消化道传播的疾病。常见的主要有伤寒、副伤寒、细菌性痢疾、霍乱、甲型肺炎、细菌性食物中毒等。肠道传染病病人的病原体从病人和病原携带者的粪便、呕吐物中排出,污染了周围环境,再通过水、食物、手、苍蝇、蟑螂、等媒介经口腔进入胃肠道,在人体内繁殖、产生毒素引起发病,并继续排出病原体再传染给其他健康人。 (二)肠道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1、经水传播由于生活饮水源被肠道传染病人和病原携带者的粪便、呕吐物中排入水中或洗涤病人的衣裤、器具、手等造成了水源污染,可引起霍乱、伤寒、细菌性痢疾的暴发流行。 2、经食物传播在食品的加工、储存、制作、运输的销售等过程中被肠道传染病的病原体污染,可造成局部的流行和暴发流行。 3、接触传播通过握手、使用或接触过病人的衣物、文具、门具、门把手、人民币等造成病原体传播。 4、昆虫传播有些肠道传染病的病原体可在人体内存活

疫情解除后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

春季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 春季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由于天气多变,时暖时寒,气候仍然寒冷、干燥,特别是在北方,人们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冬天,当春季来临时,人体内环境很难一下子与外界环境相适应,人体的免疫力相对低下,病菌、病毒等致病微生物趁机而入、侵袭人体,特别容易引起流感、流脑、流腮等呼吸道传染病,同时随着气温转暖,手足口病等传染病也逐渐抬头。若平时不注意锻炼,再加上室内空气不流通,很容易发生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的流行。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型。 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 主要症状:有发热、全身酸痛、咽痛、咳嗽等症状。 易感人群: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病后有一定的免疫力,但维持的时间不长,病毒不断发生变异,可引起反复感染发病。 预防措施:接种流感疫苗已被国际医学界公认是防范流感的最有效的武器。由于流感病毒变异很快,通常每年的流行类型都有所不同。因此,每年接种最新的流感疫苗才能达到预防的效果。另外,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在流感季节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老年人、儿童尽量少去人群密集的地方等等,也是预防流感的有效措施。

麻疹 麻疹是一种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凡是没有接种过麻疹疫苗,接触后90%以上均会发病,1-5岁小儿发病率最高。 传播途径: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病人的眼结膜、鼻、口、咽等处的分泌物(如眼泪、鼻涕、痰等)以及尿和血液中都存在着麻疹病毒。 主要症状:麻疹的潜伏期为10-11天,开始时症状像感冒,但同时出现眼红、眼皮发肿、流泪、怕光、打喷嚏、咳嗽等更严重的症状。第4天起从耳朵后面开始出现玫瑰色的斑丘疹,2-3天内皮疹遍及全身,随后疹退,脱屑。其他症状也逐渐消退。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多见于婴幼儿,但近年来由于麻疹疫苗的广泛接种,发病年龄有后移趋势。 预防措施:尽量减少和患者及其患者家属接触是预防麻疹的关键。做好保健工作,按时接种麻疹疫苗,室内空气流通,流行季节少到公共场所,锻炼身体,增强抗病能力。 水痘 水痘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水痘患者多为1-14岁的孩子。在幼儿园和小学最容易发生和流行。虽然水痘属于急性传染病,但通常比较温和,不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 传播途径:水痘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染,接触被病毒污染的尘土、衣服、用具等也可能被传染。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