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胡澎著作《性别视角下的日本妇女问题》序——(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

胡澎著作《性别视角下的日本妇女问题》序——(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

胡澎著作《性别视角下的日本妇女问题》序——(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
胡澎著作《性别视角下的日本妇女问题》序——(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

胡澎著作《性别视角下的日本妇女问题》序——

(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

日本妇女问题研究,作为日本问题研究的组成部分,不仅在知识的内容上推动了对日本的认识,而且在研究方法的运用上,提供了认识的有效途径。继《战时体制下的日本妇女团体》之后,胡澎的新作《性别视角下的日本妇女问题》给出了这样的知识与途径。该著作以社会性别为视角,以20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国际妇女运动的发展和日本经济社会的变迁为背景,对那个时代日本妇女的生活方式和思想意识的变化、团体运动、就业、参政、人权、政策法规方面的基本情况作了详细的梳理,展示给读者一幅清晰的脉络图,提供了观察日本社会发展变化的一个崭新的切入点。

社会性别研究,既是一种现象,又是一门学科领域,还是一种方法。谈社会性别,首先要把社会性别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来把握。胡澎引用了美国历史学家琼.W.斯科特(Joan w. Scott)的定义:“社会性别是基于可见的性别差异之上的社会关系的构成要素,是表示权利关系的一种基本形式。”而正是由于社会性别现象是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而形成,它标志着社会对男女差异的一种理解,以及它代表着社会对男女不同社会群体特征的行为方式的认知,因此,从学术研究的角度,它形成独立的研究领域,并因其独立的视角构筑独特的研究方法。

顺着这个思路,作为问题研究,首先关注的是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妇女运动对日本产生的影响,以及日本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带来的时代呼唤。

自联合国妇女地位委员会把1975年确定为“国际妇女年”以来,在该委员

会主导下召开的历次世界妇女大会和各类专题会议,相继制定并通过了多个宣言、公约、行动纲领,为世界妇女运动的发展提供了国际性政治保障和合作发展的舞台。1995年由北京承办的第四届世界妇女大会,在出席人数上创下了世界妇女会议有史以来的最大规模。世界妇女运动的蓬勃发展,是妇女问题融入全球化发展的趋势所然,是时代的呼唤所致,意味着两性平等已经成为一项全球性战略。全球性的视野让我们了解到世界妇女运动的意义,同时也使我们注意到各个国家和地区因经济社会发展差距所导致的问题,以及各个文化传统差异所带来的妇女问题的复杂和多样性。

日本妇女运动和妇女研究的发展受到上述外部环境的影响和推动,作为联合国成员以及国际妇女运动一个组成部分,日本的妇女运动和妇女研究正式置身于国际妇女问题的解决和研究大潮中。日本的国际参与是积极主动的。如胡澎特别着笔的日本“母亲大会”,就是在国际母亲大会感召下成立的,它几十年的活动历程对日本社会的和平运动以及多元化民主化的推动发挥了积极的贡献。开放的日本在70年代受到美国女性学研究的影响,以女性学研究为目的的非实体研究团体、实体研究机构、大学教育课程以及社会讲座等相继设立,逐渐形成和巩固了日本女性学的研究基础。我们可以从日本的书店一览其研究成果的风采,其中包括女性史、女性思想史、女性文学、妇女人权与参政、妇女就业与社会保障、亚洲妇女研究等著作均有其独当一面的位置。战后日本妇女问题研究之所以有较快的发展,从外部条件看,国际活动的参与和国际学术交流的开展为其提供了重要的条件。

日本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变化是日本妇女运动和妇女问题研究的内在推

动力。日本1960年开始实施“所得倍增计划”,1968年其经济总量即已达到了世界第二位;1964年召开的东京奥运会和1970年召开的大阪世博会,增添了这个快速上升的工业化国家的自信心;70年代初至80年代中期的日元升值和贸易摩擦促进了产业升级和海外投资;在经历了80年代中后期泡沫景气和90年代初期的破灭以及长达十几年的经济低迷与社会不安后,日本徘徊在后工业化的迷路之中。日本妇女问题研究是认识和分析这个过程的一个切入点,而一旦切入,就会带给我们更多领域问题的思考。

70年代至90年代初,妇女参与的社会运动日趋活跃,虽然运动不同目的各异,但都带有共性,即走向发达社会的特征和正在形成的中产阶级发挥主体作用的特征。因而胡彭将运动的路径以对抗型的、要求型的和建设型的阶梯发展特点予以分类,这个顺序基本上也勾画了一个走向小康社会逐渐实现和谐的基本步伐。妇女通过这些运动提出自己的诉求,争取自己的权利,并为推动社会机制的调整发挥作用。如胡澎在著作中列举的以家庭主妇为基本成员的“生活者运动”,在保护消费者利益、防止环境污染、维护食品安全、提供社区服务等方面发挥了作用。

90年代以来,后工业化社会的新问题在日本经济社会的发展中逐渐显现,如少子老龄化导致的养老金问题、促进生育和养老服务问题、教育问题,以及为刺激经济导致的过度公共投资和环境问题、企业责任和个人责任问题等。受美国新自由主义的影响,社会经济政策朝着“小政府、大社会”方向调整,作为大社会的各项制度也在此期间加速了修改或制定,这种变化给与妇女更多参与社会的机会。胡澎在著作中分别从性别视角下的就业、性别视角下的保险制度等方面着重作了介绍,指出处在社会调整、转折期的日本妇女在获得平等参与等法律、政

策保护的同时,又面临因社会变动带来的家庭、就业、社保等方面的新问题。日本社会面对的是一个综合结构困境,经济发展与结构调整的关系一直没有解决好,政策缺乏整合性,更缺少财政后盾的保证,因此,在社会的基本层面,政策与现实之间存在差距,政策的落实也缺乏监督机制。上述这些90年代后期以来出现的问题同时也给女性运动和女性研究留下了巨大的空间。

对于大多数陌生日本的人来说,也许对日本妇女地位的印象已经基本定格,战前的日本“男人顶了一个天,女人只占半个地”,而战后的日本虽然“男主外女主内”,但距离“半边天”的社会地位相距甚远,日本社会仍旧属于男性。胡彭所列举的妇女团体运动告诉我们另外一个事实。从日本妇女运动发展的轨迹和方式看,日本自战后以来妇女运动就从未停止过,而且它们是与整个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同步展开的。日本妇女运动以及因运动而催生的女性学研究有时时常走在法制的前面,它本身甚至催生了相关法律的诞生,《男女共同参与基本法》的制定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社会性别歧视问题在日本仍旧留下深深的历史文化烙印。众所周知,传统文化并不只是一般民众的意识,他还是整个民族的意识和无意识,因而在日本人的社会生活中处处可见传统的印记。例如,1991年由韩国妇女勇敢的“人证”而曝光的“慰安妇”问题,展示给世人的是日本社会在这个问题上半个世纪的沉默和政治家对事实的否认与歪曲;又如,1946年修改颁布的日本国宪法虽然承认对人权的保障,并特别在第二十四条规定两性婚姻自由,以示对个人平等的尊重,但是,同为社会成员的男女之平等机会和待遇问题,却是在1999年6月颁布的《男女共同参与基本法》之后才在法律上得以基本保障

的。任何一种有效的法律,都需要与生活在其下的那些人的观念形成基本协调的关系,在不同类型的文化传统之上,法律的概念、价值判断和技术性差异体现在人们的认识与实践之中。因此,保护共同参与家庭和社会权利的这部法律,它的确立与愿望的实现之间必然还有相当长的路程要走,这个路程是要创造一个新的社会环境以及一系列与新的法制正相匹配的文化条件。

妇女问题作为独立的研究领域,可以归类于法学、历史学、文学等学科的研究领域之中,而从性别研究中观察社会、从社会研究中认识性别的研究方法,则属于社会学的一个分析范畴。社会学关于妇女问题领域的研究可以有多种方法的尝试和运用,胡澎则以社会性别的视角和方法完成了这本著作。如她所说,“社会性别概念和理论为我们认识两性的性别角色提供了方法论指导,而且给社会科学研究注入新的内容。如今,社会性别的概念已发展为女性主义理论的一个分析范畴,社会性别方法论逐渐向各个学科领域渗透”。这本书是胡澎运用这个方法观察、分析和研究日本妇女现状以及日本性别平等政策的一个有益的尝试。我期待她在这次尝试的铺垫之后,以更加广阔的视野、更加成熟的方法把更加系统的研究成果再次贡献给读者。

李薇

2010年6月

(社科院)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2013年版)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的研制与评选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计量与科学评价研究中心的一项长期研究工作,每一版的最终成果以“要览”的形式发布。以下发布的核心期刊表,是《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2013年版)》的一部分。该要览基本延续了上一版的主要研制原则,同时根据各界对学术期刊评价的实际需求,对核心区范围做了一些调整,确定了核心期刊484种。 该“要览”的统计数据主要来自三部分:第一、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该库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年度收文量较大的引文数据库,其来源期刊是经过严格筛选的主流期刊,数据质量可靠,具有较好的代表性; 现收录1999年至2011年度733种来源刊中的一千万条数据,曾为多项大型研究项目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该要览选择该库近5年(2007-2011年)的数据为主要的统计样本(部分指标用到2006年数据)。第二,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文摘数据库。该库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建设的统计量较大的转摘数据库。该库收录的文摘刊物有三种类型:(1)《中国社会科学文摘》、《新华文摘》和《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重要报纸理论版和核心期刊的转摘文章;(3)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第三,其他统计源。主要参考公开发表的各种期刊统计数据,包括其他评价系统公布的核心期刊、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期刊引证报告中的各类统计数据。 该“要览”的学科分为24个大类目和综合类,包括法学、管理学(含科学学、人才学)、环境科学、教育学、经济学、考古学、历史学、马克思主义、民族学、人口学、人文地理学、社会学、体育科学、统计学、图书馆学与情报学、档案学、文学、心理学、新闻学与传播学、艺术学、语言学、哲学、政治学、宗教学。其中经济学下列7个二级学科,政治学下列2个二级学科。《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2013年版)》将于近期出版,其中的核心期刊表先期公布如下,以满足使用者的需求。

教育科学出版社-五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教案

综合实践教案

第1单元《火灾的预防与自救》 教学目标:1、通过课前的调查,了解火灾造成损失的危害性,增 强学习火灾自救常识的意识。 2、在“家庭火灾扑救”情境中,产生身临其境和救人 于危难的积极情感,体验助人为乐的幸福,感悟人生 的真谛;体验救援成功从内心迸发出学以致用的自豪 感,体验掌握火灾自救方法的重要性,增强防火意识。 3、掌握必要的消防安全技能,提高自我保护与救助能 力。 教学重点:1、通过课前调查,课内汇报交流,了解并掌握火灾逃 生自救的方法。 2、掌握必要的消防安全技能,提高自我保护和救助的 能力。 教学难点:1、在活动的过程中,培养团结协作的意识,通过合作交流,产生学习的动力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2、通过对不同的火灾现场进行救援的具体情境,促使 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教学准备:收集火灾的案例和相关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观看关于火的视频 师:同学们,你们对火熟悉吗?你在哪里见过它? 生:火可以造福于人类,但也可以给人类带来无尽的灾难。下面就让我们一同来了解一下它吧。 (点击课件:观看关于火的视频)

师:看到这触目惊心的场面,你有什么感受?发生火灾真可怕,怎 么样就能预防火灾的发生呢?发展学生求异思维 讨论交流: 生汇报。 2、出示课题 师:是啊,看到这些鲜活的生命就这样被大火吞噬了我们非常难过,可是你们知道吗,很多时候并不是大火夺去了人们的生命,而是面对火灾时这些人缺乏自救能力,这才是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严重经济损失的最直接原因。因此,这节课我们就共同来学习当火灾来临时我们应该掌握的一些火灾自救常识。 板书课题:火灾自救 二、新授——火灾自救。 1、介绍火灾自救常识 师:同学们,当我们身处生活中不同的场所,如果火魔突然降临到我们的身边,我们应该怎么做呢?课前老师已经布置同学们用不同的方式去收集关于火灾自救的知识和方法,你们收集到了吗?好,下面就请同学们把你们收集到的资料在小组内与其他同学共同交流一下吧。 学生交流 2、学生汇报。 在同学们汇报前我对你们提三点要求:1、当别人汇报时要认真倾听。 2、别人汇报的内容不全面可以进行补充。 3、补充的内容不要重复。 好,哪位同学先来说说。适当评价。 4、同学提到了当发生火灾时我们应该拨打火警电话:119。电话拨通后我们应该说些什么呢?下面就让我们看看童童是怎么做的吧。 (观看拨打火警电话视频) 5、师:你们学会了如何拨打火警电话了吗?同学们假设非常不幸,你家现在着火了,你该怎样打火警电话呢?这样吧,同桌之间先练习练习,一会儿我们比比谁报警最快、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包昌火,赵刚,李艳. 竞争情报的崛起——为纪念中国竞争情报专业组织成立10 周年 而作.情报学报,2005(1):1-17. [2]吴晓伟,陶仁泉,谢春讯. 我国企业竞争情报系统的现状及其发展思路.商业研究,2004 (17):16-18. [3]https://www.doczj.com/doc/5e6772708.html,. [4]包昌火,谢新洲编著. 企业竞争情报系统. 竞争情报丛书, 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5] B.Ettore. Managing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Management Review, 1995(10):15-19 [6]王知津编著.竞争情报.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5. [7]缪其浩编著. 市场竞争与竞争情报. 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1996. [8]包昌火,谢新洲,吴淑燕等. 竞争情报战略——评美国企业的竞争情报活动.情报学报, 2003(6):735-748. [9]包昌火,李艳王,秀玲.人际情报网络.情报理论与实践,2006(2):129-141. [10]Coleman, J.S. Foundations of Social Theory.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90. [11]Burt R S.Structural Holes:The Social Structure of Competition[M].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92. [12]Granovetter M S. The Strength of Weak Ties.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 1973 ,(6): 1360~1380. [13]Nan L. Social Capital : A Theory of Social Structure and Action. New York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 2001. [14]Watts D J , Strogatz S. Collective Dynamics of“Small world”Networks. Nature , 1998 , 393 (6684) : 440~442 [15]罗家德. 社会网分析讲义.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16]普赖斯科特J E. 竞争情报与企业竞争力. 见: 竞争情报丛书. 北京: 华夏出版社, 2001. 1~18 [17]包昌火. 加强竞争情报工作, 提高我国企业竞争能力. 中国信息导报, 1998 (11) : 33~36 [18]胡星光等. 竞争情报解决方案———企业竞争情报系统和竞争情报技能. 北京: 兵器工 业出版社, 2002 [19]包昌火等. 企业竞争情报系统. 见: 竞争情报丛书. 北京:华夏出版社, 2002 [20]包昌火,谢新洲,申宁. 人际网络分析. 情报学报,2003,3:365-374 [21]吴晓伟,徐福缘. 企业竞争情报系统工程论. 情报学报,2006,4:407-419. [22]吴晓伟,徐福缘. 人际网络结构特征对竞争情报工作的启示.情报学报,2005,6:754-760. [23]胡蓉, 邓小昭. 基于结构洞理论的个人人际网络分析系统研究. 情报学报, 24 (4) : 485-489 [24]包昌火,李艳. 情报缺失的中国情报学. 情报学报,2007,1:29-34 [25]Robert A. Hanneman. Introduction to social Network Methods. https://www.doczj.com/doc/5e6772708.html,/ [26]Scott, J. .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A Handbook. Sage Publication, 2000. [27]刘军. 社会网络分析导论.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28]Freeman L C. Centrality in Networks : I. Conceptual Classification Social Networks , 1979 :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官网征稿

核心期刊《中国社会科学》火热征稿中 《中国社会科学》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并主办的综合性社会科学期刊,1980年1月创刊,系月刊。核心期刊《会计之友》征稿启事 学术期刊按主管单位的不同,可以分为省级,国家级,科技核心期刊(统计源期刊)、中文核心期刊(北大中文核心)、CSSCI ,CSCD ,双核心期刊等,投稿扣1422682932. 刊物简介: 《会计之友》是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财会期刊,曾多次被评为全国财会核心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北大核心期刊目录2004版F23会计类)。1993年以来一直被评为一级期刊,被选送参加了日内瓦举办的国际书刊博览会,被称赞为中国的“牡丹花”,1997年12月又被列为全国百家期刊阅览室指定刊物。是国内外发行量较大的财会期刊之一。 《会计之友》主要介绍财会工作经验、会计理论和业务技术基础知识,开展学术交流,介绍国内外会计学术的新动向、新成果和新的信息处理方法,反映财会人员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本刊印刷精美,装帧时尚,栏目新颖,可读性强,实属品牌杂志,为海内外财会人员必读的优秀刊物。 栏目介绍: 《会计之友》涉及到会计、财务、审计、税务、评估等方面的内容,主要栏目有:考前辅导、政策法规、电算网络、国库集中支付、财富人生、总会(CFO)理财、跨地区营销理财、东风理财、专家论坛、研究

生园地、博士观察、理财导航等,并且在采编和选题上突出了前沿性、指导性、实用性、知识性等题材。 主管单位:山西省社会科学院 主办单位:山西省社会科学院 国际刊号: ISSN 1004-5937 国内刊号: CN 14-1063/F 级别:北大核心期刊 类型:旬刊 主要发表我国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最新和最重要的学术研究成果。创刊以来,《中国社会科学》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关注重大现实问题;坚持刊物的学术性,追求学术创新和学术规范。 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1]的发展历程与我国的改革开放同步,所发表的大量学术研究成果对繁荣和发展我国的人文社会科学事业、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对推动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展示了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理论研究及学术成果的水平,促进了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领域与国际学术界的交流。

[外国的经典名著推荐]国内外经典名著推荐

[外国的经典名著推荐]国内外经典名著推荐 俗话说,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是修身养性的好习惯。我们看书,多看经典名著,感受经典名著的文化内涵,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下面由小编给你带来关于外国经典名著推荐,希望对你有帮助! 外国经典名著推荐一:《羊脂球》 莫泊桑 内容简介| 作者通过对普法战争期间一辆驿车上乘客贵族、商人、政客、修女以及一名绰号为羊脂球的妓女的刻画,浓缩了当时法国社会各阶层人物面对战争和危难的态度和立场。 推荐理由| 该书是世界著名短篇小说大师莫泊桑的成名作,也是脍炙人口的佳作。 外国经典名著推荐二:《鲁宾逊漂流记》 丹尼尔笛福 内容简介| 本书以苏格兰水手亚历山大赛尔柯尔在荒岛上的真实经历为原型创作而成。小说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写鲁滨逊初出茅庐,最初三次航海的经过及其在巴西经营种植园的情况;第二部分详细描述了主人公流落荒岛,独居28年的种种情景;第三部分简要交代了鲁滨逊回国后的命运及这个海岛未来的发展趋向。 推荐理由| 《鲁滨逊漂流记》是一部包含每个人生活的寓言。孩童时期,这部书只是读来有趣,成年之后再读,就会知道这是不朽的杰作。 外国经典名著推荐三:《魔戒》

托尔金 内容简介| 为了拥有统御众戒、奴役世界的力量,黑暗魔君索隆苦觅魔戒已久。为了守护家园,魔戒继承人弗罗多毅然离开宁谧淳朴的夏尔,踏上前途未卜的旅途每个人各自抵御着无尽的诱惑与磨难,承担起属于自己的善恶考验。 推荐理由| 这是一部为了世界的光明未来,誓死抵抗黑暗的伟大史诗。奥斯卡桂冠《指环王》三部曲电影原著小说。 外国经典名著推荐四:《巴黎圣母院》 维克多雨果 内容简介| 故事的场景设定在1482年的巴黎圣母院,由副主教克洛德弗洛罗养大的圣母院驼背敲钟人卡西莫多爱上了吉卜赛少女爱丝梅拉达,最终认清了副主教道貌岸然的真实面目 推荐理由| 《巴黎圣母院》是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第一部大型浪漫主义小说。小说以15世纪路易十一时代的巴黎为背景。丰富的想象,怪诞的情节,奇特的结构,就成为这部小说的重要特色。 感谢您的阅读!

教育科学出版社六年级

教育科学出版社六年级《科学》毕业模拟试题 一、填空题: 1、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物质,我们称之为(晶体),它们的排列虽然是规则的,但形状是(多种多样)的。 2、许多岩石是由(矿物)晶体集合而成的。 4、晶体的形状多种多样,但都很有(规则)。 5、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7、微生物是1632年出生在荷兰的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发现的。 8、霍乱、肺结石、伤寒等可怕的疾病并不是由(微生物)引起的。 9、我们喝的桶装矿泉水,是经过净化处理的,里面没有(微生物)。 10、玻璃不是由(晶体集合)而成的。 11、苍蝇在竖直光滑的玻璃上,不但不会滑落,而且还能在上面爬行,这跟它(脚的结构)有关。 12、绿藻能使鱼缸里的水(变绿)。 13、载玻片移动的方向跟从目镜里看到的(物体图像)移动的方向不是一致的。 14、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可以放大近(300倍)的金属结构显微镜。 15、我们可以用干草来培养(微生物)。 16、(培根)发明了能提高视力的眼镜。 17、很多房屋和桥梁都是依靠直立的材料(柱子)和横放的材料(横梁)支撑住的。 18、把薄板形材料弯折成(“V”“L”“U”“T”或“工”)字等形状,实际上都是减少了材料的宽度而增加了材料的(厚度)。(减少)材料宽度虽然降低了一些抗弯曲能力,但增加了厚度,就大大增强了材料的(抗弯曲)能力。 19、纸的(宽度)增加,抗弯曲能力会(增加)。纸的(厚度)增加,抗弯曲能力会大大增加。增加纸的厚度比增加宽度更(有效)。 20、赵州桥是一座长寿的(石拱桥)。桥面在拱下方的拱桥优点是:①桥板可以(拉住拱足),(抵消拱向外)的推力减少了桥墩的负担。②桥面被(水平方向的力)拉紧,还增加了桥面的(抗弯曲能力)。③桥面低而(平坦),方便(通行)。 21、三角形框架具有(稳定性),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容易(变形)。利用三角行框架可以(加固框架)结构。 22、杆秤由(秤杆)、(秤盘)、(秤砣)、(提绳)几部分组成。它也是一种杠杆类的工具。 23、杆秤是杠杠类工具,“秤砣虽小,能压千斤”是因为杆秤应用了(省力杠杠)的特点。 24、像水龙头这样,轮子和轴固定在一起转动的机械,叫做(轮轴)。 25、制作电磁铁需要的材料有(铁钉)、(导线)、(电池)。 26.电磁铁有(南、北)极。电磁铁的磁极是可以改变的,它与电流方向和线圈缠绕方向有关,当电磁铁的电流方向改变时,它的磁极也会(改变);当电磁铁的线圈缠绕方向改变时,它的磁极也会(改变)。 27.电磁起重机主要是由(电源)和缠绕在铁蕊周围的(线圈)构成。也即主要是由电磁铁构成的。 28、电磁铁的磁力大小是可以改变的,磁力的大小与串联电池的数量、线圈的圈数等有关。线圈圈(数多),磁力(大),电池数量(多),磁力大;反之,则磁力小。 29、小电动机包括(外壳)、(转子)、(后盖)三部分。外壳内有一对永久(磁铁),转子上有铁芯、线圈、换向器,后盖上有(电刷)。 30、换向器的作用是接通电流并转换电流的(方向)。 31、声音的能量可以控制(电路)的通断,使电灯亮或灭。 32 、激光有很大的能量,强激光可以(打孔)或(切割)材料。 33、神舟六号火箭靠(化学能)把它发射升空。 34、俗话说:“万物生长靠太阳。”这句话道出了:几乎所有能源都源自(太阳)。 35、用沼气煮饭、照明、发电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光能)和(机械能)。 36、植物依靠阳光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料长成了身体,它把太阳能转化成了(生物能)。 37、环保能源有(风能)、(水能)、(太阳能)等。 38、(新能源)有地热能、风能、水能、潮汐能、核能、直接利用的太阳能、沼气能源等。

社会学经典著作100部

社会学经典著作100部 2012-02-19 12:34:07| 分类:社会学| 标签:社会学|字号大中小订阅 社会学系学生阅读书目(第一批) 1.《社会学》戴维·波普诺辽宁人民(或华夏)出版社 2.《社会学主要思潮》雷蒙·阿隆华夏(或上**)出版社 3.《西方社会学》W.D.珀杜河北人民出版社 4.《社会学理论》D.P.约翰逊国际文化出版社 5.《现代社会学理论》马尔科姆·沃特斯华夏出版社 6.《现代西方社会学理论》乔纳森·H·特纳华夏出版社(及天津、浙江) 7.《社会理论的基础》(上、下)詹姆斯·科尔曼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8.《社会学十大概念》让·卡泽纳弗上海人民出版社 9.《社会学的基本概念》马克斯·韦伯上海人民出版社 10.《十九世纪的思想运动》乔治·H·米德中国城市出版社 11.《通过社会学去思考》齐尔格特·鲍曼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2.《社会学二十讲》亚历山大华夏出版社 13.《世纪末社会理论》杰夫瑞·C·亚历山大上海人民出版社 14.《社会理论与现代社会学》安东尼·吉登斯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5.《社会学的想像力》赖特·米尔斯三联书店 16.《社会理论与现代性》尼格尔·多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7.《结构主义的视野》汤姆·R·伯恩斯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8.《实用主义与社会学》爱弥尔·涂尔干上海人民出版社 19.《社会学与社会组织》米尔斯、帕森斯等浙江人民出版社 20.《社会学思想名家》刘易斯·A·科瑟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社会学系学生阅读书目(第二批) 21.《社会研究与社会政策》罗伯特·默顿三联书店 22.《社会生活中的交换与权力》彼得·布劳华夏出版社 23.《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欧文·戈夫曼浙江人民出版社

社会科学类经典书籍推荐

推荐一个比较全的中外历史上的人文经典书籍目录 文章作者:佚名来源:百度2008-4-7 9:38:16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的英文原版影印西学基本经典(共100种)。 一、哲学类(25种,22册,1100元 ) 1.理想国(Republic)作者:柏拉图(Plato) 2.形而上学(Metaphysics)作者:亚里士多德 (Aristotle) 3.诗学(On the Art of Poetry)作者:亚里士多德 (Aristotle) 4.诗艺(On the Art of Poetry)作者:贺拉斯(Horace) 5.论崇高(On the Sublime Longinus)作者:朗吉奴斯(Longinus) 6.第一哲学沉思录(Meditations on First Philosophy) 作者:笛卡尔(Rene Descartes) 7.思想录(Pascal’s Penssees)作者:帕斯卡尔(Blaise Pascal) 8.人性论(A Treatise of Human Nature)作者:休谟(David Hume) 9.纯粹理性批判(Critique of Pure Reason)作者:康德(Kant) 10.判断力批判(Critique of Judgment)作者:康德(Kant) 11.精神现象学(The Phenomenology of Mind)Vol.1, Vol.2 作者:黑格尔(Hegel) 12.小逻辑(The Logic of Hegel)作者:黑格尔(Hegel) 13.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The World as Will and Representation)Vol.1, Vol.2 作者:叔本华(Schopenhauer) 14.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Thus Spake Zarathustra) 作者:尼采(Friedrich Nietzsche) 15.非此即彼(Either/Or)Vol.1, Vol.2 作者:克尔凯郭尔(Kierkegaard) 16.普通语言学教程(Course in General Linguistics) 作者:索绪尔(F.de Saussure) 17.纯粹现象学导论(Ideas: General Introduction to Pure Phenomenology) 作者:胡塞尔(Edmund Husserl) 18.逻辑哲学论(Tractatus Logico Philosophicus)(德英对照) 作者:维特根斯坦(L.Wittgenstein) 19.哲学研究(Philosophical Investigations)(德英对照) 作者:维特根斯坦(L.Wittgenstein) 20.存在与时间(Being and Time)作者: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 21.诗·语言·思(Poetry, Language, Thought) 作者: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 22.存在与虚无(Being and Nothingness)作者:萨特(Jean-Paul Sartre) 23.真理与方法(Truth and Method)作者:伽达默尔(Hans-Georg Gadamer) 24.科学革命的结构(The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Revolutions) 作者:库恩(T.S.Kuhn)

教育科学出版社科学五年级(全册)知识点整理

教育科学出版社五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沉和浮 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 3、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重量和体积)都有关。 4、(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重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5、(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 6、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7、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 8、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 9、(科学)和(技术)紧密相连,它们为人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10、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小船和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 11、(上浮物体)和(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12、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物体(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13、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 14、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它们的(材料)和(液体的性质)有关。 15、(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 16、(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这样的液体有很多。 17、(不同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 18、比(同体积)的水(重)的物体,在水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水(轻)的物体,在水中(上浮)。 19、(比同体积的液体重)的物体,在液体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液体轻的物体,在液体中上浮。 第二单元热 1、有多种方法可以(产生热)。 2、加穿衣服会使人体感觉到热,但(并不是衣服)给人体(增加了热量)。 3、水受热以后(体积会增大),而(重量不变)。 4、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5、(许多液体)受热以后体积会变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6、物体由冷变热或由热变冷的过程中会发生(体积)的变化,这可以通过我们的(感官)感觉到或通过(一定的装置和实验)被观察到。 7、(气体)受热以后体积会胀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8、常见的物体都是由(微粒)组成的,而微粒总在那里不断地(运动)着。物体的(热胀冷缩)和(微粒运动)有关。 9、(许多固体和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气体)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10、有些固体和液体在一定条件下是(热缩冷胀)的,例如(锑)和(铋)这两种金属就是热缩冷胀的。 11、热是一种(能量)的形式,热能够从物体(温度较高)的一端向(温度较低)的一端传递,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直到两者温度相同。 12、热传递主要通过(热传导)、(对流)和(热辐射)三种方式来实现。 13、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法叫(热传导)。 14、(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导热性能)是不一样的。 15、像(金属)这样(导热性能好)的物体称为(热的良导体);而像(塑料、木头)这样(导热性能差)的物体称为(热的不良导体)。 16、(热的不良导体),可以(减慢)物体热量的散失。

社会学阅读参考经典书目100本

社会学经典书目一百本 1.《社会学》戴维.波普诺华夏出版社 2.《社会学主要思潮》雷蒙.阿隆华夏(或上海译文)出版社 3.《西方社会学》W.D.珀杜河北人民出版社 4.《社会学理论》D.P.约翰逊国际文化出版社 5.《现代社会学理论》马尔科姆.沃特斯华夏出版社 6.《现代西方社会学理论》乔纳森.特纳华夏出版社 7.《社会理论的基础》(上、下)詹姆斯.科尔曼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8.《社会学十大概念》让.卡泽纳弗上海人民出版社 9.《社会学的基本概念》马克斯.韦伯上海人民出版社 10.《十九世纪的思想运动》乔治.米德中国城市出版社 11.《通过社会学去思考》齐尔格特.鲍曼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2.《社会学二十讲》亚历山大华夏出版社 13.《世纪末社会理论》杰夫瑞.亚历山大上海人民出版社 14.《社会理论与现代社会学》安东尼.吉登斯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5.《社会学的想像力》赖特.米尔斯三联书店 16.《社会理论与现代性》尼格尔..多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7.《结构主义的视野》汤姆.伯恩斯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8.《实用主义与社会学》爱弥尔.涂尔干上海人民出版社 19.《社会学与社会组织》米尔斯、帕森斯等浙江人民出版社 20.《社会学思想名家》刘易斯.科瑟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1.《社会研究与社会政策》罗伯特.默顿三联书店 22.《社会生活中的交换与权力》彼得.布劳华夏出版社 23.《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欧文.戈夫曼浙江人民出版社 24.《心灵、自我与社会》乔治.米德上海译文出版社 25.《意识形态与乌托邦》卡尔.曼海姆商务印书馆 26.《社会契约论》卢梭商务印书馆 27.《共有的习惯》爱德华.汤普森上海人民出版社 28.《论传统》E.希尔斯上海人民出版社 29.《权力与特权:社会分层的理论》格尔哈斯.伦斯基浙江人民出版社 30.《历史社会学的兴起》丹尼斯.史密斯上海人民出版社 31.《现代性的后果》安东尼.吉登斯译林出版社 32.《社会权力的来源》迈克尔.曼上海人民出版社 33.《社会是如何可能的》齐美尔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34.《学术与政治》马克斯.韦伯三联书店 35.《宗教社会学》格奥尔.西美尔上海人民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发文格式

《投稿须知》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编辑出版的学术期刊《中国社会科学》,热诚欢迎海内外作者投寄稿件或推荐优秀作品。为保证学术研究成果的原创性和严谨性,倡导良好的学术风气,推进学术规范建设,敬请作者赐稿时遵照如下规定: 第一,所投稿件须系作者独立研究完成之作品,对他人知识产权有充分尊重,无任何违法、违纪和违反学术道德的内容。按学术研究规范和《中国社会科学》编辑部的有关规定,认真核对引文、注释和文中使用的其他资料,确保引文、注释和相关资料准确无误。如使用转引资料,应实事求是注明转引出处。本刊采用页下注(脚注)方式,引文出处注请遵照《<中国社会科学>关于引文注释的规定》。(详见附录) 第二,凡向本刊投稿,承诺该文未一稿两投或多投,包括未局部改动后投寄其他报刊,并保证不会将该文主要观点或基本内容先于《中国社会科学》在其他公开或内部出版物(包括期刊、报纸、专著、论文集、学术网站等)上发表。如未注明非专有许可,视为专有许可。 第三,所投稿件应遵守相关的国家标准和法规,如关于标点符号和数字使用的规范等。 第四,本刊整体版权属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所有,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方式复制、选编。经我社许可需在其他出版物上发表或转载的,须特别注明“本文首发于《中国社会科学》”。 第五,本刊实施专职编辑三级审稿与社外专家匿名审稿相结合的审稿制度。请在注册、提交稿件时按要求填写作者信息,提供的文稿中不要出现作者姓名及其他有关作者的信息。 第六,研究论文需有200-300字的摘要和3-5个关键词;有条件的作者请提供中文摘要和关键词的英文译稿,供编辑参考。 第七,文稿请参照刊物版式。内文为简体横排,论文为5号宋体通栏,41字×40行;学术综述、会议综述、读者评议等文章为小5号宋体双栏,46字×46行。注释采取页下注,注文排小5号宋体。 第八,本社有权对来稿做文字性修改,如因违背上述规定,而给《中国社会科学》造成不良影响,将承担全部责任,并接受编辑部采取相应措施予以警示,这些措施包括:停发或追回稿费、书面批评、载名通报、10年内禁止本人的任何作品在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主办的刊物(《中国社会科学》、《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中国社会科学院报》、《历史研究》、《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中国社会科学内部文稿》等)上发表,或其他适当警示措施。

教育科学出版社

安全教育:上学路上保安全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能积极主动参与活动,初步形成自我保护意识与安全意识,珍爱生命。 2、能力目标:能够通过多种途径收集与主题相关得资料;在调查、访问过程中学习与 人交往,尝试记录信息,并在体验活动中把信息转化为行动与经验;能够针对上学路上得问 四年级上册综合实践 题进行深入分析,培养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得能力。 教育科学出版社 3、知识目标:了解上学路上得安全隐患,识记常见得交通标志与安全警示标志,了解 交通安全常识,掌握与自己有关得交通规则;学会基本得防范技能。 教学过程

主题一一路安全伴我行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增强安全防护意识,树立珍爱生命得情感。 2、能够通过多种渠道收集常见得交通标志与安全警示标志,了解它们得意义与作用,知道上学途中应该遵守得交通规则,了解基本得安全常识。 3、针对上学路上得安全隐患,制订防治措施,学会如何面对潜在得安全隐患,掌握相应得自护与防范技能。 4、能清楚地表达自己得意愿,能运用合适得方式呈现研究成果。 重点:通过活动,增强安全防护意识,树立珍爱生命得情感,知道上学途中应该遵守得交通规则,了解基本得安全常识。 难点:针对上学路上得安全隐患,制订防治措施,学会如何面对潜在得安全隐患,掌握相应得自护与防范技能;能清楚地表达自己得意愿,能运用合适得方式呈现研究成果。 活动过程: 一、第一阶段:活动准备 (一)确定活动主题 教师引导:通过同学们得调查研究,我们了解了在我们上学与放学途中经常会遇到得一些安全隐患,它时刻威胁着同学们得安全。我们也通过不同得途径了解到一些发生在上学、放学路上得安全事故,一桩桩血淋淋得事实让我们触目惊心。同学们也许会发现,这些大多就是因为我们得不小心、不注意、不重视造成得。同学们,我们应该怎样避免或减少这些悲剧得发生呢? 通过教师得启发,学生们纷纷表示要遵守交通规则,远离危险区域,学会自我保护,于就是生成了“一路安全伴我行”得活动主题。 (二)制订活动方案 教师启发:要做得快快乐乐上学去,平平安安回家来,我们先要了解相关得安全常识。如:认识常见得交通标志与安全警示标志,知道它们代表得意思,掌握基本得交通规则,并能按要求规范自己得行为,学会自我防护得本领。同学们准备通过哪些途径去了解这些知识与经验呢? 学生经过思考,确定通过观察、上网收集、请教老师与家长、访问民警叔叔等方式去获取信息。 教师针对访问活动进行技术指导,提示学生注意访谈礼仪,事先拟好访谈提纲,并传授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学术体例规范(简化版)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学术著作体例规范(简化版)(一)著作正文的篇章设置 1.著作正文的篇章设置须逻辑紧密、结构合理、层次清晰,标题序码一律用中文标示。示例: 第一章××××(第一级) 第一节××××(第二级) 一××××(第三级) (一)××××(第四级) 1. ××××(第五级) (1)××××(第六级) 2.篇章起始页以暗码标,正文页码放在书眉旁边。 (二)标点符号 中文标点符号使用全角,英文标点使用半角。 1.中文标点符号的使用要遵守《标点符号用法》的规定。注意: (1)句号、问号、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和冒号不可出现在一行之首;引号、括号、书名号的前一半不可出现在一行之末,后一半不可出现在一行之首。 (2)一般文字的省略用省略号(……)标示;整段文章或诗行的省略,可以使用12个小圆点(…………)标示;数学矩阵或行列式中的行省略用“…”标示,矩阵中行内的省略用横排的“…”标示,列内的省略用竖排的“”标示。示例: (3)书名、篇名、报纸名、刊物名等,用书名号标示。 (4)外国人名和某些少数民族人名内各部分的分界,用间隔号(·)或半字线(-)标示。 (5)各级标题一般可以不用句末点号。但是,如果句末点号与语义的表达息息相关,就要加上句末点号。 (6)引文后注释号的位置,应根据引文的性质及上下文来确定。一般情况下,引用完整的一段话,点号在引号内,注释号(阳圆)在引号外;如果引者只是把引语作为自己话的一部分,即不完整的、夹引夹议和转述类的引文,那么,句末的点号应放在引号和注释号之后。示例: 文章认为:“语言与文化是共生的、互依的,两者息息相关:语言不但是文化重要而突出的组成部分,而且又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同时,它还是文化的产物。”①那情景,“人还没看见,已经先听见歌声了;或者人已经转过山头望不见了,歌声还余音 ①点号在引号内,注释号(阳圆)在引号外。

中国社会科学注释范例

《中国社会科学》关于引文注释的规定 为便于学术交流和推进本社期刊编辑工作的规范化,在研究和借鉴其他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注释规定的基础上,我们对原有引文注释规范进行了补充和完善,特制定新的规定。本规定适用于《中国社会科学》、《中国社会科学内刊》和《历史研究》。 一、注释体例及标注位置 文献引证方式采用注释体例。 注释放置于当页下(脚注)。注释序号用①,②,③……标识,每页单独排序。正文中的注释序号统一置于包含引文的句子(有时候也可能是词或词组)或段落标点符号之后。 二、注释的标注格式 (一)非连续出版物 1.著作 标注顺序:责任者与责任方式/文献题名/出版地点/出版者/出版时间/页码。 责任方式为著时,“著”可省略,其他责任方式不可省略。 引用翻译著作时,将译者作为第二责任者置于文献题名之后。 引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列宁全集》等经典著作应使用最新版本。 示例: 赵景深:《文坛忆旧》,上海:北新书局,1948年,第43页。 谢兴尧整理:《荣庆日记》,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1986年,第175页。 蒋大兴:《公司法的展开与评判——方法·判例·制度》,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年,第3页。 任继愈主编:《中国哲学发展史(先秦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25页。 实藤惠秀:《中国人留学日本史》,谭汝谦、林启彦译,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82年,第11-12页。 金冲及主编:《周恩来传》,北京:人民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89年,第9页。佚名:《晚清洋务运动事类汇钞五十七种》上册,北京: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1998年,第56页。 狄葆贤:《平等阁笔记》,上海:有正书局,[出版时间不详],第8页。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46页。 2.析出文献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一、原著类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 1982 2.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人民出版社 1999 3.列宁选集人民出版社 1972 4.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商务印书馆 1985 5.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商务印书馆 1987 6.柏拉图理想国商务印书馆 1986 7.洛克政府论商务印书馆 1964 8.马基雅弗利君主论商务印书馆 1985 9.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商务印书馆 1963 10.卢梭社会契约论商务印书馆 1982 11.黑格尔法哲学原理商务印书馆 1961 12.密尔代议制政府商务印书馆 1982 13.普鲁塔克希腊罗马名人传商务印书馆 1990 14.苏维托尼乌斯罗马十二帝王传商务印书馆 1995 15.汉密尔顿等联邦党人文集商务印书馆 2006 二、教材类 1.唐晓等当代西方国家政治制度世界知识出版社 1996 2.吴大英西方国家政治制度剖析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1992 3.董建萍西方政治制度史简编东方出版社 1995 4.董建萍西方政治制度:传承与变革经济日报出版社 2002 5.张定河等西方政治制度史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3 6.曹沛霖西方政治制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7.周民锋西方国家政治制度比较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4 8.刘玉萼等西方政治制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 9.杨祖功等西方政治制度比较世界知识出版社 1992 10.高金海等当代西方政治制度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1999 11.赵玉霞等外国政治制度史青岛出版社 1998 12.李德志外国古代政治制度史吉林大学出版社 1989 三、基础类 1.米歇尔博得资本主义史1500-1980 东方出版社 1986 2.俞可平西方政治分析新方法论人民出版社 1989 3.余可平权利政治与公益政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3 4.施治生郭方古代民主与共和制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8 5.徐大同西方政治思想史天津教育出版社 2000 6.应克复西方民主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7.刘家和廖学盛世界古代文明史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8.孔祥民世界中古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4 9.刘绪贻杨生茂战后美国史1945-1986 人民出版社 1989 10.高毅法兰西风格:大革命的政治文化浙江人民出版社 11.张芝联法国通史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9 四、综合类 1.曹沛霖徐宗士比较政府体制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3 2.曹沛霖制度纵横谈人民出版社 2005 3.杨百揆现代西方国家政治体制研究春秋出版社 1988 4.顾俊礼西欧政治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1 5.罗豪才吴英资本主义国家的宪法与政治制度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7 6.赵向阳当代资本主义国家政治体制纵论河南人民出版社 1990 7.李晨芬谭融外国政治制度南开大学出版社 1998 8.杨柏华明轩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制度世界知识出版社 1984

小学四年级下册教育科学出版社品德与社会教案

(教科版)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诚信是金 活动主题一:诚实不需要理由 教学目标: 1、知道诚实的含义; 2、即使做错了,也能勇敢承认错误; 3、知道因为“偶尔撒一次谎”也会使自己失去别人的信任,给自己带来麻烦; 4、正确理解“善意的谎言”。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教师讲故事 2、学生根据自己的经历谈体会。并适时赞扬学生们勇于认错的诚实行为。 3、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 二、情景对话,事例导行 1、看教材第2页的两组情景对话,学生对照自我总结的诚实的含义进行判断。 2、学生谈感受。、 1)学生读《砍倒樱桃树的小男孩》,学生就故事和父亲的对话展开讨论。 2)学生思考:你喜欢小男孩和他的父亲吗?为什么?学生谈自己听完故事后的感受。 3、书写建议和想法,排练小品。 1)在现实中,常常还存在说谎话和说真话之间的矛盾,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矛盾。 2)碰到这样的事情,作为儿子,你应该怎么做才对,如果你是父亲,你会怎么处理? 3)写建议:与同学讨论想法或书写自己的建议。 4)排练小品:根据自己的想法,找到和自己想法一致的同学,根据自己日记内容续演男孩回家后与爸爸的对话。

4、出示教材中“小幽默”《作业》,学生谈谈读了这则小幽默,有什么感受? 三、辩论理解 1、任何时候都应该说真话,不撒谎。 2、有的时候不能全讲真话,也有善意的谎言。 学生分成两组进行辩论,用事例证明自己的观点。 活动主题二:拍手拉钩不要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懂得守时、说到就做到是守信的表现; 2、学习反省自己的生活和行为,为自己不守时或答应别人的事没做到时,会有羞耻感,并努力做到。 3、知道答应别人的事一定要记在心里,尽力做到,这样,慢慢建立起自己的信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学生说“拉钩、上吊,一百年不变!”并说说在什么情况下我们用这个歌谣。 2、你们说过这样的话吗?当时指的是一件什么事?你做到了没有? 3、学生发言。 二、听故事,学榜样。 1、听故事《宋濂抄书》。 2、提问:宋濂诚信的美德对他有什么帮助? 3、学生自由发表看法。 三、讲故事 1、在你身边,有没有像宋濂这样言而有信,说到做到的人?请你介绍介绍。 2、介绍形式:1)小组内先交流,代表发言。2)根据故事情节表演。 四、看小品,解难题、 1、看小品。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参考书目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参考书目 1、马克斯〃韦伯:《社会科学方法论》,韩水法等译,中央编译出版 社,2005年版 2、埃尔金〃亨特、戴维〃科兰德:《社会科学:社会研究导论》,北 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3、斯梅尔塞:《社会科学的比较方法》,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2 年版 4、朱迪思〃贝尔:《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规则》,马经标主译,北京 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5、伊〃拉卡托斯:《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年 版 6、陈波等编著:《社会科学方法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7、唐盛明:《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新解》,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 年版 8、蒋逸民:《社会科学方法论》,重庆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9、朱红文:《社会科学方法》,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10、林聚任,刘玉安主编:《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4年版 11、李英明:《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新论:模型、实践与故事》,台北: 三民书局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版 12、罗清俊:《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如何做好量化研究》,台北:威仕 曼文化,2008年版 13、陈锐:《社会科学的理论与方法》,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14、陈向明, 朱晓阳, 赵旭东主编:《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评论》,重 庆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5、欧阳康主编:《人文社会科学哲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 16、欧阳康、张明仓《社会科学研究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17、黄建国主编:《社会科学与文明发展》,湖南人民出版社,2007 年版 18、布劳格:《经济学方法论》,商务印书馆,1992年 19、朱成全:《经济学方法论(第2版)》,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