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6单元课时同步练习24给予是快乐的2附答案

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6单元课时同步练习24给予是快乐的2附答案

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6单元课时同步练习24给予是快乐的2附答案
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6单元课时同步练习24给予是快乐的2附答案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6单元课时同步练习-24给予是快乐的(2)附答案

基础积累 不夯实基础,难建成高楼。

一、词语游艺厅。

1.多音字组词。 给??? jǐ( )gěi ( ) 乐???

lè( )yuè( ) 2. 区别形近字组词。 诞( ) 摸( ) 饶( )

延( ) 模( ) 绕( )

3.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词语。

(1)很有兴趣地看着一样物体或事物。( )

(2)由不得自己,控制不住自己。( )

4.写出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近义词。

(1)他家的过得不是很宽裕..

。( ) (2)男孩惊叹..

起来。( ) (3)男孩看到新车,满脸都是羡慕..

的表情。( ) (4)男孩背着的小孩显然..

是他的弟弟。( ) 二、句子训练营。

1.你能用”兜”的不同意思分别组词并造句吗?

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给下列句子加上正确的标点。

(1)车开了一段路 男孩转过身来 眼睛里闪着亮光 说道 先生 你能把车开到我家门口吗

(2) 是啊 保罗点点头说 这是我哥哥给我的圣诞礼物

三、课文回眸室。

1.在圣诞节前夜,保罗用轿车载着小男孩和弟弟经过了哪几个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办公室前,保罗听了小男孩的话:“……天哪!我希望……”以为小男孩希望也有一个这样的哥哥。但是男孩却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让保罗感到十分惊讶。你从所填的句

子能感受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小男孩请求保罗把车子开到家门前时,保罗认为他是想在邻居面前炫耀一

下。后来,保罗知道自己又错了,他错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理解感悟重点难点,一网打尽。

四、精彩赏析阁。

1.读一读,写一写。

保罗的眼睛湿润了。他下了车,把小弟弟抱进了车里。那个男孩眼睛里闪着喜悦的光芒,也坐了进去。他们三个人一起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

大胆想象这个夜晚他们是怎样度过的?为什么这个夜晚对他们三个人来说都是难忘的?用自己的话简要地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2.这个夜晚保罗从内心里感受到,给予是令人快乐的。

(1)这段话点明了________,揭示了中心,_______________才是美好充实的人生。

(2)结合课文,说说你对“给予”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小小练笔场。

你认为小男孩以后会努力实现这个承诺吗?写一写你的看法和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拓展运用举一反三,应用创新,方能一显身手!

六、妙语佳句坊。

1.土地把养料送给大树时,并没有盘算着索取报酬。

2. 拱桥一生弯腰是为使人们走上大道。

3.昙花告诉人们:美丽的生命并不在于时间的长短。

4.太阳下的每一滴露水都闪耀着无穷无尽的色彩

5. 如果每个人都愿意做一块铺路的小砖,未来的道路就会多添一些平坦。

24*给予是快乐的

一、1.给予送给快乐音乐

3.(1)饶有兴趣(2)不由自主

4.(1)富裕(2)感叹(3)仰慕(4)明显

二、2.(1),,,:“,?”

(2)“,”,“。”

三、1.办公室前、途中、小男孩家门前、街道上

2.我希望自己也能当这样的哥哥小男孩一心只想着给予而不是获取的高尚品德。

3.没料到小男孩从家里背出了腿有残疾的弟弟,让弟弟看一看保罗的哥哥送给保罗的新

车,并且告诉自己的弟弟,今后他也要送给弟弟一辆这样的新车,让他坐在新车里看圣诞节橱窗里的好东西。

四、2.(1)题目乐于奉献

(2)“给予”别人的东西是多方面的,物质是需要的,更重要的是精神方面的。只

要你能够给别人一点帮助、安慰,别人都会感激你,你也会快乐。

《24给予是快乐的》公开课教案(已上过)

24、给予是快乐的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从字里行间感受小男孩美好的心灵。 3、体会“给予是快乐的”这句话的含义,激发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思想感情。重点难点: 从小男孩的言语行为体会小男孩的心理活动,理解保罗的心理感受。 教学准备:电子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快乐情境,揭题解题。 孩子们,今天和这么多老师一起上课,高兴吗? 那高兴还可以说成?(课件出示:快乐)让我们一起度过这快乐的40分钟。 同学们,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生活学习中肯定有很多令你快乐的事,请与同学一起分享一下,什么时候你感到快乐了? (自由汇报) 过渡:是呀,过年了,会很快乐,因为可以得到红包;六一儿童节,也会很快乐,因为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礼物;……总之:得到是快乐的,索取是快乐的。其实,快乐不只来源于索取,今天让我们随着作者去感受另一种快乐——(课件出示:给予)把课题补充完整。 齐读课题两遍。 2、正音。给jǐ读板书课题:给予是快乐的。 3、解题。在你的脑海中,给予是什么意思?那题目的意思呢?同学们,你们同意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过渡: 师:为什么说给予、付出是一种快乐呢?让我们走进课文,翻开书113页,走进主人翁的内心世界,感知这种与众不同的快乐!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懂的问题做上记号。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课文有几处令保罗感到意外? (生读课文,教师巡视) 2、师:谁来告诉老师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自由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谁在什么时候做了什么事) 师:说得真完整,你真是一个会学习的孩子 3、填一填 课件出示:圣诞节前夜,保罗偶然结识了一个生活贫困的小男孩,在短暂的相处中,小男孩的言行强烈地震撼了保罗的心灵,使他深深体会到“给予是快乐的”。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24课《延安,我把你追寻》教案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24课《延安,我把你追寻》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这首诗,领会延安精神,使学生懂得发扬延安精神的重要。 2.了解全诗结构,理解诗中的重点词语、句子。 3.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诗中重点语句,了解诗中所说的具体事物的含义。 2.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 教学过程: 一、介绍背景和作者 延安是中国革命的摇篮。它记载中国革命的历史,是一本真实的教科书。它凝聚了共产党人的精神,谱写了中国革命闪光的篇章。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歌,《延安,我把你追寻》。 这节课,我们要通过学习,了解课文的结构,理解诗中的重点词、句,体会课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同时还要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理解文中重点词语 1.让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过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2.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理解词语。 3.集体讨论重点词语。 教师可将学生小组讨论后仍不理解的词语投影出来,指导全班同学共同理解。 三、理清全诗结构 1.让学生自由读全文,边读边思考:每一节各讲了什么?全诗可以分为几部分?用笔 标出来。 2.学生通过认真朗读,可以说出全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2节),讲了对于延安精神的追寻。 第二部分(3、4节),讲了实现现代化需要延安精神。 第三部分(5、6节),讲了追寻延安精神的重要。 3.分三部分指名朗读全诗,加深学生对全诗整体结构的认识。 四、学习第一部分 1.自由读第一部分,边读边思考,诗人追寻枣园、延河、南泥湾、杨家岭这些地方,是在追寻什么? 2.接着可以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分小组讨论。 3.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进行理解。 学生能够说出诗人实际上是在追寻延安精神,那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精神,是蓬勃向上的精神。 4.在理解了诗句之后,教师可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 五、学习第二部分 1.让学生自由读第二部分,边读边思考“我们毫不犹豫地丢掉了老牛破车,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教案

24.《给予是快乐的》 学习目标: 1.能流利正确地朗读课文 2.能正确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教育学生给予比被给予更快乐 学习重难点:教育学生给予比被给予更快乐 教学设计: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今天,我带来几件小礼物,奖给昨天家庭作业做的好的同学。给学生发礼物,请获奖者谈一谈此时的心情。 2、教师小结,得到是快乐的,其实给予更快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给予是快乐的》。希望同学们大胆地提出问题,学完课文将根据大家的提问,评选最佳问题和最佳提问人。 二、感知发现 1、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2、学生提问,师生共同评价问题的质量。(估计学生会提出:谁给予谁?在怎样的情况下给予的?给予了什么?)从好的问题中小结发现的方法,即针对课题提问时,要抓住关键词“给予”进行思考。 3、学生选择好的问题朗读思考。 4、交流,请学生回答。(随机板书) 新车坐车、停车承诺 保罗的哥哥保罗、保罗小男孩、小男孩弟弟 坐车、观光给予是快乐的 保罗小男孩及其弟弟、小男孩保罗 5、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板书简要地复述课文的内容。 三、感悟发现 1、教师引导:哪一个给予最珍贵? 2、学生朗读思考,并在小组合作中讨论。 3、交流。指名发言。引导学生展开争论,在思维的碰撞中进一步理解课文。 4、由于给予,圣诞前夜,保罗、小男孩、小男孩的弟弟都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

各有什么难忘? 5、学生朗读思考,并在小组合作中讨论。 6、交流,各组派代表发言。要帮助学生打开思维,根据三个人的实际情况进行丰富、合理的想象。 四、鉴赏发现 1、朗读课文思考:你认为课文在选材、描绘等方面有哪些优点值得我们学习? 2、讨论并有感情地朗读。(学生可能会提出:人物的语言描述的具体。以此为锲机,引导学生体会说话的语气,并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 五、质疑问难 1、学习中遇到哪些不懂的问题? 2、学生质疑,共同讨论解决。同时评价问题的质量。从好的问题中小结发现的方法,即不能一有疑就问,应在深入思考后,的确无法解决问题才可以提问,问题要有助于对课文的深入思考。 六、总结表彰 1、请学生谈一谈学习的收获可包括对课文的理解、提问的方法等。(学生可能会提出:我知道了给予是快乐的。以此引导学生填空:保罗的哥哥因为 而感到快乐,小男孩因为而感到快乐,保罗因为而感到快乐,我也曾因为而感到快乐。让学生从生活实际中进一步受到助人为乐的教育。) 2、师生共同评选最佳问题、最佳提问人,赠送小礼品,颁发荣誉证书。 七、实践活动 本课故事性强,人物角色鲜明,对话较多。让学生把课文改写成剧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排练,再组织汇报表演,评选最佳小演员。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月迹》知识点、同步练习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月迹》知识点、同步练习 知识点 一、我会认组词 悄:qiǎo(悄悄、悄然、静悄悄) 累:léi(累赘、硕果累累、果实累累) 袅:niǎo (袅袅、袅娜、袅绕) 嫦:cháng(嫦娥、月里嫦娥、嫦娥奔月) 娥:é(宫娥、嫦娥、嫦娥下凡) 嫉:jí(嫉妒、嫉恨、嫉恶) 妒:dù(嫉妒、妒火、妒恨) 瓷:cí(瓷器、瓷盆、陶瓷) 二、多音字 累:léi (果实累累)lěi (长年累月)lèi (劳累) 屏:bǐng (屏气凝神)píng(屏风) 三、近义词 新鲜一一新奇常常一一经常满足一一知足 踪迹——痕迹款款一一慢慢兴趣——兴致 满盈——充满疑心——怀疑漂亮——美丽 羡慕——艳羡嫉妒——妒忌争执——争吵 面面相觑一一瞠目结舌无边无际一一一一望无际 四、反义词 新鮮一一陈旧疑心一一信任漂亮一一丑陋 争执一一和解粗糙——光滑灿烂——暗淡 清清晰晰一一模模糊糊 五、理解词语 悄没声儿:形容没有声音或声音很低。 满盈:全部占满、充满。 屏住气:暂时抑止呼吸;有意地闭住气。 踪迹:行动所留的痕迹。 款款:慢慢地。

踪迹:行动所留的痕迹。 累累:本文中指接连成串的样子。 面面相觑:你看我,我看你,形容大家因惊惧或不知所措而互相望着,都不说话。 倏忽:很快地;忽然。 袅袅:形容烟气缭绕上升。 羡慕:看见别人有某种长处、好处或有利条件而希望自己也有。 嫉妒:对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等胜过自己的人心怀怨恨。 争执:争论中固执己见,不肯相让。 粗糙:(质料)不精细;不光滑。 掬:两手捧(东西)。 七、句子解析 1.我们这些孩子,什么都觉得新鲜,又常常什么都觉得不满足。 在孩子们的眼里,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那么新鲜好玩,他们对任何事物都充满好奇,心里有无数个为什么,总想打破砂锅问到底,所以,对孩子们来说,什么都是“新鲜”的,什么都让他们“觉得不满足”。 2.中秋的夜里,我们在院子里盼着月亮,好久却不见出来,便坐回中堂里,放了竹窗帘儿闷着,缠奶奶说故事。 “盼”和“闷”写出了孩子们等待月亮出来的急切心情,表现了孩子们对月亮的喜爱。 3.我们看时,那竹窗帘儿里,果然有了月亮,款款地,悄没声地溜进来,出现在窗前的穿衣镜上了:原来月亮是长了腿的,爬着那竹帘格儿,先是一个白道儿,再是半圆,渐渐地爬得高了,穿衣镜上的圆便满盈了。 月亮“款款地,悄没声地溜进来”,这句话让人觉得月亮像一个淘气的孩子,蹑手蹑脚地走了进来;又让人觉得月亮像一位美丽绝伦的少女迈着轻盈的步子缓缓走来。 4.捧着,一动不动的,手刚一动,它便酥酥地颤,使人可怜儿的样子。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只要你愿意去发现,美无处不在,希望无处不在。“它就有了哩”富含童真童趣。 5.院子中央处,是那棵粗粗的桂树,疏疏的枝,疏疏的叶,桂花还没有开,却有了累累的骨朵儿了。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桂树“累累的骨朵儿”比喻成“繁星儿”,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桂花骨朵儿的细密白亮的特点,表达作者的喜爱之情。 6.我突然觉得,我们有了月亮,那无边无际的天空也是我们的了。

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6单元课时同步练习24给予是快乐的2附答案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6单元课时同步练习-24给予是快乐的(2)附答案 基础积累 不夯实基础,难建成高楼。 一、词语游艺厅。 1.多音字组词。 给??? jǐ( )gěi ( ) 乐??? lè( )yuè( ) 2. 区别形近字组词。 诞( ) 摸( ) 饶( ) 延( ) 模( ) 绕( ) 3.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词语。 (1)很有兴趣地看着一样物体或事物。( ) (2)由不得自己,控制不住自己。( ) 4.写出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近义词。 (1)他家的过得不是很宽裕.. 。( ) (2)男孩惊叹.. 起来。( ) (3)男孩看到新车,满脸都是羡慕.. 的表情。( ) (4)男孩背着的小孩显然.. 是他的弟弟。( ) 二、句子训练营。 1.你能用”兜”的不同意思分别组词并造句吗? 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给下列句子加上正确的标点。 (1)车开了一段路 男孩转过身来 眼睛里闪着亮光 说道 先生 你能把车开到我家门口吗 (2) 是啊 保罗点点头说 这是我哥哥给我的圣诞礼物 三、课文回眸室。 1.在圣诞节前夜,保罗用轿车载着小男孩和弟弟经过了哪几个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办公室前,保罗听了小男孩的话:“……天哪!我希望……”以为小男孩希望也有一个这样的哥哥。但是男孩却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让保罗感到十分惊讶。你从所填的句 子能感受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小男孩请求保罗把车子开到家门前时,保罗认为他是想在邻居面前炫耀一 下。后来,保罗知道自己又错了,他错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八单元第24课《古人谈读书》 类文阅读含答案

类文阅读-24 古人谈读书 读书 (宋)陆九渊 读书切戒在慌忙, 涵泳工夫兴味长。 未晓不妨权放过, 切身须要急思量。 1.下列词语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兴味:兴趣,趣味。 B.未晓:天还没亮。 C.思量:思考,考虑。 2.“切”在字典中有三种解释:①密合,贴近;②紧急;③切实,实在,着实。“读书切戒在慌忙”中的“切”意思是();“切身须要急思量”中的“切”意思是()。 3.我们有时读书不要急躁,而要反复咀嚼、品味,这样才能体会出无穷的兴趣与意味来。表达这个意思的诗句是:“,。” 4.诗人认为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而与自己的内容则一定要细读深思。 5.关于读书,我们读过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请写出你积累的两句。 【参考答案】 1.B 2. ③① 3.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

4.暂且放过去切身相关 5.示例: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古人谈读书(两则) 聪与敏①,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不学者,自败者也。昏与庸②,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 [清] 彭端淑“破”与“有神”三字③,全是教人读书作文之法。盖④破其卷,取其神,非囫囵用其糟粕⑤也。蚕食桑而吐者丝,非桑也;蜂采花而所酿者蜜,非花也。读书如吃饭,善吃者长精神,不善吃者生痰瘤⑥。 —— [清] 袁枚 (选自《小学古诗文手册》上海人民出版社)[注释]①聪与敏:聪明和敏捷。②昏与庸:迟钝和平庸。③“破”“有神”出自杜甫诗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④盖:句首语气词,含有推论的意味。⑤糟粕:酒糟、豆渣之类粗劣的东西。这里比喻书中无用或不好的东西。 ⑥痰瘤:一种疾病,多因痰瘀积聚而成。 1.根据意思写出文中的汉字或词语。 (1)依靠、凭借。() (2)限制、阻碍。() (3)自求上进。() (4)形容整个儿。这里有不仔细咀嚼、消化的意思。() 2.把下列句子改写成现代汉语。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小学语文24课《延安,我把你追寻》知识点总结

统编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延安,我把你追寻》知识点 01 生字组词 延:yán(延安、延长、延迟) 昔:xī(昔日、往昔、今非昔比) 笋:sǔn(春笋、竹笋、笋干) 茅:máo(茅屋、茅草、茅舍) 炕:kàng(火炕、土炕、上炕) 旦:dàn(元旦、一旦、危在旦夕) 媚:mèi(妩媚、明媚、一笑百媚) 02 多音字 厦:shà(大厦)xià(厦门) 露:lù(雨露)lòu(露怯) 03 近义词 昔日一一往昔茁壮一一繁茂犹豫一一迟疑 明媚一一明净奥秘一一奥妙温热一一温暖 满目琳琅一一美不胜收顶天立地一一威风凛凛 04 反义词 破旧一一崭新辉煌一一暗淡昔日一一今朝 首壮一一柔弱明媚一一昏暗犹豫一一果断 美妙一一丑陋顶天立地一一低头折节 05 词语解释 追寻:跟踪寻找。 昔日:往日;从前。 茁壮:(动植物、年轻人、孩子)强壮;健壮。 叮咚:形容玉石、金属等撞击或水滴落下的声音。 清香:清淡的香味。 开荒:开垦荒地。 镢头:刨土用的一一种农具,类似镐。 雨后春笋:春天下雨后竹笋长得很多很快,比喻新事物大量出现。 满目琳琅:形容各种美好的东西很多(多指书籍或工艺品)。 茅屋:屋顶用茅草、稻草等盖的房子,大多简陋小。 犹豫:拿不定主意。

顶天立地:形容形象高大,气概雄伟豪迈。 信念:自己认为可以确信的看法。 06 句子解析 1.像翩翩归来的燕子,在追寻昔日的春光;像茁壮成长的小树,在追寻雨露和太阳。 第一小节通过两个比喻句,把我对延安的追寻比作是燕子对春光的追寻和小树对雨露和太阳的追寻。从而表现了我对延安追寻的急迫和必要。 2.追寻你,延河叮咚的流水,追寻你,枣园梨花的清香,追寻你,南泥湾开荒的镢头,追寻你,杨家岭讲话的会场。 叮咚的流水,实际是讲人们在延安度过的革命岁月。讲梨花的清香,实际上是讲毛主席等中央领导同志在这里从事的革命活动。讲开荒的镢头,实际是讲大生产运动中所体现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讲讲话的会场,实际是讲当年党中央和毛主席对中国革命的正确领导。 3.一排排高楼大厦像雨后春笋,一件件家用电器满目琳琅;我们永远告别了破旧的茅屋,却忘不了延安窑洞温热的土炕。航天飞机探索宇宙的奥妙,电子计算机奏出美妙的交响;我们毫不犹豫丢掉了老牛破车,但不能丢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 作者运用了对比、比喻等方法描写现代化建设的飞速发展。作者忘不了、丢不掉的是艰苦奋斗的伟大民族精神。 07 问题归纳 1.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诗的一、二两节写对于延安精神的追寻,三、四两节写实现现代化需要延安精神,五、六两节写追寻延安精神的重要性。 2.如果失去了延安精神会怎么样? 如果我们丧失了延安精神,就会变成没有灵魂的人。这样的人当然不可能向美好的未来展翅飞翔。 3.为什么要追寻延安精神? 因为追寻延安精神就是追寻信念、温暖、光明。 08 课文主题 本课是一首诗,诗的第一、二两节写对延安精神的追寻,第三、四两节写实现现代化需要延安精神,第五、六两节写追寻延安精神的重要意义。该诗表达了作者对延安精神的赞扬和对人们在现代化建设中继续发扬延安精神的希望。

2019秋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24月迹课文原文素材新人教版20190905177

24 月迹 我们这些孩子,什么都觉得新鲜,又常常什么都觉得不满足。中秋的夜里,我们在院子里盼着月亮,好久却不见出来,便坐回中堂里,放了竹窗帘儿闷着,缠着奶奶说故事。奶奶是会说故事的,说了一个,我们还要她再说一个……奶奶突然说:“月亮进来了!” 镜上了:原来月亮是长了腿的,爬着那竹帘格儿,先是一个白道儿,再是半圆,渐渐地爬得高了,穿衣镜上的圆便满盈了。我们都高兴起来,又都屏住气儿,生怕那是个尘影儿变的,会一口气吹跑了呢。月亮还在竹帘儿上爬,那满圆却慢慢儿又亏了,末了,便全没了踪迹,只留下一个空镜,一个失望。奶奶说:“它走了,它是匆匆的。你们快出去寻月吧。” 是玉玉的,银银的,灯光也没有这般亮的。院子的中央处,是那棵粗粗的桂树,疏疏的枝,疏疏的叶,桂花还没有开,却有了累(léi)累的骨朵儿了。我们都走近去,不知道那个满圆儿去哪儿了,却疑心这骨朵儿是繁星儿变的;抬头看着天空,星儿似乎就比平日少了许多。月亮正在头顶,明显大多了,也圆多了,清清晰晰看见里边有个什么东西。 我们都面面相觑(qù)了,倏(shū)忽间,哪儿好像有了一种气息,就在我们身后袅(niǎo)袅,到了头发梢儿上,添了一种淡淡的痒痒的感觉。似乎我们已在月里了,那月桂分明就是我们身后的这一棵了。 奶奶瞧着我们,就笑了:“傻孩子,那里边已经有人了呢。” “谁?”我们都吃惊了。 “嫦(cháng)娥(é)。”奶奶说。 “嫦娥是谁?” “一个女子。” 哦,一个女子。我想:月亮里,地该是银铺的,墙该是玉砌的,那么好个地方,配住的一定是十分漂亮的女子了。 “有三妹漂亮吗?” “和三妹一样漂亮的。” 三妹就乐了:“啊啊,月亮是属于我的了!” 三妹是我们中最漂亮的,我们都羡慕起来;望着她的狂样儿,心里却有了一丝嫉(jí)妒(dù)。我们便争执起来,每个人都说月亮是属于自己的。 奶奶说:“月亮是每个人的,它并没走,你们去找它吧。” 我们越发觉得奇了,便在院里找起来。妙极了,它真没有走掉,我们很快就在葡萄叶儿上、瓷(cí)花盆儿上、爷爷的锨(xiān)刃(rèn)儿上找到了。我们来了兴趣,竟寻出院门。 院门外是一条小河。河水细细的,却漫着一大片的净沙,全没白日那么的粗糙,灿烂地闪着银光。我们从沙滩上跑过去,弟弟刚站到河的上湾,就大呼小叫:“月亮在这儿!” 妹妹几乎同时在下湾喊道:“月亮在这儿!” 我两处去看了,两处的水里都有月亮,沿着河边跑,哪一处的水里都有月亮了。我们都看向天上,我突然又在弟弟妹妹的眼睛里看见了小小的月亮。我想,我的眼睛里也一定是会有的。噢(ō),月亮竟是这么多:只要你愿意,它就有了哩。

四年级语文上册24课教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24课教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24课教案1 学习目标 1.能流利正确地朗读课文。 2.能正确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教育学生给予比被给予更快乐。 一、情境导入 1.今天,我带来几件小礼物,奖给昨天家庭作业做的好的同学。给学生发礼物,请获奖者谈一谈此时的心情。 2.教师小结,得到是快乐的,其实给予更快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给予是快乐的》。希望同学们大胆地提出问题,学完课文将根据大家的提问,评选最佳问题和最佳提问人。 二、感知发现 1.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2.学生提问,师生共同评价问题的质量。(估计学生会提出:谁给予谁?在怎样的情况下给予的?给予了什么?)从好的问题中小结发现的方法,即针对课题提问时,要抓住关键词“给予”进行思考。 3.学生选择好的问题朗读思考。 4.交流,请学生回答。(随机板书) 新车坐车、停车承诺 保罗的哥哥保罗、保罗小男孩、小男孩弟弟 坐车、观光给予是快乐的 保罗小男孩及其弟弟、小男孩保罗 5.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板书简要地复述课文的内容。 三、感悟发现 1.教师引导:哪一个给予最珍贵? 2.学生朗读思考,并在小组合作中讨论。 3.交流。指名发言。引导学生展开争论,在思维的碰撞中进一步理解课文。

4.由于给予,圣诞前夜,保罗、小男孩、小男孩的弟弟都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各有什么难忘? 3.学生朗读思考,并在小组合作中讨论。 4.交流,各组派代表发言。要帮助学生打开思维,根据三个人的实际情况进行丰富、合理的想象。 四、鉴赏发现 1.朗读课文思考:你认为课文在选材、描绘等方面有哪些优点值得我们学习? 2.讨论并有感情地朗读。(学生可能会提出:人物的语言描述的具体。以此为锲机,引导学生体会说话的语气,并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 五、质疑问难 1.学习中遇到哪些不懂的问题? 2.学生质疑,共同讨论解决。同时评价问题的质量。从好的问题中小结发现的方法,即不能一有疑就问,应在深入思考后,的确无法解决问题才可以提问,问题要有助于对课文的深入思考。 六、总结表彰 1.请学生谈一谈学习的收获可包括对课文的理解、提问的方法等。(学生可能会提出:我知道了给予是快乐的。以此引导学生填空:保罗的哥哥因为而感到快乐, 小男孩因为而感到快乐,保罗因为而感到快乐,我也曾因为而感到快乐。让学生从生活实际中进一步受到助人为乐的教育。) 2.师生共同评选最佳问题、最佳提问人,赠送小礼品,颁发荣誉证书。 七、实践活动 本课故事性强,人物角色鲜明,对话较多。让学生把课文改写成剧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排练,再组织汇报表演,评选最佳小演员。 四年级语文上册24课教案2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诗文,体会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理解重点词句,理解全诗意思。

24、给予是快乐的课堂实录

一:课前交流: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教室里有这么多的老师和我们一起学习,你们高兴吗? 生:高兴。 师:同学们想一想,一个人高兴经常会有怎样的表现呢? 生:笑 师:你们会笑吗? 生齐:会! 师:那么我们来做一个小游戏,看看你们究竟会不会笑?我来说,你们来表现,请同学们面向台下的老师们,让他们来做个裁判! 师:微笑--笑眯眯--哈哈大笑---冷笑,冷笑可不代表高兴呀!上课 二:导入 师:是啊!老师今天给同学们上课,心理非常高兴,非常开心。那么同学们在平时的生活中有没有开心、快乐地事呢?(板书:快乐)生:学生交流 师:(板书:快乐)大家说得非常好。在生活中,当我们认识一个新朋友的时候是快乐的,得到一件礼物时是快乐,受到表扬时是快乐的……可是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作者却得出了这样的感受。(板书完成课题:给予是快乐的)请大家齐读课题。 师:同学们齐读课题《给予是快乐的》 师:同学们注意这个词(给予)怎么读?

师:给还可以怎么读? 生:给(gei) 师:给是个多音字,同学们读得非常准确,学得更好。那你知道给予这个词是什么意思么? 师:同学们真是聪明,是啊!给予就是付出。付出就是一种快乐,让我们把这种快乐读出来吧! 生:读题。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为什么说给予、付出是一种快乐呢?让我们走课文,走进主人翁的内心世界,感知这种与众不同的快乐!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教师巡视) 生:读 师:谁来告诉老师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课文讲述了圣诞节前夜,保罗偶然结识了一个生活贫困的小男孩,在短暂的相处中,小男孩的言行强烈地震撼了保罗的心灵,使他深深体会到“给予是快乐的”。 师:说得真完整,你真是一个会学习的孩子。 四、品读课文词句,评析两次错误: 师:同学们,初读了课文,课文中的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深深地打动了我们,强烈震撼了保罗的心灵。面对保罗的新车,小男孩的表现让保罗的判断一错——。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4课-30课

24、梅兰芳 教学目的: 1、认读10个生字,学会本课17个字,以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朗读课文,说说写了梅兰芳哪几件事,并试着分别用课文中的词语概括出来。 4、能过学习、理解课文,体会文中重点词语、句子的含义。 5、激发学生对梅兰芳的尊敬以及热爱中华民族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梅兰芳其人以及他强烈的爱国精神和民族自豪感。 2、结全课文内容理解“茫茫青史,为了爱国而摔破饭碗的‘优伶‘,有几人欤这句话。 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 1、扫清文字障碍,初步感知课文的内容。 2、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读写文中的词语。 3、初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4、朗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梅兰芳哪几件事,并试着分别用课文中的词语概括出来。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 1、板书课题:梅兰芳。 同学们,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想知道吗? 2、出示自探提示 (1)、梅艳芳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本文讲述了梅艳芳的什么事迹? (3)你从梅兰芳身上的精神体会到什么? 二、解疑合探 1、自由读课文,要求: (1)画出生词,边读课文边认,注意读准字音。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词。 2、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生字词。 (2)要求学生掌握新词。 (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教师点拨。 3、指导分段。 (1)默读课文,把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弄清楚,再想想哪几个自然段可以合并成一个结构段。 (2)讨论分段。 第一段(1~4):1937年,由海沦陷,梅兰芳拒绝日本人的邀请。 第二段(5、6):写梅兰芳来到香港,毫不犹豫地将艺术让位于民族气节。 第三段(7~12):写香港沦陷了,梅兰芳为了拒绝日本人的邀请,蓄须宣告不再登台演出。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组第24课《给予是快乐的》同步训练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组第24课《给予是快乐的》同步训练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基础题 (共17题;共94分) 1. (4分)看拼音写词语。 jiàn gélǎn duòpíng héng shān hóng bào f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10分)比较形近字组词 诞_______ 模_______ 烦_______ 饶_______ 予_______ 延_______ 摸_______ 项_______ 绕_______ 于_______ 3. (4分)一字组多词。 孤_______ _______ 遥_______ _______ 4. (4分)读拼音,写字词。 ①几个小gū niang _______正在táo _______林里玩耍。 ②我的叔叔是一名yóu dì yuán _______,平时工作很忙,奶奶经常叮嘱叔叔要zhù yì xiū xi _______。 5. (8分)选择正确的字填在横线上 企乞 _______盼 _______讨 _______图 _______怜 忠衷 _______诚热_______ _______肠_______实

6. (5分)看拼音写词语。 lǎn duòlián jiépíng héng kuàyuècāng bái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4分)请你选择正确的读音。 对_______ A.duì B.diù 秋_______ A.qiū B.qīu 肚_______ A.dù B.bù 儿_______ A.ér B.ré 8. (10分)看拼音,写词语 ān jìng qiáng bìguīzéfēng shōu yóu piào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líshùkǎn c hái lǚxíng jǐn zhāng bào y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8分)看拼音写汉字。 xiábǐyíguì 海______________岸_______植_______花 xí jīkōng kuàng huái bào bāo _____________________同_______ 10. (4分)看拼音写词语。 hǎi xiátái wān yí zhígǔ ròu tóng bāo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2分)我来选词填空。 显然竟然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月迹》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月迹》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目标: 1、会认“妒、袅”等6个生字,读准“悄、累”这2个多音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月亮的足迹都会出现在哪里,品味月色的美。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 3、理解“月亮是属于我们的,每个人的”的含义。体会孩子的童真、童心、童趣,能说出作者通过寻找月迹所要表达的感情。 教学重点把握寻月过程中孩童的心理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 教学难点赏读文章,理解月亮代表的情感和寓意。 教学策略 1、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展示孩子们寻月踪迹,同时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进行感悟、诵读,真切地了解孩子们追求美好事物的情怀。 2、加强朗读指导与训练,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3、把握寻月过程中孩童的心理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认识文中奶奶的形象,理解“月亮是属于我们的,每个人的”这个句子的含义。抒发人们期盼美好事物,人人都能享有的纯真愿望。。课前准备: 1、预习提纲 (1)搜集与月亮有关的资料和古诗词。 (2)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3)再读课文,理清寻月踪迹,把握寻月过程中孩童的心理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 (4)回读课文,能说出作者通过寻找月迹所要表达的感情。 (5)体会作者采用了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抒发情感。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1、师:月亮,是中国人心中永恒的情结,那温润晶莹的月色曾经牵动了多少文人墨客的情思!那么,在孩子的眼里,月亮又是怎样的呢?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进著名作家贾平凹为我们营造的澄澈透明的童心世界,一起去寻找美好的月迹。(板书:月迹/贾平凹) 2、作者资料。(贾平凹在陕西农村长大,父母为他取名平娃,“娃娃”的“娃”,长大后就用陕西方言中的“凹”来代替了“娃”)

24给予是快乐的

24* 给予是快乐的 这是一篇记叙文,记叙了保罗在圣诞节之夜与一个小男孩在短暂的接触中,由误解到理解的变化过程,提示了“给予是快乐的”这一人生哲理。 课文共分13自然段,可分为3大段。 第一段,保罗以为小男孩自己想得到新车,结果错了。 第二段,写保罗以为小男孩想坐车炫耀自己,又错了。 第三段,写保罗与小男孩兄弟俩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并懂得了“给予是快乐的”这一道理。 课文篇幅短小,结构紧凑,很适于学生朗读、复述;文中小男孩面对新车的种种表现和保罗由此产生的心理变化交替叙述,使故事情节一波三折,引人入胜,很容易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文章结尾点题,提示中心的写法既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又易于学生迁移运用,教师在教学时要发挥教材的这些优势。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炫耀”、“懂得”造句。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能联系全文、掌

握表现中心思想的句子的含义。 4、凭借课文的具体语言材料,获得“给予是快乐”的真切感受,激发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思想情操。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能从人物的言语和行为中体会他们的心理,并凭借具体语言材料,在反复的朗读中获得“给予是快乐”的真切感受。 教学难点: 领悟“给予是快乐的”的内涵,懂得要从小树立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人生态度,培养高尚情操。 教案一 2课时。 【设计思路】 根据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课题入手去探究文本内容。 第一课时重在指导学生读通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段落结构,弄清文章中三个人物之间的关系。 第二课时围绕“(谁)把(什么)给予(谁)?”这个句式,让学生练习说话,说说课文中人物之间的关系。再引导学生细读课文: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2019-2020学年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六组第24课《给予是快乐的》同步练习A卷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2019-2020学年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六组第24课《给予是 快乐的》同步练习A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基础运用 (共5题;共30分) 1. (4分)我能写词语。 hào zhào nuò yán dǎn qièzhū wèi wán bì ɡuī zhào fù jīnɡ qǐnɡ zu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10分)照样子,写词语。 又大又圆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3. (6分)填上合适的词语。 _______的心灵 _______的情况 _______的骗局 _______的婚礼 4. (8分)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①_______飞到哪里,蜜蜂_______可以回到原处。 ②_______它们逆风而飞,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_______它们确确实实飞回来了。 ③蜜蜂靠的_______超常的记忆力,_______一种我无法解释的本能。 5. (2分)选择题。 (1)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 . “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中“断”字的意思是“一定”。 B . 欧阳询是唐初著名的书法家。他的楷书用笔方整,笔力刚劲。 C . 我们可以用从读一篇文章到读整本书的方法来找书读。 D . 叶文玲的读书经历是:看小画片——看连环画——读中外小说——读文艺书籍。 (2)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①也有的似乎已经看懂了,其实不大懂,后来有了一些实际知识,才真正懂得它的意思。 ②有的书昨天看不懂,过些日子再看才懂得。 ③或者一本书读了前面有许多不懂的地方,读到后面才豁然贯通。 ④经验证明,有许多书看一遍两遍还不懂得,读三遍四遍就懂得了。 ⑤因此,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益。 A . ⑤②①③④ B . ④①②③⑤ C . ④③②①⑤ D . ②③①⑤① 二、语言表达 (共1题;共5分) 6. (5分)《三国演义》塑造了许多有血有肉的英雄人物。假如今天有机会让你来演一个角色,你最想演谁?说说你自我推荐的理由,特别要谈到自己对这个人物的认识哟。 三、阅读理解 (共2题;共34分) 7. (24分)阅读课内选段,回答问题。 木瓜熟了。一个木瓜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咕咚”! 兔子吓了一跳,拔腿就跑。小猴子看见了,问他为什么跑。兔子一边跑一边叫:“不好啦,‘咕咚’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给予是快乐的》优秀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给予是快乐的》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给予是快乐的》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讲述了圣诞节前夜,保罗偶然结识了一个生活贫困的小男孩,在短暂的相处中,小男孩的言行强烈地震撼了保罗的心灵,并被小男孩只求奉献不求索取的精神所感染,也将关爱送给了小男孩和他的弟弟,从而深切地感受到“给予是快乐的”。 【教学设想】 《给予是快乐的》这篇略读课文内容浅显易懂,以学生的自读自悟为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老师可以利用自己的生活实际,感受给予的快乐。从而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并引导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男孩和保罗的心理活动和内心感受。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明白“给予是令人快乐的”这一句话的含义, 激发学生助人为乐、乐于奉献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从小男孩的语言动作体会小男孩的心理活动,理解保罗的心理感受。 【教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初步感知 1.大家开心吗?什么时候最开心呢?谁能说说自己记忆中开心的一幕呢? 2.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的课文《给予是快乐的》(板书课题) 3.给予:正音、理解、读题。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说话,进而学习新知识。】 二、自读自悟,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找出让你意外的句子。 出示:保罗以为男孩希望也有一个这样的哥哥。 男孩却说:“我希望自己也能当这样的哥哥。” (1)为什么保罗会产生这样的想法?再读课文,找一找,划一划。(动作、神态、语言) (2)“这样的哥哥”是个怎样的哥哥?(指名找出相关的句子。) (3)说话训练: a 这样的哥哥,就是(不管男孩有什么都会给予弟弟。) b 这样的哥哥,就是(把弟弟的快乐当成自己的快乐。) 出示:“看见了吗?很漂亮,对不对?这是他哥哥送给他的圣诞礼物!将来,我也要送你一辆这样的新车。到那时候,你就可以坐在车里,亲眼看看我跟你讲的那些好看的圣诞礼物了。” 齐读这句话,想想这句话的意思。 (1)小男孩在说这句话时心里在想什么?(要把快乐给予弟弟) (2)保罗在没听到这句话时,是怎样想的? (认为这个小男孩想在邻居面前炫耀下:他是坐新车回家的。)

24 给予是快乐的(教案)完整版通用

24*给予是快乐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 3.体会保罗和小男孩的心理活动,从字里行间感受小男孩美好的心灵。 从文中人物的语言和行为中体会小男孩的心理活动和心理感受。 体会“给予是快乐的”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激发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精神。 1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你觉得什么时候你是最快乐的?(学生自由发言)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有关快乐的文章,看看文中的人物对快乐有什么新的认识。大家齐读课题《给予是快乐的》。 [板书课题:给予是快乐的] 看到“给予”两字,我们会想到曾经学过的一篇文章《给予树》,你们还记得“给予”是什么意思吗? 明确:“给予”就是能够帮助别人,为别人付出,作出奉献。 二、初步感知 1.教师播放配乐朗读。思考:这篇课文讲的是谁在给予?谁又在接受别人的给予呢?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男孩、保罗、保罗的哥哥在给予;男孩的弟弟、保罗、男孩在接受给予。 2.学生小组合作自学课文,画出文中的生字词,并利用工具书了解词语意思。 教师点拨:宽裕,指宽绰富余;饶有兴趣,指兴趣很浓。 三、整体感知 1.读文章后,找出课文中最快乐最令人难忘的自然段,并说说读懂了什么? 明确:第5、第11自然段;湿润、喜悦、难忘。 2.课文写了保罗和小男孩的几次对话?分别是在什么时候? 明确:两次;看车时、坐车出去时。 3.当小男孩惊叹地说:“哇!我希望……”保罗是怎么想的呢?小男孩到底希望什么呢? 学生发言,教师明确:保罗以为小男孩希望也有一个这样的哥哥;男孩却希望自己也能够当这样的哥哥。 4.小男孩说“希望自己也能当这样的哥哥”的目的是什么?你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想当这样的哥哥? 明确:像保罗哥哥一样给自己弟弟带来快乐;指出相关句子。 5.保罗以为开新车送小男孩回家,小男孩是想在小朋友面前神气一下。其实,小男孩是想做什么呢? 明确:想告诉弟弟自己将来也会送他一辆新车。 6.保罗知道了小男孩的想法后,是怎样做的? 学生发言,教师明确:下了车,把小弟弟抱进车里。 小男孩想给予弟弟一辆新车。大家再读读,小男孩还想给予弟弟什么? 学生思考,教师启发:同学们,小男孩的弟弟脚有残疾,不能像正常人一样去行走,难免会自卑,小男孩还想给予弟弟……(生活的勇气,生活的希望,信心。)现在,你对小男孩有了新的认识吗?(学生交流)能把你的感动、敬佩之情读出来吗?自己练习,指名读,配乐齐读。 这种令保罗出乎意料的感动文中还有吗? 明确:保罗以为小男孩希望也有一个这样的哥哥,其实小男孩是希望自己也能当这样的哥哥。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延安,我把你追寻》教案设计

24* 延安,我把你追寻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这首诗,领会延安精神,使学生懂得发扬延安精神的重要。 2.了解全诗结构,理解诗中的重点词语、句子。 3.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诗中重点语句,了解诗中所说的具体事物的含义。 2.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 教学过程: 一、介绍背景和作者 延安是中国革命的摇篮。它记载中国革命的历史,是一本真实的教科书。它凝聚了共产党人的精神,谱写了中国革命闪光的篇章。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歌,《延安,我把你追寻》。 这节课,我们要通过学习,了解课文的结构,理解诗中的重点词、句,体会课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同时还要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理解文中重点词语 1.让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过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2.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理解词语。 3.集体讨论重点词语。 教师可将学生小组讨论后仍不理解的词语投影出来,指导全班同学共同理解。 三、理清全诗结构 1.让学生自由读全文,边读边思考:每一节各讲了什么?全诗可以分为几部分?用笔 标出来。 2.学生通过认真朗读,可以说出全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2节),讲了对于延安精神的追寻。 第二部分(3、4节),讲了实现现代化需要延安精神。 第三部分(5、6节),讲了追寻延安精神的重要。 3.分三部分指名朗读全诗,加深学生对全诗整体结构的认识。

四、学习第一部分 1.自由读第一部分,边读边思考,诗人追寻枣园、延河、南泥湾、杨家岭这些地方,是在追寻什么? 2.接着可以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分小组讨论。 3.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进行理解。 学生能够说出诗人实际上是在追寻延安精神,那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精神,是蓬 勃向上的精神。 4.在理解了诗句之后,教师可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 五、学习第二部分 1.让学生自由读第二部分,边读边思考“我们毫不犹豫地丢掉了老牛破车,却不能 丢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什么? 2.接着,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这两句诗。 学生结合前两句“航天飞机探索宇宙的奥秘,电子计算机奏出美妙的交响”。可 以说出“老牛破车”代表过去落后的生产条件,这种落后的生产条件没有什么可留 恋的,应该“毫不犹豫地丢掉”。“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从字面上看是说延 安的宝塔山高耸入云,恰如脊梁一般。从深一层看,宝塔山代表延安,也代表延安 精神,它是我们民族的支柱、精神脊梁,是我们绝对“不能丢”的。 3.理解了这两句话,教师可进一步提问这一部分中还有哪些诗句也表达了这样的意 思?学生可以很快找出另外一句话:“我们永远告别了破旧的茅屋,却忘不了延安 窑洞温热的土炕。” 4.教师可进一步引导:“破旧的茅屋”指什么?“延安窑洞温热的土炕”又指什么? 学生可以理解出“破旧的茅屋”是过去贫穷的生活条件,今天,生活富裕了,经 济发展了,这种贫穷的生活也一去不复返了。当年在“温热的土炕”上,共产党人、 革命战士同老百姓同吃同住,聊家常,那种在革命战争中亲密的军民关系,火热的 斗争生活,是我们忘不了,也是我们不应该忘记的。 5.教师在指导学生理解这两句话的同时,还应该通过自己的范读和导读来指导学生 朗读,通过朗读,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