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CEL-GPPCH气相光催化微型反应装置是在GPPC气相催化装

CEL-GPPCH气相光催化微型反应装置是在GPPC气相催化装

CEL-GPPCH气相光催化微型反应装置是在GPPC气相催化装
CEL-GPPCH气相光催化微型反应装置是在GPPC气相催化装

CEL-GPPCH 气相光催化微型反应装置是在GPPC气相催化装置上的跨越式升级。

气相光催化在线测试系统主要应用于连续相光催化,气固相光催化,气液反应光催化,在污染物降解,催化合成,硫化反应,热催化等领域获得很好的应用;尤其在光催化二氧化碳CO2还原、光电催化活性评价、VOC的降解分析(非甲烷总烃的降解分析)、苯系物的降解分析、国标乙醛的降解分析、甲醛的光催化、汽车尾气氮氧化物的降解分析、光催化的固氮反应等。

*CEL-GPPCH 气相光催化微型反应装置设计方案采用国际引进的标准PID工艺流程设计,装置主要元器件均采用国内外知名品牌:如气体减压阀、背压阀采用美国TESCOM、质量流量计采用Seven Star,压力表采用布莱迪,主要管阀件采用德国FITOK耐高温阀等。* 系统管路和阀门均采用耐高温材料,常温~200℃连续可调。

* 系统内的参数控制均由电脑软件反控控制(压力、温度、流速等)。

* 整套装置的反应器主体材质采用耐高温和耐腐蚀性能较好的不锈钢材质,其它主要材质采用316SS或316L的。

* 装置配置二个气路进料和一个液路进料。气路经过减压阀减压后提供给质量流量计控制和计量。预热器和预热炉采用立式安装,预热器采用盘管与混合罐一体的结构,可以增大其换热面积与混合效果,预热炉采用单段控温的筒式炉加热

* 控制仪表采用英国WEST品牌仪表与计算机联合控制。并设置多级关联的保护系统,确保装置系统的设备和操作人员的安全。

*装置框架设计采用国际化标准的铝合金型材搭建而成。

* 建立高质量高水平的,适应于不同条件下的实验装置。能够实现不同工艺条件下催化剂活性的评价;能够满足同种催化剂不同工艺的工艺条件的研究。

催化加氢总结

催化加氢学习知识总结 一、概述 催化加氢是石油馏分在氢气的存在下催化加工过程的通称。 ?炼油厂的加氢过程主要有两大类: ◆加氢处理(加氢精制) ◆加氢裂化 ?加氢精制/ 加氢处理 ◆产品精制 ◆原料预处理 ◆润滑油加氢 ◆临氢降凝 ?加氢裂化 ◆馏分油加氢裂化 ◆重(渣)油加氢裂化 ?根据其主要目的或精制深度的不同有: ◆加氢脱硫(HDS) ◆加氢脱氮(HDN) ◆加氢脱金属(HDM) 加氢精制原理流程图 1-加热炉;2-反应器;3-分离器; 4-稳定塔;5-循环压缩机 ◆加氢裂化:在较高的反应压力下,较重的原料在氢压及催化剂存在下进行裂解和加 氢反应,使之成为较轻的燃料或制取乙烯的原料。可分为: ●馏分油加氢裂化 ●渣油加氢裂化 加氢精制与加氢裂化的不同点:在于其反应条件比较缓和,因而原料中的平均分子量和分子的碳骨架结构变化很小。 二、催化加氢的意义

1、具有绿色化的化学反应,原子经济性。 催化加氢一般生成产物和水,不会生成其它副产物(副反应除外),具有很好的原子经济性。绿色化学是当今科研和生产的世界潮流,我国已在重大科研项目研究的立项上向这个方向倾斜。 2、产品收率高、质量好 普通的加氢反应副反应很少,因此产品的质量很高。 3、反应条件温和; 4、设备通用性 三、国内外几家主要公司的馏分油加氢裂化催化剂 四、加氢过程的主要影响因素 1 反应压力 反应压力的影响往往是通过氢分压来体现的,系统的氢分压取决于操作压力、氢油比、循环氢纯度和原料的汽化率等 ①汽油加氢精制 ?氢分压在2.5MPa~3.5PMa后,汽油加氢精制反应的深度不受热力学控制,而是取 决于反应速度和反应时间。 ?在气相条件下进行,提高反应压力使汽油的反应时间延长,压力对它的反应速度影 响很小,因此加氢精制深度提高。 ?如果压力不变,通过氢油比来提高氢分压,则精制深度下降。 ②柴油加氢精制 ?在精制条件下,可以是气相也可是气液混相。 ?处于气相时,提高反应压力使汽油的反应时间延长,因此加氢精制深度提高。 ?但在有液相存在时,提高压力将会使精制效果变差。氢通过液膜向催化剂表面扩散

催化裂化装置的主要设备

催化裂化装置的主要设备 百克网:2008-5-30 14:50:14 文章来源:本站 催化裂化装置设备较多,本节只介绍几个主要设备。 一、提升管反应器及沉降器 (一)提升管反应嚣 提升管反应器是进行催化裂化化学反应的场所,是本装置的关键设备。随装置类型不同 提升管反应器类型不同,常见的提升管反应器类型有两种: (1)直管式:多用于高低并列式提升管催化裂化装置。 (2)折叠式:多用于同轴式和由床层反应器改为提升管的装置。 图5—8是直管式提升管反应器及沉降器示意图 提升管反应器是一根长径比很大的管子,长度一般为30~36米,直径根据装置处理量决 定,通常以油气在提升管内的平均停留时间1~4秒为限确定提升管内径。由于提升管内自下而上油气线速不断增大,为了不使提升管上部气速过高,提升管可作成上下异径形式。 在提升管的侧面开有上下两个(组)进料口,其作用是根据生产要求使新鲜原料、回炼 油和回炼油浆从不同位置进入提升管,进行选择性裂化。

进料口以下的一段称预提升段(见图5—9),其作用是:由提升管底部吹入水蒸气(称预 提升蒸汽),使由再生斜管来的再生催化剂加速,以保证催化剂与原料油相遇时均匀接触。 这种作用叫预提升。 为使油气在离开提升管后立即终止反应, 提升管出口均设有快速分离装置,其作用是使 油气与大部分催化剂迅速分开。快速分离器的 类型很多,常用的有:伞帽型,倒L型、T型、 粗旋风分离器、弹射快速分离器和垂直齿缝式 快速分离器(分州如图5—10中a、b、c、d、e、f所示)。 为进行参数测量和取样,沿提升管高度还 装有热电偶管、测压管、采样口等。除此之外,提升管反应器的设计还要考虑耐热,耐磨 以及热膨胀等问题。 (二)沉降器 沉降器是用碳钢焊制成的圆筒形设备,上段为沉降段,下段是汽提段。沉降段内装有数 组旋风分离器,顶部是集气室并开有油气出口。沉降器的作用是使来自提升管的油气和催化剂分离,油气经旋风分离器分出所夹带的催 化荆后经集气室去分馏系统;由提升管快速分 离器出来的催化剂靠重力在沉降器中向下沉 降,落入汽提段。汽提段内设有数层人字挡板 和蒸汽吹入口,其作用是将催化剂夹带的油气用过热水蒸气吹出(汽提),并返回沉降段,以便减少油气损失和减小再生器的负荷。 沉降器多采用直筒形,直径大小根据气体(油气、水蒸气)流率及线速度决定,沉降段线速一般不超过0.5~0.6米/秒。沉降段高度由旋风分离器科腿压力平衡所需料腿长度和所 需沉降高度确定,通常为9~12米。 汽提段的尺寸一般由催化剂循环量以及催化剂在汽提段的停留时间决定,停留时间一般 是1.5~3分钟。 二、再生器

第四章气-固相催化反应宏观动力学

第四章 气-固相催化反应宏观动力学 在多孔催化剂进行的气-固相催化反应由下列几个步骤所组成: ① 反应物从气相主体扩散到催化剂颗粒的外表面。 ② 反应物从外表面向催化剂的孔道内部扩散。 ③ 在催化剂内部孔道所组成的那表面上进行催化反应。 ④ 产物从那表面扩散到外表面。 ⑤ 产物从外表面扩散到气流主体。 ①、⑤称为外扩散;②、④称为内扩散;③为本征动力学所描述,存在传质、传热现象(传质系数、传热系数), 描述以上五个步骤的模型称为宏观动力学模型。 §4.1气-固相催化反应的宏观过程 一、气-固相催化反应过程中反应组分的浓度分布 以催化活性组分均匀分布的球形催化剂为例,说明催化反应过程中反应物的浓度分布。 死区:可逆反应,催化剂颗粒中反应物可能的最小浓度是颗粒温度夏的平衡浓度C *A ,如果在距中心半径R d 处反应物的浓度接近平衡浓度,此时,在半径R d 颗粒内催化反应速率接近于零,这部分区域称为“死区”。 二、 内扩散有效固子与总体速率 内扩散 内表面上的催化反应 }同时进行,使催化剂内各部分的反映速率并不一致,越接近于外表面,反 应物浓度↗,产物浓度↘,颗粒处于等温时,越接近于外表面,单位内表面上催化反应速率↗,内扩散有效因子(或内表面利用率)ζ: 等温催化剂单位时间颗粒中实际反应量与按外表面组分浓度及颗粒内表面积计算的反应量之比。 i A s S A s S C f k dS C f k i )()(0 ?= ζ K S 为按单位内表面积计算的催化反应速率常数。 S i 为单位体积催化床中催化剂的内表面积。 定态下,单位时间内催化剂颗粒外表面由扩散作用进入催化剂内部的反应组分量与单位时间内整个催化剂颗粒中实际反应的组分量相等,所以 速率 及内表面积计算的反映按反应组分外表面浓度梯度计算的扩散速率按反应组分外表面浓度= ζ 即单位时间内从气流主体扩散到催化剂外表面的反应组分量也必等于颗粒内实际反应量, C A C C C C C C A P P

催化裂化的装置简介及工艺流程样本

催化裂化装置简介及工艺流程 概述 催化裂化技术发展密切依赖于催化剂发展。有了微球催化剂,才浮现了流化床催化裂化装置;分子筛催化剂浮现,才发展了提高管催化裂化。选用适当催化剂对于催化裂化过程产品产率、产品质量以及经济效益具备重大影响。 催化裂化装置普通由三大某些构成,即反映/再生系统、分馏系统和吸取稳定系统。其中反映––再生系统是全装置核心,现以高低并列式提高管催化裂化为例,对几大系统分述如下: (一)反映––再生系统 新鲜原料(减压馏分油)通过一系列换热后与回炼油混合,进入加热炉预热到370℃左右,由原料油喷嘴以雾化状态喷入提高管反映器下部,油浆不经加热直接进入提高管,与来自再生器高温(约650℃~700℃)催化剂接触并及时汽化,油气与雾化蒸汽及预提高蒸汽一起携带着催化剂以7米/秒~8米/秒高线速通过提高管,经迅速分离器分离后,大某些催化剂被分出落入沉降器下部,油气携带少量催化剂经两级旋风分离器分出夹带催化剂后进入分馏系统。 积有焦炭待生催化剂由沉降器进入其下面汽提段,用过热蒸气进行汽提以脱除吸附在催化剂表面上少量油气。待生催化剂经待生斜管、待生单动滑阀进入再生器,与来自再生器底部空气(由主风机提供)接触形成流化床层,进行再生反映,同步放出大量燃烧热,以维持再生器足够高床层温度(密相段温度约650℃~680℃)。再生器维持0.15MPa~0.25MPa(表)顶部压力,床层线速约0.7米/秒~1.0米/秒。再生后催化剂经淹流管,再生斜管及再生单动滑阀返回提高管反映器循环使用。 烧焦产生再生烟气,经再生器稀相段进入旋风分离器,经两级旋风分离器分出携带大某些催化剂,烟气经集气室和双动滑阀排入烟囱。再生烟气温度很高并且具有约5%~10%CO,为了运用其热量,不少装置设有CO锅炉,运用再生烟气产

催化氢化反应安全操作规范讲义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催化氢化反应安全操作规范讲义 篇一:精细化工之氢化反应的控制 精细化工之氢化反应的过程控制 一、前言 精细化工是生产精细化学品的化工行业,主要包括医药、染料、农药、涂料、表面活性剂、催化剂,助剂和化学试剂等传统的化工部门,也包括食品添加剂、饲料添加剂、油田化学品、电子工业用化学品、皮革化学品、功能高分子材料和生命科学用材料等近20年来逐渐发展起来的新领域,通 常具有以下特点: 1.品种多,更新换代快; 2.产量小,大多以间歇方式生产; 3.由于具有功能性或最终使用性,因此要求产品质量高; 4.技术密集高,要求不断进行新产品的技术开发和应用技术的研究,重视技术服务; 5.设备投资较小; 根据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推进化工企业自动化控制及安全联锁技术改造工作的意见”的要求,根据国内现

行的危险度评价法,从物质、容量、温度、压力和操作等5 个方面,对化工企业各装置的危险度大小进行综合分析,危险等级在高度及以上(危险度分值≥16)的化工生产、储存装置,重点是硝化、氧化、磺化、氯化、氟化、重氮化、加氢反应等危险工艺的化工生产装置,进行化工企业自动化控制及安全联锁技术的改造。由于,精细化工生产过程与一般大化工、石油化工生产具有不同的特点与要求,对它的生产过程进行控制一直是行业内推行的难点,不论是他的环境控制、还是安全控制或者是他的工艺控制都是较难实施的问题。本文仅就精细化工的特点,结合安全改造实施的具体要求,讨论一下具体实施工作中的经验与看法,供大家参考。 二、氢化反应的特点 氢化是有机化合物与氢分子的反应,在医药化工领域,氢化一般有如下两种类型:不饱和键的氢化、脱去某些保护基团(又称氢解)。 在氢化中,高压可以可增加氢在溶剂中的溶解度,氢压对反应速度的影响可以是线性的,也可以是二次方的,甚至更强烈的影响。因此,氢化反应大多采用高压工艺环境。 另外,催化剂在氢化反应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大部分氢化都是在催化剂的催化下才得以完成的。 篇二:高压氢化釜操作要点 高压反应釜的操作过程分为安装、加氢、取样、泄氢、

炼油生产安全技术—催化裂化的装置简介类型及工艺流程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炼油生产安全技术—催化裂化的装置简介类型及工 艺流程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Mechanism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8978-61 炼油生产安全技术—催化裂化的装置简介类型及工艺流程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管理机制、管理原则、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机构进行设置固定的规范,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一、装置简介 (一)装置发展及其类型 1.装置发展 催化裂化工艺产生于20世纪40年代,是炼油厂提高原油加工深度的一种重油轻质化的工艺。 20世纪50年代初由ESSO公司(美国)推出了Ⅳ型流出催化装置,使用微球催化剂(平均粒径为60—70tan),从而使催化裂化工艺得到极大发展。 1958年我国第一套移动床催化裂化装置在兰州炼油厂投产。1965年我国自己设计制造施工的Ⅳ型催化装置在抚顺石油二厂投产。经过近40年的发展,催化裂化已成为炼油厂最重要的加工装置。截止1999年底,我国催化裂化加工能力达8809。5×104t/a,占

一次原油加工能力的33.5%,是加工比例最高的一种装置,装置规模由(34—60)×104t/a发展到国内最大300×104t/a,国外为675×104t/a。 随着催化剂和催化裂化工艺的发展,其加工原料由重质化、劣质化发展至目前全减压渣油催化裂化。根据目的产品的不同,有追求最大气体收率的催化裂解装置(DCC),有追求最大液化气收率的最大量高辛烷值汽油的MGG工艺等,为了适应以上的发展,相应推出了二段再生、富氧再生等工艺,从而使催化裂化装置向着工艺技术先进、经济效益更好的方向发展。 2.装置的主要类型 催化裂化装置的核心部分为反应—再生单元。反应部分有床层反应和提升管反应两种,随着催化剂的发展,目前提升管反应已取代了床层反应。 再生部分可分为完全再生和不完全再生,一段再生和二段再生(完全再生即指再生烟气中CO含量为10—6级)。从反应与再生设备的平面布置来讲又可分为高低并列式和同轴式,典型的反应—再生单元见图

催化裂化装置的主要设备催化裂化装置的主要设备

催化裂化装置的主要设备 催化裂化装置的主要设备 百克网:2008-5-30 14:50:14 文章来源:本站 催化裂化装置设备较多,本节只介绍几个主要设备。 一、提升管反应器及沉降器 (一)提升管反应嚣 提升管反应器是进行催化裂化化学反应的场所,是本装置的关键设备。随装置类型不同提升管反应器类型不同,常见的提升管反应器类型有两种: (1)直管式:多用于高低并列式提升管催化裂化装置。 (2)折叠式:多用于同轴式和由床层反应器改为提升管的装置。 图5—8是直管式提升管反应器及沉降器示意图 提升管反应器是一根长径比很大的管子,长度一般为30~36米,直径根据装置处理量决定,通常以油气在提升管内的平均停留时间1~4秒为限确定提升管内径。由于提升管内自下而上油气线速不断增大,为了不使提升管上部气速过高,提升管可作成上下异径形式。 在提升管的侧面开有上下两个(组)进料口,其作用是根据生产要求使新鲜原料、回炼油和回炼油浆从不同位置进入提升管,进行选择性裂化。

进料口以下的一段称预提升段(见图5—9),其作用是:由提升管底部吹入水蒸气(称预提升蒸汽),使由再生斜管来的再生催化剂加速,以保证催化剂与原料油相遇时均匀接触。这种作用叫预提升。 为使油气在离开提升管后立即终止反应,提升管出口均设有快速分离装置,其作用是使油气与大部分催化剂迅速分开。快速分离器的类型很多,常用的有:伞帽型,倒L型、T型、粗旋风分离器、弹射快速分离器和垂直齿缝式快速分离器(分州如图5—10中a、b、c、d、e、f所示)。 为进行参数测量和取样,沿提升管高度还装有热电偶管、测压管、采样口等。除此之外,提升管反应器的设计还要考虑耐热,耐磨以及热膨胀等问题。 (二)沉降器 沉降器是用碳钢焊制成的圆筒形设备,上段为沉降段,下段是汽提段。沉降段内装有数组旋风分离器,顶部是集气室并开有油气出口。沉降器的作用是使来自提升管的油气和催化剂分离,油气经旋风分离器分出所夹带的催化荆后经集气室去分馏系统;由提升管快速分离器出来的催化剂靠重力在沉降器中向下沉降,落入汽提段。汽提段内设有数层人字挡板和蒸汽吹入口,其作用是将催化剂夹带的油气用过热水蒸气吹出(汽提),并返回沉降段,以便减少油气损失和减小再生器的负荷。 沉降器多采用直筒形,直径大小根据气体(油气、水蒸气)流率及线速度决定,沉降段线速一般不超过0.5~0.6米/秒。沉降段高度由旋风分离器科腿压力平衡所需料腿长度和所需沉降高度确定,通常为9~12米。汽提段的尺寸一般由催化剂循环量以及催化剂在汽提段的停留时间决定,停留时间一般是1.5~3分钟。 二、再生器

催化裂化地装置简介及实用工艺流程

催化裂化的装置简介及工艺流程 概述 催化裂化技术的发展密切依赖于催化剂的发展。有了微球催化剂,才出现了流化床催化裂化装置;分子筛催化剂的出现,才发展了提升管催化裂化。选用适宜的催化剂对于催化裂化过程的产品产率、产品质量以及经济效益具有重大影响。 催化裂化装置通常由三大部分组成,即反应/再生系统、分馏系统和吸收稳定系统。其中反应––再生系统是全装置的核心,现以高低并列式提升管催化裂化为例,对几大系统分述如下: (一)反应––再生系统 新鲜原料(减压馏分油)经过一系列换热后与回炼油混合,进入加热炉预热到370℃左右,由原料油喷嘴以雾化状态喷入提升管反应器下部,油浆不经加热直接进入提升管,与来自再生器的高温(约650℃~700℃)催化剂接触并立即汽化,油气与雾化蒸汽及预提升蒸汽一起携带着催化剂以7米/秒~8米/秒的高线速通过提升管,经快速分离器分离后,大部分催化剂被分出落入沉降器下部,油气携带少量催化剂经两级旋风分离器分出夹带的催化剂后进入分馏系统。 积有焦炭的待生催化剂由沉降器进入其下面的汽提段,用过热蒸气进行汽提以脱除吸附在催化剂表面上的少量油气。待生催化剂经待生斜管、待生单动滑阀进入再生器,与来自再生器底部的空气(由主风机提供)接触形成流化床层,进行再生反应,同时放出大量燃烧热,以维持再生器足够高的床层温度(密相段温度约650℃~680℃)。再生器维持0.15MPa~0.25MPa(表)的顶部压力,床层线速约0.7米/秒~1.0米/秒。再生后的催化剂经淹流管,再生斜管及再生单动滑阀返回提升管反应器循环使用。 烧焦产生的再生烟气,经再生器稀相段进入旋风分离器,经两级旋风分离器分出携带的大部分催化剂,烟气经集气室和双动滑阀排入烟囱。再生烟气温度很高而且含有约5%~10%CO,为了利用其热量,不少装置设有CO锅炉,利用再生烟气产生水蒸汽。对于操作压力较高的装置,常设有烟气能量回收系统,利用再生烟气的热能和压力作功,驱动主风机以节约电能。 (二)分馏系统 分馏系统的作用是将反应/再生系统的产物进行分离,得到部分产品和半成

实验四-催化加氢反应:丁二酸的制备

实验四 催化加氢反应:丁二酸的制备 一、 实验目的 1、 掌握催化加氢的经典制备方法; 2、 掌握Raney Ni 的制备方法; 3、 熟悉低压氢化装置的使用。 二、 实验原理 不饱和的碳碳键催化条件下与氢还原加成变成饱和的碳,反应式如下: OH OH O H /Raney Ni OH OH O 三、 仪器及化学品 仪器:烧杯(50ml )、水浴锅、玻璃棒和低压氢化装置 化学品:NaOH 溶液、Ni/Al 合金、蒸馏水、95%乙醇和无水乙醇 四、 操作步骤 1、Raney Ni 的制备 a 、 将10ml35%NaOH 溶液加到50ml 烧杯中,冷却至10℃左右。将1g Ni/Al 合金于30min 内分批加到碱液中,不断搅拌20min ,在沸水浴中加热到不再有气泡发生为止。滗出碱液,加10ml10%NaOH 溶液在沸水浴中继续搅拌30min ,然后滗出碱液。 b 、 用蒸馏水洗至中性,滗出蒸馏水,用20ml95%乙醇洗涤该催化剂两次,再用10ml 无水乙醇洗涤两次。 c 、 检验活性:用玻璃棒挑起一点催化剂在干燥的滤纸上,待乙醇蒸发,会有火花现象。 d 、 保存在无水乙醇中待用。 2、催化加氢反应

低压氢化装置 催化剂与无水乙醇一同转入氢化瓶,加溶有0.5g的15ml无水乙醇溶液,安装好反应装置,检查气密性。 在进行反应前,用水泵与氢化瓶相连,抽掉体系内的空气,通氢气,关闭通气阀,再打开与水泵相连的连接阀抽气,如此重复5次,即将体系内的空气完全置换为氢气。使罐压强为3-3.5大气压。 将体系封闭,通入氢气,开动电机摇摆,氢化反应开始进行,直到气压保持不变即表示反应完成,记录气压变化,并与反应瓶中溶液外体积估量氢气消耗量。 反应完成后,先将体系内多余的氢气放出,拆下氢化瓶,滤除催化剂,固体用20ml乙醇洗涤两次。 所得溶液加盐酸溶解掉。 五、 实验结果 气压变化值:△p = 0.9MPa 根据克拉伯龙方程pV=nRT,R=8.3J/(mol·K),T=290K,n=4g/M=0.034mol。得到△V = n×RT/△p = 922ml。而理论需要氢气的体积为0.034×22.4=0.762L=762ml 可见需要的体积大于实际体积,这可能是氢气发生时有泄漏,另外计算方法中的22.4是在1大气压下的常数,在本实验中并非这个常数。综合各种因素,理论结果和实际结果比较接近,可以说本次实验是比较成功的。 六、 注意事项

气固相催化反应实验-预习

化工专业实验预习报告 实验名称气固相催化反应实验 班级姓名学号成绩 实验时间同组成员 一、实验预习 (1) 掌握乙醇脱水实验的反应过稈和反应机理、特点。 (2) 学习气固管式催化反应器的构造、原理和使用方法。 (3) 学习如何对实验体系进行物料衡算,确定收率和转化率。 (4) 学习气体在线分析的方法和定性、定最分析,学习手动进样分析液体成分。 (5) 学习微量泵的使用,学会使用湿式流最计测量气体流量。 2 ?实验原理 1)乙醇脱水反应历程 实验表明,乙醇脱水町生成乙烯和乙讎两种化合物,但在浓硫酸或三氧化二铝催化卜,控制温度 可使反应生成其中一种化合物为主,反应如下: 町见.乙醇的脱水方式随反应温度而异,在较高温度时主要发生分子内脱水生成乙烯,在较低温 [卜?则发生分子间脱水生成乙醛。对于乙醇脱水反"由于对机理及动力学的研究结论很难达成一致. 主要存在两方面的争论:①乙醇脱水机理是连串反应机理.平行反应机理还是平行?连串反应机理:② 反应机理是吸附于催化剂上的两个临近乙醇分子间进行的L ?H 模型.还是一个气相乙醇分子和一个催 化剂上处于吸附态的乙醇分子之间进行的R-E 模型。乙醇脱水反应的催化剂主要由fAbO3和酸性 ZSM-5分子筛两人类。Blaszkowski 和Van Santen 指出:氧化铝型催化剂的催化机理和分子筛不同, Y-AhO 3的催化活性与其表面脱氢过程中形成的Lewis 酸-Lewis 碱对有关.富电子的阴离子氧表现出碱 的特性,缺电子的阳离子铝表现出酸的特性。相反,酸性分子筛的催化活性与Bronst fi§-Lewis 碱对冇 关,Bronst 酸发生氢转移.而它邻近的Lewis 碱能接受质子。在此基础匕Cory B Phillips 等以ZSM ?5 分子筛为催化剂,提出乙醇脱水反应属于平行反应,会生成乙氧基这一中间产物,并且他们认为生成 乙謎的过程与甲醇脱水生成二甲醛的过程卄常相似。JunkoNKondo 等利用原位红外检测也证实在反 应过程中乙氧基这一中间产物的存在。Chang 等提出只要催化剂上存在足够藝的酸性位,乙醇可以直 接反应生成乙烯。R LeVan Mao 等在ZSM-5分子筛基础上提出在523-598 K 范闱内乙醇直接生成乙 烯,448M98K 范I 制内乙醇生成乙凝,而494523K 范惘内生成乙烯和乙瞇.反应是在Bronst 酸中心 上进行的。河北工业人学及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等对乙醇脱水反应进行了研究,同样认为乙醇脱水反 应符合平行反应机理。实验以改性分子筛为催化剂,在消除内外扩散的前提卜?,对乙醇脱水反应的机 理进行了研究。结 CH 3CH 2OH 浓H2S04」70?C ------------------ ? 或 A120y350~40(rC CH 2 = CH 2 + H 2O 2CH 3CH 70H 細 2SO4WC P XA1203,260*C

催化氢化反应安全操作原则

编号:SY-AQ-01845 (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催化氢化反应安全操作原则 Safe operation principle of catalytic hydrogenation

催化氢化反应安全操作原则 导语:进行安全管理的目的是预防、消灭事故,防止或消除事故伤害,保护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在安全管理的四项主要内容中,虽然都是为了达到安全管理的目的,但是对生产因素状态的控制,与安全管理目的关系更直接,显得更为突出。 1.催化剂领用量应遵循按需领用的原则。需要多少领多少,要避免一次领用过多,长期放置不用,而导致催化剂活性降低甚至失活,或者干燥失水甚至自燃。暂时存放须用氮气保护。 2.仪器设备的检查与使用 (1)实验室里进行催化氢化反应,实施前必须仔细检查所用仪器,不得使用有明显破损、有裂痕以及有大气泡的玻璃仪器; (2)对所使用的氢气袋子必须用氮气检查是否漏气,不得使用漏气的氢气袋子; (3)检查所用的胶管是否老化不可用以及接头处是否松动; 对于使用高压釜进行的催化氢化反应,初次使用高压釜前必须有专人进行培训。使用设备前必须按规定逐项检查,主要内容包括:(1)场地是否整洁有序,避免摆放杂乱导致的安全隐患; (2)氢气及氮气的压力表头使用前必须进行打压试验,确认正常后

方可使用; (3)氢气及氮气钢瓶压力; (4)管路是否有裂纹,是否畅通; (5)各阀门是否漏气,并对确认其开/关状态; (6)热电耦温度计是否正常可用,线路是否完好不露电,插热电偶时注意插到底,使之真实反应体系温度等; 3.投料:向容器中加入溶剂和原料,搅拌溶解后,向容器中吹入氮气一段时间,使体系处于惰性气氛中,再加入催化剂。加入催化剂的动作要快,以尽可能减少催化剂自燃并引燃溶剂的可能性。或者先将催化剂加到溶剂中再一起转入反应器,再加入主原料,但因为体系呈黑色难以观察。 置换体系:用真空抽尽体系中的空气后,用氮气袋向体系中通入氮气,再抽尽氮气,如此重复操作3-5次,然后再抽尽氮气,用氢气袋通入氢气,如此重复操作2-3次,最后通入氢气进行反应。在高压釜中,要求置换次数均要多一些。 4.反应中间取样:取样前,先用氮气置换体系2-3此,或者吹入氮

催化裂化的概述

催化裂化的概述 主讲人:齐旭东 装置概况 装置简介 一套催化裂化装置建成投产于1971年,原设计为200万吨/年蒸馏-催化装置(一顶二装置),两器部分公称能力为60?万吨?/?年Ⅳ型的催化裂解装置。1985年改为80?万吨?/?年后置烧焦罐提升管催化裂化装置。1999年6月改造为30?万吨?/?年的催化裂解装置,目的是多产丙烯等产品。2002年4月恢复为40-50万吨/年催化裂化装置。2004年反再系统扩能至60万吨/年,分离系统扩能至80万吨/年。2006年仪表改为DCS控制,进料喷嘴改为CS-II 型,增上德尔塔余热锅炉等。 1.1.1.2 历年来重大技术改造情况 a 1976年8月,由“一顶二”改造为催化裂化和常减压两套装置。 b 1978年9月份,将再生器稀相段加高4.8米。 c 1980年将吸收、解吸流程由单塔改为双塔流程,吸收稳定系统扩能至80万吨/年。 d 1981年,新上三级旋风分离器及余热锅炉。 e 1983年,新上烟气轮机─主风机─电动机组。 f 1984年9月,将反应器内三组杜康型旋风分离器改为二组布埃尔型旋风分离器,再生 器内五组杜康旋风分离器全部更换。 g 1985年,?将两器系统由Ⅳ型催化裂化装置改为后置烧焦罐提升管催化裂化装置。 h1987年, 将再生器分布板改为分布管,再生器内集气室改为外集气室,旋风分离器由杜康型改为PV型。 i 1988年,对换热流程进行调整,将分馏系统各段回流及产品余热与一套减压原油及初 馏塔底换热改为与本装置原料油进行换热。 j 1992年,对气压机凝结水回收系统进行改造,每年可回收凝结水6.4万吨。沉降器内两级布埃尔型旋风分离器更换。 k 1999年将80万吨/年后置烧焦罐提升管催化裂化装置改造为30万吨/年催化裂解装置。 具体改造内容如下: ●反应-再生系统 ?提升管/沉降器/汽提段全部更换 汽提段由Φ2060×6000改为Φ3400×11700,汽提段挡板更换为11?层盘型挡板。 提升管全部更换为Φ900/Φ1300。 ?沉降器内旋风分离器改造为三组两级。 ?再生部分: 取消原有烧焦罐,缓冲罐。 新增空气提升管Φ内900×3200/Φ内600×9048。 取消原再生、半再生U型管,更换为待生、再生斜管,尺寸为Φ内600。

催化氢化反应安全操作原则(通用版)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催化氢化反应安全操作原则(通 用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催化氢化反应安全操作原则(通用版) 1.催化剂领用量应遵循按需领用的原则。需要多少领多少,要避免一次领用过多,长期放置不用,而导致催化剂活性降低甚至失活,或者干燥失水甚至自燃。暂时存放须用氮气保护。 2.仪器设备的检查与使用 (1)实验室里进行催化氢化反应,实施前必须仔细检查所用仪器,不得使用有明显破损、有裂痕以及有大气泡的玻璃仪器; (2)对所使用的氢气袋子必须用氮气检查是否漏气,不得使用漏气的氢气袋子; (3)检查所用的胶管是否老化不可用以及接头处是否松动; 对于使用高压釜进行的催化氢化反应,初次使用高压釜前必须有专人进行培训。使用设备前必须按规定逐项检查,主要内容包括:(1)场地是否整洁有序,避免摆放杂乱导致的安全隐患; (2)氢气及氮气的压力表头使用前必须进行打压试验,确认正

常后方可使用; (3)氢气及氮气钢瓶压力; (4)管路是否有裂纹,是否畅通; (5)各阀门是否漏气,并对确认其开/关状态; (6)热电耦温度计是否正常可用,线路是否完好不露电,插热电偶时注意插到底,使之真实反应体系温度等; 3.投料:向容器中加入溶剂和原料,搅拌溶解后,向容器中吹入氮气一段时间,使体系处于惰性气氛中,再加入催化剂。加入催化剂的动作要快,以尽可能减少催化剂自燃并引燃溶剂的可能性。或者先将催化剂加到溶剂中再一起转入反应器,再加入主原料,但因为体系呈黑色难以观察。 置换体系:用真空抽尽体系中的空气后,用氮气袋向体系中通入氮气,再抽尽氮气,如此重复操作3-5次,然后再抽尽氮气,用氢气袋通入氢气,如此重复操作2-3次,最后通入氢气进行反应。在高压釜中,要求置换次数均要多一些。 4.反应中间取样:取样前,先用氮气置换体系2-3此,或者吹

催化裂化装置

催化裂化装置 一、催化裂化在炼油工业中的作用 催化裂化是重要的石油二次加工手段之一,催化裂化是现代化炼油厂用来改质重质馏分和渣油的核心技术。 一般原油经过一次加工(即常减压蒸馏)后可得到10~40%的汽油,煤油及柴油等轻质油品,其余的是重质馏分和残渣油。如果不经过二次加工它们只能作为润滑油原料或重质燃料油。但是国民经济和国防上需要的轻质油量是很大的,但市场对轻质油的需求量是很大的,以我国目前为例,对轻质燃料油、重质燃料油和润滑油的需求比例大约是20:6:1;另一方面,由于内燃机的发展,对汽油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一般直馏汽油则难以满足这些要求。如目前我国车用汽油标准里面所有汽油的研究法辛烷值都在90以上,随着我国高标号汽油(指研究法辛烷值为93及以上汽油)的消费量不断增长,高标号汽油产量所占的比例已由2003年的28.5%上升到2006年的56.5%。而直馏汽油的辛烷值一般只有40~60,不能满足上述要求。 催化裂化是目前石油炼制工业中最重要的二次加工过程,也是重油轻质化(生产汽、柴油)的核心工艺。催化裂化以各种重质油(VGO、CGO、AR、VR等)为原料,在500℃左右、0.2~0.4MPa及催化剂的作用下,通过催化裂化反应得到气体(干气和LPG)、高辛烷值汽油、催化柴油(LCO)、重质油及焦炭。因此,催化裂化是提高原油加工深度、增加轻质油收率的重要手段。就加工能力来说,我国的催化裂化位居其它二次加工过程之首,催化裂化几乎是所有石化企业最重要的二次加工手段。 催化裂化过程有以下几个特点: 轻质油收率高,可达70%~80%; 催化裂化汽油的辛烷值较高,安定性好; 催化裂化汽柴油十六烷值较低,常与直馏柴油调合才能使用; 催化裂化气体产品中,80%是C3和C4烃类(称为液化石油气LPG),其中丙烯和丁烯占一半以上,因此这部分产品是优良的石油化工和生产高辛烷值汽油组分的原料。 二、工艺原理概述

催化裂解和催化裂化的不同点

催化裂解是在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对石油烃类进行高温裂解来生产乙烯、丙烯、丁烯等低碳烯烃,并同时兼产轻质芳烃的过程。由于催化剂的存在,催化裂解可以降低反应温度,增加低碳烯烃产率和轻质芳香烃产率,提高裂解产品分布的灵活性。 (1) 催化裂解的一般特点 ①催化裂解是碳正离子反应机理和自由基反应机理共同作用的结果,其裂解气体产物中乙烯所占的比例要大于催化裂化气体产物中乙烯的比例。 ②在一定程度上,催化裂解可以看作是高深度的催化裂化,其气体产率远大于催化裂化,液体产物中芳烃含量很高。 ③催化裂解的反应温度很高,分子量较大的气体产物会发生二次裂解反应,另外,低碳烯烃会发生氢转移反应生成烷烃,也会发生聚合反应或者芳构化反应生成汽柴油。 (2) 催化裂解的反应机理

一般来说,催化裂解过程既发生催化裂化反应,也发生热裂化反应,是碳正离子和自由基两种反应机理共同作用的结果,但是具体的裂解反应机理随催化剂的不同和裂解工艺的不同而有所差别。 在Ca-Al系列催化剂上的高温裂解过程中,自由基反应机理占主导地位;在酸性沸石分子筛裂解催化剂上的低温裂解过程中,碳正离子反应机理占主导地位;而在具有双酸性中心的沸石催化剂上的中温裂解过程中,碳正离子机理和自由基机理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3) 催化裂解的影响因素 同催化裂化类似,影响催化裂解的因素也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原料组成、催化剂性质、操作条件和反应装置。 ①原料油性质的影响。一般来说,原料油的H/C比和特性因数K 越大,饱和分含量越高,BMCI值越低,则裂化得到的低碳烯烃(乙烯、丙烯、丁烯等)产率越高;原料的残炭值越大,硫、氮以及重金属含量越高,则低碳烯烃产率越低。各族烃类作裂解原料时,低碳烯烃产率的大小次序一般是:烷烃>环烷烃>异构烷烃>芳香烃。 ②催化剂的性质。催化裂解催化剂分为金属氧化物型裂解催化剂和沸石分子筛型裂解催化剂两种。催化剂是影响催化裂解工艺中产品分布的重要因素。裂解催化剂应具有高的活性和选择性,既要保证裂解过程中生成较多的低碳烯烃,又要使氢气和甲烷以及液体产物的收率尽可能低,同时还应具有高的稳定性和机械强度。对于沸石分子筛型裂解催化剂,分子筛的孔结构、酸性及晶粒大小是影响催化作用

催化裂化工艺介绍

1.0催化裂化 催化裂化是原料油在酸性催化剂存在下,在500℃左右、1×105~3×105Pa 下发生裂解,生成轻质油、气体和焦炭的过程。催化裂化是现代化炼油厂用来改质重质瓦斯油和渣油的核心技术,是炼厂获取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 催化裂化的石油炼制工艺目的: 1)提高原油加工深度,得到更多数量的轻质油产品; 2)增加品种,提高产品质量。 催化裂化是炼油工业中最重要的一种二次加工工艺,是重油轻质化和改质的重要手段之一,已成为当今石油炼制的核心工艺之一。 1.1催化裂化的发展概况 催化裂化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固定床、移动床、流化床和提升管。见下图: 固定床移动床 流化床提升管(并列式)在全世界催化裂化装置的总加工能力中,提升管催化裂化已占绝大多数。

1.2催化裂化的原料和产品 1.2.0原料 催化裂化的原料范围广泛,可分为馏分油和渣油两大类。 馏分油主要是直馏减压馏分油(VGO),馏程350-500℃,也包括少量的二次加工重馏分油如焦化蜡油等,以此种原料进行催化裂化称为馏分油催化裂化。 渣油主要是减压渣油、脱沥青的减压渣油、加氢处理重油等。渣油都是以一定的比例掺入到减压馏分油中进行加工,其掺入的比例主要受制于原料的金属含量和残炭值。对于一些金属含量低的石蜡基原有也可以直接用常压重油为原料。当减压馏分油中掺入渣油使通称为RFCC。以此种原料进行催化裂化称为重油催化裂化。 1.2.1产品 催化裂化的产品包括气体、液体和焦炭。 1、气体 在一般工业条件下,气体产率约为10%-20%,其中含干气和液化气。 2、液体产物 1)汽油,汽油产率约为30%-60%;这类汽油安定性较好。 2)柴油,柴油产率约为0-40%;因含较多芳烃,所有十六烷值较低,由重油催化裂化得到的柴油的十六烷值更低,这类柴油需经加氢处理。 3)重柴油(回炼油),可以返回到反应器内,已提高轻质油收率,不回炼时就以重柴油产品出装置,也可作为商品燃料油的调和组分。 4)油浆,油浆产率约为5%-10%,从催化裂化分馏塔底得到的渣油,含少量催化剂细粉,可以送回反应器回炼以回收催化剂。油浆经沉降出去催化剂粉末后称为澄清油,因多环芳烃的含量较大,所以是制造针焦的好原料,或作为商品燃料油的调和组分,也可作加氢裂化的原料。 3、焦炭 焦炭产率约为5%-7%,重油催化裂化的焦炭产率可达8%-10%。焦炭是缩合产物,它沉积在催化剂的表面上,使催化剂丧失活性,所以用空气将其烧去使催化剂恢复活性,因而焦炭不能作为产品分离出来。 1.3催化裂化工业装置的组成部分

催化加氢方程式

催化加氢方程式 石油馏分中的硫化物主要有硫醇、硫醚、二硫化合物及杂环硫化物,在加氢条件下发生氢解反应,生成烃和H2S. 主要反应如下: RSH +H2RH+H2S R S R+2H2+H2S (RS)2+3H22RH+2H2S S +4H2R C4H9+H2S R S +2H 2+H2S 石油馏分中的氮化物主要是杂环氮化物和少量的脂肪胺或芳香胺,在加氢条件下反应生成烃和NH3. 主要反应如下: R CH2NH2+H R CH3+NH3 N +5H2C5H12+NH3 N +7H2C3H7+NH3 N H +4H2C4H10+NH3 石油馏分中的含氧化合物主要是环烷酸及少量的酚、脂肪酸、醛、醚及酮,含氧化合物在加氢条件下通过氢解生成烃和H2O. 主要反应如下: OH+H 2+H2O COOH +3H2CH3+2H2O 石油馏分中的金属主要有镍、钒、铁、钙等,主要存在于重质馏分中,尤其是渣油中。这些金属对石油炼制过程,尤其对各种催化剂参与的反应影响较大,必须除去。渣油中的金属可分为卟啉化合物(如镍和钒的络合物)和非卟啉化合物(如环烷酸铁、钙、镍)。以非卟啉化合物存在的金属反应活性高,很容易在

H 2/H 2S 存在条件下,转化为金属硫化物沉积在催化剂表面上。而以卟啉型存在的金属化合物先可逆地生成中间产物,然后中间产物进一步氢解,生成的硫化态镍以固体形式沉积在催化剂上。加氢脱金属反应如下: 22,''H H S R M R MS RH R H --???→++ 烯烃在加氢条件下主要发生加氢饱和及异构化反应。烯烃饱和是将烯烃通过 加氢转化为相应的烷烃;烯烃异构化包括双键位置的变动和烯烃链的空间形态发生变动。这两类反应都有利于提高产品的质量。其反应描述如下: R -CH=CH 2 + H 2 → R -CH 2-CH 3 R -CH=CH -CH=CH 2 + 2H 2→ R -CH 2-CH 2-CH 2-CH 3 nC n H 2n →iC n H 2n (异构化) iC n H 2n + H 2 →iC n H 2n +2 值得注意的是,烯烃加氢饱和反应是放热效应,且热效应较大,因此对不饱和烃含量高油品加氢时,要注意控制反应温度,避免反应床层超温。

催化氢化反应的安全操作实用版

YF-ED-J3551 可按资料类型定义编号 催化氢化反应的安全操作 实用版 In Order To Ensure The Effective And Safe Operation Of The Department Work Or Production, Relevant Personnel Shall Follow The Procedures In Handling Business Or Operating Equipment. (示范文稿) 二零XX年XX月XX日

催化氢化反应的安全操作实用版 提示:该操作规程文档适合使用于工作中为保证本部门的工作或生产能够有效、安全、稳定地运转而制定的,相关人员在办理业务或操作设备时必须遵循的程序或步骤。下载后可以对文件进行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调整使用。 催化氢化反应的安全操作 安全监察部编 ★催化氢化反应在哪里进行?手续如何? 1、低于2个psi的催化氢化反应在自己所在的通风柜内进行,一般不须办手续。 可用氧气袋或气球去1号楼的第7层充气。气球最好用双层、3层、甚至4层。我们测过:连套4层的气球,充装到4立升的体积,也不足2个psi,非常安全。 压力换算:1个psi约等于0.068大气压。具体压力换算如下:

A: 1千帕(kPa)=0.145磅力/英寸2(psi)=0.0102千克力/厘米2(kgf/cm2) =0.0098大气压(atm) B: 1磅力/英寸2(psi)=6.895千帕(kPa)=0.0703千克力/厘米2(kg/cm2) =0.0689巴(bar)=0.068大气压(atm)C: 1物理大气压(atm)=101.325千帕(kPa)=14.696磅/英寸2(psi)=1.0333巴(bar) D: 1毫米水柱(mmH2O)=9.80665帕(Pa) 1毫米汞柱(mmHg)=133.322帕(Pa) 压力 1巴(bar)=105帕(Pa) 1托(Torr)=133.322帕(Pa) 1工程大气压=98.0665千帕(kPa) 1达

催化氢化反应安全操作原则示范文本

催化氢化反应安全操作原 则示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催化氢化反应安全操作原则示范文本使用指引:此管理制度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1.催化剂领用量应遵循按需领用的原则。需要多少领 多少,要避免一次领用过多,长期放置不用,而导致催化 剂活性降低甚至失活,或者干燥失水甚至自燃。暂时存放 须用氮气保护。 2.仪器设备的检查与使用 (1)实验室里进行催化氢化反应,实施前必须仔细检 查所用仪器,不得使用有明显破损、有裂痕以及有大气泡 的玻璃仪器; (2)对所使用的氢气袋子必须用氮气检查是否漏气, 不得使用漏气的氢气袋子; (3)检查所用的胶管是否老化不可用以及接头处是否

松动; 对于使用高压釜进行的催化氢化反应,初次使用高压釜前必须有专人进行培训。使用设备前必须按规定逐项检查,主要内容包括: (1)场地是否整洁有序,避免摆放杂乱导致的安全隐患; (2)氢气及氮气的压力表头使用前必须进行打压试验,确认正常后方可使用; (3)氢气及氮气钢瓶压力; (4)管路是否有裂纹,是否畅通; (5)各阀门是否漏气,并对确认其开/关状态; (6)热电耦温度计是否正常可用,线路是否完好不露电,插热电偶时注意插到底,使之真实反应体系温度等; 3.投料:向容器中加入溶剂和原料,搅拌溶解后,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