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第二课《30我是什么》第一课时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第二课《30我是什么》第一课时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第二课《30我是什么》第一课时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第二课《30我是什么》第一课时

课题30 我是什么学科语文

班级二年级课时第一课时设计者邓修云一、教材内容分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30 我是什么》。

水,是生命之源。没有水,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水,是人们生活中天天离不开的东西。云、雨、雪等是人们司空见惯的自然现象,我们很少把水和它们联系起来,琢磨其中的变化规律和科学道理。

这篇拟人的科学短文,以朴实而生动的语言,讲述了水的变化及其利与害。诵读本文,你会不知不觉地走进课文描述的情境之中,自己仿佛也成了千变万化的“水”:先乘着阳光到空中飘浮,连片为云;遇冷凝结,或为雨,或为雹,或为雪;落在地面,就在“家”(江河湖海)中睡觉、散步、奔跑、跳舞。

水为人类做了许多好事,也做了很多坏事。要完全降伏它,还需要我们付出艰苦的努力。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识与技能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知道云、雨、雹子、雪等自然现象都是水的变化形成的。

过程与方法

扮演角色,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并用生动、形象的课件把学生带人课文,让学生在看、读、想、议中读懂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探索自然、探索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了解自然界中水的变化。

四、教学策略选择

师:情境创设法、点拨法。

生:角色体验法、合作学习法、课件演示法。

五、教学资源准备

相关课件

六、课时安排

2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谜语导入: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条谜语,看看你能猜到谜底吗?"千条线,万条线,落到水中看不见。"

2、(板题)

二、初读课文

1、给学生充分地时间自由读课文。同时用笔标出生字、词语和不懂的地方。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师生评议读书情况。强调标出的生字、词语,注意难点的字音。如:"躁、灾"是平舌音;"稼"是第四声,在"庄稼"一词中,读轻声等。

3、读书交流,鼓励质疑。说说读完课文你了解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及时对问题进行梳理、归纳、解答。

(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读书质疑的良好习惯。教师有效地收集学生读文后的反馈信息,以便及时调整教学进程与走向。)

三、识字

1、利用生字卡片,出示"我会认"中的11个字。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互相指认,交流识字的方法。

2、请同学来当小老师,带领同学读生字和词语。(参见"我会读")。

3、分组开火车读字词比赛,评出优秀小组,读得不准的,请组内的同学帮助纠正。

四、写字

1、出示"我会写"中的"冲、晒、池、浮"四个左右结构的字。引导学生观察这几个字的特点,以及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找出自己认为难写的字。

2、教师范写。边写边强调重点。如:"晒"的第九笔是竖弯,不

是竖弯钩;以及"两点水"和"三点水"在写法上的异同。

3、学生描红,临写,自由练写。教师巡视,师生共同评议。

五、谈话

师:同学们,学到这里你已经学到了什么或会干什么,接下来你们想做些什么呀?(学生自己说想干什么,学生可能说出以下的活动意向。)

1、用学会的词语说说话,给生字找朋友。

2、和伙伴一起合作读课文,读最喜欢的段落。

3、一边表演动作,一边朗读。小组合作。等等其他方法也可以。

(要学生读文识字以后,充分尊重学生意愿,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培养学生自主意识。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选择进行扎实有效地学习。)

六、汇报

学生根据自主的学习活动,汇报学习成果,交流学习感受。

八、板书设计

30 我是什么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8课《古诗二首》课文原文及教案(最新)

【篇一】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8课《古诗二首》课文原文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篇二】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8课《古诗二首》教案:登鹳雀楼 教学要求 1.学会6个生字。认识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本课生字。朗读、背诵课文。 课前准备 本课生字卡片,朗读课文录音带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提示课题 同学们还记得黄河吗?它是我国第二大河。从青海省流出,经过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等省区,在山东流入渤海。在黄河流过的山西

永济县有一座的高楼,叫鹳雀楼。(板书部分课题:鹳雀楼)一千多年前的一个傍晚,诗人王之涣登上这座楼,看到远处太阳正在慢慢地落下,楼下滔滔的黄河水奔流东去,兴奋不已,写下了一首诗(板书“登”完成课题)《登鹳雀楼》。 齐读课题。注意读准“登”字。 这座楼后来被黄河水冲毁,但是这首诗,却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 二、范读课文 三、自学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要求: 1.借助汉语拼音把课文读通顺。 2.画出本课要求掌握和要求认识的字,读准每个字音。 四、检查自学情况 1.认读生字。 楼入穷目更层 登鹳雀依 2.朗读课文。(指名朗读,齐读) 五、了解课文大意,指导朗读 1.登上鹳雀楼,诗人看到了什么?(指导看图:远处,太阳靠近山头,慢慢地落下去。楼下,黄河水奔腾着,流向大海。) 2.读诗句: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教师示范读出夕阳夕下、河水滔滔的情境,再学生反复练读。 3.眼前的景象吸引着、鼓舞着诗人,他想怎么样?读第三、四行。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古诗二首》优质教学设计

课题:18 古诗二首 【教学要求】 1. 认识“宿、寺”等12个生字,会写“危、敢”等8个生字,认读生字组 成的词语。 2.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通过图文对照,想象画面等,大致理解诗句意思,感受山寺的高耸如云 和草原高原辽阔。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图文结合,在反复品读中联系生活经 验将诗歌描绘的景象变得更为丰富。 【教学难点】 朗读和背诵古诗,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 认识“宿、寺”等7个生字,会写“危、敢、惊”等3个生字,认读生 字组成的词语。 2.朗读和背诵古诗。图文结合,在反复品读中联系生活体验,展开想象, 探究诗歌的丰富意蕴。 3.理解“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的意思,学习诗人奋发向上,积极进取 的精神。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理解题意。 1.出示课题,板书课题。(板书:夜宿山寺) 启发学生从课题确定这首诗所写的时间、地点和事情,并推 想人物。教师随学生回答,在黑板上用简笔画画出月亮、星星、 山峦、寺庙;此时,只简画一座寺庙,没有楼;为了显示高度,

在山腰上端横一笔云。同时出示“宿”“寺”卡片,正音、释义。注意“宿、寺”都是平舌音。 2.让学生观察板画,再观赏插图。(课件出示2:夜宿山寺插图) 要求他们用一个词来表达自己的感觉。教师在学生提出的词中选取“高”,并板书。告诉学生:这首诗是唐朝诗人李白写自己夜宿山寺的亲身感受;全诗四行诗句,都是围绕着“高”来写的。(板书:高)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现在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这首诗,读之前,我们先来看看要求。(课件出示3) 要求: 按照老师下面告诉大家的方法,自学这首诗。 (1)反复朗读全诗每行诗句(行行朗读)。 (2)认真想想每个字的意思(字字思考)。 (3)然后根据诗句的内容,想象出一幅图画(处处想象)。 1.指名读古诗,检查读的效果。(教师点评) 2.领读、齐读。 3.识记生字 ①形近字辨析:“辰一晨” ②形声字结构识记:“恐、惊”,都是形声字,“心、忄”表意,“巩、京”表音。 三、交流切磋,诵读求悟。 1.过渡:让我们逐行研究,看诗句中哪些字表达“高”,哪些景象说明“高”。先看第一行。(课件出示4 ):危楼高百尺。(1)学生找出“高”和“百尺”。教师指出“百尺”表示很高,但不是实数。 (出示“危楼”卡片)危楼是什么样的楼?“危”字怎么解释?(课件出示5)学生查《新华字典》,危:①险;②损害;③高。从三个义项中找出一个合适的解释就是③。(板书:百尺危)诗人站在高山上寺庙里的高楼中(教师给黑板画的庙加层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整理

一、易读错的字 帆(fān)船铜号(hào)梧(wú)桐 松柏(bǎi)绿装(zhuāng)桦(huà)树水杉(shān)世(shì)界锦(jǐn)鸡 飞翔(xiáng)深处(chù)猛(měng)虎百灵(líng)麦(mài)苗蚕桑(sāng)上场(cháng)虽(suī)然农事了(liǎo) 二、易写错的字 孔:第三笔是提。 桥:乔的第一笔是撇,不要写成横。 壮:右边是士,不是土。 化:右边的撇要露出头。 六:最后一笔是点。 季:第一笔是撇。 忙:最后一笔是竖折。 三、会认的字。 滩(tān)(沙滩)(河滩)(险滩) 艘(sōu)(一艘) 军(jūn)(军队(军人)(军舰) 舰(jiàn)(军舰)(舰队)(兵舰) 帆(fān)(帆船)(扬帆) 稻(dào)(稻田)(稻草)(水稻) 翠(cuì)(翠绿)(青翠)(翠竹) 梧(wú) 装(zhuāng)桦(huà)(梧桐) (装点)(装扮)(春装)(桦树)

耐(nài)(忍耐)(能耐) 守(shǒu)(坚守)(守住)(守卫) 疆(jiāng)(新疆)(疆土)(疆域) 银(yín)(白银)(银子)(银灰) 掌(zhǎng)(手掌)(巴掌)(掌心) 世(shì)(世界)(世人)(在世) 界(jiè)(世界)(界限)(边界) 雀(què)(麻雀)(孔雀)(雀跃) 锦(jǐn)(锦缎)(锦衣)(锦绣) 雄(xióng)(雄伟)(雄壮)(雄心) 鹰(yīng)(老鹰)(雄鹰)(飞鹰) 翔(xiáng)(飞翔)(翔实)(游翔) 雁(yàn)(大雁)(飞雁)(雁行) 猛(měng)(猛烈)(凶猛)(勇猛) 灵(líng)(机灵)(灵活)(百灵) 休(xiū)(休息)(休养)(午休) 蝴(hú)(蝴蝶) 蝶(dié)(蝴蝶) 麦(mài)(小麦)(麦子)(大麦) 苗(miáo)(树苗)(禾苗)(幼苗) 桑(sāng)(桑叶)(桑树)(采桑子)场(chǎng)(场所)(操场)(广场) 谷(gǔ)(稻谷)(谷物)(五谷丰登)粒(lì)(豆粒)(一粒)(米粒) 虽(suī)(虽然)(虽说) 了(liǎo)(完了)(了解)(了如指掌)

二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课文知识点(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课文知识点(人教 版) 课题 整体感知 重难点生字识记 理解思路 词语了解 重点语句分析 朗读训练突破口 0我是什么 这是一篇科普小短文,通过生动的语言像我们展示了水的三态变化及存在位置、与人们的关系。 字音: 晒太阳 温和 暴躁 淹没〔ò〕 灾害 主线: 我是谁?在什么条件下都发生了哪些变化?

飘浮:借助风力飘在空中。 温和:和气,顺服。 暴躁:爱发脾气。 灌溉:用水浇庄稼。 淹没:文中指大水把庄稼淹了。 冲毁:大水冲坏。 有时候我穿着白衣服,有时候我穿着黑衣服,早晨和傍晚我又把红袍披在身上。人们管我叫“云”。 平常我在池子里睡觉,在小溪里散步,在江河里奔跑,在海洋里跳舞、唱歌。 用简笔画或多媒体手段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有利于朗读的训练。 字形: 冲:两点水。 害:中间是“丰”字。 黑:四点底,表火。器:字形记忆。 *浮、灾、器 课后练习 学习扩词,积累好词,学过的要会写。 回声 童话用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向我们展示了回声产生的原因。

字音: 倒影〔dào〕 波纹 主线: 听了青蛙妈妈的话你知道回声是怎么产生的吗? 倒影:物体映在水里的影子。 荡回来:返回来。 奇怪极了:十分奇怪。 半圆的桥洞和水里的倒影连起来,好像一个大月亮。 孩子,你的叫声就像这水的波纹。水的波纹碰到河岸又荡回来。你在桥洞里叫,声音的波纹碰到桥洞的石壁,也要返回来。这样,你就听到自己的声音啦。 读好对话,可以分角色演一演。 字形: 岸:字形的识记。 游:右部不是反文。猜谜记忆。 *纹 字义: 圆—园倒—到 纹— 课后练习 积累好句,学过的要会写。

太空生活趣事多 这是一篇科普小品文,向我们介绍了太空生活与地面的不同,十分有趣。 字音: 即使 塑料 咳嗽 主线: 太空生活都有那些有趣的事情? 你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吗? 宇航员:驾驶宇宙飞船的人员。 太空:地球大气层以外的空间。 即使:就算。 不过,要想睡上一个安稳觉,宇航员必须把自己绑在睡袋里。 喝水的时候,如果用普通的杯子,即使把杯子倒过来,水也不会往下流。因为在宇宙飞船里,水失去了重量。宇航员要想喝到水,得使用一种带吸管的塑料杯。 正确、流利 字形: 须:根据字形记。 必:笔顺。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日月潭》教案

10、日月潭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日月潭的秀丽风景,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有热爱宝岛台湾和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 教学重点: 认识生字、积累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有热爱宝岛台湾和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 课前准备: 日月潭的图片,课件,生字卡片。 第一课时 一、激越导入 1、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们去一个美丽的地方。不信,你瞧!(出示图片)2、看过这么美的地方之后,你有什么想说的吗?(生说感受) 3、揭题:这就是我国台湾省一个美丽的地方——日月潭。(板书:日月潭) 二、初读课文 1、这么美的地方,就在我们的课文当中,请小朋友自己去看看这美丽的地方吧。请同学们做好小节号,画出生字词,并且多读几遍。 2、出示生字 fùhuán rào mào yǐn zhùxī 附近环绕茂盛隐隐约约建筑清晰 méng long jìng 朦胧仙境 ①认读生自读生字,再请小老师领读。 ②质疑对“隐隐约约、朦胧、清晰”的理解。 先把书本放到幻灯机下面,学生可以清楚地看到上面的字。然后,老师用一张纸巾盖在字上。字就看上去模糊,让学生自己感受“隐隐约约、朦胧”。最后,

给它们找反义词“清晰”。 ③检查开火车认读生字卡片。 3、朗读课文 日月潭实在是太美了,这些词语也都跑到日月潭里去了,我们也赶紧去看一看吧。 检查学生课文朗读的情况,老师随机正音。 三、指导书写 重点四个字 展:竖提的左边没有撇。 绕:联系烧、浇,注意右上部没有一点。 省:第一笔是竖。 茂:注意斜勾的写法。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给合课后“读读记记”出示词语,认读词语。 二、品读课文 1、出示课文课文最后一节。学生朗读。 2、出示问题,老师有一个问题,想请小朋友们帮忙,到底是怎么样的风景,能吸引这么多的中外游客。 3、学生自学。请小朋友们多读课文,看谁找得多。 板块一:第一小节 学生找到第一小节时,老师点拨。 读了这小节,除了知道它的风景美,还知道了什么?(日月潭的位置在台湾)板块二:第二小节 学生找到第二小节时,老师点拨。帮助理解日月潭名字的由来。一个学生读一个学生画。 板块三:第三四小节 生读第三小节时,指导朗读“薄薄、隐隐约约”这些词语,读时要轻一点。 1、原来你找到了清晨时的风景。那么清晨时,周围的环境,例如声音,会

部编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8课《古诗二首》(教案)

2017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 第8课《古诗二首》2课时教学设计

讲授新课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感知课文。(演示第4-7张幻灯 片) (1)自由朗读课文,圈出本课生字。 (2)说一说这些生字偏旁是什么? “楼”的偏旁是“木” “依”的偏旁是“亻” “尽”的偏旁是“尸” “层”的偏旁是“尸” (3)指导生字的笔顺。 以“依”、“层”为例指导。 2.学习组词。小组内合作学习,扫除生字、词障碍,不能解决的,师生共同解决。 出示词语:A.教师领读 B.男女生比读C.同桌互读。 楼(楼房)(高楼)依(依然)(依靠) 尽(尽力)(尽头)层(上层)(楼层) 3.认识了生字宝宝,下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首古诗。(插入音频素材1)(演示第8张幻灯片)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4.相关链接(演示第9张幻灯片) 王之涣,字季凌,唐朝著名诗人,代表作有《登鹳雀楼》《凉州词》等。 二、精读课文 1.古诗题目解读。(演示第10张幻灯片)1、学生根据老师 出示的生字卡输 出字的读音。 2、同学之间交流 互相提问识记生 字。 让学生在轻 松的状态下 识记生字词。 熟悉古诗及 朗读节奏。 认识作者。

题目的中心词是什么? 诗人要登什么地方呢? 鹳雀楼:旧址在山西永济县,楼高三层,前对中条山,下临黄河。传说常有鹳雀在此停留,故有此名。 2.接下来我们一起读一读诗的前两句。(演示第11-18张幻灯片)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1)重点词语解释: 黄河:世界第六大长河,中国第二长河,也被成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黄河是中华文明最主要的发源地,中国人称其为“母亲河”。 (2)“白日依山尽”说的是什么意思呢? 这句话是说,傍晚太阳依傍山峦落下。 (3)“依山尽”说明了什么? 这是对什么景物的描写? (4)同学们,你们觉得在什么时候,太阳会离山很近? (5)诗人描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色? (6)这句诗描写的是什么时候的什么景象呢? (7)“黄河入海流”说的又是什么意思呢? 滔滔黄河水朝着大海汹涌奔流而去。 这描写的是什么样的景物?登。 鹳雀楼。 太阳离山很近。 远景。 太阳落山的时候。 傍晚。 傍晚太阳慢慢落 下山时的景象。 解读题目。 了解鹳雀楼。 品读诗句。 了解重点词 语。 精读诗句。

【精选】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知识点汇总

【精选】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 第八单元知识点汇总 第21课狐假虎威 我会写这些字: 1、食(shí)组词:(食品)(食物)(不食之地) 2、物(wù)组词:(物体)(人物)(物归原主) 3、眼(yǎn)组词:(眼光)(眼镜)(心明眼亮) 4、爷(yé)组词:(大爷)(爷爷)(老爷们儿) 5、爪(zhuǎ)组词:(爪子)(鸡爪)(片鳞半爪) 6、神(shén)组词:(神奇)(神气)(聚精会神) 7、活(huó)组词:(活动)(生活)(神气活现) 8、猪(zhū)组词:(猪肉)(母猪)(肥猪满圈) 我能认这些字: 假话狐假虎威转盘拉扯嗓子派出借钱 违背抗命一趟采纳愁闷难受骗子 词语解释: 茂密:(草木)茂盛而繁密。 寻找:为了要见到或得到所需求的人或事物而努力。 逮:捉,捕,用于口语。 骨碌碌:形容很快的转动。 愣:呆,失神。 命令:上级给下级的指示。 威风:使人敬畏的声势或气派。 神气活现:形容自以为优越而表现出很威风、很有气派、很傲慢的样子。 半信半疑:一半相信,一半怀疑。又信又不信,对事物的真假不敢肯定。 东张西望:四处张望。大摇大摆:走路时故意把身体摇来摇去。形容一副高傲的

心态。 近义词: 寻找—寻觅违抗—违背往常—平常东张西望—左顾右盼 反义词: 违抗—服从东张西望—目不转睛 课文主要内容: 本文讲的是一只狐狸借着老虎的威风吓跑了森林中的百兽的故事。告诉我们生活中有些人借着别人的力量吓唬人,其实自己没有真本事,讽刺了那些仗势欺人的人。 第22课狐狸分奶酪 我会写这些字: 1、奶(nǎi)组词:(奶奶)(奶粉)(奶声奶气) 2、始(shǐ)组词:(开始)(始终)(始料不及) 3、吵(chǎo)组词:(吵闹)(吵架)(吵闹不休) 4、仔(zǐ)组词:(仔细)(仔鸡)(仔仔细细) 5、急(jí)组词:(急忙)(着急)(手急眼快) 6、咬(yǎo)组词:(咬住)(咬人)(反咬一口) 7、第(dì)组词:(第一)(第几)(书香门第) 8、公(gōng)组词:(公开)(公鸡)(公报私仇) 我能认这些字: 捡起奶酪咱俩搅拌帮忙均匀嚷叫 瞧见便条剩下整齐 词语解释: 奶酪:用牛、羊等的奶汁做成半凝固的食品。 知道:对于事实或道理有认识,懂得。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 《称赞》教案 【篇一】 教学目的: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相互称赞带来的快乐。 3、借助插图,了解课文内容。 4、学习通对话进描述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要学着发现别人的优点。 难点:学习课通过对话进行生动描述的方法。 教学具准备: 生字卡片、小黑板、教学挂图 教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字,初步感知课文的内容。 二、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图片。

(一)解题、导入新课。 “称赞”是什么意思?你平时因为什么受过别人的称赞? (二)识字写字。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本课的生字。 2、借助拼音读带有生字的句子。 3、借助图片和生活经验识字。 借助图片一、幅图:感知“刺猬、板凳、椅子、粗糙”的意思,认读六个生字。“猬”在刺猬“一词中读轻声。称赞教案|称赞优秀教案 借助第三、四幅图:通过口语交际,感知“瞧、留下“等词语的意思,认识其中的两个生字。 4、在朗读词中认读生字。 (1)清晨,小刺猬去森林里采果子。 (2)小獾已经做成了三个小板凳。板凳做得很粗糙。但是看得出,他做得很认真。 5、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 板、椅、但、傍:都是左右结构,板—饭,换偏旁。椅—奇,加偏旁。但—旦,傍—旁,加偏旁记字。 6、写字指导;“采”是爪字头。 (三)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四、板书设计 刺、猬、板、凳、糙、但、傍、奇、瞧、留 第二课时

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要学着发现别人的优点。 二、教具准备 图片。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朗读课文,你喜欢小刺猬和小獾吗? (二)看第一幅图:你发现了什么?品读第二自然段。 (三)看第二、三幅图:想象一下小刺猬和小獾在说些什么?分角色读第三、四自然段。 (四)看第四幅图:从小刺猬和猬的表情和动作中感觉到了什么?(互相欣赏,互相称赞,心情愉快) (五)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1、想想假设小刺猬一开始不是称赞小獾,而是取笑他的板凳做得很粗糙,会有什么样的结果。读了这个故事,说说你有什么感受?(要学会发现人的优点。) (六)实践活动。 小组合作学习:互相夸一夸对方面军优点。 四、巩固与练习。完成课后作业。熟读课文。 五、总结课文。让学生把课本中的故事讲别人听。 【篇二】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刺、猬、板、凳”等10个生字,学会写“板、椅”等8个生字。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我是什么》课堂实录

我是什么 一、动画激趣,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的课堂上来了位魔术师,他就藏在动画里,咱们一起来看看吧。看看他给我们变出了什么?(看动画) 2、师:你知道着为魔术师是谁了吗?他变出了什么呢? 生:是水。(板书) 生:变出了云、雨、雪和雹。 师:原来小魔术师就是“水”啊!那么他到底是怎么边的呢?答案就藏在我门今天要学习的课文中。板书课题:30、我是什么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把课文大声地读一读,如果你会了就读给你的同桌听。(给予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读课文。) 老师从课文中找到很多生词,来试试看你会吗?(打开课件)开火车检查词语。 师:词语读完了,老师还想邀请同学们来当一当小老师,检查一下你的同桌生字掌握情况。 (学生都很认真地共用一本书,检查起生字认读情况。) 师:刚才我们已经知道水这位魔术师变出了许许多多的魔法,这些魔法中肯定有你最赶兴趣的一种,你能从课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魔法的那段读给你的伙伴听吗? (再读课文) 三、精读课文,指导朗读(随学生朗读来安排学习顺序)

◎学习第一自然段 师:你最喜欢水变成什么?谁来读一读课文。 一生读第一段 师:变成什么了?谁来说?那,是怎么变的? 生:我们变成了“云”,太阳一晒,我就变成了汽,升到天空,我又变成了无数极小极小的点儿,连成一片,在空中漂浮。 师:谁还变成了“云”?(指名说) 师:我也喜欢变“云”(师读) 师:还有谁喜欢变“云”?(指名读) 师:现在我们都变成了“云”,我们穿什么样的衣服来打扮自己? 生1:我在早上和中午的时候穿“白衣服”。 生2:我在下雨前和晚上时穿“黑衣服”。 生3:我穿上“红袍”,因为我是在出现朝霞和晚霞时,才穿上。 师:请大家一起来看看,我们的漂亮衣服吧!(出示课件)喜欢吗? ◎学习第二自然段(7) 师:我们可真能干,一会儿就变成了“云”,还能变什么?(指名读) 指名说。(雨、雹子、雪) 师:我们现在变成了“雨”,是怎样从天上下来的? 生:我在空中漂浮着,碰到冷风,就变成水珠落下来。 师:原来我们变成了“雨”是落下来的。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古诗二首》优秀教案

18 古诗两首——夜宿山寺 [教学目标] 1.自学诗中的生字。 2.了解诗的大意,感受诗的意境。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 [教学重点] 1.学习生字。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感受诗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谁读过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诗?能试着背一首吗? 2.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李白夜晚住宿在山上寺院时所写的诗。出示课题:夜宿山寺 二、初读感知 1.教师范读全诗,学生注意听不认识字的读音。 2.学生借助拼音初读全诗,圈出生字,多读几遍。 三、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1.出示带拼音的生字:宿、寺、危、辰、恐、惊。 请同学们自己先读一读。 2.这些生字谁会读? 指名认读,“开火车”读,重点指导“宿”字的读音。 3.去掉拼音,小组检查认读生字。 4.猜字游戏:老师手中拿了一个生字娃娃。 谁来猜猜,老师拿的是哪个生字娃娃? 四、将生字宝宝放回诗中,多读几遍。 1.学生自由读诗。

2.指名读词: 高百尺、摘星辰、高声语 3.指名朗读全诗。 五、借助插图,了解诗意 1.出示课件或文中插图,找一找,山寺在哪里。 2.假如你就站在这山顶寺院的高楼上,你会有什么感觉?相机出示前两行诗。 3.指导朗读前两行诗。 (1)老师配乐范读; (2)学生试读; (3)指名读; (4)全班配乐齐读。 4.站在这高楼上,人们都不敢大声说话,害怕惊动了天上的神仙。相机出示后两行诗。 (1)学生自由读后两行诗; (2)指名配乐读; (3)教师配乐范读; (4)全班配乐齐读。 六、创设情境,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1.教师配乐描叙诗境,学生想象画面。 2.学生自读整首诗。 3.指名扮演小诗人,表演读。 4.师生配乐合作读。 七、选择作业(三者选其一) 1.自选乐曲配乐背诵全诗。 2.给诗配画。 3.李白还写过哪些诗,找一找,读一读。 18 古诗两首——敕勒歌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了解乐府;会认“似”、“笼”、“庐”“茫”“盖”“苍”6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古诗二首》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古诗二首》原文及教案【原文】 yè sù shān sì 夜宿山寺 táng lǐ bái [唐] 李白 wēi lóu gāo bǎi chǐ 危楼高百尺, shǒu kě zhāi xīng chén 手可摘星辰。 bù gǎn gāo shēng yǔ 不敢高声语, kǒng jīng tiān shàng rén 恐惊天上人。 chì lè gē 敕勒歌 běi cháo mín gē 北朝民歌 chì lè chuān yīn shān xià 敕勒川,阴山下, tiān sì qióng lú lǒng gài sì yě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tiān cāng cāng yě máng máng 天苍苍,野茫茫, fēng chuī cǎo dī xiàn niú yáng 风吹草低见①牛羊。 注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见〕同“现”,出现。 【教案】 夜宿山寺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字,会写6个字。朗读并背诵古诗。 2.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8个字,会写6个字,掌握会写字的音、形、义。 教学难点 能正确、端正地书写6个字。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同学们,李白曾望月抒怀,留下了《静夜思》这首千古佳作,他也曾在另一个群星璀璨的夜晚,写下了使人惊叹的诗行,那就是《夜宿山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板书课题) 二、新授 (一)初读古诗。 1.设计问题:“夜宿山寺”是什么意思?(此处为空白点,让学生自己理解) 2.教师播放多媒体画面,创设情境,让学生欣赏感悟,请学生谈谈看了此画面后有什么感受。(留空白,让学生畅所欲言。教师点拨强调一点:山上寺院里的楼很高)。 3.请学生打开书,自由读古诗,体会诗人作诗时的感受。 (本环节意在使学生整体把握古诗内容) (二)理解诗句。 1.学生研究、合作、体验。 (1)让学生边读古诗边试着理解诗句的意思,遇到难以理解的词语、诗句,查字典解决。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第二课《30我是什么》第一课时

课题30 我是什么学科语文 班级二年级课时第一课时设计者邓修云一、教材内容分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30 我是什么》。 水,是生命之源。没有水,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水,是人们生活中天天离不开的东西。云、雨、雪等是人们司空见惯的自然现象,我们很少把水和它们联系起来,琢磨其中的变化规律和科学道理。 这篇拟人的科学短文,以朴实而生动的语言,讲述了水的变化及其利与害。诵读本文,你会不知不觉地走进课文描述的情境之中,自己仿佛也成了千变万化的“水”:先乘着阳光到空中飘浮,连片为云;遇冷凝结,或为雨,或为雹,或为雪;落在地面,就在“家”(江河湖海)中睡觉、散步、奔跑、跳舞。 水为人类做了许多好事,也做了很多坏事。要完全降伏它,还需要我们付出艰苦的努力。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识与技能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知道云、雨、雹子、雪等自然现象都是水的变化形成的。 过程与方法

扮演角色,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并用生动、形象的课件把学生带人课文,让学生在看、读、想、议中读懂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探索自然、探索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了解自然界中水的变化。 四、教学策略选择 师:情境创设法、点拨法。 生:角色体验法、合作学习法、课件演示法。 五、教学资源准备 相关课件 六、课时安排 2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谜语导入: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条谜语,看看你能猜到谜底吗?"千条线,万条线,落到水中看不见。" 2、(板题)

西师大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小儿垂钓》原文及教案

西师大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小儿垂钓》原文及教案 【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稚、侧”,认识“纶”、“莓”,理解“蓬头、稚子、垂纶、侧坐、遥招手、鱼惊、应”等词的意思。 2、能用自己的话话说出《小儿垂钓》的意思,体会钓鱼孩子的天真、可爱。 3、掌握“读一读、猜一猜、品一品、写一写”的学诗方法。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本诗,默写全诗。 5、品味乡村生活,感受童年快乐,生成素朴情趣。 教学重点: 1、理解诗句的含义,感悟诗文的意境,体会童真和童趣。 2、有感情地朗读,积蓄童年情愫,丰富古诗积累。 教学难点: 品味古诗语言,抓住“蓬头”“遥招手”等词语结合诗句展开想象,体会童年的纯真与快乐,与古诗意境产生共鸣。 教学准备: 1、让爸爸妈妈帮助回忆自己的童年生活中的乐事。 2、鱼竿、小凳、补充材料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听说,咱们四年级1班的学生个个都是好样儿地,这不今天我就自告奋勇地要来给大家上一节课,大家欢迎我吗?掌声。 这么热情,那老师送给你们一组有趣的图片作为感谢吧!想看吗? 看,鞋子进水了,却依然玩得——好玩吗?玩过吗?这是——有趣吗?

同学们有过哪些快乐的童年回忆呢?来,告诉大家,让我们一起分享你童年的快乐! 同学们,你们喜欢钓鱼吗? 你和家人朋友去钓过鱼吗?老师调查一下,钓过鱼的小朋友举一下手。 (问没举手的学生):你们没钓过鱼怎么说喜欢钓鱼呢? 看来同学们确实都喜欢钓鱼。现在我来考考大家有关钓鱼的知识。 第一个问题:在什么地方钓鱼? 第二个问题:你们是选择人不常去的地方钓鱼呢,还是选择人经常去的地方钓鱼?为什么?再问一个问题:人不常去的地方草长得茂盛,还是长得稀少?为什么?(你很聪明。你善于观察。呵呵,大家真是钓鱼的高手!) 一、揭题生趣 1、钓鱼确是童年生活中的一件乐事,小孩儿学钓鱼就更有趣了,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唐代诗人胡令能的一首诗《小儿垂钓》(师板书)。请大家拿出笔来,跟老师一起认认真真地在作业本上写好课题。 【注意提示】“垂”的横画比较多,第二横最长,写的时候还要注意笔顺。“钓”的右边是一点。 2、齐读课题。这个题目很好懂。同学们能通过这个题目猜出这首诗的内容吗? 3、看来同学们不仅是钓鱼的高手,还是猜谜的高手。 二、初读觅趣。 1、下面请大家打开课本,读一读这首诗,自由读,反复读,一直读到顺口了、朗朗上口为止。 2、读得很专心、很投入,很好!读书要的就是这种状态!谁来读一读这首诗?很顺口地读。 3、读得不错!比如,“稚子”的“稚”是翘舌,“垂纶”的“纶”是边音,真是读得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日月潭》优质教案

10 日月潭 教学目标: 1.会认15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有热爱宝岛台湾和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自主感悟描写日月潭景色的句子,体会那里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宝岛台湾和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中国地图、多媒体课件师生搜集的台湾及其他风景区的资料。课时安排:2课时 授课时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认读“潭、湖、绕、围”等15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能与同学交流识字方法,提高识字能力。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点击鼠标,出现中国地图,让学生观看中国地图,然后请学生走上讲台指指宝 2.岛台湾的位置,师生结合课外资料简要介绍介绍台湾岛。 3.师:今天我们就要到台湾岛去,看看那里著名的风景区──日月潭。 (出示日月潭的全景图) 学生观看。 (教师板书课题) 请同学们读一读课题。

4.读后解释“潭”:水很深的池。结合生活实际说说在那见过这个字。 (玉渊潭、龙潭湖) 二、检查预习,识记生字 1.让学生自己读课文,边读边标出生字,画新词。借助汉语拼音读一读。 2.同桌之间开展相互间的学习: ⑴打开课后的生字表,分别读一读,如果读得不正确,进行纠正,读准字音。 ⑵两个人读一读画的新词,相互解答不明白的词意,利用工具书查一查,看看解释。 3.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⑴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读一读: (指名读,开火车读) 潭、湖、绕、茂、盛、围、胜、央、岛、华、纱、童、境、引、客 在读生字的过程中,对读得不准确的地方及时提醒。对读得正确的同学及时送上增强物,鼓励她们再接再厉。 ⑵看电脑,读词语: 环绕仙境建筑朦胧清晰隐隐约约 童话附近倒映茂盛吸引风光秀丽名胜古迹 (先让学生自己练习读,再请学生走上讲台,自主地指词语,带领同学们读词语) ⑶结合学生遇到的难字说一说记忆字形的方法。 动手书空写一写。(教师进行板演,易错的地方用彩色笔标出来) ⑷理解词意: (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理解,让学生先说一说意思,相互补充,利用工具书查一查) 环绕:围绕。本课指:四周围着,日月潭就在其中。 倒映:本课指湖水中照出天上的星星和岸上的灯光。 清晰:非常清楚,晰:清楚。 展现:全部显现出来,使人一目了然。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我是什么》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我是什么》原文及教案 【原文】 我会变。太阳一晒,我就变成汽,升到天空,我又变成无数极小极小的点儿,连成一片,在空中飘浮。有时候我穿着白衣服,有时候我穿着黑衣服,早晨和傍晚我又把红袍披在身上。人们管我叫“云”。 我在空中越升越高,体温越来越低,变成了无数小水滴。小水滴聚在一起落下来,人们管我叫“雨”。有时候我变成小硬球打下来,人们就管我叫“雹子”。到了冬天,我变成小花朵飘下来,人们又管我叫“雪”。 平常我在池子里睡觉,在小溪里散步,在江河里奔跑,在海洋里眺舞、唱歌、开大会。 有时候我很温和,有时候我很暴躁。我做过许多好事,灌溉田地,发动机器,帮助人们工作。我也做过许多坏事,淹没庄稼,冲毁房屋,给人们带来灾害。人们想出种种办法管住我,让我光做好事,不做坏事。 小朋友,你们猜猜,我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室编写。 【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识字认识11个字,会写4个字。 2、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认识11个字,会写4个字。 教学难点:借助语言环境理解词语意思。 教学策略: 1、识字:运用卡片引导学生进行自主识字:随文识字、引导学生猜谜、串烧拓展识字,结合图片理解词语和运用词语。 2、写字:指导学生掌握写好左右结构字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课件出示?

1、老师为同学们带来一位神秘的老朋友,它是谁呢?(点击课件?)见到他我们就会出现满脑子的问题,你也能用问号提个问题吗?(4人) 2、有个小朋友问了这样一个奇怪的问题,(点击课件课题)。怎么没有问号了,原来他是在心里问的,你来替他问一问吧。 3、让我们读读课文,找找我是什么(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语 1、同学们自由读文,边读边圈画生字词,不熟的字多读几遍。并想一想:我是什么。 2、同桌用卡片打扑克读准字音,先读完的同桌间互相击掌祝贺,然后坐正。 三、检查字词进行学法指导 (一)、汇报 1、你知道“我”是什么吗? 过渡:同学们说得真好!看,生字朋友迫不及待的来了。 2、出示课件带拼音的词语,带拼音有点简单,你行吗?指名读 飘浮雹子暴躁灌溉机器淹没庄稼冲毁灾害 3、去拼音读,你还行吗?开火车读 4、放大词语: 第一遍:齐读 第二遍:女生读(与男生比赛读) 第三遍:男生读 (二)把词语放在句子里你还会读吗? 1、课件出示句子,理解“飘浮” (1)指名读“升到空中……。漂浮” (2)课件出示句子2:指导停顿读 (3)还有一个词语朋友也叫漂浮,你们看,这两个词有什么不同呢? (4)还有什么会在天空飘浮?什么会在水上漂浮? 2、在空中飘浮时,我是一朵朵美丽的白云,来到地面我的脾气就不一样了。他坦白地告诉我们说(出示课件) (1)有时候我很温和,有时候我很暴躁。(齐读)

行政公文写作知识汇总

行政公文写作知识汇总 一、按照一定的规定或准则来维护机关之间的行文秩序称为行文规范。公文行文规范 的内容包括行文关系、行文方向与方式以及行文规则三个方面。 二、公文的行文关系是指发文机关与收文机关之间的公文往来关系。 三、根据机关之间的不同的行文关系,可以将机关的行文分为上行、下行和平行三个 方向。 正常有效的行文应当遵循以下普遍适用的基本规则:一是按机关隶属关系行文。二是 按机关的职责范围行文。 在机关秘书部门的工作活动中,公文处理工作是一项最主要、最大量、也是最重要的 日常工作。公文处理工作通过公文的拟制、办理、管理以及立卷归档的一系列相互衔接的 程序和环节 , 构成机关信息运转与处理的科学流程。公文处理工作具有政治性、时限性、机要性和规范性的特点。 公文处理工作的领导、指导关系 公文处理工作的组织形式可分为两种类型;集中形式和分工形式。 公文处理工作的具体要求 一、公文立卷,是指机关文书部门将已经办理完毕的、具有一定查考利用价值的文件 材料,按照它们在形成过程中的联系和一定的规律组成案卷。 二、案卷,是指有关某一问题或某项工作活动的系统的具有密切联系的文件材料的组 合体。 三、公文立卷工作的组织。 四、公文立卷的原则可表述为,“ 保持文件之间的历史联系,区分保存价值 , 便于 保管和利用” 。 五、公文立卷的准备工作包括事先编制好立卷类目、坚持做好平时立卷工作两方面的 内容。 一、案卷的整理与归档,或称正式立卷与移交归档。包括编目成卷和移交归档等项内容。 二、案卷的组合,简称组卷,是指机关文书部门在年终或第二年上半年对归卷的各个 条款内的文件材料进行调整立卷、卷内文件排列和编号以及拟写案卷标题等一系列工作。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课文6第18课《古诗二首》同步练习D卷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课文6第18课《古诗二首》同步练习D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亲爱的小朋友,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们掌握了多少知识呢?今天就让我们来检测一下吧!一定要仔细哦! 一、基础运用 (共6题;共38分) 1. (2分)我会分。 suo zhai cu shu sui ze z zh s sh 平舌音的音节:________ 翘舌音的音节:________ 2. (4分)比一比,再组词 浊________磁________ 烛________滋________ 3. (4分)给生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荆________(jīng jīn)曾________(cén céng) 莹________(yíng yín)蒙________(móng méng) 4. (3分)选词填空。 辽阔宽广广阔 ①他待人和善,胸怀________。 ②________的田野上,到处可见丰收的景象。 ③走进这________的音乐厅,你好好地去听秋的声音。 5. (10分)读《但愿人长久》,按课文内容将诗句补充完整,再根据你的理解填空。

苏轼埋怨月亮是因为它在________的时候变得这么________、这么________ ;但他想到世上本来就是 ________、________,就像天上的月儿________、________一样,他祝愿________常留人们心间,这样虽然________,也能共同拥有________! 6. (15分)读句子,按要求完成练习。 (1)这清闲的生活无忧无虑,还有什么能够代替?(去掉问号,意思不变) (2)铁罐恼怒了。(补充铁罐的具体表情,使句子更加具体生动) (3)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写出句子的意思)

2018年最新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2018-2019学年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 一、基础达标。(38分) 1.选择正确的读音在下面画“______”。(3分) (1)我家门前的桂.(guìguà)树开花了。 (2)冬天,松.(shōng sōng )树还是穿着绿衣服。 (3)小红成了少先队员,戴上了红领巾.(jīn jīng)。 (4)我的妈妈一年四季都很忙.(máng mán ),但她从不说自己辛.(xīn xīng )苦.(kú kǔ)。 2.选择正确的词填空。(4分) 棵把孔台双方张户 一()小树一()尺子一()人家一()电脑 一()鱼塘一()白纸一()手套一()石桥 3.区分形近字,选字填空,填序号。(6分) ①风②枫 ()车()树红()大() ①杨②场 广() 操() ()树白() ①铜②桐 梧() 油() ()碗()线 4.看拼音写词语。(4分) gōng yuán kǒng qiáo duì qí

s ōng b ǎi p éng you n óng m ín x īn k ǔ xi óng m āo 5.我会查字典。(6分) “枫”的部首是( ),除去部首再查( )画,组词( )。 “绿”的部首是( ),除去部首再查( )画,组词( )。 “旗”的部首是( ),除去部首再查( )画,组词( )。 “歌”的部首是( ),除去部首再查( )画,组词( )。 6.词语练习。(6分) (1)仿写词语。(3分) 喜洋洋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开开心心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填数字成语。(3分) ( )心( )意 ( )全( )美 ( )面( )方 ( )花( )门 ( )上( )下 ( )颜( )色 7.我能连一连。(4分) 正月 牡丹国色香 春季 一年农事了 二月 山茶满盆开 夏季 麦苗儿嫩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二课《我》教案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二课《我》教案 新的一个学期到了,在这个学期里老师会带领同学们一起来学校更多的新知识,那么一个出色的教师肯定也会需要一份出色的教案设计,以下是出guo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二课《我是什么》教案,供您参考,请点击教案栏目查看。 目标预设: 1、识字13个,写字9个。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联系上下文,理解水的不同形态变化及性情。 4、相关资料: 教师准备:图片、字卡、实物 学生准备:课前搜集有关水的资料。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认识13个生字,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水的变化 一、实验引入 1、课前教师将盛有冰块与水的碗放进小盒,副食学生猜测。 2、学生触摸后谈感觉。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魔盒的碗里有水有冰,它们会发生变化吗?读读课文就知道了。 2、自由读课文,遇到生字生词多读几遍。

3、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同桌不会的互相教一教;然后用我们学过的方法记一记生字。 4、汇报记忆生字情况。“灾”“晶”“毁”“冷、冰、冲” 5、(出示生字生词卡片)指名读,其他同学跟着读。 三、精读课文,理解朗读 1、你最喜欢水的哪种变化,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 2、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1) 课文中的我穿着白衣服、黑衣服、红袍子是什么样的?你知道吗? (2) 我的变化奇特吗?用你的朗读表现出来吧。 (3) 我是怎么变成雨、雹子、雪花的?你能做做“落”“打”“飘”的动作吗? (4) 教师引读: 夏天的早晨,我在--- 秋天的早晨,我在--- 3、看完了我的变化,你一定觉得很有趣吧。一块儿读读课文,也可以加上动作。 第二课时 一、我是水孩子,我会变成什么? 二、阅读理解 1、引读课文:我的家在什么地方?我温和时做过哪些好事?暴躁时干过哪些坏事?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古诗二首》 优秀教案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古诗二首》优秀教案 一、教材分析 部编本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围绕“想象”这个主题编排了《古诗两首》《雾在哪里》《雪孩子》3篇课文。这是继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后又一个以“想象”为主题的单元,本单元课文侧重于体现想象之美,教学重点是“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体验”。教学中要循序渐进,体现指导的层次性。《古诗两首》可以利用文中的插图,引导学生想象诗中描写的画面,感受山寺的高耸入云、环境清幽和草原的苍茫、高远辽阔。教学中宜结合学生生活经验与音像资料展开想象,以诵读为主要方式,进行理解积累。 《夜宿山寺》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诗人用极度夸张的笔调形象、生动地勾勒出山上的寺院楼非常高。前两行“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是从视觉感受上写出楼高,后两行“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从听觉上进一步烘托出楼高。 《敕勒歌》选自《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期黄河以北的北朝流传的一首民歌,歌咏了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抒写敕勒人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豪情。开头两行交代敕勒川位于高耸云霄的阴山脚下,将草原的背景衬托得十分雄伟。接着两句用“穹庐”作比喻,说天空如蒙古包,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以此来形容极目远望,天野相接,无比壮阔的景象。最后两行描绘了一幅水草丰盛、牛羊肥壮的草原全景图。有静有动,有形象,有色彩。全诗风格明朗豪爽,境界开阔,音调雄壮,语言明白如话,艺术概括力极强,一直受到历代文论家和文学史论着的一致好评。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第一学段古诗教学要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温儒敏教师谈到古诗的教学,最好的办法就是反复诵读,熟读成诵。要注重引导学生感受诗词音韵之美,不必在主题思想、意义价值、艺术手法等方面讲太多。二年级的学生对诗歌语言的感受力有限,因此教学时力求做到:谈化诗意,精析诵读,多元教学,渲染意境。重视朗读的指导,通过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每一次朗读要达到什么目的,教师要心中有数。朗读的形式要多样,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的兴趣。遇到不容易读好的句子,教师要发挥示范作用。 二、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阶段目标中指出:“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基于教材内容、《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制定如下: 1.认识“宿、寺”等12个生字,会写“危、敢”等8个字,理解“苍苍、茫茫”等词语的意思。 2.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通过图文对照、想象画面等,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山寺的高耸入云和草原的高远辽阔。 教学重难点:朗读和背诵古诗,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 三、教学准备 生词卡片、多媒体课件、古筝曲有关草原的视频及歌曲。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作者,读懂课题。 1.全班交流,知道李白的哪些诗? 2.创设情境,理解诗题。 李白爱到名山大川去游览。有一天,李白来到一座风景秀丽的大山。这座山太高了,等他到了山顶,天已经黑了。(板书:山)来不及下山了。可这么晚了住在哪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