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语文

大学语文

大学语文
大学语文

比较李甲,杜十娘怎么做到才算将“情”字参透?1李甲没有参透,杜十娘则参透了.2李甲:

懦弱,愚蠢.杜十娘:果断,对爱情专一.李甲是一个悲剧人物,他是封建礼教的体现者,是花花

公子,他对爱情没有信心,他为了封建制度可以牺牲了杜十娘,这也反衬出杜十娘的专情,她

并非一般的女子.二者对人生的态度:李甲是发乎情止乎礼,他自私庸俗,背信弃义,是个纨绔

子弟,让他去借钱,连一连六天没接到,无能的弱点充分显示.为了金钱出卖感情.他消极,被

动和愚蠢,李甲遇到封建社会制度就退缩了,而杜十娘发乎情超乎礼,她对李甲一片真心,即

使李甲身无分文对他也一往情深,处处为李甲考虑,不仅安排李甲返乡还为其父子和好做出

打算,她积极,主动,机智,为了与命运抗争,她费尽心机,深谋远虑,只有这么做才能算是把情

字参透,与命运抗争,不向封建礼教屈服.

结合《山居秋冥》说说对诗中有画的理解?1审美角度来讲,这个画首先是审美意象,用中国

唐代诗人来说就是意境2其次才是色彩,线条和声音,用美学中的术语,用媒介表现出来.诗

中有画是语言艺术中有着造型艺术的因素,是以抒情方式写景,景在情中,情中含景,使客观的

景主观化了所谓“画中有诗”, 这首山水名篇,描写了秋日傍晚一场秋雨过后的山间美景,诗

人笔下的求精洗去了前人诗文中习见的伤感色彩喝悲凉情调,显得清新,优美,恬静而颇有生

气.于诗情画意之中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是指在有形的画面中

蕴含着诗的情趣和不尽之意,即意境.

谈断魂枪的含义以及“沙子龙”形象的典型意义?1断魂枪象征中国古代文化2断魂枪的主

人沙子龙,表面看,沙子龙是自私保守,冥顽不化的典型形象.实际上,国术大师沙子龙之所以

淡出世俗,淡出江湖,其根本原因是认识到自身的贫弱,只能空怀“五虎断魂枪”的绝技而孤

芳自赏.在现代战争中的新式武器早已淘汰了“祖先的神灵”取决胜负的不再是人的绝技,

而是现代化的技术.沙子龙不传五虎断魂枪是明智的,是他意识到民族悲剧的表现,从某种程

度来说他是一个先觉者,但他是无辜的他根本找不到自己生存的位置,找不到传统文化在现

代社会中的延续点和连接线.也就是说明他是守旧,排外的. 结合《长恨歌》谈你对艺术真实的看法?1生活真实,是社会生活中实际存在的人和事,是客观

现实,所以,“生活不等于艺术”艺术即直觉,感觉的真实,所以它们不相等2本文情节生动,

也像诗人的精心撰写,审理杨贵妃已死,悲剧已经完成,而作者独具匠心,还在唐玄宗身上写

出了如常人一般的感情,“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希望杨贵妃的魂魄能够继续陪

伴,无论是对杨贵妃生前唐玄宗对其宠爱有加,还是杨贵妃死后,已经天人相隔的,依然苦苦相

思的那份深情,诗人都尽力揣摩人物的内心活动,同时又充分发挥艺术想象.但生活毕竟不等

于艺术,艺术也不等于事实,艺术即直觉,感觉的真实,所以艺术不等于真实.

在《爱尔克的灯光中,作者为什么说“长宜子孙”?1都有钱都过好日子,各种欲望得到满足后,便不再劳动,人类不进步,停止不前.“长宜子孙”一种封建秩序的象征,表现了巴金对封建道德思想和封建制度的彻底否定 2老一辈给大笔财产,对儿女有束缚.“比尔盖茨”富二代如果年轻人志不在此,与父辈对抗,因而失去理智,会扼杀儿女的天分.“长宜子孙”延续着“家”的秩序,囚禁了许多年轻人的心灵,许多可爱的年轻人被摧残了,财富并不“长宜子孙”不能给他们一个生活技能,不向他们指出一条生活道路3巨额财富会造成骨肉相残,反目成仇.财富能毁灭高尚的理想和善良的心,使它消耗在各人利益上面,导致骨肉成仇.

你对贾宝玉的“淫”的看法?1区分两种淫:一种是皮肤滥淫,另一种是意淫2贾宝玉的淫是后者,是对封建传统的颠覆,色即是空.警幻仙子称贾宝玉是“天下古今第一淫人”是“淫意”而不是皮肤滥淫之蠢物,警幻教他以男女之事,使他有了经验,回去后,宝玉和袭人偷试一番,如果宝玉从此以后,果然迷上此道,身边几个漂亮的丫环,足可以让宝玉满足一阵,对宝玉这样的有情人,“欲”的满足不能代替“情”他追求世间的真情实意,刻骨铭心的爱情,在封建社会中,男尊女卑,男强女弱,男主女是世代的阶级烙印,但宝玉对女性的尊重,爱护是对阶级叛逆与社会性别角色叛逆的统一,也使其人物形象变得生动鲜明.

结合《前赤壁赋》谈审美的人生观对“苏轼现象”形成的作用?1所谓“苏轼现象”就是苏轼的文艺观深受庄子的神没思想的影响,苏轼在散文,词,诗歌,绘画,书法等方面都取得很高成就2苏轼主张文艺创作要“随物赋形”“胸有成竹”“不能不为之为工”等观点,主要来源于庄子的“原天地之美”“顺其自然”的思想,要求人们通过自然的观察去了解美,寻求美。所以当苏轼遭遇接连的挫折和打击,建功立业的壮志难酬,一心所渴求的梦想无法实现的时候,只好“向内”寻求精神寄托,人生意义彻底了悟,肉体和精神都回归到了自然的怀抱之中,表达了作者随身处逆境,却能忘却一时得是,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不难看出苏轼是提倡精神享受的,这是人生价值厚思想上的升华.

你从“风波现象”中反思到了什么?1中国传统文化的实质是封面礼教的束缚.“散发着遗老臭味”的赵七爷,九斤老太的保守愚昧等,都体现出了他们自觉或不自觉的被“皇权”意识左右着他们的行为和生活2作者通过张勋复辟在江南水乡所引起的一场关于辫子问题的风波描写,深刻地揭示出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以及“死水”一般的中国社会,中国民众的劣根性,作者点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复杂心境跃然纸上.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帝制,但作为封建社会结构却仍然是换汤不换药,一方面是各个社会统治阶级的遗老遗少们仍然做着复辟之梦;另一方面是自私,保守,冷漠,麻木,愚昧的国民的不觉悟.这都成为封建主义专制“复辟”和封建主义思想“复活”的思想土壤.

《秋水》揭示了什么道理?这种道理在客观上有何意义?这篇文章通过寓言形式揭示了一个道理:在广袤无垠的宇宙中,个人的认识和作为都要受到种种主客关条件的制约,因而是十分有限的.文章旨意虽或有无所作为,消极虚无之嫌,但其合理内核,却能启迪人们不可囿于个人有限的识见而自满自足..本人是怎样把抽象的哲理化为具体的形象的?《庄子》文章善于把抽象的哲理化为具体的形象而令人自悟,本文非常典型的体现这一特点.首先,在整体构思上,虚构了一个河神与海神对话的寓言故事,以此展开说理,阐明文章主旨.其次,在文章展开说理之前,先设置了一段河水与海景的描写,以具体景物的比照来陪衬河神与海神不同的认识境界,形象地渲染文章的主旨。再次,通过援譬设喻的手段来揭示所欲阐述的深微玄奥的哲理,而且所用比喻往往连类而及,是抽象的结论蕴涵于形象的比喻之中,引人联想,发人深思。《前赤壁赋》说明前赤壁赋采用主客问答这种表现手法的作用?继承了赋家常用的“主客问答、抑客伸主”的表现手法。主与客之间的一难一解、相互辩驳,实则代表了作者内心矛盾斗争的两个方面:借客之口宣泄政治失意、人生无常的苦闷,文中客曰:“月明星夕,乌鹊南飞。”充分体现出这一点;苏子曰:“惟江上之清风”“取之无禁,用之不竭”“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借主之口表达潇洒超脱、反归自然的情怀,这种手法的使作俑者是屈原。

你对作者在文中所表现的人生观有何看法.本文从泛游大江之乐写起,转到顾念人生之悲,再复归于精神解脱的愉悦,在悲、乐转换之中,提出了人生有何意义这样一个哲理命题,“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表现了作者虽然身处逆境,却能忘却一时得失、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

简析文本是如何做到景.情.理有机结合,体现出情趣之美的?文章首段的景物描写,空灵澄澈,丹青难描,但其意义决不限于模山范水,而是因景生情,借景喻理,江水、清风、明月,这三个自然意象,在文中贯串映现,或引启遗世独立的假想,或引发惆怅哀怨的悲情,或喻指万物皆具“变”与“不变”的两重性,生发出即使在坎坷之中,有的生命仍有其永恒价值的人生哲理。形象性、情感性和哲理性的统一使本文充盈着诗情画意和理趣之美。景情理统一在水与月两个中心的意象上。“月出生于东山之上”的景描写和“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情的描写以及“逝者如斯,而未尝长也”理的描写充分结合。

《锦瑟》此诗的主旨是什么?依据诗本身及有关资料.作者围绕对自己一生遭遇的回顾,从多个不同的角度抒写了人生道路中的坎坷曲折和由此产生的哀怨感伤,痛惜年华流逝而抱负成空,反映出诗人在当时社会的重重压抑下不得舒展的痛苦和横遭埋没的悲剧命运。诗歌情调凄婉,但确实传达了封建社会中怀才不遇之士的苦闷,发人深省,引人同情。“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以惘然”说明作者的惆怅落寞的心情,是很早以前就有的,不是回首往昔才有

的。

试析中间两联的艺术效果中间两联不仅是全诗感情内容的重心所在,也是全诗艺术成就的集中体现。除抒情含蓄外,四句诗中“撞生小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的典故、“沧海月名珠有泪”的象征、“蓝田日暖玉生烟”的比喻三法兼用并举,且有属对工稳、造语清丽、辞采斐然、声韵谐婉流走等特色,千百年来流播人口,传诵不绝。

《双调·夜行船秋思》作品描写了哪两种相反的人生态度?描写了帝王,豪杰,富翁的富贵无常的名利之徒,和写自己看破红尘,与世无争,自得其乐的人生态度。前者有“万中无一”的评价,后者有“秋思之祖”的美誉。

分析这首套曲的语言特色?语言俗中透雅,既明快率真,又优美富于韵味。别致的设色字,精巧的鼎足对,都见出作者驾御语言的功力。曲中意象准确生动而有代表性,如以“衰草牛羊野”,“慌坟横断碑”表现帝业成空,以“蚁排兵”“蜂酿蜜”“蝇争血”比喻名利场等,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在自我写照时,字里行间情趣盎然,如“青山正补墙头缺”的调侃意味,“道东篱醉了也”的潇洒任性,皆可令读者会心一笑。

.这首套曲表现出作者怎样的情趣与胸襟?表达出作者了不为物役、自适其适的心志。如不愿同流合污,往往只能追求超尘出世、笑傲林泉的生活,不免流于消极颓放,但其重人格、讲操守的人生态度。

《西湖七月半》.作者所描写的五类游客同看月各有怎样不同的关系?(作者是怎样营造各类看月者看月时的不同氛围)分析五种人:一.达官显贵二.同上相似.三.名妓与和尚.四.下层百姓.市民五.文人.雅士.通过对游客看月情态的描摹刻画,嘲讽了达官显贵附庸风雅的丑态和市井百姓赶凑热闹的俗气,标举文人雅士清高拨俗的情趣。褒贬不尽妥当,但立意颇为别致。本文第二、第三段以两个具体场面,对真假看月者作了比较,这样写与第一段的有关描述是否显得重复?不重复1段分析”西湖七月半之人2段描绘杭州人赏月的情景.3段写文人.雅士赏月.善于营造氛围,并通过不同氛围的对比,突出文章题旨。

《宝玉挨打》在贾政身上反映了怎样的封建思想?它对人的发展和社会进步有什么危害?贾政认为宝玉的想法和行为发展下去一定会弑父弑君,“不如趁今日结果了他的性命,以绝将来之患”,揭示出叛逆者与卫道士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对封建社会及其礼制的某些叛逆思想,连他们这样的青年男女还深受到莫大压抑而不得自由,这使我们增加了封建主义束缚人性的认识,引起后人对旧礼教、旧制度的怀疑和痛恨。

这篇作品的艺术表现最成功的地方在哪里?试做具体分析?作者通过言语.动作.表情.心理的白描来刻画人物性格,而且不同的人物有各自不同的外显言行和内在心理活动,于是人物形

象就有了鲜明生动、栩栩如生的个性特点。写宝钗的言行不一,非常会说话,很得体.此外,本篇叙事有条不紊,情节起伏跌宕,行文张弛有致,语言生动传神,表现出很高的艺术造诣。《风波》《风波》描写的辫子“风波”发生在什么养的背景之下?反映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帝制,但作为封建社会结构却仍然是换汤不换药,.一方面是各个社会统治阶级阶层的遗老遗少们仍做着复辟之梦;另一方面是自私.保守.冷漠.麻木.愚昧的国民的不觉悟.

在人物描写方面有什么特点?作品采用了传统的白描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其典型性格的发掘是入木三分的:散发着“遗老臭味”的封建卫道者赵七爷的善变,冥顽不化的九斤老太的保守愚昧,七斤的麻木而盲从和七斤嫂的凶悍而刁砖,八一嫂的麻木而自私,“村人们”的呆板……都从不同侧面勾画出了处于这场“风波”中的不同嘴脸。但他们的国民劣根性却是相同的,自觉或不自觉的“皇权”意识左右着他们的生活和行为。

赵七爷是怎样一人物形象?介绍赵七爷的是一个关健人物,是伴着”七斤嫂的心跳”为背景音乐出场的.1有学问不在于扁低赵七爷,而是在反衬愚蠢的连基本的知识也不知道.2会投机头发盘到头顶3报复心强.通过穿大衬

本文描写的风俗画与表情主题有什么关系?本文不仅人物描写栩栩如生,同时亦用最经济简练的笔墨勾画出了一幅幅江南水乡的风俗画。全文四个部分,每部分的开头都是应和内容的风俗画面:第一幅是具有感动的“农家乐”式风俗画;第二幅是色彩黯淡的“最后的晚餐”式的风俗画;第三幅的“晚归图”却是黯淡中透出一丝亮色的风景画;最后一幅仍然是回到宁静氛围中的“田园牧歌式”的风俗画面。反映中国社会现实,农民生活依然如故,豪无觉悟.《麦琪的礼物》概括小说主题思想这篇小说通过一对贫困的年轻夫妇为互赠圣诞礼物而任痛卖掉引以为自豪的长发和金表的故事,反映了当时美国下层人民生活的艰难,赞美了主人公的善良心地和纯真爱情。作者是怎样塑造德拉的形象的?德拉具有怎样的优良品德?作者善于通过外部行动和表情描写来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如在描述德拉决心卖掉秀发时,他的心理活动是非常复杂的,这一连串的心理活动都是通过描写德拉的外在动作和表情来显现的.写得含蓄细腻,生动传神而耐人寻味.品德:善良,朴实,为了自己的心爱的人卖掉自己心爱的头发.本文在情节安排上是怎样运用“双线并行”的手法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小说的构思非常巧妙。夫妻为了互增礼物买掉长发和金表。小说循着这两条线索来展开情节,一明写,一暗写,显得简练而又清晰。直到故事终结,明暗两天线索才汇合相交,真相大白,造成了出人意料之外的结局,使人惊愕,但又合情合理,令人信服。明线,德拉卖发,暗线,杰姆卖表.举例本文幽默诙谐的语言特色?形成“含泪的微笑”的独特风格。举例(杰姆并没有照她的

话去做,却倒在小榻上,双手枕着头,微笑着

本文在结局处理上有什么特点?结局两条线索上汇合相交,真相大白,造成令人意料之外的结局,使人惊愕,但又合情合理,令人信服,作品上用了不少夸张手法,渲染手法等叙事写人,语言幽默诙谐,寓悲于喜,形成“含泪的微笑”的独特

填空

先秦诸子语录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由奴隶制向封建制演进,变化急剧。与此相应,思想文化领域各种学说方兴未艾,出现了“九流互作,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

秋水庄子,名周,战国中期宋国蒙人.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庄子是老子之后道家的主要代表,后世并称“老庄”。庄子的主要思想主张是顺应自然,提倡无为而无不为。既有合理因素,也有消极成分《庄子》称华南经

归园田居陶渊明,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号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人。东晋著名诗人。陶渊明最早大量创作田园诗的。其诗质朴自然,冲和平淡,对唐以后的诗歌有很大的影响。部分作品表达愤世嫉俗之情,呈现出“金刚努目”的一面。有《陶渊明集》。

前赤壁赋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与父苏询、弟弟苏辙,合称“三苏”。散文自然畅达,随物赋形,如行云流水,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词开豪放一派,突破了唐五代以来的篱,与辛弃疾并称“苏辛”;诗歌、绘画、书法亦有很高造诣。有《苏东坡集》、《东坡乐府》。

世说新语刘义庆彭城人,著作有《世说新语》《幽明录》,均为我国小说发轫期的重要作品,前者是“志人”体小说的代表作,是“魏晋风度”的主要载体,对后世士大夫文化有很大影响。

虞美人李煜,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等。南唐最后一位君主,史称李后主。李煜疏于整军治国,通晓文艺。艺术上,李煜词以语言明白晓畅、形象鲜明生动、情韵隽深长为后人所一致称赏。词数量不少,惜有散,今仅存数十首,录在《南唐二主词》中。

锦瑟李商隐,字义山,号玉生,又号樊南生,怀州河内人.李商隐是晚唐著名诗人。其诗各体皆工,成就斐然,尤以七律最为突出。他的一些七律,辞采华美,属对精工,擅用比兴、象征、暗示、典故等手法,给人以兴寄深微、声情具美的感受,耐人玩味。某些无题篇章或因顾虑太多,旨意过于朦胧而流于晦涩,使人不易解索。有《李义山诗集》《樊南文集》。爱尔克的灯光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现代著名作家。出版了处女作《灭亡》。回国后陆续出版了《爱情三步曲》(《雾》《雨》《电》)《激流三步曲》(《家》《春》《秋》)《寒夜》《憩园》等作品。其代表作《家》通过对一个大官僚地主家庭生活内幕的描绘,暴

露封建末世的黑暗与腐朽,控诉旧礼教、旧势力的罪恶,歌颂了“五四”初期知识青年的觉醒。还有《生之忏悔》《旅途随笔》《静夜的悲剧》十多个散文集。散文多描写自然和人生世态,洋溢着渴望自由、追求光明的热情。文革后,出版五卷本《随想录》,成为新时期文学一部重要著作。出版《巴金文集》十四卷。

陈情表李密(224—287),一名虔,字令伯,为武阳人。

再别康桥徐志摩,原名徐章垿,浙江海宁人,中国现代著名诗人。1925年《晨报副镌.诗刊》,1928年《新月》月刊, “新月派“中坚,早期诗歌表现对资产阶级理想的向往与追求,同情下层劳动人民痛苦生活和对黑暗现实不满的诗作,后期诗歌表现理想破灭后的彷徨、伤感、空虚和颓废情绪。诗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形象性强,比喻贴切,音节和谐,语言清晰,形式也比较多样,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等,散文集《爱眉小札》等。1991出版《徐志摩全集》。

氓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周初至春秋中叶的诗歌三百零五篇,原名《诗》或“诗三百”,汉以后称为《诗经》编于春秋中叶,全书分“风”“雅”“颂”三部分:“风”有十五国风,一百六十篇,多为民歌;“雅”有《大雅》、《小雅》,一百零五篇,多为贵族,士大夫所作;“颂”有《周颂》、《鲁颂》、《商颂》,四十篇,用于宗庙祭祀的诗。《诗经》相当广泛地反映可当时社会的经济状况,政治矛盾,意识形态和风信习尚,不少民间创作还揭露了统治阶层的剥削丑行,反映了下层人民的生活和感情。在艺术上,以四言为主,节奏简约明快;常用重章叠句,情致回环往复;多用比兴手法,意蕴丰赡含蓄《诗经》重在反映并表现手法的灵活交叉运用,对后世文学艺术产生深远影响。

长恨歌白居易,字乐天,晚号香山居士。原籍太原,后迁居下.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与元九书》)他与元稹一起,倡导旨在揭露时弊的“新乐府运动”,写下《秦中吟》十首《新乐府》五十首等,对当时社会的黑暗现实作深刻批判。艺术上,白居易诗以平易晓畅著称,在当时就流布很广。有《白氏长庆集》

醉花阴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济南人,宋代杰出女词人,她的词作,以1126年靖康之变为界,前期多圭情相思之作,后期抒写个人身世的哀痛和山河破碎的感慨,善于塑造鲜明形象,语言清丽动人,富有创造性,有《漱玉词

五代史伶官传序欧阳修,字永叔,自号醉翁、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人。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主张文章应“明道”、“治用”、“事信”、“言文”,反对宋初浮艳文风,倡导效法韩愈,在散文、诗、词、评论诸方面都有成就,尤以散文著称,“唐宋八大家”之一。有《欧阳文忠公集》《新五代史》《新唐书》。

双调·夜行船秋思马致远,号东篱,大都人。元代杂剧、散曲作家。著有杂剧15种,以《汉宫秋》著名。散曲创作成就很高,有“曲状元”称号。作品内容有三类:叹世讽世,描画景色,歌咏恋情。融诗词意境入散曲,清雅而不失真率。现存散曲120首,今人辑为《东篱乐府》。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扬州,曾官兖州兵曹。初唐诗人.《全唐诗》仅路录存其诗二首,《春江花月夜》素享盛名。

山居秋暝王维字摩诘。祖籍祈州,盛唐杰出诗人.多才多艺,诗画成就高。早期诗题材广,边塞,游侠等均有所涉及,后为山水田园诗创作,与孟浩然同为盛唐山水田园诗的代表并称“王孟”。他的诗对物象体察精细,描绘简洁传神,充溢诗情画意,以“诗中有画”著称,渗透着佛理禅机。诗个体兼工,以五言律绝最为出色。有《王右丞集》

西湖七月半张岱,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浙江山阴人。文学创作以小品文见长。文笔清新生动,饶有情趣,风格独特。著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冯梦龙,字梦龙,号墨憨斋主人,长州人。一生热心于通俗文学创作、收集和编辑出版,对民歌、戏曲、小说的传播、繁荣作出贡献。编订的白话短篇小说集《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合称“三言”)广泛流传,代表古代白话短篇小说的最高成就。

宝玉挨打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又号芹圃、芹溪。清代现实主义作家。创作现实主义巨著《石头记》(即《红楼梦》)。未能完成全书,仅存前八十回,后四十回为高鹗所续。

风波鲁迅,原名周樟寿,字豫山,后改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1918年用笔名“鲁迅”在《新青年》上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小说集《呐喊》《彷徨》杂文《坟》《且介亭杂文》散文集《朝花西拾》散文诗集《野草》等。1981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鲁迅全集》16卷本

断魂枪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笔名老舍。满族,北京人。现代著名的小说家、戏剧家。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中篇小说《月牙儿》,短篇小说《断魂枪》,话剧《茶馆》等。作品充满着地域文化色彩,被称为“京味”十足的“市井文学”。城市平民生活的题材,加上富有悲喜剧色彩的情节和幽默的语言,他的小说和戏剧深得读者的欢迎。

麦琪的礼物欧·亨利,美国著名短篇小说家。原名威廉·西德尼·波特,。写了三百篇短篇小说,代表作《麦琪的礼物》《警察和赞美诗》《最后的藤叶》等。小说以诙谐幽默见长,寓悲于喜,形成“含泪的微笑”独特风格。小说情节生动,构思巧妙,结局往往出人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

大学语文 文言文教材

寡人之于国也 孟子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ya)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zhǐ)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cù)罟(gǔ)不入洿(wū)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sāng)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yì)帛矣。鸡豚狗彘(zhì)之畜(xù),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xiáng)序之教,申之以孝悌(tì)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wàng)(称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piǎo)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秋水 庄周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吾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专转本大学语文文学常识试题练习精选带答案讲课稿

专转本大学语文文学常识试题练习精选带 答案

1.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二十四史是清乾隆时所定的历代正史,始于《史记》,终于《明史》,共二十四部史书。 B.《四库全书》是清乾隆年间编修的荟萃古代典籍的大型综合丛书,按经、史、子、集四大部分分类编排。 c.“志怪小说”是魏晋时代一种以描写鬼神灵异为主的小说,它源于神话小说、稗官野史、民间故事。其中有干宝的《搜神记》等。 D.“苦吟派”是以唐朝诗人孟郊和贾岛为代表的诗派,因他们作诗态度认真,着意于文词的锤炼,一字一句苦吟得来而闻名,孟郊“推敲”的典故即反映苦吟的情景。 2.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四史”是《史记》(汉·司马迁)、《汉书》(汉·班固)、《后汉书》(南朝宋·范晔)、《三国志》(晋·陈寿): B.“民间四大传说”是指《牛郎织女》、《盂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 c.“四大古典戏剧”是指《窦娥冤》(元·关汉卿)、《西厢记》(元·王实甫)、《牡丹亭》(明·汤显祖)、《长生殿》(清·洪昇)。 D.“四大古典文学名著”是指《三国演义》(明·罗贯中)、《水浒传》(明·施耐庵)、《红楼梦》(清·曹雪芹)、《儒林外史》(清·吴敬梓)。3.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纪传体史书是以人物为中心来记载历史事实的,如《史记》、《三国志》都是纪传体史书。 B.在我国文学史上有许多名家并称,如“韩柳”即韩愈、柳宗元,“李杜”即李白、杜甫,“小李杜”即李商隐、杜牧,“苏辛”即苏轼、辛弃疾。c.“乐府”本指掌管音乐的官署,后来也把它所采集来配乐的歌词以及后人袭用乐府旧题或摹仿乐府体裁写的作品称作乐府。 D.作为唐代诗歌创作的两座高峰,李白诗清新飘逸,极富浪漫主义色彩;而杜甫则用犀利的笔触揭露黑暗的社会现实,实现了他“诗歌合为事而作”的现实主义创作主张。 4、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集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其诗多用“赋”“比”“兴”手法。因而又有“《诗经》六艺”的说法。 B.关汉卿是我国元代杂剧的奠基人,著名戏曲作家,一生写了60多本杂剧,以《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最为著名。 C《官场现形记》、《儒林外史》、《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和《老残游记》被称为我国晚清时期四大谴责小说。 D.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作家,作品有《战争与和平》、《复活》、《安娜·卡列琳娜》等。 5.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学史上有“文章两汉两司马”之说,“两司马”指的是辞赋家司马相如,史学家、散文学家司马迁。 B.崔莺莺、杜丽娘和李香君分是元代王实甫《西厢记》、明代汤显祖《牡丹亭》和清代孔尚任《桃花扇》三部戏曲中的女主人公。

大学语文要点

【课后练习】 1.樊迟、仲弓问仁 孔子如何解释仁 1).仁体现了人与人之间彼此相爱的伦理关系——“爱人”。2). “仁”也是儒家所提倡的一切美德的集中表现,比如“恭”、“敬”、“忠”。体现在人类的所有社会活动之中。3).孔子的仁还包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忠恕之道。孔子的仁学思想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但是他从未给仁一个固定不变的定义,而是在不同场合,针对不同对象,结合具体事例谈论仁的具体表现形式。 2.《老子》二章: 道家主要思想为道文中“天道”“人道”是什么? 天道指自然规律人道指人类社会的规则 你自己对其怎么看? 3、秋水: 本文揭示什么道理,有何意义 主要揭示了宇宙无穷、认识无止境的哲理。同时也给我们更多的启示:不要受制于个人见闻而固步自封,要保持谦虚;人贵有自知之明;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知耻近乎勇,自大是由于无知。只有不断超越自己,才会有所发展;要有广阔的胸襟和远大的志向;个人的见识是有限的,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这些道理能够启示我们正确认识自己,正确地认识和处理事物。 怎样将抽象哲理具体化、 通过寓言形式揭示道理,虚构了一个河神与海神的对话的故事,以此展开说理,阐明文章主旨。通过援譬设喻的手段来解释所欲阐述的深微玄奥的哲理,而且所用比喻往往连类而及,层见叠出,是抽象的结论寓于形象的比喻之中,引人联想,发人深思。 举了哪些例子?打哪些比方? 用了井蛙、夏虫、曲式三个比喻来说明人的认识受客观条件的制约、本文援譬设喻往往连类而及,如用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似磊空之在大泽,稊米之在大仓乎、毫末之在于马体这样的连类的比喻将其要阐述的这理论述的十分清楚。 援譬设喻的特点:层次迭出,连类生发,由大到小连类比喻。 4、容忍与自由: 为何引用李、王以及四诛?四诛是诛杀的什么?文章的论点是什么? 1 让人们看清封建专制的不容忍必然导致灭亡的历史事实; 2析言破律,乱名改作,执左道以乱政,杀;作淫声异服奇技异器以疑众,杀;行伪而坚,言伪而辩,学非而博,顺非而泽以疑众,杀;假于鬼神时日卜筮以疑众,杀 3 通过对“四诛”的现代阐释巧妙的阐明了自己的容忍比自由更重要的思想。 为什么将四诛与西方宗教破坏并举为例 说明了无论西方还是东方,人类共同的习惯都是喜同而悲异的,因此容忍的态度是最难得、最稀有的态度 5、段太守逸事状: 如何塑造段太守的人物形象: (1)三件事、三个品格特征“勇”服郭晞、仁愧焦令谌、节显治事堂,突现其刚勇、仁义及气节凛然(2)用人物的对比方式以白孝德之怯懦、焦令谌之暴横及朱泚之奸诈作对比衬托,是段秀实的形象倍添光彩(3)用倒叙的手法凸显个性段太尉性格的三个方面“勇”、“仁”、“节”,勇是基础,是根本,“勇服郭晞”故事性强,使人印象深刻,后再写他的仁爱之心,使文章张弛有度 (4)详略得当段太尉为人最被大家称颂的应是“节显治事堂”、“以朝笏击朱泚”等事,但这些故事也最为大家熟知。既是“逸事状”,这个内容反而变成了最简短的故事,几笔带过,大写特写别人所不知道的其“勇”及“仁爱”之事。

《大学语文》参考书目

《大学语文》参考书目 1.相关网站和清华CNKI、维普资讯和万方等各大数据平台; 2.《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大学语文(第8版)》徐中玉、齐森华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06出版); 3.《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大学语文立体化系列教材之一?大学语文(全编本)》王步高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06出版); 4.《大学语文(增订本)》徐中玉、齐森华,教育部高教司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06出版); 5.《国试书业?大学语文(公共课程?最新版)》国试书业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10-07出版); 6.《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朱东润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7.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8.《古代汉语》(上、下册)郭锡良等编著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9.《唐宋词通论》吴熊和著浙江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 10.《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等著北京大学出版1998年版; 11.《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下册)朱栋霖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12《中国现代文学作品导引》第一卷刘祥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13《中国现代文学作品导引》第二卷龙泉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14.《中国现代文学作品导引》第三卷吴秀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15《中国现代文学作品导引》第四卷汪文顶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16.《中国当代文学史》王庆生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17《外国文学史》(上、下册)郑克鲁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18.《世界文学名著选读》(1—5)陶德臻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19.《插图本外国文学史》陈建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文艺理论教程》童庆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1《中国文化史》冯天瑜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22.《中国哲学史》郭齐勇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23.《大学语文》拓展读本(集一、集二、集三)陈洪、李瑞山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24.《中国诗歌艺术》王红、谢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25.《语文素养高级教程》李瑞山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6.《语言与文化》罗常培著语言出版社1989年版; 27.《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28.《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29.《唐宋词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30.《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31.《元曲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32.《三国演义》罗贯中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 33.《水浒传》施耐庵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75年版; 34.《西游记》吴承恩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55年版; 35.《红楼梦》曹雪芹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 36.《古文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大学语文

文学与人生紧密相连,息息相关,没有多彩的人生,就不会产生美丽的文学,所以说:“文学是人生的表现。”但是文学又不完全是人生体验。吴密先生在他的《文学与人生》中有这样一段经典的论述:“文学是人生的精髓——哲学是汽化的人生,诗歌是液化的人生。小说是固体化的人生—均从各种含水的不纯物质中得来的,戏剧是爆炸的人生。”初读这段文学,并不知其意,但得出一点结论:文学泊于人生,但又作用于人生。 一、文学与人生的关系 文学样式有多种,谓有小说、诗歌、散文、戏剧,但无论作何种文学,为文者均有其水平之高低,文采之优劣;人生亦有多种,但不论是何种人,均有其人品,所以为文者其人品之高低,谓之曰高尚,低俗等等。文学作品都有它的内涵及思想,通过鉴赏一个人文章的内涵及思想,可以看出为文者的为人。所以说文学是人生的表现。 然而文学不是真实的人生经验,(至少小说表现的不是真实的人生)即吴密先生所说的:人生≠真实的与直接的经验。每一部文学著作都是生活细节为对象,再加之以想象,赋之以深邃的思想才完成。四大名著无一不是在历史事件(或家庭琐事)的基础上改编,提炼其精华,投之以作者的感情才形成的:《红楼梦》中作者将自己的生活经历附加在贾宝玉身上,但又加了一些虚幻境、空空道长等,使作品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与广度;《西游记》作者以历史事件玄奘西游为小说线索,加之以孙悟空、猪悟能等传奇人物,使小说主题立刻升华;不是单纯表现唐僧师徒四人如何与妖魔斗智斗勇,而是表现了当时人们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细细品味吴密先生对几种文学作品巧妙的比喻,终于体会了“文学是人生的精髓”。真实的人生是混有杂质的一盆水,但在文学作品中,人生便是已经除去杂质的清水、纯净水,而其中哲学是“汽化的人生”,最为纯净,所以哲学是人生中最精华的部分——精神;诗歌是“液化的人生”,较哲学次之,所以诗歌表现了人的思想情感,是理想化的;而小说最劣,它只是在真实人生的基础上稍稍加工而成,所以小说重在记事,辅之心肝肤浅的情感表达……所以,“文学是人生的精髓”。 文学源于人生,是人生的表现,同样,文学作品也反映了人的思想。 现在中国文学有诸多缺失,其中最主要的有三种,即宣传文学——专门作为宣传达室的工具;闲谈文学——缺乏作文的严肃性;消遣文学——低级趣味的文学。从这些文学中就可以看出作者们的低级超味,作文的不严谨,为人的不严肃。读过韩寒的《一座城池》的人,再了解一下韩寒这个人就会真正体会到“文如其人”。 二、文学于人生之功用 我们为什么要作文学?因为文学于人生有非常大的作用。 读《史记》,我们可以了解太史公坎坷艰难的人生;读《离骚》,我们懂得了屈原“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孤独;读柏拉图的《理想国》我们知道了“公正是灵魂的优点,也是获得幸福的手段,它是其他各种德行的基础“。于是我们学会了公正……所以,文学之于人生等一大功用及涵养心性,培养心志,培养道德。 文学还可以促进真正文明。文学改变了人的意识,使人的思维方式发生了改变,从而促进人的进步。所以,一切优秀文学都在宣扬与体现人的规律,最终让人进步,促进真正文明。 除此之外,文学还可以让人通达智慧。如《红楼梦》“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可以让人了解世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也可以增强人们的爱国之心: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学作用于人生,功效甚广,但一定是好文学才可以促进人养成好品质。 最佳文学作品含有人生最大量的、最有意义的部分,而且让读者爱到启迪,得到乐趣,这才是文学与人生的最佳契合点。

最新版大学语文—自考复习资料

最新版大学语文—自考复习资料 一.《寡人之于国也》 第一部分,作家作品。 本文选自《孟子。梁惠王上》,孟子,名轲,战国中期邹国人。他是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主张施行仁政和王道,倡导“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孟子散文善于“欲擒故纵,引君入彀”的论辩手法。善用比喻,富有感情色彩与充沛的气势,《孟子》兯七篇。 第二项,文体知识。 本文是一篇以对话形式展开的论说,是一篇论辩性议论文。 第三项,主旨。 本文中心论点是“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全文表现了孟子王道,仁政的政治思想,批评统治者在灾荒年景归罪于年成不好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揭示出战国时期社会不平,阶级对立的实质。 第四项,层次、段落。全文围绕“民不加多”和“如何使民加多”的问题展开论述。全文可分四个部分。第一部为第一自然段。梁惠王提出在灾荒之年,移民移粟,但民不加多的疑问。 第二部为二、三、四段。孟子以战为喻,说明梁惠王移民移粟的办法,依然与邻国无本质区别,介而指出了民不加多的原因。 第三部为第云、第六自然段。孟子兲体而详细地阐明了王道仁政的主张,指出要使民加多,就要有新举措,要不违农时,发展生产,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要使民老少的衣、食、住均能受益,同时在德教方面也受教育,这样则不王者,未之有也。民便可以加多了。 第四部为第七自然段。先揭示灾荒之年,社会贫富悬殊,阶级对立的现状。然后以杀人为喻,指出只要梁惠王不把过失归罪于年成,那么“斯天下之民至埃”的良好愿望就会实现。 全文到此归结到总的论点。全文的结极特色以“民不加多”为线索,展开了论述。 第云项,学习要点。 第一点、本文体现的孟子王道政治的主要内容就是富民、爱民,以民为本的思想。 富民,就要反对战争,使民安居乐业,发展生产,正如课文中的第云段提出的要不违农史,要数罟不入夸池,要斧斤以时入山林,以达到谷不可胜食也,鱼鳖不可胜食也,材木不可胜用也,这样的鱼粮丰收,万木繁茂的景象,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爱民,体现在第六段,就是要使民确实受益。孟子兲体提出,要给民以云亩之宅,百亩之田。要使云十者可以衣帛矣,七十者可以食肉矣,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黎民不饥不寒,使民确实丰衣足食。 富民、爱民,以民为本,这样作为一国之王,才能受到万民的拥戴,才能做到国富民强,这是孟子王道政治的主要内容。 第六项,写作特点。 写作特点有三点: 第一点、说理抑扬兴施、循循善诱。文章开头写梁惠王自以为治国比邻国君主尽心,孟子利用梁惠王好战的心理,以云十步笑百步的比喻,辛辣地讽刺了梁惠王的小恩小惠,这里运用了比喻的方法。逼使自矜共功的梁惠王意识到自巬和邻国国君并无本质的不同。至此,孟子巭掌握了论辩的主

大学语文文学常识汇总

大学语文文学常识汇总 1.<<论语>>是我国先秦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编纂而成.全书二十篇.四百九十二章. 孔子:名丘,字仲尼,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思想核心是仁.提倡仁者爱人.克已复礼.教育方面: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2.<<赵威后问齐使>>选自<<战国策/齐策>>.是一篇对话体的议论文.<<战国策>>是一部战国时期分国记事的史料汇编.属国别体杂史,是散文集.是汉代刘向整理编订.<<战国策>>记载了战国时期谋臣策士游说各国或互相辩难的言论和行动.用寓言故事和比喻来说明抽象的道理. 3.<<寡人之于国也>>选自<<孟子/梁惠王上>>,是一篇以对话形式展开的论说文. 孟子:名轲,是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主张施仁政,行王道,倡导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孟子散文善用欲擒故纵,引君入彀的论辩手法,善用比喻,富有感情色彩与充沛的气势. 4.<<秋水>>选自<<庄子/秋水>>.这是一篇以对话方式展开说理的论说文. 庄子:名周,是老子之后道家的主要代表.主张顺应自然,提倡无为而无不为.激烈批判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的黑暗现实.庄子

的文章想象丰富,汪洋恣肆,辞藻瑰丽,并多采用寓言形式,富有浪漫色彩. 5.<<谏逐客书>>是李斯的代表作,载于<<史记/李斯列传>>中,是一篇议论文. 李斯:秦代著名的政治家,又是秦代散文的代表作家,其文章长于说理,散见于<<史记>>及<<古文苑>>中,其它文.<<泰山刻石文>><<琅玡台刻石文>>. 书指上书,奏章,是古代子向君主陈述政见的一种文体. 6.<<张中丞传后叙>>是一篇后叙,即写在文章后面的跋文,议论与叙事并重. <<答李翊书>>是一篇书信体的议论文. 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领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主张辞必己出,强调惟陈言之务去.文章特点:说理透辟,气势充沛,结构严谨,语言精炼.成就斐然,著有<<昌黎先生集>>. 7.<<五代史伶官传序>>选自<<新五代史/伶官传>>,是一篇史论.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自称六一居士,北宋庐陵人.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主张文章应明道,致用,事信,言文.散文有说理畅达,抒情委婉的风格,作品有<<欧阳文忠公集>> <<新五代史>>和<<新唐书>>(与宋祁合撰)

大学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大学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中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8分。) 1、《战国策》一书的整理编订者是() A、郭茂倩 B、刘向 C、司马迁 D、班固 2、王昌龄最擅长的是() A、七言律诗 B、七言歌行 C、五言绝句 D、七言绝句 3、我国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 A、屈原 B、白居易 C、杜甫 D、辛弃疾 4、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属于“文学研究会”成员的著名作家是() A、巴金 B、郁达夫 C、老舍 D、朱自清 5、诗集《女神》的作者是() A、闻一多 B、戴望舒 C、郭沫若 D、冰心 6、冰心《往事》(——之十四)借助对大海的描绘。来抒写自己的主观情志,这叫做() A、铺张扬厉 B、托物言志 C、映衬对比 D、渲染烘托 7、屠格涅夫《门槛》的基本表现手法虽() A、比喻 B、拟人 C、象征 D、夸张。 8、在一篇文章中,记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件,就是() A、顺叙 B、倒叙 D、插叙 D、平叙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人题中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漏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6分。) 1、下列诗作属于七言律诗的是() A、王维《山居秋瞑》 B、李白《送盂浩然之广陵) C、王昌龄〈从军行》 D、社甫《登高》 E、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

难)》 2、下列作品集属于朱自清创作的有() A、《踪迹》 B、《风景谈》 C、《背影》 D、《欧游杂记》 E、《闲书》 3、巴金在《爱尔克的灯光》中指出长辈对子女的关怀应体现在() A、给他们一个生活技能 B、向他们指示一条生活道路 C、让他们睁起眼睛去看广大世界 D、让他们走一条既走的生活道路 E、培养他们崇高的理想和善良的气质 4、屠格涅夫《门槛》通过一组象征性形象,()。 A、反映俄罗斯人民为争取民主自由而英勇斗争的情景 B、赞颂革命者的献身精神 C、揭露专制社会对革命者的迫害 D、表现了对“圣人”的崇拜 E、斥责诬蔑革命事业的庸人和帮凶 5、构成完整的小说世界的要素有() A、人物 B、时间 C、地点 D、情节 E、环境 6、培根在《论学问》中指出,治学的目的是() A、幽居养静 B、权衡轻重 C、善于辞令 D、变化气质 E、审察事理 三、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4分) 1、“_________,悠然见南山”是陶渊明《饮酒》(其五)中的名句。 2、王昌龄《从军行》:“___________,孤城遥望玉门关。” 3、辛弃疾《摸鱼儿》:“___________。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4、元散曲有小令和 _____________之分。 四、词语解释题(解释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词。每小题1分,共10分。)

大学语文说课稿

《大学语文》说课稿 一、说教材 我教的这门课程是根据国家高职高专教育发展的要求,从目前高职高专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精选国内外的文学名篇,为学生提供阅读欣赏并进行素质教育,锻炼学生的读、写能力,增强高职高专的综合人文素养,提高我校学生的实际语文能力。 第一是适用性 当下的大学语文教材,有的过于简单,重复学习高三的语文课程;有的则拔得太高,是一种脱离课堂教学具体情况的课外阅读。针对这两种情况,我们优选了这本教材,在选录方面,侧重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促进高职语文教育的良性发展,优选具有高职特色的文章。做到选文经典、古今结合、中外兼顾。 第二是创新性 前六个单元一改以往的“以史为线”或“以文体为线”,而是“以主题”为线索,按照篇章的主题思想进行章节的划分,主要围绕语言的应用,对生命的思考、对理想的探索、对社会的反思、真情的流露及智慧的整合。既富有广度和深度,又注重文章内容和社会生活相贴近,提高学生的素质、陶冶学生的情操。高职大学语文不能像普通高校大学语文那样,较为全面的学习教材中的知识,所以我们对教材进行了删减,选择与职业院校学生联系密切的课文,如《我的母亲》与《我们因你而骄傲》这两篇课文,针对现在的九零后一代不懂得感恩,我们就从儿子对母亲的感情与父亲对孩子的感情两个方面入手,学生通过学习改变了自己的情感维度。同时我们选拔了一些好的篇章,提供给学生,让其阅读。我们都知道一定的阅读是必须的,它虽不能改变命运,但是却能改变一个人的性格、丰富思想、提高认识。这门课就从这几个方面入手,全面提高我们职业院校学生的素质和能力。 二、说教学目标 大学语文课程是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综合性最强的课程,许多篇目集文、史、

大学语文文学知识重点总结

大学语文文学知识(第十版)

大学语文文学知识(一) 1. 《论语》是由东汉郑玄厘定的,是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儒家经典,也是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集。 2. “四书”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3. 早年贫而贱,做过委吏和乘田等小吏,后收徒讲学,参与政治活动,在五十岁时任鲁国的司寇的是孔子。其学说自汉代以来成为中国传统思想的主导,影响极为广泛深远 4. 杜甫称赞庾信的文章"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 5. 苏轼和黄庭坚并称“苏黄”;和辛弃疾并称“苏辛” 6. “三礼”是《礼记》、《周礼》、《仪礼》 7.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出自欧阳修写的《五代史伶官传序》 8. 老子和庄子合称“老庄” 9. 《当众人都哭时,应该允许有的人不哭》是莫言写的。其作品以农村为背景,根植于齐鲁民间文化,汲取西方文学营养,将现实与幻想结合起来,想象丰富,风格独特,既展现了中国人的复杂经验,又传达出共通的人类精神。 10. “大李杜”是李白、杜甫,”小李杜”是李商隐、杜牧 11. ”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出自辛弃疾的《贺新郎·同父见 和再用韵答之》 12. 鲁迅原名周树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的小说集是《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有《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坟》等 13. 巴金原名李尧棠,有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14. 老舍,原名舒庆春,长篇小说代表作《骆驼祥子》《四世同堂》;中篇小说代表作有《月牙儿》;话剧代表作是《茶馆》 15.班固是东汉人,撰写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汉书》,代表作有《班兰台集》 16. 辛弃疾词的风格是“雄奇豪壮,苍凉沉郁”

大学语文第八版文学常识

重点篇目复习 一、北征 1、文常:杜甫,字子美,唐代现实主义诗人。人称“诗圣”,诗被称为“诗史”,与李白合称“大李杜”。 该诗写于安史之乱爆发后的第三年,宰相被小人诬谤而论罪,杜甫上疏为其辩罪,触怒肃宗。被解救后,遭唐肃宗遣归,离凤翔探家。 2、写作特点: (1)夹叙夹议,以诗人对国家和人民深挚的情感和亲身经历结合,把长诗贯穿成一个有机整体 (2)细节描写生动细致,使人物形象鲜活 (3)措辞老成凝重 (4)风调沉郁顿挫 3、思想感情: (1)战乱中与亲人重逢时的喜悦,和见到家人饥寒交迫之苦所困扰时的悲痛,情感复杂 (2)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和、对国家未来的担忧 (3)表达了诗人对陈玄礼将军铲除奸臣小人、救国家于危难中的赞颂和感激 (4)写出百姓对平叛的期待以及诗人自己对帝业延续、国家复兴的企盼;鼓励唐肃宗早日收复长安,中兴唐朝,重振唐太宗创造的伟大基业 二、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1、文常: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南宋杰出爱国诗人,豪放词派主要代表。善于用典,“以文为词”。把爱国报复和满腔忧愤注入作品,形成雄奇豪壮、苍凉沉郁的风格。《稼轩长短句》。 2、写作特点: 三个典故叠用——借张翰弃官归乡表达思乡之情;借许汜为刘备所羞表达不谋私利;借桓温感叹表达岁月蹉跎、功业无成。 3、思想感情: 英雄失意、功业难成而又无人理解郁愤之情。 三、民贵君轻·《孟子》 1、文常: 春秋战国时期,奴隶制向封建制演进,形势动荡。思想文化领域“九流互作、百家争鸣”。 孟子,名轲,子子舆,战国,孔子后先秦儒家报表人物,人称“亚圣”。 《孟子》由孟子和弟子万章、公孙丑等编撰 2、写作特点: 语言流畅,文采斐然,善用比喻,说理深刻,给人以剧谈雄辩之感。 3、思想感情: (1)批判统治者横征暴敛、荒淫挥霍、无视人民利益 (2)强调统治者首先必须获得民心,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观念 (3)强调人民生存权,保证百姓“不饥不寒”、“养生丧死无憾”

大学语文必背课文

《大学语文》教材必背课文杨建波主编(第三版) 北京大学出版社 诗经.黍离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老子》四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夫唯弗居,是以弗去。 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论语四则》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学而》)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颜渊》)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政,孰敢不正,”(《颜渊》)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 乎,”(《学而》) 长恨歌 白居易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天旋日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春风桃李花开夜,秋雨梧桐叶落时。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梨园弟子白发

大学语文文学常识篇

2018年专插本大学语文文学常识篇汇总 (教材:大学语文第十版徐中玉、齐森华版) 一、古文篇 1、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春秋末期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祖上是宋国贵族。五十岁时任鲁国的司寇。晚年返回鲁国,倾力于教育事业与典籍整理。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即爱人,而“仁”的施行应以“礼”为规范。且宣称“克己复礼为仁”。其学说自汉代以来成为中国传统思想的主导,影响极为广泛深远。最早开始施行私塾教育。《论语》是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儒家经典。相传《论语》是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汇集而成。《论语》语句简洁、文辞闲雅、意蕴丰厚,也是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集。 PS:①儒家六艺:诗、书、礼、易、乐、春秋 ②四书是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2、孟子,名轲,字子舆,邹人。战国中期著名思想家,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孔子之孙子子思的再传弟子,行齐、宋、滕、魏等国,主张游说诸侯。曾任齐宣王客卿。把孔子的“仁”理念发展为“仁政”思想,倡导“王道”,主张性善论。其著作《孟子》为四书之一。《孟子》一般被认为是孟子及其弟子万章等撰(四书是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2、黄宗羲,字太冲,号南雷,学者称梨洲先生,浙江余姚人。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史学家、文学家。清初三大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其父:黄尊素。师从著名学者刘宗周。曾被南鲁王任命为左副都御史。代表作有《明夷待访录》、《宋元学案》、《明儒学案》、《南雷文定》、《南雷诗历》等,著有《明文海》、今人编有《黄宗羲全集》。文章以简朴流畅的语言阐述观点,并从历史传说和经典史籍中援引实例予以论证,取精用弘,体现作者学识渊博与思想之敏锐. 3、唐甄,初名大陶,字铸万,号圃亭,达州人,清初思想家。顺治十四年举人。曾任山西长子县知县。晚居苏州,生活贫寒,专心著述。代表作《潜书》。这篇文章运用对话的形式讨论重大问题.中心论点:自秦以来,凡为帝王者皆贼也。讨论的伙伴:不知大丈夫之事的妻子、身为微者的的小妾和童而无知的幼女。文章的这种格局与欧阳修的《秋声赋》、苏轼的《赤壁赋》等篇相似,而作者赋予主客对话语境以更浓厚的日常生活气息作者身份具有更鲜明的平民色彩 4、郑燮,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清著名书画家、文学家,“扬州八怪”之一。“六分半书”、书法与绘画融会贯通、其诗文情感真挚、直率,语言晓畅易懂。其诗、书、画被称为“三绝”。有《板桥集》。 儒家的“仁、爱”思想是郑板桥思想的核心。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是他亲民思想的鲜明写照。本文中心思想:“天地间第一等人,只有农夫,而士为四民之末。” 板桥家书,感情真挚、坦率、情真意切、悱恻动人。语言上,板桥家书清新自然,晓畅易懂,

新版大学语文教材目录-新版.pdf

大学语文教材目录 目录一(按历史年代排列) 中国古代文学概述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 诗经?黍离 《老子》四章 左传?晏子论“和”与“同” 战国策?苏秦佩六国相印 战国策?齐宣王见颜斶 庄子?秋水(节选) 离骚(节选)…………………………………………屈原《论语》四则 礼记?大同 史记?周亚夫传………………………………………司马迁※上山采蘼芜 ※《山海经》三则 思旧赋…………………………………………………向秀 悼亡诗…………………………………………………潘岳《世说新语》二则……………………………………刘义庆《搜神记》二则………………………………………干宝《归园田居》其二……………………………………陶渊明《饮酒》其八…………………………………………陶渊明积雨辋川庄作…………………………………………王维

把酒问月………………………………………………李白 西上莲花山……………………………………………李白 登楼……………………………………………………杜甫 新婚别…………………………………………………杜甫 张中丞传后序…………………………………………韩愈 钴鉧潭西小丘记………………………………………柳宗元 长恨歌…………………………………………………白居易 寄李儋、元锡…………………………………………韦应物 隋宫……………………………………………………李商隐 虞美人?风回小院庭芜绿……………………………李煜 清平乐?别来春半……………………………………李煜 八声甘州………………………………………………柳永 ※老樵…………………………………………吕南公 唐崇徽公主手痕………………………………………欧阳修 超然台记………………………………………………苏轼千秋岁……………………………………………秦观 ※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岳飞 孤雁儿?藤床纸帐朝眠起……………………………李清照 ※汉宫春?潇洒江梅…………………………葛长庚 念奴娇?登建康赏心亭………………………………辛弃疾 水调歌头……………………………………………张孝祥 长歌行…………………………………………………陆游 〔双调〕夜行船?《秋思》尾曲……………………马致远〔双调〕雁儿落兼得胜令?退隐……………………张养浩

福建专升本大学语文28篇文章解析

【专升本大学语文28篇文章解析】 《庄子?养生主》 1.论点:臣之所好者道也。论证方法:类比法 2.主旨:通过对庖丁对解牛之道的论述,阐明作者“顺其自然”的养生之道,表达作者无为而治的思想。 3.“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表现出庖丁无从下手,不知所措的心理状态。 4.“沭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小心谨慎的心理。 5.庖丁解牛用了3处“对比论证”:1、始臣之解牛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开始解牛和现在解牛的情 况作对比);2、良庖岁更刀,割也…而刀刃若发于硎(把自己和良庖、族庖作对比);3、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把骨头间的缝隙大小和刀刃的厚度作对比) 【注释】 沭然:警惕的样子。如土委.地:散布。善.刀而藏之:擦拭。因.其固然:依照。硎:磨刀石 《谏太宗十思疏》魏徵 1.题材:议论文、奏疏 2.论点: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要想久安,就必须积聚君王的恩德和道义。) 3.背景:唐代兴盛佛教道教,大兴土木。 4.本文运用“纵贯式结构(先是隐喻立论,阐明观点,再用比较的方法凸显君王不积累德义的严重后果, 最后提出治国之道。)”——作用:环环相扣,逐层深入,文理清晰。 5.论证方法:比喻论证(第一段/增强文章说理的生动性和形象性)和比较论证(第二段/事实论据) 6.魏徵“谏”的艺术体现在:1、运用比喻的修辞,把复杂的治国之道变得浅显易懂;2、贬低自己,抬高 对方;3、运用对比;4、最后指出治国之道。 【注释】 德不厚而思国之理.:治理。傲物:瞧不起人。黜恶:除去邪恶。简能:选择有才能的人。 亏:有损于能克.终者盖寡:完成。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大兴土木。 《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 1.题材:书信体驳论 2.艺术风格:柔中带刚 3.论事原则:运用儒家“名实相符”的原则(司马光对新法的指责与实际情况不符)。 4.针对对方“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的论点进行反驳。(驳论方法:驳论点。/论 证方法:演绎论证/采用:事实论据) 5.新法是“受命于人主”——侵官新法是“举先王之政”——生事 新法是“为天下理财”——征利新法是“辟邪说,难壬人”——拒谏致怨——早料到的 6.盘庚迁都——(事实论据)表明变革的正确和自己的决心。 【注释】 于反复 ..不宜鲁莽:书信往来。非特:不仅仅。拳拳:专诚恳切。 《今》大钊 1.总论点:世间最可宝贵的就是‘今’,最易丧失的也是‘今’。 2.背景:五四运动前夕,作为中国未来的青年一代,有人安于现状,有人悲观厌世。 3.“投一石子于时代潮流”比喻性论据 4.第一个分论点引用耶曼所说的话,为引用论证(理论论据);第二个分论点讲宇宙大化,为演绎论证。 5.“屈原的《离骚》”和“打击林肯头颅的枪声”两个事例论据分别蕴含“忧患意识”和“牺牲精神”因为屈原的

新版自考教材《大学语文》课程重点讲义

1 新版自考教材《大学语文》课程重点讲义 第一课:《寡人之于国也》 1.抑扬兼施、循循善诱的特色。 孟子的文章向来十分长于说理。这篇文章就充分体现了其抑扬兼施、循循善 诱的特色。首先孟子通过“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批评梁惠王的治国方法不当,然后再提出实行王道的具体措施;先以批评的态度揭露统治者不顾人民死活的行径,然后马上又说只要君王不怪罪年成不好就可以使“民至焉”:这都是先抑后扬,先使梁惠王认识自己的错误,同时又给予其希望,让梁惠王明白他的错误其实是可以改正的,只要改正了就可以解决“民不加多”的困惑。 在打消梁惠王矜傲情绪的同时,又能抓住他渴望民众拥戴的潜在心理进行诱导;在阐述实行王道的具体措施时,采取先易后难、步步推进的程序:这都是循循善诱的体现。让梁惠王认识到,只要实行王道,那么就有称王天下的可能性。 2.比喻的使用。 这篇文章中孟子用了两个比喻来增加自己的观点的说服力。 (1)用逃跑者“以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来说明梁惠王的治国方法与邻国没 有什么质的差别。 (2)用拿刀杀了人却说“非我也,兵也”作比喻,来揭露统治者把“涂有饿莩”归罪于年成不好的观点。 孟子通过这两个比喻生动形象的佐证自己的论点,使单纯的说理变得妙趣横生,收到了把抽象的道理说得非常形象、生动而深刻的效果。

3.许多排比句的运用,也大大助长了文章的雄辩气势。 孟子在这篇文章中大量的运用排比句式,或递进、或类比,使文章气势雄浑,使自己的论述的观点更加具有说服力。 (1)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2)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 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3)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4)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第二课:《秋水》 1.本文的艺术特色是将抽象的哲理化为具体的形象。 首先,在整体构思上,作者虚构了一个河伯与海若对话的寓言故事,通过两个神话人物的对话来展开说理,阐明观点。 其次,文章开头设置了一段对河水和海景的描写,以具体景物的比照来隐喻河 伯与海若两种不同的认识境界,形象地渲染了文章主旨。 再次,通过援譬设喻(①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②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③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④此其比万物也,不似毫末之在于马体乎?)的手段,来表达深微玄奥的哲

《大学语文》课程标准(学校版)

湖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Hunan Polytechnic of Water Resources and Electric Power 大学语文 课程标准 学制三年 适用专业所有专业 撰写教师李双双 专业负责人王小玲 系主任刘河元 教务处 二○一七年十月

课程基本信息表

1、课程定位 《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强调,职业院校要坚持立德树人、全面发展。要加强文化基础教育。发挥人文学科的独特育人优势,加强公共基础课与专业课间的相互融通和配合,注重学生文化素质、科学素养、综合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为学生实现更高质量就业和职业生涯更好发展奠定基础;要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在相关课程中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比重。 教育是培养学生成人的事业。高职教育作为一个类型,其培养目标是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现代“职业人”,而不是仅仅某种职业技能和技术片面发展的“工具人”。因此,高职教育应在注重学生专业能力和品质培养的同时,着力于传递人文知识、丰富人文情怀、提升人文内涵,从而让学生在丰富的心灵体验、达观的人生领悟和颇具尊严的价值取向中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大学语文》作为高职高专人文教育的主要课程,其字里行间蕴涵着人生故事,流淌着历史沧桑,它承载着五千年中华文化,更映射着华夏民族的精神与气质。《大学语文》的责任和使命就是帮助学生深化语文能力、继承传统文化、建立精神家园、修养行为、重塑人格、提升学生素养,为学生的专业学习和终身发展夯实基础,从而使学生最终成长为高素质、有文化的现代职业人。 《大学语文》课程是集工具性、基础性、文化性、人文性和审美性于一体的素质教育课程,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问题,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文化建设大业。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基础课程,大学语文对学生进行语文素养教育,提高学生文化素养和职业基本素质,使学生得到丰富的母语教育,切实提高阅读理解和口头、书面表达能力,提升思维品质和审美悟性,具备走向工作岗位的综合职业素质。《大学语文》在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于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丰富学生的职业情感,促进学生的职业发展起到支撑和保障作用。 《大学语文》是高职高专各专业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也是传承文化,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和应用能力的一门文化基础课程。 《大学语文》以听、说、读、写为基本载体,融思想性、知识性、审美性、人文性和趣味性于一体,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阅读与理解、表达与交流等语文应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