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面对现实的智慧自读文本范蠡学案鲁人版选修史记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面对现实的智慧自读文本范蠡学案鲁人版选修史记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面对现实的智慧自读文本范蠡学案鲁人版选修史记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面对现实的智慧自读文本范蠡学案鲁人版选修史记

自读文本 范 蠡

范蠡,字少伯,楚国宛三户(今河南南阳)人,春秋后期越国名臣。他晓天文,识地理,善机变,文韬武略,无所不精。位列越大夫后又擢为右将军、相国。范蠡在勾践穷途末路、身为奴仆之际,挺身而出,随勾践一起入吴驾车养马。勾践返国后,拜范蠡为相国。范蠡果然善理内政,他首先在今绍兴卧龙山下建立了小城,接着又利用这一带孤丘地形,建立了与小城毗连的大城,这样就建成了国都大越城。范蠡是越国“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策划者和组织者。从公元前480 年开始,越国对吴国进行了报仇雪耻的战争。范蠡在作战中身先士卒,亲冒矢石。公元前473

年,越国军队终于攻克吴南城,灭掉吴国。

一、字音

范蠡(lǐ)

戮力(lù)会稽(Kuài)(jī)鸱夷子皮(chī)

喟然(kuì)藜藋(lí)(diào)褐器(hè)

穷阎(yán)二、通假字

①还反国 反,通“返”,返回

②今既以雪耻 以,通“已”,已经

③复约要父子耕畜 要,通“邀”

三、一词多义

(1)居{①复约要父子耕畜,废居 动词,囤积

②居甚贫然 名词,住处

③庄生虽居穷阎 动词,居住)

(2)且

{①且勾践为人,可与同患 连词,况且②且遣其少子 副词,将要)(3)所{①至则进千金于庄生所 名词,住所②听其所为 助词,用在动词前,构成名词性词组)

(4)然{①范蠡喟然叹曰 助词,用在形容词、副词之后,

表示状态

②然吾闻千金之子不死于市 连词,表转折,但是

③勿问所以然 代词,这样)

(5)故{①为一封书遗故所善庄生 名词,以前

②故金至,谓其妇曰 连词,所以

③奈何以朱公之子故而施惠乎 名词,缘故

)

(6)信{①欲以成事后复归之以为信耳 名词,信用

②楚王素信庄生 动词,信任

)

(7)独{①独以德为可以除之 副词,只

②独自欢幸 副词,单独

)

四、古今异义

①号令中国,以尊周室

古义:中原。

今义:中华人民共和国。

②所以不死,为此事也

古义:……的原因。

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③逐什一之利

古义:十分之一。

今义:十加一所得的数目。

④庄生羞为儿子所卖

古义:小儿辈的人。

今义:男孩子(对父母而言)。

五、词类活用

(1)名词的活用

①于是勾践表会稽山以为范蠡奉邑 名词作动词,做出标志

②而怀其重宝 名词作动词,怀揣

③北渡兵于淮 名词作状语,向北

④自楚王以下皆师尊之 名词作状语,像对待老师一样

(2)动词的活用

①以其私赍献遗楚国贵人用事者 动词作名词,携带的

东西

②北渡兵于淮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渡过

③未必能生中子也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活

(3)形容词的活用

①乘坚驱良逐狡兔 形容词作名词,上等的车子;好马

②既苦身戮力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辛苦

③庄生羞为儿子所卖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羞

④其母及邑人尽哀之 形容词的为动用法,为……而哀

六、指出下列句子的文言句式并翻译

①慎无与争事 省略句

译文:千万不要与(他)发生争执。

②朱公居陶 省略句

译文:朱公住(在)陶地。

③昔者君王辱于会稽 被动句

译文:过去您在会稽被侮辱。

④耕于海畔 状语后置句

译文:在海边耕作。

⑤载以一牛车 状语后置句

译文:用一辆牛车载运。

⑥庄生羞为儿子所卖 被动句

译文:庄生被小儿辈出卖深感羞耻。

1.请具体说说范蠡的才能表现在哪些地方?

[名师指津] 主要表现在做官、理家两个方面。

[我的理解] 范蠡可谓贤能之人。做官,能深谋远虑、运筹帷幄,终使国富民强;理家,能辛苦劳作、惨淡经营,终使家产累积数十万,被人们称颂。像范蠡这样能上能下、先官后民的人,在中国历史上也可谓屈指可数。

2.本文写范蠡营救儿子的故事,主要写其长子没办成事的经过,这似乎与刻画范蠡这

一人物形象关系不大,你如何理解文章的这一构思?

[名师指津] 从侧面塑造范蠡形象的角度来思考。

[我的理解] 通过他的长子没能按照他的意图成功救出二儿子之事,从侧面表现了范蠡

的善谋和深知人性的特点,是对范蠡形象的进一步补充和刻画。

3.《范蠡》一文在人物塑造上主要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名师指津] 从描写角度来分析组织答案。

[我的理解] 在人物塑造上主要运用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在辅佐越王和隐姓埋名成为富豪的故事中,以正面刻画范蠡为主。而在营救二儿子的情节中,则是以侧面描写刻画范蠡的聪明智慧。

4.范蠡救子之事叙写得颇为曲折有致,富有戏剧性。但也有人认为此节文字“必好事者为之,非实也”,谈谈你的理解。

[名师指津] 理解应具有自己的看法,可肯定,也可否定。

[我的理解] 观点一:从文中记叙范蠡的人物形象来看,“范蠡救子之事”能够让人信服。范蠡对身边人的为人秉性了如指掌,对事物发展的预测准确无误,他对人生敏锐的洞察力使他对事情有未卜先知的能力,不得不让人心悦诚服,这是范蠡睿智的证明。司马迁对范蠡的这种叙写应该是符合历史的,对范蠡的人品也是完全赞赏的。

观点二:文章存在明显的矛盾之处。范蠡智慧超人,不应对长男听之任之,坐以待毙,而“以廉直闻于国,自楚王以下皆师尊之”的庄生也不必与儿辈过于计较,而应大度、宽容些,因为这终归是人命关天、死而不复的大事。不过,杀人者抵罪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司马迁对范蠡这些人的本事虽然不得不佩服,但对他们的人品,却不见得多么赞赏。

观点三:这则故事的真正的意思是说,以范蠡之智,明知事情的结果,但也只能是无可奈何,因为派长子去,亡次子,派少子去,长子亡;读历史,要结合自己的经历去读。

范蠡事越王勾践,既苦身戮力,与勾践深

范蠡侍奉越王勾践,辛苦惨淡、勤奋不懈,与勾践运筹

谋二十余年,竟灭吴,报会稽之耻,

谋划二十多年,终究灭亡了吴国,洗雪了会稽的耻辱。

北渡兵于淮以临齐、晋,号令中国,

(越军)向北进军到达淮河,来接近齐、晋边境,号令中原各国,

以尊周室,勾践以霸,而范蠡称上将军。还反国,

以尊崇周室,勾践凭借这称霸,范蠡做了上将军。回国后,

范蠡以为大名之下,难以久居。且勾践为人,可与同患,

范蠡认为盛名之下,难以长久,况且勾践的为人,可与之同患难,

难与处安。为书辞勾践曰:“臣闻主忧臣劳,

难与之同安乐。写信辞别勾践说:“我听说,君王忧愁臣子就劳苦,

主辱臣死。昔者君王辱于会稽,所以不死,

君主受辱臣子就该死。过去您在会稽被侮辱,我之所以未死,

为此事也。今既以雪耻,臣请

是为了灭掉吴国,报仇雪耻。现在既然已经洗雪耻辱,臣请求从会稽之诛。”勾践曰:“孤将与子分国而有之,

您按照主辱臣死的罪名治罪。”勾践说:“我将和你平分越国,不然,将加诛于子。”范蠡曰:“君行令,臣

否则,就要加罪于你。”范蠡说:“您可推行您的命令,臣子我仍行意。”乃装其轻宝珠玉,自与其私徒属乘

依从自己的心愿。”于是(他)打点包装了细软珠宝,与随从乘舟浮海以行,终不反。于是勾践表会稽山以

船从海上离去,始终未再返回越国。于是勾践划出会稽山作为范蠡奉邑。

为范蠡收取俸禄的封地。

范蠡浮海出齐,变姓名,自谓鸱夷子皮,

范蠡乘船从海上到了齐国,更名改姓,自称“鸱夷子皮”,

耕于海畔。苦身戮力,父子治产。

在海边耕作。吃苦耐劳,努力生产,父子合力经营产业。

居无几何,致产数十万。齐人闻其贤,以为相。

住了不久,积累财产达几十万。齐人听说他贤能,让他做了国相。

范蠡喟然叹曰:“居家则致千金,居官则至卿相,

范蠡叹息道:“住在家里就积累千金财产,做官就达到卿相高位,

此布衣之极也。久受尊名,

这是平民百姓能达到的最高地位了。长久享受尊贵的名号,

不祥。”乃归相印,尽散其财,以分与知

不吉祥。”于是归还了相印,全部发散了自己的家产,送给知音友乡党,而怀其重宝,间行以去,止于陶。

好友及同乡邻里,然后携带着贵重财宝,秘密离去,到陶地住下来。

以为此天下之中,交易有无之路通,为生可以致富矣。

他认为这里是天下的中心,做买卖的道路通达,经商可以发财致富。

于是自谓陶朱公。复约要父子耕畜,废居,

于是自称“陶朱公”。又约集父子一起耕田养畜,买贱卖贵,

候时转物,逐什一之利。居无何,则致资

等待时机,买卖物品,以获得十分之一的利润。过了不久,家资累巨万。天下称陶朱公。

又积累到巨万。天下人都称道陶朱公。

朱公居陶,生少子。少子及壮,而朱公

朱公住(在)陶地,生了小儿子。小儿子成人时,朱公的

中男杀人,囚于楚。朱公曰:“杀人而死,职也。

二儿子杀了人,被楚国拘捕。朱公说:“杀人者抵命,这是常理。

然吾闻千金之子不死于市。”

可是我听说家有千金的人家的儿子不会被杀在闹市中。”

告其少子往视之。乃装黄金千溢,

于是告诫小儿子前往探望二儿子。便打点好一千镒黄金,

置褐器中,载以一牛车。且遣其少子,

装在粗布袋子中,用一辆牛车载运。将要派小儿子出发办事时,

朱公长男固请欲行,朱公不听。长男曰:“家有长子

朱公的长子坚决请求去,朱公不同意。长子说:“家里的长子

曰家督。今弟有罪,大人不遣,

称作代替父母管家的人。现在弟弟犯了罪,父亲不派长子去,乃遣少弟,是吾不肖。”欲自杀。

却派小弟弟前去,这说明我无才能。”长子说完想自杀。

其母为言曰:“今遣少子,未必能生中子也,

他的母亲又替他说:“现在派小儿子去,未必能救二儿子命,而先空亡长男,奈何?”朱公不得已而遣长子,

却先白白死了大儿子,怎么办?”朱公不得已就派了长子,

为一封书遗故所善庄生。曰:

写了一封信(要大儿子)送给旧日的好友庄生。(并对长子)说:“至则进千金于庄生所,听其所为,慎

“到楚国后,要把千金送到庄生家,一切听从他去办理,千万无与争事。”长男既行,亦自私赍数百金。

不要与(他)发生争执。”长子走时,也私自携带了几百镒黄金。

至楚,庄生家负郭,披藜藋

(长子)到达楚国,看见庄生家背靠着外城,披开野草才能

到门,居甚贫然。长男发书进

到达庄生家门,居住条件十分贫穷。长子打开信,向庄生进

千金,如 其 父 言。庄生曰:“可

献了千金,完全按照父亲所叮嘱的来做。庄生说:“你可以

疾去矣,慎毋留。即弟出,勿问所以然。”

赶快离去了,千万不要留在此地。等弟弟释放后,不要问原因。”

长男既去,不过庄生而私留,以其

长子已经离去,不再探望庄生,但私自留在了楚国,把自己私赍献遗楚国贵人用事者。

携带的黄金送给了在楚国主事的达官贵人。

庄生虽居穷阎,然以廉直闻于国,

庄生虽然住在穷乡里巷,可是由于廉洁正直在楚国很闻名,

自楚王以下皆师尊之。及朱公进金,

从楚王至以下都把他当作老师尊重。等到朱公献上黄金,

非有意受也,欲以成事后复归之以为信耳。

(他)并非有心收下,只是想事成之后再归还给朱公以示讲信用。

故金至,谓其妇曰:“此朱公

所以黄金送来后,(他)对妻子说:“这是朱公的钱财,(以后要之 金 。 有 如

如数归还朱公。但哪一天归还却不得而知,)这就如同哪一天病不宿诫,后复归,勿动。”而朱公长男

生病也不能事先告知别人一样,千万不要动用。”但朱公长子

不知其意,以为殊无短长也。

不知庄生的意思,认为财产送给庄生不会起什么作用。

庄生间时入见楚王,言“某星宿某,此则

庄生乘便入宫会见楚王,说:“某星宿移到某处,这将对

害于楚”。楚王素信庄生,曰:“今为奈何?”

楚国有危害。”楚王平时十分信任庄生,就问:“现在怎么办?”

庄生曰:“独以德为可以除之。”楚王曰:

庄生说:“只有实行仁义道德才可以免除灾害。”楚王说:

“生休矣,寡人将行之。”王乃使使者封三钱之府。

“您不用多说了,我将照办。”楚王就派使者查封贮藏三钱的仓库。

楚贵人惊告朱公长男曰:“王且赦。”

楚国达官贵人吃惊地告诉朱公长子说:“楚王将要实行大赦。”

曰:“何以也?”曰:“每王且

(长子)问:“凭什么见得呢?”(达官贵人)说:“每当楚王将要大赦,常封三钱之府。昨暮王使使封之。”

赦时,常常先查封贮藏三钱的仓库。昨晚楚王已派使者查封了。”

朱公长男以为赦,弟固当出也;重千金虚

朱公长子认为既然大赦,弟弟自然可以释放了;看重千金白白

弃庄生,无所为也,乃复见庄生。庄生惊

地丢弃在庄生处,没有发挥作用,于是又去见庄生。庄生惊奇

曰:“若不去邪?” 长男曰:“固未也。初为事

地问:“你没离开吗?”长子说:“始终没有(离开)。当初我来为

弟,弟今议自赦,

援救弟弟,今天楚国正商议大赦,弟弟自然得到释放,

故辞生去。”庄生知其意欲复得其金,

所以我特意来向您告辞。”庄生知道他的意思是想拿回黄金,

曰:“若自入室取金。”长男即自入室取金

说:“你自己到房间里去取黄金吧。”大儿子便入室取走黄金

持去,独自欢幸。

离开庄生,私自庆幸(黄金失而复得)。

庄生羞为儿子所卖,乃入见楚王曰:

庄生被小儿辈出卖深感羞耻,就又入宫会见楚王说:

“臣前言某星事,王言欲以修德报之。

“我上次所说的某星宿的事,您说想用推行德政来回报它。

今臣出,道路皆言陶之富人朱公之子杀人囚楚,

现在我出去,路人都说陶地富翁朱公的儿子杀人后被楚囚禁,

其家多持金钱赂王左右,故王非能

他家派人拿出很多金钱贿赂楚王左右的人,所以君王并非

恤楚国而赦,乃以朱公子故也。”楚王大

体恤楚国人而实行大赦,却是因为朱公儿子才大赦的。”楚王大怒曰:“寡人虽不德耳,奈何以朱公之子故而施惠乎?”

怒道:“我虽然无德,怎么会因为朱公儿子的缘故而布施恩惠呢?”

令论杀朱公子,明日遂下赦令。朱公

就下令先杀掉朱公的儿子,第二天才下达赦免的诏令。朱公长男竟持其弟丧归。

长子竟然携带弟弟尸体回家了。

至,其母及邑人尽哀之,唯朱公独笑,曰:

回到家后,母亲和乡邻们都十分悲痛,只有朱公笑着说:

“吾固知必杀其弟也。彼非不爱其弟,

“我本来就知道长子一定救不了弟弟。他不是不爱自己的弟弟,

顾有所不能忍者也。是少与

只是有不能忍受的东西。他年幼就与我生活在一起,

我俱,见苦,为生难,故重弃财。

经受过各种辛苦,知道为生的艰难,所以把丢弃钱财看得很重。

至如少弟者,生而见我富,乘坚

至于小弟弟呢,一生下来就看到我十分富有,坐着好车,

驱良逐狡兔,岂知财所从来,故

骑着良马,到郊外去打猎,哪里知道钱财从何处来,所以把

轻弃之,非所惜吝。前日吾所为欲遣少子,

钱财看得极轻,弃之也毫不吝惜。原来我打算让小儿子去,

固为其能弃财故也。而长者不能,故卒以杀其

本来因为他舍得弃财。但长子不能(弃财),所以终于害了自己

弟。事之理也,无足悲者。吾日夜固以望

的弟弟。这很合乎事理,不值得悲痛。我日日夜夜本来盼的

其丧之来也。”

就是二儿子的尸首送回来。”

故范蠡三徙,成名于天下。非苟去而

因此,范蠡搬了三次家,在天下驰名。他不是随便地离开

已,所止必成名。卒老死于陶,

某处,他停留在哪儿就在哪儿成名。最后,(范蠡)老死在陶地,

故世传曰陶朱公。

所以世人相传叫他陶朱公。

展现人物智慧的语言描写

当勾践挽留范蠡时,范蠡不动声色地说:“君行令,臣行意。”说得委婉含蓄又表明了

自己的心志。范蠡乘船飘海到了齐国,叹息说:“居家则致千金,居官则至卿相,此布衣之极也。久受尊名,不祥。”这充分体现了他的道家思想。最后对儿子的死他也做了理性的分析。总之,范蠡的语言充分展现了他的智慧。

在越国最困难的时刻,范蠡侍奉越王辛苦惨淡、勤奋不懈,为越王运筹谋划二十余年,最终辅佐越王报仇雪恨、荣登霸主之位。越王表示要与范蠡平分越国,但范蠡目光敏锐,深知“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只宜与之共患难,不宜与之同享乐,终于离

开越国。相比之下,大夫文种的遭遇就悲惨多了,竟被越王加上“作乱”的罪名,赐剑而亡。

[适用话题]

“人生智慧”“才能”“能上能下”等。

一、积累运用

1.下列各项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今既以雪耻,臣请从会稽之诛

B.复约要父子耕畜

C.居无几何,致产数十万

D.自与其私徒属乘舟浮海以行,终不反

解析:选C。A项,“以”通“已”,已经。B项,“要”通“邀”。D项,“反”通“返”,

返回。

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与勾践深谋二十余年,竟灭吴 竟:竟然

B.复约要父子耕畜,废居居:囤积

C.听其所为,慎无与争事慎:千万

D.令论杀朱公子论:判罪

解析:选A。竟:终究。

3.下列各项中对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①独以德为可以除之

②奈何以朱公之子故而施惠乎

{③庄生羞为儿子所卖

)

④固为其能弃财故也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C.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解析:选C。①介词,用。②介词,因为。③介词,被。④介词,因为。

4.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号令中国,以尊周室

B.逐什一之利

C.庄生羞为儿子所卖

D.非苟去而已,所止必成名

解析:选D。A项,古义指中原地区;今义专指中华人民共和国。B项,古义为十分之一;今义指十加一所得的数目。C项,古义是小儿辈的人;今义指男孩子(对父母而言)。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范蠡事越王勾践,既苦身戮力,与勾践深谋二十余年,竟灭吴,报会稽之耻,北渡兵于

淮以临齐、晋,号令中国,以尊周室,勾践以霸,而范蠡称上将军。还反国,范蠡以为大名之下,难以久居。且勾践为人,可与同患,难与处安。为书辞勾践曰:“臣闻主忧臣劳,主辱臣死。昔者君王辱于会稽,所以不死,为此事也。今既以雪耻,臣请从会稽之诛。”勾践曰:“孤将与子分国而有之,不然,将加诛于子。”范蠡曰:“君行令,臣行意。”乃装其轻宝珠玉,自与其私徒属乘舟浮海以行,终不反。于是勾践表会稽山以为范蠡奉邑。

范蠡浮海出齐,变姓名,自谓鸱夷子皮,耕于海畔。苦身戮力,父子治产。居无几何,致产数十万。齐人闻其贤,以为相。范蠡喟然叹曰:“居家则致千金,居官则至卿相,此布衣之极也。久受尊名,不祥。”乃归相印,尽散其财,以分与知友乡党,而怀其重宝,间行以去,止于陶。以为此天下之中,交易有无之路通,为生可以致富矣。于是自谓陶朱公。复约要父子耕畜,废居,候时转物,逐什一之利。居无何,则致资累巨万。天下称陶朱公。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勾践以霸 霸:称霸

B.范蠡浮海出齐出齐:离开齐国

C.父子治产治产:经营产业

D.废居,候时转物居:囤积

解析:选B。出齐:在齐地出现。

6.对下列句子中“于”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①北渡兵于淮以临齐、晋

②昔者君王辱于会稽

)

{③孤将与子分国而有之,不然,将加诛于子

④止于陶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解析:选D。①介词,到。②介词,在。③介词,对于。④介词,到,在。

7.以下六句,全都能表现范蠡睿智机敏的一组是( )

①范蠡以为大名之下,难以久居

②乃装其轻宝珠玉,自与其私徒属乘舟浮海以行,终不反

③苦身戮力,父子治产

④乃归相印,尽散其财,以分与知友乡党,而怀其重宝,间行以去

⑤以为此天下之中,交易有无之路通,为生可以致富矣

⑥与勾践深谋二十余年,竟灭吴,报会稽之耻

A.①③④B.②⑤⑥

C.②③⑥D.②④⑤

解析:选D。能表现范蠡睿智机敏的是①②④⑤。

8.把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昔者君王辱于会稽,所以不死,为此事也。

译文:

(2)以为此天下之中,交易有无之路通,为生可以致富矣。

译文:

答案:(1)过去您在会稽被侮辱,我之所以未死,是为了灭掉吴国报仇雪耻。

(2)他认为这里是天下的中心,做买卖的道路通达,经商可以发财致富。

三、类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3题。

颜衎,字祖德,兖州曲阜人。自言兖国四十五孙。少苦学,治《左氏春秋》。梁龙德中擢第,解褐授北海主簿,以治行闻。再调临济令。临济多淫祠,有针姑庙者,里人奉之尤笃。衎至,即焚其庙。

后唐天成中,为邹平令。符习初镇天平,习,武臣之廉慎者,以书告属邑毋聚敛为献贺。衎未领书,以故规行之,寻为吏所讼。习遽召衎笞之,幕客军吏咸以为辱及正人,习甚悔焉,即表为观察推官,且塞前事。成兴初,召拜太常博士,习力奏留之。习致仕,衎东归养亲。

未几,房知温镇青州,复辟置幕下。知温险愎,厚敛多不法,衎每极言之,不避其患。晋祖入洛,知温恃兵力偃蹇,衎劝其入贡。知温以善终,衎之力也。知温诸子不慧,衎劝令以家财十万余上进。晋祖嘉之,归功于衎。知温子彦儒授沂州刺史,衎拜殿中侍御史。

俄迁都官员外郎,充东都留守判官,改河阳三城节度副史、检校左庶子,知州事。居半岁,得家问,父在青州有风瘅疾,衎不奏弃官去侍疾,不复有仕宦意。岁余,父疾不能起,衎亲自掬矢,未尝少倦。晋祖闻之,召为工部郎中、枢密直学士,连使促召至厥,辞曰:“臣无他才术,未知何人误有闻达。望放臣还,遂其私养。”晋祖曰:“朕自知卿,非他人

荐也。”俄废枢密院,以本官奉朝请。逾年,上表请还侍养,授青州行营司马。丁父忧,哀

毁甚。俄召为驾部郎中、盐铁判官,以母老恳辞,有诏止守本官。

未几,复出为天平军节度副使。开运末,授左谏议大夫,权判河南府,召拜御史中丞。丧乱之后,朝纲不振,衎执宪颇有风采。尝上言:“才除御史者,旋授外藩宾佐,复有以私故细事求假外拜,州郡无参谒之仪,出入失风宪之体,渐恐四方得以轻易,百辟无所准绳。请自今藩镇幕僚,勿得任台官;虽亲王、宰相出镇,亦不得奏充宾佐。非奉勘事,勿得出京,自余不令厘杂务。”诏惟辟召入幕如故,余从其请。复有表求侍养,改户部侍郎。衎又坚乞

罢免,诏书褒许,即与其母东归。

汉乾祐末,丁忧。服除,诏郓州高行周津遣①赴厥,衎辞以足疾,不至,周广顺初,起

为尚书右丞,俄充端明殿学士。太祖征兖州,驻城下,遣衎往曲阜祠文宣王庙。城平,以衎权知州事。归朝,权知开封。

时王峻持权,衎与陈观俱为峻所引用。会峻败,观左迁,衎罢职,守兵部侍郎。显德初,上表求解官,授工部尚书,致仕还乡里,台阁缙绅祖饯②都门外,冠盖相望,时人荣之。建

乾三年春,卒于家,年七十四。

衎守章句,无文藻,然谅直孝悌,为时所推。

(选自《宋史·列传二十九》)【注】 ①津遣:资助遣送。②祖饯:祭祀路神,引申为送行。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衎亲自掬矢,未尝少倦 少:稍微

B.遣衎往曲阜祠文宣王庙祠:祭祀

C.冠盖相望,时人荣之荣:以……为荣耀

D.然谅直孝悌,为时所推推:推荐

解析:选D。推:推崇。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符习初镇天平,习,武臣之廉慎者佩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

)

B.{复有以私故细事求假外拜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

C.{诏惟辟召入幕如故,余从其请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

D.{衎与陈观俱为峻所引用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

解析:选C。A项,结构助词,用在中心词和定语之间,表定语后置。B项,介词,因为。C项,代词,前一个是第三人称代词“他”,后一个是第一人称代词“我”。D项,介词,被。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颜衎忠直的一组是( )

①即表为观察推官,且塞前事 ②衎每极言之,不避其患 ③知温恃兵力偃蹇,衎劝其

入贡 ④衎不奏弃官去侍疾,不复有仕宦意 ⑤丧乱之后,朝纲不振,衎执宪颇有风采 ⑥

虽亲王、宰相出镇,亦不得奏充宾佐

A.①②⑤B.②③⑥

C.①④⑤D.③④⑥

解析:选B。①表现符习弥补过失,④表现颜衎的孝,⑤表现颜衎的政治才能。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颜衎在符习手下为官时,由于曾因进献贺礼的事受到鞭刑,但符习也是一个清廉的人,事后对自己的做法非常后悔。

B.由于颜衎敢于以忠言相劝,做事端直,才使阴险固执、恃强自傲的青州主帅房知温

和他的儿子最后能有个好的结局。

C.颜衎是个孝子,在得知父亲病重后,毅然辞官不做,回家伺候老人,晋祖多次派人

请他出来做官,他都极力推辞。

D.起初颜衎曾因当权的王峻引荐而被重用,后来又受到王峻的牵连被罢官回家,临行

时朝内官员争相为他送行。

解析:选D。颜衎还乡并非是受“王峻的牵连”,而是“致仕还乡里”。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梁龙德中擢第,解褐授北海主簿,以治行闻。

译文:

(2)知温诸子不慧,衎劝令以家财十万余上进。晋祖嘉之,归功于衎。

译文:

(3)臣无他才术,未知何人误有闻达。望放臣还,遂其私养。

译文:

答案:(1)(颜衎)在梁朝龙德年间科举考试及第,脱去布衣,担任北海主簿,靠政绩而

闻名。

(2)房知温的儿子不聪明,颜衎劝说他们用十多万的家财献给晋祖。晋祖很赞赏他们,

这也是颜衎的功劳。

(3)我没有其他才能,不知道什么人误传让您听说。希望能让我回家,遂了我奉养双亲

的愿望。

颜衎,字祖德,兖州府曲阜人。自称是兖国公(颜回)第四十五代孙。小时候学习刻苦,研读《左氏春秋》。(颜衎)在梁朝龙德年间科举考试及第,脱去布衣,担任北海主簿,靠政

绩而闻明。后又调任临济令。临济有很多私建的神庙,其中有个针姑庙,乡人非常迷信它。颜衎到后,立即将其焚毁。

(五代时)后唐天成年间,(颜衎)做邹平县令。符习当初镇守天平,符习是武将中清廉谨慎的人,用书信告诉所辖城邑的官员不要聚敛财务作为贺礼。颜衎没有接到书信,按照过去的规定来做,不久被属吏诉讼。符习立刻召来颜衎用鞭子打了他,幕僚和下属都认为是侮辱了正直的人,符习很后悔,立即上书推荐颜衎做了观察推官,暂且搪塞前面所做的事。成兴

初年,皇上下令任命颜衎做太常博士,符习极力上奏挽留颜衎。符习退休,颜衎也回家奉养双亲。

不多久,房知温镇守青州,又征召颜衎做了幕僚。房知温阴险固执,聚敛的财务多是违法的,颜衎常常极力劝谏,不考虑后果。晋祖进入洛阳,房知温依仗兵力强而非常傲慢,颜衎劝他向晋祖进贡。房知温能有好的结局,全是颜衎的功劳。房知温的儿子不聪明,颜衎劝说他们用十多万的家财献给晋祖。晋祖很赞赏他们,这也是颜衎的功劳。房知温的儿子房彦儒被任命为沂州刺史,颜衎任命为殿中侍御史。

不久颜衎被提拔为都官员外郎,充任东都留守判官,后改任河阳三城节度副使、检校左庶子,管理州中事物。过了半年,收到家中的书信,得知父亲在青州身患重病,颜衎没有奏报就辞去官职回家伺候父亲,不再有当官的想法。过了一年多,父亲病得不能起床,颜衎亲自捧屎捧尿,从没有一点倦怠。晋祖听说后召他为工部侍郎、枢密直学士,接连派使者催促他到朝廷,(颜衎)推辞说:“我没有其他才能,不知道什么人误传让您听说。希望能让我回家,遂了我奉养双亲的愿望。”晋祖说:“我本来就了解你,不是其他人推荐的。”不久废除了枢密院,凭着原来的官职参加朝会。过了一年,又上书请求回家侍奉双亲,被授予青州行营司马。后父亲去世,非常哀痛。不久又被召做了驾部郎中、盐铁判官,(颜衎)以母亲年老为由恳请辞官,(晋祖)下诏让他保有现在的官职。

不多久,又被任命为天平军节度副使。开运末年,授予左谏议大夫,暂且管理河南府,又拜为御史中丞。经过战乱之后,朝廷中纲纪混乱,颜衎执政却很有神采。曾经进言说:“刚解除任御史职位的人,马上又被授予边远州郡的幕宾佐吏,再有因为个人的缘由和小事请求到外地任职,州郡中缺少参拜的礼节,进出没有风纪法度,担心会渐渐地让州郡轻视,各地管理失去了遵循的准则。请求从今后各藩镇的幕僚不能担任御史以上的官职;即使是亲王和宰相出镇,也不能奏请出任幕宾佐吏。不是接受皇帝命令下去巡查,不得擅自出京,从此不能管理杂务。”下诏只有征召做幕宾的还和以往一样,其余的都听从颜衎的提议。又上表请求回家侍养老母,被改为户部侍郎。颜衎又坚决请求辞官,皇帝下诏赞扬了他,然后颜衎与母亲回到老家。

五代汉朝乾祐末年,颜衎母亲去世。服完丧后,皇帝下诏让郓州的高行周资助遣送颜衎入朝,颜衎以腿脚有病为由推辞不去,周朝光顺初年,起用他做尚书右丞,不久做了端明殿学士。周太祖征讨兖州时,驻军城下,派颜衎前去曲阜到孔庙祭祀。攻克兖州后,让颜衎暂且管理兖州。后来回朝,暂且管理开封。

当时王峻把持朝政,颜衎和陈观都是由王峻推荐的。等到王峻倒台,陈观被贬官,颜衎被免去其他职务,只任兵部侍郎。显德初年,上书请求辞官,又任命他为工部尚书,退休回到家乡,朝廷官员都到京城门外给他送行,达官贵人很多,当时的人们都认为他很荣耀。建乾三年春天,死在家中,享年七十四岁。

颜衎的文章缺少文采,然而他诚信正直,又非常孝敬老人、尊敬师长,被当时的人们所

推崇。

四、语言表达

14.请根据课文内容为范蠡拟写一副对联。

上联: 下联: 答案:(示例)(上联)善机变,深谋远虑,运筹帷幄,使国富民强 (下联)会经营,辛苦劳作,抓住商机,令家产万贯

15.下面两幅图代表了两种不同的旅游观念、方式,请分别进行解说。

答:

解析:抓住题干中的“观念”“方式”的提示语,从“用相机”留存和“用眼睛”享受

的角度略加分析即可。

答案:(示例)图甲:用相机留住大自然的美影,也记录下自己行走的足迹。小小相机随手拿,美丽风景带回家。图乙:用眼睛观察大自然的神奇,用心感受生命的历程。大千世界多美妙,留在心中最重要。

当陶潜遇上范蠡

“谁叫我名潜呢?那我就潜吧!就算是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也比摧眉折腰事权贵,一生只为五斗米强万倍。”陶渊明发着感慨遁隐于田间山畔。

“纵然身份显赫,他人怎识我愁,人人尽说我风流。西施怀间在抱,越王面前抬头,谁人了得心中苦,好把衷情一诉付东流。”范蠡雅兴抑或愁情荡然于胸,一发排空。

却说此时五柳先生正在南山豆田理荒秽,突闻有人吟起悲伤满怀的辞赋,不禁抬头仰望。只见范蠡一人迈着缓重深沉的步调,行于南山之畔,豆田之边。

五柳先生不禁发问:“先生不为协勾践灭夫差,越王麾下得意臣子范生蠡者乎?何故至于此地吾等年代,且发此唉声哉?”

范蠡曰:“正是本人,南山中自有时空之神,吾从那而来。世人皆以吾得意,然孰又能了解吾悲伤,纵然人前风光,人后自己亦是伤心满腹,无人能诉。”

五柳疑惑:“先生不比在下穷困潦倒,何故会有如此这般愁苦?”

范蠡曰:“人各有自己的无奈,真羡慕你,生得逍遥自在,无拘无束。”

五柳说:“说一句话不怕你不喜听,你就是在无病呻吟,你倍受越王重用,衣食无忧,仕途坦荡,却说得如此混账话。吾之生活衣不掩体,食不宿饱,捉襟见肘,况且又仕不得志,哪里能令你羡慕呢?”

范蠡曰:“久闻先生大名,把吾之烦恼告尔亦无妨,其实先生所说即是吾无奈之处。人人皆以为吾受重用,风光无限,都说我无病呻吟,看他人笑话,殊不知这都是对吾之误解,其实吾今正处于风口浪尖之上,又有孰能知晓:越王此人心胸狭窄,小肚鸡肠。只能与其同患难,不能与之共富贵,现在他已功成名就,岂能容下能人威胁其江山。正所谓‘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我想吾之死期不远矣,可悲吾对他如此忠心。”

五柳说:“甚是抱歉,误解于你,不知先生会有如此鲜为人知之苦衷,确实难为你了。先生如此生活在越王的淫威下,不免会有所不快,何不考虑退隐江湖,也许那样越王便不再对你追究什么,自己也能活个自由,岂不快哉!”

范蠡曰:“先生所言甚是,吾亦非贪恋权势之人,早亦有此想法。但念朝中老友文种,屡次劝其随吾归隐,亦落个功成身退之美名,然其不听吾劝,吾不知该如何是好。况吾尚未找到一个可供修身养性的好去处,故而还未退隐。”

五柳说:“先生果真不堪忍世俗,如有不弃,可来此与潜同隐,共冶情致。”

范蠡曰:“幸甚,但吾念汝不忍尘世喧嚣,故而隐居于此,吾等前来岂不坏了尔等清净。”

五柳曰:“先生此为何等话?吾非那不义之辈,并非重己轻友。正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汝与吾可谓同是天涯沦落人,岂能嫌弃?”

范蠡曰:“汝等此语吾心慰矣,但又不舍故友,待吾且回复劝之,若喏,吾等共来归隐,若否,吾当自来,就此别过,多保重。借问,久闻先生学识渊博,才华横溢,可否为鄙人略作一文以观?也不枉我来此一遭。”

五柳曰:“先生甚是谦逊,在下只是常著文章以自娱,先生抬爱,实乃吾之荣幸,如有不弃,愿作一赋献之。”

遂作《“猛志”赋》,赠与范蠡,蠡乃去。

居数日,范蠡携西子复出于南山,寻得五柳,曰:“吾居家观汝之《“猛志”赋》,顿

感胸怀坦荡,气势豪迈。字字激励吾奋进,句句体现君之抱负,方知君亦如此不得志。你我真应同病相怜,吾已决意归隐。吾始终不是贪权恋势之人,只可惜吾之故友,终究不听吾劝,吾悲矣,可怜我们兄弟一场。”

五柳曰:“汝能前来甚好,勿悲伤事,人各有志,吾当成全。我们能相遇亦是有缘,何不结成异姓兄弟,以了你失故友兄弟之痛?”

范蠡曰:“大善,能与汝结为兄弟甚好,不过能为同姓兄弟岂不更好,即日起我遂更名为陶朱,与汝结为兄弟,从此不再受那权贵之气。吾想凭借我们的胸怀大志,定会举一番大事。”

遂与五柳共图雄大抱负,齐心经营其商务。陶朱遂成当时首富,至于陶潜比较低调,所以未闻动静,只闻其名传世。

[赏评] 小作者想象陶潜和范蠡相遇,范蠡在陶潜的劝说下最终归隐,表现了明哲保身、追求自由的人生取向。文章对人物的设计和把握比较符合历史记载中这二人的性格特点。从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到小作者的文学积累较深厚,语言功底较扎实,作品中所写的人物语言很到位,这些都不是一朝一夕可以练就的。

高中语文教学反思

高中语文教学反思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语文教学反思 转眼间一个学期又快结束了,反思这一学期的语文教学,作一小结,以鞭策自己更好地迎接新一学期的到来。 针对班级中后等学生较多基础较薄弱以及班级语文课上人文性过剩而工具性稍嫌不足的特点,我在课堂教学设计中有意识地加强了语文的工具性部分的设计,经常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我认为只有语文的基础夯实了,才有能力进行更高层次的追求。“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如果孩子连走路都不会,就要让他学习跑步,这是不符合孩子成长规律的。语文教学亦然。 语文教学的脚踏实地还体现在日积月累的坚持性上。首先要让学生明白语文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不是凭小聪明就能学好的科目,必须有着坚持不懈的精神。因此,我要求每位学生都有一本积累本,坚持积累,争取做到厚积薄发。积累还体现在课外阅读上,争取做到每天阅读一篇课外阅读,潜移默化地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对学生而言,最大的快慰莫过于解答试题时能展现出一种从容、敏捷、高效的能力,而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相比,应试倾向最不明显,并不是讲什么考什么,试题内容和教学内容的直接联系表现得最不明显,很大程度上体现着对本学科整体素质的考查。题海战术不适合语文学科,靠大量做题难以培养出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中学语文不在深,而在广。学生的知识面和阅读范围决定了语文综合素质的高低,而现在高中生学习紧张,课下学习的时间主要用于数理化、英语上,根本没有时间去读一些文学作品,甚至可以说学生根本没有属于自己的时间,更不会静下心来去品味欣赏文学作品,而现在社会读书风气也不乐观,学生接触的东西都很低俗,所以良好的语文学习环境的缺少也是导致学生语文综合能力差的原因之一。鉴于此种情况,对于语文的学习,我认为关键要靠课堂教学,而语文课堂教学关键在于教师,在于教师的观念和教学设计上。 当然,语文教学的精华全在课堂上。一节课仅有45分钟,如何调控和把握这个时间,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能够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学以致用,这就需要老师作为引导者应该懂得调控艺术,做到收放自如,开阖有

鲁人版高中语文选修《史记》:综合测评3

综合测评(三) (满分:120分,时间:120分钟) 一、基础积累(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复约要父子耕畜 B.女焉能行之 C.长不满七尺,滑稽多辩 D.毛遂奉铜盆而跪进之楚王 【解析】A项,“要”通“邀”,意思是“约定”。B项,“女”通“汝”,意思是“你”。D项,“奉”通“捧”,意思是“捧着”。 【答案】 C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王不如赍.臣五城以广河间 赍:赠送 B.前自赞.于平原君曰 赞:称赞 C.先生能饮几何 ..而醉 几何:数学学科 D.不过 ..庄生而私留 不过:表轻微转折 【解析】B项,“赞”是“推荐”“举荐”;C项,“几何”相当于“多少”;D项,“不过”应解为“不去探望”。 【答案】 A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①君侯何不快之甚也②何遽叱乎 两个“何”用法相同,都是疑问代词,解释为“为什么”。 B.①乃装其轻宝珠玉②乃以朱公子故也 两个“乃”字都是副词,但意义不同:前一个可译为“于是”,后一个表判

断,可译为“是”。 C.①约与食客门下有勇力文武备具者二十人偕 ②卿明知其不如文信侯专与 两个“与”字用法和意义不同,前一个是介词,可译为“和”;后一个是语气词,相当于“欤”。 D.①顾有所不能忍者也②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 两个“顾”用法和意义不完全相同,前一个译为“只是”,后一个译成“考虑”。 【解析】两个“顾”都是“只是”“不过”的意思。 【答案】 D 4.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活用不同于其他的一句是() A.未必能生.中子也 B.武安君南.挫强楚 C.文王以百里之壤而臣.诸侯 D.请归.燕太子 【解析】“南”为名词作状语,其他三项都是使动用法,分别解释为“使……活”“使……称臣”“使……归”。 【答案】 B 5.下列句子中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淳于髡说之以隐 A.汝何为者也 B.三年而燕王喜使太子丹入质于秦 C.庄生羞为儿子所卖 D.得唐者与百里之地 【解析】例句和B项都是状语后置句,A项是宾语前置句,C项是被动句,D项是省略句。 【答案】 B 二、阅读鉴赏(40分)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反思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反思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反思(一) 最近一段时刻,我发觉体育委员李圆上语文课时总是趴在课桌上,显得很懒散,多次提醒他要注意,可效果却别是特别明显,但他也别是班上的学困生。留心观看之后我发觉:还有好多的学生听说时的状态也别是很好,回答咨询题很被动。审阅学生的周记,我读到如此一段文字:"老师,您别要生气,我总觉得进入高二以来,语文课上得沉闷了些,总想睡觉。虽说语文课上您也让我们畅所欲言,可您别觉得那些课文离我们太遥远了吗?与其让我们对那些遥远的事件发表意见,倒别如把时刻放在一些更有价值的情况上,希翼老师思考。"说实话,读了这段话,想到浮现的这些事情。我有些悲哀,也有些埋怨,但我也在考虑:我们的语文课是别是远离了学生的日子?学生的制造性思维得到进展了没有?什么原因有些学生,读书时刻越久,语文学习的热情越低,而表现出种种消极心理?但是,这些咨询题却往往被我们故意无意地忽略了。 我在说解古典诗歌的艺术创作手法时,《诗经》里"赋"与"兴"手法的运用往往成为学生理解的难点。朱熹对于"赋""比""兴"的定义尽管准确简洁,但老师假如照本宣科,学生会感到既难以理解,又枯燥无味。怎么样才干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形象,化枯燥为生动?我在说"赋"和"兴"时引入了同学们喜欢和熟悉的流行歌曲。说"赋"时,在解释了"赋"的含义实际上算是直接进行叙述或描写后,我引了《小芳》的歌词:"村里有个小姐叫小芳,长得漂亮又善良,一双漂亮的大双眼,辫子粗又长……"指明这种从多方面进行描写的办法实际上算是古代所说的"赋"。说"兴"时,我引了《纤夫的爱》的歌词:"天别刮风天别下雨天上有太阳,妹别开口妹别说话妹心如何想",说清了"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辞"的含义。这种以俗解雅的办法,在教学中显得轻松风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在这节课中,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同意知识的效果也较好。 那个案例说明:教师一定要具备课堂开辟的意识与能力,善于把握和调控课堂气氛,增加课本知识容量和密度,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诱人的情境。从而让语文教学走向日子,走向实践,走向智慧。孔子曰:"知之者,别如好之者;好之者,别如乐之者。"可见,爱好和兴趣以及日子经验在学习活动中是特别重要的,往往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调动学生的日子体验。教学实践中,尽管我别善于创设诱人的情境,但我感到应该朝这方面努力。因为如此做,能够有效地激发学习兴趣,激活课堂气氛。我想,语文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确实能化"压力"为"魅力",让"学生喜欢你教的东西",学生学习语文的消极心理就可逐渐消除,而走向积极。惟独具备了这种意识与能力,以往那些被我们忽视的日子场景与日子体验,才会被拿来当作语文教学的材料,从而为语文教学开发出一片新乾坤。 并且,我认为语文学习既是一种学生个性化的活动,也是一种学生制造性的活动。所以,教师要善于把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需求,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离开了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效果固然可不能很理想。作为教师别仅要珍惜学生的感悟、体验,更要爱护他们的智慧火花。如此更有利于开辟学生的制造性潜能。仔细备课,把握重、难点,完成教学任务当然很重要,但我认为更重要的是把语文教"活"、让学生"活"好,让学生学得聪慧一点、灵气一点,让学生课堂所获得的各项语文能力、语文知识,在综合实践中整合起来,并加以积淀,成为一种综合素质。这才是语文学习的灵魂。假如教师死守教案,那么最好的教案也会成为束缚教学的桎梏。活生生的学生也会变成课本的奴隶。课堂灵便地敞开一些,反而更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更能活跃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收到意想别到的效果。 以上是我近来考虑的咨询题,兴许在正确理解新课标之后这些咨询题会迎刃而解。别可否认,这也正是解决咨询题的源泉所在,源活则水清,惟独深刻地吃透新课标精神,才干解决好语文教学中教师教无成就、学生学无兴趣的咨询题。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目录整理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目录 人教课标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16本) 选修五个系列 一.诗歌与散文 1.《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2.《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3.《外国诗歌散文欣赏》二.小说与戏剧 4.《中国小说欣赏》 5.《外国小说欣赏》 6.《中外戏剧名作欣赏》 7.《影视名作欣赏》 三.新闻与传记 8.《新闻阅读与实践》 9.《中外传记作品选读》 四.语言文字应用 10.《语言文字应用》 11.《演讲与辩论》 12.《文章写作与修改》 五.文化论著研读 13.《先秦诸子选读》14.《中国文化经典研读》15.《外国文化著作选读》(暂缺) 16.《中国民俗文化》 选修1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诗歌之部 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赏析指导赏析示例 《长恨歌》/白居易 自主赏析 《湘夫人》/屈原《拟行路难(其四)》/鲍照《蜀相》/杜甫《书愤》/陆游推荐作品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阮籍《杂诗十二首(其二)》/陶渊明 《越中览古》/李白《一剪梅》/李清照《今别离(其一)》/黄遵宪 第二单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赏析指导赏析示例 《春花江月夜》/张若虚 自主赏析 《夜归鹿门歌》/孟浩然《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登岳阳楼》/杜甫 《菩萨蛮(其二)》//韦庄 推荐作品 《积雨辋川庄作》/王维《游夜书怀》/杜甫《新城道中(其一)》/苏轼 《扬州慢》/姜夔《长相思》/纳兰性德 第三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赏析指导赏析示例 《将进酒》/李白 自主赏析 《阁夜》/杜甫《李凭箜篌引》/李贺《虞美人》/李煜《苏幕遮》/周邦彦推荐作品 《国殤》/屈原《燕歌行》/高适《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四州》/柳宗元 《菩萨蛮》/温庭筠《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睢景臣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述

2020年高中语文教学反思

高中语文教学反思 优化的语文课堂教学,它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活”。语文课堂教学的“活”,需要灵活的教师引导,鲜活的学生思维,活跃的课堂气氛。可对于我来说,还是一个漫长的摸索过程,我觉得要使课堂气氛”活”起来,是师生共同努力的结果,这方面是我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十分欠缺的地方。 首先,教师的教学活,带动的必然结果是学生学法活。教师教的不只是把结论告诉学生。而是要引导学生探究结论。给学生多点拨,多直观,多启发,多鼓励;让学生多思考,多动手,多动口,老师在课堂中应引导学生创新学习,鼓励他们的批判精神,允许他们标新立异。 其次运用灵活、恰当的教学手段将教材所设置的情境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就显得至关重要。我在教学中经常利用多媒体,化静为动,化无声为有声,调动学生各种感官,把学生自然而然地带入特定情境。充分利用多媒体上课,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学生能很快全面熟悉文章内容,并且能顺利解决课文有关问题,准确把握知识要点。 语文课堂教学必须注重发挥学生的思维功能,鲜活的思维是优化语文课的核心。在教学操作中,有经验的教师在灵活引导的同时,

十分注重鼓励学生的逆向思维、求异思维,发散思维、聚合思维、直觉思维、想象思维的并用,并力求异新,自觉地让学生尝试不同的方法和思路去解决问题,培养思维的灵活性。鲜活的学生思维是智慧激荡的摇篮。我在教学中从不随意打断学生的提问和回答,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望。 当然,在实施活化课堂教学活动中,还有两个方面值得注意,一是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二是要对学生的活动多加肯定,表扬。希望我能在以后的教学中有所改进,查漏补缺,师生互动,使课堂气氛活起来,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高中语文教师。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

2012高中语文 3.7《蒙娜丽莎的魅力》2教案 鲁人版必修2

语文:3. 7《蒙娜丽莎的魅力》精品教案2(鲁人版必修2)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夯实基础知识,理清文章思路。 2、指导学生理解掌握文章的表现手法,品味语言 3、培养学生欣赏艺术美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 【教学重点】 1、夯实基础知识 2、掌握艺术表现手法,品味语言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欣赏艺术美的能力,提高学生艺术修养 【教学方法】 学案导学法,小组讨论展示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我们共同欣赏一组美丽的图片:幻灯片展示美丽的卢浮宫夜景、镇馆三宝。 充满神秘的卢浮宫中,萦绕着蒙娜丽莎的永恒的微笑。500年来,她以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世人留恋的目光。有人说,她是飘泊浪子眼中母亲的柔情;有人说,她是年轻姑娘心中淑女的娴雅。大师远去,留下了无尽的求证与思考。 今天,我们学习《蒙娜丽莎的魅力》,品味这永恒的微笑。 二、出示幻灯片,明确学习目标. 三、简单了解傅雷和达芬奇 四、基础知识反馈:字形让学生课前写在黑板上。 订正字形,提读字音,齐读字音字形。齐答选词,可让学生辨析。 五、文章内容、写作方法探讨,语言品味 1、教师检查预习,师生共同完成学案二1、2题 (设计第1小题引导学生学会阅读较长的评论性文章,通过抓各段的关键句,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整体内容,明确文章的重点) (设计第2小题引导学生理解掌握文章的表现手法,明确类比的作用) 2、学生齐读学案范例,分组讨论语言特色

(设计第3小题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从修辞、句式、人称等角度品味学习语言) 3、师生共同探讨写作启示,完成学案二4 (通过梳理学案启发学生,总结规律,指导写作) 六、拓展写作:展示名画,引导思路 1、学生写,2名学生在黑板展示,可让学生交流、诵读 2、同学评论优点 3、师展示范例,生齐读 (设计此环节是让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提高运用能力,实现知识的迁移,能够欣赏艺术作品,并用文字表达出来) 七、布置作业,小结: 蒙娜丽莎的微笑穿越几个世纪依旧散发光彩,震撼人心。我们感谢达·芬奇,用四年时间,倾注心血,虔诚作画;我们感谢傅雷先生,引导我们欣赏这幅名画的魅力;我们感谢父母,赐给了我们一双发现美、欣赏美的眼睛。让我们以此为契机,步入艺术长廊,学会欣赏美,品味艺术带给我们的无穷魅力。

高三语文教学反思

高三语文教学反思 普安县青山民族中学朱政 一学期的高三毕业班的教学工作终于结束了,回顾这一学期来的点点滴滴,酸甜苦辣五味俱全,下面我就这一学期中所做的一些工作做点简单的小结。 首先,由今年高考语文试题的特点来反思平时的课堂教学,尤其是高三复习的教学过程,我觉得,有以下几点值得注意: 一、基础,还是基础。高考题目出的大都是基础知识,同学只要平时稍加注意,就不会失分。 二、平时讲课要注重积累,注重语言积淀,不必过多地关注专业知识。高考题目不是光靠这些专业知识就能完全解决的,比如说,病句题,同学知道病句类型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等等,但是一个句子摆在你面前,你却看不出来它是不是病句,找不出错之所在,那么你所知道的这些专业知识等于是摆设,没有任何实际作用。而如果你语言积淀比较丰厚,对语言的感悟和把握比较敏锐,一读,就知道,这个句子有毛病,那就可以了,这可以就此判定这个句子就是个病句,没有必要非知道它属于哪一种错误类型不可,这叫多此一举。 三、在注重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扩大阅读面,开拓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的阅历,为作文准备素材。作文实际是生活经历、情感、观点的展示,一个人,要想写好作文,除了基本的写作功底、写作技巧外,更重要的是素材的积累。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一个人腹内空空,想让他道出来点东西,可真是难为他呀。相反,如果同学头脑中积累有许多素材,在写作的过程中,就可以信手拈来,左右逢源,写出的文章就事实充分、材料翔实,就会得高分。不会像挤牙膏一样,半天也写不出几句话来。 四、学过的知识要不断地回头复习。只有不断地复习,才能“温故而知新”。高考试题中许多题目在课文都能找到原形,甚至有些题目就是书上的原句,但是有些同学早已忘得无影无踪,把不应该失的分给丢了,这就未免可惜了。为了避免这些分数的丢失,只有不断地引导学生及时回头复习。 五、适当的有针对性地训练。高考毕竟是一次考试,和平时的考试其实没什么两样,只不过重要性不同罢了。为了让同学们及早地适应这种考试,就必须平时有针对性加以训练,但这种量不宜过多,过犹不及。在训练的过程中,要重点训练以下几项内容:1、书写的规范性;2、审题的准确性;3、答题的程序性;4、时间利用的计划性。 六、加负永远是失败之举。高三,无论对教师还是对学生而言,都是非常时期。在高三,人们觉得进行大剂量、高难度的训练名正言顺又在情理之中,以考促学,一举多得:可以检查水平,可以看出问题,可以推进复习,可以……真是一箭多雕,何乐不为?教师的意图很好,出发点不错,似乎就无可非议,无庸置疑了,但这种步入误区的做法,这种给师生加负的举措,既无科学性,又无操作价值,因此不可能获得预期的效果,所以也是永远得不偿失的失败之举。 我以为教师的教学应该而且必须遵循学生心理需要的原则才是成功的。成功的高三语文教学就是要让学生获得成绩,主动学习;要达到这一目的,方法有两个:一是降低考试难度,降低考试频率;二是加强管理,积极引导,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帮助学生学会学习,由此提高学生学习质量。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课 目录(1-16)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课目录(1-16) 人教课标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16本) 1.《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2.《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3.《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4.《中国民俗文化》 5、《影视名作欣赏》 6、《新闻阅读与实践》 7、《先秦诸子选读》 8、演讲与辩论 9、中国小说欣赏 10、中外戏剧名作欣赏 11、《外国诗歌散文欣赏》 12、中国现当代散文鉴赏 13、语言文字应用 14、外国小说欣赏 15、中外传记作品选读 16. 文章写作与修改 选修一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诗歌之部 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赏析指导 赏析示例 长恨歌/白居易 自主赏析 湘夫人/屈原 拟行路难(其四)/鲍照 蜀相/杜甫 书愤/陆游 推荐作品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阮籍 杂诗十二首(其二)/陶渊明 越中览古/李白 一剪梅/李清照 今别离(其一)/黄遵宪 第二单元臵身诗境,缘景明情 赏析指导 赏析示例 春花江月夜/张若虚 自主赏析 夜归鹿门歌/孟浩然 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 登岳阳楼/杜甫

菩萨蛮/(其二)/韦庄 推荐作品 积雨辋川庄作/王维 游夜书怀/杜甫 新城道中(其一)/苏轼 扬州慢/姜夔 长相思/纳兰性德 第三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赏析指导 赏析示例 将进酒/李白 自主赏析 阁夜/杜甫 李凭箜篌引/李贺 虞美人/李煜 苏幕遮/周邦彦 推荐作品 国殤/屈原 燕歌行/高适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四州/柳宗元 菩萨蛮/温庭筠 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睢景臣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述 散文之部 第四单元创造形象诗文有别 赏析指导 赏析示例 过小孤山大孤山/陆游 自主赏析 庖丁解牛/《庄子》 项羽之死/司马迁 阿房宫赋/杜牧 推荐作品

高三语文教学反思(共7篇)

篇一:高三语文教学反思 高三语文教学反思 普安县青山民族中学朱政 一学期的高三毕业班的教学工作终于结束了,回顾这一学期来的点点滴滴,酸甜苦辣五味俱全,下面我就这一学期中所做的一些工作做点简单的小结。 首先,由今年高考语文试题的特点来反思平时的课堂教学,尤其是高三复习的教学过程,我觉得,有以下几点值得注意: 一、基础,还是基础。高考题目出的大都是基础知识,同学只要平时稍加注意,就不会失分。 二、平时讲课要注重积累,注重语言积淀,不必过多地关注专业知识。高考题目不是光靠这些专业知识就能完全解决的,比如说,病句题,同学知道病句类型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等等,但是一个句子摆在你面前,你却看不出来它是不是病句,找不出错之所在,那么你所知道的这些专业知识等于是摆设,没有任何实际作用。而如果你语言积淀比较丰厚,对语言的感悟和把握比较敏锐,一读,就知道,这个句子有毛病,那就可以了,这可以就此判定这个句子就是个病句,没有必要非知道它属于哪一种错误类型不可,这叫多此一举。 三、在注重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扩大阅读面,开拓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的阅历,为作文准备素材。作文实际是生活经历、情感、观点的展示,一个人,要想写好作文,除了基本的写作功底、写作技巧外,更重要的是素材的积累。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一个人腹内空空,想让他道出来点东西,可真是难为他呀。相反,如果同学头脑中积累有许多素材,在写作的过程中,就可以信手拈来,左右逢源,写出的文章就事实充分、材料翔实,就会得高分。不会像挤牙膏一样,半天也写不出几句话来。 四、学过的知识要不断地回头复习。只有不断地复习,才能“温故而知新”。高考试题中许多题目在课文都能找到原形,甚至有些题目就是书上的原句,但是有些同学早已忘得无影无踪,把不应该失的分给丢了,这就未免可惜了。为了避免这些分数的丢失,只有不断地引导学生及时回头复习。 五、适当的有针对性地训练。高考毕竟是一次考试,和平时的考试其实没什么两样,只不过重要性不同罢了。为了让同学们及早地适应这种考试,就必须平时有针对性加以训练,但这种量不宜过多,过犹不及。在训练的过程中,要重点训练以下几项内容:1、书写的规范性;2、审题的准确性;3、答题的程序性;4、时间利用的计划性。 六、加负永远是失败之举。高三,无论对教师还是对学生而言,都是非常时期。在高三,人们觉得进行大剂量、高难度的训练名正言顺又在情理之中,以考促学,一举多得:可以检查水平,可以看出问题,可以推进复习,可以??真是一箭多雕,何乐不为?教师的意图很好,出发点不错,似乎就无可非议,无庸置疑了,但这种步入误区的做法,这种给师生加负的举措,既无科学性,又无操作价值,因此不可能获得预期的效果,所以也是永远得不偿失的失败之举。 我以为教师的教学应该而且必须遵循学生心理需要的原则才是成功的。成功的高三语文教学就是要让学生获得成绩,主动学习;要达到这一目的,方法有两个:一是降低考试难度,降低考试频率;二是加强管理,积极引导,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帮助学生学会学习,由此提高学生学习质量。 七、让高三学生拥有成就感。高三学生学习语文缺乏成就感,与教学模式、教学重点、教师对学生的导向、学生的主动学习的欲望、条件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现在,已经到了思考以下问题并作出抉择的时候了:①为什么语文知识和考点都比较少,但学生还学不出色,教师还教得不满意?②师生最需要的结果到底是什么?为什么我们在追求结果的路上常常迷失在手段的迷雾中?③高考语文题总体难度不高,而我们的学生为什么总是做得不尽如人意? 我们需要的结果是学生获取优良的成绩,但偏多偏难偏怪的训练正是学生获取优良成绩道路上的拦路虎。学生语文成绩较差,从表面的逻辑推理得出的结论将简单扼要而又似乎令人信服:学生“双基”确实太差;其实,追根究底,语文学习不能令人满意,是语文教学模式的

高中语文《杜甫诗二首---登高》教案2 鲁人版选修1

《登高》教案 课题:《登高》(杜甫) 一、教学目的: 1、欣赏并领会近体诗的艺术特点。 2、品味诗歌的意境。 二、学法引导: 课间可播放一些古典音乐,以调动学生的情感。对诗歌应进行朗诵品味,进而体会作者的情感,并在此基础上欣赏讨论诗歌。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难点:对诗人思想感情的认识。 3、疑点:对“万里”、“作客”、“百年”、“多病”、“独”、“艰难”、“潦倒”、“苦恨” 的理解。 4、解决办法:朗读、品味、讨论、谈感受。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用具 多媒体及相关制作好的课件。 六、师生互动活动 1、范读欣赏。 2、讨论理解诗歌大意。 3、品味感受。 七、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中国是诗歌的王国,五千年的优秀文化熔铸了不计其数的脍炙人口的优秀诗篇。许多诗流传千古,哺育了一代代人的成长,是我国极其珍贵的精神财富。不说别的,仅唐诗宋词就多如天上璀璨的繁星,闪发出迷人的光彩。在我国唐代诗歌发展的历史上出现了两颗巨星,那就是李白、杜甫,他们的诗作代表着唐诗创作的高峰。今天我们将学习杜甫所写的《登高》这首七言律诗。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学习目的和重点、难点。下面,请大家先听我朗读一遍这首诗。 (二)范读诗歌,让学生整体感知。然后学生齐读全诗。 (三)作者简介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作者。杜甫(712~770),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我国盛唐时期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自幼好学,知识渊博,颇有政治抱负。生活贫困,对当时的黑暗政治有较深的认识。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大多透出无限的凄凉和感伤。待会儿我们将通过他的诗来看其写作的风格。另外,他的诗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统治者的罪恶作了较深的批判,对穷苦人民寄以深切同情。他的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而衰的历史过程,因而其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他为“诗圣”,又称“杜工部”。《兵车行》、《春望》、《三吏》、《三别》(《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都是千古传诵的名篇。(展示杜甫画像) (四)写作背景 (要很好地欣赏一首诗,必须结合诗人的生活情境及当时的社会背景,整体把握这首诗的基本情调,这样才能深入体会诗歌的含义,体会诗人的情感。下面让我们来看一看这首诗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之下写成的。)杜甫身逢战乱,从48岁开始,一直到58岁去世为止, 11年中,一直在外漂零,写这首诗时已是第八个年头了,3年后病死出蜀途中。这首诗是杜甫大历二年(767)秋在夔州时所写,夔州在长江之滨,也就是今重庆市奉节县。当时“安史之乱”已结束4年,但政局依然动荡不安,吐蕃不断入侵,兵机此起彼伏,再加上好友李白、严武、高适等相继去世——所有这些,像浓云一样压在杜甫心头,他是为排遣抑郁而抱病登台的。 (五)分析欣赏诗歌: 1、在了解作者及其写作背景后,让我们再来朗读一遍这首诗,并说说整首诗的基调是怎样的?(凄凉、悲凉) 2、请同学们看大屏幕,结合课本上的词语的注释理解诗的大意,上边的这些翻译可以帮助大家理解: (1)“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秋风紧急,苍天更高远,两岸猿啼凄厉而悲凉, 水中小洲清凌,白沙闪闪,鸥鸟低飞,往复回旋。 (2)“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无边无际的层层落叶纷扬而下, 奔腾不息的滚滚长江浩浩荡荡。 (3)“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漂泊万里的异乡客悲秋怀愁绪, 人到暮年疾病缠身独自登上高台。

凤凰新学案高中语文 选修《史记》选读(教师用书)

第一专题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司马迁其人其事 专题解说 司马迁和《史记》,凡接触过中学语文教材的师生,谁不知道?传统语文教材中就选有《史记》的经典篇目,高考文言文阅读也常从《史记》中取材。然而,对绝大多数中学师生来说,真正比较深刻地认识了解司马迁,比较全面地学习探究《史记》,恐怕得从苏教版选修教材《<史记>选读》的教学开始。教学《<史记>选读》,当然得从《太史公自序》起始。《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是西汉时期的司马迁。此书记事始于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时期,前后跨越三千多年历史,全书共一百三十篇。《史记》是我国第一部以人物为中心的伟大的历史著作,同时也是我国第一部以人物为中心的伟大的文学著作。选读《史记》,我们首先要了解作者司马迁其人其事,以及他写作《史记》的目的与经历。本专题只选了一篇《太史公自序》;还有一篇是同学们在必修五学过的《报任安书》,此处列为“存目”。如果说《报任安书》是司马迁的“心灵史”,那么《太史公自序》便是司马迁的“学术史”兼“心灵史”。两文结合起来阅读,便能走近司马迁,了解他的家世谱系,了解他的生活经历,了解他的志向抱负,了解他撰写《史记》的始末,从而比较具体地了解司马迁其人其事。 太史公自序 教学定位 文本概述 司马迁不把《自序》置于卷首,而是将其放在七十列传之末。这是为什么?清人金圣叹说:“此篇于《史记》为序,于太史公便是自己的列传。”金圣叹之言,为我们解读《太史公自序》打开了门。《太史公自序》既是《史记》的自序,也是司马迁为自己及其史官家世所作的传记。全序规模宏大,文气深沉浩瀚,是《史记》全书的纲领,也是我们这册选修教材的总起,更是我们从整体上认识司马迁和了解《史记》的开始。《太史公自序》篇幅较长,内容丰富,文字艰深,学生学习的困难很大,所以教材为它提供了译文。让学生对照译文读原文,在阅读过程中完成“预读积累”练习,这是学习文言词句知识的主要方法;在复习《报任安书》的基础上,抓住“传”和“序”的特点,先“传”后“序”,寻找出相关语段和相关语句,加以分条理解和分析归纳,从而了解司马迁其人其事,则是学习了解文章内容的主要方法。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文中涉及的重要文言知识,积累常见却又易混淆的文言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了解关于《史记》的一些文学文化常识。 2. 阅读全文,理清全文思路;精读语段,理解重点内容。 3. 通过阅读与探讨,比较清楚地了解司马迁的生平及其伟大贡献,理解《史记》一书的写作要旨。

高中语文的教学反思要求

高中语文的教学反思要求 高中语文的教学反思要求 高中语文教学反思(一): 在倡导“素质教育”的这天,我们遵循“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先进的教学理念,探索学生全面发展之路。高中的语文需要在如何提高学生素质方面给予更多的思考,拟定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案,并有效地落实到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因而,我们所要追寻的就应是也只能是在保证学生对语文有足够重视,并有必须语文基础与写作基础的前提下,怎样有的放矢地传授对提高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大有卑益的教学资料和写作训练方法。以此为基点,高中语文教学迫切需要在教师、教材和学生这最基本的教学三环节中进行认真检验的基础上,确定有别于其他学科的不同的教学原则,从而有力地促进高中语文的素质教育。透过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在新课标下进行语文教学设计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教学设计务必更新教育观念,深化课堂教学。 当前的中学语文教学,我们不难发现仍然存在着许多旧的观念,无法摆脱旧的思想、习惯势力、旧的传统的影响,注重45分钟课堂知识的讲授传播,而忽视对学生潜力的培养、智力的开发。语文科的本质属性,就是语言的学习和应用,而语文课是多种因素的综合,读写、听、说、修辞、逻辑等等,每节课就不可能面面俱到的讲授,只有集中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贴合学生的学习潜力,这样才能让

学生获得实效。高中语文教育指向“人的发展”。因此就要求我们,高中语文教学务必联系生活实际,注重语文实践,潜力训练,要以语文知识为基础,做到切实有效,课内课外有机结合。但我认为,无论课内课外,都务必围绕一个核心、两个基本点,也就是围绕“潜力训练”这个核心而展开,两个基本点就是课内与课外。课内注重于练习,课外致力于阅读,课内课外相互结合,不拘泥于教材资料,而延伸到课外阅读教材,并穿插一些课外读物,这样课堂教学气氛就比较活跃,对深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起到很好的作用。 二、教学设计务必体现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变被动为主动。 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教学注重了语语知识的传授,始终让学生在课堂上都是被动的理解,而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要提高高中学生的语文素质,就务必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挖掘学生的潜力,激发和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课堂上有自主的学习与思考的时间与空间,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比如每节课在课堂上我都让一两个学生上台发言演讲,然后再请一两个学生上台针对同学演讲发言,发表评价。还有在自读课文的教学中,尽量以问题形式让学生充分讨论,共同解决。这样就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有主体参与的感觉,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用心性,使课堂充满着活跃的气氛,个个踊跃讨论,用心发言。但在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让学生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掌握阅读分析的方法要领,改变旧的学习状态,不是被动地理解老师传授的知识,而是主动地掌握和运用知识。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的

鲁人版-语文-高一-高中语文 4.9《报任安书》教案导学1

第9课《报任安书》示范教案 教学目的: 1.了解《史记》的写作过程和成书原因; 2.感受司马迁逆境中发奋的高尚人格和他的生死观; 3.体会融议论、记叙、抒情于一炉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 通过具体句段,揣摩体会作者遭受奇耻大辱后的精神苦痛和著书雪耻的顽强意志。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解题导入 1.题解: 报:回复;书,古代文体,书信,古人写信,多有题目,说明是写给谁的信,信题多为“报……书”“答……书”“与……书”“上……书”“寄……书”等,例如《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与朱元思书》(吴均)、《上枢密韩太尉书》(苏辙)等等。任安,司马迁的朋友。这是司马迁给他的朋友任安的一封回信。 二、默读感知 在这封回信中,可不可见到来信的一些内容?把原文找出来。 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教导我要待人接物要谨慎,以向朝廷推荐贤能的人才为自己的责任。) 司马迁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回这封信的? 2.写作背景: 《报任安书》是司马迁给朋友任安的一封复信。司马迁因李陵之祸(对此稍作解释),被捕下狱,惨遭宫刑。出狱后,任中书令;表面上看,这是宫中的机要职务,实际上却是以一个宦者的身份在内廷侍候,为一般士大夫所鄙视。在这期间,任安写信给他,希望他利用中书令的地位“推贤进士”。出于以往的沉痛教训和对黑暗现实的深刻认识,司马迁觉得实在难以按任安的话去做,所以一直没有复信。后来,任安以重罪(坐观成败)入狱,司马迁担心任安一旦被处死,就会永远失去给他回信的机会,使他抱憾终生,同时自己也无法向老朋友一抒胸中的积愤,于是写下了这篇《报任安书》。

三、疏通课文、梳理内容 从课题和背景介绍看,这是一封复信,其回复的内容是什么呢?又是怎样具体展开的呢? 此文线索脉络十分清晰,大意是讲“刑余之人”难以“推贤进士”,唯有隐忍苟活,著书以偿前辱之债。 复信目的:对任安“推贤进士”的期望“略陈固陋”。(第1段) 复信内容:①受辱苟活,是恨私心有所不尽。(第2段) ②效古贤忍辱负重,退而著书,“思垂空文以自见”。(第3、4段) ③再次表现自己无可比拟的忧愤处境,点明自己有负嘱托的原因。(第5段) 四、总结全文 总结上述三段文字的思路,我们可以看出:司马迁与计多高尚士人一样,能正确对待受辱这件事,他能站在人生价值的高度,敢于正视现实,以非凡的忍耐精神,忍受住眼前的屈辱,并以超人的毅力,完成了巨著《史记》,给后人留下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表现了他崇高的人生理想,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作者字字血声声泪,也控诉了那个社会的不公和皇权的黑暗。 五、写作技巧分析 提问:怎样理解叙事、说理、抒情相结合,“理至情切”的表现方法? 1、“理至”:叙事议论条理清楚,环环紧扣,层层深入。 作者议论的基本路径是:①受辱——引决(士人应持的态度);②受辱——隐忍——完成伟大的事业(高尚的士人,如文王、孔子、屈原、左丘明等);③“我”(司马迁)受辱——学习前贤,选择隐忍——为了完成巨著《史记》。 这说明,对待受辱,引决不是唯一的处理方法,那要从生命的价值来认识,从“义”的深层意义去理解。作者一方面说要学习前贤,有忍辱负重的精神;一方面说如果自己受辱就去死的话,则不能完成著述《史记》的任务,一个人死的窝窝囊囊,无所作为,就失去了人生的价值,也就“轻于鸿毛”了。这个道理讲得清楚明白,环环紧扣,层层深入。当然,这并不是说,人不应该为“义”去死,而是从长远的意义上理解这个“义”的含义。 2、“情切”:情感跌宕起伏,奔放而曲折。 全文情感真切,有时奔放激荡,豪情满怀;有时又回肠荡气,如泣如诉。第一段写受辱的痛苦时,说自己伏法死去,“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这抒发了他对社会不公的愤慨之情;写自己选择忍受侮辱时说:“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这里表现了他受辱的痛苦,悲切郁闷之情,溢于言表。第二段写出他为了完成伟大

高中语文教案教学反思

高中语文教案教学反思 导语: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究式学习的习惯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语文教案教学反思欢迎大家阅读与借鉴! 高中语文教学已经进入基础教育的尾声许多学习习惯已经养成教学工作的开展不是很容易见成效虽然对于高考来说学好语文对于学生选择自己满意的学校有一定的帮助但总的说来语文课作为陶冶情操激发思维促进交流能力的工具性学科力量的发挥却还远不能尽如人意据调查表明有大量的学生对语文课有厌烦情绪语文课作为人文精神的载体所应发挥的作用可能是所差更远也就是语文越来越成为一门得分机器而不是人文精神的载体做为一名语文教师我发现因受传统观念和现行考试制度和评价方法的影响不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阻碍着语文课的工具性、思想性和人文性作用的发挥误区一:语文课堂——问题全解决了 如果学生没有问题意识就不会去独立思维更谈不上创新语文课上教师为了紧扣教材为了调动学生便把满堂灌演绎成满堂问而所问的那些问题基本上属于类似:通过……你读懂了什么还读懂了什么作者用意何在等形式化问题学生回答这些问题都无须思考还有些教师把教学参考书上的程式在课堂上说教一遍把学生的思维完全限制在课本和教学参考书的框框之内课堂上的阅读也成为一种被动的阅读学生并没有真正对课文用心去感悟他们所读懂的也只不过是根据以前的思维定势而得到的微言大义至于课文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都无从

知道因而课上学生自能读懂等课结束了学生没有问题可以问了其实这种没有问题实则是最大的问题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一大误区是学生缺乏独立思维的一种表现 语文教学怎样走出没有问题的误区呢我认为首先要转变观念放手去让学生思考问题给学生以自由思考的机会学生一旦提出问题就应该鼓励并顺着这一问题去引导学生给他从小种下探索思考的种子就象我们经常所说的那样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其次我们应该认识到语文课与活生生的生活实际的联系而不应囿于书本和教参的框框我们不应该带有什么什么不是语文课要解决的问题这种错误观念我们只有打破学科分界学生的问题意识才有广阔的空间而且所提问题不一定当堂都能澄清更重要的是要留给学生一个善于思考的头脑最后教师要尽可能扩大自己的知识面要开阔学生的思维先开阔自己的视野以前我们经常谈论是:如果课堂上学生提出老师没有想到的问题该办而如今我们应该思考学生提不出问题该办了 误区二:作文——套用模式写非所想 高中教由于面临着高考的压力所以学生的写作也趋向模式化都想着有好的模式能够给自己带来高分老师教学过程中也潜意识的传达这一点这就束缚了学生的思维而语文学科本来就是扩散式思维学科作文更学要学生有良好的想象力有调查表明某班对某一作文题目大多数同学写的都是同一题材格式都一样都是在遇到某情况后先作一番思想斗争最后如何如何然后再喊几句口号在现行的作文教学中由于受考试指挥棒的影响套题程式化抹杀学生感受的现象仍很严重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诗文默写训练

《人教课标版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诗文默写专项训练 1、(),圣主朝朝暮暮情。行宫见月伤心色,()。 2、上穷碧落下黄泉,()。 3、(),梨花一枝春带雨。 4、(),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以上出自白居易《长恨歌》) 5、帝子降兮北渚,()。(),洞庭波兮木叶下。 6、时不可兮骤得,()。(以上出自屈原《湘夫人》) 7、人生亦有命,()。心非木石岂无感?( )。(鲍照《拟行路难》) 8、(),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9、(),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杜甫《蜀相》) 10、(),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 11、( )?(),月满西楼。()。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李清照《一剪梅》) 12、春江潮水连海平,()。 13、()?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不知江月待何人,()。(以上出自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14、千岩万转路不定,()。云青青兮欲雨,()。 15、(),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须行即骑访名山。(),使我不得开心颜?(以上出自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16、黄尘清水三山下,()。遥望齐州九点烟,()。(李贺《梦天》) 17、(),乾坤日月浮。(杜甫《登岳阳楼》) 18、(),画船听雨眠。(韦庄《菩萨蛮》) 19、日出江花红胜火,()。 20、山寺月中寻桂子,()。(以上出自白居易《忆江南》) 21、(),阴阴夏木啭黄鹂。(王维《积雨辋川庄作》) 22、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杜甫《旅夜书怀》) 23、(),溪柳自摇沙水清。(苏轼《新城道中》) 24、二十四桥仍在,(),()。念桥边红药,()?(姜夔《扬州慢》) 25、风一更,雪一更,(),故园无此声。(纳兰性德《长相思》) 26、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27、(),千金散尽还复来。(以上出自李白《将进酒》) 28、(),天涯霜雪霁寒宵。(杜甫《阁夜》) 29、昆山玉碎凤凰叫,()。 30、女娲炼石补天处,()。(以上出自李贺《李凭箜篌引》) 31、问君能有几多愁?()。(李煜《虞美人》)

高中语文教学反思

高中语文教学反思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之间,我已经顺利的完成了本月的教学工作。回顾这一个月,既忙碌,又充实,有许多值得总结和反思的地方。 一、加强学习,不断提高思想业务素质。 “学海无涯,教无止境”,只有不断充电,才能维持教学的青春和活力。所以,一直以来我都积极学习。一学期来,我先后学习了:《一个语文老师的心里路程》和《教育,就是诗意的栖居》两本教育专著,让自己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也明确了今后教学努力的方向。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的更新,也催促着我不断学习。通过这些学习活动,不断充实了自己、丰富了自己的知识和见识,为自己更好的教学实践作好了准备。 二、求实创新,认真开展教学、教研工作 教育教学是我们教师工作的首要任务。本学年,我努力将我在山东经受的新课程理念应用到课堂教学实践中,立足“立足老教材,实践新理念。”力求让我的语文教学更具特色,形成独具风格的教学模式,更好地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在日常教学中,我坚持切实做好课堂教学“五认真”。课前认真作好充分准备,精心设计教案,并结合班级的实际,灵活上好每一堂课,尽可能做到当堂内容当堂完成,课后仔细批改学生作业,不同类型的课,不同学生采用不同的批改方法,使学生对语文更有兴趣,同时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另外,授课后根据得失,及时写教后感、教学反思,从短短几句到长长一篇不等,目的是为以后的教学积累经验。同时,我还积极和其它老师进行沟通,了解学生,改进教法,突破

学法。对于我负责的语文课的教学,我采用系统性、阶段性相结合的原则,做到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使每堂课都能让学生有收获。总之,不管在课堂教学,还是在课外辅导教学中,我都以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为目标,力求让语文教学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到更大的作用。三、充分利用网络的功能和优势,博采众长,开展教学教研工作。 为保证课改教研的质量和水平,本人充分利用网络,进行教学教研工作中。以科学研究的精神对课改中出现的种种问题现象予以分析研究,特别是加强对“新课标、新教材验证”的研究,对“评价”的研究。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得失,勤写教学反思,注意搜集、整理相关资料,使“教学改革”真正成为自己的事。撰写教育教学论文、教学心得、生活感悟、教案设计……通过与其他老师及网友们的教学交流,特别是在专家在线指导下,质疑解惑,迅速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不断促进、提升了自己的专业化素质。 以上是我对本学期工作总结和反思,它将指引我今后的工作,在未来的教学中,我会扬长避短,发挥自己最大的优势,将自己锻造的更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