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绘画艺术在建筑空间中的应用

绘画艺术在建筑空间中的应用

绘画艺术在建筑空间中的应用
绘画艺术在建筑空间中的应用

绘画艺术在建筑空间中的应用

摘要:文章通过将绘画艺术中的一些表现形式,其中重点阐述了造型艺术中的构图这一表现形式在建筑空间的平面布局设计中的应用并对空间关系所产生的影响,通过借鉴绘画艺术中这一表现形式完善整个建筑空间的布局,形成一种气韵的内在流动,通过增强建筑空间的韵律感来提升使用者游走于其中的舒适度,强调了绘画艺术与设计艺术之间不可分割的关系。

以某工程为案例,应用所得的研究进行实证,针对性的将所得结论运用到设计实践中去,通过对工程项目中实际案例的分析提出了平面布局(构图)在建筑空间设计中的重要性,艺术与设计相结合的重要性,艺术家与设计师需要对话的重要性。

关键词:构图气韵平面布局韵律

所有的艺术是相通的,设计与绘画一样被认为是艺术的一环。趋于当代社会文化的发展和建筑空间设计的发展趋势,设计艺术在原有的仅提供实用功能,满族生活需求及符合大众审美的基础上,越发注重人的生活品位和质量。

本文通过研究绘画艺术与设计艺术的关系,阐述了绘画艺术在展现当代社会群体的艺术追求和审美取向,使建筑空间环境的文化气质和人文精神得以发扬与沉淀中所起到的作用。提出了绘画艺术是设计师发展的坚强基石。

一、绘画艺术与建筑空间艺术的关系

1、空间艺术在绘画作品中的体现

从1919年包豪斯设计学院的建立起,绘画艺术与设计艺术就有着密切关系。绘画艺术中的色彩理论、综合材料的应用在建筑空间中受到重视并再发展,同样构图这一表现形式也在空间设计中被应用。“空间设计”是人类为生活更加舒适,环境更加和谐而进行的创造性活动,这种实践活动归结于艺术形式和科学理论的完美结合。虽然绘画艺术更多的是表现自我,通过个性的表露形成画风上的创新,但绘画作品本身也需要有可以呼吸的空间,如果没有这种空间那也不能称之为一件优秀的作品。

2、绘画中的表现形式“构图”对作品空间关系的影响

“构图”一词源于西方美术,中国传统技法同样讲究构图,通过这一形式增加作品的流动感,在画面中形成气韵,而建筑空间设计中同样可以通过构图这一手法形成气韵,实现空间的流动递进。“气韵”一词首见于五世纪画论家谢赫的六法之中,后来便成为绘画中的第一要务[]。尽管气韵的概念模糊笼统,但是却被当做评定画的好坏的标准。画家个人的内在特质会展现在其作品的气韵中。以凝练的水墨线条构造明朗的空间布局,以色块作为画面构成的基本元素,借由

建筑美学的知识点

艺术史和美学史上的6种解释:美学标准 作品必须体现艺术家精湛的技艺 作品必须给人愉悦的感受 作品必须传达艺术家的情感 作品必须传达重要的道德教训,或帮助我们过更美好的人生 作品的形式特征必须具有和谐和美感 作品必须展示艺术家对现实的洞察 什么成就了伟大的艺术? 作品必须体现艺术家精湛的技艺 艺术家的技艺一直不是哲学史和美学史关心的重点,通常也不构成任何哲学家之艺术观的核心。 欣赏艺术作品与艺术家本人全无关系,这等于说人们不需要考虑艺术家的艺术技巧。 罗杰·斯克鲁顿“一个人若觉得风雨侵蚀而成的塑像与手工雕刻的作品之间毫无区别,他就没有阐释作品甚至理解作品的能力。” 作品必须给人愉悦的感受 艺术给人带来的愉悦,被视为艺术价值的关键,但强调“适度”。 康德清楚的区分,他认为,真正的审美愉悦是非功利的。 作品必须传达艺术家的情感 艺术作品必须传达艺术家的情感。艺术作品反映了艺术家的情感,并把这种情感传递给欣赏者。 托尔斯塔认为,艺术作品旨在诱发观众、读者或听众的情感。 作品必须传达重要的道德教训,或帮助我们过更美好的人生 托尔斯泰认为,无论我们沉浸在一件艺术作品当中还是以其他方式来欣赏它,完全是个主观问题。任何试图对审美趣味标准作出客观规定的尝试注定都会失败。然而,有一个方法可以让我们客观地评价艺术作品,那就是它的道德内容。 席勒认为,通过艺术,我们得以向世界敞开;一个创造性的戏剧给我们的启示,甚至都能使我们了悟世界的意义。艺术使我们的身心得以修养,帮我们走向自我提升之路。 作品的形式特征必须具有和谐和美感 有些哲学家认为,艺术作品之所以伟大,不是因为它描绘了现实世界中的事物。而是体现在它以何种形式组合而成。 作品必须展示艺术家对现实的洞察 通过揭示现实世界的一些重要的一般特征,艺术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现实。 荀子,音乐反映了天道的和谐,通过养成正确的音乐欣赏方式,我们就能深刻理解终极真是。叔本华,艺术反映了真实世界的基本特征——意志,它是宇宙一切活动背后的动力。 康德对于“美”的定义:美得概念是人类思想的一种独特、自主的运用。 美学的首要任务,就在于对某种思想认识的正确理解,即对体验和判断能力的理解。 建筑美学与建筑理论: 建筑理论的意图在于阐明准则、规律和规则,它们指导着建设者的实践。 维特鲁威、阿尔伯蒂等,为建筑各部分的系统结合和建筑部件的装饰制定了许多规则。 只有当建筑理论具有普遍效果时,才能对美学有所冲击,因为那时他必须以取得建筑美的本质为其目的。 建筑的明显特征:功能性 首先,实用功能。建筑是人类生活、工作和进行礼拜的地方。在决定某种形式之前,建筑首先要满足需求和愿望。

《建筑风水学》课程标准

《建筑风水学》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建筑风水学》课程代码: 课程类别:专业课课程性质:必修 课程学分:2 课程学时:30 适用专业:装潢艺术设计开课学期:3 一、课程定位 《建筑风水学》为装潢艺术设计专业课。通过学习,从历史的角度,对古代风水理论进行分类、研究,对其哲学内涵、数理法则、风水理论的局限性进行总结。对古代风水的作用、概念进行系统的总结和剖析,在建筑环境和中国古代风水理论的关联性进行总结、分析、研究的基础上,能够在现代建筑的设计、规划中,提供科学的古代风水理论借鉴。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初步具备运用建筑风水学理论对于建筑进行分析与阐释,进而运用建筑风水学理论对于建筑进行欣赏与评价。同时,结合建筑学科的特点,以建筑艺术为对象,从建筑装潢艺术设计的角度,按照家庭、公司的室内摆布的风水要求,运用现代建筑平面、装饰设计的要求进行剖析与运用。通过研究式的学习,具备自制丰富多彩的课件,充分展示生动丰富的教学内容。前续课程《建筑史》与《建筑美学》,为《建筑风水学》的深入学习打下深厚的理论基础。 二、课程目标 (一)知识目标: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从历史的角度,了解古代风水理论的分类、研究其哲学内涵、数理法则、风水理论的局限性。对古代风水的作用、概念进行系统的总结和剖析,在建筑环境和中国古代风水理论的关联方面进行总结、分析、研究的基础上,能够在现代建筑的设计、规划中,提供科学地借鉴古代风水理论。 (二)能力目标 作为高职高专的《建筑风水学》课程,注意结合建筑学科的特点,注意把风水学与建筑艺术结合起来,从建筑风水的角度分析建筑规划选址、

城市选址、单体建筑设计、室内装潢等方面的内容。深入剖析中外建筑,并形成一定的建筑风水学研究能力。 (三)素质目标 《建筑风水学》课程充分发挥人文素质教育的作用,帮助学生树立建筑风水学思想,结合生态建筑学、景观建筑学等理论体系,用现代科学理论验证一些风水理论的科学性,阐述其中的科学因素和对现代规划的借鉴作用。 三、课程内容

建筑学专业排名,2019年建筑学专业全国大学排名.doc

建筑学专业排名,2019年建筑学专业全国大 学排名 建筑学专业排名,建筑学专业全国大学排名 建筑学专业排名,建筑学专业全国大学排名 中国大学建筑学专业大学排名和大学名单 名次一级学科学科专业星级学科专业层次学校名称2014综合排名办学类型办学层次1建筑学6星级中国顶尖学科专业清华大学2中国研究型中国顶尖大学2建筑学5星级中国一流学科专业东南大学25中国研究型中国一流大学3建筑学4星级中国高水平学科专业哈尔滨工业大学20中国研究型中国一流大学3建筑学4星级中国高水平学科专业同济大学22中国研究型中国一流大学3建筑学4星级中国高水平学科专业天津大学23中国研究型中国一流大学3建筑学4星级中国高水平学科专业华南理工大学27中国研究型中国高水平大学3建筑学4星级中国高水平学科专业重庆大学33中国研究型中国高水平大学3建筑学4星级中国高水平学科专业西安建筑科技大学133专业型中国知名大学9建筑学3星级中国知名学科专业武汉大学5中国研究型中国一流大学9建筑学3星级中国知名学科专业浙江大学6中国研究型中国一流大学9建筑学3星级中国知名学科专业南京大学8中国研究型中国一流大学9建筑学3星级中国知名学科专业华中科技大学12中国研究型中国一流大学9建筑学3星级中国知名学

科专业湖南大学28中国研究型中国高水平大学9建筑学3星级中国知名学科专业大连理工大学30中国研究型中国高水平大学9建筑学3星级中国知名学科专业北京交通大学46行业特色研究型中国高水平大学9建筑学3星级中国知名学科专业西南交通大学61行业特色研究型中国高水平大学9建筑学3星级中国知名学科专业郑州大学64区域研究型中国知名大学9建筑学3星级中国知名学科专业合肥工业大学68行业特色研究型中国知名大学9建筑学3星级中国知名学科专业福州大学77区域研究型中国知名大学9建筑学3星级中国知名学科专业昆明理工大学109区域研究型中国知名大学9建筑学3星级中国知名学科专业沈阳建筑大学258应用型 9建筑学3星级中国知名学科专业北京建筑大学276应用型 9建筑学3星级中国知名学科专业天津城建大学367应用型 9建筑学3星级中国知名学科专业苏州科技学院367应用型 9建筑学3星级中国知名学科专业中央美术学院 专业型中国顶尖大学

幼儿教育论文:中班幼儿建构水平的提升及其对幼儿空间认知能力的影响——以花园建构主题为例

中班幼儿建构水平的提升及其对幼儿空间认知能力的影响 ——以花园主题建构活动为例 作者:文客阿D(百度搜索)摘要:本文以幼儿为中心,结合中班幼儿心理与生理特征对幼儿建构活动原则和幼儿建构活动过程进行设计。并以幼儿空间认知能力提升为目的,对幼儿建构过程中幼儿空间观察能力、空间记忆能力、空间想象力和空间思维能力的提升进行分析。希望能为我国幼儿空间认知能力的培养提供参考价值,为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关键词:幼儿教育;建构;空间认知能力 近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潜能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递减的。若婴儿从一出生就进行潜能激发教育,那他的潜能开发度可以达到100%;若从5岁开始进行,则潜能可开发度为80%;若从10岁开始则仅能开发60%;若放任不管,则仅能开发20%。人类潜能递减原则提出之后,幼儿的潜能开发教育就开始受到关注,加强幼儿潜能激发教育成为现代幼儿教育的热点问题。幼儿建构活动材料丰富多样、搭建方式繁多,将幼儿的空间观察能力、空间记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融会在一起,使幼儿的各项潜能在游戏中不断提升。 一、幼儿建构与空间认知能力 (一)幼儿建构 幼儿建构以幼儿为中心,是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记忆以及

想象力,按照一定的计划或目的来组织、操作建构物体或材料,使之呈现出与现实生活相近的一定的型式或结构的活动。幼儿建构通过多种材料(积木、泥沙、纸箱、社会废旧物等)的搭建(拼接、粘连、接插、垒积、编制、穿、绑等)满足幼儿的表达需求和愿望。 根据幼儿建构的含义和内容,幼儿建构活动具有以下几种特点:(1)是一种象征性的游戏活动,以表征思维为基础,利用建构物作为表征手段,即幼儿在建构游戏中利用建造“建构物”来表征其对周围事物的印象;(2)幼儿通过建构游戏能获得空间想象力、构造结构思维和象征能力;(3)在建构游戏中,幼儿通过表达自己对生活和世界认知、感受和体验,可形象地描述其内心的担忧和冲突、期望和愿望、快乐和困惑等内心真实的感受。 (二)空间认知能力 空间认知能力主要包括空间观察能力、空间记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四个部分。空间观察能力指的是人们对空间物体特征的总结能力。比如看到的颜色是红色还是黑色、线是粗的还是细的;空间记忆能力指的是人们在脑中对某一事物的特征回忆和重构。比如说到太阳,脑海中对其形状、特征的呈现;空间想象力指的是将已知的物品与其他相关的事物特征联想在一起。比如看到桌子可以将其和长方形联系在一起;空间思维能力指的是对空间物体的抽象概况能力。比如对长方体中直角数量的统计。 空间认知能力的四个层次是个由浅入深的过程,其中空间观察能

文化在建筑设计美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

文化在建筑设计美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 文化在建筑设计美学中的应用研究 1. 传统文化对现代建筑设计的影响及传承 1.1 人文思想影响建筑审美 中国地大物博,文化博大精深,纵观中国文化长河主要有儒家、道家及佛家三大思想 流派。三大思想流派对于中国现代建筑设计具有一定的影响。传统人文思想影响着设计师 对建筑的审美和理解。 儒家讲究和谐统一,主张“天人合一”,体现在建筑设计上对内严格封闭,对外自由 开阔。有些建筑设计师就是吸纳了这一思想内涵,在建筑表现手法上实现建筑内、外浑然 天成,真正实现人文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道家不同于前者,它主张“人法地,地法天,天 法道,道法自然”。“无为而治”的思想是道家精华所在,我国国家大剧院的建筑就是遵 从了这一理念,虽“无为”,实则“有为”,更加遵从自然;佛家追求的是一种自由随意、返璞归真的人生之道。 1.2材料传承建筑内涵 在建筑设计当中,建筑材料是建筑设计的主要组成部分。传统文化在当代建筑设计中 的传承还体现在对传统材料的传承上,中国古代建筑主要是以木材为原料,力求回归原始 美感,这样一来就实现了亲近自然的目的。而在钢筋、混凝土现代建筑的主导趋势下,可 以吸取传统材料的特点,将传统材料应用到现代建筑设计当中,通过简单的艺术造型或者 艺术转换的形式把传统材料隐喻到建筑设计当中去,实现传统材料本身所能够传递的文化 内涵。如日本建筑大师安藤忠雄便提出了独特的“建筑美学”概念,并逐渐为世界所认可。在1992年建成的世界博览会日本馆中,他就设计运用了这一理念,使用集成木材,很好 的传达了传统木式建筑中斗拱的构成美。 1.3符号传承文化深度 传统意义上的因素传承更多体现在对于一个思想符号或者事物符号的传承上。体现在 现代建筑设计上,需要更广、更深层次地去认知传统符号,实现传统符号更深层次的解读,并将其运用到现代建筑设计当中。符号可以被解读为一个事物、一个概念,或者一种人文 思想。在现当代建筑设计中,对于传统符号的传承可以是一个传统的图案因素,也可以是 一种传统的建筑手法等。现代建筑设计师在未来建筑发展方向上应该更多思考的是怎样更 融洽地将传统符号和现代符号结合、共融起来,以便更好地实现传统文化在现代建筑设计 中的积极传承。比如台北的101大厦就是吸取了中国传统古铜钱图腾和“8”的寓意。 1.4“风水文化”影响建筑布局

中国古代建筑风水学在现代建筑中的影响与运用

中国古代建筑风水学在现代建筑中的影响与运用关于中国古代建筑风水学在现代建筑中的影响与运用,日益引起从事房地产业、建筑业、装饰业及设计界人士及普通老百姓的广泛关注。这里,围绕这一课题,谈谈我的一些看法,以求教于学界及有关人士。 一、古代建筑风水学的基本思想 众多考古资料证明,重视人的居住环境,这是中国本土文化中一项重要的内容。早在六、七千年前的中华先民们对自身居住环境的选择与认识已达相当高的水平。仰韶文化时期聚落的选址已有了很明显的“环境选择”的倾向,其表现主要有:(1)靠近水源,不仅便于生活取水,而且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2)位于河流交汇处,交通便利。(3)处于河流阶地上,不仅有肥沃的耕作土壤,而且能避免受洪水侵袭。(4)如在山坡时,一般处向阳坡。如半坡遗址即为依山傍水、两水交汇环抱的典型的上吉风水格局。颇具启发意思的是,这些村落多被现代村落或城镇所迭压,如河南洪水沿岸某一段范围内,在15个现代村落中就发现了11处新石器时代的村落遗址。甘肃渭河沿岸70公里的范围内,就发现了69处遗址。可见,远古时代的人们对聚落选址因素的考虑很是讲究,这个古老的传统根深蒂固地遗留在后人的脑海中,并具体显现在许多现代城市、村镇的选址与建设中。从上古文化遗址情况中还可判断,人们聚居的地区,已出现了较为明确的功能分区。如半坡遗址中,墓地被安排在居民区之外,居民区与墓

葬区的有意识分离,成为后来区分阴宅、阳宅的前兆。新石器时代原始居住形式的不断改进,反映了人们随环境而变化的适应能力,对原始聚落的位置选择,也体现了远古先民对居住环境的质量有了较高的认识水平。总之,人们在观察环境的同时,开始了能动地选择环境。 从殷商之际的宫室遗址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人们对河流与居住环境之关系的认识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在今河南安阳西北两公里的小屯村,是殷商王朝的首都。这里洹水自西北折而向南,又转而向东流去。就在这条河流的两岸,其南岸河湾处的小屯村一带,是商朝宫室的所在地;宫室的西、南、东南以及洹河以东的大片地段,则是平民及中小贵族的居住地、作坊和墓地等;其北岸的侯家村、武官村一带则为商王和贵族的陵墓区。需要强调的是,无论是宫室区、民居区还是生产区、陵墓区,它们都是位于河水曲折怀抱之处,这充分证明了后世风水学中追求“曲则贵吉”理念源远流长。正如《博山篇·论水》中所说:“洋潮汪汪,水格之富。弯环曲折,水格之贵。”蒋平阶《水龙经》亦曰:“自然水法君须记,无非屈曲有情意,来不欲冲去不直,横须绕抱及弯环。”“水见三弯,福寿安闲,屈曲来朝,荣华富绕。”总之,对水流的要求是要“弯环绕抱”,讲究“曲则有情”,因为“河水之弯曲乃龙气之聚会也。”(《阳宅撮要》) 再则,风水学中以河曲之内为吉地,河曲外侧为凶地。《堪舆泄秘》曰:“水抱边可寻地,水反边不可下。”《水龙经》亦认为,

当前我国建筑学专业教育的机遇与挑战

当前我国建筑学专业教育的机遇与挑战 0引言 建筑学专业教育作为实践性的职业教育,需要针对市场需求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目标,完善专业教育的课程内容与培养手段;同时,在开放的竞争环境下,建筑学专业教育必须在巩固学生专业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又使其具有不断更新知识的终生学习能力和一定的研究、创新能力,这就需要结合建筑学专业评估和注册建筑师考核制度,在教学体系、内容、方法上逐步与国际教育接轨,并形成自己的专业教育特色与优势。 1机遇与挑战 始于1992年的建筑学专业教育模式及其评估制度,本身就是对我国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一次重大突破,其专业教育标准的制定与评估机制广泛借鉴了欧美高校的先进经验,与我国高等院校未来十年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内涵高度契合;而基于专业评估制度的建筑学专业教育经过20余年的发展完善,已形成了非常成熟、高度市场化、极具竞争力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成为我国高等院校在国际层面最开放、最具竞争力的专业教育平台之一。面对新的发展形势与竞争压力,我国建筑学专业教育应通过体系化的改革进程,将我国

城市化所带来的巨大发展机遇与实践机会,转化为专业教育的竞争优势和创新潜力,并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改革的一个重要突破口。 1.1国际化进程对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与机制的再思考 建筑学专业是我国最早开展职业教育评估的专业之一,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国内于1992年开始专业教育评估,1995年开始实施注册建筑师制度。2006年开始,由美国、加拿大、中国、澳大利亚等7个国家的建筑教育评估认证机构发起,正式开始讨论建筑学专业教育评估的国际互认,经过在美国和加拿大召开的两次认证圆桌会议,2008年4月,上述机构在澳大利亚堪培拉共同签署了《建筑学专业教育评估认证实质性对等协议》,简称《堪培拉协议》[1]。该协议是国际上第一个关于建筑学专业教育评估认证的多边互认协议。加入《堪培拉协议》,标志着我国建筑学专业教育评估认证体系已逐步与国际接轨,以此为契机,国内建筑学专业教育的国际化步伐进一步加快,但我国建筑学专业教育长期存在的学制过长、专业学位重复[2]等不合理现象,将使我国学生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因此,建构多出口的学制体系,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多种可能,是提升我国建筑学专业教育竞争力的必然选择。另一方面,在市场竞争条件下,自主创新已成为建筑设计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根本途径,因此,在人才培养计划中突出对学生创新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及团队协作精

儿童对空间方位的认知

儿童对空间方位的认知——幼儿绘画心理揭秘 发布时间:2007-11-11 来源:早期教育2007年10月作者:山东省济宁市李凌李影 幼儿对空间方位的认知,依赖于其心理的发展,与年龄密切相关。由于对空间透视、物体大小、远近、遮挡关系等认识不足,幼儿不可能合理地科学地按人和物的大小比例和空间透视作画。幼儿画画凭的是直感,画的过程一直是跟着“感觉”走的。也正因为这些不和谐因素,孩子画出的画才透出幼稚、好玩的气息。 幼儿对空间的安排是根据画面的需要而不是依照视觉的真实性。画的人和物在形体上是分离的,分散的,通常不会有遮挡现象。 图1“我的家”中,在画的右下方,小 作者已穿上衣服等着妈妈梳妆好送她 上学。因她没了解物体的遮挡关系, 不会处理被挡住的部分,她没把妈妈 画在梳妆台的正面,她认为画了妈妈 坐在梳妆台前,就不能正面表现妈妈 梳妆的情景了。但她为了能表达妈梳妆的想法,把妈妈梳妆改成了面对梳妆台的侧面,这样,虽不遮挡也交 代清楚了妈妈梳妆的事了。 图2 “过生日”中的人物依圆桌而 坐,如果按画面上的座位顺序往下发 展,圆桌下方的人物的头就是朝下 的。她不会处理这样的景象,就采取 了避让,干脆不画了。 幼儿对画面的空间分布意识都围 绕着主题物设定。图3 “野餐”中所有 的人物围着一块野餐的桌布,桌布上 方的人物安排在视觉上比较符合人的视觉习惯,但桌布下方如果画上真实的情景,画的人就会背对着观众,人还会

挡住桌布上的食物。幼儿不能解决这么复杂的 空间关系,他也采取了避开的方法,让人物离 开桌布,桌布下方的人也背对圆桌,这样也少 了处理“遮挡”的麻烦。 图4与图2、图3相比,在认识上简单了许 多。因她的年龄稍小一些,对空间的了解还不 多,自己怎么想就怎么画,画面上人都以圆桌 为点各就各位,即便是头朝下,也没觉得有不 妥的地方。她认为,一圈人围桌布而立,在桌 布下方的人物头朝下才符合自己的看法和理 解。但画面上也有一人“单独行动”,在画面右 边的女孩按她画上的“道理”应头朝外脚对着桌 子。这个站立女孩的出现,说明了她对空间认 识的“模糊”性刚刚开始,以后再画这样的题材 就会像图3,出现站立的人会更多。事实上幼 儿在处理这样的视觉难题时,也是很矛盾的, 但幼儿却不知道形成难题的原因所在。这也是 发生在幼儿成长过程中的正常现象。幼儿的这种对空间认识的“不确定”性会带来好多有趣的画面。 由于幼儿对空间位置的认识不足,在画侧面人物时大多把人“横着”摆到那里就算完了(见图2、图3),看图3中的酒杯方向也正好与“横着”的人对应起来。5岁幼儿能完成正常视角的侧面的画不多见,即便是偶尔发现,也大多是“无意识”表达。从幼儿心理发展的角度去认识这个问题,这个年龄段的幼儿还不具备相应的认知能力。幼儿观察和认知事物的视角与年龄有很大关系,不到认知某事物的年龄就不会对某事物认知,过了这个年龄段就不会再犯这样的认知上的“错误” 了。 图5中生日圆桌两边的人是画了侧面人物的,她 画的人物的视角与成人几乎没什么区别。人和椅子 是正侧面的,这个年龄画出这么客观实景的幼儿不 多见。右边的人还“踏实”地坐在了座位上,只是她 不懂得遮挡,画的线条是透明的。图5的作者年龄 稍大一些,虽然画出了正侧面人物,但圆桌下方的 人仍头朝下。这也说明了她对空间的认识的模糊性。

空间认知

3·1空间认知的3个层次 如前所述,空间实际上有3种表现形式:感知空间、认知空间、符号空间,并且不同的空间表现形式具有不同的认知方式。根据认知方式的差异,空间认知模式包括3个层次: 3·1·1 空间特征感知 空间特征感知发生于感知空间。在感知空间,人们应用各种有关特征产生的感知手段和方法,从某一视点(或角度)来观察空间实体的各个组成部分,以获得有关空间实体各组成部分的属性特征。由于通过感知手段和方法(如曲率最小原则、感知突现等)所产生的特征具有空间表现性,因此,在感知空间中所产生的属性特征是一种空间特征。由于感知是针对“特征”的感知,因此,感知空间也被称为特征感知空间。 3·1·2空间对象认知 空间对象认知发生于认知空间。在认知空间内,人们在有关空间实体各组成部分的属性特征感知基础上,基于有关空间实体的部分-整体(Part-whole)关系知识(或经验),通过将空间实体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属性特征相集成,来实现对于某个空间实体的对象化认识。由于认知是“对象化”的认知,因此,认知空间也被称为对象认知空间。 3·1·3空间格局认知 空间格局认知发生于符号空间。在符号空间内,人们在对空间要素属性特征的简化、关联与综合基础上,以有关空间实体的部分-整体(Part-whole)关系知识(或经验)为指导,对空间实体进行对象化符号表达,由此,人们将能够基于实体的对象化符号进一步实现有关空间组织、结构与关系的逻辑判断、归纳与演绎推理分析,以形成有关空间的格局认识。 3·2空间认知的两个基本单位 如前所述,“空间特征”、“空间对象”与“空间格局共同构成了空间认知的个层次由于空间格局”是基于“空间对象”的分类和推理,而“空间特征”又是“空间对象”识别与分类的基础,因此,“空间对象”是“空间格局”认知的基本单位,“空间特征”则是“空间对象”认知的基本单位。所以,“空间对象”与“空间特征”是空间认知的两个基本单位,人类正是基于它们实现了空间认知。 3·2·1空间特征 神经系统科学研究认为,“特征”是有关对象识别与分类的基础,是在大脑中存在的“感知符号”。大脑是通过神经元的活动排列来表达感知实体或事件的属性,而有关神经活动状态的记录结果就形成了感知符号,因此,感知符号是对于感知实体或事件的属性表达与记录[8]。空间特征就是对空间实体感知的符号记录。根据空间特征在空间对象认知过程中所起作用的不同,空间特征一般分为两种类型:空间原始特征,空间功能特征。如图2,空间原始特征是空间实体感知的基本单位,它具有最大空间分辨率,是空间功能特征产生的基础;空间功能特征是空间实体感知的高级单位,它具有相对较小空间分辨率,是有关空间对象概念形成的核心。3·2·2空间对象 人类的空间认知行为是直接与空间对象发生作用的,而人类所拥有的空间知识则广泛来源于对空间对象的分类。人类也正是通过认识和建立空间对象来模拟和研究地理世界的。在对于事物、关系、边界、事件、过程、性质以及所有这些方面的数量理解上,“对象”与“实体”被认为具有相同意义[11]。但是,在实际应用中,两者之间还是有差异的,尽管这种差异不很明显。“实体”是指现实世界中占据一定空间位置、并具有某种物理形态的物质,它具有客观实在性;而“对象”则强调了人们对现实世界中客观实体的主观描述,它反映人们对现实世界的认知理解,即客观世界的主观反映是一层次结构,而该结构的每一层次的组成单元就是对象。 空间对象按其边界的不同,可分为两大类型:一类是具有真实边界的对象(Bona fide object),如河道、湖泊、土地利用类型等;另一类是边界需要制定或划分的对象(Fiat object),如

徽派建筑的美学价值及在当代建筑中的应用

徽派建筑的美学价值及在当代建筑中的应用 【摘要】徽派建筑艺术与其它传统文化艺术一样,具有它独特的审美内涵和审美价值。形成徽派建筑艺术的特点与审美价值不是独立的,而是互相联系,彼此交错,有机形成了它的整体美学理念。徽派建筑艺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得以保护性的开发研究和科学利用,使其能“古为今用”。本文试从美学的角度,对徽派建筑的布局、环境、造型、装饰、环保等进行了剖析,以了解徽派建筑这种图像符号所透露出的固有的审美价值。 【关键词】徽派建筑;美学;当代建筑;应用 引言 在众多探讨美学的著作中,对于美的本质的解释倾向于关系属性方面。美,反映事物的一定特性,是指事物某方面的特性,如色彩、外形等,与人们意识和经验中诸多方面相吻合而激起人们内心的愉悦感。美的形成需要依赖于事物的本身和审美者两个方面。 而在纷繁多样的建筑世界中,建筑的美首先体现在形式美,即“比例、尺度、均衡、统一、韵律与秩序”五大原则。然而,形式美只限于建筑形式本身外在联系,唤起人们思想上的共鸣要通过它的艺术形象。 “徽派建筑”的典雅、清秀、神秘,华贵、天人合一;自然的、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的建筑形式,以其深远的文化思想内涵和特有的艺术气质而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中东方古代建筑文化的典范,这一艺术明珠的美学价值,影响着一代代的建筑师们。(图1) 正文 一、“徽派建筑”的布局、环境、造型、装饰、环保之美学价值 “徽派建筑”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后期比较成熟的一大建筑流派。最具特色的是传统民居村落,它从布局、环境、造型到装饰美化、环保都集中反映了徽州的山地特征、儒家天人合一思想、地域美学的特点。这里是古代越人的聚居地,中原士族大规模迁入,中原文明与古越文化交流融合,直接体现在建筑形式上。中原的“四合院”形式演变成为适应险恶的山区环境、既封闭又通畅的徽州“天井”。而山区木结构的房屋又易于遭受火灾,为了避免火势的蔓延,便又产生了马头墙。(图2)

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建筑学教学的思考与探索

教一坛一新一论一一一 13一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建筑学教学的思考与探索 罗一奕一李一特(沈阳城市学院一建筑工程学院建筑学系一辽宁一沈阳一110112)作者简介:罗奕.女.1969年11月,沈阳城市学院建筑学系教师,李特.女.1982年10月,沈阳城市学院建筑学系教师.?摘要?一我国的一些普通本科高校正在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 目前的建筑学教学体系与时代的需求仍存在较大的差异,反思当代建筑学教育所面对的现实危机,指出综合和实践能力是检验是否合格的建筑学人才的一把标尺,也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主要方向. ?关键词?一应用型人才; 建筑学;教学改革?中图分类号?G 424.1一一一?文献标识码?B 一一一?文章编号?1003-9619(2019)05-0013-01 1一背景与共识 本科阶段的教育是国家高等教育的基础.目前,我国的一些普通本科高校正在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许多专家和学者对此提出一些观点认识值得我们借鉴.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主任陈峰表示,这次转型是中国高等教育的结构性供给侧改革. 应用型大学怎样为学生提供国际化的教育,这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 国务院参事二经济学家陈全生表示,高校需要研究近年来 产能过剩 进出口 企业走出去 一带一路 制造业 对教育的影响.高校需要跟随国家经济的政策变化,研究其中的人才供给趋势,根据这些变化对培养计划进行及时调整,否则,按原计划培养的学生一定是 学非所用 .社会及企业已明确要求针对大部分院校存在的办学定位不明,发展方向不清,办学模式趋同的问题,提出人才的培养要紧跟时代,契合市场需求和企业用人要求,但目前的建筑学教学体系似乎与时代的需求仍存在较大的差异.2一危机与挑战 应用型大学在为企业培养人才.但是企业在想什么?咱们知道吗? 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理事二北京大学中国职业研究所所长陈宇一抛出的问题,我们该如何作答?任何一个建筑的立项到建成所涉及的领域,人文方面包括经济学二社会学二政治学二哲学二艺术二法律二财务二管理等;科技方面包括交通二市政二结构二材料二构造二施工二设备二水电暖等.涉及这么多的方方面面,没有一个可以忽略.如果有一个角色能够统领整个建筑的全过程,那就必须了解这所有方面.如果这个角色是一个人,现在的情况就是房地产公司的项目总;如果是一个团队,那就是开发公司的开发部+设计部+成本部+工程部+外部团队;如果是一个学科,那本来这就应该是建筑学,然而现在并不是.实际上是这样的人才很稀缺,而单纯画画方案的人满地都是,建筑学却仍然专注于按着一堆学生画方案,无视或无力应对行业的真实需求.所以在这里就我所从事的建筑学专业教学,反思一下当代建筑学教育所面对的现实危机到底是什么?2.1一即使本科五年却也不了解建筑行业内最重要的一部分 甲方.2.2一恶性循环状态 因为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落后未能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人才,培养出来的人才未能解决社会向专业提出的层出不穷的实际问题,不能解决社会提出的专业问题就不能获得社会的承认和尊重,得不到社会的承认和尊重就不能吸引人才和吸引专业投入,不能吸引人才和专业投入就会导致教育走向闭塞.2.3一学科思维范式落后 培养不出职业建筑师又鄙视职业建筑师.半吊子社会学和人文学科素养成为鄙视职业建筑师和工程实践创新的遮羞布.掩耳盗铃回避审美的训练,不仅培养不出艺术家也培养不出有艺术和审美眼光的建筑师.2.4一忽视资本,放弃了对金融资本的引导和管理的能力.莫名放弃管理学科,导致在日益强调组织管理的行业背景下呼唤低技和手工精神. 2.5一随着资本和市场力量的成熟, 更具决定性的前期投资决策二选址二可研二立项二策划二开发二融资二总承包,后期销售二运营二物业二招商二改造二再开发二证券化流通等等领域也都被各种行业瓜分殆尽,其实这些都是需要建筑师的参与甚至是决定性要素.3一解决方案 3.1一建造的根本决定性因素仍然在经济上.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是颠扑不破的经济学真理,不懂经济,就不要谈建筑学.其实我们有概预算这个工种,可惜在传统建筑教育眼里,这些学科毫无地位.至少要在本科阶段让学生理解成本与收益,设计方案如何充分体现土地的价值,不同的城市二不同的地段需要与之匹配不同的产品,建筑方案既要体现人文价值也要让开发商能赚到钱, 体现经济价值.在每一次课程设计中都要结合所在地的城市二当 地的经济状况二土地的价值二周边竞品的情况等逐一进行调研分析,熟悉当地法律法规,并严格执行到设计方案中,才不会在未来的实际工作中发生颠覆性的错误.3.2一建造的主要部分,则在建造本身,也就是施工.很多优秀的建筑大师,对施工也了如指掌,倍加关注,甚至自己做施工管理.很多好的设计公司,也同样高度重视驻场服务.偏偏我们的建筑教育,基本上也就嘴上说说,真的对施工甚至施工图,并不关心. 太多好的创意因为无法在施工图阶段落地而改的面目全非甚至夭折.应该开展建筑节点详图二门窗详图二单元户型放大图等最基本的施工图训练,横向联合其他结构二水暖电等相关专业开展同步设计,互相配合解决管道交叉二结构剪力墙二框架柱排布等一系列问题,这样就会在实际工作中知道在什么阶段该与哪些专业进行沟通及对可能出现的问题有前期预判.3.3一强硬的法律法规, 对社会是第一约束,对设计院是天条,对开发商是红线,对政府是强力武器,但对建筑教育基本是小透明.尤其在规划设计课程中,除了防火规范二设计通则等国家规范必须遵守以外,还需要了解当地的地方规定,才能给天马行空的设计方案带上紧箍咒,不会出现原则性的错误.3.4一建筑材料和建筑设备,建筑行业资金量的主要去处,民众意义上的建筑产业的主体,建筑展会的主要金主,建筑科技的主体部分,也基本处于建筑教育之外.对建筑材料的了解如果只停留于课本上,今后在实际工作中就会出现脱离实际,与建材供应商无法在一个频道上对话的尴尬.反之,如果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同学们认识新型建筑材料,多参加建材展会,可以加深他们对建筑材料及建设成本的感性认识,对设计方案的可实施性大有裨益.3.5一而以上这些才是建筑行业二建筑师的核心竞争力.简而言之,建筑学是一门综合实践学科,重点在综合和实践,难点在空间和建造,支撑是市场和科技,升华靠美学和哲学.对于大多数设计公司及地产公司来说,综合和实践能力是检验是否合格的建筑学人才的一把标尺,也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主要方向.参考文献[1]一h t t p s ://m p .w e i x i n .q q .c o m /s /7r x a 9Z n 6W 0K X l A 4X t WM j k g [2]一当代建筑教育面对的现实危机到底是什么?

建筑空间相关认知认知简介1综述

空间相关认知: 一|、空间概念的分析 从空间的各种概念说起,康德说:“如果想要把一种知识建立成为科学,那就必须首先能够准确的规定出没有任何一种别的科学与之有共同之处的、它所特有的不同之点;否则各种科学之间的界限就分不清楚,各种科学的任何一种就不能彻底的按其性质来对待了。” 在中国,老子说得很妙:“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很早便指出建筑的空的部分才是最重要的部分。 在西方,人们真正认识到空间与建筑的关系并将其与建筑的设计和理论联系起来,却是近代的事情。按照建筑史学家彼得.柯林斯(Peter Collins)的考证,空间作为一个明确的概念,直到18世纪才出现在西方特别是德国的某些建筑历史学家的论著中。当时的建筑师终于可以在纷繁芜杂的建筑现象中把握住建筑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它赖以确立的基础,即认识到了建筑的空间属性,把空间作为区分建筑与绘画、雕塑这些非建筑造型艺术的界线。 然而,空间作为建筑领域的一个重要概念提出以后,一直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能够说得清楚,各家流派都从不同角度阐述了空间的概念。(下表)在众多的有关空间的论述中,按照研究主体的不同情况大体分为两种:一种是以空间为主体进行研究,如欧几里德几何空间、物理世界的认识空间;另一种是以人为主体,从人的知觉、心理出发研究空间,如直接定位的知觉空间(Perceptual Space),环境方面为人形成稳定形象的存在空间(Existential Space)等。也有从研究空间的量和质来区分不同的空间概念,如从比例、大小、温度、湿度、光线、类型等角度对空间的研究,以及各个时期关于空间原型的探讨,都属于从量的角度研究空间,空间句法理论出现的原因之一也是深化从量化角度对空间的认识,而与之相反的是从空间的质的角度理解空间,如存在主义现象学家海德格尔用场所的概念替换空间,认为场所代表的空间是不能被单位进行测量的非量化空间,其追随者舒尔茨认为,建筑空间在传统的讨论中被分为空间和特质,空间是三维的组织系统,特质是空间中如气氛等的特点。凯文-林奇也

建筑的应用美学

论建筑审美因素和实用因素的关系 应用美学是研究人类物质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审美活动。应用美学涉及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凡是我们人类能看到,能用到的,甚至我们能感觉到的,都存在着应用美学,它是无处不在的,只要我们用心的去发现,就会发现我们的生活到处充满美。应用美学本身含有应用和美学两个方面,因此我们看出应用美学已经世间化和通俗化;但是美学毕竟不是一般的,它没有世俗化和庸俗化。 世界的发展规律是唯物主义的,因此对于应用美学也是一样,它也是人类发展到一定程度就开始产生的精神活动。审美活动最初是从物质生产活动和实用功利活动中超越出来的,它是凌驾于普通的活动之上,但是应用美学是从这这种高上之中回到生中去的审美活动,回到我们人类生活中接触到最频繁的各方面中。乍一看,应用美学似乎是很高层的一种活动,好像是很难接触到一样,其实恰恰相反,它是把形而下的东西升华为形而上的东西,是在物质的东西中增添一个精神的层面,在功利的事物中增添一个超功利的层面。应用美学正是致力在人类物质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发掘和引导出精神的超越的层面。美学之思应落实在现实生命、民生日用,落实在大众的衣食住行、日常生活上来,才有真正的坚实基础。抛开普通人民的衣食住行,来高谈道德的生命、超越的存在、玄妙的境界,实在是过于玄乎,无法让人理解或是接受。美学应当也有一个坚实的基础,那就是大众人民的物质的、实用的生活活动之中。历史发展到了高科技的今天,纵观之,美学已经参透到人类生活之中的每一个方面,也就是应用美学已经在我们的生活中早已普及开来。 对应用美学,我们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那应用美学和什么有关系呢?它的最基本要素是什么呢,我们可以庖丁解牛的看,应用美学就是应用的,美学的。既然可以分为两部分,那么我们就可以总结为两个方面,即审美因素和实用因素。审美因素就是我们对于一个东西的精神上的反应,在视觉后的意识反应我们会作出我们基本的判断,给我们所看见的东西一个评价;实用因素,我们在上文已经说到了应用美学离不开我们人类的衣食住行,这是我们人类存活下去最基本的方式,因此,任何一种东西,离开人类的基本要求,那它就不会符合我们的要求,也就是我们不会给它一个很好的评价,即使从精神层面它是真的美,但是也是不符合应用美学的标准的。这两个方面是应用美学最基本的要素,因此,当我们要用应用美学的眼光去对于一种东西或事物进行判断时,我们都是离不开这两方面的。 综上所述,应用美学里的审美要素和实用因素是相辅相成的,不可分开的。若只用一方面,则不管它在这方面上是如何的完美,但是也不会社会大众的认可。 应用美学可分为许多种类,有音乐美学,建筑美学,设计美学等。在人类文明的发展中,建筑可以说历史悠久的,很多中外著名的建筑就是应用美学的典范。下面文明举例说明应用美学中的建筑美学是如何将审美因素和实用因素紧密结合到一起的。

建筑学学科的发展历程

建筑学学科的发展历程 建筑学学科是XX省内高校创办最早的学科,具有3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历史,形成了鲜明的学科特色和优势。是XX省内惟一具有建筑学学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2010年获得建筑学一级学科工学硕士学位授予权,2014年通过评估获得建筑学硕士授权。2014年被评为XX省高校重中之重立项建设一级学科。以该学科为依托建设的中国东北建筑文化研究中心、寒地绿色建筑技术工程研究中心、XX省新型建材产业公共技术研发中心、XX省建筑节能工程实验室和XX建筑文化研究中心等均为省级重点研究基地和工程中心。建筑学学科历经多年的建设与发展,目前已形成了结合地区建筑工程实际需要,面向东北地区寒地建筑设计、城市规划与设计、地区建筑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更新及再利用、建筑节能等具有鲜明地域特点和研究特色。 本学科拥有一支学术水平较高,工程实践经验丰富、梯队结构合理的学术研究团队。现有教授7人,副教授22人;博士6人;硕士生导师18人。教师队伍中有长白山技能名师1人,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12人,国家注册规划师2人;全国建筑学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XX省建筑大师1人。本学科一贯以培养理论基础坚实、实践能力扎实、思想作风朴实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已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2000余名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毕业生中有1人被联合国人居环境署授予“优秀设计师”称号,有7人分获“XX省建筑大师”、“规划大师”及“XX省优秀青年建筑师”等称号。 在遵循学科自身发展规律的前提下,不断加强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2006年以来与韩国、西班牙、俄罗斯、新加坡等国家的大学开展国际交流。先后有40余人次赴西班牙、韩国、俄罗斯等国进行学习和交流活动。目前本学科拥有来自设计一线的外聘硕士生导师5名。近年来建筑学学术研究团队主持和参与50余项工程设计,承担省部级和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20余项,在绿色建筑研究、纤维增强聚合物水泥基复合材料、建筑智能化方面均有所创新。在长春近代建筑、东北民族建筑、XX乡土建筑与新农村建设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已直接运用到城乡规划与实际建筑工程项目中。尤其是对寒地生态建筑环境控制与环境心理、寒地城市发展模式与小城镇建设、东北地域文化与建筑本土性等研究成果填补了XX省内该领域的空白,凸显了建筑学学科在省内所具有的优势和地位,为我省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中国古代建筑的美学特点

中国古代建筑的美学特点 计科1404 0902140420 余贤锋摘要:美学是研究美、美感以及艺术美的学科,筑美学是艺术美学和建筑学的重要分支。中国建筑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光辉的成就,我国古代的建筑艺术是美术鉴赏的重要对象,它充分的体现了中国悠久的建筑的历史,同时表达了人们对生活的向往和热爱。 关键字:中国古代建筑,美学。 建筑是一个人化的“四度空间”。不同于一般美学的是,建筑美学能满足人的居住和社会活动需要的楼房和各种建筑物时按照美的规律创造现实的艺术。建筑创造了一个与自然相隔离、与自然环境相对立,只有进入其中或者围绕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才能体会到建筑美学。 中国古代建筑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特征,即平面组合的对称和内向,至少在周代已经基本成形。修建在崇山峻岭之上、蜿蜒万里的长城,是人类建筑史上的奇迹;建于隋代的河北的安济桥,在科学技术同艺术的完美结合上,早已走在世界桥梁科学的前列;现存的高达67.1米的山西佛宫寺木塔,是世界现存最高的木结构建筑;北京明、清两代的故宫,则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建筑精美、保存完整的大规模建筑群。更为独特的是岳阳楼的斗拱结构,不用一钉一柳,这一系列现存的技术高超、艺术精湛、风格独特的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上自成系统,独树一帜,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中国建筑的发展阶段及类型 中国建筑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保持着自身的独特风格。中国建筑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发展阶段:商州到秦汉时期,这一阶段是建筑的萌芽与成长期,秦汉是发展的第一个高潮;魏晋隋唐到宋朝是中国建筑逐步发展至成熟的阶段,唐代的成就更为辉煌,是第二个高潮;元明清是充实与总结的阶段,明清时期是第三个高潮。 中国的传统建筑为主流,主要包括如城市、宫殿、谭淼、陵墓、寺观、佛塔、石窟、园林、衙署、民间公共建筑、景观楼阁、王府、民居、长城、桥梁等大致十五种类型,以及如牌坊。碑、华表等建筑小品。他们有着共同的发展历程,但在时代、地域和类型风格上又有着不同之处。 二、中国古代建筑代表时期的建筑特点 (一)秦汉建筑 秦代建筑奏响了中国建筑雄浑的前奏。“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勾心斗角。”的阿房宫,美学价值极高的秦始皇陵墓。汉代宫苑建筑在秦代的基础上又融合了壮伟的时代音调。 (二)魏晋南北朝建筑 魏晋南北朝区域文化的融合、南方的开发、玄学的流行和佛教的传播赋予建筑文化以新的风格和内涵。秦汉建筑雄浑的古典风格至此变调为清奇素朴,宗教建筑和园林建筑则为这时期建筑文化增添了神奇一笔。佛教建筑的主要类型有寺、塔和石窟寺三种。园林从皇家苑囿向文人写意园林的转型,标志着园林从早期的物质享乐,开始向林泉放逸的精神满足过渡,开启后世文人园林的先河。

空间认知研究及其在航空航天领域中的应用

空间认知研究及其在航空航天领域中的应用 田志强 人类对周围环境的认知是通过感觉器官接收刺激,经由中枢神经系统将大量的信息综合、分类、加工,从而形成各种知觉、思维、意识和情感。地面上,依靠地平线和参照物体的高度、明暗度、遮挡等就可以来判断要识别物体的大小、相对位置及运动情况。飞行中,各种仪表和舷窗外视景帮助飞行员判断飞机的位置。在地貌与天空的颜色及亮度差别很大时,即使出现应激,飞行员易作出反应;当在大海与天空间昼飞或夜航时,舷窗外参考线索太少,若倒飞时间过长,飞行员会忘记自身状态,产生飞行错觉,即使仪表显示高度的变化,他仍然坚信自己的感觉,直至飞机贴近海面。沿轨道飞行的航天器,舱外是漆黑的太空,外界可依赖的视觉信息更少,舱内航天员依靠仪表指示来判断飞船的姿态,执行出舱活动时,空间认知能力就显得格外重要了。Bolstad等人(1987)的技术报告中谈到了/认知地图0在飞船人P机通信中的重要性: /从飞船结构上,在所有的通道和工作部位设计和布置一些明显的特征和标志,这样航天员在其间穿行时,很快就能形成一个心理地图并明白身处何处0[1]。许多航天员在太空作业时,普遍存在着空间定向障碍和信息缺乏的感觉,这种症状在返回地面后不久就自行消失。所以对飞行员和航天员进行空间认知能力的选拔与训练是很有必要的。 空间认知是指人们对物理空间或心理空间三维物体的大小、形状、方位和距离的信息加工过程。如今认知工效学界对空间认知的研究以视觉通道为主,分为:心理空间视觉和物理空间 田志强.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北京100094 本文于1998-02-12收到,1998-05-04修回视觉[2,6,9,17,18]。心理空间视觉是指心理表象、心理扫描和心理旋转等信息加工过程。这方面的研究国外在70年代初就已经开始,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在继续分析其基本特征和生理机制的同时,也注重了向实际应用接轨;物理空间视觉方面继续研究影响三维物体认知的客观因素和深度视觉的神经生理学基础,并且研究的工具越来越先进,分析方法越来越精致,研究成果业已运用到了工业设计当中。 一般认为,空间认知能力包括准确知觉外界的能力、对知觉到的客体进行改造和修正的能力以及重建视觉经验的能力。具体体现为视空间定向、空间旋转、空间关系和视觉形状重构等诸要素,其核心是视觉空间表象能力[2]。人的空间认知能力是有个体差异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通过适当地训练提高。并且视觉空间能力是从事飞行职业所必备的,与飞行能力紧密相关。 本文综述了国外空间认知的早期研究;分析空间认知的生理机制和影响因素;及其在航空、航天中的应用;并分析了国内航空、航天领域空间认知研究有待开展的几个方面的工作。 空间认知的早期研究 在空间认知的早期研究中包括了许多心理学的基础性研究。 认知地图(cognitive map)实验认知地图是指在知觉经验基础上形成的关于空间环境的表象,这个概念是Tolman根据白鼠迷津实验的结果提出来的。Tolman认为动物的迷津学习不是通过练习和强化而习得一系列反应,而是认知迷津终点即目的地的位置和空间线索, 第11卷第6期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Vol.11N o.6 1998年12月Space M edicine&M edical Engineer ing Dec.1998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