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谈惩罚性赔偿制度

谈惩罚性赔偿制度

谈惩罚性赔偿制度
谈惩罚性赔偿制度

消费维权2014—3

谈惩罚性赔偿制度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吴景明

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施行20年后,经2013年重大修改,今年3月15日正式实施。本次修改扩充了消费者权利,增加了经营者义务,最重要的是加重了违法经营者的责任。而加重责任的最核心体现就是对原有惩罚性赔偿规定的重大修改。

一、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内涵

惩罚性赔偿制度源于判例,是英美法系国家依判例创设的一种不同于一般民事赔偿的赔偿制度。惩罚性赔偿又称报复性赔偿,是指法院在具体案件中,在给予受害者损失赔偿的基础上,依法另行给予一定数额的赔偿。惩罚性赔偿是一种加重赔偿,其目的是在针对加害人过去故意的违约行为,或者侵权行为造成受害人损失进行弥补之外,对加害人进行加重处罚的一种措施,其作用一是惩罚加害人,二是警示其他人。根据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院长王卫国教授的研究观点,惩罚性赔偿源于西方的“倒数原则”,主要是针对小额分散性损害,行为人以违约或者侵权方式侵害他人并使对方遭受财产损失。但由于单个受害人遭受的财产损失额过小。考虑到获得损失赔偿的维权成本,绝大多数人在维权得不偿失的情况下会放弃赔偿请求。而行为人实施这类行为是以同一方式不断复制.虽然从每个受害人身上获得的不法利益额较小.但由于受害人数量庞大,其得到的不法利益额的总额就十分可观,因前述讲的多数人会放弃维权,使行为人这种违约或者侵权行为得逞的几率就很高。如一不法经营者向社会广而告知,其新护肤品效果奇佳。寄10元钱可试用1周,有5万人给他寄了10元钱,而其却从不给任何寄钱的人发货,对每个受害者来说10元钱不值得去维权,多选择放弃;而该经营者得到了50万元。在此情况下,如果真的有1人较真要求其赔偿,法院居于穷尽违法所得的基本原则,判处给予该受害人的赔偿额为10元乘以5,受害人

36卞团工商管理轩宽虽得到了大额不当利益.但违法者没有因违法行为获得任何可期待利益,符合法律的公平原则。这就是最初的“倒数原则”。但从现在的立法实践和日趋成熟的惩罚性赔偿制度角度来审视.这并不是真正意义的惩罚性赔偿.因为对违法行为人来说只是全额返还。没有惩罚的意涵在内。但是却为后来的民事赔偿一直坚守的赔偿即损失补偿的填平原则得以突破奠定了基础。

惩罚性赔偿制度经历了复杂的演变过程。18世纪。英美法系中的惩罚性赔偿适用的范围一般限于诽谤、诱奸、恶意攻击、诬告、非法侵入等使受害人遭受精神损害的案件。在当时,精神损害赔偿没有作为一项独立的赔偿内容加以确立,但考虑到受害人的精神损害是客观的.虽然无形但给受害人造成的痛苦却是巨大的。司法判案中注意到对这种损害应当予以补偿,所以在赔偿受害人实际物质损失的同时,对受害人的精神损害也予以与物质损失同等的经济赔偿待遇.这种赔偿是在当时不承认对精神损失以物质赔偿的民事责任制度中,对精神损失的一种替代赔偿。所以当时的惩罚性赔偿与我们今天的惩罚性赔偿相去甚远.将今天独立的精神损害赔偿归于物质上的惩罚性赔偿。如今,惩罚性赔偿已经成为赔偿法律制度中一项完善而独立的制度,其适用范围和内涵均有了很大的发展。首先,它是在不否认传统民事赔偿原则及损失填补原则基础上的适用,也就是法官在裁判时先做出对受害人实际损失予以赔偿的判定,即填平原则。然后在此之外,再作出另一赔偿额的判决,这个赔偿额可能依照法律规定的上线或下线作出,也可能法官根据自由裁量权看行为人的主观恶意程度作出。其次.现在的惩罚性赔偿是在全部人身损害赔偿和财产损害赔偿得以确立并独立适用的前提下确立起来的,它已不是任何一个赔偿内容的替代赔偿,而是在不影响上述赔偿内容适用前提下的另行加重赔偿。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