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发展项目建设方案

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发展项目建设方案

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发展项目建设方案
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发展项目建设方案

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发展项目

建设方案

建设单位:北京卫生职业学院

建设专业:护理专业

二〇一二年七月二十三日

目录

一、概述

二、专业建设基础

(一)专业建设背景

(二)专业建设基础

(三)专业建设目前存在的不足三、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目标

(一)专业发展目标

(二)人才培养目标

四、专业建设内容与实施步骤

(一)优化人才培养模式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三)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四)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五)共享型教学资源库建设五、改革举措

(一)师资队伍建设

(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三)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六、绩效考核指标

(一)预期效果

(二)绩效考核指标

七、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二)制度保障

(三)项目建设过程管理

(四)质量控制

八、专业建设经费预算

一、概述

本方案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教高[2006]14号)、《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2010—2020)、卫生部《医药卫生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1-2020年)、教育部、财政部《关于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通知》(教职成[2011]11号)等文件精神制订。

为了切实做好护理专业建设项目的管理工作,保证项目建设的有序进行和建设目标的顺利实现,我院在分析专业现状和存在差距基础上,结合学院实际,本着继续深化护理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提高护理人才培养质量的原则,特制定北京卫生职业学院护理专业建设方案。本方案分为“专业建设基础”、“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目标”、“专业建设内容”、“改革举措”、“绩效考核指标”“专业建设经费预算”、“保障措施”等部分。

根据建设项目的具体要求,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发展项目总经费为100万元。护理专业建设方案确定了项目建设进度和验收指标,制定了保障措施,确保专业项目顺利实施。

二、专业建设基础

(一)专业建设背景

1.发展高等护理教育是适应北京市医疗卫生事业改革的需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群众生活和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要求得到更好的健康服务以获得较高水平的健康,提高生命质量,这不仅对医疗卫生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对护理工作在医疗卫生工作中的作用与功能、服务质量、服务模式、护理专业人员素质、能力及工作范畴等诸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

社会发展促使医学模式向多元化和人性化方向发展,医学模式的转变促使护理工作要从生物、心理和社会的整体观念出发,满足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的需求。随着临床医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复杂诊疗技术的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护理工作的技术含量,对护士的专业知识、技术水平和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意识的增强,长寿人口逐年增加。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到1.34亿,占总人口的10.2%,并以每年3%的速度增长,人口老龄化和慢性病发病率的不断增加,大大增加了老年护理和与老年有关的慢性疾病护理的需求,对家庭护理、保健护理和社区护理工作的需求和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高级护理人才的需求量相应增加。

近年来,随着北京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推广,北京市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对高层次护理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

2.丰富的办学经验和教学资源为护理专业建设提供了必要条件

我院是在北京卫生学校、北京护士学校、北京市中医学校的基础上合并而成,有着丰富的办学经验。学院始终坚持以“市场需求为依据,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开放性办学方向,体现课程设置、教学模式与医药卫生行业的适应性和先进性。护理专业一直采取学校和医院合作办学共同培养护理人才的方式,使学校的教学资源和医院的临床教学和实习优势得到优化组合,培养的毕业生广受欢迎,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而且均专业对口。2002年与首都医科大学联合开办了面向中专毕业生和高中毕业生的护理高职班,2010年又与北京城市学院联合开办护理高职班,即拓宽了办学渠道,又共享了学校的教育资源,提高了护理人才培养的水平,并积累了丰富的高职护理教育办学经验,为护理专业建设打下良好的教育基础。

(二)专业建设基础

1.教育教学改革取得一定成效

(1)坚持先进的卫生职教理念

我院护理专业有多年的办学历史,为社会培养了大批专门护理人才,广泛分布在全市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大多已成为单位骨干。这些毕业生以过硬的技术和良好的综合素质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护理专业通过对护理职业岗位群、人才市场和生源市场的调研分析,对护理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进行了全面调整,优化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增加了学生选修课程,突出人文知识、素质教育和综合职业能力培养;

重视实践教学环节,通过每年实习前的护理技能综合实训,加强与就业岗位的零距离接轨,使学生进入临床后很快适应工作环境。

(2)坚持育人为根本的目标

通过实施德育整体实施方案和“四位一体”德育教育工程,加大了专业课程的德育渗透力度,使学生在学会“做事”的同时要先学会“做人”,从而培养学生高尚的职业道德和护士特有的“慎独”职业品质。

(3)开展新的护理人才培养模式

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提高职业素养和实际工作能力为核心,形成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体系,实施工学交替、顶岗实习、订单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护理专业积极探索订单式培养模式,根据用人单位的“订单”中对人才规格的要求,指导教学内容安排和课程设计,把学生培养成为职业素养好、沟通能力强、专业技能高的现代护理实用人才。

2.优秀的“双师型”教学团队初步形成

护理专业拥有高素质的专业教师团队,全部为本科及以上学历,大多为30-45岁的中青年教师,老教师带教经验丰富,教师队伍年龄结构形成了合理梯次配置,以老带新,保证教师队伍可持续发展。职称以中高级为主体,保证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和带教落实。同时为打造一支适应现代护理教育和符合临床岗位要求的教师队伍,坚持有计划地选派教师外出进修,参加学术活动,定期轮流去医院进行临床实践,造就了一支教学经验丰富、学识水平较高、实践能力强的“双师

型”护理专业教师队伍。专业教师中的“双师型”教师比例远远超过同类学校,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我院护理专业一直采取学校和医院合作办学共同培养护理人才的方式,聘请行业专家、北京市知名医院护理部主任,直接参与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相关课题研究,特别是对护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专业发展规划和师资培养规划的制定和实施起到重要的指导和推动作用。

3.实训基地建设初具规模

院内实训基地建设以专业建设为龙头,以突出办学特色,提升办学实力、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以专业课程改革为抓手,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职业能力训练为核心,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特色,专门成立了护理专业实训中心。设置有模拟护士站、ICU 病房、专业教室、基础护理技能训练室、内科护理、外科护理、儿科护理、妇产科护理、综合护理实训室、解剖生理实验室、形体训练房等技能实训室,拥有护理模拟人、护理床、ICU全套抢救设备、高级成人护理模型、听诊触诊模型、臀部肌肉注射模型等高级教学设备。按教学计划和大纲要求,校内专业实训开出率可达100%,实验课开出率为100%。能满足护理专业学生实验实训要求。实训中心的管理已进入管理制度健全、各项职责明确、资源人员共享、文化建设并行的整体运行良性循环。

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经过多年的不断建设,达到了“三个领先”,即“实习实训基地条件领先,带教师资水平领先,实习实训管理质量领先”,在同类学校中有着显著的优势。现实习的对口单位是

以北京市三级甲等医院为主,如北京友谊医院、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儿童医院等,其设备与技术在国内乃至世界都具有领先水平,可满足学生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急诊急救、手术室、重症监护等各科实习,临床带教规范,有力地保证了实践教学质量。

(三)专业建设目前存在的不足

我院是在北京卫生学校、北京护士学校、北京市中医学校的基础上合并而成。合并前的三所学校均有着丰富的办学经验,曾经与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城市学院联合开办高职班,培养大专层次护理人才。学院成立后独立招收三年制护理专业高职生,所以有些问题还需要进一步解决。

一是在人才培养模式上需要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建设任务相当繁重,探索适合高中起点护理高职的教学方法是专业教师面临的课题,网络教学资源等有待开发建设。

二是教学团队的综合实力需要继续提升。专业带头人的培养需要加强,教师教学水平、教研能力和科研能力有待进一步的提升,兼职教师教学水平有待提高。

三是实践教学体系需要继续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的项目设计需要科学的论证、细化,实践教学的实施过程需要加强考核与评价,实践教学的效果需要切实提高。

三、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目标

(一)专业发展目标

以《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2010—2020)、卫生部《医药卫生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1-2020年)、教育部、财政部《关于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通知》(教职成[2011]11号)等文件精神为指导,以适应国家及首都医药卫生行业对护理人才培养的需求为出发点,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护理人才为着眼点,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课程和教材建设、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为重点,以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为支撑,以学院与医院密切合作为保障,强化特色、质量、创新和示范作用,推动各项教学基本建设,促进教学改革不断深化。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打造一支专兼职结合、数量充足、结构合理、德技双馨的“双师型”教学团队。通过积极建设,把护理专业打造成骨干专业,将学生培养成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具有护理技术和现代服务理念的高素质技能型护理人才。具体目标如下:

1.形成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形成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体系,实施工学交替、顶岗实习、订单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逐步形成具有特色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2.教师素质全面提高

实施“专业带头人培养计划”、“骨干教师培养计划”、“双师素质

培养计划”、“兼职教师队伍建设计划”后,培养高层次专业带头人,优秀骨干教师,形成由“教学名师”领军,结构优化、专兼结合、高素质的专业教学团队。

3.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体系逐步完善

通过不断改善实习实训环境,提高实习实训设备水平,让学生在仿真的学习情境中学习专业技能。通过专业课程的基本训练、综合实训的仿真模拟和顶岗实习的职业化实训,学生护理技能水平明显提高,完成护生向职业人的转变。

4.课程建设水平显著提高

打造精品课程,以优质核心课程和精品课程建设促进专业发展。完善课程体系及配套评价体系,初步建成共享型教学资源库和学生自主学习平台。

(二)人才培养目标

培养学生具有高尚的思想品德,良好的职业素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具有较强的人际沟通能力、合作能力。通过高级职业技术教育和训练,能全面掌握从事护理工作所需要的各科基本知识,具有较扎实的护理学理论知识和临床护理技能,同时具备从事临床护理、预防保健、护理管理、护理学科建设所需要的基本能力。通过不断研究、探索,调整和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形成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综合素质、专业能力得到提升,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结构更加优化和合理,职业素质和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达到较高水平,毕业生将成为用人单位优先录

用的对象,用人单位满意率高,岗位竞争力强。

护理专业学生的素质结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基本要求如下:

1.素质结构

(1)思想政治素质:拥护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理想,热爱护理专业,有为医疗事业和发展护理事业而献身的精神,遵纪守法,品行端正,艰苦求实,开拓进取,为人民服务。

(2)文化素质: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和文化艺术修养,能较好地与各类人员进行有效的交流沟通。

(3)身心素质:身心健康,具有较强健的体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较好地应对各种压力和挑战,适应临床护理环境。

2.知识结构

(1)综合基础知识:具有高等应用型护理人才必备的政治、语言、数学、社会、人文及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

(2)基础医学知识:掌握人体结构、生理特点、病理特点、药学及免疫学等原理、预防医学等知识。

(3)专业护理知识:熟练掌握基础护理及内、外、妇、儿等各专科护理的基本知识。

3.能力结构

四、专业建设内容与实施步骤

本专业紧贴临床需求,结合自身实际,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建设内容将围绕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师资队伍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课程和教材建设、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共享型教学资源库建设等进行。

(一)优化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立足于护理行业发展的前沿,深入调查研究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对护理人才的需求,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建立用人单位参与培养方案研究制定的长效机制,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形成“教、学、做”一体化教学体系,实施工学交替、顶岗实习、订单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

1.形成“教、学、做”一体化教学体系

根据护理职业和岗位的任职要求,参照护士执业资格标准,形成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体系,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将职业意识、职业认同感、职业习惯和职业能力的培养渗透到从学生入学至毕业的全过程、从基础课程到专业课程的每个环节中。

2.主动加强与医院的联系,深度推进院校对接,深化合作育人

充分发挥护理行业专家的作用,激励合作办学医院在参与人才培养规划、课程开发、课程教学、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培养、学生临床见习实习和管理方面发挥更加积极主动作用。争取更多地实现学生“订单式”培养。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以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培养优秀人才为重点,做好引进、培养、使用的工作。全面实施《教师培养工程》,包括:“双师”素质培养计划、专业带头人培养计划、骨干教师培养计划、兼职教师队伍建设计划,建立健全有利于教师成长的机制、营建良好的工作和学习环境,形成结构优化、专兼结合、高素质的专业教学团队。

1.“双师”素质培养计划

主要通过护理专业课教师定期到医院进行临床实践,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和教育教学培训等措施完成。借助学院与医院合作办学优势,继续密切与北京市三甲医院的联系,实现护理专业课教师专业实践制度化、常态化,以提升教师“双师”素质;安排教师定期进修或参加职业技能培训,鼓励和支持教师取得双证书;支持青年教师取得各种职业资格证书,提高教师的临床实践和教育教学能力。通过这些措施,使教师的“双师”素质大幅度提高,护理专业课教师中“双师”比例达到100%。

2.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

培养高层次专业带头人和学科带头人1—2名。从学校具备副高及以上职称的护理教师中选拔培养对象,通过参加学术交流与合作、临床实践及培训等途径,使之成为具有广阔护理视野,在护理行业有一定影响力,能把握护理专业发展方向,并对专业发展进行总体规划和实施的专业学科带头人。能胜任课程建设与教学教改,主持或参与市级教改及教科研项目、主持全国中专、高职护理教材编写等工作。

3.骨干教师培养计划

加强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的培养。重视教师教学能力、专业实践能力、教研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提高,通过参加各种校内外教学竞赛和教学研究、科研实践活动,促进教师教学水平、教研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提升。选拔3名骨干教师作为重点培养对象,在学科带头人带领下,参与课程建设,提高课程建设能力,每年参加国内高职教育专业研讨会不少于1次或接受相关培训不少于1次。积极组织教师申报纵向、横向科研课题,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

4.兼职教师队伍建设计划

加强医院兼职教师队伍建设,严格执行兼职教师试讲制、聘用制。为保证护理教学质量,加大对兼职教师的培养力度,学校每年举办兼职教师培训班,并组织他们参加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和常规教学技能培训,提高其教师职业素质。要求兼职教师与校内对应学科教师结对,互相听课、评课,共同提高。从合作医院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临床一线工作5年以上的医护人员中聘请兼职教师,承担专业核心课程部分的课堂教学任务;负责学生临床课、临床实习期间的现场指导和带教工作。

(三)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实训基地建设坚持与医院“设备、标准、文化”三同步,按照专业发展规模合理调整实验实训基地规模,科学合理布局。实训基地按照功能定位进行调整,依据学生规模配置实验实训室的面积及设施,保证足够的工位数。不断满足课程改革需要,体现基于工作过程的、

“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保证学生培养质量。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发挥社会培训功能,为医院和社会服务。

加强实训中心的制度建设和内涵管理。在建立健全实训管理制度、指导教师值班制度的基础上,构建师生共同参与的开放式管理模式。实训基地对学生实施全程开放,使学生在课余时间也可以根据各自的学习进度及相关技能掌握情况,自主选择实训项目,及时进行实践技能的强化训练。

进一步完善教学和实习管理制度,根据专业培养方案修订实习大纲和《实习手册》,编写实习标准。建立与合作办学医院的反馈联络网,及时了解学生实习过程中的问题,实现学生实习过程的全程监控。形成系统、完整、规范化的校外实习基地整体管理模式。

(四)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1.合理构建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构建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体现职业特色,由公共基础课程、专业技能课程、专业拓展及综合素质选修课程所组成的课程体系。根据护理行业发展需要和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选取和排序教学内容,制定课程标准,将职业标准与课程标准相融合,同时体现医药卫生行业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新信息,促进教学内容和能力训练与职业标准的有机结合。努力实现实践技能与理论知识的整合;教学内容与执业资格考试内容的整合;专业知识与人文知识的整合;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的整合。

2.不断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

(1)加强集体备课。加强教研组建设,发挥教研组作用,切实把教育教学改革落到实处。教研组组织教师研究所承担课程和相关课程的教学内容,制定合理的授课计划,在教研组内积极开展教学方法的探讨。承担临床课及医学基础课的教研组组织教师有意识地搜集临床病例,不断丰富教学内容。

(2)改革教学方法。教研组在教师中积极开展教法探讨,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合理设计教学方法。实施情景式、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等多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丰富教学资源,运用信息技术,改革教学手段。充分利用专业教学软件进行实训教学,以模拟仿真的形式辅助教学过程。

(3)改革考试方法。针对本课程的特点,在教研组内开展考试方法的改革和探索,改变出题思路和考试方式,着重考核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共享型教学资源库建设

开发和建设由课程资源库、培训资源库、素材库、职业信息库等资源共同组成的护理专业资源库,初步构建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推广网络化教学,通过开放教学资源环境,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为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和构建终身学习体系搭建平台。开发和建设方便、高效、快捷、开放的信息服务平台,为教学资源库的运行提供硬件支撑平台、系统支撑平台、应用支撑平台等。

五、改革措施

(一)师资队伍建设

学院护理专业专任教师均具备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具有市级骨干教师、校级骨干教师、专业及教学带头人。按照教育部对高职院校教师资格的要求,学院将有计划地通过进修、培养、引进等多种方式改善现有教师队伍结构,提高教师学历层次,加大培养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力度。通过学习先进护理理念、护理教学新模式、临床护理技术与服务理念、参与国内外护理课程体系与教学研究等方式,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使之具备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能力。

聘请有丰富的临床护理及护理管理实践经验的兼职教师担任临床教学及临床带教工作,形成院校合作、共同参与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与临床兼职教师共同备课、互相听课、评课,针对教学、临床护理工作中的问题相互交流,共同提高教学水平。有计划地安排专职教师到临床进修学习,参与护理查房、学习临床护理新技术、新进展,在师资队伍建设上进一步打造高素质、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加强教师队伍的管理,专职与兼职教师队伍的使用管理力求做到科学化、规范化、合理化。

(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按照“整体规划、适度超前、科学分置、功能齐全”的建设原则,不断改善实习实训环境,提高实习实训设备水平,体现先进性、实用性、模拟性和仿真性。

对校外实习基地建设进行总体规划,巩固现有实习基地,开发全市综合医院、教学医院新的基地。

(三)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一是坚持“四位一体”教育模式。在教育教学环节中强化对学生职业道德、文化素养、专业能力的培养。职业道德培养注重德育课程、课堂渗透、实践体验和校外教育的四位一体;文化素养注重必备的文化知识的学习和职业礼仪、人际沟通综合素质的提升;专业能力的形成注重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的统一,注重校内仿真学习情境和岗位真实情境的互补,通过专业课程的基本训练、综合实训的仿真模拟和顶岗实习的职业化实训,完成护生向职业人的转变。

二是不断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立由公共基础课程、专业技能课程、专业拓展及综合素质选修课程所组成的课程体系,体现职业特色。基础课程以“必需、够用”为度,强调基础性、强化应用性。专业课程以“综合、应用”为原则,强调针对性和实用性,突出护理专业特色。实施“双证书”制度,促进教学内容和能力训练与职业标准的有机结合。

三是不断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遵循教育规律,以学生为主体,改革教学方法,建立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丰富教学资源,运用信息技术,改革教学手段。充分利用专业教学软件进行实训教学,以模拟仿真的形式辅助教学过程。

四是不断改革评价体系。建立新人才观,改革评价方式,突出能力培养。建立体现卫生职业教育特点的学生学业评价体系,按照多元

〖最新〗学校项目建设实施方案 方案

学校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为加强中小学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明确目标职责,保证工程建设项目顺利实施。根据教育部、国计委、财政部印发《全国中小学危改工程实施管理办法》的通知要求,结合我区实际情况,制定学校建设项目管理实施意见,希遵照执行。 一、组织机构 成立安居区教育局工程建设项目领导小组。 组长:卢军 副组长:刘洪彭哲华 成员:余定福陈朝国杨健邹远富 各项目学校成立相应的工程建设项目领导小组。 二、项目建设实施程序 工程建设项目程序必须按照现行法律法规要求进行。 1、立项。由学校向区教育局写立项申请——区教育局向发改委出函——发改委出具立项批复。 2、规划。学校提供整体规划方案和拟建建筑初步设计方案(建筑平、立、剖面图)和效果图报区规划局审批,合格后办理规划许可证(副本)并出具红线图。 3、报建。规划许可证办理后,到建设局建管股报建,提供报建相关资料,填写报建表。 4、勘测设计。地震震损程度为轻度的由原设计单位出具加固措施;震损程度较重的由具有鉴定资质的单位出具鉴定结论后,由设计单位出具施工图;属于新建的工程由学校委托勘测单位出具地勘报告、设计单位出具施工图;施工图齐备后需到区消防大队进行消防审核;委托施工图审查公司进行施工图审查并出具施工图审查报告,然后到区建设局建管股做施工图审查合格备案。 5、招标程序: 确定代理机构:到发改委办理招标代理机构网上比选事宜、代理机构网上报名、邀请相关人员(监察局、发改委、建设局招标办、教育局监察股及计财股相关人员)出席代理机构随机抽取会议、随机确定两代理机构、和两代理机构分别就操作程序和费用等题进行谈判、确定代理机构,并到发改委、建设局招标办备案。 招标过程:由代理机构或聘请有资质的造价机构计算工程量、财政评审确定控制价和工程量清单(由学校向教育局写评审申请、教育局向财政局评审中心出函、评审中心受理后25个工作日内完成,控制价和招标清单都必须以财政评审结论为准)、制作招标(比选)公告、招

职业院校金课建设方案

. . .. .. . 职业院校 “金课”建设方案 课程是决定学校人才培养、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最基本要素,也是学校综合办学实力的根本性体现。课程建设是学校教学基本建设的核心容,是推进教育创新,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为落实“课堂革命”,深入开展课程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党的教育方针;面向社会,面向市场,面向经济;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遵循因材施教原则,突出教学过程的应用性和实践性,推动理论与实践、文化基础与专业技能、学习做人与学习做事的结合,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以“金课”建设带动专业建设,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二、基本原则 整体优化原则。立足于专业建设,从课程体系的整体角度出发,优化结构,精选容,突出个性,注重实践,形成特色。 协调发展原则。把“工匠培养”置于课程建设的核心地位,有效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知识、技能与职业素养的协调发展和综合提高。 以学生为中心原则。强化学生在课程建设与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辐射示原则。充分发挥“金课”的示与辐射效应,带动其它课程的建设与发展。 .s. . . . .. . . . .. .. . 三、“金课”体系 “金课”来源于教育部实施的一流课程建设。我校的“金课”体系是指职业教育类型下的符合学校办学理念、体现专业特色的课程。“金课”体系共分三个层级: 第一级:优质课程。优质课程是指能够支撑专业建设,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的课程,由二级院部评定。 第二级:改革创新课程。改革创新课程是指在优质课程的基础上,有完善的课程团队进行课程建设、改革和实施,能够带动教学改革和课程改革整体建设水平的提高,带动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转变,显著提升学生学习效果的课程,由学校评定。 第三级:“金课”。“金课”是指在改革创新课程的基础上,全面落实“三全育人”和“课程思政”,具备一流的课程团队、一流的课程容、一流的教学方法、一流的课程资源、一流的课程管理等特点的课程,由学校评定。 “金课”体系涵盖学校所有课程类型,包括(但不限于)公共课、专业课(含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必修课、选修课、理论课、实训课、理实一体化课、实践实习课。四、建设目标 第一批:金课?门,改革创新课?门。

江西省高水平中等职业学校建设计划实施方案

江西省高水平中等职业学校 建设计划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江西省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赣府厅发〔2016〕65号)与《江西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赣教发〔2014〕6号)文件要求,打造江西职业教育品牌,建设一批高水平现代化标志性中等职业学校,引领我省现代职业教育发展,服务产业转型升级,决定实施“江西省高水平中等职业学校建设计划”。现就“江西省高水平中等职业学校建设计划”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得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与江西省十四次党代会精神,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以改革创新为驱动,以打造特色与增强办学综合实力为目标,突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高江西省中等职业教育核心竞争力,提升中等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得能力与水平。 二、建设目标 “十三五”期间,遴选10所面向行业、区域发展需求,办学定位准确、办学基础良好、办学优势明显、专业特色鲜明、发展潜力较强得中职学校, 予以重点支持。通过重点建设,推动项目学校强化内涵发展、特色发展,促进人才培养机制与管理机制创新,激发办学活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与服务产业转型升级能力。到2020年,

实现项目学校成为江西省高水平中等职业学校,并引领带动其它中职学校改革创新,共同发展。 三、建设内容 (一)办学定位。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与技术技能人才成长成才需要,树立现代职业教育办学理念,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驱动,明确办学定位,深化内涵建设, 凝练办学特色,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得全面发展水平。 (二)培养模式。深化产教融合,建立健全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建立行业企业专家组成得专业建设指导机构。探索现代学徒制,试行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一体化育人得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三)专业建设。围绕行业、区域重点产业需求,根据学校办学定位,编制专业发展规划,建立完善专业设置动态调整机制,科学合理设置专业,优化专业结构,提高专业结构与产业需求匹配度,建立起紧贴产业、结构合理、特色鲜明得专业体系。加强重点专业建设,办好适应区域、行业产业发展需要得特色、品牌、优势专业,重点建设2-3个产业急需得特色专业群。 (四)教学改革。以增强学生职业素质为核心,强化德育首要地位,在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得同时,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深化专业课程改革,对接职业标准、行业标准与岗位规范,调整课程结构,更新课程内容,每个专业有至少3门工学结合得核心课程及配套在线课程、教学资源库等教学资源。开展学历

学校网站建设方案

学校网站建设技术方案 设计者: 电话: 电子邮箱:

目录 1 项目概述 (2) 1.1项目概述 (2) 1.2建设目标 (2) 1.3建设原则 (3) 2 网站技术解决方案 (3) 2.1网站平台选型 (3) 2.2系统建设任务 (4) 2.3网站技术架构 (4) 2.4网站技术路线 (6) 2.4.1 采用PHP语言开发 (6) 2.4.2 基本DIV+CSS WEB设计标准开发 (8) 3 网站相关设计 (8) 3.1前台部分设计 (8) 3.1.1 门户页面设计 (8) 3.1.2 栏目设计 (9) 3.1.3 学校网站栏目设置 (9) 3.2后台部分设计 (10) 3.2.1 采用Phpcms V9内容管理系统 (10) 4 售后服务体系及承诺 (13) 5 预计网站开发时间及费用预算 (13)

1项目概述 1.1项目概述 “科教兴国,教育为本”,教育事业蓬勃兴旺是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新的世纪,信息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传播着新世纪的文化价值观点。面对教育界的新形式,为了加大学校与外界间的信息交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办公和教学效率,提高学校管理水平,进行高效的信息传输,学校校园网络建设势在必行。 1.2建设目标 采用先进PHP+MySQL网站开发技术,将学校网站建设成为集开放性、先进性、高性能、实用性、安全性、规范性、可集成性为一体的学校网站,以适应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及满足学校今后的工作需求。 ?提高信息沟通效率,实现全体教职工信息资源共享互通,丰富网站内容,实现学校信息流转,开展多媒体教学、教学资源共享,将网站建设成为学校高效实用的信息化平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建设方案

【最新资料,Word版,可自由编辑!】

目录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方案 第一部分总结经验扩大优势 一、发挥区位优势,促进校企合作 学院隶属宁波市领导,社会经济基础雄厚。改革开放以来,宁波经济快速发展,2005年地区生产总值超过2400亿元,财政一般性预算收入超过460亿元,城市综合竞争力跻身全国十强,这为加大对学院的投入奠定了基础。根据宁波市经济社会“十一五”发展规划,宁波将建成华东地区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浙江省重化工基地,进一步确立在长江三角洲南翼经济中心的战略地位。“十一五”期间,宁波将重点发展电子信息、精密仪器仪表、装备制造及机械基础件、精细化工与生物医药、汽车零部件、模具、新材料、新能源、文具、家用电器等十大产业。宁波经济快速发展,急需大批高技能人才。根据《宁波市2006——2007年度紧缺人才开发导向目录》,未来几年,宁波每年需要10万名技能型人才,这给学院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学院地处北仑新区,合作发展基础良好。北仑区东接深水良港——北仑港,北临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区内有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宁波保税区、宁波出口加工区等国家级开发区和中信公司独家开发的大榭开发区,有1000多家外(合)资企业,其中有世界500强企业35家。2005年实现生产总值234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42935元。至2005年,宁波十大百亿工程中有七项落户在北仑新区。目前北仑已经成为中国重要的港口和外向型经济发展核心区,成为宁波市最具增长潜力的经济强区和利用外资的龙头,成为浙江省对外开放最重要的产业基地和形象窗口,成为国家级开发区中投资环境综合评价最好的开发区之一。 区域经济的发展,拉动了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我们要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校企双方构建互需、互惠、互联的双赢合作机制,深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努力提高教育质量,积极为地方现代化建设服务。 二、推行“三三”模式,深化工学结合 学院几年来探索和实践所取得的成绩为进一步创建示范性高职院校奠定了良好基础。学院建校以来,坚持“素质为核心、能力为基础”的育人理念,坚定不移地走产学一体化的发展道路,探索了特色鲜明的“学工交替”、“订单式培养”、“项目化教学”等工学结合育人模式。其中《“学工交替”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及案例》作为9个典型模式之一收入由教育部高教司、全国产学研合作教育协会主编的银领工程丛书《必由之路——高职教育产学研结合操作

【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 专业建设发展建设方案 专业名称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专业代码560401 学校名称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学校代码 12741 学校举办单位广东省教育厅 学校所在地广东省(省份)广州(地市) 填表日期 2011 年 10 月 9 日 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二0一一年十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提高本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提高服务珠三角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为珠三角地区创造战略目标的实施输送大批优秀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目标,借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强劲东风,继续推进专业内涵建设,深化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我专业的核心竞争力和社会服务能力,为珠三角地区乃至全国的建筑及相关行业、企业提供技术和人才支持,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专业建设基础 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开办于2001年,是我院的重点专业之一, 2006年该专业被省教育厅评审为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示范性建设专业。经过几年来的建设,尤其是在09年学院人才培养水平评估当中,以评估为契机,以评促建,在专业内涵方面下苦功,在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建设、校企合作、实践条件建设等方面取了显著的进步,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2010年该专业顺利通过了省教育厅组织的示范性专业验收工作,正式成为了“省级示范性专业”称号。 1、建设了一支高素质、双师结构合理的专业教学团队 通过“内培外引”、“专兼结合”等手段引进专业团队人才,通过国内外访学、参与高职教育课程开发与精品课程建设培训、参与项目研发或企业兼职等途径锻炼培养人才,本专业目前已拥有一支专业素质高、技术能力强,在本行业技术领域内有较高影响力的专业骨干队伍。专业带头人具有副教授职称,教学水平高,工程实践经验丰富,专业教学团队整体思想素质好,团队意识强,年龄结构与职称结构合理,拥有一批来自广东省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广州沃华消防公司、广东建业工程技术公司、广东海富建设有限公司消防技术服务分公司、广州珠江监理公司等业内知名企业的兼职教师。 2、课程建设成果显著 我们在课程改革方面以点带面,以课程等级建设推进课程整体改革,通过与企业合作共建,先后有《电气控制与PLC应用》获省级精品课程、《建筑设备安装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获全国土建类高职高专教学指导委员会精品课程,通过精品课程建设带动了《建筑构造与识图》、《计算机辅助设计》、《建筑给排水系统

学校项目建设实施方案

学校项目建设实施方案 篇一:中等职业教育示范学校建设项目建设实施方案 中等职业教育示范学校建设项目建设实施方案 中等职业教育示范学校建设项目建设实施方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修改编辑!) 目录 一、序言 (3) 主要目的...........................................................................3 工作目标...........................................................................3 政策依据 (4) 二、第一部分建设背景与基础 (6) 建设背景...........................................................................6 建设基础 (9) 三、第二部分建设思路与目标 (14) 学校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14 指导思想和办学方

针............................................................14 基本思路...........................................................................15 建设目标...........................................................................17 总体目标 (17) 具体目标………………………………………………………………… 17 预期效益 (20) 四、第三部分重点建设内容 (23) 1.专业一:中餐烹饪重点专业建设计划....................................23 需求论证...........................................................................23 建设目标...........................................................................24 建设思路 (26) 建设内容………………………………………………………………… 26 进度安排...........................................................................34 资金预算...........................................................................37 保障措施 (38) 2.专业二:服装制作与生产管理重点专业建设计……………………40 需求论证…………………………………………………………………40 建设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建设方案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方案 一、学院概况与建设基础 (一)学院概况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是南宁市政府为适应南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于1999年创办的一所全日制高等学校,其前身南宁职业大学创建于1984年,是我国较早成立的高等职业院校,也是广西最早面向市场办高等职业教育的高等学校。目前,学院总占地面积为2215.26亩,教职工 654人,其中“双师”型教师占专业教师的比例为70.8% ,开设45个全日制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在校生9100多人。学院自创建以来,始终坚持立足南宁,面向广西,服务东盟,以培养民族地区高技能人才为己任,走产学合作教育的之路,初步探索出适应经济欠发达地区发展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为地方经济建设和少数民族地区的繁荣与进步培养了一大批高技能人才。2001年,学院被国家教育部列为“国家示范性职业技术学院建设单位”,先后获得了“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广西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广西高校教学工作先进单位”、“广西高校就业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22年的办学积累,使学院的整体办学实力有了大幅度提升,“国色天香”(国家品质、特色办学、天之骄子、桃李生香)的教育品牌影响逐步扩大,社会声誉逐步提高,初步形成了适应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鲜明教育特色。 (二)建设基础 1.面向市场的“六化”开放办学理念先进 学院根据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和低起点基础上办高等职业教育的现实,坚持“立足南宁、面向广西、服务东盟”的服务宗旨,经过多年探索和实践,形成适合自身发展的“办学市场化、管理企业化、资源社会化、产品精品化、手段现代化、服务高效化”的“六化”先进办学理念,并将之贯彻于整个办学过程中。 办学市场化:把学院办学活动纳入市场的大框架,以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需要,做到办学机制适应市场、专业建设围绕市场、课程改革跟踪市场、学生就业服务市场、学校发展依托市场。近年来,学院根据东盟国际博览会永久落户南宁的新形势,以及产

中职学校专业建设意见【最新】

中职学校专业建设意见 为全面提高我市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水平和效益,突出办学特色,提高教育质量,促进专业结构的优化和专业建设水平的全面提高,建设一批特色明显、质量过硬、具有示范作用的高水平精品专业,使我市中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建设和管理能更好地适应区域经济结构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就业市场的需要,根据教育部颁发的《关于专业设置管理的原则意见》、《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中等职业学校重点建设专业教学指导方案》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市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目标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现制定本实施办法如下: 一、进一步统一思想,高度认识专业建设的重要性,将专业建设纳入到学校主要工作之中。 1、各县(区)教育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并加强对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和管理工作,将职业学校专业建设纳入当地教育发展规划,并与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建设有机的结合起来,加大对职业学校专业建设的投入力度,加快建设,高起点、严要求。 2、各中等职业学校要主动、切实加强专业建设,把专业建设放到突出位置,加强领导,一把手要亲自负责、落实专业建设的各项工

作;要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有关文件,充分认识加强专业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制定相关计划,采取有力措施,调动和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全校共同推进的新局面,逐步掌握专业建设的整套经验。 3、各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建设要积极争取各级政府的关心支持,要充分发挥行业、企业在职业教育专业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紧密联系、充分依靠企业,推进校企合作和产学研结合,加强与企业之间的人才交流、技术交流、实验实习设备交流,探索建立学校与企业间的双赢机制,形成企业支持专业建设、学校积极为企业服务的社会氛围。 4、市教育局将加大对重点专业建设的支持力度,通过三重项目对认定的重点专业给予一定的奖励和补助。 二、严格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的管理,科学设置开发专业 1、教育部颁发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关于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管理的原则意见》是中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和管理的基本指导性文件,适应于实施高中阶段学历教育的各类中等职业学校。我市各中等职业学校须按《目录》和《原则意见》开设专业和招生,确需增设新专业的,应按照教育部有关规定执行,报请市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核审批。

学校校园建设可行性方案研究报告

学校校园建设 可 行 性 研 究 报 告

目录 第一章总论 (2) 第二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5) 第三章校址选定及其科学性和实施保障 (6) 第四章建设规模及主要建设容 (7) 第五章规划设计方案 (9) 第六章公用工程 (15) 第七章建设场地及建设条件 (20) 第八章工程进度计划安排 (21) 第九章投资估算及资金来源 (21) 第十章结论 (24) XXxxxx学校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总论 一、项目名称:XXxxxx学校工程 二、建设地点: 三、项目性质:教育基础设施 四、项目业主: (一)单位名称:XXxxxx学校 (二)业主简介:

XXxxxx学校是省级重点全日制中等专业学校,始建于一九五一年,以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为主,设有铁道施工与养护、工程施工机械运用与维修、公路与桥梁、工业与民用建筑、市政工程、测量工程技术、建筑经济管理、电子商务、数控技术应用、机电技术应用、汽车维修、计算机及应用、物质经营与管理等十余个专业。截止2003年已先后为国家输送各类专业人才两万多名,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较大的贡献。目前,校园占地面积不足20亩,建筑面积22000平方米,藏书10万余册。2003年,在校学生1608人,教职员工158人,其中具有高中级职称的教师占70%以上。 五、《XXxxxx学校迁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说明 我公司受XXxxxx学校的委托,承担了《XXxxxx学校迁建工程可行性报告》的编制工作。 六、主要研究围及编制依据: (一)主要研究围 我公司受项目业主委托,对XXxxxx学校迁建工程进行可行性研究并提出报告(修改本)。主要容包括:项目提出的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校址选定、新校定位及目标、建设规模及主要建设容、建设方案及公用工程、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效益分析等。 (二)编制依据 1、省计委立项批复 2、XX县规划局文件 3、用地许可证

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方案

XX市高水平中等职业学校建设 ——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方案 一、建设基础 学校现有教职工**人,其中专任教师**人,在编在岗教职工**人,兼职教师**人;副高及以上职称**人(其中研究员**人),中级职称**人,初级职称**人;研究生学历**人,本科学历**人;未来教育家(全国职业院校教学名师)**人,市教学名师**人,专业(学科)带头人**人,骨干教师**人,“双师型”教师**人,市级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评估专家**人,XX 区高层次人才**人。 二、建设目标 1.加强教师全员培训,全员培训率达100%。 2.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师德修养,确保师德师风考核合格率达100%。 3.培养专业(学科)带头人*名,骨干教师*名,专业课教师中“双师型”教师比例占*%以上,其中高级“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 4.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专任教师本科学历人数比例达到*%,硕士学历人数比例达到*%以上,*%以上的教师取得高校教

师资格证书;新进新聘教师在三年以内取得与所教学科相符的教师资格证书。 5.提高教师的专业技术职务比例。三年内研究员*名以上,高级讲师人数比例达到*%,讲师人数比例达到*%。 6.教师教学技能比赛。鼓励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教学比赛,力争获市级一等奖*个以上、二等奖*个以上、三等奖*个以上;获国家级一等奖*个以上、二等奖*个以上、三等奖*个以上。 7.校企共建师资培训基地或教师工作室*个。 三、建设内容 根据国家、市教育主管部门关于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十三五”规划的要求,以《教师法》《职业教育法》为依据,完善师资队伍建设制度,优化师资队伍的学历、职称和专业结构,努力培养未来教育家、首席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学名师、骨干教师和双师型教师,建立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素质优良的职业教育师资队伍。 1.具体建设目标与思路

学校建设项目建设方案

学校建设项目建设方案 为加强中小学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明确目标职责,保证工程建设项目顺利实施。根据教育部、国计委、财政部印发《全国中小学危改工程实施管理办法》的通知要求,结合我区实际情况,制定学校建设项目管理实施意见,希遵照执行。 一、组织机构 成立安居区教育局工程建设项目领导小组。 组长:卢军 副组长:刘洪彭哲华 成员:余定福陈朝国杨健邹远富 各项目学校成立相应的工程建设项目领导小组。 二、项目建设实施程序 工程建设项目程序必须按照现行法律法规要求进行。 1、立项。由学校向区教育局写立项申请——区教育局向发改委出函——发改委出具立项批复。 2、规划。学校提供整体规划方案和拟建建筑初步设计方案(建筑平、立、剖面图)和效果图报区规划局审批,合格后办理规划许可证(副本)并出具红线图。 3、报建。规划许可证办理后,到建设局建管股报建,提供报建相关资料,填写报建表。 4、勘测设计。地震震损程度为轻度的由原设计单位出具加固措施;震损程度较重的由具有鉴定资质的单位出具鉴定结论后,由

设计单位出具施工图;属于新建的工程由学校委托勘测单位出具地勘报告、设计单位出具施工图;施工图齐备后需到区消防大队进行消防审核;委托施工图审查公司进行施工图审查并出具施工图审查报告,然后到区建设局建管股做施工图审查合格备案。 5、招标程序: 确定代理机构:到发改委办理招标代理机构网上比选事宜、代理机构网上报名、邀请相关人员(监察局、发改委、建设局招标办、教育局监察股及计财股相关人员)出席代理机构随机抽取会议、随机确定两代理机构、和两代理机构分别就操作程序和费用等题进行谈判、确定代理机构,并到发改委、建设局招标办备案。 招标过程:由代理机构或聘请有资质的造价机构计算工程量、财政评审确定控制价和工程量清单(由学校向教育局写评审申请、教育局向财政局评审中心出函、评审中心受理后25个工作日内完成,控制价和招标清单都必须以财政评审结论为准)、制作招标(比选)公告、招标件备案(发改委和建设局)、网上发布招标公告或比选公告、报名、发放招标件、邀请相关部门(纪委、发改委、建设局招标办、教育局监察及计财股相关人员)参加开标、评标监督、评标结果公示、发中标通知书、施工单位出具履约保函或缴纳履约保证金、签订施工合同并备案。 6、施工阶段:确定监理单位签订监理合同、到建设局招标办办理招投标备案、到建设局建管股办理施工许可证(按照需提供资料清单目录提供资料并缴纳相关费用)、办理质量安全监督手续(缴

XX职业技术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与运行方案

XX职业技术学院 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与运行方案 为建立常态化人才培养质量自主保证机制,促进学院主动适应经 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需求,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根据《教 育部办公厅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教 职成厅〔2015〕2号)和《关于印发〈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 系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试行)〉启动相关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司 函〔2015〕168号)《XX省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 进工作方案》(X教高﹝2016)9号),结合学院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 (教职成[2015]9号)《江苏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苏发[2010]11号)等文件精神,以建立目标体系,完善标准体系和制度体系,提高利益相关方对人才培养工作质量 的满意度为目标,按照“需求导向、自我保证,多元诊断、重在改进”的 工作方针,遵循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内在规律,切实履行人才培养工作质 量保证的主体责任,建立自主性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和常态化的质量保 证诊断与改进机制,为实现学院“人才培养质量高、技术技能积累多、 服务社会声誉好”的办学目标提供保障。 二、基本原则 建立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和常态化诊断与改进机制,遵循以下原则:(1)主体性原则:诊改工作涵盖决策指挥、质量生成、资源建

设、支持服务和监督控制等五个系统,与各系统的工作融为一体,相关部门及人员均为诊改主体,充分体现“三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 (2)可控性原则:遵行SMART原则(准确、可测、可达、相关、时限),系统设计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等不同层面的质量目标和标准。 (3)科学性原则:诊改工作针对不同层面(主体)确定科学合理的诊改内容、周期和方法。 (4)客观性原则:诊改工作以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及相关信息分析为基础,实事求是地开展诊改。 (5)持续性原则:建立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与诊改运行机制有效且可持续。 三、思路与目标 借鉴全面质量管理(TQM)、目标管理、知识管理、卓越绩效管理等理论,以考核性诊断为抓手,以标准与制度体系建设为基础,以校本数据平台建设为支撑,形成内外结合的全方位、多元化质量保证机制,树立“以生为本、人人成才”的教育理念,培育以自律为主要特征的学院质量文化。 以学院“十三五”规划制定的一系列目标为依据,确立质量目标和标准,建立“五纵五横一平台”为基本框架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完善“质量计划、质量控制和质量提升”管理流程,形成常态化、网络化、全覆盖、具有较强预警功能和激励作用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实现内部管理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持续提升。 四、构建体系 (一)健全组织,形成组织体系

江苏省高水平现代化职业学校创建申报报告

建高水平现代化学校 办人民满意职业教育 ——江苏省溧阳中等专业学校创建省高水平现代化职业学校申请报告 省教育厅: “十一五”以来,我校始终紧跟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把握“四星级”中等职业学校、省高水平示范性职业学校和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创建的大好机遇,积极争取各级政府及部门的支持,切实改善办学条件,实现了由规模发展向内涵发展、科学发展的转变,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为进一步提升办学水平和服务能力,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我校特申请列入首批“江苏省高水平现代化职业学校”的创建计划。 一.学校基本情况 江苏省溧阳中专创办于1985年,是首批江苏省“四星级”中等职业学校、高水平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第一批立项建设学校。与江苏广播电视大学溧阳学院等实行“一套班子、多块牌子”的办学机制。 学校坚持“学生的未来幸福与终身发展高于一切”、“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服务”的办学宗旨,着力推进品牌专业建设,形成了以机电、数控、电子电工、计算机、财会等专业为骨干的专业群。注重强化学生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省、常州市组织的历次技能大赛、创新大赛中均取得了较好成绩。努力办好对口升学班,积极参与“3+4”、“3+2”中高职衔接试点,不断开拓学生成长、成才、成功的渠道,历年对口高考成绩在常州乃至全省同类学校中一直保持领先,毕业生当年就业率在99%以上,同时也涌现了一大批创业致富的毕业生典型。 学校现有燕山、城中两个校区,占地面积476亩;校舍建筑面积180060平方米,生均30.05平方米。教学实训设施设备总值4428万元,生均设备值一产类达6576元,二产类8366元,三产类6525元。 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 5993人;各类业余成人本专科学历教育培训在籍学员2000多人,举办各类岗位或等级培训达6000人次/年。现有专任教师347人,其中,具有研究生学历(学位)的53人,中级及以上职称的255人;专任专业课教师240人,“双师型”教师193人;国家级名师2人,省级名师6人,省中心教研组成员4人,常州市中心教研组成员14人,推荐省领军人才培养对象2人。建有常州市名师工作室3个,常州市“三创”导师工作室4个,溧阳市名师工作室1个。现有兼职教师48人。 办学以来,学校始终坚持“惠民为主题、服务为宗旨”的办学方向,秉承“德行、责任、能力”的校训精神,积极构建“包容向善、积极进取、务实求精”的学校核心文化和“尊严、发展、幸福”的核心价值观,凝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先后获得了江苏省

学校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保密承诺 本商业计划书内容涉及本公司商业秘密,仅对有投资意向的投资者公开。本公司要求投资公司项目经理收到本商业计划书时做出以下承诺: 妥善保管本商业计划书,未经本公司同意,不得向第三方公开本商业计划书涉及的本公司的商业秘密。 项目经理签字: 接收日期:

目录 保密承诺 (1) 目录 (2) 摘要 (3) 第一部分学校基本情况 (6) 第二部分学校组织管理 (10) 第三部分项目介绍 (12) 第四部分市场分析 (16) 第五部分办学策略分析 (24) 第六部分融资说明 (26) 第七部分财务分析 (29) 第八部分风险控制 (33) 第九部分项目实施计划 (36)

摘要 一、学校基本情况 某校座落在廊坊市西小区西部,廊坊市爱民道自来水厂西侧,是经市政府研究并决定在廊坊卫校基础上改建的工程。该校具有良好的教学环境,连年被市委、市政府评为“成绩突出单位”等优秀集体称号。近年来,学校面向市场,与时俱进,根据医疗卫生事业对高层次学历的要求,把建设医学高等专科学位作为奋斗目标,从办学理念、基础设施、师资力量、教学理论、办学模式等多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讨与创新。 二、学校组织管理 建立严格的法人治理组织机构和合理的监督制约机制,建立科学的用人机制、公平的激励机制,同时健全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三、项目介绍 某校新校区纳入了廊坊市城市建设总体规划,2003年由政府划拨土地600亩,规划建筑面积13.7万平方米,分两期完成。第一期工程2003年秋开始,2004年年底竣工投入使用。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其中教学楼 1.5万平方米,实验楼 1.3万平方米,

电教中心、图书馆3.1万平方米,学生公寓3.6万平方米,生活服务中心5000平方米。二期工程2004年至2005年完成3.4万平方米,其中教学楼1.09万平方米,学生公寓1.81万平方米,礼堂5000平方米。 四、市场分析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对医疗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学校从教学质量、师资力量、办学策略、办学环境抓起,增强自身的竞争实力,培养更多的医疗人才,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五、办学策略分析 学校坚持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办学方向,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素质教育为本位,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宗旨”的办学思想。坚持“靠团结拼搏兴校,靠改革开放兴校,靠科技进步兴校,靠严格管理兴校”的办学方针。采取“招生面向市场、专业设置面向市场、培养目标面向市场、办学方式面向市场、专业安置面向市场”的办学策略,深化教学方式改革,推行弹性学分制,开展“实践教学四法”,即“实验模拟教学法、院校联合办学法、社区见习法、技能强化训练法”。同时,学校在办学方面强调特色教育,一所学校办学有无特色,直接反映学校在教学方面的内涵和质量,也直接体现学校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六、融资说明 该项目总投资20000万元,其中静态投资19180.45万元,建设期贷款利息0万元,流动资金676.11万元。

创建省级示范特色中等职业学校项目建设规划方案

创建省级示范特色中等职业学校 项目建设规划方案 ——安徽铜陵智通职业技术学校 铜陵智通职业技术学校创办于2007年5月,是由原铜陵智通职业培训学校升格而成的一所省级示范民办中等职业学校,集全日制学历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于一体。学校目前开设有轴承加工制造、机电技术应用、数控技术、电子电工、旅游与酒店管理、高铁、高级护理、财经、学前教育、对口高考等十多种不同类型的专业。 2011年,我校以全省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被评为“安徽省级示范中等职业学校”,学校先后荣获“安徽省民办学校先进单位”、“国家教育部电教办计算机教育培训基地”、“中国软件行业协会行业合作办学示范院校”、“信息产业部电子行业“TI职业技术培训考核单位”、“教育部电教办“计算机教育培训基地”、“CSIA中国软件行业协会“行业合作办学示范院校”、“Adobe中国授权考试点”、“第七届全国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大赛优秀组织奖”、“安徽省职业技能定点考试培训机构”、“安徽省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安徽省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和校园文化建设先进集体”、“安徽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职业技能培训定点机构”、“共青团安徽省委青年文明号”、“铜陵市大学生就业见习基地”、“铜陵市青年创业(就业)实践基地”、“共青团铜陵市委青年文明号标兵”、“铜陵县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2015年,在省市中等职业学校技能竞赛中,我校共有xx个项目获奖,其中有xx名学生分别获得省市一、二、三等奖,有xx名教师获奖。 一、学校办学方向 1、办学定位 我校自创办以来,始终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以教育质量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面向社会、面向市场,走内涵发展道路”的办学方向,尊重市场规律,对接行业发展和企业需求,有效整合各类教育教学资源,实行多元办

小学校舍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小学校舍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按照《省教育厅省发展改革委甘肃省财政厅关于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的实施意见》(甘教基一2xx1号),《省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项目规划的通知(2xx-2xx年)》精神,依据《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试行)》的要求,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现状分析 (一)学校基本情况 xx区第一小学创建于xx年,是xx区的第一所城市。学校占地面积约xx平方米,建筑面积xx平方米,学校现有在校生xx人,教职工xx人(其中:专任教师xx人)。 (二)存在问题 1.学校初建时规划前瞻性不够,学校占地面积较小,随着城乡一体建设和进城务工子女增多,学校生源剧增,导致生均面积不足,各种教育教学功能室和学生活动场所不足。 2.部分校舍使用年限较长,形成c级危房,存在安全隐患。 3.学生活动场所狭窄且简陋,严重影响了学生体育活动的开展。 总之,xx学校标准化建设水平不高,教育发展水平不均

衡,无法满足学生对优质资源的需求,严重制约着教育的发展。 二、项目建设依据 依据《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GB599-2xx和现行的国家及地方的有关设计规范等。 三、项目建设指导思想 (一)以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作为校园规划的理论基础. (二)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一次规划滚动发展. (三)充分利用自然地形,地貌,依托学校积淀的历史文化渊源,创造人文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校园环境. (四)注重校园室外空间环境设计,为师生提供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交往聚合场所和活动空间. 四、项目建设内容 根据学校教学和学生室外活动的需要,主要新建教学及辅助用房和学生室外活动场地,项目总面积14平方米。 (一)教学及辅助用房新建。 (二)学生塑胶运动场地建设。 五、项目资金安排 学校规划校舍及运动场地建设概算资金587.2万元。其中:教学及辅助用房新建概算资金325万元;学生运动场地建设概算资金262.2万元。

示范性高职院校专业建设总体方案

湖南省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 专业建设总体方案 湖南石油化工职业技术学院 2012年5月

专业建设项目概述 按照“对接产业设专业、办好专业促就业”的思路,紧紧围绕炼油、化工生产、销售产业链,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动态调整专业设置,形成以石化技术为龙头、石化装备为辅助、石化管理为补充,能全面满足石化行业岗位群需要的专业体系。专业建设整体思路可以概括为“一二三“,即,健全一个机制:健全适应产业实际和结构优化升级需要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强化两支队伍:专任教师队伍;兼职教师队伍。做优三个专业集群:石油化工生产技术、石油化工装备工程、石油化工管理工程三个专业集群。 一、创新“行业急需、企业对口、动态调整”的专业调整机制 1、建设目标 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及时调整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规格,创新“行业急需、企业对口、动态调整”的专业调整机制。 2、建设思路 以订单培养和企业培训为切入点深度融入企业,以企业反馈和共性需求为着力点深入引导专业,以专业共建人才共育为基本点深度促进就业,以就业数量就业质量为关键点全面检验专业。为每个专业群遴选2-3家综合实力雄厚、经营管理规范、用工及员工培训需求迫切的企业作为合作对象,在校企联合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形成闭环管理、持续改进的专业建设体系。从企业调研入手,从石油化工行业需求出发,紧跟石油化工扩能和技术改造升级的要求,适应区域石化产业的新技术新岗位的需求,及时调整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规格,增强人才培养工作的目的性和针对性。 3、建设内容 (1)建立主要由企业专家、技术人员、岗位能手及专业教师组成的新一届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每年召开专业建设工作小组会议1-2次,每2年更新一次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成员,确保建设委员会的结构合理和指导作用。 (2)健全专业动态化调整机制、适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 建立不间断跟踪培养过程、随市场需求调整培养规格的工作机制。经常性进行市场调研,建立紧跟石油化工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需求,瞄准产业技术岗位对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需求,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及时关注与专业相关产业的新岗位、新要求,实时跟踪最前沿、最先进、最关键技术,调整修订专业人才培

学校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学校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学校建设项目实施方案篇一为进一步树立科学发展观,理清学校办学思路,明确学校办学方向,加快发展步伐,创建特色品牌学校,本着我校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以《绿园区实施,〈幸福教育工程〉提升教师质量意见》为蓝本,顺应课程改革的时代需求,推进素质教育的深度落实,创建具有办学特色的品牌学校。 二、总体目标 坚持科学发展观,举以人为本之旗,走和谐发展之路,将学校建设成队伍精良、质量较优、管理优化、特色明显、设施先进、校园优美的示范小学。以德育为首,教学为中心,构建自主学习课堂,努力把学校办成学生喜欢、家长满意、领导放心、社会认可的现代化教育特色学校。 三、校情分析 绿园区四间小学,始建于1946年。原隶属于绿园区城西镇一所村小。20xx年区划以后,划归为绿园区教育局直属管辖。区划后,区政府以及教育局十分重视农村薄弱校的师资建设。几年来,先后给我校进行了校舍加固,配备了部分现代化教学仪器。但是,由于我校基础弱,底子薄,目前,

在办学师资上仍然存在很多欠缺。面对师资和办学条件都不占优势的情况下,我校一直力求在教育教学管理上实施精细化管理,把有限的资源充分利用的同时,开发自身办学资源,从而,夯实义务教育的根基工作。并且,深知特色立校的道理,深入分析我校自身现状和优势,力求打造我校的办学特色。 经学校领导班子研究决定,确立我校办学特色为:一是德育课程一体化,坚持文化育人,制度育人,活动育人相结合,加强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素养。二是围绕新课程下课堂教学自主学习模式的探究,实现快乐学习,主动发展。实施教研科研培训一体化,学校搭建多种平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深入开展课题研究,提高教师科研能力,加大校本教研力度。 四、主要工作和措施 1.优化学校管理 目标: 树立学校文化品牌意识,在继承和发扬学校历来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加强学校快乐文化建设,优化学校物质文化,完善学校制度文化,丰富学校精神文化,初步形成特色鲜明、内涵丰富、品位高雅的理想的学校文化。进一步提高学校的整体管理水平,逐步实现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争创区级示范学校。 措施: (1)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强化领导集体的自身建设,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