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中国家族企业外部治理机制的优化

论中国家族企业外部治理机制的优化

论中国家族企业外部治理机制的优化
论中国家族企业外部治理机制的优化

论中国家族企业外部治理机制的优化

[摘要] 家族企业是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一股重要力量。但从中国家族企业目前的外部发展环境来看,外部治理机制还没有真正有效发挥作用。产品市场、资本市场和经理人市场都还没有发育健全,政府行为及法律法规在某种程度上缺失,这些都制约了中国家族企业治理机制的构建与完善,因此构建与完善中国家族企业外部治理机制非常重要。

[关键词] 家族企业; 外部治理; 问题; 优化

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家族企业都是最普遍的企业形式。据有关统计,中国私营企业中90%以上是家族企业,绝大部分实行家族制管理。家族企业已成为中国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进行有效治理也日益成为企业界和学术界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

中国传统的家族企业大部分是以业主制和合伙制为实际组织形式的治理结构,由于受“控制权至上”治理逻辑的影响,因此长期以来在中国家族企业治理问题的讨论中,往往将研究与实施的重心偏向于企业内部治理机制的构建。然而,在现阶段中国经济转轨时期,由传统的“家族作坊式”管理向建立现代公司制度转变,已成为中国家族企业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面对日趋复杂多变的外部市场环境,相对于内部治理机制的构建,外部治理机制的缺失已成为制约中国家族企业发展的一个“瓶预”。因此,要实现家族企业的有效治理,必须结合中国家族企业外部治理实践,分析中国家族企业外部治理机制存在的问题并对其进行优化。

一、家族企业外部治理机制的内涵

“治理”(governance)一词本源于法律用语,从法学和经济学的角度看,企业治理应存在两类机制:一类是内部治理结构,另一类是外部治理机制,两者共同构成企业的治理机制,在总体是互补关系,但在逻辑层次上是不一样的。外部治理处于主动地位,它是企业治理的首要条件和基本机制,内部治理则以外部治理为基础,它是外部治理的内生性制度安排,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按照Rediker和Seth(1995)的观点,企业外部治理的内容主要包括:收购与重组的威胁、产品市场的竞争和管理者市场的竞争等内容,它们是构成企业外部约束机制的主要部分。目前国内一些学者也将具有制度环境约束的法律制度和执法状况、具有行业规则约束的监管和具有文化环境约束的社会伦理道德准则等看作是企业的外部治理机制。在中国家族企业中,企业作为一个法人实体,现有家族成员股东、潜在股东以及债权人与企业之间的关系,分别体现在股票市场和借贷市场上;经营者、雇员和顾客与公司之间的关系则分别体现在经理人市场、劳动力市场和产品市场上。由此可以看出,家族企业治理中所有利害相关者的来源都是与不同的市场环境相关联的,因而市场环境的健全与否将直接影响企业治理的效率。同时,政府也利用其掌握的经济计划、产业政策以及财政金融等手段直接或间接干预家族企业的战略选择。因此,完善的市场体系和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外加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构成了比较完整的家族企业外部治理系统。

根据以上分析,笔者把家族企业外部治理机制定义为:来自企业外

部主体(如政府、中介机构等)和市场的监督约束机制,尤其是指产品市场、资本市场和劳动市场等市场机制对企业利益相关者的权力和利益的作用和影响,例如兼并、收购和接管等市场机制(被称为公司治理市场、控制权市场等)对高级管理人员控制权的作用,也就是家族企业的出资者(家族成员)通过市场体系对经营者进行控制,以维护所有者权益的治理机制。

二、中国家族企业外部治理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中国家族企业目前的外部发展环境来看,外部治理机制还没有真正有效发挥作用。产品市场、资本市场和经理人市场都还没有发育健全,政府行为及法律法规在某种程度上缺失,这些都制约了中国家族企业治理机制的构建与完善。

1. 产品市场竞争机制不健全。在过去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和经济体制改革的初期,中国的产品市场基本上不存在任何的竞争,导致中国大部分的家族企业没有市场竞争意识,失去了提高产品(或服务)质量从而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动力和压力。随着改革开放和计划经济逐渐向市场经济过渡,原本被企业忽视的产品市场竞争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但由于没有任何经验,加上经济体制的转变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所以目前中国的产品市场竞争机制仍然很不健全。(1)由于体制的原因,仍然存在很多垄断行业,这些垄断行业对家族企业来说,由于没有国家政策的扶持,根本无法涉足;(2)地方保护主义的猖獗,使得国内产品市场竞争极端混乱和不合理,严重阻碍了竞争机制的形成,阻碍了家族企业的向外扩张;(3)大量的投机商利用法律不健全或政策的漏洞制售假

冒伪劣产品,对中国家族企业的产品市场也形成了很大的冲击。

2. 资本市场不发达。企业要成长,就必须不断扩大规模,开拓新的市场,这需要强大的资金实力做后盾。而就单一的家族来讲,资金的积累与借债能力是有限的,况且单个家族的分家往往是兄弟平分财产,这种“细胞分裂式”的分家代代相传,整个家族企业越分越细,资金积累就难上加难,这与依靠募集社会资本组建的公众公司相比,其资金实力明显较弱。并且,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中国的家族企业所处的资本市场环境是比较恶劣的。(1)由于社会信用机制的不完善,长时期的公有制经济使得中国庞大的国有银行系统贷款往往很少能够针对刚刚起步发展的私营企业,家族企业再发展融资非常困难。(2)中国的资本市场由于时间较短,发育还不够成熟,机构投资者的规模较小,并且在中国的股份制企业上市方面针对家族企业也有一种久已存在的歧视倾向,这就使得上市融资、争取社会闲置资本的途径对于家族企业来说也很难实现。

3. 经理人市场不完善。靠艰苦创业荣登企业重要职位的家族成员虽能为家族利益忘我工作,团结和谐,但因其能力与知识的限制,他们仅凭创业期积累的有限管理经验在管理信息化与知识化的挑战下显得勉为其难。即使有的家族企业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但因种种原因往往在引进职业经理人时望而却步或在遭受经理人背叛后又重新启用家族成员。整体来看,家族企业无法进行社会融智的主要原因是:(1)截至目前中国还没有形成一个成熟的职业经理人市场,没有形成一套完善有效的针对职业经理人阶层的评测和选择机制,这种外在市场的不

完善和不成熟无疑增加了家族企业在进行社会融智过程中的选择成本。(2)社会信任的缺失和普遍存在于中国职业经理阶层的道德风险和信任危机问题是中国家族企业同社会人力资本难以顺利结合的另一重要障碍。(3)家族企业因其一贯的家族式管理模式而无法迅速形成针对职业经理人的有效的监督机制和激励机制,成为制约职业经理人顺利进入家族企业从事管理,特别是从事高层管理的根本障碍。4. 企业外部法律法规机制的缺失。在中国家族企业中,往往是家族成员占有绝大部分的股份,形成一种以家族为大股东,众多小股东并存的局面。在企业的重大决策中,小股东的意志无法得到有效的体现,小股东对家族企业主的内部约束机制出现日益被架空、甚至完全虚化的趋向,这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中国相关外部治理法律法规制度的缺失。目前在中国,家族企业的小股东之所以放弃监督权,根本的原因就在于中国的法律法规没有为小股东参与约束家族企业主等大股东提供强有力的法律支援,无论是在实体法,还是在程序法上都没有对小股东在股东大会上不受支配股东压制的表决权予以强化和保证。因此,企业外部治理相关法律法规制度的缺失阻碍了股东,特别是缺乏话语权的小股东对家族企业内部约束机制作用的有效发挥。除此之外,中国证券市场的监管不力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滞后等诸多外部治理机制的不足,都从不同的方面显示,外部治理机制构建的滞后已成为中国目前家族企业治理结构中诸多矛盾问题的症结所在。要避免“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企业治理思路,就必须加强对企业外部治理机制的建设,以外部治理机制的优化来摆脱中国家族企业治理面临的困境。

三、中国家族企业外部治理机制的优化

长久以来,外部监控不力、内部人控制一直困扰着中国家族企业的有效治理,因此,完善中国家族企业内外治理机制刻不容缓。中国家族企业外部治理机制带有明显的计划经济烙印,有其固有的制度性缺陷。

要克服这些缺陷,就必须实现外部治理机制创新,必须完善资本市场、产权交易市场、产品市场和职业经理人市场,增强法律对企业经营的监督力度,增强企业运作的市场透明度,通过外部治理机制的优化来推进中国家族企业的发展。

1. 资本市场治理机制的优化。(1)建立完善的资本金市场。完善的资

本金市场有利于家族企业实现规模经济,解决自有资金的颈瓶限制,节约家族企业的融资成本。尤其是在现阶段全球一体化这一大趋势的影响下,家族企业急需大额资金进行资本运作,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实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所以,通过各种手段利用社会闲置资本是家族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而资本金市场对风险与报酬的态度是明确和一致的,这为家族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减少了阻力。(2)建立完善的公司接管市场。完善的公司接管市场使得家族成员的机会主义行为减少,迫使他们也必须融入家族企业的发展全过程,而不仅仅是分享经理的劳动成果。家族企业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企业不只是一个赢利组织,更是家族的一个延伸,是家族的另一个活动场所。完善的公司接管市场弥补了中国针对低效家族企业解决方案上的不足,当存在对低效家族企业的这种解决方案时,家族企业业主在运作企业时就会更加注重企业

的绩效,防止了家族企业治理中委托人的机会主义行为的产生,至少可以大大降低机会主义行为产生的概率。(3)转变资本市场的监管方式。中国资本市场目前存在的严重问题是政府监管与市场机制严重错位。该由政府严管的,如保证信息真实、交易公平等政府却没有管好;而应由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事项,如企业发行债券等则管得过死。因此,政府必须转变监管方式,在市场机制能够发挥作用的地方,如发行债券、企业并购等则着重于规则的制定,而不介入具体行为。

2. 经理人市场治理机制的优化。经理市场是一个特殊的市场,是现代企业制度下对经理以及公司其他高层管理人员的经营行为最强的约束市场,是降低家族企业的代理成本和控制代理风险的主要手段。优化经理人市场竞争机制的关键是要通过体制改革和价格机制的作用,使职业经理人逐步市场化、职业化。(1)引进职业经理人体制。家族企业要坚决引入职业经理人体制,在心理上降低对职业经理人的信用恐慌。职业经理人和资本不是简单的雇佣关系,两者之间是相辅相存的,都是利益相关者,要采取各种措施淡化这种雇佣关系,运用股权激励等方式,鼓励职业经理人成为企业的所有者,以企业所有者的心态来经营企业,同时建立完善的约束机制约束职业经理人的经营行为。(2)建立职业经理人资质测试和认证体系。在职业经理人进入市场前,职业经理市场的中介机构会对职业经理人的从业资格进行审查,看其是否具备担当相应的企业管理工作的条件。在验证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所具有的各种学历学位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之后,职业经理人市场通过职业技能鉴定中心还要对入场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进行职业标准测

试。这样既可以确保入场的职业经理人的综合素质达到企业要求,也可以突出职业经理人市场的自身特色。(3)完善经理人市场的竞争机制。在市场竞争机制的作用下,家族企业主为获得满意的职业经理人,必须不断改善用人机制,创造一种能吸引、留住职业经理的条件。在市场竞争机制的作用下,职业经理人市场服务机构也应处于竞争之中。他们以其优质的服务、适宜的服务费用等去竞争服务对象,树立社会信誉,提高知名度,从而给职业经理人市场带来活力,使职业经理人市场服务机构更健全,服务更周到,管理更完善。

3. 外部法律法规治理机制的优化。法律法规既是一种事前的规范和约束机制,也是一种事后的治理方式,其强制性决定了有关完善的法律法规,可以更好地促进家族企业的发展。(1)建立相关制度,加强政府扶持力度。长期以来,家族企业由于出资主体私有的原因,难以得到政府的青睐。随着政府由行政功能向服务功能的转化,政府应完善家族企业的外部环境支持体系,明确私有财产合法化制度,明确企业所有者家族的投资主体地位,规范政府与企业的关系,在经济政策、资源配置和市场地位等方面给予扶持,为家族企业的发展扫清障碍。同时对家族企业的发展要适当引导,并对其进行有效的监督。(2)建立和完善使企业正常运行的法律法规,并加大执法的力度。有效的家族企业治理机制既取决于家族企业主的个人素质和内部治理规则的有效,在相当程度上又取决于社会法制环境。中国家族企业治理单靠企业利益各方的自由契约不能保障其公平性,还必须靠外在的法律保障。如新《公司法》、《证券法》,其他如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的基本原则和标准、股东

派生诉讼制度等等。可以说,整个市场经济的法律法规和规则无不与企业治理相关。同时,要对相关的违法行为及违法分子给予严惩。(3)制定和完善有关诚信的法律法规,营造诚信的法制环境。具体说来,中国可以建立类似美国公平信用报告法这样的专门法律来推动个人信用制度的建立;完善家族企业的财务制度和信息披露制度,建立完整的家族企业诚信体系;建立商业机密保护制度、职业经理人市场制度和职业操守制度及行为规范,为各类职业经理人和企业的守信提供社会基础。

4. 发挥中介机构和自律组织的外部约束作用。(1)加强中介机构对中国家族企业的监管力度,增强透明性。要加强各种中介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和新闻媒体等)对中国家族企业信息披露的监督作用,强化信息披露制度,规定信息披露的范围、形式、内容和频率,增强家族企业的透明度,防止家族企业主内部操作,为中国家族企业的健康发展营造一个相对透明和公平的外部经营环境。(2)大力发展各种作为非政府组织的私营企业行业自律组织。由于中国家族企业90%是私营企业,各种私营企业行业自律组织在产品竞争市场、资本运作市场和职业经理人市场上都形成了相对科学和统一的自律性行规,这些行规对中国家族企业外部治理的规范性存在极强的约束作用。同时,通过完善行业组织内的市场准入制度和市场竞争机制,客观上也促进了中国家族企业外部治理机制的优化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卢昌崇.企业治理结构[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

[2]郭跃进.家族企业经营管理[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

[3]吴淑昆,席酉民.公司治理与中国企业变革[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4]甘德安.中国家族企业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5]姚贤涛,等.中国家族企业——现状、问题与对策[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2.

[6]马海霞.公司外部治理机制的构建[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2).

[7]苏琦.中国家族企业的可持续性与治理结构研究[J].中山人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

[8]林乐芬.家族企业资本结构与治理结构的路径选择[J].当代财经,2003,(10).

家族企业的治理

家族企业的治理 一、家族企业治理的历程 家族企业作为一种经济组织,从理论上讲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从1949年到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一直实行计划经济,在此期间,家族企业在中国几乎销声匿迹,真正7开始创立与发展则是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以后。从家族企业在中国的发展状况来看,可以把它分为几个阶段来分析中国家族企业的发展状况。 1978~1992年是中国家族企业孕育和探索阶段,在这一阶段,虽然家族企业未能对经济发展形成一定的影响力,但它为家族企业的发展壮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家族企业在中国得到认可,当年家族企业处于雏形状态,涉及的行业主要是工业、矿业、运输业和建筑业等,以“窗户店”、“家庭工厂”居多。如今发展壮大的许多家族企业都是从一辆运输车、一家豆腐房起步的。这个阶段可以看作是家族企业的资金积累阶段.为以后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1992—1997年是中闷家族企业的发展阶段。这一阶段,家族企业分布广泛,不仅分布在沿海城市,在中国内地也都出现了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家族企业性质的企业。这一阶段,家族企业几乎涉及到各行各业,不仅有工业、矿业、运输业,还有商业和餐饮业等各种服务行业。家族企业有的已初具规模,甚至向集团化方向发展,有的积极参与国际化经营,从封闭的家族管理逐步向专业化方向转变。 1998~2002年家族企业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因为中国共产党的十五大报告明确指出:“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要继续鼓励、引导,使之健康发展。”可见,中国共产党的十五大报告精神为家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那么。随着市场经济体系逐步完善与经济日益全球化,家族企业所固有的管理与经营方式能否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在市场变革越来越快、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情况下,家族企业能否成为市场竞争的主角呢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是否与企业的发展相通应这些都是我们不可回避和忽略的问题。事实上,中国家族企 业在初创阶段是通过血缘、亲戚关系来维持企业运作的组织,更多地运用非正式规则来管理企业,由此带来的弊端就日益显现r 出来。 据2005年《中困民营企业发展报告》蓝皮书统计:全国每年新生15万家民营企业,同时每年又死亡10万多家;20世纪80年代初在【司内崛起的一批新兴民营企业到90年代大多数已销声匿迹;在90年代初成长起来的民营企业,到90年代末大多数也已日薄西山;有60%的民营企业在5年内破产,有85%的民营企业在10年内死亡,平均寿命只有2.9年,而民营企90%以上足家族企业。中国家族企业普遍存在着发展历史不长、寿命短暂的问题。2004年,中国有大约100万家家族企业倒闭。也就是说,中国每天约有2 740家家族企业倒闭,每小时就有约1 14家家族企业倒闭,每分钟就有2家企业破产。这个数字在世界上是最高的旧1。 1993、1995、1997、2000、2002、2004年连续6次民营企业大规模抽样调杏表明:大部分家族企业的平均存活期3年左右,能够存活为3年以上的食业只有10%,中国大型集团的平均寿命为7—8年。日本企业的平均寿命为30年,为中国民营企业的10倍。美国企业平均寿命为40年,为中国民营企业的13倍。 二、家族企业在治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1. 企业缺乏严格意义上的组织结构。在具体运营实践中,家族企业暴露出其组织机构混乱,权力界限、工作职能划分不清,工作内容互相交叉的弱点。在这些企业里,往往是董事长管总经理该管的事,总经理又管董事长该管的事。一方面造成了工作的混乱,另一方面又使企业的决策体系缺乏科学化规范化。 2.产权模糊,股权结构不合理。从我国的家族企业发展历史来看,经历了模糊产权——清晰产权的过程。产权模糊在我国家族企业发展初期几乎是普遍存在的现象。首先,家族企业在资本原始积累阶段,基于血缘关系,彼此信任,对于财产分割不清,导致企业规模发展壮大后,家族成员内部产权界定不清,埋下了日后家族成员间产权纠纷的隐患;其次,家族企业与外界产权关系不清,为获得各种政策支持,良好的声誉,有意识地模糊化产权结构。 3.家族企业激励机制存在缺陷。(1)短期激励和长期激励的比例问题经营者的薪酬以基本工资、效益工资、奖金、福利、补贴、职务消费、股票等多种形式来体现。一般说来基本工资、奖金等属于短期激励,都是按月以现金结算,短期激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经营者的积极性。在我国家族企业中,这种按月发放的现金薪酬在经营者整个收入比例过高,甚至全部。很多家族企业没有推行年薪制、员工持股等长期激励措施,没有使经营者的行为和企业长远发展联系在一起,经营者不能共享企业发展的成果。

家族企业的概述

第一讲家族企业的概述 家族式企业的问题与生命力 什么是家族式企业 现代企业成功要素 本书的主题是家族式企业的治理、传承与可持续发展,这个题目可能会牵动中国很多企业家的神经,因为这是一个非常敏感、非常令人关注的大课题。 家族式企业的问题与生命力 家族式企业的问题 首先,让我们先看一下中国企业存在的问题: ?中国的企业往往做不大; ?中国的企业往往做不长; ?中国的企业往往做不强。 任何企业,都希望能够可持续发展。那么,如何才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呢?这就需要找到一条可行之路。 【案例】 10年前温州企业问题的启迪 大概在10年前,温州是中国家族式企业、民营企业和私营企业聚集的一个很典型的地方。 当时面对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很多人都在诋毁温州人和温州企业呢?问题出在哪里呢?” 很多温州企业家认为,温州企业有两大问题需要解决:第一,温州企业都是一些家族式的企业,所以企业发展得不好;第二,假冒伪劣几乎成了温州企业的代名词。 温州企业家提出的解决办法是:第一,要从家族式企业转化为非家族式企业;第二,要解决假冒伪劣的问题。 但是我的看法完全不同,我认为这两个问题都不是问题的根源。 家族式企业的生命力 1.家族式企业所占比例大 全世界约70%的企业是家族式企业,在世界500强中有40%是家族式企业,如沃尔玛、杜邦、福特、安利、摩托罗拉、洛克菲勒等。 2.家族式企业竞争力强 西方家族式企业的寿命和竞争力都远高于其他类型企业。美国家族式企业雇用了60%的就业者、创造了全美GDP总值的一半。 家族式企业的问题根源 通过以上数据,我们可以回答上述案例所提出的问题。 1.家族式企业本身不是问题 中国有约90%的企业是家族式企业,这些企业经营得非常好,但规模和效益则远低于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企业。所以这几年在中国有一个误区,就是把家族式企业和表现欠佳的企业等同起来。而在国际上,几乎所有的家族式企业的表现,都明显地优越于非家族式的企业。所以,家族式企业本身不是问题,问题的根本在于企业能不能实现市场化、现代化、规范化。 2.假冒伪劣问题 假冒伪劣本身当然是问题,但不是问题的本质。企业在发展初期可能会经历这个阶段,但问题是当你赚到了第一桶金以后,还在继续生产假冒伪劣产品,企业就很难发展了。所以问题的关键在于企业能不能够实现转型,能不能进行变革,能不能与时俱进。 家族式企业的生命周期

中国家族企业管理的发展历史和弊端

中国家族企业管理的发展历史和弊端 --明阳天下拓展培训所谓家族企业管理,是指由家族创业,并且企业资产和股份(50%上决策权)主要控制在一个家族之中,对经营决策权拥有重要影响的企业组织。家族企业管理是人类社会最古老的企业组织和当今世界上较为普遍的企业组织形式之一,据估计,目前以家族所有或控制的企业在全世界企业中占65%~80%。20世纪中期以后,无论是欧美国家的家族企业管理还是港台及周边地区的华人家族企业管理,都迎来了扩大发展的历史性机遇。 家族企业管理是一个丰富多样的企业群体,按不同的划分方法,可以将转轨期的中国家族企业管理分为不同的发展类型。 1.按企业核心成员构成,可分为四种类型。一是父子型。又分为父带子型(或称子承父业型)和父子合作型。前者指父辈完成或基本完成创业,子辈经过精心培养和严格训练后继承家族事业;后者指父亲与儿子分工明确共同创业和发展。二是兄弟型。主要指兄弟携手由共同决策到各持一块分权经营成就家族事业。三是夫妻型。即在夫妻共同浇灌和精心培育下,企业得以起步和发展。四是核心混合型。企业的家族成员中既有血缘关系又有亲缘关系,既有父兄辈又有子女辈,既有夫妻、亲戚又有同学、朋友,以一个或少数几个家族成员为核心,其它成员参与经营管理。

2.按企业管理模式,可分为三种模式。一是作坊式。这类企业的管理大都没有定式,而管理上的随意、混乱却出奇地相似,企业日常经营管理和战略决策,主要依靠企业主的直觉和以往的经验。二是现代式。这类企业具有明确的章程和发展规划,机构健全、分工合理,企业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都比较完善,经营基于市场调查和科学的分析而做出投资决策。三是渐变式。企业从家庭作坊起步,随着规模扩大逐步引入家族以外成员,建立了相应的企业管理规章制度,但这些制度难以发挥实质性作用,企业处于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化与嬗变阶段。 3.按企业产权变化,可分为四种形式。一是家族产权+家族成员管理。具有代表性的是“温州模式”,企业所有者、经营者、生产者三位一体,企业由家庭作坊逐步发展而来。二是家族产权+家族成员与非家族成员(引进的社会公众成员)共同管理。在这类企业中,制度化管理逐步与亲情管理有机融合。三是非家族产权+家族成员管理。具有代表性的是传统“苏南模式”以及部分“准家族化”的国有企业,企业的剩余索取权归乡镇集体或国家所有,家族成员参与经营管理掌握实际的剩余控制权。四是“红帽子”型。表面上顶着乡镇集体企业或国有企业的帽子,实为家族企业管理。 第一、排外心理

家族企业管理问题及对策

家族企业管理问题及对策 毕业论文 家族企业管理问题及对策 目录 TOC \o “1-3” \h \u 6922 摘要: 2 15737 关键词:家族企业;管理过程;问题;对策 2 28138 一、家族企业简介 2 29513 (一)家族企业定义概述 2 17729 (二)家族企业发展概述 3 30348 (三)家族企业分类概述 3 17606 二、家族企业在整个世界中的地位和作用 3 27834 (一)家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3 21026 (二)家族企业是和谐社会构建的基本要素 4 2699 (三)家族企业是国家税收的重要来源 4 26146 三、家族企业在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分析 4 18650 (一)所有权和经营权不分的局限 4 29797 (二)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局限性 5 6686 (三)家族成员内部管理制度缺失 5 1431 (四)家长式管理模式容易造成决策失误 6 27697 (五)继承人更换相对较缓 6 16510 四、家族企业管理对策分析 6 25016 (一)走现代化专业化管理路线7 16474 (二)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7 18287 (三)重新调整法人治理结构7 19313 (四)塑造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调动员工积极性8 11549 结论:8 21172 参考文献8 家族企业管理问题及对策 摘要: 在西部发达国家以及东亚地区的发展中国家,家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都发挥重要作用。对我国来说,国家的经济发展是不平衡的,工作压力很大,对于目前的形势发展,一个由家族企业牵头的民营经济,对于解决就业压力,提高国家福利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所以,家族企业的研究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话题。本文在对家庭企业的定义、发展现状以及分类进行简单介绍的基础上,总结家庭企业在管理过程中出现的相关问题,并给出相应的改善策略。 关键词:家族企业;管理过程;问题;对策 家族企业将越来越多,其活动会日益成为我国的一个重要经济现象。不仅私营企业普遍存在家族制管理,而且其他类型的企业,如乡镇企业、集体企业、合伙企业、股份合作制企业、民营承包企业等也大量存在家族制或泛家族制管理。长期忽视对家族企业的研究,是我国经济学和管理学界的一大缺陷。只是在近几年,学界才开始重视家族企业问题,并引发一些争论。 家族企业简介

家族企业成功案例分析

家族企业成功案例分析 家族企业成功案例分析1: 案例点评:保时捷的成功是因为他们及时看到了家族企业内部存在的问题,从而确定将所有权与管理权分离,使公司重新焕发活力,很显然,这是第二代传承顶层设计做得好。由此可见,让家族企业 打破“富不过三代”的魔咒是有可能的,保时捷就给出了很好的答案。 据统计,在很多国家,家族企业几乎占据了所有企业的半壁江山,且主要以中小企业为主。美国专家统计,西方家族企业第一代能传 到第二代的只有30%,到第三代12%,能到第四代的只剩3%。那么,保时捷就属于能成功传承的3%的家族企业。 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为了逃避盟军空袭,费迪南德把自己的保时捷公司迁往奥地利。同时,费迪南德的儿子费利和女儿路易斯?皮 耶希也加入到公司的经营中。当时女儿路易斯已经嫁给皮耶希,因 此保时捷和皮耶希家族从此紧密联系在一起,这对保时捷公司后来 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二战结束后,费利将保时捷总部迁回德国 斯图加特,因此保时捷公司也就拆分成了两个:一个在奥地利,是 贸易公司,由路易斯掌管;另一个就是汽车公司,在德国,由费利掌管。 家族企业成功案例分析2: 进入中国市场20年后,全球连锁快餐业霸主麦当劳终于摆出了 发力快跑的冲刺姿势。 2010年5月,麦当劳中国官方网站上出现了一个特许加盟频道,专门介绍其加盟业务。此举被媒体解读为“重启加盟,在华加快开 放步伐”。

事实上,麦当劳正是以特许加盟起家的。如果不是55年前 雷·克洛克突发的“遍地都是麦当劳”的奇想,今天的麦当劳可能 只是美国加州某个小镇上的一家普通快餐店。 克洛克独特的加盟哲学让麦当劳成为了全球连锁快餐业的佼佼者。在目前其全球的3.2万家餐厅中,有3/4是特许经营的模式。 奇怪的是,这种成就了麦当劳的特许模式此前在中国市场一直被谨慎使用。1990年刚进入中国时,麦当劳甚至全部选择直营模式, 理由是“(中国市场)不成熟,不规范,尽量不搞特许经营”。 直到2003年,麦当劳终于在中国启动了特许经营,但“600万 元加盟费、10年麦当劳工作经验”等苛刻条件,让它的加盟资质显 得有些高不可攀。7年过去了,麦当劳在中国的1100家餐厅中,仅 有6家为特许经营店。相比之下,此次麦当劳开出的“200万元加 盟费”等加盟条件,门槛大幅降低。 等待30年的一夜成功 有人说克洛克发现了麦当劳,是一夜成功,克洛克如此回应:“我确实是一夜之间成功的,但30年是多么漫长的一夜啊。” 严格说起来,麦当劳餐厅的创始人并不是拥有“麦当劳之父”称誉的雷·克洛克,而是麦克·麦当劳和迪克·麦当劳兄弟俩。 1954年,克洛克52岁了,但他还仍然只是一个推销员。当时, 他推销的是一种多功能奶昔搅拌器。这种机器,他已经推销了17年。 不过,克洛克并没有在这份旷日持久的工作中变得麻木,他始终保持着旺盛的好奇心。他相信美国杰出的演讲家丹尼斯·威特利说 过的一句话:只要你还嫩绿,就会继续成长;一旦你成熟了,就开始 腐烂。 一次偶然的机会,克洛克发现业务报表上出现了一个异常的数字,有一家叫做麦当劳的餐厅一口气订购了8台奶昔搅拌器。克洛克觉 得这有点让人难以置信:难道这家餐厅的生意好到需要8台搅拌器 同时制作几十杯奶昔吗?而且,这家餐厅并非位于繁华闹市,而是地 处一个偏僻的小镇。

国内家族企业传承案例

第十八讲国内家族企业传承案例(上) 李氏家族 鲁氏家族 茅氏家族 荣氏家族 其他家族 来自军队的启迪 前边讨论了历朝历代帝王的传承,只是以史为鉴;还介绍很多国外的案例,也可作为借鉴,未必是标准。那么我们国内是否有相对比较成功的家族式企业的传承案例呢?是否有一些企业在这方面披荆斩棘在走自己的路呢?当然也有不少这样的企业,我们把这些传承了若干代的家族式企业的成功经验进行了一下总结。 李氏家族 1.李嘉诚 李嘉诚是一个大家非常熟悉的人物,他是香港首富。1928年,他出生于广东潮州,因父亲去世非常早,李嘉诚14岁就辍学当学徒;1950年他筹集5万港币创办了长江塑胶厂,生产塑料花;到了上世纪60年代,他开始投资房地产,然后逐步涉及到金融、酒店、石油、电力等行业。现在,他的产业遍及全世界。李嘉诚及其家族身价约有110亿美元,在亚洲十大富豪中位列第4。 2.李氏家族的第二代 李嘉诚现在年近80岁,已经处于半退休的状态,他有两个儿子,一个叫李泽钜,另一个叫李泽楷,李嘉诚对两个孩子的培养教育相当严格。他要求儿子在生活上必须克勤克俭,绝对不能因为家里有钱,而变得非常奢侈;在事业上,要注重名誉,一定要信守承诺;他特别教导儿子要考虑对方的利益,不要占任何人的便宜,要努力工作。李泽钜和李泽楷八九岁时,李嘉诚召开董事会就让儿子列席会议听取父亲和各位董事讨论工作。 李泽钜和李泽楷从美国斯坦福大学毕业后想到公司施展才华,李嘉诚却对他们说:“我的公司不需要你们!”兄弟俩当时非常震惊,于是他们到了加拿大,李泽钜开设了地产公司,李泽楷成为多伦多投资银行最年轻的合伙人。 两年后,两兄弟积累了工作经验和社会阅历以后,李嘉诚才把兄弟俩召回香港公司,但要求他们:“注重自己的名声,努力工作,与人为善,遵守诺言,这会有助于你们的事业。” 从李嘉诚对孩子的这种态度上,中国家族式企业的家长应该认识到娇惯和纵容会毁掉整个企业。 鲁氏家族 1.鲁冠球 万向集团的鲁冠球是铁匠出身,现在60岁左右。1969年鲁冠球出掌宁围公社农机修配厂厂长,靠作坊式生产犁刀、铁耙、万向节、石蜡铸钢等产品。完成了最初的原始积累。1979年,鲁冠球调整战略,放弃次要产品,集中力量专业化生产汽车万向节。到2002年,鲁冠球资产超过百亿元,营业收入118亿元,利税10.47亿元。 2.鲁氏家族的第二代 1971年出生的鲁伟鼎是鲁冠球的独子,很早就在集团的各种岗位轮岗,1992年底任集团副总裁,1994年出任集团总裁,5年后赴美读书,现任集团CEO。鲁伟鼎说:“父辈们创造了过去,经历着现在,还将继续走下去;而我们这一代踩着他们打下的基础,沿着他们开辟的大道前进,理应走得更好、更远。” 所以好的传承,会使企业发展越来越好。美国的企业是这样,日本的企业是这样,中国有一些企业也是这样。

中国家族企业制度创新发展

中国家族企业制度创新发展 [论文摘要]本文通过家族企业制度现存的优劣弊端以及影响家族企业成长的因素进行定性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家族企业制度创新转变的可行性对策。建立起家族企业由“创业结构”向“发展结构”坚实良好的制度平台、实现产权的适度流动、打破专制决策推行民主决策、优化企业内部资本结构、走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道路,以此才能解决家族企业普遍寿命短、无法长远稳定发展等问题。最终实现家族民营企业在国民经济中促进经济增长、增加社会财富、缓解就业压力、加快经济结构转型等发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家族企业;制度创新;发展;管理

[Abstract]In this article, through the merits of the family enterprise system existing disadvantages, as well as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family enterprises is qualitative analysis, and based on this, advances the family enterprise system innovation transformation, the feasibility of countermeasures. Establish family enterprises from the "entrepreneurial structure" to "structure" development solid good system platform, to realize the moderate flow of property rights,break the authoritarian democracy decisions, optimization of enterprise capital structure, following the path of modern enterprise management system, in order to solve the family business common problems such as short service life, unable to long-term stable development. Finally realizes the family private enterprises in the national economy to promote economic growth, increase social wealth, ease the employment pressure, increase in speed up the transformation of economic structure, play an irreplaceable role. [Key words]family enterprises; system innovation; development; management

浅谈温州家族企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浅谈温州家族企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家族企业在我市企业中占有重要的比例,对我市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家族企业的发展有他先天的优势,但同时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极大的困境。家族企业的股东主要是由有血缘关系或姻亲关系的亲属组成,在创业初期股东们较容易地同甘共苦,但发展到一定程度反而容易出问题。因为这种过于亲近的关系使得人情关系过浓,很多制度不能很好得以落实,而人为地践踏了企业的管理制度。希望家族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创建人的梦想,但是随着企业规模的日益扩大以及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家族企业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会阻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那么在管理中如何摆脱其困境就至关重要,本人结合自己在家族企业工作中的体会浅谈如何实现家族企业的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家族企业人情关系人才培养产品技术企业制度 家族企业是一种历史久远的企业组织形式。由于具有家企合一特征,在企业创业阶段,企业具有较强的亲和力、极低的监督成本和明显的竞争优势。根据美国艾迪思研究所伊查克·艾迪思(Ichak Adizes)博士的企业生命周期理论,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是指家族企业在已选择和未来发展的领域中,根据企业环境的变化,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全面加强企业持续发展能力建设,有效解决家族企业在生命周期的现阶段——学步期向青春期转化及青春期阶段所面临的非可持续发展问题,实现企业的“蜕变”过程,进入盛年期和稳定期,并不断走向成熟,获得新的生命和成长。但是对于家族企业来说,创业的成功并不能保证企业能够实现持续的发展和持续的成功。随着企业规模的日益扩大以及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家族企业运营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与企业可持续发展间的矛盾就逐渐暴露出来了。 一.制约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其原因 (一)经营者文化素质偏低,决策缺乏科学性、民主性 家族企业通常是大股东说了算,这对企业的科学、民主决策非常不利。大股东的思路毕竟很有限;再者说实话,现在温州市绝大部分家族企业的大股东年龄约40岁左右,他们的文化素质较低、知识匮乏、经营理念陈旧落后,不能够主动和快速地掌握现代企业的管理理念。在创业初期,主要靠敢于冒险的精神和经验闯市场。但是,随着企

如何解决好家族企业的公司治理

如何解决好家族企业的公司治理,是值得探讨的一个问题。 首先,必须建立完善家族企业治理委员会,代替股东会(适用于没有真正企业化管理运营的家族企业) 家族企业一定要有一个家族委员会,在这个委员会上把家族内部有关企业发展计划和家族发展计划之间的一些矛盾以及家族成员内部的一些分歧解决好。有股权又在公司工作、有股权但不在公司工作、没有股权但在公司工作以及没有股权也不在公司工作的四类家族成员之间,在有关分红、投资决策等等方面会存在剧烈的矛盾。 在家族委员会上,处理好家庭消费和企业积累之间的矛盾,以及企业投资方向确定问题,形成一个一致的意见,通过正式的渠道传递到企业中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和化解家庭政治对企业运作的影响。 第二,避免一言堂形态,打破独裁主义框架 解决好公司治理问题,既能有效地防止家族企业因内部矛盾和内部政治而垮台,也能为家族企业建立和实施一个有效的战略计划、赢取长期可持续竞争优势做出贡献。 引入一些专业咨询公司,给家族企业进行企业化管理运营建议和改造,完善企业的民主机制,打破一言堂,消除独裁主义意识。 建立一个家族成员、职业经理人和独立董事各占1/3比例的董事会,使董事会成为有关企业重大问题的集体自由讨论和决策场所,可以帮助家族企业的所有权人和经理人之间建立和发展信任关系,并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家族企业所有权人和经理人相互之间承诺的实现。董事会在提高家族企业战略决策能力和提高管理决策质量,以及家族企业接班人培养等等方面都能发挥有效的作用。董事会成员可以为家族企业的下一代提供家族企业之外的工作和生活经验、关系网络,充当下一代事业发展的导师等等。 第三,全面实施制度管人,制度管企业的运营机制

家族企业管理问题分析

企业管理机制是指企业管理活动内在的管理要素有机组合过程中发挥作用的过程和方式。在企业管理活动中,人、财、物、信息、技术等诸要素是管理的主要对象,其中人的因素是最活跃和最积极的因素。另外,还存在共同劳动中所形成的责、权、利等三种生产关系要素,其中“责”处于中心的首要地位,权是第二位,利是第三位 企业管理机制的内容 (1)约束机制 (2)激励机制 (3)流动机制 (4)效率与公平机制 (5)资本扩张机制 约束机制是指在有机组合企业管理的内在要素中,发挥调节、监督和控制等作用的过程和方式。比如,约束企业资源的适度使用。 激励机制是指在有机组合企业管理内在要素中,发挥激发、鼓励、支持、关怀等作用的过程和方式。通常,有多种形式的激励方式,包括理想激励、目标激励、物质激励、制度激励、精神激励等。其中,制度激励的内容包括民主管理制度、责任制度、信息沟通制度、思想政治工作制度、荣誉制度、人才开发制度等。 流动机制是指在有机组合企业管理内在要素中,通过市场流动发挥作用的过程和方式。比如建立企业员工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就业机制。 效率与公平机制是指企业管理活动从价值取向上必须注重经济效益提高,同时兼顾公平,避免两极分化。 资本扩张机制是指企业在短期内大量集聚资本,发挥跳跃式发展企业经营规模的作用和过程。企业只有形成规模效应,才能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1] 家族企业就是指资本或股份主要控制在一个家族手中,家族成员出任企业的主要领导职务的企业。美国学者克林?盖克尔西认为,判断某一企业是否是家族企业,不是看企业是否以家庭来命名,或者是否有好几位亲属在企业的最高领导机构里,而是看是否有家庭拥有所有权,一般是谁拥有股票以及拥有多少。这一定义强调企业所有权的归属。学者孙治本将是否拥有企业的经营权看作家族企业的本质特征。他认为,家族企业以经营权为核心,当一个家族或数个具有紧密联系的家族直接或间接掌握一个企业的经营权时,这个企业就是家族企业。 家族企业的发展现状 家族企业作为世界上最具普遍意义的企业组织形态,在世界经济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世界各国,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家族企业都在顽强的生长和发展着。美国学者克林·盖尔西克认为“即使最保守的估计也认为家庭所有或经营的企业在全世界企业中占65%到80%之间。

中国家族企业在路上 “父子型”发展最稳定

在路上,意味着奔跑,更意味着挑战。也许,家族企业的最大挑战就是能不能挑战自我,超越自我。 著名经济学家钟朋荣对中国的家族企业颇有研究,记者在采访他时,他对家族企业分析得头头是道。钟朋荣教授说,实际上中国的家族企业形态各不相同,千差万别,因此在讨论家族企业时,绝不能一概而论。根据他多年的研究,主要有这几种形态: 夫妻型。最初开夫妻店起家。经营规模不大时,夫妻俩不分主次,两人吃苦耐劳,相互提携,相互支撑。但是经营规模大了或者说企业做大了,如果以丈夫为主,妻子辅助,一般说来,稳定性较强;如果妻子唱大戏,丈夫是配角,能否稳定就很难说了。当记者追问原因何在时,钟朋荣教授回答道,可能与“男主外,女主内”的中国传统文化有关。他特意举了一个例子,某著名民营企业因为妻子是董事长,大权在握,在外频频亮相,时间一久,作为总经理的丈夫顿生醋意,心里不是滋味,于是,俩人产生了纠葛和矛盾,以致要闹离婚。因此,钟朋荣建议,如果碰到这种情形,夫妻俩最好分开经营,以免产生不必要的磨擦。 兄弟型。兄弟合伙一起闯天下时,彼此不分,团结一致,可以不计较得失,联合起来抵御外在风险。但一旦事业做大了,兄弟之间常常会产生裂痕和矛盾,谁是头号功臣,谁应该做第一把交椅,很容易成为一个解不开的死结,弄不好会伤了兄弟义气。当初,希望集团做大后,刘永好、刘永行等四兄弟开始有了裂缝,好在他们四兄弟很快找到了解决矛盾的方法,就是将企业分拆,刘永好、刘永行四兄弟各分出一块企业,这样,将问题消灭在萌芽之中,不仅没有对希望集团造成灾难性的后果,而且还进一步拓展了各自的事业。钟朋荣认为,解决兄弟型企业问题的最好办法是兄弟每人各做一块,让市场来证明他们的能力和才干。姊妹型也是这样。 父子型。这是一种最稳定的家族结构。据调查,如民企“第二代”目前大都没有碰到什么家族人为障碍,如安踏(福建)鞋业有限公司总经理丁志忠、浙江横店集团总裁徐文荣、福建七匹狼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周少雄、方太公司总经理茅忠群,这批少帅正满面春风,施展自己的远大抱负。去年,山西海鑫钢铁集团掌门人李海仓突然身亡,这一突发事件使得媒体对海鑫的继承人猜测不已。让人们大跌眼镜的是,海鑫的继承人不是已在公司高层的李海仓兄弟,而是他的儿子,一个在海外读书年仅二十二岁的李兆会。这个重大决定是由李海仓年迈的老父亲拍板的。当时,媒体大哗,并发出疑问:一个毛头小子能够执掌拥有四十多亿资产的“钢铁帝国”吗?然后,事实却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不可思议。钟朋荣教授认为,尽管目前还看不出李兆会能否当好少帅,但他认为,这是海鑫最佳选择,至少在短时期内,不会引起家族内部震荡,维持了家族内部利益平衡。父子型之所以是一种较为稳定的结构,主要原因是,中国有“子承父业”的悠久传统,在人们眼里,包括在家族内部也是一种天经地义的事情,较少有什么非议,在伦理上也保证了父子型的稳定性。 至于父女型,钟朋荣教授说,女儿能否支撑家业是一个重要因素。还有女婿的所作所为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这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中国的家族企业仍在路上。 有专家认为,民企第一代创业者受时代局限,要在政治和经济之间、在现代与传统之间走钢丝。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加快,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市场竞争的规范化程度提高,民企成长的基本矛盾已经转变,不再是政府与市场的博弈,而是全球化市场中本土化力量与国际化力量的较量。新的矛盾使“民企二代”注重现代公司发展战略,时常把与世界接轨挂在嘴边,开始依靠品牌与,创造出适合世界的产品,攫取“第二桶金”。 近些年,“民企二代”们不断在国内外市场显露出与父辈不同的锋芒和朝气。丁志忠1999年出任安踏(福建)鞋业有限公司总经理伊始,与公司高层一起做出决定:在晋江民企中率先聘请乒乓球世界冠军孔令辉出任安踏形象代言人。第一个主题为“我选择,我喜欢”的形象广告在中央电视台一播出,在国内消费者中引起很大反响,使安踏迅速赢得很高的认知度。老一代喜欢银行贷款,“民企二代少管家”则偏爱资本市场。他们正试图通过借力资本市场,加快股份制改造,实现,促进经营风格的全面转型,接轨现代企业制度。 浙江横店集团总裁徐文荣履新后在证券市场频频出招。2001年8月,横店系正式入主青岛东方,目的是为了整合旗下的医药化工产业——这是横店集团若干产业中一个主要产业。2001

中小型家族企业管理模式转型的困境与对策研究[论文+开题+综述]

开题报告
工商管理 中小型家族企业管理模式转型中困境与对策的研究
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对于家族企业的研究以美国最为成熟,其他发达国家的研究尚处于幼稚阶
段,从 1996 年开始,法国、意大利、德国和澳大利亚等国研究机构和学者家族 企业的研究文献开始呈明显上升趋势;而且西方的家族企业研究在理论体系方面 已相当完善,实证研究方法在 1999 年后更成为家族企业研究的主导方法;并且 西方家族企业的研究热潮开始向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延伸,如欠发达地区的学者对 印度、西亚与东南亚地区、华人家族企业以及转轨经济国家(俄罗斯)的研究开 始出现在西方权威的家族企业研究文献上,当前尤以印度家族企业的研究最为集 中。
无论从经济转轨国家角度、还是从华人家族企业的影响力角度看,中国的家 族企业研究应该在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但是国内家族企业的研究十分散乱,缺 乏系统化的理论支撑,甚至许多学者陷入家族企业变个发展方向的争论。
国内家族企业的研究开始进入一个上升期,目前主要研究论文基本出现在 《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社会学研究》、《管理世界》、《中国工业经济》、 《改革》等重要的核心期刊。而研究的领域主要集中在职业经理人与家族企业发 展、信任与家族企业成长、家族企业继承问题、转轨经济模式下的中国家族企业 成长等四大块以及其他研究。
虽然国内研究形势一片大好,但是其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主要的问题和空白。 首先,在研究过程中简单的将港台地区和海外华人家族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套用 在中国大陆的家族企业上,这样使得对中国大陆家族企业发展特征的了解陷入了 空白状态,尤其是中小型家族企业。其次,研究过程中忽略了中国经济转轨对中 国大陆家族企业形成的影响,这是国内研究家族企业的一个通病,有的套用海外 华人,有的只是套用西方社会科学和经济学模型,这两种取向都是要不得的。再 者,就是混乱的创新。比如“家族理性”概念的提出。上述的研究缺陷主要受制 于中国家族企业刚刚起步的基本国情,导致国内学者一些研究的误差,也是可以
I

我国家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一)

我国家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一)论文关键词]家族企业人才人力资源管理论文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家族企业获得了飞速的发展,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但是,家族企业管理制度的弊端显现出来,尤其是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由于受内外有别的家族文化的影响,造成企业在选人、用人、留人方面滞后于企业的发展,本文通过对其原因分析的基础上,以期提出相应得对策措施。 家族企业是指企业所以权主要由家族成员控制,领导层的核心位置由同一家族成员出任,并直接或间接掌握企业的经营权的企业。 一、我国家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人力资源管理观念落后 家族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缺乏认识,观念是行动的先导,意识是用人的前提。大多数家族企业受传统人事管理影响深刻,不能轻易摆脱传统观念束缚,把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等同于人事行政管理部门,把人力资源管理等同于人事管理。对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和方法缺乏系统培训和学习,管理方式仍然停留在“人”和“事”的琐碎事务上;把员工看成是企业的成本负担,缺乏长远的开发和培训意识。 (二)人力资源管理的随意性 家族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缺乏科学预测和长远的战略规划,不能形成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在员工任用上任人唯亲,采取家族式的经验管理和伦理管理;对员工缺乏系统的规划使用和开发体系,对创

业元老缺乏有效的安置和使用,没有有效的培训计划和时间规划,不健全的激励机制和不健全企业文化,导致人才流动频繁和人才流失严重。 (三)人力资源激励不足 如果要使一个企业的人力资源发挥最大的效力,那么就要给员工提供足够的激励,激励包括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在大多数家族企业中,企业的利润是按资金投入的比例分配的,员工无权分配企业的剩余价值,他们只有工资,这样就不能充分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即使有的管理人员比较得企业主的器重,也就是多得些奖金,缺乏精神激励。 (四)人力资源开发不足 在家族企业中存在重血缘、轻外人的培训模式主要是受业主狭隘的用人理念造成的,家族血缘关系和信任心理,使业主认为家族员工是自己人,把培训的精力和资本花在自己人身上“肥水不流外人田”。重利用、轻投入的培训模式是家族企业倾向于直接利用“现成”的人力资源,不愿意、不舍得对人力资源进行时间和资金上进行培训投入。 (五)优秀人才流失严重 家族企业的任人唯亲而非任人唯贤,家族企业的关键权力均为家族组织的核心成员把持,家族掌握了对企业的绝对控制权,人力资本主要在家族内部封闭运作、体内循环,外部人才被排斥在这个封闭运作圈之外,很难融入企业的运作体系中去。即使进入核心管理层,其

中国家族企业现状及问题

家族式企业定义 什么是家族式企业?国际上有很多定义,家庭企业基本上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 ◆由某一个家族控制企业的全部或大部分的股权; ◆家族控制着企业重大问题的决策权; ◆企业所有重要的职务都由家族成员担任。 人们把具有这种特征的企业都称为家族式企业。 2.泛家族式企业 还有一种企业叫泛家族式企业,它是由乡党、同学组成的企业。同时,有明显派系、圈子的国有企业,也是一种泛家族式企业。 家族式企业的类型 1.纯粹的家族式企业 这种家族式企业从老板到管理者再到员工,全都是一家人。这种企业是最纯粹的家族式企业。这种家族式企业一般规模非常小,通常称之为作坊。 2.传统的家族式企业 传统的家族式企业是由家族长来控制大权,关键的岗位基本都是由家族成员来担当的,外来人员只能处于非重要的岗位。 3.现代的家族式企业 现代的家族式企业是家族持所有权,而将经营权交给有能力的家族或非家族成员。也就是说,家族持有所有权、股权,但是经营权不一定是家族成员。如果家族成员有能力,就由家族成员来担当管理职责;如果家族成员没有这种能力,就把它交给有能力的非家族成员。这是现代化家族企业的一种趋势,很多大型的国际级的家族式企业,基本上都在走这样的道路。而走这条路的关键,就是所有权和经营权必须剥离。 家族式企业的特性 ◆股权完全集中在家族成员手中; ◆权力高度集中在家族家长手中; ◆家族成员在企业担任重要职务; ◆七大姑八大姨远近亲戚闹喳喳; ◆董事长总经理文化即企业文化。 总之,家就是企业,企业就是家;家长的文化就是企业的文化,企业具有非常鲜明的个人特色。 家族式企业的优势 1.决策效率高 家族式企业创业初期成员间信任程度高,家长的权威使公司决策速度快,沟通成本低,决策执行有力。 2.工作效率高 有关专家曾做过一个调研,发现在中国的一些国有企业中,员工每天大约只有15%的时间在为公司创造效益,20%~25%的时间在等待工作,20%的时间无所事事,20%的时间在做损害公司的事情,但这种情况在家族式企业中绝难发生。 根据有关部门的统计,一些国有企业的员工往往只发挥了大约15%的能力,而家族式企业的个人潜力往往可以发挥到80%~90%,甚至达到120%,这是非家族式企业永远都无法企及的,这也正是家族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奉献精神强

2013中国家族企业调查报告

福布斯中文版连续第四年对中国上市家族企业进行调查。走向前台接班的二代人数出现明显飞跃,交接班进入高发期。多数中国家族企业正同时面临交接班与产业转型两大挑战。由于经济低迷等原因,由二代接管的企业经营业绩普遍不如由一代掌控的企业。新希望蝉联A股最大的100家上市家族企业榜首。国美电器蝉联香港上市的50家最大的中国内地家族企业榜首。尽管仍然以一代为主的大陆家族企业的业绩优于台湾家族企业,但台湾家族企业的传承优于大陆家族企业。 2013年9月,上海《福布斯》中文版发布“中国现代家族企业调查报告”。调查范围包括沪深两地上市的民营家族企业、港交所上市的内地民营家族企业,以及由台湾董事学会提供的台湾地区上市柜家族企业。这也是福布斯中文版连续第四年对中国上市家族企业进行调查。 中国越来越多家族企业的发展,遇到了交接班、经济增长放缓以及产业转型升级三重挑战,如何在顺利交接班的同时,应对危机与波动的风险,实现企业的持续成长,已经成为当下中国家族企业面临的“时代课题”。 我们所认定的家族企业是企业所有权或控制权归家族所有,以及至少有两名或以上的家族成员在实际参与经营管理的企业。“所有权”强调,企业实际控制权属于某个以血缘、姻亲关系为联结的家族所有;“家族”则强调,对于仅一人控股或无亲属关系的几人(无论是否为一致行动人)共同控股的、且无控股股东的亲属持股或任职的情况,也不将该企业视为属某个家族所有。 福布斯中文版还同时发布了A股最大的100家上市家族企业及在香港上市的50家最大的中国内地家族企业两份榜单。 截至2013年7月31日,共有2,470家A股上市公司,其中1,039家为国有公司,1,431家为民营公司,后者占比超过一半达到57.94%。通过统计,我们又将民营企业划分为家族企业和非家族企业,在统计中共有711家民营上市的家族企业,占比为49.7%。 由于区域发展及开放政策的不同,两岸三地的中国家族企业在行业发展、经营业绩及代际传承方面均有所差异;但其在企业文化、组织架构及思维价值观方面又存在极为相似的特性。随着近年来家族企业的传承与发展日益受到关注,代际交接班也正式进入热潮期。 尽管自去年年末开始A股IPO遭遇暂停,但从当年下半年的上市企业数量来看,家族企业在其中所占比例仍呈上升趋势,家族企业的整体数量和实力无疑是民营企业的重要支柱,但在经济疲软的环境下,已交由二代掌管的企业业绩普遍不如一代亲自掌舵的企业,对于目前交接班步入高峰期的企业而言,交班人和继任者都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相比之下,占台湾民营经济总市值70%的台湾地区家族企业已走过更久的发展历程,普遍已进入二至三代传承经营。在抵御危机与波动方面,家族企业的净利润率表现也较非家

欧美家族企业和中国家族企业的差别

欧美家族企业表现优秀中国的家族企业差在哪? ★世界经理人集团首席执行官丁海森 丁海森,先后就读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经济系和麻省理工学院(MIT)Sloan 管理学院,获得经济学和管理学硕士学位,参与创办世界品牌实验室(World Brand Lab),并当选为世界经济论坛(World Economic Forum) 2003年度“全球100位未来领袖”,现任世界经理人集团首席执行官。 未来5-10年是中国家族企业交接班的关键时期,一批50—60岁的富豪经过20年的拼搏,要逐步将公司移交给自己的儿女,然而,目前还看不出第二代的家族接班人中有光彩夺目的新人出现。 从世界范围来看,华尔街电讯(https://www.doczj.com/doc/5b17081085.html,)研究表明,全球67%的家族企业都将面临老一辈创业者或守业者对下一代的权力交接问题,一个全球性的家族企业“接班时代”已经到来,这可能是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财富迁移运动。 世界上最成功的一些企业就是从家族企业发展而来的,如福特、宝洁、摩托罗拉等,家族企业在现代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非常普遍,即使在美国,家族企业也是经济的主导力量:75%以上的企业属于家族企业,家族企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0%。 上述数据提出了一个让人深思的问题:到底是什么原因让欧美家族企业表现优秀?为何在亚洲,特别是中国,家族企业发展不起来呢? 我认为,首先,家族企业在当今的中国大陆,属于贬义词,感觉是和“小型企业”、“倒闭企业”、“侏儒企业”等不阳光的词语挂钩的;其次,许多中国人骨子里还是认为“官为上、商为下、学居中”;第三,引进外资在各地都有奖励,官员因此还可以被提拔,可是,谁听说过引进本土家族企业有奖励? 因此,无论是与国有企业、外资企业还是其它混合型企业相比,家族企业没有任何社会和舆论环境优势。 但家族企业在中国为何能取得短暂的成功? 首先是血浓于水的凝聚力、向心力。一个家族的人由于亲情血缘关系,比家族以外的人更容易相融;其次是高效的工作效率。在家族企业里,总有一个在家族中比较权威的人居于企业的最高位,对企业经营管理亲自掌握,所以,当企业决策时,家族成员会和企业最高管理者迅速形成统一的观点,决策过程比较简单,工作效率较高;第三,易于控制管理,保密程度高。由于家族成员居于重要的管理地位,家族利益和企业利益相一致,大家为着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所以在家族企业里各部门的关系容易协调,上令下达,易于控制管理。 我认为家族企业的生长要有一个健康的法制环境和文化环境。从法制环境来说,无论是欧美还是日本,它们的共同点在于,都有较为稳定的商业环境和保护私有财产的政策。尽管这些国家都有过很多战争或动乱,但这些家族企业还是在历史的剧变中幸存了下来。 此外,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培养良好的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德国有一批世界级的公司,这些公司除了有驰名世界的品牌外,还有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比如,宝马公司的文化理念是:“只有每一个人都知道自己的任务,才能目标一致”。奥迪公司是“竞争是从来不睡觉的。”西门子公司是“过去总是开头,挑战在后头”。德国强调依法治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长期形成的完备的法律体系,为德国企业建立诚信、守法的企业文化奠定了基础。同时,德国文化传统主张的博爱、平等、勤俭、节制等价值观念,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了德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