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平行检验记录(混凝土外观)

平行检验记录(混凝土外观)

平行检验记录(混凝土外观)

平行检验记录(混凝土外观)

混凝土试模、无侧限试模校验规程

混凝土试模校验规程 本规程适用于新的或使用中的混凝土试模校验。 1.总则 混凝土试模是用于按GB/T50081-2002测试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和GBJ82-85测试混凝土长期性和耐久性制作试件用模具。对试模定期检查,应根据试模的使用频率来决定,至少每半年检查一次。 2.技术要求 3.校验用标准器具: 3.1标准钢板直尺:量程300 mm。 3.2游标卡尺:量程300 mm,分度值0.02mm。 3.3塞尺:150mm。 3.4角度规:量程1800 ,分度值0.10 。 4.校验方法 4.1用感官检查,要符合2.1条的要求。 4.2用游标卡尺,测量每边长度及直径,其值应符合2.2条要求。 4.3用角度规测量各相邻面的角度,其值应符合2.3条要求。 4.4用钢板直尺、塞尺测量试模各内表面的平整度,其值应符合2.4条要求。 4.5校验结果评定 新的或使用中的试模必须全部符合2.1~2.4条的规定。

无侧限抗压强度试模校验规程 本规程适用于新的或使用中的无侧限抗压强度试模校验。 1.总则 无侧限抗压强度试模是用于按JTJ057-94测试无机结合料稳定土试件专用模具。对试模定期检查,应根据试模的使用频率来决定,至少每年检查一次。 2.技术要求 3.校验用标准器具: 3.1标准钢板直尺:量程500 mm。 3.2游标卡尺:量程300 mm,分度值0.02mm。 4.校验方法 4.1用感官检查,要符合2.1条的要求。 4.2用游标卡尺测量试模及垫块高度、内径,其值应符合2.2、2.3、2.5 条要求。 4.3校验结果评定 新的或使用中的试模必须全部符合2.1~2.5条的规定。

混凝土试模校验检验方法

混凝土试模校验/检验方法 一、技术要求 1、组成模腔的各平面应抛光,其不平度应不大于0.05mm。 2、承压面与相邻面的不垂直不应超过±0.5度。 3、模型的内部尺寸。 试模尺寸(mm)边长(mm) 100×100×100 100±0.2 150×150×150 150±0.2 200×200×200 200±0.4 100×100×300 100±0.2 300±0.4 100×100×400 100±0.2 400±0.4 150×150×550 150±0.2 550±0.4 φ150×150 φ150±0.2 150±0.2 70.7×70.7×70.7 70.7±0.2 校验项目及条件二、1、校验/检验项目 平整度。不)1(. (2)相邻面不垂直度。

(3)模腔各部尺寸。 2、校验/检验用器具 (1)万能角度尺。 (2)游标卡尺:量程300mm,分度值0.02mm。 (3)塞尺。 (4)钢直尺:量程300mm,分度值1mm。 三、校验/检验方法 1、新购试模按下述方法进行校验。 (1)用钢直尺和塞尺在各模型的两个垂直的方向上选择两个不同 部位测量模型内部表面的不平度,取算术平均值;准确至 0.01mm。 (2)用万能角度尺测量各种模型内部各相邻面的不垂直度。各相邻面选择不同部位测量两点,取算术平均值;准确至0.1度。 (3)用游标卡尺测量各种模型内部的尺寸,在每个方向上选择两个测点,取算术平均值;准确至0.1mm。 2、使用中的试模检验,用肉眼观测试模有无明显变形、锈蚀、组 合是否密贴。 四、校验结果处理 全部校验/检验项目均符合技术要求为合格。 五、校验周期、记录与证书 校验/检验周期为24个月,校验/检验记录格式见下表,校验/检验证书格式见附录Ⅰ。.

平行检查记录范本

平行检查记录(测量放线) 工程名称:编号: 检查时间年月日检查地点 检查方法检查部位 检查人员 检查依据《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12),图纸 检查记录 测量仪器及设备为???????????????????????????????????????????????????,测量仪器与设备□是/□否已校验,承包单位测量人员为???????????? ???????? 检查项目实际测量误差(mm) 建筑(构筑)物长度 建筑(构筑)物宽度 设计标高为 测量示意简图: 检查结论 经检查□是/□否符合设计和验收规范要求 处理记录 注:第一次工程定位依据,要有规划部门提供的红线坐标,及绝对高程点 平行检查记录(土方开挖) 工程名称:编号: 检查时间年月日检查地点 检查方法尺量、水平仪检查部位 检查人员 检查依据施工图及《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12)检查记录????????????????????????????????????????????????????????????? 主控项目: 检查项目允许偏差(mm)实测(mm) 底标高?? -50 长度(由设计中心线 向两边量)允许偏 宽度?

差+20,-5? 边坡为????? ??????,□符合/□不符合设计及验收规范要求 ?一般项目:? 1、表面平整度:规范规定20mm,实测为?mm、mm、?mm、mm、?mm,□符合/□不符合设计要求? ???2、基底土质为????????????????????????????,?□符合/□不符合勘察设计要求 检查结论 经检查□是/□否符合设计和验收规范要求 处理记录 平行检查记录(土方回填) 工程名称:编号: 检查时间年月日检查地点 检查方法尺量检查部位 检查人员 检查依据施工图及《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12)? 检查记录????????????????????????????????????????????????????????????? 主控项目: 回填土质击实试验编号为? 。 主控项目: 分层压实试验报告编号为?,???,?,□符合/□不符合设计要求。 ?一般项目: 回填土料为?,□符合/□不符合设计要求,运输距离为???????????km,分层厚度及含水量□符合/□不符合设计要求,表面平整度允许偏差20mm,现场实测 为:?? ??mm、??mm、???mm,□符合/□不符合验收规范要求。? 检查结论 经检查□是/□否符合设计和验收规范要求 处理记录 平行检查记录(模板安装) 工程名称:编号:检查时间年月日检查地点

混凝土及砂浆试模校验记录

混凝土及砂浆试模校验记录 一、技术要求 1、组成模腔的各平面应抛光,其不平度应不大于0.05mm。 2、承压面与相邻面的不垂直不应超过±0.5度。 3、模型的内部尺寸。 试模尺寸(mm)边长(mm) 100×100×100 100±0.2 150×150×150 150±0.2 200×200×200 200±0.4 100×100×300 100±0.2 300±0.4 100×100×400 100±0.2 400±0.4 150×150×550 150±0.2 550±0.4 φ150×150 φ150±0.2 150±0.2 70.7×70.7×70.7 70.7±0.2 二、校验项目及条件 1、校验/检验项目 (1)不平整度。 (2)相邻面不垂直度。

(3)模腔各部尺寸。 2、校验/检验用器具 (1)万能角度尺。 (2)游标卡尺:量程300mm,分度值0.02mm。 (3)塞尺。 (4)钢直尺:量程300mm,分度值1mm。 三、校验/检验方法 1、新购试模按下述方法进行校验。 (1)用钢直尺和塞尺在各模型的两个垂直的方向上选择两个不同 部位测量模型内部表面的不平度,取算术平均值;准确至 0.01mm。 (2)用万能角度尺测量各种模型内部各相邻面的不垂直度。 各相邻面选择不同部位测量两点,取算术平均值;准确至 0.1度。 (3)用游标卡尺测量各种模型内部的尺寸,在每个方向上 选择两个测点,取算术平均值;准确至0.1mm。 2、使用中的试模检验,用肉眼观测试模有无明显变形、锈蚀、组 合是否密贴。 四、校验结果处理 全部校验/检验项目均符合技术要求为合格。

混凝土浇筑检查记录表(商品混凝土)

混凝土浇筑记录表(商品混凝土)工程名称:编号: 混凝土浇筑时间:年月日时至年月日时

施工单位:监理单位: 年月日 旁站监理记录填写要点 (主体结构砼浇捣) 1、气候:晴、雨、气温(平均气温) 2、部位或工序:平面位置(轴线区间)、楼层(或标高) 构件名称:柱、剪力墙、梁、板等砼浇捣。 3、施工情况 (1)砼强度等级:浇筑砼量立方米 (2)砼供应方式:商品砼(或现场搅拌砼) (3)使用的机械设备:泵送砼(或塔吊料斗)、振动棒台数:台 (4)施工人数:浇捣人,看钢筋、模板人。 4、监理情况:全过程旁站监理 (1)检查砼配合比通知单及送料单; (2)检查记录现场质检员或岗位工长值班人,姓名:___ (3)检查浇捣方法:符合施工方案要求,浇捣良好(或有问题); (4)观察浇捣过程中钢筋位置,模板变形情况; (5)随机见证取样做砼试块___组; (6)观察砼和易性,抽捡砼塌落度为___mm,严禁现场加水; (7)到商砼搅拌站抽查电脑配比单___份; (8)现场搅拌时,抽查砼配料计量情况,记录实测水泥、砂、石、水及外加剂重量。 5、发现问题(特别是下雨、停电等情况下施工缝的处理)。 (1)砼配合比与设计配合比不符; (2)发现钢筋位置偏移过大或楼面钢筋踩塌严重或某处砼保护层厚度控制不好; (3)发现有胀模、漏浆现象; (4)砼浇捣顺序不连续,新旧砼连接不好;接搓处杂物未清理干净;砼振捣顺序不好,某处振捣力度不够,可能出现漏振; (5)砼太稀或太干,影响浇筑或堵管; (6)浇捣过程中遇大雨,防雨措施不力,造成砼泥浆流淌。

6、处理意见 及时通知现场质检员___,值班人员___。或带班人,采取措施,整改到位。或书面通知项目部整改。

混凝土坍落度平行检验记录

混凝土坍落度平行检验记录 1、检验方法:用坍落度检测器和钢尺量测检查。 2、检验数量:施工单位应对每车预拌混凝土坍落度进行检查,监理单位至少每10车随机抽取1次平行检验,且不少于1次。 3、检验时间:混凝土搅拌车到达浇筑现场,浇筑前。 4、本表可用于施工单位自检或监理单位平行检验混凝土坍落度使用。用于施工单位自检时,监理单位可不签字;用于监理平行检验时,检查人由监理员签字。 5、现场检测坍落度与厂家配合比坍落度差距较大时应及时通知混凝土厂家调整。

钢筋外观质量平行检验记录

1、钢筋进场后,外观质量检测应在监理单位的见证下进行。除本表格外,检测结果同时应在监理见证记录中予以体现。 2、检验频率:以同牌号、同炉号、同规格、同交货状态的钢筋,每60t 为一批,60t 的按每30t 一批,不足30t 以一批计,每批抽检1次。 3、钢筋重量偏差的测定: (1)测量钢筋重量偏差时,试样应从不同根钢筋上截取,数量不少于5支。每支试验长度不小于500mm 。长度应逐支测量,精确到1mm 。测量试样总重量时,应精确到不大于总重量的1%。 (2)用钢丝刷清除钢筋试样表面杂物后,称取试样总重量。用下式计算钢筋实际重量和理论重量的偏差(%): 100理论重量 试样总长度) 理论重量试样总长度(试样实际总重量)%重量偏差(???-= 4、外观质量:钢筋应平直、无损伤,钢筋表面不得有裂纹、起皮、油污、颗粒状或片状锈蚀等。根据检测结果在相应栏内填“有”或“无”,平直栏直接填“平直”或“弯曲”。 5、产品标牌上的标识炉批号应与质量保证书上一致,并做好记录。当不一致时,应查明材料来源,否则应退货。 6、当钢筋表面存在裂纹、起皮应退货;若存在损伤、不平直应剔出退货;存在油污应清理干净;存在颗粒状或片状老锈应除尽,若影响截面尺寸,应降级处理。 7、外观检查合格后,应及时见证取样送有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力学性能检测,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 (3)钢筋理论重量可见下表:

混凝土拆模时间-规范专业讲解

混凝土拆模时间规范专业讲解 1.拆模时间依据 1、梁、板模板的拆模时间依据:同条件混凝土试块试压强度 2、柱、墙模板的拆模时间为混凝土达到终凝后、拆模不影响混凝土质量为宜。 2.底模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要求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4.3.1 规定,拆除底模和支架时的混凝土强度要求: 1、板A:构件跨度不大于2米,要求达到设计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的百分率应不小于50%;B:构件跨度在区间(2m,8m]的,要求上述值不小于75%;C:对于构件跨度大于8米的,要求达到100% 2、梁、拱、壳A:跨度不大于8米的构件要求达到75%以上的百分率;B:跨度大于8米的构件,要求强度达到100% 3、悬臂构件,均要求设计强度达到100%。 侧模拆除的混凝土强度应保证其混凝土表面和棱角不受损伤 3.拆模时间一般是多少天? (1)混凝土侧模拆模时间一般只要保证表面及棱角不因拆模而受到损伤就可以了,一般情况下混凝土浇筑完一天后就可以拆了,从实际情况来看也是尽早拆拆模效果比较好。 (2)底模就根据GB50204-2002中的要求。一般来说在混凝土施工时现场留置同条件拆模试块,在估计时间差不多时进行试压,试压达到要求

后经监理同意后进行拆除(因为需要填报拆模检验批,里面有拆模强度一项,要求填的就是拆模试块强度)。 (3)拆模时间 柱、墙、梁不做支撑的侧模:12小时 单向版(净跨距里3-6M,活载重不大于静载重):7D 单向版(净跨距里3-6M,活载重大于静载重):4D 单向版(净跨距里6M,活载重不大于静载重):10D 单向版(净跨距里6M,活载重大于静载重):7D 梁底模(净跨距里3-6M,活载重不大于静载重):14D 梁底模(净跨距里3-6M,活载重不大于静载重):7D 梁底模(净跨距里6M,活载重不大于静载重):21D 梁底模(净跨距里6M,活载重大于静载重):14D 混凝土拆模强度的时间控制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第4.3.1条规定:底模及其支架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混凝土强度应符合下表规定: 构件类型构件跨度(m) 达到设计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f cu , k ) 的百分率(%) 板≤2 ≥50 >2,≤8 ≥75 >8 ≥100 梁、拱、壳≤8 ≥75 >8 ≥100 悬臂构 件≥100 如何科学地确定达到上述拆模强度所需的时间, 是日常施工中经常遇到的难题, 长期以来一直未得到很好解决, 这使生产进度安排、质量控制造成极大盲目性; 尽管《规范》要求制作同条件养护试块强度作为拆模的依据, 但目前试块的养护很不规范, 虚假因素较

混凝土试模校验方法

混凝土试模校验方法 本方法适用于新购和使用中以及检修后的混凝土试模的校验。 1技术要求 1.1内表面应平整光滑,不得有砂眼或缺陷、裂纹及划痕。 1.2内部尺寸误差不得大于公称尺寸的±0.2%。 1.3相邻面夹角为90°±0.3°。 1.4连接面缝隙不得大于0.2mm。 1.5内表面平整度100mm不大于0.04mm。 2校验项目及条件 2.1校验项目 2.1.1不平整度 2.1.2相邻面不垂直度 2.1.3内部尺寸 2.2校验用器具。 2.2.1万能角度尺。 2.2.2游标卡尺:量程300mm,分度值0.02mm。 2.2.3塞尺。 2.2.4钢直尺:量程300mm,分度值lmm。 3校验方法 3.1用钢直尺和塞尺在各试模的两个垂直的方向上选择两个不同部位测量试模内部表 面的不平整度,取算术平均值;准确至0.01mm。 3.2用万能角度尺测量各试模内部各相邻面的不垂直度。各相邻面选择不同部位测量两 点,取算术平均值:准确至0.1°。 3.3用游标卡尺测量各试模内部的尺寸,在每个方向上选择两个测点,取算术平均值; 准确至0.1mm。 4 校验结果处理 全部校验项目均符合技术要求为合格。 4校验周期 校验周期为3个月。 5校验记录

混凝土试模校验记录 送校单位:仪器编号:校验编号: 项目校验数据结果 外观内表面是否平整光滑、有砂眼、裂纹、划痕 不平整度 垂直度 内部尺寸 校验结论: 校验员:核验员: 校验日期:年月日 混凝土坍落度筒校验方法 本方法适用于新购和使用中以及检修后的混凝土坍落度筒的校验。 1技术要求

1.1坍落度筒应为薄钢板或其他金属制成的圆台形筒。内壁光滑、无凹凸部位。 1.2坍落度筒筒外上端三分之二高处应安两个把手,下端应有脚踏板。 1.3坍落度筒的内部尺寸为: 底部内径(200±2)mm 顶部内径(100±2)mm 高度(300±2)mm 筒壁厚度不小于1.5mm 1.4钢制捣棒直径16mm,长(600±5.0)mm,表面光滑,端头应磨圆。 2校验项目及条件 2.1校验项目 2.1.1外观检查 2.1.2筒各部位尺寸检查 2.2校验用器具 2.2.1游标卡尺:量程300mm,分度值0.02mm。 2.2.2钢直尺:500mm,分度值1mm。 2.2.3直角尺。 3校验方法 3.1目测检查内壁是否光滑,有无凹凸部位。 3.2用钢直尺测量两个把手是否在筒外上端三分之二高度处。测量捣棒长度。 3.3用游标卡尺测量筒壁厚度及捣棒直径,测量筒底及顶部内径和高度尺寸,各部位应 测量3点,取平均值,准确至1mm。 4校验结果处理 全部校验项目均符合技术要求为合格。 5校验周期 校验周期为6个月。 6校验记录

平行检查记录范本

工程名称:编号: 检查时间年月日检查地点 检查方法检查部位 检查人员 检查依据《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12),图纸 检查记录 测量仪器及设备为,测量仪器与设备□是/□否已校验,承包单位测量人员为 检查项目实际测量误差(mm) 建筑(构筑)物长度 建筑(构筑)物宽度 设计标高为 测量示意简图: 检查结论 经检查□是/□否符合设计和验收规范要求 处理记录 注:第一次工程定位依据,要有规划部门提供的红线坐标,及绝对高程点

工程名称:编号: 检查时间年月日检查地点 检查方法尺量、水平仪检查部位 检查人员 检查依据施工图及《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12)检查记录 主控项目: 检查项目允许偏差(mm)实测(mm) 底标高-50 长度(由设计中心线 向两边量)允许偏 宽度 差+20,-5 边坡为,□符合/□不符合设计及验收规范要求 一般项目: 1、表面平整度:规范规定20mm,实测为 mm、mm、 mm、mm、 mm,□符合/□不符合设计要求 2、基底土质为,□符合/□不符合勘察设计要求 检查结论 经检查□是/□否符合设计和验收规范要求 处理记录

工程名称:编号: 检查时间年月日检查地点 检查方法尺量检查部位 检查人员 检查依据施工图及《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12)检查记录 主控项目: 回填土质击实试验编号为。 主控项目: 分层压实试验报告编号为,,,□符合/□不符合设计要求。 一般项目: 回填土料为,□符合/□不符合设计要求,运输距离为 km,分层厚度及含水量□符合/□不符合设计要求,表面平整度允许偏差20mm,现场实测 为: mm、 mm、 mm,□符合/□不符合验收规范要求。 检查结论 经检查□是/□否符合设计和验收规范要求 处理记录

混凝土试模校验方法

.. 混凝土试模校验方法 本方法适用于新购和使用中以及检修后的混凝土试模的校验。 1技术要求 1.1内表面应平整光滑,不得有砂眼或缺陷、裂纹及划痕。 1.2内部尺寸误差不得大于公称尺寸的±0.2%。 1.3相邻面夹角为90°±0.3°。 1.4连接面缝隙不得大于0.2mm。 1.5内表面平整度100mm不大于0.04mm。 校验项目及条件2 2.1校验项目2.1.1不平整度2.1.2相邻面不垂直度2.1.3内部尺寸校验用器具。2.2 万能角度尺。2.2.1。0.02mm游标卡尺:量程300mm,分度值2.2.2塞尺。2.2.3 。300mm,分度值lmm2.2.4钢直尺:量程3校验方法 3.1用钢直尺和塞尺在各试模的两个垂直的方向上选择两个不同部位测量试模内部表面的不平整度,取算术平均值;准确至0.01mm。 3.2用万能角度尺测量各试模内部各相邻面的不垂直度。各相邻面选择不同部位测量两点,取算术平均值:准确至0.1°。 3.3用游标卡尺测量各试模内部的尺寸,在每个方向上选择两个测点,取算术平均值;准确至0.1mm。 4 校验结果处理 全部校验项目均符合技术要求为合格。 4校验周期 校验周期为3个月。 校验记录5 专业资料 .. 混凝土试模校验记录

混凝土坍落度筒校验方法 本方法适用于新购和使用中以及检修后的混凝土坍落度筒的校验。 1技术要求 专业资料 .. 1.1坍落度筒应为薄钢板或其他金属制成的圆台形筒。内壁光滑、无凹凸部位。 1.2坍落度筒筒外上端三分之二高处应安两个把手,下端应有脚踏板。 1.3坍落度筒的内部尺寸为: 底部内径(200±2)mm 顶部内径(100±2)mm 高度(300±2)mm 筒壁厚度不小于1.5mm 1.4钢制捣棒直径16mm,长(600±5.0)mm,表面光滑,端头应磨圆。 2校验项目及条件 2.1校验项目 2.1.1外观检查

混凝土坍落度平行检验记录(实验室)

混凝土坍落度平行检验记录

说明: 1、检验方法:用坍落度检测器和钢尺量测检查。 2、检验数量:施工单位应对每车预拌混凝土坍落度进行检查,监理单位至少每10车随机抽取1次平行检验,且不少于1次。 3、检验时间:混凝土搅拌车到达浇筑现场,浇筑前。 4、本表可用于施工单位自检或监理单位平行检验混凝土坍落度使用。用于施工单位自检时,监理单位可不签字;用于监理平行检验时,检查人由监理员签字。 5、现场检测坍落度与厂家配合比坍落度差距较大时应及时通知混凝土厂家调整。 钢筋外观质量平行检验记录

说明: 1、钢筋进场后,外观质量检测应在监理单位的见证下进行。除本表格外,检测结果同时应在监理见证记录中予以体现。 2、检验频率:以同牌号、同炉号、同规格、同交货状态的钢筋,每60t为一批,60t的按每30t一批,不足30t以一批计,每批抽检1次。 3、钢筋重量偏差的测定: (1)测量钢筋重量偏差时,试样应从不同根钢筋上截取,数量不少于5支。每支试验长度不小于500mm。长度应逐支测量,精确到1mm。测量试样总重量时,应精确到不大于总重量的1%。

(2)用钢丝刷清除钢筋试样表面杂物后,称取试样总重量。用下式计算钢筋实际重量和理论重量的偏差(%): 100理论重量 试样总长度) 理论重量试样总长度(试样实际总重量)%重量偏差(???-= 4、外观质量:钢筋应平直、无损伤,钢筋表面不得有裂纹、起皮、油污、颗粒状或片状锈蚀等。根据检测结果在相应栏内填“有”或“无”,平直栏直接填“平直”或“弯曲”。 5、产品标牌上的标识炉批号应与质量保证书上一致,并做好记录。当不一致时,应查明材料来源,否则应退货。 6、当钢筋表面存在裂纹、起皮应退货;若存在损伤、不平直应剔出退货;存在油污应清理干 净;存在颗粒状或片状老锈应除尽,若影响截面尺寸,应降级处理。 7、外观检查合格后,应及时见证取样送有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力学性能检测,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 (3)钢筋理论重量可见下表:

模板拆除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54428

模板拆除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 GB50204—2002 (Ⅲ) 010601□□ 说明:1、主控项目:①底模及其支架拆除时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或下表规定。检查同条件试件试验报告。②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构件侧模在预应力张拉前拆除,底模拆除时间应符合设计方案,并不得在结构构件建立预应力前拆除。③后浇带模板的拆除和支顶应按施工技术方案执行。对照技术方案观察检查。2、一般项目:①侧模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应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受损伤。观察检查。②模板拆除时,不应对楼层形成冲击荷载,拆除的模板和支架宜分散堆放并及时清运。

按拆模方案观察检查。 模板拆除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 GB50204—2002 (Ⅲ)010601□□

说明:1、主控项目:①底模及其支架拆除时混凝土强度Array应符合设计要求,或下表规定。检查同条件试件试验报 告。②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构件侧模在预应力张拉 前拆除,底模拆除时间应符合设计方案,并不得在结构 构件建立预应力前拆除。③后浇带模板的拆除和支顶应 按施工技术方案执行。对照技术方案观察检查。2、一般 项目:①侧模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应能保证其表面及棱 角不受损伤。观察检查。②模板拆除时,不应对楼层形 成冲击荷载,拆除的模板和支架宜分散堆放并及时清运。 按拆模方案观察检查。 模板拆除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 GB50204—2002 (Ⅲ)010601□□

说明:1、主控项目:①底模及其支架拆除时混凝土强度Array应符合设计要求,或下表规定。检查同条件试件试验报 告。②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构件侧模在预应力张拉 前拆除,底模拆除时间应符合设计方案,并不得在结构 构件建立预应力前拆除。③后浇带模板的拆除和支顶应 按施工技术方案执行。对照技术方案观察检查。2、一般 项目:①侧模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应能保证其表面及棱 角不受损伤。观察检查。②模板拆除时,不应对楼层形 成冲击荷载,拆除的模板和支架宜分散堆放并及时清运。 按拆模方案观察检查。 模板拆除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 GB50204—2002 (Ⅲ)010601□□

平行检查记录表.doc

监理工程师平行检查记录表(1) 工程名称:蓝湾半岛二期编号: 注:平行检查一项目监理机构利用一定的检查或检测手段,在承包单位自检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比例独立进行检查或检测的活动。 监理工程师平行检查记录表(2) 工程名称:蓝湾半岛二期编号:

定的比例独立 监理工程师平行检查记录表(3)工程名称:蓝湾半岛二期编号:

注:平行检查一项目监理机构利用一定的检查或检测手段,在承包单位自检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比例独立进行检查或检测的活动。 监理工程师平行检查记录表(4) 工程名称:蓝湾半岛二期编号:

注:平行检查一项目监理机构利用一定的检查或检测手段,在承包单位自检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比例独立进行检查或检测的活动。 监理工程师平行检查记录表(5) 工程名称:蓝湾半岛二期编号:

注:平行检查一项目监理机构利用一定的检查或检测手段,在承包单位自检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比例独立进行检查或检测的活动。 监理工程师平行检查记录表(6) 工程名称:蓝湾半岛二期编号:

注:1)普通抹灰,本表第3项阴角方正可不检查;2)顶棚抹灰,本表第2项表面平整度可不检查,但应平顺。3)平行检查一项目监理机构利用一定的检查或检测手段,在承包单位自检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比例独立进行检查或检测的活动。 一般抹灰工程 4-2-1 本节适用于石灰砂浆、水泥砂浆、水泥混合砂浆、聚合物水泥砂浆和麻刀石灰、纸筋石灰、石膏灰等一般抹灰工程的质量验收。一般抹灰工程分为普通抹灰和高级抹灰,当设计无要求时,按普通抹灰验收。 主控项目 4-2-2 抹灰前基层表面的尘土、污垢、油渍等应清除干净,并应洒水润湿。检验方法:检查施工记录。 4-2-3 一般抹灰所用材料的品种和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水泥的凝结时间和安定性复验应合格。砂浆的配合比应符合设计要求。检验方法:检查产品合格证书、进场

平行检查记录范本

平行检查记录范本

检查时间年月日检查地点 检查方法检查部位 检查人员 检查依据《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12),图纸 检查记录 测量仪器及设备为,测量仪器与设备□是/□否已校验,承包单位测量人员为 检查项目实际测量误差(mm) 建筑(构筑)物长度 建筑(构筑)物宽度 设计标高为 测量示意简图: 检查结论 经检查□是/□否符合设计和验收规范要求 处理记录

检查时间年月日检查地点 检查方法尺量、水平仪检查部位 检查人员 检查依据施工图及《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12)检查记录 主控项目: 检查项目允许偏差(mm)实测(mm) 底标高-50 长度(由设计中心线 向两边量)允许偏 宽度 差+20,-5 边坡为,□符合/□不符合设计及验收规范要求 一般项目: 1、表面平整度:规范规定20mm,实测为 mm、mm、 mm、mm、 mm,□符合/□不符合设计要求 2、基底土质为,□符合/□不符合勘察设计要求 检查结论 经检查□是/□否符合设计和验收规范要求 处理记录

检查时间年月日检查地点 检查方法尺量检查部位 检查人员 检查依据施工图及《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12)检查记录 主控项目: 回填土质击实试验编号为。 主控项目: 分层压实试验报告编号为,,,□符合/□不符合设计要求。 一般项目: 回填土料为,□符合/□不符合设计要求,运输距离为 km,分层厚度及含水量□符合/□不符合设计要求,表面平整度允许偏差20mm,现场实测 为: mm、 mm、 mm,□符合/□不符合验收规范要求。 检查结论 经检查□是/□否符合设计和验收规范要求 处理记录

建筑工程模板拆模时间顺序依据

建筑工程模板拆模时间顺序依据 1.拆模时间依据1、梁、板模板的拆模时间依据:同条件混凝土试块试压强度2、柱、墙模板的拆模时间为混凝土达到终凝后、拆模不影响混凝土质量为宜。 2.底模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要求《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4. 3.1规定,拆除底模和支架时的混凝土强度要求: 1、板A:构件跨度不大于2米,要求达到设计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的百分率应不小于50%;B:构件跨度在区间(2m,8m]的,要求上述值不小于75%;C:对于构件跨度大于8米的,要求达到100%2、梁、拱、壳A:跨度不大于8米的构件要求达到75%以上的百分率;B:跨度大于8米的构件,要求强度达到100% 3、悬臂构件,均要求设计强度达到100%。 侧模拆除的混凝土强度应保证其混凝土表面和棱角不受损伤 3.拆模时间一般是多少天?(1)混凝土侧模拆模时间一般只要保证表面及棱角不因拆模而受到损伤就可以了,一般情况下混凝土浇筑完一天后就可以拆了,从实际情况来看也是尽早拆拆模效果比较好。(2)底模就根据GB50204-2002中的要求。一般来说在混凝土施工时现场留置同条件拆模试块,在估计时间差不多时进行试压,试压达到要求后经监理同意后进行拆除(因为需要填报拆模检验批,里面有拆模强度一项,要求填的就是拆模试块强度)。(3)拆模时间柱、墙、梁不做支撑的侧模: 12小时单向版(净跨距里3-6M,活载重不大于

静载重):7D 单向版(净跨距里3-6M,活载重大于静载重):4D 单向版(净跨距里6M,活载重不大于静载重):10D 单向版(净跨距里6M,活载重大于静载重):7D 梁底模(净跨距里3-6M,活载重不大于静载重):14D 梁底模(净跨距里3-6M,活载重不大于静载重):7D 梁底模(净跨距里6M,活载重不大于静载重):21D 梁底模(净跨距里6M,活载重大于静载重):14D 混凝土拆模强度的时间控制《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第4.3.1条规定:底模及其支架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混凝土强度应符合下表规定: 构件类型构件跨度(m) 达到设 计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 (f cu , k ) 的百分率(%) 板≤2 ≥50 >2,≤8 ≥75 >8 ≥100 梁、拱、壳≤8 ≥75 >8 ≥100 悬臂构件≥100 如何科学地确定达到上述拆模强度所需的时间, 是日常施工中经常遇到的难题, 长期以来一直未得到很好解决, 这使生 产进度安排、质量控制造成极大盲目性; 尽管《规范》要求制作同条件养护试块强度作为拆模的依据, 但目前试块的养护很不规范, 虚 假因素较多。同时, 具体操作上也还存在一定的难度, 即无法具体确定送检时间。另一方面, 施工单位为了追求利润, 降低成本, 减少投入, 模板与支架数量配置往往不足, 随意拆模的现象十分普遍, 对 工程质量、施工安全造成隐患。 3.1 影响混凝土强度增长的主要因素一是混凝土成熟度M。大家知道,混凝土强度的增长是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长的,温度越高增长越快,反之,温度越低增长也就越慢。混凝土成熟度就是时间与温

混凝土试模校验方法

混凝土试模校验法 本法适用于新购和使用中以及检修后的混凝土试模的校验。 1技术要求 1.1表面应平整光滑,不得有砂眼或缺陷、裂纹及划痕。 1.2部尺寸误差不得大于公称尺寸的±0.2%。 1.3相邻面夹角为90°±0.3°。 1.4连接面缝隙不得大于0.2mm。 1.5表面平整度100mm不大于0.04mm。 2校验项目及条件 2.1校验项目 2.1.1不平整度 2.1.2相邻面不垂直度 2.1.3部尺寸 2.2校验用器具。 2.2.1万能角度尺。 2.2.2游标卡尺:量程300mm,分度值0.02mm。 2.2.3塞尺。 2.2.4钢直尺:量程300mm,分度值lmm。 3校验法 3.1用钢直尺和塞尺在各试模的两个垂直的向上选择两个不同部位测量试模部表面的 不平整度,取算术平均值;准确至0.01mm。 3.2用万能角度尺测量各试模部各相邻面的不垂直度。各相邻面选择不同部位测量两 点,取算术平均值:准确至0.1°。 3.3用游标卡尺测量各试模部的尺寸,在每个向上选择两个测点,取算术平均值;准确 至0.1mm。 4 校验结果处理 全部校验项目均符合技术要求为合格。 4校验期 校验期为3个月。 5校验记录

混凝土试模校验记录 送校单位:仪器编号:校验编号: 混凝土坍落度筒校验法本法适用于新购和使用中以及检修后的混凝土坍落度筒的校验。 1技术要求

1.1坍落度筒应为薄钢板或其他金属制成的圆台形筒。壁光滑、无凹凸部位。 1.2坍落度筒筒外上端三分之二高处应安两个把手,下端应有脚踏板。 1.3坍落度筒的部尺寸为: 底部径(200±2)mm 顶部径(100±2)mm 高度(300±2)mm 筒壁厚度不小于1.5mm 1.4钢制捣棒直径16mm,长(600±5.0)mm,表面光滑,端头应磨圆。 2校验项目及条件 2.1校验项目 2.1.1外观检查 2.1.2筒各部位尺寸检查 2.2校验用器具 2.2.1游标卡尺:量程300mm,分度值0.02mm。 2.2.2钢直尺:500mm,分度值1mm。 2.2.3直角尺。 3校验法 3.1目测检查壁是否光滑,有无凹凸部位。 3.2用钢直尺测量两个把手是否在筒外上端三分之二高度处。测量捣棒长度。 3.3用游标卡尺测量筒壁厚度及捣棒直径,测量筒底及顶部径和高度尺寸,各部位应测 量3点,取平均值,准确至1mm。 4校验结果处理 全部校验项目均符合技术要求为合格。 5校验期 校验期为6个月。 6校验记录

混凝土坍落度平行检验记录实验室

混凝土坍落度平行检验记录 说明: 1、检验方法:用坍落度检测器和钢尺量测检查。 2、检验数量:施工单位应对每车预拌混凝土坍落度进行检查,监理单位至少每验,且 10车随机抽取1次平行检 不少于1次。 3、检验时间:混凝土搅拌车到达浇筑现场,浇筑前。 4、本表可用于施工单位自检或监理单位平行检验混凝土坍落度使用。用于施工单位自检时,监理单位可不签字;用于监理平行检验时,检查人由监理员签字。 5、现场检测坍落度与厂家配合比坍落度差距较大时应及时通知混凝土厂家调整。

钢筋外观质量平行检验记录

说明 1、钢筋进场后,外观质量检测应在监理单位的见证下进行。除本表格外,检测结果同时应在 监理见证记录中予以体现。 2、 检验频率:以同牌号、同炉号、同规格、同交货状态的钢筋,每 60t 为一批,60t 的按每 30t —批,不足30t 以一批计,每批抽检1次。 3、 钢筋重量偏差的测定: (1) 测量钢筋重量偏差时,试样应从不同根钢筋上截取,数量不少于 5支。每支试验长度不 小于500mm 长度应逐支测量,精确到1mm 测量试样总重量时,应精确到不大于总重量的 1% (2) 用钢丝刷清除钢筋试样表面杂物后,称取试样总重量。用下式计算钢筋实际重量和理论 重量的偏差(%: 试样实际总重量 (试样总长度 理论重量) 试样总长度 理论重量 4、外观质量:钢筋应平直、无损伤,钢筋表面不得有裂纹、起皮、油污、颗粒状或片状锈蚀 等。根 据检测结果在相应栏内填“有”或“无”,平直栏直接填“平直”或“弯曲”。 5、产品标牌上的标识炉批号应与质量保证书上一致,并做好记录。当不一致时,应查明材料 来源,否则应退货。 &当钢筋表面存在裂纹、起皮应退货;若存在损伤、不平直应剔出退货;存在油污应清理干 净;存在颗粒状或片状老锈应除尽,若影响截面尺寸,应降级处理。 7、外观检查合格后,应及时见证取样送有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力学性能检测,检测合格后方可使 用。 (3)钢筋理论重量可见下表: 钢筋类别 公称直径/mm 允许重量偏差 重量偏差(% 100

工程资料检查记录表

工程资料检查记录表 工程名称:施工单位:检查日期:图纸会审及设计 内容、签章 1 分 变更记录( 1 分) 施工组织设计 1 分 技术交底施工日志 材料进场验收记录 定位放线、验收记录放线验收记录 施工记录( 10 钎探记录桩基施工记录 分) 楼平面放线记录楼标高抄测记录 混凝土施工记录 1 分 混凝土开盘鉴定预拌混凝土、浇灌 混凝土拆模申请单申请书 验槽记录 1 分地基验收记录 1 分 隐蔽验收记录 基础、毛石、防潮等 1 分 (4 分) 钢筋工程 1 分 分部 分项 桩基工程 5 分 检验批:土方开挖土方回填 灰土(砂、石、混凝土)垫层基土垫层 基础分部工程 石、砖砌体砂浆防水层( 13.5 分)模板安装模板拆除 混凝土原材料混凝土施工 焊接(机械)接头基础垫层、基础承台、基础梁 钢筋原材料Φ 6.5 、Φ 8、Φ 10、12、14、16、18、 20、22、 25 钢筋加工钢筋安装 现浇结构外观及尺寸偏差 分部 分项 主体分部工程 检验批:模板安装1 (8 分) 1 分 模板拆除 分 焊接(机械)接头地下室、一层、二层、三层、四层、五层、六层、阁楼

装饰装修分部(2.5 分) 屋面分部工程(3 分) 水暖分部工程(12 分) 混凝土原材料混凝土施工 钢筋原材料 Φ 6.5 、Φ 8、Φ 10、12、14、16、18、20、22、 25 钢筋加工钢筋安装 砖砌体工程填充墙砌体 现浇结构外观及尺寸偏差 分部 分项 水泥混凝土面层室内一般抹灰工程 室外一般抹灰工程饰面砖粘贴工程 分部 分项 平瓦屋面工程卷材防水层 屋面找平层屋面保温 图纸会审、设计变更( 1 分) 材料、构配件合格 证、实验报告( 3 分) 管道、设备强度、严密性试验 给水管道水气压试验 采暖管道水气压试验 隐蔽工程验收记录给排水、采暖隐蔽 系统清洗、灌水、通水、通球实验记录( 1 分) 施工记录( 1 分) 分部 分项 检验批:给水管道安装排水管道 雨水管道安装卫生器具安装 采暖管道安装 图纸会审、设计变更 1 分 材料、设备合格证、试验报告 3 分 设备调试记录 绝缘、接地电阻测试记录 1 分 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混凝土试模检验规程

混凝土试模检验规程 本规程适用于新的或使用中的混凝土、砂浆立方体试模的检验。 1、总则 1.1、混凝土、砂浆立方体试模应符合JG3019—1994、GB50081—2002、JGJ70—1990标准要求,用于制作混凝土、砂浆立方体试件的模具,检定周期为一年。 2、技术要求 2.1、外观要求 2.1.1、试模的所有外表面应光洁、无毛刺、无粘砂、无伤痕。 2.1.2、试模组装后,内表面应作防锈处理。 2.2、试模内表面(工作面)应光滑平整,不得有砂眼、裂纹及划伤。 2.3、组装后尺寸误差 2.3.1、试模组装后内部尺寸误差不应大于公称尺寸的±0.2%,且不应大于±1㎜。 2.3.2试模组装后其相邻面之间的夹角为直角,直角误差不应大于±0.3°。 2.3.3、试模侧板、端板、隔板内表面的平面度误差,每100㎜不应大于0.04㎜,底板上表面的平面度误差每100㎜不应大于0.06㎜。 2.3.4、试模组装后,其连接面的缝隙不得大于0.2㎜,隔板与侧板的缝隙不得大于0.4㎜。

3、检验用标准器具 3.1、刀口平尺,精度为0级, 应大于试模内表面对角线的长度。 3.2、刀口直尺, 精度为0级。 3.3、电子数显游标卡尺,0~300㎜,分度值0.04㎜; 3.4、电子数显深度游标卡尺, 0~300㎜,分度值0.04㎜。 3.5、塞规,0.02~0.5㎜,长度150㎜。 4、检验方法 4.1、尺寸测量: 试模两相对面侧板内表面的距离,用游标卡尺对称测量,高度用深度游标卡尺对称测量。每个边长上取三个测点。 4.2、垂直度测量: 垂直度用刀口直尺和塞规测量。 侧板各相邻面的垂直度在其高度1/2测量,侧板与底板上表面的垂直度,应在侧板长度方向1/2处测量。 4.3、平面度测量: 试模侧板和底板的平面度用刀口平尺和塞规测量,刀口平尺的长度,应大于立方体试模内表面对角线的长度。按封闭米字形布局测量。 4.4、缝隙测量: 试模组装后,各连接面的缝隙用塞规测量。 4.5、外观检验: 应在明亮处目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