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装配偏差文献综述

装配偏差文献综述

装配偏差文献综述
装配偏差文献综述

机械产品装配是整个机械产品制造过程的最后阶段,装配质量的高低,直接

影响到机械产品的工作性能、使用效果、可靠性和服役寿命。而通过对机械零件装配过程进行研究分析,合理地建立起装配质量与零件偏差以及装配工艺参数的之间关系模型,即装配偏差模型,对于装配偏差的预测、诊断乃至最终产品的质量控制,显得尤为重要。装配偏差模型的研究,大体经历了基于零件刚性假设的模型研究到考虑零件柔性变形的装配模型研究的过程,国内外很多学者在这一过程中,都做出了相应的卓有成效的进步,国内外也相继出现了一些专门分析装配偏差的软件,不过现有的装配偏差分析软件主要是基于刚性假设,柔性偏差分析精度不高。

1. 基于刚性假设的装配偏差模型

刚体模型假设零件为刚体,在装配过程中不会发生变形,只有整体的移动或

偏转。因此,对于刚性零件的装配,其装配偏差主要来源于零件本身的几何、形位公差以及装配定位偏差。装配链中所有组成元素按几何关系形成封闭环,称为形封闭,对装配偏差的分析主要是关于零件运动学的研究。基于刚性假设的装配偏差模型主要有尺寸链模型和确定性分析模型,此外,Whitney 在其著作《Mechanical Assemblies 》中基于多体齐次变换提出了一种Chains of Frames 模型。

1.1 尺寸链模型

尺寸链是指零件在加工或装配过程中,由互相联系的尺寸按一定顺序首尾相

接排列而成的封闭尺寸组,组成尺寸链的各个尺寸称为尺寸链的链环。其中,在加工或装配过程中最终被间接保证精度的尺寸称为封闭环,其余尺寸称为组成环。尺寸链模型可以同时描述尺寸偏差和几何特征偏差。对于简单的一维尺寸链,通过极值法(Worst Case, WC )或者统计法(Root Sum Square, RSS )很容易得到零件偏差与装配偏差的关系[1],但对于二维或三维尺寸链,很难准确的得出零件偏差与装配偏差之间显示表达的函数关系(explicit assembly function ),使求解变得困难,如公式1、2所示。

()()

1/221/222,:

1,:

2i ASM

i ASM i i ASM i ASM i One -dimensional Assemblies

Two -or three -dimensional Assemblies Worst Case WC f dU T T dU T T x Root Sum Square RSS f dU T T dU T T x ???=≤=≤ ? ?????????????=≤=≤ ??????????∑∑∑∑ 式中,i x ——标准零件尺寸;

i T ——零件的公差;

dU ——是装配偏差;

ASM T ——规定的装配公差极限;

()i f x ——零件偏差与装配偏差之间的关系的装配函数;

i

f x ??——零件尺寸对装配偏差的敏感系数,一维装配敏感系数为 1.0±。 美国Brigham Youn

g University 在尺寸链模型的分析研究领域做出了很多贡

献。Chase 等提出了研究2D 装配尺寸链的隐式分析模型[2],并将装配过程中的偏差总结为三个主要的偏差源,即零件的尺寸偏差、零件的几何特征偏差以及装配运动调整量,其中前两个偏差源为独立变量,而后者则是非独立变量。如图1所示,尺寸P 就是一个随着尺寸A 、R 以及θ变动的运动调整量。

图1 零件偏差产生运动调整

通过将装配尺寸链中的零件尺寸以及运动调整量表达为矢量形式,Chase 建

立了一个基于运动装配的矢量环模型,如图2所示。而后,将矢量分量依此投影到x 方向、y 方向以及旋转方向,得到三个标量形式方程。从而建立起零件偏差与装配偏差间的隐式函数表达关系(implicit assembly function )。

图2 一个2D 简单的矢量环模型图

11111cos 0

(3)

sin 0(4)0360

(5)n i x i j i j n i y i j i j n

j i H L H L H or φφφφ=====??== ?????== ???==∑∑∑∑∑

而后,利用直接线性化方法(Direct Linearization Method, DLM ),即计算装

配约束方程的一阶泰勒展开,通过线性代数的表达方式,获得装配偏差与零件偏差之间的敏感系数矩阵。最后回归到尺寸链计算的极值法或者统计法,预测装配偏差。闭环装配的约束方程经过一阶泰勒展开后可以得到以下形式:

{}{}{}{}

[][](6)H A X B U ?=?+?=?Θ

式中:{}H ?——装配间隙的偏差 {}X ?——零件偏差(组成环,the variations of the manufactured variables )

{}U ?——装配运动调整量

(封闭环,the variations of the assembly variables ) []A ——对零件偏差(manufactured variables )的一阶偏导

[]B ——对运动调整量(assembly variables )的一阶偏导

于是得到:

{}{}{}1[][][](7)U B A X S X -?=-?=?

对于开环尺寸链,也可以相应的得到零件偏差与装配偏差之间的线性表达关系。随后利用极值法或者统计法,可以预测最终的装配偏差,如公式8、9所示:

()()

()

1:

8:

9n i ij j ASM

j i ASM Worst Case U S tol T Root Sum Square U T =?=≤?=≤∑ 随后,Brigham Young University 的J.Gao 以及Chase 等又进一步研究了3D

尺寸链模型的直接线性化求解方法。相比2D 空间的尺寸链模型,3D 空间的模型显然更加复杂,各个装配矢量环的长度以及相对角度之间的关系需要用齐次变换的平移矩阵以及旋转矩阵来表达。通过对比直接线性化方法的求解结果与修正的蒙特卡罗仿真方法(Monte Carlo Simulation )得到装配偏差预测值,可以得出,当零件偏差相比零部件的名义尺寸较小,且装配函数为弱非线性时,直接线性法能够准确进行装配尺寸偏差计算[3]。

整体来说,尺寸链模型直观、简便,适用于零件连接关系比较简单的情况。然而对于装配关系复杂的产品,零件间常常存在多种装配特征,一个零件也经常与其它多个零件同时进行装配,其装配过程尺寸链关系往往难以提取,尤其在计算机辅助公差分析中,尺寸链的自动生成更加困难,因此具有较大的局限性。

1.2确定性分析偏差模型

确定性分析的偏差模型主要研究夹具定位误差对零件装夹后产生的偏差的影响,主要用于夹具的稳健性设计。所谓确定性定位,即零部件空间6个自由度完全约束的状态。通过建立夹具对零部件定位的定位点处的约束方程,计算雅克比矩阵判断零部件是否处于确定性定位状态;而后通过对约束方程进行泰勒展开或相应推导(Heuristic Reasoning),得到零件偏差与定位偏差之间的关系。确定性分析研究的理论基础为运动学理论,研究方法主要有螺旋理论(Screw Theory)和齐次变换(Homogenous Transformation Technique)。

Cai等[4]将工件装夹过程中的偏差分为两大类,即零件由于装夹产生的位置方向偏差(resultant errors)以及夹具的定位偏差(source errors)。利用一种变分的方法推导出夹具定位点偏差与零件偏差之间的关系模型,并以此为基础提出夹具的稳健性设计的思路和方法,其在论文中指出,夹具设计主要分为三大问题,确定性定位(deterministic locating)、完全约束(total fixturing)和稳健性设计(robust design)。其中,确定性定位是指工件在定位方案下保持和所有定位块(locator)接触并不会发生无限小的变动的状态;完全约束是在确定性定位基础上,给工件施加夹紧力后,工件依然稳定的保持和所有的定位块相接触的状态;最后,稳健性设计就是要找到工件由于装夹产生的偏差对定位偏差敏感性最小的定位工况。Cai的研究基于以下假设:首先,夹具以及零件均保持刚性;其次,定位块与工件的接触为点接触(point contact);最后,夹紧力作为外加力大小可控。

图3 简化3D工件定位方案

如图3所示为一简化的3D 工件定位图示,其中,OXYZ 为固定的全局坐标

系,而''''O X Y Z 为固定在工件上的连体坐标系。由于工件表面定位点的法矢与过定位点的切平面内的任一矢量的点积为0,可得到每个定位点处的约束方程如下:

0'()''0,1,,(10)T T T i i i i i n A r r n r i m Φ=--==

式中,'['/','/','/']T i i i i n F x F y F z =??????表示定位点处的法矢向量,'(',',')0i F x y z =为定位点i 处的工件表面方程,矩阵A 为连体坐标系到全局坐标系之间的转移矩阵。则对于有m 个定位点的定位系统,可以得到约束方程集合:

012()[,,,](11)T m q Φ=ΦΦΦ

其中,000000123

[,][,,,,,]T T T q r x y z e e e =∏=表示工件的六个自由度。这里,123(,,)e e e 来自于欧拉参数0123(,,,)e e e e ,表示工件的三个转动自由度。于是可以得到雅克比矩阵:

12000123[,,

](12)(13)T m i

i i i i i i J J J J J x y z e e e =???Φ?Φ?Φ?Φ?Φ?Φ=??????????

当且仅当雅克比矩阵满秩的时候工件可以被确定性定位(deterministic locating)。为了表达的简单方便,使连体坐标系与全局坐标系重合,即A I =。将式10带入13,化简后得到:

对于2D 定位系统,

(14)i ix

iy iy i ix i J n n n x n y ??=---??

对于3D 定位系统, 2()2()2()(15)i ix iy iz iz i iy i ix i iz i iy i ix i J n n n n y n z n z n x n x n y ??=------??

在施加夹紧力之后,利用欧拉牛顿方程对定位系统做静力分析,在第i 个定

位点,定位点受到的反作用力为:

000(16)T C i i i i i i i F x y z λλλ???Φ?Φ?Φ=---???????

这里矢量λ为一个拉格朗日算子: (17)T T A A J F T λ-??=??

这里A F T A A F T ??=??

为工件受到的夹紧力和夹紧力矩。最终,如果C i F 中每一项都非负,则定位系统在作用了夹紧力或夹紧力矩之后,工件仍然和每个定位点保持接触,即工件处于完全约束(total fixturing )状态。

综合以上的分析,Cai 推导出了装夹过程中定位点的偏差与零部件偏差之间

的线性关系。Cai 将定位系统的误差分为两类,即Infinitesimal Error Analysis (IEA )和Small Error Analysis (SEA ),并分别作了分析。对于前者,只考虑工件表面的一阶信息,即工件表面在定位点被假设是线性的。将公式10的约束方程改写为以下形式:

00(,)'()''0,1,,6

(18)T T T i i i i i i q r n A r r n r i Φ=--== 定义定位点位置矢量集为123456[]T

T T T T T T R r r r r r r =,定位点的偏差则为123456[]T T T T T T T R r r r r r r δδδδδδδ=,则公式11可写成:

0(,)0(19)q R Φ=

通过变分的方法,得到以下形式:

00000

(20)q R R q R J q R δδδδΦ+Φ=?+Φ= 其中,1260000000000(21)00000T T R T n n R n ?????Φ??Φ==????????

?

于是得到确定性定位情况下,定位点偏差与装夹后工件的偏差之间的线性关系:

10(22)R q J R δδ-=-Φ

以上分析线性化了工件的表面边界,但实际情况中,工件表面的极少是线性

的,尤其是非等截面的工件(nonprismatic workpieces )并不存在平整的表面,需要考虑工件表面的二阶边界信息。此时,通过考虑工件表面第i 个定位点处的高斯曲率i κ,引入权重因子来优化前面提到的线性模型,即:1i i w R κ=+。此时,定位系统的定位误差表达为

112233445566[](23)T T T T T T T R w r w r w r w r w r w r δδδδδδδ=

即可带入到之前的线性模型中求解。

通过以上分析最终可以得到了定位误差与工件位置误差之间的线性表达关

系。但在实际生产中,当定位点位置误差相对于零件加工尺寸误差较大,或者零件表面为非等截面,几何信息较为复杂时,这种线性模型分析出来的结果很难达到理想的预测精度。在这种情况下,Carlson [5] 对定位点处的约束方程做二阶泰勒展开,从而提出了一种二次敏感分析模型,能够较好的预测工件几何信息复杂多变、定位误差较大且存在相互耦合等情况下零部件定位后的误差。

以上的模型都是基于简化的运动学假设,将工件与定位点之间的接触考虑为

理想的点接触,从而忽视了零件以及定位块的表面几何特性。尽管通过对定位点

处的约束方程进行二阶泰勒展开,得到二次敏感分析的模型,可以较好的综合零件在接触点处的曲率信息及定位块之间的相互关系,但这种模型仍然没有摆脱点接触假设,忽视了定位块的几何特性且计算复杂。

Wang M. Y . [6]等将以上模型统一称为point-kinematic model ,在分析了这种点

接触模型的劣势之后,基于接触运动学理论[7](The Contact Kinematics )提出了一种考虑接触属性的完全运动学模型(full-kinematic model )。这种模型通过建立装夹系统(Locators-Plus-Workpiece System )内部的速度关系(velocity formulation )来表征偏差的传递。

考虑两个表面光滑的刚体O 与i 在C 点处接触,如图4所示。依次建立刚体O

与i 的连体坐标系O C 和i C ;以及刚体O 在接触点位置的接触坐标系CO C 和刚体i 在接触点位置的接触坐标系Ci C 。CO C 以及Ci C 坐标系的z 轴都指向外法线方向,则此时在这两个坐标系的x 轴之间存在一个夹角ψ,称为接触角(contact angle )。

图4 接触运动学坐标系

设表面参数为(,)u v ξ=,则工件表面的单位法矢表达为:u v u v

r r n r r ?=?,可以确定工件表面的三个参数即曲率K 、扭曲和缩放M 。根据接触理论[7],两个相接触的刚体之间存在5个自由度,其中两个是刚体O 表面接触点的位移,两个是刚体i 表面接触点的位移,最后是两个刚体绕着共同的外法线的相对转动i ψ。由此可以定义两个刚体接触的啮合参数(meshing parameters )如下:

(24)i i i O O i M M ξ?ξψ????=??????

为了更加直接自然的描述两个刚体的相对运动,在接触坐标系Ci C 下定义刚体i 相对于刚体O 的速度,即接触速度(contact velocity )为:

[](25)T

i x y z x y z i u u u u ωωω=

并且,啮合参数与接触速度之间存在以下线性关系:

(26)i i i

u J ?= 其中:

0000cos sin 01(27)0sin cos 101i i i i i i i O i i i O I S J S K S K T T ψψψψ-????-??????==?=????????---??????--??

由于两个刚体维持接触有0zi u =,因此单独定义接触速度中的非零项为矢量:

(28)T si x y x y z i u u u ωωω??=??

于是接触方程可改写为:

(29)si i i

u H ?= 其中,i H 被称为接触矩阵(contact matrix ),

00(30)1i i i

i O i O I

S H K S K T T -????=??????--??

当且仅当接触矩阵满秩的时候(det 0i H ≠),接触方程29才有意义。此时被称为Regular Conract [7]。

基于以上接触运动学的理论,Wang 等在Regular Contact 且接触无摩擦的前提假设下,提出了确定性分析的完全运动学模型(full-kinematic model )。

为了表达清晰,Wang 给出了一个运动链图表达工件的装夹定位状态,如图

5所示。其中,刚体O 表示工件,刚体i 表示定位块。坐标系定义与前文相同,其中g C 表示全局坐标系。

图5 定位块-工件装夹系统运动链图

为了简便,使每个定位块的连体坐标系、工件连体坐标系与全局坐标系重合,

即i O g C C C ==。将接触速度表达到定位块的连体坐标系i C 中,i v 和0v 分别为定位块和工件在连体坐标系中表达的速度,i v 和0v 为定位块和工件在接触坐标系中表达的速度,i A 是接触坐标系Ci C 与连体坐标系i C 之间的速度转移矩阵,于是又如下关系:

00()

(31)i i i i i v v Au A v v -==- 则带入公式26,得到:

010(32)(33)i i i i

i i i v v A J v A v J ??--=-=

上式的第三个子式表示的是两个刚体的接触条件,即0zi u =。如果接触点的位置矢量为i r ,则由公式33可以得到接触约束的表达式为:

00

(34)T zi i v h v -=

式中,zi v 表示定位点沿着定位法向的速度,[,()]T T T i i i i h n r n =?。 将i v 另外两个速度和三个旋转分量表示为si v ,对应于接触速度si u ,则公式

33每个定位点处剩余的五个方程可以写为:

0(35)si i si i i

v E v u H ?-== 其中,i E 矩阵实际上就是1i A -去掉第三行。

综上所述,最终推导出确定性分析的完全运动学模型如下:

00(36)n s Gv v Ev H v ?=??+=?

其中:

1112226661116660000,,00,,T T T z s n s z s E H h E H h G E H E H h v v v v v v ?????????????????????===???????????????????

????????

?????===??????????????????

当工件处于确定性定位时,矩阵G 要满秩。则在确定性定位以及Regular

Conract 的条件下,最终工件由于装夹产生的位置和方向误差为:

100110(37)()T n T s n q G v dt H v EG v dt δδ?---?=???=-???

使用速度做确定性分析可以更加灵敏的反应每个瞬时工件与定位块的接触

情况,从而更准确的窥测工件是否在夹具上定位好或者是否已经从夹具上脱离。相比较点接触模型,完全运动模型还能综合考虑定位点各个方向的偏差对最终零件偏差的影响,同时,工件-定位系统的几何信息以及定位偏差的相互作用也能更准确的在模型中反应出来,从而使偏差预测精度得到提升。

虽然完全运动模型能较为准确的反应工件装夹过程中的偏差传递,但是其分

析过程必须要详尽的获得工件与定位块在接触区域的几何信息,且计算过程十分复杂,为其应用求解带来不便。在这种情况下, Liu T.以及Wang M. Y .[8]在对比了前述确定性分析的模型之后,提出了一种对线性点接触模型修正的确定性分析模型,在计算过程较为简便的基础上,能较好的反应偏差的传递。传统的线性点接触模型所推导出的定位偏差与工件偏差一般有如下关系式[9]:

(38)y J q δδ=

式中,126[]y y y y δδδδ=为沿着定位点法向方向的定位偏差,T i i i y n r δδ=;

[,]T T q x δδδθ=为零件装夹的偏差,11

6[]T J h h h =,[,()]T T T i i i i h n r n =-?。 而在修正的线性点接触模型中,修正后的0J J J =+?,其中0J 是不考虑定位

点切向误差时得出的,而J ?则是由于沿着工件表面方向的误差引起。经过一些列的推导,最终可以得到工件的误差:

11000

(39)q J y q J J q δδδδ--==-? 于是,只要先利用线性点接触模型求出0q δ,再加上计算出来的修正量,即可得

到由于定位误差所引起的工件位置和方向误差。 除了以上的研究方法,旋量理论(Screw theory )也是确定性分析的一种常

用研究方法。旋量理论在装配分析中的应用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即运动分析(Motion Analysis )和约束分析(Constraint Analysis )。运动分析过程可以得到装配体的运动旋量(Twist ),其秩表示装配体在装配定位好之后具有的自由度;约束分析通过推导力旋量(Wrench )矩阵,分析其秩表征装配体装配后过约束的数量。具体的来说,Adams 和Whitney 等[10]利用旋量理论对刚性零件装配的约束问题进行了建模分析,根据零件的约束特征建立了十七种特征类型,通过约束特征类型来决定两个装配零件过约束、欠约束和完全约束的情况,最终确定零件的约束状态,从而对装配质量进行定量分析。Adams [11]将旋量理论应用到刚性零件装配的运动极限分析中,建立了装配特征允许或约束刚性零件在空间6自由度运动的能力。

综上所述,基于确定性分析的装配偏差建模方法能够有效解决刚性零件在3-2-1定位下装配三维尺寸链建模困难的问题,在分析尺寸较小且刚性较大的零部件装夹定位过程中的偏差传递有一定的分析精度和效率,但对于柔性较大的零件装配,其分析精度难以满足要求。

2.考虑柔性的装配偏差模型

由于刚性装配偏差模型将装配系统中所有零部件假设为刚体,忽略了其在装配过程中的变形。装配分析主要分析的是零部件形封闭的过程,研究的内容是零部件的几何运动。但实际装配系统中,零部件是会发生变形的,尤其在汽车车身、飞机等装配工艺中,存在大量的薄板装配过程,柔性零件装配成为一个形封闭与力封闭相耦合的过程,装配过程演变为动力学的研究。因此,传统的基于几何运动学的偏差分析方法则不再适用。1980年,Takezawa[12]根据对汽车柔性薄板件装配测量数据的回归分析,指出:“the conventional additi on theorem of variance is no longer valid for deformation sheet metal assemblies. The assembly variance has decreased (compared to part variances), and is closer to the variance of the stiffer part”,由此揭开了柔性装配偏差研究的序幕。由于柔性装配偏差分析要考虑零部件在装配过程中的变形、回弹,因此将有限元方法引入到装配偏差分析成为一种必然选择。在此基础上,各国学者对柔性装配偏差建模相继提出了一些开创性的研究方法和思路。

Liu和Hu考虑了薄金属板焊接装配的工艺,将薄金属板简化为一维悬臂梁,提出了一维偏置梁模型[13][14]。在模型中,Liu和Hu将金属板的装配分为串行装配(Assembly in series)和并行装配(Assembly in panel),如图6所示:

(a) 串行装配(b) 并行装配

图6 串行装配与并行装配示意图

首先,两根需要焊接在一起的一维梁其末端存在偏差分别为1v 和2v ;在焊枪的作用下,将两根梁末端校正到理想位置,然后将其焊接在一起;最后,焊枪释放,在回弹的作用下,最终焊好的两根梁会产生v 的偏差。

分析过程中,考虑梁最初的偏差很小,因此装配过程中梁的变形很小。因此

假设装配过程中梁完全处于线性阶段;此外,将焊接的过程假设为仅仅是一个机械连接的过程,忽略了焊接热的影响。通过材料力学以及有限元工具的分析,最终回弹后产生的偏差与两根梁初始的偏差有如下线性的关系:

1122(40)v c v c v =+

若两根梁的偏差独立且服从正态分布,则最终装配偏差的均值与方差有以下关系: 1122

222221122(41)

(42)c c c c μμμσσσ=+=+

随后,Liu 和Hu 分析了装配顺序、多点焊接以及板厚等对装配偏差传递的

影响,认为在并行装配过程中,零部件的几何偏差以及刚度均会影响到装配偏差;而在串行装配中,只有零件的几何信息会影响到最终的装配偏差。通过分析实验结果,还得出以下结论:(a)当工装偏差较小时,相同板厚时的装配偏差最小;(b)较厚板的偏差对装配偏差起主要影响作用;(c)当工装的偏差较大时,板厚相差越大则装配偏差越小。总体来说,一维偏置梁模型比较创新性的给出了柔性装配偏差建模的新思路,但是由于将薄板件简化为一维悬臂梁,不能考虑复杂零件三维的变形,因此这种模型局限性很大,计算结果精度较差。

在此基础上,Liu 和Hu [15]对柔性金属板装配偏差建模做了进一步的深入研

究。类似于一杯偏置梁模型,Liu 和Hu 将金属板焊接装配工艺简化为四个过程,如图7所示。

图7 金属板装配过程示意图

Liu 和Hu 先指出了一种通用的柔性装配偏差建模的方法,即蒙特卡洛仿真

(Monte Carlo Simulation )结合有限元分析(FEA

)的分析方法。首先利用蒙特

卡洛仿真的方法,通过一个随机数发生器生成零件偏差的分布,从而产生若干带偏差的零件模型。而后,对这些模型在装配过程中的装夹、焊接、释放过程进行有限元分析,最终得到回弹后工件的装配偏差分布。这种蒙特卡洛仿真的方法比较容易理解,理论上也能分析出比较准确的装配偏差,但实际操作过程十分复杂,计算量巨大,可操作性较低。采用结合有限元的蒙特卡洛仿真的基本流程如图8所示。

图8 直接蒙特卡洛仿真流程图

最终,Liu 和Hu 开创性的提出了柔性装配偏差分析的影响系数法(Method of

Influence Coefficient , MIC )[15]。影响系数法分析装配偏差的假设有:

(1) 装配过程中同时夹紧,同时释放回弹;

(2) 装配过程中,零件变形处于线弹性阶段;

(3) 零件材料各项同性;

(4) 装配过程中的夹具以及其他设备均为刚性;

(5) 忽略焊接过程中的热变形影响。

如图7所示,假设零件最初存在偏差u V ,在夹紧力u F 作用下将其校正到理想位置,而后对零件进行焊接,则有:

{}[]{}(43)u u u F K V =

其中[]u K 是未焊接前工件的刚度,下标u 表示未焊接(unwelded)。焊好后,夹紧

力释放,零件回弹,最终产生装配偏差w U 。这一过程可看作是处在理想位置的装配体受到作用力w F 作用,最后产生偏差w U ,如图7-d 所示,即:

{}[]{}{}[]{}1(44)w w w w w w F K U or U K F -==

其中[]w K 是焊接后装配体的刚度,下标w 表示已焊接(welded)。并且{}u F 与{}w F 相等,{}{}u w F F =。综上可以得到零件偏差与装配偏差之间的关系:

[]{}[]{}

{}[][]{}{}

1(45)[](46)w w u u w w u u wu u K U K V U K K V S V -===

为了表达清楚,省去下标,得到: {}{}[](47)U S V =

其中{}U 为回弹后的装配偏差,{}V 为装配前的零件偏差,[]S 表示装配偏差对零件偏差的敏感度矩阵(sensitivity matrix )。因此,通过蒙特卡罗法,利用随机数发生器生成零件偏差的分布,而后利用影响系数法,计算最终的装配偏差分布,可以有效的减轻直接蒙特卡罗法计算量大,计算效率低的问题,同时在装配偏差中考虑到柔性装配的影响。

基于前面提到的线性假设,影响系数法通过以下思路求出影响系数矩阵[]S 。

(1) 单位力相应(Unit Force Response )

假设零件有N 个偏差源,在第j 个偏差源上作用沿着偏差方向的单位力(j=1~N ),相应的零件的N 个偏差源会产生变形为:

12j j Nj c c c ??????????????

则当第j 个偏差源上作用的不是单位力,力的大小为F j 时,由线性前提,相应的零件的N 个偏差源会产生变形为:

12j j j Nj c c F c ??????????????

由于线性条件下可以使用叠加原理,当零件每个偏差源上都作用有沿偏差方向的力F j (j=1~N )时,则整个系统每个偏差源位置产生位移为:

{}[]{}111112112221222211248j N N j N j j Nj N N N NN N c V c c c F c V c c c F V F C F c V c c c F =????????????????????????====??????????????????????????????∑()

(2) 矩阵求逆(Matrix inversion )

对公式48中的矩阵求逆,可以得到对于整个系统有:

{}[]{}[]{}1==49F C V K V -()

[]K 即为刚度矩阵。公式49还可以改写为:

1122150j N j j j Nj N K F K F V K F =????????????=????????????????∑()

上式中,刚度矩阵[]K 的每一列矢量12T j

j Nj K K K ????可以认为是使得相应的第j 个偏差源产生单位偏差所需要施加的夹持力,也可以认为是回弹过程中回

弹单位位移所释放的夹持力。 (3) 回弹计算(Spring-back Computation )

将需要装配的零件在有限元软件中连接固定起来(tie),则通过在装配系统上作用12T

j j Nj K K K ????的力,从而得到由于第j 个偏差源存在单位偏差所引起的装配回弹后产生的回弹量为:

12j j Mj s s s ??????????????

其中,M 表示的是感兴趣的回弹测点数量。因此,当第j 个偏差源存在偏差为V j 时,装配回弹后产生的回弹量为:

12j j j Mj s s V s ??????????????

当考虑每个偏差源的偏差量后,可以得到整体的回弹量为:

{}[]{}111121112212222211251j N N j N j j Mj M M MN N M s s s s V U s s s s V U U V S V s s s s V U =????????????????????????====??????????????????????????????∑()

其中,[]S 即是表征装配偏差与零件偏差之间关系的敏感系数矩阵。应用影响系数法分析柔性装配偏差的流程如图9所示。

假如零件偏差相互独立,则装配偏差的均值{}a μ以及方差{}2a σ与零件偏差的均值{}p μ和方差{}2p σ存在关系:

{}[]{}

{}{}2

225253a p a ij p S S μμσσ=??=??()()

如果偏差源相互之间不是独立的,则需要通过引入协方差矩阵对公式53进行修正。

图9 采用基于蒙特卡洛仿真的影响系数法分析流程图

而后,Hu 等又进一步提出了装配偏差流理论[16](Stream of Variation Theory ),以预测和诊断多级装配系统中的偏差传递过程。基于对串行装配与并行装配的分类研究,Hu 对装配偏差的可诊断性做了说明,并指出在金属板装配过程中,对于某个装配偏差集合,当且仅当只有一组偏差源与之相对应,则此时偏差源是可诊断的(full diagnosable ),否则就是不可诊断的(non-diagnosable )。并且,串行装配过程是可以诊断的,而并行装配是不可以被直接诊断的。

随后,Liu 和Hu [17]在小变形假设下,忽略零件在装夹过程中的局部变形、材料硬化以及焊接热效应的影响,将车身的主要焊接接头划分为搭接(lap joint)、对接(butt joint)、对接-搭接接头(butt-lap joint)三种形式,如图10所示,并使用这三种接头分别搭接了三个方盒,如果11所示。利用力学偏差仿真模型(Mechanistic Variation Simulation )对三种接头及其构成的盒形结构进行了偏差特性分析。

图10 基本接头形式

图11 三种盒形结构

最终,分析结果表明三种接头中,搭接接头和对接-搭接接头具有吸收偏差的功效,搭接接头装配尺寸质量最好,对接-搭接接头其次,对接接头装配质量最差。此外,金属板厚度对装配质量也有影响。随着两块需要连接的金属板的厚度比增大,对接接头装配偏差不断下降,搭接接头装配偏差不大扩大;并且,随着厚度比无限增大,最终的装配偏差不断接近较厚板的装配偏差,如图12所示。

图12 板厚对搭接、对接装配质量的影响

进一步分析对接接头卷边长度对装配质量的影响。分析表明,随着对接接头卷边长度从10mm增加到30mm,装配偏差呈明显下降趋势,如图13所示。

图13 对接接头卷边长度对装配偏差的影响

影响系数法建立了零件偏差与装配偏差之间的映射关系,如公式51所示;

当零件偏差相互独立时,装配偏差的均值以及方差与零件偏差的均值和方差还存在公式52、53的关系,应用协方差可表达为:

cov()[()()][()()]

cov()(54)T T T a a a a a u u u u T T u a u V E V V E S V V S S V S S S μμμμ=-?-=?-?-?=???∑=?∑?

结合上式以及公式53,在薄板焊装过程中,增多焊点的数目,装配偏差的波动会增加。然后直观上,薄板焊装过程中增多焊点的数目会增强结构刚性,减小装配偏差,因此,在实际薄板装配过程中,由于薄板表面的连续性,各偏差源不可能相互独立,薄板零件毗邻点偏差的相互依赖被称为几何协方差(geometric covariance ),如图14所示。基于此,Camelio [18]结合主元素分析方法(PCA )和有限元分析方法(FEA ),利用零件尺寸偏差的协方差矩阵,提出了一种新的柔性装配偏差方,可以较好的提高计算效率和计算准确性。其中,PCA 主要用来从产品测量数据中提取变形模式(deformation patterns ),FEA 主要用来确定每个变形模式对最终装配偏差的影响。

图14 零件偏差源相关性

应用主元素分析法,可将一组相关变量X 转变为一组不相关的数据Z ,即:

55X B Z =?()

因此,对于零件的偏差源,则有:

1

cov()[()()]cov()56=T T T

u n X E B Z B Z B Z B B B λλ=∑=???=??=?Λ?????Λ??????()

结合影响系数法得到的敏感矩阵,计算装配偏差的协方差矩阵:

()()57T T T T a u S S S B B S S B S B ∑=?∑?=??Λ??=??Λ??()

其中,[]12n S B S b b b ?=?,于是:

111222111222()()()(58)T T T a n n n T

T T n n n S b S b S b S b S b S b d d d d d d λλλλλλ∑=????+????+

+????=??+??++??

式中,i d 被称为偏差矢量,可以理解为第i 个变形模式对装配偏差的影响。事实上,在薄板装配过程中,不是所有的变形模式都对装配偏差有很大影响,其中有一些是可以忽略不计的(i λ很小),忽略这些影响小量,只需计算重要变形模式的影响(significant modes of deformation ),最终,公式58进一步简化为:

111222(59)T T T a p p p d d d d d d λλλ∑=??+??++??

式中,p 表示重要变形模式的数量。因此,通过计算偏差矢量i d 以及偏差的变形模式i λ,最终可以较高效率的求得装配偏差的协方差矩阵,此种柔性装配偏差模型的分析流程如图15所示。

图15 使用协方差矩阵的装配偏差模型分析流程图

Hu 和Camelio 进一步对此前影响系数法及衍生出来的柔性装配偏差分析方

法做了综述性的总结[19]。论文先简短回顾了单站位下的柔性装配偏差分析模型[15]以及多站位柔性装配系统的偏差传递模型[20],而后提出了柔性装配公差分配(Tolerance allocation )[21]以及稳健型设计(Robust Design )[22]的方法。随后进一步提出了柔性装配过程的自适应控制(Adaptive Control )概念,通过在装配之前测量零件偏差,利用装配系统的微调能力(The fine adjustment capabilities )时刻补偿零件的偏差,从而减小最终装配系统的偏差。柔性装配系统自适应控制的过程如图16所示:

图16 柔性装配自适应控制流程

相比有关影响系数法的研究工作,胡敏[23]直接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进行柔性非线性零件的装配工艺仿真,同时,利用有限元软件自带的接触分析功能,建立了一种可以考虑零件接触的柔性装配工艺的数值仿真方法,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思路。胡敏称这种分析方法为NV AM(new variation analysis method),其仿真思路如图17所示:

图17 NV AM方法仿真装配工艺的流程图

Liao和Wang[24]基于这种接触有限元方法,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进

公共行政经典著作导读参考文献

公共行政经典著作导读参考文献 第一讲公共行政学的产生与早期研究式的确立 威尔逊:《行政学之研究》,《国外政治学》1987年第6期、1988年第1期中文版。 古德诺:《政治与行政》,华夏1987年中文版。 泰罗:《科学管理原理》,中国社会科学1990年版。 法约尔:《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中国社会科学1998年版。 供进一步阅读的文献: 登哈特:《公共组织理论》第3章,中国人民大学2003年版。 沙夫里茨、海德编:《公共行政学经典》,中国人民大学2004年英文版,第14-26页,第27-29页。 第二讲古典官僚制理论与正统公共行政学体系的确立 马克斯·韦伯:《经济与社会》,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怀特:《行政学概论》,商务印书馆1947年中文版。 供进一步阅读的文献: 登哈特:《公共组织理论》第2章,中国人民大学2003年版。 古利克、厄威克:《行政科学论文集》,纽约:美国国家公共行政研究所1937年版。 厄威克:《行政的要素》,纽约:皮特曼1949年版。

第三讲传统公共行政学的终结 达尔:《公共行政科学:三个问题》,R. Dahl, “The Science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Three Problems,”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7 1947):1-11 H. Simon, “A Comment on 'The Science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7 1947): 200-203 西蒙:《行政格言》,见沙夫里茨、海德编:《公共行政学经典》,中国人民大学2004年英文版,第127-141页。 西蒙:《管理行为》,经济学院1988年版。 沃尔多:《行政国家:美国公共行政的政治理论研究》,纽约:罗纳德1948年版。 供进一步阅读的文献: 沙夫里茨、海德编:《公共行政学经典》,中国人民大学2004年英文版。 登哈特:《公共组织理论》第4章,中国人民大学2003年版。 第四讲公共行政学的丛林时代 拉斯韦尔:《政策科学》。 雷格斯:《行政生态学》,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 卡斯特、罗森茨韦克:《组织与管理——系统方法与权变方法》,

公司战略管理论文

云南白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战略规划研究 一、云南白药公司发展历史及现状 (一)云南白药公司发展历史 云南白药创制于1902年。她不仅凝聚着中华名医曲焕章的心血,也是中华智慧的结晶,蕴涵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内涵。 1971年,公司前身云南白药厂正式成立,白药开始了专业化生产。 1993年11月30日,云南白药厂注册为云南白药实业股份有限公司,12月15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成为云南省第一家A股上市公司。 1995年,云南白药(散剂)、云南白药胶囊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品种,保护期20年。云南白药酊、膏、宫血宁胶囊和热毒清片被列为国家二级中药保护品种。 1996年,云南白药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改制为云南白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997年,集团获得了企业进出口权。 1999年,云南省医药公司和昆明天紫虹制药厂作为国有优质资产,配股进入云南白药集团,同期云南红塔集团成为云南白药的第二大股东。同年云南白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业”。 1999年12月,集团出资3000万元组建云南白药集团医药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2000年4月,云南白药集团赞助2000年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获得“第27届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热心赞助商”称号。云南白药系列产品(胶囊、散剂、气雾剂、创可贴、云南白药酊、膏)被指定为2000年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首选疗伤药品。 2000年5月,云南白药医药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被云南省科委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 2000年5月,云南白药集团成功注册“云南白药”商标,云南白药这一中国著名品牌由阶段性的行政保护上升到永久性的法律保护。 2000年6月,云南白药散剂、云南白药胶囊、云南白药酊、云南白药膏、宫血宁胶囊进入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 2000年9月,云南白药集团药物研究院正式成立。 2000年10月,胶囊剂,颗粒剂、散剂、片剂、酊剂、气雾剂六个剂型一次通过国家GMP 认证,创造了GMP认证史上的一个奇迹。 至此,云南白药集团已拥有全资、控股、参股企业十余家,集团总资产接近 8亿元,净资产接近4亿,集团汇总性销售收入超过8亿,一跃成为云南省实力最强、规模最大、品牌最优的大型医药企业集团。 (二)云南白药公司经营状况概述 1、产品结构 云南白药的中央产品主要是散剂、胶囊、气雾剂、白药酊、宫血宁胶囊,两翼产品主要有:透皮产品包括白药膏、创可贴、急救包、药妆等;健康产品包括牙膏等,其他产品还包括热度清、田七花精等。 云南白药实施“稳中央、突两翼”的战略,“两翼产品”使企业冲出了发展瓶颈,赢得了奇迹般的崛起。2007年云南白药牙膏的销售额已经突破了6亿元,高露洁和佳洁士都已经把其列为了中国市场上最为主要的竞争对手。 公司产品以云南白药系列和田七系列为主,共十种剂型七十余个产品,主要销往国内、港澳、东南亚等地区,并已进入日本、欧美等国家、地区的市场。“云南白药” 商标于2002年2月被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评为中国驰名商标 云南白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目前已是一家集药品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综合性企业集团,主要包括化学原料药、化学药制剂、中成药、中药材、生物制品、保健食品、化

(完整word版)带式输送机国内外发展现状

运输机械讨论课 题目:通用带式输送机 国内外研究现状 1 国外带式输送机技术的现状国外带式输送机技术的发展很快,其主要表现在2个方面:一方面是带式输送机的功能多元化、应用范围扩大化,如高倾角带输送机、管状带式输送机、空间转弯带式输送机等各种机型;另一方面是带式输送机本身的技术与装备有了巨大的发展,尤其是长距离、大运量、高带速等大型带式输送机已成为发展的主要方向,其核心技术是开发应用于了带式输送机动态分析与监控技术,提高了带式输送机的运行性能和可靠性。目前,在煤矿井下使用的带式输送机已达到表1所示的主要技术指标,其关键技术与装备有以下几个特点:⑴设备大型化。其主要技术参数与装备均向着大型化发展,以满足年产300~500万t以上高产高效集约化生产的需要。 ⑵应用动态分析技术和机电一体化、计算机监控等高新技术,采用大功率软起动与自动张紧技术,对输送机进行动态监测与监控,大大地降低了输送带的动张力,设备运行性能好,运输效率高。⑶采用多机驱动与中间驱动及其功率平衡、输送机变向运行等技术,使输送机单机运行长度在理论上已有受限制,并确保了输送系统设备的通用性、互换性及其单元驱动的可靠性。 ⑷新型、高可靠性关键元部件技术。如包含CST等在内的各种先进的大功率驱动装置与调速装置、高寿命高速托辊、自清式滚筒装置、高

效贮带装置、快速自移机尾等。如英国FSW生产的FSW1200/(2~3)×400(600)工作面顺槽带式输送机就采用了液粘差速或变频调速装置,运输能力达3000 t/h以上,它的机尾与新型转载机(如美国久益公司生产的S500E)配套,可随工作面推移而自动快速自移、人工作业少,生产效率高。 国外带式输送机的主要技术指标国外300~500万t/a高产高效矿井主参数顺槽可伸缩带式输送机大巷与斜井固定式强力带式输送机运距/m 2000~3000 ﹥3000 带速/m.s-1 3.5~4 4~5,最高达8 输送量/t.h-1 2500~3000 3000~4000 驱动总功率/kW 1200~2000 1500~3000,最大达10100 2、国内带式输送机技术的现状我国生产制造的带式输送机的品种、类型较多。在“八五”期间,通过国家一条龙“日产万吨综采设备”项目的实施,带式输送机的技术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煤矿井下用大功率、长距离带式输送机的关键技术研究和新产吕开发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如大倾角长距离带式输送机成套设备、高产高效工作面顺槽可伸缩带式输送机等均填补了国内空白,并对带式输送机的减低关键技术及其主要元部件进行了理论研究和产品开发,研制成功了多种软起动和制动装置以及以PLC为核心的可编程电控装置,驱动系统采用调速型液力偶合器和行星齿轮减速器。目前,我国煤矿井下用带式输送机的主要技术特征指标如下所示。国内带式输送机的主要指标 主参数顺槽可伸缩带式输送机大巷与斜井固定式强力带式输送机运距/m 2000~3000 ﹥3000 带速/m.s-1 3.5~4 4~5,最

财务战略管理研究文献综述

云南财经大学研究生课程论文《财务战略管理研究文献综述》 专业:会计学 课程名称:财务管理理论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 任课教师:刘静 开课时间:2014年9月 云南财经大学研究生部

财务战略管理研究文献综述 摘要:财务战略是整个企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为维持企业经营的正常运转以及提高资金运转效率的主要动力,在企业各个发展周期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特别是随着企业面临的内外环境的不断变化,企业财务战略的制定,选择以及其与企业盈利之间的关系等一系列问题都引起了相关人士的关注。如何发挥企业财务战略在其整个企业经营中的作用,为企业的长远以及可持续发展发挥作用是企业财务战略在多年研究发展中面临的重大挑战。借以对企业财务战略相关研究的梳理,进一步不断的深入财务战略在企业各个层面的作用,不断突破财务战略对现有企业发展的影响力,促进企业全面,健康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字:企业发展财务战略环境 一.财务战略研究的发展历程 关于企业财务战略的发展渊源是随着企业战略发展而来,基于对企业战略的不断重视以及企业战略中财务分析的重要作用,财务战略才得以作为企业战略管理的一部分被不断的细化和研究。 美国学者Ansoff 教授(1976)首次提出了“企业战略管理”之后,企业战略在企业大局发展中的作用不断的被研究界关注,在之后的14年,Tom Copeland (1990)学者再次指出,公司财务和战略伴随公司管理的不断发展已经在思维和行为上不断的得以融合和发展。[1]在此之后,西方学术界开始了对企业战略中财务战略的研究,财务战略在企业战略中发挥的作用不断的被提到了新的研究层面,关于财务战略的定义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的完善。E.F.Harrison 与C.H.John (1985)等在《组织战略管理》一书中将财务战略定义为“企业为配合其发展与竞争战略的实施而须提供的资本结构与资金的计划”[2],。J.A.Pearce和R.B.Robinson(1988)在其《战略管理学》一书中提出了“财务策略”的概念,并指出企业财务策略包括资金筹集、资金分配(投资)与分红、营运资金管理三大方面[3]。我国学者杨学义, 武笑坷(2009)指出,广义的财务战略包括资金的筹集战略和所筹资金的管理战略, 狭义的财务战略仅指筹资战略, 包括资本结构、筹资来源和股利分配等政策。[4]之后随着对财务战略定义的越来越广泛

带式输送机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带式输送机技术的现状国外带式输送机技术的发展很快,其主要表现在2个方面:一方面是带式输送机的功能多元化、应用范围扩大化,如高倾角带输送机、管状带式输送机、空间转弯带式输送机等各种机型;另一方面是带式输送机本身的技术与装备有了巨大的发展,尤其是长距离、大运量、高带速等大型带式输送机已成为发展的主要方向,其核心技术是开发应用于了带式输送机动态分析与监控技术,提高了带式输送机的运行性能和可靠性。目前,在煤矿井下使用的带式输送机其关键技术与装备有以下几个特点: ⑴设备大型化。其主要技术参数与装备均向着大型化发展,以满足年产300~500万t以上高产高效集约化生产的需要。 ⑵应用动态分析技术和机电一体化、计算机监控等高新技术,采用大功率软起动与自动张紧技术,对输送机进行动态监测与监控,大大地降低了输送带的动张力,设备运行性能好,运输效率高。 ⑶采用多机驱动与中间驱动及其功率平衡、输送机变向运行等技术,使输送机单机运行长度在理论上已有受限制,并确保了输送系统设备的通用性、互换性及其单元驱动的可靠性。 ⑷新型、高可靠性关键元部件技术。如包含CST等在内的各种先进的大功率驱动装置与调速装置、高寿命高速托辊、自清式滚筒装置、高效贮带装置、快速自移机尾等。如英国FSW生产的FSW1200/(2~3)×400(600)工作面顺槽带式输送机就采用了液粘差速或变频调速装置,运输能力达3000 t/h以上,它的机尾与新型转载机(如美国久益公司生产的S500E)配套,可随工作面推移而自动快速自移、人工作业少、生产效率高。 表1国外带式输送机的主要技术指标 目前,国外已有多家工程设计公司致力于带式输送机设计系统的研究,并开发出各具特色的满足不同应用要求的设计系统。如美国 CDI 公司主要从事带式输送机的设计和咨询工作,在国际输送机设计领域处于领先地位,主要业务范围包括机械设计、水平曲线设计、动态分析和控制系统设计、设备调试及试运行等等;澳大利亚的 Helix Technologies Pty Ltd 专门从事工程软件开发,已开发出一系列工程管理、投资分析的软件系统,如输送机设计、管道网络分析、泵的选型和 V 型输送带/链的驱动设计等。

选题及研究意义、国内外状况、文献综述文档

选题及研究意义、国内外状况、文献综述文档 (一)选题地缘起和意义 引言 1.选题缘起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我国政府将大量地精力投入到如何更快地促进经济增长上,对就业难问题、收入分配不均问题以及社会保障体系、教育和医疗等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地关注力度不够,政府职能地缺位、错位、越位现象严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地发展和完善,尤其是国有经济结构地战略性调整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地改革,政府过去传统地管制型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经济社会飞速发展地现实情况,迫切需要进行全面地政府体制改革,转变 出:“. 南) 等现象严重,以大量消耗自然资源为代价实现经济高速增长造成了大规模生态环境被破坏和环境污染,社会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加.社会发展与经济发展地这些严重失衡,说到底与政府制定地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不同时期地方针政策,与政府地管理方式、管理手段,与政府地宏观经济调控能力和公共行政管理能力,有着密切地、甚至决定性地关系④.要解决发展失衡问题,关键是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明确政府地职能定位,合理界定政府管理经济地范围,切实把政府工作重点转变到提供基本公共产品和有效地公共服务上来,建设以公平、公正、社会经济和谐发展为目标地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服务型政府是切实改进地方政府某些不良状态地迫切要求.由于长期以来政府一直停留在管制型政府地官本位、权力本位地理念之下,地方政府地“单边主义”和信用缺失现象比较严重.由此导致地政府官僚主义、衙门作风使得

政府与公众之间地关系渐行渐远.除此之外,地方政府在相当程度上出现了以发展经济、经营城市地名义进行圈地、兴建开发区,以公共利益地名义强行拆迁民房,以及拖欠农民工工资等现象.与此同时,相当一部分地方政府地政策缺少连续性,缺乏协调性和整体配套,让公众无所适从,“这些信号意味着在原有地制度路径下地改革所带来地额外收益地增加已接近临界值,不进行制度创新,就难以出现所谓地帕累托改进"@,就难以把中国地改革事业推向一个新地阶段,甚至政府地合法性也会遭到一定程度地挑战.另一方面,伴随着经济社会地全面转型,广人群众日益迫切地要求政府能够为他们提供基本而有保障地公共产品和有效地公共管理、公共服务;广人群众越来越期望建设一个公开、透明和没有腐败地政府. 2.研究意义 从实践方面讲,对我国目前服务型政府建设地现状与改进进行研究,有利于贯彻落实党地十 @,1.2 (--) 1 国外( 化地 企业家精神如何改革着公营部门》一书中阐述了企业家政府理论这一新公共管理地理想实践模式,主张政府在公共服务中地职能是“掌舵而不是划桨"①.治理理论成为改革公共服务地~个重要理论.治理理论地创始人是詹姆士·N·罗回[美]戴维·奥斯本,特德·盖布勒.改革政府——企业家精神如何改革着公营部门[M].周敦仁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1.3⑧\:一,硕士学位论文MASTER’S THESIS西瑙.他在《没有政府地治理》一书中提出全球治理地思想.奥斯特罗姆夫妇在《公共事物地治理之道》、《多中心与地方公共经济》等著作中提出多中心制度设计地理念.他们认为,高度地多中心与分化不会导致公共服务成本地提高.对此他们开 列了公共服务多种提供途径地清单:经营自己地生产单位、与私营公司签约外包、确立公共

公共管理理论的文献综述

公共管理理论的文献综述 一.传统的公共行政学派 传统的公共行政管理( 1865 一1970 )发韧于西方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之中:德国的稗斯麦时代,法国的后拿破仑时代,美国的进步运动时代,都强调运用国家的力量管理社会,推动其进步。在美国,建国先贤——汉密尔顿提出的国家干预经济发展、凯恩斯主义等思想, 伴随着20 世纪初期的美国社会蹒跚向前,并且在20 世纪30 年代大规模经济危机中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传统公共行政强调“效率”, 国家对于社会和经济事务大包大揽。这些方法一度被认为是,也确实是拯救西方资本主义危机的良药, 使西方各国从原始资本的积累走上了充满活力的现代资本主义社会。 从理论意义上讲, 完整的传统公共管理模式存有三大理论支柱: 1.政治与行政的二分法 1887 年伍德罗.威尔逊在(政治学季刊).上发表公共行政学的开山之作《行政之研究》,指出行政应当在政治的适当范围之外。行政问题不是政治问题,虽然政治为行政确定任务,但政治不能去操纵行政。从此政治与行政的严格二分为传统公共行政定下了主基调,之后百年的理论研究和管理实践都建立在它之上。 2.理性官僚制理论(官僚制度学派) 如果说政治行政二分法为传统公共行政奠定了理论基石, 那么传统行政模式中最重要的理论原则是马克斯.韦伯的理性官僚制理论,它在形式上、方法上都与传统公共行政中其他理论配合默契,有浑然天成之感.韦伯笔下的官僚制组织是一个拥有法理权威、严格规则、职责明确的层级体制。良好的效率通过组织本身的规则和程序获得保证。在传统公共行政时代,官僚制作为理性和效率的工具, 确实为资本主义国家迅速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其最大的进步莫过于:运用以理性规则为基础的,非人格化的行政取代了人格化的行政.它举起理性和逻辑的旗帜,批判和否定了产业革命初期个人专制、裙带关系、暴力威胁、主观判断和感情用事的管理方法。 其代表人韦伯认为官僚制度学派有着高度结构化,标准化,非人格化,理想形态等特征的行政组织体系,是强制控制的合理手段,能够达到最高程度的效率。官僚机制传统上被认为是政府管理的主要组织形式;官僚体系的设计、激励、控制等运行管理和改造,包括人事、财政、技术使用及公共工程项目等都是公共管理学科最关注的问题。韦伯认为,现代官僚制度是人类有史以来最高效的大型组织管理形式,这一点,在军队、国家和大型企业的核心结构都无一例外地采用官僚机制的实践中得到了有力的证明。但是,官僚机制也象市场机制一样,有使自己失灵的天敌,如人浮于事、臃肿、繁冗的程序等等。这些天敌会负面影响官僚机制的良性运作,需要得到管理和监督。 3.科学管理理论(古典管理学派) 古典管理学派,该学派主要关注行政效率,寻求为行政管理提供一系列的方法和技术。该学派为公共行政学的产生提供了重要理论基础。代表人物泰勒(1911)在《科学管理原则》中提出“共同利益”为基础的原则,该理论强化了人们对追求效率和消除浪费的关注,从而成为公共行政的核心追求。弗雷德里克.泰勒在他的科学管理原理中贡献了这样一种工作方式.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包含两个重要的观点:一是标准化的工作.这与僵化的等级制度、程序和先例相符合;二是广泛而严密的控制.与传统理论中公务员职业化、终生制完全吻合.

企业战略管理论文

企业战略管理论文——浅谈中小企业的战略管理 ——浅谈中小企业的战略管理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市场环境更加复杂多变。综观国内外迅速发展壮大的企业与濒临破产的中小企业同时存在,优胜劣汰,两极分化十分明显。中小企业要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谋求生存与发展,战略管理是必不可少的,战略管理是着眼长远,为适应企业内外形势而作出的总体性规划。战略管理的正确与否,关系到中小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衰与亡。它指明了企业在竞争环境中的生存态势和发展方向,进而决定了最重要的工作内容和竞争方式。 关键词:中小企业战略管理创新战略分析战略定位 所谓企业战略,是在分析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基础上,为在竞争中求生存和发展而做出的总体的、长远的谋划与对策它具有全局性——以企业的全局为对象,根据企业的总体发展需要规定企业的总体行为;纲领性——规定着企业的目标、重点、措施,是企业经营发展的纲要;长远性——为谋求企业的长远发展,在科学预测的基础上,开拓未来的前景;竞争性——为谋求不断扩大市场占有率,同竞争对手争高低;应变性——根据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变化,适时加以调整,以适应变化后的情况企业战略是企业发展和拓业必须遵循的原则和方针它应该根据企业拥有的资源情况,企业的产品、技术、信息优势的具体情况来制定他一般应包括:发展方向战略、企业经营战略、管理战略、企业文化战略、市场

竞争战略、人才管理战略、企业信息化战略等等企业战略一般应随企业资源优势的变动而变动 没有战略的企业,其生命力是短暂的一个企业,只有战略定位准确,才能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为企业插上腾飞的翅膀反之,一个企业在战略定位上不准,那么,企业就会遭受挫折,甚至一撅不振,导致破产从一定意义上说,今天的企业已进入了战略竞争的年代,企业战略已成为现代企业发展的中心问题,企业之间的竞争,在相当程度上表现为企业战略思维、战略定位的竞争因此,如何在激烈动荡的市场竞争中,制定和执行正确的企业战略,已经成为决定企业能否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 。 一、中小企业战略管理存在的问题 1.缺乏战略制定和执行方面的技能 我国有些中小企业缺乏战略思想,对什么是战略、战略对企业有什么价值认识不足,认为战略只是“镜中花”、“水中月”,可望而不可及的东西,因此短期行为严重,缺乏长远目标。但更多的企业由于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活动的频繁和自身认识的提高,也逐渐认识到了战略的重要性,但是很多中小企业的领导者由于自身能力的原因,对制定什么样的战略、如何制定战略以及怎样有效地执行战略等问题缺乏认识。很多中小企业把企业赢利当成企业的战略目标,但对挣哪方面的钱、挣谁

文献综述_基于PLC的皮带运输的控制系统设计

《基于PLC的矿用皮带运输的控制系统》文 献综述 容摘要 皮带运输机是一种有牵引件的连续运输设备,广泛应用于矿产开采、金属冶炼、化工、铸造等行业的生产线和输送线以及港口的生产部门。主要用来运送物料,根据输送工艺的要求,可以单台输送,也可以多台组合输送,或者和其它输送设备组成水平或倾斜的输送系统。煤矿的输送系统对保证矿井正常生产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设计主要叙述了利用先进的PLC技术对煤矿企业皮带机系统进行技术改造方案,并且叙述了皮带机的基本原理、皮带机集中控制系统设计步骤。 PLC是一种专门在工业环境下应用而设计的数字运算操作的电子设备。它采用可编程存储器,用来在其部存储执行逻辑运算、顺序运算、计时、计数和算数运算等操作的指令,并能在其部存储进行数字或模拟式的输入和输出,控制各种类型的机械或生产过程。 关键词:煤矿;皮带运输机;集中控制系统;PLC

国外皮带运输机的研究现状 国外在皮带运输机动态分析研究方面发展的比较早,动态分析理论与研制的软件已经基本能够满足当前的发展需求;而我国则比较晚,跟国外相比,还存在比较大的差距,尤其是动态分析的软件部分。为了尽快弥补差距,赶超世界先进水平,有必要研究跟分析当今国外皮带运输机的动态分析软件。目前,美国、法国意大利等发达国家在动态分析研究方面,已经达到了国际领先地位。我国生产制造的上运式带式输送机的种类较多。在“八五”时期,通过国家一条龙“日产万吨综采设备”项目实施,皮带运输机的技术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煤矿井下用大功率、长距离带式输送机的关键技术研究和新产品开发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如大倾角、长距离带式输送机成套设备、高产高效工作面顺槽可伸缩带式输送机等都填补了国空白,并对带式输送机的主要元部件进行了理论研究跟产品的开发,研制成功了多种软启动和制动装置以及以PLC为核心的可编程电控装置,驱动系统采用可调速型液力耦合器和行星齿轮减速器。

2015年优秀行政管理专业参考文献

2015年优秀行政管理专业参考文献 2015年优秀行政管理专业参考文献(一) 泰罗:《科学管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 法约尔:《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 西蒙:《管理行为》。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4年版。 马克斯、韦伯:《经济与社会》,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F、J、古德诺:《政治与行政》,华夏出版社1987年版。 奥斯特罗姆:《美国公共行政的思想危机》上海书店1999年版。 詹姆斯、Q、威尔逊:《美国官僚政治政府机构的行为及其动因》,上海译文出版社1990年版。 戴维、H、罗森布鲁姆:《公共行政学:管理、政治和法律的途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R、J、斯蒂尔曼编著、李方等译:《公共行政学》(上、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出版。 R、登哈特:《公共组织理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尼斯坎南:《官僚制与公共经济学》。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年出版社。 敦利威:《民主、官僚制与公共选择》。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年出版社。 奥斯特罗姆等人:《公共服务的制度建构》上海书店2000年版本。 查尔斯、J、福克斯等:《后现代公共行政话语指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年11月版。 B、盖伊、彼得斯:《政府未来的治理模式》,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巴泽尔:《突破官僚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1月出版。 查尔斯、沃尔夫:《市场或政府权衡两种不完善的选择》,中国发展出版社 1994年版。 O、C、麦克斯特:《公共行政的合法性一种话语分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12月出版。

V、登哈特和R、登哈特:《新公共服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简、莱恩:《新公共管理》。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年出版社。 C、胡德:《国家的艺术:文化、修辞与公共管理》。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弗里德利克森:《公共行政的精神》。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奥斯本和盖布勒:《改革政府》。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亨廷顿:《现代化理论与历史经验的再探讨》。上海译文出版社1993年。 罗西瑙:《没有政府的治理》。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版本。 霍恩:《公共管理的政治经济学》。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年出版社。 Sabtier:《政策过程理论》。出版社2004年版。 艾伦、巴比:《社会研究方法基础》,华夏出版社2000年出版。 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出版。 迈耶和布鲁德尼:《公共管理中的应用统计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何晓群和刘文卿:《应用回归分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应国瑞:《案例学习研究》。中山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费斯勒、凯特尔:《行政过程的政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 年版(入学考试必读)。 纳特、巴可夫:《公共和第三部门组织的战略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F、J、古德诺:《政治与行政》,华夏出版社1987年版。 詹姆斯、Q、威尔逊:《美国官僚政治政府机构的行为及其动因》,上海译文出版 社1990年版。 戴维、H、罗森布鲁姆:《公共行政学:管理、政治和法律的途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鲁宾:《公共预算中的政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2015年优秀行政管理专业参考文献2015年优秀行政管理专业参考文献。

战略管理文献综述 (2)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 战略管理文献综述 陈世荣<越南留学生》行研09级 一、关于国内外战略管理理论研究 长期以来,国内外专家、学者对于企业战略管理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呈现出一定深度和广度的理论学说及典型案例,对于指导各行各业企业发展发挥了作用。国际学术界对企业战略管理进行了大量研究和探索,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从历史的角度分析,可将国外企业战略管理发展归纳为以下三个阶段。 (1)早期的企业—环境综合分析范式阶段。进入20世纪60年代,欧美国家企业出现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重大变化,国际市场逐步开放,大多数大企业以并购方式采取多元化经营。企业不满足于年度预算,开始采用运筹学和预测技术进行规划,形成了战略规划学派。该理论认为企业战略应当使企业自身条件与所遇机会相适应,实质上是认为企业战略应当放到如何使公司能力与竞争环境相匹配的框架上,寻求发展商机。 (2)以环境适应范式为中心的企业战略管理理论阶段。20世纪70—80年代,随着环境变化加快,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未来是不可预测的,环境是不确定、不连续的,从根本上动摇了战略规划关于未来可以计划、可以预测的思想。以环境变化分析为中心的战略理论占据了主导地位。同时,由于环境的复杂性,仅从分析外部环境的变化出发制定战略具有局限性,因此开始出现基于企业内部分析(如价值链理论)的战略理论及基于企业社会关系分析的战略理论(如网络优势理论)。环境适应范式认为战略决策是一个适应的过程,强调战略的动态变化,认为最适合的战略制定与决策过程依赖于环境波动的程度。这个学派包括:安索夫的企业战略行为是对其环境的适应过程及由此导致的企业内部结构化的过程思想,伊丹敬之的战略适应性观点,奎因的逻辑改良主义等。产业组织分析也可以视为一种环境适应理论,只是更重视环境中的产业结构分析。1980年迈克尔·波特提出的产业分析竞争战略思想,既可以视为早期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也可以视为环境适应理论的深化。1985年迈克尔·波特提出的价值链理论,从企业内部价值创造过程寻求竞争优势来源,弥补对企业内部因素不够重视的缺陷。 (3)多种范式并存阶段。进入90年代后,由于科技的迅猛发展,全球化步伐加快,顾客需求的多样化及产品设计周期、产品生命周期的缩短,客观要求企业通过提高自身 能力,全面考虑企业内部要素和企业外部环境要素,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在这种背 景下,基于企业内部分析和企业内外部综合分析的战略理论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主要 包括:①资源论。1984年沃纳菲尔特的发表“企业的资源基础论”,意味着资源论的诞生。

带式输送机设计论文

带式输送机毕业设计论文【毕业设计】 摘要 本次毕业设计是关于矿用固定式带式输送机的设计。首先对胶带输送机作了简单的概述;接着分析了带式输送机的选型原则及计算方法;然后根据这些设计准则与计算选型方法按照给定参数要求进行选型设计;接着对所选择的输送机各主要零部件进行了校核。普通型带式输送机由六个主要部件组成:传动装置,机尾和导回装置,中部机架,拉紧装置以及胶带。最后简单的说明了输送机的安装与维护。目前,胶带输送机正朝着长距离,高速度,低摩擦的方向发展,近年来出现的气垫式胶带输送机就是其中的一个。在胶带输送机的设计、制造以及应用方面,目前我国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国内在设计制造带式输送 机过程中存在着很多不足。 本次带式输送机设计代表了设计的一般过程, 对今后的选型设计工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带式输送机;选型设计;主要部件 Abstract The design is a graduation project about the belt conveyor used in coal mine. At first, it is introduction about the belt conveyor. Next, it is the principles about choose component parts of belt conveyor. After that the belt conveyor abase on the principle is designed. Then, it is checking computations about main component parts. The ordinary belt conveyor consists of six main parts: Drive Unit, Jib or Delivery End, Tail Ender Return

文献综述 当代中国实践企业型政府的可行性研究

《当代中国实践企业型政府的可行性研究》 文献综述 一、企业型政府产生的背景 自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以来,由于政府角色危机、财政危机、信任危机以及官僚主义和经济全球化的竞争压力,西方国家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政府再造运动。这场政府再造运动涉及范围之广,持续时间之长,再造力度之深,可谓空前。综合看其产生的深刻社会背景如下:(一)经济全球化与竞争带来的现实压力 经济全球化使得世界各地的联系更加紧密,相互依赖程度更大,竞争也日益激烈。一个国家的竞争优势取决于政府的应变能力,取决于政府的效能。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政府必须提出有效的、具有前瞻性的社会政策,以增强国家的经济竞争力。显然,在这种大环境下,传统的官僚组织已不再适应,建立政府管理的新范式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另外,官僚体制由于自身的缺陷,受到人们普遍的质疑和批评,引发了政府的合法性危机。这迫使西方国家进行政府再造运动,重振公民对政府的信任,改善政府与公民的关系以增强政府的合法性。 (二)政府扩张使政府角色膨胀,造成政府失灵,从而使西方政府面临困境和危机 二战后,受国家干预主义的影响,西方国家加大了政府对市场和社会生活的干预,使得政府职能急剧扩张,政府角色不断膨胀,引发了人民对政府治理能力的怀疑,造成了所谓的管理危机。而国家福利主义的推行,使得政府开支增大,这对政府构成了巨大的压力和持续的财政赤字。可财政资源又相对有限,此时提高税收已不大可能,政府陷入了财政危机之中。危机和困境迫使人们重新思考并调整政府的角色问题。 (三)私营企业再造的成功经验 20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经济发展速度放慢,大中小型企业的平均寿命缩短,一些目光远大的公司对旧的生产经营管理制度及其背后的理念和原则进行了彻底的改革,并不断进行管理创新,取得了成功。企业在管理理念、体制、方法、技术等方面都创造了成功的经验,如重视成本效益分析、重视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实行标杆管理、绩效管理,强调组织学习等等。私营企业管理的有效性与政府管理的落后、保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私营企业的创新精神和再造之成功经验无疑对政府的管理和服务产生了积极示范效应并构成了巨大的再造压力。 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家核心竞争力的转移、政府权威的日趋下降、工商企业再造经验的传播、信息技术的普及等因素,构成了政府改革和发展的强大动力;而政府职能扩张和规模膨胀所导致的财政、管理和信任危机,则成为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建立企业型政府的直接动因。面对这一形势,传统官僚制严格的等级制线性结构、对法律的过度崇拜、过于细致的专业分工显得日益僵化,力不从心,这进一步构成了行政改革的体制原因。作者认为,企业型政府是公共行政改革过程中运用企业家精神和企业理论改造传统运作方式,使其具有顾客至上、成本意识和创新精神的政府,是公共行政从传统官僚制向后官僚制转换的一种理想模式。这一主张,既非将政府同化为企业,亦非政府官员都由企业家来取代,而是用企业理论、企业家精神来影响和引导的政府改革,使未来政府更具有回应性、科学性和前瞻性。 二、企业型政府相关概念的界定 “企业型政府”(Businesslike Government),又称“企业家政府”、“企业性政府”和“企业家

战略管理论文

漳州师范学院战略管理论文 华源的战略 姓名:许漳格 学号: 091208148 系别:管理科学系 专业:市场营销 年级: 2009级 指导教师:

1996年7月18日经上海市人民政府以外经沪股份制字[1996]002号文批准设立股份公司。华源可以说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非常经典的一家企业从小到大,再从单一经营到多元化经营的企业的“典范”。它的经营模式以及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华源从多元化经营后的一系列发展,对于当前我国企业不断在实施的多元化战略也具有很强的参考作用,所谓“前车之鉴”意义非凡。 可以说华源作为一家失败的企业,并没有特别之处。但是作为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原本最大的一家多元化企业,它当时所处的环境,时代的背景,公司的发展战略等,都有值得探究的地方。 关键词:st;多元化;战略;发展

中文摘要…………………………………………………(I) 一、引言 (1) 二、华源并购危机的始末 (1) (一)并购危机的开始 (1) (二)并购危机的失败 (1) 三、华源并购战略的分析 (2) (一)错误的并购战略 (2) (二)缺乏风险控制能力 (2) 三如何解决此类发展战略的失败问题 (2)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的发展国内也孕育了一大批国内外知名的大企业,它们或者随时间的发展不断壮大,或者昙花一现大放光彩后黯然消逝。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它们曾经都是中国的希望之企业,曾经盛极一时。这期间包括华源、海尔、联想、杉杉等。 本文主要从华源的失败入手,找出华源所采取战略的失败之处,将它的失败分析透彻,从而得出经验和教训。以便于更好的让国内的企业能够看到自己的问题,并在自己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注重企业的发展战略,做好发展战略,才能让企业永续经营。 二、华源并购危机的始末 (一)并购危机的开始 企业的战略是比任何东西都要重要的东西,一个企业再大实力再雄厚都无法承受战略的失败。同样的一家企业的战略失败也足够让一起实力庞大的企业土崩瓦解。比如前世界五百强的安融、世通等。所以,战略的失败往往是一个企业瓦解的开始。而华源也就是这样一个经典的失败的案例。而没能够权衡自己的能力,盲目的作为,不顾一切的冒险行为也并将要为失败埋下苦果。失败的战略也就是华源失败的开始。 (二)并购危机的失败 1992年,原纺织工业部在上海浦东注册成立了以纺织为主业的华源集团。之后在不到13年的时间里,华源通过资本运作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产业范围涉及农机、医疗等领域。截至2004年年底,华源拥有全资和控股子公司11家,并拥有华源股份、华源发展、华源制药、上海医药、双鹤药业、万东医疗和凯马B 股等一批上市公司。2005年总资产已达到了572亿元,注册资本也由1.4亿元增加到了10多亿元。 华源并购所用资金大多为银行贷款,因此,其资金链具有天生的脆弱性,这种脆弱性对于其并购后的整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在国家开始进行宏观调控、

突破官僚制读书笔记

突破官僚制读书笔记 【篇一:《公共管理学》读书笔记参考书】 年版 2. 《政府未来的治理模式》,[美]B.盖伊.彼得斯著,吴爱明 等译,中国人民大学 出版社2001年版 3. 《公共选择理论》,缪勒,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4. 《公共行政学:管理、政治和法律的途径》,罗森布鲁姆,中国人 民大学出版社2002 年版 著,谭功荣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版 7. 《新公共服务——服务,而不是掌舵》,[美]珍妮特?v?登哈特, [美]罗伯特?b? 登哈特著,丁煌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8. 《公共服务的制度建构》,[美]埃莉诺.奥斯特罗姆、帕克斯和 惠特克著,宋安喜、 任睿译,三联书店2000年版。 格莱德著,刘启君等译,河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10. 《突破官僚制:政府管理的新愿景》,[美]卖克尔.巴泽雷著,孔宪遂等译,中国 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1. 《组织行为与公共管理(第三版)》,[美]迈克尔.L.瓦休等著,刘铮等译,经 济科学出版社2004 出版社2002年版 【篇二:《公共行政学经典著作》教学大纲】 公共行政学经典著作研读 上课时间:周六下午8-10节,地点:艺术中心402室 任课教师: 陈瑞莲教授、84036693 倪星教授、84038593 郭小聪教授、84034978 蔡立辉教授、34251601 对象:行政管理专业博士生 教学目的: 自从公共行政学诞生以来的一百多年的时间内,产生了许多具有代 表性的论著和学说,它们拓宽了公共行政学的研究视野,并直接奠 定了当代公共行政学研究的知识基础。本课程将对公共行政学发展 史中的经典著作进行系统介绍,通过剖析经典著作的方法来学习和 研究各种公共行政学的理论流派,并对之进行批判性的选择和拓展,从而为本学科的知识增长做出贡献。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博士研究生阅读文献和课堂研讨等方法, 使他们能够全面了解各种理论流派和经典著作中的基本理论、基本 知识、基本方法,能够弄清各种理论流派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从学

跨国公司跨文化战略管理文献综述概要

跨国公司的跨文化战略管理文献综述 一、前言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已经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跨国公司作为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主体正发挥日渐突出的作用。跨国公司的迅猛发展使跨国公司的管理者碰到一个共同的难题——跨国公司的跨文化战略管理。 跨国公司(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经济实体所组成,并从事生产、销售和其他经营活动的国际性大型企业。又称国际公司或多国公司。近年来资料显示:跨国公司控制着全世界60%的贸易、70%的投资和80%的技术专利。现代企业在实施跨国经营战略或从事跨国经营活动时,普遍采用的经营战略之一就是跨文化战略。 跨文化研究始于上世界40年代的美国,是由美国学者首先发展起来。文化之间的差异对人们生活和交往的影响是巨大的,于是便开始寻求不同文化之间的融合和管理问题。在此之后,跨文化领域吸引了众多学者的眼球,并在这一领域积累了众多成果。对跨文化管理这一概念,许多学者也给出了自己的定义。综合各学者的观点,将跨文化管理概括为:在跨国经营中,对不同种族、不同文化类型、不同文化发展阶段的子公司所在国的文化采取包容、理解的管理方法,并据此创造出公司独特文化的管理过程。而跨文化战略管理,即是在企业跨文化管理过程中,关于如何制定、实施、评价企业跨国经营过程中,对不同文化的统筹管理策略以保证企业组织有效实现自身目标的艺术与科学。 本文所做的文献综述主要从跨国公司跨文化研究领域的基础理论成果入手,针对这些年国内外的跨文化管理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归纳,提炼出对企业现状管理有实际价值的跨文化战略管理,而不仅仅局限于跨文化企业管理的理论成果。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评述

行政管理论文范文参考文献(最新篇)

行政管理论文范文参考文献 行政管理论文范文参考文献 201X行政管理论文范文参考文献一 曾康霖.信用论.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1993 李伟,王晓雅.现代企业信用系统的构建.《技术经济》201X,5 加里贝克尔.人类行为的经济学分析.上海:书店,1995 孙智英.信用问题的经济学分析.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1X 汪利娜.美国住宅金融体制研究.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1999 张真.美国信用管理法律法规借鉴.20201X-9-23 罗纳德麦金农经济发展中的货币与资本.上海:上海二联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199 7. 王征宇等.美国的个人征信局及其服务.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 3. 薄小雷.我国企业信用管理状况和改进措施.201X-12-2 陈洪隽.我国社会信用建设的回顾、问题、展望.中国集体经济,201X 张宏军.我国企业信用的制度性缺陷及其治理对策.江苏商论,201 10 李国丽,吴情茹,方新安.关于企业信用及其建设的对策.企业天地,201X 郭爱萍.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几个问题}J].求实,201X

徐本林.信用缺失的成因及其对我国经济的侵蚀LJ].理论探索,201X, 刘迅.建立企业信用监管体系中应注意的问题.工商行政管理,201X 左京生.加强企业信用监管体系建设.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1X.1 梁彗星.市场经济与公序良俗原则.北京:法律出版社,199 4. 张青.信用与企业信用制度.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X年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7 4. 李曙光.中国征信体系框架与发展模式.北京:科学出版社,200 林钧跃.企业信用管理.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1 黎民.公共管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 戴维伊斯顿著,政治体系一政治学状况研究.马清槐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3, 吴钢,公共事业评价.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 3. 朱毅峰,吴品妹美国信用管理体系简介.中国金融半月刊,200 3. 吴品妹,现代信用学.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 .叶启芳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 4. 颜佳华等.公共决策研究一文化视野中的阐释.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X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