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历代农民起义简表

历代农民起义简表

历代农民起义简表
历代农民起义简表

历代农民起义简表

中国各朝代王朝世系表格模板

精心整理 中国各朝代王朝世系表 夏世系表(约公元前21—16世纪,姒姓) 禹—启—太康—仲康—相—少康—予(杼)—槐—芒—泄—不降—扁—廑(胤甲) -孔甲-皋-发-桀(履癸) 商世系表(约公元前16—11世纪,子姓) 大乙(汤)—大丁—外丙—中壬—大甲(太宗)—沃丁—大庚—小甲—雍已—大戊( 中宗)—中丁—外壬—河禀甲—祖乙—祖辛—沃甲—祖丁—南庚—阳甲—盘庚— 小辛—小乙—武丁(高宗)—祖庚—祖甲—廪辛—康丁—武乙—文丁—帝乙—帝 辛(纣) 西周世系表武王(发)燮)—孝王东周世系表平王(宜臼)王(壬臣)东周世系表元王(仁)威烈王(午)嵬)—桓公(惠公(秦世系表(始皇帝(政)西汉世系表高帝(太祖,彻)—昭帝()—孺子(东汉世系表光武帝(恭宗,祜)王,辩)三国世系表(一)魏国(祖,睿)—齐王(芳)—高贵乡公—陈留王(奂,禅于司马炎) (二)蜀国(公元221---263年,刘姓)昭烈帝(备)---后主(禅,为魏所灭) (三)吴国(公元222---280年,孙姓)大帝(权)—会稽王(亮)—景帝(休)—末 帝(皓,为西晋所灭) 西晋世系表(公元265---316年,司马姓) 武帝(世祖,炎)—惠帝(衷)—怀帝(炽,为匈奴族所俘)—吴王(晏)—愍帝(邺,为 匈奴族所灭) 东晋世系表(公元317---420年,司马姓) 东晋十六国简表 元帝(中宗,睿)—明帝(肃宗,绍)—成帝(显宗,衍)—康帝(岳)—穆帝(孝宗,聃) —哀帝(丕)—废帝(海西公,奕)—简文帝(太宗,昱)—孝武帝(曜)—安帝(德宗)

—恭帝(德文,禅于刘裕) 南朝世系表(公元420---589年) (一)宋(公元420---479年,刘姓)武帝(高祖,裕)—少帝(义符)—文帝(太祖, 义隆)—孝武帝(世祖,骏)—前废帝(子业)—明帝(太宗)—后废帝(昱)—顺帝(禅 于萧道成) (二)齐(公元479---520年,萧姓)高帝(太祖,道成)---武帝(世祖,赜)—昭业 —海陵王(昭文)—明帝(高宗,鸾)—东昏侯(宝卷)—和帝(宝融,禅于萧衍) (三)梁(公元502---557年,萧姓)武帝(高祖,衍)—简文帝(太宗,纲)—元帝( 世祖,绎)—敬帝(方智,禅于陈霸先) (四)陈(公元557---589年,陈姓)武帝(高祖,霸先)—文帝(世祖)—废帝(伯宗 )—宣帝(高宗,顼)—后主(叔宝,灭于隋) 北魏世系表(公元386---534年,鲜卑族拓跋部,孝文帝时改本姓拓跋为元) 世祖,焘) 元宏) )—安定王( 五代世系表 十国简表 后梁(公元 灭) 后唐(公元923--936年,沙陀部,李姓)太祖(克用)-庄宗(存勖)-明宗(嗣源,李克用养子)-闵帝(从厚)-末帝(从珂,李嗣源养子,为后晋所灭) 后晋(公元936--946年,沙陀部,石姓)高祖(敬瑭)-出帝(重贵,石敬瑭养子,为契丹所灭) 后汉(公元947--950年,沙陀部,刘姓)高祖(知远)-隐帝(承佑,为后周所灭) 后周(公元950--960年)太祖(郭威)-世宗(柴荣,郭威养子)-恭帝(柴宗训,禅于赵匡胤) 辽世系表(公元916--1125年,契丹族,耶律姓) 太祖(阿保机)-太宗(德光)-义宗(倍)-世宗(阮)-穆宗-景宗(贤)-圣宗(隆绪)-兴宗(宗真)-道宗(洪基)-天祚帝(延禧,为金所灭

近代史课后重点答案

1.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 1) 两大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前一个是最主要矛盾。 2) 中国的社会性质:由封建社会转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有一下一些基本特征: A. 资本----帝国主义势力不但操纵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B. 中国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与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C. 中国自然经济遭到破坏,但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土地所有制依然存在,严重阻碍着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 D. 所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已经存在,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一定作用,但势力很弱。而且大部分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E. 由于近代中国处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的争夺和间接统治之下,政治势力不统一,各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不平衡。 F. 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的广大人民过着饥寒交迫,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 2.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个任务,是互相区别又互相紧密联系的。前者是后者的前提和道路,后者是前者的目的和归宿。 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束缚生产力发展,阻碍经济技术进步,必须先改变社会制度,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因为不经过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就不可能推翻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反动统治,改变它们控制中国经济财政命脉的局面,就不可能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和专制政治制度;就不可能达到民族的团结,社会的稳定,从而集中力量进现代化建设)。 3.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1) A发动侵列战争,屠杀中国人民B侵占中国领土,划分势力范围C勒索赔款,抢掠财富 2)外国资本主义列强用武力打开中国的门户,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和世界市场之中。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洋纱洋布等商品在中国大量倾销,逐渐使中国的农业与家庭手工业分离,一方面,破坏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基础,破坏了城市的手工业和农民的家庭手工业;另一方面,则促进了中国城乡经济的发展,给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造成了某些客观条件。 3)然而,西方列强并不愿意中国成为独立的资本主义国家。他们利用获取的政治经济特权,在中国倾销商品,经营轻工业和重工业,对中国的民族工作进行直接的经济压迫。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16年4月自考答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单选: 1-5:ABDCD;6-10:BBCAA;11-15:BABDD;16-20:CDBAD;21-25:DCBCD 简答:26、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是两对主要矛盾,而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乃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这两对主要矛盾相互交织在一起,贯穿了整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始终,并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变化起着决定性作用。 2、中华民族历史任务: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始终面临着两大历史任务: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两大历史任务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27、太平天国重要纲领及特点? 太平大国定都天京后.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其中最重要的是《天朝田亩制度》的颁布。《天朝田亩制度》颁布于1853年冬.是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战争特点的纲领性文件。《天朝田亩制度》是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代表了农民要求平均分配土地的强烈愿望,反映了农民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普遍要求。与以往农民起义提出的“均贫富,等贵贱”和“迎闯王,不纳粮”等相比,《天朝田亩制度》有更完备的内容和更触及封建社会矛盾核心的深度,应该说这个纲领比历代农民起义所提出口号的思想内涵更为深刻。 太平天国后期,洪仁开提出了《资政新篇》,作为统筹全局的建议。《资政新篇》的主要内容是:在政治方面,主张“禁朋党之弊”,加强中央集权,制定法律、制度。在经济方面,主张发展近代工矿、交通、邮政、金融等事业;吸取外国的科学技术,奖励科技发明和机器制造;提倡资本主义的雇佣劳动制。在思想文化方而,提出设新闻官、新闻馆;提倡兴办学校、医院和社会福利事业。在外交方面主张同世界各国交往、通商。 28、五四运动的特点及意义。 第一,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把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提升到一个新水平。 第二,五四运动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了群众,是一场真正群众性的革命运动。 第三,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思想和干部上的准备。 第四,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运动后,无产阶级逐渐代替资产阶级成为近代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领导者。 29. 1935 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扩大会议,会议集中全力解决了当时具有决战意义的军事和组织问题。 遵义会议在及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中国共产党、挽救了中国工农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领导,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有关的转折点,标着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走向成熟。 30.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毛泽东思想。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前提,如果动摇了这四项基本原则中的任何一项,那就动摇了整个社会主义事业,整个现代化建设事业。 2016/4/16 9:57:48 徐嘉2016/4/16 9:57:48

中国历代帝王世系表2

XX历代皇帝世系表(XX 清) 一、xx 历史朝代歌 夏后XXXX东周,XXXX收。XX东汉XX,西晋东晋兼XX。匈奴羯氏XXXX,XX 代北后称雄。XXXX是南朝,北魏XX称北朝。北周灭齐传于XX,XX又灭XX再统一。随灭XX称富强,五代十国各称王。 XX 兴起在北方,建号为辽入XX。 五代XX汉周,宋朝XXXX桥头。 女真建金先灭辽,打破XX北宋消。南宋偏安在XX,XX 兴起国号元。 灭XXXX一统,元朝统治九十年。明代共传十六君,XX初起号后金。后金国号改为清,入关称帝都XX。人民觉悟革命起,清帝退位民国立。人民民主再胜利,齐心奔向共产党。 二、历代皇帝世系表 秦(公元前221 年——公元前207 年)历三帝,共统治建 15年 都: XX (今XXXX 市XX)

秦始皇嬴政(公元前 221年——公元前 210 年)在位十二年 秦二世胡亥(公园前 209年——公元前 207 年)在位三年 秦末世子婴(立之即废) 西汉(公元前 206年——公元 8年)历十三帝,共统治 214年 建都: XX (今 xxxx ) xx 挟汉少帝称制) 汉文帝刘恒(公元前 179年——公元前 157 年)在位二十三年 年号: 、/. I —[ 前元、后元 汉景帝刘启(公元前 156年——公元前 141 年)在位十六年 年号: 前元、中元、后元 汉武帝刘彻(公元前 140年——公元前 87 年)在位五十四年 年号: 建元、元光、元朔、元狩、元鼎、元封、太初、天汉、太始、征和、后元 汉昭帝刘弗陵(公元前 86 年——公元前 74年)在位十三年 年号: 汉高祖刘邦(公元前 汉惠帝刘盈(公元前 汉高后吕雉(公元前 (注: 206 年——公元前 194 年——公元前 187 年——公元前 195 年)在位十二年 188 年)在位七年 180 年)在位八年

《历史常识》五大农民起义

《历史常识》五大农民起义 1.秦末:陈胜、吴广农民起义 秦朝末年,赋税严重,据史料记载,当时的田租、口赋等“二十倍于古”,兵役、徭役更使得农民感到负担承重。尤其是秦二世胡亥继位以来“赋敛愈重,戍徭无已”,且刑罚严酷。秦二世元年,朝廷征发闾左(闾左即是秦朝时的贫困农民)屯戍渔阳(秦渔阳县,现至北京密云县一带),陈胜、吴广为屯长,他们行至大泽乡(今安徽宿县)的时候,被大雨阻拦,无法按照规定到达渔阳,按照秦朝的律法,逾期要被斩杀。于是陈胜、吴广利用“鱼腹丹书”,打出了“大楚兴,陈胜王”的口号,陈胜自立为将军,封吴广为都尉,宣扬“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发动了农民起义。 陈胜、吴广农民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给秦王朝的残暴统治给予了沉重的打击,为后来刘邦、项羽推翻秦王朝的统治奠定了基础。 2.东汉:黄巾农民起义 东汉末年,外戚(何进)当政,宦官(十常侍)专权,边疆战事不断,土地兼并严重且赋税严苛。张角,自称“天公将军”,利用太平道的宗教观念和社会政治思想,打出“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号,组织群众率领起义,由于起义者头戴黄色头巾,故称为“黄巾起义”。黄巾起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宗教形式组织的民变之一,虽然在9个月内被镇压,但是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央军权的下放,减缓了东汉的覆灭。同时也使得地方将领官员私自培养兵力,为后期军阀混战埋下了伏笔,拉开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序幕。 3.隋末:瓦岗军起义 隋朝末年,隋炀帝荒废朝政,穷兵黩武,骄奢淫逸,各地农民纷纷揭竿而起。其中,规模比较大的是以翟让、李密为首的瓦岗农民起义。翟让、李密以“罄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为口号,赈济贫民,与隋军作战。后期,瓦岗军内部发生分裂,战斗力日渐衰弱,终于瓦解。瓦岗军起义推进了隋朝的覆灭,消灭了大部的隋军主力,沉重打击了士族大地主,为后期李渊取得长安打下了基础,对唐初的政治、经济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4.明末:李自成农民起义 明朝末年,内忧外患严重。在外,建州努尔哈赤兵力强壮,之后皇太极即汗位,威胁明朝;在内,阶级矛盾尖锐,且旱灾蝗灾不断。在陕西又出现了大旱灾,天灾人祸不止,李自成打着“等贵贱,均田免粮”的口号发动了农民起义。李自成的农民起义的口号提出了平均地权等思想进而广受农民欢迎。李自成建立大顺政权,不久后攻破北京,但由于明将吴三桂降清,与清军联合镇压农民起义,遂以失败告终。明末农民起义推动了旧的剥削制度的转变,影响了旧的土地剥削关系。 5.清末:太平天国运动 清朝末期,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矛盾使得国内的阶级矛盾开始激化。农民纷纷揭竿而起,1851年,洪秀全发动金田起义,率先发动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和封建专制的农民起义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打出了“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口号,体现出了绝对平均的思想。在太平天国运动后期,干王洪仁玕提出《资政新篇》,最早提出了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太平天国运动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打击了外国侵略者,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反抗意志。

史纲思考题

上编综述 1.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主要矛盾及其基本特征是什么? 1)性质: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及其与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了半殖民的中国: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破坏中国的主权,控制中国政治、经济、外交和军事。没有对中国实行直接的殖民统治,而是通过其代理人对中国实行间接统治。因此,中国实际上已经丧失拥有完整主权的独立国地位,但是仍热维持着独立国家和政府的名义,还有一定的主权。因此被称作半殖民地。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了半封建的中国:外国资本主义列强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和世界市场中。破坏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导致资本主义的产生。但是,西方列强并不愿意中国成为独立的资本主义国家,他们对中国的民族工业进行直接的经济压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不可能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中国农村封建生产关系依然占着显然的优势。所以中国的经济既不是完整的封建经济,也不是完全的资本主义经济,而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经济了。 2)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一般说来,当帝国主义向中国发动侵略战争时,中国内部各阶级,除一些叛国分子外,能够暂时地团结起来举行民族战争去反对帝国主义。这是阶级矛盾暂时降到次要和服从地位。如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义和团反帝运动。当帝国主义与中国的反动统治阶级结成同盟,用战争以外的形式共同压迫中国人民,尤其是封建主义统治特别残酷的时候,中国人民斗争的矛头主要直接的指向中国的封建政权,这时阶级矛盾就上升为主要矛盾,民族矛盾居次要地位。天平天国农民战争和辛亥革命。 3)基本特征:第一,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仅逐步操控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并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第三,中国的自然经济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第四,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一定的作用,但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下,它的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而且它的大部分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第五,由于近代中国出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的争夺和间接统治之下,加上中国地域广大,以及在地方性的农业经济的基础上形成的地方割据势力的存在,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后来,帝国主义国家还分别支持不同的政治势力以分裂中国,是中国处于不统一的状态。第六,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后来还加上官僚资本主义),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致大批地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特征逐步形成,有一个演变过程,在不同历史阶段不同地区有所差别。 2.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是什么? 历史任务: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相互关系:互相区别又互相紧密联系的。腐朽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首先改变这种社会制度,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因为:不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第一,就不可能推翻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反动统治,改变他们控制中国经济财政命脉,压迫中国民族工商业发展的局面。第二,就不能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和专制政治制度,解放农村生产力,改善农民生活,扩大民族工商业的国内市场。第三,就不可能达到民族的团结,社会的稳定,从而集中力量进行经济、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现代化建设,以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富裕幸福。近代以来,一些爱国人士提出过工业救国、教育救国、科学救国等主张,但在民族不独立、国家不统人民无权利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里都失败了。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1.如何认识资本—帝国主义在侵略中国的过程中所造成的双重影响? 1)从主观动机与客观效果关系的角度。主观动机是要掠夺、压迫中国,企图把中国变成其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绝不是为了给中国带来“近代文明”帮助中国变成独立富强的现代化国家。但是同时,它带来了客

1381年英国农民起义

1381 年英国农民起义探析 1381 年英国的农民起义,是封建时代西欧规模最大、程度最激烈的农民反封建的武装斗争。长期以来,我国史学界偏重于对英国经济社会史的研究,但对该事件的原因、状态与影响还缺乏系统而明晰的认识。笔者仅就 所掌握的资料对这些问题做一分析,并对有关评价农民起义的学术取向浅 陈管见。 一 1381 年的英国农民起义究竟是如何酿成的,起义者的社会愿景究竟何在?弄清这些问题,无疑是理解这次农民起义的关键之所在。在分析这一 问题时,一般都把英国封建王权征收高额人头税看作是这次农民起义的根源。实际上,正如一位史家所言,“需要探讨的是远比人头税复杂和根基深厚的原因”,因为“为现存的制度所产生的不满的确一直十分强烈而导致了一次广泛而又分散的起义”。[1]58 这一现存的制度,当然是中世纪的那种 以人身依附关系为特征的封建制度。 自诺曼征服后,随着封建化的日益加深和自由农民农奴化的普遍确立,封建的劳役地租和实物地租以及诸多的封建役务,一直是羁勒广大农奴的 枷锁。自14 世纪开始,随着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为了满足奢侈生活与 适应市场化的需要,封建领主开始让农奴缴纳货币地租,有的进而要农奴 缴纳一笔钱来赎买人身自由,由此而开启了“农奴解放”的端绪。这个过程当然是艰难的。为了获得自由,农奴常常要将多年积聚的钱拿出。又因为 他在理论上不拥有财产,因此他不得不找第三者当担保人来与领主交涉, 由此而受到商人和高利贷者的无情勒索。此外,教会封建主领地中的农奴 一般难以获得自由,因为主教、修道院长等没有权利出卖或放弃教会的包 括土地与农奴在内的任何财产。[2]1 因此,在当时的英国,农奴制在相当 的程度上仍然延续,农奴人数仍占据人口的一半。他们被固定在领主土地 上劳动,深受沉重的敲剥,他们甚至不能赶跑来吃庄稼的兔子和鸟,因为 这些都是主人的财产,被发现后要被处以罚金。农奴结婚也要领主批准, 不得与其他领主庄园的人完姻,因为这将带来对其妻子及其子女之领主权 的纷争。“农奴的生活水准最低,几乎就与动物差不多。”[2]13 正因为其人身属于领主,当一个男性农奴去世时,主人就拿走他的最好的牲畜和衣物,如果其没有儿子,还要拿走他的最好的劳动工具。而在女性农奴去世时, 如果其没有未婚之女儿,则要拿走她的最好的衣物和床。[1]60 此外,教会征收的什一税也加重了农奴的负担。教会封建主集领主权和神权于一身, 对农民进行双重压迫。 1348 年的黑死病(鼠疫),更使得农民的生存状况进一步恶化。这次瘟疫使英国的人口几乎减少一半。在肯特、埃塞克斯、赫特福德和苏福克这 四个郡,由于劳动力缺乏,一些封建领主力图将已经获得自由的农民重新 套上农奴制的锁链,出现了“第二次农奴化(Second serfdom)”的现象。一些自由农民被强迫在领主的庄园领受一小块地,为领主终身低薪劳动。而 一些农奴要离开庄园,必须与领主达成协议,在农忙时回来为领主劳动。[3]25 因此,这些郡成为大起义首先爆发和斗争激烈的地区。有资料表明,在起义中最活跃的村,在肯特有118 个,埃塞克斯有105 个,苏福克有72 个,赫特福德有35 个。[3]11 诸多底层农民生存状态的恶化,也与庄园法庭的衰落有关。长期以来,

中国历代君主世系简表

中国历代君主世系简表 上古时代炎帝神农氏 黄帝轩辕氏 少昊金天氏 颛顼高阳氏 帝喾高辛氏 帝挚高辛氏 唐尧放勋 虞舜重华夏: (前2070—前1600),禹(姒文命)始建国,亡于商。姒姓。共传十四世,十七王。建都: 阳城(今河南郑州登封东),帝禹建立夏朝时所定首都;阳翟(今河南禹州),帝禹迁都; 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帝启迁都…… 1、夏禹45年 2、帝启29年 3、太康29年 4、仲康l3年; 5、帝相28年--(羿-寒浞) 6、少康21年 7、帝杼17年;

8、帝槐44年9、帝芒l8年lO、帝泄21年l1、不降59年; l2、帝扃2l年l3、帝廑2l年l4、帝孔甲3l年l5、帝 皋l1年; l6、帝发l1年17、履癸52年。商: 商王朝(前1600—前1046),高祖太武王成汤(子履)灭夏建立王朝; 世祖文成王盘庚(子旬)迁殷后又称为殷朝(前1300—前1046),亡于周。 其实在之前的几百年,子契因为随禹治水有功,被虞舜封于商。 从此商先后作为虞、夏的诸侯国,一直到商汤灭夏成为商朝。商朝首都也特别多,这里说商王朝建立以后的三个著名都城: 西亳(今河南洛阳偃师西),高祖太武王成汤迁都; 殷(今河南安阳):世祖文成王盘庚迁都; 朝歌(沬,今河南淇县),武祖烈王武乙迁都。汤太丁外丙中壬太甲沃丁太庚小甲; 雍己太戊中丁外壬河亶甲祖乙祖辛沃甲;

祖丁南庚阳甲盘庚小辛小乙武丁祖庚;祖甲廪辛康丁武乙文丁帝乙帝辛;周: 1.西周王朝(前1046—前771),武王(姬发)灭商建立王朝,结束于犬戎。 在此之前,后稷姬弃被虞舜封于邰,作为虞、夏、商的诸侯国。 此后,一度改国号豳(邠,今陕西郴县),至太王(文王的父亲)时期才改国号周。 周在成为王朝之前也数次迁都,灭商后以镐京(西都宗周,今陕西西安长安西北)为首都。 不久,成王(姬诵)又以洛邑(东都成周,今河南洛阳王城公园一带)为陪都。 2.东周王朝(前770—前256),平王(姬宜臼)迁国,亡于秦。 东周起先以陪都王城(洛邑/河南,今河南洛阳王城公园一带)为首都; 后来,又以成周(洛阳,今河南洛阳白马寺东)为都城,实际上两座城都在今天的洛阳内。西周:

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爆发于[]

温州中学2006学年高三第一次摸底考历史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西周统治者为了巩固奴隶制统治,在政治上实行分封制。分封制 A. 其主要内容是封土授民B. 是一种土地国有制度 C.受封者须向周王交土地税D.秦、楚是周初分封的两个大国 2、唐初赋税实行租庸调制,唐德宗以后则改行两税法。两税法 A.一年分夏秋两季征税B.赋役合一,用银交纳 C.与国家授田配合施行D.以人丁为征税标准 3、唐朝完善科举制度的举措有①开始设置进士科②首创武举和殿试③以高官主持科举考试④实行糊名法以防止舞弊 A.①②B.②③ C.①②④D.②③④ 4、吴起在楚国变法,最后被叛乱的大臣乱箭射死;商鞅在秦国变法,在秦孝公死后被处以车裂之刑。这一史实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吴起、商鞅为了推行新法,严刑少恩,不得民心 B.改革要适应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C.新兴地主阶级与奴隶主贵族争夺统治权的斗争异常激烈 D.吴起、商鞅变法的时机还不成熟 5、王安石变法措施中和唐朝赋税制度“庸”的规定近似的是 A.青苗法B.市易法 C.方田均税法D.募役法 6、秦朝统一货币,其中有一种叫“半两钱”,这“半两”二字的字体应是 A.甲骨文B.隶书C.小篆D.楷书 7、比较图A和图B,最能说明的问题是 皇帝皇帝 太丞御门尚中 尉相史下书书 大省省省 夫 工刑兵礼户吏 部部部部部部 图A 图 B A.唐代中央官吏日渐增多B.唐代以分权得以集权 C.唐代尚书省权力最大D.太尉的权利下放到了兵部 8、下列关于我国古代选官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 A.两汉察举是一种自上而下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 B.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盛行九品中正制 C.隋文帝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标志着科举制的形成 D.明朝对科举制进行重大改革,废除死记硬背的明经诸科 9、对君主专制制度,韩非子和黄宗羲所持观点截然相反,出现这种状况的决定性原因是他们两人

人教(部编版2017)八年历史同步练习_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解析版)

人教(部编版2017)八年历史同步练习 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 一、选择题 1.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运动,谱写了一曲悲壮的抗争之歌,领导这场运动的是( ) A.李秀成 B.华尔 C.洪秀全 D.林则徐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2.王爵是太平天国的最高爵位。下列分封诸王对应不正确的是( ) A.东王——杨秀清 B.翼王——石达开 C.干王——洪仁玕 D.西王——陈玉成 【解析】选D。西王是萧朝贵,陈玉成是太平天国运动后期的将领。 3.太平天国初步建立政权的标志是( ) A.金田起义 B.洪秀全自称“天王” C.永安建制 D.定都天京 【解析】选C。永安封王建制标志着太平天国初步建立起政权组织。 4.历史是由时间和事件组成的。1853年,太平天国发生的重大事件是( ) A.金田起义 B.攻克武昌 C.定都天京 D.青浦大捷 【解析】选C。1853年,太平军攻占南京,改名为天京,作为都城。 5.与以往的农民战争相比,太平天国在反封建斗争方面最为突出的是( ) A.建立了与封建王朝对峙的政权 B.担负起反对外来侵略的任务 C.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实属空前

D.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 【解析】选D。太平天国运动颁布了革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这是以往农民战争没有的。 6.按时间顺序排列以下事件( ) ①永安建制②创立拜上帝会 ③金田起义④定都天京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②①③④ D.①③②④【解析】选B。洪秀全于1843年创立拜上帝会,1851年发动金田起义,攻占永安,封王建制,1853年定都天京,建立起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 7.提出《资政新篇》这一具有资本主义色彩改革方案的太平天国领导人是 ( ) A.洪秀全 B.洪仁玕 C.杨秀清 D.石达开【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识记能力,洪仁玕写成了《资政新篇》,但由于现实限制,未能付诸实施。 8.下图为“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网站首页,页面设置了三项链接。如果再添加一个新的网页链接,最合适的是( ) A.鸦片战争 B.天国兴衰 C.洪秀全 D.《天朝田亩制度》 【解析】选B。这是一个关于太平天国的网页,鸦片战争是历史背景,洪秀全是历史人物,《天朝田亩制度》是历史文献,再添加的应该是太平天国的发展过程。

齐国国君世系表

次序谥号名世系在位时间 年 数 备注 1 齐太公尚炎帝后裔前1046年—前 1015年 32 即太公望,俗称姜太公、姜子 牙 2 齐丁公伋尚子前1014年—前 976年 39 3 齐乙公得伋子前975年—前932 年 44 4 齐癸公慈 母 得子 前931年—前880 年 52 5 齐哀公不 辰 慈母子 前879年—前868 年 12 其名一作不臣 6 齐胡公静慈母子,不 辰弟 前867年—前860 年 8 7 齐献公山慈母子,静 弟 前859年—前851 年 9 8 齐武公寿山子前850年—前825 年 26 9 齐厉公无 忌 寿子 前824年—前816 年 9 10 齐文公赤无忌子前815年—前804 年 12 11 齐成公脱赤子前803年—前795 年 9 其名一作说 12 齐前庄 公 购脱子 前794年—前731 年 64 13 齐釐公禄 甫 购子 前730年—前698 年 33 一作齐僖公 14 齐襄公诸 儿 禄甫子 前697年—前686 年 12 15 齐前废 公 无 知 购孙,年子前686年 1 父夷仲年(夷为字,仲为排行, 年为名) 16 齐桓公小 白 禄甫子,诸 儿弟 前685年—前643 年 43 春秋五霸之一 17 齐中废 公 无 诡 小白子前643年 1 一名无亏 18 齐孝公昭小白子,无 诡弟 前642年—前633 年 10 19 齐昭公潘小白子,昭 弟 前632年—前613 年 20 20 齐后废 公 舍潘子前613年 1

21 齐懿公商 人 小白子,潘 弟 前612年—前609 年 4 22 齐惠公元小白子,商 人弟 前608年—前599 年 10 23 齐顷公无 野 元子 前598年—前582 年 17 24 齐灵公环无野子前581年—前554 年 28 25 齐后庄 公 光环子 前553年—前548 年 6 26 齐景公杵 臼 环子,光弟 前547年—前490 年 58 27 齐晏孺 子 荼 杵臼子,阳 生弟 前489年 1 28 齐悼公阳 生 杵臼子 前488年—前485 年 4 29 齐简公壬阳生子前484年—前481 年 4 30 齐平公骜阳生子,壬 弟 前480年—前456 年 25 31 齐宣公积骜子前455年—前405 年 51 32 齐康公贷积子前404年—前379 年 26 前391年,被田和放逐于临海 的海岛 2、作为诸侯的田齐 次 序 谥号名在位时间年数备注 1 齐太公和前404年—前384年21 前386年,被周安王列为诸侯 2 齐侯剡剡前383年—前375年9 3 齐桓公午前374年—前357年18 4 齐威王因 齐 前356年—前320年37 前334年,称王 5 齐宣王辟 疆 前319年—前301年19 6 齐湣王地前300年—前284年1 7 前288年,称东帝,不久去帝号 7 齐襄王法 章 前283年—前265年19 8 齐王建建前264年—前221年44 前221年,秦灭齐

近代史复习题1

判断题 1. 洋务运动主张以中国封建伦理纲常所维护的统治秩序为主体,用西方的近代工业和技术为辅助,并以后者来支配前者,即所谓“中学为体,西学为用”。(1.0分) A.√ B.× 2. 随着抗日战争的全面展开,中国逐渐形成了三个抗日战场。(1.0分) A.√ B.× 3. 民族资产阶级力量过于软弱,没有勇气和能力去领导人民进行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1.0分) A.√ B.× 4. 中国工人阶级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是在国民革命运动中。(1.0分) A.√ B.× 5. 为了全面阐述“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毛泽东于1928年至1930年1月,撰写了一系列的文章,包括《井冈山的斗争》。(1.0分) A.√ \ B.× 6. 中国共产党在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主要法宝是人民民主专政。(1.0分) A.√ B.× 7. 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1.0分) A.√ B.× 8. 中国共产党通过游击战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抗日根据地,牵制和消灭了日军大量有生力量,减轻了正面战场的压力,也为抗日战争的战略返攻准备了条件。(1.0分) A.√ B.× 9. 五四前后工人阶级的壮大及其斗争为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提供了阶级基础和实践需求。 (1.0分) A.√ B.× 10. 辛亥革命的失败表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没有能够救中国,先进的中国人需要进行新的探索,为中国谋求新的出路。(1.0分) A.√ B.× 11. 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之一是农民阶级的局限性。(1.0分) A.√ B.× 12. 辛亥革命确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共和国。(1.0分) A.√ B.× 13. 《辛丑条约》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形成。(1.0分)

2001年全国高考历史试题及其参考答案

2001年全国高考历史试题及其参考答案 (全国卷)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1卷(选择题,共7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计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传说中的尧舜时期大致处在 A.旧石器时代 B.新石器时代 C.青铜时代 D.铁器时代2.导致东汉末年军阀混战、分裂割据局面的根本原因是 A.豪强地主势力膨胀 B.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C.黄巾起义 D.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 3.下列手工业行业中较早兴起的是 A.冶铁业 B.制瓷业 C.造纸业 D.印刷业 4.匈奴、鲜卑、羯、氐、羌五族内迁后,对历史影响最大的是 A.鲜卑 B.匈奴 C.羌 D.氐 5.曾连续有六个王朝建都的地方是今天的 A.西安 B.洛阳 C.北京 D.南京 6.清朝“摊丁入亩”政策最重要的客观作用是 A.使赋税征收办法简化 B.土地利用率提高工 C.对农民人身控制松弛 D.国家财政收入增加 7.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主要目的是 A.保护鸦片贸易 B.割占中国领土 C.打开中国商品市场 D.争取外交礼仪平等 8.19世纪70─80年代曾经入侵我国台湾的国家是 A.日本和法国 B.日本和美国 C.英国、美国和法国 D.日本、英国和法国 9.清末“新政”未能挽救清朝灭亡命运的根本原因是 A.“新政”只是骗局,没有真正实行 B.清政府借“新政”之名增加税收,引起人民反抗 C.列强反对中国实行“新政”,制造障碍 D.“新政”不能解决当时的各种社会矛盾 10.1913年在印度召开的西姆拉会议 A.是由中国和英国参加的双边会议 B.讨论了西藏问题 C.讨论了中印边界问题

中国历代帝王世系表1(1)

中国历代帝王世系表 (上古——周) 上古时代 炎帝神农氏 黄帝轩辕氏 少昊金天氏 颛顼高阳氏 帝喾高辛氏 帝挚高辛氏 唐尧放勋 虞舜重华 夏朝(约公元前2146-1675年)共统治466年 建都:安(今山西雯县) 夏始于禹,终于桀,共17帝。夏时,开始出现私有制,氏族社会的 禅让制度走到了尽头,被世袭制取代。社会由原始社会进化到奴隶 制社会。夏朝姒姓。 宗神夏禹姒文命(黄帝的玄孙)在位45年 夏启姒启在位29年 太康在位29年 仲康在位13年 相在位28年 寒浞(亲信,篡权)在位40年 少康在位21年 杼在位17年 槐在位44年 芒在位18年

泄在位21年 不降在位59年 扃在位21年 胤甲(又名廑)在位21年 孔甲在位31年 皋在位11年 发在位11年 夏桀姒履癸在位52年 商朝(约公元前1674—公元前1117年)共统治557年,历三十帝。 建都:朝歌,又名殷(今河南安阳小屯村) 庙号/谥号年号姓名在位 商太祖汤子天乙 30年 商代王太乙子以跌 1年 商哀王外丙子胜 2年 商懿王仲壬子庸 4年 商太宗太甲子至 12年 商昭王沃丁子绚 29年 商宣王太庚子辩 25年 商元王雍已子密 13年 商中宗太戊子伷 75年 商孝成王仲丁子庄 11年 商思王外壬子发 15年 商前平王河亶甲子整 9年 商穆王祖乙子藤 19年 商桓王祖辛子旦 16年 商僖王沃甲子逾 5年 商庄王祖丁子新 9年 商顷王南庚子更 6年 商悼王阳甲子和 7年 商世祖盘庚子旬 42年 商章王小辛子颂 3年 商惠王小乙子敛 10年 商高宗武丁子昭 59年 商后平王祖庚子跃 11年 商世宗祖甲子载 33年 商甲宗廪辛子先 4年 商康祖庚丁子嚣 8年 商武祖武乙子瞿 35年 商匡王文丁子托 13年 商德王帝乙子羡 21年 商纣王帝辛子寿 30年

《中国近现代史纲》学习指导与题解要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一、本章知识点与目标 1、知识点 (1)19世纪60年代洋务运动→ 地主阶级洋务派。 对洋务派的指导思想最先作出比较完整表述的是冯桂芬。他在《校邠庐抗议》一书中说:“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这个理想后来被进一步概括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2)洋务派举办的洋务事业主要有: ①兴办近代企业。(兴办军用工业以自强,兴办民用企业以求富) 洋务企业有官办、官商合办、官督商办三种方式。 ②建立新式海陆军。 ③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3)19世纪90年代,戊戌维新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 戊戌维新运动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的第一次表演。意义: ①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 ②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良运动。 ③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4)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 ①要不要变法。 ②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 ③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和兴西学。 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这场论战,实质上是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在中国的第一次正面交锋 2、学习目标 (1)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农民阶级、地主阶级统治集团及资产阶级维新派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2)解洋务运动、戊戌维新运动的史实及其失败原因、经验教训;解洋务运动的起因、洋务派的思想、洋务运动的影响;解维新变法的主张及其失败原因、经验教训。 二、参考书目或文章 1、《天朝田亩制度》(1853年) 2、康有为:《上清帝第二书》(1895年5月) 3、洪仁玕:《资政新篇》(1895年) 4、梁启超:《变法通议》(节选)(1896年) 5、严复:《原强》(1895年3月) 6、马克思:《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1853年6月) 三、单项选择题 1.1843年,洪秀全、冯云山创立() A 拜上帝会 B 捻党 C 太平天国 D 强国会 2.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广西领导农民起义的地点() A 田村 B 永安 C 安庆 D 武昌3.1853年3月,洪秀全领导太平天国建都(改称天京)于()

[历史] 重新评价农民起义

[历史] 重新评价农民起义 近几年,曾经是史学研究热门的农民起义研究陷入沉寂,几乎看不到这方面的论著。究其原因,是有关农民起义的研究陷入误区,走入了死胡同:由于过去片面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行农村包围城市,农民作为主力军,在革命的进程中发挥了突出的作用,因而我们的历史研究一反历代史书将农民起义定性为“乱匪”的惯例,对农民起义予以了充分的歌颂和赞美。在这种错误比拟思想的指导下,历史教科书将历史简单地描绘成地主阶级的残酷剥削和压迫——迫使农民起义——建立新政权,减轻剥削——贪婪的地主阶级又加重剥削和压迫——又爆发农民起义……的不断循还,农民起义成为推动历史前进的唯一动力。这种形而上学的论点当然是不能正确解释历史发展的。拨乱反正以后,有人从根本上否定过去对农民起义研究的成果,认为农民起义是“造反有理”,但是“造反无功”,农民起义的客观效果“是使千百年创造的文化精品和社会财富毁于一旦”[1]。不过,这种对农民起义进行全面否定的“新见”似乎并未被史学界所接纳,应者寥寥。农民起义研究在此后竟处于停顿,这无论如何也是不正常的。有鉴于此,本文认为有必要对农民起义进行重新研究。 一、对农民起义要具体分析,不可一概而论 必须承认,在对农民起义的研究中,我们过去有形而上学的倾向。由于对农民这个受压迫者对地主阶级反抗“造反有理”的全面肯定和歌颂,史学界长期认为,农民反抗地主阶级的斗争是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甚至是唯一的动力;农民起义、农民战争是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因而对所有的农民起义均进行了充分的肯定,认为凡是农民起义均是“推动了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而没有考虑过应对每一次农民起义的作用进行具体考察和具体评价。十年动乱结束后,史学界虽然围绕农民战争是否是封建社会发展的唯一动力展开过讨论,但对全部农民起义仍是持肯定的态度。而持农民起义“造反无功”的“新见”者,虽然一反史学界的传统观点,全盘否定了农民起义对社会发展有可能起推动作用,却仍然未能考虑到应对每次农民起义的作用进行具体的考察和分析。 我认为,以上两种对农民起义进行评论的观点均可称为“一概而论”派,都犯了观察事物、评论事物绝对化的主观主义的错误。试想中国历史上大大小小的农民起义有数百次,背景、原因、过程、结局都有一定的差异,作用又怎能完全一样呢?毛泽东同志早就指出: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只有这种农民的阶级斗争、农民的起义和农民的战争,才是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因为每一次较大的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的结果,都打击了当时的封建统治,因而也就多少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2] 这段曾被广泛引证的毛泽东同志关于农民起义、农民战争作用的论述,并不是“一概而论”的。毛泽东同志在这段话中加有两个限定词:“较大的”和“多少”。那么,可以肯定,“较小的”农民起义显然是未包含在内的;即使是“较大的”农民起义,对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推动作用也有“多”与“少”的区别。由此可知,毛泽东同志是主张客观地对

中国历代帝王世系表

中国历代皇帝世系表(秦——清) 一、中国历史朝代歌 夏后殷商西东周,春秋战国秦皇收。 西汉东汉魏蜀吴,西晋东晋兼五胡。 匈奴羯氏羌慕容,拓跋代北后称雄。 宋齐梁陈是南朝,北魏齐周称北朝。 北周灭齐传于隋,隋又灭陈再统一。 随灭唐兴称富强,五代十国各称王。 契丹兴起在北方,建号为辽入汴梁。 五代梁唐晋汉周,宋朝建国陈桥头。 女真建金先灭辽,打破汴梁北宋消。 南宋偏安在江南,蒙古兴起国号元。 灭金灭宋归一统,元朝统治九十年。 明代共传十六君,满洲初起号后金。 后金国号改为清,入关称帝都北京。 人民觉悟革命起,清帝退位民国立。 人民民主再胜利,齐心奔向共产党。 二、历代皇帝世系表 秦(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历三帝,共统治15年 建都:咸阳(今陕西咸阳市东北) 秦始皇嬴政(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10年)在位十二年秦二世胡亥(公园前209年——公元前207年)在位三年秦末世子婴(立之即废) 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历十三帝,共统治214年 建都:长安(今陕西西安) 汉高祖刘邦(公元前206年——公元前195年)在位十二年汉惠帝刘盈(公元前194年——公元前188年)在位七年汉高后吕雉(公元前187年——公元前180年)在位八年(注:吕雉挟汉少帝称制) 汉文帝刘恒(公元前179年——公元前157年)在位二十三年年号:前元、后元

汉景帝刘启(公元前156年——公元前141年)在位十六年 年号:前元、中元、后元 汉武帝刘彻(公元前140年——公元前87年)在位五十四年 年号:建元、元光、元朔、元狩、元鼎、元封、太初、天汉、太始、征和、后元 汉昭帝刘弗陵(公元前86年——公元前74年)在位十三年 年号:始元、元凤、元平 汉宣帝刘询(公元前73年——公元前49年)在位二十五年 年号:本始、地节、元康、神爵、五凤、甘露、黄龙 汉元帝刘奭(公元前48年——公元前33年)在位十六年 年号:初元、永光、建昭、竟宁 汉成帝刘骜(公元前32年——公元前7年)在位二十六年 年号:建始、河平、阳朔、鸿嘉、永始、元延、绥和 汉哀帝刘欣(公元前6年——公元前1年)在位六年 年号:建平、太初元将、元寿 汉平帝刘衎(公元1年——公元5年)在位五年 年号:元始 汉孺子婴(公元6年——公元8年)在位三年 年号:居摄、初始 新朝王莽(公元9年——公元23年)在位十四年 年号:始建国、天凤、地皇 淮阳王刘玄(公元23年——公元25年)在位三年 年号:更始 东汉(公元25年——公元220年)历十三帝,共统治196年 建都:洛阳(今河南洛阳) 汉光武帝刘秀(公元25年——公元57年)在位三十三年 年号:建武、建武中元 汉明帝刘庄(公元58年——公元75年)在位十八年 年号:永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