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政治经济学习题

政治经济学习题

政治经济学习题
政治经济学习题

判断题

1.商品的价值形式就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也就是交换价值。

2.一个商品的等价形式就是它能与另一个商品直接交换的形式。

3.一般价值形式使商品的价值第一次表现为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4.金银天然是货币,货币天然不是金银。

5.商品的价格与商品的价值成正比,与货币的价值成反比。

6.商业信用是货币支付手段职能产生的前提条件。

7.纸币发行量的增加,不一定引起通货膨胀。

8.只要商品物价水平出现持续负增长,就是经济学意义上的通货紧缩。

9.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

10.价值是由当时社会平均生产条件下生产市场上这种商品的社会必需总量所必要的劳动时间决定的。

判断题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选择题

1.在简单的价值形式中,等价形式所具有的特征是:

(1)使用价值成为价值的表现形式

(2)具体劳动成为抽象劳动的表现形式

(3)私人劳动成为直接社会形式的劳动

(4)相对价值形式成为等价形式的表现形式

(5)一个商品的价值只有通过与另一个商品发生交换关系才能表现出来

2.从对价值形式发展的分析中可以看出:

(1)在简单价值形式中已经孕育着货币胚芽

(2)货币是商品生产和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3)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4)货币本身是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

(5)金银天然是货币,但货币天然不是金银

3.以信用作为保证并通过信用程序发行的信用货币:

(1)本身的价值低于它所代表的货币价值

(2)其发行主要不是以黄金作为准备的

(3)国家和银行的信誉是其的基本保证

(4)主要形式是银行券和银行信用卡

(5)是金属货币制度崩溃的产物

4.直接影响商品价格变动的因素有:

(1)商品的价值

(2)商品的供求关系

(3)纸币发行量

(4)货币商品价值

(5)货币的价值尺度

5.在金属货币流通的条件下,货币作为贮藏手段:

(1)是把货币作为财富代表退出流通进行贮藏

(2)只能是具有价值的金银商品

(3)可以是纸币或观念上的货币

(4)会使流通中的货币减少使商品销售困难

(5)会自发地调节流通中所必须的货币量

6.一定时期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取决于:

(1)流通中的商品量

(2)商品的价格水平

(3)商品网点的多少

(4)货币本身的流通速度

(5)商品的流通速度

7.货币的基本职能是:

(1)价值尺度(2)贮藏手段(3)流通手段(4)支付手段(5)世界货币

8.以下的商品价格下降不构成通货紧缩的是:

(1)一般物价水平2 —4个月的持续下降

(2)一般物价水平6—12个月的持续下降

(3)某类商品和劳务价格6—12个月的持续下降

(4)因生产效率和竞争成本优势使产品价格趋于下降

(5)企业通过增加产品数量并提高产品质量使相对价格下降

选择题答案

1、①②③

2、①②③④

3、①②③④⑤

4、①②③④

5、①②⑤

6、①②④

7、①③

8、①③④⑤

辩析题

1. 货币是惟一地专门充当一切商品的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2.货币的出现使商品内部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发展为商品和货币的对立统一关系。

3.货币作为流通手段已包含了买卖脱节发生危机的可能性。

4.信用买卖的发展和货币作为支付手段,既促进了商品生产和流通,又进一步扩大了商品的经济矛盾。

5.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同商品价格总额成反比,和单位货币的流通速度成正比。

6.增加货币的发行量,就一定会引起通货膨胀。

7.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

8.价格偏离价值是常态,但价值始终是价格的基础。

9.价格与价值的相背离,正是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

10.通货紧缩可以使消费者以更低廉的价格获得所需要的商品,因此通货紧缩不会像通货膨胀那样对经济运行产生很大的破坏力。

辩析题答案

1.正确。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的结果。最初充当货币的商品即货币商品,在商品交换的发展过程中,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就逐渐稳定在一种商品上,即货币。

2.正确。(1)货币的出现使商品世界分成了两极:一极是各种各样的商品,它们都有特殊的使用价值,要求转化为价值;另一极是货币,它直接以价值的化身出现,可以代表任何一种商品的价值。

(2)货币的出现,使一切商品都必须转化为货币,它的价值才能得以实现。这使得商品交换能以最高效率和最低成本进行,从而极大地促进了商品交换的发展。

3.正确。货币充当流通手段后,使商品的交换过程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分开了。商品所有者可在甲地乙时卖出商品,而在丙时丁地购买商品,这就有可能一些商品生产者因对市场预测不准确而使生产的商品卖不出去,造成生产的相对过剩。

4.正确。由于信用买卖的发展,在商品生产者之间形成了相互依存的债权债务关系和支付锁链。货币作为支付手段,使商品流通和货币流通在时间和空间上分离,包含了支付链关系破坏的可能。

5.错误。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同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和单位货币的流通速度成反比。

6.错误。在同一货币流通速度不变的条件下,待售商品数量增加或商品价格水平提高时,增加货币的发行量,就不一定会引起通货膨胀。

7.错误。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的作用表现形式。

8.正确。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受币值变化、供求矛盾、垄断操纵、政策性限制和保护等因素影响,价格会偏离价值。

9.正确。(1)价格变动始终是围绕价值这一中心而上下波动的,变动幅度一般不会与商品价值相差太远。

(2)从社会整体看,总价格和总价值是基本一致的:从一个或长或短时期看,同类商品价格其平均趋势仍与价值相一致。

10.错误。通货紧缩的后果:(1)持续的通货紧缩会使消费者推迟购买,以等待更低价格的出现,使产品销售困难,生产信心缩减。

(2)产品供给过剩的矛盾会迫使企业削减生产,从而造成开工不足,导致就业减少。

(3)消费者的货币收入因失业增加会相应减少,并出现消费需求不足的情况。

(4)会引发银行业危机,大大提高实际利率水平,引发企业破产的浪潮,以至于使局部的债务链条中断,从而导致整个信用体系的紊乱甚至崩溃,最终导致经济衰退或萧条。

问答题

1.货币的价格标准和价值尺度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

2.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的决定因数及其变动与货币需要量变动的关系是什么?

3.纸币流通规律及其基础是什么?

4.价值规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作用有何特点?

问答题答案

1.货币的价格标准和价值尺度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

答:(1)货币的价值尺度是指货币在表现其他商品的价值并衡量商品价值量大小,是货币的基本职能之一。货币的价格标准是指被确定的货币单位及其等份。

(2)联系: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是通过价格标准来实现的,价格标准是为了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而做出的技术规定。

(3)区别:第一,价值尺度用来衡量各种不同商品的价值;价格标准则代表一定的金属重量,用来衡量货币本身的数量。第二,作为价值尺度,货币金属本身的价值会随着劳动生产率的变动而变动;作为价格标准与劳动生产率的变动无关。第三,价值尺度是在商品经济发展中自发产生的,而价格标准则是由国家法律规定的。

2.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的决定因数及其变动与货币需要量变动的关系是什么?

答;(1)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取决于下列因素:一是待流通的商品数量;二是商品价格水平;三是货币流通速度。

(2)商品价格与商品数量的乘积就是商品价格总额。在一定时期,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同一单位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这就是金属货币流通规律。

3.纸币流通规律及其基础是什么?

答:(1)纸币流通规律是指流通中纸币总量所代表的价值量决定于货币需要量的规律。

(2)纸币是由国家发行并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由于纸币是金属货币的符号,它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因此,纸币流通规律是以金属货币流通规律为基础。纸币发行量应根据金属货币流通规律决定的货币需要量来确定。

4.价值规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作用有何特点?

答:(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以初级公有制为基础的市场经济,因此,价值规律不再是唯一的调节者。

(2)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资料公有制在所有制结构中占主导地位,可以通过有效的宏观调节和对国民收入实行再分配,来削弱价值规律的消极影响,使两极分化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

论述题

1.试述价值规律的内容、表现形式及其作用。

2.试述通货紧缩、产生通货紧缩的原因和通货紧缩对经济发展的危害。

3.试述通货膨胀及其后果。

论述题答案

1.试述价值规律的内容、表现形式及其作用。

答:(1)商品的价值量决定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的交换依据商品的价值量相等的原则进行。

(2)第二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价值是由当时社会平均生产条件下生产市场上这种商品的社会必需总量所必要的劳动时间决定。

(3)价格由价值决定并受供求关系影响,使其始终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从而成为价值规律在价值实现中的表现形式。

(4)一般作用:第一,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个部门之间的分配。第二,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第三,调节商品生产经营者的利益分配。

(5)价值规律的调节作用具有局限性和破坏性,并不能保证社会生产“自然地、和谐地”进行。在不同社会制度下,价值规律作用范围、程度和形式都有所不同。

2.试述通货紧缩、产生通货紧缩的原因和通货紧缩对经济发展的危害。

答:(1)通货紧缩是指一般物价水平的持续下跌,即物价出现负增长。(由于货币价值含量上升而造成的名义物价下降)

(2)两种价格下降不构成通货紧缩;一是由于生产效率和竞争成本优势,产品到达最终消费者的流通成本更低,致使产品价格趋于下降;二是企业通过增加产品数量并提高产品质量,使相对价格有所下降。

(3)产生原因:与货币政策、生产能力过剩、有效需求不足、政府支出缩减和放松管制等因素有关。

(4)危害:一是持续的通货紧缩会使消费者推迟购买,以等待更低价格的出现,使产品销售困难,生产信心缩减;二是产品供给过剩的矛盾会迫使企业削减生产,从而造成开工不足,导致就业减少;三是消费者的货币收入因失业增加会相应减少,并出现消费需求不足的情况;四是会引发银行业危机,大大提高实际利率水平,引发企业破产的浪潮,以至于使局部的债务链条中断,从而导致整个信用体系的紊乱甚至崩溃,最终导致经济衰退或萧条。

3.试述通货膨胀及其后果。

答:(1)通货膨胀是指流通中的价值符号过度发行而引起的通货贬值和物价上涨的经济现象。

(2)通货膨胀在一定时期内可以增加一部分需求,从而刺激生产,出现经济的虚假繁荣。但通过增发货币所增加的需求,由于没有相应的物资供应作保证,因此不能根本解决生产和有支付能力需求之间的矛盾。

(3)在私有制社会,通货膨胀是剥削阶级及其国家掠夺社会财富的重要手段。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果国民经济比例失调,财政发生大量赤字,银行贷款失控,也可能导致通货膨胀。

(4)严重的通货膨胀将危及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甚至引发社会动荡。计算题

1.去年,在供求一致的条件下,某种商品的单位价格为1元。今年,生产该种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5%,货币币值未变,但供求关系发生了变化,社会生产这种商品为1000万件,而社会需求为1500万件。

试计算:(1)该商品单位价格应为多少?

(2)单位商品价值与价格偏离是多少?

(3)请写出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4)通过上述的计算,说明了价值规律的那些基本原理?

2.年内商品价格总额为14000亿元,赊销商品的价格总额为3500亿元,到期支付商品价格总额为4000亿元,互相抵消支付商品价格总额为2500亿元。根据经验统计测定单位货币每元年平均流通次数为8次,当年发行纸币2000亿元。

试计算:(1)年商品流通所需要的货币量是多少?

(2)纸币每元贬值了多少?纸币贬值后每元值多少?

(3)请写出货币流通规律的基本公式。

(4)通过上述的计算,说明了纸币流通规律与货币流通规律的关系是什么?

计算题答案

1.解:根据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价值量成反比例的原理:劳动生产率=1/单位商品价值量。

因为:去年劳动生产率=1/1=1,所以,今年劳动生产率=1·(1+25%)=125% 由此:今年的单位商品价值量=1/125%=100/125=0。80元

根据供求对价格的影响作用原理:

因为:社会生产的使用价值量为1000万件,社会需求商品使用价值量为1500万件。

所以:社会必需的价值量为0。80元×1500万件=1200万元

由此:单位商品价格:0。80元×1500万件/1000万件=1。20元

单位商品价格高于价值:1,20元-0。80元=0。40元

答:(1)该商品单位价格为1。20元。

(2)单位商品价格高于价值0。40元。

(3)单位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是反比例的关系。

(4)通过上述的计算,说明了商品价值不是由某个生产者个人生产一定量商品或某个商品所必要的劳动时间决定,而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由当时社会平均生产条件下生产市场上这种商品的社会必需总量所必要的劳动

时间决定。

2.解:根据一定时期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公式:

当年所需要的货币流通量:(14000+4000-3500-2500)÷8=1500亿元纸币贬值后每元值=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流通中实际发行货币量

1500亿元÷2000亿元=0。75元

1元-0。75元=0。25元

答:(1)年商品流通所需要的货币量是为1500亿元。

(2)纸币每元贬值了0。25元;纸币贬值后每元值0。75元。

(3)货币流通规律的基本公式是: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同一单位货币的平均流通速度,用公式表示:M=PQ/V

(4)通过上述的计算,说明了纸币流通规律是以货币流通规律为基础的,因为纸币只是价值符号,其发行限于它象征性代表的金银的实际流通数量。纸币发行量超过了商品流通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就会引起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现象,即出现通货膨胀。

政治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二、单项选择:(每小题1分,共30分) 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B ) A.社会生产力及其发展规律B.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 C.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2.“我们从小麦的滋味中根本无法判断它是封建社会的农民生产的,还是资本主义制度下农业工人生产的”。这说明( D ) A. 使用价值是一个历史范畴 B. 同一种物品的使用价值会随着生产关系的变化而变化 C. 有使用价值的物品一定是劳动产品 D.一种物品具有的使用价值并不反映生产关系的性质 3.下列经济行为中属于执行货币流通手段职能的是(A )商品交换 A.用现金购买商品 B.交纳税款 C.付房租 D.发工资 4.通货紧缩的迹象是(B) A.货币供应量增长速度增加,物价普遍上涨 B. 货币供应量增长速度下降,物价普遍下降 C. 货币供应量增长速度增加,物价普遍下降 D. 货币供应量增长速度下降,物价普遍上涨 5.当农业受灾,农业劳动生产率下降时,同一劳动在单位时间内(A ) A.生产的使用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增加 B.生产的使用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减少 C.创造的价值量增加,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增加 D.创造的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减少 6.流通中所必需的货币数量与(A ) A.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同一单位货币流通次数成反比 B.商品价格总额成反比,与同一单位货币流通次数成正比 C.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同一单位货币流通次数无关 D. 商品价格总额相等 7. 在价值形成过程中,抽象劳动(C) A.转移了生产资料价值 B.转移了劳动力价值 C.创造了新的价值 D.创造了新的使用价值 8.剩余价值(C) A.在生产领域中产生,可以离开流通领域 B.在流通领域中产生,但不能离开流通领域 C.在生产领域中产生,通过流通领域来实现 D.既在流通领域中产生,也在生产领域中产生 9.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决定性条件是(B ) A.货币是一般等价物 B.劳动力成为商品 C.生产资料可以买卖 D.货币是一般财富的代表 10.在揭示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问题上,首先要区分(B) A.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B.劳动和劳动力 C.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D.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 11.资本有机构成是指(C) A.反映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比例关系的资本技术构成 B.反映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比例关系的资本价值构成 C.以技术构成为基础并反映其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 D.以价值构成为基础并反映其变化的资本技术构成 12.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C ) A.它们的价值周转方式不同 B.它们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作用不同

政治经济学试题和答案

政治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2010-05-23 06:31:56| 分类:经济|举报|字号大中小订阅 请将正确答案填在括号内。 一、名词解释 1、资本主义工资: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 2、国民生产总值:是指一国国民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3、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它的基本特征是依靠提高生产要素的质量和利用效率来实现经济增长。 4、企业经济行为:指企业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而采取的决策和行动。 二、不定向选择题 1、商品的价值是( B ) A、商品的自然属性 B、交换价值的内容和基础 C、商品的有用属性 D、商品的价格表现形式 2、一定时期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BCD ) A、社会待售商品量成正比 B、商品的价格水平成正比 C、单位货币流通速度成正比 D、单位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E、商品的价格水平成反比

3、划分现代企业的组织形式是按照( B ) A、所有制形式 B、财产的组织形式和所承担的法律责任 C、企业内部的现代化程度 D、企业对人、财、物的利用程度 4、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是(BCDE ) A、厂长负责制 B、产权清晰 C、权责分明 D、政企分开 E、管理科学 三、判断题: 1、剩余价值是资本家进行资本积累的唯一源泉,资本积累是资本家扩大再生产的源泉。(× ) 2、国家运用货币政策调节经济的中心是调节货币量。(∨) 3、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4、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特点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 5、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 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 7、对宏观经济进行管理是计划经济的要求。(× ) 8、现代企业制度就是承包经营责任制。(× ) 9、为了扩大出口,我国应当主要发展出口导向型经济。(× ) 10、调节经济总量,就是调节总产量。(× ) 四、填空题

《政治经济学》作业题,附答案.

第一章导论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2、如何理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构成社会的生产方式。 生产力是生产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是生产的社会形式,有什么样的生产力便决定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生产力是生产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而生产关系是相对稳定的,生产力的发展和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发展和变革。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也有反作用,能促进或延缓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这是人类社会 第二章商品 1、商品的交换价值和价值的关系是什么? 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关系: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商品的价值是内在的、抽象的、不能自己表现出来,只有通过与另一种商品相交换,才能获得表现;而交换价值则是外在的、具体的现象形式。价值是一种绝对的量,而交换价

值则是一种相对的量,即通过两种商品的价值比较而相对地表现出来的量。它可以与价值相一致,也可以随着供求关系的变化而与价值相背离。 2、如何理解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体?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体首先,两者是统一的,相互依赖的,互为条件,共处在商品体中,缺少哪一个因素,都不 能成为商品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没有使用价值的物品,就没有价值,因而也就不是商品;价值是商品中最本质的因素,一种物品如果仅有使用价值,但不是人类劳动产品,就没有价值,也不能成为商品;有些物品虽然既有使有价值,又是劳动产品,但没有用于交换,因而没有形成价值,也不是商品。所以,任何商品都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其次,二者的对立表现在:(1)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提供了交换的必要性;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提供了交换的标准、尺度。(2)使用价值不是商品所特有的,是所有物品的共同属性,是永恒范畴;价值是商品特有的属性,是历史范畴。(3)价值的存在要以使用价值的存在为前提;使用价值的存在不以价值的存在为前提。(4)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不能同时归买者或卖者中任何一方所有,而只能分别归于买方和卖方。这是因为,对于商品生产者来说(卖方),他生产商品的目的是为了取得价值,而要取得价值,就必须生产出不是供自己需要的使用价值并让渡过去;对于商品买方来说,他购买的目的是得到商品的使用价值,为此

政治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 一解释下列名词 1 所有制 ①生产资料所有制作为经济范畴,其内部结构由人们对生产资料的所有、占有、支配、使用等经济关系组成。 ②所有,是一个归属问题。作为所有者,可以按自己的意志处置归自己所有的生产资料。占有,是一种有条件的归属关系, 即占有者不能任意处置占有的生产资料(如不能售卖)。支配是指对生产资料的处置和管理,它由所有和占有决定。使用是指人的劳动对生产资料的直接作用,是人们运用生产资料进行的生产活动。 ③其中所有是所有制关系的基础。 2 所有权 ①所有权作为法律用语是指对象的排他性,一个人或某个集团垄断地占有某物,从而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处理该物。 ②所有权作为经济用语是指人们占有某物并据此实现的经济利益关系。 ③所有制性质决定了一个社会生产关系的本质特征,而所有权是在一定所有制关系下产生出来的,且在复杂的社会关系中 还涉及和反映着许多派生的权利。 3 产权 ①产权是以财产所有权为主体的一系列财产权利的整合。 ②产权包括所有权及其衍生的“四权”:所有权、占有权、使用权和支配权。 ③产权的基本特征有:⑴其实质是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⑵是权利束而不是某项权利;⑶具有排他性、可转让性和收 益性。 4 产权制度 ①产权制度是关于产权界定、保护、运营等的体制安排和法律规定的总称。 ②产权制度反映的是在财产使用过程中,所有者、使用者、经营者之间的财产利益和责任的法律及其经济的约束关系。 ③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产权制度的特征是:两权分离。 5 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之间的关系) ①在政治经济学中对经济制度有两种规定:一是反映社会性质的根本性制度。它反映生产关系的本质特征。当今各国的社 会经济制度,从本质上分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两类。二是经济体制。经济体制是某一社会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它是支配经济单位之间可能竞争与合作的方式的一种制度安排。这两种制度都属于生产关系的范畴,但前一种制度与一定社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直接联系,是一种深层次的生产关系;而后一种制度是一种表层次的生产关系,属于经济运行中的制度安排。 ②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经济体制以各种形式外化经济制度。在一定社会形态下,经济制度具有相对 稳定性。经济体制作为形式反映经济制度,它的变化具有相对独立性,不可能像经济制度那样稳定。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发展阶段上实行同样的社会经济制度,其经济体制会有差异。同样的社会经济制度也会有不同的经济体制模式。经济体制的变化不一定会改变经济制度的性质。 6 制度创新 ①是创新主体为实现更高的制度效率而对制度进行的一种重新安排。 ②制度创新的动力来源于创新利润。 ③制度创新的过程表现为:从制度均衡到制度创新,再到制度均衡,又到新的创新…… 一生产与交换、分配、消费的相互关系是什么? 答: 一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1 生产与消费是同一的。一方面,生产是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消费(生产性消费);另一方面,消费品的消费又是再 生产劳动力的生产。 2 生产和消费具有相互决定的关系: ①生产决定消费,表现在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和方式。

政治经济学-期末试卷(含答案)

政治经济学期末测试(闭卷) 考试时间: 90 分钟 姓名:学号: 一、单项选择题(20 分) 1、生产力是() A、人们改造和征服自然,生产社会财富的能力 B、生产物质的能力 C、创造新产品的能力 D、人们发现并运用自然规律的能力 2、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A、商品与货币的关系 B、社会生产方式及其运动规律 C、政治与经济运动的关系 D、世界经济走向 3、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根本任务是() A、研究生产力的内容和要素 B、揭示客观经济规律 C、对资本主义剥削制度进行批判 D、研究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4、社会生产关系是以生产资料所有制为基础,由()关系组成的体系。 A、生产、分配、占有、消费 B、生产、分配、交换、消费 C、分配、占有、交换、消费 D、生产、交换、盈利、消费 5 、1只绵羊= 2 把石斧表示的是() A、一般的价值形式 B、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 C、货币形式 D、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6 、社会再生产就其内容来讲包括() A.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 B.外延式扩大再生产和内涵式扩大再生产 C.物质资料的再生产和生产关系的再生产 D.生产资料的再生产和消费资料的再生产 7 、资本积聚() A.是依靠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实现的 B.是由众多中小资本合并实现的 C.是借助于竞争和信用来实现的 D.不受社会财富增长速度的限制 8 、货币资本的循环公式是() A. G— W?P? W’— G’ B. W? P? W’— G’·G— W

C. P? W’G’·G—W?P D. G’— W? P? W’ ) 9 、货币的基本职能是 ( a 、价值手段与流通 手段 b、支付手段与世界货币 c、储藏手段与支付手段 d、流通手段与储藏手段 10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 A.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 B.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C.历史和道德因素决定的 D.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 二、多项选择题(32 分) 1、货币是() A、从商品世界分离出来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B、一种特殊等价物 C、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D、具有流通手段的金属 2、货币的职能有() 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贮藏手段 D、支付手段 E、世界货币 F、国际货币 3、影响商品经济运动的规律有() A、竞争规律 B、供求规律 C、盈亏规律 D、货币流通规律 4、生产社会化,是指() A、劳动过程本身的社会化 B、由分散的小生产者转化为大规模社会生产的过程 C、生产资料使用的社会化 D、生产工具的社会化 E、生产过程的社会化 F、产品的社会化 5、简单商品经济条件下,使经济危机具有形式上的可能性的货币职能是()

(完整word版)政治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完整word版)政治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亲爱的读者: 本文内容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收集整理后编辑发布到文库,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详细的校对,但难免会有错误的地方,如果有错误的地方请您评论区留言,我们予以纠正,如果本文档对您有帮助,请您下载收藏以便随时调用。下面是本文详细内容。 最后最您生活愉快 ~O(∩_∩)O ~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一切社会关系中最根本、最本质的关系是 A生产关系B交换关系C分配关系D消费关系【】 2划分经济时代和衡量人类控制自然能力并反映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志是 A人的劳动B劳动对象C生产工具D生产资料【】 3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是 A价值规律B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C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D按比例发展规律【】 4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前提条件是 A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B抽象劳动形成商品价值 C社会分工的出现D私有制的产生【】 5复杂劳动和简单劳动换算的比例是 A商品生产者在交换中协商决定的 B商品生产者在长期交换实践中自发确定的 C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D这两种劳动的不同特点决定的【】 6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其完备的外在表现形式是 A商品与商品之间的对立B货币与货币之间的对立 C商品与货币之间的对立D资本与货币之间的对立【】 7剩余价值率是 A剩余价值和不变资本的比率B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的比率 C年剩余价值和预付可变资本的比率D剩余价值总额和社会资本总额的比率【】 8个别资本家或企业首先提高劳动生产率获得的是 A绝对剩余价值B相对剩余价值 C超额剩余价值D年剩余价值【】 A工人出卖劳动所得到的货币额 B工人出卖劳动力所得的货币额 C工人购买到生活资料和服务的货币额 D工人生产出的商品价值实现的货币额【】 10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集中表现为 A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B生产盲目扩大趋势和劳动群众购买力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 C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占有之间的矛盾 D个别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11资本周转时间是指 A劳动时间和流通时间B生产时间和劳动时间 C购买时间和销售时间D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 12年剩余价值率是 A年剩余价值与固定资本之比

政治经济学试题与答案全集

政治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要联系( B ) A.生产力和经济基础 B.生产力和上层建筑 C.生产力和生产方式 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2.基本经济规律是( A ) A.某一社会形态特有的经济规律. B.几种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 C.在一切社会形态都存在和起作用的经济规律 D.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规律 3.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D ) A. 剩余价值理论 B. 商品经济理论 C.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理论 D.阶级斗争理论 4.纸币的发行量取决于( B ) A.市场购买力 B.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 C.商品价格总额 D.商品的供求状况 5.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 B ) A.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 B.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C. 历史和道德因素决定的 D. 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 6.任何社会再生产从其容看(B ) A.既是生产力的再生产,又是生产关系的再生产 B. 既是物质资料的再生产,又是生产关系的再生产 C.既是使用价值的再生产,又是价值的再生产 D.既是外延的扩大再生产,又是涵的扩大再生产 7.社会总产品在价值形式上表现为( D ) A.货币资本 B.生产资本 C. 流通资本 D.社会总产值 8.生产成本( C ) A.同资本主义生产费用是不同的量 B.是商品价值的转化形式 C.由生产单位商品所耗费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和构成 D. 是计算全部生产资料的耗费 9.商品资本的职能独立化为商业资本的职能( C ) A.产业资本中的商品资本便不复存在 B. 商业资本仍是产业资本的职能形式 C.有利于产业资本集中力量从事生产活动,增加利润总额 D.使流通环节增多,延缓了产业资本的周转 10.资本主义绝对地租来源于( C ) A.农产品在流通领域中的贱买贵卖 B. 农业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C.农业资本家所获得的平均利润的一部分 D.工业资本家转让给农业资本家的一部分利润 11.新殖义在实质上同旧殖义是相同的,二者的区别在于(D ) A.仅仅是所处的历史发展阶段不同 B.发达国家援助发展中国家的方法有所改变 C.体现着国际分工的不同发展阶段 D. 所采取的控制和掠夺的方法有所改变 1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局限性在于( D ) A.使垄断资本主义存在着时而迅速发展时而停滞的趋势 B.使垄断资本主义经济长期处于停滞状态 C.使垄断资本主义经济长期处于滞胀状态 D.它只能暂时使某些矛盾缓和,但却使这些矛盾进一步加深和复杂化 13.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A ) A.与自由竞争时期相比,这一规律在垄断阶段的作用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B.只是在垄断资本主义经济条件的基础上产生并发生作用

政治经济学试题(附答案).doc

一、单项选择题 1.劳动生产率越高,同一劳动在同一时期内生产的产品数量越多,则其创造的价值总量 A、越多 B、越少 C、不变 D、无法确定 2.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点是在被使用时 A、能把自身价值转移到产品中去 B、把全部使用价值消费掉 C、只能创造出自身的价值 D、能创造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 3.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是() A.有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使用价值 B.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就有价值 C.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D.没有价值的东西就没有使用价值 4.决定商品价值量的劳动是以() A.体力劳动为尺度 B. 脑力劳动为尺度 C.简单劳动为尺度 D. 复杂劳动为尺度 5.单位商品价值量与体现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 A.成正比 B.联系不大 C.成反比 D.无直接联系 6.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A、都是依靠延长工作日获得的 B、都是依靠提高劳动生产率获得的 C、都是依靠减少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获得的 D、都是依靠增加工人的剩余劳动时间获得的 7、.个别资本家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直接目的是 A、获取绝对剩余价值 B、获取相对剩余价值 C、获取劳动力价值 D、获取超额剩余价值 8、.下列费用中不属于生产性流通费用的是 A、保管费 B、运输费 C、包装费 D、广告费 9.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是() A.一般产品生产过程 B.资本主义生产过程 C.资本主义的商品生产过程 D.社会主义的商品生产过程 10.超额剩余价值是() A.商品的个别价值高于社会价值的差额 B,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 C.商品的价值高于商品价格的差额 D.商品的价格低于商品价值的差额 11.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是() A.社会资本增大的两种途径 B.部门资本增大的两种途径 C.单个资本增大的两种途径 D.行业资本增大的两种途径 12.货币资本循环用公式表示是() A.P… W′— G′— W … P B.W′— G′— W … P… W′ C.G — W — G … P … W D.G — W … P … W′— G′ 13.在平均利润率一定的情况下,决定一个国家利息率的最主要因素是 A、历史和道德 B、生活习惯和法律观念 C、借贷资本的供求关系 D、商品的供求关系 14.两块面积和肥沃程度相同的土地,一块离市场较近,一块离市场较远,租用前者必须多交一定地租,它属于 A、级差地租I B、级差地租II C、绝对地租 D、垄断地租 15.20世纪中叶兴起的混合联合公司是 A、一个部门中从事生产经营的垄断组织形式 B、从事同类产品生产经营的垄断组织形式 C、从事同类产品和相关产品经营的垄断组织形式 D、从事跨部门跨行业生产经营的垄断组织形式 16.股票价格是() A.股票的票面金额 B.股票价值的货币表现 C.公平收入的转化形式 D.股票收入的资本化 17.垄断资本主义最本质的经济特征是

政治经济学原理试卷试题包括答案.docx

..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30 分)在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其填在题干后的括号。 1.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任务是(B) A. 研究生产力及其发展规律 B. 揭示客观经济规律 C. 揭示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 D. 研究社会经济运行状况 2. 衡量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是(C) A. 劳动资料 B. 劳动对象 C. 生产工具 D. 生产的产品 3.商品的社会属性是指( B ) A. 使用价值(自然属性) B. 价值 C. 交换价值 D. 抽象劳动 4.决定商品价值量的是( D ) A. 简单劳动 B. 商品的使用价值 C. 价格标准 D.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5. 1 只绵羊= 2 把石斧表示的是(D) A. 一般的价值形式 B. 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 C. 货币形式 D. 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6. 在商品供求关系平衡的条件下,商品价格(A) A.与商品价值成正比,与货币价值成反比 B.与商品价值成正比,与货币价值成正比 C.与商品价值成反比,与货币价值成反比 D.与商品价值成反比,与货币价值成正比

.. 7.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是(A ) A. 劳动力成为商品 B. 生产资料可以买卖 C. 货币是一般等价物 D. 货币是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 8. 通过提高工人劳动强度取得剩余价值属于(A) A. 绝对剩余价值 B. 相对剩余价值。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缩短必要劳动 时间、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产生的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是全体资本家长期获得的, 以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为条件。 C. 超额剩余价值。个别资本家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使自己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而比一般资本家多得的那部分剩余价值。 D. 超额利润 9.社会再生产就其容来讲包括( C ) A.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 B.外延式扩大再生产和涵式扩大再生产 C.物质资料的再生产和生产关系的再生产 D.生产资料的再生产和消费资料的再生产 10.计件工资是( A ) A. 计时工资的转化形式 B. 名义工资的转化形式 C. 实际工资的转化形式 D. 货币工资的转化形式 11. 资本积聚( A ) A.是依靠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实现的 B.是由众多中小资本合并实现的 C.是借助于竞争和信用来实现的 D.不受社会财富增长速度的限制 12. 货币资本的循环公式是(A)

政治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政治经济学 一、单项选择题1、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一般物品的使用价值的区别在于( A ) a、前者是劳动生产出来的,后者是天然具有的 b、前者是他人生产的,后者是为自己生产的 c、前者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容,后者不是社会财富 d、商品使用价值是商品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2、马克思指出:“如果物没有用,那么其中包含的劳动也就没有用,不能算作劳动,因此不形成价值。”这句话说明( B ) a、只要物是有用的,它就有价值 b、价值的存在以物的有用性为前提 c、价值的存在与物的有用性互为前提 d、物越是有用就越有价值 3、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决定性条件是() a、劳动产品成为商品 b、生产资料成为商品 c、劳动力成为商品 d、资本家手中集中了很多商品 4、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它是在(A ) a、同类商品的生产者之间的竞争实现的 b、不同商品的生产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 c、商品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 d、商品生产者与销售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 5、复杂劳动可以折合为倍加的简单劳动,这种折合比例(C) a、参加交换的商品生产者自觉协商出来的 b、由经纪人规定并取得买卖双方同意的 c、在无数次交易中自发形成的 d、由社会职能部门自觉计算出来的 6、商品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其完备的外在表现形式是(C ) a、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对立 b、商品与货币之间的对立 c、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的对立 d、商品与商品之间的对立 7、货币的基本职能是( A ) a、价值手段与流通手段 b、支付手段与世界货币 c、储藏手段与支付手段 d、流通手段与储藏手段 8、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a、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矛盾 b、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 c、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矛盾 d、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 9、在生产过程中劳动力商品所创造的新价值是() a、剩余价值 b、商品价值 c、劳动力自身价值 d、剩余价值和劳动力价值之和 10、从整个社会来讲,在不延长工作日且实际工资还有所提高的情况下() a、工人所受剥削就会有所减轻 b、剩余价值率仍会提高 c、资本家攫取的剩余价值量不会增加 d、剩余价值量仍可增加 11、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关系的实质,是因为() a、剩余价值被视为不变资本的产物 b、剩余价值被视为所费资本的产物 c、剩余价值被视为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 d、剩余价值被视为超过成本价格的部分 12、商业利润来源于() a、商业销售人员创造的剩余价值 b、商品购销价格的差额 c、资本在流通领域的增值 d、产业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13、同一生产部门部的竞争形成商品的() a、社会价值 b、平均利润 c、生产价格 d、成本价格 14、平均利润形成后,商品价格上下波动围绕的中心是() a、成本价格 b、生产价格 c、同一部门商品的平均价格 d、同一部门商品的平均成本 15、资本主义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是() a、对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 b、土地私有权的垄断 c、对同一块土地连续追加投资的收益不同 d、土地的优劣等级差别

政治经济学原理试题和答案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 1.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任务是(B ) A. 研究生产力及其发展规律 B. 揭示客观经济规律 C. 揭示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 D. 研究社会经济运行状况 2. 衡量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是(C ) A. 劳动资料 B. 劳动对象 C. 生产工具 D. 生产的产品 3. 商品的社会属性是指( B ) A. 使用价值(自然属性) B. 价值 C. 交换价值 D. 抽象劳动 4. 决定商品价值量的是( D ) A. 简单劳动 B. 商品的使用价值 C. 价格标准 D.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5. 1只绵羊=2把石斧表示的是(D ) A. 一般的价值形式 B. 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 C. 货币形式 D. 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6. 在商品供求关系平衡的条件下,商品价格( A ) A. 与商品价值成正比,与货币价值成反比 B. 与商品价值成正比,与货币价值成正比 C. 与商品价值成反比,与货币价值成反比 D. 与商品价值成反比,与货币价值成正比

7. 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是( A ) A.劳动力成为商品 B. 生产资料可以买卖 C. 货币是一般等价物 D. 货币是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 8. 通过提高工人劳动强度取得剩余价值属于( A ) A.绝对剩余价值 B. 相对剩余价值。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产生的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是全体资本家长期获得的,以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为条件。 C. 超额剩余价值。个别资本家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使自己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而比一般资本家多得的那部分剩余价值。 D. 超额利润 9. 社会再生产就其内容来讲包括( C ) A. 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 B. 外延式扩大再生产和内涵式扩大再生产 C. 物质资料的再生产和生产关系的再生产 D. 生产资料的再生产和消费资料的再生产 10. 计件工资是( A ) A. 计时工资的转化形式 B. 名义工资的转化形式 C. 实际工资的转化形式 D. 货币工资的转化形式 11. 资本积聚( A ) A. 是依靠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实现的 B. 是由众多中小资本合并实现的 C. 是借助于竞争和信用来实现的 D. 不受社会财富增长速度的限制 12. 货币资本的循环公式是(A )

2015年4月政治经济学试题和答案

2015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政治经济学(财)试题 (课程代码 00009)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A.生产关系 B.生产力 C.经济体制 D.经济运行机制 2.一切社会经济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是 A.价值规律 B.剩余价值规律 C.按劳分配规律 D.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规律 3.区别不同社会形态的根本标志是 A.生产方式 B.经济体制 C.社会经济制度 D.资源配置方式 4.市场经济要求市场机制在社会资源配置中发挥 A.排他性作用 B.辅助性作用 C.决定性作用 D.替代性作用 5.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A.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 B.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C.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矛盾 D.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的矛盾 6.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计量尺度是 A.简单劳动 B.复杂劳动 C.体力劳动 D.脑力劳动 7.执行贮藏手段职能的货币是 A.纸币 B.信用货币 C.观念上的货币 D.足值的金属货 8.随着经济繁荣期生产的发展,商业信用规模 A.扩大 B.萎缩 C,不变 D.不确定 9.按照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条件,剩余价值发生在 阶段的货币上阶段购买商品的价值上 阶段购买商品的使用价值上阶段上 10.某企业工作日为12小时,工人日工资3元,每天生产皮鞋两双,每双社会价值12元,其中生产资料转移价值9元、新创造价值3元,则资本家获剩余价值 元元 元元

政治经济学试题及标准答案

政治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作者:————————————————————————————————日期: 2

政治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2010-05-23 06:31:56| 分类:经济|举报|字号大中小订阅 请将正确答案填在括号内。 一、名词解释 1、资本主义工资: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 2、国民生产总值:是指一国国民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3、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它的基本特征是依靠提高生产要素的质量和利用效率来实现经济增长。 4、企业经济行为:指企业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而采取的决策和行动。 二、不定向选择题 1、商品的价值是( B ) A、商品的自然属性 B、交换价值的内容和基础 C、商品的有用属性 D、商品的价格表现形式 2、一定时期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BCD ) A、社会待售商品量成正比 B、商品的价格水平成正比 C、单位货币流通速度成正比 D、单位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E、商品的价格水平成反比

3、划分现代企业的组织形式是按照( B ) A、所有制形式 B、财产的组织形式和所承担的法律责任 C、企业内部的现代化程度 D、企业对人、财、物的利用程度 4、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是(BCDE ) A、厂长负责制 B、产权清晰 C、权责分明 D、政企分开 E、管理科学 三、判断题: 1、剩余价值是资本家进行资本积累的唯一源泉,资本积累是资本家扩大再生产的源泉。(× ) 2、国家运用货币政策调节经济的中心是调节货币量。(∨) 3、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4、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特点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 5、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 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

《政治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政治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二章商品与货币 1(1)商品的二因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 (2)劳动的两重性指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3)具体劳动创造物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创造物品的价值,抽象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 2(1)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2)①从一定时间内生产的商品价值总量来看:相同时间内生产的全部价值总量相等; ②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来看:劳动生产力增加,单位时间内生产商品增加, 单位商品价值量减少。 3 ①社会分工;②排它性占有关系。 4(1)价值形式是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也就是交换价值,或交换价值关系; (2)随着商品交换范围的扩大,要求一般等价物固定地由一种商品来充当。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功能被固定在某种特殊的商品上,这种商品就变成了货币。 5(1)内容:商品的价值量取决于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必须按照价值量相等的原则进行交换; (2)表现形式: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3)作用:①自发调节生产资料、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在社会各部门间的分配; ②促进生产者改进技术、加强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优胜劣汰, 促进社会发展; ③拉大收入分配差距,造成两极分化。 6(1)商品经济: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统称; (2)市场经济:以市场机制的作用为基础配置经济资源的经济形式,是发达商品经济的表现形态,是近代以来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3)见书。 7(1)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市场经济,也有私有制经济。多种所有制形式共同发展。 (2)体现:①公有制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②多种形式劳动者合作经济在市场经济中普遍充分发展; ③体现在社会生产关系方面。

(完整word版)政治经济学期末试题及答案

学生习题 一、单选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A社会生产关系 B社会生产力 C社会生产方式 D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 2.决定社会经济制度变更的经济规律是() A价值规律 B剩余价值规律 C基本经济规律 D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规律 3.商品是() A劳动产品 B具有使用价值的劳动产品 C满足生产者自己需要的劳动产品 D用来进行交换的劳动产品 4.商品的价值量是由() A商品的效用决定的 B商品的供求关系决定的 C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 D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5.单位商品价值量与生产它的劳动生产率的关系是() A.成反比 B.成正比 C.没有关系 D .有时成正比,有时成反比 6.价值形成发展到货币形式以前顺次经过() A.简单价值形式、扩大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 B.简单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扩大价值形式 C.一般价值形式、扩大价值形式、简单价值形式 D.扩大价值形式、简单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 7.货币具有价值尺度职能是因为货币本身() A具有使用价值 B是商品,具有价值 C是金银 D能够分成若干等份 8.观念上的货币可以作为() A价值尺度 B支付手段 C流通手段 D贮藏手段 9.在1只羊=2把石斧的价值形式中,2把石斧是() A处在相对价值形式上 B处在等价形式上 C既处在相对价值形式上,又处在等价形式上 D处在一般等价形式上 10.私人劳动转化为社会劳动的条件是() A出现了私有制和社会分工 B使用价值转化为价值 C具体劳动转化为抽象劳动 D经过商品交换 11.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是() A商品价格围绕价值波动 B商品价格经常低于价值 C商品价格总是高于价值 D商品价格往往高于价值 12.简单商品流通公式是 ( ) A.W-G-W’ B.G-W-G’ C.G-G’ D.G-W…P…W’-G’ 13.资本的总公式是() A.W-G-W’ B.G-W-G’ C.G-G’ D.G-W…P…W’-G’ 14.分析资本总公式的矛盾,指明价值增殖产生的具体所在() A.发生在G-W购买阶段的货币上 B.发生在W-G售卖阶段上 C.发生在购买阶段G-W所购买的商品的价值上 D.发生在购买阶段G-W所购买的商品的使用价值上 15.在生产过程中,劳动力所创造的新价值是()

政治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政治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简答 1、简述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的关系 (1)区别:两者含义不同 经济制度:是指一定社会中占生产地位的总和,主要包括生产资料有制和产品的分配方式,属于本质关系层次。 经济体制:是指一定社会经济运行方式和资源,配置方式,属于经济运行关系层次,其变化具有相对独立性,不一定改变经济制度的属性。 (2)联系: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经济体制以各种具体形式外化为经济制度 经济制度作为形式反映经济体制 适当的经济体制对于维护和完善经济制度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什么是级差地租,其形成条件的不同可将其分为哪两种形态 (1)含义:是农产品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是与土地等级相联系的地租形式 (2)形态:级差地租由于形成的条件不同而分为两种形态,即级差地租Ⅰ和级差地租Ⅱ级差地租Ⅰ是有土地肥沃程度和地理位置不同而产生的级差地租。级差地租Ⅱ是由于在同一块土地上连续追加投资的资本生产率不同而产生的级差地租。 3、生产商品劳动的二重性及其理论意义是那些 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马克思首先揭示并进行论证的。劳动二重性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马克思第一次确定了什么样的劳动形成价值,为什么形成价值以及怎样形成价值,阐明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在商品价值形成中的不同作用,在此基础上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创立了剩余价值的理论。资本有机构成理论、资本积累理论、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等政治经济学的一系列重要理论的创立都同劳动二重性学说相关。 4、简述资本的一般特点和主要形态 (1)特点:资本的增殖性 资本的运动性 资本的返还型 资本的风险性 (2)形态:货币资本形态 实务资本形态 无形资本形态 虚拟资本形态 5、用公式说明资本流通量是怎样决定的 货币流通规律:即货币流通同商品流通相适应的规律。其基本内容是:流通中的货币量必须满足商品流通的需要。故也称作货币流通量的规律。

政治经济学习题集

第一部分同步练习 第1章政治经济学导论 一、填空题 1.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出发点。 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构成。 3.社会生产中最活跃和最革命的因素是。 4.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5.政治经济学的根本任务在于。 二、单项选择题 1.构成劳动过程的三个基本要素是()。 A 劳动者、劳动对象、生产工具 B 劳动者、劳动对象、劳动资料 C 劳动者、科学技术、经营管理 D 科学技术、经营管理、经济信息2.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A 物质资料生产 B 生产力 C 生产关系 D 商品 3.矿藏和原始森林属于()。 A 劳动对象 B 劳动资料 C 生产工具 D 人们劳动的生产物4.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是()。 A 古典政治经济学 B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C 唯物辩证法 D 数学方法和系统分析方法 5.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要理论来源是()。 A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B 马克思主义哲学 C 重商主义经济思想 D 重农学派经济思想 6.经济规律就是()。 A 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B 经济现象的客观性 C 经济行为中的主观能动性 D 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中的相互联系 三、多项选择题 1.社会再生产包括( )。 A直接生产和交换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地位和相互关系B产品分配关系C交换关系D消费关系E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2.生产与分配、交换、消费的关系是( )。 A生产的社会性质决定分配、交换和消费的社会性质 B生产决定分配、交换、消费的对象

C生产的数量水平和结构,决定分配、交换和消费的数量结构 D分配、交换、消费对生产起着反作用 E分配、交换、消费对生产起着决定作用 3.与自然规律比较,经济规律的特点有( )。 A经济规律是自然界存在的规律B经济规律同人的活动紧密相联 C经济规律是永恒不变的D大多数经济规律随经济条件消失而消失E人们对经济规律的利用受到认识能力和利益关系的限制 4.经济规律的客观性意味着( )。 A经济规律是在一定客观经济条件基础上产生的 B人们不能消灭和创造规律 C经济规律的存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D人们在经济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E违背经济规律要受到它的惩罚 5.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包括()。 A唯物辩证法B边际分析方法C矛盾分析法 D科学的抽象法E逻辑和历史相统一的方法 6.在一切社会形态中都起作用的经济规律有() A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B货币流通规律 C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规律D价值规律E剩余价值规律 四、辨析题 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力。 2.政治经济学既研究政治关系,也研究经济关系。 3.生产关系的基础是分配关系。 五、简答题 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2.谈谈经济规律与自然规律的关系。 3.举例说明经济规律的类型。 第2章商品与货币 一、填空题 1.商品是和的矛盾统一体。 2.商品价值的实体是,价值的实质是。 3.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交换价值是价值的,价值是交换价值

政治经济学计算题整理(附答案)

⒈某制些厂拥有平均生产条件,资本家雇佣工人50人,工作日为8小时,工人人均4小时生产1双鞋,消耗生产资料价值为22元, 每个工人1小时创造新价值2元,劳动力价值8元。计算:(1)该厂工作日中的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2)该资本家一天消耗的资本价值,其中c和v各为多少?(3)资本家一天共获得的剩余价值和剩余价值率。(4)每双鞋的价值量。 ⒉某制鞋厂拥有一般生产条件,工作日为8小时,每个工人生产2双鞋,每双鞋社会价值量为30元,其中生产资料转移价值为22 元,新创造价值为8元,工人日工资8元。如果该厂首先采用先进技术,劳动生产率提高了3倍,工人日工资仍为8元。计算:该厂资本家一天从一个工人身上获得的超额剩余价值。 ⒈解:(1)必要劳动时间=8/2=4(小时) 剩余劳动时间=8-4=4(小时) (2)c=22×(8/4)×50=2200(元) v=8×50=400(元) 共计耗费资本价值= c+v=2600(元) (3)m=2×4×50=400(元) m’=400/400=100% (4)总价值=c+v+m=2200+400+400=3000(元) 总双数=8/4×50=100(双) 每双价值量=3000/100=30(元) 答:(1)工人工作日中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各为4小时。 (2)资本家共耗费资本价值量为2600元,其中c为2200元,v为400元 (3)资本家一天共获取剩余价值400元,剩余价值率为100% (4)每双鞋价值量为30元。 ⒉解:一个工人一天生产鞋=2×4=8(双) 社会价值总量=30×8=240(双) 个别价值总量=22×8+8+8=192(元) 超额剩余价值量=总社会价值量-总个别价值量=240-192=48(元) 答:该厂资本家一天从一个工人身上获得的超额剩余价值量为48元。 六、计算题 ⒈甲乙两个资本主义企业,甲企业资本周转时间为3个月,乙企业资本一年周转0.5次。问:(1)甲企业资本周转次数?(2)乙企业资本周转的时间? ⒉甲乙两个资本主义企业,预付总资本均为100万元,甲企业固定资本为总资本的80%,使用寿命为10年;乙企业固定资本为总资本的40%,使用寿命为5年;甲企业流动资本年周转10次,乙企业流动资本年周转15次,资本有机构成为9:1,剩余价值率为100%。求 (1)两企业的年剩余价值量各为多少?(2)年剩余价值率各为多少?(3)预付资本总周转次数各为多少? ⒈ 解:(1)n=U/u=12/3=4(次) n=U/u=12/0.5=24(个月)=2(年) 答:(1)甲企业资本周转次数为4次。(2)乙企业资本周转的时间为2年。 ⒉ 解:(1)年剩余价值量: M甲=v×m’×n=100/(9+1)×100%×10=100(万元) M乙=v×m’×n=100/(9+1)×100%×15=150(万元) (2)年剩余价值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