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固体物理》考试大纲

《固体物理》考试大纲

《固体物理》考试大纲
《固体物理》考试大纲

上海科技大学物质学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固体物理》考试大纲

本《固体物理》考试大纲适用于上海科技大学凝聚态物理、材料物理及相关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固体物理学是研究固体的微观结构、物理性质,以及构成物质的各种粒子的运动规律的学科,是凝聚态物理的最大分支。本科目的考试内容包括晶体结构、晶格振动、能带理论和金属电子论等。要求考生深入理解其基本概念,有清楚的物理图象,熟练掌握基本的物理方法,并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考试形式

(一)闭卷,笔试,考试时间180分钟,试卷总分150分

(二)试卷结构

第一部分:简答题,共50分

第二部分:计算题、证明题,共100分

二、考试内容

(一)晶体结构

1、单晶、准晶和非晶的结构上的差别

2、晶体中原子的排列特点、晶面、晶列、对称性

3、简单的晶体结构,二维和三维晶格的分类

4、倒易点阵和布里渊区

5、X射线衍射条件、基元的几何结构因子及原子形状因子

(二)固体的结合

1、固体结合的基本形式

2、共价晶体,金属晶体,分子晶体与离子晶体,范德瓦尔斯结合,氢键,马德隆

常数

(三)晶格振动与晶体的热学性质

1、一维链的振动:单原子链、双原子链、声学支、光学支、色散关系

2、格波、简正坐标、声子、声子振动态密度、长波近似

3、固体热容:爱因斯坦模型、德拜模型

4、非简谐效应:热膨胀、热传导

5、中子的非弹性散射测声子能谱

(四)能带理论

1、布洛赫定理

2、近自由电子模型

3、紧束缚近似

4、费密面、能态密度和能带的特点

5、表面电子态

(五)晶体中电子在电场和磁场中的运动

1、恒定电场作用下电子的运动

2、用能带论解释金属、半导体和绝缘体,以及空穴的概念

3、恒定磁场中电子的运动

4、回旋共振、德·哈斯-范·阿尔芬效应

(六)金属电子论

1、金属自由电子的模型和基态性质

2、金属自由电子的热性质

3、电子在外加电磁场中的运动、漂移速度方程、霍耳效应

(七)半导体电子论

1、半导体基本能带结构

2、半导体中的杂质

3、半导体中电子的费米统计分布

4、PN结

5、金属-绝缘体-半导体系统

(八)固体的磁性

1、原子的磁性

2、固体磁性概述

3、电子的泡利顺磁和朗道抗磁性

4、铁磁性

三、考试要求

(一)晶体结构

a) 理解单晶、准晶和非晶材料原子排列在结构上的差别

b) 掌握原胞、基矢的概念,清楚晶面和晶向的表示,了解对称性

c) 了解简单的晶体结构以及二维和三维晶格的分类

d) 掌握倒易点阵和布里渊区的概念,能够熟练地求出倒格子矢量和布里渊区

e) 了解X射线衍射条件、基元的几何结构因子及原子形状因子

(二)固体的结合

a)了解固体结合的几种基本形式

b)理解离子性结合、共价结合、金属性结合、范德瓦尔斯结合等概念

(三)晶格振动与晶体的热学性质

a)熟练掌握并理解其物理过程,要求能灵活应用:一维链的振动(单原子链、双原子

链)、声学支、光学支、色散关系

b)清楚掌握格波、简正坐标、声子、声子振动态密度、长波近似等概念

c)熟练掌握并理解其物理过程,要求能灵活应用:固体热容:爱因斯坦模型、德拜模

d)了解非简谐效应:热膨胀、热传导

e)了解中子的非弹性散射测声子能谱

(四)能带理论

a)深刻理解布洛赫定理

b)熟练掌握并理解其物理过程,要求能灵活应用:近自由电子模型

c)熟练掌握并理解其物理过程,要求能灵活应用:紧束缚近似

d)深刻理解费密面、能态密度和能带的特点

e)了解电子表面态与晶体内部电子态的区别

(五)晶体中电子在电场和磁场中的运动

a)熟练掌握并理解其物理过程:恒定电场作用下电子的运动

b)能够用能带论解释金属、半导体和绝缘体,掌握空穴的概念

c)熟练掌握并理解其物理过程:恒定磁场中电子的运动

d)能够解释回旋共振、德·哈斯-范·阿尔芬效应

(六)金属电子论

a)熟练掌握金属自由电子的模型和基态性质

b)了解金属自由电子的热性质

c)熟练掌握并理解其物理过程:电子在外加电磁场中的运动、漂移速度方程、霍耳效

(七)半导体电子论

a)了解带隙的分类及其对半导体中光电相互作用的影响;了解载流子有效质量的定义

与计算

b)施主与受主的能级估计

c)载流子随温度变化的关系

d)PN结的形成,能带结构,以及电流-电压特性

e)金属-绝缘体-半导体形成二维电子气体的机理

(八)固体的磁性

a)初步了解Hund定则

b)熟悉固体磁性的分类,熟悉磁化率的定义与计算

c)熟悉泡利顺磁的计算,了解朗道抗磁的来源

d)了解铁磁材料的特点,了解自发磁化的机理,了解高温顺磁并熟悉其与泡利顺磁的

区别

四、主要参考教材

1、黄昆编著,《固体物理学》,第1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9月1日

2、阎守胜编著,《固体物理基础》,第3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6月1日

2019届高三高考物理全国卷Ⅰ考试大纲模拟卷(一)含答案详细解析

绝密★启用前 2019届高三高考全国卷Ⅰ考试大纲模拟卷(一) 理科综合物理 (考试时间:50分钟试卷满分:11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测试范围:高考物理全部内容。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8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5题 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6~8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压敏电阻的阻值会随所受压力的增大而增大。某同学利用压敏电阻设计了一个判断电梯运动状态的装置,其装置 示意图如图1所示。将压敏电阻平放在电梯内,受压面朝上,在上面放一物体m,电梯静止时电流表示数为 2I0.电梯在不同的运动过程中,电流表的示数分别如图2中甲、乙、丙、丁所示,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 甲图表示电梯可能做匀加速上升运动 B. 乙图表示电梯可能做匀减速上升运动 C. 丙图表示电梯可能做匀加速下降运动 D. 丁图表示电梯可能做匀减速下降运动 2.气象研究小组用图示简易装置测定水平风速。在水平地面上竖直固定一直杆,半径为R、质量为m的薄空心塑料 球用细线悬于杆顶端O,当水平风吹来时,球在风力的作用下飘起来。已知风力大小正比于风速和球正对风的截面积,当风速v0=3m/s时,测得球平衡时细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30°。则

2018年全国新课标高考物理考试大纲

2018年全国新课标高考物理考试大纲 I.考核目标与要求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确定高考理工类物理科考试内容。 高考物理试题着重考查考生的知识、能力和科学素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意物理与科学技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联系,注意物理知识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广泛应用,以有利于高校选拔新生,并有利于激发考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促进“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课程培养目标的实现。 高考物理在考查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能力,并把对能力的考查放在首要位置;通过考查知识及其运用来鉴别考生能力的高低,但不把某些知识与某种能力简单地对应起来。 目前,高考物理科要考核的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理解能力 理解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确切含义,理解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以及它们在简单情况下的应用;能够清楚认识概念和规律的表达形式(包括文字表述和数学表述);能够鉴别关于概念和规律的似是而非的说法;理解相关知识的区别和联系。 2?推理能力 能够根据已知的知识和物理事实、条件,对物理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得出正确的结论或作出正确的判断,并能把推理过程正确地表达出来。 3?分析综合能力 能够独立地对所遇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研究,弄清其中的物理状态、物理过程和物理情境,找出其中起重要作用的因素及有关条件;能够把一个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较简单的问题,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能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运用物理知识综合解决所遇到的问题。 4?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 能够根据具体问题列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进行推导和求解,并根据结果得出物理结论;必要时能运用几何图形、函数图像进行表达、分析。 5?实验能力 能独立的完成表2、表3中所列的实验,能明确实验目的,能理解实验原理和方法,能控制实验条件,会使用仪器,会观察、分析实验现象,会记录、处理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对结论进行分析和评价;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制定解决方案;能运用已学过的物理理论、实验方法和实验仪器去处理问题,包括简单的设计性实验。 这五个方面的能力要求不是孤立的,着重对某一种能力进行考查的同时,在不同程度上也考查了与之相关的能力。同时,在应用某种能力处理或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种也伴随着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因而高考对考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加以论证解决等探究能力的考查渗透在以上各种能力的考查中。(与2017年物理考试大纲区别) H.考试范围与要求 要考查的物理知识包括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学、原子核物理学等部分。考虑到课程标准中物理知识的安排和高校录取新生的基本要求,考试大纲把考试内容分为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两类,必考内容有5个模块,选考内容有2个模块,具体模块及内容见表1。除必考内容外,考生还必须从2个选考模块中选择1个模块作为自己的考试内容。必考和选考的知识内容范围及要求分别见表2和表

“2019高考物理考纲”的变化及解读

“2019年高考物理考纲”的变化及解读2019年高考物理考纲的变化及解读 考纲,是命题的参考,直接反映出高考的命题动向,为复习备考指明了方向。 (一)考纲新变化 变化1:考核目标、考试范围及题型示例部分第一段第一句,由原来的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变为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要求。 变化2:考核目标、考试范围及题型示例部分第二段中,由原来的注意物理知识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广泛应用变为注意物理知识在日常学习生活、生产劳动实践等方面的广泛应用,大力引导学生从解题向解决问题转变。 变化3:考核目标、考试范围及题型示例部分第二段中,由原来的以有利于高等学校选拔新生,并有利于激发考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变为以有利于高等学校选拔新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变化4:题型示例部分例12由原来的2013年新课标全国卷第20题换成了2018年全国卷I的第20题。 【原题】目前,在地球周围有许多人造地球卫星绕着 1 / 6

它运转,其中一些卫星的轨道可近似为圆,且轨道半径逐渐变小。若卫星在轨道半径逐渐变小的过程中,只受到地球引力和稀薄气体阻力的作用,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卫星的动能逐渐减小 B.由于地球引力做正功,引力势能一定减小 C.由于气体阻力做负功,地球引力做正功,机械能保持不变 D.卫星克服气体阻力做的功小于引力势能的减小 【答案】BD 【说明】本题结合地球所处的近太空卫星目前的实际状况,将卫星轨道半径逐渐变小的原因限制为一个因素进行设问,考查考生应用万有引力定律、牛顿第二定律、功能关系进行推理判断的能力。难度适中。 【换后】2017年,人类第一次直接探测到来自双中子星合并的引力波。根据科学家们复原的过程,在两颗中子星合并前约100s时,它们相距约400km,绕二者连线上的某点每秒转动12圈,将两颗中子星都看作是质量均匀分布的球体,由这些数据、万有引力常量并利用牛顿力学知识,可以估算出这一时刻两颗中子星() A.质量之积B.质量之和C.速率之和D.各自的自转角速度 【答案】BC 2 / 6

2018年高考考试大纲(物理)

2018年高考考试大纲(物理) 总纲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以下简称“高考”)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以下简称《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规范性文件和标准,是考试评价、复习备考的依据。《考试大纲》明确了高考的性质和功能,规定了考试内容与形式,对指导高考内容改革、规范高考命题都有重要意义。《考试大纲》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和能力的要求,参照《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并考虑中学教学实际而制定。 《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深化高考考试内容改革,依据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和国家课程标准,科学设计命题内容,增强基础性、综合性,着重考查学生独立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高考考试内容改革注重顶层设计、统筹谋划,突出考试内容的整体设计,科学构建了高考评价体系。高考评价体系通过确立“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这一高考核心功能,回答了“为什么考”的问题;通过明确“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四层考查内容以及“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四个方面的考查要求,回答了高考“考什么”和“怎么考”的问题。《考试大纲》是高考评价体系的具体实现,也体现了高考考试内容改革的成果和方向。 《考试大纲》是教育部考试中心和各分省命题省市在命题中都应当严格遵循的,是制定《考试说明》的原则依据。各分省命题省市在《考试大纲》的基础上,可以结合本省市高考方案和教学实际制订《考试说明》。 本《考试大纲》的解释权归教育部考试中心。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 物理 Ⅰ. 考核目标与要求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 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确定高考理工类物理科考试内容。 高考物理试题着重考查考生的知识、能力和科学素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意物理与科学技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联系,注意物理知识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广泛应用,以有利

2020年全国卷高考物理考试大纲

教育部宣布取消考试大纲2020年高考注意什么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2022年前全面取消考试大纲 高考命题将以高校要求为依据 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与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作为高招重要组成部分,是检验高中教学质量、选拔优秀人才的重要手段,而针对考试命题的深化改革,则是《意见》中提出的重要任务之一。 《意见》要求,各省(区、市)要结合推进高考综合改革,制定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方案,2022年前全面实施新课程、使用新教材。 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与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命题要以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和高校人才选拔要求为依据,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省份不再制定考试大纲。同时,从优化考试内容、创新试题形式、科学设置试题难度和加强命题能力建设三方面提高命题水平,根据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学习基本需要,不断完善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并把综合素质评价作为招生录取的重要参考。 综合素质评价一般分为七个维度(不同的地区或学校结构略有差异),分别是“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合作与实践创新”、“运动与健康”、“审美”、“表现能力”,而在广义上,学生在校阶段所获得的奖项、奖励(如学科竞赛),都可以被看做是综合素质的一种体现,而与一些含金量较低的软性奖项相比,学科竞赛类的奖项会在多元录取中受到更多高校的认可。 吕玉刚表示,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教考有效衔接,防止简单的、片面的考什么就教什么学什么,坚决克服这种倾向,这也是为了从“应试”教育模式向“全面育人”教育方式转变而实施的积极举措。

但对于全国绝大多数普通中学来说,这样的举措使它们面临着巨大的压力,目前高中阶段的教学,实际上是围绕考试大纲展开的教学设计,针对高考考纲,学校制定了高一到高二的知识讲解顺序,并在高三进行机械但有效的刷题训练。 本次《意见》要求高考(包含选考和统考)不再设置考试大纲,而是以“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和高校人才选拔要求”为依据,这就对学校提出了三个挑战: 一、课时不足:按照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所需授课课时数量远超高中可用课时数,这就使得高中不得不将大量学习任务下放,教师在课堂上只讲主干、讲重点、讲方法,而教学效果则更加倚重学生日常的自学——这对目前推崇精细化教学的高中,是一种颠覆; 二、教师需要二次成长: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有大量的内容是远超目前高考的难度和复杂度的,目前主流的教师群体,尤其是年纪较大的教师们,是否具有再学习的能力,也是一个挑战——毕竟一些教师当年也没有学习过这些内容,现在要求他们去把自己也没能完全掌握的知识,传授给学生,的确不太现实; 三、人才供需双方的矛盾:目前高校与高中间主要的矛盾,主要集中在高校普遍认为高中培养出的学生不适应高等教育的培养方式,基础薄弱、思维敏捷性不够、变通性差。 本次《意见》明确了高考命题要以高校人才选拔要求为依据,那么高校以自身的理想生源为基准,设置的选拔标准对于目前的高中和高中生来说是异常苛刻的,这也会导致对高中教学的批判会更加严厉。 而要破除这些困局,《意见》中也已经给出明确的方法:在今年,重新修订后的普通高中教材也已经陆续发布并投入使用,其中最核心的改变就是: 强化了课程教材的育人功能,对于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考核评价,不仅仅是关注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要更多的关注学生素养的养成,关注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形成。 不仅如此,《意见》还指出:应该注重利用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等各种社会资源,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指导机制。 高校应以多种方式向高中学校介绍专业设置、选拔要求、培养目标及就业方向等,为学生提供咨询和帮助。 不再单纯以考分录取学生 多元录取成升学主要途径 本次《意见》的核心思想就是持续推进高中教育发展,深化高中阶段育人方式的改革,而其中最重要的目标就是要在2022年之前,建立科学的教育评价和考试招生制度。 在新高考、新课标、新教材的多重背景下,普通高中教育正处于普及攻坚、课程改革和高考综合改革三大改革同步推进的关键时期,而目前高考的指挥棒作用依然很强,所以要协调好三大改革的步调,首先就要从完善高校招生考试制度着手。《意见》指出,在高校招生改革方面,要进一步健全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高校招生机制,逐步改变单纯以考试成绩评价录取学生的倾向,引导高中学校转变育人方式、发展素质教育。 要把综合素质评价作为招生录取的重要参考,充分考虑城乡差异和不同群体学生特点,研究制订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使用办法。 结合今年高考命题趋势的变化来看,高考、学考选考等传统选拔性考试在区分度上已显得有些难以满足高校需求,单纯的题目套路和依靠大量记忆、计算来提高

建筑构造课程模拟试题A

建筑构造课程模拟试题 A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试卷代号:2345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开卷)建筑构造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高大空间有声、光等特殊要求的建筑物的工程等级是( A )。 A.特级 B.-级 C.二级 D.三级 2.建筑平面图中符号CM -般代表( A )。 A.窗连门 B.防火门 C.密闭门 D.普通门 3.下列关于桩基础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B )。 A.桩基础的类型很多,按照桩的受力方式可分为端承桩和摩擦桩 B.端承桩的桩顶荷载主要由由桩侧摩擦力和桩端阻力共同承担或主要由桩侧摩擦力 承担 C.按照桩的施工特点分为打人桩、振人桩、压入桩和钻孔灌注桩等 D.按照所使用的材料可分为钢筋混凝土桩和钢管桩 4.KP1型多孔砖的尺寸为( A )。 A. 240mm×115 mm×90mm ×115 mm×90mm C. 180mm×115 mm×90mm ×115mm×60mm 5.将楼板现浇成一块平板,并直接支承在墙上,这种楼板称为( A )。 A.板式楼板 B.压型钢板组合楼板 C.井式楼板 D.无梁楼板

6.天然石板墙面采用栓挂法施工时,最后一步应( B )。 A.栓挂钢丝网 B.基层剁毛 C.灌注砂浆 D.水泥浆勾缝,清洗表面 7.以电梯为主要垂直交通工具的高层公共建筑,每栋楼设置电梯台数不应少于(B 台 B.2台 C.3台 D.4台 8.屋顶设计时最基本的功能要求是( A )。 A.防水要求 B.保温隔热要求 C.结构要求 D.建筑艺术要求 9.推拉门按轨道设置位置不同分为( A )。 A.上挂式和下滑式 B.上翻式和卷帘式 C.升降式和折叠式 D.下翻式和弹簧式 10.当厂房宽度较大,为解决横向变形,应( A )。 A.沿厂房宽度方向设置纵向伸缩缝 B.沿厂房长度方向设置纵向伸缩缝 C.沿厂房宽度方向设置横向伸缩缝 D.沿厂房长度方向设置横向伸缩缝 二、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正确画√,错误画×) 11.耐火极限指从受到火的作用起,到失去支持能力,或发生穿透性裂缝,或背火一面温 度升高到220℃时所延续的时间。(√ ) 12.层高是指楼地面到楼板或板下凸出物的底面的垂直距离。(× ) 13.片筏基础的整体性好,可以跨越基础下的局部软弱土。(√ )

物理2017新课程高考物理考试大纲

2017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考试说明 物理 I.考试性质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由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德、智、体全面衡量,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择优录取。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II.命题指导思想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物理科各学科的命题,遵循有利于科学选拔人才,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的原则,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养的要求,并结合我省中学教学的实际,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查考生对所学课程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科学探究能力,突出学科意思、科学思维、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考查,并在试卷结构、试题设计等方面相对稳定,适度创新。 III.考试内容 高考物理试题着重考查考生的知识、能力和科学素养,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物理科学与技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联系,注意物理知识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广泛应用,以利于高等学校选拔新生,并有利于激发考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促进“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的实现。 (一)考核目标与要求 高考物理在考查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能力,并把能力的考察放在首要位置。通过考查知识及其应用来鉴别考生能力的高低,但不把某些知识与能力简单的对应起来。 高考物理要求考查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理解能力 (1)理解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确切含义, 理解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以及它们在简单情况下的应用。 (2)能够清楚的认识概念和规律的表达形式(包括文字表述和数学表达) (3)能够鉴别关于概念和规律的似是而非的说法。 (4)理解相关知识的区别和联系。 2.推理能力 (1)能够根据已知的知识和物理事实、条件,对物理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得出正确的结论或作出正确的判断。 (2)能够把推理过程正确的表达出来。 3.分析综合能力 (1)能够独立的对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研究,弄清其中的物理状态、物理过

2017高考物理考纲解析

2017年全国新课标高考物理考试大纲解析 Ⅰ.考试性质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简称“高考”)是由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的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高考应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内容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确定课程标准实验省(自治区、直辖市)高考理工类物理科考试内容。考试内容包括知识和能力两个方面。 高考物理试题着重考查考生知识、能力和科学素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联系,注意物理知识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广泛应用,以有利于高校选拔新生,并有利于激发考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促进“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课程培养目标的实现。 一、考试目标与要求 高考物理在考查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能力,并把对能力的考查放在首要位置。通过考核知识及其运用来鉴别考生能力的高低,但不把某些知识与某种能力简单地对应起来。目前,高考物理科要考核的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理解能力理解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确切含义,理解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以及它们在简单情况下的应用;能够清楚认识概念和规律的表达形式(包括文字表述和数学表述);能够鉴别关于概念和规律的似是而非的说法;理解相关知识的区别和联系。 2.推理能力能够根据已知的知识和物理事实、条件,对物理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得出正确的结论或作出正确的判断,并能把推理过程正确地表达出来。 3.分析综合能力能够独立地对所遇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研究,弄清其中的物理状态、物理过程和物理情境,找出其中起重要作用的因素及有关条件;能够把一个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较简单的问题,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能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运用物理知识综合解决所遇到的问题。 4.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能够根据具体问题列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进行推导和求解,并根据结果得出物理结论;必要时能运用几何图形、函数图像进行表达、分析。 5.实验能力能独立的完成表2、表3中所列的实验,能明确实验目的,能理解实验原理和方法,能控制实验条件,会使用仪器,会观察、分析实验现象,会记录、处理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对结论进行分析和评价;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制定解决方案;能运用已学过的物理理论、实验方法和实验仪器去处理问题,包括简单的设计性实验。 这五个方面的能力要求不是孤立的,着重对某一种能力进行考查的同时在不同程度上也考查了与之相关的能力。同时,在应用某种能力处理或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种也伴随着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因而高考对考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等探究能力的考查渗透在以上各种能力的考查中。 二、考试范围与要求 要考查的物理知识包括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学、原子核物理学等部分。考虑到课程标准中物理知识的安排和高校录取新生的基本要求,《考试大纲》把考试内容分

建筑构造课程总结

建筑构造(上)课程总结 一、概念部分 民用建筑:即非生产性建筑,指供人们居住和进行公共活动的建筑的总称。(P4) (1)公共建筑: 行政办公建筑、文教建筑、托幼建筑、医疗建筑、商业建筑、观演建筑、体育建筑、展览建筑、旅游建筑、交通建筑、通信建筑、园林建筑、纪念性建筑等等。 (2)居住建筑:住宅、集体宿舍等。 砌体结构建筑:砌体结构(masonry structure) 是由块材和砂浆砌筑而成的墙,柱作为建筑物主要受力构件的砌体为主制作的结构称为砌体结构。它包括砖结构、石结构和其它材料的砌块结构。分为无筋砌体结构和配筋砌体结构框架结构建筑: 框架结构是指由梁和柱以刚接或者铰接相连接而成构成承重体系的结构,即由梁和柱组成框架共同抵抗适用过程中出现的水平荷载和竖向荷载。采用结构的房屋墙体不承重,仅起到围护和分隔作用,一般用预制的加气混凝土、膨胀珍珠岩、空心砖或多孔砖、浮石、蛭石、陶粒等轻质板材等材料砌筑或装配而成。 超高层建筑: 我国《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规定:建筑高度超过100m时,不论住宅及公共建筑均为超高层建筑。 耐火极限: 耐火极限Fire resistance rating 对任一建筑构件按时间一温度标准曲线进行耐火试验,从受到火的作用时起,到失去支持能力或完整性被破坏或失去隔火作用时为止的这段时间,用小时表示。 勒脚:外墙的墙角,和内墙角一样,受到土壤中水分的侵蚀,应作相应的

防潮层。(P24) 勒脚构造做法: 散水: 屋面为无组织排水时一般设散水,并可加滴水砖带。散水的做法通常是在夯实素土上铺三合土、混凝土等材料,厚60到70毫米。应设不小于百分之3的排水坡度。宽度一般0.6到1.0米。与外墙交接处应设分隔缝分隔缝用弹性材料嵌缝,防止外墙下沉时将散水拉裂。(P26) 散水构造做法: 壁柱:当墙体受到集中荷载或墙体过长时(如240MM厚、长6M)应增设壁柱(又叫扶壁柱),使之和墙体共同承担荷载并稳定墙身。壁柱的尺寸应符合块材规格。如砖墙壁柱通常凸出墙面120MM或240MM、宽370MM或490MM。(P29) 伸缩缝:为防止建筑构件因温度变化、热胀冷缩使房屋出现裂缝或破坏,在沿建筑物长度方向隔一定距离预留垂直缝隙。这种因温度变化而设置的缝叫做温度缝或伸缩缝。(P31) 伸缩缝是从基础顶面开始,将墙体、楼盖、屋面全部构件断开,因为基础埋于地下,受气温影响较小,不必断开。伸缩缝的一般宽度为20到30毫米。

2018年全国高考物理考试大纲

2018年全国高考物理考试大纲 Ⅰ. 考核目标与要求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03 年颁布的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确定高考理工类物理科考试内容。 高考物理试题着重考查考生的知识、能力和科学素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意物理与 科学技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联系,注意物理知识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广泛应用,以有利 于高校选拔新生,有利于激发考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形成正确的价值 观,促进“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课程培养目标的实现。 高考物理在考查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能力,并把对能力的考查放在首要位置;通过考查 知识及其运用来鉴别考生能力的高低,但不把某些知识与某种能力简单地对应起来。 目前,高考物理科要考查的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理解能力 理解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确切含义,理解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以及它们在简单情况下 的应用;能够清楚地认识概念和规律的表达形式(包括文字表述和数学表达);能够鉴别关于 概念和规律的似是而非的说法;理解相关知识的区别和联系。 2. 推理能力 能够根据已知的知识和物理事实、条件,对物理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得出正确的 结论或做出正确的判断,并能把推理过程正确地表达出来。 3. 分析综合能力 能够独立地对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研究,弄清其中的物理状态、物理过程和物 理情境,找出起重要作用的因素及有关条件;能够把一个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较简单的问题, 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能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运用物理知识综合解决所遇到的问题。 4. 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 能够根据具体问题列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进行推导和求解,并根据结果得出物理结论;能运用几何图形、函数图像进行表达和分析。 5. 实验能力 能独立地完成表 2、表 3 中所列的实验,能明确实验目的,能理解实验原理和方法,能 控制实验条件,会使用仪器,会观察、分析实验现象,会记录、处理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 能对结论进行分析和评价;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制订解决方案;能运用已学过的物理 理论、实验方法和实验仪器去处理问题,包括简单的设计性实验。 这五个方面的能力要求不是孤立的,在着重对某一种能力进行考查的同时,也不同程度 地考查了与之相关的能力。并且,在应用某种能力处理或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往往伴随着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因而高考对考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加以论证解决等探究

北京市高考物理大纲

2011年高考物理考试大纲(大纲版) (一)能力要求 高考在考查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能力,并把对能力的考核放在首要位置。通过考查知识及其运用来鉴别考生能力的高低,但不把某些知识与某种能力简单地对应起来。 目前,高考物理科要考查的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理解能力 理解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确切含义,理解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以及它们在简单情况下的应用;能够清楚地认识概念和规律的表达形式(包括文字表述和数学表达);能够鉴别关于概念和规律的似是而非的说法;理解相关知识的区别和联系。 2.推理能力 能够根据已知的知识和物理事实、条件,对物理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得出正确的结论或作出正确的判断,并能把推理过程正确地表达出来。 3.分析综合能力 能够独立地对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研究,弄清其中的物理状态、物理过程和物理情境,找出起重要作用的因素及有关条件;能够把一个较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较简单的问题,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运用物理知识综合解决所遇到的问题。 4.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 能够根据具体问题列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进行推导和求解,并根据结果得出物理结论;能运用几何图形,函数图像进行表达、分析。 5.实验能力 能独立完成"知识内容表"中所列的实验,能明确实验目的,能理解实验原理和方法,能控制实验条件,会使用仪器,会观察、分析实验现象,会记录、处理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对结论进行分析和评价;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制定解决方案;能(灵活地)运用已学过的物理理论、实验方法和实验仪器去处理问题,包括简单的设计性实验。 (二)考试范围和要求 物理要考查的知识按学科的内容分为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及原子和原子核物理五部分。详细内容及具体说明列在本大纲的"知识内容表"中。 对各部分知识内容要求掌握的程度,在"知识内容表"中用罗马数字Ⅰ、Ⅱ标出。Ⅰ、Ⅱ的含义如下: Ⅰ.对所列知识要知道其内容及含义,并能在有关问题中识别和直接使用它们。 Ⅱ.对所列知识要理解其确切含义及与其他知识的联系,能够进行叙述和解释,并能在实际问题的分析、综合、推理和判断等过程中运用。 知识内容表

建筑构造教学大纲完美版.

《建筑构造》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教学的目的和任务 《建筑构造》课程是城市规划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一般建筑构造和特殊建筑构造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训练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综合决策能力;并通过实践性环节,将知识转化为技能;使学生能够在建筑设计主干课程中灵活运用各种技术思想、技术方法和手段,培养出具有深厚民族文化底蕴建筑师服务贵州、服务西部。 二、课程教学要求 1、掌握基础、墙体(柱)、楼地层、楼梯、屋顶及门窗等构造组成的原理、方法和常用构造 做法。 2、掌握高层建筑、大跨度建筑的特殊性以及相关构造的原理和做法,掌握建筑精装修和特种装修的原理和做法,了解建筑工业化的原理和常用体系。 3、通过设计实践,将知识转化为技能,能够在建筑设计主干课程中灵活运用各种技术思想、技术方法和手段。 三、课程考核形式和标准 课程考核成绩以百分制计算,由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构成,平时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30%,期末成绩占总成绩的70%,两者合计即为课程学习成绩,60分为及格。 平时成绩考核方式和要求:作业、专题设计、课堂点名 期末成绩考核方式和要求:闭卷考试 四、课程教学时数分配 章节 教 学 内 容 教 学 教学方式 课程名称 建筑构造 课程代码 开课学院 课程性质 专业基础课 总学时数 周学时数 2 开设学期 编写时间 编 写 人 审 核 人 适用专业 建筑学、城市规划 先修课程 建筑制图,建筑结构 建议使用教材和参考资料 1、《新型建筑材料施工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年。 2、《建筑设计资料集(1~7)第二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年。

高考物理大纲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物理考试大纲 2020年现有高考体系的考试大纲和考试大纲的说明不再修订,参考2019年版考试大纲和考试大纲的说明。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省份也不再制订考试大纲。 Ⅰ. 考核目标与要求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 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确定高考理工类物理科考试内容。 高考物理试题着重考查考生的知识、能力和科学素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意物理与科学技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联系,注意物理知识在日常学习生活、生产劳动实践等方面的广泛应用,大力引导学生从“解题”向“解决问题”转变,以有利于高校选拔新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促进“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课程培养目标的实现,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高考物理在考查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能力,并把对能力的考查放在首要位置;通过考查知识及其运用来鉴别考生能力的高低,但不把某些知识与某种能力简单地对应起来。 目前,高考物理科要考查的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理解能力 理解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确切含义,理解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以及它们在简单情况下的应用;能够清楚地认识概念和规律的表达形式(包括文字表述和数学表达);能够鉴别关于概念和规律的似是而非的说法;理解相关知识的区别和联系。 2. 推理能力 能够根据已知的知识和物理事实、条件,对物理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得出正确的结论或做出正确的判断,并能把推理过程正确地表达出来。 3. 分析综合能力 能够独立地对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研究,弄清其中的物理状态、物理过程和物理情境,找出起重要作用的因素及有关条件;能够把一个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较简单的问题,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能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运用物理知识综合解决所遇到的问题。 4. 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 能够根据具体问题列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进行推导和求解,并根据结果得出物理结论;能运用几何图形、函数图像进行表达和分析。

(完整版)2019高考物理考试大纲

2019高考物理考试 大纲 Ⅰ. 考核目标与要求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03 年 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确定高考理工类物理科考试内容。 高考物理试题着重考查考生的知识、能力和科学素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意物理与科学技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联系,注意物理知识在日常学习生活、生产劳动实践等方面的广泛应用,大力引导学生从“解题”向“解决问题”转变,以有利于高校选拔新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 习科学的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促进“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课程培养目标的实现,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高考物理在考查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能力,并把对能力的考查放在首要位置;通过考查知识及其运用 来鉴别考生能力的高低,但不把某些知识与某种能力简单地对应起来。 目前,高考物理科要考查的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理解能力 理解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确切含义,理解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以及它们在简单情况下的应用;能够清 楚地认识概念和规律的表达形式(包括文字表述和数学表达);能够鉴别关于概念和规律的似是而非的说法; 理解相关知识的区别和联系。 2.推理能力 能够根据已知的知识和物理事实、条件,对物理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得出正确的结论或做出正 确的判断,并能把推理过程正确地表达出来。 3.分析综合能力 能够独立地对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研究,弄清其中的物理状态、物理过程和物理情境,找出起 重要作用的因素及有关条件;能够把一个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较简单的问题,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能够提出 解决问题的方法,运用物理知识综合解决所遇到的问题。 4.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 能够根据具体问题列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进行推导和求解,并根据结果得出物理结论;能运用几 何图形、函数图像进行表达和分析。 5.实验能力

《建筑构造》课程实用标准

《建筑构造》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建筑构造学分:3 课程代码:F030100075 学时:48 先修课程:《建筑制图》、《建筑材料》、《建筑力学》等 后续课程:《建筑施工技术》、《施工组织》、《建筑设备》、《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等 适用专业:建筑工程技术、工程造价编制人: 审核人:制订时间:2010年 1月11 日 二、课程性质 专业必修课;专业基础课 三、课程设计 (一)课程目标设计 1、能力目标: (1)专业能力:能够查阅有关建筑规范、建筑图集等资料;能够读懂建筑施工图;能进行现场构造施工指导,建筑构造处理;能够理解设计理念,进行简单的建筑设计。 (2)社会能力: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职业道德,严格的纪律观念;具备建筑工程质量安全意识、环保节能意识,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严把质量关;树立与其他人员配合工作的团队意识,具有协作精神。 (3)方法能力:具备独立学习、尝试建筑构造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的创新意识。 2、知识目标: 了解民用与工业建筑的构造组成、理论和方法;掌握一般民用和工业建筑构造的做法;理解民用建筑的基本知识。 (二)课程教学活动设计 1、课程内容设计(一般指一级项目编号及名称、内容)

注:课程进行中教师根据学校附近施工工地的联系情况安排1、2次工地认识实习。

(四)第一次课设计梗概 拟用设问法展开绪论的内容,以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本课程的关注,问题的设置如下: 1、什么是建筑?——建筑的范围和分类; 2、你对你家的住宅满意吗?——建筑构造的设计原则;

3、试评价城建学院校园建筑。——建筑的构成要素; 4、建筑由哪些部件构成?——建筑的构造组成; 5、你家的房子能用多少年?——建筑的等级(从一条新闻谈起)。 用第一堂课提问,并发动学生自由讨论,适当地加以引导;在第二堂课进行归纳。 同时在第一堂课说明本门课程的考核模式。 四、教学组织形式 在课程教学的每个单元,教师首先简单地介绍该项目的基本知识,然后直接给出任务,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再以与任务相关的知识为核心,较全面地讲述专业内容。学生完成任务60%在课外,40%在课堂,课堂完成任务时教师起辅导作用。这样的课堂组织改变了教师一言堂讲到底的传统做法,强调了教、学、做一体化,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角色从单一的传授者改变为传授、辅导加伙伴三位一体的综合体。有利于改变学生被动接受教学的局面,学生的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提高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探索和创新意识,提升了教学效果。 五、课程考核方式和考核标准

2018高考大纲理综

物理:注意社会热点和高中知识点的对接 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三物理备课组长张颂 2018的全国卷理综物理的考试大纲与2017年考试大纲相比较,从考试目标到考试范围上看没有任何的改动和变化,其最大的特点就是稳定。 对2018年复习备考建议:研究全国卷,把准全国试卷的脉搏。特别注意一些社会热点问题和高中知识点的对接问题,例如动量是物理学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动量守恒定律是与能量守恒定律同等重要的基本物理规律,在宏观、宇观、微观世界都成立。动量的概念起源于力学,但贯穿热学、电磁学、光学、近代物理等领域。对动量的学习,不仅有利于理解力学现象、掌握力学规律,而且有利于深入理解其他内容。比如,动量的学习有利于理解气体压强的微观解释、光子动量的概念等。所以对动量的复习,要注意动量观点解决解决实际的问题,例如,理解火箭发射的基本原理等。 回归课本,夯实基础。在概念和规律上投入主要精力,不要放弃课本,我们不难发现一些题目的背景材料来自教材上的“小发明”“小制作”“小实验”。 正确处理习题训练与能力提高的关系。高考对学生能力的考查是不容置疑的,但能力的培养不能靠题海战术。备考中习题的训练尽管占据着及其重要的位置,但绝不能“重结论、轻过程;重计算、轻分析,重定量、轻定性”。 习题训练要做到:以近几年新课标的高考题为主,以中等难度题为主。加强变式训练,注意一题多变、一题多解、一法多用、多题归一,培养学生多角度、全方位、深层次地去思考问题,增强应变能力。规范化做题,规范化包括学科用语、解题格式、计量单位、实验操作等的规范化。及时改错,对平时训练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要及时进行错因分析,减少错误在头脑里存留的时间,避免重复出错。提高审题能力,审题的目的是提取题目中的有效信息,它包括对关键词语的理解、隐含条件的挖掘、干扰因素的排除等;从而建立起所熟知的物理模型。 生物:核心知识、实践和探究能力重点考查 山东省实验中学生物教研组长宋菁 与2017年比,2018年的考试大纲生物部分在“考试目标与要求”、“考试范围与要求”两方面没有任何变化,预计2018年全国卷生物试题在知识广度和能力深度考查方面会继续充分体现考试目标和要求,重点考查考生对生物学核心知识、生物学实践和探究能力的掌握情况,引导高中教学全面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方向。 备考建议:对照考纲,全面复习。对考纲列出的知识内容及要求掌握的程度考生必须心中有数,复习才有针对性。知识体系和知识网络的建立非常有必要,这也是进入高等院校继续学习必备的能力。画概念图是很好的建立网络的方法,将错题整理到概念图的相应概念处,会在最后一轮复习前清晰得看到自己薄弱的知识点,以便最后利用有限的时间查缺补漏。 充分重视教材,深化对知识的理解。练习固然重要,但教材才是考生掌握概念、原理、过程、规律的根本。在没有充分理解原理的情况下去刷题,是舍本逐末的行为。从“问题探究”到“资料分析”、“思考与讨论”,从“相关信息”到“科学前沿”,从“本节聚焦”到“本章小结”,每个细节都体现了生物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教材对知识的内容、知识的来源、知识的应用等的表述科学而准确,能用教材语言描述的应尽量用科学规范的教材语言描述。 既要充分练习,也要反思总结。一定要做往届全国卷的真题,风格与山东卷有所不同。选择题往往只考查相关的一个知识点,综合性不强。非选择题问题少,但主观性强。全卷图表题3-4个,不会太多。试题用的语言往往是教授的语言,专业术语往往也是将来做科研的术语,考生必须能从中获取与解决问题相关的信息,有些知识往往需要现学现用。复习时必须加强主观表述题的训练,对生物学原理的解释、对实验的分析和设计等,以不断提高理性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 重难点知识专项训练。建议对生物膜系统、光合和呼吸、细胞分裂、遗传规律、变异与人类健康和生物育种、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等必修的重点知识进行专题复习、专项强化训练。选修一的难度低于选修三,选修一的微生物分离和培养、选修三的基因工程往往都是考查重点。

(完整word版)2018年高考物理考试大纲.docx

物理 Ⅰ.考核目标与要求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 年颁布的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 实验 ) 》和《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 实验 ) 》,确定高考理工类物理科考试内容。 高考物理试题着重考查考生的知识、能力和科学素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意物理与科学技 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联系,注意物理知识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广泛应用,以有利于高校选拔新 生,有利于激发考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促进“知识与技 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课程培养目标的实现。 高考物理在考查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能力,并把对能力的考查放在首要位置;通过考查知识及 其运用来鉴别考生能力的高低,但不把某些知识与某种能力简单地对应起来。 目前,高考物理科要考查的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理解能力 理解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确切含义,理解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以及它们在简单情况下的应 用;能够清楚地认识概念和规律的表达形式( 包括文字表述和数学表达) ;能够鉴别关于概念和规律的似是而非的说法;理解相关知识的区别和联系。 2.推理能力 能够根据已知的知识和物理事实、条件,对物理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得出正确的结论或 做出正确的判断,并能把推理过程正确地表达出来。 3.分析综合能力 能够独立地对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研究,弄清其中的物理状态、物理过程和物 理情境,找出起重要作用的因素及有关条件;能够把一个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较简单的问题,找出 它们之间的联系;能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运用物理知识综合解决所遇到的问题。 4.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 能够根据具体问题列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进行推导和求解,并根据结果得出物理结论;能 运用几何图形、函数图像进行表达和分析。 5.实验能力 能独立地完成表2、表 3 中所列的实验,能明确实验目的,能理解实验原理和方法,能控制实 验条件,会使用仪器,会观察、分析实验现象,会记录、处理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能对结论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