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七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总结浙教版精品

最新-七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总结浙教版精品

最新-七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总结浙教版精品
最新-七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总结浙教版精品

七年级(上)科学知识点总结

1.科学就是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它们相应答案的一门学科。

2.学习科学的方法:观察和实验

3.常用的实验仪器有:试管、试管夹、天平和砝码、酒精灯、显微镜、电压表、电流表、停表、玻璃棒、烧杯、

量筒、量杯、刻度尺、胶头滴管等等

4.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是实验,在科学实验中,常常用一些测量工具来对物体进行测量,同时还要借助各种

仪器来扩大观察的范围,

5.长度的国际标准单位是“米”,用“m”表示 1千米=_____米1米=_____分米=_____厘米=_____毫米

1毫米=_____微米=_____纳米

6.初中主要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7.近来被人们津津乐道的一种以长度单位为名称的技术叫做纳米技术。

8.认识刻度尺,就是认识刻度尺的零刻线是否磨损,量程以及分度值。

9.体积:物体占有空间的大小,固体体积的常用单位是立方米,用m3表示,液体体

10.积的常用单位升(L)

11.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18立方厘米

12.1升=1立方分米1毫升=1立方厘米

13.形状规则的固体体积测量用刻度尺,形状不规则固体体积测量用量筒,采用排水法。

14.长方形的体积=长╳宽╳高圆的体积=底面积╳高

15.液体体积的测量工具:量筒或量杯,读数时,视线要与液面凹面中央最低处相平。

16.读数时如果仰视使读数比实际值偏小,俯视使读数比实际值偏大。

17.教学大楼的一间教室的体积大约是200米3

18.怎样用普通的刻度尺测量一张纸的厚度?先测出一百张纸的厚度,然后除以一百,(注意两页为一张纸)

19.如何用刻度尺测量一根长而细的金属直径?把细金属紧紧的在钢笔上绕20圈,用刻度尺量出长度,除以20。

20.刻度尺的最小刻度由倒数第二位决定。

21.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工具是温度计。

22.温度计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现象制成的,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有酒精温度计、水银温

23.度计、煤油温度计,

24.常用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符号是℃,摄氏温度的规定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摄氏度,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

的温度为100摄氏度,在0摄氏度和100摄氏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分为1℃,如人的体温(口腔温)是“37℃”读作“37摄氏度”北京一月份平均气温“- 4.7 ℃”读作“零下 4.7摄氏度”或“负 4.7摄氏度”

25.0℃的水与0℃的冰冷热程度相同(温度相同)

26.温度计正确使用方法⑴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碰容器底、壁,⑵玻璃泡浸入液体后要稍候,待温度

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⑶读数时玻璃泡要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平。(4)使用时不能超过量程。

27.体温计测温范围35℃~42℃,最小刻度为每小格为0.1℃,可离开人体读数,因为有一段很细的弯管,所以

使用前应握紧体温计玻管段用力下甩。

28.质量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质量的国际单位是千克(Kg),常用单位有吨、千克、克、毫克,它的质量标

准物叫国际千克原器,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体形状、状态、温度、位置的改变而改变。质量的

大小由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决定的,一个铁块压扁之后,形状改变,体积和质量都不变,一杯水结成冰,或

变成水蒸气,状态改变,质量都不变

29.物体和物质是不同的,物体是由物质组成的,在实验室,称量质量工具是天平。

30.天平的调节和使用方法: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到横梁标尺左端的“0”刻度线处。2、调节天

平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央3、按物左码右的原则,将物体放在左盘上4、估计物体的大致质量,将适量的砝码用镊子夹取,轻放在右盘上。砝码应按从大到小的顺序取放。5、算出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再加上游码所对的刻度值就是左盘被测物体的质量。6、称量完毕后,用镊子将砝码放回砝码盒内,游码移回到“0”刻度线

31.用天平称量时,待测物的质量不应超过天平的量程,不能用手摸天平托盘或砝码,取放砝码时要用镊子,不

可把潮湿的物品或化学品直接放在天平托盘上,加减砝码时要轻拿轻放

32.在用天平测量时,造成测量值偏大的原因有:砝码磨损、砝码比标准量小;造成测

33.量值偏小的原因有:砝码生锈、沾上灰尘或水。

34.在用天平测量时,如果物体和砝码放反了,则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总质量减去游码的刻度值。

35.怎样测量1滴水的质量。写出实验过程和计算结果,并设计记录测量数据的表格。答:用天平测出一个空烧

杯的质量m1,然后在烧杯中滴入100滴水,称出总质量记为m2,总质量减去空烧杯的质量,除以100就是一滴水的质量,(m2— m1)÷100

36.如果在实验中需要50克的水,想一想,应当怎样用天平测量?答:先用天平测出一个空烧杯的质量,然后在

天平的右盘中用镊子夹入50克砝码,在烧杯中加入略少于50克的水,用胶头滴管逐滴滴入,直至天平平衡,即得50克水。

37.我们可以根据生活中的一些自然现象来确定或感知时间,如:日升日落、月形变化、四季变化、电线杆的影

子、枫叶红了、候鸟迁徙等,这是因为它们一直都在作有规律的变化,任何有周期性的运动都可以作为测

量时间的标准。古代计时器有日晷、表圭、砂漏等

39.时间的国际制单位是秒,用符号 S 表示,常用单位还有时(h)、分(min)、毫秒(ms)

41.1时=60分=3600秒;1毫秒=0.001秒

42.通常测量时间的工具是手表、闹钟、石英挂钟、摆钟、停表等等

45.流动的水和燃烧的香也可以作为测量时间的“尺子”,因为水的流动和香的燃烧都是一种运动,只有通过运

动才能表现出流逝的时间。因此,量度时间离不开运动,蜡烛燃烧易受外界影响,不适宜作计时工具。

46.测量自己的心率(脉搏)有两种方法:一是测一分钟脉搏跳动的次数,二是测一次脉搏跳动所需的时间

47.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49.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1、提出问题2、建立假设3、设计实验方案4、收集事实证据5、检验假设6、合作交

流。提出问题一定要用“?问号”,建立假设一般说“可能…………”

50.琴纳医生在探究天花和牛痘的科学实验时

51.提出问题:挤牛奶女工容易感染到牛痘的病,而这些女工为什么不会患上天花?

52.建立假设:可能人得过一次天花以后就会产生免疫力。可以抵挡病毒的入侵

53.设计实验方案:让人先感染牛痘,再看会不会得天花

54.收集事实证据:人感染牛痘后,不会再得天花

55.检验假设:假设是正确的

56.合作交流:推广应用

57.探究脚印的长度与身高的关系的一般过程:

58.提出问题:脚印的长度与身高有什么关系呢?

59.建立假设:可能脚印的长度与身高有一个比例关系。

60.设计实验方案:测量不同年龄、不同身高的人脚印的长度与身高

61.收集事实证据:建立图表关系,分析脚印长和身高的关系

62.检验假设:脚印的长度与身高的确有一个比例关系

63.合作交流:对比其他同学的结果,完善比例关系,进行推广应用

64.二知识填空

65.第一节:科学在我们身边

66.1、科学是研究各种,并寻找它们的学问。如牛顿发现了瓦特

发明了。而这些都源于对身边和自然现象的观察和探究,所以从身边的问题着手就能进入科学世界。

67.2、科学是一门不断发展的学科,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改变着人们对环境的认识,使人们改造和利用环境的能

力不断提高。

68.3、科学技术使人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便利,但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69.4、学习科学的方法是:。

70.5、重要的实验:鱼和气球的浮沉、“喷泉”实验。

71.第二节:实验与观察

72.1、是科学探究最重要的环节;实验前要了解实验的步骤,熟悉实验的仪器。实验时,我们要

遵守实验室的操作规程,注意安全;仔细观察实验过程,及时记录实验现象,尊重实验事实,不得捏造实验

事实,更改实验数据。

73.2、请填出下列仪器的用途:

74.(1)试管架:(2)试管:

75.(3)停表:(4)酒精灯:

76.(5)显微镜:(6)天平:

77.(7)量筒:(8)刻度尺:

78.3、在很多情况下凭我们的感觉器官对事物作出判断是不可靠的,为了准确的判断,实验时我们要借助一些

和。

79.4、测量工具:天平、量筒、刻度尺、停表;观察工具:显微镜、放大镜、望远镜、雷达

80.5、人们直接用感官器官的观察叫:,借助仪器工具的观察叫:。

81.6、重要的实验:鸡蛋浮沉实验。

82.第三节:长度和体积的测量

83.1、测量是一个将待测的量与进行比较的过程。

84.2、长度的主单位是。较大的还有,较小的还

有。

85.3、长度单位的换算:1千米= 厘米、1米= 微米= 纳米

86.1米= 分米= 厘米= 毫米、1纳米= 米

87.4、雷达、激光、声纳等可测长度。是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正确使用该工具的方法是:

88.(1)放正确:刻度线紧靠被测物体。(2)看正确:视线与尺垂直。(3)读正确:先读准确值,再读一位估计

值。(4)记正确:数值一定要有单位。使用时还要注意零刻度线、测量范围及最小刻度。

89.5、一些特殊的长度测量方法:

90.(1)累积取平均值法:得用积少成多,测多求和的方法间接测量。例:测纸厚、细铁丝的直径、一枚邮票的

质量。

91.(2)滚轮法:测较长曲线的长度时,可先测出一个轮子的周长。当轮子沿曲线从一端滚到时另一端时,记下

轮了滚动的圈数。长度=周长X 圈数。例:操场的周长。

92.(3)化曲为直法:测一短曲线的长,可用一没有弹性或弹性不大的柔软棉线一端放在曲线的起点处,逐步沿

着曲线旋转,让它与曲线完全重合,在棉线上做出终点的标记。拉直棉线量出标记到端点间的距离即为曲线

的长度。

93.(4)组合法:用直尺和三角尺测量物体的直径。

94.6、体积是物体的大小。体积的主单位是:,较小的还有、

95.等。液体体积的常用单位是和。

96.7、体积单位的换算:

97.1米3= 分米3= 厘米3,1分米3= 升= 毫升

98.1毫升= 厘米3= 升

99.8、体积的测量:

100.(1)液体的体积:。

101.(2)规则的固体:

102.(3)不规则的固体:

103.排液法(适用于沉且不吸水):

104.针压法(适用于浮且不吸水):

105.悬挂法(适用于浮且不吸水):

106.包裹法(适用于沉且吸水):

107.9、量筒的使用方法:首先要注意量筒的测量范围(量程),量液体时量筒应放平,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读数仰视导致:

108.俯视导致:。

109.第四节:温度的测量

110.1、温度是表示物体的程度。人体凭感觉对温度高低的判断是不准确的,要准确的测量温度,需要使用。

111.2、常用的温度计有、它们都是利用液体的性质制成的。

112.3、温度的常用单位是:,它的规定:温度定为100,

113.温度定为0,在0~100之间等分成100份,每一等份表示:。

114.温度的国际制单位是:。

115.4、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116.(1)使用前应观察温度计的,不能用来测量超温度计温度。

117.(2)测量时,手握温度计上端,要使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物体。若测液体的温度,应使玻璃泡完全浸没在液体中,但不接触容器壁。

118.(3)读数时,应等到温度计中的液柱稳定后开始,一般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读数,眼睛应平视,视线与相平。注意零下和零上温度的区别。

119.(4)记录时,数字和单位要写完整,零下的温度要标上负号。

120.5、体温计

121.(1)用途:测量人体的体温

122.(2)构造特点:、

123.(3)优点:、

124.(4)使用时应注意:一次用后,再次使用应先

125.(5)测量范围(量程):。

126.6、其他温度计:电子温度计、金属温度计,不同的温度计原理不同,构造和量程不同。

127.第五节:质量的测量

128.1、质量表示物体:。质量的主单位是,较大的单位有,较小的单位有、等。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改变物体的、、都不会改变物体的质量大小。

129.2、质量单位的换算:

130.1吨= 千克,1千克= 克= 毫克

131.3、实验室测量质量的常用工具:

132.4、托盘天平的使用

133.(1)游码移到“0”刻度线,天平放水平;

134.(2)调平衡,用平衡螺母向指针的反方向调节;

135.(3)左物右码,取码用镊不用手,先大后小再游码;

136.(4)读数:物体质量=砝码总质量+游码质量

137.(5)称量后及时用镊子将砝码放回砝码盒。

138.注意:使用时不能测超量程的物体,加减砝码应轻拿轻放,化学药品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称,应放在纸上或烧杯中。

139.第六节:时间的测量

140.1、测量时间的标准具有的共同特点是:;古代的计时方法:,现在在生活中常用的计时器:。

141.2、时间的主单位是,常用单位还有等。

142.3、时间单位的换算:

143.1小时= 分、1分= 秒、1天= 小时= 分= 秒。

144.4、时间间隔和时刻的两种不同的时间表示,日常生活中的表、钟是测:的工具,而是

测量时间间隔的工具,它分为、两种。

145.5、注意表和停表的读数。

146.第七节:科学探究

147.1、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六个环节)、、

148.、、。

149.2、探究的实例:天花和牛痘、脚印的长度与身高的关系、灯不亮的探究、黑盒问题、医生诊断病情。

第二章:观察生物

一概念汇总

1.蜗牛身体的主要组成部分:壳、足、口、眼、两对触角

2.蜗牛是有感觉的生物体,它有视觉、触觉、嗅觉和味觉,但没有听觉

3.生活中的物体可以分为生物和非生物两大类。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①.有应激性②.能生长③.能进行

新陈代谢(需要营养,需要排泄废物④.有严整的结构⑤.能生殖和发育⑥.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能适应环境,影响环境

4.植物与动物的最主要的两个区别是:①、能否进行光合作用(根本区别)。植物可以,而动物不能。②、能否

自由或快速地运动。动物可以,而植物不行

5.地球上生存的动物已确定名称的约有125万多种,根据动物体内有无脊椎骨,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6.脊椎动物根据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分为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7.鱼类:终生生活在水中,身体呈纺锤形,分为头、躯干、尾,体表覆有鳞片,鳞片上有一层粘液,运动器官是

鳍,呼吸器官——鳃,卵生、变温.

8.两栖类:幼体生活在水中,成体水陆两栖,幼体用鳃呼吸,成体用肺呼吸,兼用皮肤呼吸,卵生、变温,代表

动物:大鲵、青蛙.

9.爬行类:真正的陆生动物,皮肤上有鳞片或甲,呼吸器官——肺,卵生、变温,代表动物:鳄鱼、蛇、蜥蜴.

10.鸟类:陆地上生活,用肺呼吸,适于飞行,身体呈纺锤形,有羽毛,前肢变成翼,骨骼中空,没有牙齿,卵生、

恒温,膀胱退化以适应空中飞行,鸡鸭鹅属于鸟类;

11.哺乳类:最高等的脊椎动物,胎生、哺乳、恒温,雌性哺乳动物有乳腺,以乳汁哺育后代,呼吸器官——肺,有

发达的运动器官,适宜陆地奔跑。蝙蝠是会飞的哺乳动物,鲸是生活在水中的哺乳动物。

12.无脊椎动物分为原生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棘皮动物。

代表动物:原生动物有草履虫、变形虫属于单细胞动物;腔肠动物有珊瑚虫、水母、水螅、海葵、海蛰等;扁形

动物有涡虫、血吸虫、猪肉绦虫等;线形动物有蛔虫、蛲虫、蠕虫等;环节动物有蚯蚓、水蛭等,软体动物有蛤、

河蚌、乌贼、蜗牛、章鱼等,节肢动物有蝗虫、虾、蟹、蜘蛛等;棘皮动物有海参、海星等。其中节肢动物是动

物界里种类最多,分布最广的无脊椎动物,节肢动物的昆虫类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有三对足,两对翅。

13.植物的六大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其中根、茎、叶是

营养器官,花、果实、种子是生殖器官。

14.植物根据繁殖方式分为种子植物和无种子植物

15.花的结构包括:雌蕊、雄蕊、花瓣、花萼。

16.有种子的植物分为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被子植物是种子外有果皮包

被的植物,被子植物是植物界中种类最多,分布最广的植物,裸子植物是种子外无果皮包被,种子裸露的植物,如银杏、红松、马尾松、水杉、雪松、侧柏、杉木等等,我国还有“裸子植物故乡”之美称。

17.无种子植物的特点是:没有花,不形成种子,不用种子,用孢子繁殖

的植物。

18.蕨类植物:像蕨、胎生狗脊、满江红、桫椤等,它们生活在阴湿环境

中,没有种子,但具有根、茎、叶。靠孢子繁殖后代。煤有些是古代高大蕨类所形成的。

19.苔藓植物:像地钱、葫芦藓等,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结构简单,没

有真正的根,只有茎和叶,不开花,也没有种子,用孢子进行繁殖。其中假根起着固定和吸水的作用

20.藻类植物:像紫菜、衣藻、海带、水绵等,结构简单,没有明细分工,

没有根、茎、叶的分化,靠孢子繁殖的植物。衣藻是单细胞植物,既可孢子生殖,又可分裂生殖。

21.瑞典博物学家:林耐是在分类学上做出了突出贡献的科学家。

22.生物物种分类的依据:生物的形态结构、功能以及生物之间的亲缘关

系界门纲目科属种,级别越高,种类越多,共同点越少,级别越低,种类越少,共同点越多,分类的最小单位是

——种。

23.多细胞生物体都由受精卵细胞发育而来,细胞分裂是一个相对独立的

过程,细胞的生长和分化常常是相伴而行的。

24.细胞分裂:一个母细胞经过复杂变化,分裂成两个子细胞的过程叫细

胞分裂。一个细胞经过一次分裂之后,细胞的大小、个数发生变化;形态、结构、功能不变。细胞分裂过程中,

最引人注意的变化是①出现染色体②染色体平均分配到子细胞中。

对于单细胞生物而言,细胞分裂的结果是使它的个体数增加

25.细胞生长:子细胞吸收营养物质,合成自身的组成物质,不断长大的

过程。生长过程中,它的形态、结构和功能没有发生变化。只是增大个体体积。

26.细胞分化:子细胞在生长过程中形成不同形态和功能的细胞的过程。

细胞分化的过程,增加了细胞种类,形成具有不同形态和功能的细胞。

27.一个受精卵细胞经过细胞分裂、生长、分化,可以发育成体形庞大、

结构复杂的多细胞生物体。

28.细胞通过(细胞分裂)能产生与自己一样的细胞,在此过程中,母

细胞内出现(染色体),最后这些物质会(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子细胞能不断长大,这个过程称为(细

胞生长)。有的子细胞发生了变化,形成具有不同(功能)和(形态)的细胞,这个过程称为细胞的分化。

29.细胞学说: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相同的基本单位——细胞构成。是由

19世纪的施旺、施莱登提出的。

30.1665年英国人胡克发现的细胞,其实他发现的只是细胞壁,细胞的

基本结构是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植物细胞的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细胞壁、液泡、叶绿体六

部分,动物细胞的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他们的功能分别是细胞壁有保护、支持作用,细胞膜有保

护、控制物质进出,叶绿体含有叶绿素,是光合作用的场所,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液泡含细胞液,储存营养、

水分,细胞质能流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场所。如高大植物之所以能“顶天立地”就是与植物细胞的细胞壁有关。

31.显微镜的各部分结构名称。

32.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有:①安放②对光③放片④调焦距⑤观察⑥收镜、

整理。安放时左手托镜座,右手握镜臂,放在靠体前略偏左的位置,对光时低倍物镜正对通光孔,转动遮光器(光圈)为最大,左眼看,右眼睁转动反光镜,看到明亮的视野。慢慢移动装片,可发现目镜中的物象移动方向跟装

片的移动方向相反,这说明显微镜中看到的物象是原物的倒像。注意物像的移动方向与装片的移动方向相反,如

果物象在视野的左下方,则把物体向左下方移动,物象在视野的右下方,则把物体向右下方移动。

33.反光镜可以给我们使用显微镜提供光线,反光镜包括凹面镜和平面

镜,除了反光镜,光圈也可以控制光量的大小

34.使用高倍物镜的方法:在低倍镜下,把要放大观察的部分移到视野正

中心,然后转动转换器,使高倍物镜对准通光孔,在稍微调节细准焦螺旋,即可看到进一步放大的物像

35.收镜时:①上升镜筒,物镜呈“八”字形朝前下降镜筒,②关掉集光

器,垂直反光镜。

36.显微镜的放大率(总放大倍数)是:放大率= _____ × _____= ______

37.制作临时装片的操作顺序应该是擦、滴、取、展、盖、染、吸。

38.生物体一般是由细胞构成的,大多数生物属于多细胞生物,少数属于

单细胞生物,如衣藻属于单细胞植物、草履虫属于单细胞动物。

39.衣藻的细胞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叶绿体、鞭毛、

眼点、伸缩泡

40.为什么衣藻属于单细胞植物——因为衣藻只有一个细胞,具有叶绿

体,能进行光合作用,自己制造营养物质。衣藻的鞭毛可以帮助运动;眼点可以感知光线强弱,

41.草履虫的细胞结构有纤毛、口沟、食物泡、伸缩泡、大核小核、细胞膜、细胞质

42.单细胞生物的共同特征——个体微小,全部生命活动在一个细胞内完

成,一般生活在水中

43.细菌是一种没有细胞核的微生物,是原核生物。根据形态不同,细菌

可分螺旋菌、球菌、杆菌三类。所有的细菌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这三种结构,细菌没有叶绿体,只能依赖寄生生存;没有细胞核,被称为原核生物。有细胞核的都是真核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和真菌三大类。我们平时

吃的金针菇、冬虫夏草、灵芝、香菇、蘑菇、木耳等都是属于真菌。霉菌、青霉、酵母菌等属于真菌,但不是食

用菌。细菌和真菌通常被称为微生物

44.菌落是大量细菌组成的细菌团,细菌和真菌并不都是对人体有害,有

些有益如青霉、酵母菌等

45.影响细菌生长的因素有温度、水分、氧气,能够抑制细菌生长的方法

——干藏法、冷藏法、真空保存法、加热法

46.组织就是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细胞集中在一起形成的细胞

群。植物的五大组织是保护组织、输导组织、营养组织、机械组织、分生组织,保护组织分布在根、茎、叶的表

皮,具有保护功能,输导组织分布在根、茎、叶脉内的导管和筛管,具有输送水、无机盐和有机物的功能,营养组织分布在叶肉、果肉,具有贮存营养物质的功能,机械组织具有支撑、保护作用的功能,分生组织具有分裂产

生新的细胞的功能。

47.植物的叶——表皮有保护组织构成,叶肉有营养组织构成,叶肉中有

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叶脉中有输导组织,包含导管和筛管,导管向上输送水分,筛管向下输送营养物质;

叶脉是由机械组织构成的。

48.动物的四大组织是上皮组织、结缔组织、神经组织、肌肉组织,上皮

组织分布在人的皮肤、内脏器官表面、体内各种官腔内表面,功能是保护功能、分泌和吸收物质的功能,结缔组

织分布血液、软骨、肌腱,具有运输、支持的功能,神经组织分布在脑、脊髓和神经中,具有接受刺激,产生兴

奋并传导兴奋的功能,肌肉组织分布在四肢、躯体(骨骼肌),心脏(心肌),胃壁、肠壁(平滑肌),具有收缩、舒张,产生运动的功能。

49.皮肤由外向内分为三层表皮、真皮、皮下组织,它是人体最大的器官;

表皮由上皮组织构成;血液由结缔组织构成;神经末梢、触觉小体由神经组织构成;立毛肌由肌肉组织构成。

50.生物按构成细胞多少可分为单细胞生物和多细胞生物。

51.器官是由多种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的、具有一定功能的结

构。植物的六大器官是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其中花、果实和种子与植物的生殖有关,称为生殖器官,

根、茎和叶则与植物制造自身营养物质和生长有关,称为营养器官。叶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

52.系统是功能相近的不同器官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在一起,共同完成

一项或多项生理活动的结构;如所有的消化器官的总称为消化系统,人体有八大系统,分别是消化系统、循环系

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运动系统、泌尿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这八大系统是通过神经系统和内分泌

系统的调节下而协同工作的。各个系统相互联系,使得人体形成一个整体,并能及时对环境作出反应

53.消化系统包括消化管和消化腺,消化管有口腔、咽、食道、胃、小肠、

大肠、肛门,消化腺有唾液腺、胃腺、肝脏、胰腺、肠腺

54.人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植物体的结构层

次: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宇宙的结构层次:地球→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宇宙

55.适应在自然界中是普遍存在的,既有普适性,又有相对性,生物对环

境的适应只是一定程度上的适应,并不是绝对的、完全的适应。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只是一定程度上的适应,并不

是绝对的、完全的适应。

56.植物对环境的适应,如向光性,绿色植物具有较大叶片是对光合作用、

蒸腾作用的一种适应,而仙人掌的叶变成刺是对沙漠缺水的一种适应,它的茎变的肥大、含叶绿素是对光合作用、储存水分的一种适应

57.动物对环境的适应,在形体结构上,都表现出一种对环境的适应,如

鸟类和哺乳类体温恒定,使它们能够适宜不同的生存环境,如大型动物都有发达的四肢,是对捕食或逃避天敌的

一种适应,如一些动物有保护色、警戒色、拟态等,保护色是动物适应栖息环境而具有的与环境色彩相似的体色,

如青蛙、避役、北极狐、北极熊、雷鸟、蝗虫、比目鱼、变色龙等。警戒色是某些有恶臭或毒刺的动物所具有的

鲜艳色彩和斑纹,如黄蜂、有毒蛇等。拟态是某些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外表形状或色泽斑,与其他生物或非

生物异常相似的状态;如竹节虫、尺蠖、枯叶蝶、螳螂成虫、若虫等

58.研究表明大多数动物的灭绝都是因为丧失了栖息地而造成的,如乱砍

滥伐森林、过度捕捞等,我国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有些频临灭绝,如特有的珍贵动物大熊猫、朱鹮、扬子鳄、

特有的珍贵植物银杏、水杉、桫椤。

59.自然保护区是为了保护自然资源,特别是为了保护珍稀生物资源和具有代表性的自然环境,国家划出了一定的保护区域,它的目的是通过保护栖息地达到保护自然资源的目的,如我国的广东省的鼎湖山、吉林省的长白山、四川省的卧龙山、贵州省的梵净山等自然保护区已参加了联合国“人与生物圈”自然保护网。

60.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与生物的多样性息息相关,我们应该保护生物生存的环境和各个种类。善待生物,也就是善待我们自己。

二知识填空

第一节:生物与非生物

1、蜗牛的相关知识:蜗牛是腹足纲的软体动物,整个身体分为:壳(具保护作用)、足(在腹部)、触角(两对上长下短)、眼(在长触角顶端)、口(内有齿舌)。

蜗牛具有触觉(触角部位最灵敏)、嗅觉、视觉,但无听觉;食物主要为植物的根、叶和叶芽,因此对农作物

的危害较大,所以是农业的害虫。

2、生物与非生物:最大的区别是有无生命。

生命活动动物植物岩石汽车

感觉

运动

摄取食物

吸收氧气

排出废物

生长

生殖

3、动物与植物

(1)动物和植物都属于生物两者最大的区别是:营养方式不同。

动物:由于细胞中无叶绿体,自身不能制造养料,要摄取食物来获得营养。

植物:细胞内有叶绿体,能利用阳光、水、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料。

(2)动物与植物的对比:

对比项目动物植物

是否需要吃动西

是否能快速运动

能否制造养料

是否对刺激有反射

生长是否持续终生

(3)植物是整个生物界的基础,是动物生存的基础,而动物可为植物的光合作用提供原料。

4、观察生物的方法:先观察外表、再观察内部、然后观察一些变化。

第二节:常见的动物

1、对物体进行分类操作的一般步骤:

(1)明确分类的对象。(2)确定分类的依据。(3)得出分类的结果。

分类的依据一般是分类对象间的区别;而事物间的区别往往较多,所以依据不同,同一分类对象的分类结果也会

不同。

2、动物的分类:按动物体内有无脊柱,将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3、脊椎动物动物类群特

代表动物

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4、无脊椎动物动物类群特

代表动物

原生动物身体单细胞变形虫、草履虫、疟原虫、太阳虫腔肠动物身体辐射对称水母、水螅、海蜇、珊瑚虫、海葵扁形动物身体背腹部扁平涡虫、血吸虫、绦虫线形动物身体线形,不分节蛔虫、钩虫、丝虫环节动物身体有许多体节蚯蚓、沙蚕、蚂蝗软体动物身体柔软、有贝壳蜗牛、河蚌、螺、乌贼节肢动物身体、足分节,有外骨骼蝗虫、虾、蚱蜢、蜈蚣棘皮动物

体具棘皮

海参、海盘车、海胆

5、无脊椎动物中节肢动物分为四类:昆虫类、蜘形类、甲壳类、多足类。

节肢动物中昆虫类的种类和数量是生物界中最多的,昆虫类的特点: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胸部有三对足和二对翅,身体、触角和足都分节,体表长有坚硬的外骨骼。6、学会利用生物分类的:逐级分类框架检索图来给生物分类。

第三节:常见的植物

1、林耐的生物分类等级:界、门、纲、目、科、属、种。其中“种”是分类的基本单位,分类的等级越高,同类生物的差别越大;分类等级越低,同类生物的共同点越多。

2、植物分类

3、子植物和裸子植物合称种子植物,两者的区别是:被子植物的胚珠外有子房壁,发育成种子后外有果皮包被。

4、注意书本上的各类型代表植物图片。

5、探究:是什么将蝴蝶吸引到花上去的?

体会探究的四个主要步骤:提出问题、建立假设、设计实验方案、收集事实和证据。科学探究实验设计应体现的三点:控制变量法、设置对照组、消除偶然现象第四节:细胞

1、细胞学说创立的历史:

种子植物

孢子植物

植物的分类

被子植物:裸子植物:有根茎叶(营养器官)

、种子(生殖器官)

有根茎叶(营养器官)、花果实种子(生殖器官)

蕨类植物:有根茎叶,无种子靠孢子繁殖。

苔藓植物:有茎叶,无根种子靠孢子繁殖(葫芦藓、地钱)

藻类植物:无根茎叶花种子果实的分化,

靠孢子繁殖和分裂繁殖

1665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首先利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到了木栓的细胞壁结构,提出了“细胞”这个名词。1831年英国科学家布郎发现了植物细胞内的细胞核。

德国诗人歌德提出了“原型”说,另一位德国科学家提出了“原液”说。

19世纪40年代,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在总结前有经验基础上,共同提出了“细胞学说”

细胞学说的得出历时200多年,是许多伟大科学家的共同努力的结晶。

细胞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2、细胞的结构:

(1)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膜(保护和控制细胞物质的进出)

细胞质(细胞内生命活动的主要场所)

细胞核(内含遗传物质,与繁殖后代有关)

(2)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膜(保护和控制细胞物质的进出)

细胞质(细胞内生命活动的主要场所)

细胞核(内含遗传物质,与繁殖后代有关)

细胞壁(具保护和支持作用,主要成分为纤维素)

液泡(内含细胞液)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内有叶绿素)

3、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4、一个完整的生物体是细胞分裂、生长和分化的结果;

细胞分裂的结果是导致细胞数目增多,分裂时最重要的事件是细胞核内出现染色体,并平分到两个子细胞中去,

分裂是相对独立的过程。

细胞分化导致出现不同形态功能的细胞,进而形成了各种组织。细胞生长使得子细胞体积不断增大。分化和生长

是同时进行的。

第五节:显微镜下的各种生物

1、单细胞生物

(1)全部生命活动在一个细胞内完成,一般生活在水里。如衣藻、草履虫、变形虫等。

(2)衣藻(单细胞植物)与洋葱表皮细胞(多细胞植物)的对比

内容衣藻洋葱表皮细胞

相同点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叶绿体、液泡

不同点眼点(感光)、鞭毛(运动)无眼点和鞭毛

(3)衣藻(单细胞植物)与草履虫(单细胞动物)的对比

内容衣藻草履虫

相同点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不同点眼点、鞭毛、叶绿体、细胞壁、液泡纤毛、收缩泡、食物泡、肛孔

2、细菌和真菌(两者合称微生物)

(1)细菌:属于原核生物,按形态分为三种:球菌、杆菌、螺旋菌,靠分裂生殖。

(2)真菌:属于真核生物,主要有三类:酵母菌、霉菌、食用菌。常见的食物菌有:香菇、蘑菇、木耳、金针菇、银耳、灵芝。

3、细菌、真菌、植物细胞的对比

对比内容细菌真菌植物

细胞壁有有有

细胞膜有有有

细胞质有有有

细胞核无有有

叶绿体无无有

营养方式异养型异养型自养型

生物类型原核生物真核生物真核生物

4、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称原核生物(细菌);

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称真核生物(真菌、植物、动物)。

5、组织:由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细胞组成的细胞群称组织。

6、植物组织

组织名称主要功能

保护组织保护(植物体的表皮)

机械组织输送营养物质(导管、筛管)

营养组织制造和贮存营养物质(根、茎、叶、花、种子、果实中都有)

输导组织支撑和保护

分生组织分裂产生新细胞

7、动物组织

组织名称主要功能主要分布

上皮组织保护、吸收、分泌、排泄皮肤、内脏器官表面等

肌肉组织具收缩和舒张的功能心肌、骨骼肌、平滑肌

结缔组织运输、支持等血液、软骨、肌腱

神经组织接受刺激,产生并传导兴奋脑、脊髓、神经

8、皮肤的结构:表皮、真皮(有血管)和皮下组织三层。

9、微生物滋生的条件:水分、空气、温度。

10、食物的贮藏方法:干藏法、冷藏法、加热法、真空保存法。

第六节: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1、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个体

2、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

3、人体的八大系统

系统名称系统功能

消化系统

循环系统

呼吸系统

泌尿系统

生殖系统

神经系统

运动系统

内分泌系统

4、注意消化系统和食物消化的过程图。

5、显微技术与科学的发展:光学显微镜(实验室用)、电子显微镜。

第七节:生物的适应性和多样性

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适应类型适应性特征作用实例保护色颜色与大背景相同躲避天敌利于捕食蛙、北极熊、蝗虫.

变色龙

警戒色颜色与大背景不同,具恶臭、有毒刺、毒毛警告作用蝮蛇、黄蜂、箭蛙

拟态形状和色彩与背景中的某一生物或非生物相似躲避天敌枯叶蝶、竹节虫、

尺蠖

向光性植物向着有光的方向生长利于光合作用向日葵、向阳花

2、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1)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2)生物多样性破坏的主要原因:栖息地的破坏、掠夺性的开发、外来物种入侵。

(3)保护生物多样性,一定要保护生物生存的环境,所以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的重要措施。

(4)我国的珍稀动植物。

国家一级保护植物:银杉、水杉、秃杉、人参、珙桐(鸽子树)、桫椤、金花茶、望天树

中国动物国宝:大熊猫、朱鹮、扬子鳄、黔金丝猴、白鳍豚、褐马鸡、中华鲟。

3、实验:沙蝎藏匿沙下的原因。

显微镜的使用

1、显微镜使用的主要步骤

显微镜的使用:安放、对光、放片、调焦和观察

1、安放:左手托镜座,右手握镜臂,轻拿轻放在靠体前的地方,镜筒在前,镜臂在后。

2、对光:(1)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2)闭合开关,眼注视目镜内,转动遮光器,旋动亮度调

节器,使亮度合适的光线穿过通光孔,这时通过目镜可以看到明亮的圆形。

3、放片:固定待观察的标本。把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

4、调焦:

(1)眼睛望着物镜,转动粗准焦螺旋,使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从目镜观察,调节使物镜远离玻片标本,找到物像。找不着重来!

(2)调整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清晰。

5、观察:(1)结果;(2)玻片上移、左移的结果。

2、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倍数和物镜倍数的乘积。

3、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是“双倒”的,所以要想把视野中看到的像移到视野中央,只要向看到的方向移动即可。

4、注意两个实验: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制作和观察(要染色)

口腔上皮细胞装片制作(滴浓度为0.9%的生理盐水)

5、放大镜:主要构造凸透镜,观察到的是物体正立、放大的像。(注意使用方法)

显微镜内所看到的视野移动方向和载玻片的移动方向相反!

第三章:地球与宇宙

第一节我们的地球

1.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天圆地方——正圆球体——椭球体。

2. 证明地球是圆形的事例:(1)远去的帆船总是船身先消失,桅杆后消失;(2)走不到天涯海角;(3)站

的高,看的远;(4)月食时被蚀部分总是成弧形;(5)麦哲伦环球航行。(6)从卫星上拍摄的地球照片

3. 第一个论述地球是球形的科学家是亚里士多德,第一次证实地球是球体的麦哲伦,

4. 现代科学技术测量得到:地球是一个赤道略鼓、两极稍扁的球体;赤道半径约 6378千米,极半径约6357

千米,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由于地球的极半径仅比赤道半径小0.33%,地球看起来很圆的球体。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坐地日行八万里”,指的是坐在赤道上

5. 地球由西向东自转,自转一周约24小时。由西向东绕太阳公转,绕太阳公转一周约365天

第二节地球仪和地图(重难点)

6. 地球仪是缩小了的地球模型。

7. 在地球仪上,经线是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线,也叫子午线,呈圆半形;国际上规定,通过英国

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那条经线为0度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从0°经线向东、向西各分做180°,以东的180°属于东经,用“E”做代号;以西的180°属于西经,用“W”做代号。两条相对的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为了防止把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大洲分到两个半球,国际上用西经20°(20°W,)和东经160°(160°E)构成的经线圈把地球分成东西两个半球。所以,小于20°的经线内的地区都在东半球,大于160°的经线内的地区都在西半球,中间部分东经为东半球,西经为西半球。

8. 纬线是地球仪上与赤道平行的线,呈圆形,而赤道是在南北两极中间,与两极等距,并且与经线垂

直,纬线上标注的度数就是纬度。赤道被定为0度纬线,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

“N”做代号;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做代号;南纬和北纬各有90°,以南北纬30度,60度为界可划分为低、中、高纬度,北纬90°就是北极,站在北极四面八方都是南,南纬90°就是南极,站在南极四面八方都是北。

9. 我国、我省、我家在北半球的东半球,英国在北半球的东半球,美国在北半球的西半球

10.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它们构成的经纬网能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点的地理位置

11. 低、中、高纬度的划分:

低纬度中纬度高纬度

0°——30°30°——60°60°——90°

12. 地图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13. 比例尺:表示实地距离在地球上的缩小程度。即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14. 比例尺的含义,如1:1000000的含义是图上1厘米等于实地距离10千米。

15. 在同样的图幅上:比例尺越大,地图上所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小,表示的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地图上

所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大,表示的内容越粗略。

16. 方向:(1)经纬网定向法: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是最准确的定向法;(2)指向标定

向法:指北的指向标;(3)一般定向法:遵循“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其中经纬网定向法最精确。

17. 大比例尺:大于等于1:100000;小比例尺:小于等于1:1000000

18. 比例尺的种类,数字式:例1:1000000;(五千分之一);文字式:图上1厘米等于实地距离10千米;,

线段式:

19. 图例包括符号、文字说明、数字和地理名称

第三节 :太阳与月球

知识点概述:

20. 太阳是一颗自己发光发热的巨大的气体星球,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

21. 太阳的直径约为140万千米,地球直径 1.3万千米,太阳直径是地球直径的118倍,太阳体积是地球的130

万倍,太阳表面温度约为6000℃,中心温度达到1500万℃,与地球的平均距离越为 1.5亿千米。

22. 太阳的外部大气有内到外依次是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平时我们看到的实际上是太阳的光球层(黄色)。

色球层通常看不到(红色)。日冕层仅在日全食时才能被看到。

23. 太阳表面经常发生变化,这些变化通称为太阳活动。常见的太阳活动有太阳黑子、耀斑、日珥和太阳风等。

耀斑:太阳表面有时会出现突然增亮的斑块,出现在太阳的色球层,耀斑爆发时会释放巨大的能量。日珥:

发生在太阳的色球层。太阳风发生在日冕层,太阳风增强时可以影响地球上的短波通讯。

24. 太阳各层的太阳活动,光球层:太阳黑子、色球层:耀斑和日珥、日冕层:太阳风。

25. 太阳黑子:太阳表面由于温度较低而显得较暗的气体斑块,太阳黑子的大小和多少是太阳活动较强的标志。

太阳黑子的活动周期为11年,国际上规定从1775年开始起为黑子周期第一周,1998年开始为第23周;2018年开始是第24周期。黑子出现在太阳的光球层。太阳黑子数少的年叫太阳活动谷年,黑子数多的年太阳活动

叫峰年。(峰年和峰年之间是11年,谷年和谷年之间是11年,距现在最近的峰年是1998年,最近的谷年是2018年,将来最近逢年是2018年)

26. 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

27. 月球本身并不发光,看到的月球是太阳照亮的月面。

28. 与地球的资料:平均距离约为38.44万千米,约为日地距离的四百分之一

29. 直径:月球直径约为3476千米,月球直径是太阳直径的四百分之一,约是地球直径的四分之一。

30. 月球看起来和太阳大小差不多,是因为月球直径是太阳直径的四百分之一,月地距离也是日地距离的四百

分之一

31. 体积与质量:月球体积小,约为地球的四十九分之一,质量约为地球的八十一分之一。

32. 月球绕地球公转的时间月是27.32日,月球自转的周期也是27.32日,方向都是自西向东。所以我们看的

总是月球的一面。

33. 月球上既没有空气和水,也没有生命,昼夜温差达300℃。物体所受的重力是地球上的1/6;月球表面的昼

夜温差达300℃;在月球上听不到声音。月球上没有水,自然也没有水汽、风、云、雨、雪等现象。

34. 月球表面布满大大小小的环形山,它是月球上最明显的特征。一般认为是陨石撞击而形成的。月球表面明

暗相间,亮区是高地,暗区是平原或盘地等低陷地带,分别被称为月陆和月海,平均高差为2~3千米,最引人注目的是随处可见的环形山,即月坑。

35. 人类登月大事记:

1959年9月,苏联“月球”2号探测器首次月面硬着陆成功。

1961年5月,美国宣布实施“阿波罗”载人登月计划。

1968年12月14日,美国“阿波罗”8号载人宇宙飞船首次成功绕月飞行。

1969年7月20日,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第一个踏上月球,人类首次登月成功。

我国的登月计划命名为“嫦娥奔月”工程。“万户”是我国用他的名字命名的第一个月球环行山的人

我国登月大事记见课本120页-121页(补充:

2018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卫星送入太空

2018年9月25日晚10点,“神舟七号”飞入太空,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三位宇航员飞入太空。

36. 潮起潮落是由于月球与地球的相互作用,大潮一般发生在农历初一和农历十五

知识点精简汇总

1、在宇宙中与地球关系最密切的两个星球是:太阳(恒星)月球(卫星)

2、太阳:本身能发热、发光,是地球最重要的能量来源.

(1)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日地平均距离约 1.5亿千米).

(2)太阳直径约为140万千米,表面温度约6000℃,中心达1500万℃.

(3)太阳大气层从里到外分为三层:光球层(平时看到的形状)、色球层、日冕层.

(4)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太阳黑子(活动周期为11年),1998年开始为第23个周期.太阳活动激烈的标志:耀斑。

大气层分层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光球层太阳黑子与降雨量变化

色球层耀斑日珥---------

日冕层.太阳风影响短波通讯

3、月球: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本身不发光,平时看到的是被太阳照亮的部分.

(1)月地距离为38.44万千米,约为日地距离的四百分之一;(2)月球直径约为

3476千米,约为太阳直径的四百分之一;

(3)月球的体积约为地球的四十九分之一,质量约为地球的八十一分之一;(4)月球的表面明亮的是高原和山脉,暗黑的是广阔的平原;

(5)月球表面最显著的特征是分布着众多的环形山,是由陨石撞击造成.

(6)月球没有大气层,造成月球上昼夜温差大,不能传声,无天气变化和四季变化.(7)月球对物体的吸引力比地球弱,造成物体在月球上很轻.(跳高跳远

第四节:观测太空

1、天空中的亮星大多数是恒星冬季星空最亮的恒星是天狼星,位于大犬座。冬季星空亮星最多。2、星座是天空中的区域,全天星座88个。

3、星等:星星的明暗程度。星等越小星越亮。最亮的星属第一等星,肉眼可见的最暗的星为六等星。天空中最亮的星星:天狼星(大犬座),星等:– 1.6。

4、记住几个重要的星座的形状

:著名的星座有大熊座(北斗七星),小熊座(北极星),天琴座(织女星),

天鹰座(牛郎星),天鹅座,牧夫座,猎户座和仙后座。北斗七星在大熊星座。北极星在小熊星座,小熊星

座翘尾巴,大熊星座垂尾巴。

5、北斗七星和北极星

北斗七星位于大熊座,四季变化时斗柄指向随之改变:斗柄东(左)指,天下皆春;斗柄南(下)指,天下皆夏;斗柄西(右)指,天下皆秋;斗柄北(上)指,天下皆冬;北极星位于北天星空的正中间,是北半球晴朗夜晚指北最好的标志,全年可见。寻找北极星的方法:利用北斗七星的斗前二星的连线,向斗口方向延伸5倍距离即是。

6、星图:简明地表示出星座和恒星在天空中的位置。夏季星空星星最多。

星图方向:上北下南,左东右西

。人类的肉眼只能看到大约

6000多颗星星,绝大多数是恒星。北极星在地轴

北极正上方,北极星是小熊星座里最亮的一颗。

由于地球的自转,造成星空的周日变化;由于地球的公转,造成星空的四季变化。利用活动星图寻找恒星和星座。(一定不要弄错了方向,记住常见星座的形状)

第五节:月相

1、月球的各种圆缺形态称为。它的一个变化周期称为,平均为

天。

2、月相变化的原因:

(1)月球本身不发光,是反射太阳光。

(2)月球绕地球运动,使日地月三者的相对位置在一个月中有规律的变化。3、月相与日地月三者位置关系和农历的对应:(1)三者成一直线时:地球——月球——太阳(新月

农历初一朔)月球——地球——太阳(满月

十五十六

望)

(2)三者成垂直时:月球

地球——太阳

(上弦月初七初八)

(下弦月

二十二二十三)

地球——太阳

月球

4、月相变化的规律:一个月中的月相

名称:新月、上峨嵋月、上弦月、上凸月、满月、下凸月、下弦月、残月。

通过月相判断时间和方向:上弦月出现在上半个月的上半夜,在西边天空,月面西边半个亮,下弦月出现在下半个月的下半夜,在东边天空,月面东边半个亮,即“上上西,下下东”或“上西天,下东海”。

朔=

新月,望=满月。农历一个月也称为朔望月(

29.53天)。

北极星

牛郎

月相变化规律:上半月从黑变亮,下半月从亮边黑,黑和白先从右边(西边)出现,逐渐向左(东边)边扩展。

5、月相的形成变化图(重点,必须会画)(P118页图):上半月为正“D”形,下半月为反“D”形。

第六节:日食和月食

1、日食的概念:地球上某些地区有时会看到太阳表面全部或部分被遮掩的现象。

日食一定发生在朔(新月农历初一),但并不是每个月都发生,日食证明月球是球形的。日食时日地月的位

置关系:“日月地”或“地月日”,月球一定在中间。

2、日食的类型:日全食、日环食、日偏食。

4、日食的过程:太阳被月球遮掩从西缘(右边)开始,东缘(左边)结束。

日食变化规律:先从亮慢慢变黑,然后从黑再慢慢变亮,概括为“太阳吃西东”:由亮变暗和由暗变亮的过程中,黑和白都是先从右边(西边)先出现,逐渐向左边(东)扩展,和月相变化规律类似。即太阳被遮部分开始于西边,结束于东边。

如P118页日全食过程图:

5、月食的概念:有时候我们会看到月球部分或全部月面变暗的现象。(遮掩现象)

月食一定发生在望(满月十五十六)并不是每月都发生,因为由于月球绕地球运

动的轨道平面与地球绕太阳运动的轨道有一个5o的左右的夹角)。

6、月食的类型:月全食、月偏食。月食时日地月三者的位置关系:“日地月”或“月地日”。

8、月食的过程:月球被地球遮掩从东缘(左边)开始,西缘(右边)结束。

如P110页月全食过程图:从正“D”形到全暗到反“D”形。

月食发生的顺序是:先从亮慢慢变黑,然后从黑再慢慢变亮,概括为:“月亮吃东西”,即和日食变化规律相反,和月相变化规律相反,由亮变暗和由暗变亮的过程中,暗的部分和亮的部分都是先从左边(东边)出现,慢慢向右边(西边)扩展。即月球被遮的部分始于东边,结束于西边。

9、注意:日食和月食并不是每个月都会发生,原因是:月地轨道面与地日轨道面有一个5o左右的夹角。

10、不能用肉眼直接观测日食、可用肉眼直接观测月食。

第七节:探索宇宙

1、太阳系的组成:太阳(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占太阳系总质量的99.86%,是恒星)

八大行星:水星(离太阳最近的固体星球,无大气层,表面情况与月球相似)

金星(表面有很厚的大气层,与地球最近的行星)

地球(太阳系中唯一有生命存在的星球)

火星(类地行星,与地球相似但大气层主要由二氧化碳组成)

火星和木星之间有一条小行星带(防火墙)

木星(体积质量最大的行星,最大的特征是表面有大红斑)

土星(第二大行星,最大的特征有很多光环和卫星)

天王星、海王星(远日行星)

小行星:在火星和木星之间,包括小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

彗星:(1)彗星的结构:彗核、彗发、彗尾(朝向:背向太阳)。

(2)彗星由岩石的碎片、固体微粒和冰组成,运行的轨道是不对称的椭圆形。

(3)最著名的彗星:哈雷彗星,绕日公转的周期是76年。

流星:(1)流星体:由太空中一种岩石或尘埃的聚积物。

(2)流星现象:流星体与大气摩擦燃烧发光而划亮夜空的现象。

(3)陨星:那些没有烧尽的流星体降落到地球表面叫陨星。

(4)陨石:主要由岩石构成的陨星。

注意:流星和小行星有可能撞击地球.

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有生命的星球的主要原因:日地距离适中,使水能以液态存在;

有大气层的保护和保温作用.

地月系——地球

太阳系

银河系其他行星系

2、宇宙其他恒星系(2000多亿个)

河外星系(10亿多个)

3、银河系:由恒星和星际物质组成,直径约10万光年。银河系侧看像一个中间厚、四周薄的铁饼;俯看像一个大旋涡,由四条螺旋状的旋臂从中间伸出;从地球上看,像一条横贯天空的银河。太阳系位于银河系的一

条旋臂上,与银河系的中心相距3万光年。

4、光年表示恒星之间的距离,1光年=94605亿千米。

5、宇:空间(150亿光年)宙:(时间100多亿年)

6、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程:

肉眼————望远镜————人造卫星————载人航天器

(旧地球上)(新走出地球)

卫星:绕各大行星运转的天体

各大行星的运转轨道大部分都是椭圆

现象原因

春夏秋冬地球公转

昼夜变化地球自转

太阳和星星,月亮东升西落地球自转

日食:地月日月食:月地日月相:地月日成直角或在一条直线

第四章:物质的特性一知识汇总

一、温度

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单位: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度。

常用单位是摄氏度(℃)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沸水的温度为100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

某地气温-3℃读做:零下3摄氏度

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

①温度计构造:下有玻璃泡,里盛水银、煤油、酒精等液体;内有粗细均匀的细玻璃管,在外面的玻璃管上

均匀地刻有刻度。

②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行工作。

③分类及比较:

分类实验用温度计寒暑表体温计

用途测物体温度测室温测体温

量程-20℃~110℃-30℃~50℃35℃~42℃

分度值1℃1℃0.1℃

所用液体水银煤油(红)酒精(红)水银

特殊构造玻璃泡上方有缩口

使用方法使用时不能甩,测物体时不能离开物体读数使用前甩可离开人体读数

④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使用时:

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

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练习:◇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做大目的是:温度变化相同时,体积变化大,上面的玻璃管做细的目的是:液体

体积变化相同时液柱变化大,两项措施的共同目的是:读数准确。

物质的特性

第一节、熔化和凝固

1、熔化: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凝固: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

熔化的条件:⑴达到熔点。⑵继续吸热。

晶体熔化特点: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

非晶体熔化特点:吸热,先变软变稀,最后变为液态温度不断上升。

2、观察硫代硫酸钠(俗称大苏打或海波)的熔化过程:

开始加热时并没有熔化,只是温度不断上升,体现在图象上是一段倾斜上升的直线。达到一定温度(熔点)

时才开始熔化,在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表现在图象上是一段水平直线。当全部熔化完成液体后继续加热,温度又开始上升,表现在图象上是一条倾斜上升的直线。(见图1)

说明:所有的晶体熔化的过程和图象都和上述类似,只是熔点不同罢了。

图1 图2

3、观察松香的熔化过程:

开始加热时,物质是先变软,再变稀,最后变成液体。从开始加热直到全部熔化成为液体,其温度不断上升。

说明:所有非晶体的熔化过程和图象与松香类似。(见图2)

4、晶体:具有一定熔化温度的固体,如海波、冰、石英水晶。食盐、明矾、奈、各种金属。

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的固体,如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

5、几点说明:①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不同的晶体的熔点不同,根据熔点的不同可以来鉴别物质,故熔点是

物质的一种特性。非晶体没有熔点。②凝固是熔化的逆过程,晶体凝固时温度不变,这个温度叫凝固点,同一物

质的凝固点和熔点相同。非晶体没有凝固点。③晶体熔化吸热,凝固要放热。凝固图象:

晶体凝固特点:固液共存,放热,温度不变。

非晶体凝固特点:放热,逐渐变稠、变黏、变硬、最后成固体,温度不断降低。

凝固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同种物质的熔点凝固点相同。

凝固的条件:⑴到凝固点。⑵继续放热。

第二节:汽化和液化

1、汽化: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液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2、汽化分为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3、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的汽化现象。蒸发只在液体的表面进行的,并且不剧烈。

4、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①液体温度的高低②液体的表面积的大小③液体表面上的空气流动快慢。④对于不同的液体还与液体的

种类有关。

说明:要加快蒸发就必须尽量满足上述三个条件,要减少蒸发必须尽量避免上述条件,其中减少蒸发在农业

上应用比较广泛的是喷灌和滴灌,它的好处是可以减少水分在传输中的渗漏和蒸发。

5、蒸发吸热,具有制冷作用,首先使自身的温度减低,然后吸收其它物体的热量,可以导致其它的物体温度降低。

6、沸腾:在一定温度下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沸腾也是在液体的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沸腾条件:⑴达到沸点。⑵继续吸热。

7、水沸腾时的现象:水在沸腾时虽然继续吸热,但温度(沸点)保持不变。

8、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不同液体的沸点不同,沸点也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液体的沸点受大气压的影响,一

般气压越高,沸点也随着增高。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

说明:水在加热过程中的现象:沸腾之前,水的温度不断上升,并有气泡产生,这时的气泡中主要是空气,

在上升的过程中逐渐变小,并有响声出现且逐渐增大。达到一定温度时,开始沸腾,这时水底会产生大量的

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把里面的水蒸汽释放出来,虽然继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9、低沸点物质的一种重要用途:医疗上有一种冷冻疗法就是利用低沸点物质汽化时吸收大量的热而使局部组织冷

冻,从而破坏或切除病变的活组织。

10、使气体液化有两种方式:1、降低温度可以使所有的气体液化(只要温度降低到足够低),2、压缩体积也可以

使气体液化(但不能使所有气体液化,还必须温度降低到一定的程度)

譬如气体打火机以及液化石油气内的液体都是通过压缩体积的方法使气体在常温下液体化的。火箭的燃料液态氢和液态氧也是通过压缩体积的方法制得的。

11、气体液化的好处是可以使气体的体积大大缩小,便于储存和运输。

12、电冰箱工作的原理是:主要用到了汽化吸热和液化放热。在冰箱内(即冷冻室)要吸热使温度降低,在冰箱

外(散热器)要把吸收的热放出。故在冰箱内冷冻室里是利用液体汽化吸热,使液体变成气体。而在冰箱外

通过压缩机把气体压缩并在散热器放热使之液化变成液体又流到冰箱内,再又汽化吸热变成气体。如此反复

循环,从而达到制冷效果。

第三节:升华和凝华

13、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14、几种常见自然现象的解释:云、雪、雨、雾、露、霜

说明:它们基本上都是空气中水蒸汽形成的,形成的位置为:云、雪、雨在高空,雾在低空,露、霜在地面。

云:高空中的水蒸汽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这些小水珠聚集在一起形成云

雪:高空的水蒸气遇冷凝华成的小冰晶或有些小水珠凝固而成的小冰晶从空中落下来就是雪。

雨:云中的小水珠越积越大,最后从天空落下来就形成了雨。

雾:低空中的水蒸汽遇冷液化而成的小水珠悬浮在空气中或灰尘上就形成了雾。

露:空气中的水蒸汽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搭在地面上的植物或草丛上就形成了露。

霜:空气中的水蒸汽遇冷凝华成的小冰晶搭在地面上的植物或草丛上就形成了霜。

第四节:物质的构成

1、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但不是唯一的一种微粒,构成物质的微粒还有原子和离子。

2、分子很小,用肉眼以及光学显微镜是无法看到的,只有通过电子扫描隧道显微镜才能看到分子,他比细胞还

要小很多。

3、分子之间存在空隙,空隙的大小与物质的状态有关,气体分子间的距离最大,固体分子间的距离最小(水结

成冰的例子除外,是个特例)。

最新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

七年级(上)科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科学入门 第一节:科学在我们身边 1的学问。如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 定律 2、科学是一门不断发展的学科,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改变着人们对环境的认识,使人们改造和利用环境的能力不断提高。 3、科学的重要性:科学是一把双刃剑,科学技术促进了人类文明进步的同时,也带来了负面影响,需要和谐发展和利用科学技术。 4、学习科学的方法是: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积极探究实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是实验。 5、重要的实验:鱼和气球的浮沉、“喷泉”实验。 1、科学要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 2、我们要多观察、多实验、多思考,运用科学方法和知识,推动社会的进步,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第二节:实验与观察 1、实验是科学探究最重要的环节;实验前要了解实验的步骤,熟悉实验的仪器。实验时,我们要遵守实验室的操作规程,注意安全;仔细观察实验过程,及时记录实验现象,尊重实验事实,不得捏造实验事实,更改实验数据。 2、实验常用仪器的名称和用途:天平测量质量;温度计测量温度;停表测量时间;量筒、量杯测量液体体积;刻度尺测量长度;电流表测量电流;电压表测量电压;酒精灯加热;显微镜观察细小物的结构。 3、在很多情况下凭我们的感觉器官对事物作出判断是不可靠的,为了准确的判断,实验时我们要借助一些和。 4、测量工具:天平、量筒、刻度尺、停表;观察工具:显微镜、放大镜、望远镜、雷达 5、人们直接用感官器官的观察叫:直接观察。借助仪器工具的观察叫:间接观察。 6、重要的实验:鸡蛋浮沉实验。 1、观察和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方法,也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 2、在很多情况下,单凭我们的感官进行观察还不能对事物做出可靠的判断,因而经常要借助于一些仪器和工具来帮助我们做出准确的判断。 3、在科学研究中我们还常借助各种仪器来扩大观察的范围。 第三节:长度和体积的测量 1、测量是一个将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 2、长度的测量:国际单位:米;常用: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 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1米=106微米=109纳米 3.体积的测量:体积是物体占有空间的大小。主单位是立方(m3或米3),体积的常用单位:分米3、厘米3、升、毫升。1立方米=1000升;1升=1000毫升;1毫升=1立方厘米。 4、雷达、激光、声纳等可测长度。刻度尺是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正确使用该工具的方法是:一选二贴三垂直,估读单位莫忘记。 (1)选尺选零点(2)贴被测物、被测边(3)视线与尺面垂直(4)读正确:先读准确值,再读一位估计值。最后写单位。使用时还要注意零刻度线、测量范围及最小刻度。

七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

第一章科学入门第1 节:科学并不神秘 1、科学要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学习科学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解释和预测各种事物、现象及其变化。 2、科学研究是从疑问开始的。 3、科学带给我们什么? ①科学的发展改变人们对自然界各种事物的认识,人类的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逐渐提高。工业化时代——电器时代——信息时代。 ②科学技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③科学技术也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 ④科学技术如果使用不当,也会给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第2 节:走进科学实验室 一、常见的仪器的用途和操作方法: (一)、试管 1、主要用途: ①盛放少量固体或液体;②收集少量气体或验纯;③在常温或加热时,用作少量物质的反应容器;④用作少量气体的发生容器。 2、使用方法: ①可直接在酒精灯上加热,使用前应擦干试管外壁,再进行预热,后集中在药品部位加热; ②给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得超过试管容积的1/3; ③加热液体时试管口不要朝着别人或自己,试管倾斜与桌面成45°角; ④加热固体时,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⑤使用试管夹夹持,试管底部往上套,夹在试管中上部(约离试管口1/3 处),加热后不能骤冷,也不能立即放回塑料试管架上。 3、原因:①防止试管因受热不均而破裂;②防止液体溢出;③防止液体喷出伤人,倾斜可增大受热面积,使受热均匀;④避免管口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炸裂;⑤避免烫伤手,防止试管炸裂,塑料试管架熔化变形。 (二)、试管夹 1、主要用途:夹持试管。 2、使用方法: ①试管夹应从试管底部往上套,然后夹在试管中上部(约离试管口1/3 处); ②手握长柄,不要把拇指按在短柄上。 3、原因:①防止杂质带入试管,加热时烧焦试管夹。②防止试管脱落。 (三)、烧杯 1、主要用途:①用作常温或加热时较多量的液体物质的反应容器;②溶解物质或配制溶液。 2、使用方法: ①加热时要垫石棉网,液体体积不超过容积的2/3,加热前外壁应擦干,不能用于固体加热; ②进行反应时液体体积不得超过容积的1/3;③配溶液时,要用玻璃棒轻轻搅拌。 3、原因: ①避免受热不均引起破裂,加热沸腾使液体外溢;②便于加热、搅拌以免溅出;③以免损坏烧杯。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第一章科学入门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科学入门 科学并不神秘 1.科学要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 2.科学研究是从疑问开始的。科学技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思维方式。 3.我们要多观察、多实验、多思考,运用科学方法和知识,推动社会的进步,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走进科学实验室 1.实验室取用药品三原则: (1)“三不原则”:不能用手拿药品;不能用鼻孔凑近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品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2)节约原则:严格按实验规定用量取用药品。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最少量,液体 1ml~2ml,固体只要盖满试管的底部。 (3)处理原则:实验时剩余的药品不能放回原瓶;不要随意丢弃;更不要拿出实验室。 2.固体药品通常保存在广口瓶中,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药匙。有些块状固体应用镊子取。用过的药匙或镊子要立刻用干净的纸擦拭干净以备下次再用。 3.酒精灯的使用:用火柴点燃,用灯帽盖灭,禁止燃烧时添加酒精。 4.量筒、集气瓶、水槽、漏斗不能加热;坩埚、蒸发皿、试管、燃烧匙能直接放在火焰上加热;烧杯、烧瓶要放在石棉网上加热。 5.试管:加热时用试管夹夹在中上部;加热液体时,液体不超过容积的 1/3;加热液体时试管外不能有水,不能骤冷,防止炸裂;加热液体时试管口向上成 45 度,加热固体时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加热时,先预热后集中加热。 6.蒸发皿:加热液体时,不超过容积的 2/3。 7.烧杯:用作反应时液体不超过容积的 2/3,加热时液体不超过容积1/2。烧瓶中液体加热时不超过 1/2。 8.广口瓶用于盛放固体药品,细口瓶用于液体药品。容易见光分解的物质用棕色瓶。碱性液体用橡胶塞,酸性液体用玻璃塞。 9.酒精灯失火要立即用湿布盖灭。割伤要用 3%双氧水清洗,再贴上止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第二章知识点整理

第2章观察生物 生物与非生物 1.生物对刺激有反应,非生物对刺激没有反应。所有生物都具有共同的特征:能呼吸、能生长、能繁殖后代、对外界刺激有反应、能遗传和变异、能进化。 蜗牛:触角两对,口(摄取食物);足(腹足)运动、爬行;眼;壳(保护)。有视觉、触觉、味觉、嗅觉。没听觉。 2.我们把生物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的特征叫做生物的应激性。 3.生物与非生物的差别: 生物非生物 1对刺激有反应(有应激性)对刺激没有反应(无应激性) 2能生长不能生长 3需要营养(会新陈代谢)不需要营养(不会新陈代谢) 4有严整的结构无严整的结构 5能生殖和发育不能生殖和发育 6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没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7能适应环境、影响环境不能适应环境、影响环境 4.动物与植物最主要的 2 个区别: (1)运动:有些植物可以局部运动,动物可以自由快速运动。 (2)光合作用:植物可以,动物不可以。 细胞 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木栓切片时,发现了细胞。细胞很小,一般只有一到几十微米之间。 2.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相同的基本单位—— 细胞构成的。 3.动物细胞 细胞膜:保护作用,并且控制细胞与外界 物质交换。 细胞质:许多生命活动的场所。

细胞核:球状,含有遗传物质,起传宗接代的作用。 4.植物细胞 细胞壁:最外层,由纤维素组成,具 有支持保护作用,使植物具有一定的形 状。 叶绿体:内含叶绿素,是进行光合作 用的场所,椭圆形。 液泡:含有细胞液。 细胞膜:保护作用,并且控制细胞与 外界物质交换。 细胞质:许多生命活动的场所。 细胞核:球状,含有遗传物质,起传宗接代的作用。 5.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结构比较: 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除此之外,植物细胞还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 年英国科学家布朗发现了植物细胞内有细胞核。19 世纪 40 年代,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提出了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相同的基本单位——细胞所构成。 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1)镜和物镜:两者结合起来,有放大作用。它们的放大倍数分别可在目镜和物镜上面,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就是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越长,倍数越高。目镜越短,倍数越高。

七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汇总

七年级上册科学第0-4章知识点汇总 第0章 1、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它们相应答案的学问。 2、学习科学的方法有观察、实验、思考。其中观察和实验是探索自然的重要方法。 3、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①观察,收集和处理事实依据②提出问题③作出假设 ④实验,调查,收集证据⑤检验假设⑥合作交流 4、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长度的国际制单位为米,符号m ,常用的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单位之间的换算1km=1000m 1m=10dm=100cm=1000mm 1mm=1000μm 1μm=1000nm 长度测量的步骤:①观察刻度尺:⑴零刻度线⑵最小刻度值⑶量程⑷单位 ②选正确:根据实际需要,选择适当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的尺。 ③放正确:有刻度的一遍紧靠被测物体。 ④看正确:视线应与刻度尺尺面垂直。 ⑤读记正确:估读到最小刻度的后一位,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 位组成。 误差:误差是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误差不可避免,减小误差的方有①选择精密的测量工具②改进实验方法③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其中③ 是我们实验室常用的减少误差的方法。 5、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温度的常用工具温度计,测量体温的温度计为体温计,两者的原理都是液体的热胀冷缩。温度的单位是摄氏度,符号℃。 温度计的使用注意事项:①被测温度不得大于温度计的量程。②充分接触被测液体。③待温度稳定后读数,不得拿出读数。④读数方法与刻度尺近似(不需估读)。 体温计的构造特点:①下端玻璃泡的容积比细管容积大得多。②玻璃泡与玻璃管之间有一段特别细的弯曲玻璃管(温度计可以拿出来读数的原因)。③外形是三棱形。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浙教版七年级上科学知识点总结

科学七年级上知识点总结 科学的入门 长度和体积的测量; 温度的测量:实验室中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水银,酒精等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质量的测量质量常用来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时间的测量 科学探究的过程 1.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 2.针对问题,依据自己已有的科学知识和经验,建立猜测和假设 3.依据探究的目的制定探究的计划 4.通过观察,实验等多种途径获取事实和证据,对假设进行检验。 5.对探究的过程进行评价,并与他人讨论和交流。 观察生物 生物与非生物 生物是一类具有能呼吸,能生长,能繁殖后代,对外界刺激有反应等特征的物体; 动物与植物最主要的区别:植物能利用太阳光制造营养物,而动物要从外界摄取营养物质 动物根据有无脊椎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脊椎动物分为体外长有毛皮,胎生的哺乳类及体外没有毛皮的卵生类; 卵生类又分为体外有羽毛,体温恒定的鸟类及体温不恒定的爬行类,两栖类和鱼类; 无脊椎动物分为身体多细胞类及身体单细胞类; 植物分为有种子的植物和没有种子的植物 有种子植物根据种子外是否有果皮包被分为被子植物及裸子植物; 没有种子植物分为有茎和叶分化的及无茎和叶分化的(藻类植物); 有茎和叶分化的分为有根的蕨类植物和没有根的苔藓植物,它们都用孢子繁殖; 细胞学说提出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相同的基本单位即细胞构成; 一个母细胞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变化后,分裂成两个细胞的过程叫细胞分裂; 在细胞分裂的过程中,有的子细胞,长到与母细胞一般大小时能继续分裂;而有的子细胞则发生变化,形

成具有不同形态和功能的细胞,这个过程叫细胞分化。 在细菌的细胞内看不到成形的细胞核,因此也被称为原核生物; 霉菌与细菌一样,需要现成的有机物生活,但在细胞结构上,它与植物细胞相似,有细胞核,属于真菌。(根据细胞内有无细胞核,可将细胞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 植物,动物和真菌的细胞都有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 细胞分化成各种不同形态和不同功能的细胞群,这些细胞群就是组织; 植物的基本组织主要包括具有保护功能的保护组织,能输送物质的输导组织,能制造和储存营养物质的营养组织,起支撑和保护作用的机械组织,能分裂产生新细胞的分生组织等; 在叶的表面有一层表皮,起保护作用,是一种保护组织; 在叶片的中部,有进行光合作用的叶肉细胞,它们是植物的营养组织; 在叶脉处,有输导组织,能输送由根吸收的水分,无机盐以及由叶制造的营养组织; 人体四大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 上皮组织由上皮细胞构成,主要具有保护功能,有些部位的上皮细胞还有分泌和吸收物质的功能; 结缔组织具有运输,支持等多种功能; 肌肉组织由肌细胞组成,具有收缩和舒张的功能,人体的肌肉组织分为:心肌,骨骼肌,平滑肌; 神经组织主要有神经细胞构成,它具有能接受刺激,产生并传导兴奋的作用; 由多种组织构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称为器官; 人体的七大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神经系统,运动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 生物的适应性和多样性 对生存环境的适应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多样的环境造就了丰富多样的生物世界; 地球与宇宙 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线叫做经线,也称子午线。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那条经线为0度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

七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复习资料汇总

§0-2、什么是科学探究 1、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科学的基本方法,实验又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 2、科学探究需要观察和提出问题,收集证据和处理数据,建立假设,检验假设,应用科 学原理进行解释。 也可以总结为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发现问题→建立假设→收集证据→得出结论→检验 假设。 §0-3、建立你的健康信息档案 1、健康信息档案基本包括身高、体重、体温、心率等内容。 2、长度的测量: (1)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m), 其他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纳米(nm) 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106微米=109 纳米(2)长度的测量工具:刻度尺(直尺、米尺、卷尺、皮尺等)(3)认识刻度尺:①观察零刻度线是否有磨损 ②量程:测量的最大范围 ③最小刻度值:每一最小格所表示的长度。测量所能达到的准确程度是由刻度尺的最小刻 度值决定的 (4)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 ①放正确: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刻度尺的刻度要紧贴被测物体。(倾斜造成读数偏大) ②看正确:视线要与尺面垂直。(视线偏左读数偏大,视线偏右读数偏小) ③读正确:先读被测物体的准确值,即读到最小刻度值,再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即估 计值。(一定要估读) ④记正确:记录数值= 准确值+ 估计值+ 单位(无单位的记录是没有意义的) ⑤零刻度线磨损的尺可以从尺的某一清晰刻线量起。但一定要注意读数时减去起点长 度。(5)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 1)积累取平均值法:利用积少成多,测多求少的方法来间接地测量。如:测量一张纸的厚 度,、一枚邮票的质量、细铁细的直径等。(注意:页数和张数的区别) 2)滚轮法:测较长曲线的长度时,可以先测出一个轮子的周长。当轮子沿着曲线从一端滚 到另一端时,记下轮子滚动的圈数。长度=周长×圈数。 3)化曲为直法:测量一段较短曲线的长度,可用一根没有弹性不大的柔软棉线一端放在曲 线的一端处,逐步沿着曲线放置,让它与曲线完全重合,在棉线上做出终点记号。用刻度 尺量出两点间的距离,即为曲线的长度。如:测理地图上两点间的距离。4)组合法:用直尺和三角尺测量物体直径。如:硬币的直径,乒乓球直径等。(6)测量误差: ①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②可以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减小由于估计不准确造成的误差。3、温度的测量 1、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常用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 用符号℃表示, 它的规定 是: 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 一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规定为100℃, 在0℃到100℃之间分为100等份,每一等份就表示1℃。2、实验室中常用的有水银温度计,酒精温度计等 温度计原理: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3、液体温度计的使用: (1)使用前,要先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最小刻度。(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选用合适的温度计) (2)测量时,手要握温度计的上端, 要使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浸没在液体中, 跟被测物体

浙教版新版科学七年级上基础知识点汇总-精简版

第一章科学入门 姓名: 一、科学在我们身边 二、实验和观察 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科学的基础,实验又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 试管:是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可以加热,用途十分广泛。试管加热时要用试管夹(长 柄向内,短柄向外,手握长柄)。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试管夹应夹在距离试管口1/3处,试管外壁不能有水。加热时试管要倾斜450,并先均匀预热,再在液体集中部位加热。热的试管不能骤冷,以免试管破裂。 酒精灯:是常用的加热仪器,实验室的主要热源。酒精灯的火焰有三层,分别是外焰、内焰、焰心,其中外焰温度最高,焰心温度最低,使用时用外焰加热。熄灭时要用两次盖灭法。 试剂瓶:用来盛放试剂,打开后瓶盖应倒放在桌上,倾倒液体时标签应朝向手心。 胶头滴管:用来取用少量液体,用它往试管中滴液体时,试管应竖直,胶头滴管在试管口上方约0.5厘米处竖直向试管中滴入液体,绝不能把胶头滴管伸入试管内。 三、长度和体积的测量 测量是指将一个待测的量和一个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 国际公认的主单位——即公认的标准量。长度测量中公认的标准量是“米”,而不是“刻度尺”。 1、长度的测量。 国际公认的长度主单位是米。 测量长度使用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 记录的数值=准确值+估计值+单位(不要忘记) 积累法:利用积少成多,测多求少的方法来间接地测量。 如:测量一张纸的厚度(除以张数)、一枚邮票的质量、细铁丝的直径等。 2、体积的测量。 新教材已舍去“凹形液面中央最低处相平”这一说法。 读数要看仔细,单位换算要仔细。 四、温度的测量 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温度来表示。温度的常用单位是摄氏度,单位符号是℃。人为规定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在O℃和100℃之间分成100小格,则每一小格为l℃。 体温计。测量范围从35℃~42℃,最小刻度为0.1℃。 结构优点 玻璃泡容积大而内径很细。精确。 特别细的弯曲。离开读数。 横截面形状近似三角形。放大液柱,便于读数。 第二章观察生物

七年级(上)科学知识点复习提纲

七年级(上)科学知识点复习提纲 七年级(上)科学知识点复习提纲 第一章 科学入门 1. 科学就是研究各种 _______________ , 并寻找它们 _______________ 的学问 . 如大家熟悉的牛顿发现了 ______________ , 瓦特发明了 ________________ 等.可 以这样说 : 科学离我们并不遥远 ,它就在 ______ . 2. 学习科学的方法和目标 : 多 ___________ , 多 ____________ , 多 ___________ , 运用科学方法和知识 , 推动社会的进步 , 协调 ______________ 的关系 , 为人类创造 更美好的生活 . 3. _________ 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 , 做实验时 , 我们一定要遵守实 验室的 ______________ , 要注意安全. 要熟悉每种仪器的用途和使用方法 . 4. 将生鸡蛋放入盛有清水的烧杯里 , 鸡蛋便会 ______________ . 在烧杯里放入较 多的食盐 ,搅拌后食盐开始溶解 , 生鸡蛋会 ___________ , 最后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进行比较的过程 . 要测量 即长度单位 , 然后选用合适的 进 6. 长度的主单位是 ____ , 较大的还有 _____ ,较小的还有 ________ , ____ 等 ___ 是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 . 7. 对形状规则的物体 ,如正方体 ,长方体等可用 ___________ 计算它的体积。 测量液体的体积 ,一般用 __________ . 8. 量筒的使用方法 : 首先要看清它的 ___________ 要与凹形液面的中央 _____________ 保持水平 . 9. 对不溶于水也不吸水的形状不规则的物体 , 测量方法可以将它 ______________ 在水中,两次读数的 _____________ 就是该物体的体积 . 10. 温度表示物体的 __________ 程度 ,平时我们讲今天真热或真冷 , 就是指今天 的温度 ____ 或 _______ . 11. 实验室中常用的有 ________ 温度计, ________ 温度计等,它们是根据 的性质制成的 . 常用的温度单位是 , 用 表示, 它的规定是 : 把 的温度定为 0, 的温度定为 100, 5. 测量是一个将待测的量与 物体的长度 , 先要规定 ____ 行测量. 测出它的边长 ,然后 和最小刻度 . 量液体时 ,视线

浙教版七年级上科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科学入门知识要点 1、科学就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她们产生、发展的原因与规律的学科。在学习科学时应该多观察、多实验、多思考。 2、观察与实验就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方法,也就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 3、借助各种仪器的目的:使观察的范围更广,使判断更准确 4、测量就是一个将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 5、刻度尺的使用——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度线、最小刻度(准确程度)与量程。 1)放正确:刻度尺不能斜放;物体的一端一般要与零刻度线对齐(零刻度线磨损、尺面较厚?) 2)瞧正确:视线与尺面垂直。 3)读正确:读数=准确值+估计值+单位。 4)记正确:被测物体的长度=准确值+估计值+单位。 6、特殊长度的测量 A 以曲化直法:用一根质软、易弯曲、弹性差的细棉线在地图上按弯曲与走向将细线覆盖在线路上,然后将细线拉直,量出长度,根据比例尺算出铁路实际长度。 B 卡尺法:用两块直角三角板与直尺,注意令刻度线。 C 测多算少法(累积法):适用于纸张的厚度、金属细的直径等的测量。 7. 测形状不规则物体的面积测量——方格法(割补法),四舍五入 8、

9、量筒的使用——使用前瞧清测量范围与最小刻度 1)放正确:放在水平面上 2)瞧正确:视线要与凹形液面最低处相平。 仰视使读数比实际值偏小,俯视使读数比实际值偏大 3)读正确:不能用手拿起来读数 4)记正确:勿漏写单位 10、量筒与量杯的比较 1)量筒:粗细均匀、刻度分布均匀2)量杯:上粗下细、刻度上密下疏 11、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7摄氏度(37℃); 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 12、 13、 14、质量: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七年级上科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科学入门知识要点 1. 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他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的学科。在学习科学时应该多观察、多实验、多思考。 2. 观察和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方法,也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 3. 借助各种仪器的目的:使观察的范围更广,使判断更准确 9. 量筒的使用——使用前看清测量范围和最小刻度 1)放正确:放在水平面上 2)看正确:视线要与凹形液面最低处相平。 仰视使读数比实际值偏小,俯视使读数比实际值偏大 3)读正确:不能用手拿起来读数 10. 量筒与量杯的比较 1)量筒:粗细均匀、刻度分布均匀2)量杯:上粗下细、刻度上密下疏 12. 温度计 温度计的结 构 外壳、刻度、液柱、玻璃泡 温度计的原 理 液体的热胀冷缩 摄氏温度的规定把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定为100,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0和100之间分为100等份,每一等份就表示1摄氏度 正确使用1)估计被测液体的温度; 2)选取合适的温度计 3)观察温度计的量程; 4)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 5)把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 6)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并记录测量结果 注意事项 A 被测物体的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 B 测量时手要握温度计的上端 C 测量液体温度时,要使玻璃泡完全浸没在液体中,但不要接触容器的器 壁; D 测量时要等到温度计里的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再读数; E 一般不能将温度计从被测物体中拿出来读数; F 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内液面平视 13. 体温计——与常用温度计比较

常用温度计体温计 最小刻度(分度 值) 一般为1°C 0.1°C 刻度范围一般为0 ~ 100°C 35 ~ 42°C 结构玻璃泡容积相对比较小,毛细管粗细 均匀(1)玻璃泡容积大而内径很细;(2)玻璃泡上方有一段很细的弯口 读数时不能离开被测物体可以离开被测物体;用之前需要甩14.质量: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改变物体的形状、状态、温度、位置的改变,物体的质量不会因此而发生改变。 15.实验室测量质量的常用工具是托盘天平。 16.托盘天平的结构的正确使用: (1)放平(2)调零——游码移到零刻度处 (3)调平(调节横梁螺母)(4)称量:左物右码; (5)读数:被测物体的质量=砝码总质量+游码指示值 (6)记录(7)整理:砝码放回盒内,游码归零等。 21.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提出问题、建立猜测和假设、制定计划、获取事实与证据、 检验与评价、合作与交流。 观察生物知识要点 生物和非生物 1. 蜗牛的身体结构包括眼、口、足、壳、触角;它有视觉、味觉、触觉、嗅觉等感觉,没有听觉。 2. 自然界的物体根据有无生命,可分为生物和非生物。生物区别于非生物的生命特征有:能进行新城代谢、有严整的细胞结构、有遗传、变异的特性、能生殖和发育、有应激性、能生长、能适应环境和影响环境等。 3. 动物和植物最根本的区别是能否进行光合作用。 常见的动物 1、动物根据体内有无脊椎骨,可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其中脊椎动物包括:鱼类、爬行类、两栖类、鸟类、哺乳类。 鱼的共同特征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体表有鳞片,体温不恒定(“恒定”或“不恒定” ),生殖方式为卵生(填“胎生”或“卵生” )。

(新)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新)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科学入门 一、科学在我们身边 作为科学的入门,本节内容从自然界的一些奇妙现象入手,通过对这些自然现象的疑问,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从而理解科学的本质——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相应答案的学科。观察、实验、思考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改变着世界,但是我们要辩证地来看待这个问题。它对我们的生活既带来了正面的影响,也带来了负面的影响,从而理解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性,并使之更好地为人类服务。二、实验和观察 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科学的基础,实验又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要进行实验,就要了解一些常用的仪器及其用途和实验室的操作规程。 试管:是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可以加热,用途十分广泛。试管加热时要用试管夹(长 柄向内,短柄向外,手握长柄)。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试管夹应夹在距离试管口1/3处,试管外壁不能有水。加热时试管要倾斜450,并先均匀预热,再在液体集中部位加热。热的试管不能骤冷,以免试管破裂。 停表:用来测量时间,主要是测定时间间隔。 天平和砝码:配套使用,测量物体的质量。 电流表:测定电流的大小。电压表:测定电压的大小。 显微镜:用来观察细胞等肉眼无法观察的微观世界的物质及变化。 酒精灯:是常用的加热仪器,实验室的主要热源。酒精灯的火焰有三层,分别是外焰、内焰、焰心,其中外焰温度最高,焰心温度最低,使用时用外焰加热。熄灭时要用两次盖灭法。 烧杯:能用于较多试剂的反应容器,并能配制、稀释溶液等。 表面皿:可暂时盛放少量的固体和液体。药匙:用来取用少量固体。 玻璃棒:主要用于搅拌、引流、转移固体药品。 试剂瓶:用来盛放试剂,打开后瓶盖应倒放在桌上,倾倒液体时标签应朝向手心。 胶头滴管:用来取用少量液体,用它往试管中滴液体时,试管应竖直,胶头滴管在试管口上方约0.5厘米处竖直向试管中滴入液体,绝不能把胶头滴管伸入试管内。 认识自然界的事物要从观察开始。首先要有正确的观察态度,不能为了观察而观察,要明确观察目的,全面、细致地观察实验现象,通过比较、分析,正确地描述、记录实验现象。 由于人体感官具有局限性,所以运用感觉器官的观察——直接观察往往不能对事物做出可靠的判断。为了能正确地进行观察,做出准确的判断,我们可以借助工具,扩大观察的范围和进行数据的测量。 三、长度和体积的测量 测量和观察是我们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所谓测量是指将一个待测的量和一个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根据不同的测量要求,测量对象,我们应能选用合适的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尽可能使用国际公认的主单位——即公认的标准量。 1、长度的测量。 国际公认的长度主单位是米,单位符号是m。了解一些常用的长度单位,并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l 千米(km)=1000米(m) 1米(m)=10分米(dm)=100厘米(cm)=1000毫米(mm)=106微米(m)=109纳米(nm) 测量长度使用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方法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 (1)了解刻度尺的构造。 观察:零刻度线 最小刻度值:读出每一大格数值和单位,分析每一小格所表示的 长度和单位,即为最小刻度值。 量程:所能测量的最大范围。 (2)使用刻度尺时要做到: *放正确: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刻度尺紧靠被测量的物体(垂直于被测物体)。 思考:刻度尺放斜了造成的测量结果是什么?(读数偏大) 零刻度线磨损了怎么办? (找一清晰的刻度线作为零刻度线,如图所示,但读数时要注意) *看正确:眼睛的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思考:视线偏左和偏右时,读数会怎样? (视线偏左读数偏大,视线偏右读数偏小) *读正确:先读被测物体长度的准确值,即读到最小刻度值,再估读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即估计值。数值后面注明所用的单位——没有单位的数值是没有意义的。

2020年整理七年级上科学期末复习提纲.pdf

七年级上科学期末复习提纲 第1章科学入门复习提纲 第一节科学就在我们身边主要内容 1.科学定义: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它们相应答案的学问。 2.学科学的基本方法: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积极探究实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是实验。 3.科学的重要性:科学技术促进了人类文明进步的同时也带来了负面影响,需要和谐发展科学技术。 第2节实验和观察主要内容 1.实验常用仪器的名称和用途:天平测量质量;温度计测量温度;停表测量时间;量筒、量杯测量液体体积;刻度尺测量长度;电流表测量电流;电压表测量电压;酒精灯加热;显微镜观察细小物的结构。 2.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是实验。仔细的观察其中产生的现象,把这些现象记录下来,并加以分析,得出结论。 3.观察:用感官直接观察;借助工具准确观察 第3节长度和体积的测量(测量工具:刻度尺)测量是一个将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 1.长度的测量:国际单位:米;常用单位: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 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1米=10微米=109纳米 2.体积的测量:体积是物体占有空间的大小。主单位是立方(m3或米3),体积的常用单位:分米3、厘米3、升、毫升。 1立方米=1000升;1升=1000毫升;1毫升=1立方厘米。比如0.5米3=500升 3.测量工具及步骤:量筒、量杯;先选用合适的量筒或量杯,加入液体放平稳,读数时,视线要与凹形液面中央最低处相平。 4.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排水法、针压法、重物法、沙埋法;刻度尺测量特殊方法介绍:测量纸的厚度、测量铜丝的直径、用自行车测量路程。 第4节温度的测量(温度指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温度计测量) 1.温度的主单位:摄氏度(0C);常用温度计的种类:体温计、普通温度计、家用气温计;其他温度计的种类:电子温度计、金属温度计、色带温度计、卫星遥感 2.实验室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利用水银、酒精等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 3.温度计的使用:选,放(玻璃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读(不能拿出读数“体温计”除外,视线要与内液面相平,读数时先看清最小刻度),记(数值+符号)如40摄氏度写做400C,读做40摄氏度。 第5节质量的测量(质量指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用天平测量) 1.质量的国际单位:千克(kg),常用的单位:克、毫克、公斤、斤、吨 1千克=1000克

初一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汇总

《科学》七年级上学期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科学入门 1.1 科学并不神秘1、科学要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 2、我们要多观察、多实验、多思考,运用科学方法和知识,推动社会的进步,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1.2 观察和实验1、观察和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方法,也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 2、在很多情况下,单凭我们的感官进行观察还不能对事物做出可靠的判断,因而经常要借助于一些仪器和工具来帮助我们做出准确的判断。 3、在科学研究中我们还常借助各种仪器来扩大观察的范围。 1.3长度和体积的测量 1、测量是一个将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 2、长度的单位是米,用“ m表示。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 毫米(mm)、微米(U m)、纳米(nm)。 单位换算: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1毫米=1000微 1微米=1000纳米1米=10的六次方微米=10的九次方纳米

3、单位换算过程[例]1.8米= 1.8 X 1000毫米=1800毫米 4、读数:精确值(最小刻度)+估计值(最小刻度的下一位) 用单位米3、分米3、厘米3、升、毫升。 厘米3 6、①测量规则固体体积一一刻度尺 ②测量液体、不规则固体体积——量筒或量杯 7、使用方法:使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 必须将量筒放在水平桌面上使用, 视线与凹液面中央最低处相平。 8、不规则固体体积测量方法:①排水法 ②针压法 ③重物法 ④薄膜法 实验中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水银、酒精等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常用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用“C”表示。摄氏温度是这样规定的:把冰水混合+单位 5、体积是物体占有空间的大小。固体体积的常用单位是立方米, 用“ m3'表示。常 单位换算:1米3=1000分米3 1分米3=1000厘米3 1 升=1分米3 1 毫升=1 量筒一一刻度均匀 刻度上密下疏 读数时 ⑤替代 1.4 温度的测量 1、 物体的冷热程度称为温度。

七年级上册科学第一章知识点

第一章科学入门知识要点 1.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他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的学科.在学习 科学时应该多观察、多实验、多思考。 2.观察和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方法,也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 3.借助各种仪器的目的:扩大观察范围. 5.刻度尺的使用——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度线、最小刻度(准确程度)和量程。 1)放正确:刻度尺不能斜放;物体的一端一般要与零刻度线对齐 (零刻度线磨损、尺面较厚?) 2)看正确:视线与尺面垂直。 3)读正确:读数=准确值+估计值+单位。 4)记正确:被测物体的长度=准确值+估计值+单位。 6.特殊长度的测量 1)以曲化直法:用一根质软、易弯曲、弹性差的细棉线在地图上按弯曲和走向将细线覆盖在线路上,然后将细线拉直,量出长度,根据比例尺算出铁路实际长度。 2)卡尺法:用两块直角三角板和直尺,注意令刻度线。 3)测多算少法(累积法):适用于纸张的厚度、金属细的直径等的测量。 7.测形状不规则物体的面积测量——方格法(割补法),四舍五入

9.量筒的使用——使用前看清测量范围和最小刻度 1)放正确:放在水平面上 2)看正确:视线要与凹形液面最低处相平. 仰视使读数比实际值偏小,俯视使读数比实际值偏大 3)读正确:不能用手拿起来读数 4)记正确:勿漏写单位 10.量筒与量杯的比较 1)量筒:粗细均匀、刻度分布均匀 2)量杯:上粗下细、刻度上密下疏11.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7摄氏度(37℃);一个标准大气压 下,沸水的温度为100℃,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 12.温度计 12.1温度计的结构:外壳、刻度、液柱、玻璃泡 12。2 温度计的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 12。3摄氏温度的规定:把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定为100,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0和100之间分为100等份,每一等份就表示1摄氏度。 12.4正确使用: 1)估计被测液体的温度; 2)选取合适的温度计 3)观察温度计的量程;4)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 5)把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 6)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并记录测量结果 12。5注意事项: A 被测物体的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 B 测量时手要握温度计的上端 C 测量液体温度时,要使玻璃泡完全浸没在液体中,但不要接触容器的器壁; D 测量时要等到温度计里的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再读数; E 一般不能将温度计从被测物体中拿出来读数; F 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内液面平视 14.质量: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改变物体的形状、状态、温度、位置的改变,物

最新浙教版七年级(上)科学教案集

七年级上册教案 第一章科学入门 第一节科学并不神秘 教学目标:1、知道科学是研究各种自然现象的学问,知道科学的发现可以从观察身边的事物入手。 2、熟悉科学实验室里的常用仪器 重点难点:如何鼓励学生观察、思索身边的自然现象,引导他们自觉地提出疑问,激发探究的兴趣,形成对科学本质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1. 什么是《科学》? 广袤的宇宙、神奇的生物、形形色色的物质,构成了丰富多彩的自然界。我们就生活在这丰富多彩的大自然中,那里有无数奇妙的现象,并且大自然中的各种事物都在发生变化。这些自然现象是怎样发生的?又将怎样变化?《科学》就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对各种疑问找出答案的学问。 2. 科学离我们很远吗? 你一定知道牛顿由一个苹果的落地而发现了“万有引力”,瓦特由观察沸腾的水顶起壶盖而发明蒸汽机的故事。他们都是从研究身边的问题着手,最终为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所以,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我们都可以进入科学的世界。 二、科学技术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科学技术带给世界哪些改变? 科学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对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好处,但也会给人类带来灾难。我们在学习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推动技术进步的同时,更要协调人和自然的关系,保护环境,才能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1)介绍先进的科技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变化 ○1交通工具的变化 ○2通讯方式、工具的变化 ○3家用电器给生活带来的便捷 ○4登月,探索海底、地球内部 讨论:科学技术还给我们带来哪些好处? (2)先进的科技给人类带来的影响 ○1给人类带来的好处:火箭使人类认识了地球以为的世界。 ○2给人类带来的负面影响:与火箭相同原理的导弹等却摧毁着我们的文明。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期末试卷-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期末试卷 科学 考生须知: 1.本科目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所有答案都必须做在答题卷标定的位置上,务必注意试题序号和答题序号相对应。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 分) 1. 科学实验既要操作规范,更要保障安全。下列实验基本操作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A B C D 2.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 A.冰雪消融B.云开雾散C.燃放烟花D.吹肥皂泡 3.有关地形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形的变化全部源自地球内力作用的结果 B.地形的变化只发生在陆地上,海洋中没有 C.来自地球内部的力量会使得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 D.风吹雨淋等来自地球外部的力量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 4. 一位同学用最小刻度是毫米的刻度尺先后5次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各次测量值分别为:2.42cm、 2.43cm、2.42cm、2.44cm、2.64cm,则这个物体的测量值应取(▲) A.2.42cm B.2.428cm C.2.43cm D.2.47cm 5.下表简明记录了部分植物类群的主要特征,其中正确的是(▲) 特征类群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A 藻类植物√×√××× B 蕨类植物√√√××√ C 裸子植物√√√×√√ D 被子植物√√√√√√ 6. 下列关于分子运动理论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B.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快,物体内部分子的热运动速度也会越快 C.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D.固体不易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

7.1912年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学说,并经过多年的实地考察与论证,找到了大陆漂 移的证据。下列哪一现象不能作为大陆漂移学说的证据(▲) A.科学家在喜马拉雅山岩层中发现了海洋生物化石 B.大西洋两岸的非洲和南美洲分布有海牛、鸵鸟等相似的生物 C.大西洋两岸大陆轮廓凹凸吻合 D.人们在南极洲发现了储量丰富的煤炭 8.下列关于细胞与生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从细胞结构上看,“种豆得豆,种瓜得瓜”这种现象,主要决定于细胞质 B.切开橙子,流出酸甜的橙汁,它来自于细胞中的细胞核 C.蝙蝠是哺乳动物,其最大特征是胎生、哺乳 D.动物和植物的基本组织都有保护组织、结缔组织、营养组织和输导组织 9.如图所示,下列关于M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A.M点的经纬度是20° W ,0° B.M点在东西半球的一条分界线上 C.M点既位于北半球,又位于西半球 D.M点位于东半球 10.冬天,在暖和的教室窗玻璃上会冰的“出汗”。有关这一现象的解释:①“汗”出在玻璃窗上室内的一面;②“汗”出在玻璃窗上室外的一面;③“汗”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④“汗”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其正确的是(▲) 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如图是显微镜下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装片时的两个视野,从图甲到图乙的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A.先移动装片,再转动粗准焦螺旋,最后转动物镜转换器 B.先转动物镜转换器,再转动粗准焦螺旋,再转动细准焦螺旋 C.先移动装片,再转动物镜转换器,最后转动细准焦螺旋 D.先移动装片,再转动物镜转换器,转动粗准焦螺旋,最后转动细准焦螺旋 12.某同学在用量筒量取液体时,先用仰视读得液体体积为34mL,倒出一部分液体后,用俯视读得 液体体积为15mL,则倒出的液体体积是(▲) A.大于19mL B.小于19mL C.等于19mL D.无法确定 13.在“用托盘天平称物体的质量”的实验中,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A.使用天平时,应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 B.调节横梁平衡时,应先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0”刻度线上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