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灯朱成玉阅读理解答案

灯朱成玉阅读理解答案

灯朱成玉阅读理解答案
灯朱成玉阅读理解答案

灯朱成玉阅读理解答案

【篇一:初2015级12月月考试卷(语文)】

语文试题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亲爱的同学,本期的学习生活已进入后期,你一定想了解自己这段

时间语文学习的情况吧!那就静下心来做一做,给自己一个反馈。

只要心境平静,只要细心认真地阅读、思考,你会感到试题并不难。一切都在你的掌握之中,请相信自己!加油!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30分)

a、荡然无存天衣无缝再接再厉月明风轻

b、一筹莫展吹毛求疵

消声匿迹物竟天择c、声色俱厉荡然无存富丽堂皇眼花缭乱 d、

丰功伟迹原形毕露精疲力竭不可明状 3.下列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

项是()(3分) a.父亲是一个最重孝道的人,他在爷爷面前总是

连声诺诺....。b.在草花中我们虽然是微不足道....的,但我们的花色却算是紫色代表。 c.他整天心事重重,若有所失....

。 d.这篇文章的毛病就在于重复罗嗦,洋洋洒洒....

一大篇。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3分)

a.小说《芦花荡》具有传奇色彩,塑造了一个“过于自信和自尊”,

爱憎分明,智勇双全的抗日老英雄形象。 b.《三峡》的作者郦道元,字善长,是北魏地理学家。

c.西蒙诺夫的《蜡烛》是一篇战地通讯,它赞美了各国人民在反法

西斯战争年代用血肉之躯凝结起来的国际友谊。 d.《核舟记》选自清代张潮编辑的《虞初新志》。雕刻核舟的人是王毅,雕刻的内容

是苏轼游赤壁。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大渡口一家老茶馆,茶水费仅需一元,老板说赚的是街坊们喝出

的人情味。 b.毕业于北大的80后女孩思思,近日将代表重庆加入“汉服模特大赛”。

c.多种台湾特色产品将在江北观音桥商圈展销,邀请了50多家台

湾企业前来参展。 d.由于持续降温,前来各大医院就诊的小孩比

往日增加了大约三成左右。

6、根据语境,仿照画线句,将下列句子补充完整。(4分)

没有理想,人生就如荒漠,没有生气;没有理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没有理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请为下面一则新闻拟一个标题(18字内)(3分)

新华社北京9月19日电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19日说,中日经

贸合作符合双方利益,日本非法“购岛”闹剧,势必影响、损害中日

经贸关系的正常发展。

他是在商务部举行的月度例行记者会上回答记者有关提问时作出上

述表示的。沈丹阳说,钓鱼岛自古以来是中国的固有领土,日本上

演非法“购岛”闹剧,是对中国领土主权的严重侵犯,是对中国人民

感情的严重伤害,已经激起了全中国人民的强烈愤慨和坚决抵制。

标题:8、综合性学习(8分)

近年来,初中生带手机上学的现象日益增多。为此,学校进行了问

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200份调查表,回收189份,回收率

94.5%。调查数据显示如下:

(1)、请归纳出调查表所反映的主要信息(不少于两点)。(2分)答:①

②(2)、从“手机主要用途”栏目的数据分析中,你发现了一些苗头

性的信息。如果在学生座谈会上,你有机会向校长反映,你会怎样

说呢?(注意简明、连贯、得体)(3 分)

②在学校里,没有哪一门课程用得上手机,手机成为一块看时间的“表”。

③我们正处在成长阶段,自控能力差,好奇心强,对手机里的信息

极感兴趣,极易迷恋手机,荒废学业。

乙方观点:我方认为学生带手机,禁止不如疏导乙方理由:

①手机进校园已成为大势所趋,过分禁止,容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③美国学校管理者联合会认为,学校应该鼓励手机在课堂上使用,

让它成为“真正的教学工具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25分)(一)

古诗文积累。 9、古诗文默写填空。(10分,每空1分)(1)挥

手自兹去,。(李白《送友人》)(2),云外一声鸡。(梅尧臣

《鲁山山行》)

(3)白头吊古风霜里,。(陈与义《登岳阳楼(其一)》)(4),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5)李白《渡荆门送别》中的“ ,”这两句用游动的视角描写景物

的变化,

突出了特定位置江岸的特征和江水的态势。

(6)《使至塞上》以传神之笔刻画奇特美丽的塞外风光,被王国维

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

是,。

(7)写出崔颢《黄鹤楼》诗中的颈联,(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小题。(15分)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

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

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

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

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①略无阙.处()②不见曦.月()③属引..凄异()④或.王命急宣()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②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12、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是如何写的?(3分)

13、三峡适合修建水力发电站,也可以从本文找出两条理由,请用

自己的语言概括,并写出文中印

证理由的原句(4分)

理由1:原句:

理由2:原句:三、现代文阅读(40分)

(一)阅读《大自然的语言》节选,完成14—18题(20分)物候

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

首先是纬度。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值得指出的

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我国大陆性气候

显著,冬冷夏热。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在春天,

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

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

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

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

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

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由于冷空气

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

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

反无霜。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

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

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

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

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

14、选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是按照怎样的说明顺序说明的?(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白居易《大林寺桃花》中有“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诗句。结合选文内容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自然现象?(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16、第(5)段前者和后者分别指

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选文,回答下面问题。(6分)

(1)“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一句中加点的“凡是”有什么表达作用?(3分)

(2)选文节选自《大自然的语言》。请问,以“大自然的语言”为标题,有什么好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举例的多少要按需要而定,可以举一个,也可以举两个甚至更

多些。本文在多数情况下只举一个例子,而说明经度差异对物候的

影响却举两个例子,有必要吗?为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列文段,完成19——

23题(20分)白天打扫,夜里祈祷

朱成玉

①祖母走后,所有的光亮都减了一半。

②从此,我总是喜欢躲在黑暗里哭泣。父亲摩挲着我的头,让我不

要太过悲伤。白天,他为我拉开窗帘,让阳光赶跑暗;夜里,他为

我打开灯,让灯光吃掉黑。

③“为奶奶祈祷吧。”父亲说,“用你的祷告为她铺一条平坦的通往天

堂的路。”

④祖母是个勤快而干净的人。她很少闲下来,一天之中,手里大部

分时间都拿着扫把,或是拿着一块抹布,把屋子里拾掇得窗明几亮。小时候,总是突发奇想:扫地的扫把会累吗?擦玻璃的抹布会疼吗?小孩子的心思就是怪,不心疼祖母,却心疼一只扫把,一块抹布,

甚至天上的一朵云。“奶奶,我把那朵云摘下来,给你当抹布好不好。”那是孩提时自以为是的笑话,祖母却不笑,她说,“要把它留

在天上,不然天空该脏了。”

⑤祖母的命运,就像一只无底的杯子,从来没有填满过一次。

⑥在那个年代,祖母被冠以“扫把星”的名号,“扫把星”都是“克夫”的,嫁给祖父之前,她已经接连“克死”了两任丈夫,且都没来得及

留下后代。而最后,祖父也没能逃脱被她“克死”的命运,婚后便被

征兵去了前线打仗并死在了战场。所幸祖母给爷爷留下了唯一的后人,也就是我的父亲。⑦打此之后,祖母也开始怀疑自己的命运。

难不成自己真的是“扫把星”吗?她似乎认了自己“克夫”的命,再没

有改嫁,专心养育我的父亲。她靠给别人洗衣服、糊纸盒维持生计,甚至去捡垃圾、当乞丐,直到把父亲养大成人。父亲一寸寸地长起来,祖母便一寸寸地矮下去,直到生命的消亡。⑧父亲说,日子再苦,他看到自己母亲的脸上,也总是闪着愉快的光。

⑨祖母的苦,就像她衣服上的补丁,一块接着一块。可是祖母衣服

上的补丁,却并不难看,相反,让人喜爱。她能将补丁缝补得如艺

术品一般,让衣服上的一个个漏洞转眼间变成了一朵朵莲。我想,

她对待衣服上的“洞”,一如对待自己的伤口吧,那些揪住她不放的苦,咬着她,让她千疮百孔,可是她懂得用一个个坚强的笑脸去缝

补它们。

⑩祖母一生都在不停地打扫,我想,那是她在努力打扫时光里的苦楚,擦拭命运里的阴霾吧,使一个个日子变得明亮而欢快。

?祖母走的时候,背驼得几乎快挨着地面了,她在无限接近大地。这个不肯在命运面前下跪的人啊,一个躲闪不及就埋入了荒丘。

?在祖母的墓前,我们放了一只扫把。我们每次来,都会把她的墓地打扫得干干净净,我们知道,祖母的一生,与灰尘为敌。因为她是一个扫把,是地面的云。?而云,是天空的扫把。

?祖母走后,母亲接替了祖母的活计,母亲打心眼里一直看不惯祖母的“洁癖”,可是现如今,她的身上却越来越多地有了祖母的影子。经常映入我眼帘的影像是,母亲如一个奴仆,跪在地板上,擦拭着一地的碎语流光。母亲继承了祖母的干净利落,使得家里的物什总是闪着亮晶晶的光。我知道,那光里,亦有祖母的灵魂。这两个伟大的女人,正在将干净温暖的日子一脉相传。

?如果有人好奇地问我,你为何如此快乐,你过着怎样的生活?我想我会怀着幸福的心告诉他:白天打扫,夜里祈祷。

?白天可以仰望云朵,夜里可以看到月亮,这就是最简单的幸福了。云的使命,是让天空变得干净。月亮的使命,是让人间变得柔软。?“白天打扫,夜里祈祷,那岂不是修女一般的生活?”好奇的人不置可否。

?我说是的,这修女一样的生活,看似枯燥无味,却在使这个世界变得洁白、纯净。白天因打扫而干净,夜晚因祈祷而温暖。

?现在,想念祖母的时候,我就会抬头望天,看那一朵朵云。祖母在天上,肯定改不了爱干净的癖性,她肯定变成了一朵云,去做名副其实的“扫把星”了吧,她在天上忙着打扫,让天空一尘不染,甚至不留下鸟儿飞过的痕迹。

?的确,祖母有必要留在天上,不然,天空该脏了。

(选自《散文》2013年第9期,有删节。)

19、阅读全文,说说题目“白天打扫,夜里祈祷”该如何理解。(4分)

20、文章主要写祖母,但第?段却写到了母亲,作者这样安排的用意是什么?(4分)21、结合语境,说说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1)祖母走后,所有的光亮..都减了一半。(2)可是她懂得用一个个坚强的笑脸去缝补..

它们。22、品味文中划线句子,分析其表达作用。(4分)

祖母的命运,就像一只无底的杯子,从来没有填满过一次。23、祖母是一个怎样的人?请联系文章具体内容进行分析。(要求至少分析到祖母两点核心的性格特点)(4分)

四、作文:(55分)

24、以下两题任选其一完成。

(1)因为有阳光,大地更欢畅;因为有雨露,禾苗更健壮;因为有希望,生命更顽强;因为有关爱,心灵更敞亮。生活中,万事万物总是相关联的。你的进步,有同学的帮助;你的成长;有老师的引导;你的自信,有亲人的鼓励;你的快乐,有朋友的祝福……

请你以“因为有_________,我更__________”为题目写一篇作文(2)知识的丰富,认识的提高,情感的加深,习惯的养成……都需要天长日久地坚持,一点一滴地积累。

请以“日积月累”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半命题作文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中心明确,感情真实。不少于600字。书写工整,字迹清晰。③文中请不要出现真实人名和班级。

【篇二:2016年广安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语文试题

整理制作:青峰弦月工作室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悲怆臆测惹是生非妇孺皆知

b.振撼虔诚与日俱增轻歌漫舞

c.烦躁诀别铤而走险物竞天择

d.惬意慰藉周道如砥相形见绌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母亲对我爱护得无所不至,让我十分感动。....

b.谈起“韩流”明星,这孩子既然说得头头是道,左右逢源,就连艺术学院的老师也....

惊叹不已。

c.当前,不少学生在作文中使用网络流行语,针对这一现象,大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d.广场上音乐响起,老人们翩翩起舞,沉浸在享受天伦之乐的喜悦中。....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杨绛先生学贯中西,著述丰硕,成就非凡,享誉海内外。

b.是否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关键。 c.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使得我们周围出现了大量的“低头族”。

d.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语文素养,我市学校很多都在开展“读经典作品,建书香校园”的活动。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符合规范的一项是

a.大量事实证明:沉溺于网络会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所以我们

要理性上网。

b.参观邓小平故居,你是周末去呢,还是暑假去呢?

c.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

学者的方面。

d.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将组织完成以“健康生活”为主题的电视活动。 6.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论语》是儒家经典,记录了春秋时期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它

与《孟子》《春秋》《中庸》合称为“四书”。

b.莫泊桑,法国作家,其主要代表作有《羊脂球》《项链》等。

c.《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均是宋代的写景抒情散文。前者表

达的是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远大抱负,后者表达的是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

d.辑录了《阿长与山海经》《社戏》《藤野先生》等作品的《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和体

验的散文集。

7.给下列句子排序最合理的一项是

①因为尘埃和水汽的结合可以变成云滴,成片的云滴就组成了厚厚

的云层。②温度太高,不但人类无法忍受,就是地球上的其他生命

也会被“烤干”。③有了尘埃,就使得近地面的低空多了一层保护膜。

④没有尘埃,地球表面将会热得不得了。

⑤云层具有“反光镜”的作用,可以将照在其上的一部分太阳辐射反

射回宇宙空间,从而有效地削弱了太阳的威势。

a.④③②①⑤ b.④⑤②③① c.④②③①⑤ d.③④②①⑤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8-10题。

植物聊天

①随着科技的进步,计算机网络已成为人们传递和获取信息的重要

途径。近日,有科学家研究发现,原来人们眼中那些被动的、只能

站在一个地方等待被砍掉或吃掉的植物,也像人类一样,都会构建

自己的联络系统。特别是草本植物,例如草莓、芦苇或是羊角芹都

能自发地构建这种系统。

②在这个联络系统中,每一株植物都会释放和接收特殊信使物质所

携带的信息,并与其它植株共享信息。这种传递信息的方式和人类

的网络聊天十分相似,因此科学家形象地称之为“植物聊天”。但是

让人们好奇的是,植物们在这个聊天网络里都聊些什么呢?

③科研人员发现,一些聪明的植物会在危险迫近的时候通过这个网

络传递警告信息,从而有效地减轻植物受侵害的程度,提高植物的

生存能力。如果有一株植物被毛虫咬食了,那么在同一个网络中的

其他植物都会接到内部的警告信号。在接到警告信号之后,那些还

没有被咬食的植物就会进行化学物质防御和机械防御,使自己不易

受到侵害。此时,毛虫就像打了败仗的士兵,无计可施了。可见,

聊天网络功不可没。

④当然,任何事物都可能有利弊两个方面,植物的聊天网络也是如此。就好比计算机网络上流行的病毒,在植物聊天网络中,有些特

殊病毒就利用网络进行传播,致使整个网络内的植物都可能被感染。

⑤这项研究令人称奇的地方,在于它改变了人们对植物的传统认识。现在我们才发现,我们身边那些最常见的植物其实早就是网络聊天

的高手了。

(选文有删改)

8.选文运用的说明顺序是

a.逻辑顺序 b.时间顺序 c.因果顺序 d.空间顺序

9.选文第①段划线句使用的说明方法是

a.下定义 b.举例子 c.打比方 d.作诠释

10.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a.“任何事物都可能有利弊两个方面,植物的聊天网络也是如此”一

句中“可能”一词的使用体现了说明文用语的准确、严密性。

b.第③段中“毛虫就像打了败仗的士兵,无计可施了”一句,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植物聊天网络对于提高植物的

生存能力功不可没。

c.科学家发现,植物不是被动的。它不会只站在一个地方等待被砍

掉或吃掉,也像人类一样会构建自己的联络系统。

d.植物网络聊天会传播病毒,致使整个网络内的植物都被感染。二、非选择题(21分)

11.诗文名句默写填空。(每空1分,错一字该空不得分,共7分)(1)春潮带雨晚来急,。(韦应物《滁州西涧》)

(2),夜吟应觉月光寒。(李商隐《无题》)

(3)晴川历历汉阳树,。(崔颢《黄鹤楼》)

(4),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诸葛亮《出师表》)(5)?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6)唐代诗人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一诗中,描写早春莺歌燕舞

所带来的勃勃生机的诗句是:“ ,。”

12.古诗鉴赏(4分)

约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1)发挥你的想像,用自己的语言描绘“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

塘处处蛙”所展现的画面。(2分)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2分)

13.名著导读(4分)

(1)“嘿,你在说什么,格里高利〃伊凡诺维奇?让我跳舞?不是

开玩笑吧?”外婆笑了起来,往众人身后躲着,大家都附和着。突然,她站了起来,收拾一下衣裙,挺直身子,高高地仰起脑袋,像年轻

的姑娘一样迈着轻盈的步子走了过来,笑着说:“让大家开开心,来吧!雅科夫,换支曲子!”

选段出自(作者名)的(作品名称)(2分)

(2)在三年的初中生活中,你一定读过不少名著,对其中的人物和

情节还记忆犹新吧,请从以下备选名著中任选一部,仿照示例制成

书签,送给学弟学妹们。(2分)

备选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名人传》《水浒传》《傅雷家书》【示例】

爱名著

爱名著爱阅读爱阅读

14.综合性学习(6分)

材料一近几年,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各种实用的移动端软件也应

运而生,针对学生群体的多款作业软件也异军突起。因其强大的自

动解题功能,受到学生的追捧。不少学生将“帮做作业”软件视为一

种快捷的学习方式。

材料二“帮作业、大眼作业、作业通、问他作业、学霸君”……只要从手机应用商店搜索“作业”两个字,就能找到十几个解题的软件。

“10个伙伴9个都在用;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作文搜索,高分作文随手拈来”。

材料三据一位初二学生小华说,他们班大部分有智能手机的同学都

下载了这些作业软件,只要拿起手机对着题目拍个照,上传上去,

快的话几分钟内就可寻求到最佳的解题方案。用软件来问作业也成

为时下学生交流的时髦方式。

(1)请用简洁的语言国上述三则材料所表达的主要内容。(2分)(2)针对众多学生使用“作业软件”这件事,初三(1)班准备开战“作业软件使用利弊谈”班会活动,请你从利弊两个角度各陈述一条

理由。(4分)

利:

弊:

三、阅读理解题(39分)

(一)记叙文阅读(12分)

时光不旧,只是落满尘灰

朱成玉

①那时我20岁,却在经历人生的秋天,满目落红,遍地枯草,大有“晚景凄凉”的味道。在我自己看来,当时的窘境甚至不如隔壁的那

个孤寡老人。

②他没有退休金,每日里靠捡拾垃圾艰难度日。喝酒算是他一天中

唯一的一点乐趣吧。只有在喝点小酒的时候,那院子里才有了点儿

活人的气息。那样的时候,我甚至能听到他哼着一些古老而神秘的

曲调。

③他的院子里堆着的都是捡来的没来得及去卖的破烂,就是这廉价

的破烂,竟然也遭遇了盗贼。那盗贼就是我。

④高考落榜后,父母让我去工厂做学徒工,我不去,关起门来坚持

写作,梦想有一天可以写出名堂来。苍白无力的青春,空洞的辞藻,自然无法让我写出多么出彩的文章来。消极的我开始变得颓废,抽烟、酗酒、打架,“无恶不作”。邻家隔几天就上门来和父母讨说法,父母气急败坏,不再给我零花钱,任凭我“自生自灭”。我要写稿投稿,没钱买稿纸和邮票,只好打了他的主意,因为我注意到,他那

些垃圾里,有一些本子,是可以拿来用的。

⑤他并没有太严厉地呵斥,只是对我说:“你不好好读书,来这破烂

堆里翻个啥?破烂就是破烂,还能翻出什么稀罕玩意来?”说完他就

往那对破烂里一躺,和那堆破烂融为一体,好像要告诉我,那破烂

是他的,也就他把那破烂当有用的东西吧。“嘿嘿,我也是个破烂。你来翻翻,看我口袋里有没有点儿值钱的东西。”

⑥我的脸羞臊得通红,只好和他坦白,说自己看中了他捡来的那些本子。

⑦“不过话说回来,破烂也分两种,一种是完全没有用的,一种是还有一点利用价值的,比如我捡的这种,还是可以换回一点钱的。”那天他喝了酒,心情不错,没有和我发火。借着酒劲儿,还对我进行了一番教诲,“人啊,不管多糟糕,哪怕你狼狈得像个垃圾一样,只要用心,你也会是那可以回收利用的垃圾。相反,你若自暴自弃,沉沦堕落,那么你就是把自己扔进了不可回收的垃圾箱。” ....⑧听着这话,一点不像一个捡破烂的老人说的,反倒像我的语文老师在课堂上给我讲的。⑨为了“惩罚”我,他说,“去给我把窗玻璃给擦了吧,很久没擦了,都看不到外面的东西了。”

⑩我只好乖乖地就去擦玻璃。玻璃擦干净了,晦暗的屋子一下子亮堂了起来。他心情很好,招呼我喝一口。我捏着鼻子喝了一口,辣得不行,直吐舌头,他倒是乐得前仰后合。

?最后,他在自己的垃圾里仔细挑拣,把那些我能用到的本子都给了我。

?“该惩罚也惩罚了,不过你既然帮我把玻璃擦得那么干净,也得奖励奖励,这些就奖励给你吧。”

?我流着泪接过那一摞本子,脏兮兮、皱巴巴已近迟暮的本子,我却坚信自己,可以在那上面写出干干净净,青春靓丽的文字来。

?一度以为,自己荒废了光阴,不可救药。但这个可敬的老人让我知道,时光还没有被我用旧,只是蒙上了一层灰垢而已。只要用心去擦一擦,那隐匿起来的时光随时都可以亮洁如新。

(选自《当代青年》)

15.请用简洁的语言补全本文的情节。(2分)

发现“破烂”→ →被“教诲”→ →获“奖励”→坚定“梦想”

16.结合语境,体会第⑦段中加点词语的含义。(2分)

不可回收:

17.简要概括老人为什么要“惩罚”和“奖励”我。(3分)

18.通读全文,谈谈你对文章标题“时光不旧,只是落满尘灰”的理解。(3分)

19.那个“每日里靠捡拾垃圾艰难度日,喝点笑酒作乐的孤寡老人”,最后在我的眼里成为了“可敬的老人”,是什么促使了作者内心发生

这样的变化,请结合文本谈谈。(2分)

(二)议论文阅读(16分)

儒雅之风

王景瑞

①《法言〃君子》中说:“通天地之人曰儒。”儒雅,既是生活的积累,更是人生的态度。当今社会,尤需儒雅之风。

②儒雅,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曾经的最高赞赏。读书人,多儒雅。

才高八斗、出口成章的曹子建,潇洒飘逸、斗酒诗百篇的李太白,

才思敏捷、风流倜傥的苏东坡,都曾让人无限神往。军旅战将,同

时饱学诗书,则称儒将。古有秉烛夜读《春秋》的关云长,“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周公瑾;今有“弯弓射日到

江南,终夜喧呼敌胆寒”的陈毅元帅,“自信挥戈能退日,河山依旧

战旗红”的朱总司令。学识不凡的老板,称儒商。海尔集团的老总张

瑞敏,就是其中翘楚,他把海尔集团打造成了一个既有丰厚利润,

又有浓郁文化氛围的现代化大企业。演艺圈里也有不少儒雅的演员,喜欢读书,学养深厚,称“儒伶”,诸如梅兰芳、孙道临、于是

之……

③现今,在这激荡时代有些失重的国人身上,儒雅显得愈加稀缺。

人们总说,中国是“衣冠上国”“礼仪之邦”。其实,有不少人举止失当,而且这种失当已经到了令人熟视无睹的地步。樱花节期间,两

青年想用照片留下樱花纷飞的美景。于是一青年用力摇动樱花树,

樱花纷纷飘落,两人搔首弄姿,甚是惬意,其他游客驻足围观,却

无一人提出异议。

④官员儒雅似应正常,但在现实生活当中,好像儒雅的公仆还不太多。温家宝在2004年人大记者招待会上的儒雅风度,堪称楷模。温

家宝面对各国记者,引经据典,侃侃而谈,诗词典故,信手拈来,

妙语连珠,风度儒雅,令人倾倒。温家宝为什么有这样的渊博学识

和儒雅风度?答案其实很简单,正如他在接受美国《华盛顿邮报》

总编采访时说的那样:“我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读书伴随着我的整

个生活。”

⑤看来,那些钦佩温家宝儒雅风度的官员,那些举止失当的国人,

要想使自己也变得儒雅起来,唯一的办法就是多多读书。所谓“腹有

诗书气自华”,就是这个道理。儒雅之人,能把传统文化中的诗词、

典故、格言,巧妙运用于自己所要表达的意思当中,素养之深厚,

情感之细腻,爱心之深沉,听者为之动心,为之魂牵,让升腾的美

好情愫迅速撞击听者的心灵,让感动的涟漪缓缓扩散。儒雅的表达

方式,已经被看作是有文化、有礼仪的表现,是做人的高境界。

⑥“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一个社会,如果全民酷爱阅读,就

会儒雅之风盛行,这对于提高文明程度,净化社会风气,都是大有

裨益的。

(选自《做人与处世》2015年第6期,有改动)

20.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请用文中语句回答。(2分)

21.作者为什么提出这种观点?(2分)

22.文中第④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23.请为文章第③段补写一个事实论据。(3分)

24.“要想使自己也变得儒雅起来,唯一的办法就是多多读书。”作

为一名中学生,请你为推行全民阅读,盛行儒雅之风,提出几条合

理化的建议。(3分)

(三)文言文阅读(14分)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

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

“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

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

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曹刿论战》)

【乙】夫战,勇气也,再而衰,三而竭。国藩于此数语,常常体念。大约用兵无他巧妙,常存有余不尽之气而已。孙仲谋之攻合肥,受

创于张辽;诸葛武侯之攻陈仓,受创于郝昭皆初气过锐渐就衰竭之故。惟荀罃之拔逼阳,气已竭而复振;陆抗之拔西陵,预料城之不

能遽下,而蓄养锐气,先备外援,以待内之自毙。此善于用气者也。(节选自曾国藩《挺经》)

【篇三:重庆市九龙坡区2016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

试语文试卷】

ss=txt>九年级语文试题

(全卷共四个大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注:请考生务必将学校、考号、姓名、答案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

束后只交答题卡。

一、基础知识与运用(共30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2.下列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天网恢恢味同嚼蜡狂妄自大豁然惯通

b.不知所措一帆风顺吹毛求疵不求甚解

c.开卷有益前仆后继为民请命持才放旷

d.对答如流狗血喷头不醒人事尖嘴猴腮

3.下列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200年来,唐人街一直保持着中华传统文化和华人社区典型的习

俗特点,鳞次栉比的....

商铺、住屋前都供奉着福、禄、寿三位官人像。

b.昨夜一场大雪,早上出门一看,天晴了,好一派红妆素裹的绚丽景象。....

c.概括文意要简练,要学会寻章摘句,断章取义。....

d.“以党治国”的余毒在一些人的思想中根深蒂固,真正意义的依法治国任重道远。....

4. 对下列两个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1)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汪国真《山高

路远》

(2)山高人为峰。——红塔集团宣传语

a. 第(1)句中诗人告诉我们:人生之路再长,追求者的脚步都能将它丈量;困难之山

再高,奋进者的双脚都能将它攀登。

b.第(2)句言简意赅,意蕴丰富,启迪人们:一个人只要肯攀登,就能达到“登泰山

而小天下”的境界。

c.这两句话都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激励我们不要畏惧困难,要勇敢去攀登世上的山峰。

d.这两句话都写到了“人比山高”,形象地说明了唯有人,比世界上所有的山峦更挺拔、

坚定;唯有人,可以纵横天地间,创造梦想与奇迹。

5.下列文字依次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夜幕下的南山,裹上了一层轻薄的面纱,模糊了我的视线。,慢慢的弥散,

最终消融在浓浓的夜色之中。

①夜空宁静,寥落的星星浸在润湿的空气里,仿佛伸手就可触碰。

②惟有自己的呼吸在空气中凝成薄薄的水雾。

③坐在院前的藤椅里,俯仰之间,万家灯火与稀疏星光相映成趣,

甚是惬意。

④两江环抱的都市在灯饰艺术的华彩下层次叠出、错落有致、色彩

缤纷,尽显人间的喧闹。

⑤山路旋转,一阵工夫就到达了山顶小院。

⑥那一刻,静寂无声,仿佛就连自己置身的小院,也没有丝毫响声。 a.⑤③④①⑥②b.⑤⑥③①④② c.②⑤③①④⑥d.②⑤⑥③④①

6.仿照下面的划线句,补写两个句子,要求句式相同,语意连贯。(4分)

听惯了“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我倒觉得那些无与伦比的美

需要一颗宁静温柔的心灵:你才能在雨滴触碰青瓦时,看见一朵朵

绽开的莲花;,;,。

7.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11分)

【材料一】(重庆12月1日专电)从12月起,重庆市将邻省贵州

作为自己的首个旅游客源

地定制旅游服务,量身订制72条客源地冬季旅游线路,随后这一定制服务将向其他省市延

伸。

此次重庆首次推出客源地定制路线服务时,综合考虑了贵州游客的

出游方式和消费群

体特征,提前组织旅游企业设计适合贵州自驾游客和团队游客消费

需求的重庆1—5日精

品旅游线路产品,不但涵盖了重庆最值得体验的景区景点,还特别

适合贵州游客来渝游玩

的时间交通安排。

——选自《新华网》

【材料二】下面是中国旅游相关部门发布的2014年某季度全国游客获取旅游信息部分渠道

【材料三】随着《奔跑吧兄弟》、《爸爸去哪儿》这些综艺节目的热播,节目中的拍摄地不

少都成为热门旅游地,《爸爸去哪儿》的拍摄地也成为了热门旅游景点。“来新叶古村旅游,

一方面是通过《爸爸去哪儿》了解到这里古镇风情,另一方面,女儿喜欢看《爸爸去哪儿》,

带着她来重走节目里的路线,就当是圆梦了。”家住沈阳的余先生介绍道。《爸爸去哪儿2》

第二站播出后,余先生就被新叶村这个古朴小镇吸引,并专门带着女儿来到新叶古村旅游

体验,希望自己也能像节目中的爸爸一样,通过亲子游加深和女儿间的感情。

据称,《爸爸去哪儿2》节目播出后,新叶古村的游客接待量同比增长30倍以上,营业

收入同比增长约60倍,创下历史新高。

(1)读材料一,请用一句话概括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25字)(3分)

(2)读材料二的表格,你提取的信息是。(2分)

(3)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请你为促进重庆旅游发展,向重庆市旅游相关部门提一条具体

可行的建议。(3分)

(4)重庆处处是美景。请参照示例,从下列备选的旅游景点中选择一处写一则广告。(要求:

体现景点特点,简洁明了)(3分)

示例:小三峡——云雾缭绕、竹木滴翠、峭壁如削,是三峡里的一颗璀璨明珠。

备选旅游景点:白帝古城张飞庙朝天门磁器口(也可另选重庆的其他景点)

二、古诗文积累和阅读(25分)

(一)诗文积累

8.默写填空。(10分,每空一分)

①妇姑荷箪食,。(白居易《观刈麦》)

⑥《出师表》中表明作者无意于功名利禄两句话是,。

写战争激烈的场面。

(二)阅读文言文《送东阳马生序》,完成文后9-13题(15分)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

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

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

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

逆旅,主人日再食,无

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

左佩刀,右备容臭,烨

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

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9.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 一食或尽粟一石

当余之从师也..b 或遇其叱咄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未至,道渴而死..d 无从致书以观色愈恭,

礼愈至..c

10.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②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11.摘录原文回答:作者幼时借书抄书来读,其原因是由“ ”与“ ”

之间的矛盾决定的。(2分)

12.文章从四个方面叙述了作者青少年时期求学的艰难,请用简洁

的语言概括。(4分)

答:

13.宋濂的苦读并不比囊萤映雪,凿壁偷光更动人,却能流传至今。请从对学习有借鉴意

义这个角度,说说本文为人称颂的原因是什么。(2分)

答:

三、现代文阅读(40分)

(一)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4-18题。(20分)

那一滴挤疼了大海的眼泪

朱成玉

①一滴水,无法挤疼大海,一滴眼泪,却会!

②有一次,母亲在午睡时做了一个梦,梦到我掉进了井里,旁边一

大帮人,却没有人

去救。母亲赶到了,毫不犹豫地跳进去救我,把我救上来,自己却

死过去了。她隐隐地听

到人们说:“只有当妈的才能这样啊,把孩子救上来,自己却死过去了。”

③母亲在睡梦中惊醒,她感到这个梦很不吉利,眼皮也不停地跳,

她担心我会发生什

么事情,迫不急待地给我打电话,可是我在午睡的时候有关机的习惯,母亲就一遍一遍地

打,一直打了两个小时,直到我开机。

④电话通了的时候,母亲在那边孩子一样“哇”地一声哭了起来。听

完母亲诉说的那

个梦,我深深地自责起来。对于母亲来说,无法和孩子联系的这两

个小时,是多么漫长。

⑤母亲叮嘱我最近要多注意点儿安全,又一再地安慰我,说梦都是

反的,梦见灾难就

证明平安,没事的。

⑥这就是母爱吧。她宁愿相信一个不真实的梦,并陷进自己假设的

劫难里,难以自拔。

⑦从那以后,我不再轻易关机,因为我怕母亲再做那样可怕的梦。

⑧那一声“惊天动地”的哭泣,着实把我吓了一跳,我分明看到了在

哭泣声后尾随而来的那滴眼泪,浑浊、咸涩,却又那么晶莹、甘甜。

⑨看过一篇文章,说一个失去老伴的父亲,内心充满了悲伤,可是

他又不得不在儿女们面前装出笑脸,免得让孩子们替他担心。后来,儿女们发现父亲喜欢上了吃洋葱,他总是一个人在厨房里默默地剥

洋葱,眼里满是泪水。孩子们问起的时候,他说是洋葱太辣。其实

他是在找一个借口流泪,给心底的悲伤找一个流淌的出口。

⑩有一种男人,宁可忍耐野火把心烧焦,也不会让火星溅到爱人的

发梢。有一种男人,心里藏着一个重洋,流出来,却只有一颗泪珠! ?我的父亲也是个刚强的父亲,我见过他唯一的一次流泪也是因为我。 ? 那个秋天,我被一个发了疯的酒鬼连刺了四刀,多亏好心的邻居

相救,才得以保住性命。在重症监护室里三天三夜昏迷不醒,醒来

第一眼,我就看到了父亲。而当看到我终于醒来,父亲的一滴泪重

重地砸到我的脸上,继而转身向外狂奔,语无伦次地对亲人们喊着:“孩儿醒了,孩儿醒了……”

? 后来我才知道,当听说了我的遭遇,正在田地里干活儿的父亲风

尘仆仆地从老家赶来,竟然连衣服都没来得及换,上面满是泥点子

和汗渍的酸味。母亲哭了一道儿,他训斥了一道儿,“你嚎丧个啥儿,儿子没事儿也被你嚎出事儿了。”话虽如此说,心里早已七上八下地

没了谱儿。

?父亲,这个刚强了一辈子的汉子,天灾令他颗粒无收时没流过一滴泪,上山砍伐木头被大树压断了腿时没流过一滴泪,听说我出事儿

时没流过一滴泪……在确认我醒了,重新活了过来的时候,终于哭

了一次。那一滴砸在我脸上的泪水里面,蓄着父亲满满60多年的沧桑。

?现代舞之母邓肯的一生充满了太多的悲凉,一天之内,她的一双儿女就被汽车葬送于莱茵河中。她在自传里悲伤地写道:“在人的一生中,母亲的哭声只有两次是听不到的——一次在出生前,一次在死

亡后。当我握着他们冰凉的小手时,他们却再也不会握我的手了。

我哭了,这哭声与生他们时的哭声一模一样。一个是极度喜悦时的

哭声,一个是极度悲伤时的哭声,为什么会一样呢?我不知道为什么,可我清楚这哭声真的是一样的。在茫茫人世间,是不是只有一

种伟大的哭声,孕育生命的母亲的哭声,既能包含忧伤、疼痛,又

能包含欢乐、狂喜呢?”

?一滴水,无法挤疼大海,一滴眼泪,却会!因为那一滴滴眼泪里面蕴藏着无穷无尽的情感的风暴。

(选自2013年2月17日《酒泉日报》,略有改动)

14.认真阅读全文,用简明的语言概括本文主要叙写了哪几件流泪

的故事。(4 分)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后练习题4 灯笼

4 灯笼 1.请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假定是暖融融.()的春xiāo(),西宫南内有人在趁了灯光调绿嘴鹦鹉,也有人在秋千索下huǎn()步寻一脉幽悄.(),意味应是深长的。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进士第的官衔灯该还有吧,垂珠联珑 ....的朱门却早已褪色了。 垂珠帘珑: (2)宫灯,还没见过;总该有翠羽流苏 ....的装饰吧。 翠羽流苏: 3.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A.《泰州晚报》刊登文章,解答如何申报“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 B.家来睡,不是还将一挂小灯悬在床头吗?梦都随了蜡火开花。 C.一切都活了,都是自由的: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 D.不是夜饭吃完,灯笼还在院子里亮着吗?那种熙熙然庭院的静穆,是一辈子思慕着的。 4.文中写道:“如同黑漆大门上过年贴丹红春联一样。”春联是传统文化中很有趣味的语言形式,讲究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境相似或相反。成语也可以成为春联,如:雪中送炭—锦上添花,井然有序—杂乱无章。你也对一对。 (1)山清水秀—() (2)粗茶淡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最壮是塞外点兵,吹角连营,夜深星阑时候,将军在挑灯看剑,那灯笼上你不希望写的几个斗方大字是霍骠姚,是汉将李广,是唐朝裴公吗?雪夜入蔡,与胡人不敢南下牧马的故事是同日月一样亮起了人的耳目的。你听,正萧萧班马鸣也,我愿就是那灯笼下的马前卒。 5.这段文字是紧扣哪个字来写的? 6.你能默写出本段文字化用的诗词吗? 7.“我愿就是那灯笼下的马前卒”中“马前卒”的比喻义是什么? 8.本段文字体现出作者怎样的精神? 参考答案 1.rǒng 宵缓 qiǎo 2.(1)悬挂、装饰有连串珠玉宝石,形容宅第的奢华。(2)指宫灯上的各种装饰物。翠羽,翠鸟的羽毛,古代多用作饰物。 3.A

吴伯萧《灯笼》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吴伯萧《灯笼》一文,完成下列小题。 虽不像扑灯蛾,爱光明而至焚身,小孩子喜欢火,喜欢亮光,却 仿佛是天性。放在暗屋子里就哭的宝儿,点亮了灯哭声就止住了。岁 梢寒夜,玩火玩灯,除夕燃滴滴金,放焰火,是孩子群里少有例外的事。尽管大人们怕火火烛烛的危险要说“玩火黑夜溺炕”那种迹近恐 吓的话,但偷偷还要在神龛里点起烛来。 连活活的太阳算着,一切亮光之中,我爱皎洁的月华,如沸的繁星,同一支夜晚来挑着照路的灯笼。提起灯笼,就会想起三家村的犬吠,村中老头呵狗的声音;就会想起庞大的晃荡着的影子,夜行人咕咕噜噜的私语;想起祖父雪白的胡须,同洪亮大方的谈吐;坡野里想 起一跳又一跳的鬼火,村边社戏台下想起闹嚷嚷的观众,花生篮,冰 糖葫芦;台上的小丑,花脸,跪堂谱,《司马懿探山》。真的,灯笼的缘结得太多了,记忆的网里挤着的就都是。 记得,做着公正乡绅的祖父,晚年来每每被邀去五里遥的城里说事,一去一整天,回家总是很晚的。凑巧若是没有月亮的夜,长工李 老五和我便须应差去接。伴着我们的除了李老五的叙家常,便是一把腰刀、一具灯笼。那时自己对人情世故还不懂,好听点说,心还像素 丝样纯洁;什么争讼吃官司,是不在自己意识领域的。祖父好,在路 上轻易不提斡旋着的情事,倒是一路数着牵牛织女星谈些进京赶考的掌故——雪夜驰马,荒郊店宿,每每令人忘路之远近。村犬遥遥向灯 笼吠了,认得了是主人,近前来却又大摇其尾巴。到家常是二更时分。不是夜饭吃完,灯笼还在院子里亮吗?那种熙熙然庭院的静穆,是一

辈子思慕着的。 “路上黑,打了灯笼去吧。” 自从远离乡井为了生活在外面孤单的挣扎之后,像这样慈母口中 吩咐的话也很久听不到了。每每想起小时候在村里上灯学,要挑了灯笼走去挑了灯笼走回的事,便深深感到怅惘。母亲给留着的消夜食品便都是在亲手接过了灯笼去后递给自己的。为自己特别预备的那支小的纱灯,样子也还清清楚楚记在心里。虽然人已经是站在青春尾梢上 的人,母亲的头发也全白了。 乡俗还愿,唱戏、挂神袍而外,常在村头高挑一挂红灯。仿佛灯 柱上还照例有些松柏枝叶作点缀。挂红灯,自然同盛伏舍茶,腊八施 粥一样,有着行好的意思;松柏枝叶的点缀,用意却不甚了然。真是,若有孤行客,黑夜摸路,正自四面虚惊的时候,忽然发现星天下红灯 高照,总会以去村不远而默默高兴起来的吧。 唐明皇在东宫结绘彩为高五十尺的灯楼,遍悬珠玉金银而风至锵 然的那种盛事太古远了,恨无缘观赏;金吾不禁的那元宵节张灯结彩 却曾于太平丰年在几处山城小县里凑过热闹:跟了一条龙灯在人海里跑半夜,不觉疲乏是什么,还要去看庆丰酒店的跑马灯,猜源亨油坊 出的灯谜。家来睡,不是还将一挂小灯悬在床头么?梦都随了蜡火开花。 想起来,族姊远嫁,大送大迎,曾听过彻夜的鼓吹,看满街的灯 火;轿前轿后虽不像《宋史·仪卫志》载,准有打灯笼子亲事官八十人,但辉煌景象已够华贵了。那时姊家仿佛还是什么京官,于今是破

巴金的读书方法阅读及答案

篇一:巴金的读书方法阅读及答案 1.不受条件限制,可以充分利用时间.巴金列举了两个例子:一个是苏联卫国战争期间,列宁格勒长期被德军包围的时候,有一位少女在日记中写着“某某型,《安娜·卡列尼娜》”一类的句子.当时没有电,也没有蜡烛,整个城市实行灯火管制,她不能读书,而是在黑暗中静坐回忆书中的情节.托尔斯泰的小说帮助她度过了那些恐怖的黑夜.另一个例子是他自己在十年内乱中的亲身经历.他说:“‘文革’期间要是造反派允许我写日记,允许我照自己的意思写日记,我的日记中一定写满了书名.人们会奇怪:我的书房给贴了封条,加上锁,封闭了十年,我从哪里找到那些书来阅读?他们忘了人的脑子里有一个大仓库,里面储存着别人拿不走的东西.”这两个事例说明,在一切不具备正常读书条件的情况下都可以“读书”.这一段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我现在跟疾病作斗争,也从各种各样的作品中得到鼓励……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2.巴金说: 使在病中我没有精神阅读新的作品,过去精神财富的积累也够我这有限余生消耗的.一直到死,人都需要光和热.”著名作家巴金的读书方法十分奇特,因为他是在没有书本的情况下进行的.读书而无书的确算得天下一奇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巴金说:“我第二次住院治疗,每天下午睡不到一小时,就下床坐在小沙发上,等候护士同志两点钟来量体温.我坐着,一动也不动,但并没有打瞌睡.我的脑子不肯休息.它在回忆我过去读过的一些书,一些作品,好像它想在我的记忆力完全衰退之前,保留下一点美好的东西.”原来他的读书法就是静坐在那里回忆曾经读过的书.这样有许多好处: (1)不受条件限制,可以充分利用时间.巴金列举了两个例子:一个是苏联卫国战争期间,列宁格勒长期被德军包围的时候,有一位少女在日记中写着“某某型,《安娜·卡列尼娜》”一类的句子.当时没有电,也没有蜡烛,整个城市实行灯火管制,她不能读书,而是在黑暗中静坐回忆书中的情节.托尔斯泰的小说帮助她度过了那些恐怖的黑夜. “‘文革’期间要是造反派允许我写日记,另一个例子是他自己在十年内乱中的亲身经历.他说: 允许我照自己的意思写日记,我的日记中一定写满了书名.人们会奇怪:我的书房给贴了封条,加上锁,封闭了十年,我从哪里找到那些书来阅读?他们忘了人的脑子里有一个大仓库,里面储存着别人拿不走的东西.”这两个事例说明,在一切不具备正常读书条件的情况下都可以“读书”.(2)温故而知新.通过回忆,将过去读过的书拿出来一点点地咀嚼,就象牛反刍一样,能进一步消化吸收.每回忆一次都会有新的理解,新的认识,新的收获. (3)能够不断地从已读过 “我现在跟疾病作斗争,也从各种各样的作品中得到鼓励……即的书中吸取精神力量.巴金说: 使在病中我没有精神阅读新的作品,过去精神财富的积累也够我这有限余生消耗的.一直到死,人都需要光和热.” 篇二:巴金的读书方法阅读及答案 永远相信爱因斯坦的一句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首先努力一会有了成就感就会越有兴趣有兴趣就越会用心去读用心就有进步进入一个良性循环 ...篇四:巴金的读书方法阅读及答案 提问者采纳著名作家的读书方法十分奇特,因为他是在没有书本的情况下进行的.读书而无书的确算得天下一奇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说:“我第二次住院治疗,每天午睡不到一小时,就下床坐在小沙发上,等候护士同志两点钟来量体温.我坐着,一动也不动,但并没有打瞌睡.我的脑子不肯休息.它在回忆我过去读过的一些书,一些作品,好像它想在我的记忆力完全衰退之前,保留下一点美好的东西.”原来他的读书法就是静坐在那里回忆曾经读过的书.这样有许多好处: (1)不受条件限制,可以充分利用时间.列举了两个例子:一个是苏联期间,列宁长期被德军包围的时候,有一位少女在日记中写着“某某型,《》”一类的句子.当时没有电,也没有蜡烛,整个城市实行灯火管制,她不能读书,而是在黑暗中静坐回忆书中的情节.的小说 “‘文革’帮助她度过了那些恐怖的黑夜.另一个例子是他自己在十年内乱中的亲身经历.他说: 期间要是允许我写日记,允许我照自己的意思写日记,我的日记中一定写满了书名.人们会奇怪:我的书房给贴了封条,加上锁,封闭了十年,我从哪里找到那些书来阅读?他们忘了人的脑子里有一个,里面储存着别人拿不走的东西.”这两个事例说明,在一切不具备正常读书条件的

高中阅读训练《灯笼红》含参考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第1—7题。(22分) 灯笼红 ①我们家乡有一种香瓜叫作“灯笼红”。这瓜熟透了以后,瓤儿红得像点亮的灯笼。我的曾祖母就像熟透了的灯笼红。她面孔焦黑,布满老树皮般的皱纹,可是心灵却如瓜瓤那么又红又甜。我的童年时期见过不少这样的老人,他们经历了艰难的一生,最后在生命的内部酿出并积聚起隽永而仁慈的美好性灵。 ②曾祖母至少活到八十岁以上,我四岁那年,她无疾而终。我跟她在一盘大炕上挨着睡,她死的那天晚上,把我的被褥铺好,像往常那样,如打坐的僧人,久久不动地盘腿坐在上面,为的是把被窝焐得暖暖和和的。我光身子一出溜钻进被窝,曾祖母隔着被子抚拍我好半天,直到入睡为止。那时正是严寒的冬天。当我在温暖的被窝里做着梦的时候,曾祖母在我身边平静地向人生告别了。 ③我睡得死,醒来时天大亮。平时曾祖母早已起床下地,坐在圈椅里跟祖母说话,今天为甚仍稳睡着?侧脸一瞧,一双绣花的新鞋露在曾祖母的被头外面,不是过大年,为甚穿新鞋?还有,她怎么头朝里睡?我愣怔地坐起来,看见姐姐立在门口嘤嘤地哭泣,屋里有几个大人靠躺柜立着。我坐起来,刚喊了声“老娘娘”(家乡对曾祖母这么叫,第一个“娘”读入声),就被一双有力的手臂连被窝一块抱走,送到父母住的屋子里。我哭着,我并不晓得曾祖母已死,喊着“老娘娘……”这时我才听见我的几个姐妹也都哭喊着“老娘娘”。 ④我家的大门口平放着一扇废弃的石磨,夏日黄昏,曾祖母常常坐在上面。我从远远的街角一露面,她就可着嗓门喊我“汉子,汉子,快过来!”我们家乡女人把丈夫才叫“汉子”,曾祖母“汉子汉子”地叫我,引得过路的人狂笑不止。这个细节我一直没有忘记。我跑到她身边,她牵着我的手走进大门。一进大门,有一间堆放麦秸的没门没窗的房子。麦秸经过碌碡压过以后很柔软,我们叫“麦滑”。当年的麦秸都有股浓馥的太阳味儿,我自小觉得凡太阳晒过的东西都有一股暖暖的甜味儿。在收割季节的庄稼叶子上能闻到,地里的土坷垃上能闻到,熟透的“灯笼红”香瓜散发出的太阳味儿最浓。 ⑤曾祖母叮咛我:“你看着,不要让人来。”我心里全明白,假装着懵懵懂懂,隔着麦秸,我早闻到了诱人的灯笼红的香味。曾祖母跪在麦秸上。双手往里掏,掏得很深,半个身子几乎埋进麦秸里,麦秸里沉聚的芬芳的太阳味儿被扬了起来,刺得鼻孔直痒痒。她终于掏出三五个“灯笼红”,逐个闻一闻,挑出其中最熟的一个递给我,把剩下那几个又深深地寄在麦秸里面。家乡话中的“寄”是藏匿的意思。甜瓜寄在麦秸里两三天,能把半熟的瓜酿得全熟,浓浓的香味溢出了瓜皮。香味正如同灯放射出的光芒,只不过不像灯光能看得见。其实跟看得见也差不多,一闻到香味就等于看见红烁烁的瓜瓤了。我们回到大门口磨盘上坐着,曾祖母眼瞅着我一口口地把瓜吃完。 ⑥我连曾祖母的姓和名字都不知道。她留给我的只有上面说的一些梦一般的事迹。隐约地记得她个子很矮小,穿的袄肥而长,宽大的袖口卷起半尺来高,里面总寄放些小东西,她会从里面给我掏出几个醉枣或麦芽糖。对曾祖母的手我还有记忆。她总用干涩的手抚摸我的面孔,晚上当我钻进被窝,她的手伸进被窝久久地缓慢地抚摸着我,从胸口直抚摸到脚心,口里念念有辞:“长啊,长啊!”我现在仍能隐隐感触到她的手微微颤动着,在我的生命的里里外

巴金的读书方法

巴金的读书方法 着名作家巴金的读书方法十分奇特,因为他是在没有书本的情况下进行的。读书而无书的确算得天下一奇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巴金说:“我第二次住院治疗,每天午睡不到一小时,就下床坐在小沙发上,等候护士同志两点钟来量体温。我坐着,一动也不动,但并没有打瞌睡。我的脑子不肯休息。它在回忆我过去读过的一些书,一些作品,好像它想在我的记忆力完全衰退之前,保留下一点美好的东西。” 原来他的读书法就是静坐在那里回忆曾经读过的书。这样有许多好处: (1)不受条件限制,可以充分利用时间。巴金列举了两个例子:一个是苏联卫国战争期间,列宁格勒长期被德军包围的时候,有一位少女在日记中写着“某某型,《安娜?卡列尼娜》”一类的句子。当时没有电,也没有蜡烛,整个城市实行灯火管制,她不能读书,而是在黑暗中静坐回忆书中的情节。托尔斯泰的小说帮助她度过了那些恐怖的黑夜。另一个例子是他自己在十年内乱中的亲身经历。他说:“‘文革’期间要是造反派允许我写日记,允许我照自己的意思写日记,我的日记中一定写满了书名。人们会奇怪:我的书房给贴了封条,加上锁,封闭了十年,我从哪里找到那些书来阅读?他们忘了人的脑子里有一个大仓库,里面储存着别人拿不走的东西。”这两个事例说明,在一切不具备正常读书条件的情况下都可以“读书”。 (2)温故而知新。通过回忆,将过去读过的书拿出来一点点地咀嚼,就象牛反刍一样,能进一步消化吸收。每回忆一次都会有新的理解,新的认识,新的收获。 (3)能够不断地从已读过的书中吸取精神力量。巴金说:“我现在跟疾病作斗争,也从各种各样的作品中得到鼓励……即使在病中我没有精神阅读新的作品,过去精神财富的积累也够我这有限余生消耗的。一直到死,人都需要光和热。” 高尔基救书 世界文豪高尔基对书感情独深,爱书如命。有一次,他的房间失火了,他首先抱起的是书籍,其它的任何东西他都不考虑。为了抢救书籍,他险些被烧死。他说:“书籍一面启示着我的智慧和心灵,一面帮助我在一片烂泥塘里站起来,如果不是书籍的话,我就沉没在这片泥塘里,我就要被愚蠢和下流淹死。”

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灯笼》阅读训练

阅读训练 ①虽不像扑灯蛾,爱光明而至焚身,小孩子喜欢火,喜欢亮光,却仿佛是天性。放在暗屋子里就哭的宝儿,点亮了灯哭声就止住了。岁梢寒夜,玩火玩灯,除夕燃滴滴金,放焰火,是孩子群里少有例外的事。尽管大人们怕火火烛烛的危险,要说“玩火黑夜溺炕”那种迹近恐吓的话,但偷偷还要在神龛里点起烛来。 ②连活活的太阳算着,一切亮光之中,我爱皎洁的月华,如沸的繁星,同一支夜晚来挑着照路的灯笼。提起灯笼,就会想起三家村的犬吠,村中老斗呵狗的声音;就会想起庞大的晃荡着的影子,夜行人咕咕噜噜的私语;想起祖父雪白的胡须,同洪亮大方的谈吐;坡野里想起跳跳的磷火,村边社戏台下想起闹嚷嚷的观众,花生篮,冰糖葫芦;台上的小丑,花脸,《司马懿探山》。真的,灯笼的缘结得太多了,记忆的网里挤.着的就都是。 ③记得,做着公正乡绅的祖父,晚年来每每被邀去五里遥的城里说事,一去一整天,回家总是很晚的。凑巧若是没有月亮的夜,长工李五和我便须应差去接。伴着我们的除了李老五的叙家常,便是一把腰刀、一具灯笼。那时自己对人情世故还不懂,好听点说,心还像素丝样纯洁;什么争讼吃官司,是不在自己意识领域的。祖父好,在路上轻易不提斡旋着的情事,倒是一路数着牵牛织女星谈些进京赶考的掌故——雪夜驰马,荒郊店宿,每每令人忘路之远近。村犬遥遥向灯笼吠了,认得了是主人,近前来却又大摇其尾巴。到家常是二更时分。不是夜饭吃完,灯笼还在院子里亮吗?那种熙熙然庭院的静穆,是一辈子思慕着的。 ④“路上黑,打了灯笼去吧。” ⑤自从远离乡井,为了生活在外面孤单地挣扎之后,像这样慈母口中吩咐的话也很久听不到了。每每想起小时候在村里上灯学,要挑了灯笼走去挑了灯笼走回的事,便深深感到怅惘。母亲给留着的消夜食品便都是在亲手接过了灯笼去后递给自己的。为自己特别预备的那支小的纱灯,样子也还清清楚楚记在心里。虽然人已经是站在青春尾梢上的人,母亲的头发也全白了。 1.说一说文章第一段的作用? 2.结合课文内容,理解加点词语的含义和作用。 真的,灯笼的缘结得太多了,记忆的网里挤.着的就都是。 3.结合文章内容,谈一谈你对“到家常是二更时分。不是夜饭吃完,灯笼还在院子里亮吗?那种熙熙然庭院的静穆,是一辈子思慕着的”这句话的理解。

巴金谈回忆读书法

巴金谈回忆读书法 巴金曾在《读书》杂志上撰写的一篇文章里谈到这样一件事:“我第二次住院治疗,每天午睡不到一小时,就下床坐在小沙发上,等侯护士同志两点钟来量体温。我坐着一动也不动但并没有打瞌睡。我的脑子不肯休息,它在回忆我过去读过的一些书、一些作品,好像它想在我的记忆力完全衰退之前,保存下一点美好的东西”这就是著名作家巴金的一种读书方法----回忆法。所谓“回忆读书法”,就是静坐在那里,回忆曾经读过的书。这是一种奇特的读书方法,因为它是在没有书的情况下进行的。“回忆读书法”有什么好处呢? 首先,使用回忆读书法不受条件限制,可以充沛利用时间,在没有书的情况下,仍可读书。汉末女诗人蔡文姬,博古通今,精通音律。汉末战乱时流落匈奴十二年。曹操当丞相后,顾念他父亲的著作在战乱中散失,需要能人整理,于是以重金将蔡文姬赎回归汉。曹操命她整理父亲的著作。蔡文姬凭记忆,通过回忆将父亲已散失的书籍文稿整理、默写出来四百余篇,为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其次,使用回忆读书法,温故而知新。将过去读过的书一点点的进行咀嚼,就像牛反刍一样,能使我们进一步的消化吸收。我们每回亿一次,都会有新的理解,新的认;识,新的收获。人们在学习写作的时候,就是通过反复回忆曾经读过的书,加以分析、构思,最后形成我们新的作品的。 作者徐兴生创作《金瓯缺》这部小说的时候,也是用回忆读书法协助他了却了这个宏愿的。在他病中住院时,有个朋友送他一套书《三朝北盟会编》。在读了两遍后,徐兴生对书中关于英雄人物马扩的那几十条记载,已经达到烂熟于心的程度,可以说这个人物形象在他脑海里栩栩如生,呼之欲出。于是他确定以马扩为其小说的主角。但由于种种原因,原书已在文革中被“抄”走毁掉。但幸好徐兴生脑子里的书是“抄”不走也毁不掉的。他通过回忆原作,完成了这部小说的创作。 另外,通过回忆读书法,我们还能够不时地从读过的书中吸取精神力量。当我们遇到困难和跟疾病做斗争的时候,就会从我们读过的各种各样的作品中得到鼓舞,战胜困难和病痛。张海迪不就是不时的从读过的书中得到力量,得到知识,战胜病痛,取得胜利的吗?回忆读书法有多种形式。我们怎样利用此法协助我们学习呢? 用尝试回忆法协助我们记忆学习过的知识。我们将看过的书、学过的知识,看一点,记一点,写一点,循环往复。每记一段一节一局部内容时,就合上书本回忆一下,再用笔写出来。通过这样有意识的记忆和想象,再把它回忆出来,有助于我们牢记学过的知识。具体做法是,第一次记内容A,20分钟后复习A,两天后忆A记B,对忆不上来的A再同B一起记,20分钟后再复习没有i己住的A和新记的B,两天后再回忆AB。这样反复进行下去,看似费时,其实是事半功倍。 用联想回忆法“牵引”而回忆起有关联的另?步地把我们所需的资料回忆出来。这种方法在我们阅读学习中有很大作用。如回忆固的历史事件、文学形象、数学公式、物理化学公式答题、填空题等等,都需要我们运用联想进行回忆。联想回忆法可分为接近联想回忆法、类似联想回忆法、对比联想回忆法三种基本类型,所以运用此法选择何种类型很主要。在同一联想类型中,选择何种联想中介物又是十分关键的。选择的好就会豁然开朗,一下子回忆起来某种资料或解题方法;选择的不好,有时十分简单的问题也会卡壳,百思不得其解。 用推算回忆法协助我们记忆有关数字和历史年代。推算回忆法就是运用各种运算方法,从已经记住的数字,推算出需要记忆的数字。例如,记住抗日战争发生在1937年,那么前一

牛汉《灯笼红》阅读答案高考语文试题解析理解

牛汉《灯笼红》阅读答案高考语文试题解析理解 牛汉《灯笼红》阅读答案高考语文试题解析理解 灯笼红 牛汉 ①我们家乡有一种香瓜叫做“灯笼红”。这瓜熟透了以后,瓤儿红得像点 亮的灯笼。我的曾祖母就像熟透了灯笼红。她面孔黧黑,布满老树皮般的皱纹, 可是心灵却如瓜瓤那样又红又甜。我在童年时期见过不少这样的老人,他们经历了艰难的一生,最后在生命的内部酿出并积起隽永而仁慈的美好性灵。 ②曾祖母至少活到八十岁以上,我四岁那年,她无疾而终。我跟她在一盘 大炕上挨着睡,她死的那天晚上,把我的被褥铺好,像往常那样,如打坐的僧人,久久不动地盘腿坐在上面,为的是把被窝焐得暖暖和和的。我光身子一出溜钻进被窝,曾祖母隔着被子抚拍我好半天,直到我入睡为止。那时正是严寒的冬天。 当我在温暖的被窝里做着梦的时候,曾祖母在我身边平静地向人生告别了。 ③我睡得死,醒来时天大亮。平时曾祖母早已起床下地,坐在圈椅里跟祖 母说话,今天为甚仍稳睡着?侧脸一瞧,一双绣花的新鞋露在曾祖母的被头外面,不是过大年,为甚穿新鞋?还有,她怎么头朝里睡?我愣怔地坐起来,看见姐姐立在门口嘤嘤地哭泣,屋里有几个大人靠躺柜立着。我坐起来,刚喊了声“老娘娘”,就被一双有力的手臂连被窝一块抱走,送到父母住的屋子里。我哭着,我 并不晓得曾祖母已死,喊着“老娘娘……”这时我才听见几个姐妹也都哭喊着 “老娘娘”。 ④我家的大门口平放着一扇废弃的石磨,夏日黄昏,曾祖母常常坐在上面。 我从远远的街角一露面,她就要扯着嗓门喊我:“汉子,汉子,快过来!”我们 家乡女人把丈夫才叫“汉子”。曾祖母“汉子汉子”的叫我,引得过路的人狂笑不止。这个细节我一直没有忘记。我跑到她身边,她牵着我的手走进大门。一进 大门,有一间堆放麦秸的没门没窗的房子,麦秸经过碌碡压过以后很柔软,我们叫“麦滑”。当年的麦秸都有股浓馥的太阳味儿,我自小觉得凡太阳晒过的东西

巴金《家》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练习及答案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家(节选) 这一年除夕的前一天的下午,觉慧和觉民一起到觉新的事务所去,他们买了几本新杂志,还了一本翻译小说《前夜》。 刚走到觉新的办公室门口,就听见里面算盘珠子的响声,他们揿起门帘进去。 “你出来了”觉新看见觉慧进来,抬头看了他一腿,吃惊地问道。 我这几天都在外面,你还不晓得”觉慧笑着回答。 “那么,爷爷晓得了怎么办”觉新现出了为难的样子,但他仍旧埋下头去拨算盘珠子我管不了这许多,他跷得,我也不怕。”觉慧冷淡地说。觉新抬头看了觉慧一眼,把眉头皱了皱,继续披算盘珠子。 “不要紧,爷爷哪儿记得着许多事情我想他一定早忘记了。”觉民在旁边解释道,他在窗前的藤椅上坐下来。觉慧也拿着《前夜》坐在一把椅子上,随意翻着书页,口里念着: “爱情是个伟大的字,伟大的感觉……但是你所说的是什么样的爱情呢照我的意思看来,所有的爱情,没有什么区别,若是你爱恋,一心去爱恋。” 觉新和觉民都抬起头带着惊疑的眼光看了他两眼,但是他并不觉得,依旧用岡样的调子念下去: “我们是青年,不是畸人,不是愚人,应当给自己把幸福争过来!” 一股股热气在他的身体内直往上冲,他激动得连手也颤抖起来,他不能够再念下去,便把书阖上,端起茶碗大大地喝了几口。 陈剑云从外面走了进来。 “我在读书,宇宙里有生有死,爱情里也有死有生……” “这是什么意”剑云低声说。没人回答他,一种莫名的恐怖在这小小的房间里飞翔,渐渐地压下来。 “这样的社会,才有这样的人生!”觉慧觉得沉闷难受,愤愤不平地说,“这种生活简直是在浪费青春,浪费生命!”

这种思想近来不断地折磨他,可他无意间遢见了觉新的茫然的眼光,连忙掉过头去,又看见剑云的忧郁的、忍受的表情。他转眼去看觉民,觉民埋着头在看书。屋子里是死一般的静寂。他觉得什么东西在咬他的心。他不能忍受地叫起来: “为什么你们都不说话……你们,你们都该受诅咒!”众人惊讶地望着他,不知道他为什么大叫。 “为什么要诅咒我们”觉民阖了书溫和地问,“我们跟你一样,都在这个大家庭里面讨生活。”“就是因为这个缘故!觉慧依旧愤恨地说,你们总是忍受,你们一,点也不反抗。你们口里说反对旧家庭,实际上你们却拥护旧家庭。你们的思想是新的,行为却是旧的。你们没有胆量……你们是矛盾的,都是矛盾的!”这时侯他忘记了他自己也是矛盾的。” “三弟,平静点,你这样吵又有什么好处做事情总要幔慢地来,”觉民依旧温和地说,“你个人又能够做什么我们的痛苦不见得就比你的小。” 觉慧过头,又遇见觉新忧郁的眼光,好像在责备他似的。他埋下头去,过了一会儿,他的声音又响了。 “我们不是奢侈家,不是贵族,也不是命运和自然的爱子,我们只是劳动者。穿起我们自己的皮制的围裙,在自已的黑暗的工厂里,做自己的工作。在我们这黯淡的生活里,也有我们自己的骄傲,自己的幸福!” “三弟,请你不要念了。”觉新痛苦地哀求道。 “为什么难道你没有幸福,就连别人说把福争过来的话也不敢听吗”觉慧对他的大哥 不客气地说,他很不满意大哥那种日趋妥协的生活方式。 “唉,你不了解我,你的环境跟我的不冏,”觉新推开算盘,叹口气说,“你说得对,我的确怕听见人提起幸福,因为我已经没有得到幸福的希望了,我也做过美妙的梦,可是我的幸福早就給人剥夺了,我并不怪別人,我是自愿地把担子从爹的肩膀上接过来的。我的痛苦你们不会了解……我还记得爹病中告诉我的一段话:‘我的病恐怕不会好了,我把继母同弟妹交給你,你好好地替我看顾他们。你的性情我是知道的,你不会使我失望。'从此以后,我每想到爹的话,就不住要流泪,同时我也觉得除了牺牲外,再也没有别的路。我意做一个牺牲者。然而就是这样我也对不起爹,因为我又把你们大姐失掉了……”觉新愈说下去,心里

《灯笼》 阅读附答案

《灯笼》阅读附答案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下列各题。(20分) 灯笼(朱成玉) ①父亲做灯龙的手艺远近闻名,但父亲从不靠它来赚钱。许多人为父亲遗憾,嫌他浪费了这身手艺。父亲却总是憨厚地笑着说:当玩了,闲着也是闲着。 ②逢年过节,很多人家都来求父亲做灯笼。自然不会白求,家境殷实些的,会给些闲钱。所以童年里,我们过年总会吃到很多好吃的,也有新衣服穿,放的鞭炮也多,和别人家的孩子比,我们算是幸福的了。家境贫寒的穷人,会拿些粮食来求灯笼,他们宁可从嘴里省出来几升粮食,也要做个大红灯笼,图个喜气。他们把灯笼当成一种寄托,当成了好日子的火种。父亲对穷人富人一视同仁,害得自己整个腊月都闲不下来,忙得昏天黑地。但望着一家家大红灯笼高高挂,父亲就会一边抽着烟袋,一边很满足地笑,把眼睛眯成了一条连小咬儿都钻不进去的缝。 ③这种呈椭圆形的灯笼被称为长命灯。灯笼通体由竹子制成,故有富贵驱邪之说。竹子四季常青,在民间寓意长命富贵。依我们这里的民俗,逢年节点亮灯笼不仅增加年气,还可保一辈子不受穷。还有的人说,点上灯笼,可以使家里人都健健康康,没病没灾。各种各样的说法不一而足,但都是些善良而美好的愿望。 ④做灯笼是个细致活儿,需经过片竹、削竹、编织、定型、上纸、写字、上油等繁琐的过程,每个过程都需要严谨细致的操作。只有灯笼腰身糊裱上一圈红色皱纹纸的时候,灯笼才有了灵魂。细密的纹路衬上红色,一份喜气便骤然附到灯笼身上,挥之不去。 ⑤父亲认真对待每一盏灯笼,他虔诚地认为,每个灯笼都是有灵魂的,只有认认真真地编制,每尺每寸都一丝不苟地完成,让每根竹条都规规矩矩,恰到好处地排好队,站好岗,灵魂才能在灯笼的身体里呆得安稳。那些灯笼做好后,父亲的手上便落满疮疤,那都是让锋利的竹条划伤的。 ⑥一年除夕,邻居拴柱拎着半袋米来求灯笼。他挠着头,不好意思地对父亲说,因为带阿爸去治病才回来,没赶上定做灯笼。只想来碰碰运气,看父亲有没有多做出一个来。“我只想把灯笼高高地挂起来,没准那样阿爸的病很快就会好了。”拴柱充满期待地说,仿佛这灯笼真的成了救命良方。堂堂一个五尺汉子,在父亲面前直抹眼泪。 ⑦父亲刚开始犹豫了一下,但听到拴柱这样说,便斩钉截铁地说道:“有,正好多一个。”父亲从里屋拿出了一个又红又大的灯笼递给拴柱:“把这个拿回家挂上吧,希望它能灵验,让你阿爸的病早日好起来。”拴柱一个劲地道谢。父亲还撵出家门,硬是把那半袋米原封不动地塞给了拴柱。 ⑧那是留着自己挂的灯笼,可是父亲却将它送人了。我在心里和父亲赌气,父亲却说,如果拴柱的愿望可以成真,我自然愿意把自家的灯笼送给他。 ⑨那年除夕夜,我们家没有挂起灯笼,但左邻右舍高高挂起的灯笼,那些被赋予了灵魂的灯笼,仿佛格外地惦地着编制它们的人,争着要把光亮照过来似的,把我家的院子照得透亮。人们不约而同地仰起了头,看着那光闪闪的被赋予了生命喜气的灯笼,仿佛看到了光灿灿的丰收的年景,看到了衣食无忧的将来,看到了一个个即将成真的美梦……微醉的父亲看着那些在风中飘荡的大红灯笼,满脸

巴金的读书方法

巴金的读书方法 著名作家巴金的读书方法十分奇特,因为他是在没有书本的情况下进行的。读书而无书的确算得天下一奇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巴金说:“我第二次住院治疗,每天午睡不到一小时,就下床坐在小沙发上,等候护士同志两点钟来量体温。我坐着,一动也不动,但并没有打瞌睡。我的脑子不肯休息。它在回忆我过去读过的一些书,一些作品,好像它想在我的记忆力完全衰退之前,保留下一点美好的东西。”原来他的读书法就是静坐在那里回忆曾经读过的书。这样有许多好处: (1)不受条件限制,可以充分利用时间。巴金列举了两个例子:一个是苏联卫国战争期间,列宁格勒长期被德军包围的时候,有一位少女在日记中写着“某某型,《安娜·卡列尼娜》”一类的句子。当时没有电,也没有蜡烛,整个城市实行灯火管制,她不能读书,而是在黑暗中静坐回忆书中的情节。托尔斯泰的小说帮助她度过了那些恐怖的黑夜。另一个例子是他自己在十年内乱中的亲身经历。他说:“‘文革’期间要是造反派允许我写日记,允许我照自己的意思写日记,我的日记中一定写满了书名。人们会奇怪:我的书房给贴了封条,加上锁,封闭了十年,我从哪里找到那些书来阅读?他们忘了人的脑子里有一个大仓库,里面储存着别人拿不走的东西。”这两个事例说明,在一切不具备正常读书条件的情况下都可以“读书”。 (2)温故而知新。通过回忆,将过去读过的书拿出来一点点地咀嚼,就象牛反刍一样,能进一步消化吸收。每回忆一次都会有新的理解,新的认识,新的收获。 (3)能够不断地从已读过的书中吸取精神力量。巴金说:“我现在跟疾病作斗争,也从各种各样的作品中得到鼓励……即使在病中我没有精神阅读新的作品,过去精神财富的积累也够我这有限余生消耗的。一直到死,人都需要光和热。 万斯同闭门苦读 清朝初期的著名学者、史学家万斯同参与编撰了我国重要史书《二十四史》。但万斯同小的时候也是一个顽皮的孩子。万斯同由于贪玩,在宾客们面前丢了面子,从而遭到了宾客们的批评。万斯同恼怒之下,掀翻了宾客们的桌子,被父亲关到了书屋里。万斯同从生气、厌恶读书,到闭门思过,并从《茶经》中受到启发,开始用心读书。转眼一年多过去了,万斯同在书屋中读了很多书,父亲原谅了儿子,而万斯同也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万斯同经过长期的勤学苦读,终于成为一位通晓历史遍览群书的著名学者,并参与了《二十四史》之《明史》的编修工作。 司马光警枕励志 司马光是个贪玩贪睡的孩子,为此他没少受先生的责罚和同伴的嘲笑,在先生的谆谆教诲下,他决心改掉贪睡的坏毛病,为了早早起床,他睡觉前喝了满满一肚子水,结果早上没有被憋醒,却尿了床,于是聪明的司马光用园木头作了一个警枕,早上一翻身,头滑落在床板上,自然惊醒,从此他天天早早地起床读书,坚持不懈,终于成为了一个学识渊博的,写出了《资治通鉴》的大文豪。 陶弘景菜园求学 古代的时候,对自然界产生很多误区,人们相信螺赢是将螟蛉变成自己的儿子这个荒唐的传说,还把领来的儿子叫做“螟蛉子”。陶弘景对此表示怀疑。他在村边的菜园子里找到一窝蜾蠃,蹲在菜地里聚精会神地整天观察。陶弘景发觉它们有雄也有雌,经过许多天细致的观察,陶弘景终于揭穿了蜾蠃衔螟蛉的秘密:原来蜾蠃也有自己的后代,螟蛉是被衔到窝里给幼虫当食物的,根本不存在“螟蛉义子”这回事!从此,陶弘景更感到,凡事最好亲自观察,绝不能人云亦云。 欧阳修借阅典籍 北宋大文学家欧阳修,自幼天资过人,但是,他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由于家境贫寒,家里无钱买纸买笔,欧阳修的母亲郑氏为了让儿子习文练字,想出了一个巧妙的办法,用荻草代替毛笔教小欧阳修写字教给他写字。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接着进行抄写。就这样日以继夜、废寝忘食,只是致力读书。欧阳修勤奋刻苦,练成了一手好字,成为远近闻名的神童,而这种刻苦精神也影响了他的小伙伴李尧辅,将李尧辅带上好学之路。

母亲的红灯笼阅读答案

篇一:母亲的红灯笼阅读答案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母亲的红灯笼母亲在湘西一个偏远的小山村里教书,整个学校就只有我母亲一个老师和一间土石房子。学生倒有30多个,高的高,矮的矮,小的七八岁,大的十三四岁,一到六年级的都有。母亲的工作很忙,一到六年级的课都要备。山里学生住得分散,路又远,中午孩子们都在学校里就餐,母亲忙着搞完30多个孩子的饭菜,下午还要接着上课。山里的天黑得早,特别是冬天。孩子们路远,山路又崎岖,母亲便每天都提着一盏自己做的红灯笼深一脚浅一脚地往回走。红灯笼是母亲自己动手做的,将红绸布裹在一圈竹块上,中间用铁丝弯成一个夹,用来夹住小半截松脂。我每天就是这样望着母亲行色匆匆地提着红灯笼领着孩子们上路,又倚门望着母亲提着红灯笼疲惫地回家。而母亲每天要干的最后一件事,便是将第二天要用的半截松脂放在红灯笼里。母亲的红灯笼渐渐地成了母亲的化身。站在门口接孩子的家长一看见红灯笼就知道自己的孩子回家了;赶路的乡亲们一见红灯笼就知道是娃们放学了,忙给让着道,并朝着红灯笼大声喊道:“老师辛苦哇!”母亲就是提着这样的红灯笼照着孩子们走山路,也是提着这样的红灯笼照亮了孩子们的心。一天夜很深了,我还望不见母亲的红灯笼,心里不禁发起毛来。就在这时听见人声鼎沸,一大群人举着火把朝我家奔来。到了近前,我才看清村民们用睡椅抬着母亲,而母亲此时已是昏迷不醒了。村民们将母亲安置在床上后,又叫四个小伙子抬着睡椅火速抬来了大队的医生。这时我才知道原来母亲提着红灯笼往回走时,松脂被一阵大风吹灭了,母亲眼前一黑,就摔倒在路过的深沟里,幸亏被路过的村民发现,叫来大伙,才将母亲救起。母亲服过药后第二天晚上便要挣扎下床。母亲从床上坐起来,突然她大声高喊:“娃,你快来看!”我顺着母亲的手指方向朝窗外看去,我看见了我一生中最壮观的场面:上百只红灯笼排成了一条长龙,这条长龙静静地走着,我听到了越来越近的脚步声,这条长龙到我家门口停住了脚步。母亲便去开了门,只见村支书手里提着一只最大的红灯笼,他走上前紧紧拉住母亲的手说:“老师,我们村里每户都给您赶制了一只红灯笼。我们都是用那山里最好的材料做的,保管再大的风也吹不熄它了。”母亲流着泪和乡亲们握手。母亲说不出话,因为她早已泣不成声了。红灯笼就这样摆了我家一院子,那炫目跳跃的火焰至今仍在我心里跳动。在我的记忆里我再也没看过这样火红的灯笼了。赏析:这篇小说从女儿讲母亲的故事的角度,写出了一位普普通通的山村女教师的人格魅力,塑造了山村女教师的感人形象。小说的语言朴实无华而又极富有情味,请阅读时仔细品味。1.概括写出文章从哪些方面写了“母亲的工作很忙”?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母亲的红灯笼渐渐地成了母亲的化身”,你怎样理解这句话?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文中加粗的句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它的作用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简析文章末段划横线的两句话的含义。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说说这篇小说为什么以“母亲的红灯笼”作为标题。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 1.①一到六年级的课都要备;②忙着搞完了30多个孩子的午餐,下午还要接着上课;③每天放学后都提着一盏自己做的红灯笼将全班30多名学生送回家。 2.站在门口的孩子家长一看见红灯笼就知道自己的孩子回家了,赶路的乡亲们一见红灯笼就知道是娃们放学了。母亲的红灯笼照亮了孩子们走的路,照亮了孩子们的心,更温暖了家长及村民们的心。 3.行动、语言描写,这些描写更加突出地表现了乡亲们对母亲的如火一般炽热、真诚的敬爱之情。 4.以“我”的亲眼所见和感受,表现出母亲对孩子们一团火般的爱心赢得了乡亲们对母亲更加炽烈的尊敬和爱戴,“我”深深地被乡亲们热烈真挚的感情打动了。 5.①突出了母亲每天下午放学后提着红灯笼送全班学生回家的这样一个山村女教师形象。②象征着母亲的高贵品格,母亲成为红灯笼的化身,照亮了山路,照亮了孩子们的心,照暖了村民们的心,给偏远的山区带来一片文明之光。③标题中的“红灯笼”,不仅指母亲手中的那盏红灯笼,也指村民们送给母亲的那摆了一院子的红灯笼,母亲对山村教育的热诚赢得了乡亲们对母亲的尊敬、爱戴、关心与支持。小说的标题暗示了母亲

巴金《海上日出》阅读训练答案

巴金《海上日出》阅读训练答案 《海上日出(巴金)》习题1 一、基础过关 多音字组词: ji?n ()guàn()间 jiàn ()gu?n() méng ()pi?o()蒙mēng () piào() měng ()pi?o()二、综合训练 反义词。 1. 宁静-----() 2. 慈祥-----() 3. 丰富-----() 4. 灵巧-----() 5. 寒冷-----() 6. 经常-----()三、拓展应用 说出下面各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 可怜几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2. 太阳像背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一纵一纵地使劲往上升。( 3. 蝌蚪在水中游,

不就像黑色的逗号。4. 这画天天在变,变得新,变得奇,变得梦幻般的迷离........ ))))((( 一、基础过关 ji?n (中间)间 jiàn (间隔)éng (蒙混)蒙ēng (蒙骗) m ěng (蒙古)二、综合训练 1. 宁静-----(喧嚣)3. 丰富-----(贫乏)5. 寒冷-----(炎热)三、拓展应用 参考 àn (冠军) gu?n (皇冠)pi?o (漂流)piào (漂亮)pi?o (漂白)慈祥-----(凶狠) 灵巧-----(笨拙)经常-----(偶尔) 2. 4. 6.

《海上日出(巴金)》习题2 一、基础过关 填一填。 1. 《海上日出》作者按照写作顺序,描写了海上日出的壮丽景象,抒发了作者。 2. 课文中“这难道不是伟大的景观吗?”指的是什么奇观。。 二、综合训练 按要求改写。 1.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 改成陈述句:。 2.太阳把一片片云染成了紫色或者红色。 改成“被”字句:。

小学阅读题及答案——元宵看灯展

小学阅读题及答案——元宵看灯展 ①元宵节晚上,我怀着新奇的心情,跟着爸爸来到虹口公园看元宵灯展。 ②灯展设在一座古色古香的小庭院里。远远望去,就见墨蓝的天空中泛着一片红光。庭院的中央是一座高高的灯塔,上面高挂着7个大的、2 4个小的红灯笼,把灯展的大门前照得通红通红,洋溢着一派喜气洋洋的__________(形象印象景象)。 ③走进前厅,只见正前方写着前言。原来,灯艺是我国民间早就流行的一种古老艺术。每逢元宵灯节,人们总要张灯结彩地庆贺一番。前厅的屋顶,饰满了五颜六色的灯带,中间高悬着一个彩色的花篮。各种彩灯照在观灯人的身上,就像披上了五光十色的锦衣,美丽极了. ④走出前厅,我想走廊上不会有灯,可抬头一看,长长的走廊上也吊满了各种各样的灯。穿过灯廊,我们来到了中央大厅。 ⑤中央大厅更是五彩缤纷,如花似锦,引人入胜。头顶上是无数大小不同、形态各异的走马宫灯,有四季的鲜花,争鸣的百鸟,飞舞的金龙。。。, ⑥哟,唐僧师徒4人也来参加灯展。旋转的走马灯上,孙悟空一手拿着金箍棒,一手搔搔头,火眼金睛转一转,调皮地做着一副鬼脸;那笨拙的老猪扇扇大耳朵,撅撅大嘴巴,

挺挺大肚子,晃晃大钉耙,孥审地笑着,佛脸僧人唐僧则双手合十,微闭双眼,似乎在念着阿弥陀佛。 ⑦走出中央大厅,我们来到了灯的花园。只见一朵朵用灯扎的牡丹花衬着绿叶,鲜艳夺目。园中有一个池子,池水清澈透;。7K中两条巨大的红鲤鱼闪闪发光,一对别致的丹顶鹤亭亭玉立啊,那红鲤鱼[]丹顶鹤竟是用灯扎成的啊[] ⑧a.抬头是灯,b.真是灯的海洋,灯的世界!c.周围是灯,d.低头是灯,e.走出灯展,呼吸着夜晚清鲜空气,只觉得眼前依然一片光明 练一练 1、从第2节的括号内选择最恰当的词,填在横线上。 2、解释第5、6两节中带点词的意思。 ①形态各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好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四季的鲜花、争鸣的百鸟、飞舞的金龙都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第7节的方括号内,加上标点。 5、第8节部分句子顺序排列不当,请重新调整句序(不

阅读理解《纸灯笼》附答案

纸灯笼(节选) 曹文轩 葵花睡不着了,黑暗里(睁着盯着)眼睛,想着奶奶、爸爸、妈妈和青铜。她已经离家多少天了?她记不得了,只觉得已经很多很多天了。 她担心地想着:奶奶好些了吗?有一刻,她想到了奶奶的死。眼泪就从眼角上滚下来。“奶奶怎么会死呢?”她叫自己不要伤心。“很快就要见到奶奶了。”她要让奶奶看看她挣了多少钱!她是多么能干!她(希望愿意)大船快一点儿走。 不一会儿,她迷迷糊糊地又睡着了。等婶子们将她推醒,大船已在油麻地的码头上靠下了。天还未亮。 她钻出了船舱,朝前望去,一眼就看到了桥上的纸灯笼。灯笼的光是橙色的。她认识,这是她家的灯笼。她用手一指,对婶子们说:“我家的灯笼!”她朝着灯笼,大喊一声:“哥!” 灯笼犹疑地晃动了一下。“哥!”葵花更(大声小声)地叫了一声。全船的人都看到了:灯笼在大桥上,一个劲地晃动着,从桥上向码头飞速而来。青铜看到了葵花。 葵花对婶子们说:“是我哥哥!是我哥哥!”全船人都知道葵花有个特别好特别好的哑巴哥哥。葵花深

情地朝全船人摇了摇手,在一个大人的帮助下跳到了码头上。 兄妹俩跑动着,在码头中间,面对面站住了。全船的人都看着。 过了一会儿,青铜拉着葵花的手走了。 走了几步,葵花回过头来,朝船上的人又摇了摇手。青铜也回过头来,朝船上的人摇了摇手。这之后,他们就手拉着手,一直走进黑暗里。 (选自《曹文轩经典作品青铜葵花》中国少年儿童出 版社) 1.在文中选择正确的词语打“√”。 2.从文中选择适当的词语填空。 ()地睡着()地晃动 ()地跑来()地摇手 3.葵花在船上担心的是什么,由此你知道她出来挣钱是为了什么吗? 4.选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5.你还读过作者的哪些作品呢?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吧。

巴金《春(节选)》阅读训练及答案

春(节选) 巴金 淑英和淑华在觉民的房里读英文,陈先生在旁边听她们自己诵读。淑英在诵读的时候忽然听见她父亲克明的鞋底声,克明从窗下走过往外面去了,她心里陡然一惊,略略停了一下,又继续读下去。但是克明的脚步声又渐渐地近了,显然他走到中途又转身回来。她一面读书一面听那鞋底声,声音愈来愈近,克明的脚似乎踏上了石阶,她吃惊地抬头看门外。 他就站在门口,板起脸向淑英吩咐道:“二女,你跟我去,我有话说。”淑英害怕地答应了一声,立刻拿起书跟着克明走出房去。克明引着淑英往他的书房走去,一路上他不说一句话,这沉闷的等待使淑英心里非常难过,但是她没有勇气来打破沉默,低着头在阴暗的灯光下慢慢地移动脚步,心里盘算应对的言语。 克明在写字台前面那把有椅垫的藤椅上坐下,淑英就站在写字台旁边。克明忽然正言厉色地责斥道:“我说过不准你读英文,你居然不听我的话,你年纪也不小了,还不学点规矩,现在虽说不比从前,然而男女究竟有别,你老人公①平日很称羡我们高家的家风,如果他知道你天天跟年轻男人在一起读什么英文,他就会看轻我,说我没有家教,说你失了大家闺范,我万不能丢这个脸,从明天起如果再去,我就不要你做我的女儿。”“陈先生教我读书,这也是寻常的事情,还有三妹在一起……”淑英气得眼泪都流出来了。 克明不等淑英说完话,忽然把手在桌上一拍,恼怒地喝道:“我问你究竟听不听我的话?” 随后高声吩咐仆从道:“去把大少爷立刻请来。” 觉新走进克明的书房,恭敬地站在克明的面前。克明微微点一点头,正言厉色地说:“我嘱咐你,我不准二女再跟陈先生读英文。你去说一声,请他以后不要理二女,他的束修我按月照数送给他。”觉新恭敬地应了一声:“是。”“大哥,你不要去对陈先生说,人家也要面子。”淑英忽然抬起头呜咽地央求道。 “你还要袒护他。你连我也反对起来了。”克明气得脸色大变,喘吁吁地指着淑英骂道。 “大哥……”淑英忽然哭着唤道,也不说什么便掉转身子急急地走出房去了。 克明又对觉新说道:“二女下定②的日期我已经看好了,冬月初十,是个好日子,陈家要明年春天接人,我也答应了。” 觉新回到自己的房间,发现众人还在那里等他,他们恳切地问起淑英的消息,觉新把他所知道的一切完全告诉了他们。 “那么我们应该动手了,就用觉慧离家的办法。”觉民果断地说。“是的,再不能迟疑了。”琴会意地点头答道。 两天后,琴便邀淑英到她的家里去玩。琴把他们制定的计划详细地对淑英说了。这份离家计划把潜伏在淑英心里的阴云完全驱散了,给她种植了一个坚强的信念。 回到家后,已经晚上九点多了,淑英走进克明的书房,给克明请了一个安。克明埋着头正在读《春秋左传》,他抬起脸瞪了她一眼,冷冷地责斥道:“你去看看现在几点钟了?你记不记得你将来要做陈家的媳妇?陈家是最讲究规矩的,你应当小心,下次你出门去再这样晚回来,我就吩咐你妈,不给你进屋,听见没有?”淑英并不分辩,只是静静地听着,她走出房门抬起头来,两眼充满了泪水,她再也控制不住,就让泪珠一颗接连一颗地流下她的脸颊,她并没有悲哀,她有的只是气愤。 “二哥,我再住不下去了,我一天也住不下去了。”淑英走进觉民的房间。 “我想好了,后天早晨就安排你走。”觉民说道。 淑英沉吟一下,过后毅然答道:“后天早晨,我记得。”她抬起头勇敢地望着觉民,微微一笑。她的眼睛里还有泪珠在发亮。 第二年的春天终于来了,大地渐渐地变了颜色。春天带来的是生命,是欢乐,是花香,是鸟鸣,是温暖,是新绿,以及别的许多许多的东西。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