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四节种子的萌发练习题1

第四节种子的萌发练习题1

第四节种子的萌发练习题1
第四节种子的萌发练习题1

第1页(共5页)

第四节种子的萌发

一.选择题

1.玉米播种后,连续几天下大雨,结果出苗很少,其主要原因是( )

A .土壤中养分流失

B .土壤中水分不足

C .土壤的温度过低

D .土壤中空气不足

2.下列有关种子萌发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只要外界环境条件适宜种子就会萌发

B .种子萌发初期细胞的干重会降低

C .种子萌发的营养直接由光合作用提供

D .种子萌发时最先突破种皮的是胚芽

3.将浸泡后的菜豆种子剥去种皮,并做如图所示的处理。在适宜种子萌发的条件下培养。其中不会发芽的是( ) A . B . C . D .

4.现有一批新购买的玉米种子,要对其进行发芽率测定,一般采用的方法是( )

A .外形观察

B .抽样检测

C .检测一半

D .全部检测

5.为了探究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小王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为了确保实验的科学性和严谨性,请你选出最佳修改意见( )

A .都应适量浇水

B .都应放在25℃的环境中

C .都应放在0℃的环境中

D .都需要提供充足的光照

6.如图是探究“大豆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实验装置。下列叙

述错误的是( )

A .选择的种子要有完整的、活的胚且度过休眠期

B .该实验探究的是空气、温度、水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C .该实验不能说明种子萌发与光照有关

D .甲和丁形成一组对照实验,用来探究种子的萌发需要水分

7.春天是播种的季节。某生物小组的同学在学校的实验田里种植向日葵,下列做法对于向日葵正常出芽没有意义的是( )

A .在晴天进行播种

B .播种后及时浇水

C .在松土后进行播种

D .播种后用地膜覆盖

第2页(共5页)

8.图甲是菜豆种子萌发过程示意图,图乙是菜豆种子萌发过程中的质量变化示意图,其中X 为鲜重变化曲线,Y 为有机物质量变化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甲中,种子吸水萌发,其中H

是由子叶发育而来的

B .图乙中,X 曲线的ab 段,质量增

加的主要原因是种子萌发大量吸水

C .图甲中,种子萌发时,胚乳中的营

养物质逐渐转运给胚根、胚芽、胚轴

D .图乙中,Y 曲线的ae 段,质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进行呼吸作用水分大量散失

9.如图为大豆生长发育过程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外界条件适宜种子就能萌发

B .大豆长成幼苗后,主要由④提供营养物质

C .③将来可发育成大豆的茎和叶

D .①和③的细胞具有分裂能力

10.如图表示豆科植物的一生。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过程①→②首先突破种皮的是胚芽

B .③的地上部分主要是由种子的胚轴发育而来的

C .过程④→⑤必须经过传粉和受精

D .⑤所示豆荚是由胚珠发育而来的

11.某同学进行了“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实验,对4组实验分别进行了如下设计:关于实验设计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设计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水、空气和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B .本实验设计了3组对照实验,理论上2号瓶里的种子可能萌发

C .1号瓶和4号瓶对照,可以说明水和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D .每组实验只选用了一粒种子,偶然性比较大,实验结论不科学

12.下列曲线图中,能正确反映大豆长成豆芽过程中有机物质量变化的是( )

种子的萌发课程教案

《种子的萌发》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阐明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 2.阐明种子萌发的过程。 3.用实验法完成“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探究。 4.尝试用抽样检测的方法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结合生活经验和实验观察来探究种子萌发的过程,学会实验设计的基本方法,懂得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2.运用对照实验法设计并完成“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探究,学会控制条件,检验不同的环境条件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3.学会抽样检测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同学间的合作精神和协作情感。 2.通过参与种植、管理植物的活动,培养爱护植物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 1.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 2.运用实验法完成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探究。 3.抽样检测法测定发芽率的方法及原理。 三.教学难点 1.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的结论的得出。

2.种子萌发环境条件的探究实验中,设置对照实验的训练及现象分析。 四.教学方法 实验法、归纳法、分析法。 五.教具准备 1.教师准备: (1)种子结构及种子萌发过程的CAI课件。 (2)培养皿、滤纸等,分发给各小组。 2.学生准备: (1)生物课外小组的同学做好测定种子发芽率的演示实验。 (2)可自己再收集一部分种子。 (3)玻璃瓶、罐头瓶或烧杯。 六.课时安排 2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教师:“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是我们在很小的时候就能倒背如流的诗句。那它的意思是什么呢? 学生解释:这是一首描写草的生命活动的诗句,是草生命周期的生动写照。

第四单元第一章第4节种子的萌发

第一章绿色开花植物的一生 第四节种子的萌发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通过实施种子萌发条件的实验,知道种子萌发的内在条件和外在条件。 2.知道植物种子萌发的过程,并能指出种子结构与幼苗各结构的对应关系。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实验和分析实验现象,分析种子萌发的原因,培养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分析种子萌发的条件,初步树立内、外因辩证统一的观点。 2.通过了解种子的休眠特性、种子的寿命进行生物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实验,描述种子萌发的过程。 教学难点 阐明种子各部分结构与幼苗各部分的发育对应关系。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分组进行培育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萌发的实验装置。(菜豆和玉米种子数粒,玻璃杯或塑料瓶数个,其他废弃装置,清水等)每小组分工合作,隔两天种下菜豆和玉米种子数粒,细心培育。 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萌发过程挂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俗话说“清明前后,种瓜种豆”,王亮想种一些丝瓜,该如何挑选种子?播种时要注意哪些外界因素呢?你能帮他出谋划策吗? 二、合作探究 1.课前安排小组完成活动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 2.课上各小组展示装置及活动卡内容。 3.教师问(1)1、2、3号瓶分别代表种子萌发时的什么外界条件?(2)你的实验装置中有几组对照实验?变量是什么?(3)光照是不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呢?该如何设计实验呢? 4.引导学生观察外界条件(水分、空气、温度)都适宜的一组,发现并不是所有的种子都能萌发。(教师提问要根据各小组的展示即时提问。其中第三问是在没有小组设计这个因素的情况下提出) 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外界条件都适宜了,还不能萌发? 引出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 教师出示自己制作的装置(外界条件都适宜的一组内有煮熟的种子和胚被虫子吃掉的种

《第二节种子萌发的条件》教案

第二节种子萌发的条件》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简述种子萌发时内在和外界条件,知道植物种子萌发的过程,并能指出种子结构与幼苗各结构的对应关系。 (二)能力目标 1、提高自主设计实验,探究问题的能力。培养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 2、通过观察实验和分析实验现象,分析种子萌发的原因,继续培养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 (三)情感目标 1、通过自己设计完成探究实验,提高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2、通过分析种子萌发的条件,初步树立内、外因辩证统一的观点。 二、重点难点 重点:种子萌发的内、外界条件。难点:各种外界条件影响种子萌发的途径。 三、教学媒体 种子萌发条件的动画,视频资料。 四、课时建议 1 课时 五、教学课程设计 (一)导入 1、由“身边事”小丽非常喜欢凤仙花,种了几粒凤仙花的种子在花盆里,可是过了半个月还没有发芽。大家想想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种子萌发需要一定条件的。 2、种子中含有哪些物质? 3、农民伯伯会选择什么样的种子种在什么样的土里? (二)讲授新课 1、实验 1)组织学生汇报课前的实验设计及结果分析。 (2)分析学生的实验,指出其中不科学或不准确的内容。 (3)引导学生分析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有哪些,并设计对比实验。

(4)组织学生观察教师提前完成的实验结果,并对其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5)总结:根据对实验的结果分析,得出结论: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是:适宜的温度、 充足的空气和水分。除此之外,有些植物的种子萌发时还受到一些其他的因素的影响,如:光照条件、酸碱性等。 2、种子萌发的过程放映种子萌发的视频录像和幻灯片,组织学生观看。教师结合种子萌发的实物进行总结。 (1)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发育完全,完好无损,以通过休眠阶段,在种子的寿限之内。 (2)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适量的水、充足的氧气和适宜的温度。 (3)外界因素的影响途径: 水分T使种皮变软,影响营养物质分解吸收。 氧气T进行呼吸作用的物质,分解有机物放出能量。 温度T是种子正常吸水,旺盛呼吸,顺利进行营养物质转化的条件。 (4)水分、空气和温度三个因素是相互联系、互相制约、缺一不可的。种子萌发时,首先是吸水。种皮被水浸软,胚和胚乳的原生质的物理状态发生变化,在适宜的温度下细胞内的各种酶活化,细胞的呼吸作用很强,种子内的养料在酶的催化作用下分解转化成能被细胞吸收的物质,输送到胚根、胚轴、胚芽的各个部分。 水在种子萌发过程中起的作用主要作用为:种子浸水后使种皮膨胀、软化,可以使更多的氧透过种皮进入种子内部,加强细胞呼吸和新陈代谢作用的进行,同时二氧化碳透过种皮排出。种子内储藏的有机养料在干燥的状态下无法被细胞吸收,细胞里的酶也无法发挥作用,只有在细胞吸水后各种酶才开始活动。 酶的生理功能的正常发挥是需要一定温度的。一般来说,在有限范围的温度升高可以加速酶的活动,提高催化效率;如果温度降低则相反。但是过高的温度会破坏酶的结构。种子萌发的活动需要能量,而能量的来源只能是通过呼吸作用。种子萌发时没有足够的氧气,呼吸作用就不能正常进行,胚细胞就不能得到足够的能量。这样种子不能萌发。 提问: 大家回过头来分析一下,小丽应该怎样才能得到凤仙花的幼苗?引导学生思考,尽量得

八年级生物上册 4_1_4 种子的萌发(第2课时)学案(无答案)(新版)济南版

第四节种子的萌发导学案(第2课时) 一、学习目标: 1.说出种子萌发的过程。 2.指出种子结构与幼苗各部位的发育对应关系。 二、重点难点 重点:种子萌发的过程 难点:种子结构与幼苗各部位的发育对应关系。 三、学具准备 1、学生准备 2、教师准备 四、自主预习: 自主解惑(独学) 1、种子萌发时:吸水膨胀,使种皮变软(水怎样进入种子内部的?),____________加强,贮存在子叶或胚乳内的营养物质逐步分解,转化成可被细胞吸收利用的物质,输送到胚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合作交流(对学) 2、种子在萌发初期,_________生长最快,突破______向地生长,发育成_______;随后胚轴__________,_________突破种皮____________生长,发育成茎和叶,通过这个过程,种子的____________就发育成了幼苗。 合作交流(群学) 3、幼苗在长出第一片绿叶之前,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依靠_______________提供营养,所以播种时需要选择籽粒________、完好无损的种子,才能保证种子的正常萌发和萌发后幼苗的茁壮成长。 预习诊断: 测一测,本节知识你掌握了吗? 1、水稻种子萌发时消耗的营养物质来自于 A 、水分 B 、空气 C 、种子本身贮藏的营养物质 D 、肥料 2、水稻种子萌发时,把胚乳中的营养物质输送给胚的结构是 A 、胚根 B 、子叶 C 、胚芽 D 、胚轴 3、你知道菜豆种子是怎样萌发的吗?仔细观察右图你会发现,种子萌 发时,最先突破种皮的是( )

A.子叶 B.胚根 C.胚芽 D.胚轴 4.在适宜的条件下,下列种子能够萌发的是() A.去掉胚乳的玉米种子 B.虫蛀空了的水稻 C.切去胚的小麦种子 D.籽粒饱满的菜豆种子 5.玉米种子在萌发出幼苗后变得空瘪的原因是胚乳里的营养物质() A.被土壤微生物分解掉 B.胚根吸收掉 C.胚吸收发育成幼苗 D.土壤动物吃掉 五、情境导入 六、预习反馈展示交流请各小组踊跃展示你的预习成果! 知识点一、种子萌发的过程Array问题1:种子萌发中,通常先形成根,这样有何意义? 问题2:萌发过程中,种子的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问题3:在菜豆萌发的过程中,子叶发生什么变化? 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问题4:萌发中,胚有什么变化? 问题5:菜豆种子与玉米种子萌发过程有何异同? 归纳:种子萌发时各部分的变化: 吸水:种子萌发时,首先_____膨胀,_____变软,细胞_________ 逐渐增强 转运:子叶或胚乳内的营养物质被逐渐转化为可以被细胞吸收 利用的物质,输送到_____、_____、_____ 胚根发育:胚根突破种皮,发育成___ 胚轴、胚芽发育:胚轴_____,胚芽发育成_______

种子的萌发教案

《种子的萌发》教案 江忠兴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阐明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 2.阐明种子萌发的过程。 3.用实验法完成“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探究。 4.尝试用抽样检测的方法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结合生活经验和实验观察来探究种子萌发的过程,学会实验设计的基本方法,懂得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2.运用对照实验法设计并完成“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探究,学会控制条件,检验不同的环境条件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3.学会抽样检测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同学间的合作精神和协作情感。 2.通过参与种植、管理植物的活动,培养爱护植物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 1.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 2.运用实验法完成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探究。 3.抽样检测法测定发芽率的方法及原理。

三.教学难点 1.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的结论的得出。 2.种子萌发环境条件的探究实验中,设置对照实验的训练及现象分析。 四.教学方法 实验法、归纳法、分析法。 五.教具准备 1.教师准备: (1)种子结构及种子萌发过程的CAI课件。 (2)培养皿、滤纸等,分发给各小组。 2.学生准备: (1)生物课外小组的同学做好测定种子发芽率的演示实验。 (2)可自己再收集一部分种子。 (3)玻璃瓶、罐头瓶或烧杯。 六.课时安排 2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教师:“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是我们在很小的时候就能倒背如流的诗句。那它的意思是什么呢?

学生解释:这是一首描写草的生命活动的诗句,是草生命周期的生动写照。 教师:非常正确,这不但是草生命周期的生动写照,也是被子植物生命周期的生动写照,被子植物的一生都要经历生长、发育、繁殖、衰老和死亡的过程。我们这一章就来详细地认识一下被子植物的一生。 [讲授新课] 教师:当我们步入茂密的大森林,抬头仰望那参天的大树时,都不禁会感叹生命的伟大。但是不要忘记,对于被子植物来说,生命的起源要从种子的萌发开始。 一提到种子,我们就不由自主地会想到在春暖花开的春天,农民要播撒种子。俗话说的好“一年之计在于春”“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那么,农民为什么要在春天播种呢?这还得从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说起。下面,我们就来试着探究一下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教师:我们生物课外小组的同学在生物园中种植过菜豆,请问谁能把种植菜豆种子的过程描述一下? 学生:将种子放于疏松的土壤中,置于温暖处,每天浇点水,…… 教师:在这一过程中,种子萌发可能需要哪些外界条件?请同学们读课本91页的资料,并结合我们种植菜豆时的经验,做出假设。 学生:种子萌发所需外界条件可能有:水分、土壤、阳光、温度、空气、肥料等。 教师:哪些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呢? 学生:种子本身有贮存养料的结构,种子的萌发不需要肥料。 学生:水、阳光、空气、土壤、适宜的温度可能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 学生:我不同意上述看法,我认为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是充足的水和空气以及适宜的温度。 …… 教师:那么到底我们的假设哪一种情况正确呢?这就需要我们…… 学生:这就需要我们设计实验来检验假设。

2020年七年级生物上册 3.2.1种子的萌发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一节种子的萌发 【学习目标】 1、描述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 2、描述种子萌发的过程 3、学会运用实验的方法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运用抽样检测的方法测定种子的发芽率。【自主学习】 知识点一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1、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1)提出问题:? (2)作出假设:假设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 (3)制定、实施计划: (4)实验现象:1号种子;2号种子;3号种子;4号种子。(5)结论:种子的萌发需要、和。 知识点二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 胚是完整的、的,种子成熟且不在期。 知识点三种子萌发的过程

知识点四 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1、抽样检测:从检测对象中抽取 作为样本进行检测,以样本的检测结果来反映 的方法。 2、抽样的方法 :样本 要合适;要做到 ,不能凭主观想法挑选样本; 检测的方法要科学等。 2、 种子的发芽率= ×100% 【课内探究】 1、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种子是否需要光照呢?如果让你设计实验方案光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应该如何设计实验方案? 2、下图表示对四粒种子分别进行处理后的情况,阴影部分表示切除,哪些种子能够萌发?哪些种子不能够萌发?说出你的理由。 3、将颗粒完整饱满的种子分成甲、乙两组,在25℃左右分别播种,甲组种在肥沃的土壤中,乙组种子贫瘠的土壤中 哪组先发芽? 数 供检测的种子数

【效果评价】 1、张大妈播下花生种子后,连续几天降雨导致水浸田,造成出芽率低,原因主要是() A.温度较低 B.缺少阳光 C.缺少空气 D.缺少肥料 2、为探究温度对绿豆发芽的影响,小明同学设计了一组对照实验,在甲和乙两个相同花盆中种了品种和数量相同的绿豆,并对光、温度和水加以控制,如表中①、②两处分别是() 花盆阳光温度水 甲向阳处30℃充足 乙①20℃② A、向阳处、不充足 B、暗室、不充足 B、 C、向阳处、充足 D、暗室、不充足 3、在适宜的条件下,下列种子能够萌发成幼苗的是() A.去掉胚乳的玉米种子 B.被虫蛀空的水稻种子 C.胚被破坏的小麦种子 D.种皮破损的菜豆种子 4、花生种子萌发时最先突破种皮的是 ( ) A.胚根 B.胚芽 C.子叶 D.胚轴 5、测定种子的发芽率时,有四位同学分别发表了各自的意见,你认为正确的是() A.为了避免浪费,用三五粒种子测一下就行了 B.测发芽率时应当尽量挑个大的种子 C.测发芽率时应当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 D.不可能对检测对象逐一检测,应采用抽样检测的方法

《第一节 种子的萌发 第1课时》公开课教学设计【初中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第一节种子的萌发教学设计(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描述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2.运用实验法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 1.描述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2.运用实验法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难点: 1.描述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2.在“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探究活动中,对照实验的设计及实验现象的分析。 三、教学准备 教师: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相关视频、图片等,PPT。 学生:课前预习。 四、相关资源 《【情境素材】被子植物的一生》视频资源、《【教学实验】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视频资源、《【教学实验】发豆芽》视频资源。 五、教学过程 【课堂引入】 播放视频《【情境素材】被子植物的一生》,先从整体上概述了《被子植物的一生》一章的主要内容,提出问题:被子植物的一生,要经历种子的萌发,植株的生长、发育、繁殖、衰老和死亡,每个阶段是怎样进行的?有着哪些特点?引入本章的学习。 《被子植物的一生》 (以上图片为素材库中《【情境素材】被子植物的一生》视频截图)

清明时节,我国很多地方的农民忙着春耕播种,正如谚语所说:清明前后,种瓜点豆。种瓜点豆为什么要在清明前后进行呢?请说说其中的科学道理。 讲解:这是一句农谚,是指种瓜种豆的时间是在清明节前后。清明节前后,气温回升,降水逐渐增多,适于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生长。 被子植物中有许多种类是作物。“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大多数作物的播种季节。为什么种子在春天播下去容易长出幼苗?如果你生活在农村,请你问问长辈,当地有哪些农作物,一般播种哪些种子,播种前后都需要做哪些工作。 本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种子萌发需要哪些环境条件。 【新知讲解】 (一)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提出问题:在什么样的环境条件下种子才能萌发呢? 作出假设: 假设一般是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作出的,有时还需要查阅资料。下面的资料会给你一些启示。 许多作物是在春天播种的,天寒地冻不适于播种。 在播种前往往要在地里浇一些水,使土壤潮湿,如果刚下过一场小雨,不用浇水就可以播种了;但是过于潮湿又容易使种子霉烂。 播种前往往要松土,使土壤中有充足的空气。 请你根据以上资料,作出假设:种子的萌发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制订计划: 怎样通过实验来检验上述假设呢?根据下面提供的探究方案及视频,制订自己的探究计划。 1.准备某种植物的种子(如绿豆、大豆、芥菜子等)40粒,四个能够盖紧的罐头瓶,一个小勺,八张餐巾纸或卫生纸,四张标签纸和胶水(或直接用黏性标签)。

《种子的萌发》导学案

课题: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 第一节种子的萌发(第21课时) 班级:组名:姓名:批阅情况:。【抽测反馈】 1、种子的主要部分是,胚由、、、四部分构成。种子中的营养物质主要储存在或中。 2、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以外,其他条件的实验,叫做。 3、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学习目标】 1、阐明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自身条件以及种子萌发的过程 2、学会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重点难点】 学会设计实验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自主学习】 1、被子植物的一生要经历,植株的生长、、、和的过程。 2、(1)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适宜的、一定的和充足的。(2)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有完整且活的,且子粒饱满,度过期。 3、种子萌发的过程:当种子萌发时,首先要吸收。同时或中的营养物质转运给、、胚轴。随后,胚根突破种皮,形成;胚轴伸长;胚芽发育成和。 4、不能对检测对象逐一检测时可采用,即从监测对象中抽取少量个体作为样本进行检测。 5、测定种子的发芽率中,发芽率=

【展示提升】 1、阅读教材P89-91,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1)提出问题:在什么样的环境条件下种子才能萌发呢? (2)作出假设:种子的萌发需要 (3)制定计划 编号1号瓶2号瓶3号瓶4号瓶 水量不洒水洒少量清水, 使餐巾浸润 洒少量清水, 使餐巾浸润 倒入较多清水,直至 水即将从瓶口流出 为止 种子数量撒10粒种子, 然后拧紧瓶盖 撒10粒种子, 然后拧紧瓶盖 撒10粒种子, 然后拧紧瓶盖 撒10粒种子,然后 拧紧瓶盖 环境温度室温室温低温室温 请在表格中该瓶具有哪项条件就打“√”,不具备的条件则打“×”。 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1号瓶 2号瓶 3号瓶 4号瓶 (4)实施计划 编号1号瓶2号瓶3号瓶4号瓶结果不萌发萌发不萌发不萌发原因 (5)得出结论:种子的萌发需要 (6)讨论: ①2号瓶所提供的条件与其他三只瓶依次对比你会发现: 号与号对照,不同的变量是,其他条件相同。 号与号对照,不同的变量是,其他条件相同。 号与号对照,不同的变量是,其他条件相同。 所以我们可以这样说:本实验属于实验,对照组是,设计了组

第四单元第一章第四节种子的萌发

课 题种子的萌发年级八 总计第 课时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①通过探究活动,说出影响种子萌发的外界环境条件。 ②阐明种子萌发的过程,并能指出种子结构与幼苗各部分的发育对应关系能力目标: ①通过探究活动、演示试验,分析种子萌发的原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描述果实和种子形成过程中子房的各个部分结构发育的结果。 教学重难点1.种子萌发的条件。 2.种子萌发的过程,及种子结构与幼苗各部分的发育对应关系。 突破措 施 探究式教学方法教学准 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方法和手段、改进建 议) 一、问题导学,自主学习 学点一:种子萌发的条件(兴趣小组同学分组演示探究实验的设计思路、探究方法、得出的结论,共同分析实验结果;结合教材p17—p18 然后完成以下问题,) 1、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有哪些? 2、在外界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大米种下去能萌发吗?煮熟的种子种下去能萌发吗?为什 么?

3、你能说出种子萌发的内部条件吗? 4、有些种子虽然胚是完整的并且是活的,外界条件也适宜但是它们成熟后不能立即萌发你 知道为什么吗? 学点二:种子萌发的过程(学生观察演示实验并且自学教材p19—p20,然后完成下列问题) 1、种子萌发的过程大致分哪几个阶段? 2、你能说出幼苗的各部分(根、连结根与茎的部位、茎、叶)是由胚的哪一部分发育来的吗? 3、胚各部分的发育顺序是怎样的? 4、比较菜豆和玉米种子萌发过程的异同?(结合图4.1-19、4.1-20) 二、质难问疑,合作探究(解决自学中存在的疑难问题) 通过以上学习你有哪些问题不明白,寻求同学帮助。(先同桌讨论→再小组合作→全班合作) ⑴你认为比较困难的问题是: ⑵通过小组学习,你们仍然有疑惑的问题或新发现的问题是: 三、精讲点拨(解决全班学生都不会的问题) 如:种子在萌发过程中的物质变化:贮藏在种子内的营养物质转化为溶于水的小分子物质供种子萌发利用;如淀粉变成了糖可让学生咀嚼萌发和未萌发的小麦种子,从中发现萌发的小麦种子有甜味,没有萌发的小麦种子没有甜味来感受萌发种子中的物质变化。从而使学生明白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是种子发生内部变化必需的。 四、拓展升华,知识延伸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是怎样理解“胚是种子的主要结构是新植物的幼体”? 五、达标自测,智能提高在萌发过程中的物质变化:贮藏在种子内种子的营养物质转化为溶于水的小分子物质供种子萌发利用;如淀粉变成了糖可让学生咀嚼萌发和未萌发的小麦种子,从中发现萌发的小麦种子有甜味,没有萌发的小麦种子没有甜味来感受萌发种子中的物质变化。从而使

《种子的萌发》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与反思 进入中学以后,学习的内容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由直观的、感性的、零碎的知识点变成了更为完整、系统的知识体系。对于生物学科而言,有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特点,它有生活经验作为基础,更有利于了学生的接受。通过“生活经验”推测种子萌发的条件,在原有知识引领的前提下让学生自主思考,既达到了激发兴趣的目的,又增加了学生求知的热情。“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让学生将知识反映于实际,通过实验观察的现象,到选择其一条件深入探究,让学生更系统的掌握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针对重点的解决,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探究实验的思路,逐一分解影响的条件进行验证。通过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进一步认识和表述、归纳总结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教师在此基础上加以点拨,引导学生建立运用探究实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面对难点的突破,则在前期所有条件共同作用下产生结果的基础上,通过“滥竽充数”这一典故的启示,启发学生思考,“是否这些条件都同时发挥了作用”,继而引导学生逐一对影响条件加以验证,再利用导学案引导学生在设立对照组时注意保证变量的单一。教师仅仅起到点拨的作用,设计必要的铺垫,鼓励学生大胆探究,在这样的氛围中可以更好的发挥其主体地位,达到能力上提升的目的。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设计完整的探究实验方案并操作;探索种子萌发需要的环境条件 难点:如何将多个变量逐一分开分别设计对照组和实验组;通过探究实验最终得岀结论。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学生:集体合唱 一、音乐《赋得古原草送别》 教师:一曲优美的歌曲,拉开了我们这节课的 序幕。这首动听歌曲的歌词是不是很熟悉? 教师:对,这正是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学生:《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人在描写送别友人之情的同时,还为我们生 动描述了植物顽强的生命周期。“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看似简单的一句话,却包含了植 物从生到死不平凡的一生。 二、播放动画 教师:一个简单的动画,让我们如身临其境般 感受了植物艰辛的一生。那谁可以总结下,植学生:种子的萌发、植株的生长、物这一生都要经历哪些重要阶段。 发育和繁殖、衰老和死亡 教师:虽然历程艰辛,但是它们从未放弃过最 初的梦想。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被子植物的 一生,从第一个阶段,种子的萌发开始认识它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感受植物艰辛的一生,触动学生心灵,在知识传递的同时,加深对学生的情感引领。以动画,让学生归纳岀植物的一生历程。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种子的萌发》 教科版

《种子的萌发》教学设计 安顺经济技术开发区风雷学校陈晓莉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植物的种子能够孕育生命,条件适宜时种子就会萌发,新的生命就会开始生长。 2.植物种子最重要的部分是胚,胚是有生命的。 3.种子的各个部分在种子的萌发过程中起着不同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1.进行对比实验并做记录。 2.运用感官和工具研究种子的内部结构。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探究种子奥妙的兴趣,养成认真细致、坚持观察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观察蚕豆种子的构造与各部分的作用。 【教学难点】认识子叶在蚕豆发芽过程中的作用。 【教学准备】 演示:课件 分组:培养皿、镊子、小刀、放大镜、浸泡2天的蚕豆、黄豆的种子、不同发芽阶段的蚕豆种子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复习:植物妈妈利用哪几种方法将种子散播到了远处? 讨论:种子在怎样的环境下可以萌发呢? 板书课题:种子的萌发 二、探究过程 1.激趣引入 上课了,我先展示一张有花生、玉米等种子的图片,然后问学生:“看了这张图片,你想知道什么?”有的说想知道种子是怎样长成植物的,有的说想知道种子是怎么得来的,还有的说想知道种子为什么会长成植物……学生回答了很多,我接着鼓励学生:同学们想知道的问题可真多,但我们这节课不可能一一来研究那么多的问题,相信大家在今后的学习中都能解决,今天这节课我们先来研究种子是怎样慢慢发芽的,然后板书课题。 这样引题主要是激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使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去,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动脑思考,提出问题的能力。 2.观察种子 我给学生提示观察方法,提出明确的观察目标:“请同学们认真仔细的观察这两种不同种子的图片,看一看,想一想他们都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学生观察后发现种子的颜色、大小、形状不一样。又让学生观察浸泡过的种子和干种子的图片,经过对比学生能很快的发现浸泡的种子变大了。这时我问:种子为什么会变大呢?学生们回答说因为种子喝了水。我趁热打铁:对,种

幼儿园小班音乐活动种子发芽教案及反思

幼儿园小班音乐活动《种子发芽》教案 及反思 【活动目标】 1、听音乐,感知种子发芽的生长过程。 2、学习音乐的变化学习用动作来表现种子发芽的过程。 【活动准备】 1、种子发芽的图片。 2、磁带及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谈话,了解生活经验,引出主题。 1、教师引导 教师提问:你知道种子是什么样的吗?请你动作把它表现出啦。 教师提问:你知道小树是怎么生长的吗?你怎样用动作来表现小树生长。 我们用身体来表现种子发芽生长的过程。

二、出示图式,幼儿观察。 1、春天到了,许多树长出了绿色的叶子,真漂亮。那种子发芽和你们说的一样吗? 2、师:种子发芽是怎样长成一棵小树的? 三、倾听、欣赏音乐。 1、教师播放音乐,提问,幼儿倾听表达:听了这段音乐,你们听到前后有不一样的地方吗?猜猜“哪一段是种子生长?哪一段是种子破土而出?” 2、幼儿第二次完整欣赏、感受音乐。 3、分段欣赏、理解音乐形象并创编种子的生长过程。 请幼儿做小种子,来表现种子的生长过程。 请幼儿想象各种不同的种子,并提醒幼儿调整幼儿自己的动作幅度。 再次引导幼儿小树生长、摇动的动作表现。 教师与幼儿一起来讨论不同的种子生长的过程。 师幼共同表演。 【活动反思】 先通过幼儿用肢体动作表示种子是什么样子的,从而了

解幼儿原先对种子概念的意识。再通过再次提问小树的生长,为幼儿后面了解小树的生长做个铺垫。 通过图片的展示,让幼儿又原先头脑中的图样变为直观式的图样,原先知道的幼儿再次重现表象,不知道的幼儿重新习得表象,接着通过幼儿引导观察种子发芽是怎样的一个连贯性过程。从视觉上加深印象。为下文听音乐做动作铺垫。 音乐环节,先听音乐,欣赏、熟悉音乐的优美、动听。让幼儿通过感知辨别音乐的不同,请幼儿表现听到不同音乐时自己想做的动作是什么,想象一下发芽可以用怎样的动作表示,大多数的幼儿都做了类似的动作,直接往上,个别幼儿的创造力还是比较丰富的,愿意多变化的表演。教师在这里可以多些动作让幼儿参考,在用言语提示,激发幼儿表现的兴趣,让幼儿有自己的想法进行表演。最后让幼儿表演的动作与音乐相结合,听着前半段和后半段的不同尝试自己做动作。在此环节,教师还是要事先与幼儿做几遍,让幼儿模仿后才可以做得更好,之前熟悉的音乐幼儿也会辨析的清楚,只有个别幼儿听音乐的步骤需要平时多加强。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三单元第二章第一节种子的萌发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一节种子的萌发》学案 【学习目标】 1. 描述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 2. 描述种子萌发的过程。 3. 运用实验的方法探究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运用抽样检测的方法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重点难点】 重点: 1.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 2. 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 难点: 在“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探究活动中,对照实验的设计及实验现象的分析【新知探究】 探究任务一: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 自主探究: 1.种子萌发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环境条件: 自身条件: 2.怎样探究种子萌发需要哪些环境条件? (1)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时提出了什么问题? (2)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时作出了什么假设? (3)在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时设计了什么探究方案? 合作交流: 某校生物兴趣小组为了探究光照对菜豆种子萌发的影响,设计了如下表所示的实验,请根 1.此实验能否探究光照对菜豆种子的萌发的影响?为什么? 2.在这个实验设计中,应该修改的内容是什么? 3.若要将种子邮寄给远方的朋友,种子袋应该采取何种措施才能防止其萌发? 探究任务二:种子萌发的过程 自主探究: 1.种子萌发的过程是怎样的?

2.什么是种子的发芽率?如何测定? 合作交流: 下列关于抽样检测某袋种子的发芽率的做法,你认同的是 A. 选用三五粒种子即可 B. 尽量挑选个大的种子 C. 随机抽取少量种子作样本,设置重复组,取平均值作测定结果 D. 整袋种子都用上 附:参考答案 探究任务一: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 自主探究: 1.种子萌发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自身条件:胚是完整的,并且是活的,不处于休眠期 环境条件: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一定的水分 2.怎样探究种子萌发需要哪些环境条件? (1)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时提出了什么问题? 种子在什么样的环境条件下才能萌发? (2)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时作出了什么假设? 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 合作交流: 1.此实验不能否探究光照对菜豆种子的萌发的影响。实验中有两个变量,变量不唯一。 2.在这个实验设计中,应该修改的内容是水分都改为适量。 3.若要将种子邮寄给远方的朋友,种子袋应该采取低温、晒干、隔绝空气等措施 探究任务二:种子萌发的过程 自主探究: 1.种子萌发的过程是怎样的? 种子在萌发时,首先吸收水分。同时子叶或胚乳中的营养物质逐渐转运给胚根、胚芽、胚轴。随后,胚根发育,突破种皮形成根;胚轴伸长;胚芽发育成芽,芽进一步发育成茎和叶。 2.什么是种子的发芽率?如何测定? 萌发的种子数占供检测种子数的百分率,就叫种子的发芽率。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种子,在适宜的条件下进行播种,经一定时间后,计算萌发的种子数占播种的总种子数的百分率。合作交流: C

第一节 植物种子的萌发习题

《第一节植物种子的萌发》习题 一、选择题 1、为了探究光照对绿豆发芽的影响,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在两个同样的花盆中种植绿豆,并对阳光、温度、水加以控制(如下表所示)。下列对他实验设计所提意见中,正确的是() 、两个花盆都应放在向阳处A 、两个花盆都应放在暗室中B C、两个花盆都应保证充足的水分、两个花盆的温度都应维持在0 ℃D) 2、下列最适合种子萌发的环境是( A、潮湿松软的土壤、干旱疏松的土壤B 、冰冻的土壤C 、潮湿板结的土壤D制定了如下表所示的3、某中学生物兴趣小组,为了探究大豆种子萌发是否需要某种环境条件, 探究计划。 分析上表可知,该兴趣小组准备探究的问题是种子的萌发是否需要() A、光照 B、适量的水分 D、充足的空气C、适宜的温度 4、以下影响种子萌发的因素,不属于环境条件的是() A、贮藏多年的良种 B、用地膜覆盖的苗圃 、春播遇到倒春寒天气C. D、播种后被洪水淹没的菜地 5、小娟同学为了探究种子萌发需要水分和氧气,用三粒菜豆种子A、B、C为主要材料,设计了如右图所示的实验。该实验中存在的问题是() A、A和B可形成对照

可形成对照和CB、B 、清水中缺乏营养C 、种子太少具偶然性D万根蕴含植物种子的透明亚克力杆组成的巨型6,英国馆最大的亮点是由6、在上海世博园内并将数万颗种子呈现在参观者面的内部,”,日光将透过亚克力杆照亮“种子殿堂“种子殿堂”) 前。这些有生命力的种子保存在亚克力杆中不萌发,被控制的种子萌发条件是( B、温度、光A、空气、水 、温度、水D、空气、光C一定不会萌发,阴影部位),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7、下列四粒玉米种子的不同部位受到了损伤() 的是 ( ) (、早春播种后,用塑料薄膜覆盖地面,其主要好处是8 、防止病虫害A B、保持适宜的温度C、保持空气的流通D、保持充足的水分种子被害虫咬去了一种子被害虫咬坏了胚,B,但是,A9、有两粒玉米种子已经度过了休眠期) 这两粒种子的萌发情况是(小部分胚乳。在外界条件适宜的情况下, 两粒种子都会萌发、BA、A ,B种子不会萌发B、A种子会萌发两粒种子都不会萌发A、B、C ,A种子不会萌发BD、种子会萌发) 种子变空瘪的原因是、玉米种子萌发成幼苗后10,( 、被胚芽吸收掉A. B、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掉 C、被胚吸收发育成幼苗 D、被土壤中的其他生物吸收了 11、下表是某同学用大豆种子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实验情况,请判断其探究的环境条件是() 、光照C、温度D、空气A、水分B 二、非选择题 12、下图是菜豆种子的结构和萌发过程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植物种子的萌发教案

第3单元第5章绿色植物的一生 第一节植物种子的萌发 一、教学目标: 知识性目标: 1、描述种子的结构。 2、描述植物种子萌发的过程。 技能目标: 分析植物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 情感目标: 体验一种常见植物的栽培过程。 二、教学重点: 重点:1、描述种子的结构。 2、探究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 难点:1、探究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的活动。 2、描述种子萌发的过程。 三、教学准备: 1、准备浸软的大豆(或蚕豆)种子和玉米种子。 2、FLASH:(1)植物种子的结构;(2)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生长。 3、视频文件: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生长(3段)。 四、教学过程:

五、板书设计: 第3单元第1章绿色植物的一生 第一节植物种子的萌发 一、种子的结构 1. 大豆种子有哪些结构? 2. 哪些结构与种子的萌发有关? 3. 种子的重要部分是什么?

二、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 三、种子的生长发育 六、课堂练习: 一、填空题 1.生物圈中各种绿色植物,大多是由__________________萌发形成的。 2.一粒种子主要由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组成。 3.胚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组成,是新植物体的__________________,在种子萌发过程中,胚根发育成__________________,胚轴发育成__________________,胚芽发育成__________________。 4.种子萌发的结构基础是具有____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______的胚。5.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等。 二、选择题 1.将大米或高梁米播到地里,长不出幼苗的原因是() A.胚已被破坏B.除掉了种皮 C.胚乳被损坏D.除去了谷壳 2.大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营养物质分别贮藏在() ①胚②子叶③种皮④胚乳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三、简答题 1.完全放入水中的种子会萌发吗?为什么? 2.为什么播种在盐碱地里的种子不发芽?煮熟的种子能萌发吗?为什么?

种子的萌发学案

《种子的萌发》学案(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阐明种子萌发的环境(外界)条件和自身条件。 2、运用实验法完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探究,学习设置对照实验和控制变量。 3、能将本节课学习的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当中。 学习过程: 种皮 回忆种子的结构: ,有些种子(例如玉米)还具有,它和子叶的作用是贮存。 回忆探究的基本过程: 提出问题: 一、探究任务一:种子萌发的环境(外界)条件: 自主探究,我能行 1、在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外界)条件实验中,分别对1、 2、 3、4号瓶子进行了处理,从中我们可以得出: 1号瓶的实验条件是:没有水,但是有空气,有适宜的温度。 2号瓶的实验条件是:。 3号瓶的实验条件是:。 4号瓶的实验条件是:。2、从以上实验处理我们发现,只有号瓶中的条件是和我们所作出的假设条件是一致的,它在该实验中起到作用。 3、我们分别把2号和1号,2号和3号,2号和4号作为一组,那么: a组、2号和1号:变量是,并且只有一个变量,构成一组,探究的是种子的萌发需要一定的水分; b组、2号和3号:变量是,并且只有一个变量,构成一组,探究的是种子的萌发需要; c组、2号和4号:变量是,并且只有一个变量,构成一组,探究的是种子的萌发需要; 4、从探究实验我们可以得出种子的萌发所需要的环境(外界)条件

是。 合作交流,共同进步 种子的萌发和光照有没有关系呢?请各小组讨论完成《同步学习》P69合作交流题,并用小黑板展示你的成果。 二、探究任务二: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 自主探究,我能行 1、种子在具备适合萌发的外界条件以后,是不是所有的种子都能够萌发呢?比如说干瘪的种子或被昆虫叮咬坏的种子,再比如煮熟的种子或者是正处于休眠期的种子,它们都能萌发吗?请参照课本P92回答。 2、种子萌发除了必须的环境(外界)条件外,还要确保胚是的、的,而且要度过。 合作交流,共同进步 假设爸爸妈妈让你去种子站帮忙购买一袋玉米种子,你应当怎么选购? 三、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学习你得到了哪些知识? 四、强化训练,巩固提升: 完成《同步学习》P70即时巩固部分。

《植物种子的萌发》教案1

第一节植物种子的萌发 【教学目标】 1.观察种子和结构并描述。(重点) 2.探究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和活动。(难点) 3.描述种子萌发过程。 【课前准备】 1.学生准备 (1)预习本课内容。 (2)准备放大镜、小刀等用具。 2.教师准备 (1)准备浸软的大豆种子和玉米种子。 (2)准备大豆种子及玉米种子结构挂图。 (3)种子萌发过程的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种子属于植物的生殖器官。绿色开花植物一般都是由种子萌发、发育来的。那么,一粒小小的种子萌发后为什么能发育成一株新的植物体?种子是怎样萌发的?种子萌发时需要什么条件?这些都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内容。 二、探究过程 (一)种子的结构 分发给每个学生浸软的种子(一粒大豆、一粒玉米)。 (1)观察种子的外部形态。 (2)解剖大豆种子和玉米种子,观察种子的内部结构,结合挂图比较大豆和玉米种子的各部分结构。 教师:指导学生学会观察的方法即先观察外部形态,再观察内部结构;指导学生解剖种子。对于大豆应剥去种皮后,从种脐相对的一侧轻轻分开两个豆瓣,再进行观察,对于玉米种子应在种子中央纵剖,仔细观察内部的结构。 组织讨论,通过问题提示,激励学生动脑思考,踊跃回答。 问题:1.大豆种子与玉米种子包括哪些结构?

2.大豆种子与玉米种子在结构上有何区别? 3.哪些结构与种子的萌发有关? 4.种子的重要部分是什么? (二)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 (1)学生结合实际提出“影响大豆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有哪些?” (2)学生4人一组通过交流讨论提出种子萌发需要水、空气和适宜的温度的假设。 (3)每组选择其中一个或多个条件进行探究实验。 (4)分发给每组2~4粒优良大豆种子。 (5)各组自己准备材料用具,如培养皿、吸水纸、标签、清水等。 (6)填观察记录表,如下表: 教师:做实验前,指导学生将种子分成两等份,设置对照实验,实验过程中,指导学生每天定时观察、记录,每天把实验现象及时反馈给教师。 (三)种子萌发的过程 学生:看关于种子萌发过程的多媒体课件,观察种子的各部分结构的发育状况,回答问题: (1)种子的哪一部分结构先发育? (2)胚根、胚轴、胚芽各发育成了新植株的哪一部分? (3)子叶发生了什么变化? 教师:通过回答以上问题,学生对种子的各部分结构的功能有了更深的了解,从种子萌发过程的动画中,学生对种子萌发的过程有了形象、直观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教师补充、总结种子萌发的过程。 三、课堂小结

第四节种子的萌发练习题2

第四节种子的萌发 1.早春播种,常用“地膜覆盖”的方法促进早出苗,其主要目的是() A.种子萌发需要避光B.增加二氧化碳以抑制呼吸C.保温、保湿有利于种子萌发D.防止鸟类取食种子2.下列种子能萌发的是() A.干燥的种子B.被昆虫咬坏胚的种子C.干瘪的种子D.满足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的种子 3.花生是重要的油料作物。如图为花生种子在土壤中萌发的4个阶段。下列叙述,正 确的是() A.第1阶段吸收土壤中有机物B.第2阶段胚根最先突破种皮 C.第3阶段开始进行呼吸作用D.4个阶段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4.将甲、乙两组种子分别种在肥沃和贫瘠的土壤中,温度适宜、浇水后其发芽情况是 ( )。 A.同时发芽B.甲组先发芽C.乙组先发芽D.都不发芽 5.种子在实验和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A.春耕播种时,应该挑选粒大饱满且度过休眠期的种子 B.观察菜豆种子的结构时,应该用显微镜直接观察胚芽 C.保存种子时适当降低温度、保持环境干燥,增加氧气含量 D.燃烧的蜡烛伸入装有萌发种子的密闭容器中熄灭,原因是容器内二氧化碳增多 6.如图为菜豆种子结构和种子萌发后的幼苗形态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甲中②③④⑤组成种子的胚B.图甲中的①发育成图乙中的⑧ C.种子萌发过程中结构⑦逐渐变小D.图甲中的②发育成图乙中的⑥ 7.为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在两 个玻璃杯中不同位置固定6张滤网,在每张滤网上放10 粒大小相同的绿豆种子,加入凉开水至中间的滤网(如 图)。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绿豆种子结构中,胚是新植物体的幼体 B.①和③两组进行对照,探究的问题是种子的萌发需 要一定的水分吗?C.②和⑤两组进行对照,可验证种子切除胚不能萌发的假设 D.①~⑥组中,只有第②组种子萌发,由此得出的结论是绿豆种子的萌发需要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和胚8.某校兴趣小组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的实验方案及结果如表所示。下列有关分析中,错误的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