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专题三、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专题三、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专题三、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专题三、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专题三、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一、基础训练

1.甲、乙两种物质分别依赖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进入细胞,如果以人工合成的无蛋白磷脂双分子膜代替细胞膜,并维持其他条件不变。则( )

A.甲运输被促进 B.乙运输被促进 C.甲运输被抑制 D.乙运输被抑制

2.如图为细胞膜的液态流动镶嵌模型示意图,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具有①的一侧为细胞膜的外侧 B.①与细胞表面的识别有关

C.②是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D.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与①的种类和数量有关

3.下列不能体现细胞膜流动性的是( )

A.萎蔫的植物细胞出现质壁分离现象 B.细胞膜上糖蛋白的识别过程

C.浆细胞分泌抗体 D.白细胞的吞噬作用

4.下列有关细胞生命活动的分析正确的是

A.无细胞壁的细胞不能发生质壁分离B.无叶绿体的细胞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C.无大液泡的细胞不能进行渗透吸水D.无线粒体的细胞不能进行需氧呼吸

5.有一位科学家分离到一种动物细胞的细胞膜,他将膜放在特制的仪器中,分隔两边装蒸馏水的槽。当他将稀释的乙酸放入一侧时,发现另一侧槽中的pH没有变化。于是他将动物细胞匀浆磨碎,过滤出细胞器和膜的碎片,然后再将滤液加到加过乙酸的一侧,这时发现另外一侧的pH下降了。造成这种变化的最合理的解释是( )

A.质子通过主动运输跨膜运输 B.质子通过自由扩散跨膜运输

C.质子通过协助扩散跨膜运输 D.细胞滤液能溶解膜中的脂

6.如图中Ⅰ~Ⅲ说明了物质和离子通过细胞膜的转运,下列叙述中

正确的是( )

A.所有图中均有主动运输 B.所有图中均有被动运输

C.图Ⅰ、Ⅱ和Ⅲ可表示自由扩散 D.图Ⅲ中细胞内ADP含量会增加

7.Na+—K+泵由4个亚基(多肽)组成,其中一个亚基向着细胞质的一面有一个ATP结合位点和三个Na+结合位点,外表面有两个K+结合位点。这一过程利用ATP供能,将Na+从细胞内逆浓度梯度排出,将K+从细胞外逆浓度梯度运入。对此过程的不正确说法是( )

A.Na+和K+出入细胞是主动运输的过程

B.Na+—K+泵是一个可同时反向转运两种离子的载体蛋白,该过程与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无关C.说明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D.这一过程可能会造成细胞膜内外产生电位差

8.如图为物质进出细胞的两种方式,对该图的正确理解是

A.Ⅰ和Ⅱ分别表示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

B.Ⅰ和Ⅱ分别表示胞吞和胞吐

C.氧、性激素是以Ⅱ方式进入细胞的

D.水、二氧化碳、氧气是以Ⅰ方式进入细胞的

9.用磷脂双分子层将某种不容易进入细胞的药物包裹成小球,通过小球膜与细胞膜的融合将药物送入细胞,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该药物的化学成分和进入细胞的方式最可能是( ) A.固醇,自由扩散 B.性激素,协助扩散C.蛋白质,主动运输D.蛋白质,胞吞

10.如图不能够表达的生理过程是( )

A.肾小管细胞分泌K+ B.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

C.突触小体释放神经递质 D.肠腺细胞分泌肠液

11.下列曲线表示在一定范围内,细胞膜外物质进入细胞膜内的情况,曲线a

表示细胞内物质的浓度,b表示细胞外物质的浓度,据图分析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B.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是被动运输

C.物质进入细胞的动力是浓度差 D.物质运输的速率与膜上载体的数量无关

12.磷脂是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这与磷脂分子的头部亲水、尾部疏水的性质有关。某研究小组发现植物种子细胞以小油滴的方式存油,每个小油滴都由磷脂膜包被着,该膜最可能的结构是

A.由单层磷脂分子构成,磷脂的尾部向着油滴内

B.由单层磷脂分子构成,磷脂的头部向着油滴内

C.由两层磷脂分子构成,结构与细胞膜完全相同

D.由两层磷脂分子构成,两层磷脂的头部相对

13.实验表明,对离体的蛙的心肌细胞施用某种毒素,心肌细胞对K+、C

6H

12

O

6

的吸收量却不受影响,

但对Ca2+吸收量却明显减少。试分析,这种毒素可能的作用机理是

A.改变了心肌细胞膜的结构,使膜的流动性加快,对物质的吸收加快

B.抑制了心肌细胞膜上Ca2+载体蛋白的活动,使细胞吸收Ca2+的速率减慢

C.抑制了心肌细胞内呼吸酶的活性,细胞的有氧呼吸降低,为主动运输提供的能量减少

D.改变了心肌细胞膜两侧的Ca2+浓度,使细胞主动吸收Ca2+的速率降低

14.甲(○)乙(●)两种物质在细胞膜两侧的分布情况如图(颗粒的多少表示浓度

的高低),在进行跨膜运输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进入细胞一定需要能量 B.甲运出细胞一定不需要能量

C.乙进入细胞一定有载体蛋白的参与 D.乙运出细胞一定有载体蛋白的参与

15.如右图所示,烧杯内装有蒸馏水,下部封有半透膜的长颈漏斗内装有淀粉和食盐溶液,漏斗内

的液面与烧杯内蒸馏水的液面相平。过一段时间后,用碘水和硝酸银溶液分别检验

蒸馏水中的物质。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所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①漏斗内液面下降②漏斗内液面上升③烧杯内液体遇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

成④烧杯内液体遇碘水变蓝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6.如图表示植物细胞渗透作用图解,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成熟植物细胞发生渗透作用的主要原因是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

B.不成熟的植物细胞,如根尖分生区细胞,不能发生渗透吸水或失水

C.当溶液浓度甲>乙时,成熟植物会因渗透失水而发生质壁分离现象

D.当溶液浓度甲=乙时,细胞处于渗透平衡状态,但仍有水分子由甲→乙

17.甜菜块根细胞中有花青素,使块根呈红色。将块根切成小块放在蒸馏水中,水无明显的颜色变化。但用盐酸处理这些块根后,则能使水变红,这是因为( )

A.细胞壁被盐酸破坏 B.花青素不溶于水而溶于盐酸

C.盐酸破坏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D.盐酸破坏了原生质层的选择透过性

18.将新鲜的苔藓植物叶片放入有少量红墨水、浓度为30%的蔗糖溶液中,在显微镜

下观察,你会看到细胞的状态如图所示,此时部位①②的颜色分别是( )

A.①无色②绿色

B.①红色②绿色

C.①红色②无色

D.①红色②红色

19.下列各项不可以通过质壁分离实验加以证明的是( )

A.成熟植物细胞的死活 B.原生质层比细胞壁伸缩性大

C.成熟的植物细胞能进行渗透吸水 D.细胞液浓度大小的测定

20.某成熟植物细胞经某种处理后仍保持活性,但在0.3 g/mL的蔗糖溶液中死细胞现象,实验操作正确。则先前的“某种处理”所用的试剂是( )

A.0.5 g/mL的蔗糖溶液B.清水 C.纤维素酶D.10%HCl溶液

21.右图能够表示洋葱表皮细胞在质壁分离及其复原

过程中,液泡体积变化的是( )

22. 某同学为了观察渗透现象,设计了如下实验:用

猪的膀胱膜将一漏斗口封住,再在漏斗里装上清水,

然后把漏斗浸入盛有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Na+

和Cl-可自由透过半透膜)的烧杯中,并使漏斗管内的液面与烧杯中的液面一样高,但他始终没有观察到渗透现象。那么,他应该怎样改进实验才能达到实验目的( )

A.把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换成质量分数为30%的NaCl溶液

B.把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改装在漏斗里,清水装在烧杯中

C.把猪的膀胱膜换成其他半透膜

D.把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换成质量分数为10%的蔗糖溶液

23.利用渗透作用实验原理可以测定细胞液浓度的大概范围。将细胞液浓度相同的某种植物细胞(如

右图所示),置于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出现a ~d 四种

细胞状态,则细胞液浓度最精确的范围在下列哪两个细胞所处的蔗糖溶液浓度之间

A .c ~b

B .a ~c

C .a ~d

D .d ~c

24.下面能发生质壁分离的一组细胞是( )

①食用的糖醋蒜细胞 ②蚕豆叶的表皮细胞 ③植物

的根毛细胞 ④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⑤用盐酸解离的洋葱根尖细胞 ⑥根尖分生区细胞

A.①⑤

B.②③⑥

C.①②③④⑤⑥

D.②③

25.如图三种海蟹在其他因素适宜时,不断改变海水盐度进行实验所得到的血

液浓度的变化情况(已知海水的盐度约为0.5 mol/L),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盐度小于0.5 mol/L 时,甲蟹调节血液浓度的能力最强

B .对血液浓度调节能力最强的是乙

C .能够生活在淡水中的是乙

D .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能力最弱的是丙

26.污水净化中应用的超滤膜技术指的是一种能够将溶液进行净化、分离、浓缩的膜分离技术。超滤过程通常可以理解成与膜孔径大小相关的筛分过程。在一定的压力下,当水流过膜表面时,只允许水及比膜孔径小的小分子物质通过,达到将溶液净化、分离与浓缩的目的。下列说法中合理的是

A .超滤膜技术中使用的“滤膜”实质上是一种人造生物膜

B .超滤膜技术中使用的“滤膜”实质上是一种人造半透膜

C .超滤膜技术可以滤去污水中的各种污染物

D .透过超滤膜的水,已被除去了臭味

27.某种植物的抗盐类型在盐碱地可以正常生长,但是普通类型在盐碱地生长不良。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盐碱地抗盐类型可以吸收水分,普通类型不可以吸收水分

B .抗盐类型的细胞液渗透压要高于普通类型的细胞液渗透压

C .抗盐类型呼吸作用功能强大,可以提供充足的能量吸收无机盐

D .抗盐类型与普通类型的根本差异在于细胞质内mRNA 与普通类型不同

28.某同学在实验室中做“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时,在实验室老师的帮助下,进

行了一系列的创新实验,实验步骤和现象如下表:对上表的推断或解释不正确的是( )

A .x 为质壁分离,因为细胞壁伸缩性弱于原生质

B .y 为质壁分离,可能导致细胞失水过多而死亡

C .z 为细胞稍增大,细胞液颜色逐渐变浅

D .④组无变化是因为细胞吸水量等于失水量

29.甲状腺细胞可以将氨基酸和碘

合成甲状腺球蛋白,并且将甲状腺

球蛋白分泌到细胞外,其过程如下

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若含18O 的氨基酸在甲状腺细胞

内的代谢过程中产生了H 218O ,那么水中的18O 最可能来自于氨基酸的—COOH

B .细胞内的碘浓度远远高于血浆中的碘浓度,这表明a 是主动转运过程

C .与c 过程有关的细胞器是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D .右图中③结构是将氨基酸组装成蛋白质的主要场所

30.下列关于生物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细胞完成分化以后,其细胞膜的通透性稳定不变

B .膜的流动性是细胞生物膜相互转化的基础

C .特异性免疫系统通过细胞膜表面的分子识别“自己”和“非已”

D .分泌蛋白质合成越旺盛的细胞,其高尔基体膜成分的更新速度越快

31.脂质体是根据磷脂分子可在水中形成稳定的磷脂双层膜的原理而制

备的人工膜。单层磷脂分子铺展在水面上时,亲水端与疏水端排列是不同的,搅拌后形成双层磷脂分子的球形脂质体。

⑴将脂质体置于清水中,一段时间后发现,脂质体的形态、体积没有变化,这一事实说明脂质体在结构上具有一定的________。

⑵脂质体的形成是由于磷脂分子结构同时具有________的特点,脂质体中裹入DNA就可以作为基因工程的一种工具——运载体,原因是。

⑶由脂质体的形成原因及特点分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________,同时也可推测水分子的跨膜运输不是真正的自由扩散,它最可能与膜上的________成分有关。美国科学家彼得·阿格雷试图从人血红细胞、肾小管壁细胞的细胞膜上寻找这种蛋白质——CHIP28,他以这两种细胞为实验材料的最可能依据是。

32.为探究植物细胞膜的透性,某同学以红甜菜根(液泡中含有花青素)

进行下列实验:

⑴将不同切片放在不同温度的蒸馏水中处理1分钟后取出。

⑵再分别放在清水中浸泡1小时而获得不同的切片浸出液。

⑶测量这些溶液的花青素吸光度,结果如图所示。

请回答以下问题:

⑴上述实验操作步骤的叙述存在着一个明显的不足,没有遵循实验设计的________原则。请你对上述实验中的不准确的操作重新进行叙述:。

⑵由上图中的曲线你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已知物质A能促进细胞膜上载体的活性。有人认为:经过不同温度的处理是影响了细胞膜上运载花青素的载体的活性。请你借助上述材料设计实验证明该观点是否正确。

材料用具:略。

实验步骤:①;②;③。结果与结论:

①;②。

33.右图为某学生进行某实验的基本操作步骤,请回

答以下问题:

⑴你认为他做该实验的目的是。

⑵B步骤主要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中紫色

________的大小以及________的位置。

⑶请描述C步骤的操作方法:。

⑷某学生在进行F步骤观察时,发现质壁分离不能复原,最可能的原因是___ 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⑸通过实验发现,蔗糖溶液浓度不适宜会造成实验失败。请据此拟定一个相关的研究课题,要求写出课题名称及相关研究中的自变量和因变量。

_ 。

34.材料和用具:容积不同的半透膜袋、直径和长度相同的细玻璃管(带刻度)、细线、蔗糖溶液、清水、大烧杯、铁架台等。请依据所给的材料和用具,设计实验探究水分子通过半透膜的速率和半透膜袋的表面积与体积比值大小的关系(已知袋的容积越小,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越大;袋的容积越大,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越小)。

⑴方法步骤:①取甲、乙两个容积不同的半透膜袋(甲容积大于乙),装入相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上端分别连接上直径和长度相同的带刻度玻璃管,两玻璃管内液面高度相同。

②;③。

⑵可能的实验结果及相应的实验结论:

①若甲、乙两玻璃管内液面高度相等,说明;②;③。

二、竞赛训练

1.下列何者不属于植物的保护组织:A.茎的表皮 B.木栓层 C.叶的表皮细胞 D.根表皮细胞

2.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植物标本玻片,有下列构造:①维管束呈辐射状排列;②无形成层;③具髓细胞;④周皮细胞排列整齐,此标本所示为

A.双子叶植物茎

B.单子叶植物茎 C.双子叶植物根 D.单子叶植物根

3.具凯氏带的内皮层细胞不呈带状增厚的部分是 ( ) A.左、右径向壁 B.上横壁 C.内、外切向壁 D.下横壁

4.中柱鞘细胞可产生: A.部分维管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 B.不定芽和不定根 C.侧根 D.A、B和C

5.根初生维管组织中,木质部与韧皮部的排列是

A.内外排列 B.散生 C.相间排列 D.相对排列

6.根部形成层产生过程中,首先开始于

A. 初生韧皮部内方的薄壁细胞 B.初生木质部脊处的中柱鞘细胞

C.初生韧皮部外方的薄壁细胞 D.原生木质部细胞

7.形成层通过径向分裂产生

A.次生木质部 B.次生韧皮部 C.次生维管组织 D.使周径扩大

8.有关根毛与侧根的比较,哪一项是错误的

A.根毛由表皮细胞向外突出而成 B.侧根由中柱鞘等向外分裂而成

C.根毛是单细胞,侧根为多细胞 D.整个植物根系的表皮细胞都能长出根毛9.在萝卜、甜菜的肉质直根和甘薯的块根次生木质部中,有所谓三生结构的存在,这种结构是由下列哪项结构的衍生细胞形成的

A.居间分生组织 B.额外形成层 C.维管形成层 D.木栓形成层

10.根瘤呈红色,因为根瘤细胞含有 ( ) A.铁蛋白 B.钼一铁蛋白 C.豆血红蛋白 D.花色素

11.苗(枝条)与茎的区别是:A.苗是生长有叶和芽的茎 B.苗的节间比茎的长

C.苗的节间比茎的短 D.苗上无叶痕

12.判断枝条的年龄是根据:A.年轮数目 B.芽鳞痕数目 C.混合芽数目 D.中柱鞘

1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节藕就是一个节 B.马铃薯芽眼的地方就是节C.铁线颜地下部分着生叶的部位就是节 D.玉米茎基部长出根的地方就是节

14.在茎的次生结构中维管束是指 ( ) A.木质部B.韧皮部 C.木质部、形成层、韧皮部D.木质部与韧皮部

15.银杏输送有机养料的结构是:A.筛管 B.筛胞 C.导管 D.管胞

16.在松柏类植物中,长距离输导水分的结构是 ( ) A.导管和管胞 B.导管和传递细胞 C.筛管和管胞 D.管胞

17.下列哪个形态特征不属于筛管所具有 ( ) A.长形的生活细胞 B.组织分子相连接的横壁形成筛板 C.细胞成熟后,细胞核消失

D.细胞特化过程中,次生壁不均匀加厚,原生。质逐渐解体

13.水稻和小麦等禾本科植物拔节、抽穗时,茎迅速长高,这是借助下列哪种组织的活动 ( ) A.顶端分生组织 B.侧生分生组织 C.居间分生组织 D.次生分生组织19.茎的维管束发育方式是 ( ) A. 初生韧皮部为外始式,初生木质部为内始式 B.初生韧皮部为内始式,初生木质部为外始式C.初生韧皮部和初生木质部均为外始式 D. 初生韧皮部和初生木质部均为内始式20.双子叶植物枝条中的维管束与叶内的维管束主要差别是 ( ) A.来源 B.木质部成分 C.发育方向 D.形成层

21.南瓜的维管束为 ( )A.外韧维管束 B.双韧维管束 C.周韧维管束 D.周木维管束22.单子叶植物茎特有的特征是

A. 具厚角组织 B.具外韧维管束 C.维管束散生 D.老茎具周皮23.下列哪种(组织)构成2年以上木本植物的内树皮 ( ) A..初生韧皮部 B。次生韧皮部 C.初生木质部 D.次生木质部 E.髓

24.橡胶树的乳汁管和漆树的漆汁道都分市于 ( ) A.皮层 B.次生韧皮部 C.初生韧皮部 D.次生木质部

25.禾本科植物茎维管束中的气隙(气腔)是遭破坏了的

A.原生韧皮部 B.后生韧皮部 C. 原生木质部 D.后生木质部26.玉米、高粱等茎增粗的原因除初生组织细胞长大外,还由于下列哪项活动的结果 ( ) A.形成层 B.木栓形成层 C .初生加厚分生组织 D.束问形成层27.维管射线存在于:A.次生木质部和初失木质部 B.初生木质部和初生韧皮部

C. 次生木质部和次生韧皮部

D.次生韧皮部和初生韧皮部

28.在木材的哪个面上可以看到射线的长度和高度 ( )

A.横切面

B.径向切面 C.切向切面 D.任意切面

29.双子叶植物中的所有草本植物无 ( ) A.维管形成层 B.木栓形成层 C.束中形成层 D.束间形成层

30.唇形科植物的茎为方形,其横切面上4个角处的组织是 ( ) A厚绝组织 B.厚角组织 C.石细胞 D.纤维

31从生理上看,茎的生理功能主要体现在 ( ) A.皮层 B.维管束 C.射线 D.髓

32.双子叶木本植物茎内的细胞能获得叶片制造的有机物是由于哪些结构运输的( ) A.髓和髓射线 B.导管和髓射线 C.筛管和导管 D.筛管和髓射线33.比较草本双子叶植物根与茎的构造,哪项是不正确的 ( ) A.根和茎都有表皮 B.根和茎中维管束的排列大致相同

C.根和茎都可产生不定根 D.根和茎都有皮层

34.在根茎过渡区,后生木质部的位置(相对于原生木质部)是 ( ) A.由内方移向外方 B.由中央移向侧面 C.由外方移向内方 D.不变

35.根与茎皮层结构的主要区别:A.根皮层的薄壁组织细胞壁薄 B.茎皮层的薄壁组织细胞壁薄C.根皮层的簿壁组织细胞间隙大 D.根具有内皮层

36.林业工人伐树后,常连同枝叶放在山上,数周后削枝锯成圆木运往山下。这种处理的目的是A.让叶内有机物全部传送到树干中 B.让叶继续进行—段时间光合作用

C.利用叶片散失树干中的水分 D.便于剥下树皮

37.生长在沙漠的—一些植物的根毛中,细胞内的水分比周围土壤中的水分多,在这种情况下更多的水分要进人植物的根毛需要靠

A.水解作用 B.主动运输 C.胞质环流 D.渗透

38.西红柿奖的文要支持力来自:A.膨压 B.皮层 C.木质部 D.细胞壁特厚

39.初始质壁分离的成熟植物细胞,水势组分是 ( ) A.渗透势 B.衬质势 C.渗透势十压力势 D.渗透势十衬质势

40.叶片细胞在炎热的夏季。水分剧烈蒸腾时,其水势 ( )

A.等于零 B.小于渗透势 C.大于渗透势D.大于零

41.如果把一个膨胀到最大限度的植物细胞放在”乞自己的细胞液”溶液(与细胞液渗透势相等的溶液)中,则细胞: A.没有变化 B.水被释放,直至初始质壁分离

C.细胞失水,直到它的水势等于周围溶液的水势 D.细胞胀破

42.若向日葵的某种细胞间隙的水势为甲,细胞液水势为乙,细胞质基质水势为丙。问当它因缺水而萎蔫时,三者的水势关系是

A.甲>乙>丙

B.甲>丙>乙 C.乙>丙>甲 D.乙>甲>丙

43.取浸泡去皮的种子,放在红墨水中染色15min一20min,请指出下列哪项表明种子充全决失生命力( )A. 胚根、子叶完全末着色 B. 胚根、子叶略带红色

C. 胚全部染上红色

D. 胚根、子叶出现红点

44.把体积与浓度相同的葡萄糖和蔗糖溶液用半透膜(允许溶剂和葡萄糖通过,不允许蔗糖通过)

隔开(图8),开始和一段时间后液面情况是

A.甲高于乙 B.乙高于甲

C. 先甲高于乙,后乙高于甲 D.先甲低于乙,后乙低于甲

45.下列哪种细胞被放人高渗溶液中将会出现质壁分离现象

A.刚撕下的蚕豆叶表皮细胞

B.尚未曲发的菜豆的胚芽细胞

C.用95%乙醇浸泡过的洋葱鳞片叶上表皮细胞

D.刚切下的小麦根尖生长点细胞

46.取正常生活且具有大液泡的甲、乙两个植物细胞,分别放人蔗糖溶液和甘油溶

液中,两种溶液的浓度均比细胞液浓度高。在显微镜下连续观盔甲、乙两细胞的变化是

A.都不发生质壁分离 B.乙会发生质壁分离 C.甲会发生质鲤分离均会发生质壁分离47.某学生将2.5%的脲滴加在裁玻片上的茧豆表皮上·,观察到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2h后企图再次观察时却发现理想的视野找不到了。原因是

A.错拿了对照样品

B.时间过长,细胞壁也收缩了

C.溶质颗粒被缓慢吸收,使水分再度进入细胞

D.2h前观察到的现象是假象

48.以药物抑制草履虫ATP的合成,虫体死亡后其细胞常 ( ) A.萎缩 B.膨大 C.破裂 D.不变49.变形虫在某池塘中生活,其伸缩泡每分钟伸缩20次,但遇天早时变形虫每分钟只伸缩9次,原因是: A.池水中有机物及盐类浓度变低 B.细胞膜上的子L变得较大

C. 池水中省机物及盐类浓度变高 D.细胞膜上的孔变得较小

50.下列哪些现象说明有根压的存在: A.饱和效应 B.吐水 C.竞争性抑制 D.落叶

51.叶水是由于高温褐湿环境下 ( ) A.蒸暖拉力引起的 C.根系生理活动的结果 C.土壤中水分太多的缘故 D.交气中水分太多的缘故52.下列关于根系吸水的叙述中,错误的—项是 ( ) A.根系吸水的动力有根压和蒸腾拉力二种 B. 根压的严生是由于根部细胞的渗透作用引起的C.土壤的温度、通气状况等外界条件对根系的吸水影响很大

D.由根压引起的吸水为文动吸水,所以—年四季中,吸水的主要动力是根压

53.根尖从根毛及表皮细胞吸收的水分及无机盐,通过以下哪种途径运到植物体地上部分最合理A.表皮→皮层→内皮层→中柱鞘→原生木质部→后生木质部

B.表皮→皮层→内皮层→中柱鞘→初生木质部→后生木质部

C.表皮→皮层→内皮层→中柱鞘→后生木质部→原生木质部

D.表皮→一层→内皮层→中柱鞘→原生木质部→初生木质部

54.永久萎蔫的引起是因为:A.土壤水分含量过低 B.土壤水势过低 C.土壤盐碱 D.土壤结冰55.一般植物蒸腾的主要方式是: A.气孔蒸腾 B.皮孔蒸腾 C.角质层蒸腾 D.植株全身蒸腾56.水蒸气通过气孔蒸腾,与扩散速率成正比的是()A.气孔的面积 B.气孔的直径 C.气孔的周长 D.叶子的内表面积

57.图9装置,杯中盛有红色液体,插入一株双子叶

植物,置阳光下一段时间,取出植株将根、茎、叶

各做一横切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哪些部份呈红色?

A.1、3、5

B.2、4、5

C.1、4、6

D.2、

4、6 E.1、3、6 F.1、4、5

58.根上的侧根是由哪里产生的

A.表皮 B.皮层 C .中柱鞘 D.髓

59.玉米茎的维管束散生在基本组织中,但维管束鞘内的维管系统排列的顺序是一定的,下列由茎中心向外排列的顺序正确的是

A.原生木质部→后生木质部→原生韧皮部→后生韧部 B. 原生木质部→后生木质部→后生韧皮部→原生韧皮部

C.后生木质部→原生木质部→后生韧皮部→原生韧皮部

D.后生木质部→原生木质部→原生韧皮部→后生韧皮部

60.在大多数情况下,植物体中水分向上运输主要是依靠()

A.内聚力张力 B.根压 C.蒸腾拉力 D.表面张力

61.根压的大小:A.当大气湿度高而蒸腾作用弱时减小 B.取决于木质部导管与土壤的水势差

C.与土壤水分经扩散作用进入木质部导管有关

D.通常为2MPa左右

62.在移栽植物时,将一种无色塑料的液体原材料喷洒到叶片表面上后,能形成一层CO

2

气体可以通过而水分不能通过的薄膜,从而提高了移栽植物的成活率,这类物质的作用是

A.增强光合作用 B.抗呼吸作用 C.增强蒸腾作用 D.抗蒸腾作用

63.下列关于矿质元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植物需要量最大的矿质元素是氮、磷、钾 B.根对矿质元素的吸收具有选择性

C.根对矿质元素的吸收都要通过交换吸附 D.矿质元素进入根毛细胞中都需要消耗ATP 64.植物所需的微量元素有

A.Fe、Cu、Zn、Mo B.Fe、Cu、Cr、Mo C.Zn、Mo、Mn、Au D.Ag、Cu、Fe、Mn

65.下列元素,为植物所必需的微量元素是( )A.硫 B.镁 C.氮 D.氯

66.不同作物缺少不同无机盐,表现不同的症状:大白菜矮小瘦弱,叶色发黄;油菜只开花,不结果;向日葵杆细茎弱,易倒伏;玉米苗长得特别矮小,叶暗绿色。叶片出现紫红色。上述作物分别缺少的元机盐是①硼②钾③磷④氮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③④①② D.④①②③

67.缺硫时会产生缺绿症,表现为 ( )

A.叶蹄间缺绿以至坏死 B.叶缺绿不坏死 C.叶肉缺绿 D.叶脉保持绿色68.植物利用氮采合成氨基酸,其中的氮来自 ( ) A.气孔进入的氮B.根吸收的硝酸盐 C.由根进入的蛋白质 D.由根进入的氮69.捕蝇草具有叶绿素,可自制养分,其捕食昆虫的主要用途是 ( ) A.从昆虫处获得矿物质以合成辅酶 B.从昆虫处获得水分,以合成糖类

C.从昆虫处获得氮,以合成蛋白质 D.兼行异养生活

70.正常情况下,由2分子葡萄糖的代谢终产物所形成的H+如果全部吸附在根表面,根借此可与土壤溶液中发生交换吸附的离子数量和种类是

A.12个NO

3— B.12个K+ C.24个N0

3

— D.24个K+

71.同呼吸作用有关,但与ATP无关的过程是 ( ) A.主动运输 B.协助扩散 C.离子交换吸附 D.渗透吸水72.已知在离体西红柿根吸收K’与氧分压的关系实验中,当氧分压为5%一10%时,K’吸收量达到最高值。之后,氧分压继续提高,直到100%,K’吸收量不再增加,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氧分压高抑制主动运输 B.氧分压高影响载体活动

C.外界溶液中K+减少 D.载体有所减少 E.载体不会增加73.下列实验条件下,在植物的较幼嫩部分缺素症首先表现出来的是 ( ) A.钙亏缺 B.氮亏缺 C.磷亏缺 D.钾亏缺

74.植物在秋天落叶后,体内钙质养料的运输基本停止,最主要的原因是 ( ) A.温度降低 B.蒸腾作用减弱 C.呼吸作用减弱 D.光合作用减弱75.种庄稼要进行中耕松土,下列不能成立的理由是 ( ) A.增强根细胞的呼吸作用 B.促进矿质养料在植物体内的运输

C.促进根细胞吸收矿质元素 D.增强根细胞对矿质元素离子的交换吸附76.一片燕麦田于燕麦起始开花时土壤中的养分已用尽。此后向一半田中施入人工肥料,肥料中含有全部必需元素,其形式是植物容易利用的,在未施肥的一半田中的植物会怎样?选出正确的结果A.叶迅速变黄 B.籽实较轻 C.果实中蛋白质含量低 D.果实中钙特别少77.下列哪一种是研究无机营养元素必需性的精确而又便捷的方法( ) A.土培 B.水培 C.硅石培 D.砂培

78.为确定某种元素是否为植物所必需,用缺少该元素的“完全营养液”进行培养,应该

A.以土壤为基质盆栽,加上述营养液 B.大田种植,浇上述营养液

C.以沙土为基质,加上述营养液 D.只有上述营养液,不用基质

2.1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专题练习(有解析答案)

2.1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专题练习(有解析答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题型注释) 1.下图所示为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①表示细胞膜外表面有些糖分子与膜蛋白结合为糖蛋白 B.②和③大都是运动的 C.③构成细胞膜的基本骨架,与物质进出无关 D.细胞膜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相对稳定的内部环境 2.一学生做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时,显微镜下只有1个细胞没有发生质壁分离,其他细胞都看到了明显的质壁分离现象,这可能是 A.正在发育过程中的细胞 B.死细胞 C.蔗糖溶液浓度太小 D.实验操作不正确3.25.下列现象中属于渗透作用的是 A. 水分子通过细胞壁 B. 葡萄糖分子通过细胞膜 C. K+通过原生质层 D. 水分子通过原生质层 4.葡萄糖分子的协助扩散跨膜运转的速度比自由扩散增大105倍,这是因为 ( ) A.分子顺浓度梯度运转 B.有载体蛋白协助 C.分子通过亲水性通道跨膜运转 D.细胞提供能量 5.下列据图所作出的说明错误的是 A.图1说明该物质跨膜运输时会出现饱和现象 B.图2说明此物质进出细胞时需要消耗能量 C.图3说明该离子跨膜运输的方式为主动运输 D.图4说明该植物吸收k+不需载体协助 6.Timothy综合征是一种由于L型钙离子通道蛋白基因突变所导致的多器官异常及心律失常综合征。研究发现L型钙离子通道阻滞剂能抑制突变通道显著增强的Ca2+内流。以下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钙离子通过离子通道顺浓度梯度内流不消耗能量 B.Timothy综合征说明基因可以通过控制蛋白质合成直接控制生物性状 C.Timothy综合征患者细胞内的钙离子浓度远高于细胞外 D.L型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可能用于治疗Timothy综合征 二、综合题(题型注释) 7.右图所示是物质的跨膜运输过程,请据图回答:

高中生物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测试题.

高中生物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测试题2019-01-08 一、选择题: 1、在哺乳动物体内,葡萄糖进出红细胞彩的跨膜运输方式为()。 A.自由扩散 B. 协助扩散 C.被动运输 D.主动运输 2、将水稻培养在含有各种营养元素的培养液中,发现水稻吸收硅多,吸收钙少。这是因为水稻根的细胞膜()。 A. 吸附硅的能力强,吸附钙的能力弱 B.运载硅的载体多,运载钙的载体少 C.吸收硅的方式是自由扩散,吸收钙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D.吸收硅不需要能量,吸收钙需要能量 3、植物根毛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的主要方式是()。 A.渗透作用 B.自由扩散 C.主动运输 D.吸胀作用 4、2002年我国首次发现了一种“穿肠蛋白质”(可被肠道直接吸收),为许多药物的利用提供了一条新途径。“穿肠蛋白质”被肠道吸收的方式是 ①自由扩散②协助扩散③主动运输④其他方式 A.①②③ B.③ C.④ D.②③ 5、自由扩散与主动运输的区别包括()。 ①运输方向②载体③能量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6、实验表明,K+不能通过磷脂双分子层的人工膜,但如果在人工膜中加入少量的缬氨霉素(含12个氨基酸的脂溶性抗生素)时,K+则可以通过膜从高浓度移向低浓度处,这种物质通过膜的方式是() A.自由扩散 B.协助扩散 C.主动运输 D.胞吞作用 7、下列物质进出细胞的过程与线粒体密切相关的是()。 ①酒精被胃黏膜吸收② 细胞与内环境进行气体交换③肾小管壁上皮细胞吸收原尿中的Na+④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 A.①②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8、海带细胞中的碘比海水中的.高许多倍,但仍可以从海水中吸收碘,这说明海带细胞吸收碘具有()。 A.选择性 B.独立性 C.专一性D.高效性 9、吞噬细胞具有识别功能是因为() A.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B.细胞膜表面具有糖蛋白 C.细胞内产生蛋白质 D.细胞膜内有磷脂双分子层 10、细胞膜具有流动性,是指() A.整个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B.细胞膜上的磷脂是静止的,蛋白质具有流动性 C.细胞膜中磷脂和大多数蛋白质都具有流动性 D.细胞膜上的蛋白质是静止的,磷脂具有流动性 11、将两种海绵动物的细胞分散成单个的细胞,再进行混合培养,发现只有同种的细胞才能结合,其原因是()。

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课后达标检测6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时间:5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图是植物从土壤中吸收某矿物质离子示意图。据图判断,该离子跨膜进入根毛细胞的方式为() A.自由扩散B.协助扩散 C.主动运输D.被动运输 2.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主动运输过程中,需要载体蛋白协助和ATP提供能量 B.在静息状态下,神经细胞不再进行葡萄糖的跨膜运输 C.质壁分离过程中水分子外流导致细胞内渗透压升高 D.抗体分泌过程中,囊泡膜经融合成为细胞膜的一部分 3. 某同学设计渗透装置如右图所示(开始时状态),烧杯中盛放有蒸馏水,图中猪膀胱膜允许单糖透过。倒置的长颈漏斗中先装入蔗糖溶液,一定时间后再加入蔗糖酶。该实验过程中最可能出现的是() A.漏斗中液面开始时先上升,加酶后即下降 B.漏斗中液面先上升,加酶后继续上升,然后下降 C.加酶前后,在烧杯中都可以检测出蔗糖 D.加酶后可以在烧杯中检测出葡萄糖、果糖和蔗糖酶 4.人体正常红细胞是呈两面凹陷的圆饼状,现将人体的红细胞分别浸入下列 a、b、c三个不同浓度溶液的烧杯内,一段时间后,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则a、 b、c溶液浓度大小比较正确的是() A.a>b>c B.ac>b D.a

高中生物 物质进出细胞方式的判断

物质进出细胞方式的判断 高考频度:★★★☆☆难易程度:★★☆☆☆ 典例在线 将紫色洋葱在完全营养液中浸泡一段时间,撕取外表皮,先用浓度为0.3 g/mL的蔗糖溶液处理,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立即将外表皮放入蒸馏水中,直到细胞中的水分不再增加。若在该实验过程中,蔗糖溶液处理前外表皮细胞液的浓度为甲,细胞中的水分不再增加时外表皮细胞液的浓度为乙,则甲、乙的关系以及实验过程中水分进出细胞的方式为 A.甲<乙,被动运输B.甲>乙,被动运输 C.甲>乙,主动运输D.甲=乙,主动运输 【参考答案】B 渗透作用是指水分子等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条件是半透膜和浓度差。由于外界溶液浓度等于细胞液浓度,则细胞液浓度不变;当外表皮细胞放在浓度为0.3 g/mL的蔗糖溶液中,细胞液浓度先增加,后减少。 学霸推荐 1.蛙的神经元内、外Na+浓度分别是15 mmol/L和120 mmol/L,在膜电位由内负外正转变为内正外负过程中有Na+流入细胞,膜电位恢复过程中有Na+排出细胞。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Na+流入是被动运输、排出是主动运输 B.Na+流入是主动运输、排出是被动运输 C.Na+流入和排出都是被动运输 D.Na+流入和排出都是主动运输 2.如图表示水生植物丽藻对K+的吸收过程,该过程属于

A.自由扩散B.协助扩散C.被动运输D.主动运输 3.下列关于物质出入细胞方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A.被细胞胞吞的一定是固体物质 B.突触前膜释放乙酰胆碱属于协助扩散 C.通过载体蛋白的物质转运属于主动运输 D.胞吐过程一定会发生分泌泡与质膜的融合 4.离子泵是一种具有水解酶活性的载体蛋白,能利用水解ATP释放的能量跨膜运输离子。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属于协助扩散 B.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是顺着浓度梯度进行的 C.动物一氧化碳中毒会降低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 D.加入蛋白质变性剂会提高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 答案 1.【答案】A 动作电位的产生原因是Na+内流,此时的Na+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当动作电位恢复到静息电位时,Na+浓度的维持靠钠钾泵,此时的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协助扩散的特点是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主动运输的特点是需要载体和能量。2.【答案】D 【解析】自由扩散的特点是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不需要载体和能量,如水、CO2、甘油,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训练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训练 一、选择题 1.(2015·新课标全国Ⅱ)下列过程中,不属于胞吐作用的是( ) A.浆细胞分泌抗体到细胞外的过程 B.mRNA从细胞核到细胞质的过程 C.分泌蛋白从胰腺的腺泡细胞到胞外的过程 D.突触小泡中的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的过程 解析胞吐是指大分子物质形成囊泡移到细胞膜与细胞膜融合,将大分子物质排出细胞的现象。A、C、D项皆属于胞吐作用;B项mRNA 从细胞核到细胞质是通过核孔,不形成囊泡,不属于胞吐作用。 答案 B 2.(2015·新课标全国Ⅱ)将三组生理状态相同的某植物幼根分别培养在含有相同培养液的密闭培养瓶中,一段时间后,测定幼根吸收某一矿质元素离子的量。培养条件及实验结果见下表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有氧条件有利于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 B.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与温度的变化无关 C.氮气环境中该植物幼根细胞吸收该离子不消耗ATP

D.与空气相比,氮气环境有利于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 解析17 ℃条件下氮气(缺氧)环境下该植物幼根对离子的吸收量比氧气条件下低,说明幼根吸收离子需要消耗ATP,与空气环境相比不利于该植物幼根对离子的吸收,A项正确,C、D项错误。空气中培养,温度为17 ℃,离子吸收量明显高于3 ℃,可知该植物幼根对离子吸收与温度有关,B项错误。 答案 A 3.(2014·)下列过程中,不依赖膜蛋白的是( ) A.CO2进出肺泡上皮细胞 B.静息电位形成中K+从细胞到细胞外 C.神经细胞受到刺激时Na+从细胞外到细胞 D.水盐调节过程中,肾小管上皮细胞对水的重吸收 解析在跨膜运输过程中,主动运输与协助扩散都需要载体蛋白的参与,自由扩散不需要,A选项属于自由扩散,B选项属于协助扩散,C、D选项属于在载体蛋白、水分子通道蛋白参与下的协助扩散,故A项正确。 答案 A 4.(2014·)比较生物膜和人工膜(双层磷脂)对多种物质的通透性,结果如下图。据此不能得出的推论是( )

专题练3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有答案

专题练3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 忖" 时间: (共70分, 45分钟 基础组 除标注外, 满分:100分 每小题 5分) A 、B C 中均为一定浓度的蔗糖溶液, h i >h 2. 1. [2019 ?衡水二中期中]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 溶液之间均用半透膜隔开,一段时间后达到渗透平衡形成一定的高度差,如图所示, 在达到平衡后,A 、B C 中蔗糖溶液的浓度大小关系为 A. A= B= C B. ( ) A>B>C C. A>C>B D. 无法确定 答案 C 解析 在达到渗透平衡后, 在单位时间内,水分子通过半透膜从 A 到B 及从B 到A 扩散 的速率相等,由于影响水分子扩散速率的因素有两个,即溶液的浓度和水柱 h 1形成的静水 压,故A 中溶液浓度大于 B 中溶液浓度。同理可知, C 中溶液浓度大于 B 中溶液浓度,但由 于水柱h 2形成的静水压比水柱 h 1形成的静水压小,故可推知 A 中溶液浓度大于 C 中溶液浓 度。因此,有关系 A>C>B 2. [2019 ?枣强中学模拟]如图表示一个神经细胞内外不同离子的相对浓度,离子的浓 度差能保持相对稳定,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K " 通过主动运输从细胞外进入细胞内维持浓度差 Na +通过主动运输从细胞外进入细胞内维持浓度差 Mg "维持细胞内外浓度差的过程中不需要消耗 ATP C 「维持细胞内外浓度差的过程中相应载体蛋白不发生形状改变 A. B. C. D. 答案 A 解析 K "细胞内的浓度远高于细胞外,因此 K " 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运输到细胞内, A 正确;Na "细胞内的浓度远低于细胞外,因此 Na "通过主动运输方式运输到细胞外, B 错误; Mg "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运输到细胞内,需要消耗 ATP C 错误;Cl 「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运 输到细胞外,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运输过程中载体蛋白形状改变, D 错误。 3. [2019 ?衡水二中期末]如图所示,把体积与质量浓度相同的葡萄糖溶液与蔗糖溶液 用半透膜(允许溶剂和葡萄糖通过, 不允许蔗糖通过)隔开,开始时和一段时间后液面情况是 ( ) A. B. C. D. 甲咼于乙 乙高于甲 甲先高于乙,乙后高于甲 乙先高于甲,甲后高于乙 答案 C 解析 质量浓度相同的葡萄糖溶液与蔗糖溶液, 其物质的量浓度葡萄糖溶液的高, 所以 开始时水分子是乙7甲;因为葡萄糖分子可以通过半透膜,加上蔗糖,乙侧浓度高于甲侧, 所以乙侧又重新吸收甲侧水分,故 C 项正确。 4. [2019 ?武邑中学猜题]同学在实验室中做“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实验时,在老师的帮助下,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实验,实验步骤和现象如下表:

2015-2017年高考生物题汇编3--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专题03 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1.(2017?海南卷.9)为研究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现象,某同学将某植物的叶表皮放入一定浓度的甲物质溶液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叶表皮细胞发生了质壁分离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植物的叶表皮细胞是具有液泡的活细胞 B.细胞内甲物质的浓度高于细胞外甲物质的浓度 C.细胞液中的H2O可以经扩散进入甲物质溶液中 D.甲物质和H2O能自由通过该叶表皮细胞的细胞壁 【答案】B 【分析】具有大的液泡的活细胞才能发生质壁分离,A正确。质壁分离过程中,细胞在失水,此时,细胞外甲物质的浓度高于细胞内甲物质的浓度,B错误。水分子跨膜的方式是自由扩散,C正确。细胞壁是全透的,甲物质和H2O能自由通过,D正确。 【考点定位】质壁分离 【名师点睛】没弄清质壁分离发生的条件是做错该题的主要原因。 2.(2017?海南卷.6)将生长状态一致的某种植物幼苗分成甲、乙两组,分别移入适宜的营养液中在光下培养,并给甲组的营养液适时通入空气,乙组不进行通气处理。一定时间后测得甲组的根对a离子的吸收速率远大于乙组的。关于这一实验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给营养液通入空气有利于该植物的生长 B.根细胞对a离子的吸收过程属于自由扩散 C.根细胞对a离子的吸收过程有能量的消耗 D.根细胞的有氧呼吸有利于根对a离子的吸收 【答案】B 【考点定位】物质跨膜 【名师点睛】熟知主动运输过程所需要的条件是正确解答该题的关键。 3.(2017?江苏卷.22)下图为植物光合作用同化物蔗糖在不同细胞间运输、转化过程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蔗糖的水解有利于蔗糖顺浓度梯度运输 B.单糖逆浓度梯度转运至薄壁细胞 C.ATP生成抑制剂会直接抑制图中蔗糖的运输 D.蔗糖可通过单糖转运载体转运至薄壁细胞 【答案】BCD 【考点定位】物质运输。 【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物质运输的知识,要求学生结合图示判断物质运输的方向,理解载体的特异性。 4.(2017?新课标Ⅱ卷.4)将某种植物的成熟细胞放入一定浓度的物质A溶液中,发现其原生质体(即植物细胞中细胞壁以内的部分)的体积变化趋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0~4 h内物质A没有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 B.0~1 h内细胞体积和原生质体体积的变化量相等 C.2~3 h内物质A溶液的渗透压小于细胞液的渗透压 D.0~1 h内液泡中液体的渗透压大于细胞质基质的渗透压 【答案】C

物质进出细胞膜的方式(知识+练习+答案)

物质进出细胞膜的方式 一、物质跨膜运输 1、被动运输:分为自由扩散与协助扩散 (1)自由扩散:物质顺浓度梯度直接穿过双层膜进行运输。不需要能量(ATP释放的化学能),也不需要蛋白质(载体蛋白)的协助。H2O、O2、CO2等气体分子、甘油、脂肪酸、乙醇、苯等脂溶性物质。 (2)协助扩散:物质顺浓度梯度直接穿过双层膜进行运输。不需要能量(ATP释放的化学能),但需要蛋白质(载体蛋白)的协助,其中分为通道蛋白、门通道蛋白、载体蛋白。 2、主动运输:物质由浓度低向浓度高的进行运输,(也可以顺浓度梯度进行运输的),需要能量(ATP释放的化学能),需要载体。如葡萄糖、氨基酸、各种离子等。 易化扩散是协助扩散,葡萄糖在进入红细胞是协助扩散,而进入其他细胞(除红细胞)的方式就是主动运输。钠离子如果是通过钠离子通道进出细胞的,其方式就可以看作是协助扩散;而如果不是通过钠离子通道进出细胞的,那其方式就是主动运输。 二、非跨膜运输:分为胞吞(内吞作用)与胞吐(外排作用)。需要能量,不需要载体(通过小泡)。 三、例析计算“物质通过生物膜或磷脂分子的层数” 1、离子、小分子物质通过生物膜或磷脂分子的层数 离子、小分子物质以跨膜方式(自由扩散、主动运输、协助扩散)通过生物膜。解答此类题目的方法是:明确所研究的物质运动的起点和止点→弄清物质通过的方式和经过的结构及其结构特点→注意一个等量关系“生物膜的层数=1/2磷脂分子的层数”。此外,还要明确细胞结构中,具有双层生物膜的结构有线粒体、叶绿体、核膜(有核孔),具有单层生物膜的结构有细胞膜、液泡膜、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 2、大分子物质、病菌、病毒通过生物膜或磷脂分子的层数 大分子物质(如蛋白质、多糖、DNA、RNA等)、病菌、病毒等颗粒性物质不能以跨膜方式通过生物膜,而是以内吞(胞吞)、外排(胞吐)作用通过生物膜。其原理是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能形成小泡包围大分子和颗粒性物质过生物膜,所以这些物质通过生物膜时没有穿过生物膜。细胞质与细胞核之间的大分子物质通过核孔进行物质交换,所以也不穿过生物膜。 四、例题解析 1、以下哪一过程是主动运输() A、氯离子在血细胞和血浆之间运动 B、钠在肾小管中的重吸收 C、尿素的重吸收 D、氧在血液中的运输 E、红细胞吸收葡萄糖 F、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 G、红细胞从血浆中吸收钾离子 【解析】BFG该题主要考察主动运输概念的理解和运用。判断物质的主动运输方式,有三个关键:一是被运输的物质是否通过细胞膜;二是明确物质转运是否需要载体;三是否需要能量。氯离子和氧在血液中的运输是的细胞间隙中的运动,不通过细胞膜,也就不存在主动运输的问题;尿素的重吸收方式是自由扩散;红细胞吸收葡萄糖需要载体但不消耗能量。答案是BFG。 植物细胞膜对某种物质的运输方向如下图箭头所示,黑点的数量表示某种物质的浓度。该物质可能是

专题3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 瑞思科教育南充学习中心 专题三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Part 2 一.回顾旧知 1 细胞失水和吸水的原理 2 植物细胞原生质层的组成 3 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现象及原理分析 4 渗透作用发生的必要条件 二.重难点 1 物质跨膜运输的几种方式 2 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的特点、运输方向及影响因素 三.知识讲解 (一)小分子或离子的跨膜运输 1.物质顺浓度梯度的扩散进出细胞,这种扩散统称为被动运输。类型:自由扩散,协助扩散 (1)自由扩散 往清水中滴一滴蓝墨水,清水很快变为蓝色,这就是扩散。物质通过简单的扩散作用进出细胞,叫做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蛋白,也不需要消耗能量,只能顺浓度梯度运输,如O2、CO2、甘油、乙醇等。

特点:(1)物质转移方向是高浓度到低浓度 (2)不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 (3)不需要消耗能量 . . 曲线图浓度水,甘油,乙醇等脂溶,c例子的小分子物质 协助扩散 (2)葡萄糖不能通过无蛋白质的脂双层,却能通过细胞膜,是因为镶嵌在膜上的一些特有的蛋白质,能协助葡萄糖等物质顺梯度跨膜运输,进出细胞的物质借助载体蛋白的扩散,叫做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统称为被动运输。 1)物质转移方向是高浓度到低浓度特点:( 2)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不需要消耗能量(3

曲线图:载体蛋白数量的抑制运输速率浓度差例子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总结自由扩散,协助扩散的异同。 2.主动运输. . 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同时还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这种方式叫做主动运输。如Na +、K+、Ca2+的吸收。 特点:(1)物质转移方向是低浓度到高浓度 (2)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 (3)需要消耗能量

物质进出细胞方式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 摘要:由于细胞膜的化学组成和结构特征,使其对各种物质出入细胞具有控制作用。细胞控制物质出入的方式包括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以及内吞和外排作用。不同的物质有不同的出入细胞的方式,同一种物质在不同的条件下也可能以不同的方式出入细胞。本文着重介绍的是非脂溶性的极性分子和带电离子通过膜的方式问题。 关键词: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内吞和外排作用通道载体 在各时期高中生物教科书上都有关于物质出入细胞方式的内容,因为这是细胞膜最重要的功能。但课本对这部分内容谈得比较肤浅,没有深入展开,有些老师和同学在总结物质出入细胞方式的时候为了记忆方便,习惯与说成:水、氧气、二氧化碳、甘油、脂肪酸、苯、乙醇等通过自由扩散方式穿过细胞膜;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方式是协助扩散;葡萄糖进入其他细胞以及其他小分子和离子(如氨基酸、Na+、K+等)在各种情况下都以主动运输方式进出细胞。其实这种说法很不恰当,因为葡萄糖除以协助扩散方式进入红细胞外,也可以以协助扩散方式进入其他细胞;氨基酸、葡萄糖、Na+、K+等除了以主动运输方式进出细胞,也可以以其他方式进出细胞。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不光与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有关,也与这些物质理化性质及细胞内外浓度差有关。以下是从不同物质的角度对它们进出细胞的方式做个简单的总结。 1.脂溶性的非极性分子在任何细胞中都以自由扩散方式穿过磷脂双分子层 脂溶性的非极性分子包括甘油、脂肪酸、苯、脂溶性维生素、O2等。由于细胞膜中含有大量磷脂,并形成双分子层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根据相似相溶原理,这些物质就能直接穿过脂双层而进出细胞。当然,它们是进还是出,则完全取决于细胞内外浓度差:若细胞外浓度高就进入细胞,若细胞内浓度高就流出细胞,动力都是来自浓度差。由此可见,这些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属于自由扩散,扩散的最终结果使这些物质在细胞内外保持平衡,若不能保持平衡就会一直扩散下去。 2.非脂溶性的极性分子和带电离子通过膜蛋白以不同的方式进出细胞 2.1.水等分子量很小的极性小分子物质通过特殊通道以自由扩散的方式穿过膜 水、二氧化碳、乙醇、尿素等极性小分子不溶于脂,因而不能像脂溶性物质那样直接穿过磷脂双分子层,但它们却是典型的以自由扩散方式穿过膜的物质。那么它们是怎样进行自由扩散的呢?目前弄得比较清楚的是水的自由扩散过程。科学家研究发现,在细胞的膜蛋白中有一类具有通道作用的蛋白质,叫做通道蛋白,在通道蛋白中又有一种是专门提供给水进出细胞的,叫水的通道,这种水的通道的典型特征是具有特定大小的孔径,这种孔径可以保证水的通过,但其他物质却不能通过,并且这种水的通道是始终开放着的,所以细胞内外的水分子只要存在浓度差,就会由高浓度一侧穿过该通道进入低浓度一侧,使细胞两侧的水分子浓度保持平衡。这类物质的自由扩散和脂溶性物质的自由扩散的主要区别表现在途径上:一个是通过磷脂双分子层,一个是通过通道蛋白。 2.2.葡萄糖和氨基酸等分子量较大的极性小分子通过载体以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两种方式出入细胞葡萄糖和氨基酸等小分子颗粒因为是极性分子,不溶于脂,同时细胞膜上又缺乏相应的通道蛋白,所以它们既不能以自由扩散方式穿过脂双层,也不能像水那样通过通道来进行自由扩散。但细胞膜上有能分别与葡萄糖和氨基酸等小分子特异性结合的载体蛋白,这种载体蛋白能通过与相应物质发生特异性结合,使蛋白质的构象发生变化,从而实现对相应物质的跨膜运输。这种跨膜运输当把所运输的物质由高浓度一侧运输到低浓度一侧时,不需消耗细胞代谢所产生的能量,是一个协助扩散的过程;但若是把所运输的物质由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时,则需消耗细胞代谢所产生的能量,是一个主动运输的过程。例如,人体消化道内的葡萄糖和氨基酸因浓度一般低于消化道上皮细胞,所以它们吸收到人体内的过程是主动运输;而红细胞等组织细胞因葡萄糖和氨基酸的浓度低于它们所处的内环境,所以吸收的方式一般是协助扩散。有人为了探究小肠上皮细胞是否一定以主动运输方式吸收葡萄糖,将小肠上皮细胞分别放在葡萄糖浓度高于小肠上皮细胞和葡萄糖浓度低于小肠上皮细胞的葡萄糖溶液中,通过观察小肠上皮细胞的耗氧量来确定葡萄糖的运输方式,结果发现小肠上皮细胞在外界葡萄糖浓度高于小肠上皮细胞时,耗氧量明显低于外界葡萄糖浓度低于小肠上皮细胞时的耗氧量。而放在高浓度葡萄糖溶液中的小肠上皮细胞,开始耗氧相对较慢,但随着细胞外的葡萄糖不断被吸收,在某一时刻,小肠上皮细胞的耗氧量会突然增加。耗氧量增

物质进出细胞膜的方式

专题二物质进出细胞膜的方式 一、物质跨膜运输 1、被动运输:分为自由扩散与协助扩散 (1)自由扩散:物质顺浓度梯度直接穿过双层膜进行运输。不需要能量(ATP释放的化学能),也不需要蛋白质(载体蛋白)的协助。H2O、O2、CO2等气体分子、甘油、脂肪酸、乙醇、苯等脂溶性物质。 (2)协助扩散:物质顺浓度梯度直接穿过双层膜进行运输。不需要能量(ATP释放的化学能),但需要蛋 白质(载体蛋白)的协助,其中分为水通道蛋白、离子通道蛋白(即门通道蛋白)、载体蛋白。(区别:载体蛋白能与特定物质结合,通过自身构象的变化,将物质转移到膜的另一侧。通道蛋白与所转运物质之间的结合较弱,当通道打开时能允许特定大小的物质通过,特异性不如载体蛋白强,只参与被动运输。) 2、主动运输:物质由低浓度向高浓度的方向进行运输,(也可以顺浓度梯度进行运输的),需要能量(ATP 释放的化学能),需要载体。如葡萄糖、氨基酸、各种离子等。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是协助扩散,而进入其他细胞(除红细胞)的方式就是主动运输。 二、非跨膜运输:分为胞吞(内吞作用)与胞吐(外排作用)。需要能量,不需要载体(通过小泡)。 三、例析计算“物质通过生物膜或磷脂分子的层数” 1、离子、小分子物质通过生物膜或磷脂分子的层数 离子、小分子物质以跨膜方式(自由扩散、主动运输、协助扩散)通过生物膜。解答此类题目的方法是:明确所研究的物质运动的起点和止点→弄清物质通过的方式和经过的结构及其结构特点→注意一个等量关系“生物膜的层数=1/2磷脂分子的层数”。此外,还要明确细胞结构中,具有双层生物膜的结构有线粒体、叶绿体、核膜(有核孔),具有单层生物膜的结构有细胞膜、液泡膜、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 2、大分子物质、病菌、病毒通过生物膜或磷脂分子的层数 大分子物质(如蛋白质、多糖、DNA、RNA等)、病菌、病毒等颗粒性物质不能以跨膜方式通过生物膜,而是以内吞(胞吞)、外排(胞吐)作用通过生物膜。其原理是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能形成小泡包围大分子和颗粒性物质过生物膜,所以这些物质通过生物膜时没有穿过生物膜。细胞质与细胞核之间的大分子物质通过核孔进行物质交换,所以也不穿过生物膜。 四、例题解析 1、以下哪一过程是主动运输() A、氯离子在血细胞和血浆之间运动 B、钠在肾小管中的重吸收 C、尿素的重吸收 D、氧在血液中的运输 E、红细胞吸收葡萄糖 F、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 G、红细胞从血浆中吸收钾离子 【解析】BFG该题主要考察主动运输概念的理解和运用。判断物质的主动运输方式,有三个关键:一是 被运输的物质是否通过细胞膜;二是明确物质转运是否需要载体;三是否需要能量。氯离子和氧在血液中的运输是的细胞间隙中的运动,不通过细胞膜,也就不存在主动运输的问题;尿素的重吸收方式是自由扩散;红细胞吸收葡萄糖需要载体但不消耗能量。答案是BFG。 2、植物细胞膜对某种物质的运输方向如下图箭头所示,黑点的数量表示某种物质的浓度。该物质可能是

专题3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瑞思科教育南充学习中心 专题三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Part 2 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一.回顾旧知 1 细胞失水和吸水的原理 2 植物细胞原生质层的组成 3 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现象及原理分析 4 渗透作用发生的必要条件 二.重难点 1 物质跨膜运输的几种方式 2 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的特点、运输方向及影响因素 三.知识讲解 (一)小分子或离子的跨膜运输 1.物质顺浓度梯度的扩散进出细胞,这种扩散统称为被动运输。 类型:自由扩散,协助扩散 (1)自由扩散 往清水中滴一滴蓝墨水,清水很快变为蓝色,这就是扩散。物质通过简单的扩散作用进出细胞,叫做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蛋白,也不需要消耗能量,只能顺浓度梯度运输,如O2、CO2、甘油、乙醇等。 特点:(1)物质转移方向是高浓度到低浓度 (2)不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 (3)不需要消耗能量

曲线图: 运 输 速 率 浓度差 例子:O2,co2,水,甘油,乙醇等脂溶性 的小分子物质。 (2)协助扩散 葡萄糖不能通过无蛋白质的脂双层,却能通过细胞膜,是因为镶嵌在膜上的一些特有的蛋白质,能协助葡萄糖等物质顺梯度跨膜运输,进出细胞的物质借助载体蛋白的扩散,叫做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统称为被动运输。 特点:(1)物质转移方向是高浓度到低浓度 (2)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 (3)不需要消耗能量 曲线图: 载体蛋白数量的抑制 运 输 速 率 浓度差 例子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总结自由扩散,协助扩散的异同。 2.主动运输

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同时还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这种方式叫做主动运输。如Na+、K+、Ca2+的吸收。 特点:(1)物质转移方向是低浓度到高浓度 (2)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 (3)需要消耗能量 曲线图: 载体蛋白数量的抑制 运 输 速 率 耗氧量 例子:各种无机盐离子,葡萄糖、氨基酸等小分子 物质 总结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两种被动运输的方式有什么异同,主动运输与被动运输的区别及对细胞生活的意义,并完成下表: 项目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 浓度 是否需载体蛋白 是否消耗能量 实例 (二)胞吞和胞吐 1、胞吞:当细胞摄取大分子时,首先是大分子附着在细胞膜表面,这部分细胞膜内陷形成小囊泡进入细胞内部,这种现象叫胞吞。 2、胞吐:细胞需要外排的大分子,先在细胞内形成囊泡,囊泡移动到细胞膜处,与细

浙教版《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教学设计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指导思想 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要塑造学生的主体个性,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本节课通过问题情境的设置,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进行观察、分析、归纳、总结、交流,提高对科学和探索未知的兴趣。同时能让学生自主地参与观察生命现象,探索生命本质,从而获得生物学知识,有效地形成生物学概念。为学生发挥其主体性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通过各种途径寻求答案,同时在解决问题的思路和科学方法上加强点拨和引导。 教材分析 二、教材分析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是浙教版必修一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前面的章节已经介绍了细胞膜的化学组成和细胞膜结构以及大致的功能,本节着重介绍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这一重要功能,包括小分子或离子进出细胞的方式和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通过对几种跨膜运输方式的探究,并运用数学坐标图来表达三种方式的规律和特征,可以培养学生对图表数据的解读能力,即信息解读和知识迁移转化的能力。这部分内容和前面所学的“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有关联的地方,同时又是对生物膜具有流动性的一个很好的佐证。对学生理解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学习者分析 本节的授课对象是高一的学生,在初中阶段,学生对物质交换有了很肤浅的了解,通过前几章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细胞膜的结构,水分跨膜运输实例的基础,掌握了蛋白质多样性的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了认知基础。并且还具备了一定的认知能力,思维的目的性,连续性和逻辑性也已初步建立,能独立思考,对生活现象提出疑问,并通过多种途径找出解决的办法。同时经过前阶段的新课程学习,他们具备了群体讨论,并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和理论依据的能力。对事物的探究有激情,但往往对探究的目的性及过程,结论的形成缺乏理性的思考,需要教师的引导。 四、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1)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及比较 (2)图表数据的解读 教学难点:(1)主动运输的特点、过程和意义 (2)图表数据的解读 五、教学课时 一课时 六、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材的具体内容,结合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拟定了下列几个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1)能举例说明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和特点 (2)通过学习,自己能理解并说出被动运输与主动运输的异同点 (3)阐述主动运输对细胞生活的意义 (4)正确解读坐标数据图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参与集体讨论和合作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3.情感目标:(1)养成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意识,培养严谨的科学精神 (2)通过对生命现象的阐述,体会生命的伟大神奇,尊重生命科学的态度七、教学策略设计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重点知识总结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 ——讲义 1.理清渗透作用的原理 (1)渗透装置的两个条件 ①半透膜:动物细胞的___细胞膜____相当于一层半透膜,成熟植物细胞的____原生质层____相当于一层半透膜。 ②膜两侧溶液具有浓度差:动物细胞的____细胞内液____与外界溶液具有浓度差,成熟植物细胞的_____细胞液___与外界溶液具有浓度差。 (2)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原因 ①外因:外界溶液浓度___大于_____细胞液浓度。 ②内因:原生质层(包括___细胞膜_____、____液泡膜____、___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_____)的伸缩性____大于____细胞壁的伸缩性。 [提醒](1)人工膜≠生物膜:生物膜具有“载体蛋白”,故具有选择透过性,人工膜为半透性膜,物质能否通过取决于孔径大小。 (2)溶液浓度指物质的量浓度而非质量浓度。 (3)渗透平衡≠浓度相等:达到渗透平衡时,半透膜两侧水分子移动达到动态平衡,此时膜两侧溶液的浓度未必相等,如透析袋内蔗糖溶液与透析袋外的清水可达渗透平衡,但浓度总不会相等。 2.“四看法”巧记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

3.区分影响物质跨膜运输因素的5种曲线 (1)物质浓度(在一定范围内) 方式:__自由扩散_ 方式:__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_ 方式:__主动运输______ (2)氧气浓度 方式:__自由扩散或协助扩散____方式:__主动运输______ [提醒] 温度通过影响生物膜的流动性和酶的活性,进而影响物质运输的速率。[易错判断] (1)护肤品中的甘油进入皮肤细胞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 ×) (2)神经细胞受到刺激时Na+内流属于被动运输( √) (3)离子泵是一种具有ATP水解酶活性的载体蛋白,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属于协助扩散( ×) 均不需要蛋白质参与( ×) (4)叶绿体吸收Mg2+和释放O 2 (5)物质通过脂质双分子层的扩散速率与其脂溶性有关( √) (6)大分子物质要通过载体蛋白的转运才能进入细胞,并且要消耗能量( ×) (7)植物根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离子主要依靠渗透作用( ×) (8)细胞外高浓度的超氧化物歧化酶可以自由扩散进入细胞( ×) (9)抗体、神经递质和胰岛素的分泌过程属于胞吐作用( √) (10)乙醇通过细胞膜需要消耗ATP( ×)

2018届高三一轮复习学生作业:第二单元第3讲 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含解析

第3讲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一、单项选择题 1. (2014·海南卷)关于植物根系吸收矿质离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植物根系吸收各种矿质离子的速率相同 B. 土壤温度不影响植物根系对矿质离子的吸收 C. 植物根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离子主要依靠渗透作用 D. 植物根细胞能逆浓度梯度吸收土壤中的矿质元素离子 2. (2016·苏北四市三模)下图为物质跨膜运输方式模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可以通过该方式进行 B. 图示的物质运输过程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无关 C. 图中所示的物质跨膜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 D. 膜上蛋白质分子都可以参与物质的跨膜运输 3. (2017·泰兴中学)若下图表示植物细胞渗透作用的图解,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 B. 当溶液浓度甲=乙时,细胞处于动态平衡状态,不发生渗透作用 C. 一定条件下,活的成熟的植物细胞能发生渗透失水或吸水 D. 当溶液浓度甲>乙时,细胞发生渗透失水,当溶液浓度乙>甲时,细胞发生渗透吸水 4. (2016·苏北四市一模)关于“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洋葱根尖分生区不宜作为该实验的实验材料 B. 用黑藻叶片进行实验时,叶绿体的存在会干扰实验现象的观察 C. 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液泡中有色素,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 D. 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不同部位观察到的细胞质壁分离程度可能不同 5. (2016·南京、盐城一模)同时具有下列两曲线所示特点的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是( ) A. 主动运输 B. 自由扩散 C. 协助扩散 D. 胞吐 6. (2016·无锡一模)下面4幅曲线图为物质X跨膜运输时的4种关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基础)包含答案

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基础) 1.关于植物细胞主动运输方式吸收所需矿质元素离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吸收不同矿质元素离子的速率都相同 B.低温不影响矿质元素离子的吸收速率 C.主动运输矿质元素离子的过程只发生在活细胞中 D.叶肉细胞不能以主动运输的方式吸收矿质元素离子 2.在细胞生命活动中,不可能发生的过程是 A.神经递质由突触小泡分泌到胞外 B.mRNA从细胞核进入细胞质 C.老化受损的细胞器融入溶酶体中 D.O2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线粒体 3.人肝细胞合成的糖原储存在细胞内,合成的脂肪不储存在细胞内,而是以VLDL(脂肪与蛋白质复合物)形式分泌出细胞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VLDL 的合成与核糖体无关 B.VLDL 以自由扩散方式分泌出细胞外 C.肝细胞内糖原的合成与分解可影响血糖含量 D.胰高血糖素可促进肝细胞内糖原的合成 4.为探究茉莉酸(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离体培养的成熟胡杨细胞质壁分离的影响,将细胞分别移至不同的培养液中继续培养3天,结果如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胡杨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吸水和失水 B.质壁分离的胡杨细胞液泡体积变小 C.NaCl 为自变量,茉莉酸为因变量 D.茉莉酸对NaCl 引起的胡杨细胞质壁分离有抑制作用 注:“+”表示有添加,添加后NaCl浓度为100mmol·L-1,茉莉酸浓度为10-3mg·L-1;“-”表示无添加 5.将小鼠myoD基因导入体外培养的未分化肌肉前体细胞,细胞分化及肌纤维形成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携带myoD基因的载体以协助扩散的方式进入肌肉前体细胞 B.检测图中细胞核糖体蛋白基因是否表达可确定细胞分化与否 C.完成分化的肌肉细胞通过有丝分裂增加细胞数量形成肌纤维 D.肌肉前体细胞比肌肉细胞在受到电离辐射时更容易发生癌变 6.某哺乳动物神经细胞内外的K+和Na+浓度见下表。下列属于主动转运的是 A.K+经钾离子通道排出细胞 B.K+与有关载体蛋白结合排出细胞 C.Na+经钠离子通道排出细胞

专题三、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专题三、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一、基础训练 1.甲、乙两种物质分别依赖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进入细胞,如果以人工合成的无蛋白磷脂双分子膜代替细胞膜,并维持其他条件不变。则( ) A.甲运输被促进 B.乙运输被促进 C.甲运输被抑制 D.乙运输被抑制 2.如图为细胞膜的液态流动镶嵌模型示意图,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具有①的一侧为细胞膜的外侧 B.①与细胞表面的识别有关 C.②是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D.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与①的种类和数量有关 3.下列不能体现细胞膜流动性的是( ) A.萎蔫的植物细胞出现质壁分离现象 B.细胞膜上糖蛋白的识别过程 C.浆细胞分泌抗体 D.白细胞的吞噬作用 4.下列有关细胞生命活动的分析正确的是 A.无细胞壁的细胞不能发生质壁分离B.无叶绿体的细胞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C.无大液泡的细胞不能进行渗透吸水D.无线粒体的细胞不能进行需氧呼吸 5.有一位科学家分离到一种动物细胞的细胞膜,他将膜放在特制的仪器中,分隔两边装蒸馏水的槽。当他将稀释的乙酸放入一侧时,发现另一侧槽中的pH没有变化。于是他将动物细胞匀浆磨碎,过滤出细胞器和膜的碎片,然后再将滤液加到加过乙酸的一侧,这时发现另外一侧的pH下降了。造成这种变化的最合理的解释是( ) A.质子通过主动运输跨膜运输 B.质子通过自由扩散跨膜运输 C.质子通过协助扩散跨膜运输 D.细胞滤液能溶解膜中的脂 6.如图中Ⅰ~Ⅲ说明了物质和离子通过细胞膜的转运,下列叙述中 正确的是( ) A.所有图中均有主动运输 B.所有图中均有被动运输 C.图Ⅰ、Ⅱ和Ⅲ可表示自由扩散 D.图Ⅲ中细胞内ADP含量会增加 7.Na+—K+泵由4个亚基(多肽)组成,其中一个亚基向着细胞质的一面有一个ATP结合位点和三个Na+结合位点,外表面有两个K+结合位点。这一过程利用ATP供能,将Na+从细胞内逆浓度梯度排出,将K+从细胞外逆浓度梯度运入。对此过程的不正确说法是( ) A.Na+和K+出入细胞是主动运输的过程 B.Na+—K+泵是一个可同时反向转运两种离子的载体蛋白,该过程与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无关C.说明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D.这一过程可能会造成细胞膜内外产生电位差 8.如图为物质进出细胞的两种方式,对该图的正确理解是 A.Ⅰ和Ⅱ分别表示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 B.Ⅰ和Ⅱ分别表示胞吞和胞吐 C.氧、性激素是以Ⅱ方式进入细胞的 D.水、二氧化碳、氧气是以Ⅰ方式进入细胞的 9.用磷脂双分子层将某种不容易进入细胞的药物包裹成小球,通过小球膜与细胞膜的融合将药物送入细胞,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该药物的化学成分和进入细胞的方式最可能是( ) A.固醇,自由扩散 B.性激素,协助扩散C.蛋白质,主动运输D.蛋白质,胞吞 10.如图不能够表达的生理过程是( ) A.肾小管细胞分泌K+ B.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 C.突触小体释放神经递质 D.肠腺细胞分泌肠液 11.下列曲线表示在一定范围内,细胞膜外物质进入细胞膜内的情况,曲线a 表示细胞内物质的浓度,b表示细胞外物质的浓度,据图分析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B.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是被动运输 C.物质进入细胞的动力是浓度差 D.物质运输的速率与膜上载体的数量无关 12.磷脂是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这与磷脂分子的头部亲水、尾部疏水的性质有关。某研究小组发现植物种子细胞以小油滴的方式存油,每个小油滴都由磷脂膜包被着,该膜最可能的结构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