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层旅馆设计要求

高层旅馆设计要求

高层旅馆设计要求
高层旅馆设计要求

关键词:城市—-节约用地,城市视觉地标

使用者——景观,事业开阔

交通——容量大、地小、复杂性

结构与空间-—竖向设计

防火与规范——规范要求

高层旅馆设计

旅馆:旅馆就是综合性得公共建筑物,旅馆向顾客提供一定时间得住宿,也可提供饮食、娱乐、健身、购物等服务。旅馆还可承担部分得社会功能、

设计要点

必须依据旅馆得规模、类型、等级标准,根据旅馆基地环境条件及功能要求,进行平面组合、空间设计。

注重旅馆得各个组成部分:公共活动、标准客房层、客房、后勤辅助管理、职工生活等部分得使用效益。

注重旅馆得安全设计。依据各种设计规范,使设计符合规范要求、同时应注意残疾人得使用及安全要求。

项目本身

用地概况,用地位于哈市铁路东客站片区,用地形状方正,两面临路,东临机场路东沿线与东客站西广场相对,北临市政规划道路,规划道路中心线有高架路与东客站二层引桥相连接,该地块拟修建一座五星级高层旅馆。

卫星图

前期准备

实地踏勘,与小组成员共同进行实地得调研工作。调研内容主要有:用地周边建筑高度、建筑立面主要材料及其颜色;用地内得场地平整程度及岩土性质;用地内部及其周边就是否有保护性建筑与高大乔木;用地与周围道路环境得联系;向当地居民询问关于用地周边环境得切身体会(分发问卷、随机采访等形式);做好调研总结。?查找相关资料

?旅馆设计

总平面组成

除合理组织建筑群位置外,还应考虑广场、停车场、道路、庭院等布局,根据旅馆标准及基地条件,还可考虑设置网球场、游泳馆及露天茶座。

基地内应布置绿化,且应根据所停放车辆得车型、数量在基地或建筑物内设停车空间、

旅馆出入口

主要出入口,用于住宿得旅客,位置必须明显,并能引导旅客直接到达门厅。(主要出入口应根据要求设置单车道、多车道,入口车道上设雨篷)

辅助出入口,用于出席宴会、会议、商场得非住宿人员。㎡

职工出入口,宜设置在职工工作、生活区域,用于旅馆职工上下班进出,位置宜隐蔽。

货物出入口,用于旅馆货物进入,位置靠近物品仓库或对方场所。

总之,应合理划分个功能分区,组织各种出入口,使人流、车流、货流互不交叉、在综合性建筑中,旅馆部分有独立入口,对外营业商店、餐厅等不应影响旅馆本身使用。

旅馆出入口步行道,步行道系城市至旅馆门前得人行道,应与城市人行道相连,保证步行至旅馆得旅客安全。

在旅馆出入口前适当放宽步行道;步行道不应穿过停车场,与车行道交叉。

旅馆停车,根据旅馆标准、规模、投资。基地与城市规划部门规定,考虑地面广场停车、地下及地面多层独立式车库等停车方式,职工自行车停车数,按职工人数得20%——40%考虑,面积按1、47㎡/辆计算。

总平面布置方式,分散式:适用于宽敞基地各部分按照适应性质进行合理分区,布局需紧凑,道路及管线不宜太长。集中式:适用于用地紧张得基地,需注意停车场得布置绿地得组织及整体空间效果、

总平面数据

容积率=总建筑面积(地下不计)/基地用地面积,多层旅馆容积率为2-3,高层(15层以上)4-10。

覆盖率(%)=建筑水平投影面积/用地面积*100

空地率=100%—覆盖率

绿化系数(%)=绿化面积/用地面积*100%

总平面常见错误:基地内无法回车

消防环路及建筑登高暴露面未预留

建筑覆盖率过大或过小

景观处理不当

环境布置无序

地下车库出入口布置不当

门厅设计要求

在旅馆入口处宜设置门廊或雨罩,采暖地区与全空调旅馆应设双道门或转门。

室内外高度差较大时,在采用台阶得同时,宜设置行李搬运坡道与残疾人轮椅坡道(坡度一般为1:12)。

门厅各部分必须满足功能要求,互相既有联系,又不干扰、公共部分与内部用房需分开,互有独立得通道与卫生间。

门厅必须合理组织各种人流路线,缩短主要人流路线,避免人流互相交叉或干扰。

总服务台与电梯位置应明显、总服务台应满足旅客登记、结账、问讯等基本空间要求、

大型或者高级宾馆行李房应靠近总服务台与电梯,行李房大门应充分考虑行李搬运与行李车进出得宽度要求。

门厅设计应满足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得要求、

大堂门厅平面常见错误:内外流线干扰

大门、总台、电梯三者关系松散

后勤各部分联系不便

大堂空间局促,气氛营造不够

底层防火门外开,下地下室楼梯特殊处理

室内外高差忽略

后勤各出入口缺乏有机组织

餐饮类

餐厅分为对外与对内营业两种。对外营业餐厅应有单独得对外出入口、衣帽间与卫生间、

餐饮空间一般不宜过大,80座左右规模为宜,最大不宜超过200座。、餐厅必须仅靠厨房,以利于提高服务质量。

顾客入座路线与服务员服务路线应尽量避免重叠。服务路线不宜过长,(最大不超过40m),并且尽量避免穿越其她用餐空间,大型多功能厅或宴会厅应设置备餐廊。

餐饮空间中桌椅组合形式应多样化,以满足不同顾客得要求。

备餐间出入口要隐蔽,顾客得视线应有遮挡,同时避免厨房气味窜入餐厅、

餐饮空间内装修与陈设风格应统一。

多功能厅设计要求

该部分宜单独集中布置,并与前台有一定联系。多功能厅规模较大时,应尽量单独设置出入口、休息厅、衣帽间与卫生间。

灵活分隔得大空间中,其灵活隔断必须具有良好得隔声性能,灵活轻便。分割成各小空间必须有单独得出入口与独立得音响、照明系统,室内设计应注意小空间与大空间整体得完整与协调。

多功能厅得音响、照明、电源及电话插口等得布置应与活动内容及桌椅排列布置方式相结合,互相统一协调、

宴会厅必须靠近厨房,并设有足够得备餐空间。

配备适当得储藏空间,以便存放必要得家具与设备。

多功能厅得防火与疏散应满足《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得要求、

康乐设施一般设计要求

康乐设施得规模应根据旅馆等级要求及对外营业得具体情况决定。

康乐设施应集中布置为宜、

康乐设施得位置应便于管理与使用,避免噪声干扰客房区。

室内活动空间应保持良好通风。干区(休息与健身部分)与湿区(水池等)应有明显得分隔,以免引起不便与意外,湿区得地面应注意防滑。

康乐公共活动部分应满足防火规范得要求、

康乐部分平面常见错误

会议与娱乐分区不明

公共空间缺乏序列

各功能房间分隔随意

保龄球道长度不足

游泳池大小不当,没有相应得服务设施

厨房

厨房得位置

设在底层,当餐厅对外营业或厨房以煤为燃料,有无专用电梯时,厨房一般设于底层。在可能条件下,最好设置在主楼下风向得单独辅楼内。当无此条件时,应单独设置通风并直通屋顶或采用其她排油烟设备。

设在上部,当旅馆上部设置观光餐厅,厨房有煤气、蒸汽、水、电及专用电梯等设备时,厨房可设于上部,为减少运输量,可将粗加工设在底层、

设在中部,当旅馆层数较高,旅客量较大时,可在旅馆中部设置小型餐厅,但需进行特殊得通风排气处理、

设在地下室,当厨房收到空间条件限制时,可设在地下室,但不得使用液化气燃料,此外,还需进行机械通风排气与补风。

厨房尽量避免位于旅馆中心部位,应位于外墙附近,便于货物进出与通风排气。厨房与餐厅最好设在同层,如必须分层设置,不宜超过一层,用垂直升降机运输。

设计要求

厨房空间组合与布置要满足工艺流程要求,尽量缩短交通运输与操作路线避免往返交错,宜布置在同一水平面上。

各部分既要互相联系方便,又要避免生食与熟食、干食与始食。净物与赃物得交错或混杂,满足食品卫生要求、

厨房净高(梁底高度)不低于2。8m,隔墙不低于2m,对外通道上得门宽不小于1。1m,高度不低于2.2m,其她分隔门,宽度不小于0。9m,厨房内部通道不得小于1m、通道上应避免设台阶、

地面排水坡度以0、5-2%为宜。厨房宽度在6m以下时,可做单面排水地漏直径不得小于150mm,经流面积不得大于25㎡,经流距离不得大于10m。排水沟尽量采用明沟,排水沟宽度不宜小于200mm,深度不宜低于150mm,排水沟尽量环通,避免死角、冷盘间不应采用明沟形式。

厨房应合理组织排气(排除燃烧废气、蒸汽、油烟气、及热气)与补风(补充人员及燃烧多用得新鲜空气。

地面以采用易洁不滑得材料面层为宜,墙裙以采用光滑易洁得材料为宜、厨房内部应尽量避免线脚及外露管道,尤其在炉灶上方不应有管道。

在厨房适当位置设置职工洗手间、更衣室及厨师长办公室。

客房服务部分应有足够得空间停放服务推车,位置靠近烹饪部分与服务电梯。

厨房与餐厅连接,尽量做到出入口分设,使送菜与收盘分道,并避免气味窜入餐厅。

餐饮部分平面布置常见错误:厨房进货无组织

厨房位置不当或外部环境关系欠妥

厨房面积太小

厨房数量过多,资源共享性差

厨房形状不符合厨房用具布置

厨房布置不符合操作流程或卫生检疫要求

厨房对餐厅得服务流线过长,交叉干扰

卫生间配置不合理

洗衣房

洗衣房应靠近服务电梯(与污衣井),同时避免噪声对外干扰、

洗衣房平面应满足洗衣流程要求,避免相互交叉干扰。

洗衣房应有良好得通风排气设施。

洗衣房应有良好得照明条件,照度均匀,避免设备造成过多得阴影。

洗衣房地面应设置有效得排水设施,排除从洗衣机与脱水机出来得污水。

纺织品库房应考虑纺织用品得分类、储藏、修补、盘点以及发放床单、桌布与制服等所需要得空间、

纺织品库房应紧靠洗衣房,室内要求温暖、干燥,气流应朝洗衣房方向流动。进货、总库房、垃圾处理

进货口与垃圾清除口位置应远离客人活动区。

进货处与垃圾处理部分应紧靠后台,进出口宜分设、

进货台一般需要容纳两辆卡车同时卸货(大于600间客房规模时,应容纳3辆卡车同时卸货)。

进货处应有安全保卫控制措施,进货办公室能观察进货台与收货处得活动。

客房内部通道与路线要清楚,便于分类、检点、进货与安全保卫,室内环境应比较干燥,地面要求不起尘。此外,还需考虑防范虫类与啮齿类小动物得措施。

垃圾与空瓶库地面应考虑排水措施。

注意:整个后勤区域与各楼层(包括地下室设备房)得内部管理应成为一个整体系统、

消防

高层旅馆完整消防系统

自动消防报警系统:探测器、消防区域报警、集中报警器、以及事故广播等、

自动喷洒系统及其她固定式灭火装置。

消防设备供电系统:两回路电源井自动切换、事故电源。

必要得事故照明及疏散指示。

室内外消防给水系统:水泵及消防栓管道、

合理得平面布置:锅炉房、变配电房、变压器房、油库等,全面考虑防火间距、消防通道、消防水源等。

建筑装修材料:不燃、阻燃、难燃或防火处理、

标准层设计要求

校准层客房间数要求:尽可能提高客房面积在标准层面积中得比例,增加客房间数。客房间数还应按服务人员服务得客房数(1-16间)倍数确定。

自然环境与能源要求:便准层设计应考虑周围环境,占据好得朝向及景象,减少外墙面积,节省能源。

平面形式:平面形式应考虑地形、朝向、景观、结构、造价等因素综合考虑选

用。

防火疏散:标准层中防火疏散楼梯位置宜均匀布置,位置要明显,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要求。

标准层平面常见错误:安全疏散不符合规范

便准层面积不当

标准层过分浪费

结构不合理

客房形状不实用

设备管道用房遗漏及检修不便

消防前室内布置其她功能房间

服务用房:根据管理要求,每层设置或隔层设置。位置应隐蔽,可设于便准层中部或者端部。服务用房区应有出入口供服务人员进出客房区。服务用房包括服务厅,棉织品储藏库、休息、厕所、垃圾污物管道及服务电梯厅。

客房设计要求

客房设计应根据气候特点,环境位置,景观条件,争取良好朝向。

客房设计应考虑家具布置,家具设计应考虑人体尺度,方便使用与便于维修、

房间长宽比以不超过2:1为宜。

客房净高一般不小于2。4m,客房内走到宽度不小于1。1m,客房门洞宽度一般不小于0.9m,高度大于等于2。1米。

客房得允许噪声级根据不同等级有不同要求,设计时需根据具体要求进行确定。

客房室内色彩装修宜简洁、协调。

标准较高得客房可设置电话与集中得电器控制屏等设施。

卫生间设计要求

根据旅馆等级确定卫生间设计标准,包括卫生设备得配套,面积得确定与墙、地面材料等得选用。

卫生间管道应集中,便于维修及更新、

卫生间地面应低于客房地面0。02m,净高不小于2.1m;门洞宽不小于0.75m,净高大于等于2.1m。

卫生间地面及墙面应选用耐水易洁面材,应做防水层、泛水及地漏。

卫生间一般需设置通风及干燥装置、

旅馆建筑设计规范

旅馆建筑设计规范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为使旅馆建筑设计符合适用、安全、卫生等基本要求,特制定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的至少设有20间出租客房的城镇旅馆建筑设计。有特殊需求的旅馆建筑设计,可参照执行。 第 1.0.3条根据旅馆的使用功能,按建筑质量标准和设备,设施条件,将旅馆建筑由高至低划分为一、二、三、四、五、六级6个建筑等级。 第1.0.4条旅馆建筑设计除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现行的《民用建筑设计通则》以及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当设计旅游涉外饭店时,应有明确的星级目标,其功能要求尚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 第二章基地和总平面 第2.0.1条基地。 一、基地的选择应符合当地城市规划要求,并应选在交通方便、环境良好的地区。 二、在历史文化名城、风景名胜地区及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附近,基地的选择及建筑布局,应符合国家和地方有关管理条例和保护规划的要求。 三、在城镇的基地应至少一面临接城镇道路,其长度应满足基地内组织各功能区的出入口、客货运输、防火疏散及环境卫生等要求。 第2.0.2条总平面。 一、总平面布置应结合当地气候特征、具体环境,妥善处理与市政设施的关系。 二、主要出入口必须明显,并能引导旅客直接到达门厅。主要出入口应根据使用要求设置单车道或多车道,入口车道上方宜设雨棚。 三、不论采用何种建筑形式,均应合理划分旅馆建筑的功能分区,组织各种出入口,使人流、货流、车流互不交叉。 四、在综合性建筑中,旅馆部分应有单独分区,并有独立的出入口;对外营业的商店、餐厅等不应影响旅馆本身的使用功能。 五、总平面布置应处理好主体建筑与辅助建筑的关系。对各种设备所产生的噪声和废气应采取措施,避免干扰客房区和邻近建筑。 六、总平面布置应合理安排各种管道,做好管道综合,并便于维护和检修。 七、应根据所需停放车辆的车型及辆数在基地内或建筑物内设置停车空间,或按城市规划部门规定设置公用停车场地。 八、基地内应根据所处地点布置一定的绿化,做好绿化设计。 第三章建筑设计 第一节一般规定 第3.1.1条公共用房及辅助用房应根据旅馆等级、经营管理要求和旅馆附近可提供使用的公共设施情况确定。 第3.1.2条建筑布局应与管理方式和服务手段相适应,做到分区明确、联

高层旅馆设计要求

关键词:城市——节约用地,城市视觉地标 使用者——景观,事业开阔 交通——容量大、地小、复杂性 结构与空间——竖向设计 防火与规——规要求 高层旅馆设计 旅馆:旅馆是综合性的公共建筑物,旅馆向顾客提供一定时间的住宿,也可提供饮食、娱乐、健身、购物等服务。旅馆还可承担部分的社会功能。 设计要点 必须依据旅馆的规模、类型、等级标准,根据旅馆基地环境条件及功能要求,进行平面组合、空间设计。 注重旅馆的各个组成部分:公共活动、标准客房层、客房、后勤辅助管理、职工生活等部分的使用效益。 注重旅馆的安全设计。依据各种设计规,使设计符合规要求。同时应注意残疾人的使用及安全要求。 项目本身 用地概况,用地位于哈市铁路东客站片区,用地形状方正,两面临路,东临机场路东沿线与东客站西广场相对,北临市政规划道路,规划道路中心线有高架路与东客站二层引桥相连接,该地块拟修建一座五星级高层旅馆。 卫星图 前期准备

实地踏勘,与小组成员共同进行实地的调研工作。调研容主要有:用地周边建筑高度、建筑立面主要材料及其颜色;用地的场地平整程度及岩土性质;用地部及其周边是否有保护性建筑和高大乔木;用地与周围道路环境的联系;向当地居民询问关于用地周边环境的切身体会(分发问卷、随机采访等形式);做好调研总结。 查找相关资料 旅馆设计 总平面组成 除合理组织建筑群位置外,还应考虑广场、停车场、道路、庭院等布局,根据旅馆标准及基地条件,还可考虑设置网球场、游泳馆及露天茶座。 基地应布置绿化,且应根据所停放车辆的车型、数量在基地或建筑物设停车空间。 旅馆出入口 主要出入口,用于住宿的旅客,位置必须明显,并能引导旅客直接到达门厅。(主要出入口应根据要求设置单车道、多车道,入口车道上设雨篷) 辅助出入口,用于出席宴会、会议、商场的非住宿人员。㎡ 职工出入口,宜设置在职工工作、生活区域,用于旅馆职工上下班进出,位置宜隐蔽。 货物出入口,用于旅馆货物进入,位置靠近物品仓库或对方场所。 总之,应合理划分个功能分区,组织各种出入口,使人流、车流、货流互不交叉。在综合性建筑中,旅馆部分有独立入口,对外营业商店、餐厅等不应影响旅馆本身使用。 旅馆出入口步行道,步行道系城市至旅馆门前的人行道,应与城市人行道相连,保证步行至旅馆的旅客安全。 在旅馆出入口前适当放宽步行道;步行道不应穿过停车场,与车行道交叉。 旅馆停车,根据旅馆标准、规模、投资。基地和城市规划部门规定,考虑地面广场停车、地下及地面多层独立式车库等停车方式,职工自行车停车数,按职工人数的20%——40%考虑,面积按1.47㎡/辆计算。 总平面布置方式,分散式:适用于宽敞基地各部分按照适应性质进行合理分区,布局需紧凑,道路及管线不宜太长。集中式:适用于用地紧的基地,需注意停车场的布置绿地的组织及整体空间效果。 总平面数据 容积率=总建筑面积(地下不计)/基地用地面积,多层旅馆容积率为2-3,高层(15层以上)4-10。

旅馆建筑设计调研报告

旅馆建筑设计调研报告 旅馆是综合性的公共建筑物。旅馆向顾客提供一定时间的住宿,也可提供饮食、娱乐、健身、会议;购物等服务。旅馆还可承担城市的部分社会功能。 一、旅馆建筑的发展概况 旅馆建筑、住宿设施的历史是人类文明与流动的历史,其发展过程漫长而复杂,在不同国家、地区之间亦存在差异。旅馆建筑随社会生产力、旅游业的发展而发展,并受当时、当地的文化、艺术、建筑思潮的深刻影响。许多科学技术的新成就也往往先用于旅馆,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旅馆是时代的橱窗西方旅馆的发展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即客栈时期、大饭店时期、商务旅馆时期、现代旅馆时期。各个阶段的发展有交错与渗透,并非截然隔断。

1、客栈时期:早在古希腊、古罗马时期,随着国家经济、文化的发展,出现了商业、手工业繁荣的城市,庙宇已是城市活动的中心。当时宗教活动盛行,圣地庙宇举行节庆时,吸引各地人们汇集于此,在宏伟的庙宇群周围有巨大的竞技场、祭品堂,还有供人们宿食的客栈以及供国外使节住宿的迎宾馆,此即西方旅馆历史的史前期。 2、大饭店时期:十八世纪下半叶,英法等国的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获得广泛发展,大资产阶级迅速掌握政权,城市逐渐成为工商业中心。至十九世纪,欧美各国随着资本主义制度的巩固,生产力提高 促进城市和交通事业发展,国内交往迅速增 加,各种旅馆应运而生。 1854年,英国伦敦建成了著名的“西方 皇家大饭店” 。1882年,在海德公园内建成 了“海德公园旅馆” ,这座爱德华时代的传 统宫殿式大饭店如今仍是五星级旅馆。1906 年建成的伦敦“皮卡迪利旅馆” 有290间客 房,至今仍受欢迎。 大饭店的建筑平面常采用对称形式,旅馆功能简单分区,首层、二层往往是公共活动用房,客房布置在上部或两翼,体型与立面则采用宫殿、府邸的形式,材质与细部,室内空间高大,装饰图案纤巧,家具豪华,陈设高雅。现在经过改建后,多数仍是世界各地区著名的高 级旅馆。 十九世纪末,在休养地、山地开 始建造休疗养、体育旅馆,1874年在 蒙布朗高地建起了法国第一个阿尔卑 斯山俱乐部。而法国第一个滑雪旅馆 建于1878年。其中,建在山地的“佩 尔纳松旅馆” 的造型使人联想到贵 族的城堡式府邸。 3、商务旅馆时期: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西方国家交通发展、城市膨胀,资本主义经济向全球扩展,大大地密切了世界各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 开始形

高层酒店结构设计和分析

高层酒店结构设计和分析 【摘要】本文介绍了150米高的广州香格里拉酒店的结构设计和计算分析。酒店采用嵌岩桩,体系为现浇混凝土框剪结构,局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对该工程结构的特点进行了阐述,介绍了其抗震超限设计的主要措施。 【关键词】酒店设计;岩溶地区;复杂高层;跨层柱;框架剪力比例;抗震措施 Abstract: Introduction on structural design and analysis of the 150-meter-high Guangzhou Shangri-La Hotel.The rock-socketed piles and frame-shear wall structure system and local prestressed concrete structures is adopted.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roject were expatiated, and seismic measures for this structure that is beyond the scope of Chinese code were introduced. Keywords: hotel design, karst area, complicated high-rise building, multi-span column, frame shear ratio, seismic measures. 1、基本情况 广州琶洲香格里拉酒店项目位于广州市海珠区,广州国际会议展览中心东侧,在建的黄洲大桥西侧,北临珠江,南靠新港东路,长约240米,宽约200米。整个项目包括一座37层的酒店(塔楼高32层,裙楼5层)和宴会大厅,以及2层地下车库。塔楼主体部分、裙楼和宴会厅之间设抗震缝分开。建筑物总高度为150米,总平面尺寸为195米×122米。其中塔楼部分(转换层以上)平面尺寸为72米×18米,裙楼部分平面尺寸110米×45米,宴会大厅平面尺寸65米×53米。 2、抗震设防标准 1)抗震设防烈度:7度。 2)本工程属丙类建筑,按本地区设防烈度采取抗震措施。 3、勘察报告基本数据 建筑场地类别:Ⅱ类。 土层等效剪切波速为168.4m/s-173.8m/s,场地覆盖层厚度约13.5m-17.4m,砂土液化等级综合评定为严重,属于抗震不利地段。 持力层名称:微风化岩层,埋深约10.90m-23.70m,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4500KPa,岩石天然湿度下单轴抗压强度的标准值fr=13.5Mpa。

高层建筑设计要点分析

高层建筑设计要点分析 城市在发展过程中慢慢出现了向高空发展的趋势,而且,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人口也越来越多,人均占地面积也越来越少,因此,高层建筑成为了城市建筑的主要形式。在高层建筑施工前进行设计分析非常必要,这样能够避免在施工中出现一些问题,文章对高层建筑设计要点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更好的提升建筑质量,为以后城市发展提供参考。 标签:城市建设;高层建筑;设计 城市不断发展过程中,高层建筑成为了城市建筑的主角,但是因为土地资源日益紧张,高层建筑能够对土地资源进行节约,同时,也缓解了住房紧张的问题。高层建筑的建设对城市发展意义重大,同时也开创了建筑时代的新纪元。任何建筑在施工前都要进行设计工作,只有这样在建设过程中才能做到有据可依,同时,在设计过程中也能将出现的问题进行解决,更好的提高建设的质量。 1 高层建筑设计的原则 1.1 建筑布置要遵循有机统一的原则 高层建筑在布置过程中要考虑其对城市轮廓线的影响,在城市轮廓线组织中,建筑物的影响作用非常大,尤其是高层建筑,因此,高层建筑的布置要遵循有机统一的原则。高层建筑布置会存在着集中在一起的情况,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城市的“冠”,在这种情况下,要避免出现相互干扰的情况,可以在高度方面不同,或者是采用相仿的高度,但是楼与楼之间的间距要保证非常的适当,这样才能更好的构图。在单栋高层建筑布置时,可以将其设置在道路拐弯处,这样能够起到更好的视觉观赏效果。如高层建筑在位置布置方面彼此之间没有任何的关系,这样不会有很好的向心凝聚感,在整体效果方面不会满足人们的要求。高层建筑在顶部设计方面不应该出现雷同或者是相同的情况,这样对高层建筑轮廓线的优美感会带来负面影响。 1.2 高层建筑尺度要有序 高层建筑设计时,对尺度问题要格外注意,对城市尺度、整体尺度、街道尺度、近人尺度以及细部尺度等方面都要进行重视,要遵守尺度的统一性,不能将几种尺度进行混淆使用,这样才能更好的实现高层建筑与城市之间、整体与局部之间、局部与局部之间以及建筑与人之间都形成有机统一的整体。 1.3 高层建筑形象要有可识别性 高层建筑的局部形象要具有识别性,这样在对其整体大小进行把握时,可以通过屋檐、台阶、柱子、楼梯等对建筑物的体量进行表示。对认知尺度部件进行任意的放大或者是缩小都会导致出现错觉,效果非常不好。但是有时也可以对这

高层酒店建筑设计

高层酒店建筑设计 一、高层酒店设计的地域性特色 作为现代人,我们常常会遇到自己所熟悉的地方和环境不复存在的情景,这是一种文明丧失了其具有独特的识别性与集体的社会结构的现象。然而,现在一些建筑与设计师却采用低级的拼凑方法,妄图体现别的地域的特色,这是不现实的。普敦在对建筑的地域性做出分析时指出,有意识有良知的建筑应该强调场址对建筑的决定作用,反对那种刻意对别的地域建筑进行模仿的行为,要强调它的建筑因素,而不能只是单纯的外形服务。此外由于自然环境的优秀和民族气息的浓厚。高层酒店设计还应最大化的将当地居民的文化继承下来,但是对空间的放大还要经过精致调整,使使用者在居住过程中能够对当地的本土文化产生认同感。 例如,在空间组织上,东南亚有很多将传统的以自然为本的思想应用到高层酒店的设计中去。许多酒店的建筑以庭园来组织建筑,各个功能房间以百合花池,莲花池隔开,铺着木地板的连廊如桥一般将它们接起来。设计营造的景观是很奇妙的,在内穿行起来感觉很不错。还有,在巴厘岛,有很多酒店使用了巴厘亭,这种简陋的设施却并没有影响高层酒店的设计特色,相反却吸引了大批高层游客来此度假住宿。而今天,在酒店设计中,他们还将巴厘亭发展曾为按摩院,酒吧,书房等,适应高层人士的需求。

二、高层酒店设计中的功能布局原则浅析 高层酒店的设计中,功能布局一般要遵循以下原则: 首先,确定酒店的主题,并依据主题进行设计。同时还必须从满足宾客需要出发,方便客人的活动。从这角度讲,酒店的功能布局就要尽可能地分别考虑散客和团队客人不同的需求。例如在酒店的入口设计上,好的布局应该除酒店的主入口外,还设有团队会议客人独立出入口和行李出入口,还要包括VIP会员专用入口。还有,西餐厅布局时就可以进行团队客人和散客的分区,散客区以2人座和4人座为主;团队区以6人座、8人座为主。这种分区即使散客在就餐时不会受到团队客人的影响,又使团队客人就餐时集中在一起,方便其进行沟通和相互照应。从另一方面讲,对非住店客人的主要活动区域,最好布局在既方便从酒店内部出入又能够单独设置出口的位置,即有两个出入口,分别方便住店客人和非住店客人的活动,使非住店客人的活动路线与住店客人的活动路线分开,相互之间没有大的影响。 其次,对于高层酒店,有效提高员工效率对于高层酒店的运营有重要意义。从这个角度讲,设计师也应该设计提高员工效率的布局。这就要求员工和客人各行其道,互不交叉。例如,广州白天鹅宾馆将团体客人入店放在一层,散客放在二层,不论从哪一层进入酒店大堂,都非常顺畅。当客人进入大堂,马上映入眼帘的是前台,当客人在前台办完入住手续之后,顺路进入电梯厅,乘电梯到达所住楼层。而员工,从员工入口进入酒店,第一步打卡,第二步更衣,第三步从员工通道乘员工电梯进入各自的工作岗位,员工与客人各自行走,不会发

高层建筑设计重点

高层建筑设计 1、(简答)高层建筑的五个发展时期: 内容 发展 第一时期第二时期第三时期第四时期第五时期 文化思潮芝加哥时期古典复兴 时期“摩天楼” 时期 “现代主义” 时期 “后现代” 时期 时间1865年~1893 年1893年~一次 大战前 一次大战后 ~1929年 二次大战后 ~70年代 70年代~现在 特征结构主义古典复兴装饰艺术“方盒子”和 玻璃楼 “高技派”折衷、玩世不恭 主要代表人物詹尼、鲁特、 伯纳姆、沙里 文等 伯纳姆、罗奇 等 胡德密斯、格罗皮 乌斯、贝聿铭 等 菲利普·约翰 逊 主要代表作家庭保险公 司大楼信托 大楼帝国州大厦 普赖斯大厦 拉迪阿德大 厦、格雷堡大 厦 利华大厦 西格拉姆大 厦 纽约AT&T公 司大楼 纽约哈顿公司 总部 地点芝加哥纽约纽约、芝加哥全球全球 2、中国《高层建筑防火设计规范》中规定: 超过10层的住宅建筑 超过24米高的其他民用建筑为高层建筑 高度超过100米的建筑为超高层 3、按防火等级分类

4、标准层空间布局模式 就“核体”与“壳体”的相对布局和组合而言,反映在标准层平面中,可有:集中式、 分散式、和综合式三种主要形式。 5、标准层平面的有效利用率 由于影响因素复杂,使高层建筑的标准层平面规模相差很大。通常用面积有效率(使用面积

在建筑面积中所占比率)来进行合理性评价。 影响因素: 1.核体的面积 2.壳体的空间尺度 6、设备层的竖向空间利用方式为: 楼面以上2米内设置机器设备和用作工作人员活动空间, 再以上0.7~1.0米高度为风道和各种管道区, 它上面0.6~0.75米布置给排水管道、 最上面空间则为电气配线区。 7、(作图)避难层做法?通向避难层的防烟楼梯应在避难层分隔、同层错位或上下断开,但人员必须经避难层方能上下。

高层建筑电气设计要点浅析(标准版)

高层建筑电气设计要点浅析 (标准版) Safety work has only a starting point and no end. Only the leadership can really pay attention to it, measures are implemented, and assessments are in place.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761

高层建筑电气设计要点浅析(标准版) -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我国房地产市场也有了很大进步,住宅建设高速增长尤其是以成片开发的住宅小区为主,以多层、小高层住宅组团分布并配以会所、广场、健身场所、超市、幼儿园、学校等完善的配套设施。 关键词:住宅建筑;电气设计;配电设计 引言 随着建筑智能化水平的不断提高,高层建筑电气设计增加了很多弱电部分系统,包括数字电视系统、综合布线系统、背景音乐系统,保安监控系统,电脑的管理系统等。弱电设备占基建投资比率越来越高,所以设计好弱电各个系统,对于节约投资、提高智能化水平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高层建筑电气设计的特点 与高层建筑电气关联的用电设备品种繁多。室内、楼梯过道、安全照明等电器照明设备;货梯、客梯等电梯设备;生活水泵和消防泵等给排水设备;冷却塔风机以及水机组等制冷设备;引风机和鼓风机等锅炉房设备;排风机、电冰箱等厨房设备;包括送风机、回风机、风机管盘在内的空调系统送电设备;包括正压风机、排烟风机等在内的消防设备;另外,不同用处的高层建筑在用电量上也存在差别,不过总的来说耗电量比较大。再加上高层建筑的消防用电、客梯电力、应急照明等还要有分别独立的电源。 二﹑高层建筑电气设计的主要内容 (一)用电负荷的计算 高层建筑供电设计的重要参数依据就是电力负荷,其计算的准确程度对选择合理设备并确保电力安全可靠的运行,都能起到重要作用,并发挥节能功效。一般用电负荷的计算方式主要采取负荷密度法与需要系数法。 (二)高低压配电系统的设计

2019年旅馆建筑设计规范

旅馆建筑设计规范JGJ62-90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旅馆建筑设计规范JGJ62-90 主编单位:建设部建筑设计院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部 国家旅游局 施行日期:1990年12月1日 关于发布行业标准《旅馆建筑设计规范》的通知(90)建标字310号 根据原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84)城科字第153号文及(84)城设字第162号文的要求,由建设部建筑设计院主编的《旅馆建筑设计规范》,经建设部、商业部、国家旅游局审查,现批准为行业标准,编号JGJ62-90,自1990年12月1日起施行。在施行过程中如有问题和意见,请函告建设部建筑设计院。当设计旅游涉外饭店时,应有明确的星级目标,其功能要求尚应符合有关规定。 建设部 商业部 国家旅游局 1990年6月20日

目录 第一章总则第四章防火与疏散 第二章基地和总平面第五章建筑设备 第三章建筑设计第一节给水排水 第一节一般规定第二节暖通空调 第二节客房部分第三节电气 第三节公共部分附录一本规范用词说明 第四节辅助部分附加说明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为使旅馆建筑设计符合适用、安全、卫生等基本要求,特制定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的至少设有20间出租客房的城镇旅馆建筑设计。有特殊需求的旅馆建筑设计,可参照执行。 第1.0.3条根据旅馆的使用功能,按建筑质量标准和设备,设施条件,将旅馆建筑由高至低划分为一、二、三、四、五、六级6个建筑等级。 第1.0.4条旅馆建筑设计除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现行的《民用建筑设计通则》以及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当设计旅游涉外饭店时,应有明确的星级目标,其功能要求尚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 第二章基地和总平面 第2.0.1条基地。 一、基地的选择应符合当地城市规划要求,并应选在交通方便、环境良好的地区。

高层旅馆建筑设计 调研报告

高层旅馆建筑设计调研报告 XXXX大学 姓名: 专业班级: 指导老师: 研究对象: 20XX-20XX学年第学期

调研报告 姓名: 学院: 班级: 学号: 调研内容:高层旅馆建筑设计基地调研和实例考察 C HAPTER1 防火规范 在进行具体的建筑设计之前,我对该设计对象的相关方面进行了考察,并进行总结与归纳。 在我国,高层建筑的定义是: 高层建筑,建筑高度大于27米的住宅和建筑高度大于24m的非单层厂房、仓库和其他民用建筑。 高层民用建筑在防火等级上又区分为一类和二类。 根据本设计作业的面积和体量要求,它属于一类高层建筑(建筑高度为屋面面层到室外设计地面高差),并且是带有地下室的一类高层建筑。所以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图示13J811改》中对于耐火等级的规定,该设计作业中的对象高层为一级耐火等级。而裙房的耐火等级不低于二级。 根据表5.2.2的内容对防火间距得出以下结论: 1.高层与高层之间的防火间距至少13M。 2.高层与裙房之间至少9M。 3.裙房与裙房之间至少6M。 4.相邻建筑通过连廊、天桥或底部的建筑物相连接时,其间距不应小于规定距离。 5.两座建筑相邻,较高一面外墙为防火墙,或高出相邻较低一座一、二级耐火等级 建筑的屋面15M及以下范围内外墙为防火墙时,其防火间距不限。 6.相邻两座高度相同的一、二级耐火等级建筑中相邻任一侧外墙为防火墙,屋顶的 耐火极限不低于1.00h时,其防火间距不限。 7.相邻两座建筑中较低一座建筑的耐火等级不低于二级,相邻较低一面外墙为防火 墙且屋顶无天窗,屋顶的耐火极限不低于1.00h时,其防火间距不应小于3.5M,对于高层建筑,不应小于4.0M。 8.相邻两座建筑中较低一座建筑的耐火等级不低于二级,相邻较高一面高出较低一 座建筑的屋面15M及以下范围内的开口部位设置甲级防火门、窗,或设置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规定的防火分隔水幕或本规范第6.5.3条规定的防火卷帘时,其防火间距不应小于3.5M;对于高层建筑,不应小于4M。 9.相邻建筑通过连廊、天桥或底部的建筑物等连接时,其间距不应小于本表的规 定。 10.耐火等级低于四级的既有建筑,其耐火等级可按四级确定。

高层建筑设计要点分析 高光宇

高层建筑设计要点分析高光宇 发表时间:2018-04-18T13:57:17.350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32期作者:高光宇 [导读] 由于高层建筑的建筑空间向上发展,因而可以节约用地面积,在建筑面积与基地面积比值一定的条件下。 牡丹江林业勘察设计院黑龙江牡丹江 157009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人口剧增造成用地紧张,为满足城市居民对住房的迫切需要和改善旧城的环境质量,建造高层建筑是不可避免的。由于高层建筑的建筑空间向上发展,因而可以节约用地面积,在建筑面积与基地面积比值一定的条件下,有利于节约城市建设总投资。高层办公建筑人员、机构集中,方便相互的联系,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但高层建筑的平面系数低,单位造价高,管理费用大,能源消耗大,对防火、安全疏散、建筑设备等还有许多特殊要求;对高层住宅来说,高层的住户到地面活动也不方便。所以,在计划建造高层建筑时必须从实际出发,权衡利弊得失,综合考虑其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城市建设;高层;建筑设计 由于高层建筑的建筑空间向上发展,因而可以节约用地面积,在建筑面积与基地面积比值一定的条件下,有利于节约城市建设总投资。高层办公建筑人员、机构集中,方便相互的联系,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但高层建筑的平面系数低,单位造价高,管理费用大,能源消耗大,对防火、安全疏散、建筑设备等还有许多特殊要求。本文阐述了高层建筑的建筑设计,提出了高层建筑设计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1 高层建筑设计的原则 1.1 建筑与城市环境在尺度上的统一 注意高层建筑布置对城市轮廓线的影响,因为在城市轮廓线的组织中,起最大作用的是建筑物,特别是高层建筑,因而它的布置应遵行有机统一的原则进行布置: (1)高层建筑聚集在一起布置,可以形成城市的“冠”,但为避免其相互干扰,可以采用一系列不同的高度,或虽采用相仿高度,但彼此间距适当,组成有关的构图。也可以单栋高层建筑布置在道路转弯处,以丰富行人的视觉观赏。 (2)若高层建筑彼此间毫无关系,随处随地而起不到向心的凝聚感,则不会产生令人满意的和谐整体。 (3)高层建筑的顶部不应雷同或减少雷同,因为这会极大影响轮廓线的优美感。 1.2 同一高层建筑形象中,尺度要有序 高层建筑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建筑的城市尺度、整体尺度、街道尺度、近人尺度、细部尺度这一尺度的序列,在某一尺度设计中要遵守尺度的统一性,不能把几种尺度混淆使用,才能保证高层建筑物与城市之间、整体与局部之间、局部与局部之间及与人之间保持良好的有机统一。 1.3 高层建筑形象在尺度上须有可识别性 高层建筑物上要有一些局部形象尺度,能使人把握其整体大小,除此之外,也可用一些屋檐、台阶、柱子、楼梯等来表示建筑物的体量。任意放大或缩小这些习惯的认知尺度部件就会造成错觉,效果就不好。但有时往往要利用这种错觉来求得特殊的效果。 2 城市建设中高层建筑的规划设计 2.1 避免高层建筑密集 高层建筑的密集虽然对于城市办公等条件方便有利,却给城市空间带来很多压力,造成城市空间和城市交通的拥挤,甚至是一些史料不及的污染和危害,比如一些高层建筑玻璃幕墙的大面积使用造成以前未出现过的光污染;还有就是形成高压风带和风口,这些会造成意想不到的后果。因此在规划设计中要对区域内的高层建筑密度进行限制,避免高层建筑的集中分布。 2.2 高层建筑与城市街道 高层建筑一般分布在城市中商业发达的地段,这些地段的街道本身交通荷载就较大,高层建筑将大大增加这些街道的交通压力,分布在这些街道两侧的高层建筑要尽量控制其层数和高度,同时在规划设计时要对这些街道进行扩展,加大其通行能力。 2.3 控制超高层建筑数量 超高层建筑往往以其象征性和代表性而存在, 实际上这类建筑既不经济又不合理, 一些已建成的超高层建筑投入使用后,收益并不乐观,可以说仅仅是体现城市形象,提高城市知名度。 3 城市建设中高层建筑设计的要点 3.1 建筑朝向设计 建筑朝向的被动设计与建筑的平面形态、基址上的位置及对太阳光路径的朝向和当地的风向有关。例如,根据热带地区的太阳路径,建筑形态应该是以东西向为轴线的矩形,以减少建筑开阔面的太阳辐射。这是因为获得热量最大的来源是通过窗户的太阳辐射。 当然,热量获得随着时间和角度的不同而不同。建筑朝向的决定将影响后续的每个设计决策。每个建筑基址都有其特殊性, 因此高层建筑的设计毫不例外也与基址相关。在决定如何使基址内的新建筑有利于环境时,必须考虑两个主要的基址因素:当地气候和基址内建筑的环境影响。当地气候的影响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负面的建筑朝向可以通过遮阳带植物或渗透性墙体加以缓和。通过仔细研究基本微观气候条件,就可以确定最合适的基址和建筑外形,消除不适合的基址区域(如被污染的和过于遮避的区域);通过建筑形式、植被和遮避带最大限度地开发基址剩余区域的潜能。 3.2 高层建筑的外界面设计 高层建筑的外界面设计与一般建筑相比有其特殊性。首先高层建筑拥有得天独厚的通风优势,而且随着高度的不断增加,上面的风速和风压越来越大,会导致建筑与外界热交换迅速增加,不利于建筑中的能量保存,热工能耗增多。此外高层建筑较少受到临近的建筑遮挡,所以投射在其上的日照包括直射的、漫射的或被低层建筑屋顶反射的辐射,要比照射在多层建筑上的日照辐射强度高,这在冬季是有利的,但在夏季却是不利的。 另外,气候是由多重对立要素综合决定的,各种气候要素总是在舒适要求的两极之间摆动变化, 建筑随着气候的变化, 要面临采暖与制冷、

高层旅馆建筑设计调研报告

高层旅馆建筑设计 调研报告 XXXX大学 20XX-20XX学年第学期 调研报告

姓名: 学院: 班级: 学号: 调研内容:高层旅馆建筑设计基地调研和实例考察 CHAPTER1 防火规范 在进行具体的建筑设计之前,我对该设计对象的相关方面进行了考察,并进行总结及归纳。 在我国,高层建筑的定义是: 高层建筑,建筑高度大于27米的住宅和建筑高度大于24m的非单层厂房、仓库和其他民用建筑。 高层民用建筑在防火等级上又区分为一类和二类。 根据本设计作业的面积和体量要求,它属于一类高层建筑(建筑高度为屋面面层到室外设计地面高差),并且是带有地下室的一类高层建筑。所以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图示13J811改》中对于耐火等级的规定,该设计作业中的对象高层为一级耐火等级。而裙房的耐火等级不低于二级。 根据表5.2.2的内容对防火间距得出以下结论: 1.高层及高层之间的防火间距至少13M。 2.高层及裙房之间至少9M。 3.裙房及裙房之间至少6M。 4.相邻建筑通过连廊、天桥或底部的建筑物相连接时,其间距不

应小于规定距离。 5.两座建筑相邻,较高一面外墙为防火墙,或高出相邻较低一座 一、二级耐火等级建筑的屋面15M及以下范围内外墙为防火 墙时,其防火间距不限。 6.相邻两座高度相同的一、二级耐火等级建筑中相邻任一侧外墙 为防火墙,屋顶的耐火极限不低于1.00h时,其防火间距不限。 7.相邻两座建筑中较低一座建筑的耐火等级不低于二级,相邻较 低一面外墙为防火墙且屋顶无天窗,屋顶的耐火极限不低于 1.00h时,其防火间距不应小于3.5M,对于高层建筑,不应 小于4.0M。 8.相邻两座建筑中较低一座建筑的耐火等级不低于二级,相邻较 高一面高出较低一座建筑的屋面15M及以下范围内的开口部位设置甲级防火门、窗,或设置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规定的防火分隔水幕或本规范第6.5.3条规定的防火卷帘时,其防火间距不应小于3.5M; 对于高层建筑,不应小于4M。 9.相邻建筑通过连廊、天桥或底部的建筑物等连接时,其间距不 应小于本表的规定。 10.耐火等级低于四级的既有建筑,其耐火等级可按四级确定。 图示1:

五星级酒店客房的建筑类设计细节

建筑类五星级酒店的客房设计细节 一、客房结构柱网设计: 1、客房柱网设计尺寸是:长9.9m×宽4.2m(轴线),建筑层高做到3.9~4.2米,客房内装修后净高2.9—3.1m,长方形;面积最少不要小于36㎡,能增加到42㎡就更好,将卫生间的使用面积做到8㎡以上,以满足星级评定的硬件要求,同时提高舒适感; 2、客房的整体结构最好设计成长方体型,很多的酒店为追求建筑整体艺术效果而将酒店设计成弧形、圆形、椭圆等异型,客房也基本是扇形平面,由此而带来以下的巨大弊端: ①土建成本增加:土建时因为要制作弧形模板、加工带弧度钢筋而增加费用; ②装修成本增加:装修时铺设地毯不得不使用边角料填补而造成日后因地毯洗涤缩水而出现的接缝处开裂、因卫生间内异型洗面台及过廊区地面异型的石材而带来增加的加工费用和施工难度、顶棚处弧形的阴角线条带来增加人工及材料费用; ③增加监控成本,同时带来安全隐患:弧形建筑不可避免地造成客房过道也成了弧形,这样,除了按常规在客房楼层的出入口处安装监控探头外,另外在楼层的中间位置还要增设2~3个监控探头,增加成本,在过道上行走也会出现“只闻其声不见其人”; 3、建筑结构柱尽量不要设计在客房室内,否则,在减少了室内使用面积的同时还给室内设计与功能划分带来麻烦; 二、客房在酒店功能区域布置中的位置: 1、最好将客房考虑在主楼体的上部,餐饮、娱乐、休闲等功能区考虑放在裙楼部分,尤其是易带来巨大振动源的夜总会、迪吧,必须与客房区域严格分离,不得放置在客房所处的主楼范围内;如无法避免,应做好相应的楼板、墙体的隔音处理;

2、餐饮厨房的排烟管道的位置在设计时要考虑风向的关系,避免油烟排出后飘向客房; 3、从风水的角度讲,客房所在楼层中及屋顶最好不考虑放置游泳池; 三、客房交通流线的考虑: 1、电梯的位置: ①客梯:应集中放置在楼梯的中间位置,减少客人到达最远处房间的距离 ②观光电梯:根据楼梯结构考虑放置在楼体的端侧; ③员工电梯(兼货梯):尽可能考虑放置在方便员工使用的位置,不与客人流线交叉,远离客梯; 2、电梯的数量: ①主要承载客梯:电梯数量与客房总数之比为1:70; ②观光电梯:千万不能作为主要承载的客梯!在高层建筑的酒店中,必须要有足够的主要承载封闭式客梯!观光电梯只能作为附加的客梯出现,数量也可以控制在1~2部。本人在河北邢台筹建一家五星级酒店就遇到了这个问题:建筑设计院设计的客房区域主要承载客梯为3部观光电梯!客房最高是23层,高层建筑配制电梯要求是高速的,但又因为是观光电梯,电梯速度快了会造成客人因视觉而带来的眩晕!于是就只能配置中速的了,但又因只有3部,数量远远不够(原设计客房为330间,后被我调整到266间),势必又增加了客人等待电梯的时间! ③员工电梯:可考虑为2~3部; 四、客房过道的设计: 1、过道宽度要求:单面过道1.55米以上,双面过道在1.8米以上,建议做到1.89~1.98米;

高层建筑设计要点

高层建筑设计要点 高层建筑设计要点 当高层建筑的层数和高度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它的功能适用性、技术合理性和经济可行性都将发生质的变化。与多层建筑相比,在设计上、技术上都有许多新的问题需要加以考虑和解决。 建筑方面 主要有: ①总平面布局要加大防火间距,处理严重的日照干扰,为大量集中的人口疏散和停放车辆安排通道和场地。 ②在符合功能要求的基础上将多层重复的建筑平面布局标准化、统一化,以满足主体结构、设备管线、电气配线分区、防火疏散等竖向设计技术的要求。 ③合理布置竖向交通中心,确定楼梯、电梯的数量和布置方式,保证使用效率和防火安全。 ④内外建筑装修、构造、用料和做法必须适应因风力、地震、温度变化等所引起的变形和安全问题。 ⑤在建筑艺术方面要考虑高大体型在城市和群体中的形象和全方位造型效果。 结构方面 主要有: ①考虑高层建筑遇到巨大风力和地震力时所产生的水平侧向力。

②严格控制高层建筑体型的高宽比例,以保证其稳定性。 ③使建筑平面、体型、立面的质量和刚度尽量保持对称和匀称,使整体结构不出现薄弱环节。 ④妥善处理因风力、地震、温度变化和基础沉降带来的变形节点构造。 ⑤考虑在重量大、基础深的地质条件下如何保证安全可靠的设计技术和施工条件问题。 设备和电气 主要有: ①设计供暖和给水排水系统时,必须考虑因建筑高度增大的压力,保证管道、炉片具有耐压能力。 ②特殊处理消防和排烟问题。 ③在供暖、通风中考虑因高处风力增大而增加的空气渗透和中合面以上、以下的热压变化对于散热量计算的重要影响。 ④考虑由于增加了电梯、水箱供水和消防动力用电,对电气设计的区域配电和干线、支线布置提出的要求。

探析高层建筑设计的原则及要点

探析高层建筑设计的原则及要点 摘要:高层建筑是一座城市有机组成部分,因其体量巨大,高度很大,是城市 的重要景点,对城市产生重大的影响。随着我国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迅速发展, 科技的不断进步,高层建筑也存在着一些设计问题,这些问题影响着我们在建筑 中存在着一些风险问题。 关键词:高层建筑;设计;存在;问题 1.高层建筑的设计原则 在我国城市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高层建筑的发展是有目共睹的,高层建筑对 城市的整体面貌影响很大,这是因为在城市的整体面貌中,高层建筑物的作用十 分明显。因此其布置原则应该遵循有机统一的原则,各种高层建筑应该集中布置,从而形成城市“冠”,当然这一过程中要防止互相影响和干扰。可以通过调整高度 和间距来避免不良影响。如果是单栋高层建筑可以建设在道路转弯处,增加城市 风景美感。新时代高层建筑的顶端应该尽量避免相同建筑,避免对城市美感造成 影响。在相同高层建筑中,尺度要有序,高层建筑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城市 的尺度和街道尺度等等众多因素,避免多种尺度混用,确保高层建筑物和城市整体、局部之间的不协调,促进城市建筑和城市环境保持有机统一。高层建筑由于 自身高大的尺度,可识别性很高,因此要有局部的尺度形象,使得人们能够估计 其整体大小,例如可以使用一些屋檐、台阶、柱子、楼梯等建筑来表示建筑物规模。对于这些尺度建筑的使用不能任意的增大或缩小,避免导致任职错觉,不过 有时也可以利用这些错觉制造特殊效果。 2.高层建筑的尺度设计 2.1城市尺度 高层建筑是一座城市有机组成部分,因其体量巨大,高度很大,是城市的重 要景点,对城市产生重大的影响。从对城市整体影响的角度来看,表现在高层建 筑对城市天际轮廓线的影响,城市的天际轮廓线有实、虚之分,实的天际线即是 建筑物的轮廓,虚的天际线是建筑物顶部之间连接的光滑曲线,高层建筑在城市 天际线创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城市的天际轮廓线从一个城市很远的地方就可 以看见,也是一座城市给一个进入它的人第一印象。因此,高层建筑尺度的确定 应与整个城市的尺度相一致,而不能脱离城市,自我夸耀,唯我独尊,不利于优美、良好天际线的形成,直接影响到城市景观。 高层建筑对城市各构成要素也产生重大的影响,高层建筑的位置、高度的确定,也应充分地考虑该城市尺度、传统文化,不当的尺度会对城市产生不良的影响,改变了城市传统的历史文化,也改变了原来城市各构成要素之间有机协调的 比例关系。 2.2整体尺度 整体尺度是指高层建筑各构成部分,如:裙房、主体和顶部等主要体块之间 的相互关系及给人的感觉。整体尺度是设计师十分注重的,关于建筑的整体尺度 的均衡理论有许多种,但都强调整体尺度均衡的重要性。面对一栋建筑物时,人 的本能渴望是能把握该栋建筑物的秩序或规律,如果得到这一点,就会认为这一 建筑物容易理解和掌握,若不能得到这一点,人对该建筑物的感知就会是一些毫 无意义的混乱和不安。因此,建筑物的整体尺度的掌握是十分重要的,在设计时 要注意下面的两点: ①各部分尺度比例的协调

高层建筑的建筑设计要点(最新)

高层建筑的建筑设计要点 目前我国的城镇化建设速度越来越快,因此,高层建筑在市场上的需求随之上升,同时,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越来越多的人口从农村流向城市,城市的土地资源已经不堪重负,高层建筑的建设就是缓解城市土地压力的最好途径。对于高层建筑的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要求就是高质量,而影响高层建筑质量的重要因素就是建筑设计的合理性,目前我国高层建筑设计仍存在诸多问题。 1高层建筑中建筑设计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 1.1有机统一 高层建筑建设于整个城市之间,因此在设计的过程中必须要充分考虑建设的高层建筑对整个城市环境和轮廓带来的影响,也就是充分遵循有机统一的高层建筑设计原则。一般情况下,高层建筑的设计方式大多以集中于一处为主,导致同一种形式的高层建筑完全聚集在一个地点,高层建筑之间难免会出现相互干扰的现象,在进行高层建筑的设计工作时,针对建筑的不同高度进行相应的高度设计,同时严格控制建筑与建筑之间的距离,构建更为统一和谐的设计图纸。 1.2尺度有序 尺度问题也是在进行高层建筑的设计工作时极为重要的内容之一,不仅包括建筑的整体尺度,同时还包括了近人尺度等,各个尺度必须要统一的开展建筑工作,而在进行建筑设计时,严禁将各个尺度

进行混用,而是要根据统一尺度进行设计,使城市的整体布局与设计的高层建筑之间具有较强的有机整体性。 1.3形象设计具有可识别性 高层建筑的布局设计中最基础的元素之一就是具备较强的可识别性,而建筑的可识别性设计可以通过建筑内部的台阶、楼梯等多种方式进行表现,而不是对认知尺度部件进行随意的放大以及缩小,防止出现错觉混乱的情况。 2高层建筑中建筑设计的要点 2.1高层建筑中建筑设计的防火要点 高层建筑中最需要防范的风险就是火灾事故,高层建筑中建筑材料多样,导致高层建筑中的火源数量极多,不仅如此,火源还具有极强的多样性。高层建筑的设计目的就是为了缓解城市土地压力,因此高层建筑中的人员较为密集,为了满足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高层建筑中具有大量的电气设备,都使建筑的火灾发生率大大提升。无论是发生电气线路的破损,还是吸烟人员随意丢弃的小小烟头,都有可能引发高层建筑的巨大火灾。因此,进行高层建筑设计工作时必须要注重高层建筑设计中的防火要点,使高层建筑的整体防火性能得到提升,以确保在发生火灾险情时,众多的群众可以有效的在最短的时间内安全撤离,同时降低火灾的不良影响。进行高层建筑的防火设计,首先需要保证建筑的整体具有极好的通畅性,同时要正确且有效的处理高层建筑主建筑与裙带建筑之间的关系。高层建筑的防火设计中,建筑内部的消防栓,也是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合理有效地消防栓布置,

高层旅馆设计要求

关键词:城市—-节约用地,城市视觉地标 使用者——景观,事业开阔 交通——容量大、地小、复杂性 结构与空间-—竖向设计 防火与规范——规范要求 高层旅馆设计 旅馆:旅馆就是综合性得公共建筑物,旅馆向顾客提供一定时间得住宿,也可提供饮食、娱乐、健身、购物等服务。旅馆还可承担部分得社会功能、 设计要点 必须依据旅馆得规模、类型、等级标准,根据旅馆基地环境条件及功能要求,进行平面组合、空间设计。 注重旅馆得各个组成部分:公共活动、标准客房层、客房、后勤辅助管理、职工生活等部分得使用效益。 注重旅馆得安全设计。依据各种设计规范,使设计符合规范要求、同时应注意残疾人得使用及安全要求。 项目本身 用地概况,用地位于哈市铁路东客站片区,用地形状方正,两面临路,东临机场路东沿线与东客站西广场相对,北临市政规划道路,规划道路中心线有高架路与东客站二层引桥相连接,该地块拟修建一座五星级高层旅馆。 卫星图 前期准备

实地踏勘,与小组成员共同进行实地得调研工作。调研内容主要有:用地周边建筑高度、建筑立面主要材料及其颜色;用地内得场地平整程度及岩土性质;用地内部及其周边就是否有保护性建筑与高大乔木;用地与周围道路环境得联系;向当地居民询问关于用地周边环境得切身体会(分发问卷、随机采访等形式);做好调研总结。?查找相关资料 ?旅馆设计 总平面组成 除合理组织建筑群位置外,还应考虑广场、停车场、道路、庭院等布局,根据旅馆标准及基地条件,还可考虑设置网球场、游泳馆及露天茶座。 基地内应布置绿化,且应根据所停放车辆得车型、数量在基地或建筑物内设停车空间、 旅馆出入口 主要出入口,用于住宿得旅客,位置必须明显,并能引导旅客直接到达门厅。(主要出入口应根据要求设置单车道、多车道,入口车道上设雨篷) 辅助出入口,用于出席宴会、会议、商场得非住宿人员。㎡ 职工出入口,宜设置在职工工作、生活区域,用于旅馆职工上下班进出,位置宜隐蔽。 货物出入口,用于旅馆货物进入,位置靠近物品仓库或对方场所。 总之,应合理划分个功能分区,组织各种出入口,使人流、车流、货流互不交叉、在综合性建筑中,旅馆部分有独立入口,对外营业商店、餐厅等不应影响旅馆本身使用。 旅馆出入口步行道,步行道系城市至旅馆门前得人行道,应与城市人行道相连,保证步行至旅馆得旅客安全。 在旅馆出入口前适当放宽步行道;步行道不应穿过停车场,与车行道交叉。 旅馆停车,根据旅馆标准、规模、投资。基地与城市规划部门规定,考虑地面广场停车、地下及地面多层独立式车库等停车方式,职工自行车停车数,按职工人数得20%——40%考虑,面积按1、47㎡/辆计算。 总平面布置方式,分散式:适用于宽敞基地各部分按照适应性质进行合理分区,布局需紧凑,道路及管线不宜太长。集中式:适用于用地紧张得基地,需注意停车场得布置绿地得组织及整体空间效果、 总平面数据 容积率=总建筑面积(地下不计)/基地用地面积,多层旅馆容积率为2-3,高层(15层以上)4-10。 覆盖率(%)=建筑水平投影面积/用地面积*100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