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脑科学基础与教育1

脑科学基础与教育1

脑科学基础与教育1
脑科学基础与教育1

脑科学基础与教育

脑科学1(综合)

单选题:

1. 中枢神经系统中,哪个结构是机体重要的生命中枢

A.延髓

B.脑桥

C.中脑

D.脑干

2. 帕金森症是由于大脑黑质部位的哪类神经元大量死亡造成的?

A.多巴胺能

B.胆碱能

C.古氨酸类

D.γ—氨基丁酸

3. 静息电位形成的离子基础是

A.Na+内流

B.Cl—内流

C.Ca2+内流

D.K+外流

4. 关于动作电位的叙述,正确的是

A.阈下刺激引起的动作电位幅度低

B.阈上刺激引起的动作电位幅度大

C.随传导距离增加动作电位幅度递减

D.不同细胞的动作电位幅度和时程不同

5. 神经细胞动作电位去极相的形成是由于

A.K+外流

B.Na+内流

C.Ca2+内流

D.K+内流

6. 动作电位沿单根神经纤维传导时,其幅度

A.逐渐减小

B.先减小,后增大

C.不变

D.先增大,后减小

7. 当神经冲动到达运动神经末梢时可引起接头前膜

A.Na+通道开放

B.Ca2+通道开放

C.K+通道开放

D.钠泵激活

8. 当神经冲动到达运动神经末梢时可引起接头前膜

A.Na+通道开放

B.Ca2+通道开放

C.K+通道开放

D.钠泵激活

9. 关于动作电位的跳跃式传导叙述,错误的是

A.是兴奋在有髓纤维上的传导方式

B.局部电流发生在相邻的郎飞结之间

C.传速快,耗能多

D.呈双向性传导

10. 视网膜上只有视锥细胞分布的区域是

A.视神经乳头

B.黄斑

C.中央凹

D.视网膜周边部

11. 声音传入内耳的主要途径是

A.外耳—鼓膜-听骨链—圆窗—内耳

B.外耳—鼓膜-听骨链-卵圆窗-内耳

C.外耳—鼓膜—听骨链—卵圆窗-圆窗—内耳

D.外耳—鼓膜—鼓室空气—圆窗—内耳12. 与色盲有关的是

A.视锥细胞

B.视杆细胞

C.两者均是

D.两者均否

13. 神经末梢兴奋与其神经递质释放之间的耦联因子是

A.Na+

B.K+

C.Ca2+

D.Cl—

14. 神经元兴奋时,首先产生动作电位的部位是在

A.胞体

B.树突始段

C.轴突

D.轴突始段

15. 关于突触传递的叙述,哪一项是正确的

A.双向传递

B.不易疲劳

C.突触延搁

D.不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

16. 脑内多巴胺主要由哪一部位合成

A.尾核

B.苍白球叶

C.壳核

D.黑质

17. 下列指标中最适用于检测睡眠深度的是

A.呼吸变化

B.脉搏改变

C.血压变化

D.唤醒阈或脑电

18. 慢波睡眠的特征是

A.脑电图呈现去同步化快波

B.生长素分泌减少

C.对促进生长、体力恢复有利

D.心率、呼吸加快,血压升高

19. 与睡眠有关的主要神经递质是

A.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

B.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

C.乙酰胆碱和多巴胺

D.乙酰胆碱、多巴胺和5—羟色胺

20. 关于丘脑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是所有感觉传入纤维的换元站

B.是感觉的最高级中枢

C.与大脑皮质的联系称为丘脑皮质投射

D.感觉接替核属非特异

投射系统

21. 关于脊休克的叙述,正确的是

A.暂时丧失反射活动的能力,进入无反应状态

B.血压下降,外周

血管收缩

C.发汗反射亢进

D.大、小便失禁

22. 下丘脑是较高级的

A.交感神经中枢

B.副交感神经中枢

C.内脏活动调节中枢

D.交感

和副交感神经中枢

23. 人的基本生命中枢位于

A.脑桥

B.延髓

C.中脑

D.丘脑

24. 损伤下述哪一结构,动物食欲增加而逐渐肥胖

A.下丘脑外侧区

B.下丘脑腹内侧核

C.下丘脑乳头体核

D.下丘脑前区

25. 谈论杨梅时引起唾液分泌是

A.第一信号系统的活动

B.第二信号系统的活动

C.非条件反射

D.自身调节活动

26. 一般优势半球指的是下列哪项特征占优势的一侧半球

A.重量

B.运动功能

C.感觉功能

D.语言活动功能

27. 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最主要的特征是

A.能形成条件反射

B.有第一信号系统

C.有学习记忆能力

D.有第一

和第二信号系统

28. 与学习和记忆机制有关的结构主要是

A.蓝斑核

B.脑干网状结构

C.海马

D.中缝核

29. 习惯化属于下列哪种类型的学习

A.联合型学习

B.非联合型学习

C.经典条件反射

D.操作式条件反

30. 若中央前回底部前方的Broca三角区损伤,可导致

A.运动性失语

B.失写症

C.感觉性失语症

D.失读症

31. 关于神经纤维传导的叙述中,错误是

A.结构的完整性

B.功能的完整性

C.单向传导

D.相对不疲劳性

32. 神经胶质细胞不具有

A.修复和再生能力

B.绝缘和屏障作用

C.产生动作电位能力

D.维

持合适的离子浓度作用

33. 关于脊休克发生时脊髓反射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A.脊髓反射消失

B.是脊髓突然失去高级中枢的调节所致

C.反射恢复过程中,简单的反射先恢复,复杂的反射后恢复

D.反射恢复后,屈肌反射和发汗反射往往减弱

34.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脊休克的表现

A.大、小便失禁

B.外周血管扩张

C.断面以下脊髓支配的骨骼肌肌紧张降低

D.发汗反射消失

35. 下列对皮层运动区功能特征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A.对躯体运动的支配有交叉的性质,但对头面部肌肉的支配多数

是双侧性的

B.功能定位总的配布是倒置的,头面部代表区内部的配布为正的

C.肌肉的运动越精细、越复杂,其代表区越大

D.人工刺激所引起的肌肉运动反应为协同性收缩

36. 关于基底神经节不正确的论述是

A.与随意运动有关

B.损伤后可出现运动过多,肌紧张不全

C.切除大脑皮层的猿猴,运动功能基本协调

D.是皮层下重要的躯体运动调节中枢

37. 边缘系统不包括

A.岛叶

B.中央后回

C.杏仁核

D.隔区

38. 关于非条件反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与条件反射无关

B.数量有限

C.反射弧固定

D.形式低级

39. 关于条件反射的生物学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

A.后天形成

B.可脱离非条件反射独立形成

C.条件反射的建立是学习和记忆的过程

D.有高度的适应性

。单选题:

1. 大量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死亡是造成帕金森症的原因,这些神经元位于大脑的

A.扣带回

B.红核

C.海马

D.黑质部位

2. 增加细胞外液中的钾离子浓度会导致

A.静息电位绝对值加大

B.锋电位幅度加大

C.去极化速度加快

D.静息电位绝对值减小

3. 细胞兴奋的标志是A.产生局部电位 B.产生动作电位C.产生突触后电位 D.产生后电位

4. 神经细胞动作电位复极相的形成是由于 A.K+外流

B.Na+内流

C.Ca2+内流

D.K+内流

5. 用来解释神经冲动沿神经纤维传导原理的学说是

A.全或无学说

B.局部电流学说

C.跳跃式传导学说

D.局部兴奋学说

6. 触发神经末梢释放递质的是

A.Na+

B.Ca2+

C.K+

D.Ach

7. 感光细胞分布在

A.角膜

B.房水

C.晶状体

D.视网膜

8. 视锥细胞的作用

A.感受强光但不分辨颜色

B.感受强光并分辨颜色

C.感受弱光但不分辨颜色

D.感受弱光并分辨颜色

9. 听觉器官分为

A.外耳、中耳和内耳

B.外耳道、中耳和耳蜗

C.外耳、中耳和前庭

D.耳郭、听骨链、前庭和三个半规管

10. 视神经乳头存在于A.视锥细胞B.视杆细胞C.两者均是D.两者均否

11. 军装多为绿色,从视觉生理来说,其依据是

A.色盲中红绿色盲最常见

B.视杆细胞无色觉

C.绿色亮度较低

D.

绿色视野最小

12. 维系机体和大脑运转的能量来源是:

A.葡萄糖

B.淀粉

C.脂肪

D.蛋白质

13. 递质共存的正确叙述是

A.一个核团的多个神经元内共存同一种递质

B.一个神经元内可存

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递质C.两个神经元共存一种相同的递质D.两

个神经元共存一种递质和一种调质

14. 关于脑电图a波的叙述正确的是

A.闭目时消失

B.为感觉刺激所阻断

C.睡眠时出现

D.正常人不出

15. 成年人一般每天需要睡眠

A.12 h

B.5—6 h

C.7~9 h

D.10~11 h

16. 根据神经元在反射弧中的地位,可分类为

A.胆碱能神经元、肾上腺素能神经元

B.传入神经元、传出神经元、

中间神经元

C.多极神经元、单极神经元、假单极神经元

D.中枢神经元、外

周神经元

17. 脊休克时,脊髓反射减弱或消失的原因是

A.损伤性刺激对脊髓的抑制作用

B.脊髓中的反射中枢被破坏

C.离断的脊髓突然失去了高级中枢的控制

D.失去了网状结构易

化区的始动作用

18. 反射所需时间较长的主要原因是

A.效应器的敏感性高

B.感受器的敏感性低

C.传入与传出纤维的传导速度快

D.中枢突触多

19. 下丘脑的主要功能是

A.内脏和躯体活动的整合中枢

B.交感神经的较高级中枢

C.副交感神经的较高级中枢

D.较高级的调节内脏活动的中枢

20. 防御反应区主要位于

A.延髓

B.低位脑干

C.脑桥

D.下丘脑

21. 损伤动物下丘脑外侧区可引致

A.动物拒食

B.动物多食

C.动物饮水增多

D.动食拒食和饮水减少

22. 人类反射包括

A.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和第一信号系统

B.非条件反射,条件反

射和第二信号系统

C.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第一信号系统,第二信号系统

D.条件

反射,第一信号系统,第二信号系统

23. 次要半球的功能是

A.内分泌调节

B.特异性感觉功能

C.非词语性认识功能

D.自主性神经调节

24. “望梅止渴”是由于

A.交感神经兴奋所致

B.副交感神经兴奋所致

C.条件反射所致

D.第二信号系统的活动

25. 敏感化属于下列哪种类型的学习

A.联合型学习

B.非联合型学习

C.经典条件反射

D.操作式条件反射

26. 学习的形式主要包括

A.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式条件反射

B.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

系统

C.联合型学习和非联合型学习

D.习惯化

27. 若损伤额中回后部,可导致

A.运动性失语

B.失写症

C.感觉性失语症

D.失读症

28. 关于突触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一对一传递

B.突触延搁

C.单向传布

D.易疲劳

29. 关于神经胶质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具有许多突起

B.具有转运代谢物质的作用

C.与相邻细胞形成

突触D.具有支持作用

30. 边缘系统不包括:

A.岛叶

B.中央后回

C.杏仁核

D.隔区

31. 关于条件反射的叙述中,不正确的:

A.形成的基本条件是强化

B.机体在后天生活过程中形成的

C.数量有限

D.建立后可以发生消退

32. 关于语言优势半球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与遗传有关

B.人和动物共有的现象

C.成人优势半球受损,多伴语言障碍

D.后天形成

33. 受损害后不会引起语言功能障碍的脑区是:

A.Broca三角区

B.大脑皮层顶叶

C.颞上回后部

D.额中回后部

多选题:

1. 根据ORAC值可以断定抗氧化能力最强的食物是:

A.红葡萄酒

B.草莓

C.葡萄干

D.菠菜

2. 常见的颅内病毒性感染:

A.乙型脑炎

B.脑膜炎

C.脊髓灰质炎

D.脑脓肿

3. 情感障碍就是心境的异常,常见的心境障碍为

A.广场恐惧症

B.双极紊乱

C.抑郁症

D.强迫障碍

4. 陈述性记忆包括

A.情景记忆

B.运动技能记忆

C.语义记忆

D.情绪记忆

5. 神经元与肌细胞之间的兴奋传递方式是

A.化学性突触传递

B.第二信使系统传递

C.神经—肌接头处的传递

D.非突触性化学传递

6. 与K+外流有关的是

A.静息电位

B.动作电位

C.最大复极电位

D.终板电位

7. 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点是

A.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

B.绝缘性

C.双向性

D.相对不疲劳性

8. 视杆细胞

A.离中央凹愈远分布愈少

B.对光刺激较视锥细胞更敏感

C.对色光很敏感

D.分辨能力较低

9. 视锥细胞的特点是

A.感光色素为视紫红质

B.与夜盲症的发生有关

C.主要感受强光刺激

D.主要分布于中央凹

10. 关于神经递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是参与突触传递的化学物质

B.由突触前膜释放

C.曲张体是非突触性化学传递释放递质的部位

D.受体阻断剂可阻断递质的传递作用

11. 关于脑电图的叙述,正确的是A.是皮层的自发电位变化图

B.正常成人安静、清醒、闭目时出现α波

C.兴奋、睁眼时出现β波

D.困倦时出现θ波

12. 下列描述中,发生在快波睡眠期(REM)的是

A.眼球快速运动

B.脑内蛋白质合成加快

C.生长素分泌明显升高

D.脑电图呈现去同步化快波

13. 关于脊休克的叙述,正确的是A.脊髓突然被横断后,断面以下的脊髓反射活动暂时丧失

B.断面以下的脊髓反射、感觉和随意运动可逐渐恢复

C.动物进化

程度越高,其恢复速度越慢

D.脊休克的产生,是由于突然失去了高位中枢的调节作用

14. 关于基底神经节的主要功能,包括

A.调节随意运动的稳定

B.控制肌紧张

C.与本体感觉传入信息处理有关

D.与完成本能反射有关

15. 关于巴彬斯基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是一种原始的屈肌反射

B.正常人不出现

C.为一种非条件反射

D.为锥体系受损的体征

16. 边缘系统包括

A.丘脑下部

B.苍白球

C.隔区

D.丘脑前核

17. 关于皮层运动区功能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刺激时不发生肌群的协同性收缩

B.具有精细的功能定位

C.运动越精细的肌肉其代表区越大

D.其4区支配肢体近端的肌肉

18. 下列哪项功能属于小脑

A.调节内脏活动

B.调节肌紧张

C.维持姿势

D.协调随意运动

19. 人类小脑受损后会出现

A.运动共济失调

B.肌张力减弱

C.安静时出现震颤,做精细运动

时震颤消失

D.以上症状可由大脑皮层代偿而缓解

20. 下丘脑对机体功能的调节包括

A.呼吸运动调节

B.摄水功能调节

C.防御功能

D.生物节律调节

21. 下丘脑对机体功能的调节包括

A.呼吸运动调节

B.摄水功能调节

C.防御功能

D.生物节律调节

22. 下列哪些部位与情绪反应有关A.内嗅皮层B.下丘脑C.中脑中

央灰质背侧部D.海马回

23. 关于条件反射的叙述中,正确的

A.形成的基本条件是强化

B.使机体具有更大的适应性

C.数量有限

D.建立后可以发生消退

24. 关于语言优势半球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成人优势半球受损,多伴语言障碍

B.人和动物共有的现象

C.往往集中在一侧半球

D.后天形成

25. 受损害后会引起语言功能障碍的脑区是

A.Broca三角区

B.角

C.颞上回后部

D.额中回后部

26. 属于正常脑电图的基本波形是

A.a波

B.θ波

C.γ波

D.δ波

27. 慢波睡眠的生物学意义是

A.学习和记忆

B.生长发育

C.精力的恢复

D.体力的恢复

28. 睡眠时生理功能的改变主要有

A.嗅觉和触觉功能降低

B.胃液分泌和发汗功能减弱

C.体温降低

D.运动反射和肌张力降低

29. 去大脑僵直时A.伸肌紧张性亢进B.屈肌紧张性降低

C.脑干网状结构易化区活动占优势

D.脑干网状结构抑制区的作

用减弱

30. 快速眼球运动睡眠(快波睡眠)的生理作用是

A.促进学习和记忆功能

B.促进体力的恢复

C.促进精力的恢复

D.

蛋白质合成增加

31. 帕金森病患者A.随意运动减少 B.肌紧张增强C.出现面具脸

D.多巴胺和乙酰胆碱的供应不平衡

32. 基底神经节的功能是A.感觉的高级中枢 B.调节随意运动C.

调节躯体平衡D.调节肌紧张

33. 下丘脑的功能包括

A.调节自主性神经系统的活动

B.对内分泌功能的整合作用

C.调节

内脏活动D.生物节律的控制

34. 参与应激反应传出途径的是

A.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

B.旁中央上行系统

C.交感肾上腺系统

D.迷走-胰岛素系统

35. 对于条件反射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旦建立后,不会消退

B.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建立

C.“谈虎色变’是一种条件反射

D.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

是条件反射活动的功能系统

36. 对于条件反射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旦建立后,不会消退

B.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建立

C.“谈虎色变’是一种条件反射

D.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

是条件反射活动的功能系统

37. 学习和记忆的机制涉及

A.神经元活动的后作用

B.长时程增强和长时程抑制

C.脑内蛋白

质的合成D.新突触联系的建立

38. 优势半球的特点是A.多为左侧大脑半球B.主要是在后天

的生活实践中形成的

C.少年时受损可在对侧重建

D.与用哪只手劳动的习惯无关

多选题:

1. 人类的光感受器细胞是

A.双极细胞

B.视杆细胞.水平细胞D.视锥细胞

2. 根据ORAC值可以断定抗氧化能力最强的食物是:

A.红葡萄酒

B.鱼

C.葡萄干

D.菠菜

3. 常见的颅内细菌性感染:

A.乙型脑炎

B.脑膜炎

C.脊髓灰质炎

D.脑脓肿

4. 常见的焦虑障碍为: A.广场恐惧症B.双极紊乱C.惊恐障碍

D.强迫障碍

5. 非陈述性记忆包括:

A.程序性记忆

B.运动技能记忆

C.语义记忆

D.情绪记忆

6. 神经细胞静息电位的特点是

A.膜内电位低于膜外

B.该状态下Na+通道处于备用状态

C.稳定的直流电位

D.是K+离子的平衡电位

7. 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点是

A.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

B.绝缘性

C.双向性

D.具有时间延搁

8. 视锥系统的特点是

A.主要分布于视网膜中央凹处

B.主要感受强光刺激

C.分辨能力低

D.感光色素为视紫红质

9. 近视眼的特点是

A.远点和近点都比正视眼近

B.物象聚焦在视网膜之前

C.可用凸透镜矫正

D.可能的原因是眼球前后径过短

10. 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元间兴奋的化学传递的下列特征中,正确的是:

A.单向传递

B.电化学反应

C.时间延搁

D.易疲劳

11. 对脑电波的正确叙述是:

A.成人清醒状态下以α或β波为主

B.成人清醒时,若有θ或δ波说明脑部有病变

C.α波是皮层处于紧张活动时的表现

D.δ波在婴儿期和成人极度疲劳时可出现

12. 下列描述中,发生在快波睡眠期的是:

A.眼球快速运动

B.脑电图呈现去同步化快波

C.生长素分泌明显升高

D.有利于建立新的突触联系

13. 发生脊休克时:

A.骨骼肌紧张性减低或消失

B.血压下降

C.发汗反射亢进

D.尿、粪滞留

14. 边缘系统包括:

A.边缘叶

B.苍白球

C.隔区

D.丘脑前核

15. 关于皮层运动区功能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交叉性支配为主

B.具有精细的功能定位

C.运动越精细的肌肉其代表区越大

D.其4区支配肢体近端的肌肉

16. 下列哪项属于小脑的功能:

A.调节内脏活动

B.维持身体平衡

C.调节肌紧

D.协调随意运动

17. 有关小脑前叶对躯体运动的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调节肌紧张

B.对肌紧张的调节既有抑制又有易化作用

C.接受本体感觉传入的冲动

D.影响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活动

18. 下丘脑对机体功能的调节包括:

A.体温调节

B.呼吸运动调节

C.防御功能

D.生物节律调节

19. 下列脑区中与情绪反应关系密切的是:

A.海马回

B.蓝斑核

C.下丘脑

D.杏仁核

20. 关于非条件反射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来就有的

B.数量有限

C.反射弧固定

D.与条件反射无关

21. 关于条件反射的生物学意义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后天形成

B.数量无限

C.可脱离非条件反射独立形成

D.有高度的适应性

22. 脑电δ波的特点有:

A.大脑皮层占位性病变时可以出现

B.为频率最低的脑电慢波

C.在婴儿以及在成人极度疲劳时出现

D.在麻醉状态下可出现

23. 关于异相睡眠的叙述,正确的是:

A.出现快速眼球转动

B.脑电出现去同步化快波

C.各种感觉功能进一步减退

D.自主神经功能不稳定

24. 去大脑僵直动物的主要表现是:

A.伸肌紧张性亢进

B.动脉血压下降

C.切断脊髓背根,肌僵直现象消失

D.屈肌紧张性减弱

25. 小脑功能异常可能出现的现象有:

A.肌紧张减低

B.意向性震颤

C.站立不稳

D.位置性眼震颤

26. 脊髓中的内脏活动中枢有:

A.排便中枢

B.呕吐中枢

C.排尿中枢

D.呼吸中枢

27. 大脑皮层调节内脏活动的主要结构是:

A.颞叶

B.枕叶

C.额

D.边缘叶

28. 属于边缘系统的结构是:

A.隔区

B.下丘脑

C.海马回

D.苍白球

29. 对于条件反射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是机体后天获得的

B.一旦建立后,不会消退

C.“谈虎色变’是一种条件反射

D.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是条件反射活动的功能系统

判断题:

1. 脑的外部有颅骨和脑脊膜包裹,内部有脑脊液浸润,共同构

成了对大脑的保护

2. 近视(myopia)患者因眼球过长,平行光线在玻璃体内聚焦,再

在视网膜上形成散焦光斑,视网膜像模糊不清。

3. 脂肪是维系机体和大脑运转的能量来源。

4. 对侧忽视综合征,发生在非优势侧半球通常是右半球损伤患

者身上。

5. 联合皮质包括顶叶联合皮质、额叶联合皮质和前额叶联合皮

质。

6. 声音传向内耳的主要途径是外耳→鼓膜→听骨链→圆窗→内

耳。

7. 神经纤维为神经元的突起部分,即通常所讲的轴突。

8. 脊休克产生的原因是失去了脑干网状结构易化区的始动作

用。

9. 在中脑上、下叠体之间切断脑干的动物将出现去大脑僵直。

10. 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传入、传出和中间神经元中,以中间神经元数量最多。

11. 下丘脑是调节内脏活动的高级中枢。

12. 损伤下丘脑腹内侧核动物食欲增加而逐渐肥胖。

13. 人类区别于动物的主要特征具有建立条件反射的能力。

14. 睡眠中脑电图的波形由高幅慢波转为低幅快波时表示机体由兴奋转为安静状态。

15. 脑电波由大量皮质神经组织的突触后电位同步总和所形成。

16. 学习和记忆的机制涉及神经元活动的后作用与海马环路的连续活动。

17. 新小脑在随意运动中的功能是参与运动的计划和程序的生成。

18. 脑扫描研究发现,当新学习材料确实可理解(领悟)且与过去经验相联系(有意义)时,脑区就会有更多的激活,对学习材料的保持也显著提高。

19. 学习包括脑、神经系统、环境以及获得信息和技巧时各个因素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

20. 有效的练习应该是首先运用集中式练习快速学习,随后进行分散式练习以达到保持

21. 睡眠延迟障碍又叫夜猫子综合征主要由青少年的周期生物节律的改变所导致。

22. 学习的时候,我们的短时记忆存储区发生了结构上的变化。

23. 当大脑中的海马将信息编码,并将之传送到一个或多个长时记忆存储区时,信息就被存储了

判断题:

1. 脑脊液是由脉络丛分泌的营养液体,为脑细胞提供特殊的化性稳定的生存环境。

2. 远视(hyperopia)患者因眼球过短,平行光线在视网膜之后某处聚焦,故视网膜像也是模糊的。

3. 脑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是构成血—脑屏障的解剖结构基础。

4. 对恐惧的不恰当反应是心境障碍这种最常见的精神疾病的特点。

5. 联合皮质接受并整合来自初级和次级感觉皮质、丘脑和脑干的传入信息,执行脑的高级功能。

6. 学习和记忆过程的神经基础是神经元之间的连结,即突触在形态和功能上的改变,这种改变称为突触的可塑性

7. 声音传向内耳的主要途径是外耳→鼓膜→听骨链→卵圆窗→内耳。

8. 用适宜强度的电流连续刺激实验中的神经纤维,几个小时后会出现传导阻断。

9. 脊休克产生的原因是横断脊髓的损伤性刺激。

10. 在中脑上、下叠体之间切断脑干的动物将出现脊休克。

11. 中枢神经系统各神经元之间最重要、最基本的联系方式是形成突触。

12. 下丘脑是躯体运动和体表感觉的整合中枢。

13. 损伤下丘脑外侧区动物食欲增加而逐渐肥胖。

14. 人类区别于动物的主要特征具有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

15. 睡眠中脑电图的波形由高幅慢波转为低幅快波时表示机体由睡眠向觉醒转化。

16. 脑电波主要由皮质颗粒细胞电活动总和形成。

17. 学习习和记忆的机制涉及局部回路神经元活动。

18. 新小脑在随意运动中的功能是调节前庭核的活动,维持身体平衡

19. 复述是学习者将信息由工作记忆转入长时记忆存储的关键部分。

20. 学习的时候,我们的长时记忆存储区发生了结构上的变化。

脑科学与早教

脑科学与早教 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脑科学与早期教育非常有幸又选上了卢老师的脑科学课,本学期学习的主要内容是脑科学与早期教育。 近年来认知神经科学已取得很大进展,人类对神经发展和脑功能的神经基础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对学习和记忆等认知行为的脑机制有了更多的认识。神经科学的发展引起了教育研究者的浓厚兴趣,脑科学与早期教育研究更是受到极大的关注。 生命早期突触发展呈倒U型曲线的研究是由芝加哥大学哈腾罗切尔( Peter Huttenlocher ) 研究组对人类大脑的研究而得出的研究结果。婴儿出生后不久,神经细胞的突触数量开始快速增长,在10 个月左右达到顶峰一般持续到2 到3 岁左右,然后开始下降,在10 岁左右稳定在成人水平,由此得出突触发展呈倒U 型曲线的结论。这一研究同时也表明,不同脑区突触连接数量增加的速度是不同的。在正常的生长阶段,这种突触连接大量形成的过程称为突触形成( synatogenesis) ,而突触连接数量减少的过程则称为删除。突触形成与删除都是生长与发展过程中正常而必要的过程。 近年来,“关键期”观点非常流行。此观点可以往前追溯到美国20世纪90年代。美国90 年代早期儿童教育运动的导火线是纽约卡内基联盟于1994 年4 月发表的报告《起点: 满足孩子的需要》(下面简称《起点》) 。该报告从脑科学研究的角度来证明儿童的起点教育非常重要: 孩子在出生之前以及生命初期,大脑的发展比过去所认为的更迅速、更广泛,这段时期大脑的发展更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这种影响是持续性的,它不仅影响脑细胞的数量以及脑细胞之间的连接,而且还影响脑细胞连接的方式。此后“关键期”一次开始流行。“关键期

脑科学与早教

脑科学与早期教育非常有幸又选上了卢老师的脑科学课,本学期学习的主要内容是脑科学与早期教育。 近年来认知神经科学已取得很大进展,人类对神经发展和脑功能的神经基础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对学习和记忆等认知行为的脑机制有了更多的认识。神经科学的发展引起了教育研究者的浓厚兴趣,脑科学与早期教育研究更是受到极大的关注。 生命早期突触发展呈倒U型曲线的研究是由芝加哥大学哈腾罗切尔( Peter Huttenlocher ) 研究组对人类大脑的研究而得出的研究结果。婴儿出生后不久,神经细胞的突触数量开始快速增长,在10 个月左右达到顶峰一般持续到2 到3 岁左右,然后开始下降,在10 岁左右稳定在成人水平,由此得出突触发展呈倒U 型曲线的结论。这一研究同时也表明,不同脑区突触连接数量增加的速度是不同的。在正常的生长阶段,这种突触连接大量形成的过程称为突触形成( synatogenesis) ,而突触连接数量减少的过程则称为删除。突触形成与删除都是生长与发展过程中正常而必要的过程。 近年来,“关键期”观点非常流行。此观点可以往前追溯到美国20世纪90年代。美国90 年代早期儿童教育运动的导火线是纽约卡内基联盟于1994 年4 月发表的报告《起点: 满足孩子的需要》(下面简称《起点》) 。该报告从脑科学研究的角度来证明儿童的起点教育非常重要: 孩子在出生之前以及生命初期,大脑的发展比过去所认为的更迅速、更广泛,这段时期大脑的发展更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这种影响是持续性的,它不仅影响脑细胞的数量以及脑细胞之间的连接,而且还影响脑细胞连接的方式。此后“关键期”一次开始流行。“关键期假设”主张,在儿童的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个关键时期如0-3岁或0-10岁等。在此期间,儿童的感觉和语言等功能发展最快。这个时期的学习将影响儿童的未来发展。而“关键期假设”主要来自对一些动物的研究和相关的脑发展研究。动物和人类出生后不久时突触生长最旺盛,随后出现神经系统的修剪和消除等过程。这些研究和其他关键期的相关研

《教育学基础》 十二所重点师范合编(课件一)

现代教育学基础 NO1: 教育与教育学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教育学院 授课班级:2013级公共选修 课程时间:2013-2014第一学期 主讲教师:张军

现代教育学基础 NO1: 教育与教育学 第一节:教育的认识 一、教育的概念(从理念上认识) u◆教育的日常用法:作为一种过程;作为一种方法;作为一种社会制度 u◆教育的词源:educare“引出”的意思。在我国,“教”与“学”是词源。 u◆教育的定义: 从社会的角度定义——-有三个层次: ü?广义的:教育是凡是能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所有活动。 ü?狭义的:教育主要是学校教育,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 要的人的活动。 ü?更狭义的:教育指思想教育活动。 从个体的角度定义:教育等同于个体的学习或发展过程,如“成功地学习知识、技 能与正确态度的过程”。出发点是“学习”和“学习者”。 二者的缺陷:社会角度——外在强制过程;过于宽泛(广义的);循环定义(狭义的)。个体角度:忽视社会影响;外延过于宽泛。 准确的定义: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 实践活动。这一定义体现教育的实践性、耦合过程、动力性以及社会性、历史性、文化性。 二、教育的要素(从系统的角度认识) 现代教育学基础1

2?教育者是指能够在一定社会背景下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体化活动的人。 n?必须有明确的教育目的 n?理解其在实践活动中所肩负的促进个体发展及社会发展的使命 n?教育者意味着一种资格,是能够根据自己对于个体身心发展及社会发展状况或趋势的认识,来引导、促进、规范个体发展的人。 n?教育者这个概念是对其内在态度和外在行为的一种“规定” 2?学习者 n?使用“学习者”这个概念的原因。有两个:“受教育者”将教育对象看做是被动的存在,在实践中是有害的;跟“学生”相比,“学习者”更能概括多种教育对 象。 n?学习者的特征有四个:a)不同人有着不同的学习目的;b)不同人有不同的学习背景或基础;c)不同人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不同;d)不同人对于自身学 习行为反思和管理意识与能力不同。 2?教育影响:在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作用于受教育者的全部信息,既包括信息的内容,也包括信息的选择、传递和反馈的形式。教育影响是形式和内容的统一 u◆内容:教育内容、教育材料或教科书 u◆形式: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教育组织形式 这三个要素之间的关系:上述三个要素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规定,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实践活动系统。缺少任何一个都不可。教育是三个基本要素构成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系统,是上述三个基本要素的有机结合。 三、教育的形态★ u◆非制度化的教育与制度化的教育(根据教育系统自身形式化的程度) 2?了解二者的概念:非制度化的教育指的是制度化的教育指的是 2 现代教育学基础

最新基于脑科学的课堂教学--培训材料(1)(1)

北京市北外附属外国语学校教师专业提升委托培训材料 第九期 基于脑科学的课堂教学 中国教师杂志社 2014-10-28

从古至今,人们始终对脑投入较大的研究力度,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之后,研究脑成为最富有挑战性的一个研究话题,吸引了众多领域的各位研究者的注意,愈演愈烈,研究成果也不断涌现。且伴随神经影像技术,尤其是脑成像技术,如正电子断层发射扫描(PET)、脑磁图(MEG)、光学成像(OT)等的进步与应用,再加上人们在脑科学领域的不断研究,人们逐渐地发现脑与教育、教学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尽管这一关系如何界定并不是很清晰,但是它也指出了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应关注学生的大脑,要利用学生大脑发展的关键期或敏感期,要重视其具有的可塑性,遵循大脑这一复杂系统自身的生理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因此,这就需要教师要更好地掌握学生课堂活动的大脑运作情况,自觉地将脑科学运用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为学生提供合适的教学内容与刺激,充分利用学生课堂活动中的大脑关键期,提升教育教学的质量。 一、脑科学 脑科学是探究脑与心智现象、规律的一门科学。大脑就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系统,控制人们身体的各项机能,存在学习、记忆、认知、思维、语言等能力,而脑科学研究的主要层面集中在探测、认知、保护、开发与仿造大脑等。基于脑科学的课堂教学,实际上就是基于大脑的发展规律实施教育活动,也就是基于脑的教育,或者基于脑的学习。 20世纪70年代晚期,基于脑的教育出现,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在教育活动中应用相关大脑学习的脑科学研究经验。20世纪80年代早期,列斯力·哈特第一次给出“基于脑的学习”这个词语,将教育分成“与脑兼容的”、“与脑对抗的”两种1。他指出,学校教学的效果不明显主要是由于学校并不清楚突触和神经递质的化学组成,并未将脑看成学习的器官,让教育和环境切合大脑的结构。基于脑的教育,主要指的是认可大脑具有进行意义学习的规律性,教师要按照大脑的自然学习规律进行课堂教学,因此,教师要认识大脑的学习规律,研发适合学生大脑发展的课程与教学内容,让学生拥有和脑加工相符的学习时机,开发满足脑的教育条件。 二、大脑发展关键期或者敏感期 脑科学和教育之间存在的联系,变成当前教育学界研究的重点问题。明确大脑的运作机理,研究各种教育与学习形式在大脑结构和功能可塑性上的主要价值,这会给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各类学习和认知难题的处理提供有效的方式。脑科学的研究成果指出,大脑发展阶段,具有一系列的发展关键期或者敏感期,这些都可以叫做学习关键期2。这一关键阶段的教学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育至为关键,也有脑科学研究将这一学习关键期看作是学生个体发展阶段的“机会之窗”。 20世纪60年代,戴维·休伯尔等依据视觉剥夺实验的结论提出大脑发展关键期这一概念3,研究指出,把才出生一段时间的小猴子或者小猫借助外科手术的方式将眼皮缝上的话,几个月再打开,就会发现它们不能得到视觉信息,虽然这些动物的眼睛在生理层面正常,并且这些最初被剥夺视觉经验的动物的视皮层的机构也和其他的动物不一样。基于此,休伯尔等指出视觉机能存在发展关键期。而且,众多的脑科学研究者也开始研究大脑发展的关键期,获得了较大进步,得出比较一致的结果,认为大脑的不同功能的发展存在不同的关键性。一些能力会在大脑发展的敏感阶段易于得到,例如,人们视觉能力的发展关键期是在幼年,而 1雷纳特·N·凯恩,等.创设联结:教学与人脑[M].吕林海,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陈建华,刘丹.当代脑科学视野中的儿童学习关键期研究及其启示[J].外国中小学教育, 2008 (1). 3王薇.基于脑科学的小学古诗课堂教学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

教育学基础1--9页

《教育学基础》 绪论 第一节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第二节教育学的历史与发展 第三节教育学的研究方法 第四节教育学与师范生未来的教育工作 教学目的和要求: 1、明确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2、了解教育学的任务; 3、了解教育学的历史和发展趋势; 4、了解教育学的研究方法; 5、明确师范生学习教育学的意义。 第一节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什么是教育学?) 关于教育的定义,中外的教育家、思想家和一些人士都有自己的“语录”, 孔子:“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鲁迅:“教育是要立人。”儿童的教育主要是理解、指导和解放。 蔡元培:“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的责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器具。” 陶行知:教育是依据生活、为了生活的“生活教育”,培养有行动能力、思考能力和创造力的人。 黄全愈:教育“重要的不是往车上装货,而是向油箱注油。” 钟启泉:教育是奠定“学生发展”与“人格成长”的基础。秦文君:“教育应是一扇门,推开它,满是阳光和鲜花,它能给小孩子带来自信、快乐。”马克思、恩格斯:教育是促进“个人的独创的自由发展。” 康德:教育是由个体自我设计、自我选择、自我构建、自我评价的过程,是自我能力的发展,它体现着社会意志和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平等自由地、审慎严肃地共同探究的机理,不是“指令”,不是“替代”,更不是让茧中的幼蝶曲意迎合或违心屈从。 爱因斯坦:“什么是教育?当你把受过的教育都忘记了,剩下的就是教育。” 哈沃德·加德纳:什么叫教育?教育是让孩子体验发现世界是怎样一回事,教育者在其中可以起到什么作用。 蒙台梭利:“教育就是激发生命,充实生命,协助孩子们用自己的力量生存下去,并帮助他们发展这种精神。” 雅斯贝尔斯:“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识的堆积。”亚米契斯:教育是“爱的教育”。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教育研究报告说:教育是“保证人人享有他们为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尽可能牢牢掌握自己的命运而需要的思想、判断、感情和想像方面的自由。” (一) 教育的含义 1. 广义的教育: 凡是影响人们的知识、技能,身心健康、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的活动。 教育的分类 2. 狭义的教育(即学校教育): 在学校中,教育者(教师) 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学习者)施加影响,促使其身心得到发展的活动。 3.更狭义的教育:指德育,即思想品德教育活动 (二)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1.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问题 2. 教育学的定义 ,揭示教育规律和指导教育实践的一门科学。 A教育现象各种教育活动的外在表现形式,是可以感知、可以认识的各种教育情景、事实、实践活动等。 a教育现象(之一):义务教育的平均年限为8年 b教育现象(之二):高等教育毛入学率

脑科学学习心得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学习《脑科学》的心得 十月十八号,我有幸参加了亲子共成长班主任培训班,上午我们聆听了来自北京的中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应力教授的报告,现在我就谈谈听她的报告的一些体会: 《教育是促进还是阻碍脑的发展》 应教授通过给人和动物做实验,证明了无论人还是动物,在良好的环境、愉快的氛围、良好的人际关系中脑功能提升的就快。作为老师我们是一味地给学生补文化课学生的学习成绩好,还是根据脑科学的原理,给学生进行脑功能的提升成绩好呢?实验证明,脑功能提升班各方面都比单纯的功课辅导班的好很多,从而证明了我们在教育学生时要学会运用脑科学来辅导学生,不仅学生的文化课好,还很少有行为问题发生。 要想运用好脑科学我们值得重视的有六大方面: 第一:脑对事物意义探寻具有生存功能。对意义的探寻是人脑的基本能力,在探寻事物意义的活动中,脑能够创设神经元之间更多的连接,能够自然地感知和产生感觉并理解意义,不仅是每个领域专门知识与技能的核心,而且也是我们生活的必须。有意义的教育需要感知觉、情感和理性共同参与,成分

的发挥脑额叶的执行功能,在多重情境下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会有很大的提升。 第二:脑的认知与情感渗透并交互作用。适当的激励,兴奋会优化脑的运作,更加具有创造力,体验学习的快乐。个体成功的体验也能激发良好的情绪和情感,激发及维持动机,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第三:脑的运作是意识和无意识的结合。运用积极的心理暗示,激发动机,运用明喻、隐喻、故事、鲜活的案例等等手段,激发更多的心理能量。组织边缘性信息强化无意识注意,比如:学校的校园设计、教室的布置等等都对学生在心理上放松,学生的大脑就会处于一种轻松的状态,这样对学生的学习无疑是一种促进。 第四:脑能同时对整体和局部进行加工。部分与整体并举,无论是忽略部分还是整体,都会在学习上产生一个巨大的困难。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学习方式需要相互演进,即可把整体的东西分解为部分去分析,也可以整体去感知。学科之间也可以互相联结,引导学生对事物进行动态的、情境化的错综复杂的整体网状式加工,创设空间思维。 第五:脑是具有内在节律的自然生命体。适量的运动,能促进血液循环,使大脑能够得到充足的氧,拥有更多的神经元,大脑细胞间的联系增强,毛细血管更粗大,运动能提升脑的化学物质,使人心情愉快,开展各种形式的运动,缓解压力,促进认知发展。另外通过艺术浸润,音乐舞蹈等等都能有效地激发孩子思维更灵活,更有创意,增强孩子的适应能力。充分休息能够缓解脑神经的紧张疲劳,而且有助于激发动机,提高注意力、记忆力及理解力等等。均衡的饮食同样能够为大脑和身体提供所需的热量及营养素,以促进脑细胞的生长,提升脑的运作效率。

最新脑科学研究成果及其启示

最新脑科学研究成果及其启示 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是人类智能的物质基础。大脑的结构和功能特征影响着人的心理活动,也影响着人的智力活动。从某种意义上说,大脑神经组织的结构和功能特征是一个人智力水平高低的生理基础,所以开发人的智力就是要想方设法改善人的大脑神经组织的结构,提高其功能。因此,将脑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应用到与脑息息相关的教育之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以脑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为指导,有效地开发人的智力已成为一项重要课题。以往人们将智力开发的关注点多放在正规的学校教育过程中,而对学前教育(即0~6岁幼儿的教育)阶段的开发则缺乏重视。脑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显示,0~6岁幼儿的大脑具有巨大的智力潜能和可塑性,所以运用脑发育和脑活动规律对6岁前的幼儿进行智力开发是完全可能和十分必要的。 要开发幼儿的智力,首先应当弄清楚什么是智力,智力的核心是什么,智力是如何形成的,只有把这些问题弄清楚了,我们才能做到真正按科学所要求的规律行事,才能真正提高开发的效果。智力是指人完成各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主要包括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等。这五个因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共同构成了人的智力,其中思维能力是核心,代表着一个人智力发展的水平。所以,幼儿教师应当了解神经生理和心理学的相关知识,了解脑科学研究的新成果,从而更深刻地理解开发幼儿智力的理论和方法,以更好地适应当前幼儿教育的需要,更好地肩负起幼儿早期教育的重任。 1.智力五因素的神经机制及其启示 La Berge提出,人对某一对象的注意需要三个脑区的协同活动,这三个脑区是:(1)认知对象或者认知活动的大脑功能区(功能柱);(2)能够提高脑的激活水平的丘脑神经元(3)大脑前额叶的控制区,它可以选择某些脑区执行注意任务,提高其激活水平,使激活维持在一定的程度和时间。三个脑区通过三角环路的形式结合起来,是人产生注意的生理基础。这告诉我们:要培养幼儿良好的注意力至少需要提高大脑内部这三个区域的机能。 大脑皮层机能定位理论证实,人的各种感觉活动在人的大脑皮层上都有相应的感觉中枢,如视觉中枢、听觉中枢、味觉中枢等等,各感觉中枢在独立地产生相应感觉的同时,在联合皮层的作用下形成了人对事物的知觉。这告诉我们,尽可能多地向幼儿提供感觉信息可以激活更多的大脑皮层感觉中枢,可以提高联合皮层传递信息的效率,从而使之产生更完备的知觉,进而使幼儿形成更好的观察力。 记忆与大脑的额叶、颞叶、小脑、皮层下神经核团如海马、杏仁核、丘脑等关系密切,它们在记忆不同的内容或不同的记忆类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一些神经递质如肾上腺素、核糖核酸、蛋白质、乙酰胆碱等也起着记忆物质载体作用。长时记忆与记忆保存方式是突触结构的变化在起作用,即记忆的巩固是以引起突触本身物理与化学变化的方式完成的,短时记忆则是感觉信息在神经环路上的循环传递。这就是说,记忆是大脑神经组织和神经递质活动的结果,要提高幼儿的记忆力,就需要提高幼儿相应的神经组织和神经递质活动的效能。 思维与大脑的多个区域有关,人的大脑内部存在着数以千亿计的神经元,这些神经元通过突触形成了数目极为庞大的神经环路,每个环路均与某一思维方式相对应。由于神经环路的数目是巨大的,因而人们思维的容量也是巨大的。这告诉我们,挖掘大脑的潜能,开发人的智力,就是要人为地增加外界刺激,以激活这些神经环路。 2.智力发展的关键期 在幼儿智力发展的过程中存在一个关键时期或者叫敏感期,在此期间,幼儿的各项智力因素发展最快。如,2岁半左右的幼儿其计数的能力开始萌芽;3岁左右的幼儿开始学习自我约束,开始有了规则意识;3岁半左右的幼儿其动手能力开始形成并逐渐成熟;3~4岁左

脑科学与外语学习策略

由词来产生相应的概念。二、大脑两半球言语机能特点与外语 学习策略 语言是一种十分复杂的社会现象和心理活动。语言学家乔姆斯基1984年以后的惯用提法是“心理——最终是大脑”,把心理称为心理/大脑。把语言学视为一种心理学,最终是生物学,是研究人类这一最高等生物大脑机制的科学。实验证明,人类的语言主要由大脑的左半球承担,它承担言语的接收、分析、理解、加工、储存、生成、表达等功能,是依靠语言为主的分析、判断和抽象概括的中枢,是科学脑,俗称“智能脑”。大脑右半球以形象思维为主,是直觉思维的中枢,是艺术脑,也称“情感脑”。相比之下,大脑右半球的言语功能薄弱,它们既具有各自相异的重要机能,又有互为补充的内在联系。但科学家们预言,两脑相比,右脑存在的潜力约为左脑的10万倍。实际上,中国人在汉语学习时,右脑就积极地发挥着作用。汉字的象形表意特征使中国人在语言习得过程中左右脑同时并用,产生双脑效应优势。外语教学的改革要设法开发右脑参与学习的巨大潜能。 神经语言学是“研究人类语言发展和使用的神经学基础,力图构成大脑支配说和听过程的模式”(David Crystal,1983)。在了解学生如何学习外语,哪些因素在外语学习的过程中促进或阻碍学习,教师就可以从心理学上充分把握。调动学生两半球的某些行之有效的优势或侧重化的范畴, 培养学生对外语的逻辑思维理解和形象思维感知能力。我们提出以下外语学习策略试图在刺激或训练学生不同的神经言语传导径路反面有所突破。 1.在外语教学中探求开发右脑参与学习的巨大潜能。可试用以下方法:1)想像法:表象联想可使需要经过左脑才进入右 脑科学与外语学习策略 李春 郑州大学外语学院 450001 脑科学的研究进展与人类进步是紧密相连的,著名科学家钱学森说过:“教育工作的最终机理在于人脑的思维过程。” 现代脑科学的研究成果揭示出人脑潜能的丰富性、无限性和可开发性,为培养学生创新素质提供了坚实科学的生理和心理基础。教育工作者应重视运用脑科学的知识来探索学习方法,尤其是第二语言的学习。 一、脑神经工作原理与语言习得 高度综合性的脑科学研究将成为本世纪的主导科学。我们对大脑发育和活动规律等有进一步的认识与理解,为教育理论与实践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如今,脑的总体工作原理至少在以下几点是比较确切的:1脑的基本运作主要是在分立的脑区进行。2神经信息的处理兼有串行和平行方式。3在神经网络中,不同信号单元通过交互方式相联系,并进行相互作用。4 脑的高级认知功能是由广泛分布的神经元网络来实现的。语言信息的处理主要通过三群相互作用的神经结构进行。第一群包括左、右半球众多的脑区,对机体和环境的非语言性相互作用形成表象,脑对这些表象进行归类,在分类基础上形成另一水平的表象,直至形成概念。第二群主要在左半球,形成音素、音素组合和词的句法规则的表象。这些系统把词集合起来,并形成句子,或对听到、看到的语言信号作初始处理。第三是中介性的,主要位于左半球,它能由概念来激发词型的产生,或 脑的信息,从一开始就直接记忆在右脑里。2)大声法:对声音和韵律的加工主要是右脑的功能,大声的言语刺激可强化右脑对言语活动的参与。3)强化学习法:可使左脑里的信息变得重要而向右脑传递。4)音乐入静冥想法:利用轻音乐、心理暗示或冥想,可使身心入静,从而诱导右脑活跃。5)活动表演法:是左肢动觉法可使右脑兴奋。 2.发挥情感脑对智能脑的积极促进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在保持原有智能脑积极加工的基础上,强化情感脑, 优化智能脑与情感脑的协同作业。通常所说的“智商”和“情商”就是对“智能脑”和“情感脑”水平高低的测量。非智力因素的主要成分,如需要、兴趣、动机、情绪、情感等与情感脑密不可分。离开了情感脑参与的学习活动,会变得枯燥乏味,效率低下,容易疲劳,记忆不牢。外语教学要充分发挥情感脑对智能脑的积极促进作用, 使英语学习趣味化和游戏化。 3.在保持原有大脑积极加工的基础上,充分开发小脑潜能,优化大小脑协同作业。大脑(有人泛称大脑皮层)是人所具有的智能中心。研究发现,大脑是用映像、概念或观念之类的东西进行认识、思考的中枢,其最大特点是具有智能性和创造性。小脑是指本能脑,是用身体进行记忆的中枢,其最大特点是具有适应性,分管塑造大脑活动的模型、反射行为、动作调控、技能熟练、自动化、无意识化、类型化、控制误差、迁移等。最近研究发现,小脑在说话时发挥着重要作用。大小脑协调教育能有效地培养适应与创新能力,减轻学习负担。外语教学过程中,激活小脑参与大脑学习最有效的方法,莫过于模拟交流及实地与外国人交流。在活动中学英语,不仅可激活右脑,更重要的是体现了语

教育学基础(名词解释)

二.名词解释 1、教育影响:即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作用于学习者的全部信息,既包括了信息的内容,也包括了信息的选择,传递和反馈形式,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2、班级组织:是一个有一定人数的学生集体,是学校行政根据一定任务、按照一定的规章制度组织起来的有目标、有计划地执行管理、教育职能的正式小群体。 3、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它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是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育目标,以各自独特的身份和地位通过教与学的直接交流活动而形成的多性质、多层次的关系体系。 4、教师职业形象:是教师群体或个体在其职业生活中的形象,是其精神风貌和生存状态与行为方式的整体反映。它既是社会对教师职业及其日常行为的一种总体性评价与概括性认识,也是驾驶群体内部或个体自身对其职业所持有的价值认识与情感认同。 5、观察:是作为研究者的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的自然状态下,根据研究的问题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看、思、记的一种方法。 6、课程目标:是指课程本身要实现的具体目标和意图。它规定了某一教育阶段的学生通过课程学习以后,在发展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期望实现的程度,它是确定课程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的基础。 7、个案研究:是对单一的研究对象的变化过程进行深入剖析的研究方法。 8、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课程编制主体,自主开发与实施的一种课程,是相对于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一种课程。 9、课程:是对育人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方式的规划和设计,是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全部内容及其实施过程的总和。 10、个体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到生命的终结,其身心诸方面所发生的一切变化,它是个体的潜在素质转变为现实特征的过程。 11、学业评价:是学生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指以国家的教育教学目标为依据,运用恰当的、有效的工具盒途径,系统的收集学生在各门学科教学和自学的影响下认知行为上的变化信息和证据,并对学生的学习水平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 12、人的发展:是指作为整体的个人在从生命的起点状态到生命的终点的全部人生中,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身心两个方面的整体的积极变化过程。 13、教育制度:是指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管理规则。(包括相互联系的两个基本方面,一是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二是教育机构与组织体系赖以攒在和运行的一整套原则) 14、操行计量评定法:是指使用以百分位满分或实行百分制计分法,评价者根据一定的积分标准和规则,依据学生的品行表现予以加分或减分,以对学生的品德做出评价的方法。15、体育:指向学生传授身体运动及其保健知识,增强他们的体质,发展他们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教育。 16、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管理规则,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学制受到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人口发展状况及其青少年心理特征等的制约。 17、隐性课程:(也成潜在课程、隐蔽课程)则是以内隐的、间接的方式呈现的课程,是学生在显性课程以外所获得的所有学校教育的经验,不作为获得特定教育学历或资格证书的必备条件。 18、教学设计:教师为了组织和指导教学活动精心设计的施教蓝图,教师有关下一步教学的一切设想。

脑科学研究新成果与教学指导

脑科学研究新成果与教学指导 厦门市教育学院中教室政治科王如新 今天的学生的脑与10、20、30年学生的脑有什么不同? 那时可能为了能有一台黑白电视而非常地兴奋,但是现在的孩子从出生开始就接触了彩色电视,会玩电脑,从小接受的是高频转化的电视电脑刺激。过去我们会为一台黑白的电视而高兴,现在很多视觉信息已对孩子引不起兴趣。现在儿童接受的刺激是很不一样的。现在的新的课件引不起孩子视觉上的愉悦。我们当时从小跟姐妹长大,懂得怎样跟同龄人相处,但现在的孩子都是一个人长大,合作协商能力没有得到锻炼。以前的秋千、木马,虽然不安全,运动刺激的量能保证,现在的器械安全了,但运动刺激减少了。以前吃东西觉得香,现在的孩子接受了很多添加剂,对味觉刺激不敏感,更可怕的是药物滥用,特别是抗生素滥用。大家知道,英国有一个时期出现“海豹胎”,就是服用“反应停”的结果。 但与此同时,我们的学校教育这10、20、30年又改变了多少?有孩子的脑改变的那么大吗?没有。辅助手段改进了,但是很多时候教学环境、教育方式、主要的依据材料却没有实质的变化。所以学校的教学活动不如家庭或社会提供的有趣刺激少得多。更重要的是,教学活动本身没有变化。孩子的阈限高了,学校已经不能吸引他了,所以现在孩子出现了厌学情绪。厌学还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学校的改变是无法赶上家庭的。尤其是政治实行等级后学生更加不重视。所以,我们要改变学校环境,提高学习效益,还是应该思考,如何结合脑发育的规律从软的方面改变教学方式。 下面我们从对脑的具体的研究,来看一下对课堂教育教学的启示。 一、脑与情绪 游戏:闭上眼睛想一想,早年的记忆中我们觉得最深刻的事情是什么? 是关于1+1=2这样理性的事情吗?不是,而是和情绪有关的,让你最痛苦的,让你最开心的,最感动的。 影响生存的信息 产生情绪的信息工作记忆 新学习的信息 情绪的信息很容易被人记住,然后才是理性的信息。只有情绪信息,更容易被人记住,也更能影响一个人。 情绪一旦好了,理性的东西就有很大改变。做教师的,回家后比常人更不易做到控制情绪,因为在学校成为了情绪垃圾桶,回家后情绪不好。孩子的情绪一旦被破坏,很多事情都是无用功。学生不喜欢你的学科了,你用再多力气也是白费。 一个湖北的特级教师的话:“我也是人,我也有七情六欲,也有情绪,但是我跨进教室时,我把所有的烦恼留在了后脚,当我全部进入教室的时候,我完全是一个快乐的人了。” 好的老师想一根绳一样,控制着孩子的情绪,情绪控制好了,纪律问题就完全解决了。一堂好课,看老师对孩子情绪的控制。我去听课常走后门,推开门就可以看到这堂课的质量如何,直接看学生和老师的情绪。 教育者自身的情绪状态会影响到学习者,很多年轻老师无法处理突发事件,情绪乱了,所有都乱。很多老师看到同学窃笑,或是恶作剧的回答,无法很好地处理。 情绪可以引发注意,构建意义并具有自己的记忆通路,没有什么比它与学习的联系更为紧密的了

具身认知与教育神经科学对儿童教育的启示

具身认知与教育神经科学对儿童教育的启示 摘要:随着第二代认知科学的兴起,具身认知和教育神经科学逐渐被研究者们重视起来,根据具身认知和教育神经科学的观点,身体感知和大脑神经对学习和认知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根据相关文献的研究,指出了关于神经方面的一些错误的认识,并阐述了对儿童教育的几点启示。 关键词:具身认知教育神经科学儿童教育 随着认知科学和教育神经科学的发展,脑科学的研究热潮席卷全球,国际组织和各国政府高度重视脑科学的研究。脑科学研究领域出现的这些新的研究成果正深刻的改变着人类对脑的认识,并将引发与人自身的健康与发展相关的医学、教育乃至整个人类生活领域。 1 具身认知的主要内容 所谓具身认知指的就是:“认知和心智的特性在很大程度上同身体的物理属性相关。不仅脑神经水平上的细节对认知过程有重要影响,身体的结构、身体的感觉运动系统也对高级认知过程的形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认知等高级心理过程是被身体及其活动方式塑造出来的。”[1]认知、身体和世界构成了有机的整体。这就是具身认知的基本涵义。 2 教育神经科学的内涵 教育神经科学是将生物科学、认知科学、发展科学和教育学等学科知识与技能进行深度整合,提出科学的教育理论,践行科学的教育实践的、具有独特话语体系的一门新兴学科。[2]该学科关注儿童发展、语言获得、思维、推理等多种技能与知识学习的脑与认知科学研究,对教学最佳起始时间的确定、学习动机、创造力的形成等不同学习领域的学习具有重要启示。 3 教育中流传的一些“神经神话” 3.1过了关键期,脑将错过学习的机会 这种神经神话的观点认为,学习存在一个“关键期”,在关键期内儿童受到相应的刺激促进学习能力的发展,错过关键期儿童将无法通过学习获得某一能力。经分析,此研究证明的是人和动物的感觉运动系统方面存在着关键期,但感觉运动系统的研究与儿童早期教育属于不同层面的问题,不能由此来直接类推早期教育的重要性。 3.2莫扎特效应 “神经神话”的观点是:莫扎特音乐具有神奇的功效,能够促进儿童智力的发展。事实上,“莫扎特实验”证明的是,当大脑的某些区域处于理想状态时,可

教育学基础综合辨析题汇总

教育学辨析题汇总 1、荀子认为人性本恶,教育根本起不了作用 荀子提出了"性恶论",但他并未否定教育的作用。相反他十分重视环境与教育对人的影响作用,认为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荀子否定了孟子的"性善论",指出孟子之所以言人性善是因为他不了解"性""伪"之分的缘故. 1)根据"性伪之分"论证了教育的必要性."性"与"伪"是素材与加工的关系,两者是互为条件的,没有素材就不可能加工,不经过加工素质就不可能发展. 2)根据"性伪之合"论证了教育的可能性.对于恶的素质如何转化成善的素质,他提出了"涂之可以为禹"与孟子的"人皆可以为尧舜"道理相通,表达出每个人都可以受教育的平等观念. 3)在阐述了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之后,荀子最终指出在现实性上要达到善必须化解人性中的恶端,发挥教育的作用,以人为的力量达到善的境界.为此,他提出了"化性起伪",阐述了教育的作用. 4)简评:荀子强调人的社会性最终是善还是恶,不取决于先天的生物因素,而取决于后天的环境和教育的观点是有道理的,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遗传、环境和教育之间的关系,是对中国古代教育理论的重大贡献。 因此,此观点前半句正确,后半句错误. 2、墨家的“素丝说”说明了环境对人的发展起主要影响孟子的"素丝说"阐述了环境与教育对人性形成的影响.他以染丝为例"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来说明"士亦有染"所以"染不可不慎也"这就是著名的"素(染)丝说"在他看来先天的人性,不过如待染的素丝,有什么样的环境与教育,就能造就什么样的人. 既然教育对所有的人都有用,那么教育的作用到底发挥在哪呢?孟子的社会政治理想"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推行教育主张,主张通过"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劝以教人"建立一个民众平等、互助的"兼爱"社会。因此,通过教育使天下人“知义”,从而实现社会的完善,这就是教育的社会作用。他的“素丝说”确实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了环境特别是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要作用 3、《学记》是“教育学的雏形”。 这道题,我在山大出的辅导书第十页查到:《学记》总结了我国先秦时期的教育教学经验,论述了教育与政治的关系,教育的作用、目的、任务、教师的地位、师生关系、教学内容及其程序等诸多问题,提出了循序渐进,温故知新,因材施教、循循善诱、长善救失、藏息相辅,教学相 长,尊师重道等一系列教育、教学的主张 和原则等,是最早的教育专著。被称为“教 育学的雏形” 4、在《师说》一文中,韩愈表示教师和学 生之间应该有严格的界限,教师权威不可 侵犯。韩愈提倡尊师重道,是为了维护 儒家的道统,也是针对当时的种种流弊而提 出的.他认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 因而应该尊师,再者从维护统治的角度上说 就是能尊师,就能尊君,教师是代表皇帝的 旨意来教学生的.但他并没有认为教师和学 生之间就有严格的界限也没认为教师权威 不可侵犯。相反他认为应建立合理的民主 的师生关系,他说:"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 必不贤与弟子"强调师生相互学习,把师生 关系看成是道和业的平等关系,可以相互转 化,也可以说对师道尊严的一种否定. 第六题我认为是对的 5、科举制度对学校教育的影响完全是 积极的。这道题相对简单,命题是错误的, 只需说出它的消极意义就解题了 6、宋元时期蒙学教材的编写非常注重 儿童的心理特点。 7东林书院秉承了书院的讲学传统,是 一个纯粹的文化学术中心,对政治从不过 问。 答:东林书院原为北宋理学家杨时讲学 之地,后由该学派顾宪成等复创.书院秉承 了书院的讲学传统,如教学形式比较开放, 注重自学的培养,采取问难辩论式,提倡切 磋讨论,讲究身心涵养等.它是当时一个重 要的文化学术中心,还形成了一套完备的讲 会制度.但它不是一个纯粹的文化学术中心, 它的另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密切关注社会政 治,将讲学和政治斗争紧密结合,它的门联 就是生动的写照:"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人 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8、王守仁“随人分限所及”的观点体现 了因材施教的思想。 “随人分限所及”包含两层意思。 1对不同的人来说,即是“因材施教”。 “人的资质不同,施教不可邋等”,施教的 分量内容以及方法都要因人而异,一道“益 精其能”的效果。 2对每个人而言,意指“循序渐进…。教 学的分量要照顾到学生原有的基础及其接 受能力,在“分限”内恰到好处地施教。 10、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深受杜 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两者对于 生活和教育、学校和社会的关系认识如出 一辙。答:生活教育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 核心。他的理论受杜威的直接影响。但两 者对于生活和教育、学校和社会的关系认 识却完全不同。在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 陶行知认为是生活决定教育,教育是通过 生活才成为真正的教育。而杜威认为是教 育即生活,他认为一切事物都是人与环境 相互作用产生的,人不能脱离生活,学校 更不能。那么教育就必须与儿童的生活溶 为一体,教育的本质是让儿童适应生活, 可以说,陶行知比杜威更强调生活;在学校 和社会之间,陶的提法是“社会即学校”意 思是社会含有学校的意思,因为到处是生 活,那到处是教育,那整个社会是生活的 场所,那也就是说整个社会也是教育的场 所。陶行知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当时中国 缺少教育的国情,也可以理解为一种教育 普及的思想,而杜威认为“学校即社会”他 是想学校办成一个小型的社会,主要从培 养适应社会生活的人。是从实用主义考虑 的。因此,他们的理论的虽有极深的渊源, 但在这两个问题是观点却是不同的。 16、现代教育的活动中心的观点就意味着 活动应该成为教学的目的和中心。 这种说法显然是不正确的。现代教 育正由以教师为中心向以直接经验为中 心、以活动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转变, 学生在具体的教学情境和活动中获得新知 识,促进能力发展。教学的目的和中心应 该包括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 基本技能、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培 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情操,我认为命 题混淆了手段和目的的意义,活动是现代 教学一种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但并不能 代替教学目的。 13.教育的民主化就是指教育机会均等和师 生关系的民主化。答:这个说法不全面。 (1)教育民主化是个体享有平等的教育 机会,并受到越来越充分的以自主和合作 为特征的民主形式的教育和教育制度不断 转向公正、开放、多样的演变过程。 (2)教育民主化包括教育的民主和民主 的教育两个侧面。命题只讲了一个侧面 (3)为了实现教育民主化,一方面要做 到教育普及化,另一方面要达到教育质量 和效果的平等。教育民主化必然要求教育 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变革。而要求师生关系 同权威型转向以独立性、互相负责和交换 意见为特征的民主型只是其中一个方面。 还要求教育方式,教育评价,教育管理都 做相应改革。 13、卢梭的自然人就是指完全脱离社 会的自由生活的人。 卢梭提出培养“自然人”,在他的教育 小说《爱弥儿》中最能得到体现。而“自然 人”这一提法,是相对于“公民”“国民”的。 当时的法国社会的专制制度也体现在教育 上,于是,“归于自然”、遵从天性,就成 了当时开创新教育局面的原则。 (1)自然人是能独立自主的人,他能独 自体现出自己的价值。

脑科学基础与教育1

脑科学基础与教育 脑科学1(综合) 单选题: 1. 中枢神经系统中,哪个结构是机体重要的生命中枢 A.延髓 B.脑桥 C.中脑 D.脑干 2. 帕金森症是由于大脑黑质部位的哪类神经元大量死亡造成的? A.多巴胺能 B.胆碱能 C.古氨酸类 D.γ—氨基丁酸 3. 静息电位形成的离子基础是 A.Na+内流 B.Cl—内流 C.Ca2+内流 D.K+外流 4. 关于动作电位的叙述,正确的是 A.阈下刺激引起的动作电位幅度低 B.阈上刺激引起的动作电位幅度大 C.随传导距离增加动作电位幅度递减 D.不同细胞的动作电位幅度和时程不同 5. 神经细胞动作电位去极相的形成是由于 A.K+外流 B.Na+内流 C.Ca2+内流 D.K+内流 6. 动作电位沿单根神经纤维传导时,其幅度 A.逐渐减小 B.先减小,后增大 C.不变 D.先增大,后减小 7. 当神经冲动到达运动神经末梢时可引起接头前膜 A.Na+通道开放 B.Ca2+通道开放 C.K+通道开放 D.钠泵激活 8. 当神经冲动到达运动神经末梢时可引起接头前膜 A.Na+通道开放 B.Ca2+通道开放 C.K+通道开放 D.钠泵激活 9. 关于动作电位的跳跃式传导叙述,错误的是 A.是兴奋在有髓纤维上的传导方式 B.局部电流发生在相邻的郎飞结之间 C.传速快,耗能多 D.呈双向性传导 10. 视网膜上只有视锥细胞分布的区域是 A.视神经乳头 B.黄斑 C.中央凹 D.视网膜周边部 11. 声音传入内耳的主要途径是 A.外耳—鼓膜-听骨链—圆窗—内耳 B.外耳—鼓膜-听骨链-卵圆窗-内耳 C.外耳—鼓膜—听骨链—卵圆窗-圆窗—内耳 D.外耳—鼓膜—鼓室空气—圆窗—内耳12. 与色盲有关的是 A.视锥细胞 B.视杆细胞 C.两者均是 D.两者均否 13. 神经末梢兴奋与其神经递质释放之间的耦联因子是 A.Na+ B.K+ C.Ca2+ D.Cl— 14. 神经元兴奋时,首先产生动作电位的部位是在 A.胞体 B.树突始段 C.轴突 D.轴突始段 15. 关于突触传递的叙述,哪一项是正确的 A.双向传递 B.不易疲劳 C.突触延搁 D.不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 16. 脑内多巴胺主要由哪一部位合成 A.尾核 B.苍白球叶 C.壳核 D.黑质 17. 下列指标中最适用于检测睡眠深度的是 A.呼吸变化 B.脉搏改变 C.血压变化 D.唤醒阈或脑电 18. 慢波睡眠的特征是 A.脑电图呈现去同步化快波 B.生长素分泌减少 C.对促进生长、体力恢复有利 D.心率、呼吸加快,血压升高 19. 与睡眠有关的主要神经递质是 A.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 B.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 C.乙酰胆碱和多巴胺 D.乙酰胆碱、多巴胺和5—羟色胺 20. 关于丘脑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是所有感觉传入纤维的换元站 B.是感觉的最高级中枢 C.与大脑皮质的联系称为丘脑皮质投射 D.感觉接替核属非特异 投射系统 21. 关于脊休克的叙述,正确的是 A.暂时丧失反射活动的能力,进入无反应状态 B.血压下降,外周 血管收缩 C.发汗反射亢进 D.大、小便失禁 22. 下丘脑是较高级的 A.交感神经中枢 B.副交感神经中枢 C.内脏活动调节中枢 D.交感 和副交感神经中枢 23. 人的基本生命中枢位于 A.脑桥 B.延髓 C.中脑 D.丘脑 24. 损伤下述哪一结构,动物食欲增加而逐渐肥胖 A.下丘脑外侧区 B.下丘脑腹内侧核 C.下丘脑乳头体核 D.下丘脑前区 25. 谈论杨梅时引起唾液分泌是 A.第一信号系统的活动 B.第二信号系统的活动 C.非条件反射 D.自身调节活动 26. 一般优势半球指的是下列哪项特征占优势的一侧半球 A.重量 B.运动功能 C.感觉功能 D.语言活动功能 27. 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最主要的特征是 A.能形成条件反射 B.有第一信号系统 C.有学习记忆能力 D.有第一 和第二信号系统 28. 与学习和记忆机制有关的结构主要是 A.蓝斑核 B.脑干网状结构 C.海马 D.中缝核 29. 习惯化属于下列哪种类型的学习 A.联合型学习 B.非联合型学习 C.经典条件反射 D.操作式条件反 射 30. 若中央前回底部前方的Broca三角区损伤,可导致 A.运动性失语 B.失写症 C.感觉性失语症 D.失读症 31. 关于神经纤维传导的叙述中,错误是 A.结构的完整性 B.功能的完整性 C.单向传导 D.相对不疲劳性 32. 神经胶质细胞不具有 A.修复和再生能力 B.绝缘和屏障作用 C.产生动作电位能力 D.维 持合适的离子浓度作用 33. 关于脊休克发生时脊髓反射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A.脊髓反射消失 B.是脊髓突然失去高级中枢的调节所致 C.反射恢复过程中,简单的反射先恢复,复杂的反射后恢复 D.反射恢复后,屈肌反射和发汗反射往往减弱 34.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脊休克的表现 A.大、小便失禁 B.外周血管扩张 C.断面以下脊髓支配的骨骼肌肌紧张降低 D.发汗反射消失 35. 下列对皮层运动区功能特征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A.对躯体运动的支配有交叉的性质,但对头面部肌肉的支配多数 是双侧性的 B.功能定位总的配布是倒置的,头面部代表区内部的配布为正的 C.肌肉的运动越精细、越复杂,其代表区越大 D.人工刺激所引起的肌肉运动反应为协同性收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