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涂料干燥

涂料干燥

涂料干燥
涂料干燥

实用标准文案

精彩文档一概述

消失模铸造技术是一种铸件精确成形新技术,对于某些结构和材质的

铸件,消失模铸造技术显示了巨大的技术经济优势,被铸造工作者誉为“21世纪的铸造新技术”和“绿色铸造技术”,在世界各国得到了迅猛发展,近几年,我国的发展势头尤为迅速。到2005年,我国消失模铸件产量突破30万吨,达到32万吨,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同时消失模技术有自身的工艺特点,积极探索和研究消失模铸造的相关技术,针对产品特点进行工艺分析和工艺试验,是非常必要的。在铸造生产中,涂料的作用是增加型砂抵抗金属液的冲刷和侵蚀作用,防止铸件表面产生机械或化学粘砂,获得表面光洁的铸件。除了正确选用合适的涂料外,涂料干燥和固化是消失模铸造中重要的一环,是关系到消失模铸造效率,确保保护涂层获得足够强度和透气性的重要因素。通过调研,涂料干燥和固化的生产周期是48小时(其中面层24小时,背层24小时),如果能够通过改进生产工艺,缩短涂料干燥时间,使涂料干燥生产周期从48小时下降到24小时。

二消失模涂料干燥问题的可行性实验在实际生产中,消失模的涂料干燥通常有两种途径:(1)将刷有涂料的模样放在阳光下干燥;

(2)将模样45℃~50℃的烘房内来加快干燥,干燥时间面层24小时,背层24小时,烘干周期为48小时,干燥周期较长。为了加快干燥速度,缩短烘干时间,通过对产品的抽样、测量、分析得到了影响干燥的主要因素(涂料采用水溶性耐火材料):温度、湿度和风力

1.温度不变以保证铸件精度,由于模型材料自身特性所决定,烘干温度不能太低,太低则延长烘烤时间,影响烘干的程度。温度应控制在一个较窄的范围内,在45~50℃范围内为宜。

2.在烘干过程中除控制温度外,还应该注意湿度的控制,湿度不能高,否则使涂料干燥不能干透,造成气孔缺陷。湿度控制在<30%(湿度与干燥时间曲线见图1)面层的主要的矛盾是干得过快,面层涂料易开裂,造成毛刺缺陷。对于一些铸件表图 1 面质量要求不高时,面层和背层可放置在同一烘干室内烘干;但对于表面质量要求较高时,应将面层和背层分别放置,面层湿度要稍高些,防止因裂纹引起的表面质量问题。

3.风力也是影响型壳干燥的重要因素,吹风将加快模样表面的空气流动,使蒸发界面上的空气层变薄,从而增加涂料的干燥速度,减少干燥时间。无风条件下得到曲线图:(实验条件:温度46℃、湿度20%)由图可知,对于面层来说,干燥6~8小时可基本干燥95%以上;对于背层来说,干燥8~12小时可基本干燥95%以上,纠其原因是因为背层较厚,含水量多,不易干透,如果要达到使用要求, 不产生气孔缺陷,需要干燥16小时左右。

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通风0.4~0.7m/s后,通过实际测量,涂层在8小时左右就已经干透,达到使用要求,这样就大大缩短了干燥时间,大大提高了效率。因此,风力是影响涂层干燥最活跃的,最有效的因素。使用中注意,

对于面层来说,只能使用微风,因为如果风力较大,干得过快,模样阻碍涂层急剧的胶凝收缩,容易使面层开裂(一般发生在截面变化较大的拐角处),造成缺陷,表面质量不佳。通过在消失模涂料干燥过程中既控制温度在45℃~50℃度范围内,湿度18%~30%,通过安装烘干设备,控制风力0.4~0.7m/s,干燥时间缩短为面层12小时,背层12小时,干燥周期缩短到24小时,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通过改进消失模涂料干燥技术工艺,达到了生产要求,节约了成本。

油漆按成膜物质分类可以分为参考资料

油漆按成膜物质分类可以分为:醇酸、环氧、氯化橡胶、丙烯酸、聚氨酯、乙烯等 醇酸的组成一般是:油脂(或脂肪酸)、多元醇(比如甘油、季戊四醇等)、多元酸(苯酐、间苯二甲酸等)、溶剂。干性油和半干性油制造的醇酸树脂可以单独制造成品漆。 1.油漆的分类 漆等多属于油性漆。 漆等。 4)按作用形态分类。油漆可分为挥发性漆和不挥发性漆。 5)按表面效果分类。油漆可分为透明漆、半透明漆和不透明漆。 油漆是塑料类材料之一,主要有以下几种: 1.清油:主要在刷油漆之前做打底漆用。 2.原漆:又名铅油,是由颜料与干性油混合研磨而成,多用以调腻子。 3.调合漆:又名调和漆,分油脂漆和天然树脂漆两类。 4.清漆:又名凡立水,分油基清漆和树脂清漆两类。品种有酯胶清漆、酚醛清漆、醇酸清漆、硝基清漆及虫胶清漆等。光泽好,成膜快,用途广。 5.磁漆:以清漆加颜料研磨制成,常用的有酚醛磁漆和醇酸磁漆两类。 6.防锈漆:分油性防锈漆和树脂防锈漆两类,可有效防止金属类材料生锈。 7.乳胶漆:漆膜有一定透气性和耐碱性。干燥后漆膜不起泡、不变色、不发粘,多用于内墙涂饰,对人体无毒,对环境无污染。 油漆的种类很多,不一一列举,但它们主要由如下成分组成: 1.油料:包括干性油和半干性油,是主要成膜物质之一。 2.树脂:包括天然树脂和人造树脂,也是主要成膜物质的一部分。 3.颜料:包括着色颜料、体质颜料和防锈颜料,具体品种相当繁多,为次要成膜物质。 4.稀料:包括溶剂和稀释剂,用来溶解上述物质和调剂稠度,为辅助成膜物质。 5.辅料:包括催干剂、固化剂、增塑剂、防潮剂。也属于辅助成膜物质 油漆的种类: 油漆产品品种上千,种类比较繁多,以往的分类没有一种统一的方法,五花八门,为此国家制定了统一的分类标准,就是按油漆中的成膜物质为基础进行分类的,若成膜物质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则按在漆膜中起主要作用的一种物质为基础,按主要成膜物质分类,可将油漆分为17大类。(包括一类辅助材料共18大类):并以汉语拼音大写作为各类的代号: 例如:氨基树脂漆是由氨基树脂和醇酸树脂组成的,其中氨基树脂和醇酸树脂的比例是1:4,但其性能是基树脂提供的。(高光泽、高硬度、烘干、耐湿热、耐盐雾等)涂刷家具的聚氨酯漆是有聚氨树脂和醇酸树脂组成的,其中聚氨树脂和醇酸树脂的比

降低水性涂料成膜温度方法探讨

降低水性涂料成膜温度方法探讨 降低水性涂料成膜温度方法探讨 陈红瑞,刘平,李华宁,孟昭辉,王春亭,王玉锁 (天津科瑞达涂料化工有限公司天津300456) 0 引言 为了人类自身安全和全球可持续发展考虑,迫切需要研究环保型涂料。水性涂料以水为分散介质和稀释剂,其突出的优点是作为分散介质的水无毒无害,制造和贮运无爆炸危险,解决了溶剂型涂料高VOC的问题。同时水性涂料还具备价廉、不易粉化、干燥快、施工方便等优点。水性涂料已在建筑、工业防腐、家具、家装以及汽车制造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并已成为世界涂料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然而,水性涂料存在成膜温度较高,在寒冷的冬季难以成膜的问题,给施工带来不便。本文从水性涂料成膜机理的角度探讨了影响成膜的几个重要因素。 1 水性涂料成膜机理 水性漆成膜过程经历了聚合物粒子的浓缩、聚集迭合、挤压变形、再借助于成膜助剂融合成膜。水性漆成膜过程阶段多,并且是非分子级的,其中任何阶段都有可能产生不完全性,特别是最后阶段,乳液粒子借助于成膜助剂形成均匀的连续相使水性漆最终成膜。 1966 年Bradford 等提出了成膜温度必须大于聚合物玻璃化转变温度(Tg)的概念。成膜过程的3 阶段分别是水蒸发;乳液颗粒靠近变形并趋填密;相互扩散,当T>Tg 时最终成膜。这是水性漆的物理成膜机理。 对于水溶性涂料来讲,由于树脂需水溶,其分子量不会太大。因此大多是热固型的,树脂中的活性基团和外加交联剂的活性基团之间的交联反应形成不溶不融的网状结构,从而使涂膜的性能得到提高。 2 乳液结构和性质对最低成膜温度影响 乳液最低成膜温度(MFT)是乳液颗粒相互聚集成连续薄膜的最低温度,是表征聚合物乳液成膜特性的常用方法,是单组分水性漆的使用极限值。当施工温度超过MFT 时,乳液形成连续、透明的薄膜;反之,当施工温度低于MFT 时,将会形成白色粉状有裂痕的薄膜。因此,为了满足使用的要求,单组分水性漆的施工温度应超过MFT。影响MFT 的因素包括乳液中乳胶粒的结构,乳液粒子的大小,乳液合成中表面活性剂的选择和合成工艺等。 2.1 乳胶粒结构影响 乳液由乳胶粒和水组成,乳胶粒内包裹高聚物,其表面材料的性能直接影响MFT。乳胶粒内可以是均一结构,也可以是核壳结构。软壳硬核的核壳结构乳液,可在较低温度下成膜。

涂料工程-工艺流程

涂料工程 A油漆 一.常用材料: 1.清漆:是以防树脂为主要成膜物质,涂刷守为无色透明的。 2.手扫漆:传统油漆工自己在油漆中加入颜料自行调配的叫调和漆,现为成品,涂刷完后的颜色能覆盖物品原色及纹理。 3.硝基漆:俗名蜡克、力架,是以稍化纤维素(硝化锦)为基料, 再以合成桔柑脂,增塑剂制成。 特点:(1)干燥迅速,一般十几分钟可干燥。 (2)漆膜坚硬耐磨可抛光打腊。 (3)固体含量低,结膜不够厚实,要喷涂多次基至八、九次成本较高。 4.聚脂漆:是以不饱和聚脂树脂为主要成份的油漆,它溶于苯已稀中,在一定条件下与苯已稀发生聚合反应而形成型体结构的漆膜。 特点:(1)固体含量高,漆膜较厚,外观未满. (2)硬度好耐磨,耐化学性好. (3)干燥时间最少为30分钟. 提示:聚脂漆及稀释剂中的苯对人有害. 5.磁漆:又叫瓷漆. 是在清漆的基础上加入无机颜料而制成,漆膜光亮,坚硬酷似瓷器.适用于装饰家具,也可用于室外的钢铁和木材表面. 6.腻子又叫批灰,填泥,是用体质颜料与胶粘剂等混合调制的糊状物.如用白乳胶印108,(109)胶,熟胶,血料,油漆等调制的糊状物.

二,透纹手扫漆施工方法及要求. 1.对作业面进行清理至无灰尘,挂胶剔去作业面突出疤痕`2.腻子干透后,用280号砂纸适量打磨,便作业面平整无毛剌. 3.将油漆底漆搅匀,有配套的稀释剂(天那水)将漆液稀释,稀释后的漆液要比例合适,过稀会流滴,过稠会喷涂不匀,产生橘皮感. 4.将稀释的底漆用筛网(120-140目)过滤装入喷枪内,对处理好的作业面均匀喷涂,干透后用600号砂子打磨,再喷涂,再打磨反复二三次以上直至盖住针眼孔第遍之间在两小时以上. 5.底漆达到要求2天后,再用1000号砂子打磨,喷涂面一至二次直至手感光滑. 6.气温底于10度时,应停止施工,大于70%时,可适量在漆液中掺入同品牌专用化白水3%防漆面发白. 三.不透纹手热能漆做法与适纹手扫漆不同点为 应用腻子先补钉眼缝隙,再满批不能局部批. 四.清漆的做法: 1.木制品施工前应对面板,线条用手刷刷1-2遍漆底漆。 2.清理掉作业面的挂胶,铅笔痕及其它污染。 3.用面板色彩相近的色精调制补灰腻子先填补钉眼缝隙,再对作业面满批一遍,干透后再用360号以上的砂纸打磨清扫干净。 4.将油漆底漆搅匀稀释后,用120-140目的筛网过滤,装入喷枪中,对作业面喷涂,打磨反复二三次以上直至无钉眼,毛孔表面手感光滑为止。 5.要索色,则用色精配制在稀释的底漆中,剂量根据索色深浅而定,确定好颜色后,均匀喷涂至所需的颜色。

(完整版)水性涂料成膜助剂分类特点及使用方法.doc

水性涂料成膜助剂的特点及使用方法 一、成膜助剂概况 水性涂料的成膜助剂又叫凝聚剂、聚结剂、成膜助溶剂或共溶剂,能够对乳液中的聚合 物粒子产生溶解和溶胀作用,使粒子在较低温度下也能够随水分的挥发产生塑性流动和弹性 变形而聚结成膜,但在成膜以后较短时间内又能挥发逸出,而不影响涂膜的玻璃化转变温度, 高温下涂膜不回粘。成膜助剂是分子量数百的溶解力极强的高沸点有机溶剂,多为醇类、醇酯类、醇醚类化合物,实际上成膜助剂是聚合物的一种溶剂,在涂膜干燥过程中,水分挥发后余下的成膜助剂使聚合物微滴溶解并融合成连续的膜,成膜助剂除有溶解作用外,还会对聚合物起短暂的增塑作用,成膜助剂是一种可以挥发的暂时性增塑剂,能促进乳胶粒子的塑 性流动和弹性变形,改善其聚结性,可在广泛的施工温度范围内成膜。 水性涂料成膜助剂广泛应用于建筑涂料(乳胶漆)、水性汽车涂料及汽车修补涂料、水 性电泳涂料、水性船舶涂料、水怀集装箱涂料、水性防腐涂料、水性工业涂料、水性胶粘剂、水性木器涂料、水性卷材和卷钢涂料、水性丝印油墨、水性凹印油墨、水性柔印油墨、UV 水性涂料油墨等等。 二、成膜助剂化的化学类型和生产厂家 (一)、醇类(如苯甲醇BA 、乙二醇、丙二醇、己二醇); (二)、醇酯类(如十二碳醇酯(即Texanol 酯醇或醇酯 -12)); (三)、醇醚类(乙二醇丁醚EB 、丙二醇甲醚PM、丙二醇乙醚、丙二醇丁醚、二丙二 醇单甲醚DPM 、二丙二醇单丙醚DPnP、二丙二醇单丁醚DPnB、三丙二醇正丁醚TPnB 、丙二醇苯醚PPH 等); (四)、醇醚酯类 ( 如己二醇丁醚醋酸酯、3-乙氧基丙酸乙酯EEP) 等; 从成膜助剂的主要生产厂商和主要产品来看,具代表性的有BASF 公司的 Lusolvan FBH 、美国 Du Pont 的 DBE-IB 、英国 Chemoxy 公司的 COASOL 的(己二酸二异丁酯、戊二酸二异丁酯和丁二酸二异丁酯的混合物),比利时 Neste perstorp 公司的 Nexcoat 795 ( 2, 2,4-三甲基 -1,2-戊二醇 -异丁单酯),美国 DowChemical公司的Dowanol pph(丙二醇苯醚)、DAL-PADC 、DAL-PADD 、DPnB ,伊士曼( EASTMAN CHEMICAL)化学公司的Texanol 、EEH 、 OE300、 OE400,英国海名斯化学公司的SER-AD FX510 、 SER-AD FX511 、江苏润泰化学有限公司的十二碳醇酯(酯醇12)等。 成膜助剂在水性涂料中的状态 根据成膜助剂在聚合物中的位置,将其分为 A 、 B、 C 三类。乳液以水为连续相,由乳化剂稳定形成的疏水聚合物链球形胶束所组成。加入乳液体系中的成膜助剂在体系中所处的位 置取决于自身的疏水/亲水性。其中, A 型在乳液聚合物中,主要是如石油醚的烃类,如松 节油、双戊烯松油、十氢蔡等;AB 型在乳液聚合物和水的界面,主要为双酯类和醇酯类, 如Texanol 酯醇、 Lusolvan FBH 、 DBE-IB 、 COASOL ; ABC 型主要在聚合物颗粒间、边界 上和水中,主要为乙二醇酯和乙二醇酯醚,乙二醇丁醚(EB )、丙二醇苯醚(PPH)、二丙二醇单甲醚 DPM ; C 型在水中,主要为醇类、乙二醇类,如乙醇、二乙二醇、二丙二醇、 三乙二醇。传统分类中,又可以从和聚合物的相容性方面分为油溶性和水溶性。 三、成膜助剂的选择标准

涂料成膜过程_溶剂扩散系数的估算

第54卷 第10期 化 工 学 报 Vol 154 l 10 2003年10月 Journal of Chemical Industry and Engineering (China) October 2003 研究论文 丙烯酸聚氨酯涂料成膜过程(?) 溶剂扩散系数的估算 夏正斌 涂伟萍 陈焕钦 (华南理工大学化工学院,广东广州510640) 摘 要 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测定了不同时间下丙烯酸聚氨酯涂料体系成膜聚合物的固化度及固化反应速率常数,并将该体系按二元聚合物-溶剂体系进行简化处理,在Vrentas -Duda 自由体积理论模型的基础上,利用D-i Benedetto 方程关联了溶剂的扩散系数与涂膜的固化度,建立了涂膜中溶剂扩散系数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本涂膜体系中溶剂扩散系数是溶剂浓度、干燥时间的函数.关键词 丙烯酸聚氨酯涂料 成膜过程 扩散系数中图分类号 TQ 021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438-1157(2003)10-1442-04 FILM -FORMATION PROCESS OF ACRYLIC POLYURETHANE COATING SYSTEM(?) ESTIMATION OF SOLV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S XIA Zhengbin,TU Weiping and CHEN Huanqin (I nstitute o f Chemical Engineerin g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 f Technology , Guangzhou 510640,Guan gdon g ,China ) Abstract In this paper,the curing e xtent of polymer film and the reaction speed constant of the crosslinking and curing in the acrylic polyurethane coating syste m were determined by FTIR analysis 1The film -formation process of this coating system was simply treated as that of a binary polymer -solvent system 1On the basis of Vrentas -Duda free volume theory, the diffusion coefficient of solvent and the reaction extent of film -formation polymer are correlated by introducing D-i Benedetto equation,and the self and mutual diffusion coefficients of the solvent in this system were calculated 1It was shown that the diffusion coefficients of the solvent in such a ther mosetting coating were dependent on solvent concentration and drying time 1 Keywords acrylic polyurethane coating,film -formation process,diffusion coefficients 2002-04-19收到初稿,2002-10-09收到修改稿. 联系人与第一作者:夏正斌,男,34岁,博士. 引 言 涂料的使用性能不仅取决于涂料的配方,而且与涂料的成膜过程密切相关,涂膜中残余溶剂量会对涂膜的硬度、附着力、耐溶剂性等产生重要的影响.由于涂膜有一定厚度,其表面处的溶剂含量最 小,越接近基板,溶剂的浓度就越高;因此,本文将溶 Received date:2002-04-19. Corresponding au th or:Dr.XIA Zhengbin.E -mail:cezhbxia @scut 1edu 1cn 剂在涂膜中的浓度空间分布称为/溶剂浓度场0.不 同的干燥时间后涂膜内溶剂浓度场的变化非常重要.对于一般溶剂型涂料体系,涂膜的典型干燥曲线显示了两个不同的行为区域,即恒速干燥区域及降速干燥区域;但对于热固性涂料,其成膜机理可认为

SIKKENS水性漆工艺流程

SIKKENS 木窗漆的工艺流程及数据参考 (要求漆,木材,喷涂工具同环境下油漆表面效果佳!), 此工艺适用于底着色项目! 适合的木材:落叶松,红松,樟子松,楸木,柞木等 基本要求:木材含水率控制在13±2,根据地区不同而有所差异!注意温度低于12℃或高于25℃干燥效果不好,干燥时间相对延长,当温度高于25℃时一定增强通风。 通风概念:是能感觉得到的身体凉爽,相当于电风扇的3级风。标准干燥条件在室温18~23℃,湿度50~70%,足够通风换气条件下喷涂面漆每遍漆膜150~175微米左右。 打磨要求:以不粘砂纸为准或含水率低于15%,否则就必须增强通风来改善干燥条件 建议:如若通风不足建议一遍面漆喷涂100~125 微米,在4~6时后测试保证干透(以不粘砂纸为 准或含水率低于15%,否则就必须增强通风来改 善干燥条件)状态下进行打磨。当一遍面漆厚度 超过225微米时干燥时间相对延长,一遍面漆超 过300微米时要达到干透硬化完全在自然状态下 需要很长时间。

砂纸要求OPEN COATED 开放砂纸(砂纸背面有标注) 机器打磨:白茬先喷水,干透后一次打磨机打磨180目砂纸,打磨至光滑平整,吹净灰屑;二次打磨机打磨240目砂纸,打磨至光滑平整,吹净灰屑待做底漆。 浸渍无色封闭底漆WV885,浸渍/喷淋/涂刷(无需稀释,防腐防霉防虫) 在室温20℃,湿度50%~70%左右,足够循环通风情况下,干燥4小时(以不粘砂纸为准)以上再打磨。 修补>修补位子推荐用SIKKENS专用腻子调色修补,干燥1小时左右可以打磨。 手动打磨240手动打磨一次,吹净灰屑再用320目砂纸打磨一次,打磨至光滑均匀无毛刺,吹净灰屑待做底漆。 底漆底漆WP562可喷淋/浸渍/涂刷均匀(防腐防霉,做了封闭底漆再做着色底漆,上色均匀),不允 许底漆在木材上存有气泡,多浸泡几秒就好,保 证每边的浸渍时间为5秒以上,如若喷淋保证 3~3.5延米/钟左右。 在室温20℃,湿度50%~70%左右,足够循环通 风情况下,干燥4小时(以不粘砂纸为准)以上 再打磨效果佳。

水性聚氨酯成膜干燥过程

水性聚氨酯分散体干燥过程 文章出处:原创网责任编辑:小莉作者:小莉人气:1041发表时间:2014-04-15 11:39:00 终端用户很少直接使用水性聚氨酯分散体,最终被用户使用的是水性聚氨酯分散体干燥后的漆膜,涂层和被水性聚氨酯分散体粘合的材料。水性聚氨酯分散体转化为最终被用户使用的漆膜,涂层和粘合层必须经过一个干燥成膜的过程。单一针对水性聚氨酯分散体的干燥和成膜过程研究不多,实际上水性聚氨酯分散体的干燥与成膜过程与其他乳胶和分散体并无太多不同,只是水性聚氨酯分散体的某些特征表现得更为突出。本文先解释一点乳胶或分散体干燥和成膜的基本理论,而后应用这些基本理论解释和论述水性聚氨酯分散体干燥和成膜的特性。由于干燥和成膜理论涉及太多模型和复杂的理论公式推导,而这些模型和理论过于复杂,我们这些化学研究者也不需要去研究这些模型和理论,需要的只是了解这些理论的基本知识和通过公式复杂计算获得的最终结论,以及这些结论去指导和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因此本文将省略所有公式推导,简单介绍理论的数学模型和结论,重点介绍怎样用这些理论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分散体干燥理论 1.1 纯水挥发 水的挥发可以说是一个极为常见也极为简单的现象。但是这类简单的现象也会涉及到复杂的理论。关于水的挥发简单定义几个概念,首先所谓水挥发是指液体水转化为气态的过程,在这里所说的挥发是指非沸腾状态下的水挥发,是一种表面挥发,是水分子从液体水表面逃逸进入其外部空间环境的过程。此时还可以定义挥发速度 E 这个概念,水挥发速度指水分子在单位表面,单位时间挥发进入空气的量。我们也可采用另外一种方式定义水分挥发速度E ′。E ′指因水挥发而造成界面下降的速度。根据物理定义这两个概念的关系是E ′=E /ρ,而对于纯水,ρ=1,因此对于纯水,E=E ′。水分子从液体挥发进入空气需要能量,定义单位质量水挥发进入空气需要的热量为水挥发潜热(Latent heat of vaporisation of water)。 水的挥发与其他液体如有机溶剂挥发本质是相同的,但水挥发有2个特别之处,其一是水的挥发潜热特别大,达到2 260 J/g。相比沸点相近的有机溶剂如甲苯,其挥发潜热仅367 J/g,水的挥发潜热为甲苯的6 倍多,即水挥发需要更多的热量。由于水的挥发潜热特别大,有人做过粗略计算,假设100 g 40%含固量的高分子分散体在绝热环境中干燥,60 g 水完全挥发,剩余40 g 涂料需要下降350℃以提供水分挥发需要的热量。当然在现实中不可能观测到如此大幅度降温,环境可以补充水分挥发带走的热量,随着水分挥发,涂层温度略低于环境温度,环境将热量传递给涂层,最终达到一种温度平衡。水挥发第二个特别之处在于大气环境中本身就有水蒸气的存在,已经存在一个水蒸气压,而大气环境中一般不会出现相应的溶剂蒸气压。水的蒸气压的存在会影响水分挥发,当外界水的蒸气压达到饱和时,水的挥发甚至会停止。对于水的挥发理论,从不同角度观察可以有不同的理论模型,如以从分子运动角度建立模型,考察水分子获得能量从水界面逃逸的过程,不同模型理论可以适合解释不同的现象。对于我们关心的水性分散体干燥过程,更愿意采用水分挥发界面层扩散模型。

关于涂料成膜物质的分析

关于涂料成膜物质的分析 成膜物质是重要的涂料原材料之一,其对涂膜的性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涂料的组成中,成膜物质可以粘接其他涂料原料而最终形成涂膜。在涂料工业中,普遍是将树脂作为成膜物质使用的。过去已天然树脂为成膜物质,现在则用合成树脂代替天然树脂。合成树脂包括醇酸树脂,丙烯酸树脂,环氧树脂等。 合成树脂是人工合成的高分子聚合物,部分性质相似于天然树脂。具有熔融和软化温度范围,外力作用下可呈塑形流动状态,合成树脂可范围加聚型树脂和缩聚型树脂,也可分为热塑性树脂和热固型树脂。 依据川星涂料研究员所归纳的,涂料用合成树脂具有如下特点:1,成膜性优良,具有特定的涂膜功能(如光泽、弹性、耐候耐腐蚀性);2,分散介质中溶解性、分散性良好。3,可湿润颜料。4,储存稳定性良好。以合成树脂为主要膜物的涂料,在力学性能、装饰、防护性能等均优于油脂涂料和天然树脂涂料。 醇酸树脂是合成树脂的一个重要品类。醇酸树脂是由多元醇、多元酸、脂肪酸缩聚而成的油改性聚酯树脂。醇酸树脂原料易得,工艺简单,其固化成膜后,具有良好的光泽度、韧性、耐磨性、耐候性及绝缘性,附着力强,施工性好。 以醇酸树脂为主要成膜物质的涂料称为醇酸树脂漆。醇酸树脂漆施工性能好,能在常温下干燥成膜,涂膜光亮丰满、附着力强、柔韧、坚固、不易老化。醇酸树脂与其他树脂混溶性好,可与其他树脂拼配成各种各具特色的涂料。

醇酸漆是目前国内生产量最大的涂料之一,价格便宜、施工简单、对施工环境要求不高、涂膜丰满坚硬、耐久性好。但干燥慢,涂膜较软,耐水,耐碱性不佳,涂膜不易达到较高要求,不适用于高装饰性场合。在金属防护、家具、车辆、建筑等方面应用较广。 聚酯树脂也是合成树脂的一种,它由多元醇和多元酸通过聚酯化反应合成线型或分支型的无定形低聚物。聚酯可分为饱和聚酯和不饱和聚酯。为区别醇酸树脂,涂料工业中的聚酯也可以称为无油聚酯。聚酯树脂主要用于配制聚酯-氨基烘漆、聚酯型聚氨酯漆、聚酯型粉末涂料等。所得涂膜光泽度高、丰满度好、耐候性强、而且具有很好的硬度和抗冲击性、保光保色性等优点,属于中高档涂料体系。但是聚酯极性较大,施工时易出现涂膜病态,因此涂料配方中助剂的选择非常重要。

涂料的成膜.

三、涂料的成膜 涂料的成膜就是将涂料(液体或粉末)转变成连续完整涂层的过程,它是通过选择适当的涂装方法,按照严格的施工工艺完成的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 (一)物理方式成膜 1.溶剂挥发成膜 传统的热塑性溶剂型涂料,例如氯化聚烯烃、硝基纤维素、丙烯酸树脂、CAB和聚乙烯醇缩甲醛等成膜物溶解于一定的溶剂体系制备成固体分小于50%的涂料,装涂后溶剂挥发固化成膜。 2.聚合物分散体系成膜 聚合物分散体系包括以水为分散介质的乳液,以及非水分散的有机溶剂等,聚合物不溶于介质,以微粒状态稳定分散在分散介质中。成膜时分散介质挥发,在毛细管作用力和表面张力推动下,乳液离子紧密堆集,并且发生形变,粒子壳层破裂,粒子之间界面逐渐消失,聚合物分子链相互渗透和缠绕,从而形成连续均一的涂膜。 (二)化学方式成膜 成膜物质在成膜过程中发生化学反应,分子间交联生成具有三维结构体型大分子的连续涂层称为化学方式成膜。 1.单组分热固性涂料成膜 单组分涂料施工便利,省工、省时、省料,很受市场欢迎。如醇酸树脂、环氧树脂、聚氨酯改性醇酸等通过吸收空气中的氧引起不饱和脂肪侧链氧化交联是典型代表。单组分湿气固化聚氨酯吸收空气中的水,与成膜物中过剩的—NCO反应生成聚脲聚氨酯涂层。反应交联型的粉末涂料也可以归入单组分涂料。 2.自由基聚合反应成膜 以不饱和聚酯、丙烯酸或烯丙基化的环氧、聚氨酯、聚酯低聚物及环氧化合物与活性稀释剂等组成的成膜物在自由基引发剂作用下,或者紫外线、电子束等高能光束引发光敏剂分解产生的自由基或活性离子作用下发生聚合交联成膜,整个工程在几秒至几分钟内完成。成膜过程几乎没有有机溶剂挥发,环境友好和节能,这是目前涂料行业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 3.双组分涂料的成膜 环氧树脂与胺固化剂,聚合物多元醇或多元胺与多异氰酸酯固化剂之间发生加成聚合交联成膜,他们都是双组分包装,使用前按比例混合,涂装成膜。 4.非均相一涂分层成膜过程 传统的涂料工艺要求成膜物质形成均相的连续的涂层,而且不同涂层通过分层涂装和配套完成。20世界90年代初开始开发一道涂装形成两层以上涂层的涂料,可以大大节省施工时间和费用。一涂分层成膜技术处于发展阶段,前景看好。

乳胶漆的成膜机理概述与分析

乳胶漆的成膜机理概述与分析 中国油漆网讯/对于乳胶漆的成膜机理, 有多种说法, 还没取得一致的结论, 目前尚在形成发展之中。但是不断深化对乳胶漆成膜机理的了解, 对乳胶漆的研究开发、生产和施工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1 乳胶漆的成膜过程[1] 乳胶漆的成膜是一个从分散着聚合物颗粒和颜、填料颗粒相互聚结成为整体涂膜的过程。该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初期、中期和后期。 1.1 初期 乳胶漆施工后, 随着水份逐渐挥发, 原先以静电斥力和空间位阻稳定作用而保持分散状态的聚合物颗粒和颜、填料颗粒逐渐靠拢, 但仍可自由运动。在该阶段, 水分的挥发与单纯水的挥发相似, 为恒速挥发。 1.2 中期 随着水份进一步挥发, 聚合物颗粒和颜、填料颗粒表面的吸附层破坏, 成为不可逆的相互接触, 达到紧密堆积, 一般认为此时理论体积固含量为74 %, 即堆积常数是0 . 74 。该阶段水份挥发速率约为初期5% ~10 % 。 Hoy 等[2] 用重量法悬臂梁堆积测定仪测试后得出, 均匀球形粒子优先堆积排列是随 机的密堆积(Bernal 堆积), 其堆积常数不是0 . 74 , 而是0 . 635 ; 其最接近的平均粒子 数不是12 , 而是8 . 5 。 大致可以把涂膜表干定义为中期的结束。这时涂膜水分含量约为2 . 7 % [2] , 粘度为103

Pa . s 。 1 . 3 后期 在缩水表面产生的力作用下, 也有认为在毛细管力或表面张力等的作用下, 如果温度高于最低成膜温度(MFT) , 乳液聚合物颗粒变形, 聚结成膜, 同时聚合物界面分子链相互扩散、渗透、缠绕, 使涂膜性能进一步提高, 形成具有一定性能的连续膜。此阶段水份主要是通过内部扩散至表面而挥发的, 所以挥发速率很慢。另外, 还有成膜助剂的挥发。在此阶段初, 成膜助剂的挥发, 是挥发控制的。随后, 成膜助剂的挥发, 是扩散控制的[4] 。如图1 所示。 2 乳胶漆的成膜条件 乳胶漆成膜条件之一是水份挥发。水份不挥发, 乳胶漆就不会成膜。而水份挥发的速率, 就乳胶漆来说, 与其所含的成膜助剂和助溶剂等有关; 就其施工应用来说, 不仅与周围环境的温度、相对湿度有关, 而且与基层的温度、含水率、吸水性有关。因此综合平衡诸因素, 使其有一个合适的水份挥发速率, 以获得优良的涂膜。不能太快, 也不能太慢。 乳胶漆成膜条件之二是施工时的环境温度和基层温度必须高于乳胶漆的最低成膜温度。否则, 尽管水份挥发, 乳胶漆也不能成膜。-MFT) 值大些有利于成膜。 因为成膜需要乳胶粒子变形, 分子链相互扩散苯丙乳液膜在成膜过程中Tg 值的变化。和渗透, 以致相互缠绕, 达到聚结的。而这些都要求乳胶漆体系中有大于 2 . 5% 自由体积。这里所谓的乳胶漆体系, 是指乳胶漆中所有组分的混合体。否则乳胶粒处于玻璃态而无法变形, 乳胶分子链段和自由体积处于冻结状态而不能扩散。 Hill 等[5] 用阳电子湮灭寿命光谱仪和原子力显微镜, 研究了乳胶膜结硬和成膜过程中

环氧地坪漆涂料常见的四种成膜方式

环氧地坪漆涂料涂装于地坪漆表面后,其挥发部分逐渐逸散,剩下不挥发部分留在物体表面固结成膜。由于环氧地坪漆的成膜物质的分子结构、化学性质不同,其成膜方式也各不相同。接下来就一起听听看四川勇智化工科技有限公司为你介绍的常用地坪漆涂料的成膜方式有: (一)挥发型成膜地坪漆涂料的成膜物质,必须先溶解在水中或溶剂中,变成稀薄的可以涂刷的液体地坪漆涂料,然后在常温下随水分或溶剂的蒸发而干燥成膜。在此过程中,成膜物质的分子结构无明显的化学变化,乳胶漆、硝基漆、乙烯树脂地坪漆都是以这种方式成膜。如前所述,这种地坪漆涂膜的附着力不如其它类型,但它的干燥性能好。一些常温下干燥型的水溶性树脂地坪漆类涂料,如水溶性环氧树脂地坪漆涂料、水溶性丙烯酸树脂地坪漆涂料、水溶性聚氨酯地坪漆涂料,也都靠水的挥发而成膜。 (二)氧化聚合型成膜这类地坪漆涂料的成膜一方面靠溶剂的蒸发,另一方面靠成膜物质的氧化、聚合、缩合等化学反应由低分子转化成高分子,故也称“转化型地坪漆涂料”。常用的油性漆、油酯漆就属此类,如清油、厚漆、天然树脂漆、酚醛树脂漆、醇酸树脂漆、丙烯酸漆等。由于化学反应需要一定的时间,此地坪漆涂层一般干燥较慢。 (三)固化剂固化型成膜这类地坪漆涂料必须加入固化剂才能固化成膜,它是靠固化剂中的活性元素或活性基团与成膜物质中的官能团发生化学反应,交联固化成连续的高分子涂膜。因此,这类地坪漆涂料需要现用现配,在规定的时间用完,平时分装贮存。此类地坪漆涂料有聚醋漆、丙烯酸漆、聚氨酯漆、环氧树脂漆等。 (四)热固型成膜这类地坪漆涂料必须经过一定温度和时间的烘烤,才能使成膜物质分子中的功能团发生交联固化形成连续致密的网状高分子涂膜,又称烘烤聚合型漆。各种不同的烘干聚合涂料都有各自的成膜温度和时间。温度太低,则交联反应太慢,甚至不能发生;温度太高,则会引起地坪漆中成膜物质的分解或裂解,而不能得到预期的色彩和涂膜质量。

水性涂料涂饰工程施工工艺标准

水性涂料涂饰工程施工工艺标准 一、基本规定 1.承担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的单位应具备相应的资质。施工现场质量管理应有相 应的施工技术标准,健全的质量、安全管理体系、施工质量检验制度。 2.材料进场时尖对品种进行验收。应有产品合格证书、中文说明书及相关性能的检 测报告;进口产品应按规定进行商品检验。 3.水性涂料涂饰工程施工时应具备施工图、设计说明以及其他设计文件。 4.涂饰工程的基层处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⑴建筑物的混凝土或抹灰基层在涂饰涂料前应涂刷抗碱封闭底漆。 ⑵混凝土或抹灰基层涂刷乳液型涂料时,含水率应满足水溶性涂料的产品使用要求。 ⑶基层腻子应平整、坚实、牢固,无粉化、起皮和裂缝;内墙腻子的粘结强度应符合《建筑室内用腻子》(JG/T3049)的规定。 ⑷厨房、卫生间墙面必须使用耐水腻子。 5.水性涂料涂饰工程施工的环境温度应在5~35℃之间。 6.涂饰工程应在涂层养护期满后进行质量验收。 二、施工准备 (一)材料准备 涂料、腻子等。 (二)技术准备 1.认真熟悉图纸。

2.编制施工方案并经审查批准。按批准的方案进行技术交底。 3.水性涂料涂饰工程施工前应做样板间,并经有关各方确认。 4.涂饰基层应做必要的建筑技术处理。 (三)主要机具 1.刷子、排笔、盛料桶、天平、磅秤等。 2、羊毛滚筒、海绵滚筒、配套专用滚筒及匀料板等工具。 3、塑料滚筒、铁制雅板等滚压工具。 4、空气压缩机等喷涂设备。 5、胶皮刮板、钢皮抹子、电动打磨机、打磨块等。 (三)作业条件 1、涂料工程应在抹灰、吊顶、细部、地面及电器工程等完成并验收合格后进行施工。 2、墙面涂刷时,脚手架或吊篮已安装并通过验收,马凳搭设完毕,符合安全要求。 3、墙面孔洞已修补:门窗、设备管线已安装,洞口已堵严抹平;不涂刷的部位(采用喷、弹涂时)已遮挡等。 4、内墙面涂刷时,室内抹灰已完成,墙面干燥程度已达到涂饰产品使用说明的有关要求,不喷刷部位已做好遮挡。 (四)施工组织及人员准备 专业技术人员应配置合理,劳动力已组织进场。专业技术人员和特殊工种必须持证上岗,并应进行岗前培训。 三、材料和施工质量控制 (一)材料要点 水性涂料涂饰工程所用涂料品种、型号和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材料应具有产品合

涂料的成膜方式

涂料的成膜方式 一、它是基素硝漆、过氯在常温下靠溶剂挥发干燥成。在干燥过成中成膜物质分子结构的 分子结构无显著的化学变化。属于这种成膜方式的有益乙烯树脂漆、热塑性丙烯酸树脂漆、虫胶漆等。影响干燥的因素主要是:1、溶剂的性能溶剂挥发型涂料所用的溶剂都是几种溶剂和助剂的混合物。在确定溶剂组成部分比例时,除了考虑到溶剂对树脂的溶解能量、毒性、闪点、经济性等因素外,还要注意溶剂的挥发性。为了控制溶剂的挥发性,就必须根据各类溶剂、助溶剂的物理化学特性,如蒸汽压,、沸点等,恰当地加以配合。挥发太快,由于粘度增加太快,涂膜易产生针孔、桔皮等缺陷。挥发太慢,涂膜易产生流挂现象,而且影响涂膜的干燥速度。 2、成膜物质对溶剂的释放行同一中溶剂用于不同种类的发生漆会有不同的挥发速度。这就是由于不同的成膜物质对溶剂的释放性不同。硝基气的挥发速度比过乙烯漆快。因此,硝基漆在常温下紧需要十分中就可干燥,而过乙烯漆则需2-25度。 3、施工温度合湿度温度高,溶剂干燥的快,温度低则干的慢。挥发型涂料的施工温度不能太高,15-25。C为宜,空气的温度干燥也有影响,温度太大时,涂抹一产生泛白,的此病。 二、氧化-聚合型 这类涂料的干燥可在常溶温下进行。干燥过程大致分为两个阶段;第一段,溶剂在液态的涂膜中发挥出来,然后进行第二阶段的氧化的和

反应,形成坚硬的涂料膜,凡是含有干性的涂料膜,或以干油该的涂料都可以通过氧化,-聚合反应,在常温下干燥,如常用的漆、厚漆酸交漆、等影响干燥的原因有。 1、干性油的类型和油度,含有不抱的双键植物油易干燥,工双键多的干燥性能更好。工双键少的干燥速度就慢一些。至于半干性油干燥就更慢一些,涂料的干燥就在很大的成度上取用的有类型。另外,涂料中油和树枝的比例干燥行可能会有影星。含有多年的干燥慢,含油少的干燥快。 2、催干剂的类型和用量在氧化-聚合型漆中,为了加快干燥,通常加一定的催化剂,一般铅催化剂对促进内层的聚合反应有效,钴锰催干剂对促进涂膜的外层氧化-聚合反应有效,在定催干剂的种类和用量时,应跟据图膜的干燥条件及涂料中油脂含量合理选用。 3、树脂的种类磁漆干燥快,干膜涂膜坚硬。钙质漆干燥慢,干后有涂膜有回念现象。一般漆比酸漆干的快。 4、施工环境的影响这主要是温度、湿度的影象。温度高的发挥的快,湿度大的,即使是温度高也不如在温度低的湿度小的条件下干到好。 三、这种涂料必须在一定的温度下烘烤,使成膜物质分子中的官能团发生交联反应,而固化剂基酸烘烤漆、沥青漆、有机烘漆等、当然,每种涂料都有一定的烘烤温度,不可能降低、则应想涂膜的质量。例如;酸次漆如在长时间烘烤下会使涂膜变脆,而就行能降低。有机热漆如烘烤温度低太低责漆膜不能完全固化,清漆如烘干温度低,涂膜固化不完全,防化性能会降低。

水性漆使用方法介绍

随着现在人们的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水性漆因其比油性涂料具有较少的异味,进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那么如何使用水性漆呢?下面大家一起来了解吧。 首先清除装饰表面的灰尘、浮渣和其他碎屑。如果表面有油污,应干燥后再清洗。然后将调整到适度稠度的水性漆纵向涂压,涂压的顺序一般从上往下、从左到右、先远再近、先小面积在大面积且使之变薄均匀,涂料不过度流下,最后待表面干燥后使之磨平即可。 水性漆使用注意事项 1、掌握好湿度: 如果湿度超过80%,则不适合施工。不然会出現漆层泛白等问题。 2、清理好浮尘清洁: 必须要清理好灰层,如需大规模的除灰,需要多进行几次,随后要维持木料表层齐整,稳定。 3、温度适宜: 在动工时必须要知道室温,如平均气温降到5℃以下时,会增加漆料干躁時间,当然也不能使油性漆曝露在外边照射。 4、刷漆程序: 地板涂料施工时,应该考虑对墙面面霜涂料的影响,所以一般先涂墙面,然

后留下一道,待地板涂料施工结束后再涂刷。 5、木材质量施工: 要了解木材的材质,如果是硬木,可以直接上漆;如果是普通木材,需要先用透明腻子作基材处理后,方可涂漆。 6、涂层把握: 由于油漆不不宜涂刷够厚,所以涂刷时应该薄层多次进行且每遍涂刷都要打磨,如需进行多层涂刷施工时,一定要待下层干透后。 7、适时施工 施工时,油漆需要按比例调配,且调配后应搅拌均匀,然后放置15分钟,进而让由于搅拌引起的空气小泡得以排出后再使用,必要时应经过过滤方可使用,而每次配好的油漆,须在4小时内用完。 8、注意安全 随者产品有所不同,施工人员在还有前应阅读产品说明书。另外,由于油漆属于易燃品,所以在施工时要一定要注意安全。

清华大学 沈浩 水性涂料成膜机理

清华大学沈浩水性涂料成膜机理问题 水性涂料(Waterborne Coatings)的研讨是有多年的历史了。水性涂料从最早的出土文物中的矿物粉加水着色,到以蛋清为成膜物加矿物颜料以水为溶剂的水性涂料和上世纪初的石灰水无机涂料作为最古老原始的水性涂料到20世纪50年代顺(反)丁烯二酸二丁酯与醋酸乙烯酯共聚,制得较低玻璃化温度的乳液。到60年代的阴极电泳漆,70年代不断改进乳液的防霉和使用寿命。对乳胶涂料成膜机理的研究属21世纪的课题,并取得不少成果。 水性涂料以水为分散剂或溶剂,由于符合当前国际广泛关注的低碳经济绿色环保要求,避免了溶剂性涂料易燃易爆的危害,施工条件可以在相对湿度较高的南方进行,基材表面的干燥度要求也不高。其主要缺点是靠水蒸发固化时间长,烘烤要一定温度耗费能量。涂膜中常常有亲水基团使涂膜耐水性和防腐蚀性变坏,含酯类树脂易水解造成涂料难贮存并在使用过程中影响涂膜性能;由于水性树脂对相当部分颜填料的润湿度和分散性差,常常造成浮色和分层; 对于水性木器涂料讲,由于世界上的木质千变万化,其热胀冷缩性能、孔隙率、吸水性各不相同,因此要想制造一种水性木器涂料而适用于各种木材是十分困难,甚至是不现实的。针对以上缺点人们花费了不少心血,虽然有诸多成果报导,但是实际现实不容乐观。水性涂料的发展依然比较缓慢,其总体比例总是在5%左右升降。到底是什么原因呢?追根探源,要想解决水性涂料的问题必须从其成膜机理的研究中寻找答案。 也就是说要从基础理论的研究上下狠功夫,才能真正取得问题的具有实质性突破的结果。 一、水性涂料的物理成膜机理 1953年Dillon等在Industrial Engineering Chemistry上发表了题为Plasticizing a synthetic latex的文章,提出了乳液成膜可分为水挥发和乳胶粒子变形两个阶段。1958年Voyutskii 在聚合物科学(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上发表了题为《Concerning wechanism of film formatiou from high polymer dispesion》一文,提出了乳液成膜有一个聚合物分子相互扩散的过程。 1966年Bradford等提出了成膜温度必须大于聚合物玻璃化转变温度(Tg)的概念。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成膜过程的三阶段概念被明确提出。这三个阶段分别是1)水蒸发;2)乳液颗粒靠近变形并趋填密;3)相互扩散,当T>T g时最终成膜。 有共同的观点是乳液成膜过程中存在一种动力,它促使粒子流动,但是又是造成膜的厚度不均匀的原因。那么这种力,到底是什么力呢?这种力产生的根源是什么呢?研究表明:这种作用力有悬浮体系的作用力,范德华尔力,双电层重叠排斥力,水—空气界面的毛细管作用力,液桥毛细管作用力等。这些力的出现和作用使乳胶颗粒变形,完成第二阶段的变化,并开始颗粒的相互扩散融合直到最后成膜。 有共同的观点是乳液成膜过程中存在一种动力,它促使粒子流动,但是又是造成膜的厚度不均匀的原因。那么这种力,到底是什么力呢?这种力产生的根源是什么呢?研究表明:这种作用力有悬浮体系的作用力,范德华尔力,双电层重叠排斥力,水—空气界面的毛细管作用力,液桥毛细管作用力等。这些力的出现和作用使乳胶颗粒变形,完成第二阶段的变化,并开始颗粒的相互扩散融合直到最后成膜。 对于这第三阶段主要有以下几种理论可以提供参考: 相互扩散理论:由于这一阶段是成膜过程的最后一步,成膜后得到的涂膜性能又是最爱到关注的,因此在膜表面愈合(或通俗讲从液态变化到真正意义上的固态膜)过程所需时间,聚合物分子量,涂膜性能之间的关系是这部分研究的核心。 根据De Gennes理论,Prager—Tinrell理论,Jud-Kausch-William理论均认为聚合物链在

水性涂料的干燥方法

水性涂料的干燥方法 水性涂料有若干中干燥方法,不同的干燥方法干燥速度和成膜质量也会有所不同,下面由拜特水漆为您详细介绍水性涂料的几种干燥方法。 1、自然干燥 自然干燥具有办法简单、应用普遍的优点,但同时具有干燥速度慢的缺陷。在自然条件下,温度和湿度及风速是不时变化的,干燥速度及成膜质量不稳定。假如在高温高湿或湿度比拟大的状况下,涂层容易发白,干燥速度较慢。在低温下,干燥速度很慢;特别是在5℃下,水性涂料难以成膜。这些都是限制水性涂料推行应用的重要缘由。 2、热空气干燥 热空气干燥是采用对流原理,以温度为40~60℃的热空气为载热体,将热能传送给工件外表的涂层,涂层吸收能量后固化成膜的加热干燥办法。常用电或蒸汽作为热源,先使空气加热,热量经过对流方式由热空气传送给涂层外表,使涂层得到快速干燥。采用热空气干燥工艺,能够明显加快涂层干燥速度,并具有顺应性强的特性,是应用较为普遍的一种干燥方式。 3、微波干燥

微波是指波长为1mm-1m,频率为300MHz-300GHz,具有穿透性的电磁波,常用的微波频率为915-2450MHz。微波加热应用的是介质损耗的原理,而水的介电常数比干物质大得多,电磁场释放能量的绝大局部被涂料中的水分吸收。微波场以每秒几亿次的高速周期性地改动外加电场的方向,使水分子疾速摆动,产生显著的热效应,从而使涂料内部和外表的温度同时疾速升高。微波加热的优点在于干燥速度特别快,不同的物质关于微波具有选择性吸收;关于被干燥物件没有外形请求;关于涂膜的加热很平均,不存在温度梯度,能够干燥厚膜。 4、紫外线干燥 关于水性UV木器涂料,能够采用紫外线固化的干燥方式。所谓紫外线固化是指水性UV木器涂料在波长为300-400nm的紫外线映照下停止固化的干燥方式。 在水性UV涂料中含有少量的光敏剂,在紫外线的映照下,光敏剂吸收特定波长的紫外线,合成产生活性基团,引发成膜物质的聚合反响,构成网状构造而使涂层固化。紫外线固化具有涂层固化速度快、涂膜质量好等特性。但是。此种办法只能用来干燥水性UV涂料,并且只能干燥成平板状的家具涂饰板件。 5、红外线干燥 红外线固化能够用来干燥水性木器涂料的涂层。所谓红外线固化实践上是指被涂饰的家具板件及其涂层在红外线的映照下,吸收辐射

磷化膜的组成及成膜机理

磷化膜的组成和成膜机理 深圳雷邦磷化液工程部编辑 磷化膜的形成过程是一种人工诱导及控制的腐蚀过程,阳极不断有金属溶解,阴极不断有氢气析出,晶粒不断生成且继续成长,直到生成连续的不溶于水的磷化膜。磷化膜的形成,成倍地提高了分层的耐蚀性能和耐水性能,是公认的涂层的良好基底。目前在薄板金属件的涂漆,100%倾向于先采用磷化处理,铸件在涂漆前也采用了磷化处理。 一、磷化膜的特性 (1)多孔性磷化膜具有多孔性的主要原因是磷化膜通常由许多大小相差悬殊的结晶组成,这些结晶从晶核散布开来,然后连接在一起,逐步覆盖整个工件的磷化表面。磷化膜的空隙率由许多因素确定,一般占磷化表面积的0.5%-1.5%。一般磷化膜越厚,空隙率越低;结晶的细度越细密,空隙率越小;磷化膜质量增大,空隙率减少;但空隙率还与磷化膜的化学成分等有关系。 (2)膜重磷化膜的厚度一般为1-50μm,对于涂装前处理的磷化膜膜重一般用每单位面积的质量来表示,单位为g/㎡磷化膜的膜重与膜厚的关系见表1,膜重与磷化膜的用途有极大的关系,涂装前磷化膜的膜厚要求小于10g/㎡,一般在1-4g/㎡。 (3)抗蚀性磷化膜可为基体提供重要的防护作用,可防止腐蚀介质对金属工件的侵蚀。这是因为磷化膜具有不良导体性质,可以抑制金属工件表面微电池的形式,有效阻止腐蚀。但由于磷化膜是多孔的,所以单纯磷化膜的抗蚀性是有限的。 (4)与金属工件的结合性能磷化膜与金属工件的结合性能,决定于磷化膜在晶界的生根情况,也取决于最佳定向结晶的百分数。 (5)与涂膜的结合性能磷化膜能为涂膜创造良好的底层,决定于是多孔性的膜体表面,徐料可渗人其中,增加金属工件的表面积,同时涂料形成的涂膜和磷化膜可以相互渗透,提高涂层的结合能力。 (6)绝缘性能磷化膜是非金属涂层,是电的不良导体,它能使金属工件表面由优良导体转变为不良导体。 二、磷化膜的组成 表2列出了相应的磷酸二氢盐为主要成分的溶液进行处理可获得的磷酸盐转化膜。这些膜主要用于铁金属、铝、锌、镉及其合金上,而且由于以下原因膜的单位面积质量和表观密度不同。 ①磷化件的材质及表面状态; ②早期的机械或化学处理方式; ③所采用的磷化工艺。 表2磷酸盐转化膜的主要类型及特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