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7-2022年中国婴幼儿奶粉产业专项调研及十三五未来前景分析报告

2017-2022年中国婴幼儿奶粉产业专项调研及十三五未来前景分析报告

2017-2022年中国婴幼儿奶粉产业专项调研及十三五未来前景分析报告
2017-2022年中国婴幼儿奶粉产业专项调研及十三五未来前景分析报告

2017-2022年中国婴幼儿奶粉产业专项调研及十三五未来前景分析报告

中国报告网

https://www.doczj.com/doc/5916920696.html,

2017-2022年中国婴幼儿奶粉产业专项调研及十三五未来前景分析报告

?【报告来源】中国报告网—https://www.doczj.com/doc/5916920696.html,

?【关键字】市场调研前景分析数据统计行业分析

?【出版日期】2017

?【交付方式】Email电子版/特快专递

?【价格】纸介版:7200元电子版:7200元纸介+电子:7500元

婴幼儿奶粉是根据不同生长时期婴幼儿的营养需要进行设计的,以奶粉、乳清粉、大豆、饴糖等为主要原料,加入适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以及其他营养物质,经加工后制成的粉状食品。

一般来说,婴儿是指年龄在12个月以内的孩子,幼儿是指年龄在1-3岁的孩子,因此这种奶粉一般分阶段配制,分别适于0-6个月、6-12个月和1-3岁的婴幼儿食用,它根据不同阶段婴幼儿的生理特点和营养要求,对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五大营养素进行了全面强化和调整。目前,婴儿奶粉多是以牛乳作为基本原料再将之“母乳化”而成,也就是尽量模拟人类母乳的成分制作。一般婴儿奶粉吃到一岁左右,都不会有营养缺乏的顾虑。但是婴儿奶粉内无法涵盖母乳中可以帮助消化的酵素及免疫蛋白等对抗细菌的有益成分。

中国乳业起步晚、起点低,但发展迅速。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奶类生产量以每年两位数的增长幅度迅速增加,远远高于1%的同期世界平均水平。中国乳制品产量和总产值在最近的10年内增长了10倍以上,取得了显著成就。近几年,国内乳制品行业继续呈稳步增长态势,产业整体素质不断提升,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加快推进,生鲜乳质量安全得到保障,居民奶类消费信心逐步恢复,人均消费量稳步增加,现代奶业的基础格局正在形成,我国奶业发展又站在了新的起点上。2013年我国规模以上企业乳制品产量共计2698.0万吨,比上年略有所增长。另外乳制品行业目前仍处于整改期间,2013年以来国务院及有关部门相继颁布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对乳制品企业的管理、生产、经营进行改革、规范与指导。尽管我国年人均奶占有量上升很快,但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同时,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乳品消费也极不平衡,广大农村乳品市场潜力巨大,有待挖掘。随着二三线城市和农村乳制品消费量的逐步增长,我国乳制品行业将会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2016年上半年中国婴幼儿奶粉行业形势严峻,一方面受到配方注册制即将实施的影响,大批中小品牌降价促销去库存,另一方面进口奶粉冲击力度持续加大,上半年进口量同比增速达26%,而中国婴幼儿奶粉市场整体规模下降1%,这意味着国产品牌份额被进口品牌进一步挤压。2016年下半年开始,二胎出生逐步增加,预计未来2-3 年每年因全面二胎政策新增200 万新生儿,奶粉需求将在婴儿出生后六个月起快速增加,市场有望扩容150 亿以上。配方注册制和跨境电商正面清单制度都设过渡期至17 年底,届时国内品牌数将由目前2000 个缩减至500 个左右,未经注册的海外原版配方奶粉将不得跨境电商平台销售,两项政策预计合计清理300 亿以上市场。奶粉行业供需格局有望自2016年年底或明年上半年开始显著改善。

2016 年上半年婴幼儿奶粉行业整体销售规模同比下行

2016 年上半年婴幼儿奶粉进口量同比增长26%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工业化进程加快,经济发展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升。2007-2012年,我国工业增加值保持着逐年上升的趋势,但同比增速波动下降。2007年,我国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为18.5%,为近五年来的最高值;2014年,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下降为8.3%;2015年前三季度,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下降为6.2%。2015年全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1%。

2007-2015年全国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单位:%)

2016年是中国经济持续探底的一年,经过2014-2016年全面培育新的增长源和新的动力机制,中国宏观经济预计将在2017年后期出现稳定的反弹,并逐步步入中高速的稳态增长轨道之中。2016年,预计全年GDP增速为6.7%左右,增速较2015年下降约0.2个百分点。预计2016年我国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速为3.6%,第二产业为5.3%,第三产业为8.6%。消费、投资和净出口对GDP增长的拉动分别为4.0、2.6和0.1个百分点。

中国报告网发布的《》内容严谨、数据翔实,更辅以大量直观的图表帮助本行业企业准确把握行业发展动向、市场前景、正确制定企业竞争战略和投资策略。本报告依据国家统计局、海关总署和国家信息中心等渠道发布的权威数据,以及我中心对本行业的实地调研,结合了行业所处的环境,从理论到实践、从宏观到微观等多个角度进行市场调研分析。它是业内企业、相关投资公司及政府部门准确把握行业发展趋势,洞悉行业竞争格局,规避经营和投资风险,制定正确竞争和投资战略决策的重要决策依据之一。本报告是全面了解行业以及对本行业进行投资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本研究报告数据主要采用国家统计数据,海关总署,问卷调查数据,商务部采集数据等数据库。其中宏观经济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部分行业统计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及市场调研数据,企业数据主要来自于国统计局规模企业统计数据库及证券交易所等,价格数据主要来自于各类市场监测数据库。

第一部分宏观环境篇

第一章婴幼儿奶粉行业发展综述

1.1 婴幼儿奶粉行业定义及分类

1.1.1 行业概念及定义

1.1.2 行业主要产品分类

1.1.3 行业工艺流程概述

1.1.4 行业发展特征

(1)快速消费品行业

(2)质量安全关注行业

(3)原材料依赖型产业

(4)规模经济的典型特征

(5)顺经济周期行业

1.2 婴幼儿奶粉行业统计标准

1.2.1 行业统计部门和统计口径

1.2.2 行业主要统计方法介绍

1.2.3 行业涵盖数据种类介绍

1.3 婴幼儿奶粉行业产业链分析

1.3.1 行业产业链简介

1.3.2 行业下游产业链相关行业分析

1.3.3 行业产业链上游相关行业分析

第二章婴幼儿奶粉行业市场环境分析

2.1 婴幼儿奶粉行业经济环境分析

2.1.1 国际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2.1.2 国内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2.1.3 行业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2.2 婴幼儿奶粉行业贸易环境分析

2.2.1 行业贸易环境发展现状

2.2.2 行业贸易环境发展趋势

2.3 婴幼儿奶粉行业融资环境分析

2.3.1 主要货币数据分析

2.3.2 货币政策未来走向

2.4 婴幼儿奶粉行业政策环境分析

2.4.1 行业相关政策动向

2.4.2 行业相关发展规划

2.5 婴幼儿奶粉行业社会环境分析

2.5.1 消费观念变化的影响

2.5.2 行业发展面临的安全问题

2.5.3 社会环境对行业的影响

第三章2014-2016年国际乳制品行业分析3.1 2014-2016年国际乳制品行业整体概况3.1.1 国外乳制品行业的发展模式

3.1.2 2015年全球乳业发展概述

3.1.3 2016年全球乳制品市场发展简况

3.1.4 2016年全球乳制品市场发展态势

3.1.5 主要发达国家奶业政策分析

3.1.6 全球乳制品行业的消费趋势

3.2 各大洲乳制品行业发展状况

3.2.1 各大洲乳业发展竞争力比较

3.2.2 欧盟奶业政策现状分析

3.2.3 欧盟采取措施促进乳品市场稳定发展3.2.4 亚洲乳制品行业发展空间大

3.3 美国

3.3.1 美国奶业发展概况

3.3.2 2015年美国乳制品出口概况

3.3.3 2016年美国乳制品消费减少

3.3.4 2016年美国乳品出口简析

3.3.5 美国奶品质量检验制度阐述

3.3.6 美国对乳制品安全的监管措施

3.4 澳大利亚

3.4.1 澳大利亚乳业的地区布局

3.4.2 澳大利亚乳制品产业发展综述

3.4.3 2016年澳大利亚乳品生产状况

3.4.4 澳大利亚奶制品业严格监管

3.4.5 澳大利亚乳制品消费解析

3.5 新西兰

3.5.1 新西兰乳制品行业发展现状

3.5.2 新西兰奶业增长分析

3.5.3 新西兰对乳制品的监管

3.5.4 新西兰乳业的发展经验

3.5.5 新西兰乳业的发展趋势

3.6 印度

3.6.1 印度乳业成功发展的原因解析

3.6.2 印度乳品合作社促进牛奶业发展

3.6.3 印度推行乳业综合发展计划成绩显著3.6.4 印度延长从中国进口乳制品的禁令3.7 阿根廷

3.7.1 阿根廷乳品行业发展综述

3.7.2 阿根廷乳品行业产业链分析

3.7.3 阿根廷乳制品出口贸易简析

3.7.4 阿根廷实施新“国家乳业计划”

第四章2014-2016年中国乳制品行业分析4.1 2014-2016年中国奶业发展概况

4.1.1 中国奶业发展的四个阶段

4.1.2 中国奶业发展取得的成就回顾

4.1.3 2016年中国奶业市场运行特征

4.1.4 2016年中国奶业市场发展现状

4.1.5 中国奶业的科技发展

4.2 2014-2016年中国乳制品行业的发展4.2.1 2016年我国乳制品行业平稳较快发展4.2.2 2016年中国乳制品产业运行状况

4.2.3 2016年中国乳制品行业发展状况

4.2.4 2016年中国乳制品行业运行分析

4.2.5 2016年中国乳制品行业发展态势

4.3 中国乳业面临的问题

4.3.1 乳制品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4.3.2 制约我国奶业健康发展的三大问题4.3.3 我国乳制品行业亟需改善的主要问题4.3.4 中国乳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

4.4 乳业发展策略

4.4.1 我国乳制品行业发展战略

4.4.2 中国乳制品企业的发展对策

4.4.3 扩大我国乳制品市场需求的战略对策

4.4.4 我国将采取六项措施促进乳业发展

第二部分产业分析篇

第五章中国婴幼儿奶粉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5.1 中国婴幼儿奶粉行业发展状况分析

5.1.1 中国婴幼儿奶粉行业发展阶段

5.1.2 中国婴幼儿奶粉行业发展总体概况

5.1.3 中国婴幼儿奶粉行业发展特点分析

5.1.4 中国婴幼儿奶粉行业商业模式分析

5.2 婴幼儿奶粉行业发展现状

5.2.1 2014-2016年中国婴幼儿奶粉行业市场规模

5.2.2 2014-2016年中国婴幼儿奶粉行业发展分析

5.2.3 2014-2016年中国婴幼儿奶粉企业发展分析

5.2.4 2014-2016年中国婴幼儿电子商务发展分析

5.3 婴幼儿奶粉市场情况分析

5.3.1 中国婴幼儿奶粉市场总体概况

5.3.2 中国婴幼儿奶粉产品市场发展分析

5.4 中国婴幼儿奶粉市场价格走势分析

5.4.1 婴幼儿奶粉市场定价机制组成

5.4.2 婴幼儿奶粉市场价格影响因素

5.4.3 婴幼儿奶粉产品价格走势分析

5.4.4 2017-2022年婴幼儿奶粉产品价格走势预测

第六章中国婴幼儿奶粉市场供需形势分析

6.1 婴幼儿奶粉行业生产分析

6.1.1 产品及原材料进口、自有比例

6.1.2 国内产品及原材料生产基地分布

6.2 中国婴幼儿奶粉行业供需分析

6.2.1 2014-2016年中国婴幼儿奶粉行业供给情况(1)中国婴幼儿奶粉产量分析

(2)中国婴幼儿奶粉总产值分析

6.2.2 2014-2016年中国婴幼儿奶粉行业需求情况(1)中国婴幼儿奶粉销售产值分析

(2)中国婴幼儿奶粉销售收入分析

6.2.3 2014-2016年中国婴幼儿奶粉行业供需平衡分析6.3 婴幼儿奶粉产品市场应用及需求预测

6.3.1 婴幼儿奶粉产品应用市场总体需求分析

(1)婴幼儿奶粉产品应用市场需求特征

(2)婴幼儿奶粉产品应用市场需求总规模

6.3.2 2017-2022年婴幼儿奶粉行业领域需求量预测

(1)2017-2022年婴幼儿奶粉领域需求产品功能预测(2)2017-2022年婴幼儿奶粉领域需求产品市场格局预测6.4 婴幼儿奶粉进出口结构及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6.4.1 婴幼儿奶粉行业进出口市场分析

(1)婴幼儿奶粉行业进出口综述

(2)婴幼儿奶粉行业出口市场分析

(3)婴幼儿奶粉行业进口市场分析

6.4.2 中国婴幼儿奶粉出口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1)中国婴幼儿奶粉出口面临的挑战

(2)中国婴幼儿奶粉行业未来出口展望

(3)婴幼儿奶粉行业进出口前景及建议

第七章中国婴幼儿奶粉市场消费分析

7.1 乳制品消费者分析

7.1.1 乳制品消费者构成及其营养需求

7.1.2 乳品消费者分析

7.1.3 乳品消费结构分析

7.1.4 乳品业消费者行为与心理探究

7.2 婴幼儿奶粉品牌需求与消费者偏好调查

7.2.1 婴幼儿奶粉市场消费状况

(1)婴幼儿奶粉消费与公众营养改善

(2)中国婴幼儿奶粉消费现状

(3)中国人均婴幼儿奶粉消费状况

(4)婴幼儿奶粉供需总量及结构浅析

(5)婴幼儿奶粉历年消费量统计分析

7.2.2 婴幼儿奶粉产品目标客户群体调查

(1)不同收入水平消费者偏好调查

(2)不同年龄的消费者偏好调查

(3)不同地区的消费者偏好调查

7.2.3 婴幼儿奶粉产品的品牌市场调查

(1)消费者对婴幼儿奶粉品牌认知度宏观调查

(2)消费者对婴幼儿奶粉产品的品牌偏好调查

(3)消费者对婴幼儿奶粉品牌的首要认知渠道

(4)消费者经常购买的品牌调查

(5)婴幼儿奶粉品牌忠诚度调查

(6)婴幼儿奶粉品牌市场占有率调查

(7)消费者的消费理念调研

7.2.4 不同客户购买相关的态度及影响分析

(1)价格敏感程度

(2)品牌的影响

(3)购买方便的影响

(4)广告的影响程度

(5)包装的影响程度

7.3 影响中国乳类需求的重要因素

7.3.1 收入增长

7.3.2 城市化进程

7.3.3 人口增长及其结构变化

7.3.4 市场细化和宏观政策

7.4 婴幼儿奶粉消费趋势预测

7.4.1 未来推动婴幼儿奶粉消费增长的因素

7.4.2 未来中国婴幼儿奶粉消费总量将稳步增长

7.4.3 中国婴幼儿奶粉消费增长空间仍然巨大

7.4.4 未来中国婴幼儿奶粉市场消费趋势分析

第八章婴幼儿奶粉行业区域市场分析

8.1 北京市场分析

8.1.1 北京市婴幼儿奶粉市场销售情况

8.1.2 北京市婴幼儿奶粉市场价格监测

8.1.3 北京市婴幼儿奶粉市场竞争分析

8.1.4 北京市婴幼儿奶粉市场发展前景

8.2 上海婴幼儿奶粉市场分析

8.2.1 上海市婴幼儿奶粉市场销售情况

8.2.2 上海市婴幼儿奶粉市场价格监测

8.2.3 上海市婴幼儿奶粉市场竞争分析

8.2.4 上海市婴幼儿奶粉市场发展前景

8.3 广州婴幼儿奶粉市场分析

8.3.1 广州市婴幼儿奶粉市场销售情况

8.3.2 广州市婴幼儿奶粉市场价格监测

8.3.3 广州市婴幼儿奶粉市场竞争分析

8.3.4 广州市婴幼儿奶粉市场发展前景

8.4 深圳婴幼儿奶粉市场分析

8.4.1 深圳市婴幼儿奶粉市场销售情况

8.4.2 深圳市婴幼儿奶粉市场价格监测

8.4.3 深圳市婴幼儿奶粉市场竞争分析

8.4.4 深圳市婴幼儿奶粉市场发展前景

8.5 其他地区市场分析

第三部分前景预测篇

第九章婴幼儿奶粉行业发展前景分析预测

9.1 2017-2022年婴幼儿奶粉市场发展前景

9.1.1 2017-2022年婴幼儿奶粉市场发展潜力

9.1.2 2017-2022年婴幼儿奶粉市场发展前景展望

9.1.3 2017-2022年婴幼儿奶粉乳品行业发展前景分析9.2 2017-2022年婴幼儿奶粉市场发展趋势预测

9.2.1 2017-2022年婴幼儿奶粉行业发展趋势

(1)技术发展趋势分析

(2)产品发展趋势分析

9.2.2 2017-2022年婴幼儿奶粉市场规模预测

(1)婴幼儿奶粉行业市场容量预测

(2)婴幼儿奶粉行业销售收入预测

9.2.3 2017-2022年婴幼儿奶粉行业应用趋势预测

9.2.4 2017-2022年细分市场发展趋势预测

9.3 2017-2022年中国婴幼儿奶粉行业供需预测

9.3.1 2017-2022年中国婴幼儿奶粉行业供给预测

9.3.2 2017-2022年中国婴幼儿奶粉行业产量预测

9.3.3 2017-2022年中国婴幼儿奶粉市场销量预测

9.3.4 2017-2022年中国婴幼儿奶粉行业需求预测

9.3.5 2017-2022年中国婴幼儿奶粉行业供需平衡预测

第十章婴幼儿奶粉行业投资价值分析评估

10.1 婴幼儿奶粉行业投资特性分析

10.1.1 婴幼儿奶粉行业进入壁垒分析

10.1.2 婴幼儿奶粉行业盈利模式分析

10.1.3 婴幼儿奶粉行业盈利因素分析

10.2 2017-2022年婴幼儿奶粉行业发展的影响因素10.2.1 有利因素

10.2.2 不利因素

10.3 2017-2022年婴幼儿奶粉行业投资价值评估分析10.3.1 行业投资效益分析

10.3.2 产业发展的空白点分析

10.3.3 投资回报率比较高的投资方向

10.3.4 新进入者应注意的障碍因素

第十一章婴幼儿奶粉行业投资机会与风险防范11.1 婴幼儿奶粉行业投融资情况

11.1.1 行业资金渠道分析

11.1.2 固定资产投资分析

11.1.3 兼并重组情况分析

11.1.4 婴幼儿奶粉行业投资现状分析

(1)婴幼儿奶粉产业投资经历的阶段

(2)2016年婴幼儿奶粉行业投资状况回顾

(3)2016年中国婴幼儿奶粉行业风险投资状况(4)2016年中国婴幼儿奶粉行业的投资态势

11.2 婴幼儿奶粉行业金融需求分析

11.2.1 行业资金运作模式

(1)购买原材料

(2)加工、包装费

(3)新(扩)建项目

11.2.2 行业金融需求情况

(1)融资需求

(2)非融资需求

11.3 2017-2022年婴幼儿奶粉行业投资机会

11.3.1 产业链投资机会

11.3.2 细分市场投资机会

11.3.3 重点区域投资机会

11.3.4 婴幼儿奶粉行业投资机遇

11.4 2017-2022年婴幼儿奶粉行业投资风险及防范11.4.1 政策风险及防范

11.4.2 技术风险及防范

11.4.3 供求风险及防范

11.4.4 宏观经济波动风险及防范

11.4.5 关联产业风险及防范

11.4.6 产品结构风险及防范

11.4.7 其他风险及防范

11.5 中国婴幼儿奶粉行业投资建议

11.5.1 婴幼儿奶粉行业未来发展方向

11.5.2 投资建议

第四部分企业策略篇

第十二章婴幼儿奶粉重点企业经营分析

12.1 婴幼儿奶粉企业发展总体状况分析

12.1.1 婴幼儿奶粉企业规模分析

12.1.2 婴幼儿奶粉行业销售收入分析

12.1.3 婴幼儿奶粉行业销售利润分析

12.1.4 主要婴幼儿奶粉企业创新能力分析

12.2 婴幼儿奶粉行业领先企业个案分析

12.2.1 美国美赞臣公司

(1)企业概况

(2)主营产品概况

(3)公司运营情况

(4)公司优劣势分析

12.2.2 惠氏集团

(1)企业概况

(2)主营产品概况

(3)公司运营情况

(4)公司优劣势分析

12.2.3 雀巢公司

(1)企业概况

(2)主营产品概况

(3)公司运营情况

(4)公司优劣势分析

12.2.4 美国雅培(集团)有限公司

(1)企业概况

(2)主营产品概况

(3)公司运营情况

(4)公司优劣势分析

12.2.5 达能集团(多美滋奶粉)

(1)企业概况

(2)主营产品概况

(3)公司运营情况

(4)公司优劣势分析

12.2.6 亨氏公司

(1)企业概况

(2)主营产品概况

(3)公司运营情况

(4)公司优劣势分析

12.2.7 新西兰培芝公司(培芝婴儿奶粉)

(1)企业概况

(2)主营产品概况

(3)公司运营情况

(4)公司优劣势分析

12.2.8 皇家菲仕兰坎皮纳乳品有限公司(美素奶粉)(1)企业概况

(2)主营产品概况

(3)公司运营情况

(4)公司优劣势分析

12.2.9 恒天然集团(安满奶粉)

(1)企业概况

(2)主营产品概况

(3)公司运营情况

(4)公司优劣势分析

12.2.10 澳优乳业股份有限公司

(1)企业概况

(2)主营产品概况

(3)公司运营情况

(4)公司优劣势分析

第十三章婴幼儿奶粉行业竞争策略分析

13.1 市场竞争状况分析

13.1.1 婴幼儿奶粉行业市场规模分析

13.1.2 婴幼儿奶粉主要企业市场份额

13.1.3 国内婴幼儿奶粉行业集中度分析

13.1.4 婴幼儿奶粉行业五力模型分析

13.2 婴幼儿奶粉行业SCP范式分析

13.2.1 婴幼儿奶粉行业市场结构分析

13.2.2 婴幼儿奶粉行业市场行为分析

13.2.3 婴幼儿奶粉行业市场绩效分析

13.3 婴幼儿奶粉企业竞争分析

13.3.1 婴幼儿奶粉市场竞争现状分析

13.3.2 婴幼儿奶粉品牌竞争格局分析

13.3.3 婴幼儿奶粉品牌竞争格局特征分析

13.3.4 婴幼儿奶粉品牌竞争动态分析

13.3.5 典型企业市场竞争分析

13.4 中国婴幼儿奶粉行业国际竞争力分析

13.4.1 国际市场竞争力状况

13.4.2 国际竞争力提升的制约因素

13.4.3 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发展对策

13.5 中国婴幼儿奶粉行业竞争战略转向

13.5.1 从注重战术向关注战略方向转变

13.5.2 从价格战向价值战转移

13.5.3 从渠道争夺到消费者争夺

13.5.4 从产品宣传到营养教育

13.5.5 从争夺市场到价值链建设

13.5.6 从大众营销到体验营销

第十四章婴幼儿奶粉市场营销策略分析

14.1 乳品营销概况

14.1.1 乳制品行业迈入价值营销时代

14.1.2 我国乳企实现跨界营销

14.1.3 我国乳制品领域首次掀起会员营销

14.1.4 乳制品行业“超女营销”模式反思

14.2 婴幼儿奶粉营销存在的问题及突围

14.2.1 婴幼儿奶粉行业经营模式

(1)经营模式概述

(2)经营模式分类

(3)服务接待形态

(4)品牌化运营分析

14.2.2 婴幼儿奶粉行业营销面临的问题

14.2.3 我国婴幼儿奶粉行业亟待解决的营销问题14.2.4 婴幼儿奶粉行业营销的突围

14.3 婴幼儿奶粉营销策略分析

14.3.1 婴幼儿奶粉行业营销法则

14.3.2 婴幼儿奶粉行业促销策略

14.3.3 婴幼儿奶粉促销竞争策略

14.3.4 婴幼儿奶粉价格之外的营销策略

14.3.5 中小企业营销之柔道战略

14.4 中小型婴幼儿奶粉企业渠道及终端营销对策14.4.1 选择适合自己的经销商

14.4.2 渠道选择

14.4.3 推广途径

第十五章婴幼儿奶粉企业发展策略分析

15.1 婴幼儿奶粉行业面临的困境

15.1.1 婴幼儿奶粉行业发展需要关注的突出问题

15.1.2 中国婴幼儿奶粉行业的薄弱环节

15.1.3 中国婴幼儿奶粉产业发展需突破的瓶颈

15.1.4 中国婴幼儿奶粉行业面临的挑战

15.2 婴幼儿奶粉企业面临的困境及对策

15.2.1 重点婴幼儿奶粉企业面临的困境及对策

(1)重点婴幼儿奶粉企业面临的困境

(2)重点婴幼儿奶粉企业对策探讨

15.2.2 中小婴幼儿奶粉企业发展困境及策略分析

(1)中小婴幼儿奶粉企业面临的困境

(2)中小婴幼儿奶粉企业对策探讨

15.2.3 国内婴幼儿奶粉企业的出路分析

15.3 中国婴幼儿奶粉行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5.3.1 中国婴幼儿奶粉行业存在的问题

15.3.2 婴幼儿奶粉行业发展的建议对策

(1)把握国家投资的契机

(2)竞争性战略联盟的实施

(3)企业自身应对策略

15.3.3 市场的重点客户战略实施

(1)实施重点客户战略的必要性

(2)合理确立重点客户

(3)重点客户战略管理

(4)重点客户管理功能

第十六章婴幼儿奶粉行业研究结论及建议

16.1 报告研究结论

16.2 建议

附录:

附录一乳制品行业政策法规

附录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附录三《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

附录四《生鲜乳生产收购管理办法》

图表目录:

图表1:婴幼儿奶粉行业产品类别

图表2:2006-2016年婴幼儿奶粉行业工业总产值占GDP比重(单位:亿元,%)图表3:中国企业的市场主体结构分类

图表4:中国不同所有制性质企业的划分

图表5:中国婴幼儿奶粉行业主要标准及规范

图表6:2008-2016年中国婴幼儿奶粉行业主要政策法规

图表7:《食品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中涉及婴幼儿奶粉行业内容解读

图表8:2008-2016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单位:万亿元,%)

图表9:2008-2016年中国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变动(单位:元,%)图表10:2005-2016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奶及奶制品消费支出(单位:元,%)图表11:我国按收入等级城镇居民人均鲜奶和酸奶消费量情况(单位:千克)图表12:2005-2016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情况(单位:%)

图表13:2005-2016年我国城乡人口比重情况(单位:%)

图表14:2005-2016年我国人口性别比重情况(单位:%)

图表15:2001-2016年我国婴幼儿奶粉行业相关专利申请数量变化图(单位:件)

图表16:2001-2016年我国婴幼儿奶粉行业相关专利公开数量变化图(单位:件)

图表17:截止于2016年婴幼儿奶粉行业专利申请人申请数量前十名(单位:件)

图表18:截止于2016年婴幼儿奶粉行业专利申请量分布图(单位:%)

图表19:PEST变化对婴幼儿奶粉行业的机遇、威胁与挑战

图表20:婴幼儿奶粉行业产业链示意图

(GYZX)

图表详见正文??

特别说明:中国报告网所发行报告书中的信息和数据部分会随时间变化补充更新,报告发行年份对报告质量不会有任何影响,请放心查阅。

样本

下文试读版本来自其他行业,

仅用于说明报告内容和形式。

第四节顺丁橡胶产业链分析

一、产业链模型介绍

资料来源:中国报告网,2013年顺丁橡胶以丁二烯为单体,采用不同催化剂和聚合方法合成。目前,我国顺丁橡胶主要用于轮胎、制鞋、高抗冲聚苯乙烯(HIPS)以及ABS树脂的改性等方面,其中轮胎制造业是我国顺丁橡胶最大的消费领域,占比约70%。

二、顺丁橡胶产业链模型分析

1.上游

丁二烯通常指1, 3-丁二烯,又称乙烯基乙烯,是一种重要的石油化工基础原料,是C4馏分中最重要的组分之一,在石油化工烯烃原料中的地位仅次于乙烯和丙烯。

目前,世界丁二烯的来源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从乙烯裂解装置副产的混合C4馏分中抽提得到,这种方法价格低廉,经济上占优势,是目前世界上丁二烯的主要来源。另一种是从炼油厂C4馏分脱氢得到,该方法只在一些丁烷、丁烯

资源丰富的少数几个国家采用。世界上从裂解C4馏分抽提丁二烯以萃取精馏法为主,根据所用溶剂的不同生产方法主要有乙睛法(ACN法)、二甲基甲酰胺法(DMF法)和N-甲基吡咯烷酮法(NMP法)3种。

近年来,随着乙烯工业的不断发展,世界丁二烯的生产能力不断增加。目前我国丁二烯的生产主要是从乙烯副产C4馏分中抽提丁二烯,也有采用丁烯氧化脱氢法的装置在运行。我国从乙烯副产C4馏分中抽提丁二烯主要有乙腈法、DMF法和NMP法,乙腈法由我国兰化公司研究开发,DMF和NMP法均为引进技术。1995年以前引进的丁二烯抽提技术均为日本瑞翁公司的DMF法,1995年后又引进了德国BASF的NMP技术。

表 1-2008-2012年我国丁二烯产量及进出口情况(单位:万吨/年)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报告网,2013年目前我国丁二烯的产量不能满足国内的需求,每年都需大量进口。尽管我国丁二烯目前还供不应求,但趋势正在向供应过剩转变。

2010年国内丁二烯供应格局可以简单概括为:产能、产量提升,进口环比下降,出口猛增。后期随着大庆石化、抚顺石化、四川乙烯和武汉大乙烯共计65.4万吨/年丁二烯新装置投产,2011年产量增幅环比下降;进口量同比下滑。

多年来,我国丁二烯一直处于供不应求。我国镍系顺丁橡胶生产装置经过革新,改造、挖潜、工艺技术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大致相当。目前,国内生产规模较大的企业,丁二烯年平均单耗为1005~1015Kg/t,产品质量与进口产品无明显差别。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迅猛发展,汽车制造业发展迅速,国内对顺丁橡胶需求不断增加,国内顺丁橡胶及丁二烯生产不能满足实际需要,需要部分进口,同时受自然气候的影响,天然橡胶产量起伏较大,对我国橡胶市场影响较大。在原料方面随着我国石化行业飞速发展,天津、大连、抚顺、武汉、盘锦等地百万吨乙烯

装置相继开工投产,丁二烯原料逐渐充足,为我国扩大顺丁橡胶生产规模提供了原料保障。

2.下游

顺丁橡胶是世界第二大通用合成橡胶,具有弹性好、耐磨性强和耐低温性能好等优点,可与天然橡胶、氯丁橡胶以及丁腈橡胶等并用。其是当前环保型轮胎的重要原料之一,也可制造缓冲材料以及各种胶鞋、胶布、胶带和海绵胶等。

随着我国橡胶制品工业的快速发展,对顺丁橡胶的需求量也迅速增加。目前我国顺丁橡胶主要用于轮胎、制鞋、高抗冲击聚苯乙烯(HIPS)改性等方面,其消费结构为:轮胎方面对顺丁橡胶的需求量约占总需求量的64.9%,制鞋约占10.2%,高抗冲击聚苯乙烯(HIPS)约占9.7%,胶管、胶带约占8.8%,其他方面约占6.4%。我国顺丁橡胶产品主要应用于轮胎和力车胎行业,因此,轮胎工业的发展对我国顺丁橡胶的市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对“绿色轮胎”认识的不断提高,以及轮胎结构逐步向子午化、无内胎化和扁平化方向发展,使得轮胎行业对橡胶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而对传统的橡胶品种牌号提出了新的挑战。

第四章顺丁橡胶市场供需现状分析

第一节顺丁橡胶产业现况

目前世界顺丁橡胶的总生产能力约为400万吨/年,其中西欧地区的生产能力约占18.2%,北美地区约占29.4%,南美洲地区约占 2.3%,亚太地区约占37.2%,东欧地区约占10.2%,非洲地区约占1.4%,中东地区约占1.3%。

Bayer公司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顺丁橡胶生产厂家,生产能力约占世界顺丁橡胶总生产能力的17.6%,其在美国、法国和德国都拥有生产装置,分别采用钴系、钛系、锂系和钕系生产高顺式顺丁橡胶、低顺式顺丁橡胶、高乙烯基顺丁橡胶、中乙烯基顺丁橡胶以及充油顺丁橡胶和充油充炭黑母炼胶等产品;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是世界上第二大顺丁橡胶生产厂家,产能约占世界总产能的9.3%,多数采用镍系催化剂体系,也采用锂系生产少量低顺式顺丁橡胶产品;美国固特异轮胎和橡胶公司是世界上第三大顺丁橡胶生产厂家,产能约占世界总产能的7.8%,采用钛系和锂系两种催化剂生产高顺式顺丁橡胶、中乙烯基顺丁橡胶和低顺式顺丁橡胶,也生产少量的溶聚丁苯橡胶;美国American Synthetic公司

是世界上第四大顺丁橡胶生产厂家,产能约占世界总产能的5.3%,采用钛系催化剂体系,生产高顺式顺丁橡胶产品。

预计今后几年世界顺丁橡胶的消费量将以年均约2.2%的速度增长,其中西欧地区的消费量将以年均约2.4%的速率增长;北美地区将以年均约1.8%的速率增长;亚太地区将以年均约3.9%的速率增长;非洲和中东地区将以年均约5.2%的速率下降;拉丁美洲将以年均约3.0%的速率增加;其他地区将以年均约2.5%的速率增加。

世界各国顺丁橡胶的消费结构有所不同。美国:轮胎及轮胎制品占76.9%,抗冲击改性剂占18.8%,工业制品约占 4.0%;西欧地区:轮胎及轮胎制品占74.2%,抗冲击改性剂占20.5%,工业制品占5.3%;日本:轮胎及轮胎制品占62.2%,抗冲击改性剂占20.0%,制鞋方面占2.2%,工业制品等其他方面占15.6%。

第二节顺丁橡胶产能概况

一、2009-2012年中国顺丁橡胶产能分析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报告网,2013年2010年和2011年,是我国顺丁橡胶生产能力增长最快的两年,先后有多套装置建成投产。

2010年,山东玉皇化工有限公司一套8万吨/年镍系顺丁橡胶生产装置建成投产。次年,该公司再投产一套8万吨/年稀土顺丁橡胶装置。

2011年,福建福橡化工公司5万吨/年、新疆天利高新股份有限公司5万吨/年、山东万达集团3万吨/年以及巴陵石化扩建的顺丁橡胶装置建成投产。

2012年1月和6月,山东华懋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10万吨/年和中国石油大庆石化公司8万吨/年顺丁橡胶装置建成投产。

二、2013-2017年中国顺丁橡胶产能预测

在顺丁橡胶的品种上,除了传统的镍系之外,还有稀土顺丁橡胶、钴系顺丁橡胶和低顺式丁二烯橡胶等产品。

今后几年,我国仍将有多套顺丁橡胶装置建成投产,包括中国石油四川石化公司新建的15万吨/年装置、茂名石化新建的10万吨/年装置、扬子石化金浦橡胶公司新建的10万吨/年装置、辽宁胜友橡胶科技公司新建的3万吨/年装置等。

预计到2017年,我国顺丁橡胶的产能大约220万吨/年,而届时的需求量只有不到120万吨/年。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报告网,2013年第三节顺丁橡胶产量概况

一、2009-2012年中国顺丁橡胶产量分析

新媒体行业分析报告

新媒体行业分析报告 学院:艺术与建筑姓名:翁明杰 班级:12新媒体艺设7班学号:1206022705 一背景: 伴随人类步伐的前进,我们发现,人类在生产和交往过程中,不断创造使用新的传播媒介来进行文化的交流,这就是人类传播发展史的推动力,也为文化发展创造了渠道。伴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信息传播的手段也随之变化,新传媒产业也正在成为21世纪全球最具有商业价值和媒体创新的朝阳产业之一。数字媒体等新媒体是我国传统媒体调整和升级的重点领域,国家正在加快推动各种新型媒体传播领域的产业化进程,加快推进新传媒的研发、创新和服务平台建设,探索产业运行的新模式与新机制。随着新媒体产业和文化事业的快速发展,由此带动的新媒体产业价值也令人瞩目。 二新媒体的产生与含义: 20世纪90年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催生了网络、电脑、手机等等多种新闻媒体形态。信息具有载体依附性、可加工处理性、可存储性、传递共享性、时效性等特征,最快速度让信息不“过时”,并且还一定程度的进行储存。这就要求信息只有依附于科技所创造的先进的传媒方式,这就促生了一种具有时代特色的媒体传播技术,即新媒体传播。关于新媒体的概念是1967年由美国哥伦比亚广播电视网CBS技术研究所所长戈尔德马克率先提出的。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是基于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数字广播等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数字广播电视网和卫星等渠道,以电脑、电视、手机、PDA、各种电子屏幕等设备为终端向

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 三发展环境分析: A政策:过去十年,中央政府先后出台了《文化产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中国共产党《十七大报告》、国务院《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文化部《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政策文件,大力推动文化产业发展。2011年10月25日,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发布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了将把文化产业建成我国的支柱产业,确立了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方向。上述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实施,必将推动中国文化产业持续高速发展。 国家“十二五”规划强调要面向经济结构转型,重点培育和发展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其中包括三网融合、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范畴,这些技术领域均是我国新媒体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是实现新媒体产业在“十二五”期间获得长足进展的必要保障。预计2012-2016年,中国新媒体行业将继续保持高速平稳增长。 B市场:2011年底,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29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国网民规模突破5亿,达到了5.13亿,手机网民规模达到了3.56亿,同比增长17.5%,网络视频的用户规模达到3.25亿人,使用率提升至63.4%在从新媒体产生的影响来看,目前新媒体已经深刻的改变了人们的信息接收方式和习惯,极大的增强了媒体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并且新媒体注重个体需求,通过网络和数字电视等摆脱了按点固定收看电视广播节目的束缚,并且在网络上和手机媒体,人们能够随时随地捕捉

《中国视听新媒体发展报告(2013)》发布

《中国视听新媒体发展报告(2013)》发布 6月14日下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在北京举 行《中国视听新媒体发展报告(2013)》发布会,权威发布2011年以来中国视听新媒体发展格局与态势,展望行业发展未来。《中国视听新媒体发展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底,我国网络视频用户达 3.72亿,网络音乐用户 4.36亿,市场规模达到92.5亿元,移动音视频业务将成为视听内容产业竞争的新领域。 近两年来,伴随着经济、社会、文化、科技的快速发展和互联网 的迅速普及,中国视听新媒体在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传媒与通信、广 播影视与互联网的融合互动中迅猛发展,日新月异。视听新媒体正在成为舆论宣传的重要阵地、推动经济发展和转型的有生力量、文化消费的强劲引擎,也为人民群众开展文化创造提供了新空间和新舞台, 极大地推进了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在2011年编撰第一部视听新媒体蓝皮书的基础上,推出了2013年视听新媒体蓝皮书,全面报告和展现了视听新媒体发展情况和趋势。 《中国视听新媒体发展报告(2013)》在体例、内容等多方面进行了创新和突破,突出“实”、“新”、“活”,突出国际视野和前瞻性。全书由“总论”、“行业扫描”、“发展聚焦”、“亮点展现”、“观点荟萃”、“环球视野”和“附录”七部分构成,致力于准确反映行业格局,敏锐洞悉 发展趋势,视野开阔、点面兼顾、信息丰富、分析透彻,为国内外了 解中国视听新媒体发展开启了一扇窗口,为业界学界交流经验和思想搭建了一个平台,也为政府部门和媒体机构提供了决策参考。 会上,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庞井君介绍说, 当前,视听传媒面临从概念、价值、管理到发展战略、发展模式,全 方位的升级与转型,融合、竞争、开放、互动,势不可挡。2011年以来,国家不断完善三网融合相关政策,广播影视行政部门出台了一系列视听新媒体管理政策,对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补充、解释和细化, 视听新媒体政策法规体系逐步完善,行业管理扎实推进。在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规范有序的发展环境下,视听新媒体呈现多元化发展格局,竞争激烈,发展迅猛。在国内发展格局中,各类视听新媒体运营主体

关于新媒体产业发展的一些思考

关于新媒体产业发展的一些思考 中国传媒大学孙强温宇俊张鹏洲 摘要:近年来,随着各种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关于新媒体的论述频见报刊,而且以什么是新媒体,新媒体跟常规媒体的共存等主题的论坛也在推波助澜,一时间关于新媒体的字眼铺天盖地的向我们袭来。本文首先介绍了什么是新媒体,然后从新媒体产业链的角度分析了新媒体产业的构成,接着阐述了新媒体的发展现状,最后讨论了新媒体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在将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新媒体发展 1 什么叫新媒体 1.1 学术界对新媒体的几类界定 目前学术上对于新媒体的界定有好几种,以下是其中现有比较有代表性的三类。 (1)第一类: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的定义。 新媒体概念包括两层含义: ①基于技术进步引起的媒体型态的变革,尤其是基于无线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革命基础上出现的媒体型态,如数字电视、IPTV、手机、博客、电子杂志等等,也包括已经不算新的网络媒体。 ②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一些一直存在但长期未被社会发现传播价值的渠道、载体,因为营销理念的变革和泛商业化的运用,成为信息传播的新载体,从而被赋予了媒体的意义。如大量新兴的户外媒体,包括楼宇电视、车载移动电视等等。虽然这种媒体型态的出现大多并非是由于技术进步,但相较于成熟的传统四大媒体(报纸,杂志,广播,电视)和传统的户外媒体,在消费者研究中,它们也是一种新的媒体型态。 特点:对新媒体的界定从基于技术进步和营销理念变化角度去划分,一是在新技术革命基础之上,把基于无线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基础之上的媒体形态归类于新媒体。二是把一直存在,因为营销理念的变革而成为新的传播渠道和载体的媒体形态归类为新媒体,如户外媒体、楼宇电视…… (2)第二类: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新媒体研究所给出的定义。 新媒体是利用数字电视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和卫星等渠道,以电视、电脑和手机为终端,向用户提供视频、音频、语音数据服务、连线游戏、远程教育等集成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一种传播形式。 目前有七类媒体形态通常被归入新媒体之列: ①移动数字电视,包括无线的、车载的、公共交通上的; ②有线数字电视; ③IPTV,狭义上指基于TV终端的; ④网络广播; ⑤网络电视(这是新媒体中发展最快的一块);

中国网络新媒体行业发展背景

中国网络新媒体行业发展背景 1.中国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的发展逐步成熟 截至2015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近6.9亿,全年共计新增网民3951万人,增长率为6.1%,较2014年提升1.1个百分点。我国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0.3%,超过全球平均水平3.9个百分点,超过亚洲平均水平10.1个百分点。同时,移动互联网经过多年发展已经进入相对成熟阶段,移动网民增速远超过整体网民增速,中国整体网民的增长已经由PC网民增长转移到移动网民的增长。相对于无法实时随身携带的PC电脑,用户对于移动端依赖性越来越高。 2.智能手机保有量逐渐扩大 2015年中国智能手机保有量达到9.5亿台,同比保持21.8%的增长率。智能手机保有量的不断扩大,主要因为以下两点:一是智能机性价比不断提升,千元智能机均可以提供较完善的应用体验,大屏化、高性价比的国产智能机向三四线城市迅速渗透;二是智能终端本身的快速迭代,使得智能终端拥有更高速的处理能力,更大的存储空间,以及更完善的操作系统,不断推出的性能更加优越的产品,吸引用户更新换代 3.移动端使用时长占比超PC端2倍 移动端月度有效浏览时间超过PC端使用时长的2倍。当前PC端使用时长已趋平稳,移动端则仍在以较高速度增长,未来网民对于移动端的依赖还将进一步加强。 4.PC端主要网络服务月度覆盖人数趋势:新闻资讯类增长最快 截止2015年12月,搜索服务和在线视频这两类服务自2014年以 来一直稳居用户量最大的两类网络服务,在线视频、搜索服务月度覆盖人数趋势保持较为平稳的增长。新闻资讯及电子商 务发展最快,新闻资讯月度覆盖人数达到4.8亿人,电子商务服务达4.6亿人,增长速度分别为13.2%和10.6%。 5.移动端新媒体App月度覆盖人数趋势:三大类别均有所增长 新媒体三大类别——在线视频、在线音乐和新闻资讯在2015年均保持平稳发展趋势。 2015年12月,在线视频月度覆盖人数达到4.7亿人次,在线音乐、新闻资讯分别为3.1亿和2.3亿 新媒体行业发展现状 1.新媒体正在逐步取代传统媒体成为使用率最高的媒体形态 新媒体正在逐步取代传统媒体成为使用率最高的媒体形态。常使用的媒体形态中,使用视频类网站/客户端/App的新媒体用户从五年前的24.7%,提高到最近三个月的64.9%;新闻客户端从五年前的15.1%提高到近三月的58.6%;互联网电视和音频类网站/移动电台App也有相似的趋势。相比之下,以纸质报纸,纸

我国新媒体产业市场分析讲解

82 | 2009.3 我国新媒体产业发展的供给分析 ◇技术发展和创新成果的运用为新媒体的发展提供了外在供给条件 互联网、无线通信、卫星发射、宽带、数字电视等高科技的迅速发展,3G、4G 技术和数字流媒体的广泛应用,数字文化、信息、娱乐产品的不断涌现,以及三网融合等技术的发展,为新媒体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与外在动力。数字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发展使计算机不再是一种孤立的计算工具,而变成了新媒体信息共存的平台,可以实现全球资源最大限度地共享。同时,数字技术的发展使信息的利用更加便捷,信息产品的开发更加深化。数字媒体的存储功能使文本的保存、加工、修复、上传与下载更加便捷;强大的数据库功能可以实现个性化点播、专题分播、重播、编排创新;将模拟转化为数字的应用可以永久保存一些珍贵的模拟信息资源;数 据查询与搜索功能方便受众的学习、交流与挑选;未来音频与视频搜索技术的研发成功,将使人们更加方便地找到电视广播节目。尽管技术的发展与创新离不开政府的强大支持,但作为应用技术的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应用,更需要企业研发机构的参与。因此,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与运用既是新媒体产业发展的前提,又需要新媒体产业的繁荣发展作支撑。 ◇宏观政策支持提供了制度供给国家在《“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要“发展手机网站、手机报刊、IP电视、移动数字电视、网络广播、网络电视等新兴传播载体”,强调要“积极发展以数字化生产、网络化传播为主要特征的数字内容产业……积极发展网络文化产业,鼓励扶持民族原创的、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产品的创作和研发,拓展民族网络文化发展空间”,提出“鼓励自主研发数字内容、数字传播、数字服务

中国新媒体网:新媒体未来发展趋势

中国新媒体网:新媒体未来发展趋势 未来趋势 随着3G时代的来临,手机媒体与互联网一起,以攻城略地的气势蚕食着传统媒体的天下,形成一种令人惊吓的“新媒体现象”。 所谓的新媒体是指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如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移动电视、网络、桌面视窗、数字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体等。相对于报刊、户外、广播、电视四大传统意义上的媒体,新媒体被形象地称为“第五媒体”。 新媒体的出现对于传统媒体来说具有相当大的冲击,传统媒体也在适时调整思路,同步发展。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调查,“到2009年12月,中国的青少年网民已经接近2亿。仅去年一年,就新增青少年网民2800万,而青少年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为74%,超过同期全国网民60.8%的水平,而青少年网民使用台式机上网的比例降至69.7%。手机超过台式机首次成为中国青少年第一位的上网工具”。这对于传统媒体来说无疑是一种压力。

网络新媒体从06年以来的一个热点就是视频。今年由于运营视频的网站,在美国纳斯达克集体上市又引发一个热潮。视频网站从今年来看,仍然在继续发展,土豆、酷6、优酷仍然保持着很大的优势,形成了对电视的冲击。 2010年4月7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2009年中国网民网络视频应用研究报告》显示:“截止到2009年底,我国网络视频用户规模达到2.4亿,其中近4000万用户只在网上看视频,成为网络视频独占用户。近七成用户观看电视的时间减少,近4000万用户只在网上看视频,有66.8%的网络视频用户表示,与以往相比观看电视的时间明显减少,其中有23.7%的用户表示现在基本不使用电视收看电视台的节目。56.7%的网络视频用户认同对互联网的依赖要超过电视,其中有26.9%的人对这一描述非常认同。” 另一方面,国内网络电视台,以中央电视台为首,包括人民广播电台,都在做网络电视台的建设,全国各地的电视台都在尝试做网络电视台,网络电视台的规模不断地在扩大。目前国内网络电视台的首要问题是牌照,获得国家认可才能运行;其次是联盟,通力合作才能实现共赢;再次是模式,要有一个标准,需要多少投入才能建起一个网络电视台,费用太高的话,是做不起来的。 除了以手机和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深入大众生活,数字杂志报纸也在慢慢渗透,移动电视、数字电视也在推进发展。新媒体的各个方面在国家大力推进网络建设中彰显其活力。 与传统的媒介相比,新媒体所承载的信息量呈几何级倍数增长,比尔盖茨在上世纪90年代说过“信息在你指尖”,只要我们轻轻的敲击键盘,大量的信息

2018年中国新媒体产业发展分析报告

2018年中国新媒体产业发展分析报告 摘 要:一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以新媒体为基础形成了不同的新 兴产业,而且新媒体逐步渗透到交通二住宿二医疗等多个 领域,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不断深度融合,促进了资源整合, 催生了共享经济三2017年,新媒体产业迅猛发展,其中电 子商务产业二网络广告产业二网络游戏产业二互联网视频 产业表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三同时,新媒体产业也面临诸 多问题,如内容内涵不足,内容的越轨和失控,新媒体技 术应用中的漏洞等三对此,应以内容为王价值引领,倡导 工匠精神;加强对新媒体行业的监管,净化网络环境;理 性开发二应用新媒体技术三 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是利用数字技术二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二无线通信网二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二手机二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 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三新媒体顾问二资深媒体分析师Vin Crosbie认为,新媒体就是 能对大众同时提供个性化的内容的媒体,使传 播者和接受者融合成对等的交流者,而无数的交流者相互间可以同时进行个

性化交流的媒体 三新媒体技术所带来的全新的传播形态和全新的个性化交流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三 一 我国新媒体产业的基本特征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型优化,新媒体行业正在融入社会的各个领域,已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动能三新媒体产业在发展中,主要表现出以下几个特征三 (一)媒体融合不断深化 数字技术是各类新媒体产生和发展的原动力,促进了媒体融合,效果显著三随着时代的发展,新媒体迸发出强劲的活力,媒体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发展规划,以传统主流媒体为首,在各方力量的推动下,媒体融合成为媒体全行业发展自觉,并步入深度融合发展阶段三在媒体融合环境下,可以实现 一个内容二多种创意二多次开发;一个产品二多种形态二多次传播 ,让传统媒体在新媒体技术的强劲驱动下,释放出更多的能量三 事实上,移动互联时代,人人都是信息的传播者三在媒体融合过程中,许多媒体在立体化传播过程中进行了大量尝试与实验,不断利用自身资源优势探索新型的经营模式,构建可视化二移动化二互动化的立体传播体系三例如,‘人民日报“不仅有传统的纸质出版物,还有微信二微博二APP等线上平台,配合进行线上线下内容的传播三在内容制作上,使用新媒体技术,如H5二视频二直播等方式丰富了人民日报的内容形式三而新华社新媒体中心对新闻更是进行了全媒体实验, 运用社交软件合作导流二微信社群导流和WiFi环境导流等技术渠道,新华社微信公众号的粉丝量从60万激增到1500万,创造了业内奇迹 三同时,新华社还 对各类原创资源进行再加工二再整合,使其进一步融合化二移动化二成品化,生产包括文字二图表二漫画二

2018年中国新媒体内容产业发展报告

2018年中国新媒体内容产业发展报告 摘 要:一今天的新媒体内容产业版图正在重构,对这种重构起着主要 作用的有四种力量三内容平台,是决定新媒体内容产业生态 的关键要素,也是版图重构的主导力量三传统媒体正在通过 移动化二社交化二智能化等转型来重塑其专业性三垂直化领 域一些新媒体,则是在专注中寻求专业性和构建影响力三自 媒体整体,将作为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影响着内容生产, 在自媒体土壤里,也会成长出越来越多的具有专业化水准的 内容生产者,但对于大多数自媒体个体来说,未来发展还有 很多不确定性三 新媒体时代,曾经非常清晰的传媒业边界变得模糊,多种力量都在进入传媒业,甚至带来结构性振荡,其结果是整个传媒产业版图的重构三2017 年,在新媒体内容产业领域,对版图重构影响最突出的是多种主体以不同路 径构建的各类内容平台三而传统媒体二垂直化新媒体二自媒体等内容生产的 主力,也在用自己的方式,争夺着自己的领地与话语权三

一 内容平台:版图重构的主导力量 对于今天的新媒体内容产业来说,平台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影响因素三 内容 平台 不同于以往的内容 渠道 三渠道只是内容到达受众的单一通道,而平台是内容到达用户的多元路径二复合生态,用户被聚集在平台上,对平台具有较强的依赖性,用户与用户也在平台上连接三同时,内容生产者与用户汇聚在平台上,用户也可能随时转化为生产者三 成为平台,意味着拥有了内容领域的多重话语权,这样的平台对未来内容产业影响是多元的三 平台掌握分发话语权:作为内容分发地,平台的分发规则,直接决定内容的流向与流量三 平台影响内容生产生态:平台不仅是内容分发与消费渠道,也在变成内容的生产平台,这些平台不仅面向媒体,也向个人和组织的 自媒体 开放,多元的生产者也会带来更复杂的内容生态,而平台的分发机制与运行规则,对于内容生态的影响十分显著三 平台重新定义生产二分发二消费的关系:平台对内容生态的重要影响,是它将逐渐带来内容的生产二分发与消费的一体化,并重新定义它们的关系三内容分发与消费的反馈实时作用于内容生产,基于分发方式和消费场景的面向对象的生产将成为可能三生产二分发与消费三种行为之间的界限日益模糊,但纯内容生产者却日益失去对分发平台的控制权三 网络媒体早期的竞争,是渠道与流量的竞争,而今天已变成平台的竞争三门户的转型二社交应用的深化二搜索引擎和个性化推荐应用的扩张二视频网站的升级二服务平台的泛媒体化,都在指向同一个目标:平台化三各类平台的竞争与角力,也成为影响新媒体内容产业版图的主导力量三 (一)门户:转型中完成平台化 曾经风光无限的门户今天已成了传统媒体三门户的转型,不仅决定了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