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闽台文化

闽台文化

闽台文化
闽台文化

第三章闽台宗教

第一节闽台宗教的历史渊源

一、宗教的定义

宗教"religion"意思是把个人与某种力量"绑在一起"的意思,是一种与既与众不同、又不可冒犯的神圣事物有关的信仰与仪轨所组成的统一体系,它还是人的一种心理体验,由神话、教义、仪式和仪典等若干个部分组成的复杂体系。了解宗教包括:理论、崇拜仪式、信仰团体、崇拜对象等方面。

闽台人的宗教观、生活方式、宗教仪式对其身心的影响深刻,在海峡两岸的文化交流中,宗教交流因其特殊原因起着特殊作用,其意义和影响大大超越了宗教本身闽台文化体系中,闽台宗教交往占有极其重要位置。

二、闽台宗教的历史渊源

1、移民潮将闽地宗教带进台岛。

2、台湾的宗教仪礼大多源于福建。

3、闽台地缘的便利使两岸地宗教有一种天然联系。

4、闽台两地宗教法脉相联。

5、闽台两地宗教场所之间关系密切。

6、闽台两地语言上的互通使传教较为便利。

7、在宗教组织从属上关系密切。

8、闽台两地宗教在经济上互相支持。

9、台湾的宗教教育直接受福建影响。

10、两岸宗教活动频繁。

第二节闽台宗教交流

一、闽台宗教交流研究现状

1、台湾在宗教交流方面的活动、影响及人物

(1)台湾国际佛学研究中心主办,陆委会协办两届“两岸宗教与文化交流学术研讨会”,对

(2)台湾研究两岸宗教交流有代表性的人物,如南华管理学院宗教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郑志明,他曾受台湾内政部委托,于1994年到1995年,

以“两岸宗教交流”为课题进行研究,成果《两岸宗教交流之现况与

展望》。

(3)有多篇论文各个角度涉及两岸宗教关系。

2、大陆对两岸宗教特别是闽台宗教交流的研究

(1)2001年4月24日——25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在厦门大学台湾研究所召开“台湾宗教研究学术座谈会”,“对两岸宗教和宗教学术交流的意见与建议。

(2)2001年6月3日——4日,福建省台办等单位在福州西湖宾馆举行“中华文化与祖国统一”研讨会。研讨内容包括(一)两岸宗教文化源

流;(二)近十年闽台宗教文化交流回顾;(三)关于两岸宗教文

化交流的几点建议。

二、台湾解严以来闽台宗教交往的模式

1、福建宗教界对台湾宗教界交往的模式

(1)参访考察

(2)大型活动

(3)法事交流

(4)学术交流

(5)神像出巡

2、台湾宗教界对福建宗教界交往的模式

(1)谒祖寻根

(2)参观交流

(3)庆典活动

(4)宗教活动

(5)院校交流

(6)学术交流

三、闽台宗教交往的特点

1、时间早,人数多,代表性广

2、交流形式多样

3、以朝拜进香为内容的宗教交流与学术研讨会

4、交流呈不平衡性

5、闽南语交流让台湾信徒亲上加亲

四、闽台宗教交往所产生的影响

1、打破台湾当局阻挠“三通”,推行“戒急用忍”等限制

2、增加了对祖国大陆的认同感,加强了中华文化的凝聚力

3、消除了误解,培养了互信,加深了台湾同胞对祖国的热爱

4、促进了福建宗教界的公益事业

5、激发了台湾同胞祖国建设家乡的热情

6、提升了宗教文化的品质,增强了宗教文化的传承

7、影响大,接触广,层次高

五、闽台宗教交往中应注意的若干问题

1、把握闽台宗教的差异,在非原则问题上求大同存小异,因势利导,

进一步通过宗教交往推动两岸关系的发展

2、做好台湾宗教界到福建寻根访祖的工作,并以此为契机,积极推动

以寻根为目的的宗教交往。

3、要与时俱进地认识并解决闽台宗教交往中的问题。

4、既要看到闽台宗教交往中寻根谒祖接通法脉的主流因素,也要注意

到隐藏在交往中暗礁和支流,时时保持清醒头脑,把握交往的主动权。

第四章闽台民俗

第一节闽台岁时佳节

一、民俗概述

1、定义

民俗主要是指民间流行的风俗习惯。它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相沿成袭的生活及文化活动,诸如生老病死、衣食住行、婚丧嫁娶、宗教信仰、巫术禁忌等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的行为模式与价值观念。

2、产生原因

民俗在人类为了生存与发展,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相互适应、彼此作用的过程中应运而生。民风习俗首先起源于人们满足生存需要——物质的、精神的、社会的、心理的活动,它最初是人们适应自然环境,获取食物等基本生活资料的文化模式。

3、民俗的意义

人们是在所处的由风俗习惯所构成的文化环境中成长起来,在成长的过程中,风俗习惯对人们产生的许多影响都被深深地植入大脑深层的原始部位、在很大程度上处于人的意识层面之下。正是这些在一般情况下都是最明显、又习以为常的风俗和习惯,以最深刻、极微妙的方式影响着人们的衣、食、住、行与喜、怒、哀、乐。

4、民俗的特点

(1)民俗是绝大多数人共同拥有的。在社会生活中,它是由“大多数

人之性情、嗜好、言语、习惯等常以累月经年,不知不觉,

相演成嬗成为一种风俗。”任何一种信仰崇拜仪式和行为方

式要成为一种风俗,必须为一个地方的居民共同享有,大家

都这样想、这样做。共同的风俗才能使个人的行为被大众接

受,并且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中能够互相预知对方的行为,彼

此能够做出相应的反应。有了对民俗行为的共识,人们才能

礼尚往来,在生产、生活、婚丧嫁娶等方面进行有效的社会

交往和彼此合作。

(2)民俗是通过模仿、暗示、交流、群体压力等社会互动的方式学习

而得的。

(3)民俗的一个重要作用是鼓动人们担任一定的社会角色。社会化是

民俗的一个重要功能。个人走向社会,个人适应社会一般是

从入俗开始的。民俗为每个人提供了完成社会化的最基本的

行为模式。人的社会化过程,是在对各种风俗习惯的不知不

觉的感染与模仿的过程中获得了生活技能,接受了社会规范,

沿着他们父辈或母辈的足迹,走完整个人生历程。

(4)民俗可以对它进行整合社会,具有维持社会一体化的功能。从微

观的层次上观察,民俗的一体化功能表现在加强了一定区域

内人们的亲近之感与凝聚力。在风俗习惯的作用之下,人们

生活的村庄,社区就是他们的桑梓之地,在风光水秀之地,

有着祖先的坟墓,当袅袅炊烟升起的时候,各家各户吃着几

乎是相同的饭菜,穿同样的衣服,干着彼此一致的活计,使

用相同的方言,有着共同的信仰、价值观念。共同的东西还

可以延续下去,因为人们有着共同的历史。这种共同的传统

和民俗使得生活在同一区域内的人们具有很大的同质性,并

且铸成了社会一体化的基础。在一定的社区范围内,民俗越

是鲜明强烈,越是富有个性,具有特点,它所产生的群体粘

合作用和凝聚力就越大。

(5)民俗是有情感的,它使人们对自己所熟悉的生活环境怀有一定情

感。这种包含着爱与美、怀念与依恋的情丝就是乡土观念。

乡土观念是民俗一体化功能的外在表现形式,对于流浪异国

他乡,漂泊于异地天涯的人们来说,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

汪,乡恋、乡愁、乡思,它总是能够激起身处异地人们的淡

淡的忧伤。这种情感在安土重迁、社会交往与流动异常缓慢

的传统社会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6)稳定性是民俗的一个显著特征,民俗本身是一种巨大的传统洪流,历经世代的传承,它已内化为人们性格、心理的有机组成部

分,因而具有极大的稳定性,沧海桑田,习俗难改。丰富多

采的民俗所体现出的民俗精神,正是某种价值观念,而这种

价值观念正是维持社会结构,支撑社会秩序所必须的文化规

范。所以,稳定性极强的民俗是社会系统消除震荡和干扰的

重要力量。民俗稳定的机制,在社会大变革的情况下,一般

都被人们称为保守的力量。反之,在常态社会,在非转折时

期的社会背景下,民俗则维护着自己的尊严,传送社会文化,

保持历史传统。

二、闽台岁时佳节种类和特征

1、春节

春节,俗称过年,是闽台人民最隆重盛大的节日,保留的古代遗风也最为浓郁。

活动形式:

(1)打尾牙,是闽台方言,意为当年最后一次打牙祭。闽台方言称正月初二的牙祭为“头牙”,腊月十六的最后一次牙祭为“打尾牙”。

打尾牙是一年中最后一次牙祭,便格外隆重。这一天黄昏,闽台

两地各家各户都摆出香案,陈列鸡鸭肉,点燃香烛、冥币,祭祀

土地公。这一天,闽台两地街市上各家商店门口都香烟缭绕,店

主向土地公叩头作揖,祈求财运亨通。晚上,老板经理要宴请伙

伴朋友,欢庆一年的劳动业绩,以示酬谢,并祝愿来年有更大的

成果。从打尾牙开始,便进入年关,人们开始准备过年了。

(2)祭灶,即农历腊月二十四日祭祀灶神,简称“祭灶”。祭灶的习俗主要是拂尘、送灶。拂尘就是祭灶这天要打扫房屋院落,洗涤用具,

尤其是厨房,从灶台到锅碗瓢盆、桌椅门窗,都要擦拭得干干净

净。卫生搞完后,黄昏时分,便开始送灶。此时各家各户陈列供

品,点烧香烛,燃放鞭炮,以送灶神上天。所谓送灶神上天,是

把灶台上方贴的旧灶神像揭下来,连同从街上买来的画有靴帽衣

甲、刀、箭和马匹的“甲马”一起烧掉,意为备好行装坐骑,送

灶君上天述职,希望灶神能“上天言好事,下地降吉祥”。在福

建,供灶神的祭品,除鸡、鸭、鱼肉等佳肴外,其中必不可少的

是饴糖或糖饼。据说糖可以黏住灶神的嘴,以防他在玉帝面前说

坏话,而是从口甜到心,好话连篇。台湾祭灶习俗与福建基本相

同,但没有献饴糖粘灶神口的习俗。

(3)除夕,即腊月三十日(小年为二十九日)夜,旧年至此而除,故称为“除夕”,又叫“除夜”、“大年夜”。闽台方言称为“年兜”。“年

兜”即年底之意。除夕这天,外出的人,除非万不得已,都要回

家团圆。除夕之前,家家必须贴上春联、年画。黄昏时分,家家

贴上新灶神像,算是接回灶神。接着,便是辞岁,即祭祀祖先和

天地众神。在住宅正厅祖先灵位前和厅口各摆设一套供品,然后

点烛、焚香、烧金,燃放鞭炮,由家长带领家人,向祖先和天地

众神三拜九叩,祈福消灾,预祝来年平安幸福。入夜,人们在门

外用柴草燃起火堆,大人、小孩在熊熊的火焰上方跳来跳去,谓

之“跳火囤”,以攘除邪秽,驱逐恶鬼。是夜,最重要的一件事

是全家团聚吃年夜饭,闽台方言称为“围炉”。年夜饭一般都极

为丰盛,但不能全部吃完,要留待来年再吃。除夕晚上,大人要

给小孩“压岁钱”,过年零用买糖果,叫做“过好新年,口袋有

钱”。“压岁钱”古称“压祟钱”,有“镇压鬼祟”之意,以祝

愿小孩吉祥安康。除夕晚上,年轻人通宵不睡,叫“守岁”,以

为可以健康长寿。

(4)开春,正月初一叫“开春”,也叫“开正”。除夕夜零点开始,各家开启大门,点燃香烛,燃放鞭炮,表示新的一年开始,祈求和顺

吉利。此时,各家各户灯火通明,香烟缭绕,爆竹声不绝于耳,

热闹非凡。开正之后,全家人穿戴一新“祀神祈年”,即祭祀祖

先和天地众神,祈求新的一年中合家平安,万事如意。

(5)初一,人们要早起早开门,以为能开门大吉,纳福迎祥。这天人们不扫地,不洗衣,不吃稀饭;要“甜一甜”,即喝糖茶,或吃糖饼

之类的甜食,希望新的一年日子过得更甜美;要吃线面,祈求健

康长寿。吃东西时,一般不能吃完,要留一点在碗里,以示年年

有余。

(6)拜年,又称“拜正”、“贺正”、“贺春”。拜年活动一般由初一延续到初五。初一祭祖之后,晚辈给长辈行跪拜礼,要说“拜年”,

“长寿”之类的话。长辈受礼后,要给“红包”,即压岁钱。在

家拜年后,一般同族的男子要到祠堂祖庙聚会,论资排辈,依次

拜年,类似于现在的团拜。初二,已婚妇女要回娘家做客,拜祭

祖宗。一般丈夫也要同行,故又称初二为“女婿日”。初一至初

五期间,街头巷尾亲友熟人相见,彼此都非常客气亲热,打躬作

揖,说些“恭喜发财”之类的吉祥话。拜年习俗现仍然十分盛行,

但不再行跪拜礼,而代之以鞠躬或握手;时间也不限于初一到初

五,年前拜年,谓之“拜早年”,初五以后拜年,谓之“拜晚年”。

2、元宵节

正月十五是元宵节,又称“上元节”、“灯节”。在闽台两岸,人们把元宵节视为春节的最后一部分,民间节庆活动尤为隆重。

活动形式:

(1)“添丁”,闽台方言“灯”与“丁”读音相同。灯能照亮前程,且又谐音“丁”,为男子之兆,为图个好彩头,故有送灯、添灯之俗。

(2)“出灯”。台湾和闽南一带,凡有新嫁女的人家,应在元宵节前给女婿家送一红一白的莲花灯,挂在房中。如果莲花灯被烛火烧了,

烧的是红灯,预示生女;烧的是白灯,则兆示生男。

(3)“钻灯脚”,即青年男女在元宵节期间到街上灯棚下钻来钻去。已婚未孕的妇女是为了祈子,而未婚的青年男女则是为了求婚配。封

建时代青年男女平时无缘谋面,元宵赏灯,正是会面的好机会,

故在灯下钻来钻去,借机察看对方的相貌,代替相亲,以求婚配。

(4)“元宵丸”。元宵丸有两种,一种是实心的,一种是带馅的,除煮食外,还可油炸蒸食。吃元宵意在祝一家人和睦团圆、生活甜蜜,

并借以表达在新的一年里幸福康乐的心愿。闽南人又称元宵丸为

“定心丸”意味着吃了元宵丸,年就过完,可以安心去工作了。

3、清明节

清明节的主要活动是扫墓祀祖。扫墓的时间,闽台各地互有差异,一般是在清明前后数日。扫墓的程序,一般是先清理墓边杂草,并给墓头添土;接着在墓上“压纸”,并在墓前摆放供品,点燃香烛,全家拜祭;最后是燃放鞭炮,焚烧纸钱,将供品弄成小块,撒在墓的四周。祭扫完毕,全家在墓地聚餐,分食供品。台湾同胞祖墓多在福建,清明时节回祖国大陆祭扫祖墓,现在两岸阻隔,每年仍有很多人回来扫墓,表现出深挚的故土情结和爱国情怀。

4、端午节

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重五节”。

端午节的主要节庆活动有划龙舟、包粽子、佩香袋、挂艾叶与菖蒲、饮雄黄酒、系“长命缕”等。台湾、闽南一带龙舟竞渡最为盛行,竞赛形式如出一辙。闽南一带每年都有规模很大的赛事,参赛者除本地之外,还有来自邻近县区的龙舟。包粽子是端午节的又一大习俗。闽台各地粽子品种多样,其中泉州的肉粽远近闻名,现已成为日常风味小吃。

5、中秋节

八月十五是中秋节。中秋的特点是“圆”,天上月圆,人间团圆,所以又称“团圆节”。赏月、吃月饼、拜“月里娘娘”,是闽台中秋节的主要习俗。闽南、台湾民众习称月亮为“月娘妈”,对月十分崇拜,到了中秋节这天晚上,几乎家家户户都有要到月光照到的地方,摆上桌几,时令果品,敬奉月娘妈。这种敬月习俗表达了海峡两岸同胞对美好生活的希冀和寄托。

活动形式:

(1)吃芋,是中秋节闽南、台湾人的传统食俗。因为明末抗倭名将戚继光,率领的戚家军吃芋,解决了缺粮问题,大败敌人,人们对芋头有

着特殊感情,并且拟人化地把芋头分为芋母、芋子、芋孙,作为

一种亲情的象征。于是,家家户户购芋头,做芋饼、煮芋饭等拼

成一果芋头全席。闽台人近乎到了没有芋头不成节的地步。

(2)“戏状元饼”,是中秋节食月饼之俗,全国各地大致相同,但围绕吃月饼展开的节俗当属闽南、台湾的“戏状元饼”最独特有趣,中

秋戏饼在闽南、台湾历史悠久,。海峡两岸人们一边赏月,一边

在月光下玩起“戏饼”游戏。戏饼用的“会饼”由级别、大小不

一的63个月饼组成,分为6种,模仿古代科举制四级考试,这种

戏饼专用的“会饼”中秋节前在闽南、台湾许多饼店均大量制作。

参加戏饼人数五六人为宜。开始时,取6个骰子放在大海碗里,

轮流掷骰子,谁戏到约定俗成的点数就可得到不同级别的月饼。

如果有谁幸运得中“状元”,双手捧着诱人食欲、蕴含吉兆的“状

元饼”,一帮好友相拥回家,其情景如同古时中状元荣归故里,

亲朋好友往往高兴得放鞭炮庆贺。

第二节闽台婚俗习惯

一、婚嫁风俗的形式与过程

1、提亲

中国古代媒人有官媒、私媒两种,以私媒为多见。在民间,子女到了适婚之龄,做父母的就得着手托媒人牵线搭桥,从中撮合,为他们提亲择偶。

说媒过程,通常先由男家请媒人到自认为中意的女家提亲,请算命先生或是内行的人对男女双方的生辰八字进行“合算”,看是否相合,有无相冲相克。

2、相亲、定亲

如果生辰八字没有什么“相克相冲”的话,接着便是“相亲”。相亲可由双方亲人代行,也可在媒人介绍的基础上,男女双方通过会面、走访互相审视人品,察看家庭情况,俗称“看新人”及“看厝”、“看人家”。

男女相亲如果一方不满意,事情就到此为止;如果双方大体满意,就举行“定亲”之礼,以缔结婚约,确定联姻,即所谓“订(定)婚”,又称“订盟”、“送定”、“小聘”、“过小礼”等。定亲时,男方给女方送聘礼。礼物一般有金戒指、丝绸、石榴花等,都各有寓意。

3、大娶、小娶和户内娶

这是三种不同的旧式婚礼。

“大娶”即“明媒正娶”,仿照中另传统的婚庆“六礼”程序举行。

“小娶”指“招婿”和“招夫”(寡妇再嫁,男住女家)两种。

“户内娶”也分两类:一是以少许聘金抱人家的幼女回来养,成年后和自己的儿子成婚,称“媳妇仔”(大陆称“童养媳”);二是以少许聘金抱人家的男孩回来养,长大后和自己的女儿成亲,或由外面娶媳妇进门,称“螟岭子”或“养子”。小娶和户内婚的仪式十分简单,如“媳妇仔”成婚,一般选在除夕夜举行,“围炉”后,长辈便嘱咐自己的儿子和“媳妇仔”双双进房,就算是完成婚礼,正式结成夫妻,此俗在台湾称为“推做堆”。

4、送聘

男方由媒人陪同,送婚书、聘金等到女家,女家则将坤书交给媒人,这才算正式订婚。订婚后,女方请吃订婚宴。

5、送日子

从定聘到完婚一般要经过两三年时间。到了准备完娶成婚的时候,男方就预先择定迎娶的吉日佳期(按阴历算),用红纸帖写好,备上礼品,由媒人送至女家,谓之“送日子”,亦称“送日”。

6、送嫁

“送日子”之后,嫁女之家,必须于佳期前夕备好妆奁,也称嫁妆,以供女子陪嫁带往男家。

女家在婚前置备酒席,宴请亲友,谓“出嫁酒”,也称“送嫁酒”、“嫁女酒”、“起嫁酒”、“出门酒”等等。女方办“出嫁酒”,男方家长不能出席。

女方办完出嫁酒,男方即来迎娶新娘。迎娶时辰由男方根据路程的远近,或据皇历上的宜忌规定以及婚宴开席的时间等情况而定。

新娘出嫁那天,新娘要洗发、梳妆,而且要修面。新娘出嫁之前,有哭嫁的习俗。出嫁那天,要向祖宗牌位拜别,又要与父母分别,自有依依不舍之情,不免要啼哭一场。

7、迎亲

花轿到了男方家还有许多讲究,如“过米筛”,即新娘下轿后,由一妇人一手牵新娘,一手举米筛罩在新娘头顶上方,现多改用雨伞,以示新郎压服新娘,以免日后“俱内”做过这许多功课之后,才是拜天地高堂。

8、婚礼

男方迎进新娘后,便举行隆重的婚礼。其中最隆重的仪式是“拜堂”。“拜堂”是先拜天地,二拜祖宗,三拜公婆,最后是夫妻对拜。拜堂时,司仪要念些吉利的诗句,说些吉利的话语。拜堂之后,新郎新娘进入洞房,先双双并坐床沿,俗称“坐床”、“坐富贵”;然后新郎揭去遮盖于新娘头部的红巾,曰“揭盖头”、“掀巾”;最后是新郎新娘行“合卺”之礼,即共饮“合欢酒”、“交杯酒”,以表示亲热。婚礼之后,还有一项热闹的节目叫“闹洞房”。

9、归宁

新娘出嫁后数日内由新郎陪同第一次回娘家,俗称“归宁”。当日,新婚夫妇须由娘家弟妹前来迎接;须在日落前返回男家,据说这样才能有望生男孩。

10、茶礼

是闽台的婚俗,闽台婚姻礼仪总称为“三茶天礼”。“三茶”即订婚时的“下茶”,结婚时的“定茶”,同房合欢见面时的“合茶”。闽台民间时兴茶礼,是因为在闽南、台湾,茶树是缔结同心、至死不移的象征。闽台的“茶礼”婚俗是宝贵的民俗文化。

第五章闽台民间信仰与禁忌

第一节闽台民间信仰

一、民间信仰概述

1、民间信仰的定义

民间信仰,它是一种既直接继承了原始宗教的许多特征,又深受人为宗教影响的民间普通信仰,民俗色彩特别浓厚。中国古代的民间信仰源于原始宗教.保留有许多原始痕迹.如动物、植物崇拜等,同时又打上阶级社会的烙印,如神有等级等等,还受到了佛、道、儒的影响。尽管如此,民间信仰有许多方面毕竟不同于人为宗教,其无固定信仰对象、无统一教主、无严格的教理教义、无完整的经典、无清规戒律、无固定仪礼模式、无系统组织、无固定神职人员,无植很于传统文化和民俗之中,具有活动空间大影响范围广,信仰者从功利出发,是多神祟拜的现象。

2、闽台民间信仰历史渊源

福建民间信仰起源于秦汉以前的原始宗教和巫术,包括灵魂不死、万物有灵、图腾崇拜、祖先崇拜等为主要内容的宗教信仰。三国至唐中期,北方的民间信仰开始传入并有了初步发展古老的闽越族信仰随着闽越人躲进深山而保留了下来,对蛇、龟等动物的自然崇拜如今还残存在福建民间;唐末至宋元事情,北方传入的民间信仰逐步与福建的人文、地理相适应,发生了变异逐渐本土化。至今仍在福建流传的众多地方神都是在这个时期塑造出来的。明清至民国,佛教和道教在福建逐渐衰弱,民间信仰的兴盛,并且开始对外传播。民间信仰逐渐和儒家的传统思想结合,完善发展了福建民间家族制度。台湾民间信仰是由福建移民的迁移而传进台湾。福建移民不仅奉迁去地方的神灵,同时也带入一些全国性的神明,如:观音、玉皇大帝、城隍、土地等。台湾岛内神祇繁多,庙宫林立,号称“神明三百,庙宇逾万”。

3、闽台民间信仰特点及原因

特点-闽台民间供奉的神祇来源复杂,有的来自民间传说,如妈祖、临水娘娘和王爷,有的来源于历史人物,如关帝、开漳圣王和保生大帝,有的是从北方流传来的如城隍、土地。

原因-闽台之所有这样多的民间神祇与特定的自然地理条件和社会历史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

(1)从自然地理条件来看,福建和台湾气候炎热、自古便是瘴疠之地,疾病瘟疫繁多,山崩海啸,干旱洪水等自然灾害频发,致使人们不得不

求助于各种神灵的保佑。

(2)由于地理条件复杂,山海阻隔,交通闭塞,往往一山一水之隔,便“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形成较为封闭的宗族制社会,极易

产生各自宗族的神祇。

(3)闽台都属于移民社会,一方面从各自祖居地带来了各自的神祇另外一方面又融合了当地原有的信仰,还有各地的神祇之间的互相融合。由

此民间信仰不仅有本地的神祇,也有从中原来的,还受到古老闽越

族原始宗教的影响。

二、闽台共同信仰的主要神祇与神迹

1、妈祖

(1)成神-妈祖原名林黙,又称林默娘,莆田县湄洲人,传说她生于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年)农历三月廿三,逝于宋太宗雍熙四年(987年) 农历九月初九,是我国东南沿海著名的海上保护神。传她从出生到满月都不啼不哭,所以取名“默娘”。林默娘秉性聪颖,善观天象,救人济世,降妖除怪,治病救人,拯救海难。升天后有随从,千里眼、顺风耳,能解救于里之外,因此被渔民视为海航保护神。自宋徽宗宣和五年(1123年)下诏,特赐

宁海圣墩庙号为“顺济”以后,妈祖的封号由两宋间封为「夫人」进爵为「妃」,元时的「天妃」到康熙时封为「天后」至嘉庆年间已经累积到二十八字。

(2)神职-是救济海上遇难之生民。

(3)供奉-妈祖作为民间的海上女神,历史上又受到封建王朝的青睐,推波助澜,妈祖信仰不仅在东南沿海广为流传,而且被带往世界各地。被据不完全统计,妈祖庙遍及世界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多达一千七百多座。

福建莆田湄洲妈祖庙被视为祖庙,泉州天后宫,漳州天后宫和武夷山天上宫都十分有名。

台湾妈祖庙之多居全国之冠,岛内有庙八百多座,信众约占台湾人口的三分之一。台湾大多数是由祖国大陆妈祖庙分灵而来。从湄洲祖庙分香火而来台湾的妈祖称为“湄洲妈”,信徒最多;从泉州分来的称“温陵妈”;从同安分来的称“银同妈”。

每年妈祖的诞辰和忌辰,各地信徒都要到妈祖庙祭祀,有些还愿的信徒不远千里感到湄洲祖庙进香以示虔诚。每年农历三月妈祖诞辰前,大甲妈祖进行绕境进香活动,数万信众徒步八天七夜,来回三百公里,所到之处,万众欢迎,有“三月疯妈祖”之说。最隆重的活动妈祖祭奠活动是信徒每年一次的回福建湄州岛的“割香”活动。届时,全台湾的妈祖信徒云集北港,推选出上千人的“进香团”,奉妈祖“金身”,乘船横渡台湾海峡到湄州“进香”,盛况空前。1997年4月24日至5月5日,湄洲祖庙妈祖神像巡游台湾18个市、县,驻跸35个宫庙,受到台湾1000多万人的朝拜,更是盛况空前。

2、临水夫人

(1)成神-临水夫人本名陈靖姑,唐代福州下渡人。传说生于唐大历元年(766

年)正月十五日,卒于唐贞元六年(790年)七月二十八日,陈靖姑

自幼聪颖明慧,贤淑端庄,十三岁学习受闾山道法,三年学成,十八

岁嫁刘杞为妻。二十四岁福建大旱,陈靖姑为民祈雨,虽然求得大雨

但是遭到白蛇精和长坑鬼的暗算,最后精疲力竭而死,死时立誓:“吾

死必为神,后不救人产难”。福州一带多称为临水奶、房里奶、助国

夫人、天仙圣母等。临水夫人崇拜从唐代后期开始,宋代得到政府承

认。

(2)神职-是“扶胎救产,保赤佑童”。

(3)供奉-临水夫人祖庙位于福建古田县。配殿中奉有三十六婆姐的塑像,

传为临水夫人斩白蛇后闽王所赐之三十六宫女。专负责保婴佑童之工

作。台湾专祀临水夫人庙有台南临水夫人庙、高雄的注生宫、屏东的

永福堂等,其中台南市建业街的临水夫人妈庙最为著名。庙中还旁祀

着注生娘娘与“花公花婆”,花公花婆管的是生男生女,白花代表生

男,红花则为生女,但决定权在注生娘娘手中。此外还有“大圣爷公”,

也就是孙悟空,他的任务也是帮忙看顾调皮小孩的。台湾的临水夫人

庙没有庙宇的庄严和神圣,更象一个温馨的大家庭。

闽台有很多旧俗与临水夫人有关。妇女已婚未孕,要去临水夫人庙里祭祀祈子;妇女临产前,要到临水夫人庙请小神像供在产房,以求顺产;婴儿降生,“洗三旦”,须煮糯米饭奉祭临水夫人;以后小孩举凡受凉、生病,都要到临水夫人庙烧香祭拜,以祈平安,直到过了16岁。由于临水芙蓉18岁出嫁,24岁终年,因此女性忌讳18岁与24岁结婚,以示对夫人之尊敬。

民间在祭拜临水夫人陈靖姑时,一律只供鸡,不供鸭。

3、保生大帝

(1)成神-保生大帝,原名吴夲,宋代泉州府同安县白礁人,生于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卒于景祐三年(1036年),是闽台地区最有

影响的医神。吴夲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矢志学医普救众生。少

年时时已精通药理医术,凿井取泉,采药草炼丹煎药,以医济人

无贵贱,按病施药如矢破的,擅长铜针治病,手到病除,药到疾

愈。吴夲亦得到历代统治者的褒封,从宋代“妙道真人”、“忠

显英惠侯”,到明代的“医灵妙道真君”、“万故土我极保生大

帝”。吴夲遂由此被神化。保生大帝与妈祖、临水夫人,是闽台

民间信奉的三大主神之一。

(2)神职-医神普救众生

(3)供奉-福建南部泉州一带、台湾省北部以及东南亚地区泉州人士集中居住的地方,多建有奉祀保生大帝的庙观或殿堂。供奉保生大帝

的庙宇通常被命名为慈济宫。台湾有保生帝庙大多从白礁慈济宫

分灵而来,因此奉白礁慈济宫为祖庙。保生大帝香火最盛的,在

福建属同安白礁慈济宫等地,在台湾属台南开山宫等地。

保生大帝诞辰日,各庙宇要进行“巡香典礼”,沿途鼓乐齐鸣,龙狮齐舞,踩高晓,演歌仔戏,热火朝天。三百多年来,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一日,台湾学甲兹济宫都要派人护送神像去家乡龙海白礁祖庙谒祖,俗称“上白礁”。祭典之日,台湾各地香团、神舆、民间艺阵齐集学甲慈济宫,在头前寮将军溪畔,设案上香,面朝大陆,恭送保生大帝的神像晋谒龙海白礁祖庙,香客集体遥拜,抒发怀念故乡之情。

4、关帝

(1)成神-关帝,原名关羽,三国时期蜀国大将,名羽,字云长,山西解州人,生于公元160年,卒于公元219年,因其忠、义、勇,而受

后人崇拜。明清以来渐成各教供奉的神祇,道教封其为“关圣帝

君”,佛教奉其为“伽蓝神”,儒家称之为“关夫子”、“武圣

人”。历朝皆有加封,宋时封为“武安王”,明封“协天护国忠

义大帝”,清乾隆年间诏改其谥为忠义,亦称为“关圣”、“关

圣帝君”、“武圣”。

(2)神职-关帝在闽台是职掌人间事务最多的一位神灵既是战神,又是商界守护神还是医药神,还被称为“武财神”台湾的各行各业都以

关帝为奉祀之主神。

(3)供奉-福建东山关帝庙是闽中有记载的第一座关帝庙,位于铜山古城中岵嵝山下,也称为武庙,与山西运城关帝庙、河南洛阳关帝庙、

湖北当阳关帝庙并称中国四大关帝庙,是台湾众多关帝庙的祖庙。

在台湾关帝文化也很兴盛。台湾主祀关帝的庙宇统计有一百九十

二所。还有许多庙宇另有主神,而以关帝作陪祀之神的。关帝因

被成为“武财神”因此台湾的各行各业都以关帝为奉祀之主神,

以求财源滚滚,在家里除了祖宗牌位之外,通常是观音高居主位,

也有观音和关帝并祀的,可见关帝信仰之深入民心。

对于关帝的诞辰,台湾人尊称「圣诞」,举行盛大的祭典。有些地方,每逢农历的初一、十五、还有例行的祭祀。各地区的关帝庙,一般都是善男信女众多,常年香火鼎盛,每逢关帝圣诞祭典,香客更是络绎不绝,气氛热闹非凡。台湾关帝庙大多从东山关帝庙和通淮关帝庙分香而来,因此每年也有大量的台湾香客回乡拜谒。

5、开漳圣王

(1)成神-开漳圣王,原名陈元光,字延炬,号龙湖,又称“陈圣公”、“圣王公”,光州固始人(今属河南),生于唐显庆二年(657年)

二月十五日,卒于唐景云二年(711年),作为漳州的地方神被

崇拜。。在任漳州刺史20余年,勤于吏治,政绩卓著,对开发漳

州有功,逝后百姓立庙奉祀,称为开漳圣王。唐王朝追封他为颖

川侯,效建威惠庙,后代历朝廷又累加封号。

(2)神职-开漳圣王属于开基祖崇拜,职掌起漳州移民的事务。

(3)供奉-威惠庙遂遍布闽南各地。主要信奉陈元光的主要区域是漳州沿海各县,元明以后,漳州移民来到台湾,开漳圣王随之移居台湾,

职掌起漳州移民的事务来。现台湾有100多所庙宇奉祀开漳圣王,

香火旺盛,信徒众多。台湾省内,凡是闽南漳州人士集中居住的

地方都有开漳圣王的供奉。每年二月十五日,开漳圣王神诞之日,

漳州籍民众都要到庙中祭祀或举行神诞道。届时,开漳圣王庙里

锣鼓喧天,鞭炮震耳,香烟弥漫,热闹非凡。祭典期间,信男信

女皆沐浴吃素。一些饮食店、屠宰场或主动歇业,或不卖荤菜,

以表示对开漳圣王的虔敬之心。

6、清水祖师

(1)成神-本名陈应,宋代福建永春人,生于宋仁宗景祐四年(1037年后),圆寂于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是北宋京都开封府祥符县人(今

河南开封),曾追随宋丞相文天祥义举勤王,英勇抵抗元兵,转战

大江南北,是抗元扶宋的民族英雄。宋神宗元丰六年,福建永春

一带大旱,乡人请他去祈雨,立刻甘霖普降,因此被尊称为「清

水祖师」。

(2)神职-是祈雨,还有治病、驱蝗和防御盗贼等。

(3)供奉-南宋时,清水祖师先后四次得到朝廷的敕封,封号最多达到八个字“昭应广惠慈济善利大师”。明太祖敕封为“护国公”,昭

命于福建省安溪县清水岩建立祠堂祭祀,安溪人称他为“祖师公”,

其庙宇称为“祖师庙”。信仰从安溪扩散到八闽大地。明末安溪

人大批迁往台湾,台湾最早的清水祖师庙建于南明永历年间,清

水祖师信仰颇具特色的是迎春绕境习俗,此俗早在宋代就初具规

模,经元明清民国,一直延续至今。在迎春绕境的三天里,要举

行许多隆重而繁琐的祭祀仪式,仪仗也很庞大,规矩严格。这个

风俗也被带到了台湾。

7、城隍

闽台民间称城隍神为城隍爷或城隍老爷。

福建的泉、漳两府在宋代嘉祐二年(1057年)和宋元祐年间(1086—1094年)已建有城瞳庙庙。明清时期,福建的城隍信仰已很普遍。台湾的城隍庙始建于郑成功时期,为加强封建政权的威慑力,清政府极为崇奉城隍神,在府治及各县遍设城隍庙宇,以供奉祀。一般城隍庙都是官设的,但台湾却有奉祀移民从祖籍地带来的城隍神的庙宇,城隍在台湾是同安等地闽南籍移民的保护神。每年农历五月十三日迪化霞海城隍祭日前后,热闹非凡,总人数约在几十万之多。抬着城隍爷的神舆,在台北市街绕境,还有很多从神随行,信徒的行列有几万人之多,十几团乐队伴奏。并且有几十队舞狮随行表演,沿途两侧的人家,都供牲醴烧香烧金,鸣放鞭饱祭拜。

8、土地公

对土地公神的信仰和祀拜,是古代农业社会人们敬天敬地思想的发展.并成为历朝历代沿袭的一种信仰、祭记习俗。台湾与闽南一样,土地公祠遍及乡村田野,分布极为广泛。供奉土地公规模大小不一。闽台之间关于土地公的民间传说,也极为类似。闽台大多只供养土地公,台湾民间的土地公信仰主要是从福建传进的。福建移民到达台湾后,为求合境平安、五谷丰登,便把祖祖籍的土地神请到台湾.建造了规模不一的土地公庙。如台北的树林地区,是泉州府南安县、同安县及漳州府龙溪、南靖、平和等。

9、王爷

王爷是闽台民间对瘟神的俗称,又称千岁、千岁爷、王公或冠以姓氏号称某府千岁。民间信奉为除灾驱害之神,如疫灾、水灾等多祭祀王爷,求其保佑。“王爷”身分复杂,历史上曾赋予它众多的身分,甚至有人认为郑成功、郑经及郑克塽祖孙三人也是王爷的化身。据统计,在台湾王爷被赋予了20多种姓氏。

明清时期,福建特别是闽南一带的瘟神信仰十分普遍,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当时,泉州不同规模的王爷庙不下数百座,台湾的王爷崇拜极为普遍,全台有800余座王爷庙,这些庙宇的建筑与雕塑保持着泉州、漳州等地王爷庙的建筑风格。台湾的王爷崇拜主要通过两条途径传入的:一条是闽籍移民带进。台湾开发之初,瘴疫时起,医疗条件极差.人们对瘟疫异常恐惧,因此福建移民纷纷将王爷带往台湾祀拜。另一条途径是,建庙祭拜由福建沿海漂来的王船。福建沿海当瘟疫流行时,为了让当地的人祈安求福,把乘载王爷的王船送到大海,让疫病和王船一并带走。一些王船,漂到台湾,台湾百姓接到大陆漂过来的王船之后,便在那个地方捐款盖庙,台湾的王爷庙也就一座座地出现了。漂来的王船大都存放

于庙内或庙旁,或为祭祀的对象,供奉在神桌上膜拜。闽台各地依旧保留有“王爷出巡”和“放王船”两大风俗。

第二节闽台民间禁忌

一、禁忌概述

1、定义

禁忌,即“忌讳”,在民俗学中也称为“塔布”(caboo或tabu的译音)。简单地说,心理上以为忌讳的和言行上规定为不能说和不能做的便是禁忌。完整地表述就应该是:由对不洁事物的憎恶和对危险事物的畏惮以及对于神圣事物的崇敬所产生的禁制便是所谓禁忌。人们相信,触犯和接触到任何一条宗教规则和社会惯例中的禁忌,都将遭到不同形式和程度的自然、社会及自身的惩罚。禁忌产生于原始民族由于知识的贫乏,对于一种超自然力的崇信。在古代的社会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每一个人都要受到各种禁忌的约束。

民间禁忌大多是荒诞的、迷信的、迂腐不堪的,是建立在错误观念上的,缺乏科学依据,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甚至是严重危害。但是为稳定社会秩序、维护婚姻制度、保障人的生命财产安全起到了一定作用。

3、禁忌的类型与产生的原因

类型-禁忌就其性质可分为宗教信仰的和社会习惯的两类,而就其规定的形式则可分为法律的、礼仪的和土俗的,它们彼此之间也有相交叉的。

产生原因-

(1)源于宗教信仰的禁忌,产生得很早,是先民出于对大自然的敬畏而自发地遵从的。所以,这种禁忌可以称为蒙昧型的禁忌。

(2)源于社会习惯的禁忌,产生得较晚,是古人受生活经验及心理等因素的影响所自觉地恪守的。所以,这种禁忌也可以称之为理性型的禁忌。

文化地理期末测试及标准答案

《文化地理》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题数:50,共50.0 分) 1 关于民间文化的特点,下列选项错误的是(C)。 A、自发性 B、传承性 C、政治性 D、俗化和程式化 2 中国古代文献对雅利安人的有多种称谓方式,其中不包括(D)。 A、赛种 B、萨迦 C、伽罗 D、斯基泰 3 下列选项不属于原始佛教根本教义的是(D)。 A、四圣谛 B、八正道 C、十二因缘 D、天人合一 4 下列哪一个民族的族源是以中亚和西亚地区信仰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和波斯人为主体?(A) A、回族 B、满族 C、蒙古族

D、藏族 5 基督教信奉者的主要分布区域不包括(D)。 A、欧洲 B、南美洲 C、北美洲 D、亚洲 6 中国古人的排序方式不包括(D)。 A 三才 B、四德 C、五行 D、六道 7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吴方言区主要分布地的是(D)。 A、浙江 B、江苏 C、安徽 D、河北 8 伊斯兰教的绘画艺术元素不包括(D)。 A、植物 B、几何图案 C、山河 D、动物 9 穆斯林到麦加朝拜的圣物是(C)。

A、《古兰经》 B、圣训 C、天房 D、穆罕默德 10 鸦片战争之后,中国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碰撞催生了一系列新事物,其中不包括(C)。 A、租界 B、同文馆 C、私塾 D、铁路 11 基督教的派别不包括(D)。 A、天主教 B、新教 C、东正教 D、犹太教 12 关于中国民族的族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中国国土之内土生土长的民族 B、从域外迁入中国,保持着原来民族独立性的民族 C、带有自身文化特点的民族迁入中国后,与中国当地民族相融合形成新的民族 D、以上都对 13 近代地理学和地理学家早期以(D)为中心。 A、英国 B、希腊

文化地理慕课答案2018

文化地理慕课答案 2018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1 【单选题】()语种是诺曼底公爵率领军队占领大不列颠岛之后带来的。 A、英语 B、法语 C、意大利语 D、德语 我的答案:B 得分: 25.0分 2 【单选题】下列哪项属于非波斯语音译词() A、葡萄 B、菠菜 C、石榴 D、茶 我的答案:D 得分: 25.0分 3 【单选题】五世纪左右,()部族将日耳曼语族带到大不列颠岛? A、盎格鲁人 B、撒克逊人 C、朱特人 D、以上都是 我的答案:D 得分: 25.0分 4 【判断题】人口迁移与语言扩散二者的关系密切。() 我的答案:√ 1 【单选题】()不属于吴方言区主要分布地。 A、浙江 B、江苏 C、安徽 D、河北 我的答案:D 得分: 20.0分 2 【单选题】()不属于汉语的北方方言区。 A、北方官话 B、上江官话 C、下江官话 D、西南官话 我的答案:B 得分: 20.0分 3 【单选题】()是中国的闽方言区形成期。 A、西周时期 B、唐宋时期 C、明清时期 D、秦汉时期

我的答案:B 得分: 20.0分 4 【判断题】两广地区是粤方言区的主要分布区。() 我的答案:√得分: 20.0分 5 【判断题】大约在西汉时期已经出现了吴方言区。() 我的答案:× 1 【单选题】普通话的规范是由我国的哪一个政府部门进行的() A、国家新闻总局 B、国家教育部 C、国务院政府办公室 D、语言工作委员会 我的答案:D 得分: 20.0分 2 【单选题】当下我国对于抢救方言的主要政策是()。 A、倒退式的抢救 B、保护性的抢救 C、学习性的抢救 D、都不是 我的答案:B 得分: 20.0分 3 【多选题】语言的发展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 A、政治 B、军事 C、经济 D、历史文化 我的答案:ABCD 得分: 20.0分 4 【判断题】客家方言与其他的六大方言一样,是在某些省份大片分布的。() 我的答案:×得分: 20.0分 5 【判断题】 在长江以北只有南通和崇明岛等很少的一部分地区说的是吴方言,那是因为崇明岛成陆时间较晚而引起的。() 我的答案:√ 1 【单选题】当今中国哪种民族语言消失的最快() A、藏语 B、维吾尔语 C、满语 D、蒙古语 我的答案:C 得分: 25.0分

地域文化闽台经济与文化试题及答案

地域文化1总共28 题, 第1 题(已答). 宋时大陆与台澎之间的经济贸易已十分繁盛,当然这种贸易主要还是发生在()之间。 A. 大陆人民和南洋地区的大陆移民(主要是福建的移民) B. 大陆人民 C. 台澎地区的大陆移民(主要是福建的移民) D. 大陆人民和台澎地区的大陆移民(主要是福建的移民) 【参考答案】D 第2 题(已答). 2007年,闽北籍台资投资兴办了(),该校被福建省教育厅确定为闽北唯一的一所承接闽台高职联合培养人才项目的学校,同时也被福建省台联选定为全省首家台胞培训基地。 A. 武夷学院 B. 华侨大学 C. 龙岩学院 D. 厦门大学 【参考答案】A 第3 题(已答). 至(),福建居民对台湾居民的民风习俗、生产技术和规模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经济交往也进一步密切。此时台湾已成为中央王朝的羁属,但是中央王朝对台湾的管辖还是松散而不得力的。 A. 秦代 B. 唐代 C. 明代 D. 清代 【参考答案】B 第4 题(已答). 清末及民国时期,不属于福建与台湾的海上交通主要线路的是() A. 福州与台湾航线 B. 厦门与台湾航线 C. 泉州与台湾航线 D. 除汽船定期航班外,福建的帆船穿越台湾海峡,从事航运贸易,获利颇丰【参考答案】C 第5 题(已答). 历经10多年倾力打造,()的海峡两岸纺织服装博览会(简称“海博会”)与中国(晋江)国际鞋业博览会(简称“鞋博会”)两大展会交相辉映,相得益彰,参展、参观的境外企业和客商比例逐年递增。 A. 福州 B. 厦门 C. 泉州 D. 莆田 1

【参考答案】C 第6 题(已答). 龙岩市利用台资的企业以()企业为多。 A. 资源型 B. 技术型 C. 资金型 D. 互补型 【参考答案】A 第7题(已答). ()自古有“扼台湾之要,为东南门户”之称,台湾人民祖籍地有许多源于此地,两地人民情同手足。 A. 福州 B. 厦门 C. 泉州 D. 漳州 【参考答案】B 第8 题(已答). 古代,闽南和台湾都出现了经营海峡两岸贸易的商业组织是() A. 榷货务 B. 郊行 C. 巡检司 D. 市舶司【参考答案】B 第9 题(已答). ()对台小额贸易量一直稳居大陆县级第一,年贸易额约占福建的三分之一,为福建最大的对台贸易港之一。 A. 霞浦 B. 杏林 C. 福清 D. 东山 【参考答案】D 第10 题(已答). ()成立“海峡两岸现代林业合作实验区”、台商投资区等,通过举办两岸林博会、海峡两岸乡镇对口交流会、两岸特色乡镇交流会等,加强两地的经贸关系。 A. 福州 B. 南平 C. 三明 D. 龙岩 【参考答案】C 二、多项选择题(共8 题,每题 5 分) 第11题(已答). 以下关于明代闽台经济关系发展的表述正确的有() A. 明朝中央政府实行海禁政策完全阻止了福建沿海人民继续迁居澎湖的趋势 B. 颜思齐、郑芝龙集团,他们在那里辟垦土地,建立部落,大大推动了台湾本岛的开发,从而也促进了闽台之间的经济交流 C. 明朝中、后期,由于倭寇横行、海盗窜扰、殖民者侵入,对大陆、福建与台湾的经济往来、政治领属构成重大威胁 D. 王审知在位期间,实行保境安民政策,为福建的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做出重要 贡献,号称“明王” 【参考答案】BC 2

尔雅中国历史文化地理上期末考试答案.doc

1 由于生产力、通信交通的落后,周朝采用()来管理国家。(1.0分)1.0分 A、 禅让制 B、 分封制 C、 郡县制 D、 行省制 我的答案:B 2 下列疆域类型中,属于民族或地方自治区的是()。(1.0分) 1.0分 A、 初郡 B、 侨郡 C、 都护府 D、

羁縻府 我的答案:D 3 中国历代首都移动轨迹的支流是()。(1.0分) 1.0分 ?A、 东西之间,由西而东 ? ?B、 东西之间,由东而西 ? ?C、 南北之间,由北而南 ? ?D、 南北之间,由南而北 ? 我的答案:C 4 唐太宗时按山川地形分全国为(),临时派遣使者观察,未成定制。(1.0分) 1.0分 ?A、 十四刺史 ? ?B、 十三刺史 ? ?C、 五十郡

? ?D、 十道 ? 我的答案:D 5 ()时期,唐朝击败东突厥,疆域范围扩展到蒙古高原、西伯利亚。(1.0分) 1.0分 ?A、 唐高宗 ? ?B、 唐太宗 ? ?C、 唐玄宗 ? ?D、 唐文宗 ? 我的答案:B 6 清朝国土沦丧的原因是()。(1.0分) 1.0分 ?A、 清政府长期推行闭关锁国,使得中国逐步落后于世界 ? ?B、 边疆长期封禁,造成边疆政治、经济、文化的落后及边防的空虚 ?

受“四夷”观念的消极影响,用四夷守边疆 ? ?D、 以上都对 ? 我的答案:D 7 由于怀疑反朝残余势力在海上搞破坏活动,以及日本海盗、倭寇的骚扰,()下 令实行海禁。(1.0分) 1.0分 ?A、 朱元璋 ? ?B、 朱标 ? ?C、 朱允炆 ? ?D、 朱棣 ? 我的答案:A 8 南宋的首都和行在所分别是现在的()和()。(1.0分) 1.0分 ?A、 开封和南京 ?

最新电大-闽台区域文化形考任务作业1-3参考答案资料

7864_闽台区域文化课程形考 任务1 一、名词解释(共12题,每题5分) 1、大坌坑文化 参考答案或提示:1964年,在台北县八里乡大坌坑发现了新石器时代遗址。大坌坑文化遗址集中分布在台到北部淡水河下游和西海岸一带。出土的陶器多为褐色砂陶。有宅、罐、碗等,那时,人们的经济生活以渔猎、采集为主。大坌坑文化距今约6400年,是台湾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其绳纹陶器,同比它早的江西万年县仙人洞遗址和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相似。大坌坑文化实际上是大陆东南沿海古代文化的一部分,与闽南、粤东沿海同时代文化之间有密切的亲缘关系。 2、长滨文化 参考答案或提示:1968—1971年,台湾学者在台东县长滨乡八仙洞5次发掘,发现了丰富的旧石器时代先陶文化,命名为长滨文化。长滨文化距今约1.5万年,其石器都是打制四起。长滨文化的主人以洞穴为家,过狩猎、捕捞和采集生活。其石器类型和制作技术,同大陆南方发现的旧石器相似。由上可见,台湾在第四冰期同大陆相连的时候,已经是旧石器时代晚期人类活动的场所了。长滨文化的发现,使台湾与大陆原始文化的源流关系,至少可追溯到1.5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 3、中国古代文献中的台湾名称 参考答案或提示:在中国古代文献里,被称为“蓬莱”、“贷舆”、“员峤”、“瀛洲”、“岛夷”、“夷州”、“琉求”,在东汉、两晋南北朝时称夷洲,三国时期称琉球,隋、唐、宋、元朝时称琉求,明朝时称东番,清朝属福建,设立台湾府。1885年台湾建省。 4、凤鼻头文化 参考答案或提示:大坌坑文化结束以后,在台湾西海岸的中南部地区,与圆山文化同时,先后存在着三种类型的文化遗存,目前暂都归属凤鼻头文化。第一种是红陶文化类型,以高雄县林园乡凤鼻头中层遗址为代表,距今约为4500—3500年。石器多为磨制。经济生活以农业为主,兼营渔猎。墓葬有石棺墓,人骨上见有拔牙习俗。第二种是素面和刻纹黑陶文化类型,主要遗址有高雄县风鼻头上层、台中县营埔等,距今约3500—2000年。营埔出土陶片上发现有稻壳印痕。第三种是印纹和刻划纹灰黑陶文化类型,已属铁器时代遗存。风鼻头文化继承发展了大坌坑文化,更明显地受到大陆文化的影响。其红陶、黑陶文化,同位于福建闽江下游的闽侯昙石山文化遗址中层和上层的遗物十分相似,同属于闽台地区以几何印纹硬陶和彩陶共存为特征的古文化遗存。 5、闽台文化 参考答案或提示:是指来自汉族核心地区的中原文化,是以福建台湾地区为核心形成共同性的文化特质,具有共源同本的现象,台湾文化主要源于闽文化,闽文化根源于中原文化,福建文化以先进的生产技术、物质财富、文学艺术等内容向向台湾地区延伸,台湾文化也影响了福建文化,在共同的历史源流背景下,民族流动形成了同文同种特征,相似的心理个性特征或差异品类特征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6、文化分三个阶段 参考答案或提示:文化学家把文化分为三个阶段:表面,即器物文化,包括一切有形可感的物质和精神产品;中层,即制序文化,包括人际关系中各种体制和规范、礼仪习俗、行为方式等;深层文化,即观念文化,包括思维文化、思维习惯、传统文化、社会心态、价值观念、风土民情、审美情趣等。

闽台民俗文化开发

闽台民俗文化开发 福建、台湾地处祖国东南,自古为百越先民居住繁衍之区。秦统一中国以后,大批中原百姓不断迁徙入闽,拓展台湾,文化交融,薪火传承,生生不息。先民们富于开拓精神的生活经验和智慧结晶,汇聚成丰厚积淀的闽台民俗文化。民俗文化作为一种群体生活的俗文化,其形成有赖于历史的积淀和文化的承传,是一个民族共同文化的具体标志之一。因此,民俗文化对于增强民族凝聚力有着不可忽视的巨大作用。中国是一个民俗文化大国,民俗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闽台民俗是中华文化一体多元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闽台人民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在共同的文化精神基础上共同创造的,从衣食住行到岁时节令,无不蕴含着中华民族传统伦理与信仰思想之精华,闽台两岸人民血脉相连,语言互通,同风共俗,根深蒂固,不可分割。 新世纪以来,两岸的文化发展越来越得到政府的关注。民俗文化尤其突出,两岸民俗文化交流日趋多样化。福州、厦门、泉州凭借区域、经济、政治优势,率先打头阵,以各式各样的民俗文化节吸引众多台湾同胞前来观摩和参与。内容主要包括大型灯展、综艺晚会、擂台竞技、以及富有闽南特色的舞蹈、舞狮、戏曲、邀请来自台湾的各大民间社团联袂演出。此外,还包括举办高校学术研讨会、闽台工艺品参展等等。主要侧重在海洋文化、宗教文化、闽南乡土古韵方面。我们可以看到,这些民俗文化活动形式较单一,游客单一,吸引力较低,且并无最大化将周边旅游景点结合,民俗旅游商品开发仍比较薄弱,资源的最大化有效整合仍未达到。那么,如何充分开发民俗文化将其与自然风光、名胜古迹有效结合,实现价值最大化?下面我们将闽台民俗文化划分为三个开发方向:闽台物质生活民俗、闽台社会生活民俗、闽台精神生活民俗。逐步探讨如何进行有效开发。 一.闽台物质生活民俗 闽台物质生活民俗主要表现在生活民俗、工商业民俗、生产民俗等方面。 明清以来,在中华炎黄文化精神大一统的基础上,闽台沿海一带的衣食住行习俗基本相同。闽台海边渔民多着黑、棕两色的大襟衫,或以荔枝树汁染衫为浅褐色,以抗海水的溅湿。妇女节假日或出门访亲友,喜穿红衣裙。童装亦有定制。刚出生的婴儿,通行着白棉布制成

2015福建电大《闽台区域文化》网络作业及答案(1)

2015福建电大《闽台区域文化》网络作业及答案(1)第 1 大题:名词解释 1 . (10分) 闽台文化 参考答案或提示:是指来自汉族核心地区的中原文化,是以福建台湾地区为核心形成共同性的文化特质,具有共源同本的现象,台湾文化主要源于闽文化,闽文化根源于中原文化,福建文化以先进的生产技术、物质财富、文学艺术等内容向向台湾地区延伸,台湾文化也影响了福建文化,在共同的历史源流背景下,民族流动形成了同文同种特征,相似的心理个性特征或差异品类特征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2 . (10分) 四大山头与九大门派 参考答案或提示:二十一世纪的台湾佛教,派系复杂,山头林立,主要如四大山头:佛光山、中台山、慈济功德会、法鼓山;九大门派:大岗门派、月眉山派、开元寺派、法云圆光派、大仙寺派、观音山派、万佛山派、清凉山派、东和寺派;五大团体:国际佛光会、中华佛教青年会、中华佛教居士会、中华佛寺协会、中华佛教护僧协会。这些山头、门派、团体,都与福建佛教的法脉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3. (10分) 文化 参考答案或提示:文化是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文化是特定的生活方式的整体,它包括观念形态和行为方式,提供道德和理智的规范。文化作为信息、知识和工具的载体,它是社会生活环境的映照,它以精神与物质两种形式交互作用的,它是后天学习获得的,并为社会成员所共有。

4 . (10分) 宗教 参考答案或提示:宗教是人的一种心理体验,由神话、教义、仪式和仪典等若干个部分组成的复杂体系。了解宗教包括:理论、崇拜仪式、信仰团体、崇拜对象等方面。闽台人的宗教观、生活方式、宗教仪式对其身心的影响深刻,在海峡两岸的文化交流中,宗教交流因其特殊原因起着特殊作用,其意义和影响大大超越了宗教本身闽台文化体系中,闽台宗教交往占有极其重要位置。 5. (10分) 文化分三个阶段 参考答案或提示:文化学家把文化分为三个阶段:表面,即器物文化,包括一切有形可感的物质和精神产品;中层,即制序文化,包括人际关系中各种体制和规范、礼仪习俗、行为方式等;深层文化,即观念文化,包括思维文化、思维习惯、传统文化、社会心态、价值观念、风土民情、审美情趣等。 第 2 大题论述题 1 . (80分) 1.分析闽台地缘上的密切关系,举例说明。 参考答案或提示:闽台地缘上的密切关系,在闽台地理距离与特征,闽台在史前就存在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福州鸡鸣,基隆可听”这句谚语,说明了台湾和福州与大陆有“不可分离,难舍同枕”的地理位置。台湾是我国第一大岛,西隔台湾海峡和福建遥遥相对,相距宽度不到200千米,狭处只有130千米,离福州最近。台湾海峡,平均水深只有50米至100米。台湾和台湾海峡,本来就是和福建相连的华

闽台区域文化形成性考核答案

闽台区域文化形成学作业(第1—3 章) (一、名词解释 1、东山陆桥“东山陆桥”是闽台地缘关系的见证,在碧波万顷的台湾海峡上,有一道浅滩发端于福建东山岛,经澎湖列岛,抵达台湾。这道浅滩平均水深不超过40 米,最浅的地方只有10 米。这道浅滩曾经在过去的冰川时期,因海退而变成陆地,成为连接闽台两地的陆桥。大约在距今32000 年,福建沿海的部分陆地是与台湾陆地相连的,但到了12000 年前,由于气候逐渐变暖,“东山陆桥”逐渐被海水覆盖。在多次冰期,反复出现的海退与海浸现象时,“东山陆桥”曾经多次露出海面。“东山陆桥”的存在说明闽台有着不可分割的地缘关系。 2、左镇人1971 年,台湾学者在台南县左镇乡菜寮溪发现旧石器时代晚期的人类化石,其年代距今约 3 万至 2 万年。“左镇人”是已知台湾最早的住民,与北京周口店“山顶洞人”的时代大体相同,同属晚期智人。“左镇人”就是从大陆经由福建长途跋涉,移居台湾的。“左镇人”的发现,把人类开发台湾的历史至少提前了1 万多年。 3、台湾文化台湾文化是中华文明的延伸,文明同源、祖地文化体系的传承、民间信仰是叶与根的关系、以儒学“开化”台湾、在习俗生活方式方面保留和延续大陆的传统;其地域特征是糅合各种文化的多元性特征和传统文化因台湾的自然、社会环境形成适应性发展与选择性传承。 4、闽南文化闽南文化是古越文化和中原文化的延伸,具有浓厚的中华传统文化的色彩;它来源于中原的河洛文化,是中华文化中有自身特色的地域文化,是台湾文化的主要影响源,只有了解闽南文化才能全面认识闽台文化。闽台移民往来,闽南文化与台湾文化的交融,形成闽台文化共同的地域属性。闽南文化内涵丰富,主要包括:闽南方言、口传文学、民俗、生活文化、民间艺术(音乐、舞蹈、美术、戏曲、曲艺)、民间信仰习俗、民间工艺,以及闽南学术著述和闽南人的思想性格。 二、简答 1、简述闽台地缘上的密切关系。

2015-2016尔雅网络课程《文化地理》期末考试答案

2016年尔雅课程文化地理期末考试 1 文化积累通过()实现。 A、语言和文字 B、形象和声音 C、历史和发展 D、艺术和科学 我的答案:A 2 伊斯兰教的绘画艺术元素不包括()。 A、植物 B、几何图案 C、山河 D、动物 我的答案:D 3 下列哪一个民族的族源是以中亚和西亚地区信仰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和波斯人为主体?() A、回族 B、满族 C、蒙古族 D、藏族 我的答案:A 4 关于印欧语系中南亚语族的语种分布,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A、印地语-柬埔寨 B、乌尔都语-巴基斯坦 C、孟加拉语-孟加拉 D、比哈尔语-印度 我的答案:A 5 雅利安人仍然存在的分支不包括()。 A、日耳曼人 B、斯拉夫人 C、吐火罗人 D、拉丁人 我的答案:C 6 下列哪一个节日是庆祝丰收的节日?() A、万灵节 B、复活节 C、逾越节 D、五旬节 我的答案:D 7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日耳曼语族的语种是()。 A、英语 B、德语 C、日语 D、荷兰语 我的答案:C 8 民族学界认为,古代巴人到达川东一带,最后留居在湖南地区,形成了()。

A、羌族 B、彝族 C、土家族 D、苗族 我的答案:C 9 分布在台湾的少数民族主要是()。 A、赫哲族 B、基诺族 C、高山族 D、独龙族 我的答案:C 10 流行文化是()衍生的文化。 A、文化传承 B、文化交流 C、大众传播 D、传统文化 我的答案:C 11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民间文化的是()。 A、《梁山伯与祝英台》 B、《白蛇传》 C、《牛郎织女》 D、《史记》 我的答案:D 12 ()指的是一种文化要素实际分布的空间,它有一个文化核心区,但边缘界限并不清晰。 A、文化景观区 B、形式文化区 C、机能文化区 D、文化核心区 我的答案:B 13 比利时南部所持的语言是()。 A、英语 B、德语 C、荷兰语 D、法语 我的答案:D 14 犹太教的重要节日不包括()。 A、复活节 B、逾越节 C、五旬节 D、住棚节 我的答案:A 15 下列不属于徽州的地域文化景观的是()。 A、贞孝牌坊 B、徽州古道

闽台区域文化作业整理

闽台区域文化提纲 一、名词解释 1、东山陆桥------“东山陆桥”是闽台地缘关系的见证,在碧波万顷的台湾海峡上,有一道浅滩发端于福建东山岛,经澎湖列岛,抵达台湾。这道浅滩平均水深不超过40 米,最浅的地方只有10 米。这道浅滩曾经在过去的冰川时期,因海退而变成陆地,成为连接闽台两地的陆桥。大约在距今32000 年,福建沿海的部分陆地是与台湾陆地相连的,但到了12000 年前,于气候逐渐变暖,“东山陆桥”逐渐被海水覆盖。在多次冰期,反复出现的海退与海浸现象时,“东山陆桥”曾经多次露出海面。“东山陆桥”的存在说明闽台有着不可分割的地缘关系。 2、左镇人-----1971 年,台湾学者在台南县左镇乡菜寮溪发现旧石器时代晚期的人类化石,其年代距今约 3 万至2 万年。“左镇人”是已知台湾最早的住民,与北京周口店“山顶洞人”的时代大体相同,同属晚期智人。“左镇人”就是从大陆经由福建长途跋涉,移居台湾的。“左镇人”的发现,把人类开发台湾的历史至少提前了1 万多年。 3、台湾文化------台湾文化是中华文明的延伸,文明同源、祖地文化体系的传承、民间信仰是叶与根的关系、以儒学“开化”台湾、在习俗生活方式方面保留和延续大陆的传统;其地域特征是糅合各种文化的多元性特征和传统文化因台湾的自然、社会环境形成适应性发展与选择性传承。 4、闽南文化-----闽南文化是古越文化和中原文化的延伸,具有浓厚的中华传统文化的色彩;它来源于中原的河洛文化,是中华文化中有自身特色的地域文化,是台湾文化的主要影响源,只有了解闽南文化才能全面认识闽台文化。闽台移民往来,闽南文化与台湾文化的交融,形成闽台文化共同的地域属性。闽南文化内涵丰富,主要包括:闽南方言、口传文学、民俗、生活文化、民间艺术(音乐、舞蹈、美术、戏曲、曲艺)、民间信仰习俗、民间工艺,以及闽南学术著述和闽南人的思想性格。 5、打尾牙----是闽台方言,意为当年最后一次打牙祭。闽台方言称正月初二的牙祭为“头牙”,腊月十六的最后一次牙祭为“打尾牙”。打尾牙是一年中最后一次牙祭,便格外隆重。这一天黄昏,闽台两地各家各户都摆出香案,陈列鸡鸭肉,点燃香烛、冥币,祭祀土地公。这一天,闽台两地街市上各家商店门口都香烟缭绕,店主向土地公叩头作揖,祈求财运亨通。晚上,老板经理要宴请伙伴朋友,欢庆一年的劳动业绩,以示酬谢,并祝愿来年有更大的成果。从打尾牙开始,便进入年关,人们开始准备过年了。 6、婚嫁六礼------早在周代就确立了婚嫁程序中的“六礼”:纳彩(送礼求婚)、问名(询问姓名和生辰)、纳青(送礼订婚)、纳征(送聘礼)、请期(议定婚期)、亲迎(新郎亲自迎娶),设有一套繁文缛节。明清以后,福建婚嫁风俗虽有变化,不尽相同,但仍旧习难改,总体上仍取六礼之意,从议婚到成婚,通常要经过提亲、合婚、相亲、定亲、送聘、送日子、送嫁、迎亲、婚礼、归宁等程序。 7、放王船------王船多半有福建沿海一带放出,通常置三尊王爷神像于船上,并在各神像上写上王爷名字,船上载有一切日常用具、粮食和白羊一只,放行海上任其漂流沉没,寓意瘟疫葬身大海,即可保健康平安。 8、诗钟----诗钟是一种具有竞技性质的集体活动,活动中又有关于时、体、题、韵的严格规定和各种颇具趣味性和刺激性的项目,限时咏作,分等奖励。诗钟有笼纱、嵌珠二格,嵌珠即折枝之异名,但当时人们往往不称嵌珠,而更经常使用折枝之名称。 9、地方传说----地方传说包括地方山川风景、地名古刹、特产工艺、风俗民情等内容,大多有所寄托,乃当时社会生活的折射。 10、南音----福建南音,亦称“弦管”。为中原古乐,原名…五音?,又称南乐。其乐风承袭隋唐之清乐,大曲,有高雅,敦厚的文士风格。有严格的组织形式、传承方式和演唱规则,是属于高雅的古老乐种。它由指、谱、曲三部分组成。南音在台湾称为“南管”。既指乐曲,也指戏曲。南音传入台湾的第一站是鹿港,由泉州人带到鹿港。现在不但还在演唱、演奏,而且还深入到中小学教育中,在台湾文化生活中占有一席之地。

试论闽台茶文化旅游产业的深度开发

试论闽台茶文化旅游产业的深度开发 提要:以茶文化为主题,深度开发茶文化旅游项目,开发多种形式的演艺活动,广泛进行中国茶文化的内涵、养生及休闲功能宣传, 培育新的文化旅游经济增长点。闽台两地茶文化产业的合作具备良好的条件,应注重茶文化旅游氛围的营造,培育更为广阔的客源市场。 关键词:闽台;茶文化;旅游;产业;开发 abstract: to the tea culture as the theme, the depth development of tea culture tourism projects, the development of various forms of performing arts activities, a broad connotation of chinese tea culture, health and recreational function propaganda, cultivating new cultural tourism economic growth. between fujian and taiwan tea culture industry cooperation have good condition,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tea culture tourism atmosphere build, foster a more broad tourist market. keywords: fujian and taiwan; tea culture; tourism; industry; development 茶文化产业的涵义是按照工业生产标准,将茶叶的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分配其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广义的茶文化产业是以

最新尔雅网络课文化地理答案解析

2.5文化的冲突 1 下列作品不属于文化大革命时代的是()。 ?A、收租院群雕 ?B、大豆过江 ?C、毛主席去安源 ?D、八个样板戏 我的答案:B 2 以文化人群的特点导致的文化冲突具有()。 ?A、民族性 ?B、集团性 ?C、阶级性 ?D、以上都对 我的答案:D 3 关于收租院群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收租院群雕最初的目的是反映阶级教育 ?B、收租院群雕以四川省大邑县刘文彩的庄园为背景 ?C、收租院群雕反映的是底层社会的生活构成 ?D、收租院群雕的创作者是外国艺术家 我的答案:D 4 文化冲突具有区域性和时代性。() 我的答案:√ 5 “杏花春雨江南,骏马秋风冀北”,这两句诗说明文化冲突具有区域差异性。 我的答案:√

2.6文化整合 1 下列关于雅文化和俗文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A、雅文化代表的是社会上层的文化 ?B、俗文化具有阳春白雪的特征 ?C、雅文化和俗文化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D、俗文化代表的是人民大众的百姓文化 我的答案:B 2 哼哈二将是文化整合的结果,下列不属于这一整合过程的选项是()。 ?A、法意太子 ?B、密迹金刚 ?C、陈奇与郑伦 ?D、伽罗释者 我的答案:D 3 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体现了雅文化与俗文化是截然对立的两个范畴,不存在转化的可能。 () 我的答案:× 4 文化整合过程中必然经历现激烈的文化冲突阶段。() 我的答案:× 2.7文化景观与文化区

()指的是一种文化要素实际分布的空间,它有一个文化核心区,但边缘界限并不清晰。?A、文化景观区 ?B、形式文化区 ?C、机能文化区 ?D、文化核心区 我的答案:B 2 文化景观和文化区的特点不包括()。 ?A、空间性 ?B、功能性 ?C、时代性 ?D、永久性 我的答案:D 3 机能文化区的边缘界限通过()确定。 ?A、经济区界限 ?B、宗教区界限 ?C、行政区界限 ?D、方言区界限 我的答案:C 4 文化区的研究分为两种,即形式文化区和机能文化区。() 我的答案:√ 5 美国的教区边界与地州边界是完全吻合的,是典型的机能文化区。() 我的答案:X

闽台文化作业答案

闽台文化作业答案 闽台区域文化 第一章 名词解释 1、东山陆桥 “东山陆桥”是闽台地缘关系的见证,在碧波万顷的台湾海峡上,有一道浅滩发端于福建东山岛,经澎湖列岛,抵达台湾。这道浅滩平均水深不超过40米,最浅的地方只有10米。这道浅滩曾经在过去的冰川时期,因海退而变成陆地,成为连接闽台两地的陆桥。大约在距今32000年,福建沿海的部分陆地是与台湾陆地相连的,但到了12000年前,由于气候逐渐变暖,“东山陆桥”逐渐被海 水覆盖。在多次冰期,反复出现的海退与海浸现象时,“东山陆桥”曾经多次露出海面。“东山陆桥”的存在说明闽台有着不可分割的地缘关系。 2、左镇人 1971年,台湾学者在台南县左镇乡菜寮溪发现旧石器时代晚期的人类化石,其年代距今约3万至2万年。“左镇人”是已知台湾最早的住民,与北京周口店 “山顶洞人”的时代大体相同,同属晚期智人。“左镇人”就是从大陆经由福建长途跋涉,移居台湾的。“左镇人”的发现,把人类开发台湾的历史至少提前了 1万多年。 3、台湾文化 台湾文化是中华文明的延伸,文明同源、祖地文化体系的传承、民间信仰是叶与根的关系、以儒学“开化”台湾、在习俗生活方式方面保留和延续大陆的传统;其地域特征是糅合各种文化的多元性特征和传统文化因台湾的自然、社会环境形成适应性发展与选择性传承。 4、闽南文化 闽南文化是古越文化和中原文化的延伸,具有浓厚的中华传统文化的色彩;它来源于中原的河洛文化,是中华文化中有自身特色的地域文化,是台湾文化的主要

影响源,只有了解闽南文化才能全面认识闽台文化。闽台移民往来,闽南文化与台湾文化的交融,形成闽台文化共同的地域属性。闽南文化内涵丰富,主要包括:闽南方言、口传文学、民俗、生活文化、民间艺术(音乐、舞蹈、美术、戏曲、曲艺)、民间信仰习俗、民间工艺,以及闽南学术著述和闽南人的思想性格。二、简答 1、简述闽台地缘上的密切关系。 闽台在史前就存在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福州鸡鸣,基隆可听”这句谚语,说明了台湾和福州与大陆有“不可分离,难舍同枕”的地理位置。台湾是我国第一大 岛,西隔台湾海峡和福建遥遥相对,相距宽度不到200千米,狭处只有130千米,离福州最近。台湾海峡,平均水深只有50米至100米。台湾和台湾海峡,本来就是和福建相连的华夏古陆的一部分。台湾是以大陆为根生成的一个岛屿,在地缘上与大陆是不可分的。在1.5万年以前,东海海面比现在低130米左右,这在地质上说明两岸原来是一个板块,台湾、澎湖等岛屿 就在祖国东南沿海的大陆架上,与福建省相连接。台湾被称为“浮福建”,表示台湾是福建省漂浮在海上的部分。在碧波万顷的台湾海峡上,有一道浅滩发端于福建东山岛,经澎湖列岛,抵达台湾。这道浅滩平均水 深不超过40米,最浅的地方只有10米。这道浅滩曾经在过去的冰川时期,因海退而变成陆地,成为连接闽台两地的陆桥。大约在距今32000年,福建沿海的部分陆地是与台湾陆地相连的,但到了12000年前,由于气候逐渐变暖,“东 山陆桥”逐渐被海水覆盖。在多次冰期,反复出现的海退与海浸现象时,“东山陆桥”曾经多次露出海面。“东山陆桥”的存在说明闽台有着不可分割的地缘关系。 2、您认为闽南人与台湾人有哪些共同的文化心理特征? 闽南人与台湾人共同的文化心理特征:1、闽台人均有族群迁徙为主,以地缘、血缘关系聚居,较为完整地保持了祖籍的风俗习惯、语言的传统。2、闽台人 有共同的宗教信仰、戏曲、生活习俗,对人生价值的总的、根本的看法近似,乐于在拚搏中体会人生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不安土重迁,认为改造命运的主动权在 自己,不惜以生命作代价,换取财富与新境界。3、闽台人的情感敏感外露、

闽台文化创意产业与大学生创业对接模式研究

2012年第·7期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ournal of TaiYuan Urban Vocational college期 总第132期 Jul2012 [摘要]大学生创业是国家解决大学生就业的重要途径,鼓励和扶持大学生往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且大学生作为最具创造力的群体,在文化创意领域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文章在对发 展闽台文化创意产业的涵义、渊源等背景进行介绍后,深入分析闽台文化创意产业与大学生创 业的发展现状,并在此基础上从大学生在文化创意产业领域的优势、大学生创业对接的基础等 角度出发,系统探究了闽台文化创意产业与大学生创业对接模式建立的可行性,由此设计出闽 台文化创意产业与大学生创业对接模式。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大学生创业;闽台;对接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046(2012)7-0001-02 *基金项目:福建省教育厅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mjcx1104) [特约论稿] 闽台文化创意产业与大学生创业对接模式研究 许吉松,吴飞美 (闽江学院,福建福州350108) 文化创意产业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产生的新兴产业,强调一种主体文化或文化因素依靠个人(团队)通过技术、创意和产业化的方式开发、营销知识产权的行业,具有高知识性、高附加值、强融合性等特征。闽台文化创意产业以闽台文化的历史渊源为基础,在此基础上进行文化上的创意并产生经济价值,具有闽台文化元素、创新创意元素、文化经济价值等特征。 一、闽台文化创意产业与大学生创业的发展现状 (一)闽台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现状 第一,有力的政策支持,动漫产业发展势头良好。近年来福建省动漫企业发展迅速,两岸在动漫文化创意产业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基础良好,福建省从事文化创意产业的企业80多家、人员6000多人,主要集中在福州、厦门两地。第二,闽台文化的共同性,搭建了更好的合作平台。福建与台湾的创意产业合作氛围远比其他地区好,具备良好的历史文化积淀,福建文化软实力较强,通信基础设施位居全国前列,闽台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为闽台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了网络基础支撑,未来文创产业将成为海西发展的“金钥匙”;福建已经建立起完整的产业链,也有着丰富的人文底蕴,只要再加上国际观与精致化,就足以发展完善的创意产业。第三,闽台文化创意产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由于历史的原因,海峡两岸的交流还不够全面,闽台文化创意产业目前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与国际领先的文化创意产业还有一定的距离。因此,进一步加强与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拓宽视野成为闽台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内容之一。 (二)大学生创业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高校持续扩招和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大学生就业越来越困难。从2011年的大学生毕业人数来看,有将近30%的毕业生找不到工作,那么2012年的毕业生将更加困难。因此,国家将大学生创业作为了一个解决毕业生就业的渠道,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给予多方面的扶持,大学生创业呈现出独有的特点。第一,大部分大学生创业领域集中在服务和销售行业。由于进入的门槛低,近40%创业大学生选择了这两个行业,而具有创新的高科技行业则寥寥无几,由于服务、销售市场饱和度高,竞争激烈,所以很难出好成绩。第二,大学生创业项目生命力很弱。据不完全统计,只有1%的大学生创业项目能够成功,而能够延续3年或以上的项目更是寥寥无几。第三,大学生创业条件的缺乏。创业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涉及各方面的东西,不仅要具备良好的创业所必须具备的能力,还需要良好的社会环境,目前由于大部分大学生创业者因为就业难而选择创业,失败就更加在所难免。 二、建立闽台文化创意产业与大学生创业对接模式的可行性分析 (一)大学生在文化创意产业领域的优势 大学生既是引领流行文化的群体,也是创造流行文化的主体,更是文化创意产业的中坚力量。第一,大学生思维灵敏、思想活跃,学习能力和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更具创造力,这为从事文化创意产业奠定了基础。第二,大学生在接受大学教育期间有足够的课余时间可以用于社会实践,大学校园也能够为大学生提供展现创意才华的平台,让爱秀的大学生群体尽最大的能力去展现自己、挖掘潜能。第三,在国家和社会团体大力倡导大学生创业的大背景下,大学生创业有了越来越多的优势。国家的各种扶持政策都为大学生的创业开辟了一条绿色通道,而社会群体的引导和扶持也为更多的青年学子指明了创业方向。比如李开复先生的“创新工场”、王利芬女士的优米网、阿里巴巴的马云、新东方的俞敏洪、徐小平等人,都为大学生的创业尤其是往创意产业方向发展的创业提供了精神上和物质上的支持。 (二)建立闽台文化创意产业与大学生创业对接的基础 1 ··

文化地理2020年期末考试答案

一、单选题(题数:40,共40.0 分) 1 ()地区是B型血分布最广的地区?(1。0分) 1。0分 ?A、 北欧地区 ? ?B、 南亚地区 ? ?C、 非洲地区 ? ?D、 美洲大陆 ?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2 主要分布在我国()的羌族是历史最为悠久的民族之一。(1.0分) 1。0分 ?A、 贵州 ?

?B、 四川 ? ?C、 内蒙古 ? ?D、 甘肃 ?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3 在()中可将肚皮舞视为其代表.(1.0分) 1。0分 ?A、 古罗马文化 ? ?B、 俄罗斯文化 ? ?C、 古希腊文化 ? ?D、 阿拉伯文化 ?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4 在印度教人的眼中,()是非常神圣的动物。(1.0分)

1.0分 ?A、 牛 ? ?B、 猪 ? ?C、 狗 ? ?D、 鸡 ?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5 ()是浙江的地理特征.(1.0分)0。0分 ?A、 多江少山 ? ?B、 多江多山 ? ?C、 多江多平原 ? ?D、 多山少平原

?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C 6 下列地名中不属于军事驻扎地的是()。(1。0分) 0。0分 ?A、 吴堡 ? ?B、 珠市口 ? ?C、 驻马店 ? ?D、 蓝旗营 ?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C 7 ()是中国新疆人群的主要人种。(1.0分) 1.0分 ?A、 欧罗巴人种 ? ?B、 蒙古利亚人种 ?

?C、 尼格罗人种 ? ?D、 乌拉尔人种 ?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8 麦客的特点不包括()。(1。0分)0。0分 ?A、 季节性强 ? ?B、 非流动性 ? ?C、 成群结队 ? ?D、 地域性逐步推进 ?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C 9 分布在埃及的人种主要为()。(1。0分)1。0分 ?A、 欧罗巴人种

闽台区域文化作业

闽台区域文化作业 第1 大题名词解释0分1 . (10分) 客家民歌 参考答案或提示:台湾的客家山歌流行于当地粤语区和客家方言区,台湾数百万客家人。客家山歌尽管种类繁多,其曲调为闽西粤东民歌调,多为七字句,每首四句28字。歌词特点,即兴,双关语,插字衬腔;体裁七言小调较多,小调较不规则。主要独唱对唱两种演唱方式。以唢呐与打击乐器为主的合奏音乐,是客家器乐音乐的代表。==学员答案==台湾的客家山歌流行于当地粤语区和客家方言区,台湾数百万客家人。客家山歌尽管种类繁多,其曲调为闽西粤东民歌调,多为七字句,每首四句28字。歌词特点,即兴,双关语,插字衬腔;体裁七言小调较多,小调较不规则。主要独唱对唱两种演唱方式。以唢呐与打击乐器为主的合奏音乐,是客家器乐音乐的代表。 可得分数:确定2 . (10分) 泉州孔子庙 参考答案或提示:位于泉州市区泮宫内,宏伟壮观,为我国东南

现存规模最大的孔庙,主体建筑为宋代典型的重檐庑殿式,殿为抬梁式木构架,斗拱层叠,梁枋纵横,屋脊较短,四角斜坡面较长,殿柱皆为花岗岩石,束腰嵌有莲花图案青石浮雕,台北孔庙位于大龙洞、哈密街一带,由泉州府惠安县著名建筑大师王益顺于1925年重建,主要模仿泉州孔庙,建成“正统南中国式孔庙”。 ==学员答案==位于泉州市区泮宫内,宏伟壮观,为我国东南现存规模最大的孔庙,主体建筑为宋代典型的重檐庑殿式。可得分数:确定第2 大题论述题0分1 . (80分) 1.发掘本地方言中称谓词、熟语、地名中具有闽台方言的共同特征的实例,并说明理由。(结合本地或家乡方言占10分) 参考答案或提示:(1)称谓:由于传统封建礼制,形成了以男性为中心的亲疏有别、长幼有序的等级秩序,在闽台方言中也同样也保留了一套能区分血亲远近、辈份高低、年龄大小的严密系统。称呼亲属时,闽台方言称呼词的使用均以辈份高低为基本准则。但当遇到辈份与年龄不相应时,只以辈份称呼而不从年龄。因此,一个老态龙钟的老人,遇到比其辈份高的年轻男女,面称其为“叔公”(祖父的弟弟)或“姑婆”(祖父的妹妹)之类的现象则司空见惯。 (2)熟语是一种独特的口语形式,它包括成语、谚语、歇后语等。由于熟语内容丰富、反映面广、富有乡土气息、形式、固定,因而群众喜闻乐见,以至于在民间广为流传、根深蒂固。如成语,闽台方言中的成语也多呈四字格形式。因土生土长,说者多绘声绘色,听者也

《闽台区域文化》复习纲要

开放教育公共管理(教育)、小学教育、汉语言、法学、行政管理专业(本科) 《闽台区域文化》考试纲要 一、考试对象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与开放教育试点管理学科公共管理(教育)、小学教育、汉语言、法学、行政管理五个专业本科水平的学员。 二、考试课程名称与考试方式 开放教育教育管理、小学教育、汉语言、法学、行政管理专业(本科)《闽台区域文化》课程考试形式:开卷笔试。 考试时间:90分钟。 三、本课程考试内容、基本要求与复习方法建议 本课程主要考核学生对《闽台区域文化》课程知识的全面、系统、综合掌握的情况,在考试过程中检验学生对闽台文化的基础常识,发展变化、文化特点的理解和储备的水平,测量学生通过学习《闽台区域理论》在文化知识拓展、文化修养等方面的能力。 本课程考核要求掌握的内容是各章中基本常识和重要理论,拓展应用是要求学员在掌握教材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得出新认识,促进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发展,考试以重点掌握、识记名词、拓展应用的内容为主,了解的内容作为常识性内容不作为考核要求。在复习阶段要学员以一种主人翁的精神、怀着对闽台两地深厚的感情,以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认真学习,围绕学习主教材,参考网上相关学习资源,结合面授辅导要点,从本地乡土文化出发拓展对闽文化的进一步认识,紧扣复习纲要,广泛阅读课内外教学资料,熟读教材,结合平时作业多做练习,积累相关实例,进行分析,同学之间互相讨论,主动向老师求教,以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 在考试过程中,要求同学以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态度,科学严谨的作风,结合实践、积极思考,依照考试要求,沉着冷静、准确作答。在考试中要灵活运用作答技巧,注意跨章节内容的综合、概括分析,能够结合本地文化内容灵活迁移,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四、考试试题的命题原则、基本题型和所占分数比例 考试命题原则遵循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要求,主要考核内容在文字教材内容范围内,少数内容将涉及闽台区域文化课外相关的本地文化或家乡文化内容。 考试题型:名词解释30%、填空20%、问答占30%、知识拓展分析占20%四种类型,名词解释以教材内容、复习大纲中的理解、重点名词内容为主,考核基本常识。简答、论述题以重点掌握内容为主,考核学员对闽台区域文化各个领域的文化价值的综合分析能力。知识拓展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