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物理必修二学案(74重力势能).doc

物理必修二学案(74重力势能).doc

物理必修二学案(74重力势能).doc
物理必修二学案(74重力势能).doc

7.4《重力势能》导学案

【学习目标】

知道重力势能的概念,重力做功的特点,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变化关系,重力势能的相对性

【重点难点】

重力势能:重力势能的计算、重力势能变化与重力做功的关系、重力势能的相对性

【学法指导】

认真阅读教材,体会重力势能的物理意义,体会重力做功和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

【知识链接】

1.功的物理意义:功是能量转化的 ______ .

2.功的定义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三者的乘积。

【学习过程】

一、重力势能概念的建立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学们计算课本P10图4?1 4-2 4-3三种情况下重力做功的大小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总结重力做功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思考重力势能可能与那些因素有关?

4物体由于________________ 而具有的能量叫做重力势能,表达E P=_________________ 重力势能是

_________________ 量,有正负之分

二、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变化关系

1.一起重机使货物匀速上升,加速上升,减速上升相同的高度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变化关系

2.?—起重机使货物匀速下降,加速下降,减速下降相同的髙度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变化关

总结:物体向上运动,重力做()重力势能()重力做了多少功,重力势能就()物体向下运动,重力做()重力势能()重力做了多少功,重力势能就()重力做功和重力势能的关系可写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重力势能的相对性

1.重力势能是状态量还是过程量?

2.重力势能的相对性

3.选择不」司的参考系重力势能的大小不同,那么重力势能的变化量与参考系的选择有关吗?重力势能属于地球和物体组成的系统

【训练测试】

1. 关于重力势能的说法,正确的有()

A. 重力势能只能由重物决定

B. .重力势能不能为负值

C. 重力势能是相对的

D. 重力对物体做正功,物体的重力势能增大

2. 甲、乙两个物体的位置如图所示,质量关系加甲<加乙,甲在桌面上,乙在地面上,若取桌面 为零

势能面,甲、乙的重力势能分别为吊|、Eg 则有()

竖直上抛一个小球,从抛出到落回原抛出点的过程屮,它的速度、重力势能.位移.加速 度随时间变化的函数图彖(如图所示)中正确的是(不计空气阻力,以竖直向卜?为正方向,图中曲线为

在同一高度,将物体以初速度%向不同方向抛出,从抛出到落地的过程屮,重力所做的功

相等,物体所减少的重力势能一足相等

C.重力势能等于零的物体,不可能对别的物体做功

D.用手托住一个物体匀速上举时,手的支持力做的功等于克服重力的功与物体重力势能Z 和

5. 如图所示,小球质量为加,大小不计,右边圆轨道半径为小球从h=3R 处沿斜面滑下后,

又沿圆轨道滑到最高点P 处,在这一过程中,重力对小球所做的功为

A. Ep\>Ep2

B. Ep\

C. Ep\ =Ep2

D ? 无法判断

3. 抛物线,抛岀点为零势能点)(

A. 物体克服重力做的功等于重力势能的增加

B. ,小球重力势能减少

关丁?重力势能与重力做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6.金茂大厦是上海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它主体建筑地上88层,地下3层,高420.5m,是目前国内第一、世界第三高楼(如图所示).距地面341m 的第88层为国内迄今最高的观光层,环顾四周,极目眺望,上海新貌尽收在眼底.站在88层上质量为60kg的游客,在下列情况屮,他的重力势能各是多少? @収10m/s2)

(1)以地面为零势面;

(2)以第88层为零势面;

⑶以420.5m的楼顶为零势面,若他乘电梯从地面上升到88层,他克服重力做多少功?

【参考答案】

1.答案:C

2.答案:A

解析:取桌面为零势能面,则Epi=O,物体乙在桌面以下,£炖<0,故Ep.pEe故A正确.

3.答案:ABC

4.答案:AB

解析:根据W G=印]—印2知,物体克服重力做的功等于重力势能增加,A正确.根据重力做功的特点知,从同一高度抛出物体到落地的过程中,重力做功相等,因而重力势能的减少量也相等,B 正确.重力势能的数值依赖于参考面的选取,重力势能为零的物体,完全可以对别的物体做功,C 错误.用手托住?物体匀速上升时,手的支持力等于物体的重力,手的支持力做的功等于物体克服重力的功,也等于物体重力势能的增加量,D错误.

5.答案:tngR mgR

6.答案:(l)2.046Xl()5j (2)0 (3)2.046X 105J

解析:(1)以地面为参考面/z=341m

所以Ep=mgh=60X 10X341J=2.046X 105J

(2)以88层为零势面h=0所以Ep=O

(3)游客从地面到88层,重力做的功为W G= -m^h= -60X 10X341J = -2.046X 105J所以他克服重力做功2.046X 105J.

【学习反思】

重力势能属于地球和物体组成的系统,而我们经常说某某物体的重力势能是多大,应当怎样理解?

高中物理必修二教案-7.4重力势能16-人教版

学习内容学习指导 即时感悟学习目标: 1.知道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理解重力势能的变化和重力做功的关系。 2.理解重力势能的概念,会用重力势能的定义进行计算。 3.知道重力势能的相对性,知道重力势能是物体和地球系统共有的。 学习重点:重力势能的概念,重力势能的变化和重力做功的关系 学习难点:重力势能的系统性、相对性,正负的含义 【初步感知】 通过短片观察: 1、通过何种途径能够使重力势能释放出来? 2、又是通过哪个力做功使这种能量释放出来的? 【自主﹒合作﹒探究】 一、重力做功的特点: 1.认真阅读p64教材并结合图7.4—1、图7.4—2、图7.4—3,独立推导这 几种情况下重力做的功。 2.在三种情况下重力做的功是否相等?由此可以得到什么样的结论? 重力做功 的表达式是什么? 【重力做功的特点】:重力做功只跟它的起点和终点的位置有关,而跟物体运动 的路径无关。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 二、重力势能 1.重力势能的定义:物体所受重力mg与所处高度h的乘积叫做物体的重力势能。 用Ep表示。 2.表达式:Ep = mgh 3.单位:焦耳,符号为J 4.标量性:无方向,是标量。 5、特征:相对性、系统性 三、重力势能的特征 1、相对性 阅读课本内容“重力势能的相对性”,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1、什么叫参考平面?在参考平面,物体的重力势能是多少?

2、通常情况下,如何选取参考平面? 3、对选定的参考平面而言,什么情况下重力势能为正值?什么情况下重力势能为负值? 例.如图质量kg m 2=的小球,从离开桌面高m h 2.11=的A 点下落到桌面下m h 8.02=的地面B ,按要求填入表格(g =10m/s 2) 思考:比较、分析表格中的数据,有何特点? ?选取不同的________,物体的重力势能的数值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 ?WG 、△Ep 与________的选取无关。 2、重力势能的系统性 想一想:重力势能跟重力做功密切相关, 如果没有了重力,物体还有重力势能吗? 温馨提示:严格地说,重力势能是地球与物体所组成的“系统”所共有的,平常所说的“物体”的重力势能,只是一种简化的说法。 【学以致用 巩固提高】 例1、一个小球在某位置具有的重力势能为14J ,运动中克服重力做功为9J ,小球的重力势能变为 。 例2、关于重力势能的说法正确的有( ) A.重力势能只由重物决定 B.重力势能不能有负值 C.重力势能是相对的 D.重力做功时重力势能一定增加 例 3、井深8m ,井上支架高为2m ,在支架上用一根3m 长的绳子系住一个重100N 的物体,则物体的重力势能是(以地面为参考平面)( ) A .100J B .700J C .-100J D .无法确定 四、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关系 当物体位置降低时,重力做_____功,重力势能________ 当物体位置升高时,重力做_____功,重力势能________ 参考平面 小球在A 点的重力势能 小球在B 点的重力势能 整个过程小球重力做的功 整个过程小球重力 势能的变化 桌面 地面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平抛运动》导学案

第12讲 平抛运动 【重点知识梳理】 一、平抛运动的基本规律 1.性质 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g 的匀变速曲线运动,运动轨迹是抛物线. 2.基本规律 以抛出点为原点,水平方向(初速度v 0方向)为x 轴,竖直向下方向为y 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则: (1)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v x =v 0,位移x =v 0t . (2)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速度v y =gt ,位移y =12 gt 2. (3)合速度:v =v 2x +v 2y ,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则tan θ=v y v x =gt v 0. (4)合位移:s =x 2+y 2,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α,tan α=y x =gt 2v 0 . 3.对规律的理解 (1)飞行时间:由t =2h g 知,时间取决于下落高度h ,与初速度v 0无关. (2)水平射程:x =v 0t =v 0 2h g ,即水平射程由初速度v 0和下落高度h 共同决定,与其他因素无关. (3)落地速度:v t =v 2x +v 2y =v 20+2gh ,以θ表示落地速度与x 轴正方向的夹角,有tan θ=v y v x =2gh v 0,所以落地速度也只与初速度v 0和下落高度h 有关. (4)速度改变量:因为平抛运动的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g ,所以做平抛运动 的物体在任意相等时间间隔Δt 内的速度改变量Δv =g Δt 相同,方向恒 为竖直向下,如图所示. (5)两个重要推论 ①做平抛(或类平抛)运动的物体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的反向延长线一定 通过此时水平位移的中点,如图2中A 点和B 点所示.

②做平抛(或类平抛)运动的物体在任意时刻任一位置处,设其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α,位移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则tan α=2tan θ. 二、斜面上的平抛运动问题 斜面上的平抛运动问题是一种常见的题型,在解答这类问题时除要运用平抛运动的位移和速度规律,还要充分运用斜面倾角,找出斜面倾角同位移和速度与水平方向夹角的关系,从而使问题得到顺利解决.常见的模型如下: 方法 内容 斜面 总结 分解速度 水平:v x =v 0 竖直:v y =gt 合速度:v =v 2x +v 2y 分解速度,构建速度三角形 分解位移 水平:x =v 0t 竖直:y =12 gt 2 合位移:s =x 2+y 2 分解位移,构建位移三角形 1.受力特点 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恒力,且与初速度的方向垂直. 2.运动特点 在初速度v 0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在合外力方向上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a =F 合m . 3.求解方法 (1)常规分解法:将类平抛运动分解为沿初速度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垂直于初速度方向(即沿合外力的方向)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两分运动彼此独立,互不影响,且与合运动具有等时性. (2)特殊分解法:对于有些问题,可以过抛出点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将加速度a 分解为a x 、a y ,初速度v 0分解为v x 、v y ,然后分别在x 、y 方向列方程求解. 【高频考点突破】 考点一 对平抛运动的理解 例1.(多选)对于平抛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重力势能优质教案

重力势能 【教学目标】 ⑴理解重力势能的概念,能用重力势能的表达式计算重力势能。知道势能具有相对性。 ⑵理解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关系,知道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并能用这一结论解决一 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⑶理解功是物体能量变化的量度。 ⑷知道弹性势能的初步概念。 【课时】 1课时 【重点难点】 重点:重力势能及其表达式。 难点:重力势能的相对性和功和能量变化的关系。 【教学方法】 多媒体演示,理论推导、讲授法。 【教学过程】 情景引入: 我们已知道运动的物体具有动能,那么静止的物体是否有能量?我们又是如何知道它是否具有能量的呢?(可阅读课本P41) 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新课内容。 1.重力势能 利用刚才学生举的例子说明,被举高的重物一旦下落就可以做功,表明处于一定高度的重物“储存”着一种能量,这就是重力势能,即:重力势能是由于物体处于一定高度而具有的能量。 从重力势能的含义可以看出,它与物体的重力和高度有关,到底是什么关系呢? 2.重力势能公式 物体具有能才能做功,我们经常用物体最多能够做多少功来量度物体具有多少能。(即:功是能量变化的量度,重力势能的变化也可用做功表示出来。) 例如一:课本P42 小球落地。 例如二:用一外力把一质量为m的物体匀速举高h,由于是匀速上升,物体的动能不变,外力举高物体做的功W=mgh全部用于增加物体的重力势能。而此过程中克服重力做功亦为mgh,也就是克服重力做了多少功,就获得了多少重力势能。用E p表示势能,则处于高度h处的物体的重力势能为: E p=mgh 即重力势能等于物体重力与高度的乘积。 单位:焦耳(J),而且也是标量。 它是由物体所处的位置状态决定的,所以与动能一样是状态量。(功是过程量) 3.零势能面 重力势能表达式中的高度h如何确定? 课本P42图8-30

高中物理必修2全套教案

高中物理必修2教案 第一章抛体运动 第一节什么是抛体运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曲线运动的方向,理解曲线运动的性质 2.知道曲线运动的条件,会确定轨迹弯曲方向与受力方向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体验曲线运动与直线运动的区别 2.体验曲线运动是变速运动及它的速度方向的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领会曲线运动的奇妙与和谐,培养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学重点】 1.什么是曲线运动 2.物体做曲线运动方向的判定 3.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教学难点】 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探究学习】 1、曲线运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曲线运动速度的方向: 质点在某一点的速度,沿曲线在这一点的方向。 3、曲线运动的条件: (1)时,物体做曲线运动。(2)运动速度方向与加速度的方向共线时,运动轨迹是___________ (3)运动速度方向与加速度的方向不共线,且合力为定值,运动为_________运动。(4)运动速度方向与加速度的方向不共线,且合力不为定值,运动为___________运动。 4、曲线运动的性质: (1)曲线运动中运动的方向时刻_______ (变、不变),质点在某一时刻(某一点)的速度方向是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并指向运动轨迹凹下的一侧。 (2)曲线运动一定是________ 运动,一定具有_________ 。

【课堂实录】 【引入新课】 生活中有很多运动情况,我们学习过各种直线运动,包括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等,我们知道这几种运动的共同特点是物体运动方向不变。下面我们就来欣赏几组图片中的物体有什么特点(展示图片) 再看两个演示 第一, 自由释放一只较小的粉笔头 第二, 平行抛出一只相同大小的粉笔头 两只粉笔头的运动情况有什么不同? 学生交流讨论。 结论:前者是直线运动,后者是曲线运动 在实际生活普遍发生的是曲线运动,那么什么是曲线运动?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个问题。 新课讲解 一、曲线运动 1. 定义:运动的轨迹是曲线的运动叫做曲线运动。 2. 举出曲线运动在生活中的实例。 问题:曲线运动中速度的方向是时刻改变的,怎样确定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在任意时刻速度的方向呢? 引出下一问题。 二、曲线运动速度的方向 看图片:撑开带有水滴的雨伞绕柄旋转。 问题:水滴沿什么方向飞出? 学生思考 结论:雨滴沿飞出时在那点的切线方向飞出。 如果球直线上的某处A 点的瞬时速度,可在离A 点不远处取一B 点,求AB 点的平均速度来近似表示A 点的瞬时速度,时间取得越短,这种近似越精确,如时间趋近于零,那么AB 见的平均速度即为A 点的瞬时速度。 结论:质点在某一点的速度方向,沿曲线在这一点的切线方向。

高一物理学案(必修二全册)

一、曲线运动 【要点导学】 1、物体做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是时刻发生变化的,质点经过某一点(或某一时刻)时的速度方向沿曲线上该点的。 2、物体做曲线运动时,至少物体速度的在不断发生变化,所以物体一定具有,所以曲线运动是运动。 3、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物体所受合外力的方向与它的速度方向。 4、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状态,如将物体受到的合外力沿着物体的运动方向和垂直于物体的运动方向进行分解,则沿着速度方向的分力改变物体速度的;垂直于速度方向的分力改变物体速度的。速度大小是增大还是减小取决于沿着速度方向的分力与速度方向相同还是相反。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其所受合外力方向总指向轨迹侧。 匀变速直线运动只有沿着速度方向的力,没有垂直速度方向的力,故速度的改变而不变;如果没有沿着速度方向的力,只有垂直速度方向的力,则物体运动的速度不变而不断改变,这就是今后要学习的匀速圆周运动。 【范例精析】 例1、在砂轮上磨刀具时可以看到,刀具与砂轮接触处有火星沿砂轮的切线飞出,为什么由此推断出砂轮上跟刀具接触处的质点的速度方向沿砂轮的切线方向? 解析火星是从刀具与砂轮接触处擦落的炽热微粒,由于惯性,它们以被擦落时具有的速度做直线运动,因此,火星飞出的方向就表示砂轮上跟刀具接触处的质点的速度方向。火星沿砂轮切线飞出说明砂轮上跟刀具接触处的质点的速度方向沿砂轮的切线方向。 例2、质点在三个恒力F1、F2、F3的共同作用下保持平衡状态,若突然撤去F1,则质点() A.一定做匀变速运动B.一定做直线运动 C.一定做非匀变速运动D.一定做曲线运动 解析:质点在恒力作用下产生恒定的加速度,加速度恒定的运动一定是匀变速运动。由题意可知,当突然撤去F1时,质点受到的合力大小为F1,方向与F1相反,故A正确,C错误。在撤去F1之前,质点保持平衡,有两种可能:一是质点处于静止状态,则撤去F1后,它一定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其二是质点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则撤去F1后,质点可能做直线运动(条件是:F1的方向和速度方向在一条直线上),也可能做曲线运动(条件是:F1的方向和速度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故B、D的说法均是错误的。 拓展:不少同学往往错误认为撤去哪个力,合力就沿哪个力的方向。物体在三个不在同一直线上的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处于受力平衡状态,合力为零,任

高中物理必修2教案(全)

物理必修2教案 第一章第一节什么是抛体运动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曲线运动的方向,理解曲线运动的性质 2.知道曲线运动的条件,会确定轨迹弯曲方向与受力方向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体验曲线运动与直线运动的区别 2.体验曲线运动是变速运动及它的速度方向的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领会曲线运动的奇妙与和谐,培养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教学重点】 1.什么是曲线运动 2.物体做曲线运动方向的判定 3.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三、【教学难点】 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四、【教学课时】 1课时 五、【探究学习】 1、曲线运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曲线运动速度的方向: 质点在某一点的速度,沿曲线在这一点的方向。 3、曲线运动的条件: (1)时,物体做曲线运动。(2)运动速度方向与加速度的方向共线时,运动轨迹是___________ (3)运动速度方向与加速度的方向不共线,且合力为定值,运动为_________运动。(4)运动速度方向与加速度的方向不共线,且合力不为定值,运动为___________运动。 4、曲线运动的性质: (1)曲线运动中运动的方向时刻_______ (变、不变),质点在某一时刻(某一点)的速度方向是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并指向运动轨迹凹下的一侧。 (2)曲线运动一定是________ 运动,一定具有_________ 。 【课堂实录】

【引入新课】 生活中有很多运动情况,我们学习过各种直线运动,包括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等,我们知道这几种运动的共同特点是物体运动方向不变。下面我们就来欣赏几组图片中的物体有什么特点(展示图片) 再看两个演示 第一, 自由释放一只较小的粉笔头 第二, 平行抛出一只相同大小的粉笔头 两只粉笔头的运动情况有什么不同? 学生交流讨论。 结论:前者是直线运动,后者是曲线运动 在实际生活普遍发生的是曲线运动,那么什么是曲线运动?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个问题。 新课讲解 一、曲线运动 1. 定义:运动的轨迹是曲线的运动叫做曲线运动。 2. 举出曲线运动在生活中的实例。 问题:曲线运动中速度的方向是时刻改变的,怎样确定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在任意时刻速度的方向呢? 引出下一问题。 二、曲线运动速度的方向 看图片:撑开带有水滴的雨伞绕柄旋转。 问题:水滴沿什么方向飞出? 学生思考 结论:雨滴沿飞出时在那点的切线方向飞出。 如果球直线上的某处A 点的瞬时速度,可在离A 点不远处取一B 点,求AB 点的平均速度来近似表示A 点的瞬时速度,时间取得越短,这种近似越精确,如时间趋近于零,那么AB 见的平均速度即为A 点的瞬时速度。 结论:质点在某一点的速度方向,沿曲线在这一点的切线方向。 三、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7.4重力势能—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教案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7.4重力势能教案 一、教学目标 认识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 理解重力势能的概念会进行相关的计算; 理解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变化关系; 知道重力势能具有相对性; 知道重力势能是物体和地球系统所共有的。 教具准备 投影仪、多媒体课件 二、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师:同学们我们来看一则新闻(PPT)所示新闻讲得的是高空中的鸡蛋落下的威力。 师:同学们一个鸡蛋从高楼落下为什么威力这么大呢? 生:因为在高空中鸡蛋所具有的能量大 (二)新课教学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第4节重力势能,请同学们欣赏PPt上的3幅图片,你们观察到了那些物理知识呢? 生:第一幅是黄果树瀑布,水从高处流下重力势能在发生改变,第2幅是房屋顶距离地面有一定的高度故有势能,最后一幅是雪崩从高处滚下,在高处也有势能。 师:同学们答得很好,分析的很好,分析得也很到位,哪我们来看到这个模型,重力做功如何:

重力做功:cos 0G W mgh mgh ==师:同学们哪如果不是沿竖直方向,而是沿斜面方向,重力做功又如何呢?如下图所示:重力做功:cos G W mgh mgh θ==

师:同学们通过上述两种情况分析,你们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呢?生:重力做的功相同,重力做功只与竖直高度有关? 师:同学们总结很好,那我们在来看PPt上的这个重力做功。 123... n W mg h mg h mg h mg h mgh =?+?+?++?= 很容易得到: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只与高度有关。 师:同学们来看到PPT上,物体从A落到B的过程中重力做功的分析情况:

重力做功:12cos 0() G W mg h mg h mg h h =?=?=-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只跟始末位置的高度差有关 2.重力势能 师:在重力做功情况分析中mgh 具有特殊的意义,我们把物理量mgh 叫做物体的重力势能。P E mgh =● 重力势能是标量●单位:焦耳J 3.关系 师:我们知道重力势能和重力做功的表达式非常相似他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12 12 G G p p W mgh mgh W E E =-=-1物体由高处下落,重力做正功,重力势能减小,G p W E =?2 物体有低处上升,重力做负功,重力势能增加,G p W E =-?师:同学们我们来做几道题看看 4.重力势能的相对性 师:如图所示高度h=8844.43m 是相对于谁呢? 重力势能总是相对于某个水平面来说的,这个水平面叫做参考平面。

第一章 学案2步步高高中物理必修二

学案2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目标定位] 1.知道什么是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理解合运动与分运动等有关物理量之间的关系.2.会确定互成角度的两分运动的合运动的运动性质.3.会分析小船渡河问题. 一、位移和速度的合成与分解 [问题设计] 1.如图1所示,小明由码头A出发,准备送一批货物到河对岸的码头B.他驾船时始终保持船头指向与河岸垂直,但小明没有到达正对岸的码头B,而是到达下游的C处,此过程中小船参与了几个运动? 图1 答案小船参与了两个运动,即船垂直河岸的运动和船随水向下的漂流运动. 2.小船的实际位移、垂直河岸的位移、随水向下漂流的位移有什么关系? 答案如图所示,实际位移(合位移)和两分位移符合平行四边形定则. [要点提炼] 1.合运动和分运动 (1)合运动和分运动:一个物体同时参与两种运动时,这两种运动叫做分运动,而物体的实际运动叫做合运动. (2)合运动与分运动的关系 ①等时性:合运动与分运动经历的时间相等,即同时开始,同时进行,同时停止. ②独立性:一个物体同时参与了几个分运动,各分运动独立进行、互不影响,因此在研究某个分运动时,就可以不考虑其他分运动,就像其他分运动不存在一样. ③等效性:各分运动的相应参量叠加起来与合运动的参量相同.

2.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1)已知分运动求合运动叫运动的合成;已知合运动求分运动叫运动的分解. (2)运动的合成和分解指的是位移、速度、加速度的合成和分解.位移、速度、加速度合成和分解时都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3.合运动性质的判断 分析两个直线分运动的合运动的性质时,应先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合运动的合初速度v 0和合加速度a ,然后进行判断. (1)判断是否做匀变速运动 ①若a =0时,物体沿合初速度v 0的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②若a ≠0且a 恒定时,做匀变速运动. ③若a ≠0且a 变化时,做非匀变速运动. (2)判断轨迹的曲直 ①若a 与初速度共线,则做直线运动. ②若a 与初速度不共线,则做曲线运动. 二、小船渡河问题 1.最短时间问题:可根据运动等时性原理由船对静水的分运动时间来求解,由于河宽一定,当船对静水速度v 1垂直河岸时,如图2所示,垂直河岸方向的分速度最大,所以必有t min =d v 1 . 图2 2.最短位移问题:一般考察水流速度v 2小于船对静水速度v 1的情况较多,此种情况船的最短航程就等于河宽d ,此时船头指向应与上游河岸成θ角,如图3所示,且cos θ=v 2 v 1;若v 2> v 1,则最短航程s =v 2v 1d ,此时船头指向应与上游河岸成θ′角,且cos θ′=v 1 v 2 . 图3 三、关联速度的分解 绳、杆等连接的两个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其速度通常是不一样的,但两者的速度是有联系的(一般两个物体沿绳或杆方向的速度大小相等),我们称之为“关联”速度.解决此类问题的一般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重力势能2优质教案

重力势能 一、教学目标 1.理解重力势能的概念: (1)知道什么是重力势能,强调“势”的含义。 (2)通过做功与能量关系,得到重力势能公式E p=mgh,知道在国际单位制中,势能的单位是焦耳(J);势能是标量。 (3)了解重力势能的相对性及势能差的不变性。 2.掌握重力做功特点及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应用其解决相关问题。 3.知道弹性势能及其相关因素。 二、重点、难点分析 1.本节重点是重力势能的表达,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 2.对于势能这种潜在做功能力的理解:一旦做了功,势能就发挥出来而减少了。 3.要强调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相反量的关系,这在初学时很容易发生错误,所以应作为难点强调。 三、教具 投影仪及幻灯片(主要用于把课上要举的例题和图打出,节约时间和黑板空间)。 四、主要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我们已知道运动的物体具有动能,那么静止的物体是否有能量?我们又是如何知道它是否具有能量的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新课内容。 (二)教学过程设计 1.重力势能 利用刚才学生举的例子说明,被举高的重物一旦下落就可以做功,表明处于一定高度的重物“储存”着一种能量,这就是重力势能,即:重力势能是由于物体处于一定高度而具有的能量。 从重力势能的含义可以看出,它与物体的重力和高度有关,到底是什么关系呢? 2.重力势能公式 功是能量变化的量度,重力势能的变化也可用做功表示出来。例如,用一外力把一质量为m 的物体匀速举高h,由于是匀速上升,物体的动能不变,外力举高物体做的功W=mgh全部用于增加物体的重力势能。而此过程中克服重力做功亦为mgh,也就是克服重力做了多少功,就获得了多少重力势能。用E p表示势能,则处于高度h处的物体的重力势能为: E p=mgh 即重力势能等于物体重力与高度的乘积。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2全册教案

课题 5.2运动的合成和分解课型新授课课时 1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知道合运动、分运动、知道合运动和分运动是同时发生的,并且互不影响,能在具体的问题中分析和判断. 2.理解运动的合成、运动的分解的具体意义.理解运动的合成和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3.会用图示方法和教学方法求解位移,速度合成、分解的问题. (二)能力训练点 培养观察和推理的能力、分析和综合的能力. (三)教育渗透点 辩证地看待问题 (四)美育渗透点 学生在学习过程运用概念进行推理、判断,能体会到物理学科中所渗透出的逻辑美.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 明确一个复杂的运动可以等效为两个简单的运动的合成或等效分解为两个简单的运动,理解运动合成、分解的意义和方法. 2.难点 认识分运动和分运动相互独立、互不相干;分运动和合运动的同时性.理解两个直线运动的合运动可以是直线运动,也可以是曲线运动. 教学准备教材实验装置 课件:运动的合成和分解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 (略) (二)整体感知 本节的地位比较特殊.为知识的学习,涉及到许多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作为方法的介绍,体会把较复杂的运动看作是几个简单运动的合成;作为能力的培养,提高观察和推理能力,分析和综合的能力.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什么是分运动、合运动? 演示实验(具体操作见课本) 学生观察蜡块的运动:由A到B沿玻璃管竖直向上匀速直线运动;由A到D随玻璃管向右匀速直线运动;蜡块实际的运动是上述两个运动的合成.即由A到C的匀速直线运动,如图5-2所示.

②定量分析,在 x 方向有x = 2 1a 2 t ,在y 方向有y =y v t ,约去时间t 得 k y a v x y y 2 22= 故2y =kx .此为抛物线型方程,表明合运动是曲线运动.(定量分析可结合学生情况留给学生课后思考) (2)一个曲线运动可以分解为两个方向上的直线运动 既然两个直线运动的合运动可以是曲线运动,反过来,一个曲线运动可以用两个方向上的直线运动来等效替代.也就是说,分别研究这两个方向上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弄清楚分运动是直线运动的规律,就可以知道作为合运动的曲线运动的规律. 作 业 布 置 练习二 (1)(2)(3)(4) 课堂总结 1.在进行运动的合成和分解时,一定要明确合运动是物体实际的运动.分运动是假想的,这与力的合成和分解是有区别的,如图5-3所示.通过一定滑轮拉一物体,使物体在水平面上运动,如果是讨论运动的合成和分解,物体实际运动即合运动的速度方向是水平的,沿绳方向的速度是分运动的速度;如果是讨论力的合成和分解,沿绳方向的拉力是物体实际受到的力,沿水平方向的力是拉力的分力. 图5-3 2.合成和分解的精髓是“等效”的思想.学习时要深刻体会,可以结合课本“思考和讨论”进一步说明.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生活中的圆周运动》导学案习题及答案

第八节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目标要求】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如果一个力或几个力的合力的效果是使物体产生向心加速,它就是圆周运动的物体所受的向心力。会在具体问题中分析向心力的来源。 理解匀速圆周运动的规律。 知道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的公式也适用于变速圆周运动,会求变速圆周运动中物体在特殊点的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匀速圆周运动的实例学习,渗透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匀速圆周运动的规律也可以在变速圆周运动中使用,渗透特殊性和一般性之间的辩证关系,提高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几个实例的学习,明确具体问题必须具体分析,学会用合理.科学的方法处理问题。 通过离心运动的应用和防止的实例分析,明白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要学会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来看待问题。 【巩固教材-稳扎稳打】 1.关于列车转弯处内外铁轨间的高度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内外轨一样高,以防列车倾倒造成翻车事故 B.因为列车转弯处有向内倾倒的可能,故一般使内轨高于外轨,以防列车倾倒 C.外轨比内轨略高,这样可以使列车顺利转弯,减少车轮与铁轨的挤压 D.以上说法都不对 2.关于离心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 ) A.物体突然受到向心力的作用,将做离心运动。 B.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在外界提供的向心力突然变大时将做离心运动。 C.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只要向心力的数值发生变化,就将做离心运动。 D.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当外界提供的向心力突然消失或变小时将做离心运动。3.下列哪些现象是为了防止物体产生离心运动( ) ①汽车转弯时要限制速度②转速很高的砂轮半径不能做得太大。 ③在修筑铁路时,转弯处轨道的内轨要低于外轨④洗衣机脱水工作。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4.市内公共汽车在到达路口转变前,车内广播中就要播放录音:“乘客们请注意,前面车辆转弯,请拉好扶手”,这样以( ) A.提醒包括坐着和站着的全体乘客均拉好扶手,以免车辆转弯时可能向前倾倒 B.提醒包括坐着和站着的全体乘客均拉好扶手,以免车辆转弯时可能向后倾倒 C.主要是提醒站着的乘客拉好扶手,以免车辆转弯时可能向转弯的外侧倾倒 D.主要是提醒站着的乘客拉好扶手,以免车辆转弯时可能向转弯的内侧倾倒 【重难突破—重拳出击】 1.一个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当合力F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重力势能》教案

7.4 重力势能教案

生: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 师:既然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那么它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生:与物体的初末位置有关. 师:具体的表达式是什么? 生:W G=mgh1一mgh2,其中h l和h2表示物体所处位置的高度. 师:很好,可见物体的重力mg与它所在位置的高度h的乘积“mgh”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物理量. [课堂训练] 1.沿着高度相同,坡度不同,粗糙程度也不同的斜面向上将同一物体拉到顶端,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沿坡度小、长度大的斜面上升克服重力做的功多 B.沿坡度大、粗糙程度大的斜面上升克服重力做的功多 C. 沿坡度大、粗糙程度小的斜面上升克服重力做的功多 D.上述几种情况重力做功同样多 2.将一物体由A移至B,重力做功………………………………………( ) A. 与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阻力有关 B.与物体沿直线或曲线运动有关 C. 与物体是做加速、减速或匀速运动有关 D.与物体发生的位移有关 参考答案 1.D 解析:重力做功的特点是与运动的具体路径无关,只与初末状态物体的高度差有关,不论光滑路径还是粗糙路径,也不论是直线运动还是曲线运动,只要初末状态的高度差相同,重力做的功就相同. 2.D 解析:重力做功只与重力方向上发生的位移有关,与物体运动所经过的路径,与物体的运动状态都没有关系 二、重力势能 [实验与探究] 探究影响小球势能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准备两个大小相同的小球:一个钢球、一个木球,再盛一盆细沙.如图。5.4—l 所示.在沙盆上方同一高度释放两个小球,钢球的质量大,在沙中陷得较深些.[来源学科网]让钢球分别从不同的高度落下,钢球释放的位置越高,在沙中陷得越深. 请同学们亲自做实验探究一下重力势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师:下面大家阅读教材11~12页“重力势能”一段,回答下面几个问题. 学生阅读课文,可以把问题用多媒体投影到大屏幕上. 师:怎样定义物体的重力势能? 生:我们把物理量mgh叫做物体的重力势能. 师:为什么可以这样来进行定义? 生:这是因为mgh这个物理量的特殊意义在于它一方面与重力做功密切相关,另一方面它随高度的变化而变化. 师:重力势能的表达式是什么?用文字怎样叙述? 生:E p=mgh,物体的重力势能等于它所受到的重力与所处高度的乘积. 师:重力势能是矢量还是标量? [来源学科网ZXXK]

完整word版高中物理必修2作业本答案

2作业本高中物理必修 曲线运动第五章一、曲线运动B6.5.较大图略最高点处1.ACD2.<3.BD4.BD7.图略10.做曲线运动,因为人所受合外力与速度不在一条直线上9.BCD8.C 二、质点在平面中的运动5.BCD3.B4.BC7m/s1.直线运动2.图略7m/s

7.AC6.CD (2)如果水流速度较大,与船的行驶速度相同,则船无法抵达8.(1)亮亮的观点正确(3)若重庆 江水流速为v1,船速为v2,两地间距为s,则江水流动时,往返时间t1=2s;江水静止时,往返时间v2-v21v2(4)建造大坝后,往返时间更短v2浙t2=2s<t1。所以,寒假时往返时间较少三、抛体运动的规律(一)江4.飞镖离手后做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上有向下3.CD2.D省1.CD的位移普与水平方向夹角为arctan1通5.22.4m/s高 与水平方向夹角为arctan120.6m2 4.9×46.14中9.轨迹具有对称8.最大速度11.91高度3.00新1027.4s 性;水平方向匀速运动等11.45°程课10.OA、OD、OE 作抛体运动的规律(二)业38.35.37.5m/s3.B4.0.4s本1.ACD2.B7.ABD6.2150mm/s 8.测出水的水平射程x,水管距地表的高度h及水管的直径d,则流量Q=πx92 4d2g2槡h10.第三级台阶上(1)19m/s9.(2)9.1m 五、圆周运动1.5×10-5m2.8×10-4r/s2.0.10rad/s1.BCD 465m/s3.7.3×10-5rad/s/s方向略 05.126s05ra4.3.5×10-2m/s8.7×10-4m/s d/s6.手上左侧7.D8.C 9.BD10.C11.两转轴的角速度一般不等。当主动轮处的磁带半径较大时,角速度较小 12.纺轮的半径大,人手的摇动角速度较小;纺锤的半径小,获得的转动角速度大;在纺 轮处,摇柄的设 置使人手的摇动速度较小,不费力 六、向心加速度 1.D2.BD3.aB>aA>aC4.AD5.2.0×10-7rad/s6.0×10-3m/s2 6.1∶43207.9.6m/s28.375m9.71.4m/s2大 10.图略11.(1)0.2m/s (2)ω P=1rad/s,ωQ=2rad/s(3)aM=0.8m/s2 七、向心力 1.BD2.C3.(1)摩擦力(2)重力和支持力的合力4.C5.12∶256.18.3m/s21.837.51.3m/s2359N8.4.38×1020N9.4589N10.(1)摩 擦尼龙线的重力(2)图略(3)Mg=mω2r11.(1)7.87×103m/s(2)9.15m/s2 (3)1.25×106N八、生活中的圆周运动(一) 1.B2.C位置3.10m/s4.(1)圆心(2)0.61m/s2,1.22m/s2,1.83m/s2 (3)15cm处的硬币飞出去的可能性最大5.22000N6.7600N7.1.7m/s,0

高一物理新人教版必修二学案 5.6 向心力(2篇)

5.6 向心力学案(人教版必修2) 1.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具有向心加速度,产生向心加速度的原因一定是物体受到了指向________的合力,这个合力叫做向心力.向心力产生向心加速度,不断改变物体的速度________,维持物体的圆周运动,因此向心力是一种________力,它可以是我们学过的某种性质力,也可以是几种性质力的________或某一性质力的________. 2.向心力大小的计算公式为:F n=________=________,其方向指向________. 3.若做圆周运动的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不沿半径方向,可以根据F产生的的效果将其分 解为两个相互垂直的分力:跟圆周相切的____________和指向圆心方向的____________,F t产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变物体速度的________;F n产生_____,改变物 体速度的________.仅有向心加速度的运动是________________,同时具有切向加速度和向心加速度的圆周运动就是________________. 4.一般曲线运动 运动轨迹既不是________也不是________的曲线运动,可称为一般曲线运动.曲线运动问题的处理方法:把曲线分割成许多极短的小段,每一段都可以看作一小段________,这些圆弧上具有不同的________,对每小段都可以采用____________的分析方法进行处理. 5.关于向心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由于做圆周运动而产生一个向心力 B.向心力不改变做匀速圆周运动物体的速度大小 C.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的向心力是恒力 D.做一般曲线运动的物体的合力即为向心力 6.如图1所示, 图1 用细绳拴一小球在光滑桌面上绕一铁钉(系一绳套)做匀速圆周运动,关于小球的受力,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重力、支持力 B.重力、支持力、绳子拉力 C.重力、支持力、绳子拉力和向心力 D.重力、支持力、向心力 7.甲、乙两个物体都做匀速圆周运动,其质量之比为1∶2,转动半径之比为1∶2,在相同的时间里甲转过60°,乙转过45°,则它们的向心力之比为() A.1∶4 B.2∶3 C.4∶9 D.9∶16 【概念规律练】 知识点一向心力的概念 1.下列关于向心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受到向心力的作用才能做圆周运动 B.向心力是指向弧形轨道圆心方向的力,是根据力的作用效果命名的 C.向心力可以是重力、弹力、摩擦力等各种力的合力,也可以是某一种力或某一种力 的分力 D.向心力只改变物体运动的方向,不改变物体运动的快慢 2.关于向心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高一物理必修二公式大全

高一物理必修二公式大全 一、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V平=S/t (定义式) 2.有用推论Vt^2 –V o^2=2as 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 o)/2 4.末速度Vt=V o+at 5.中间位置速度Vs/2=[(V o^2 +Vt^2)/2]1/2 6.位移S= V平t=V ot + at^2/2=Vt/2t 7.加速度a=(Vt-V o)/t 以V o为正方向,a与V 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 8.实验用推论ΔS=aT^2 ΔS为相邻连续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 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V o):m/s 加速度(a):m/s^2 末速度(Vt):m/s 时间(t):秒(s) 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3)a=(Vt-V 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s--t图/v--t图/速度与速率/ 2) 自由落体 1.初速度V o=0 2.末速度Vt=gt 3.下落高度h=gt^2/2(从V o位置向下计算) 4.推论Vt^2=2gh 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度直线运动规律。 (2)a=g=9.8 m/s^2≈10m/s^2 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 竖直上抛 1.位移S=V ot- gt^2/2 2.末速度Vt= V o- gt (g=9.8≈10m/s2 ) 3.有用推论Vt^2 –V o^2=-2gS 4.上升最大高度Hm=V o^2/2g (抛出点算起) 5.往返时间t=2V o/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 注:(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2)分段处理:向上

高一物理新人教版必修二学案-6.3-万有引力定律

6.3 万有引力定律 学案(人教版必修2) 1.假定维持月球绕地球运动的力与使得苹果下落的力真的是同一种力,同样遵从 “____________”的规律,由于月球轨道半径约为地球半径(苹果到地心的距离)的60倍, 所以月球轨道上一个物体受到的引力是地球上的________倍.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 在月球轨道上运动时的加速度(月球______________加速度)是它在地面附近下落时的加 速度(____________加速度)的________.根据牛顿时代测出的月球公转周期和轨道半径, 检验的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自然界中任何两个物体都____________,引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引力的大小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成正比、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成反比,用公式表 示即________________.其中G 叫____________,数值为________________,它是英国 物理学家______________在实验室利用扭秤实验测得的. 3.万有引力定律适用于________的相互作用.近似地,用于两个物体间的距离远远大于 物体本身的大小时;特殊地,用于两个均匀球体,r 是________间的距离. 4.关于万有引力和万有引力定律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不能看做质点的两物体间不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 B .只有能看做质点的两物体间的引力才能用F =Gm 1m 2 r 2计算 C .由F =Gm 1m 2 r 2知,两物体间距离r 减小时,它们之间的引力增大 D .万有引力常量的大小首先是由牛顿测出来的,且等于6.67×10-11 N ·m 2/kg 2 5.对于公式F =G m 1m 2 r 2理解正确的是( ) A .m 1与m 2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是一对平衡力 B .m 1与m 2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C .当r 趋近于零时,F 趋向无穷大 D .当r 趋近于零时,公式不适用 6.要使两物体间的万有引力减小到原来的1 4 ,下列办法不可采用的是( ) A .使物体的质量各减小一半,距离不变 B .使其中一个物体的质量减小到原来的1 4 ,距离不变 C .使两物体间的距离增为原来的2倍,质量不变 D .使两物体间的距离和质量都减为原来的1 4 【概念规律练】 知识点一 万有引力定律的理解 1.关于万有引力定律的适用范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只适用于天体,不适用于地面上的物体 B .只适用于球形物体,不适用于其他形状的物体 C .只适用于质点,不适用于实际物体

高中物理必修2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第五章曲线运动 一、运动的分类 1.直线运动 = 0。 ①匀速直线运动:F 合 ②匀变速直线运动:F ≠0;F合为恒力且与速度共线。 合 为变力且与速度共线。 ③非匀变速直线运动:F 合 2.曲线运动 ①匀变速曲线运动:F ≠0;F合为恒力且与速度不共线。 合 为变力且与速度不共线。 ②非匀变速曲线运动:F 合 二、曲线运动 1.定义:物体运动轨迹是曲线的运动。 2.条件:运动物体所受合外(或a的方向)力的方向跟它的速度方向不在同一 直线上。(vo≠0;F≠0) 3.特点:①方向:某点瞬时速度方向就是通过这一点的曲线的切线方向。 ②运动类型:变速运动(速度方向不断变化,运动轨迹是一条曲线)。 ③F ≠0,一定有加速度a。 合 方向一定指向曲线凹侧。 ④F 合 ⑤F 可以分解成水平和竖直的两个力。 合 三、运动的合成分解(即位移、速度、加速度、的合成与分解) 1.定义:已知分运动求合运动叫做运动的合成;已知合运动求分运动叫做运动 的分解。运算法则:平行四边形定则、三角形法则、多边形法则。 2.合运动的性质和轨迹:由初速度和合加速度共同决定。 ①两个匀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为一匀度直线运动,因为a =0。 合 = ②一匀速直线运动与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为一匀变速运动,因为a 合恒量。若二者共线则为匀变速直线运动,若不共线则为匀变速曲线运动。 ③两个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为一匀变速运动,a = 恒量。若合初速度与 合 合加速度共线则为匀变速直线运动,反之,不共线则为匀变速曲线运动

船 v d t = m in ,θsin d x = 水船v v = θtan 3. 曲线运动的合力、轨迹、速度之间的关系 (1)轨迹特点:轨迹在速度方向和合力方向夹角中,且向合力方向一侧弯曲。 (2)合力的效果:合力沿切线方向的分力F 2改变速度的大小,沿垂直于切线 方向的分力F 1改变速度的方向。(即切向加速度只改变速度的大小,不改变速度的方向;法向加速度只改变速度的方向,不改变速度的大小) ①当合力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夹角为锐角时,物体的速率将增大。 ②当合力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夹角为钝角时,物体的速率将减小。 ③当合力方向与速度方向垂直时,物体的速率不变。(举例:匀速圆周运动) 4.经典实例 (1)绳拉物体 ①合运动:是实际的运动。对应的是合速度。 ②方法:把合速度分解为沿绳方向和垂直于绳方向。 (2)小船过河问题(一条宽度为L 的河流,已知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V 船,水流 速度为V 水) 模型一:怎样过河时间t 最短? 模型二: 直接位移x 最短若v 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