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王永庆的经营之道

王永庆的经营之道

王永庆的经营之道
王永庆的经营之道

王永庆的经营之道

什么是贴心服务:王永庆16岁时开了一家米店。除了严控质量,送货上门,他还有一个专门记录顾客家有多少人,一个月吃多少米,何时发薪等信息的本子。算算顾客的米该吃完了,就送米上门;等到顾客发薪的日子,再上门收取米款。启示:令人感动的服务,融合在每个细节,进入客户心中。

(一)成功经营八字秘诀:

追根究底:对问题不追究到水落石出,决不罢休

务本精神:凡事只求根本,只求合理,不问结果

瘦鹅理论:忍饥耐饿,坚韧不屈,等待机会的到来

基层做起:脚踏实地,按部就班,从基层做起,成功的机会就愈大

实力主义:学历不等于实力,实务经验愈丰富,成功的机会就愈大

切身感 : 制定让员工有切身感的管理制度,发挥员工最大潜能。王永庆经常对员工说:“虽是一分钱的东西,也要捡起来加以利用,这不是小气,而是一种精神,是一种警觉,一种良好的习惯。”

价廉物美:坚持供应价廉物美的原料给下游客户,企业得以蓬勃发展

客户至上:买卖双方唇齿相依,给客户利益自己才能有最大利益

(二)“压力管理”和“奖励管理”两件法宝

所谓压力管理,就是在人为压力逼迫下的管理之道。具体地说,就是人为地造成企业整体及所有从业人员存在紧迫感。“一勤天下无难事”,王永庆始终对此深信不已,他认为承受适度的压力,甚至主动迎接挑战,更能充分体现出一个人的旺盛生命力,因此无论对人还是对己,王永庆都提倡严格要求。

“午餐汇报”。王永庆每天中午都在公司里吃一盒便饭,用餐后便在会议室里召见各单位主管,先听他们的报告,然后提出很多犀利而又细微的问题。主管人员为应付这个“午餐汇报”,每周工作时间不少于70小时,他们必须对自己所管辖部门的大事小事十分清楚,对出现的问题做过真正的分析研究,才能顺利“过堂”。王永庆本人每周工作100小时以上。由于坚持事无巨细的工作方针,再加上习惯于刨根问底,庞大的台塑集团完全在王永庆的掌握之中,他对企业运作过程的每一个细节都能了如指掌。

当然,奖惩分明是台塑集团的一贯作法,王永庆对员工的要求虽然苛刻,但对部属的奖励也极为慷慨。据报道,台塑的激励方式有两类:一类是物质的,即金钱奖励;另一类是精神的。有关台塑的金钱奖励以年终奖金与改善奖金最为有名。王永庆私下发给管理人员的奖金称为“另一包”,即公开奖金之外的奖金。对于一般职员,则采取“创造利润,员工分享”的做法。台塑员工都知道自己的努力会得到相应的报酬,因此都拼命地工作,王永庆的“奖励管理”制度造成了“1+l=3”

的效果。

王永庆曾在总结成功经验时表示,他认为最有效同时也最有意义的做法,是选择“永远追求更大贡献”作为企业的目标。他说:“我不但与别人竞争,对自己也是严之又严。”

(三)成功嫁接传统文化

“勤劳朴实,止于至善”,是台塑的精髓品牌,是一种如钢铁般坚硬的、有形的市场竞争力。王永庆祖父和母亲的勤劳善良和责任心,使他真正带有民族文化底蕴的烙印,这种刻骨铭心的态度又被他带进了台塑,最终成为台塑文化的脊梁。王永庆看到:要从单调无聊的台湾农业生活状态中抽离出来,就要工作,工作是幸福的全部。进而他成功地把握了这一时代规律,让劳资双方形成了这样的默契:“干吧,他会对我负责的!”

态度决定命运。王永庆经营企业的“态度”就具有非凡的“创心性”。他在他的实践中,只用了“检讨”二字就将“真、善、美”的原理画为一条蜿蜒向上的曲线。所谓“态度决定命运”这一命题背后的“道理”是:检讨不检讨是“真”;如何检讨是“善”;检讨之后的“改善”则是“美”。对此,王永庆则总结说:“检讨是成功之母。”

除此之外,他还这样强调责任感,“责任感乃企业家精神之核心”。为此,他建立幕僚管理体系并透过幕僚将集团的总目标层层分解,然后再循此分解过程将责任和权利层层传递下去,并辅之以严密的考核与合理的激励措施。

也许,民族文化与利润多寡之间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但是文化影响到了理念和思想,并由理念和思想进入制度过程,最终融入了管理行为的血液。“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台塑的成功经验证明: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可以承载市场经济体系,可以承载任何一种先进的管理模式或生产方式,可以为任何一种优秀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思想提供理论动机。

就这样,时刻铭记着台塑文化的全体员工,在勤劳和鼓励的驱动下,清理着经营管理中的一个个“死角”和“异常”,让企业稳步成就奇迹。

(四)如何预防大企业病

王永庆做人有个基本准则,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相应的,他在治理高层方面也要求下属,既要对自己负责,也要对企业负责。因而,如何对人的责任心进行有效管理就成了企业长久保有活力的最有效途径,而且企业越大,对责任心管理的要求就越高。

为了实现责任心管理,王永庆主要透过制度设计来激发管理者的责任感。他发现:在一般情况下,制度越严密,责任感越强,管理绩效越显著。因此,为了避免台塑遭受“大企业病”的困扰,并确保实现永续经营,王永庆对症下药,开了一剂良方:单位责任制。

他主张既给予下属充分的自主权,以便使其能够承担该单位经营绩效的责任,使

管理者摒弃官僚作风并改以企业家精神做事,同时也十分强调员工自主管理,以期透过个人能力的发挥来增强集团整体绩效的提高。为强化这一制度的作用,王永庆还要求企业对管理者成绩考核的依据主要应该基于其贡献度,而不仅仅是其管理技能或专业能力。至于后者,王永庆说:最好当成是其首次聘任时的考核指标,一旦走上了管理工作岗位,贡献度差不多就是惟一标准。

在台塑,产销活动基本上是以事业部为单位展开的。事业部以事业部经理为中心,独立运作,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后来,随着各事业部规模的不断壮大,产品种类越来越多,为使其经营责任更加明确、合理,王永庆遂下令将各事业部以厂别或产品别再划分为若干个“利润中心”,独立计算其损益,衡量其经营绩效,以便于各单位甄别各自的责任归属。

而后王永庆又发现:利润中心过大的产销范围不利于计算并降低成本。因此他又下令将利润中心再细分为针对直接生产部门的“成本中心”和非直接生产部门的“费用中心”,并且将成本中心所要控制的成本项目按照“鱼骨图”或“成本树”的方式一一仔细列出,包括:产量、品质、人事及各种能源的耗用等等。这些项目又被称为“绩效项目”,旨在用以评估成本中心的绩效。

制度问题解决了,接下来就是让合适的人去做合适的事。王永庆严厉要求台塑集团各级管理人员:务必切实负起各自的责任,从成本的最原始因素出发,然后沿生产流程逐项作点的分析、检讨和改善,永不停歇,直至止于至善为止。所谓“点”是指“管理异常”或“管理死角”,只有逐项地对“点”进行清理,整个生产流程才能连成一条顺畅的线。在台塑,所谓“管理能力”是指“检讨”与“改善”的能力,亦即:有异常就及时清理,没有异常就看看怎么能再发现异常。如此反复,日新又新,造就了一整套合理化管理模式。

单位责任制是台塑管理经验中的精华,目的是实现产销一元化。从这一角度看,适时成立总管理处,规定事业部提案需送至总管理处审核,都是为实现这一目标服务的。

通常,为了更容易取得竞争优势,企业家总是有追求规模化经营的偏好。但谁也不知道企业发展到多大规模才算最为恰当,如果规模超出了领导阶层的能力界限,不但无利可言,甚至还会形成负担。因此企业规模必须与其管理能力相适应。“勤则寿,逸则夭”。王永庆常说,日本明治维新时期鼎盛的大型纺织公司后来衰败了,但是汽车制造业却成功了。究其原因,王永庆的答案是:当企业发展至某一规模时,其领导层因为有所成就而趋于安逸,上行下效,于是大家一齐放松。也许当时的纺织业领导者没有丰田公司这样的意识:“如果你心不在焉,丰田就会垮掉。”

现如今,王永庆最大的梦想是实现台塑企业的永续经营。而他为企业新一代领导者所设计的“企业永续”,是以“人心永续”为前提;而“人心永续”又是以“责任永续”为根基。

(五)理念是一种生产力

俗话说得妙:好产品出自好管理,好管理出自好公司,好公司出自好理念。

从始至终,王永庆强调制度,他甚至认为他的理念就是企业最大的制度。然而,这样的理念和制度的贯彻并非通过个人偏好、意志和权力,而是通过以身作责、加强管理层的责任心、培养切身敬业精神来实现的。

面对石化业的诸多“滞垢”,王永庆将它们看成规律,他清楚地认识到:要做的不是去违背它们,而是把这一切都统统制度化,并让生产效率在持续的企业制度创新中不断提高。

王永庆为倡导这些制度毕一生精力:注重总结“道理”来培养员工的切身感,强调非正式制度的影响和作用;注重透过“六大管理机能”,包括预算与目标管理等,对生产过程实施有效控制,强调各事业部要落实单位责任制度;坚持推行“异常管理”,强调在产销过程中通过加强责任心管理来不断检讨并消除各种不合理制度,直至“止于至善”;注重透过客户管理来培养下游企业的购买力,强调原料生产与管理的目标是持续不断地提供物美价廉的产品,以增强下游企业的竞争力。这是他对社会经济的最大贡献。

王永庆说:理念和企业之间的关系就像是人的心灵与肌肤一样,只有在彻底地融为一体之后,人才是一个有生命力的人。在一次演讲中,王永庆这样总结了自己的理念体系以及这一理念体系与企业文化之间的关系。他说:“企业文化的形成,可以说是经由经营理念长期孕育而成。而台塑集团的经营理念,归纳起来就是:以勤劳朴实的态度,针对企业经营上所涉及的各个环节,都能追根究底,点点滴滴追求一切事务的合理化,并且以‘止于至善’作为最终的努力目标。”

没有理念,制度就没有灵魂;没有制度,责任心就没有根基;没有责任心,企业管理就没有效率。一个大企业的经营模式总是非常简单,台塑也是如此,台塑集团就是以“理念”二字来概括和实践,实现了台湾民营石化产业的垂直整合,改变了台湾石化工业的格局,同时也改写了台湾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

《经营之神——王永庆》观后感

观《经营之神—王永庆》有感 从影片经营之神王永庆一生的人生道路,由米店、木材生意到后来的台塑集团,纵观王永庆的事业能如此的辉煌,我感觉离不开以下几方面,这也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 一、追根究底——对事业、对问题不追究到水落石出,绝不罢休。把每份事业、每个问题分层剖析,全面细致的了解问题的来龙去脉。就像他开米店前,先做了米店小工从分了解了米店运作过程,随后的木材生意,更是亲力亲为的去水下摸清木材数量,再到后来,开办PVC粉厂,找到有关专家、实业家去论证这个行业,在每次的运作前他都深入的剖析了每个事情,对事情的发展有了可预见性,主动权交在自己的手中,赢在了起跑线上。这又我想到在工程进行过程中任何一个小问题都不容忽视,无论是质量还是安全有问题就立即解决,追根求源,找出问题所在,教育参与工程施工的职工接受经验教训不要犯同样的错误。 二、细节做起——脚踏实地,按部就班,从细节做起,成功的机会就愈大。做任何事情都要脚踏实地,我们都说一步一个脚印的向前走,从一点一滴做起,只有从细节做起,才能在未来有所建树。所以在每个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要从细节抓起,从每道工序抓起,精益求精,每个细节都是精品,按照误差累计原则:精品+精品=精品。我们平时所说的精品工程就是这样打造的。 三、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立足本企业,制定适合自己企业发展的规章制度,从而企业管理合理化,有了这样的管理制度使员工在

工作中形成习惯,自觉遵守执行公司制度,提高工作效率;管理无小事,由点到面做改善,节俭从点滴做起,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现在市场竞争激烈,谁的成本低,谁的利润空间就越大,节能降耗不仅仅是企业更是整个社会所提倡的。 另外,人才的使用;勤劳、务实的工作作风;等等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成功人士的故事

成功人士的故事 篇一:成功人士的故事 李嘉诚的故事` 李嘉诚三岁时,家道中落,后来父亲得了重病,不久离开人世,刚上了几个月中学的李嘉诚就此失学。在兵荒马乱的年月,李家孤儿寡母生活艰难。李嘉诚是家中长子,不能不帮母亲承担家庭生活的重担。一位茶楼老板看他们可怜,收留16岁的小嘉诚在茶馆里当烫茶的跑堂。茶楼天不亮就要开门,到午夜还不能休息,小嘉诚也抱怨过自己命不好,甚至希望哪天日本鬼子的枪走火,把他打死算了。直到一次偶发事件,才使他不再自怨自艾。 那天,因为太疲倦,他当班时一不小心把开水洒在地上,溅湿了客人的衣裤。李嘉诚很紧张,他等待着客人的巴掌、老板的训斥。但让他没想到的是,那位客人并没有责怪他的意思,反而为他开脱,一再为他说情,让老板不要开除他。 “没关系的,我看这孩子挺有出息的。只是以后要记住,做什么事都必须谨慎,不集中精力怎么行呢?” 李嘉诚把这些话记在了心间,之后,他把“谨慎”当成了自己的人生信条。久而久之,竟使他练出了一种眼光,一个人是什么职业,性格特征、生活习惯、为人处事,一见面就能猜个八九不离十。这一切对他后来的事业起到了很大作用。 随后,李嘉诚辞掉跑堂的工作,从塑胶厂推销员开始,一直干到

了业务经理。三年后,20岁的他做好了准备,要大干一番。白手起家的他,在维多利亚港附近的一条小溪旁,租了一间灰暗的小厂房,买了一台老掉牙的压塑机,办起了“长江塑胶厂”。随后,经过反复考察,他认为塑胶花市场需求很大,于是大量生产,这为他带来了可观收入。30岁的李嘉诚,已成了千万富翁。正在塑胶花畅销全球时,李嘉诚却敏锐意识到,越来越多的人拥入这个行业,“好日子很快会过去”,如果再不调整,引起的后果不只是“溅湿衣裤”了。有人认为他太保守了,但他认为这是经商中必须具备的素质,那就是谨慎和预见性。 随后他找到的是房地产。60年中期,内地的局势令香港社会人心惶惶,富翁们纷纷逃离,争着廉价抛售产业。李嘉诚正在建筑中的楼房也被迫停工,如果按当时的地产价格来算,他简直可说是全军覆没了。但他沉着应变,仔细分析局势。认为内地肯定会恢复安定,香港将进一步繁荣发展。在别人大量抛售房地产时,李嘉诚却反其道行之,将所有资金都来收购房地产。朋友们纷纷劝他不要做傻事,他说:“我看准了不会亏本才敢买,男子汉大丈夫还怕风险?” 李嘉诚又一次成功了。70年代初,香港房地产价格开始回升,他从中获得了双倍的利润。到1976年,李嘉诚公司的净产值达到5个多亿,成为香港最大的华资房地产实业。此后,李嘉诚节节高升,成为全球华人中的首富。 成功就是将简单的事情重复做 全国著名的推销大师,即将告别他的推销生涯,应行业协会和社

(新)王永庆的经营管理成功秘诀

王永庆的经营管理成功秘诀 导读:本文总结出王永庆一生成功秘诀与大家分享。 给年轻人的八堂课 几十年来,全球化工行业一直把王永庆尊为“经营之神”,其经营之道更是备受推崇,很多台湾企业家都将王永庆的管理经验当做最为实用的教科书。 有位叫郭泰的作家,研究王永庆其人其事20多年,搜集了近40年来王永庆的演讲稿和报纸、杂志、电视等相关报导,写出了一本书,名为《王永庆给年轻人的八堂课》,也是王永庆一生成功秘诀的总结。这本书归纳出王永庆做人做事的根本态度和起码原则,有书评这样写道:“王永庆给年轻人的八堂课,道理虽然浅显易懂,却是他数十年从不断挫败中累积出来的宝贵心得,可谓句句珠玑,发人深省”。 第一堂课:刨根问底,也就是面对问题一定要追究到水落石出,否则绝不罢休。 第二堂课:务本精神,凡事只求根本,不问结果;事事追求点点滴滴的合理化。 第三堂课:瘦鹅理论,这是王永庆时常提及的人生奋斗理念,说的是学习瘦鹅忍饥挨饿,用刻苦耐劳的精神面对困境,并以坚毅态度等待机会到来。 第四堂课:从基层做起,必须脚踏实地、按部就班;从基层做起,还必须在选定目标后咬住不放,全力以赴。 第五堂课:实力主义,学历不等于实力,只有实实在在的经验才能培养出令人信服的实力。实务经验愈丰富,成功机会就愈大。 第六堂课:切身感,企业的管理制度若能让员工产生切身感,他们的潜能才可发挥到十成。王永庆经常对员工说:“虽是一分钱的东西,也要捡起来加以利用,这不是小气,而是一种精神,是一种警觉,一种良好的习惯。” 第七堂课:价廉物美,只有建立在价廉物美的基础上,企业才能够蓬勃发展。王永庆坚持供应价廉物美的原料给下游客户。 第八堂课:客户至上,买卖双方唇齿相依,懂得维护客户的利益,才能取得自己的最大利益。 “压力管理”与“奖励管理” 还有文章指出,王永庆从多年的经营管理实践中,总结出了一套实用理论,其中最为精辟的是“压力管理”和“奖励管理”两大法宝。 所谓压力管理,就是在人为压力逼迫下的管理之道。具体地说,就是人为地造成企业整体及所有从业人员存在紧迫感。“一勤天下无难事”,王永庆始终对此深信不疑,他认为承受适度的压力,甚至主动迎接挑战,更能充分体现出一个人的旺盛生命力。因此无论对人还是对己,王永庆都提倡严格要求。 当然,奖惩分明是台塑集团的一贯做法,王永庆对员工的要求虽然苛刻,但对部属的奖励也极为慷慨。据报道,台塑的激励方式有两类:一类是物质的,即金钱奖励;另一类是精神的。台塑员工都知道自己的努力会得到相应的报酬,因此都拼命地工作,王永庆的“奖励管理”制度造成了“1+l=3”的效果。 王永庆曾在总结成功经验时表示,他认为最有效同时也最有意义的做法,是选择“永远追求更大贡献”作为企业的目标。他说:“我不但与别人竞争,对自己也是严之又严。”

细节管理的案例

细节管理的案例 【篇一:细节管理的案例】 细节决定成败的经典例子8个欢迎光临,这里是语录频道!位置:>>细节决定成败的经典例子8个发帖时间:2015-04-30 09:51 , 云无恙 | 8条回复,140907次阅读本文目录细节决定成败的经典例子:洗马 桶的少女 一个少女到东京帝国酒店做服务员,这是她涉世之初的第一份工作。但她万万没有想到上司安排她洗厕所!上司对她工作质量的要求特 别高:必须把马桶抹洗得光洁如新!怎么办?是接受这个工作?还 是另谋职业? 一位先辈看到她的犹豫态度,不声不响地为她做了示范,当他把马 桶洗得光洁如新时,他竟然从中舀了一碗水喝了下去!先辈对工作 的态度,使她明白了什么是工作,什么是责任心,从此她漂亮地迈 出了职业生涯的第一步,并踏上了成功之路。 此后,野田圣子为了检验自己的自信,为了证实自己的工作质量, 也为了强化自己的敬业心,她曾多次喝过自己擦洗过后的马桶里装 的水。1987年,野田圣子当选为歧阜县议会议员,是当时最年轻的 县议员。1998年7月担任第一次小渊惠三内阁的邮政大臣,是日本 最年轻的阁员。 现任日本首相麻生太郎内阁消费者担当大臣。 细节决定成败的经典例子:宗庆后——一个矿泉水瓶盖有几个齿? 沙发2015-04-30 09:53 | 作者:经典1一个矿泉水瓶盖有几个齿? 虽然我们经常喝矿泉水,但你不会在意,刚刚拧开的那瓶矿泉水, 瓶盖上会有几个齿。如果我拿这个问题考你,你一定会嗤之以鼻, 因为这个问题太无厘头了。 一家电视台做了一期人物访谈,嘉宾是宗庆后。知道宗庆后的人不多,但几乎没有人没有喝过他的产品——娃哈哈。这个42岁才开始 创业的杭州人,曾经做过15年的农场农民,栽过秧,晒过盐,采过茶,烧过砖,蹬着三轮车卖过冰棒……在短短20年时间里,他创造 了一个商业奇迹,将一个连他在内只有三名员工的校办企业,打造 成了中国饮料业的巨无霸。 关于他的创业、关于娃哈哈团队、关于民族品牌铸造……在问了若 干个大家感兴趣的问题后,主持人忽然从身后拿出了一瓶普通的娃 哈哈矿泉水,考了宗庆后三个问题。

读《卖米》有感(450字)作文

精选作文:读《卖米》有感(450字)作文现实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真实故事,与其说是故事,不如暂且称之为事实吧!今天,老师介绍一篇小说,名为《飞花:卖米》,文中介绍了一个农村家庭为了生计和治疗父亲的病而去担米上集市去卖,在卖米的过程中,与小贩疯狂砍价,并坚持自我信念,即一分钱,一分货的理念,最终因小贩不肯市场价收购大米,而导致大米卖不出去,最终挑着米回家。通过了这个故事,令我感觉世事无常,徒生几分伤感,现在,报道上经常传出某某商人因造假和种种原因,导致消费者常大呼受骗,上当的报道数不胜数。我常想,究竟是什么力量使这些原本醇厚的商人转变为奸商呢?是巨大的利益吗?我想,这只是其中的一个原因吧!社会上的种种原因也是其中一个因素。如:人心的虚伪,贪欲,为金钱所蒙蔽的双眼。文中的米贩因为利益,而去压榨农民老百姓的劳动果实。殊不知,此乃不智之举也。若真正有失业人士,市场价收购百姓之米,岂不使自己断了财路,这种高压政策迟早会使百姓生出不满之意。高一:公孙霸岚 篇一:读《王永庆卖米》有感 读《王永庆卖米》有感 总是听有人说“自己没有赶上好时代,错过了好时机,早生几年就好了”,其实机遇在任何时候都是存在的,关键是我们好去发现它,而不是等着他的到来。在读了《王永庆卖米》之后,我对我更加相信机遇是自己创造的。 那我们要怎样才能创造机遇呢,我想我们应该像王永庆一样,想他人所想不到的,作他人所不愿做的,我们要有创新精神。 首先,我们要从基层做起,不要怕吃苦受累,要吃苦耐劳。 其次,我们要坚持,要知道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忍他人所不能忍,作他人所不愿做,不要怕吃亏,要知道吃一点小亏是福。 最后,对于我们所做的事,我们要注重每一个细节,争取把事情做到尽善尽美,这样既不妨害自己,却方便了他人。 王春燕 100207129 篇二:小学作文:读《有的人》有感 读《有的人》有感 今天,我读了藏克家的《有的人》这首诗,我的心犹如澎湃的海潮,久久不能平静。 这首诗是为了纪念鲁迅逝世13周年而写的。诗中通过与鲁迅截然相反的“有的人”的对比,批判了那些骑在人民头上的统治者和压迫者,热情歌颂了鲁迅先生为人民无私奉献的可精神。 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那些反动统治者凶暴的本质,和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的崇高、感人形象,是多么鲜明的对比,是那么截然相反的态度,而鲁迅又是那么一个令人无比

阿米巴经营--日航重建之神话

阿米巴经营--日航重建之神话 很早就听说过稻盛和夫临危受命,拯救日航集团的神奇往事,而在上海国家会计学院阿米巴研究中心的揭牌成立仪式上,笔者有幸听到了来自京瓷集团总部企划部的部长亨利先生亲述这一段传奇的历史——阿米巴到底为何物?稻盛和夫是用什么传奇的魔力,让濒临崩溃的日航集团重新焕发光彩。 力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 日航曾一度在全球航空业风光无限,1984年之后的日航是全球拥有波音747最多的航空公司,它开通的大量日美航线也为它带来源源不断的现金。但次年的空难却给予日航沉重的打击,此后,日航机构臃肿、官僚作风严重、战略不明、经营不善等问题也逐渐显现,沉重的包袱使得日航终于倒下。2010年1月19日,具有58年历史,一度被视作日本战后经济繁荣象征的日本航空公司,在东京地方法院申请破产。 时任日本首相鸠山亲自出面,三顾茅庐,恳请已退休13年的稻盛和夫重新出山,拯救日航。2010年2月份,面对危机如山的日航公司,毫无航空经验的稻盛和夫,仅带着两名京瓷董事和自己创办的稻盛哲学,正式出现在日航公司。奇迹很快就出现,在短短一年的时间中,稻盛和夫就交出了一份非凡的答卷,2010-2011财年,日航创造了历史上空前的1884亿日元的利润,是其主要竞争对手利润的三倍,也成为了同期全世界民航业利润第一的公司。 工欲善其事,必先正其心 奇迹是怎么出现的呢?首先,稻盛先生打算在日航先进行稻盛哲学的渗透,对干部和员工进行意识改革,改变日航原职工的散漫不负责的固有思维。整合日航的难点在于,如何调动起每一位员工的积极性,改变员工思维,将稻盛和夫自己的思维和精神传达到每一位员工身上。他召集日航集团的董事和总公司的人演讲,面向日航的董事干部,进行了几十次的哲学教育讲话,只要有时间他都会在日本机场各个岗位直接与员工对话交流。通过这样的活动,员工现场的意识开始有了改变,不仅开始自己思考开展经营活动,甚至超出操作手册,随机应变的开展,得到顾客好评。对于每一个责任中心的领导人,他提出,经营的要诀就是销售最大化,费用最小化,每位领导人必须率先实行这个原则;领导人必须具备值得部下尊敬的优秀品格,同时必须具备如论环境如何变化都要实现既定目标的坚强意志和燃烧般的热情。 稻盛和夫帮助日航重新设定经营理念,第一为客户提供品质最高的服务,第二提高企业价值,为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做出贡献。通过哲学对干部员工进行意识改个,稻盛和夫向日航员工指出要有光明且崇高的目标,让全体员工有共同的目的,就能朝着一个方向努力。 再将塑其骨——神奇的阿米巴 稻盛和夫的经营哲学有两点,一是敬天爱人的思想,处理问题时永远从“作为一个人,怎样做是正确”,另外就是著名的阿米巴经营。阿米巴,这个地球上最古老、最具有生命力的生物体,这个自然界知名的变形虫,不断通过自我调整来适应外界多变的环境。后来被日本经营之圣稻盛和夫借用,独创了阿米巴经营模式。在此模式下,企业组织可以随着外界环境变化而不断“变形”,从而形成适应市场变化的灵活组织。阿米巴经营的实质就是将组织分成小的集团,通过与市场直接联系的独立核算制进行运营,培养具有管理意识的领导,让全体员工参于经营管理,提高员工参与经营的积极性,从而实现“全员参与”。 在日航中导入阿米巴经营模式,首先是组织结构的改变,重点考虑对营利负责任的组织结构应该如何划分。应该让哪些部门承担责任?这在导入阿米巴经营的时候,稻盛团队就一

人生就像跑步一样——台湾“经营之神”王永庆

王永庆常说:"人生就像跑步一样,需要不断地学习、磨炼,才能跑得稳、跑得好;也唯有从不间歇地跑,才能遥遥领先他人,捷足先登。"这句话正是他九十二年奋斗人生的真实写照。2008年10月15日,台湾"经营之神"王永庆与世长辞,16日台湾《联合晚报》发表社论《王永庆传奇》指出:"王永庆以九十二岁高龄离开人间,九十二年的生命没有一刻虚度。" 下边是网上找到的其关于养生方面的支言片语 想象一个83岁的人,还可以在每年3月底,台湾骄阳已经开始肆虐的早晨,连续不停地跑上5000公尺,就不得不惊叹台塑集团董事长王永庆的「身手」。 想象全台湾最有钱的人之一---王永庆的生活:山珍海味、奇味珍馐、高级健身俱乐部、高科技养生治疗...,却会失望的发现,不管眼前有什么佳肴,他都只取其中一、二样;不管世间有哪些「高级」的养生之道,他却只钟情他的「毛巾操」。 「没辛苦就没健康,」他简单明了地总结自己数十年来锻炼的心得。他认为人跟企业一样,放松就会散漫,太舒服就会不健康。 所以尽管每年顶着太阳,不管家人、甚至医生的劝阻,他仍坚持跑完5000公尺。台塑总经理室副主任傅陈卿认为,王永庆这股坚持,也在台塑内部扎下坚实的运动习惯。 他很不喜欢看到社会上各种不合理、不公道的事,「是非不清楚,就是一种不健康,影响人也就不健康,」他说,比如说很多人不择手段追求名利上的、所谓的「成功」,但事实上,他一语点破:「成功不重要,健康才重要。」 不管当面问他,或观察他日常对自己生活的「管理」,都只能看到,这位掌管台湾将近六%国民生产毛额的集团负责人,养生之道只有二字:「简单」。 王永在有自己的秘诀,虽然他说自己是顺其自然,“该吃就吃到饱、该睡就睡到饱”,不过,王永在每晚10点睡觉,4点准时起床打高尔夫球, 王永庆在早、午两餐力求简单,早上有时一条香蕉、半片葡萄柚、一个苹果、菠萝等四、五种水果,中午喝喝牛奶加上麦片就能解决,倒是晚餐比较丰盛,有时应酬饭局、有时和家人共餐,不过,在食量上王永在可是很能节制,总是浅尝即止。 即使连心灵,王永庆都坚持简单原则。在接受「康健」专访时,王永庆指出,头脑要健康、清明,首先就不能「想太杂」,不能「贪」。 「贪者,贫字壳,」逐字逐句用台语念出,王永庆瘦削的脸庞益发红润:「不论是个人企业或政府,如果不需努力即可获取很大的利益,太舒服、太散漫,就会予取予求,结果就是腐败朽蚀。」 王永庆如今腰板硬朗、面色红润。据说与他早年曾在乡下自练过“撞墙功”有关。这种以背部撞墙的功法,对活络浑身血脉、增强腰背肌力有奇效。他一生爱运动,青壮年时爱好高尔夫球,后来喜欢慢跑和游泳。他83岁时,还能一次坚持跑完5000m长跑。近几年他开始练习打坐,还向他女婿杨定一(杨为预防医学专家)学习还原六法,以和缓的伸展气功调和身心。有时也配合进行快走、游泳等运动。至今他还常常打高尔夫球。据说,在球场上,他健步如飞,很多人都赶不上他。 对于90岁高龄,究竟要如何保养才能气色好又健康,王永庆首度对外透露他的独门秘诀。王永庆:‘生活上,普通啦,也没什么特别的,肉要少吃。’‘要扩大吃生菜。’王永庆特地强调:‘生的菜,就是蔬菜不要煮啦,就是沙拉。’除了吃沙拉,少吃肉,各式各样的运动养生秘方,更令台塑人津津乐道,几年前王永庆年年带头跑五千,步伐连小马哥都不一定跟得上;不过,为了保持体能,现在每天清晨起床改练双手紧握,左右摇摆直到身体发热的毛巾操。 慢跑运动可使心肌增强、增厚,具有锻炼心脏、保护心脏的作用。多年从事慢跑运动的老年人的心脏大小及功能与不参加锻炼的20岁的年轻人的心脏无异,这是因为长期坚持锻炼,改善了心肌营养,使得心肌发达,功能提高。

成功人士的励志故事

成功人士的励志故事范文 优秀企业家即取得了事业成功的企业家,作为成功的企业家他们在人格方面有着基本特征,诸如具有专长、创新能力、思维超常、敢冒风险、危机意识、人格魅力等。以下是分享给大家的关于成功企业家励志故事,欢迎大家前来观看! 成功企业家励志故事篇1:柳传志在企业的初期状态,目标是一个暗藏的、朦胧的意识。因为你还很弱小,对瞬息万变的市场和企业还缺乏把握,无论你具有怎样的信心,目标对于初创企业至多是一个远大抱负,因而无法量化与明确。 柳传志:做“倒爷”被骗 1980年代初,计算机革命已经在全球兴起,硅谷也成为中国的技术研究者们的热门话题。中科院内部的科技人员早已经禁不住诱惑,不断走出高墙深院创立公司。 老帅柳传志在2月初复出担任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联想是我的命,需要我的时候我出来,是我义不容辞的事情。”柳传志自剖心迹,虽已年逾65,但激情不减当年。 1980年代初,计算机革命已经在全球兴起,硅谷也成为中国的技术研究者们的热门话题。中科院内部的科技人员早已经禁不住诱惑,不断走出高墙深院创立公司。时任计算所所长的曾茂朝(现任联想控股董事长)也一直在私下里鼓励手下创立公司。已年逾40岁的柳传志

主动提出了要创业,“我40岁的时候是因为前面没有路可走,所以选择了创业。” 当年10月,中科院计算所新技术发展公司(即联想前身)“授命成立”,王树和、柳传志、张祖祥组成三人核心成员,柳担任副总经理。曾茂朝将计算所的传达室交给柳传志使用,又给了20万元开办经费,还给予了很多不成文的支持:不受限制的招纳本所人员,可以使用所里的技术成果,员工可以使用自己原先在计算所里的办公室、电话以及所有资源等。 虽然支持很多,但是从1984年冬天到1985年春天的几个月里,公司里最令人头疼的是不知道去干什么。柳传志后来回忆,“当时实在是不知道要干什么好了,所以能干什么就先干着,哪怕挣点儿钱发工资也好。”于是,包括柳在内的所有员工都当过“倒爷”、“板爷”,在中关村拉平板车去卖运动服装、电子表、旱冰鞋、电冰箱。 后来因为听说倒买一台彩电能赚1,000块,联想也跟着去做。当时有说法“骗子比彩电还多”,尽管柳传志小心谨慎的叮嘱要看到电视才付款,他们也的确看到了电视,不过等钱汇过去,对方却消失了,联想一下被骗去14万元。公司一下子更加艰难。 到了1985年,所有可能为公司带来收入的各种业务几乎试了一个遍。其中最重要的事情是将计算所倪光南主导开发的“汉字系统”带到了公司,成果产品化后就是后来知名的“汉卡”。当时电脑大部分靠进口,全是英文系统,必须装上汉卡,每台电脑经过改装后利润高达一、两万元。联想在6个月内至少销售出了100套,为公司带

松下幸之助:经营之神的故事

松下幸之助:经营之神的故事 松下幸之助他从一个3人的小作坊起步,经历了半个世纪的奋斗历程,发展成为拥有职工2.5万人的世界电器之王。在几次大的经济危机冲击下,许多企业倒闭,而他却稳稳地站住了脚跟。从他的一生可以看到日本现代工业发展的轨迹。 1894年,松下幸之助出生在和歌山县海草郡和佐村,排行老八,是最小的一个。他上面有两个哥哥和5个姐姐(其中两个很小就夭折了)。松下家,在幸之助的祖父时期是很兴旺的,是江户时代的名门望族。他家院内有一棵3人才能合抱的800年古松,枝干华美,那一带的人都称之为神木;后来因火灾被烧掉了。 幸之助4岁时,松下家的没落已成定局。他们不得不离开世代居住的土地,搬到和歌山市内,开始经营一家木屐店。但由于经营不当,不到两年就关门了。后来,幸之助的父亲政楠把仅有的一点钱拿出来,到米行市去经营,全家过着极不稳定的生活。在少年幸之助的记忆中,父亲经常是垂头丧气的。 不料,厄运又接踵而至,幸之助的大哥、二哥和大姐都得了流行性感冒而相继去世。当时日本由于生活贫困和卫生、医疗水平低下,平均寿命只有40岁左右。感冒这样的小病也能夺去人的性命。老大那时已经在纺织公司工作,是

全家生计的顶梁柱,他的死给这个家庭带来沉重的打击。幸之助的父母悲痛欲绝。 政楠为了养活一家人,去了大阪,在聋哑学校找到一份杂务活干,一家生活勉强可以维持。 幸之助只读到小学4年级,有一天,父亲从大阪来信,说那里有一份小伙计的工作,叫他立刻去。母亲说他还不到10岁,等小学毕业再去。但是,父亲的决定是不能改变的。于是,小小年纪的幸之助便中断了学业,远离亲人,到大阪一家做火盆买卖的店里当学徒。 在火盆店里只干了3个月,大概主人觉得他太小,做不了什么事,便把他辞了。他又被介绍到一家自行车店当伙计,一干就是近6年。 那时的自行车算先进的代步工具,是高档商品,起先只有少数人拥有,不过大有迅速普及之势。这是一个很有生气的行业。幸之助所在的那家自行车店生意也很好,他干活踏实,颇得主人的欢心。主人五代夫妇对他也不错。 本世纪初,正是日本电器事业迅速发展的阶段,不仅有了电灯,街道上也开始跑电车了。电在城市生活中越来越显得重要。渐渐地,幸之助感觉到一个电器的时代已经到来,他暗暗地下了决心:今后,要干一份与电器有关的工作。 然而,主人夫妇对他那么好,他实在无法开口对他们说:我想辞职。又干了一段时间,终于有一天,他的决心已经发

王永庆从米店小工起步

王永庆从米店小工起步 (1)成绩极差的学生 被人称为台湾经营之神的王永庆,曾经是成绩极差的学生。他的一生经历了许多艰难困苦,励志磨炼,才创立了今日的企业国。当初,他几乎没有什么本钱,但他一生勤俭操作,终成大亨。那么,王永庆是怎样从小本经营起步,走向成功之路的田呢? 汪永庆出生于1917年1月18日。 王永庆的父亲王长庚,是台北县新店镇有名的贫苦茶民,以耕作几片贫脊的茶田,卖茶叶为生,生活贫困,苦不堪言。但他亲却家贫志向远大,希望儿子将来有所出息,所以拼命止学,一直读完小学毕业。由于王永庆需要时常回家帮屠助父亲理茶田,因而他的学习成绩屡受影响,一直是极差的学生每次考试都在倒数10名之内 (2)借来200元做本钱 小学毕业后,王永庆在家乡找不到工作,1931年,王永庆15岁了,在叔父王水源的介绍下,来到嘉义当米店的小工,谋生糊口。这次走出家门,改变了王永庆的一生。 来到嘉义之后,王永庆十分珍惜这次难得的机会。老板吩咐的每一件事,不管大小,他都兢兢业业,全力以赴做好。因此备受老板赏识,也乐意开导他。同时,王永庆也虚心好学,细心:揣摩老板经营米店的技巧窍门,为日后自己创业作好准备。 在别人米店当了一年的小工之后,王永庆便怂恿父亲借来200元钱做本钱,在嘉义也开了一家小小的米店。当时,他的大,弟弟王永成,二弟弟王永在,也都一同来到米店帮工。 米店的资金极少,开张时生意很难做。因为,当时米店的主要生意是每一个居民家庭,他们都已有固定的米店供应大米。,要在现成的市场上开拓相当困难,王永庆便硬着头皮,挨家挨户去拜访,推销,送货上门,好说歹说,才争来了几个客户。 好不容易,才说服了几家愿意购买自己的大米,那么,怎样能稳住他们呢?当时,王永庆在苦苦思索这个问题。因为,如果自己的大米品质与服务不比别人的好的话,那么这几赛吁不容易才说服的客户,说不定在试买之后,没有好感,便会又回到来的米店去买了。这么一来,原有的客户保不住,更不用说拓展市场,争取新的客户了。 经过观察与思考,王永庆终于把准了问题的关键:就在米的,品质上和服务质量上狠下功夫。那时候,农村还是相当贫穷落后,各种条件都相当差劲。收割之后,没有专门的水泥晒场,便铺在马路上晒太阳。稻谷碾成米后,米堆里还搀杂有许多米糠、砂粒或者小召头等各种杂屑物,食用很不方便。当时,这种现象司空见怪;谁也不以然,买卖双方都认为无关紧要。而王永庆却认为,这种米的品质太差了,应当改进,于是他便把收购回来的米,统统筛整选理一遍,将那些米糠,小石头,,砂粒之类小杂物统统捡干净,之后才卖给顾客。这一招,果然很受欢迎。 那时候,通讯设施还相当落后,电话几乎许多人家都没有,要买米一定要上街到米店去买,对顾客来说,实在有诸多不便。有些较忙的或者比较大意的客户,经常出现到煮饭时间了,才发现米缸没米了这种现象。而对于米店经营者来说,坐地经营,就犹如守株待兔一样,要等顾客上门才有生意可做,相当被动。 那么,能不能改变一下这种被动的经营方式呢?改改变之后会有什么样的效果呢? (3)主动出击,服务至上 王永庆经营米店一段时间后,对米市行情有相当的刀了解,特别是对顾客买米的习惯掌握之后,他就想出了一种变被动等客浊门为主动送货上门的好办法。 当顾客上门来买米时他就主动热心地提出一个要求:“你要买的米,我帮你运到您家好不好呢?” 米那么重,有人愿意帮送到家中,正是求之不得的好事,顾客当然会说好的。

《曾仕强点评经营之神胡雪岩成功秘诀》笔记1

《曾仕强点评经营之神胡雪岩成功秘诀》笔 记1 第一部创业维艰 一、危机即是转机——冷静、机灵、还需要当机立断 只有中国人才讲“不管三七二十一”; 慎思法则,冷静、机灵、还需要当机立断,一开始就要把事情做对; 动机不重要,重要的是结果; 先思而后行,谋定而后动; 中国人常讲“对,但没用”; 老板是不能随便挺身而出处理事情的,如果这样那干部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危机管理的三法则: A、事先预测; B、先答应、再推托,先稳定局势、再从长计议; C、不同的人要用不同的态度来对待 一定要培养“应变力”; 干部不要随便讲“我承担责任”,这样老板会感到既好笑又好气,因为有很多责任你根本就负不起,说了也只是一句空话; 老板应该是一个“知人善任”的人,既要会“识人”,还要会“用人”; 老板不怕员工“失职”,最怕员工“越权”;“失职”了还可以重新开始,而“越权”却会让老板无比的恐慌; 要人闲心不闲,随时随地保持多听少说的习惯; 火借风威、风助火势; 运用例外原则,特殊问题特殊处理,特殊的时机特殊的方法; 老板既要骂人,同时还要肯定人; 得意时不要骄傲、因为一骄就败,而失意时不要气馁、因为一气馁就失去信心;一个人如果没有自己,就将永无东山再起之日; 别到处诉苦、怨天尤人,坦然处之; 老板不要遇缺不补,最终变成“压榨机”; 老板是不会希望离开的员工发展得很好、而反过来与他拼的,人总是要保护自己,毕竟安全第一;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

关键时刻要认识假装不认识、知道假装不知道、有意见假装没意见,这才是真正的高明,与是否诚实没关系,因为人要生存; 没有必要在“你我”之间纠缠不清,我们应该有一个“第三者”的观念; 机会就是危机,同时也是转机,关键看自己怎么看待 二、当机必须立断——创业一定要看准时机并及时行动 消消停停的日子都想着有钱,兵荒马乱的日子都想着糊口; 随时收集市场情报; 世间的一切,其实都是四个字:“自作自受”; 思路决定出路,性格决定命运; 每个人都有两个“算盘”:生活中实际的有形算盘和心中看不见的无形算盘; 回到基本点,苦练内功,坚持不懈; 雄心大略+超强能力+严格执行+坚持不懈==成功之道 诚信至上; 为人不可贪、为商不可奸,若想做善事、手中先有钱; 贪财不好,但如果不贪财社会就没了进步,关键是适可而止;怕死也一样,怕死不好,但如果你都不怕死了,那所有人也都怕你了,一定要怕死怕到合理的地步,其实所有的一切都要把握一个“度”; 为自己选定一个合理的标准; 基于市场目标的达成考虑两个方面: A、市场究竟需要什么? B、你原先的承诺是什么? 创业VS守成; 成功的关键——“胆大心细”,既要有冒险的勇气,更需要化险为夷的智慧; 人生不外乎一连串的冒险,胆识决定成功; 培养自己的市场敏锐度,多注意身边的风吹草动; 一个人能够看出别人看不见的机会,能够掌握别人不敢要、不敢做、不想做的变数,这就是成功最大的本事; 不断的学习和累积知识 三、适时随机应变——自己努力还不如别人提拔 做生意不求盈亏、只求公平,盈亏是指:要赚多少钱是我们自己的事情、而不是顾客的事情,做事情没有对错、只有是否值得; 做人不能见利忘义、经商不能贪图小利,不见兔子撒鹰,耐心的等待; 组织当中有支持就有反对,所以需要一个坚强的决策者; 别打草惊蛇,要沉得住气; 别看到小的就忘了还有大的,别看到好的就忘了还有更好的;

台湾塑胶集团 王永庆家族的传承简述

京师律师所马华桂律师家庭财富管理律师 简述台湾王永庆家族传承的布局和路径 台塑接班布局 从小米商到打造亚洲最大石化王国,台塑大王王永庆五十二年的奋斗充满传奇。台塑集团是台湾最大的工业集团,第二大民营集团,也是世界最大的石化企业之一,共有30多家子公司和事业部,经营领域横跨塑胶、化纤、货运、机械、医疗、教育等行业,在美国、印尼及香港等地设有6家海外分公司。 2001年,王永庆开始进行退休交棒计划。五年来,王永庆默默进行交棒布局,从成立决策小组、拔擢新的专业经理人。台塑集团复杂的家族生态远远超过台湾其它家族企业。王永庆有三房太太、王永在有两房,光是第二代子女就有十七人。 如今兄弟俩功成身退、一起退出第一线经营,其间种种布局更透露出经营之神精准的计算和智慧。尽管王永庆兄弟共同创业,但要让第二代的十五人彼此相亲相爱,几乎是件不可能的任务,偏偏王永庆又高悬“永不分家”的原则。原则和现实要如何兼顾,接班制度成为一大考验。在集团内部的上市公司“台塑四宝”之间,家族成员也相互持股,目的就是用来增加未来各系分家的难度,但也为后来王永庆家族诉讼埋下了隐患。 王永庆家族的五大信托 王永庆先生早在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时,为了稳定海外石化原料供应与运输,于1976年在利比里亚成立了台塑海运,也分别于1976年及后续1990年在利比里亚成立了9家规模不等的境外公司,包括万顺投资公司、秦氏投资公司等。王永庆兄弟从2002到2005年间,分别通过在美国与百慕达的律师事务所,在百慕达群岛与开曼群岛成立了五大信托,这五大信托是控制众多私人投资公司的控股者。 王永庆遗产税恐创台湾纪录 王永庆到底遗留多少遗产,以及是否缴纳遗产税,一直成谜?据台湾财政部门人士透露,对王永庆遗产税案,最近台塑王家确实派人赴台北税务部门申请延长3个月,因此依税法规定,最迟在今年7月15日要申报遗产税,且适用旧制遗产税最高税率为50%。 财政部门相关人士说,初步分析王永庆被课征遗产税,将比已故英业达前副董事长温世仁缴纳遗产税40多亿还要多,可能创下新高纪录。 据悉,王永庆三房与部分二房子女将捐出王永庆留下遗产作为公益之用,但因王家部分

人生管理学(故事篇)

管理人生、走向成功 ——做人、做事、立志向 一.做人的典范 1.孝道 做人以孝为先,羔羊跪母、乌鸦反哺的故事教育我们,动物尚且如此,何况智慧的人类呢?中华民族泱泱五千年,有无数感天动地的孝道典故……下面讲一则中国古成语“卧冰求鲤”的由来: 汉末晋初,有一户人家,农夫姓王,得一子取名王祥,王祥年幼丧母,他的父亲续娶后妻朱氏,朱氏对王祥非常不好,经常不给他吃饱饭;但王祥自小孝顺,依然用心伺候继母;一年冬天朱氏得了重病,卧床不起;王祥为继母请郎中看病,郎中说要用鲜活鲤鱼炖汤做药引子才会有疗效,但古时侯贫苦百姓冬天根本买不到活鱼;十几天郑氏就面黄肌瘦、奄奄一息;街坊邻居都说是报应;唯独王祥心中十分焦急,为救继母,就想到湖里为继母钓鱼养病,但天寒地冻,湖面早结了厚厚的冰,用石头都砸不开;王祥就不顾寒冷趴在冰面上用体温暖化冰面,然后捕鲤鱼为继母喂汤,日日如此….. 当时的国君得知后十分感动,认为王祥品德高尚、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就派人来请他到朝廷为官,后来王祥做了河南温县县令,最后升职到司空、太尉;成为一代名臣名誉天下,家乡人被王祥的孝心深深感动,便把他曾经卧冰求鲤的那条河称之为孝感河,把王祥卧冰处的河面称为“心坎塘”,后来又将王祥生活过的村子定名为“孝感村” 元代文学、史学家郭居敬编写《二十四孝》一书,宣扬其中“卧冰求鲤”故事中的主人王祥,从此王祥永受世人景仰,为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文化添了浓重的一笔。 2.治学 提高自己的素质的唯一途径就是学习,学习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气质、学习可以丰富一个人的思想、人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不断进步。 我们常常听到一些人感叹:“工作这么忙,头绪这么多,哪顾得上读书学习?”这话听起来似乎很有理,实则并不尽然。 其实,人们读书的时间多是从闲暇中挤出来的。大文学家欧阳修归纳出“读书三上论”,即:车上、厕上、枕上。时代变了,“三上论”科学与否值得讨论,但挤时间读书学习的精神总是值得提倡的。 下面讲一则成语“凿壁偷光”,让大家了解一下古人的因好学而成功的先例:汉朝时,少年时的匡衡,非常勤奋好学。 由于家里很穷,所以他白天必须干许多活,挣钱糊口。只有晚上,他才能坐下来安心读书。不过,他又买不起蜡烛,天一黑,就无法看书了。匡衡心痛这浪费的时间,内心非常痛苦。 他的邻居家里很富有,一到晚上好几间屋子都点起蜡烛,把屋子照得通亮。匡衡有一天鼓起勇气,对邻居说:“我晚上想读书,可买不起蜡烛,能否借用你们家的一寸之地呢?”邻居一向瞧不起比他们家穷的人,就恶毒地挖苦说:“既然穷得买不起蜡烛,还读什么书呢!”匡衡听后非常气愤,不过他更下定决心,一定要把书读好。

王永庆买米的故事

王永庆买米的故事 王永庆永庆15岁小学毕业后,到一家小米店做学徒。第二年,他用父亲借来的200元钱做本金自己开了一家小米店。为了和隔壁那家日本米店竞争,王永庆颇费了一番心思。 当时大米加工技术比较落后,出售的大米里混杂着米糠、沙粒、小石头等,买卖双方都是见怪不怪。王永庆则多了一个心眼,每次卖米前都把米中的杂物拣干净,这一额外的服务深受顾客欢迎。 王永庆卖米多是送米上门,他在一个本子上详细记录了顾客家有多少人、一个月吃多少米、何时发薪等。算算顾客的米该吃完了,就送米上门;等到顾客发薪的日子,再上门收取米款。 他给顾客送米时,并非送到就算。他先帮人家将米倒进米缸里。如果米缸里还有米,他就将旧米倒出来,将米缸刷干净,然后将新米倒进去,将旧米放在上层。这样,米就不至于因陈放过久而变质。他这个小小的举动令不少顾客深受感动,铁了心专买他的米。 就这样,他的生意越来越好。从这家小米店起步,王永庆最终成为今日台湾工业界的“龙头老大”。后来,他谈到开米店的经历时,不无感慨地说:“虽然当时谈不上什么管理知识,但是为了服务顾客做好生意,就认为有必要掌握顾客需要,没有想到,由此追求实际需要的一点小小构想,竟能作为起步的基础,逐渐扩充演变成为事业管理的逻辑。”

这个励志故事给了我很深的启发甚至是感动。同样是卖米,为什么王永庆能将生意做到这种境界呢?关键在于他用了心!用心去研究顾客,研究顾客的心理,研究顾客的需要,研究如何去满足顾客的需要。不单纯卖给顾客简单的产品,而是将顾客的需求变成自己的服务项目,与产品一同给予顾客。 由此我们更可以看出服务的价值。顾客从其他米店也可以买到米,但从王永庆的米店里买米,会感觉自己的所得是超于产品价值的,这超出的价值便是服务。令人感动的服务决不仅仅是微笑能涵盖的,它融合在每一个工作的细节里。如果去衡量的话,衡量的标准便是:你是否在与顾客交往的每一个环节上都细心地为顾客的方便与顾客 的利益着想了?我们应该明白的是:在如今技术高度发展、产品趋同的形势中,一个企业如果想存活并发展,就一定要有超越产品的让顾客愿意为之捧场的理由。只有乐于把方便给予他人,把利益给予他人,把温暖给予他人,把服务给予他人,才能塑造出企业独特的魅力,赢得顾客心。 1932年,16岁的王永庆在台湾嘉义开了一家米店,从此踏上了艰难的创业之旅。 王永庆早年因家贫读不起书,只好去做买卖。16岁的王永庆从老家来到嘉义开一家米店。那时,小小的嘉义已有米店近30家,竞争非常激烈。当时仅有200元资金的王永庆,只能在一条偏僻的巷子里承租一个很小的铺面。他的米店开办最晚,规模最小,更

作文素材-中学小学课外阅读-王永庆的工作励志故事:前瞻性是一种战略眼光

王永庆的工作励志故事:前瞻性是一种战略眼光 方我少年时, 读书气嶙峋。常怀四海志, 放眼横八垠。 ——张百熙 孔子曰: “人无远虑, 必有近忧。” 意思是说, 一个人如果没有长远的考虑, 一定会有近在眼前的忧患。事物的发展是一个系统过程,当其中的一个环节出错的 时候, 就会影响到其他的环节。因此, 我们在做事时一定要有一个长远的打算。 被誉为“台湾经营之神” 的台塑集团创始人王永庆在刚开始投资塑料业时, 台湾对成分是聚乙烯化合物的树脂的需求量特别少, 台塑首期年产100吨, 而台湾年需求量只有20吨, 这对台塑打击很大, 甚至面临着倒闭的风险。 面对这一现实, 王永庆经过反复分析研究, 最后决定: 继续扩大生产!王永庆 认为与其守株待兔, 不如勇敢创造市场。只有大量生产,才能降低成本, 把售价压 下来, 从而吸引更多的顾客。 在扩大生产的同时, 王永庆又创办了一个加工台塑产品的公司,即南亚塑胶工 业公司, 专为台塑进行下游加工生产。按王永庆的说法,“当时真是骑虎难下”。 经过不断摸索和总结, 台塑和南亚的业务开始好转, 奠定了他在塑料工业的基础。 这件事后, 王永庆也领悟到了许多经营诀窍。他认为, 凡是在产品滞销与市场萧条的时期, 正是企业锻炼拼搏的最好时机。越是在这种时候,经营者越是要沉着 冷静, 不断改善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 这样才能降低生产成本, 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若有余力的话, 则可以拟订一个完善的投资计划, 掌握适当的时机, 做有效的前瞻性投资, 化危机为契机。 王永庆说: “卖冰淇淋的公司应该在冬天开业。” 其含义就在于冬天卖冰淇淋, 生意清淡, 必定促使卖者努力改善经营管理。那么, 夏天来临时, 就会比其他后来者拥有更多的、明显的优势。 有位哲人说: “有深谋远虑的才能, 就能计事于未来之中, 理事于未形之中, 决策于未萌之中, 立功于未知之中。倘若一个谋略, 令天下人识破, 那么这个谋略便不是上等的谋略。图谋大事之人, 必须有详尽周全的措施和高瞻远瞩的见识。” 也许很多人发现, 在早上上班时, 我们要想搭公共汽车去上班,那真是太难了。因为每辆车都是满的, 车里面人挤人, 挤得人气都喘不过来。可是如果我们能提前几十分钟搭车, 那么情形就不一样了:乘客很少, 而且有不少空位, 在车上还可以 看看报纸, 只是十分钟或二十分钟之差, 就会有那么大的差别。工作时我们也要像搭公共汽车一样, 任何时候都要抢先一步。 【感悟】 所以, 不管是在工作还是生活中, 有先见之明很重要。先见之明能帮助我们避

名人经典励志小故事

责任 1920年的一天,美国一位12岁的小男孩正与他的伙伴们玩足球,一不小心,小男孩将足球踢到了邻近一户人家的窗户上,一块窗玻璃被击碎了。 一位老人立即从屋里跑出来,勃然大怒,大声责问是谁干的。伙伴们纷纷逃跑了,小男孩却走到老人跟前,低着头向老人认错,并请求老人宽恕。然而,老人却十分固执,小男孩委屈地哭了。最后,老人同意小男孩回家拿钱赔偿。 回到家,闯了祸的小男孩怯生生地将事情的经过告诉了父亲。父亲并没有因为其年龄还小而开恩,却是板着脸沉思着一言不发。坐在一旁的母亲总是为儿子说情,开导着父亲。过了不知多久,父亲才冷冰冰的说道:“家里虽然有钱,但是他闯的祸,就应该由他自己对过失行为负责。”停了一下,父亲还是掏出了钱,严肃地对小男孩说:“这15美元我暂时借给你赔人家,不过,你必须想法还给我。”小男孩从父亲手中接过钱,飞快跑过去赔给了老人。 从此,小男孩一边刻苦读书,一边用空闲时间打工挣钱还父亲。由于他人小,不能干重活,他就到餐馆帮别人洗盘子刷碗,有时还捡捡破烂。经过几个月的努力,他终于挣到了15美元,并自豪地交给了他的父亲。父亲欣然拍着他的肩膀说:“一个能为自己的过失行为负责的人,将来一定是会有出息的。” 许多年以后,这位男孩成为美利坚合众国的总统,他就是里根。后来,里根在回忆往事时,深有感触地说:那一次闯祸之后,使我懂得了做人的责任。”

上帝的延迟并不是上帝的拒绝 有一个人,他在二十一岁时,做生意失败。 二十二岁时,角逐州议员落选。 二十四岁时,做生意再度失败。 二十六岁时,爱侣去世。 二十七岁时,一度精神崩溃。 三十四岁时,角逐联邦众议员落选。 三十六岁恃,角逐联邦众议员再度落选。 四十五岁时,角逐联邦参议员落选。 四十七岁时,提名副总统落选。 四十九岁时,角逐联邦参议员再度落选。 五十二岁时,当选美国第十六任总统。 这个人就是林肯,因为他坚信上帝的延迟,并不是上帝的拒绝,因此能屡仆屡起,最终成就不凡。

客户服务的最高境界是人性化

曾见到过一个故事。赫姆拉投资americancentury家族基金的历史已经超过了十五年,但是今天他正在考虑卖出这些基金。基金的表现并没有出现任何问题,只是赫姆拉希望得到更为人性化的服务而已。他发现,当地的富达券商事务所似乎可以满足自己的要求,因此打算将americancentury基金卖掉,将资产转入富达旗下。“我欣赏那种和当地代理人打交道的理念。”七十七岁的赫姆拉解释道,“我希望就自己的投资策略变化得到更多的解释和帮助,我喜欢定期会见某人的感觉。”同许多他们那一代的人一样,赫姆拉是基金公司定义的所谓“人性化”客户,他们总是希望得到更周全更“人性化”的个人服务。 将自身能够获得的“服务”状况作为选择证券公司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已经是目前很多投资者接洽那些营销人员时首先提及的话题。而当今的世界,经济愈趋开放与发展,尤其是网际网路盛行之后,几乎所有的事情都可以在线上完成,管理者们也清楚地知道,以电子手段为广大投资者提供服务是更便捷、成本更低的选择。在此情势之下,作为一个特殊的服务行业——证券业,如何通过多种模式并驾齐驱来最终体现服务业的核心价值;如何牢牢把握此精神并切实贯彻到任一环节以致最终拥有服务业那无可限量的明天? 先看以下一个小案例:王永庆卖米。他是怎么做的呢?别人只是卖大米挣差价,而他做了几件在别人看来离奇而又与挣钱无关的事: 1、他和弟弟一起动手,将夹杂在大米里的糠谷、沙粒统统清理干净。(那时候,稻谷加工非常粗糙,大米里有不少糠谷、沙粒、老鼠屎,这一来他店里的米质比其他店要高出一个档次。) 2、提供送货上门,无论天晴下雨,无论路程远近,只要顾客叫一声,他立马送到。(当时尚无送货服务,卖米的利润极其微薄,一斗米只能赚一台币,但他坚持免费送货服务。) 3、给顾客送米,他都帮人家将米倒进米缸里,减少主人的麻烦。 4、倒米时他总是先把缸内的旧米倒出来,把米缸擦干净后,再倒进新米,最后把旧米放在上层。(这样米就不至于因陈放过久而变质) 5、每次给顾客送米,他还默默记下顾客家中的人数,大人几个,小孩几个,以此来估计日消耗米量,详细记录小本上(这样就能在顾客家里的米即将吃完的前几天,专程到顾客家去提醒要不要送米,不等顾客上门,他就已经主动将米送过去了)。 6、每次送米,他并不急于收钱,他把全体顾客按发薪日期分门别类,登记在册,等顾客发了薪水,再去一拨一拨地收米款(当时大多数家庭都靠做工谋生,收入微薄,少有闲钱,如果马上收钱,碰上顾客手头紧,会弄的双方都很尴尬)。 六个细节,将服务做的尽善尽美;将“人性化”这三个字演绎的天衣无缝,顾客对这样的服务还会有什么不满意、不放心的呢?长期享受这样的服务,将会忘记原来生活中还有买米这回事情,顾客会变得离不开那个卖米的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