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美学与美育综合作业一

美学与美育综合作业一

美学与美育综合作业一
美学与美育综合作业一

《美学与美育》综合作业(一)

一、填空(每空1分,共8分)

1、 _______________ 在1750年出版的专著《美学》中首次提出“美学”这一名称, 这被认为是美学学科产生的标志。

2、 ______________ 从20世纪初年起关注“美学”问题,借鉴西方美学观念和术 语陆续撰写一系列美学与美育论文,由此被视为中国现代美学的创始人。

3、 俄国民主主义者车尔尼雪夫斯基依据唯物主义哲学提出了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一著名的美学命题。

4、 要完整地界定艺术,必须把作品、读者、作者、创造和 ____________________ 这几 个要素联系起来考虑。

5、 马克思说,“[人的]五官感觉的形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产物。”

6、 美感是多种心理的协同运动而形成的一种自由感,在本质上是对 的肯定。

7、 以 为代表的儒家美学观对后来的美学理论影响最大。

8、所谓美育,是利用 ____________ 的感染作用来塑造人的知、情、意等各种符号 实践能力的教育形式,其目的在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二、单项选择(选出正确的一项,将字母填入题目的括号内。每题 1分,共6 分)

1、著名的“美的理念”说是古代西方哲学家(

)提出的。 A 、柏拉图 B 、鲍姆加登 C 、黑格尔 D 、贺拉斯

A 、先秦

B 、魏晋南北朝

C 、唐朝

D 、宋朝

3、美国哲学家布洛克把( )作为一条重要的美学原则提出来,并从语言学

角度作出论证。

A 、直觉

B 、通感 C

、审美移情 D 、审美态度 4、中国晋宋时代画家(

)提出了“畅神说”。 A 、王维 B 、刘勰 C

、宗炳 D 、钟嵘 5、提出“趣味教育”的是(

)。 A 、王国维 B 、梁启超 C 、鲁迅 D 、蔡元培 6、20世纪中国美育的历史使命体现在( )方面。

A 、人的启蒙和解放

B C 、社会整合与文化认同 D 、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16分)

1、本质论美学

2、在中国( )时代自然事物真正作为审美对象进入人的视野。

、建立美育学科 、以情动人,以理服人

2、技术美

3、审美直觉

4、“净化”说

四、判断正误,并简述理由(每题5 分,共10分)

1、人是社会美的中心,自然美是与人无关的美。

2、理解因素渗透在美感经验的每一个环节上,与多种心理因素交织在一起。

五、简答题(答对要点即可,不必展开论述。每题6 分,共36分)

1、怎样理解美学的基本问题?

2、美的感染力体现在哪些方面?

3、自然在人类符号实践中获得美的属性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4、为什么说审美活动离不开直觉?

5、审美体验有哪些特征?

6、美育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六、论述题(从理论和实践结合的角度来论述问题。每题12分,共24分)

1、何谓审美能力?举例说明美育是如何提高人的审美能力的。

2、司空图《二十四诗品?典雅》写道:“玉壶买春,赏鱼茆屋,坐中佳士,左右修竹。白云初晴,幽鸟相逐,眠琴绿荫,上有飞瀑。落花无言,人淡如菊,书之岁华,其曰可读。”试论这段以诗品诗的话语的美学含义。

《美学与美育》综合作业(二)级季专业科任:陈宪创学生姓名:学号:评语:成绩:

(本作业仅供03春季及秋季小学教育专业用)

一、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1、 审美意味的情感性,是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为富有审美意味的符号能够 表达丰富的情感。

2、 一个文化有自己特殊的组织美和 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方式,因此,不同文化 有不同的美。

3、 交流性是指艺术符号是传达的 __________________ ,它使艺术家与欣赏者之间的 思想情感得以交流。

4、 电视是综合艺术之一,是以屏幕上的声音和画面为媒介,综合电影和戏剧的多

种表现手段来塑造形象,以家庭为主要 __________________ 的艺术。

5、 从 _____________ 的情况来看,审美文化主要可以划分为古典性审美文化和现

代性审美文化;而审美文化存在着 _______________ 的情况,这样就有了外来民族的审美 文化。

6青少年的审美能力包括审美感觉力、 ____________________ 、审美注意力、审美记 忆力、 ___________ 审美情感力和审美思维力。

7、教师的教学艺术融会着自身的知识修养、 ______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___

二、单项选择(选出正确的一项,将字母填入题目的括号内。每题 1分,共6分)

1、 以法国画家马蒂斯为代表的(

),对鲜艳的色彩报有兴趣,认为色彩是

一种基本表现因素。 A 、野兽派 B 、立体派 C 、先锋派 D 、表现主义

2、 直观具象性,是指( )具有运用物质媒介在空间展示具体艺术形象的特征。 A 、综合艺术 B 、语言艺术

C 、表演艺术

D 、造型艺术 3、形象的感染功能,是指文学以语言符号塑造艺术形象,作用于读者的感情,使

6、教学艺术的基本特点是(

) A 、创造性

B 、情感性

C 、交互性

D 、审美性 、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16分)

1、形式美 其受到强烈的感召和熏染,获得( A 、感官上 B 、情感上

4、 提出“自我认同”说的是(

A 、卢格

B 、埃里克森

5、 儿童审美的综合特征是(

A 、想象性、创造性、纯真性

C 、直观性、创造性、纯真性 )的审美愉悦。 C 、思想上

D 、精神上 ) C 、怀特 D 、皮亚杰 )。 B 、幻想性、创造性、纯真性

D 、直观性、想象性、幻想性

2、含混

3、“泛审美”

4、审美修养

四、判断正误,并简述理由(每题4 分,共8 分)

1、所谓高雅文化的“个性化创作”指的是一种作家个人化的创作

2、教师的形象示范功能上体现在他们的思想修养和人格情操方面。

五、简答题(答对要点即可,不必展开论述。每题6分,共36分)

1、试举例论述节奏与韵律的联系与区别。

2、四种主要的艺术分类标准是什么?

3、节奏感在音乐和舞蹈中各有什么表现?

4、怎样理解大众文化的美育途径?

5、青少年美育目标包含哪些内容?

6、简述教师角色的心灵育化功能。

六、论述题(从理论和实践结合的角度来论述问题。每题12分,共24分)

1、结合具体作品,谈谈你对古典文化空灵特征的认识。

2、如何理解教学活动的整体美学因素?请联系实际进行论述

《美学与美育》综合作业(一)参考答案

一、填空

1.鲍姆加登 2 .王国维3 .美是生活4.文化语境

5.以往全部世界史6 .人的本质力量对比7 .孔子8 .审美形象

二、单项选择

1. A

2. B 3 . D 4 . C 5 . B 6 . A

三、名词解释

1.本质论美学:是指在古希腊时期形成的以追问美的本质为中心的美学传统.

2. 技术美:是一种美的形态,是指技术活动的美,它是技术活动中那种能体现人的开拓和创造本性并具有生命活力的活的形象.

3. 审美直觉:是一种特殊的感受方式,是主体对事物感性形式的直接的整体的和动情的关照.

4. "净化"说: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可以象宗教一样使人一开始"就卷入迷狂状态,随后就安静下来,仿佛受到治疗和净化".这就是"净化"说.四.判断正误,并简述理由

1 .错误.因为自然美的实质在于自然在人类符号实践中成为体现人的自由的生命活力的符号,是与人有关的.

2. 错误.因为理解因素不是渗透在美感经验的每一个环节上,而是渗透在美感心理活动中的每一个环节.

五.简答题

1 .美学的基本问题,是人的感性的活生生的整体形象如何生成、维护和发展的问题.具体涉及四方面,一是理性与感性;二是静态与动态;三是局部与整体;四是概念与形象.

2. 一是美的呈现感动并激活了人的情感;二是美所激起的情感具有普遍的可传达性.

3. 一,自然作为人类异己的符号;二,自然作为人类对话的伙伴;三,自然作为人类的自由的生命活力的符号.

4. 因为审美活动自始至终都以直觉为基础,直觉的基础作用体现在:①审美直觉是美感心理的门户;②审美直觉是审美意象诞生的前提;③审美直觉指向意义.

5. ①审美体验具有原构性②审美体验具有历构性③审美体验具有超构性④审美体验具有预构性.

6. ①从美育的实施手段方面看,它以美的形象感染人,就有趣味性;②从美育的心理基础方面看,它要调动人的感性活动,就有感染性;③从美育的运作方式来看,它灵活自由,因人而异,就有多样性.

六.论述题

1 .要点:①审美能力,指的是在审美活动个体对活动的形象的感知力和理解力,以及在此基础

上产生的创造力等.②美育可以提高人敏锐地发现和感受美的事物的能力.③美育不仅能培养人感知美的能力,而且能增强人对美的事物的理解力. 本163 页)

2?要点:①审美体验既是艺术创造活动的起点,又是贯穿在其中的创造性动力因素.②审美体验是艺术兴发的根本动力.③审美体验是艺术构思的内在逻辑.④ 审美体验是艺术物化的终极根据.(课本132 页)

3?司空图是用诗的形式论诗的艺术风格,呈现了"典雅"这一美学范畴的含义,其

中蕴涵着三方面的意义:①朴素的艺术形式.②气运生动的艺术意境.③超俗的审美趣

味.(课本85 页)

《美学与美育》综合作业(二)参考答案

一、填空

1、声音2 、观照美3 、媒介4 、传播对象5 、文化演变民族演变

6、审美知觉力审美想象力7 、人格特征情感体验

二、单项选择

1、A 2 、D 3 、B 4 、B 5 、C 6 、B

三、名词解释

1、形式美:是指人类符号实践的一种特殊形态,是从具体美的形式中抽象出来,由自然因素及其组合规律构成的具有独立审美价值的符号体系。

2、含混:也称歧义。复义或多义等,是指看似单义而确定的语言却蕴蓄着多重而不确定的意味,令读者回味无穷。

3、“泛审美”:是纯审美在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发生播散或交触的状况。

4、审美修养:是专指个体依照特定的审美观对自我心性进行自觉的训练、养育、锤炼和塑造,并通过这些审美活动所获得的审美能力和达到的审美境界。

四、判断正误,并简述理由

1、错误。高雅文化的个性化创作仅仅限于个人化的创作角度是不够的,因为许多大众文化的作品也是个人创作的。

2、错误。因为教师的形象示范功能不只体现在他们的思想修养和人格情操方面,而且教师本身的形象和活动在美育中也具有重要的示范功能。

五、简答题

1、韵律是由节奏的有规律变化、重复而产生的一种情调。韵律是在节奏的基础上形成的,但又比节奏的变更丰富。如郑板桥画的无根兰花,在形象的变化组合中所表现的那种富有情感的节奏,就是韵律。

2、①从艺术的外在存在方式进行分类;②从艺术的外在存在状态进行分类;③从

艺术与人的主体感受的对应关系进行分类;④综合主客体看以哪一方为主来进行分类。

3、节奏感是指音乐、舞蹈都以节奏为重要表现手段,通过音乐、动作的有规律反复来表达感情。

4、①对待大众文化应该有一种积极的、正确的评价,引导学生培养鉴别优秀作品的能力,提高对大众文化产品的理解能力。②大众文化在社会精神意识的建构中可以起到积极的作用,因

此应该充分利用大众文化产品喜闻乐见的审美形式,感染人,激发人,以达到良好的美育效果。

5、青少年美育目标包含:青春形象的塑造、想象力的激发、理性能力的培养、价值取向的引导和健康人格的生成五个方面。

6①教师通过自身的言行举止、道德情操、人格涵养、理想追求等起作用,身教重于言教。

②教师的健全人格和高尚气质,是学生最好最直接的审美对象,也是最好的榜样。③这种功能通过教师的内外合一的美好形象和高尚文明的行为表现综合地作用于学生的心灵。

六、论述题

1、论述要点:①语言修辞性,是指文学中的语言,通过语言中蕴涵的审美因素如语言、文法、辞格等,不仅创造出文学作品,而且本身就构成其美的重要组成部分。②语言修辞性包括语音美、文法美和辞格美。(课本283—286页)

2、论述要点:①空灵是古典审美文化的特点之一,是指对空幻灵动的艺术存在形态的

追求;空灵也意味着虚为本。②空纳万境的审美境界。③以虚映实的表现手法。(课本331 页)

3、论述要点:①愉悦的情绪美。②积极的思维美。③丰富的内容美。④和谐的环境美。

⑤直观的形式美。(课本434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