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解剖蚯蚓实验报告

解剖蚯蚓实验报告

解剖蚯蚓实验报告
解剖蚯蚓实验报告

解剖蚯蚓实验报告

篇一:蚯蚓解剖实验预习报告

实验五环毛蚓及其他环节动物预习报告

小组成员:卢俊萌、叶伟青、易雅健

一、标本处理

对培养的蚯蚓,如需要制作标本,留待将来观察内部结构,可以作成浸制标本。标本制作要经过停食、麻醉、固定和保存4个步骤。

1.停食

将蚯蚓自培养箱中取出,用水冲洗干净,放在垫有湿草纸的玻璃缸中,停食两天,使它的肠中泥土排尽。然后喂给碎的湿草纸5~7天,填充肠管,以利于将来观察肠管的形态。

2.麻醉

将上述蚯蚓转入搪瓷盘内,同时放入一定量的清水,再慢慢滴入95%酒精,直到使盘中的清水变成10%的酒精溶液为止(事先应量得搪瓷盘中的水量,按比例加入一定量的酒精)。两个小时以后,蚯蚓背孔分泌出大量粘液,说明已经麻醉死亡。

3.固定

取已经麻醉的蚯蚓,平放解剖盘中,从它身体后端侧面,用注射器向体内注射固定液,直到使蚯蚓的身体呈饱满状态为止。

4.保存

将注射后的蚯蚓,平放在纱布上,大约每20~30条裹成一卷,使其竖立在标本瓶中,然后加入上述固定液,便可长期保存。要注意每条蚯蚓的身体一定要平直,不能发生扭曲现象,否则将来解剖时就会背腹难辨,给解剖工作带来困难。

二、观察内容及识别

(一)外形观察

1.体色

体色呈暗红或灰黑,背面因有大量色素故色深,腹面色浅.背部有明显的深色背中线,腹部颜色较浅。

2.外形

蚯蚓呈圆筒形,由许多环节组成,节与节之间的凹槽称节间,在每一环节上的小沟称体环沟。除围口节、生殖带和最后几节无刚毛外,各环中间都有一圈向后生长的刚毛。刚毛颜色较深,用手触碰有涩感。

3.前端

围口节、口前叶和口:围口节为前端第一节,柔软,可伸缩.口位于围口节前端中央,横裂状。口前叶为围口节背侧向前伸出的一肉质唇状突起,能伸缩,当其充满体液而饱满时,有探索和挖土功能。

生殖带:占据14~16体节处的棕色指环状物,稍隆起,色较深.生殖带所在的各节间界限不清.可根据生殖带判断蚯蚓前后端。

4.后端

肛门,在最末节的一纵裂状小孔。

5.腹面

受精囊孔:三对裂隙状小孔开口于小而圆的生殖乳突中央(有时生殖乳突不

明显,将虫体向背面弯曲可见这些节间沟处得裂缝状开口,即为生殖囊孔),分别排列在6/7、7/8、8/9节间腹面两侧,为受精囊的对外开口。

雌性生殖孔:一个,在生殖带第一节(第14节)的腹中线上。

雄性生殖孔:一对,在第18体节的腹面两侧,开口于乳头形突起上。

6.背面

背孔:为第11节以后,各节间背方中央节间沟处的一个小孔,将蚯蚓背面擦干后用手轻压其体内侧,可见液体流出,此处即背孔。

(二)蚯蚓解剖结构

1.体腔

蚯蚓的体腔为真体腔,被薄膜状得隔膜分隔成许多小室,隔膜的腹下方有小孔,故节与节间的体腔液仍可流通。体腔内除容纳生殖系统外,还有排泄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生殖系统。

2.消化系统

蚯蚓消化道为从口至肛门纵贯前后的一条黄褐色直管,肠壁外面有肌肉分布,其内常充满泥土。在解剖镜下观察,可见到呈圈状的环肌和条状的纵肌。消化道分化为形态和机能各异的不同段区:

(1)口腔:消化管最前端为口与口腔,位于1~3体节。

(2)咽:口腔后的膨大部分,在4~5体节,呈梨状,肌肉发达,生活时伸缩能力强,能吮吸食物。

(3)食道:在咽后,在6~8体节,细管状。

(4)嗉囊:在第4节之前,观察不明显,薄壁。

(5)砂囊:在食道后,膨大呈球形,在9~10体节,很硬,肌肉壁厚,有磨碎食物的功能。

(6)胃:砂囊后的一段细长管,在11~14体节,为储精囊包围并遮盖. (7)肠:胃后从15节至肛门,较粗大,壁薄

,有褶皱.为食物消化吸收的场所。

(8)盲囊:在第27体节处肠的两侧一堆向前突出的角状囊,尖端向前伸达至22节处.盲囊是蚯蚓重要的消化腺。

(9)盲道:自14体节后肠壁背中央内陷而成,以增加消化吸收面积(被被血管管所遮盖)

3.排泄系统

由许多后肾管型的小肾管组成。其中,隔膜小肾管分布在各体节的隔膜两侧内,数量多;体壁小肾管分布在体壁内侧.可见小肾管有漏斗状的肾口及细长的肾管。

4.循环系统

蚯蚓为闭管式循环系统。

(1)背血管:血流由后向前行,在消化道背面中央的一条较粗纵管,紫黑色,汇集肠、体壁等处血液。

(2)腹血管:血流由前向后行,消化道腹面的一条较细纵管,10体节处有分支到体壁、肠壁、隔膜等处。掀起肠道即可见。

(3)心脏:是连接背、腹血管的环血管,共4对,分别位于第7、9、

12、13体节内。

(4)食管侧血管:1对较细的血管,位于体前端消化管两侧。向后行至第15

体节时,左右两支向下绕过消化道和腹神经索愈合为1条神经下血管。

(5)神经下血管:移开肠,挑起白色的腹神经索,神经索下有一条很细的血管,为神经下血管。

5.神经系统

蛔虫为链索状神经系统,位于体壁腹面内侧。

(1)咽上神经节(脑):两叶,位于第4节的咽部背面。

(2)围咽神经:由咽上神经节两侧下行的一对神经。

(3)咽下神经节:在咽部下方与围咽神经相连的一对神经节。

(4)腹神经索:在消化道的腹面,呈链索状,每一体节有一对稍膨大的神经节,各神经节之间有神经索相连。腹神经索上的第一个神经节是咽下神经节,腹神经索发出3对神经到体壁与内脏器官。

6.生殖系统

雌雄同体。

雄性:

(1)精巢囊:位于第10和11节内,用镊子轻轻将消化管等器官推向一侧,可见腹神经索两侧有两对白色、小米粒大小囊状物为精巢囊,其中包括精巢和精漏斗。轻轻掀起精巢囊壁,可见精巢为一小的白色

点状物,下方有一皱纹状结构即精漏斗,精漏斗后接输精管.每一精巢囊与后一储精囊想通。

(2)储精囊:2对,在11和12节的腹方紧接精巢囊之后,白色,大而明显,分叶状,从两侧向上包围胃.常充满整个体节。

(3)输精管:1对,左右输精管各由精漏斗通出的前输精管和后输精管汇合而成。输精管很细,紧贴体壁后行,至18节与前列腺管的基部汇合,开口于雄性生殖孔。

(4)前列腺:1对,发达,在17~20节内,为大型腺体,呈大的分叶状状如菊花,有细管通出与输精管合并,开口于雄性生殖孔。其分泌物与精子混合成精液,交配时注入对方的纳精囊。

雌性:

(1)卵巢、卵漏斗和输卵管:卵巢和卵漏斗位于13、14节。在12节从精巢囊前端剪断消化道,将其移去,可在腹部提闭上观察到在13体节的腹神经两侧有一对卵巢呈絮状结构,在卵巢成熟时可见有黄色小点薄片状卵粒。在14体节处有一对皱纹状喇叭形的卵漏斗,下接极短的输卵管,左右两条输卵管汇合通至

第14节的雌性生殖孔。

(2)纳精囊:3对,分别在7、8和9节腹壁两侧.每一纳精囊由一梨形囊和一弯曲的忙管组成,汇合后共同开口于每一节前节间的纳精囊孔。纳精囊储存交配时接纳的精子。

三、注意事项

1、沿身体背面、略偏离背中线,避开背部的血管,从肛门(体中部)

到口剪开体壁。

2、剪开体壁时,刀尖应微微上翘,以防戳破消化道壁而泥沙外溢,影响观察。

3、切断隔膜与体壁之间的联系,或细心剪除部分隔膜,特别是前部肌肉质很厚的隔膜。

4、将体壁尽量向外侧拉伸,使两侧体壁完全平展,这样才可能显现内部的器官。

5、固定体壁于蜡盘上时左右两边大头针应交错排列,针头向外倾斜,避免遮挡

视线,妨碍操作。

6、保持标本适当的湿度。开始时,以吸水纸吸取多余的水分,以免水面反光而观察不清;观察时间比较长后,适时用棉球湿润标本,以免标本干燥萎缩。

7、以标志物确定内部体节的方法,如砂囊(9-10节)、2对储精囊(11-12节内)等。

篇二:蚯蚓的解剖实验

蚯蚓解剖实验

【目的要求】

了解环节动物的外部形态和内部构造;了解蚯蚓对生活方式的适应性特性。

【实验用具】显微镜、解剖器、蜡盘、烧杯等

【实验材料】浸制的环毛蚓标本

【方法与步骤】

一、外部形态

1.外形特征、体制、体节:节间沟

二、内部构造

1.解剖方法及步骤

部位:背中线

地点:前30节

固定:用大头针钉在蜡盘上,45°

解剖结束:用水淹没

2.内部结构观察

观察内容:消化系统:口、咽、食道、嗉囊、砂囊、胃、肠、盲肠、肛门

循环系统:1条背血管、1条腹血管、连接背腹血管的4对环血管-心脏及1条神经下血管

生殖系统

雄性生殖器官,储精囊2对,精巢囊2对,输精管2对,雄性生殖孔1个,前列腺1对前列腺1对,雌性生殖器官,1对卵巢,2个卵漏斗,2个输卵管,1个雌性生殖孔,2~3对受精囊。

神经系统:咽上神经节,围咽神经,咽下神经节,腹神经索

三、作业

绘蚯蚓解剖构造图,并注明各部分名称。

篇三:《实验九观察和解剖蚯蚓》教案

《蚯蚓的选择》科学课反思

《蚯蚓的选择》科学课反思 《蚯蚓的选择》这一课中,我以“我们在哪可以找到蚯蚓”引入。我原本设想他们会回答“在阴暗潮湿的地方”。结果,学生们回答我“在土里”,没有达到我预期的设想。课后我深入地思考了这个问题:难道五年级的学生真的不知道蚯蚓生活的环境吗?不然,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我问的问题太笼统,指向不明确。 在做光亮、黑暗的实验中,我用的盒子太短,使得明暗两端区别不够明显,且蚯蚓对环境的反应不太敏感,不能马上做出选择,影响了实验效果。做干燥、潮湿的实验过程中,应注意,事先不要使蚯蚓粘上干燥的土壤,否则,蚯蚓会很难进行爬动。且土壤得堆成土堆状,土壤不可太少,以便蚯蚓能准确地进行选择。 经过第一节课的试验,对教学过程进行了修改:首先让学生猜测蚯蚓喜欢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然后再做实验,让学生经历猜测——验证——得出结论的过程,使他们真切地感受到科学结论必须通过实验去验证的道理。对于知识的拓展,联系生活,深化运用。让学生意识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有科学,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同时学生交流分享收集的信息资料,让静态的知识动态化,让课堂生态化。 《蚯蚓的选择》科学实验 实验一:蚯蚓喜欢黑暗还是光亮的环境? 1、我们先来研究蚯蚓喜欢黑暗还是光亮的环境,该怎样设计实验呢? 2、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引导他们进行对比实验,并注意控制条件。 3、出示实验器材,讨论实验步骤: (1)把长方形盒子一端剪去一部分,盖上玻璃片,再在另一端用黑布包住。 (2)在盒底放入塑料薄膜,以保护蚯蚓,方便它爬行。 (3)把5条蚯蚓放在盒子的中间,盖好盖子。 (4)5分钟以后打开盒盖,做好观察和记录。 (5)再做2次。 4、分发记录单和相关实验材料,学生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5、收回材料,组织交流,概括:蚯蚓喜欢黑暗的环境。 实验二:蚯蚓喜欢干燥还是湿润的环境?

蚯蚓的选择说课稿

蚯蚓的选择说课稿 各位评委 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蚯蚓的选择》 ,下面我将从教学分析、学情 分析、教学重难点、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准备和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来说这堂课。 首先是教材分析 《蚯蚓的选择》是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四课的内容,学生在三、四年级的科学学习活动中,已经对生物体的基本特征进行了观察、认识和研究,本 课是在此基础上带领学生们进一步研究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建立起初步的动物与 环境关系的认识。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在这节课,学生将通过对比实验,了解蚯蚓生活需要的环境条件。 学生将经历两个对比试验。 第一个实验是把蚯蚓放入 半边明半边暗的纸盒里, 观察蚯蚓往哪边爬, 第二个实验是把蚯蚓放在干土与湿 土之间,观察蚯蚓往哪边爬。通过以上两个实验,学生会发现蚯蚓需要黑暗、潮湿的环境,从而让学生认识到动物生存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 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 学习科学应该是他们主 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 五年级是学生从中段进入高段的一个开始, 学生通过两年 的科学学习已具备了一定的能力。如观察、假设、简单实验、合作、记录等。因而在进入高段的科学学习中在已有的基础上进行更深层次的培训, 引导学生经历 更为完整的探究过程,比如强调实验前后的推测、解释要有充分的依据、 进一步 掌握控制变量实验的技能、 并学习设计控制变量实验等, 在学生的探究过程中应 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思维训练以及探究方法的培养, 让他们从事物表面兴趣发展为

对科学探究持久的兴趣,让他们体验到探究中思考与发现的乐趣。 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 科学学习要以探 究为核心, 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 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 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 增长科学探究能力, 获取科学知 识。 根据新课程理念,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如下: 科学概念 动物生活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 过程与方法 掌握对比实验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自然事物是相互联系的,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的意识。以上就是我确立的三维目标,与此同时,我确立了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节课要求设计实验探究蚯蚓喜欢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 所以我将设计对比 实验确定为本节课的重点。 五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喜欢做实验,有一定的探究 的能力, 但对数据整理, 分析的能力有限, 所以我将在设计对比实验中严格控制 变量,并注意收集实验数据用事实说话确定为教学难点。

人体解剖学实验考试

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和腓肠肌标本制备 二、实验原理 三、1、蛙或蟾蜍等两栖类动物的一些基本生命活动和生理功能与温血动物相似,而其离体组织生活条件易于掌握,在任氏液的浸润下,神经肌肉标本可较长时间保持生理活性。因此,在生理学实验中常用蛙或蟾蜍坐骨神经腓肠肌离体标本来观察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兴奋过程以及骨骼肌收缩特点等。 2、细胞的静息膜电位为外正内负,电刺激可改变可兴奋细胞的膜电位差。膜电位减小时,细胞去极化,细胞兴奋;膜电位增大时,细胞超极化,细胞兴奋性被抑制。蘸有任氏液的锌铜弓接触活组织时,可产生沿锌片—活组织—铜片流向的电流对细胞产生刺激效应。 四、实验步骤 1、洗净实验动物→毁髓→剥制后肢→分离坐骨神经→游离腓肠肌→游离股骨头→标本检验→电刺激极性法则的验证 2、双毁髓 一只手握住牛蛙,使其背部向上。用拇指压住牛蛙背部,食指按压其头部前端,另一只 手持毁髓针,由两眼之间沿中线向下触划,触及凹陷处即为枕骨大孔。将毁髓针垂直刺入枕骨大孔。将针尖向前刺入颅腔内搅动,此时为单毁髓;将毁髓针退回枕骨大孔,针尖转向后方,与脊椎平行刺入椎管内捣毁脊髓,完成双毁髓。 3、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制备(1)剥制后肢标本:轻提双毁髓蛙,自背面耻骨联合上方约1公分处横向剪断脊柱。轻轻托起后肢,看清坐骨神经位置,沿脊柱两侧横向切口剪断体壁,去除断口以上肢体和内脏放入污物缸。剥去后肢皮肤后放入任氏液中备用。(2)分离两后肢,一只用于剥制标本,一只放入任氏液中保存。(3)分离坐骨神经:将后肢标本脊柱端腹面向上,趾端向外侧用蛙钉将标本固定在蛙板上。先在腹腔面用玻璃分针沿脊柱游离坐骨神经,然后在标本的背侧于股二头肌与半膜肌的肌肉缝内将坐骨神经与周边的结缔组织分离直到腘窝。(4)游离腓肠肌:同样用玻璃分针将腓肠肌与其下的结缔组织分离并在其跟腱处穿线、结扎;(5)分离股骨头:捏住股骨,剪去并刮净周围肌肉,保留股骨的后2/3,剪断股骨; (6)检验标本:用手术镊轻提标本的脊椎片,再用经任氏液蘸湿的锌铜弓接触坐骨神经,如腓肠肌发生收缩,则表示标本机能正常。轻提腓肠肌上的结扎线,将标本放入任氏液中保存15-20分钟后进行实验。(7)电刺激的极性法则验证:用棉线在神经干中间部位进行结扎,以阻断神经传导兴奋的能力。用锌铜弓跨越结扎线刺激坐骨神经干。 五、注意事项 1、避免血液污染标本,压挤、损伤和用力牵拉标本,不可用金属器械触碰神经干。 2、在操作过程中,应给神经和肌肉滴加任氏液,防止表面干燥,以免影响标本的兴奋性。 3、标本制成后须放在任氏液中浸泡数分钟,使标本兴奋性稳定再开始实验效果会较好。 六、实验结果 通过任氏液浸泡,刺激后,看到肌肉有收缩的反应,调换电极进行刺激后也同样有收缩 反应。通过铜—锌与锌—铜的两种刺激比较后,铜—锌更强。 八、思考题 1、剥去皮肤的后肢,能用自来水冲洗吗?为什么? 答:不能。因为自来水中还有例如氯离子、钙离子等许多离子,它们会影响细胞膜的点 位分布,最终就会影响到刺激反应现象的观察;另外自来水里有许多微生物如果它们附着与誓言材料上,也会影响实验效果的。 2、金属器械碰压、触及或损伤神经及腓肠肌,可能引起哪些不良后果? 答:金属器械碰压、触及或损伤神经及腓肠肌会损伤腓肠肌细胞膜,使肌肉中的神经收到过

解剖牛实验报告-

解剖牛实验报告-

金山学院课程实习报告报告题目《小牛活体解剖课程实习》课程名称《家畜解剖学》 实习地点动物医学家畜解剖实验室实习时间 专业动物医学班 年级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一).实验目的、要求 一、实习目的: 通过活体家畜的解剖活动,使理论联系实践,做到复习和巩固一个学期以来所学到的家畜解剖学的基本知识,并进一步掌握不同家畜品种的各系统器官的解剖结构特点和练习家畜解剖的操作技能和方法,从而为后期有关课程和为将来畜牧生产服务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实习要求: (一)按照本实习指导书的指导方法和参考教材有关内容与插图,边解剖边观察,认识和掌握各器官的位置、色泽、形态、硬度和结构以及各器官之间的相互关系。 (二)认真做好观察记录,记录要详细,必要时可以绘图或照相。 (三)做到分工明确,各尽其责,团结互助,听从指挥,严守课堂纪律。 (四)总结讨论,认真写好实习报告,按时缴交。 (二).家畜品种:牛 性别:母

年龄:未知 活重:59斤 放血后重:56斤 (三).解剖程序和观察内容 1.活体观察 毛色:褐色前后关节:健全蹄着地情况:正常 观察巩膜为白色,瞳孔为椭圆形,眼结膜粉红色、正常 健康状况:良好叫声:小声,嘶哑鼻镜:湿润眼神:呆滞呼吸时胸部起伏情况:较大 2.活体触摸 左手抓住鼻梁和颊部,右手抓住下颌,用劲拉开口腔(用两指伸入齿间缘,用力往下压)拉出舌头。观察口腔粘膜和舌粘膜的眼神是正常的。呈粉红色。 用手触摸肩前淋巴结、髂下淋巴结 用手触摸肋骨、肋间隙、髋结节、坐骨结节、髋关节、肩关节 触摸乳房,乳头两个 触摸关节和蹄部 触摸喉头、气管,按压颈静脉沟后部,颈静脉怒胀彭起 3.处死 磨刀,绑定,称重。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实验操作(教科版)1.体验静电现象(P2)实验目的:让学生亲身体验静电现象 实验原理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实验器材:塑料梳子或笔、碎纸屑 、用梳过干燥头发的塑料梳子慢慢接近碎纸屑,观察有什么现象发1操作步骤:生。 、用梳过干燥头发的塑料梳子再一次靠近头发,观察有什么现象发2生。实验结论: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 实验名称2 ;不一样的电荷实验目的:认识正电荷和负电荷实验器材:气球、羊毛制品、木尺 1 将两个充气气球挨着悬挂在约米长的木尺,用羊毛制品分别摩擦步骤: 两个气球相互接触部位,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实验结论: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3实验名称:小灯泡的构造实验目的了解小灯泡的构造是怎样的实验器材小灯泡实验步骤展示小灯泡,让学生看清灯泡的构成实验结论小灯泡是由玻璃泡、灯丝、金属架、连接点构成的 4 让小灯泡发光(P5)实验目的:利用电来点亮小灯泡实验原理只有电流通过灯丝时小灯泡才会发光 实验器材:导线 1 根、电池 1 节、小电珠 1 个。实验步骤:选择连接方式使小灯泡发光。 1、导线连接小灯泡的螺纹与电池底部的锌壳,电池铜帽与小灯泡的锡粒接触,观察现象。 、导线连接小灯泡的锡粒与电池底部的锌壳,电池铜帽与小灯泡螺纹接触,2观察现象。 、导线连接电池铜帽与小灯泡螺纹,小灯泡的锡粒与电池底部的锌壳接触,3观察现象。 、整理器材。4实验结论:小灯泡亮了。 (P7)连接带灯座的电路5 实验目的:连接带灯座的电路,让小灯泡亮起来一段导线和一节电池能点亮一个小灯泡实验原理根。1 实验材料:小灯

泡、小灯座、电池、电池盒各个、导线 2 实验步骤:组装电路、在电池盒的两端各连接好一根导线,把电池正确安装在电池盒里。1 2、用连接电池的两根导线的另一端接触小灯泡,确定能使小灯泡发光。 3、将小灯泡安装在灯座上,再连接上导线---小灯泡亮了。 4、拆分器材 5、整理器材。 6 连接串联电路p8实验目的:会使用串联方法连接电路实验原理;串联是电路的一种连接方式 实验器材:电池、电池盒、灯泡、灯座各2 个、导线 4 根。操作步骤: 1、把电池装入电池盒里,把灯泡装在灯座上。 2、用导线把电池、灯泡、逐个串接法连起来。使2个小灯泡同时亮起来。 3、拆分器材 4、整理器材。实验结论:串联是电路的一种连接方式。 7 连接并联电路p8实验目的:会使用并联方式连

生物实验报告单

生物实验报告单 年级班姓名合作者 年月日实验名称种子萌发的条件 提出问题种子萌发需要哪些条件? 作出假设种子萌发需要适量的水分、充足的氧气、适宜的温度。 设计实验实验目的了解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明白播种的要求方法。 实验用具大豆、餐巾纸、培养皿、水、标签纸、放大镜 实验过程 1、A装置中有适量的水,充足的氧气,但放在冰箱中。 2、B装置缺水,其他条件具备。 3、C装置缺氧,其他条件具备。 4、D装置有水、有氧气,温度适宜。 预期结果实验效果明显 完成实验 实验步骤观察现象并记录 1、将A装置放入水和充入氧气,然后放入冰箱。 2、将B、C、D三个装置放在温度适宜的环境中。 3、每天观察一次,并记录现象。1、第一天没有发现种子萌发现象,浸水的种子 2、第二天,装置中的种子有胚根挤出种皮现象,其他装置保持现状。 3、第三天,装置中的种子露出胚根。 4、第五天,装置中的种子已萌发,其他装置无变化。 实验结论种子萌发的需要。

年级班姓名合作者 年月日实验名称种子萌发的过程 提出问题种子萌时,是什么结构先出现变化? 作出假设种子萌发时,胚根首先突破种皮长出根。 设计实验实验目的了解种子萌发时胚的各部分所起的作用。 实验用具种子(大豆)、餐巾纸、培养皿、清水、放大镜 实验过程 在培养皿中放入少量水和两张餐巾纸,将10粒大豆放在湿润的纸巾上,然后将培养皿置温暖的室内。 预期结果实验现象明显,跟假设相符合 完成实验 实验步骤观察现象并记录 1、将两张餐巾纸垫在培养皿内。 2、倒入少量水使餐巾纸保持湿润。 3、放10粒大豆在纸上。 4、将培养皿放置在温暖的房内。 5、每天仔细观察1、第一天种子2、第三天,胚根 3、第四天,胚轴。 4、第五天,子叶展开,露出。 5、第六、七天胚芽 实验结论种子萌发的过程先是,然后是 发育。

初中生物实验报告

初中生物实验报告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八年级上册 1.观察人的血细胞涂片 目的:学习用显微镜观察血细胞,认识红细胞和白细胞的形态结构 仪器:人血细胞涂片、显微镜 步骤:1,取镜,对光 2,将装片置于载物台上 3,观察:先用低倍镜找到目标,转入高倍镜下观察 4,取下装片,收镜 现象: 结果:红细胞数量最多,呈圆饼状,个体较小;白细胞数量小,有细胞核,个体较大 2.观察小鱼尾鳍的血液流动 目的:了解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动情况,根据血流速度、方向及血管粗细和分支情况区分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原理:血液在尾鳍的流动情况为:动脉→毛细血管→静脉 仪器:培养皿、纱布、小金鱼、显微镜 步骤:1,用纱布包裹小鱼,只露出尾部,将小鱼放置于培养皿中,使尾鳍平铺在培养皿底部。 2,将培养皿放在载物台上,是通光孔正对小鱼尾鳍,用低倍镜观察尾鳍内的血管及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动情况 现象:血管的粗细不同,血液在血管内沿着一个方向流动,最细的血管,血流速度最慢 结果:血液在尾鳍的流动情况为:动脉→毛细血管→静脉 3.观察植物叶表皮气孔 目的:观察气孔的结构,认识气孔的作用 仪器:蚕豆叶、镊子、载玻片、盖玻片、培养皿、刀片、解剖针

步骤:1,制作叶表皮的临时装片:取蚕豆叶,把叶片的背面向里折,丛折断处轻轻撕拉,折断处的白色薄膜就是叶的表皮。用镊子取一小片薄膜,放在载玻片的水滴中,用解剖针把他摊平,盖上盖玻片。2,低倍镜观察叶表皮:将临时装片放在载物台上,使用低倍镜观察现象:除了看到许多形状不规则的绿色细胞外,还可以看到成对的半月形的细胞,以及由它们的间隙形成的圆孔。 结果:植物叶表皮存在气孔,气孔由两个半月形的细胞构成 4.测定植物蒸腾作用 目的:通过实验,学习绿叶是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器官 仪器:锥形瓶、塑料袋、新鲜树枝、水、食用油 步骤:1,取两个锥形瓶,标号A、B,向瓶内注入等体积的水,瓶口处倒入一层食用油 2,取两根相似的树枝,将其中一根叶子去掉,插入A瓶,另一根不做处理,插入B瓶。3,两组实验均套上塑料袋,一小时后进行观察。 现象:A组塑料袋上没有水蒸气,B组塑料袋上出现出水蒸气 结果:植物通过叶片发生蒸腾作用,将水分排出体外 .5..验证绿叶在光下吸收二氧化碳 目的:通过实验,证明绿色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时,需要吸收二氧化碳作为原料 原理:绿色植物利用太阳提供的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有机物,同时释放出氧气 仪器:广口瓶、导管、橡皮塞、凡士林、小盆植物 步骤:1,取三只大广口瓶,分别标号A、B、C。在A、B中各放一盆枝叶茂盛的植物,C瓶内放无植物的花盆。通过导管分别向各瓶中深吐气十余次,使瓶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用凡士林封口。 2,将A放入黑暗中,B、C放在阳光下。2小时后,向A、B、C三瓶中分别滴入一些澄清石灰水,观察各瓶内澄清石灰水的变化情况。 现象:A:浑浊;B:澄清;C:浑浊

观察蚯蚓实验报告

乌江中学年级实验报告 姓名班级同组人日期年月日 【实验内容】 【实验目的】 【材料用具】 【实验步骤】 1、蚯蚓的生活环境: 联系你自己的生活经验,你通常会在( ) 找到蚯蚓,蚯蚓通常在( ) 时间出来活动。 2、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 从以下几个方面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并描述其特征 (1)看一看:①体形———身体(),呈()。 ②体色———背面颜色(),腹面颜色()。 ③对称性———()对称。 ④特点———身体由很多()构成。 (2)辨一辨:靠近环带的一端是( ) ,远离环带的一端是( ) 。(3)数一数:从蚯蚓的前端到环带共有( )节。 (4)摸一摸:①摸体壁——有()的感觉,说明蚯蚓的体表有()。空气中的()溶解在黏液中,然后渗入体壁,进入体壁的()中,体内的 ()也经体壁的血管由体表排出。

②摸腹面——用手指从前到后,从后到前触摸蚯蚓腹面,你有 ()感觉,用放大镜观察,你会发现蚯蚓的大多数体节都有一圈或几圈小突起,这些小突起是()。 3、观察蚯蚓的运动(1)先运动的一段——() (2)运动的形式———身体()先固定,()收缩,然后()固定,()向前伸长,蚯蚓就是这样一伸一缩向前运动。 (3)刚毛的作用———增大和地面的(),协助()。 【针对练习】 1、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观察蚯蚓”的实验时,将一只蚯蚓遗留在实验室中, 不久就发现死了,造成这只蚯蚓死亡的原因是() A蚯蚓饥饿而死 B光线太强,蚯蚓受光刺激而死 C蚯蚓无法呼吸窒息而死 D蚯蚓干渴而死 2、蚯蚓的运动方式是() A游泳 B行走 C飞行 D 蠕动 3、蚯蚓无论是对人类,还是在环境保护方面都有其特殊作用,所以,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饲养蚯蚓。在饲养蚯蚓之前,必须了解蚯蚓的生活习性,蚯蚓有“六喜”“六怕”,即喜阴暗、喜潮湿、喜安静、喜温暖、喜甜、酸味和喜同代同居;怕光、怕震动、怕水浸泡、怕闷气、怕农药及怕酸碱。请根据蚯蚓的习性,以“喜潮湿”这个因素设计一个探究实验,并进行探究。 (1)你的问题: (2)你的假设: (3)探究方案: ①首先要设计()和()两个环境作对照实验。 ②其次要准备一个盒子,底面铺上一层干土,在其中一半干土上浇适量水,然后把10条形态大小相似的蚯蚓放在中间,盒子盖上盖子,几分钟后观察即可(保持变量的唯一性)。 (4)实验现象: (5)得出结论:

关于鸡解剖实验报告(完整版)

报告编号:YT-FS-6542-21 关于鸡解剖实验报告(完 整版) After Completing The T ask According To The Original Plan, A Report Will Be Formed T o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Encountered, Reveal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Future Ideas. 互惠互利共同繁荣 Mutual Benefit And Common Prosperity

关于鸡解剖实验报告(完整版) 备注:该报告书文本主要按照原定计划完成任务后形成报告,并反映遇到的基本情况、实际取得的成功和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教训、揭露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今后设想。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一、实验名称:鸡的解剖 二、试验时间:20xx年12月12日 三、实验地点:动医楼 四、使用器械:镊子(不带齿)、手术刀、手术剪 五、解剖程序:首先把鸡处死,方法是:在鸡的颈部靠近头处开口放血致死;然后解剖 六、观察内容 1. 嗉囊:食管的膨大部,位于叉骨之前,直接在皮下,偏右 2. 腺胃:纺锤形,在肝左右两叶之间的背侧 3. 肌胃:紧接与腺胃,近圆形,呈暗红色 4. 十二指肠:位于腹腔右侧,前端与肌胃相接,

灰白色,管状 5. 空肠:前接十二指肠,后接回肠,灰白色,管状 6. 回肠:前接空肠,后接结直肠,夹在两条盲肠之间,灰白色,管状 7. 结直肠:很短,前接回肠 8. 胰腺:夹在十二指肠降升支之间,淡黄色,长条形 9. 肝:位于腹腔前下部,暗褐色,分左右两叶,右叶有一绿色胆囊 10. 法氏囊:位于鸡的泄殖腔的背侧,是泄殖腔的一个盲囊 11. 气管:较长而粗,半透明管状,位于皮下,偏右,进入胸腔在心基上方分为两个支气管 12. 鸣管:位于气管与支气管交叉处,分外鸣膜和内鸣膜,禽类的发声器官 13. 肺:位于胸腔背侧,扁平四方形 14. 心脏:位于胸腔前下方,心基朝向前方,椎

蚯蚓实验报告

篇一:观察蚯蚓的实验报告 观察蚯蚓的实验报告 蚯蚓的生活环境:潮湿阴暗的环境。 蚯蚓的生活习性:长期生活在土壤的洞穴中。 蚯蚓的身体结构:环节动物,身体上有许多环节,无眼有口。 蚯蚓的食物:腐叶和土壤。 探究实验:蚯蚓喜欢什么样的环境。(对比实验) 实验材料:20条蚯蚓,一个塑料盒,一些肥沃潮湿的土壤,一些肥沃干燥的土壤。 实验相同点:蚯蚓,温度,环境。 实验不同点:土壤潮湿程度。 实验过程:1、将塑料盒两边分别放上肥沃潮湿的土壤和肥沃干燥的 土壤。 2、再将两边分别放上10条蚯蚓。 3、过5分钟,翻开土壤观察两边个有几条蚯蚓。 实验结论:蚯蚓更喜欢潮湿的土壤。篇二:观察蚯蚓实验报告 观察蚯蚓实验报告 目的要求: 1. 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及运动 2. 认同“动物的形态结构特点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材料用具:活蚯蚓、糙纸、玻璃板、棉球、放大镜 提示 1、 在观察活蚯蚓过程中,应经常用浸水的湿棉球轻擦体表,是它的体表保持湿润 2、 实验后别忘了把蚯蚓放回自然环境 方法步骤: 1、 蚯蚓的生活环境 联系你自己的生活经验,你通常会在_______地方找到蚯蚓,这些地方的共同特征是_____,蚯蚓通常在_______时间出来活动。 2、 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 (1)、取一条活蚯蚓,观察它的体形呈_________,是否有利于克服运动的阻力,身体由许多____________构成,如果观察室发育成熟的蚯蚓,你会发现身体上有几个体节界限不明显,颜色与其他体节的颜色不同,而且比其他体节__________,如同在蚯蚓的身上带了一个环,称为________;你是怎样区别它的前端、后端、背面和腹面,左侧和右侧。因此蚯蚓的身体呈_______对称。数一数,从蚯蚓的前端到环带共有 ____节。

鸡的解剖实验报告

鸡的解剖实验报告 专业:动物医学年级:2015 姓名:王涛学号:86150233 一、实验日期:2016年12月12日 小组成员:张建刚、冯洋、李金霞 二、实验目的 1、通过对鸡的骨骼和肌肉的观察,认识禽类动物的基本生活习性和主要特征。 2、通过对鸡的内部结构解剖和观察,认识鸟类的各个基本器官以及系统的基本结 构,并发现鸟类适应飞翔生活的主要特征。 3、通过对鸡的解剖操作,掌握解剖鸟类的基本技术和方法。 三、实验内容 1、观察鸡的外形结构,了解鸡的基本生活习性。 2、打开胸腔和腹腔,观察各个器官,并能准确找出器官所在的位置。 四、实验器材 手术盘、剪刀、一只已经处死并脱毛的健康鸡五、实验步骤和观察内容 (一)、观察外形结构: 背面腹面

脱毛后的外形特征:头部、颈部、躯干部、四肢容易区分,尾部明显退化,皮肤薄 且松,皮肤腺体不发达。前肢特化为翼,后肢具有四趾,趾间无蹼。 (二)、外形基本观察结束后,用剪刀沿着鸡的大腿内侧剪开,如图所示;把鸡腿给打开后沿着腹侧的肛门正上方无骨处 剪开,打开腹腔,观察其内部结构; 在打开腹腔之后,大概观察了各个器官的具 体位置和形态,然后在进一步观察其结构; 1、十二指肠:位于腹腔右侧,前端与肌胃相接,灰白色,管状 心脏 泄殖腔 气囊 空回肠 剪开位置

2、胰腺:夹在十二指肠降升支之间,淡黄色,长条形 十二指肠 胰腺 盲肠 十二指肠 空肠 结直肠 输卵管 回肠 泄殖腔 肛门

3、结直肠:很短,前接回肠 4、空肠:前接十二指肠,后接回肠,灰白色,管状 5、回肠:前接空肠,后接结直肠,夹在两条盲肠之间,灰白色,管状 6、输卵管:分为:漏斗部,壶腹部,峡部,子宫,阴道五部分 观察完肠管之后,开始观察内脏各个器官的形态特征,然后从咽喉部剪开,找出气管和食管,观察软骨等结构; 7、肺:位于胸腔背侧,扁平四方形 8、肝:位于腹腔前下部,暗褐色,分左右两叶,右叶有一绿色胆囊

(三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三年级上册演示分组时间年月日指导老师 实验名称:树皮拓印 实验目的:用拓印的方法观察树干 实验器材::白纸、笔 实验步骤: 1一只手将白纸按在树干上。 2、另一只手用铅笔在白纸上涂磨。 3、取下涂磨的纸与别的组进行比较观。 观察到的现象:树皮上有() 。 实验结论:

三年级上册演示分组 时间年月日指导老师 实验名称:叶的标本制作 实验目的::学会制作叶的标本。知道叶的标本与认识叶的作用 实验器材::各种叶、标本纸、固定胶等 实验步骤: 1、选择几种完整的叶。 2、将不同的叶,正面朝上平放在标本纸上,尽量做到美观大方。 3、用固定胶固定。 观察到的现象: 。 实验结论:

三年级上册演示分组时间年月日指导老师 实验名称:观察狗尾草 实验目的:观察狗尾草特征 实验器材:摘一棵狗尾草 实验步骤: 1、在野外取一棵狗尾草。 2、观察它的的根、茎、叶、花、果实。 观察到的现象:茎较(),多()。 实验结论:

三年级上册演示分组 时间年月日指导老师 实验名称:认识各种各样的叶 实验目的:认识到不同的树叶,形状是不同的,叶脉也不同 实验器材:各种叶、放大镜 实验步骤: 1、将各种叶平放在一块。 2、观察比较 3、用放大镜观察叶脉及其他 观察到的现象:不同的树叶,()是不同的,叶脉也()实验结论:

三年级上册演示分组 时间年月日指导老师 实验名称:蜗牛观察实验 实验目的:认识蜗牛的反应;蜗牛的运动;蜗牛吃食物 实验器材:蜗牛一只、大号餐盘、菜叶、肉片、苹果皮、鸡蛋、面包、醋、啤酒、玻璃片 实验步骤: 1、观察蜗牛的爬行①将捕捉到的蜗牛放在黑暗的盒子里一段时间,②实验时拿出来放在小玻璃片上,观察它的爬行, 2.蜗牛食性实验,在盘子周围一圈分别间隔放上菜叶、肉片、苹果皮、鸡蛋、面包。②、放入蜗牛,指导学生安静,耐心观察,可能需要等待一段时间。观察期间保持安静。 3.蜗牛对刺激性的反应①、把蜗牛放在盘子中间,在蜗牛面前滴一点醋或一点酒,观察其反应。(不要倒在蜗牛身上)②、静静观察,观察期间保持安静。 观察到的现象: 实验结论:蜗牛除了吃菜叶还喜欢()。遇到醋或者酒之类刺激物体,蜗牛会 立刻()。

鸡解剖实验报告.doc

实验报告 一、实验名称:鸡的解剖 二、试验时间:2012年12月12日 三、实验地点:动医楼 四、使用器械:镊子(不带齿)、手术刀、手术剪 五、解剖程序:首先把鸡处死,方法是:在鸡的颈部靠近头处开口 放血致死;然后解剖 六、观察内容 1.嗉囊:食管的膨大部,位于叉骨之前,直接在皮下,偏右 2.腺胃:纺锤形,在肝左右两叶之间的背侧 3.肌胃:紧接与腺胃,近圆形,呈暗红色 4.十二指肠:位于腹腔右侧,前端与肌胃相接,灰白色,管状 5.空肠:前接十二指肠,后接回肠,灰白色,管状 6.回肠:前接空肠,后接结直肠,夹在两条盲肠之间,灰白色,管 状 7.结直肠:很短,前接回肠 8.胰腺:夹在十二指肠降升支之间,淡黄色,长条形 9.肝:位于腹腔前下部,暗褐色,分左右两叶,右叶有一绿色胆囊 10.法氏囊:位于鸡的泄殖腔的背侧,是泄殖腔的一个盲囊 11.气管:较长而粗,半透明管状,位于皮下,偏右,进入胸腔在心 基上方分为两个支气管 12.鸣管:位于气管与支气管交叉处,分外鸣膜和内鸣膜,禽类的发

声器官 13.肺:位于胸腔背侧,扁平四方形 14.心脏:位于胸腔前下方,心基朝向前方,椎体形 15.肾:位于综荐股两旁和髂骨内面,红褐色 16.卵巢:位于左肾前部肾上腺的腹侧,上有发育着的大小不一的黄 色卵泡 17.输卵管:分为:漏斗部,壶腹部,峡部,子宫,阴道五部分 壶腹部:受精部位 壶腹部:产生蛋清的部位 峡部:形成蛋壳膜 子宫:形成蛋壳及其色素 阴道:在蛋壳外面形成少量灰质 18.髂腓肌:相当于臀股二头肌,位于髂骨脊,以圆腱止于腓骨 19.坐骨神经:位于髂腓肌下面,体内最粗大的神经,白色,线状 七、体会:通过这次解剖实验课,我对鸡的一些组织和器官有了一 定的了解,也掌握了相关的一些知识。最重要的是在上课的过程中体会到了乐趣。在外人看来也许解剖课很没意思,但在老师的讲解下,我们不仅掌握了知识,也获得了乐趣。 生物工程09级1班

病鸡的解剖实验报告doc

病鸡的解剖实验报告 篇一:鸡解剖实验报告.doc 实验报告 一、实验名称:鸡的解剖 二、试验时间:XX年12月12日 三、实验地点:动医楼 四、使用器械:镊子(不带齿)、手术刀、手术剪 五、解剖程序:首先把鸡处死,方法是:在鸡的颈部靠近头处开口 放血致死;然后解剖 六、观察内容 1. 嗉囊:食管的膨大部,位于叉骨之前,直接在皮下,偏右 2. 腺胃:纺锤形,在肝左右两叶之间的背侧 3. 肌胃:紧接与腺胃,近圆形,呈暗红色 4. 十二指肠:位于腹腔右侧,前端与肌胃相接,灰白色,管状 5. 空肠:前接十二指肠,后接回肠,灰白色,管状 6. 回肠:前接空肠,后接结直肠,夹在两条盲肠之间,灰白色,管状 7. 结直肠:很短,前接回肠 8. 胰腺:夹在十二指肠降升支之间,淡黄色,长条形

9. 肝:位于腹腔前下部,暗褐色,分左右两叶,右叶有一绿色胆囊 10. 法氏囊:位于鸡的泄殖腔的背侧,是泄殖腔的一个盲囊 11. 气管:较长而粗,半透明管状,位于皮下,偏右,进入胸腔在心基上方分为两个支气管 12. 鸣管:位于气管与支气管交叉处,分外鸣膜和内鸣膜,禽类的发 声器官 13. 肺:位于胸腔背侧,扁平四方形 14. 心脏:位于胸腔前下方,心基朝向前方,椎体形 15. 肾:位于综荐股两旁和髂骨内面,红褐色 16. 卵巢:位于左肾前部肾上腺的腹侧,上有发育着的大小不一的黄色卵泡 17. 输卵管:分为:漏斗部,壶腹部,峡部,子宫,阴道五部分壶腹部:受精部位 壶腹部:产生蛋清的部位 峡部:形成蛋壳膜 子宫:形成蛋壳及其色素 阴道:在蛋壳外面形成少量灰质 18. 髂腓肌:相当于臀股二头肌,位于髂骨脊,以圆腱止于腓骨

8中生物 观察蚯蚓实验报告单

伊通八中生物实验: 观察蚯蚓实验报告单班级:八年2班姓名:时间: 实验名称《观察蚯蚓》 自我 评价 小组 评价 教师 评价 实验 材料 活蚯蚓,玻璃板,糙纸,棉球,放大镜,饲养蚯蚓装置 探究过程提出 问题 1.蚯蚓适合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 2.蚯蚓体节和刚毛在运动中有什么作用? 作出 假设 根据小时候的经验,猜测蚯蚓习惯生活在疏松、肥 沃的土壤中,有时喜欢在石板下面;在蚯蚓的运动 中,发现体节在不断变化,可以猜测体节具有辅助 运动的作用。 制定 计划 实施 计划 1.观察蚯蚓的生活习性和食性。把蚯蚓放在阴暗的 盒子里,然后用手电筒照射蚯蚓的前端和后端,它 对光线有反应么?哪一端的反应较为灵敏? 2.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 (1)取一条活蚯蚓放在玻璃板上,观察它的体形,观察它的身体是否分节。数数从蚯蚓的头部到环带 共有节。在前端有一个分节明显 的。 (2)用手触摸蚯蚓体壁,感觉体表有,有 利于。 (3)用手触摸蚯蚓体节近腹面处,有感觉,并用放大镜观察,腹面许多小突起就是。 3.观察蚯蚓的运动。 (1)将蚯蚓放在糙纸上,观察它的运动,注意其身 体粗细及长短的变化。 (2)将蚯蚓放在玻璃板上,观察它的运动及身体变 化,并与它在糙纸上的运动作比较。 (3)蚯蚓(填“能”或“不能”)向后移动 探究 结果 1.蚯蚓生活在环境中。 2.蚯蚓体的运动器官是。蚯蚓适应在 (填“粗糙”或“光滑”)的表面移动。 3.为什么蚯蚓在潮湿的土壤中? 表达与交流学生小组间进行交流 反思注意:在观察过程中,应经常用浸水的棉球轻擦蚯表是为什么?

评价策略: 1、将学生分组,分为5人一组,推选一名组长;明确组长的职责及组员的权益和职责,使每个成员明白他们是一个互相协作、互相监督、共同进步的团队。 2、课前,对实验小组长进行必要的培训,让他们先明确实验的目的、方法、要领以及如何组织小组成员进行自评、互评,然后由他们将实验报告单和课堂评价表分发到本小组成员手中,并带领小组成员对照评价量表和实验指导完成预习环节,在班长和课代表的协助下检查预习情况。这样有利于充分发挥“小助手”作用,提高他们的积极性,更有利于老师对实验过程和评价的组织实施。

人教版新八年级生物上册实验报告观察蚯蚓

实验报告:观察蚯蚓 【知识回顾】 1、蚯蚓 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及运动,思考下列问题: (1)蚯蚓体形是,蚯蚓的身体是否呈两侧对称?,如何区别它的前端和后端:,如何区别背面和腹面:。(2)身体是否分节?,分节对它的运动有什么意义? 。 (3)触摸蚯蚓腹部是光滑的还是粗糙的?。蚯蚓的刚毛在运动中起什么作用? 。 (4)触摸蚯蚓的身体是粘稠还是干燥的?;在实验过程中为什么要使蚯蚓体表保持湿润?。 2、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3、环节动物的种类:。 4、环节动物与人类关系:。 【观察蚯蚓的结构】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观察体形 蚯蚓的身体呈 观察体色 蚯蚓的身体呈 观察体节 蚯蚓的身体由许多构成 观察环带 环带较其它地方稍,颜色较 区分身体的前后端

离环带较近的一端为,另一端为 区分身体的背腹面 身体背部颜色较,腹部颜色较 找一找,看一看:蚯蚓有眼睛吗? 【观察蚯蚓的运动】 设 计 实 验 实验目的 观察蚯蚓的运动 实验用具 实验过程 1、将蚯蚓放在上,观察它的运动 2、将蚯蚓放在上,观察它的运动速度 预期结果 蚯蚓在运动快 完成实验 实验步骤

观察现象并记录 1、将蚯蚓放在硬纸板上,观察它的运动,身体形状发生什么变化,能听到声音吗? 2、将蚯蚓放在玻璃板上观察它的运动。 1、运动时,前端,后端。 2、能听到,抚摸腹面,感觉到。 3、在玻璃上的运动速度比在硬纸板上 4、蚯蚓体壁上有和,腹面有。 实验结论 蚯蚓靠完成运动。 【观察蚯蚓对刺激的反应】 设 计 实 验 实验目的 观察蚯蚓对刺激的反应 实验用具 实验过程 用不同物品对蚯蚓进行各种刺激,观察蚯蚓对它们作出的反应 完成实验 实验步骤

鸡的解剖

实验九鸡的解剖 一、实验目的 通过对鸡各系统组织器官的解剖学观察,了解禽类的解剖学特点及其与家畜的区别。二、实验材料 1.实验动物:母鸡6只,公鸡4只。 2.实验器械: 手术刀柄、手术刀片、手术镊、止血钳、手锯,骨剪、器械盘、手术剪等。 三、实验内容 鸡各系统器官的解剖和识记。 四、实验步骤 1.放血致死。 2.外部形态观察:羽毛、翼、喙、爪、尾。 3.烫毛和剥皮:用开水烫掉全身羽毛,然后用剪刀或手术刀从颈部腹侧中央至肛门切开皮肤,剥离皮肤。观察皮肌,浅筋膜,肌肉,浅层的血管、神经。 4.切开胸腹腔,观察胸腹腔脏器 (1)沿胸骨下端正中线切开腹壁,直到肛门;再沿胸骨两侧剪开肌肉,用骨剪由胸骨后端插入,沿胸骨左右侧分别剪断,然后用左手握住胸骨,向前翻转,即可充分暴露胸腹腔脏器。 (2)检视胸膜:除去胸骨后即可看到。 (3)检视气囊:用剪刀除去胸膜后,即可检视气囊。 (4)观察其他脏器之间自然位置、形状、颜色、软硬及与周围脏器的关系。 检视消化器,包括腺胃、肌胃、肠、肝、胰等;然后向外翻转消化器,观察泌尿器、生殖器及腔上囊,包括肾、输尿管、卵巢、输卵管及泄殖腔等。顺便检视腹部大动脉、淋巴器官、神经等。 检视心脏:先观察心包的形状、大小、硬度。然后切开左、右心室和左、右心房,检视室内及房内的形状及其瓣膜、中隔等。 检视肺脏:先观察肺脏的外形及色泽,并分别检视左、右叶,然后沿气管观察支气管、鸣管的形状。顺便检视心脏上方的甲状腺及甲状旁腺。 5.颈部的解剖 沿喉头及颈的腹面,向胸骨切开其肌肉,并向左右翻转,充分暴露颈部器官。检视喉头的形状及软骨,然后沿气管检查周围的器官,如食道、神经、血管及胸腺等。 6.头部的解剖

解剖蚯蚓实验报告

解剖蚯蚓实验报告 篇一:蚯蚓解剖实验预习报告 实验五环毛蚓及其他环节动物预习报告 小组成员:卢俊萌、叶伟青、易雅健 一、标本处理 对培养的蚯蚓,如需要制作标本,留待将来观察内部结构,可以作成浸制标本。标本制作要经过停食、麻醉、固定和保存4个步骤。 1.停食 将蚯蚓自培养箱中取出,用水冲洗干净,放在垫有湿草纸的玻璃缸中,停食两天,使它的肠中泥土排尽。然后喂给碎的湿草纸5~7天,填充肠管,以利于将来观察肠管的形态。 2.麻醉 将上述蚯蚓转入搪瓷盘内,同时放入一定量的清水,再慢慢滴入95%酒精,直到使盘中的清水变成10%的酒精溶液为止(事先应量得搪瓷盘中的水量,按比例加入一定量的酒精)。两个小时以后,蚯蚓背孔分泌出大量粘液,说明已经麻醉死亡。 3.固定 取已经麻醉的蚯蚓,平放解剖盘中,从它身体后端侧面,用注射器向体内注射固定液,直到使蚯蚓的身体呈饱满状态为止。 4.保存

将注射后的蚯蚓,平放在纱布上,大约每20~30条裹成一卷,使其竖立在标本瓶中,然后加入上述固定液,便可长期保存。要注意每条蚯蚓的身体一定要平直,不能发生扭曲现象,否则将来解剖时就会背腹难辨,给解剖工作带来困难。 二、观察内容及识别 (一)外形观察 1.体色 体色呈暗红或灰黑,背面因有大量色素故色深,腹面色浅.背部有明显的深色背中线,腹部颜色较浅。 2.外形 蚯蚓呈圆筒形,由许多环节组成,节与节之间的凹槽称节间,在每一环节上的小沟称体环沟。除围口节、生殖带和最后几节无刚毛外,各环中间都有一圈向后生长的刚毛。刚毛颜色较深,用手触碰有涩感。 3.前端 围口节、口前叶和口:围口节为前端第一节,柔软,可伸缩.口位于围口节前端中央,横裂状。口前叶为围口节背侧向前伸出的一肉质唇状突起,能伸缩,当其充满体液而饱满时,有探索和挖土功能。 生殖带:占据14~16体节处的棕色指环状物,稍隆起,色较深.生殖带所在的各节间界限不清.可根据生殖带判断蚯蚓前后端。 4.后端 肛门,在最末节的一纵裂状小孔。 5.腹面

解剖牛实验报告,

金山学院课程实习报告报告题目《小牛活体解剖课程实习》课程名称《家畜解剖学》 实习地点动物医学家畜解剖实验室实习时间 专业动物医学班 年级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一).实验目的、要求 一、实习目的: 通过活体家畜的解剖活动,使理论联系实践,做到复习和巩固一个学期以来所学到的家畜解剖学的基本知识,并进一步掌握不同家畜品种的各系统器官的解剖结构特点和练习家畜解剖的操作技能和方法,从而为后期有关课程和为将来畜牧生产服务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实习要求: (一)按照本实习指导书的指导方法和参考教材有关内容与插图,边解剖边观察,认识和掌握各器官的位置、色泽、形态、硬度和结构以及各器官之间的相互关系。 (二)认真做好观察记录,记录要详细,必要时可以绘图或照相。 (三)做到分工明确,各尽其责,团结互助,听从指挥,严守课堂纪律。 (四)总结讨论,认真写好实习报告,按时缴交。 (二).家畜品种:牛 性别:母 年龄:未知 活重:59斤 放血后重:56斤 (三).解剖程序和观察内容 1.活体观察 毛色:褐色前后关节:健全蹄着地情况:正常 观察巩膜为白色,瞳孔为椭圆形,眼结膜粉红色、正常 健康状况:良好叫声:小声,嘶哑鼻镜:湿润眼神:呆滞呼吸时胸部起伏情况:较大2.活体触摸 左手抓住鼻梁和颊部,右手抓住下颌,用劲拉开口腔(用两指伸入齿间缘,用力往下压)拉出舌头。观察口腔粘膜和舌粘膜的眼神是正常的。呈粉红色。 用手触摸肩前淋巴结、髂下淋巴结 用手触摸肋骨、肋间隙、髋结节、坐骨结节、髋关节、肩关节 触摸乳房,乳头两个 触摸关节和蹄部 触摸喉头、气管,按压颈静脉沟后部,颈静脉怒胀彭起 3.处死 磨刀,绑定,称重。 右手按压住颈静脉沟的颈基部,让颈静脉鼓起, 主刀手迅速于颈静脉沟的后1/3部切开皮肤约6厘米长。 钝性分离皮下组织,把颈静脉挤向上方,继续分离结缔组织,在气管的侧面即可摸到搏动的颈动脉。把颈动脉拉出,分离迷走交感干,用止血钳夹住颈动脉的头端,用一只手拉住颈动脉的胸段,用手术刀切开颈动脉。进行放血。 抽筋后,用手触摸睫毛,判断是否死亡(如果睫毛不动,则表示已经死亡)。 瞳孔放大。

鸡的解剖实验报告

鸡的解剖实验报告 一、实验名称:鸡的解剖 二、报告人:张向阳化柯发 三、试验时间:2010年12月27日 四、实验地点:牧医楼一楼操作:张向阳化柯发 五、老师:张书松 六、使用器械:镊子(带齿)、手术刀、手术剪刀、骨钳、止血钳 七、解剖程序:首先把鸡处死,处死方法:在鸡的颈静脉沟处开口, 在颈静脉沟深处找到颈总动脉,在颈总动脉上开口放血,使鸡 致死;然后进行解剖观察 八、观察内容: 1.肩带肌:躯干与前肢连接的肌肉,大多为板状肌,起于躯干止 于前肢的肩胛骨和肱骨 2.斜方肌:扁平的三角形肌,位于肩颈上半部的浅层,其作用是 提举、摆动和固定肩胛骨 3.菱形肌:在斜方肌和肩胛软骨的深面,起点同斜方肌,止于肩 胛软骨的内侧面。起作用为向前上方提举肩胛骨 4.背阔肌:位于胸侧壁的上部,三角形大板状肌 5.臂头肌:位于颈侧部浅层,长而宽的带状,起于枕骨、颞骨和 下颌骨,止于肱骨嵴;作用:牵引前肢向前,伸肩关节,提举侧偏头颈 6.肩胛横突肌:呈薄带状,起于环锥翼,止于肩峰部的筋膜

7.腹侧锯肌:大型的扇形状,下缘呈锯齿状,位于颈、胸部的外 侧面 8.膈:位于胸、腹腔之间,呈圆顶状突向胸腔,上面有3个孔: ①主动脉裂孔②食管裂孔③腔静脉孔 9.腹外斜肌:为腹壁肌的最外层,以肌齿起于第5至最后肋骨的 外面 10.腹内斜肌:位于腹外斜肌深层,肌纤维向前方,起于髋结节, 止于腹白线,呈扇形向下方扩展 11.臀股二头肌:长而宽,位臀股部的外侧。起点分为两头椎骨头 起于荐骨和荐结节阔韧带;坐骨头起于坐骨结节,下方有坐骨神经 12.肋间外肌:位于肋间隙的浅层,起于前一肋骨的后缘,肌纤维 斜向后下方,止于后一肋骨的前缘。作用向后方牵引肋骨,使胸廓扩大,引起吸气。 13.肋间内肌:位于肋间外肌的深层。起于后一肋骨的前缘,肌纤 维斜向前下,止于前一肋骨的后缘。作用:向后方牵引肋骨,使胸廓变小,帮助呼气. 14.胃:鸡的胃为复胃,分为: ①瘤胃:最大,约占4个胃总容积的80%,呈椭圆形 ②网胃:4个胃中最小,呈梨形 ③瓣胃:约占4个胃的7%或8%,呈两侧稍扁的圆球形 ④皱胃:约占4个胃的8%到7%,呈一端粗一端细的弯曲长囊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