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课程背景下物理中考命题趋势探析

新课程背景下物理中考命题趋势探析

新课程背景下物理中考命题趋势探析
新课程背景下物理中考命题趋势探析

新课程背景下物理中考命题趋势探析

金茂峰

(苏州高新区第二中学 , 江苏苏州 215129)

引言

关于如何把握物理中考命题走向,如何提高物理复习的针对性这是我们每一位初中物理教师都要面对的课题。笔者近几年来一直担任初三毕业班的物理教学工作,多次参加了中考阅卷,因此对新课程实施以来物理中考命题趋势进行了深入思考。本文笔者从理论层面和试题分析两个角度进行论述。

我们知道,中考具有学生学业评价和课程改革导向两大功能。学生学业评价功能,要求中考试题要具有适当的难度、必要的区分度和较高的效度,将那些具有进一步学习潜能的合格毕业生输送到高一级学校。课程改革导向,亦即所谓的“指挥棒”,要求中考命题要对初中物理教学及物理教学改革具有指导作用。所以中考试题必然要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促进教育观念、教育行为的转变。国家、地方对中学教育的要求和教改指导主要体现在《课程标准》和《中考考试说明》等相关的指导性文件中。教材是中考对学生学业评价的重要内容,是中考命题的主要依据。因此,课标、考试说明和教材之间必然有内在的联系,揭示他们之间的联系并结合中考的功能与特点,我们就可以揭示中考的命题规律、趋势;同时通过对近几年中考物理试题的分析,就能对新的中考进行合理的预测,以便能更好的拟定科学、合理的复习策略。

1 理论层面的分析

1 . 1驾驭“新课标”——把握好命题导向

1 . 1. 1“新课标”的课改理念是教学改革的指南,是中考命题改革的重要方向

“新课标”的课改理念主要有:“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等内容.

“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是新课标倡导的理念,是近年来中考所刻意追求的方向,如一元硬币的质量、安全用电的要求、白汽的形成、近视眼成因及矫正、高压输电、家庭轿车和太阳能热水器的计算等等,无不渗透着生活气息。

至于“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近几年试卷中出现的水流抽气机模型、世界物理年、电磁辐射、探月工程及形状记忆合金等都是这类试题。如果不注意物理学史、科学史的渗透或对科技发展漠不关心,就很上手。如果知道了这一点,在复习备考中就会有意识地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就能防患于未然。

关于“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预示着中考今后必将出一些开放性的试题.比如,出那些让考生依据物理学知识对某一问题进行多元化的解决、判断或评价.从而改变当前“考试就是作题”的现状.对某一物理问题,提供开放的情景,让考生进行解决,只要能够用物理知识自圆其说,可以让学生异想天开.评卷时进行多元评价,这样才能体现多元化的评价体系.这样的试题在近年来的中考中已有较多的体现以后估计仍然是中考命题改革的方向之一。

1 . 1. 2“新课标”的课课程目标是中考命题改革所要追求的目标之一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新课标”的课程目标.作为对初中物理教学改革具有指导功能的中考必然对此有所体现和渗透.近几年的中考命题已经有此迹象如 2006 年苏州第 17 题,利用诗文设置物理问题情景,将人文精神和物理精神相互渗透。爱国主义情感也是一种重要的情感之一,结合“神州五号”事件设置物理情景的题目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是一个很好的命题铺设点。

1 . 2吃透“考试说明”——评价好学生学业

中考的公开、公正、公平原则在命题环节也应该体现,因此为了使考生了解中考怎样考、考什么等内容,每年的中考之前都要有考试说明对中考的题型、内容要求、难度等进行范例性说明不至于让考生,尤其是应届生对中考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一般说来,每年的考试说明都会将有关信息在形式和难度上透露出来,需要细心解读.对于考试说明不但老师要明确,学生也要明确.这样学生才能够明确考试的要求,增强备考的目的性,提高复习的自觉性、主动性。

1 . 3注重“教材”——命题的重要依据

1 . 3. 1深挖教材,透彻理解基本慨念,掌握基本规律及其应用

基本概念、基本规律是物理学的知识载体,是提高学生科学素质的重要内容.几乎每一道考题都是从不同的侧面考查学生对这些知识的理解、应用和掌握程度,练习的目的不是为了做题,而是加深对这些东西的理解、掌握和应用。

1 . 3. 2全面理解教材的各个方面

对教材(苏科版)中设置的板块:“想一想”、“做一做”、“生活、物理、社会”、“信息快递”、“探究实验”等都要给予全面的重视和理解.纵观近年来的中考命题情况,这类内容始终是命题的重要取材点,因此我们应该“以本为本”。

1 . 3. 3实验技能不可忽视

物理重在“以物明理”,正像杨振宁教授所说的:“物理学是现象的物理学”,而不仅仅是作题的物理学,观察物理现象、验证和探究物理规律,光靠黑板上画实验学生考上了高一级学校了还始终认为“温度计”是“一条线”——教学中的比喻画实物图时,把导线联接到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上,这都是平时纸上谈兵的恶果从培养能力出发,探究性实验、设计性实验是今后命题的重要取向,对于实验要重点复习,必要时考前还要再动手,这是多年教学的切身体会。

1 . 4讲究“方法”——提高复习效率

以下对中考的关键点进行概括,必要的地方加以既明

主干知识是重点。质量、密度、力、力与运动、压强、功和功率、电压、电流、电阻、欧姆定律、电磁感应、能量问题等是物理学的主干知识。

科技前沿、生活社会等问题往往是中考命题的情景铺设点。除了超导、纳米、电子显微镜、激光、宇宙大爆炸等还有哪些值得关注呢 ?

对原中考题进行变式、推陈出新一直是对主干知识进行考查的重要命题特点。例如:近年来计算题中关于吸放热和滑轮组机械效率的计算问题,中考中多次出现,一直重复推陈出新。

对物理时事、物理学史上的重要事件考查是近年中考的一个亮点,应重视当年或近年的重要历史事件等。

对于“探究性试题”要探究。探究性试题已经是中考命题的大势所趋势,我们在 2003 年苏州卷的“热电偶电路”、 2005 年苏州卷“电流表的准确度等级”、 2006 年苏州卷“影响通电直导线周围磁场强弱的因素”等题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体现。这类试题的共同特点几乎都是:展示问题情景、要求学生收集信息 ( 主要是填写图表 ) 、处理信息 ( 主要是根据图表进行图像描绘 ) 并根据图像得出某些重要结论 ( 这是最难的一步 ) 对这类试题如果光靠搞题海战很难奏效.最好的做法是,真正地进行至少一次探究实验活动,亲自动手,掌握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方法,对探究问题自主构建。

总之,新课标、新教材,即“一标”、“一说明”、“一本”与中考是密切相关的,我们不但要读教材、读考试说明,还要研究新课标,因为这是教学实践中多数学校最容易忽略的方面,而恰恰是它引导了中考命题的新趋势.如果我们在复习备考中加强“新课标”意识,有利于我们加强复习的自觉性,有助于做到有的放矢、提高复习效果和教率。

2 近年来中考试题的分析

2 . 1重视“双基”的考查

2004 年苏州卷 34 道题中,考查“双基”的题目约有 26 道,约占 77% ; 2005 年苏州卷 38 道题中,考查“双基”的题目约有 29 道,约占 76% ; 2006 年苏州卷 36 题中,考查“双基”的题目约有 28 道,约占 78 %,2007 年苏州卷 37 题中,考查“双基”的题目约有 28 道,约占 76 %。这些题要求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来分析问题。在考查应用能力方面,突出了理论联系实际,考查物理知识与社会、人文的联系,通过对社会、文学知识和历史人物的渗透,强调人文精神,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和人文修养,同时也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的应用能力。

2 . 2试题内容新颖,并且与初中物理教学目标相适应

例如: 2004 年苏州卷第 23 题,考查月磁的相关知识。 2005 年苏州卷第 37 题以电表准确度等级为背景材料,这对学生分析数据、处理信息的能力的培养;第 38 题介绍了有关电磁污染的知识,要求学生通过阅读,能够理解电磁辐射强度这一概念,并用数学表达式表示出,从而来求解。 2006 年苏州卷第 34 题以形状记忆合金为内容,要求学生应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解决一个全新的问题。第 35 题高压输电问题,要求学生能够学会迁移,计算效率。这些试题要求考生读懂所涉及物理知识的原理,并能定量描述和计算相关结果。

2 . 3加大了对实验能力和应用设计能力的考查力度

考查考生对基本实验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尤其突出了对应用设计能力的考查。例如: 2004 年苏州卷第 31 题判断轨道是否水平的方法,考查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005 年苏州卷第 35 题,属于一道开放性试题,试题设置要求是利用学生已有的物理知识设计简单方案,同时也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题目中的“泡沫塑料小球”、“在不打开瓶盖和不损坏玻璃瓶的情况下”,是很重要的字眼,许多考生不注意的话,容易上当。第 26 、 29 题是通过物理实践活动来考察学生分析实验数据、理解实验原理和过程,以达到提高学生动手、动脑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006 年苏州卷 27 题通过表格的形式提供了一些有用的信息,要求学生学会分析数据,

从而得到实验结论。 2007 年苏州卷 37 题瓶吐鸡蛋,让学生在瓶吞鸡蛋的基础上,利用压强知识来设计实验。这类试题告诉考生一个信息,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善于提出问题,大胆探究。

2 . 4注重学生发散思维和分析归纳能力的培养

例如 2005 年苏州卷第 27 题,题目中提供的 6 种实验室中的常用仪器,要求写出它们的共同点。 2006 年苏州卷第 32 题,通过观察图像,归纳共同特点;第 34 题发挥学生的发散思维,只要所提设想应能反映记忆合金的特点,并具有一定的优越性都是对的。 2007 年苏州卷 36 题“比较两种材料保温性能”的实验,让学生通过阅读图像,来分析比较两种材料的保温性能。这类题要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思考,提取相关的信息来提高发散思维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新课程标准下初中物理笔试命题的编制技术与方法研究

南航附中初中部丁玉祥 210001

新颁布的《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学习评价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发展,发现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使每一个学生通过评价都能看到自己在发展中的长处,增强继续学习的信心。新的物理课程理念下的卷面考试,究竟应该是怎样的结构和形式,这是当前新课程实验教师密切关注的问题。因为科学、合理的卷面评价,对于新课程教学和改革的实施起着至关重要的导向、促进作用。在《课程标准》在“学生学习评价实施建议”部分提出了建立发展性的评价体系,但对“学生物理学习的具体评价”仅仅提出了一些原则性的建议,但是在物理新课程评价的形式和技术上,还是缺乏明晰的可借鉴的操作方法。尤其是,在物理新课程中的活动、实验、制作、讨论等方面表现性评价以外,常规的笔试评价不可忽略,本文注重谈谈新课程理念下的笔试命题的设计与相关思考,为当前新课程评价研究提供一些思路和视角。

一、新课标下笔试命题的指导思想应以“标准”的课程总目标为基本依据

标准中明确提出了物理课程总目标是使学生: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发展对科学的探索兴趣,在了解和认识自然的过程中有满足感及兴奋感;学习一定的物理基础知识,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在解决问题或作决定时能尝试运用科学原理和科学研究方法;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具有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乐于参与和科学技术有关的社会活动,在实践中有依靠自己的科学素养提高工作效率的意识;具有创新意识,能独立思考.勇于有根据地怀疑,养成尊重事实、大胆想象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关心科学发展前沿,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树立正确的科学观.有振兴中华、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由于考试目的、考试性质的不同,新课程笔试命题的指导思想还提出七个“有利于”:即有利于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有利于推进中小学课程改革和指导中小学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利于巩固九年义务教育;有利于初中教学、有利于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和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有利于发展学校的优质教育;有利于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良好基础。试题在考查学生对物理基本概念和原理、定律和公式的识记、理解,以及运用物理概念和原理去分析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的同时,还着重加强对创新意识、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考查。

二、新课标笔试命题的功能及编制原则

笔试项目的试卷是由诸多的具体题目组成,每一具体的题目也有各自的考查功能。但是,在新的课程标准下,这些题目的功能与传统题目的功能应有所不同。

(一)传统命题题目的功能

在《教学大纲》中,只有明确的“知识与技能”单方面的目标,在要求上分为“知道”、“理解”、“掌握”、“会”等 4 种。因此,题目的功能也主要就是考查或评价在知识与技能方面上的这几种具体要求。它就相当于在一维空间中的某一个点。如下图中的 A 题,就是考查对某一知识“理解”的要求。

(二)新《课程标准》下笔试命题的考查功能

在新的课程标准下,由于课程目标分为三种,因此某一具体的试题就可能同时具有三个方面的功能,即具有考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的功能。某一具体的题目就成为三维空间中的一个点,如下图中的 A 题其中, Ax 、 A 、、 Az 分别是 A 题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考查要求。当然,并不是所有的题目都同时包含上述三个方面的功能,有的题可能只包含一个或两个方面。

(三)具体笔试命题的编制方法

1 .四维空间中的一个点。把对学生的考查可以从双基、探究、创造、意识等四个方面去具体操作,具体的试题可以看作是四维空间中的一个点,即该题目应该同时具有考查双基、探究、创造、意识的功能。当然,并不是所有的题都要同时包含上述四个方面的功能,有的题可能只包含一个、两个或三个方面。

2 .问题的简化。要想使一个题目同时具备考查四个方面的功能是困难的。首先是编制题目不易,另外也容易使题目本身失去特点。因此,我们不妨可以将四维空间进行分解,使之成为四个相对独立的一维空间,即将某个具体的题目侧重于考查上述四个方面中的某一个方面。如, A 题侧重考查双基, C 题侧重考查创造等等。但是任何题目不可能纯粹只运用一个方面就能解决,因此该题只是侧重考查某一方面。我们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去特意编造一些纯粹只包含一方面功能的题目。另外,我们也可以设计一些同时考查几个方面的综合功能的题目。

3 .编制命题的双向细目表。

根据上述的分析与构想,我们在编制具体的题目或试卷之前,就可以编制如下的双向细目表:

分值题号题目的功能及具体考察要求

双基探究创造意识

要求 1 要求 2 ……要求 1 要求 2 ……要求1 要求 2 ……要求 1 要求 2 ……

1 5

2 4

3 2 3 …

上述表格中,第 1 题考查的是双基方面的第二种要求、分值是 5 分,第 2 题考查的是创造方面的第一种要求、分值是 2 分,第 3 题考查的是探究方面的第一种要求,分值是 4 分,第 4 小题考查的是情感态度方面的第一种要求、分值是 3 分。

4 .每一维度的考查要求。

至于每一方面的具体要求,要根据《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和附录中的行为动词确定。例如,《课程标准》中的三种目标的要求大致为:

(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知识目标有三种要求:了解,认识,理解。

技能目标有一种要求:独立操作。

我们对这几种知识技能目标的理解如下

①了解:这是最低要求的点,是其他几种知识技能点的基石。

a .要求:一般有如下三个方面:能记住主要的内容,能列举有关的实例,能判别有关概念、举例是否正确。

b .例:了解半导体的一些特点。

②认识:它的要求比“了解”稍高,高出半层。

a .要求:

首先要有“了解”的要求。在“了解”的基础上,能够与该知识点最近的知识或情景进行联想,或能解释最直接的有关现象。

b .例:认识力的作用效果。

③理解:它的要求比“了解”高出一层。

a .要求:

首先要有“了解”的要求。在“了解”的基础上,能够与该知识点相关的知识或情境进行联想,或能解释有关的现象,利用该知识解决有关问题,也可以对该知识进行扩展

b .例

④独立操作(会):它的要求比“了解”高在能够实际操作上。例:理解机械效率

a .要求:

首先要有“了解”的要求。在“了解”的基础上,能够测量该物理量或运用该器材进行操作。

b 例:会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

通过对《课程标准》的理解,我们可将内容标准中的知识技能点从中抽出,有的进行合并和分解,一共可分为 89 个点,其中:“了解”的 46 个,“认识”的 9 个,“理解”的 26 个,“独立操作”的 8 个。

( 2 )过程与方法目标。一个层次的要求:经历。

由于我们将过程与方法分为“探究”和“创造”两个部分,因此“经历”可分为两个侧面,即探究性经历和创造性经历。

探究性经历,我们可以根据探究过程分为两个要求:第一层次,探究环节;第二层次,探究过程。探究环节是指探究的各个要素以及所运用的具体方法、探究过程是指经历完整的探究过程及探究过程的设计,完成探究报告等。

创造性经历我们可以根据创造性思维的四个特性(创造性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独特性、精细性)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流畅与灵活;第二层次,独特与精细

流畅与灵活是指对问题产生许多想法和不同角度解决办法的能力。独特与精细是指思维的与众不同性和完善性。

(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两个层次的要求:第一层次,反应;第二层次,领悟。反应:是指让学生对于某问题或事件,立即表达自己的感受。

领悟:是在“反应”的基础上,潜移默化,通过多次的“反应”,逐渐形成较稳定的意识或思维定式。

5 .根据各维度要求制定的双向细目表如下。

分题号题目的功能及具体考察要求

双基探究创造意识

了解认识理解独立操作探究环节探究过

程流畅与灵活独特与精细反应领悟

1 5

2 4

3 2 3

4

三、新课标下笔试命题的内容要体现物理课程“三维目标”的具体要求

课程目标主要是指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培养目标。在笔试的环境下,考查学生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两个方面的表现往往不容易做到真实、全面,因此,笔试考卷以考查学生在“知识与技能”方面的表现为主。但是一个题目所体现的目标是多维的,不是一维的。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是分析维度,不是实施维度。内容规划应以《课程标准》为根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指学生在探究与创造过程中的思想意识表现及倾向。这是教学的最终目的所在。“过程与方法”目标处于知识与技能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之间,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因为“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现要以知识与技能的探究为载体,同时在“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现过程中也逐渐使学生形成了一定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因此,物理课堂教学的实施关键要紧紧抓住“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现,也即紧紧抓住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掌握方法这一点。探究物理知识的过程是一个“探究”与“创造”的过程,这是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质内容,也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因此,新课程对应的目标下,对“科学探究”和“科学内容”的考查就应该成为笔试命题的中心内容。

(一)笔试命题对“知识与技能”考查的内容和要求

课程标准中关于知识与技能的内容和要求如下:

( 1 )物质——初步认识物质的形态及变化、物质的属性及结构等内容,了解物体的尺度、新材料的应用等内容,初步认识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 2 )运动和相互作用——初步认识机械运动.声和光、电和磁等自然界常见的运动和相互作用,了解这些知识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

( 3 )能量—一初步认识能量、能量的转化与转移、机械能、内能、电磁能以及能量守恒等内容。了解新能源的应用.初步认识能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 4 )初步了解物理学及其相关技术产生的一些历史背景,能意识到科学发展历程的艰辛与曲折,知道物理学不仅指物理知识,而且还包含科学研究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 5 )具有初步的实验操作技能,会使用简单的实验仪器和测量工具,能测量一些基本的物理量。

( 6 )会记录实验数据,知道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会用科学术语、简单图表等描述实验结果。

“标准”要求知识与技能的考查要注重理解和应用,不宜过多考查记忆性的内容;命题的着眼点是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而不应该在枝节问题上纠缠;命题应该注意向联系实际的方向引导,要避免死记教科书中的条文,避免在概念的严密性上做文章,避免烦琐的数学计算;题目中的物理情景应该有实际意义,避免故意编造。

例:某同学的身高是 1 . 65m ,当他站在竖直的平面镜前 5m 处时,他与像的距离为() m ,若他以 0 . 5m / s 的速度向镜子方向匀速运动 3s 后,则这时像的高度是() m ,在这个过程中像的移动速度是() m / s .

分析:这是一道考查学生对平面镜知识理解的题目,提问像的移动速度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一种拓展。)

(二)笔试命题对“过程与方法”考查的内容和要求

在笔试的环境下,对“过程与方法”的考查可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 1 )提供日常生活和生产实际中的物理现象.让学生简单描述物理现象的主要特征,考查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 2 )通过信息题,考查学生信息收集能力及能否制定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

( 3 )考查学生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书面表达能力。

例:呈球面形状的反射镜叫球面镜,用外表面做反射面的球面镜叫凸面镜,简称凸镜。我们知道,用平行光对着平面镜照射,反射光线也是平行光,也就是说,平面镜对光线既不起会聚作用也不起发散作用。那么凸镜对光线的作用是否与平面镜对光线的作用相同呢?

王小华同学想:这可能不会相同,要么是会聚作用,要么是发散作用。为了寻找正确答案,他考虑了一番,进行了探究实验。

王小华同学将好几只激光手电筒捆绑在一起,形成相互平行的光线对凸镜照射,发现平行光线经凸镜反射后形成如图所示的图像。王小华同学最后把实验结果写成了书面报告。

请你根据王小华同学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 1 )凸镜对光线的作用是怎样的?( 3 分)

( 2 )请举一个例子,说明凸镜的这种作用在日常生活、生产中有何应用?它成的像是放大的还是缩小的?

( 3 )你能否由凸镜对光线的作用,推测出凹镜对光线的作用?

分析:题干开始先定义凸镜,即使教材没有的内容,也可以采用这种形式来考查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做这道题,学生也感受到探究实验的一般程序和基本方法。第二问的像的大小问题,可以反映出学生平常的注意能力、观察能力。最后一问通过对凹镜的推测,反映出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表现情况。

(三)笔试命题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体现和要求

在笔试的环境下,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考查比较困难,不过,适当拓展一下题目,考查学生在处理问题时的态度、意识,也可以略见一斑

例:小海家在桂城丽雅园买了一套房子.他的卧室正好在大马路旁边,晚上灯火辉煌,车水马龙,格外热闹。这却给小海带来了烦恼:车声、嬉笑声使他的学习受到影响;睡觉时尽管把窗帘拉好,灯光还是可以透进房间。对着这样的环境,小海孤枕难眠……。又有一天.小华与爸妈一起去超级市场,突然远处的玻璃墙幕上一束耀眼的强光把小海的眼睛给射花了,他迷惑不解.怎么大白天也会这样的呢?

请你根据上文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 1 )小海受到了哪些污染?

( 2 )是什么原因使小海的眼睛给射花了?

( 3 )如果你是小海,你该怎样来减少那些烦恼?

分析:命题者的意图是想考查学生能否分析出光污染和声音污染,答出了这两个污染就达到了考查的目的。第( 3 )小题考查学生能否通过将门窗关紧,用棉花塞住耳朵,用不透光的布做窗帘拉得严严实实等学到的物理知识解决问题,消除烦恼。

三、笔试考卷的结构与题型设计

因为题型是试题模式的外在呈现形式,而试题编制的指导思想则决定了试题模式的内在性质。笔试命题的功能就是要较全面地考查学生在三个目标,因此,题型是构成试题模式的主要组成部分。从不同的角度看,笔试命题试题可分成许多不同的种类。根据评分方法的不同,可分为客观性试题和主观性试题;客观性试题常见的有填空题、是非题、选择题、选配题等,主观性试题常见的有问答题、证明题、计算题、实验题、操作题等。根据考生解题时思维方式的特点,又可分为回忆型试题、再认型试题、创意型试题、发散型试题、科学探究型试题、创造能力型试题等。根据试题形式的不同,可以分为闭卷型试题和开卷型试题。根据考生作答的方式不同,还可以将试题分为选答型试题和供答型试题;选答型试题有是非题、选择题、选配题等,供答型试题填空题、简答题、作图(表)题、问答题、论述题、证明题、实验题、操作题等。

由于学科内容、命题技巧和使用条件的不同,每一种题型都可能有较为广泛的考查功能和特殊情况。而且每一种题型都有长处和局限性,我们需要根据考试的目的、性质、考查目标、学科内容特点、考生心理特点、试卷评卷、成绩统计等因素来做出选择。因此,根据考生作答的方式进行划分,笔试命题的题型设计主要有:选择题(含选配题)、填空题、作图(表)题、实验题、计算题和简答题六种题型,并在部分题型中渗透根据考生解题

时思维方式的特点划分的题型,如创意型试题、发散型试题、科学探究型试题、创造能力型试题等;一般笔试命题试卷的有关题型、题量、赋分分布见下表:

题型题量每题分值小计(分)合计

①选择题 15 2 30 100 分

②填空题 5-6 3 16

③作图题 3 2 6

④实验题 5-6 4-5 27

⑤计算题 3 4-5 15

⑥简答题 2 3 6

1 、双基知识题部分。主要功能是考查学生的双基水平,因此试卷的结构应与传统的物理试卷基本相同。双基,主要是指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其中,基础知识可通过选择、计算、问答等题型进行考察;在初中需要学生掌握的基本技能主要有作图、实验等技能,而这些技能的考查又要以初中物理基础知识作为具体内容和载体。因此,我们可以通过选择、作图、问答、实验、计算等题型对双基知识进行考查,从而实现该卷的功能。该卷并不是没有知识与技能的应用,而是仅仅做初步的直接性应用。

( 1 ).单项选择题

该题有的考查物理知识在日常中的应用实例;有的考查简单的知识结构或知识树,从而检测学生是否形成整体性的知识,知识是否成串。

例 1 :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扩散的是:

A .长期堆煤的墙皮内部也变黑。

B .大扫除时灰尘飞扬。

C .炒菜时加入盐,则整个菜都有咸味。

D .切开香瓜后满屋飘香。

例 2 :下列知识结构中,有错误的是:

( 2 ).作图题。该题主要考查学生的作图技能。

例如:力的图示、电路图的画法等内容

( 3 ).实验题该题主要考查学生实验技能的笔试部分(另有实验操作考试,在此不做讨论)。包括初中物理实验的原理、步骤、读数、注意事项等等

( 4 ).问答题。该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去解释日常现象的能力和简答的初步能力。如:温度计的使用、读数等

例如:小明同学将原来的木板床换成了席梦思软床,感到十分舒服,这是为什么?请你帮他解释一下。

( 5 ).计算题。该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物理公式进行计算的能力。有的考查物理公式的单一应用,有的考查运用物理公式编题的能力,有的考查物理公式的综合应用

例如:在家庭电路中有一个灯泡,已知现在正常工作时通过它的电流是 0 . 2A ,则该灯泡的额定功率是多少?

请你用公式编一道计算题。只编题,不要求解答。

在 6V 的电路中连入 L1 、 L2 两盏串联的电灯。已知电灯 Ll 的电阻是 8Ω, L2 两端的电压是 4V ,则 L2 中的电流强度是多少?

2 、探究性学习题型

该题型主要功能是考查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所谓探究学习就是让学生模拟科学家搞科研那样去探索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一过程必须有一定的思维程序,也就是探究的操作步骤。如《课程标准》中的探究程序为,提出问题——一猜想与假设—一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

评估———交流与合作,这就是一个简单的思维程序。那么,如何去考察学生的探究能力呢?可以从探究的方法步骤和实际探究两个方面去考虑,其中,探究的方法步骤包括探究的思维程序和探究各要素所运用的具体方法两个部分;实际探究是指探究的案例,案例又从探究过程的经历和探究过程的设计两个方面去考虑。因此,对应探究的思维程序、探究各要素的具体方法及实际探究的考察,可以设计如下三道大题:探究方法题、阅读探究题、探究设计题。

( 1 ).探究方法题。

本题型编制的目的是考查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几个重要的要素、环节、科学研究方法及其操作方法。

考查“提出问题”的能力。提出问题是任何探究的首要环节,此类题型一般是给出一个问题的情景,然后让学生自由地根据要求提出问题。也可以考查其他的探究要素或其他的几种能力。

例 1 :将墨水滴在热水杯中会使水很快变色,根据这一现象你可提出一个什么问题?

考查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归纳法是探究过程中的重要方法,尤其在分析与论证要素的操作的过程中必须运用到。这也是课程目标中提出的分析概括能力。本题一般是给学生提供一个未学过的物理现象,并给出该现象的一组数据或实例,然后让学生归纳出共性之处,得出初步的结论

例 1 :给出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一组数据,让学生通过归纳分析,得出下落的时间越长,物体速度越大的初步结论

例 2 :在铁架台上固定一根条形磁铁,磁铁一端吸引着许多大头钉。现在用酒精灯为磁铁另一端加热,当磁铁被烧红时.发现大头钉纷纷落下。根据这一现象,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考查学生“演绎”的能力。在探究过程中.演绎的方法是运用实验手段检验假说是否正确的实质,也是课程目标中提出的需要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本题一般是先给出一个结论或规律,然后让学生设计一个实验去说明其正确性。

例如:请设计一个实验去说明“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这一观点的正确性。

考查学生对具体科学研究方法的认识情况。物理学研究方法通常有:控制变量法、等效法、转换法、比较法、模型法、分类法等,这些方法可作为笔试命题的考查要求。

例如:下面是小明在物理学习中的几个探究实例:

①在研究电阻之间串联时,引入总电阻的概念

②通过水银柱的高度来表示大气压的大小。

③研究电流时,把它比作水流去研究。

④通过回忆“速度”的研究过程去研究“功率”。

上述几个实例中,采用“类比法”的是:

A .①、③

B .③、④

C .②、③

D .②、④

( 2 ).阅读探究题

该题型是考查学生探究的全过程、步骤,即探究的思维程序。本题首先让学生阅读一篇文章,进行模拟的探究过程,文章的内容一般是学生未曾接触过的。然后让学生回答有关问题。

( 1 )通过阅读可以得出一个什么结论?

( 2 )请根据你刚刚得到的结论去解释某些现象。

( 3 )这一结论在日常生活中有何应用?请举例。

( 4 )在上述探究过程中运用了怎样的探究步骤或思维程序?

注意:提出问题—一猜想与假设——一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一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一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这种基本程序不是一成不变的,各要素间可以相互自由地组合,从而形成灵活多变的探究过程。

例如:请阅读下列文章,并回答有关的问题:

流体的阻力

气体和液体都具有流动性,统称为流体。物体在流体中运动时,要受到流体的阻力,阻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流体运动的方向相反。汽车、火车、飞机等交通工具在空气中运动,要受到空气的阻力。快速骑自行车,我们就会感到空气的阻力。轮船、潜艇在水面或水下航行,要受到水的阻力。鱼在水中游动,人在水中游泳,都要受到水的阻力。那么,流体的阻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我们可以发现如下的一些日常现象:

雨滴在空气中下落,速度越来越大,所受空气阻力也越来越大。当阻力增加到与雨滴所受重力相等时,二力平衡,雨滴开始匀速下落

跳伞运动员在空中张开除落伞,凭借着降落伞较大的横截面积取得较大的空气阻力,得以比较缓慢地降落。

为了减小阻力,小轿车、赛车、飞机、以及轮船的水下部分,外形都采用流线型

( 1 )通过刚才的阅读,你可以归纳出流体的阻力与哪些因素有关?

( 2 )小孩折的纸飞机在形状上有何特点?为什么?

( 3 )这一结论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应用?请列举两个例子。

( 4 )在刚才的学习中,采用了怎样的思维程序?

参考解答如下:

( 1 )流体的阻力与物体相对于流体的速度、物体的横截面积、物体的形状有关。

( 2 )纸飞机的前端较尖,成流线型。这样做从两个方面减小了空气的阻力。

( 3 )航天飞机着陆时张开伞以增大阻力,潜水艇制成流线型以减小阻力。

( 4 )提出问题——一收集证据——一分析与论证—一得出结论。

( 3 ).探究设计题。

该题型编制的目的是考查学生进行实际探究的设计能力,主要考查探究办法的设计过程。通常此类题型注重过程而不对过分对结果进行探讨,要求学生写出完整的探究方案或探究报告。有的涉及探究课题所运用的主要科学研究方法;探究各个要素及其操作方法,如设计实验与进行实验要素中的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和实验数据纪录表格等。

例 1 :请简要设计“有关保温瓶的保温性能与盛水量多少的”探究的报告。

例 2 :要探究铁块所受的浮力是否与温度有关,应如何研究?请设计出探究的全过程。

3 、创造能力题型

该题型的主要功能是从不同的角度去考查学生创造力的水平。创造的核心在于创造性思维,而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散性思维。发散思维的重要的表现在于联想与想象。本题型的实质是考查学生运用知识与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要考查学生的创造力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联想能力与想象能力是不可缺少的。而要考查学生的创造力水平或解决问题的水平,就应该从创造思维能力的角度去进行。其中考查可以从联想力、想象力、应用方法解决问题以及设计与制作等方面进行考查。因此,我们将命题的分为应用联想题,想象能力题,设计与制作题三个题型。

( 1 ).应用联想题。本题主要考查将物理知识与实际应用之间进行相互联想的能力,从而使学生所学的物理知识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使知识与方法活化。它分为两个小题。

有的考查物理现象、规律、方法与生活实例间的联想。

例如:请你找出在厨房中应用大气压为我们服务的 4 个例子,并说明工作过程

有的考查生活中的器材与物理知识间的相互联想。

例如:请你找到斧头上隐含物理知识的 2 个地方,并分别说明它们是运用了哪种物理知识。

( 2 ).想像能力题。本题通过设置一些现实生活中不存在的条件,去考查学生的想像能力、在特殊条件下的生存能力、科学幻想能力与发散思维。

比如:以“假如没有……”或“假如……变化成……”提出问题,让学生写出相关的场景。

例 1 :请你设想一下,假如没有电流的磁效应,我们的生活会有什么变化?请写出 4 个有关的合理场景。

例 2 :以“我们生活在一个声速为 0.1m / s 的世界”为题,写一篇 150 字左右的,小短文 .

比如:在特殊情况下的生存想像

例如:想像一下,如果我们要到玛丽亚的海沟去探险,要注意什么事项?请说出道理。

( 3 ).设计与制作题。

本题型是试卷拉分题,一般考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实际创造的综合能力。通常是先给出一定的条件和需要达到的结果,然后让学生利用现有的条件去实现这一结果,这是对学生创造力的高要求。

考查学生创造性地设计实验的能力

例如:给你一只皮箱、一块铜块、一杯水,请你设计 3 个实验,并分别说明这些实验的过程和说明的问题

考查学生运用一定的器材进行实际创造的能力。

例如:老师给晓丽同学如下的器材:一只 100mL 的烧杯、一只弹簧秤、一些线绳。让晓丽将它们改装成能够直接测液体密度的装置。请写出改装后的结构、刻度盘的改造过程及使用方法。

4 、感受与体验题型

该题的主要功能是初步地考查学生在物理学习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水平。《课程标准》中关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要求有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反应”,即在经历的基础上表达感受、态度和价值判断,或做出相应的反应等。第二层次是“领悟”,即具有稳定态度、一致行为和个性化的价值观念等。因此,在设计有关题目时应该注意这两个不同层次的要求。

“反应”是对事物的直接表现,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中的“情感、态度”.是可以直接进行考察的。而“领悟”是一种较为稳定的表现,它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中的“价值观”,需要长时间才能悟出。因此,这一部分的考查主要以“反应”为主,对于“领悟”的要求仅仅做最初步的考查。

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首先它不能脱离物理知识与过程,否则成为思想品德课的内容。另外,也不能只强调物理本身,否则又和其他的试题无本质区别。因此,必须将物理知识与思想情感有机地结合起来,分为现象评论题、阅读感受题、写作体会题。

1 .现象评论题。

本题通过让学生对一些物理现象的评论,考查他们“反应”层次的情况。

例如:请你谈谈你所看到的日常生活中与声现象有关的不文明的例子,并说出其危害之处。请举出 3 例。

2 .阅读感受题。

将一篇与物理有关的故事、历史材料、事实材料或其他的文字材料复印在试卷上,材料要有一定的教育意义。让学生进行阅读,然后回答如下的问题:

( 1 )通过阅读,你能总结出怎样的探究思路或你能学习到怎样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 2 )这些方法是否可以用在你的学习或生活中?请举例说明。

这两个问题分别对应着“反应”和初步的“领悟”层次。

例如:先让学生阅读伽利略观察教堂吊灯的故事,然后让学生回答:

( 1 )你从伽利略身上学到了怎样的研究问题的做法?

( 2 )这种方法是否可以用在你的学习或生活中?请举 1 例。

让学生通过自己对某一物理问题的论证写作过程,形成初步的对该问题的较为稳定的态度。该题对应着“领悟”层次

3 .写作体会题。

例如:根据你所学、所知的光学知识,以《光学知识的重要性》为题,写一篇小论文。字数在 200 字左右。文中要有充分的事例说明问题。

初中物理探究性学习中试题编制的思考

荣成市第十一中学江原友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怎样科学合理的评价学生的学业,是从事初中物理科研、教学工作者都在思考且迫在眉睫、急需解决的问题。初中物理大力提倡探究性学习,学生通过科学探究活动,学到科学知识,体验科学过程,了解科学方法,受到科学价值观的熏陶,给学生物理学习方式带来新的变革。那么怎样才能比较科学、合理的评价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的表现呢?考试作为一种重要的评价工具,试题编制自然应进行重大改革。下面本人就初中物理探究性学习中试题的编制谈谈我个人的认识。

一、初中物理探究性学习中试题编制的误区

对于科学教育来说,科学态度可以说是最应该追求的目标之一。但将其纳入学习内容和考试内容,又是最为复杂,最难以操作的,需要特别慎重。否则,弄不好我们可能会离目标越来越远。如:

“常用的导线通常是用铜或铝做的,特别重要的用电设备的导线还要用昂贵的银来做。”

( 1 )你相信“导线还要用昂贵的银来做”是真的吗?简要说明你的理由。

( 2 )你将如何进一步论证或证明你的观点和想法是正确的。

按照出题者的答案,若学生回答“不相信”,并提出理由如银比铜贵得多,理化性能相差不大,使用银成本太高等,即可得分;如果学生进一步提出采用“通过社会调查”和“专家访谈”证明自己的观点正确即可得全分;

如果学生答“相信”,理由是“因为我相信书本是正确的”或“老师说的没错”就会得零分。“导线还要用昂贵的银来做”,无论学生是从课本上看到的,还是听老师讲的,学生都有可能会觉得这与自己的经验常识“银太贵,不可能作导线”相矛盾。显然,出题者是想鼓励学生不要相信书上的、老师讲的,而要相信自己的经验常识。然而,对于自己的经验常识,学生同样需要保持健康、理性的质疑态度。由此看来,在科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无疑极其重要。对此,有人认为这正是该题想要考查的,即在实验结果和书本知识之间,究竟你尊重谁?如果你守着原有的知识不放,不理会经验常识和社会生活实际,你就得付出失分的代价,这样的考题不就正好可以一箭双雕吗?既检测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更深层次地考查了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我们不禁要深究的是对于学生科学态度的培养,我们的科学教育所要追求的、我们的考试所要导向的是不是这样的境界:当学生面对一个与书本知识相悖的结果时,他应该采取的态度就是立即放弃自己原有的知识甚至公认的结论,否则就不是实事求是。显然不是这样,因为如果这样的话,学生不就又成了经验常识和社会生活实际甚至实验的“奴隶”吗?这比起成为书本或理论知识的“奴隶”又能好到哪里去呢!实际上,科学态度的前提是具有科学精神,其实质应该是不轻信、不盲从,不管对探究结果还是理论假设,甚至对于已经被广泛认可的结论,能保持一种健康的、理性的质疑态度。因此,一个学生如果真的面对上题所述的那种情境,他应采取的科学态度,既不是简单地肯定问题出在实验上,坚信书本上学到的知识绝对不会错,也不是简单地认定探究结果是不容质疑的。他应该去深入考察探究的背景,这才是真正的实事求是。而这样高层次的思考、判断和行动,在考试这样一种时间、空间和行为方式都受严格限制的情境下,显然是不太容易被清晰地反映出来的。

二、初中物理探究性学习中物理试题编制的原则和特点

在物理学习中,编制科学合理的试题比较有利于引导新课程的实施,全面落实课程标准所设定的目标,有利于全面评价学生及其发展。我觉得在试题编制上应具有基础性、能力性、探究性、开放性、情景性、科学性等六个方面的原则,同时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 .体现能力立意,注重对提出、研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收集、整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的考查,适当加大对学生后继学习影响大的知识和技能的考查。如:

小强同学想通过实验探究:黑色物体与白色物体对太阳能的吸收本领哪个大?他提出的猜想是:黑色物体对太阳能辐射的吸收能力比白色物体强。

( 1 )请你列举生活中的一个实例来支持(或反对)他的猜想。

( 2 )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来证明(或否定)他的猜想。要求写出实验器材和实验步骤。

2 .注重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提供真实、鲜活、新颖的情境,具有实际意义,能反应物理、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影响,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如:

小强家新买了一只电热水壶,他想利用身边的一些器材来测定电热水壶的效率(即电能转化为水的内能的效率),( 1 )请你帮助他设计出测量方案,要求:写出所要测量的物理量、所需器材以及计算热效率的表达式。( 2 )请你对提高电热水壶的热效率提出两条改进措施。

上题以学生所处的社会生活为背景,选取常见的电热水壶设置题,解答此题时学生要会通过读取确定该题属于物理知识中的哪一内容,然后搜索对应,从存储在大脑的知识中找到相关内容,从而确定所要测量的物理量、测量所需器材和计算热效率的表达式。从小的方面看,这是一道考查区分学生经历社会实践活动与否的题目,是一道考查学生能否利用家庭生活中如电能表等工具测量电热水壶消耗电能及计算出电热水壶热效率的题目。应该说用电能表测电热水壶消耗的电能多少,实际中至少有以下几种办法:

( 1 )记录在一定时间内电能表转盘转动数,然后根据电能表铭牌计算出消耗电能。

( 2 )记录电能表转动一定圈数所用时间,然后根据电能表铭牌计算出消耗电能。

( 3 )直接读出一定时间内电能表前后示数差。究竟采用哪一种方法好,这就要求学生根据题意和自己的实践经验来判断实验误差越小的方法越好。题中第 2 问要求学生对提高电热水壶的热效率提出两条改进措施,应该说学生通过诸如煤炉周围温度高,炊壶烧水时壶发热等现象对热散失有一定的认识,学生根据已有的这些认识,分析出热散失的途径,然后利用所学知识可解决这一实际问题。从大的方面看,内能的利用是人们社会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方面,热散失是我们人类社会利用内能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实际问题,学生能够提出提高电热水壶热效率的改进措施,那么他也就可以对诸如火电站等工矿企业内能利用率的提高提出改进措施。学生就会感受到自己所学的物理知识多么重要,不但能解决我们生活中的小问题,还能解决人类社会中的大问题。

3 .重视试题的教育功能,注意渗透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

就当前而言,考试的功能作用不可抹煞,但考试试题的编制是否能体现课改的价值取向,是否符合初中物理探究性学习的特点,对于推进课改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尤其值得重视的是,考试本身,也是育人的一个重要环节。要使这一环节真正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就应从试题的编制开始,使这一环节不断得到完善,不但比较科学合理的评价学生,而且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信息收集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和信息交流的能力。

物理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均有4个选项,其中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本大题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水是一种重要资源,与人类的生存及工农业生产息息相关,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水在不同温度下都能汽化

B .水结冰时要吸收热量

C .水力发电机中线圈切割磁感线产生电流,是一种电磁感应现象

D .水的比热容比沙石、干泥土的大得多,这是沿海地区昼夜温差较小的主要原因

2.某人在医院做了一次心电图,结果如图所示。如果心电图仪卷动纸带的速度为1.5 m/min ,图中方格纸每小格长 1 mm ,则此人的心率为( )

A

3.小明学习“生活用电”的知识后,归纳了几点,正确的是( )

A .在电路电流过大时保险丝会自动熔断

B .安全用电原则是:不接触高压带电体、不靠近低压带电体

C .电灯的开关必须接在中性线与电灯之间

D .使用测电笔时必须用手接触笔尖金属体

10 70 20 30 40 50 60 80

4. 如图所示,闭合开关S时,小灯泡L1、L2都不亮。用一段导线的两端接触a、b两点时,两灯都不亮;接触c、d两点时,两灯也不亮;接触b、c两

点时,两灯都亮。对此,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灯L1 断路B.灯L2断路

C.灯L1 短路D.灯L2短路

5.控制噪声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下面一些关于控制噪声的措施所能起到的作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摩托车安装消声器是为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B.在城市中禁鸣汽车喇叭是为了阻断噪声的传播

C.体育馆、剧院的内墙要用吸音材料来装饰是为了防止噪声产生

D.在飞机旁工作的人员要佩带有耳罩的头盔是为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6.下列关于功、能和热量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嫦娥一号”飞船在加速升空的过程中,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B.地震形成的“堰塞湖”有潜在的危险性,是因为积蓄在高处的湖水有很大的重力势能C.物体的温度越高,具有的热量就越多

D.物体的内能越多,具有的功就越多

7.如图是建筑工地上正在工作的挖掘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挖掘铲的前端做成齿状,是为了增大压强

B.挖掘机的两条履带,可以减小挖掘机对地面的压强

C.机械臂A被液压杆撑起时,相当于省力杠杆

D.挖掘臂水平转动时,挖掘机对铲内的土没有做功

8.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跟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之间关系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20cm

B.当u=15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缩小的像

C.当u=25cm时成放大的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D.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0cm处移动到30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

9.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R1=2R2,开关S断开时,电流表的示数为I1,R1消耗的功率为P1;开关S闭合时,电流表示数为电流表的示数为I2,R1消耗的功率为P2,则( ) A.I1∶I2=1∶1,P1∶P2=3∶1

B.I1∶I2=1∶3,P1∶P2=1∶1

C.I1∶I2=3∶1,P1∶P2=1∶1

D.I1∶I2=1∶1,P1∶P2=1∶3

10.如图所示,绳子OO′悬吊着质量忽略不计的杆,在杆的a点挂上重物G,在O右侧某点b处挂上钩码.重物G的质量及a到O的距离不变,要使杆保持水平,b点挂的钩码个数(各个钩码质量相同)和b到O的距离的关系是右图中哪一幅图( )

11.目前医院在体检抽血时普遍采用真空抽血管。使用时将导管一端的针头插入被检者的静脉,另一端的针头插入真空管内,血液便会自动流入试管,此时血液是( )

A.靠自身重利流入试管

B.被真空试管吸入试管

C.由血压压入试管

D.通过吸气把血液压入试管

12. 下列说法中符合实际的是( )

A.在阳光下可用近视眼镜片取火

B.高层建筑物顶端安装的避雷针耍与埋入地下的地线相连

C.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的运动

D.受地磁场的作用,可自由转动的小磁针,S极静止时总是指向北方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全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不选或选错的得零分

13为检查照明电路的故障,电工经常采用的方法是: 取下一只熔丝,将额定电压为220V的“校验灯”接在该熔丝的两只接线柱上,如图所示.在检查某盏灯之前,先断开所有开关,再闭合某支路开关.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校验灯”不亮,说明该支路短路

B “校验灯”恰能正常发光,说明该支路短路

C “校验灯”发光但较暗,说明该支路工作正常

D “校验灯”发光但较暗,说明该支路断路

14图所示,是某中学生为不使母亲l在做饭时因刮风出现烟倒灌而被呛所改造的烟囱,刮风时,烟囱口的气流速度变快,压强变小.烟雾仍能顺利排出。拔设计应用到的物理知识与图各现象中的原理相同的是

15牛顿第一定律指出,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下图中惯性最大的是

三填空题(本大题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5.某希望小学的教室规格是3m ×5m ×9m ,要使室温从5℃升高到17℃,需要吸收的热量为 ,如果用煤炉取暖,假设煤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有60%被室内的空气吸收,那么需

要 kg 的煤。(ρ空气=1.3㎏/m 3 C 空气=1.0×103J/(kg ·℃) q 煤=3.4×107J/kg )

16.如图是一种新型圆规。它一脚的末端装有吸盘,使用时利用_____________的作用可将其固定在黑板上,另一脚末端的粉笔通过螺母固定,螺母上刻有细小花纹是为了增大

___________,作图时,转动手柄便可在黑板上画出漂亮的圆,圆规在这一过程中相当于简单机械中的__________。

(14题图)

(16题图)

17.小明有一辆玩具电动汽车,由于故障无法行驶,于是小明将玩具中的电机拆下后接入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源的电压恒定不变,闭合开关后发现电动机的转轴不转动,此时电流表的读数为2A ;然后小明断开开关维修电动机,当电动机正常转动时又读出电流表的读数为0.2A .则该玩具电动机正常转动时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效率为 。

18.如图是 “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导体电阻间关系”的实验装置,两阻值分别为R 和2R 的电阻丝浸在相同质量和初温的煤油中,每一烧瓶里各插入一温度计。则合上开关,经过一段时间,两电阻丝产生热量的多少是通过 反映出来的,采用图中电路连接方式的目的是 。

19. 用蒸笼蒸馒头,是上层还是下层蒸格中的馒头先熟呢?小明仔细观察后发现:高温的水蒸气经过多层蒸格向上升,遇到冷的蒸笼盖时,大量水蒸气发生 现象, 很多热量,使 层蒸格中的馒头先熟。有经验的师傅拿刚出笼的馒头前,先将手沾点水,这样做主要是利用 ,使手不会被烫伤。

20.如图所示.将蒙有橡皮膜的容器投入水中。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关于液体内部的压强.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写出两条)

(1) ;(2) 。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数学的发展变革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5016306446.html,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数学的发展变革 作者:尹加先 来源:《赢未来》2018年第04期 摘要:高考背景下的数学发展变革探讨,需要吸收新课程理念,从内容和方法上进行变革,并让其整体性质保有一致性,这不但利于教学改革,更利于课程改革的整体性推进。本文主要概述了高中数学的培养目标以及课程改革的有效方法,希望学生能具有良好的数学学习态度,最终在高考中取得好的成绩。 关键词:新高考;高中数学;发展变革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数学的发展研究,对数学教学有着積极意义,通过研究能了解到学生的哪些技能需要提高、哪些能力需要深化、哪些学习方法需要调整。而教师则在变革发展中了解到高考数学中对数学知识的紧密性更受到重视,也要重视实际应用问题的考察,所以教师可以有意识的加大这方面的教学比重,最终让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提升。 一、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数学培养目标和试卷设置概述 (一)提高知识与技能 新课标当中对于数学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赋予了其新的内涵。对于基础知识以及相应技能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高中数学当中增加了对于算法的教学工作,学生需要对数据处理掌握最基本的能力。同时还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基础性的统计知识。教学目标上出现的变化,使得教学内容变得更多,同时也使得课程设计变得更加简单。不会再出现由于人为原因而产生的对于学生掌握困难的知识点进行教学删减的问题。改革当中的关键点便在于高考试卷当中,将很多属于选修的内容也纳入了考查范围当中,使得高考试卷更加符合新课标的理念。在考查的具体方式当中,主要分为了两大点:第一,将选修课程当中的内容做为必考内容。第二,针对选修内容,在出题时可以自由选择[1]。 (二)考查应用能力 新课标要求高考在考查学生的想象能力、抽象能力以及推理和运算能力的同时,还对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也提出了考查要求。这部分内容当中,需要学生能够有效地收集数据,并对其进行有效整理和分析处理。学生需要根据数据,针对性地研究并解决相关问题。新课标当中对于统计学知识的重视程度明显提高,其考查重点便是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灵活运用能力[2]。 二、课程改革需要符合国情、学情 (一)模块设置不应该是知识的堆砌更要反应数学文化的不息流变

物理中考命题培训心得体会

物理中考命题培训心得体会 中考命题培训心得体会 长春市三十中学赵德颖一、命题的依据 中考命题都要依据课标和命题指导思想、以及各地市的《考试说明》统一命制试题~对于试题中要考查的知识点的难易要求、公式的给出都要逐一梳理~命制的每一道试题都不能超过教材的难度要求。因此对于一线老师来说~我觉得在复习的时候~不同版本教材中有明显差别的地方就不要过细练习了~应该多抓住共性的知识点复习。二、科学的流程保证试题的质量和高效: 命题的基本流程大致可以分为6个主要阶段: ,1,对照双向细目表和历年考察情况确定考察的知识点, ,2,命题组成员分工负责各个大题初步选题, ,3,题目的讨论和选定。 ,4,根据知识点的分布测评难度~再微调题目, ,5,反复读题~校稿确认表达的科学和严谨, ,6,定稿交付印刷。 要在短时间内命制一套科学的试卷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没有一套科学高效的方法根本无法办到~虽然每年都带毕业班~对双向细目表也阅读过多遍~但是从未仔细地去对照研究~分析确定试题的难度和搭配~通过这次的培训后~我非常深刻地体会到了双向细目表的指导作用~以后我每次不管是学校命题还是地市区的命题~我都习惯性的先做双向细目表确定要考察的知识点和难度~再围绕确定的知识点和难度来选题编题就显得目标性很强了~只有科学的命题程序才能保证命题的质量和效率。 三、高标准选题 选题要通过几轮的讨论、否定、再选题~我充分地体会到了中考选题的高标准。出现过的题目不能要~与市面上的题非常相似的题不能要~理解有歧义的题目

不能要~表达不准确的题目不能要~难题繁体陈题不能要。题目不仅要求考察形式新颖~表达准确简洁~还要力求联系实际~既不能脱离学生的生活背景~又要力求考察学生的生活实践和知识面的广度~可谓是煞费苦心啊!我非常佩服给我们培训的老师~他们对历年来各省市的中考试题研究透彻~记忆清晰~基本上可以说是了如指掌~这也提醒了我~要命好一套高质量的试卷~命题老师的阅历和积累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关键因素。四、命题培训对我中考复习的指导作用 参加完了中考命题培训以后我也对自己的中考复习方法和习惯做了一些调整~感觉更加的清晰和自信了。 ,一,、重视双向细目表的研究:题目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宗~这个“宗”就是双向细目表~只有把它吃透了~在教学中才能不跑偏~不管是应对考试还是自己出试题~才 能做到心中有数。 (二)、重视历年来各省市的中考题目的阅读和积累: 多读、多做才能提高中考复习的驾驭能力~多思考才能分析出题目的特点、研究出出题的思路、总结出命题的方向。 (三)、重视学生的能力培养和知识面的拓展: 中考试题突出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物理观察能力~很多题目都是以生活中的事物或者具体事例为背景~考察学生分析数据、读取数据的能力~所以在平时教学和选题的过程中要紧紧围绕着这一方向来进行考察。 (四)、注重学生的易错点和模糊点的积累: 很多知识点之所以会成为难点~主要是学生在理解和分析上容易形成易错点和模糊点~我们在实际教学中要特别注意积累~到总复习的时候再加以呈现和练习~我在实际中的做法就是建立“易错本”~将每次作业~单元测试中学生错误率比较

2020重庆中考化学命题趋势及复习策略

2020重庆中考化学命题趋势及复习策略 2019重庆中考化学命题趋势及复习策略 名师简介 宁晓强西大附中化学教研组组长,重庆市骨干教师,重庆市“命题梦之队”核心成员。“国培计划”培训师,“领雁工程”评定师,“教育bu西部教育援藏计划”培训师、“重庆市化学教学特长教师”、“全国市优秀科技教师”、“全国初中化学aosai指导教师”,曾获重庆市赛课、专业论文一等奖,主研国家级、市级课题 两项。 考试趋势 宁晓强老师预计:2019年中考化学仍将保持“四个基本稳定”——试卷结构基本稳定、考试范围基本稳定、难度基本稳定、 命题风格基本稳定。 重庆中考化学命题满分70分,着重考查学生化学基础知识和基 本技能;试题突出学科主干、体现学科特征、设问指向明确、答案科 学规范;试卷稳中有新,变中求稳,保持相对稳定。 2018年化学中考试卷,基本概念和原理占33%,常见的物质占33%,化学实验占24%,化学计算占10%,试题考查的知识点占该年《考试说明》所列知识点的92%左右,难度系数为0.70,试题充分 体现层次性。 常见物质、化学与社会、化学实验三大部分是化学中考的重点难点,题型考查方向会密切联系实际、注重基本技能、强化实验考查、试题原创新颖。 复习策略 01、知识梳理要到位

梳理基础知识要注意不同类型知识采取不同的方式,以获得更好效果,例如:第2、6、7、8、10、11单元属于元素化合物知识,应 以建立“存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制取方法”知识线索,侧重物质宏观性质、物质变化、反应现象及用途和制备的复习,可 用知识清单或思维导图等形式进行复习;第3、4、5单元主要涉及化 学用语知识,复习时应注意在实物或模型或反应的背景中理解符号 的含义和符号的表达,特别注意规范表达;如第3、5、9单元主要涉 及概念原理知识,应以典型实例为模型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第4、5、9单元涉及了化学计算的相关类容,复习时应注意对典型例题的 理解和规范表达。 02、体系建立要完善 复习的过程主要是建立知识的多角度联系和逻辑关系,以便于知识的理解和提取,这就需要从建立知识体系的角度着手。除了按单 元梳理知识的常规形式外,应特别注意上下册教材知识的重构,例如:碳及碳的化合物知识内容分散在了第2、6、7、11、12单元, 复习可以“C→CO→CO2→H2CO3→CaCO3/Na2CO3”为主线结合各物质 的生成与反应串起知识体系;又如:气体的制备涉及氧气、二氧化碳、氢气等内容,它们分散在第2、4、6、7单元,复习时可从原理、装置、步骤、净化角度串起主线进行对比分析。另外,近年中考的一 个新特点是关注了多个层面知识的形式串联,例如:从变量控制的 角度将燃烧条件实验、石蕊溶液与二氧化碳作用实验等串联考查。 复习时,应在分析近年试题的基础上,选择相关主题进行全教材的 知识体系构建。 03、重点题型找规律 重庆中考试题知识点覆盖面大,但不难发现诸如综合计算、实验探究、框图推断、工艺流程问题等是考查热点,如酸碱盐的性质、 用途、气体的制备、化学用语、化学计算、化学实验、物质的鉴别 与除杂等,因此应结合专题复习形式突破重点。 04、回归教材找原型

新高考背景下的学校管理

新高考背景下的学校管理 ——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彭州市蒙阳中学陈祖均12月4号至8号在成都市普二处石处长的带领下,我们一行53人在短短的的4天时间内聆听了杜淑贤、芮仁杰等七位专家校长的精彩讲座,参观学习了以向明中学为代表的四所高中,在学习中一次次的更新了我的教育理念,改变了我对新高考的一些不足的认识,让我对新高考有了更深的认识,也引起了我对教育改革的思考,对如何对应将要来到的2018新高考有了一些想法。 在本轮改革中,我校要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认识推进普通高中教学和管理制度改革的重要意义,真正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切实改变应试教育做法,把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放在首位,积极推进选择性教育,积极探索适应选课走班分层教学综合育人模式下改革创新的路径,为全面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及实施高考改革在师资、教学设施设备和信息平台等方面做好准备,为促进普通高中多样化有特色发展和提高普通高中教育质量奠定基础。

一、指导思想。 1.整体谋划,分步实施。根据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总体实施方案,遵循教育规律,加强顶层设计,统筹安排教学管理工作,制定完善学科教学指导意见,明确工作目标、重点任务、方法步骤和主要措施。 2.研究先行,分类指导。加强教研队伍建设和教师培训,建立专业团队,开展专项研究。 3.统筹兼顾,合力推进。切实加大资源建设与保障力度。 4.立足实际,创新实践。把学校教学管理改革与学校特色发展相结合,与教育信息化相结合,通过扩大学生选择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挖掘学习潜能,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促进学校多样化有特色发展。 二、主要措施 1、加强宣传引导。通过家长会,校讯通等方式积极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让每一位教师、每一位家长及学生都了解掌握新高考改革带来的新变化,主动适应改革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2、加强培训指导。通过外派行政和老师外出学习、请新课改走在前面的学校专家教师到我校举办讲座,让我校的教师提前了解新课改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改变我校教师的教育理念。

新高考背景下物理核心素养的教学实践研究

新高考背景下物理核心素养的教学实践研究 发表时间:2019-08-20T17:09:11.370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9年10月总第314期作者:王吉强 [导读] 物理教学重在让学生通过物理知识的学习,形成从物理视角认识事物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养成正确的科学研究态度和强烈的责任感。 山东省昌邑市第一中学261300 一、项目的提出 物理教学重在让学生通过物理知识的学习,形成从物理视角认识事物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养成正确的科学研究态度和强烈的责任感。 爱因斯坦说:“教育就是当一个人把在学校所学全部忘光之后剩下的东西。”“剩下的东西”即学生通过学习所获得的核心素养。物理基础教育改革提出了“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四个方面的核心素养目标。如何在课堂中落实核心素养目标,如何才能让学生在接受物理教育的过程中逐步形成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我们广大一线教师应该思考并解决的问题。 二、提升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策略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如何做到传授知识的同时提升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我们认为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是提升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关键。 1.把“简单告诉”转化为“问题驱动” 实际物理教学中,教师常因某些客观原因,就会简单地把知识告诉学生,然后通过习题来巩固、强化知识。殊不知,这种“填鸭式”的灌输是很低效的,既消耗了教师大量的精力,也磨灭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为此,教师应转变教学方式,实施“以问题为中心,以问题为素材,以问题为纽带,以学生自主探索和研究”的问题驱动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一个学习、合作、探索、发展的平台使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学习知识,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合作探究能力。 例如:学习选修3-3第七章第三节《分子间的作用力》时,通过演示酒精和水混合的实验,展示石墨原子结构图,学生体验气体容易被压缩。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出问题:分子间存在间隙,大量分子却能聚集在一起形成固体和液体,这是什么原因呢?问题驱动教学实践表明,在教学中以“问题”为线索,基于问题情境探索知识,能更好地促进学生注意观察物理现象并提出物理问题,想方设法解决问题,逐渐形成探索物理规律的内在动力,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把“知识罗列”转化为“过程建构” 学习不是由教师把所要学习的知识简单地罗列给学生,而是要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分析物理学习过程对我们有重要启示。首先,物理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以学生为中心,使其尽可能参与学习的全过程,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物理教师要创设符合教学内容的新情境并揭示知识间的联系,尽可能创造条件组织学生协作讨论,不时提出恰当的问题引起思考和讨论,并设法将讨论引向深入;再次,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探索发现规律,用事实证据和科学推理对不同观点和结论提出质疑、批判、检验、修正,进而提出创造性见解的能力和品格。 3.把“被动学习”转化为“主体研究” 物理学习过程本质上是一种认知过程,是学生个体在与物理环境相互作用中认识物理世界的过程。这个过程学生不是简单地、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要主动地建构知识,这种建构是无法由他人来代替的。因此,物理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做知识建构的主动者。 例如:学习必修1第三章第三节《摩擦力》 (1)学习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时,让学生用手在桌子上摩擦、用手指捏着字典上提。通过感受,总结出摩擦力产生的条件。 (2)探究影响静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时,学生根据老师的提示,分组合作进行实验。根据实验现象,自主总结得出结论。 (3)探究影响最大静摩擦力的因素时,学生自主设计实验,自主分析得出结论。 简而言之,教师应从传统的知识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引导学生学习,最终使学生能够自主学习。 4.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倡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高中物理课程通过创设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善于实验、勤于思考的学生情境,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引导学生理解物理学的本质,整体认识自然界,形成科学思维的习惯,增强科学探究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如:学习选修3-3第七章第三节《分子间的作用力》时,分子间的斥力和引力属于微观力,不易研究。因此,在讲解这部分内容时,可以采用微视频、Flash动画、模型相结合的多样教学模式。通过这种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更快、更深刻地掌握相关知识。 三、研究成果 1.课堂方面发生的变化 (1)构建了渗透核心素养目标的新型物理课堂模式。 (2)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课堂变得更加的生动多彩。 2.学生方面 (1)学生整节课精力高度集中,跟随着老师设置的问题,全程参与到课堂的教学环节中,对物理课更加有兴趣了。 (2)学生在课堂中,通过对探究问题的研究和思考,培养了同学们科学思维、科学推理、科学论证的能力。 (3)通过联系生活和现代科技的教学内容,创设了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让学生认识科学的本质,认识科学、技术、社会、环境之间的联系,增强了社会责任感。

中考命题分析7

第7课 一、中考命题分析 今年是戊戌变法110年周年,因此戊戌变法是重要考点。考查此点通过维新变法人士的进步立场,来激发我们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复习时要在了解戊戌变法运动从开展到失败的艰难历程的基础上,重点掌握变法过程中的几个典型事件。戊戌变法在中国社会近代化过程中的地位十分重要,要结合当时的国际形势分析变法失败的具体原因,比较导致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戊戌变法两种结局的因素。根据历年交叉命题的特点推测,今后这些知识仍是中考热点问题,并向考查学生综合能力方向发展。题型以选择题、材料解析题、问答题为主。 二、中考试题分析 例1:戊戌变法期间,慈禧太后和荣禄发动政变,囚禁了光绪帝,下令捕杀维新派,废除变法诏令。政变的实质反映了() A.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 B.开明地主和封建顽固派势力的斗争 C.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的斗争 D.光绪帝和慈禧争夺统治的斗争 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理解戊戌政变的实质,戊戌政变是戊戌变法过程中矛盾的反映,戊戌政变表面上是统治阶级内部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即“后党”)与光绪帝为首的“帝党”的斗争,而其实际上是封建顽固势力与维新派(即民族资产阶级)的斗争。变法并未危及清王朝的统治,相反却能巩固皇权,但变法触动了满洲贵族和封建旧势力的利益,受到了他们的反对。顽固派表面上是反对光绪帝,实际上是反对维新派,反对资产阶级。本题除C 项外,其他选项将是表面矛盾的反映,把它们放在一起,要求学生分辨表面现象与内在的实质,并透过现象看本质。另外,A、B、D三项实质上是相同的,B、D两项都是A项中的内容。 答案:C。 例2.[2008年山东省维坊市]梁启超说:“我支那四千年之大梦唤醒,始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以后始也。”“大梦唤醒”的表现是() A.地主阶级以“自强、求富”为口号掀起洋务运动 B.各地人民的反清斗争风起云涌 C.甲午战败,清政府被迫割地、赔款 D.资产阶级开始领导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解析]题干中梁启超所说的“甲午战败割台湾”与甲午中日战争有关,之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面临被瓜分的危机,这一时期由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了政治舞台,将变法与救亡图存结合到了一起,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开始觉醒。 [答案]D。 例2.[2008年福建泉州丰泽区]右图所示机构是北京大学的前身,该机构设立于()A.洋务运动期间 B.百日维新中 C.辛亥革命中 D.新文化运动中

中考物理命题趋势及对策

中考物理命题趋势及对策 一年一度的中考又临近了,面对这近乎人生选择的大考,同学们往往感到有些茫然,又有点焦虑。针对这两种心理状态,我想谈一点中考应对策略,或许对同学们复习有帮助。 【一】2019年中考物理命题趋势 我国中小学的新课程改革,到今年已经是第7个年头了。评价是新课改过程中重要的一环,中考又是涉及千家万户的大事,面对全社会的关注,中考的任何改革都必须慎重。现今中考命题越来越多的表达了课改理念,今年的中考无疑仍会沿着这个方向前进,预计今年的改革方向:1.注重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避免盲目拔高 中考要表达课改理念,并非不要基础,在基础知识及主干知识上的测试仍是命题的最基本的原那么。综观近两年的命题,应当说70%以上是对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考查,但有一点需要指出,就是近年来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形式在发生变化,最主要的变化是基本摒弃了考查死知识的做法。即使是〝知道〞层次的知识,也是要求能在具体事实中,辨认出该知识〔或规律〕,所以,在学物理的过程中死背知识是没有意义的,死钻繁、难、偏、怪的题目肯定是吃力不讨好的! 2.联系实际、贴近生活是中考命题总的指导思想 这不仅是物理学科的要求,也是对所有考试科目的共同要求。坚持这样的命题思想,将会有效地引导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关注社会、关注生活,注意让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但是,目前的学生终日埋头读书,连最基本的家务活都很少去做,即使是最基本的、最常见的生活现象,他们有时也会觉得不知所措。这就要求中考命题既要坚持联系实际的导向,又不能太脱离学生现状的实际情况。因此,我认为那些最常见的生活现象,最可能成为命题的素材。老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并善于发现生活现象中的物理知识,对于联系实际的训练要点,应该多亲自去做、去看、去想。热衷于在各类资料中寻找所谓联系实际的题型去做,不是好的办法。 3.适度考查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综合能力

中考试题命题特点及发展趋势

中考试题命题特点及发展趋势 在上述中考命题指导思想的指导下,各地中考试题命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尝试,通过分析近年中考试题,可以发现中考试题具有如下的一些典型特点: 1、关注发展性。发展性是初中化学课程的一个特点,体现为初中化学课程内容以学生发展为核心,让学生掌握和形成未来发展所必须的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基本态度,培养与发展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各地中考化学试题非常强调“发展性”的要求,具体体现在试题内容的选择上:①注重精选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知识作为考查的重点。有用的化学知识包括:化学学科的主干知识(重点内容)、与生产和生活密切联系的知识、科学的学习方法、学科思想方法和学科意识等;②突出将化学知识应用于具体的情境中进行考查,强调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为:应用化学知识与技能对生产、生活和一些化学事实作出说明或评价;利用反应事实、化学概念和数学方法模拟解决现实问题;在实验或探究活动中考查实验操作、引导学生利用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简单的性质探究等;③将科学探究的考查(常通过探究性实验的考查来体现)作为命题的突破口。 例1、使用数轴表示化学知识,有简明易记的效果。根据碳素钢的含碳量,可将其分为低碳钢、中碳钢和高碳钢。利用数轴的思想可以将其粗略地表示如下: 请你以pH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为例,利用以上类似的方法,将其粗略地表示出来: 请你再想一想,初中阶段还有哪些化学知识可用以上方法来表示?如果你能正确表示,可以得到1分的奖励。 [评析]试题很新颖。考查的内容虽然不是化学学科的主干知识,但是命题者通过将数学学科的思想方法和化学学科知识相结合,体现了量变引起质变的规律。命题者的意图旨在向学生传递科学的学习方法——一种学习化学和整理化学知识的学习方法,向学生传达运用科学方法的价值——“使用数轴表示化学知识,有简明易记的效果”,掌握这样的方法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命题者还希望通过对这样试题的回答,引导学生将该方法迁移到化学学习之中。突出科学的学习方法的考查也是近年中考化学试题命题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考生在化学学习中必须引起充分重视。 2、突出基础性。基础性是初中化学课程的又一个特点,体现为学习内容的基础性。教材注重以身边常见的化学物质入手研究化学;通过“降低要求、删除难点、分散融合”等手段进行内容上的处理,使初中化学课程很好的体现基础性。这一要求在试题命制中的体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把学科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作为考查的重点内容,注重对学科主干知识的重点考核;②减少甚至杜绝机械性记忆的试题,突出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载体进行考查;③适当降低部分内容的要求,如概念辨析、化学计算、物质微观结构等化学理论知识等;④杜绝设置偏题、难题、怪题;⑤合理控制难度,力求试题难度控制在0.75左右(试题难、中、易的比例控制在1:1:8)。 3、强调探究性。科学探究是新课程改革的突破口,它不仅是一种学习方式,而且也是初中化学的学习内容之一。科学探究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引导学生逐步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近年各地中考试题相当关注科学探究的考查,并以探究(研究)性实验作为载体来落实考核要求。探究(研究)性实验试题一般以化学反应机理(条件)的研究、物质组成成分的测定、物质性质的探究等研究性小课题作为试题的内容和研究对象,而且命题者往往抓住科学探究的某个或某些要素作为试题的切入点,要求学生结合探究目的、以实验为研究手段,模拟科学研究过程,自己提出问题、制定探究活动计划、拟订实验方案、处理实验数据、写出相应的实验报告等。 例2、小强家的电线晚上出了问题,几个电灯忽亮忽暗。爸爸说一定是电路中有接触不良的地方。他用干燥的木棍轻轻拨动屋檐下的电线,几经周折才恢复正常。 第二天,小强帮电工师傅一起查找线路故障,他们检查了电线的每一部位,直到检查一处铜线和铝线的接口处才发现了问题。他们发现上面“长满了”灰色、绿色的粉末。师傅说“铝、铜的接口处容易生锈,问题往往出现在这些地方。”小强对师傅的话半信半疑,又检查了一遍,确实是铝铜接口处生了锈,而铝铝接口和铜铜接口处都没有生锈。这是必然还是偶然原因造成的?只有铝铜接口处容易生锈吗?不同金属接口处都容易生锈吗? 小强想通过实验弄明白这些问题,他找来铜丝、铝丝、铁丝和锌条,想模仿自然条件下,研究较长时间后导线接口处的生锈情况。 请你和小强一起完成下面问题: (1)怎样设计这个实验?请写出实验步骤和操作方法。 (2)通过几个月的观察,若得出“只要是不同种金属相连接,就比同种金属相连容易生锈”的结论。那么上面所设计的实验在几个月后出现的现象应分别是:______________。 (3)为避免类似小强家短电现象的发生,安装民用线路时请你给工人师傅提出建议。 (4)你在学习和生活接触的用品中,还有类似现象发生吗?(举一例即可)对防止此类锈蚀你有何建议。 [评析]这是一道典型的探究性实验题。通过模仿科学家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进行命题,体现当前化学课程改革倡导的,实施以探究式教学为主的多种方式的教学活动和改革考试内容和发展方向的重要特征。题目以研究性课题形式提出,然

物理中考命题培训心得体会(已审阅)

中考命题培训心得体会 景洪市景讷乡中学杨耀文一、丰富的资料准备 中考命题的资料准备丰富、全面超出我想象:命题组会给命题老师准备的资料丰富齐全,除了我省各地区使用的各种版本的教材以外,市面上的教辅资料应有尽有,还有一些国外的教材和资料,平时我们在工作中的命题只局限于自己地区所选用的教材,但是作为中考命题的高度必须要兼顾到所有使用的教材版本,在命题的过程中和闲暇之余我大量地阅读了其它地市及国外的一些物理教材,特别是一套德国的物理教材给了我很深的映像和启发,充分的开拓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也提醒了自己,若作为一名命题的老师,自己的积累,视野的开阔会直接影响到试题的质量,以后更要加强学习。但是无论地市教材的使用情况如何,都要依据课标和命题指导思想、以及各地市的《考试说明》统一命制试题,对于试题中要考查的知识点在不同版本中的难易要求、公式的给出都要逐一梳理,命制的每一道试题都不能超过教材的难度要求。因此对于一线老师来说,我觉得在复习的时候,几个版本教材中有明显差别的地方就不要过细练习了,应该多抓住共性的知识点复习。 二、科学的流程保证试题的质量和高效: 命题的基本流程大致可以分为6个主要阶段:(1)对照双向细目表和历年考察情况确定考察的知识点;(2)命题组成员分工负责各个大题初步选题;(3)题目的讨论和选定。(4)根据知识点的分布测评难度,再微调题目;(5)反复读题,校稿确认表达的科学和严谨;(6)定稿交付印刷。要在短时间内命制一套科学的试卷不是件容易的事

情,没有一套科学高效的方法根本无法办到,虽然每年都带毕业班,对双向细目表也阅读过多遍,但是从未仔细地去对照研究,分析确定试题的难度和搭配,通过这次的培训后,我非常深刻地体会到了双向细目表的指导作用,以后我每次不管是学校命题还是地市区的命题,我都习惯性的先做双向细目表确定要考察的知识点和难度,再围绕确定的知识点和难度来选题编题就显得目标性很强了,只有科学的命题程序才能保证命题的质量和效率。 三、高标准选题 选题要通过几轮的讨论、否定、再选题,我充分地体会到了中考选题的高标准。出现过的题目不能要,与市面上的题非常相似的题不能要,理解有歧义的题目不能要,表达不准确的题目不能要,难题繁体陈题不能要。题目不仅要求考察形式新颖,表达准确简洁,还要力求联系实际,既不能脱离学生的生活背景,又要力求考察学生的生活实践和知识面的广度,可谓是煞费苦心啊!我非常佩服给我们培训的老师,他们对历年来各省市的中考试题研究透彻,记忆清晰,基本上可以说是了如指掌,这也提醒了我,要命好一套高质量的试卷,命题老师的阅历和积累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关键因素。 四、命题培训对我中考复习的指导作用 参加完了中考命题培训以后我也对自己的中考复习方法和习惯做了一些调整,感觉更加的清晰和自信了。 1、重视双向细目表的研究:题目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宗,这个“宗”就是双向细目表,只有把它吃透了,在教学中才能不跑偏,不管是应对考试还是自己出试题,才能做到心中有数。 2、重视历年来各省市的中考题目的阅读和积累:多读、多做才能提高中考复习的驾驭能力,多思考才能分析出题目的特点、研究出

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英语课堂教学

新高考视野下的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一、省课程改革与高中英语课程的关系及对日常英语教学的影响

二、从2015年全国卷和卷的比较看2017年新高考英语命题趋势 在2014年《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公布后,恢复“全国一卷”成为改革大趋势。2014年使用全国统一命题试卷的省份有15个;2015年,又新增、、3省实行高考统一命题,增至18个,而2016年等7省市也将加入这个行列,将有25省份使用统一命题试卷。据说2017年省也将使用全国统一命题试卷。 1.从试卷结构来看(卷&全国卷)30听力+120笔试=150 2015年卷笔试部分

2015全国卷笔试部分(新课标II卷) 1)试题设题顺序发生变化(体现听(说)读写) 全国卷试题题型顺序:听力、阅读理解+语言知识的运用(完形填空+语法填空)+写作能力(短文改错+书面表达)。表明“听力领先,阅读突出,侧重运用,先‘客’(观)后‘主’(观)”特色。Intake-input-output的语言学习规律 2)单项选择改为语法填空(减少客观题,增加主观题) 3)突出语篇,淡化语法(对考生考查有单句层次过渡到篇章层次) 2.从试卷评析来看(卷&全国卷)

2015年全国卷:1. 试题紧贴《英语课程标准》,凸显新课改理念;2. 试题素材贴近生活,体现开放性,大众化;3. 试卷命题突出“活学活用”,强调知识运用的语境化 2015年卷: 2015年高考英语试题卷严格依据《英语课程标准》、《英语教学指导意见》和《考试大纲》命制,延续前几年试卷的风格,题型和要求没有改变,难度保持相对稳定。从整卷的语言材料看,真实地道,关注思想性、人文性和实用性,比较通俗易懂。从设题情况看,立足考查学生的语言基础知识和语用能力,无偏题和怪题。 从今年的英语试卷看,今后的高中英语教学应该继续关注语篇,重视语境,培养语感。同时,考生也要注重拓展阅读空间,强化生活体验,提高思辩能力。3.2017年高考英语命题总趋势 全国卷与卷在考试围和容等方面基本一致,都是根据教育部编发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及说明进行命题。但各学科试卷的题型结构和赋分有些许差异,具体以教育部当年编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由于高考命题的具体容和依据都是统一的《课程标准》,《考试大纲》是依据课程标准来制定的,因此,对于我们来说,只要按照原有教学备考工作安排去做即可,不会有影响。 外语教育功能转变

中考语文命题趋势探析

中考语文命题趋势探析 年是我省统一进行初中毕业考试的第八年,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初中毕业学业考试第六年。为了充分发挥中考对教学的正确导向作用,为了使考试更加科学、合理,根据年陕西省中考改革报告会精神,今年我省中考语文试题在保持基本稳定的前提下,将做适度调整和创新,试题力求正确处理以下六个关系: (一)处理好稳定与创新的关系 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我省语文试题在结构、分值比例、题量、难度控制等方面已较合理,基本形成“积累与运用”、“综合性学习”、“阅读”、“写作”四大板块的结构形式。因此,今年试题将继续保持基本框架、分值比例的稳定。在此前提下,会出现以下调整:(1)“积累与运用”板块变化较大,会加大题量,题型也会有所变化,分值适当增加(2分左右)。今后,这部分将变成命题的试验田,2—3小题每年都会变化。(2)“综合性学习”板块的命题思路、试题形式会有创新,分值会适当降低(2分左右)。(3)“现代文阅读板块”材料的选择在文体方面会发生变化。但考查学生阅读能力的基本要求不会变。小阅读会选议论文,大阅读会选小小说,但两者只变其一,考小说阅读将稳定说明文,考议论文则大阅读继续选散文。 二、处理好全面与重点的关系 今年试题将在坚持全面考查,强调能力立意,三维目标全面关注的前提下,继续拓宽考查范围,加大试题的覆盖面,把前几年遗漏的、没有纳入考试范围的内容纳入考试。主要体现在“积累与运用”部分:

(1)增加词语的考查,而且会独立出题。(2)会增加现代文默写的考查,比例不会大,默写还是以古诗文为主,但也会关注。(3)近两年口语交际没有单独命题,而是整合进了“综合性学习”的试题中,如果考,今年有可能会单独出题,在题型上较以往会有新突破。应认真研究《中考说明》中对口语交际的要求。 三、处理好课内与课外的关系 今年试题将在兼顾不同版本教材的前提下,注重课内外内容的有效衔接。08、09试题较鲜明地体现了这一特点。试题加强了与课本的衔接,较好地实现了课内外的有机结合。如字形、字音的考查、古诗文默写的考查内容全部来自课内,文言文阅读考查的实词、虚词均来自课内。重视与教材的有效衔接对教学实践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有利于引导师生关注教材、重视教材,防止轻教学重猜题、轻过程重结果等教学功利化的不良倾向。年会继续坚持这一原则,而且力求联系程度更大。如大小阅读、综合性学习的考查都尽量考虑与教材找到联系点,力求最大限度地体现课内外的有效衔接。 四、处理好积累与运用的关系 试题在“积累与运用”部分,主要考查语文知识的积累和灵活运用能力。一般包括汉字认读、书写、古诗文积累、标点符号改错、词语运用、病句修改及文学名著阅读。从知识的积累与运用在板块内部所占的比例看,积累考查的多,而运用考查的少。为了使积累与运用两种考查所占的比例更合理,年试题将在这部分做微调:适当压缩积累的考查,而适度增加运用能力的考查。如果这部分增加考查内容,

广东省中考数学命题规律及命题趋势分析

省中考数学命题规律及命题趋势分析(转) 中考是初中教学的指挥棒,研究、分析中考试题对平时组织教学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研究省近三年的中考数学试题,把握中考命题的方向和脉搏,对落实新课程标准,有效地组织初三数学课的教学和复习,同样也有着现实的指导作用。 一、中考试题的题量、题型和分值 2005年、2006年、2007年省数学中考试题的考试题型分为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近三年的题量和分值都保持不变,选择题都是5小题,每小题3分;填空题为5小题,每小题4分;解答题分为三类:第一类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第二类每小题7分共28分,第三类每小题9分共27分。 二、中考试题知识点的覆盖面 分析近三年来省的中考试题,对照每年的《中考说明》,试题按照《中考说明》的要求,都注意了重要知识点的考查。如在每年的第一类解答题5道题中,每年必考的容实数的运算、代数式的化简求值、解不等式组、解方程或方程组、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或根与系数的关系、基本作图等。在每年的解答题二中,列方程解应用题、解直角三角形、求函数解析式、平面图形的简单论证和计算等是考查的重点。每年的解答题三,是中考稳中求变的突破口,命题组在这三大题中,可谓是绞尽脑汁。但总体来说,还是有可以捕捉的规律,如圆与三角形、圆与四边形中等积式和比例式的证明,几何与方程、函数的结合题,几何图形中的一些条件给定、探求结果的开放型题等都是近三年来保留的压轴题。 三、试题特点 (一) 准确把握对数学知识与技能的考查。 1.从知识点上看,在命题方向上,没有太多的起伏;从容上看,几何题中的面积、弧长、侧面积或圆中线段、角度计算或者与代数相似三角形、三角函数的联系等,二次函数综合题还是压轴题的首选容。07年在几何题方面有所侧重,全卷占了61分,在二次函数方面有所减少,只是在第22题第(2)小题运用二次函数知识求三角形面积的最大值。但明年中考是否

中考命题分析

赤峰市近三年数学中考试题分析及命题趋势 初三数学组李东梅 中考是初中教学的指挥棒,研究、分析中考试题对平时组织教学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研究赤峰市近三年的中考数学试题,把握中考命题的方向和脉搏,对落实新课程标准,有效地组织初三数学课的教学和复习,同样也有着现实的指导作用。 一、中考试题的题量、题型和分值 2010年、2011年、2012年赤峰市数学中考试题的考试题型分为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近三年的题量和分值几乎都保持不变,选择题都是8小题,每小题3分;填空题为8小题,每小题3分;解答题共9至10道,总计102分。 二、中考试题知识点的覆盖面 分析近三年来赤峰市的中考试题,对照每年的《中考说明》,试题按照《中考说明》的要求,都注意了重要知识点的考查。如在每年的解答题中,每年必考的内容实数的运算、代数式的化简求值、解不等式组、解方程或方程组、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或根与系数的关系、基本作图等。列方程解应用题、解直角三角形、求函数解析式、

平面图形的简单论证和计算等是考查的重点。最后的压轴题是中考稳中求变的突破口,命题组在命题过程中可谓是绞尽脑汁。但总体来说,还是有可以捕捉的规律,如圆与三角形、圆与四边形中等积式和比例式的证明,几何与方程、函数的结合题,几何图形中的一些条件给定、探求结果的开放型题等都是近三年来保留的压轴题。 三、试题特点 (一准确把握对数学知识与技能的考查。 1.从知识点上看,在命题方向上,没有太多的起伏;从内容上看,几何题中的面积、弧长、侧面积或圆中线段、角度计算或者与代数相似三角形、三角函数的联系等,二次函数综合题还是压轴题的首选内容。对这些知识点的考查并不放在对概念、性质的记忆上而是对概念、性质的理解与运用上,通过现实生活来体验数学的妙趣。 2.从学习能力上看,着重考查学生数学思想的理解及运用。数学能力是学好数学的根本,主要表现为数学的思想方法。初中数学中最常见的思想方法有:分类、化归、数形结合、猜想与归纳等。其中,数形结合思想、方程与函数思想、分类讨论思想等几乎是历年中考试卷考查的重点,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新课标下中考物理创新题型命题与设计的发展趋势

新课标下中考物理创新题型命题与设计的发展趋势 近年来,各地中考物理试题的命题加强了“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考查。中考物理创新试题的设计对教学方式与教学方法的转变能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它不仅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而且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综观近几年全国中考,物理创新题型的命题设计不断地呈现出新特点,各地中考物理的命题在面向全体学生、严格落实教学大纲的基础上,各地中考在重视学生“双基”考查的同时,更突出了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语言表述能力、数理推理能力的检测,从而有力的推动了各地以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物理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中考物理创新题型的命题与设计将保持原有试题的长处,知识点的覆盖面仍然尽可能的广;试题的难度的控制保持在0.7左右,试题的难度的控制主要通过探究性、设计性的实验题型的编制来实现。试题在题型的设计和编排上,注意不断创新和变化,主要表现在:联系生活实际的试题选材不断丰富注意问题情景的创设,呈现出生动活泼、亲新鲜活的气息;继续加强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观察、设计、分析能力的考查,开放性试题的比例和涉及面更广,题型更丰富;努力体现新课程标准倡导的课程理念,在科学探究能力和“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及价值观”方面仍做积极尝试;提供试题的材料内容更加新颖,内容有所拓展,体现出多学科的综合和渗透,反映出地方的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积极关注和体现试题的价值取向,强调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整合,突出人与自然、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着重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实验探究能力的考查,努力培养学生“STS”意识。 一、创新题型命题的指导思想 1、以纲为纲,紧扣教材 中考物理创新试题的命题都严格以《九年义务教育物理教学大纲》和物理《课程标准》为依据,以教材为蓝本,大部分基础知识部分的试题都源于教材或直接取自教材中的图形,使学生感到亲切感。有些试题是以课本试题为原形,进行适

中考命题15 浮力-2021年中考物理命题分类讲解(原卷版)

专题五浮力 中考命题15浮力 1.【2020,百色,2分】下列物体中,不受浮力作用的是() A.在水中下沉的铁块B.在水中的桥墩 C.浮在水面上的轮船D.空中上升的气球 2.【2020,青岛,2分】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情形如图所示,其中所用金属块a和塑料 ) 块b的密度不同,但重力均为1.6N.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金属块a浸没在水中时,受到浮力的大小为0.3N B.利用甲、乙,可以探究浮力的大小与物体体积的关系 C.利用乙、丙,可以探究浮力的大小与物体密度的关系 D.利用丙、丁,可以探究浮力的大小与液体密度的关系 3.【2020,临沂,2分】被誉为“新世界七大奇迹”的港珠澳大桥(如图)由“水上桥面”和“海底隧道” 两部分组成,其中海底隧道长5.7km,设计时速100km/h,隧道洞壁采用了让人视觉舒适的新型装饰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中的桥墩不受海水的浮力 第1页共8页

第2页共8页 B .桥面上行驶的汽车相对灯杆静止 C .通过海底隧道最少需要34.2min D .光在装饰材料上发生镜面反射 4.【2020,武汉,2分】如图所示是“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几个实验情景。实验甲、丙和丁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分别为4.0N 、2.8N 和2.5N .若盐水的密度为1.2×103kg/m 3,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物体A 的密度为3.2×103kg/m 3 B .实验乙中,物体A 受到的拉力为1.0N C .实验丙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比乙中小0.5N D .实验丁中,容器底部受到的压力大于0.3N 5.【2020,黄石,2分】在探究“物体浮力的大小跟它排开液体的重力的关系”实验时,具体设计的实验操作步骤如图甲、乙、丙和丁所示。为方便操作和减小测量误差,最合理操作步骤应该是( ) A .甲、乙、丙、丁 B .乙、甲、丙、丁 C .乙、甲、丁、丙 D .丁、甲、乙、丙

新高考背景下第一届物理等级考总结

新高考背景下第一届物理等级考总结2020届高三物理,是新高考背景下的第一届物理等级考试。在高三第一学期,主要是根据《上海市高中7门学科课程标准调整意见》把握教学内容。一边使用新教材《高三物理拓展教学》进行新授课的教学,同时复习相对应的高一高二基础教材的内容。一周5课时。到第一学期结束,自上而下都还不大清楚等级考试的题型以及难易度情况。到第二学期开学,收到了一份《上海市的高三物理调研卷》,并听了几次关于高考改革的报告,逐渐确信等级考试的难度应该比三加一时会大大降低。同时,暂时代替物理新课程标准的《上海市高中物理学科教学基本要求》在2017 年2月终于出台。然后各区的二模试题基本和上海市高三物理调研卷题型及难易度接近。至此,在教学上对等级考试的难易度上有了一定的把握。在这期间,在教学上更关注到基础知识的落实。 2017年5月6日,新高考改革下的第一份物理等级考试卷揭晓。本卷共设20题,由单选题、填空题和综合题组成,客观题和主观题的比例分别占40%和60%。从试卷内容来看,“力学”部分约占45%、“电磁学”部分约占32%、“热学”部分约占11%、“光学、原子物理学”部分约占12%,知识覆盖《上海市高中

物理学科教学基本要求》中所列的除“宇宙”部分外的全部知识主题。整卷计算量较小,但需要一定的文字表达能力。从试题设计来看,力图体现与科学技术、社会、生活等主题的结合,凸现教材体现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强调联系实际、结合生活,一些题目涉及的概念、图像与学生在生活实际中所接触到的常用物体、情景相近或有关,在考查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同时,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实际。 学生考完试的感觉是觉得比二模试卷要难些。虽然在教学中已经极力强调文字表达的重要性,但在实际中有学生还是觉得困难和写得不到位。物理等级考试,按着选科生源来分等第,于我们的学生,相当艰难。但学生知道在极其艰难的情况下还是义无反顾地选了物理,一方面因为相对而已还是比较喜欢物理的,同时也更多是为了拓宽高考填志愿时选择专业的范围。回顾一年的高三教学,虽然也是想尽一切办法在帮助学生尽量提高等第,但遗憾还是很多。首先那些D+、D的同学,在这个过程中,说明关注他们还是不够,在集体授课的情况下,说明这些学生其实对很多问题是似懂非懂的,对物理问题没有深刻的理解,平时的批阅作业、试卷讲评于这些学生现在想来基本无意义。对于他们的教学,还得多研究更行之有效的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