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 T管引流手术配合护理常规

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 T管引流手术配合护理常规

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 T管引流手术配合护理常规
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 T管引流手术配合护理常规

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手术配合护理常规【应用解剖】

胆管系统是肝向十二指肠排泄胆汁的管道,起于肝内毛细血管,止于VaterH壶腹,分为肝内胆系和肝外胆系。肝内胆系包括毛细肝管、小叶间肝管、肝段和肝叶胆管及左右肝管的肝内部分。肝外胆系包括左右肝管的肝外部分、肝总管、胆囊、胆囊管、胆总管。

【适应症】

1、有发作性腹痛、寒战、发热和黄疸病史

2、梗阻性黄疸

3、胆总管内扪及胆结石

4、术中照影发现胆管内有结石或造影剂,不能进入十二指肠

【麻醉与体位】全麻平卧位

【用物准备】

1、器械破腹包胆特肝脏拉钩腹撑

2、敷料腹被长沙条纱布块

3、一次性物品吸引器吸头手套 23号刀片一次性电刀笔T管引流管

长电刀头1、4、7号线针(7 ×17圆针或6×14圆针、10×20圆针、11×34圆针、11×34角针、)红色导尿管5ml/50ml 注射器15×20长纱条引流袋

【注意事项】

1、取出结石应妥善保管,培养胆汁应及时送检。

2、各种引流管导尿管先用盐水冲洗。

3、做好隔离,预防感染,胆道用过的器械不再与其他手术部位接触,应放于指定位置。

胆囊切除术并经胆囊管切开行胆总管取石20例(一)

胆囊切除术并经胆囊管切开行胆总管取石20例(一) 关键词】胆囊胆囊管胆总管取石 据文献报道,胆囊及胆总管内均有结石者占11.0%(不含肝内胆管结石),且胆总管内结石多为继发者〔1〕。传统的治疗方法是胆囊切除并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后胆总管常规放置T管,但T管应用相关的并发症高达15.3%〔2〕。并且带管时间较长,患者住院时间长,给生活带来诸多不便。本院自2006年1月至2007年6月,对20例胆囊结石伴继发胆总管结石患者施行胆囊切除并经胆囊管切开胆总管取石术,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男5例,女15例;年龄34~69岁。术前均经B超检查诊断为胆囊结石伴胆总管结石,其中伴胆总管扩张者14例(胆总管内径>8mm),胆总管内单发结石16例,2~3枚结石4例。结石最大径1.2cm。术前伴轻度黄疸者8例。全部病例术前无急性胰腺炎及急性胆管炎病史。 1.2手术方法 剖腹后解剖胆囊三角,游离出胆囊管及胆囊动脉。首先钳夹并切断胆囊动脉,断端结扎。然后游离胆囊管,使其长度足够手术操作时,于胆囊管近胆囊颈部切开其前壁(不切开胆总管),用弯血管钳及胆道探子扩张胆囊管(不包括胆囊管内径过细或已闭塞者)。用外径5mm的纤维胆道镜(OLYMPUSP—20)经胆囊管伸入至胆总管内观察,并用网篮套取结石;待取净胆总管内结石后,用手在胆总管外辅助使胆道镜前端弯曲部伸入肝总管内探查,以排除术中小结石上漂至肝总管内。拔除胆道镜后,于术中经胆囊管行胆管造影(作者曾施行12例胆管造影,结果均阴性),以进一步确诊已取净结石,并明确胆总管下端是否通畅。 2结果 本组全部痊愈出院。开腹手术者平均住院8~12d;术后无并发症。16例随访6~8个月,无复发结石及残留结石。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护理常规完整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护理 常规完整 WTD standardization office【WTD 5AB- WTDK 08- WTD 2C】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护理常规 一、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术前向病人讲述胆囊疾病有关知识,手术方式,特点 及适应症,消除患者顾虑。 2、术前2天不宜吃易产气食物(如牛奶、豆浆等),以减少腹胀,术 前12h禁食固体食物,术前4h禁水。 3、皮肤准备:备皮、脐部清洁消毒。 4、术前测量生命体征并做好记录,无异常者更衣将病历随患者一同 送入手术室。 5、病人进手术室后铺好麻醉床,冬季加电热毯,备好心电监护仪、 氧气装置、引流固定装置。 二、术后护理 1、患者返回病房,协助将患者安顿于床上并给予去枕平卧, 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吸入气管;检查病人麻醉恢复状态,清醒病人根据病情可取舒适卧位。 2、检查并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低流量吸氧4~8h,SPO2低于90者给 面罩吸氧;呼吸道分泌物过多时及时吸痰。 3、按医嘱持续心电监测,并做好记录,如有异常立即通知医师。 4、妥善固定腹腔引流管、输液管,保持通畅并做好观察记录。 5、观察伤口敷料有否渗血、渗液、污染及移位,必要时更换敷料, 以保持切开干燥清洁。

6、遵医嘱给抗炎,补液等药物治疗;疼痛者遵医嘱给于镇静、镇痛 剂。 7、如术后排尿困难,膀胱充盈可热敷下腹部,按摩轻压膀胱或用各 种物理诱导方法,无效时给予导尿。 8、术后当天禁食,第二日进食低脂流质,饮食高维生素,高蛋白, 低脂易消化食物,忌全脂牛奶;解大便后方可进普食,嘱其少吃多餐 9、鼓励患者早期活动,根据病情可翻身、坐起、活动肢体关节等活 动;手术后12小时可以下床活动,以促进胃肠功能恢复24小时后鼓励患者离床活动,伴高血压,心脏病的患者可现在床上活动,做起无头晕后在下床活动 10、密切观察患者腹部体征,LC(腹腔镜)术后仍有发生出血和胆漏 可能,术后注意观察有无腹痛及腹膜刺激征。 11并发症护理:皮下气肿,疼痛的护理,气胸,胆漏等 三、健康教育 1.饮食切除胆囊后2—3个月要对脂肪的摄入量加以限制,饮食指导选择易消化的低脂肪高蛋白的食物,以满足人体新陈代谢的需要,如瘦肉、水产品、豆制品等。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维生素的食物如:新鲜水果,蔬菜等。养成规律的进食习惯并做到少量多餐,逐渐增加脂肪类食物,且忌暴饮暴食 2.活动:患者出院后7—10天可恢复轻体力工作,术后三周内嘱咐患 者勿提重物,注意劳逸结合。术后3个月内避免剧烈活动。

胆囊切除术后的护理

胆囊切除后的注意事项 1、手术后,由于胃肠受到刺激,蠕动减少,肝脏功能受到抑制,胆汁分泌量降低,会影响整个消化系统的功能。所以,术后1~2天,应严格禁食,宜用静脉滴注补充各种营养。第3天起可视情况给予流质饮食,如米汤、豆浆、藕粉、果汁等,随后再逐渐改为脱脂牛奶加甜面包、大米稀粥、豆腐羹、枣泥米糊以及面食类等。 2、在术后1个月内,应减少脂肪类食物的摄入,禁食高脂肪类和煎炸食品。有人认为,“病灶”除去后,就可以改变过去的低脂肪饮食了,这是错误的。胆囊切除后,将失去调节胆汁排入肠道的功能,对脂肪的消化能力相应减弱。尤其是在短时间内要消化较多量的脂肪类食物,那是力所不及的,会造成腹胀、腹泻及消化不良等。减少脂肪类摄入,主要指不吃或尽量少吃肥肉、动物内脏、蛋黄及油炸食品,也不宜吃各类高脂肪、高热量的“快餐食品”。烹调尽量少用动物油,可适量增加植物油。菜肴应以清蒸、炖煮、凉拌为主,少吃炒菜,特别要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不饮酒,这样就能减少对胆道的不良刺激。 3、逐渐加强营养。胆囊切除1个月以后,饮食也应追求清淡,加强必要的营养补充,将有助于病人早日康复。在经过数周的适应代偿后,连接肝脏与小肠的胆总管逐渐伸展扩大,代替了胆囊贮存胆汁的功能。如消化功能无异常,即可食用普通饮食。可适当增加蛋白质摄入,吃一些含蛋白质质量较高的食物。每天应吃些瘦肉、水产品、豆类食品,如能饮一杯牛奶更好。如不习惯食奶类或鱼肉者,可多吃大豆制品及菌菇类,以弥补动物蛋白的不足。胆囊切除后原则上不宜摄入过高的脂肪与胆固醇,但也不必过分限制脂肪,因为肠道中一定量的脂肪,是刺激胆汁分泌及扩展胆总管容积和保持胆道流畅所必需的。此外,多吃高纤维素与含维生素丰富的食物,对患者术后的恢复也十分有益。 4、适当增加进餐次数。应注意每餐不宜多吃,特别是术后3~6个月内,每天以4餐为好,少吃多餐可减轻消化系统的负担,有利于手术后恢复健康。最好能每天吃点醋,因为醋会增强胃的消化能力,还可调节肠道内的酸碱度,以利于胆汁发挥作用,促进对脂

胆囊并胆总管结石不同微创手术的疗效观察

胆囊并胆总管结石不同微创手术的疗效观察 微创外科在普通外科中得到了长足进展,胆囊并胆总管结石的外科治疗法也发生较大变化。内镜下Oddi括约肌切开取石(EST)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和LC联合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CBDE)是治疗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的两种主要微创手术[1-2]。本研究对238例胆囊并胆总管结石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别用上述EST+LC和LC+LCBDE进行治疗,观察不同微创手术的临床疗效,为胆囊并胆总管结石的治疗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2021年1月~2021年5月诊治的238例胆囊并胆总管结石患者,均经B超、CT等检查确诊。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EST+LC)组110例,其中男性46例,女性64例;年龄22~67岁,平均(50.2±9.6)岁,病程5个月~20年,平均(1 2.5±2.4)年;45例有有黄疸或黄疸病史,65例表現胆绞同或右上腹反复疼痛伴黄疸病史;(LC+LCBDE)组128例,其中男性51例,女性77例;年龄21~72岁,平均(50.0±10.2)岁,病程3个月~21年,平均(11.7±2.2)年;52例有黄疸或黄疸病史;76例表现胆绞同或右上腹反复疼痛伴黄疸病史。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差异无显著性,满足科研设计要求。 1.2方法 1.2.1 EST+LC组静脉全麻后行十二指肠造影检查,明确有无胆总管结石及其位置、数量和大小后,于胆总管11~12点方向处行EST,切口约10~25 mm,切开后行石网篮或取石球囊取石术;直径大于1.5 cm结石内镜下机械性碎石后清除,直径小于1.0 cm的结石用乳头气囊导管扩张术清除。检查结石清除完毕、无出血后取出十二指肠镜。对伴有胆管炎患者于EST后冲洗胆管,留置鼻胆管引流胆汁。病情平稳后2~5d行LC。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护理常规

一、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术前向病人讲述胆囊疾病有关知识,手术方式, 特点及适应症,消除患者顾虑。 2、术前2天不宜吃易产气食物(如牛奶、豆浆等),以减少腹胀, 术前12h禁食固体食物,术前4h禁水。 3、皮肤准备:备皮、脐部清洁消毒。 4、术前测量生命体征并做好记录,无异常者更衣将病历随患者 一同送入手术室。 5、病人进手术室后铺好麻醉床,冬季加电热毯,备好心电监护 仪、氧气装置、引流固定装置。 二、术后护理 1、患者返回病房,协助将患者安顿于床上并给予去枕平卧, 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吸入气管;检查病人麻醉恢复状态,清醒病人根据病情可取舒适卧位。 2、检查并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低流量吸氧4~8h,SPO2低于90 者给面罩吸氧;呼吸道分泌物过多时及时吸痰。 3、按医嘱持续心电监测,并做好记录,如有异常立即通知医师。 4、妥善固定腹腔引流管、输液管,保持通畅并做好观察记录。 5、观察伤口敷料有否渗血、渗液、污染及移位,必要时更换敷 料,以保持切开干燥清洁。 6、遵医嘱给抗炎,补液等药物治疗;疼痛者遵医嘱给于镇静、 镇痛剂。

7、如术后排尿困难,膀胱充盈可热敷下腹部,按摩轻压膀胱或 用各种物理诱导方法,无效时给予导尿。 8、术后当天禁食,第二日进食低脂流质,饮食高维生素,高蛋 白,低脂易消化食物,忌全脂牛奶;解大便后方可进普食,嘱其少吃多餐 9、鼓励患者早期活动,根据病情可翻身、坐起、活动肢体关节 等活动;手术后12小时可以下床活动,以促进胃肠功能恢复24小时后鼓励患者离床活动,伴高血压,心脏病的患者可现在床上活动,做起无头晕后在下床活动 10、密切观察患者腹部体征,LC(腹腔镜)术后仍有发生出血和胆 漏可能,术后注意观察有无腹痛及腹膜刺激征。 11并发症护理:皮下气肿,疼痛的护理,气胸,胆漏等 三、健康教育 1.饮食切除胆囊后2—3个月要对脂肪的摄入量加以限制,饮食指导选择易消化的低脂肪高蛋白的食物,以满足人体新陈代谢的需要,如瘦肉、水产品、豆制品等。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维生素的食物如:新鲜水果,蔬菜等。养成规律的进食习惯并做到少量多餐,逐渐增加脂肪类食物,且忌暴饮暴食 2.活动:患者出院后7—10天可恢复轻体力工作,术后三周内嘱 咐患者勿提重物,注意劳逸结合。术后3个月内避免剧 烈活动。 3. 其他: 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皮肤清洁,注意避免切口受损肥胖

胆囊切除加胆总管探查手术配合

胆囊切除加胆总管探查手术配合 一、切皮-打开腹膜 1.上腹旁正中切口,于腹正中线旁2cm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切口起止肋缘止于脐旁。 递大刀片有齿镊切开皮肤,电刀切开皮下组织,干纱布拭血,钳夹出血点,电凝止血。 2.切开腹直肌前鞘 递甲钩牵开,手指钝性分离,中弯两把提夹切口两侧,大刀切开腹膜一小口,手指探查后打开腹膜。 3.切开腹直肌前鞘 三角针0号线(原7号)分别缝两块纱垫于腹膜边缘 4.探查腹腔 递生理盐水术者洗手后进行探查腹腔。 二、胆囊切除的配合步骤 1.分离胆囊周围粘连组织,显露肝十二指肠韧带及胆囊颈部,显露胆囊管与胆总管肝总管的解剖关系 递长镊夹双层盐水纱布排垫肠管,递大S拉钩及方钩,递胆囊剪分离,中弯带4号线结扎止血。 2.结扎胆囊管 递直角钳中弯带4号线近胆囊颈部处结扎,线暂不剪 3.于胆囊三角内胆囊管的上方分离胆囊动脉并结扎切断

递直角钳,带1号4号线双重结扎,于双线间剪断,近端用小园针1号线缝扎。 距胆总管0.5cm,递两长弯钳分别钳夹,剪断,带4号线结扎,近端再次用1号线结扎。 4.剥离游离胆囊,处理胆囊管,移出胆囊标本,进行胆总管探查 距胆总管0.5cm,递两长弯钳分别钳夹,剪断,带4号线结扎,近端再次用1号线结扎。 三、显露胆总管 将肝十二指肠韧带右侧浆膜切开,仔细分离此膜,使肝十二指肠韧带段的胆总管显露清楚,遇有小血管应钳夹剪断给予丝线结扎。 递长无齿镊,长分离钳,胆囊剪,并据需中弯带好2-0/T或3-0丝线结扎 四、穿刺.确认胆总管 递给术者5ml注射器试验性地穿刺胆总管,若抽出内容物为胆汁则证实是胆总管。 五、切开胆总管 递小园针3-0丝线在胆总管上缝2 针牵引线,蚊式钳带线尾,

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护理常规

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护理常规 一,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术前向病人讲述胆囊疾病有关知识,手术方式。特点及适应症, 消除患者顾虑,取得病人的信任和主动配合。 2、完善术前检查,查血常规、血型、出凝血时间、肝、肾功能化验,作心电图、 胸片,了解心肺功能有无异常,做B超了解腹部情况。 3、术前2天不宜吃产气食物(如牛奶、豆浆等),以减少腹胀,术前12h禁食固 体食物,术前4小时禁水 4、皮肤准备:术前1 d沐浴、洗头、修指甲、更衣,按上腹部手术范围备皮。腹 腔镜手术尤其注意脐部皮肤的清洁。 5、术晨留置尿管,目的是排空膀胱,以免膀胱过度充盈而影响手术 6、术前测量生命体征并做好记录,无异常者更衣将病历随患者一同送入手术室 7、病人进入手术室后铺好麻醉床,备好心电监护仪、氧气装置、引流固定装置。 二、术后护理 1、患者返回病房,协助将患者安顿于床上并给予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防止 呕吐物吸入气管;检查病人麻醉恢复状态,清醒病人根据病情可取舒适卧位。 2、检查并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低流量吸氧4~8h,SPO2低于90者给予面罩吸 氧;呼吸道分泌物过多时及时吸痰。 3、按医嘱持续心电监测,并做好记录,如有异常立即通知医师。 4、妥善固定腹腔引流管、输液管、保持通畅并做好观察记录。 5、观察伤口敷料是否有渗血,渗液、污染及移位,必要时更换敷料,以保持切 口干燥清洁 6、遵医嘱给抗炎,补液等药物治疗:疼痛者遵医嘱给予镇静、镇痛剂。 7、饮食护理术后当日禁食水,输液,第1天遵医嘱进少量流食,无不适可进半流食 直至普食。进食后观察腹部情况及排气排便情况,不给予高脂肪、产气、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8、活动的护理LC术后8h即可拔除尿管,患者可自行下床排尿。鼓励患者早期下 床活动以增加肺通气量;指导患者深呼吸,并协助其翻身、拍背等,促进痰液排出,减少肺部并发症和压疮的发生;指导上下床方法即从屈膝右侧卧位上床,整个过程护士在场指导,必要时予以扶持,防止头昏。 9、密切观察患者腹部体征,LC术后仍有发生出血和胆漏可能,术后注意观察有 无腹痛及腹膜刺激征。 出院指导 1、3个月内应避免重体力劳动及剧烈运动 2、逐渐增加脂肪类食物,且忌暴饮暴食 3、适当体育锻炼,肥胖者应注意控制体重 4、告知患者短期内有轻度脂肪泻属正常现象。

呼吸系统疾病护理常规

呼吸系统疾病护理常规 一、呼吸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1、严密观察病情。注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神志等生命体征的变化。有否感 染性疾病所致全身毒性反应如畏寒、发热、乏力、食欲减退、体重减轻、衰竭等; 以及本系统疾病的局部表现如咳嗽、咳痰、咳血、哮喘、胸痛等。 2、恢复期可下床适当活动,危重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 3、给予高蛋白、高热量、多维生素易消化饮食。高热和危重患者,可给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4、病室空气要流通,每日通风两次,每次15~30分钟,但避免对流。空气消毒每日1次,每月一次监测空气污染情况和消毒效果。 5、当患者需进行支气管造影、纤维支气管镜窥视、胸腔穿刺、胸腔测压抽气、胸膜活检等检查时做好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护理。 6、呼吸困难者应给予氧气吸入。护士必须掌握给氧的方法(如持续或间歇给氧的流量、给氧器材的选择)。 7、结合临床,了解肺功能检查和血气分析的临床意义。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8、呼吸衰竭患者如出现兴奋、烦躁、谵妄时应慎用镇静药,禁用吗啡和地西泮等巴比妥类药,以防抑制呼吸中枢。 9、留取痰液、脓液、血液标本时按常规操作。取样要新鲜,送检要及时,标本容器要清洁干燥。 10、做好卫生宣教工作,积极宣传预防呼吸系统疾病的措施。指导患者进行体育锻炼,阐明吸烟对人体的危害,劝告患者注意保暖预防感冒。 11、备好一切抢救物品和药物。

二、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护理常规 病情观察 1、注意体温的变化及呼吸形态。 2、注意有无并发症症状,如头痛,耳鸣,脓涕等。 护理措施 1、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每日通风2次,每次15-30分钟。 2、保证病人适当休息,病情较重或年老者应卧床休息。 3、多饮水,饮水量视病人体温,出汗及气候情况而异,给予清淡,易消化,含丰富的维生素,高热量,高蛋白的饮食。 4、体温超过38.5摄氏度给予物理降温。高热时按医嘱使用解热止痛片。观察降温后的效果。出汗多的病人要及时更换衣物,做好皮肤的清洁护理。 5、寒战时,要注意保暖。 6、按医嘱用药。 健康指导 1、注意呼吸道隔离,预防交叉感染。 2、保持充足的营养、休息、锻炼,增加机体抵抗力。 3、忌烟。 4、坚持冷水洗脸,提高机体对寒冷的适应能力。

胆囊切除术护理常规

胆囊切除术护理常规 术前护理 1. 心理护理向患者及其家属交代手术的必要性和危险性、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术后恢复过程、注意事项, 以取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 消除患者对手术的恐惧和紧张心理, 使其以良好的情绪接受手术治疗。 2. 患者准备做好全面的术前检查,术前检查项目有:B超、血液生化、肝肾功能、 胸片、心电图、肝胆CT佥查。如有异常时,应进一步检查诊治。对术前有吸烟史者,应劝其戒烟,以减少呼吸道的分泌物和刺激,祛除咳嗽因素,防止肺炎和术后伤口震痛,同时注意保暖,预防感冒,使患者能在较好的生理状态下接受手术。 3. 胃肠道准备患者术前1 d禁食易产气类食物,以20%甘露醇100 ml加0. 9%生理盐水400 ml 口服,清理胃肠腔积便、积气,防止胃肠腔胀气,以免影响腹腔镜视野 的显露以及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术前应置胃管,其主要作用是防止全麻插管前过度换气时挤入胃内的气体过多,保持胃在术中处于非充盈状态,使手术能顺利进行, 同时减少麻醉诱导期间的呕吐和误吸的可能。 4. 合并症护理糖尿病患者, 应严格控制血糖, 如临床常用胰岛素来控制血糖。目 前应用胰岛素静脉或皮下注射治疗, 应遵循小剂量开始、个性化调整的原则。 ①除掌握各种类型胰岛素的作用时间外,必须做到剂量准确; ②血糖不宜控太低或波动幅度过大,一般控制在7?10mmol/L,并应着重避免低血 糖的发生; ③合并高血压患者, 必须控制血压于一定范围。因血压过高者, 诱导麻醉和手术应激可并发脑血管意外和充血性心力衰竭等危险, 在术前应适当用降压药物, 使血压控制于一定程度, 但并不要求降至正常后才手术。 5. 皮肤准备皮肤准备除术前洗澡外, 剃毛范围应在右中上腹。脐部是腹部最脏部位应彻底清洗干净, 去除脐部污物及积垢。 术后护理 1 .生命体征的观察患者术毕回病房后,应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一旦患者呕吐应及时清除呕吐物,防止误吸入呼吸道。15?30 min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1次,连测4次平稳后改1次/4 h 。注意呼吸频率和深度,同时常规给氧以纠正二氧化碳气腹造成的低氧血症。 2.饮食的护理由于手术时问短, 对胃肠道影响不大, 术后患者胃肠功能很快恢复,一般术后禁食24?48 h, 胃肠功能恢复拔除胃管后开始进食,以少量多次流质逐渐改为半流质。 3. 疼痛护理腹腔镜术后伤口疼痛比开腹手术轻, 通过给予心理安慰或取舒适体位可缓解疼痛, 当出现严重腹痛时应注意观察疼痛性质, 在排除腹腔内出血等并发症后, 遵医嘱给予药物止痛。 4. 引流管护理有些患者置有腹腔引流管, 应正确固定和妥善保护, 避免牵拉、扭 曲而致拉脱或引流不畅。每日做好局部消毒, 更换引流袋时注意无菌操作, 防止逆行感染,并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量和颜色,详细记录其变化,以便动态观察。 5. 切口护理术后腹壁仅留3?4个0. 5?1 cm大小的创口,采用创可贴拉合或缝合一针,一般l周拆线去除创可贴,术后24 h内严密观察腹壁穿刺口是否有渗血、渗液及胆汁外溢情况, 及时更换敷料以防切口感染。

胸腔穿刺的护理

胸腔穿刺的护理 胸腔穿刺术常用于:(1)检查胸腔积液的性质,有无特殊细胞及病原体,以确定诊断;(2)抽出胸腔积液或积气,减轻压迫症状;(3)向胸腔内注射药物进行治疗。 病情观察: 1. 呼吸困难 2. 胸痛,胸闷,气短 3. 原发病的表现(肿瘤.肺炎.心衰.肺结核.肝脓肿) 术前护理: 避免咳嗽、深呼吸、转动身体以免穿破肺泡而引起气胸;对精神过于紧张者,可于术前静卧15-30分钟,紧张或激动的患者必要时给予镇静剂,或进行对症处理。帮助患者解除紧张、忧虑和恐惧,从而保持良好的心理平衡,准备与查对备齐穿刺术所需的各种用物,严格执行“三查七对”。 术中护理: 1.穿刺中护理严格无菌操作,消毒范围必须超过洞巾边缘2 cm以上,避免洞巾移位,造 成污染。指导患者掌握正确配合操作的方法,穿刺中勿咳嗽,咳嗽时大口哈气,或咀嚼水果。胸膜活检及胸水常规检查者,标本取出后迅速送检,以便得出准确结果。持续放液者应注意观察医师抽液情况,随时调节针头位置,确保抽液顺利。 2.抽液抽气量每次胸腔穿刺时,抽吸速度不能过快、过多,以防止纵隔移位发生意外。诊断 性抽液50~100 ml即可,一般首次不超过600 ml,以后每次不超过1000 ml,注意无菌操作并防止空气进入胸腔。 3.病情观察要注意生命体征变化,患者有无头晕、心悸、胸闷、面色苍白、出汗、刺激性干 咳、甚至晕倒等胸膜反应。如有上述症状时应立即停止抽液,拔出穿刺针,用无菌纱布压穿刺部位,嘱患者平卧,予低流量吸氧2~5 l/min,心电监护。如果患者症状不缓解,予皮下注射0.1%肾上腺素0.3~0.5 mg,并做好记录。 术后护理: 1. 穿刺后护理穿刺完毕局部覆盖无菌纱布并按压几分钟,协助患者卧床休息,及时观察病 情,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观察局部有无渗血、渗液,疼痛剧烈者给予盐酸哌替啶镇痛。 2. 监测生命体征平稳6h后取半卧位,有利于呼吸和引流,保持胸腔引流管通畅,定时挤 压引流管,观察和记录引流量及颜色。 3. 穿刺完毕,嘱患者静卧, 24 h后方可洗澡。监测穿刺后的反应,观察患者脉搏和呼吸状况, 注意血胸、气胸、肺水肿等并发症。注意穿刺部位,如出现红、肿、热、痛、体温升高等应及时汇报医生。 健康指导: 1. 指导病人有意识地使用控制呼吸的技巧,如进行缓慢的腹式呼吸,并每天监督指导病人 于餐前及睡前进行有效的咳嗽运动,每次15-30min 2. 给予舒适的体位,抬高床头,半卧或健侧卧位,以利呼吸,遵医嘱给氧2-4L/min,氧浓度 35%-40%,并保持输氧装置通畅。 3 鼓励病人积极排痰,保持呼吸道通畅,以利呼吸。 4. 鼓励病人下床活动,增加肺活量,以防肺功能丧失。

胆囊并胆总管结石不同手术的近远期疗效

胆囊并胆总管结石不同手术的近远期疗效 目的讨论研究应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胆囊并胆总管结石的远期临床疗效与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本院消化科确诊的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共150例,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患者行常规开腹手术;B组患者行内镜联合腹腔镜;C组行腹腔镜进行治疗。将三组患者治疗时间及远期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腹腔镜联合内镜组患者手术及恢复各项指标、远期各类并发症发生人数显著优于常规组与单独行腹腔镜组患者(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内镜治疗对腹腔伤害最小且能够在短时间内恢复患者胃肠功能,疾病治疗效率最高。 标签:胆囊并胆总管结石;三种不同方式;远期临床疗效与价值 胆囊合并胆结石是消化科常见疾病,近年来发患者数较往年显著增加。起病后患者多表现为上腹剧烈绞痛,对穿行悲痛;体温升高、寒战伴有恶心、呕吐;部分患者可出现黄疸。寒战等。部分患者结石可向下脱落引发胆道梗阻使胆囊炎急性发作对其生命安全造成了威胁。既往对疾病治疗通常采取开腹手术方式,但该方式对患者创伤较大,恢复速度慢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对患者正常治疗及预后造成一定影响。近年来各类腹腔镜手术技术不断发展,治疗疾病的手术方案也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总管切开取石术等。相关研究结果显示,对不同疾病情况进行针对性治疗,其胆总管结石治疗手术成功率高达98%。同时微创手术减小了对患者的创伤,不对周围器官造成损伤且手术治疗效果好,远期复发率较低,被患者与医务人员广泛推广使用。本试验为研究不同手术方式用于治疗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与意义,特选取150例本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本院消化科诊治的150例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胆道外科学》[1]关于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的诊断标准并行其他病理生理检查确诊。所有患者入院时均有不同程度右上腹疼痛及体温增高等症状。排除严重心、肝、肾功能严重不全患者;排除其他严重内科疾病患者;排除妊娠期及哺乳期患者;排除对手术耐受性较差及有上腹手术史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各50例。A组中男34例,女16例,年龄48~62岁,平均年龄(55.3±7.8)岁;B组中男35例,女15例,年龄50~64岁,平均年龄(57.2±7.9)岁;C组中男36例,女14例;年龄47~63岁,平均年龄(55.1±8.2)岁。三组患者资料均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A组患者行常规开腹手术。所有患者手术前应用B超进行检测确定存在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后进行全麻。于右肋下缘取长约5cm斜切口进入腹腔。确定胆囊位置进行切除后在胆总管前壁处进行纵向切开,取长约1.5cm切口并探查结石[2]。清除结石后对胆总管进行冲洗并放置T管进行引流并留置引流管。B组患者内镜联合腹腔镜手术。所有患者麻醉后应用十二直肠镜进行胰胆管造影对胆囊管、胆总管及肝胆管情况进行了解。之后行内镜手术:在十二直肠乳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C 护理常规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护理常规 【相关知识】 胆囊结石多为胆固醇结石或以胆固醇为主的混合型结石,往往造成不同程度梗阻而继发胆囊炎。由于胆囊收缩或结石移位加上迷走神经兴奋,结石嵌顿在胆囊壶腹部或颈部,胆囊排空受阻,胆囊内压力升高,胆囊强力收缩而发生绞痛。 护理问题/关键点 1疼痛 2 出血 3 感染 4 黄疸5教育需求 一、术前护理 1、执行腹部肿瘤外科疾病一般护理。 2、心理护理:介绍手术的重要性及必要性,LC术的优点,术前宣教以解除患者的顾虑和恐惧。 3、评估和观察要点: (1)生命体征、疼痛和血糖 (2)心理/社会/精神状况 (3)家庭支持情况 (4)体重、营养状况、生活方式,饮食习惯 (5)有无过敏史 (6)过去史: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 (7)既往史:有无反酸、嗳气、饭后饱胀、厌油腻食物或因此而引起腹痛发作史;有无进食油腻食物;有关遗传因素;有无既往胆石症发作史或手术史 (8)专科疾病早期症状及体征:腹痛(部位、性质、程度、有无放射痛)、恶心、呕吐、皮肤黏膜情况(有无黄染)、寒战、发热、腹部体征 (9)辅助检查:BUS、MRCP、上腹部增强CT (10)用药情况,药物的作用及副作用 4、体位与活动根据病情决定活动方式。 (1)急性发作期卧床休息。 (2)急性期后根据体质循序渐进增加活动量。 5、饮食护理与输液:指导患者进低脂普食,对不能进食者应静脉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6、术前准备 (1)洗澡或腹部清洗,脐部用松解油或75%酒精清洁。 (2)常规作碘过敏试验,按医嘱作抗生素皮试。 7、症状护理: 腹痛:观察腹痛的部位、性质、时间。对已确诊并准备手术的患者,可遵医嘱给予解痉止痛剂。 二、术后护理 1、执行腹部肿瘤外科疾病一般护理。 2、术后评估和观察要点 (1)术后回病房当时:手术方式、术中出血、输血、麻醉、止痛药物使用情况;生命体征、氧饱和度、疼痛、血糖;切口敷料、引流情况等。 (2)生命体征、疼痛。 (3)营养状况:有无贫血、低蛋白血症及患者的进食情况。 (4)心理状况。

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术 手术同意书

沅江市中医院东区分院 手术同意书 住院号码姓名性别年龄婚姻科病室床 术前诊断: 拟施手术: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术 1、医生术前检查患者后,详细告知了选择该手术治 疗的必要性。 2、施行该手术存在的风险及可能发生的意外和并发症: 1、麻醉意外、心脑血管意外 2、术中大出血、失血性休克,严重者死亡(门静脉等重要血管损伤) 3*、胆道损伤,胆汁性腹膜炎,致肝胆管狭窄、黄疸,胆管炎等(发生率约1~2%) 4、肝脏、胰腺、胃肠道损伤(发生率<1%) 5、术后出血,需二次手术 6、术后胆漏、胰漏、肠漏发生(发生率<1%) 7、术后早期胆总管“T”管脱出或部分脱出,胆汁性腹膜炎,须立即再次手术 8、术后2周拔除“T”管后胆瘘或胆汁性腹膜炎发生 9、长期带管或“T”管折断 10、术后肝肾功能衰竭、DIC、ARDS等多器官功能衰竭 11、术后胆肠吻合口狭窄、逆行性感染、肝脓肿 12、术后胆道感染、腹腔感染 13、术后胆管残留结石(发生率约2~3%) 14、术后结石复发(肝内胆管结石复发率约20~30%) 上述二者需胆道镜取石或二次手术,6-8周后经胆道镜反复多次取石,最终仍可能 残留结石 14、应激性溃疡,胆道出血 15、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长期腹泻、疼痛症状不缓解) 16、粘连性肠梗阻 17、切口积液、血肿、感染,愈合延迟,切口疝 18、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OSC)手术死亡率约25~30%

3、其他不可预料的意外。 4、我同意在必要的情况下使用血液制品,以及理解输血的必要性和输血反应。 我对以上各条款均已经了解清楚,同意接受手术治疗。 医师:(签名) 谈话地点:谈话时间:2011年月日时分 具同意书人:(签名)与患者关系

胸膜腔穿刺术适应症、禁忌症与注意事项

1胸膜腔穿刺术主要作用 ① 取胸腔积液进行一般性状检测、化学检测、显微镜监测和细菌学检测,明确积液的性质,寻找引起积液的病因; ② 抽出胸膜腔的积液和积气,减轻液体和气体对肺组织的压迫,使肺组织复张,缓解病人的呼吸困难等症状; ③ 抽吸胸膜腔的脓液,进行胸腔冲洗,治疗脓胸; ④ 胸膜腔给药,可胸腔注人抗生素或者抗癌药物。 2适应症 1、诊断性:原因未明的胸腔积液,可作诊断性穿刺,作胸水涂片、培养、细胞学和生化学检查以明确病因,并可检查肺部情况。 2、治疗性:通过抽液、抽气或胸腔减压治疗单侧或双侧胸腔大量积液、积气产生的压迫、呼吸困难等症状;向胸腔内注射药物(抗肿瘤药或促进胸膜粘连药 物等)。 3禁忌证 1﹒体质衰弱、病情危重难以耐受穿刺术者。 2. 对麻醉药过敏。 3﹒凝血功能障碍, 严重出血倾向,患者在未纠正前不宜穿刺。 4﹒有精神疾病或不合作者。 5﹒疑为胸腔包虫病患者,穿刺可引起感染扩散,不宜穿刺。 6﹒穿刺部位或附近有感染。 4术前准备 1.了解、熟悉病人病情。 2.与病人家属谈话,交代检查目的、大致过程、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等,并签字。3.器械准备:胸腔穿刺包、无菌胸腔引流管及引流瓶、皮肤消毒剂、麻醉药、无菌棉球、手套、洞巾、注射器、纱布及胶布。

器械准备 5操作步骤 体位 患者取坐位面向背椅,两前臂置于椅背上,前额伏于前臂上。不能起床患者可取半坐位,患者前臂上举抱于枕部。 选择穿刺点 选在胸部叩诊实音最明显部位进行,胸液较多时一般常取肩胛线或腋后线第7-8肋间;有时也选腋中线第6-7肋间或腋前线第5肋间为穿刺点。包裹性积液可结合X线或超声检查确定,穿刺点用蘸甲紫(龙胆紫)的棉签或其他标记笔在皮肤上标记。 操作程序 (1)常规消毒皮肤:以穿刺点为中心进行消毒,直径15厘米左右,两次。(2)打开一次性使用胸腔穿刺包,戴无菌手套,覆盖消毒洞巾,检查胸腔穿刺包内物品,注意胸穿针与抽液用注射器连接后检查是否通畅,同时检查是否有漏气情况。 (3)助手协助检查并打开2%利多卡因安瓶,术者以5ml,注射器抽取2%利多卡因2-3ml,在穿刺部位由表皮至胸膜壁层进行局部侵润麻醉。如穿刺点为肩胛线或腋后线,肋间沿下位肋骨上缘进麻醉针,如穿刺点位腋中线或腋前线则取两肋之间进针。 (4)将胸穿针与抽液用注射器连接,并关闭两者之间的开关保证闭合紧密不漏气。术者以一手示指与中指固定穿刺部位皮肤,另一只手持穿刺针沿麻醉处缓缓刺入,当针锋抵抗感突感消失时,打开开关使其与胸腔相通,进行抽液。助手用止血钳(或胸穿包的备用钳)协助固定穿刺针,以防刺入过深损伤肺组

胆囊多发性结石并胆总管结石的微创治疗方法

胆囊多发性结石并胆总管结石的微创治疗方法 目的探讨胆囊多发性结石并胆总管结石的微创治疗方法的选择,对比研究腹腔镜胆囊切除联合胆总管探查术(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CBDE)和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腹腔镜胆囊切除(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EST+LC)。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1年10月~2013年10月采用手术治疗胆囊多发性结石并胆总管结石60例的临床资料,LCBDE组28例,EST+LC组32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丙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胆总管直径和ASA评分差异无显著性。对比研究2种微创治疗方法的住院時间、住院费用和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无显著性差异[(9.1±3.6)d vs (10.0±3.5)d,t=-1.190,P=0.255]。LCBDE组住院费用低于EST+LC组。[(1.5±0.5)万元VS(2.1±0.6)万元,t=-5.069,P=0.000]。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和中转开腹率无显著差异[14.2%(4/28)VS15.6%(5/32),χ2=0.000,P=1.000]。结论LCBDE和EST+LC都是治疗胆囊多发性结石并胆总管结石有效,安全的微创治疗方法,LCBDE组患者的住院费用明显降低,两组之间的并发症无差异显著性。 标签:胆总管结石;胆囊多发性结石;腹腔镜胆囊切除联合胆总管探查术;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 随着腹腔镜技术和十二指肠镜技术在国内广泛开展,两种微创治疗方法:腹腔镜胆囊切除联合胆总管探查术(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 LCBDE)和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 ,EST)+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正逐渐代替传统的开腹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治疗胆囊多发性结石并胆总管结石。本文回顾性分析研究我院2011年10月~2013年10月采用微创手术治疗方法治疗胆囊多发性结石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资料,对比研究2种微创治疗方法,探讨胆囊多发性结石并胆总管结石微创治疗方法的选择。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入院选择的标准:①术前行MRCP检查,明确患者诊断为胆囊多发性结石并胆总管结石。②术前MRCP检查胆总管直径≥10 mm,胆总管结石≤15 mm。排除标准:①急性重症胆管炎。②既往接受过上腹部开放手术的患者。③肝内胆管结石或胆管狭窄。根据患者的意愿随机分成LCBDE组和EST+LC 组。LCBDE组患者28例,EST+LC组患者为32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ASA评分,术前丙氨酸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胆总管直径和结石最大直径均无显著性差异,见表1。 1.2方法 1.2.1 LCBDE组患者均采用四孔法。先行LC后,然后小心分离胆总管前面腹膜,显露胆总管,用穿刺针回抽出胆汁证实为胆总管后,用电凝钩切开胆总管

-胸腔积液病人护理常规

胸腔积液病人护理常规 任何原因使胸液形成过多或吸收过少,均可导致胸液异常积聚,称为胸腔积液。 1、护理评估和观察要点 1.1意识、面容、表情、营养状况及精神变化。 1.2评估胸部体征,胸痛的性质、持续时间及胸膜反应的表现。 1.3评估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的程度与性质。 1.4口唇、指(跖端)皮肤颜色、呼吸频率、节律、深度、发绀状态、体位、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气分析(必要时)、肺功能(必要时)及体温、脉搏、血压的情况。 1.5评估恶性胸腔积液病人是否伴有消瘦、贫血貌、恶液质、锁骨上淋巴结肿大。 1.6日常活动的耐受水平。 1.7生命体征、有无感染的症状和体征。 2、护理问题 2.1气体交换受损 2.2疼痛 2. 3营养失调 3、护理措施 3.1执行呼吸系统疾病病人一般护理常规。 3.2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通风良好,温度、湿度适宜。 3.3患侧位或半坐位。

3.4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 3.5观察意识及生命体征变化,胸痛的性质、持续时间;营养状况、精神状态。 3.6协助医生进行胸腔穿刺术。 3.6.1术前心理护理,消除病人紧张。 3.6.2严格无菌操作。 3.6.3观察有无头昏、心慌、出汗、面色苍白等胸膜反应,若出现胸膜反应立即拔出穿刺针,使病人平卧,必要时皮下注射肾上腺素。 3.6.4每次抽液不超过1000ml。 3.6.5术后观察呼吸、心率、胸痛情况,早期发现和防止气胸。 3.7使用抗痨治疗者观察有无耳鸣、肝肾功能等损害。 3.8保持皮肤、口腔清洁。 3.9心理护理安慰病人,消除紧张心理。 3.10健康教育戒烟,注意保暖,防止上呼吸道感染。加强营养及身体锻炼,提高身体抵抗力,定期复查血常规、按时按量足月服用抗结核药,定期复查肝肾功能。 4、健康指导要点 4.1戒烟,避免各种诱发因素如劳累、受凉、呼吸道感染、情绪激动等。 4.2加强营养及身体锻炼,提高身体抵抗力。 4.3按时按量足月服用抗结核药,定期复查肝肾功能。 4.4采取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忌辛辣产气性食物。 5、护理评价

ERCP+EST+LC联合治疗胆囊并胆总管结石的效果评估

ERCP+EST+LC联合治疗胆囊并胆总管结石的效果评 估 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属于肝胆外科高发疾病,多采用手术治疗。随着腹腔镜與内镜技术的不断成熟以及广泛应用,ERCP、EST、LC微创术逐渐成为临床研究新课题,且在胆囊并胆总管结石治疗中取得了满意效果。而本文笔者则结合临床实践操作经验,将ERCP+EST+LC联合治疗胆囊并胆总管结石69例的手术操作过程以及治疗结果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从2021年5月-2021年1月汕头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胆囊并胆总管结石患者中随机选取69例作研究调查对象,其中男35例、女34例,年龄28-66岁,平均(45.6±1.3)岁,病程6个月-13年,平均(8.3±1.2)年。临床表现:51例患者主诉剑突下及右上腹部阵发性绞痛,24例患者表现出寒战高热症状、19例患者黄疸明顯,所有患者均经B超与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RCP)检查确诊为胆囊并胆总管结石,均行心肺功能检查未见明显手术禁忌证。 1.2方法所有患者均在利多卡因胶浆局麻下进行ERCP,造影找到胆总管结石后,依照情况选择EST或网篮取石,结石较大(直径超过1 cm)或乳头水中狭窄即用碎石器碎石并取出。用庆大霉素多次冲洗胆道,再用取石球囊清理胆道,造影未见充盈缺损,放置鼻胆引流管,再用去甲肾上腺素喷洒切口止血。术后常规禁饮、禁食,抑酶(思他宁、善宁),并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做好血常规、血尿淀粉酶的监测。若病患无任何不适且血尿淀粉酶正常,24 h后即可适量食用流食。若患者出现淀粉酶升高、腹痛、血红蛋白下降等症状,需及时作出处理。通常情况下ERCO术后2~7 d,即可在全麻条件下行四孔法或三孔法LC,保持气腹压力约12-15 mmHg,病患取头高脚低左

经胆囊管行胆总管探查的临床体会

经胆囊管行胆总管探查的临床体会 (作者:__________ 单位: ___________ 邮编: ___________ ) [论文关键词]胆囊结石;继发性胆管结石;经胆囊管探查取石;胆总管探查;胆道镜 [论文摘要]目的:探讨经胆囊管行胆总管探查的临床价值。方法:对61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继发性结石病变者,采用胆囊切除后经胆囊管行胆总管探查取石治疗。结果:59例结石经胆囊管取出,2例胆总管结石被推入十二指肠。全组病例均未置管,术后恢复顺利,术后随访半年无残余结石。结论:经胆囊管探查取石避免了常规的胆总管切开T形管引流,尤其术中经胆囊管胆道镜取石的应用,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及留置管的痛苦与不便,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及术后常规住院日缩短等优点,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我科1999年4月?2007年1月在胆囊切除术中,对61 例影像学检查阴性而术中探查发现胆总管结石及可疑者,采用经胆囊

管探查取石,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61例,其中,男25例,女36例,年龄17?70 岁,病程2?10年,13例曾有黄疸史。 1.2影像学检查 61例均行检查,全部患者均有胆囊结石,42例提示胆总 管扩张,胆总管直径在0.8?1.5cm。 1.3术中所见 本组全部为择期手术,61例患者均于术中证实术前胆囊结石诊断,40例均触及胆总管结石,其中5例胆囊管颈部结石嵌顿,3 例胆囊萎缩,胆总管扩张,胆总管直径分别为 1.2、1.2和1.5cm。 1.4手术方法 全组病例在胆囊切除后均采用经胆囊管探查取石。切除胆 囊后保留胆囊管残端约1cm,扩张胆囊管后,用止血钳提起胆囊管残端,沿肝总管向下,以取石钳取出结石19例,2例推入十二指肠内,术中胆道镜经胆囊管残端置入肝总管内,用取石网篮取出结石40例,探查无残留结石及胆管狭窄。

不同术式治疗胆囊并胆总管结石的效果分析

不同术式治疗胆囊并胆总管结石的效果分析 胆结石是临床常见病,患病率约为7%-10%,其中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约占胆囊结石的5%-29%。目前,手术仍是其首选治疗方案,但临床可选择术式较多,其中传统开腹胆总管开探查取石术应用最广,但机体创伤较大,高龄及合并症较多的患者常无法耐受。近年来,微创外科技术发展迅速,越来越多的微创技术应用于胆结石手术中,并发挥出损伤小、恢复快和患者耐受度高的优势,其中以腹腔镜和纤维胆道镜最受医生和患者亲睐。本文通过对不同胆囊并胆总管结石手术方案的效果及并发症情况进行探讨,旨在为临床术式的合理选择提供依据。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回顾性分析本院2021年1月-2021年11月收治的105例胆囊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4例,女51例,年龄(19-72)岁。根据术式不同分为3组,其中A组35例,男19例,女16例,平均年龄(48.5±6.8)岁,结石直径12mm-21mm,平均15.4mm,结石个数1-7个,平均1.8个;B组41例,男20例,女21例,平均年龄(49.7±7.2)岁,结石直径10mm-20mm,平均15.0mm,结石个数1-8个,平均1.6个;C组29例,男15例,女14例,平均年龄(49.9±7.6)岁,结石直径13mm-25mm,平均15.9mm,结石个数1-8个,平均1.9个。所有患者经B超、CT、磁共振及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检查确诊为胆囊并胆总管结石,且排除肝内胆管结石和上腹手术史者。三组在年龄、性别、结石直径和数量等方面具有可比性(P0.05)。 1.2 手术方法 A组35例患者接受开腹手术+胆总管开探查取石术治疗,技术要点:全麻后取仰卧位,右肋缘下斜切口,切除胆囊后,探查胆总管

手术室专科护理常规详解

手术室专科护理常规

目录第一章手术室规则 第二章普通外科手术配合 第一节胆囊切除术手术配合 第二节胆囊切除术+胆总管探查术 第三节腹股沟斜疝修补术手术配合 第三节阑尾切除术手术配合 第四节胃大部切除术手术配合 第五节乳癌根治术手术配合 第六节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手术配合 第七节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手术配合 第八节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旋切术手术配合第九节脐疝修补术手术配合 第十节结肠造瘘术手术配合 第十一节右半结肠切除术手术配合 第三章泌尿外科手术配合 第一节肾切除术手术配合 第二节前列腺摘除术手术配合 第四章脑外科手术配合 第一节开颅手术手术配合 第二节颅骨修补术手术配合 第三节颅脑损伤的手术配合

第四节颅内血肿、硬膜外血肿清除术配合 第五节开颅血肿清除术手术配合 第六节开颅手术配合 第五章妇产科手术配合 第一节全子宫切除术手术配合 第二节卵巢囊肿剔除术手术配合 第三节阴式子宫切除及阴道前后壁修补术手术配合第四节剖宫产手术配合 第六章胸外科手术配合 第一节肺叶切除术配合 第七章骨科手术配合 第一节锁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手术配合 第二节肱骨干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手术配合 第三节尺骨鹰嘴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手术配合第四节尺桡骨干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手术配合第五节掌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手术配合 第六节股骨近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手术配合第七节股骨干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手术配合 第八节髌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手术配合 第九节胫骨干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手术配合 第十节内踝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手术配合

第一章手术室规则 手术室环境要求:手术室应设在安静、清洁、无污染、无噪音、距手术科室及其他手术治疗科室较近的地方,并单独组成一个封闭式环境。 一、一般规则 1.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规则,除参加手术的医护人员及与手术有关的工作人员和学生外,其他人员未经许可不得进入手术室。 2. 进入手术室的人员必须更换手术室专用的衣、帽、拖鞋、口罩等。 3. 手术室工作人员暂离手术室外出时,必须更换外出衣和外出鞋。 4. 患疖肿或急性呼吸道感染者,不得进入手术间。 5. 手术室内须保持肃静,值班人员必须在指定地点就餐。 6. 参加手术的人员必须先进行无菌手术,后进行感染手术。 7. 特殊感染手术必须在指定手术间进行。 8. 手术进行中,除有特殊紧急情况,一律不传私人电话。 9. 手术通知单位应在手术前一天上午填写好,过时填写一定要取得手术室和麻醉主管人员同意。 10. 手术室内一切物品用后归还原处,一切器械要严格按操作规程使用,避免损坏。 11. 注意安全,每日手术结束后,必须严格检查各手术间电源开关及各种气门是否关闭好。 二、手术间规则 1. 手术须准时开始。 2. 手术间内要保持肃静,谈话仅限于与手术有关的内容,严禁闲聊谈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